- 2021-05-08 发布 |
- 37.5 KB |
- 3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5藤野先生教学课件1
5 藤野先生 还记得《从百草园到三 味书屋》中那个寿镜吾老先 生吗?他是鲁迅先生小时候的 启蒙老师。老先生的“方正、 质朴、博学”,令童年鲁迅信 服、敬畏。但鲁迅在回忆中 说:“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 中”,“最使我感激,给我鼓 励的一个”却是另外一位日 本人——藤野先生。他是一 位怎样的老师呢?今天让我们 一起走进鲁迅先生写的回忆 性散文——《藤野先生》,来 认识一下这位老师。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我 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鲁迅是他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 人日记》时开始用的笔名。他一生 写了许多小说、杂文、散文、诗歌、 日记、书信、论著,还翻译了不少作 品,这些都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宝贵财 富。其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 《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而已 集》《坟》《南腔北调集》《二心 集》《三闲集》《华盖集》等。 本文记叙的是作者赴日本留学时的生活片段。当时的中国由 于受到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中 就有日本对中国的侵略。鲁迅是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到日本 求学的。 1902年4月鲁迅去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积极参 加反清爱国活动,在《自题小像》一诗中发出“我以我血荐轩辕” 的誓言。 1904—1906年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他原准备毕业回来救 治像他父亲一样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来实现治病救人、救人救国的 人生梦想。可鲁迅最终并没有成为一名医生,他后来放弃了学医, 于1906年到东京开始从事文学活动。 1909年回国后,继续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成为著名的文 学家、思想家。 1926年10月12日,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于厦门大学 写作此文。 字词注音 烂熳( ) 发髻( ) 芦荟( ) 绯红( ) 解剖( ) 畸形( ) 瞥见( ) 宛如( ) 不逊( ) 匿名( ) 诘责( ) 杳无消息( ) 深恶痛疾( ) 油光可鉴( ) màn jì huì fēi pōu jī piē wǎn xùn nì jié yǎo wù jiàn 词语注释 绯红: 烂熳: 物以希为贵: 畸形: 好意难却: 抑扬顿挫: 杳无消息: 深恶痛疾: 鲜红。 即“烂漫”,指颜色鲜明而美丽。 东西越稀少就越贵重。希,同“稀”,少。 厌恶、痛恨到了极点。恶,厌恶。疾,痛恨。 一直得不到一点消息。杳,远得看不见 踪影。 (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指生物体某部分发育不正常。畸,不正常的, 不规则的。 善良的心意很难推辞。却,推辞,拒绝。 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见藤野前 见藤野 离别后 在东京 决定转往仙台 在仙台 相识、相处、离别 离开仙台 深切怀念 第一部分(1-3):写作者在东京的所见所闻所感,交 代去仙台的原因。 第二部分(4-35):描写了作者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的 相识、相处和离别,并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了藤野先生 的高尚品德。 第三部分(36-38):描写了作者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 生的怀念之情以及先生的崇高精神对作者的激励和鼓 舞。 藤野的全名: 藤野供职的学校: 藤野教授的课程: 藤野的外貌等显著特征: 藤野严九郎 仙台医学专门学校 解剖学 “黑瘦”;“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 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 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穿衣服的掌故:忘带 领结,穿旧外套。 跳读课文,了解藤野先生到底是个怎样的 人?根据所阅读的内容,抢答下列问题。 学生默读课文,找出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事件,要求学生 给每件事情拟一个小标题。