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浙江省金华市十校联考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地理】浙江省金华市十校联考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浙江省金华市十校联考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读北美洲部分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1. ①、②两地降水的差异及主要影响因素是 A. ①少②多;洋流性质 B. ①少②多;地形地势 C. ①多②少;纬度因素 D. ①多②少;大气环流 ‎2. ①地的代表性植被是 A. 热带荒漠 B. 热带草原 C. 常绿硬叶林 D. 阔叶林 ‎3.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①位于板块生长边界 B. ②位于消亡边界附近 C. ③处地壳在不断抬升 D. ④岛降水少植被稀疏 ‎【答案】1. D 2. D 3. B ‎【解析】‎ ‎【1题详解】‎ 图中显示,①地位于北美洲东南部,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夏季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降水丰富,且常受飓风影响,带来丰富降水,因此①地降水多;②地位于20°~‎ ‎30°N大陆西岸,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控制,降水稀少,因此②地降水少,两地降水的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大气环流,选项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2题详解】‎ 根据上一题的分析可知,①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其代表性植被是阔叶林,选项D符合题意。热带荒漠一般出现在热带沙漠气候区,与①地气候类型不同,排除A。热带草原一般出现在热带草原气候区和降水较少的热带季风气候区,与①地气候类型不同,排除B。常绿硬叶林一般出现在地中海气候区,与①地气候类型不同,排除C。故选D。‎ ‎【3题详解】‎ ‎①地位于美洲板块内部,不是位于板块生长边界,A错误。②地位于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边界,位于消亡边界附近,B正确。③处为密西西比平原,地势低平,流水沉积作用明显,因此地壳不可能在不断抬升,C错误。④岛位于10°~20°N之间,为信风和赤道低气压带交替控制地区,赤道首低气压带控制该岛时降水丰富,且该岛东部为来自海洋的信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因此D错误。故选B。‎ ‎2019年5月中国科考队在马里亚纳海沟南侧海山(海底高度超过1000米,但仍未突出海平面的隆起)发现了该深度非常罕见的珊瑚林。完成下面小题。‎ ‎4. 关于该处海山的表述,正确的是 A. 属于海岭地貌 B. 处大陆架海域 C. 垂直分异明显 D. 上升流比较强 ‎5. M地属于 A. 欧亚板块 B. 印度洋板块 C. 非洲板块 D. 太平洋板块 ‎【答案】4. D 5. B ‎【解析】‎ ‎【4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该海山位于马里亚纳海沟南侧,海沟附近为消亡边界,而海岭位于大洋中脊,出现在板块生长边界,因此该海山不属于海岭地貌,A错误。马里亚纳海沟东西两侧均为很深的海盆或海沟,海山位于马里亚纳海沟附近,因此海山不是在大陆架海域,B错误。海山位于海面以下,因此垂直分异不太明显,C错误。图中显示,底层洋流向海山运动,遇到海山阻挡,洋流会沿海山山坡向上运动,形成较强的上升流,D正确。故选D。