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8文化的作用与文化发展1课件(京津琼)(75张)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8文化的作用与文化发展1课件(京津琼)(75张)

专题八 文化作用与文化发展 第一部分  专题复习 主干构建 [ 考情分析 ]   从 命题内容 上看,考查的重点有: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对人的影响、如何对待文化的多样性、文化交流、传统文化的特点、作用、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文化创新的意义和途径。从 考查形式 上看,以选择题为主,主观题集中在文化的作用和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与创新。常考 “ 作用 ” ( 意义、影响、功能等 ) 类主观题,特别是 A → B 的作用。 第一课时 核心考点突破 核心考点一 文化的作用 核心考点二 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核心考点三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内容索引 核心考点四 文化在创新中发展 核心考点一 文化的作用 1.(2018· 天津高考 ) 近期,一档别具匠心的电视节目《信中国》在央视热播。节目中,一位位 “ 信使 ” 展读革命先辈尘封已久的书信,仿佛把人们带回到战火纷飞的岁月。书信中袒露的一颗颗忠心赤胆让人震撼,一段段感人故事令观众动容,激发起人们对革命先辈的无限敬仰之情。由此可见 A. 文化氛围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B.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 C. 大众传媒是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主要途径 D. 书信承载的历史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史 √ 答案 真题体验 解析 解析  A 对:材料表明展读革命先辈书信的文化活动激发起人们对革命先辈的无限敬仰之情,体现了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B 排除:材料没有体现经济、政治对文化的决定作用。 C 错: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不是主要途径。 D 错:中华民族精神贯穿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全过程,材料中革命书信承载的历史只是中国革命发展史。 2.(2018· 全国 Ⅰ )2018 年 2 月发布的《中国话语海外认知度调研报告》显示:近两年中国话语在国外的认知度大幅提升,汉语拼音 “ 中为洋用 ” 正在成为英语圈国家的一种新现象。 “ 春节 ”“ 气功 ” 等中国传统文化类词汇知名度排前, “ 高铁 ”“ 支付宝 ”“ 网购 ” 等新兴词汇, “ 中国梦 ”“ 一带一路 ” 等新时代政治词汇获得较高关注。这说明 ① 文化的价值取决于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②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传播的主要内容  ③ 中外文化交流传播的形式和内容不断变化发展  ④ 科技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有助于增强文化影响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解析 答案 解析  ③ 对:中国话语在海外认知度提高,既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又包括新时代政治词汇,这说明中外文化交流传播的形式和内容不断变化发展。 ④ 对:随着我国科技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话语在海外的认知度大幅提升。 ① 错:文化的价值取决于其本身的内容,而不只是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② 错:中国话语在海外认知度提高,既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又包括新时代政治词汇。 3.(2018· 全国 Ⅲ )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这表明 ① 文化影响力是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的基础和核心  ② 一个国家的文化影响力是与经济影响力同步增强的  ③ 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是经济、政治、文化等共同作用的 结果 ④ 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归根到底以经济发展水平和影响力为基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解析 答案 解析  ③ 对: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是综合国力增强的表现,综合国力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但也离不开政治、文化等要素,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是经济、政治、文化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④ 对:在社会发展中,经济是基础,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所以一个国家的影响力归根到底以经济发展水平和影响力为基础。 ① 错: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的基础和核心仍然是经济。 ② 错: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文化与经济并不是完全同步的,文化有时会领先于经济发展而存在,有时也会落后于经济发展而存在。 4.(2015· 全国 Ⅱ )2015 年 1 月,由韩国某电视台拍摄、韩国导演执导的全景式反映当代中国发展成就的纪录片《超级中国》在韩国播出,引起热烈反响,创韩国同类电视纪录片收视率的新高。《超级中国》在韩国热播 ① 推动中韩两国文化交流上了一个新台阶  ② 显示当代中国文化得到韩国民众的广泛认同  ③ 反映中国的经济实力与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  ④ 表明当代中国的发展越来越引起韩国民众的关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解析 答案 解析  反映当代中国发展成就的纪录片《超级中国》在韩国热播,表明了韩国民众对中国发展的关注,也表明了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影响力的日益扩大, ③④ 符合题意。 材料并没有涉及两国文化的交流, ① 不符合题意; 一个国家或民族认同的应该是本民族文化,《超级中国》在韩国热播并不能表明 ② 。答案为 D 。 1. 