明确每件事情分别体现了藤野先 生什么思想品质。 添改讲义 纠正解剖图 关心解剖实习 了解女人裹脚 事情 工作认真负责 严格要求自己 对人热情诚恳 可贵的求实精神 思想品质 藤野先生身上有很 多作为教师的优点,但 其中最特殊、最打动作 者的是什么呢? 鲁迅到日本去的时候,日本的国力正逐渐强盛,独霸东亚的 野心也日渐膨胀,又刚刚在甲午海战中歼灭了中国的北洋水师, 举国上下都弥漫着一股鄙视中国人的风气。有的报纸就公开宣 称:“西洋人视中国人为动物,实际确乎不得不产生动物、下等 动物的感觉,因此,他们(指中国人)在生理上已失去人类的资 格。”因此,鲁迅在这个时候去日本留学,便不可避免地受到种 种歧视和轻蔑。他走在东京的大街上,就常常遭受少年人的辱 骂。你不但生活在陌生人中间,而且是生活在陌生人的鄙视和 轻蔑中间,请想一想,一个自尊自重的中国人,怎么能忍受这样 的处境? (《无法直面的人生——鲁迅传》) 周君来的时候是中日战争之后,又过了相当的年数。 很可悲的是,当时日本人还骂中国人作“猪头三”。在这 恶骂风气盛行的时候,所以同级生中也有这样的一群,动不 动就对周君加以白眼,另眼看待。 我少年时候,曾承福井藩校出身的姓野坂的先生教过汉 文,因此一方面尊重中国的先贤,同时总存着应该看重中国 人的心情,这在周君就以为特别亲切和难得了吧。如果周 君因此而在小说里和友人之间把我当作恩师谈着,我要是 早读到该有多好啊!既然他至死还想知道我的消息,倘早通 了音信他本人也该多么喜欢啊! (选自藤野严九郎《谨忆周树人君》) 应该是在日本举国上下都鄙视中国人的风气 下,他对作者这样一个来自弱国的学生表现出的不 同寻常的热忱、尊重、毫无民族偏见的支持与鼓 励。 藤野先生身上有很多作为教师的优点,但其中 最特殊、最打动作者的是什么呢? 概括人物形象:藤野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藤野先生是一位生活俭朴、治学严谨、待 人诚恳热情、对学生严格要求、没有狭隘民族偏 见的学者。 正因为如此,鲁迅对藤野先生怀有深厚的感情。作 者在文中是怎样表述的? (1)感激之情,鲁迅对藤野先生的这种感情集中在倒数第二段的文字里。 “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因为藤野先生品格高尚,尤其是他毫无民族偏见——他对“我”的热心 期望,“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在他身上,“为中国” 与“为学术”是一致的。正因为这样,他对“我”一个来自“弱国”的学生, 既爱护又尊重。而鲁迅学医,是想“为中国”图富强,所以“为中国”和 “为学术”也是一致的。而藤野先生最使“我”感激的,正是这“为中 国”“为学术”的崇高思想品德,这种精神与品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 怎能不伟大呢?怎能不感激他呢?又怎能不从中受到鼓舞呢?一个“最”字分 量极重,真挚地表达了作者的崇敬、感激和怀念之情。 (2)怀念之情。这种感情体现在以下 行动上:①装订收藏讲义。②悬挂先 生照片。③多写文章,把怀念之情化 为斗争的勇气和力量。 (3)愧疚之情,因为“状况也无聊,说 起来无非使他失望”,“一直到现在, 竟没有寄过一封信和一张照片”。用 一个“竟”字将自己的这种无限遗憾 和内疚之情表达出来。文字的笔调是 十分含蓄压抑的。尽管如此,作者对 藤野先生真挚、深沉的怀念之情还是 充分地显示出来。 请在课后阅读魏巍的《我的老师》、 贾平凹的《我的老师》,看看名人笔下的 老师各有什么特点。然后选取一位你的现 任老师,学习本文抓住主要特征和事迹来 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写一篇 短文。写时隐去姓名,让大家来猜。 (1)鲁迅为什么来到东京?鲁迅为什么要离开东京? (2)鲁迅为什么要学医?是什么原因使鲁迅决心弃 医从文? (3)你对作者的叙述还有哪些疑问? 在课文中,除了着重描写藤野先生外,还多处 叙述了鲁迅在日本留学的经历,先在东京留学,后到 仙台学医,最后离开仙台,弃医从文。 他为什么这么频繁地辗转各地呢?如果你是鲁 迅,你该如何讲述你的这段心路历程?请同学们细读 课文,思考: (1)“我”来这是想探求救国救民之道。“我”对东京“清国留 学生”不是去逛上野公园,就是在会馆里学跳舞这种空虚、无聊 的生活感到憎恶、失望和不满,因此决心离开这个乌烟瘴气的环 境,到别的地方去看看,这也就是我离开东京去仙台的原因。 (2)对于自己到仙台学医的动机,“我”曾在《呐喊》自序中写到 “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 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 可见“我”是怀着救国救民的思想选择了医学这一职业的。 “匿名信”和“看电影”这两件事深深地刺激了“我”。匿 名信事件使“我”深感弱国弱民备受歧视的悲哀,激发了“我” 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为拯救民族、富国强民的愿望。“看电影事 件”使“我”深感“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 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 客”,要唤醒人们麻木的思想,当首推文艺。为此,“我”决定弃医 从文。 从东京到仙台途中,要写的内容是很多的,作者为什么只写 “日暮里”和“水户”两个地方?鲁迅到仙台后,受到了优待, 这能说明什么问题? 