‎ ‎【5题详解】‎ 图中显示,M地位于140°E和20°S附近,根据位置和形态判断,M地位于澳大利亚大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澳大利亚大陆属于印度洋板块,不属于欧亚板块、非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选项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读非洲埃塞俄比亚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6. ab河段 A. 由南向北流,水能丰富 B. 由北向南流,水流平缓 C. 由南向北流,西岸侵蚀 D. 由北向南流,东岸沉积 ‎7. 有关图示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耕地资源丰富 B. 裂谷带为消亡边界 C. 高原山地为主 D. 属于热带雨林气候 ‎【答案】6. A 7. C ‎【解析】‎ ‎【6题详解】‎ 根据裂谷带西侧的地势特征判断,ab河段的流向应为由南向北流,排除B、D。图中显示,ab河段位于10°N附近,位于北半球,ab河段为平直河段,向北流动过程受到地转偏向力影响,顺着流向向右偏转,即向东偏转,东岸侵蚀明显,西岸沉积可能性大,排除C。图中信息表明,当地地势较高,地形起伏较大,且当地为热带草原气候,湿季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因此ab河段水能丰富,因此选项A正确。故选A。‎ ‎【7题详解】‎ 图中显示,图中多裂谷,有许多海拔较高的高山,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起伏较大,因此不利于耕作,耕地资源不丰富,A错误。图中裂谷带为东非大裂谷的一部分,是板块张裂形成,属于生长边界,不是消亡边界,B错误。根据图中山地海拔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地的主要地形区名称是埃塞俄比亚高原,因此当地以高原山地地形为主,C正确。当地虽然位于10°N附近,但受地形等原因影响,当地不属于热带雨林气候,而是干湿明显的热带草原气候,D错误。故选C。‎ 读世界某区域略图,完成下面小题。‎ ‎8. 摩尔曼斯克港成为不冻港的主要原因是 A. 白昼时间长 B. 太阳高度大 C. 地处高纬度 D. 暖流的影响 ‎9. 摩尔曼斯克夏至日时 A. 日出方位在东北方向 B. 可看到极光现象 C. 正午太阳高度大于50º D. 昼长达到最大值 ‎【答案】8. D 9. D ‎【解析】‎ ‎【8题详解】‎ 图中显示,摩尔曼斯克港纬度接近70°N,位于北极圈以北,夏季白昼时间长,甚至出现一段极昼现象,但冬季白昼时间短,甚至出现一段极夜现象,因此白昼时间长不是摩尔曼斯克港成为不冻港的主要原因,A不符合题意。摩尔曼斯克港位于70°N附近,纬度高,离太阳直射点远,因此正午太阳高度小,B不符合题意。摩尔曼斯克港地处高纬度,但这不是摩尔曼斯克港成为不冻港的原因,C不符合题意。由于强大的北大西洋暖流进入北冰洋,流经摩尔曼斯克港附近,使得当地冬季水温也较高,从而成为不冻港,D符合题意。故选D。‎ ‎【9题详解】‎ 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摩尔曼斯克位于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现象,没有日出日落现象,A错误。夏至日时摩尔曼斯克出现极昼现象,太阳光强,不易观测到极光现象,B错误。摩尔曼斯克纬度约70°N,夏至日太阳直射纬度约为23.5°N,纬度差约46.5°,则正午太阳高度约90°-46.5°=43.5°,因此正午太阳高度小于50º,C错误。夏至日时,摩尔曼斯克出现极昼现象,昼长达到24小时,因此昼长达到最大值,D正确。故选D。‎ 终霜日是指春季最后一次出现霜的日期。读淮河流域近60年终霜日距平变化折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图示时期内淮河流域终霜日 A. 1982年为最迟 B. 2004年开始逐年提前 C. 在波动中提前 D. 2000年后以推迟为主 ‎11. 与东北平原相比,淮河流域终霜日较早的原因主要是 A. 纬度位置较低 B. 距离海洋更近 C. 降水量更丰富 D. 作物不易受冻 ‎【答案】10. C 11. A ‎【解析】‎ ‎【10题详解】‎ 根据题意可知,终霜日距平值为正值表示比平均终霜日推迟,距平值增长表示比前一年终霜日推迟;终霜日距平值为负值表示比平均终霜日提前,距平值下降表示比前一年终霜日提前。