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核心整合 内涵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特点 ①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② 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③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也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 2. 文化的社会作用 文化的作用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文化与经济、政治 ① 相互影响: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② 相互交融: a. 在经济发展中,发展科学技术、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b. 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文化与综合国力 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3. 文化对人的影响和作用   内容 启示 来源 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要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 表现 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重视文化的影响,把握不同国家和地区文化的不同特点 特点 潜移默化、深远持久 主动感悟、自觉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塑造人生 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 侧重广度 ) ,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 侧重力度 )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接受优秀文化,自觉改造或剔除落后文化、坚决抵制、依法取缔腐朽文化,全面提升个人素质 文化作用在文化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1) 文化多样性: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2) 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民族、国家才能兴旺发达。 (3) 中华文化: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前挂后联 (4)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增强国际竞争力、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 (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7) 思想道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有利于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 文化的作用是高考的常考点。 2019 年高考可能以选择题的形式分别考查文化对社会、对人的作用,也可能以主观题的形式综合考查文化的作用。 命题猜想 考向一 文化的社会作用 [ 预测题型:选择题 ] 1. 在扶贫攻坚中,重庆巫溪县聚焦 “ 精神扶贫 ” ,实施了 “ 扶志工程 ” ,使得贫困群众逐步树立起自尊、自立、自强的脱贫之 “ 志 ” ,全面提升了贫困群众的 “ 精气神 ” ,以精神扶贫成效助推物质扶贫的成果,从根本上改变贫困落后的现状。这说明 ① 经济发展取决于文化,精神落后是贫困落后的根源  ② 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 精气神 ” 需要人们自觉培养  ③ 消除贫困必须推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全面发展  ④ 推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才能培育贫困群众脱贫精神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 解析 答案 解析   ① 错误,应该是经济发展决定文化发展; 材料不涉及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④ 排除。答案为 B 。 解析   龚全珍老人 “ 扎根贫困老区 59 年 ” 这一实践活动是受到其信仰的影响,说明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故 B 符合题意; 材料中的龚全珍老人的行为并不是交往方式,故 A 不符合题意; 材料中未涉及老人精神世界被文化丰富和精神力量被增强,故 C 、 D 不符合题意。 考向二 文化对人的影响 [ 预测题型:选择题 ] 2. 开国将军甘祖昌夫人龚全珍老人坚守精神家园,扎根贫困老区 59 年,用自己坚定的信仰书写了爱与奉献的生命长歌。这从一个侧面说明 A. 文化影响人的交往方式 B. 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 C. 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D. 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 解析 答案 核心考点二 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1.(2018· 全国 Ⅱ ) 截至 2016 年底,我国与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签订中医药合作协议达 86 个,中医药传播到世界上 183 个国家和地区。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文化意义在于 ① 实现中医药文化的转型升级  ② 扩大中医药文化的世界影响  ③ 创新中医药文化发展的价值导向  ④ 满足世界各国对中医药文化的需求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解析 答案 真题体验 1 2 3 4 5 解析   ②④ 正确:我国与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签订中医药合作协议达 86 个,中医药传播到世界上 183 个国家和地区,表明了中医药走向世界会扩大中医药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增强中医药文化国际影响力和国家软实力;中医药传播到世界,会造福于世界人民,也满足了世界各国对中医药文化的需求。 ① 排除:材料强调的是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没有体现 “ 转型升级 ” 。 ③ 排除:材料表明的是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的意义和影响,并没有说明创新中医药文化发展的价值导向。 1 2 3 4 5 2.