因为“日暮里”中的“日暮”会使作者自然想到“日暮途穷”之 意,从而触发清政府日薄西山的忧恨之情,所以记得;“水户”则是反抗 清朝至死不渝的朱舜水客死的地方,作者这时也正身居异国他乡,对这 样一位具有气节的学者自然会产生仰慕之情。这样写是为了表达作者 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 受到的优待是“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 这段生活的描写反映了中日人民的友好情谊,又隐约让人感受到弱国国 民的辛酸,这是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的反映。同时为下文中要写藤野 先生的高贵品质埋下了伏笔。将作者在生活上的刻苦精神与东京“清 国留学生”的醉生梦死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作者是用什么来统摄全篇内容的? 是用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情感来统摄全篇的。 文章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 以作者的爱国之情为感情线索,作者因为爱国而学 医、因学医而见藤野先生、因爱国而弃医、因弃 医而别藤野先生!因此文章的主题也水到渠成。写 学医弃医,表达对藤野先生的感激怀念之情,也更 深刻、含蓄地表现出作者的赤诚爱国情。 本文语言精练准确,耐人寻味,常常在看似平淡 无奇的语句中,有力地表现丰富深刻的含义和复杂 深沉的心境。 请同学们以“我发现文中有这样一处妙笔, ”的句式说话,品味文章语言的妙处。 例如: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无非”表示“只不过”的意思,表露对东京的失 望之情,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在东京造成恶浊气氛的 厌恶,为后文“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埋下伏笔。 (1)实在标致极了。 (2)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 (3)……居然睡安稳了。 “实在”表示“的确”的意思,“标致”在这里是反语,用“实在”加强 “标致”,增强了这一反语的讽刺力量,这就更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 的鄙夷和反感。“标致”本是“漂亮”的意思,在这里是用反语的修辞手法,讽 刺“清国留学生”形象的丑陋,指“清国留学生”不务正业,不顾国家和民族的 危亡,而追求风雅的丑恶行为。 “大概”表示推度、估计,似有此事,但不完全肯定,与句末的语气词 “罢”合用,更加强了不敢肯定的语气。这是作者用诙谐的口气猜测自己 在仙台受“优待”的原因。而作者却把受“优待”的原因推测为“物以希 为贵”,这里包含着一个弱国国民的辛酸,反映出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表示出乎意料,想不到。前面说明这个客店居住条件不好,不易安睡, 但出乎意料地睡安稳了,表露了作者对生活环境的恶劣不以为意。“居然” 一词加强了整个句子的幽默感。 (4)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 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5)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 (6)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 “中国是弱国”和“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之间本来完全没有因果联 系,但作者在中间加上“所以”,并用“当然”加以强调,深刻揭露这种 逻辑的荒谬,表达了对这种谬论的愤慨和抨击。“也无怪他们疑惑”,写 出了作者在遭受凌辱后极为辛酸和愤懑的感情。 “何尝”与“不”连用,以反诘的语气加强肯定,说明他们无一例外地 幸灾乐祸、麻木不仁,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反动派长期统治下的人们精 神麻木的痛恨。 “似乎”表明并未真的出现,不过是作者想象中的情景,而鼓舞的力 量是巨大的。这就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鲁迅先生一生有多次重大的选择,你 想过吗?他的每一次选择的支点都是民 族的利益、民族的前途,这不能不令我 们感动。虽然我们同学的年龄不大,生 活中一定也有不少次选择,请说出来和 大家一起交流,也和鲁迅先生比较比较, 看看你选择的支点是什么,与鲁迅有什 么不同。 夜深人静之时,面对挂在 东墙上的藤野先生的照片,想 到与恩师已阔别20年了,鲁迅 一定有许多话想对先生说。把 握课文主旨,展开合理想象,模 仿作者口吻,给藤野先生写一 封信,表露作者当时的心迹。 藤野先生 鲁迅 怀 念 藤 野 先 生 在东京 去仙台 寻求强国强民道路, 强壮民族体质 离开仙台——弃医从文,改变国民经声 唤醒民众斗争的觉悟 爱 国 主 义 情 感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