图中显示,淮河流域近60年终霜日距平值呈波动下降趋势,因此表示图示时期内淮河流域终霜日在波动中提前,C正确。图中显示,1982年终霜日距平值不是最高的,因此1982年终霜日不是最迟,A错误。图中显示,2004年后终霜日距平值有明显波动,因此终霜日并不是逐年提前,B错误。图中显示,2000年后,只有少数年份距平值为0或为正值,大多为负值,因此终霜日以提前为主,D错误。故选C。‎ ‎【11题详解】‎ 终霜日早晚与春季升温早晚有关,春季气温越早上升至霜日结束气温,终霜日越早。与东北平原相比,淮河流域终霜日较早的原因主要是纬度位置较低,春季升温更快,A符合题意。距离海洋越近,气温升高速度越慢,排除B。降水天气会影响气温上升速度,排除C。作物不易受冻,不是终霜日早晚的原因,排除D。故选A。‎ 密云水库位于北京市远郊的燕山丘陵之中,西、北、东三面环山,为西南向开口的马蹄形地形。读该地2019年8月16日15时和8月17日2时的气温分布图(单位:℃)。完成下面小题。 ‎ 图1 图2‎ ‎12. 图2平均气温明显低于图1,其主要原因是 A. 太阳辐射弱 B. 大气逆辐射弱 C. 地面辐射强 D. 大气辐射强 ‎13.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①处晚上吹偏南风 B. 白天山地气温高于库区 C. ②处气温值低于27.8℃ D. 库区昼夜温差比周围大 ‎【答案】12. A 13. B ‎【解析】‎ ‎【12题详解】‎ 图1表示2019年8月16日15时的气温状况,此时为午后;图2表示2019年8月17日02时的气温状况,此时黑夜。图2平均气温明显低于图1,即黑夜气温明显低于白天,其主要原因是白天有太阳辐射能量输入,而黑夜没有太阳辐射能量输入,因此A正确。大气逆辐射的强弱与大气温度密切相关,黑夜一般比白天大气逆辐射弱,但这不是黑夜气温低的原因,排除B。地面辐射强弱与地面温度密切相关,黑夜地面温度比白天低,则地面辐射也弱,排除C。大气辐射强弱由大气温度决定,因此大气辐射强弱不会是夜晚气温高低的原因,排除D。故选A。‎ ‎【13题详解】‎ 图中显示,①处位于水库北侧,晚上水库水面降温慢,形成高温中心,空气膨胀上升,形成低气压,北岸降温快,空气冷却下沉,形成高气压,风从北岸吹向水库库区,应主偏北风。A错误。材料信息表明,密云水库位于北京市远郊的燕山丘陵之中,西、北、东三面环山,为西南向开口的马蹄形地形,图1表示白天气温分布,图中显示,库区气温比西部、东部和北部山地的气温低,因此白天山地气温高于库区,B正确。图中显示,②处外围的等温线气温值为27.8℃,该等温线外围气温值大27.5℃~27.8℃之间,低于27.8℃,根据等值线数值变化规律判断,②处气温值应高于27.8℃,C错误。库区因水面面积大,热容量大,气温升温慢降温慢,因此昼夜温差比周围小,图1与图2中气温值变化也可得出相同结论,D错误。故选B。‎ 金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古人通过观测,在天亮前后出现称启明星,黄昏时分出现称长庚星,其他时间通常无法看到这颗亮星。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在地球上看到启明星,则金星最可能位于图中的 A. ①处 B. ②处 C. ③处 D. ④处 ‎15.‎ ‎ 某些特殊时刻,地球、金星、太阳会在一条直线上,这时从地球上可以看到金星就像一个小黑点一样在太阳表面缓慢移动,天文学称之为“金星凌日”。该现象发生时,金星一定位于 A. ①处 B. ②处 C. ③处 D. ④处 ‎【答案】14. B 15. A ‎【解析】‎ ‎【14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在天亮前后出现称启明星。金星位于①处时,金星、地球和太阳位于同一条直线上,金星与太阳同升同落,由于太阳光太强,同时金星的黑夜部分正对地球,因此在地球上只能看到太阳光盘上有一个黑点,这不是启明星,排除A。金星位于②处时,在地球上日出之前,金星已提前升至地平面之上,看到金星后不久,太阳就会升至地平面之上,此时看到的金星出现在天亮前后,即为启明星,因此在地球上看到启明星,则金星最可能位于图中的②处,B符合题意。