(2017· 全国 Ⅱ ) 近年来,大批中国游客到俄罗斯参观 “ 阿芙乐尔 ” 号巡洋舰、斯莫尔尼宫、列宁墓等,感受俄罗斯红色文化的魅力。同时,毛泽东故居等中国红色旅游项目越来越受到俄罗斯人的喜爱。中俄两国之间红色旅游发展得益于两国的红色文化 ① 是推动两国文化发展的主导因素  ② 是满足两国民众文化需求的重要资源  ③ 既具有共同的精神内涵又各具鲜明特色  ④ 规定着各民族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解析 答案 √ 1 2 3 4 5 解析   两国的红色文化并不是推动两国文化发展的主导因素,推动文化发展的主导因素应是社会实践的发展, ① 不选; 两国红色文化是满足两国民众文化需求的重要资源,因而推动了两国之间红色旅游的发展, ② 正确; 两国红色文化既具有共同的精神内涵又各具鲜明特色,因而能吸引两国游客,推动红色旅游的发展, ③ 正确; 两国红色文化本身并不能规定各民族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 ④ 错误,故本题答案选 C 。 1 2 3 4 5 3.(2017· 全国 Ⅲ )80 多年来,红军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最壮丽的远征吸引了国外许多作家和记者,诞生了许多优秀作品。埃德加 · 斯诺著《红星照耀中国》,哈里森 · 索尔兹伯里写《长征 —— 前所未闻的故事》,向全世界展现了长征这部壮丽史诗,引起强烈反响。这表明 ① 革命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 革命文化具有历久弥新的精神价值  ③ 革命文化的内涵是在交流过程中确定的  ④ 革命文化通过大众传媒的传播而具有价值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解析 答案 √ 1 2 3 4 5 解析   红军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最壮丽的远征吸引了国外许多作家和记者,诞生了许多优秀作品,体现了革命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① 正确; 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最壮丽的远征吸引了国外许多作家和记者,其作品引起强烈反响,吸引了全世界的人们,体现了革命文化具有历久弥新的精神价值, ② 正确; 革命文化的内涵是在革命实践中形成的,并不是在文化交流过程中确定的, ③ 错误; 革命文化本身的价值并不是通过大众传媒才具有, ④ 错误;故选 A 。 1 2 3 4 5 4.(2014· 全国 Ⅰ )2014 年 3 月 27 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黎出席中法建交 50 周年纪念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历史上,中华文化曾经成为法国社会的时尚,在法国启蒙思想家的著作和凡尔赛宫的装饰中都能找到中华文化元素。同样,法国的历史、哲学、文学、艺术深深吸引着广大中国读者。建交 50 年来,中法文化交流进一步发展,促进了各自文化的繁荣,因为两国文化 ① 在长期交流中达到了相互融合  ② 都体现着人类进步的价值追求  ③ 都有自己的精粹和独特的个性  ④ 都源远流长,具有相似的历史传统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解析 答案 √ 1 2 3 4 5 解析  “ 中华文化曾经成为法国社会的时尚 ”“ 法国的历史、哲学 …… 吸引着广大中国读者 ” ,说明了两国文化都体现着人类进步的价值追求,都有自己的精粹和独特的个性, ②③ 符合题意,选 C 项; ① 是对题干的重复性表述; ④ 错误,中法文化尽管都源远流长,但没有相似的历史传统。 1 2 3 4 5 5.(2014· 全国 Ⅱ )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风貌的有代表性的饮食文化。该片在电视台播放后引起了极大关注,产生了广泛影响。通过《舌尖上的中国》,人们感受到的,不仅有美食的味道,还有历史的味道、人情的味道、家乡的味道,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舌尖上的中国》之所以引起高度关注并产生广泛影响,是因为 ① 中华餐饮文化蕴含着浓郁的人文情怀  ② 中华餐饮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  ③ 现代传媒极大地提升了中华餐饮文化的魅力  ④ 现代传媒丰富和扩展了中华餐饮文化的内涵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解析 答案 1 2 3 4 5 解析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并非 “ 中华餐饮文化 ” , ② 排除。 ④ 错在 “ 丰富和扩展 ” 了内涵,既没有体现,也不符合实际。 1 2 3 4 5 1. 文化多样性 核心整合 表现 ① 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②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为什么尊重 ① 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②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③ 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怎样尊重 ① 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② 原则: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正确认识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1) 从世界文化发展看: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有重要意义,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2) 从文化传承看: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有利于做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为文化创新奠定根基。 (3) 从民族文化发展看: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维系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 前挂后联 2. 加强文化的交流 必要性 ① 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交流是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要求 ② 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意义 ① 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有利于我国吸收各国优秀文化成果,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② 有利于世界各种文化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③ 有利于增进民族之间、国家之间的理解,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怎么办 ① 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② 原则: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③ 任务:既要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④ 途径手段:拓宽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活动等文化传播的途径,发挥大众传媒在文化传递、沟通、共享方面的强大功能 ⑤ 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发展本民族文化 ⑥ 反对守旧主义与封闭主义,历史虚无主义与民族虚无主义 ⑦ 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发挥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尊重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交流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趋势, 2019 年高考可能以中外文化交流活动等为背景,既可以单独考查文化多样性的相关知识,也可以与文化创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相结合,进行综合考查。 命题猜想 解析  尊重文化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④ 符合题意, ② 是错误的; 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① 符合题意; ③ 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考向一 文化的多样性 [ 预测题型:选择题 ] 1. “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 这启示我们,在国际文化交流中 ① 必须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  ② 要认同其他民族文化  ③ 必须汲取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  ④ 要尊重差异,和睦相处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 答案 解析 考向二 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 预测题型:选择题或主观题 ] 2.2017 年 12 月 1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发表主旨讲话,引用中国古话 “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 ,强调建设一个远离封闭、开放包容的世界。这启示我们在文化交流中 ① 要尊重和认同其他民族文化的个性  ② 要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③ 要共同消除现实生活中的文化壁垒  ④ 要共商共建共享文化一体化体制机制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 答案 解析  ① 错误,要认同本民族文化。 ④ 错误,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而不是文化一体化。 解析 核心考点三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1.(2016· 天津高考 ) 在中国文学博物馆, 4D 电影《甲骨文》向观众展示着甲骨文的产生、发展和演变历程。还原古代生活场景时,影院画面、音响和座椅巧妙配合,带观众穿越数千年,讲述甲骨文字形时,立体图形灵活转换,让观众感受古人造字的智慧。从中看出 A. 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 B. 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了文化传播 C. 甲骨文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D.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科技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 解析 答案 真题体验 解析  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不是决定因素, A 不选; C 的说法错误,文字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材料没有体现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不选 D 。故选 B 。 2.(2018· 全国 Ⅰ ) 近年来,某市发掘传统中医药文化资源,坚持 “ 以药立市 ” ,大力推动现代中医药产业发展,现已建有全国规模最大的中药材交易市场,形成了涵盖中药材种植,中药研发、生产、流通,中医药文化传播的现代中医药产业体系。该市大力发展现代中医药产业的文化意义在于 ① 创新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基本理念  ② 开创了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新局面  ③ 推动传统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 ④ 促进中医药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发展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 解析 答案 解析  ③④ 符合题意:该市大力发展现代中医药产业,有利于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有利于推动文化与经济融合。 ① 错误:中医药文化的基本理念是不变的。 ② 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开创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新局面。 1. 是什么 —— 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和特点 核心整合 表现形式 ① 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 ② 传统建筑:中国古代建筑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③ 传统文艺: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 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特点 ① 继承性: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 ② 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其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③ 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2. 