金星位于③处时,金星、地球和太阳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从地球上看,金星被太阳遮挡,因此在地球上看不到金星,排除C。金星位于④处时,在地球上日落之后,金星才从西边升至地平面之上,此时看到的金星出现在黄昏时分,即为长庚星,排除D。故选B。‎ ‎【15题详解】‎ 某些特殊时刻,地球、金星、太阳会在一条直线上,这时从地球上可以看到金星就像一个小黑点一样在太阳表面缓慢移动,天文学称之为“金星凌日”。图中显示,金星位于②、④处时,地球、金星、太阳不在一条直线上,不会发生“金星凌日”,排除B、D。金星位于③处时,金星、地球和太阳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从地球上看,金星被太阳遮挡,因此不会出现“金星凌日”现象,排除C。金星位于①处时,金星、地球和太阳位于同一条直线上,金星位于太阳与地球之间,因此在地球上能看到太阳光盘上有一个黑点缓慢移动,这就是“金星凌日”,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据《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18年全球表面平均温度比1981年至2010年平均值高出0.46℃,比工业化前(1850年至1900年平均值)高出约1.1℃。完成下面小题。‎ ‎16. 下列事件与气候变化相关性最小的是 A. 厄尔尼诺现象 B. 人类燃烧化石原料 C. 污染水体排放 D. 大面积的森林砍伐 ‎17. 全球气候变化将直接 A. 导致极端天气事件减少 B. 使北方沙尘天数减少 C. 影响北极熊的生存环境 D. 提升人类的生活质量 ‎【答案】16. C 17. C ‎【解析】‎ ‎【16题详解】‎ 题意表明,目前全球变暖趋势明显。全球变暖会改变了大气环流的稳定性,使得气候异常,其中厄尔尼诺现象就是典型代表,A不符合题意。人类燃烧化石原料和大面积的森林砍伐会分别导致排放的二氧化碳增多、固定的二氧化碳减少,使得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温室效益增强,导致全球变暖,B、D不符合题意。污染水体排放与全球变暖相关性最小,C符合题意。故选C。‎ ‎【17题详解】‎ 全球气候变化,使得大气环流变得不稳定,从而将导致极端天气事件增多,A错误。全球变暖,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蒸发能力增强,地表沙尘水分条件变差,更容易出现沙尘天数,可能使北方沙尘天数增多,B错误。全球变暖,北极地区冰盖和浮冰融化较多,改变北极熊的生存环境,威胁北极熊的生存,C正确。全球变暖,可能导致淹没低地,气候异常,改变部分地区的农业结构等,可能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D错误。故选C。‎ 下图为晨昏线上五点(非二分日),其中①、③两点地方时之和为24小时,①、⑤两点昼长之和也为24小时,④点位于赤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 纬度值最高的点最可能是 A ① B. ② C. ④ D. ⑤‎ ‎19.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①和⑤两地纬度值相同 B. 此时各点同时看到日出 C. ①和③两地昼长不相同 D. ①到⑤最近航线向正东 ‎20. 我国某地在测量旗杆的影子时发现,一年中位于正北的时间约是正南时间的6倍,则该校的纬度最接近 A. 12°N B. 16°N C. 12°S D. 16°S ‎【答案】18. B 19. A 20. B ‎【解析】‎ ‎【18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图中五点均位于晨昏线上,即①、②、③、④、⑤均处于日出或日落时,其中①、③两点地方时之和为24小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同一纬度上各地的日出地方时与日落地方时之和为24小时,因此①和③位于同一条纬线上,其中之一位于晨线,另一地位于昏线,图中显示,②位于①、③之间晨昏线的中点,由此推测,②为晨昏线交点,晨昏线交点是晨昏线上纬度最高的点,因此图中纬度值最高的点最可能是②,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19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纬度值相同、南北半球不同的两地昼长之和为24小时。