为什么 —— 传统文化的现实价值 (1) 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发展的根基,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传承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民族凝聚力。 (2) 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3)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社会才能发展进步。 (4) 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才能够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受者,才能不断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全面认识传统文化的作用 前挂后联 角度 表现 文化的作用 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促进社会与人的发展 中华文化 传统文化展示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 文化强国 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文化自信,激发文化创造活力 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优秀传统文化相承接,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重要载体和历史文化养料 思想道德建设 优秀传统文化是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资源 3. 怎么做 —— 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正确态度 “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 ,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继承发展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 影响因素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科技进步、思想运动、教育 文化创新 立足于社会实践,做到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主体力量 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交流传播 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错误倾向 “ 历史虚无主义 ”“ 民族虚无主义 ” 和 “ 守旧主义 ”“ 封闭主义 ” 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作用、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是必考点。从题型上看,选择题和主观题都有涉及。 2019 年高考可能结合传统文化进课堂、习近平主席引用的古诗词等材料对以上知识进行单独或综合考查。 命题猜想 考向一 传统文化的特点与作用 [ 预测题型:选择题 ] 1. “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 取自于中国传统文化宝库,大意是 “ 只有坚守本心信条,才能德行圆满 ”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种场合告诫全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这在今天更有份量也更有意义。这表明 A.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B. 传统文化具有传承性和相对稳定性 C. 传统文化积极推动社会发展 D. 传统文化是财富,要全面承袭 √ 答案 考向二 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 预测题型:选择题或主观题 ] 2. 下图为北京 2022 年冬奥会会徽: “ 冬梦 ” 。它以汉字 “ 冬 ” 为灵感来源,运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将滑道、冰雪运动形态与书法巧妙结合起来,将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与国际化的现代风格融为一体,呈现出新时代的中国新形象、新梦想。北京冬奥会会徽之美的呈现印证了 A. 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核心内容 B. 文化传播是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C. 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D. 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继承 √ 解析 答案 解析   A 错误,时代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 B 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冬奥会会徽将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与国际化的现代风格融为一体,这讲的是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C 不符合题意。 核心考点四 文化在创新中发展 1.(2018· 全国 Ⅲ )2018 年春节,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首播。节目形式新颖, “ 和诗以歌 ” ,增强了经典诗词的艺术感染力,深受观众喜爱。山区孩子演唱《苔》的天籁之声感人至深,著名歌手演唱的《墨梅》获得网民广泛点赞 …… 这反映传统文化的传承 ① 要以开发创新为目的和归宿  ② 既要不忘本来又要创新思路  ③ 要以满足群众需求为价值导向  ④ 以现代传播手段的运用为前提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 解析 答案 真题体验 解析   ② 对:《经典咏流传》形式新颖,增强了经典诗词的艺术感染力,反映了文化传承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还要不断推陈出新。 ③ 对:《经典咏流传》获得网民广泛点赞,表明其满足了群众的需求。 ① 错:传统文化传承的目的和归宿在于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④ 错:传统文化的传承要以文化继承为前提,而不是现代传播手段的运用。 2.(2016· 全国乙卷 ) 陕西省地方戏 “ 华阴老腔 ” 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声腔刚直高亢、磅礴豪迈,却因表演形式单调难以吸引观众,面临传承危机。 2016 年,华阴老腔演出团队与摇滚歌手合作,将传统民族音乐与现代摇滚音乐相结合,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联袂演唱《华阴老腔一声喊》,引起巨大反响。 “ 华阴老腔 ” 焕发新的生机给我们的启示有 ① 优秀传统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② 满足人民大众需要的优秀传统文化才有强大的生命力 ③ 与现代流行文化融合是优秀传统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④ 传播手段与传播形式的创新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前提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 解析 答案 解析   “ 华阴老腔 ” 因表演形式单调难以吸引观众,通过将传统民族音乐与现代摇滚音乐相结合,引起巨大反响,其成功说明传统文化要不断创新,满足人民大众的需要才能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①② 当选。 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 ③ 错误; 传播手段和形式的创新有利于文化的传承,但不是前提, ④ 错误。 3.(2016· 全国甲卷 ) 我国杂技历史悠久,因表演技巧高超而深受观众喜爱。在现代,我国杂技融入音乐、舞蹈等元素,利用声、光、电效果,配以情景故事,既惊险刺激又妙趣横生,许多节目蜚声海内外。我国现代杂技艺术蜚声海内外,主要得益于 ① 现代传媒超越时空的传播功能  ② 用现代流行艺术元素取代传统艺术元素  ③ 在继承传统基础上满足了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④ 以现代艺术手段展现我国杂技的民族特色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解析 答案 解析   我国历史悠久的杂技艺术蜚声海内外,与其融入音乐、舞蹈等元素,利用声、光、电效果,配以情景故事密不可分,这是在继承传统基础上运用现代艺术手段的创新, ③④ 符合题意,答案为 D ; 材料未涉及大众传媒, ① 不当选; ② 错在 “ 取代 ” 。 4.(2016· 全国丙卷 )2015 年,新版《辞海》编辑委员会宣布将在推出纸质版《辞海》的同时,推出适用于各种阅读终端的电子版和网络版。这一做法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① 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需求  ② 有价值的文化创造源于文化传播载体的变革  ③ 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凝聚力的保证  ④ 信息技术推动文化生产和消费方式的变革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 解析 答案 解析   推出适用于各种阅读终端的电子版和网络版,既是对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满足,也是发挥信息技术对文化传播作用的体现, ①④ 符合题意,答案为 B 。 文化创造源于社会实践, ② 错误; ③ 材料没有反映。 全面理解文化创新 核心整合 是什么 源泉动力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主体 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为什么 必要性 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意义 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怎么样 根本途径 立足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怎 么 样 基本途径 ①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着眼文化的继承, “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 ,努力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②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做到博采众长,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但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创新主体 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要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创新中的主体作用 错误倾向 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本考点是高考的必考点,主要考查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的途径和意义。 2019 年高考可能结合文化创新的具体事例,考查为什么进行文化创新或如何进行文化创新,尤其注意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 命题猜想 考向一 文化创新的意义 [ 预测题型:选择题 ] 1. 大型文博探索综艺节目《国家宝藏》,融合了演播室综艺、纪录片、戏剧等多种艺术形态,以文化为内核、综艺为外壳,用真人演绎历史故事的形式讲述国宝传奇的 “ 前世今生 ” ,让博物馆里的文物真正 “ 活 ” 起来。节目的播出收获不俗反响,也引发大众对文博领域的关注和思考。该节目的成功启示我们 ① 要注重专业知识,用全新方式阐释国宝的文化内涵 ② 文化创新是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③ 要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使其成为文化创新的根基 ④ 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 答案 解析 解析   ① 要 “ 注重专业知识 ” ,不符合材料。 ③ 错误,文化创新的根基是传统文化。 考向二 文化创新的途径 [ 预测题型:选择题或主观题 ] 2. 喜迎十九大 “ 艺韵北京 ” 群众曲艺大赛及展演成功举办。由群众自编自演的 12 部党的十九大主题作品,用京东大鼓、单弦、快板等说唱方式介绍了党的十九大期间的会风变化,赞扬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中国走进新时代,唱出了新时代的北京风采。这一活动 ① 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② 说明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是文化发展的推动力量  ③ 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时代精神  ④ 用传统的文化形式弘扬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有益尝试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 解析 答案 解析   ① 不符合材料,材料没讲经济效益。 材料讲的是用京东大鼓、单弦、快板等说唱方式,故选 ④ ,排除 ③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