材料信息表明,①、⑤两点昼长之和为24小时,由于④点位于赤道,则①、⑤两地南、北半球位置明显不同,说明①、⑤两地纬度值相同,A正确。根据上一题判断可知,①和③点中有一地位于昏线上,因此此时各点不都是看到日出,也有看到日落的。B错误。根据上一题判断可知,①和③两地位于同一条纬度上,任何日期昼长都相同,C错误。只有两地均位于赤道上,两地的最近航线才可能向正东或正西,根据前面分析可知,①到⑤两地位于不同南北半球、纬度值相同,没有位于赤道,因此最近航线不可能向正东,D错误。故选A。‎ ‎【20题详解】‎ 题意表明,测量旗杆影子的地点在我国某地,我国最南端在4°N附近,不可能位于南半球,由于排除C、D。我国某地在测量旗杆的影子时发现,一年中位于正北的时间约是正南时间的6倍,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当地以南的时间是位于当地以北时间的6倍。太阳直射点移动范围是23.5°S~23.5°N,如果该校的纬度是12°N,则当地以北至北回归线的纬度范围为11.5°,当地以南至南回归线的纬度范围约35.5°,则太阳直射点位于当地以南的时间是位于当地以北时间35.5°÷11.5°≈3.1倍,不符合题意,排除A。如果该校的纬度是16°N,则当地以北至北回归线的纬度范围为7.5°,当地以南至南回归线的纬度范围约39.5°,则太阳直射点位于当地以南的时间是位于当地以北时间39.5°÷7.5°≈5.3倍,与该校纬度接近,B符合题意。故选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共4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海塘是人工修建的挡潮堤坝,江沪浙沿海修筑海塘历史悠久,如今海塘修筑已演变成围垦,即在海滩和浅海上建造围堤,阻隔海水,排干围区内积水使之成为陆地。金山区近年修筑围堤总长4800多米,围海造地约3866亩。‎ 材料二:长三角区域略图(图1)及上海金山区龙泉港围塘景观图(图2)。‎ ‎(1)简析崇明岛的形成过程。‎ ‎(2)从热力环流的角度简析海上多夜雨的原因。‎ ‎(3)从整体性的角度,简述长三角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4)简述古代海塘与如今围堤功能的主要差异。‎ ‎(5)从降水的角度简析上海多洪涝的主要原因。‎ ‎【答案】(1)长江携带的泥沙,在入海口附近,由于地势低平,流速减缓,加上海潮的顶托作用,泥沙沉积。‎ ‎(2)海面水汽充足,与陆地比,海洋热容量大,夜间气温较高水汽上升冷却凝结形成降水。‎ ‎(3)亚热带季风气候;河网密布;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地带性土壤为红壤;地形平坦(写出其中4点)‎ ‎(4)古代海塘主要用于防御海浪对海岸的侵蚀;防止海水倒灌,保护陆地淡水资源;如今围堤主要用于围海造陆,增加陆地面积.‎ ‎(5)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总量大;降水季节变化大;雨季降水集中;夏季多台风,带来降水。‎ ‎【解析】本大题以长江三角洲为背景,以相关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五道小题,涉及沙岛的形成过程、热力环流应用、自然环境特征描述、海塘与围堤功能差异、洪涝成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1)崇明岛的形成过程应从流水沉积作用方面进行分析。长江到达入海口附近,水域变宽,同时由于地势低平,加上海潮的顶托作用,流速减缓,长江携带的大量泥沙在河口浅滩淤积,逐渐淤高,形成沙洲,泥沙沉积使其扩大,形成如今的崇明岛。‎ ‎(2)题意表明,海上多夜雨的原因从热力环流的角度进行分析。与陆地比,海洋热容量大,升温慢、降温慢,夜晚,海洋降温慢,气温比陆地高,空气膨胀上升,加上海面水汽充足,空气上升冷却,空气中丰富的水汽容易凝结形成降水。‎ ‎(3)长三角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应从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方面进行整体性归纳描述。长三角地区为平原地形,地形平坦;长三角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长三角地区河汊纵横,河网密布,河流水量大,径流季节变化明显;在亚热带季风气候的背景下,长三角地区的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长三角洲在当地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地带性土壤为红壤。‎ ‎(4)材料信息表明,海塘是人工修建的挡潮堤坝,因此古代海塘主要用于防御海浪、海潮对海岸的侵蚀,保护陆地上人类的生活生产设施;海塘可以防止海水倒灌,保护陆地地表和地下水水资源不受海水的侵袭和破坏。材料信息表明,如今海塘修筑已演变成围垦,即在海滩和浅海上建造围堤,阻隔海水,排干围区内积水使之成为陆地,因此围堤主要用于围海造陆,增加陆地面积,满足人们的用地需求。‎ ‎(5)上海多洪涝的原因有很多,题意表明,上海多洪涝的主要原因从降水的角度进行分析。上海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临近海洋,受夏季风影响时间较长,因此降水总量大,导致洪水水量大;受季风影响,降水季节变化大,雨季降水集中,且降水强度大,导致洪水期水位高;上海位于东南沿海,夏季受台风影响的可能性大,台风带来的暴雨容易导致当地的洪涝灾害。‎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澳大利亚四面环海,有很多特有的动植物资源和自然景观。图1为澳大利亚大陆简图。‎ 材料二:豪勋爵群岛位于悉尼东北部的海域上,岛上有大量尚未风化的玄武岩,大部分覆盖着雨林,长满了棕榈树。图2为豪勋爵群岛景观。‎ ‎(1)简述此季节①地的气候特征及成因。‎ ‎(2)说出②地的自然带名称,并简析其成因。‎ ‎(3)简述③湖泊的水文特征。‎ ‎(4)比较图中高压带南北两侧盛行风向的差异及影响的主要因素。‎ ‎(5)从豪勋爵群岛岩石的特征推断该岛地质作用的主要过程。‎ ‎【答案】(1)此季节为夏季,由于气压带和风带南移,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向左偏转成西北风,从海洋上带来大量水汽,形成高温多雨的气候特征。‎ ‎(2)热带雨林带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地形的抬升作用,多地形雨;沿岸暖流增温增湿的影响。‎ ‎(3)咸水湖;时令湖,水位变化大;湖泊水量少;补给水源主要为河流水 ‎(4)南侧为西北风(或西风);北侧为东南风; ‎ 影响的因素: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 ‎(5)岛屿岩石大部分为喷出岩类玄武岩,说明其由火山喷发形成。因岛屿上大量岩石尚未风化,说明其受外力风化时间短,形成较晚。‎ ‎【解析】本大题以澳大利亚为背景,以相关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五道小题,涉及气候特征及成因、自然带及成因、湖泊的水文特征、气压带和风带、影响风向的因素、地质作用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1)图中显示,澳大利亚北部受低气压带控制,该气压带应为赤道低气压带,该气压带位于20°S附近,说明此时气压带和风带向南移动,太阳直射点南移,因此此季节为当地夏季。当地夏季,由于气压带和风带南移,北半球的东北信风或东北季风越过赤道,向左偏转形成西北风,该盛行风由赤道地区的海洋吹向大陆,给①地带来大量水汽,加上盛行上升气流,容易成云致雨,形成当地高温多雨的气候特征。‎ ‎(2)图中显示,②地位于澳大利亚东北沿海,当地盛行东南信风,东南信风从海洋上吹来,加上沿岸有东澳大利亚暖流流经,该盛行风给②地带来丰富的水汽,图中显示,②地西侧为大分水岭,暖湿气流遇到大分水岭的阻挡,在迎风坡形成丰富的地形雨,当地纬度较低,从而形成了全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自然带是热带雨林带。‎ ‎(3)③湖泊的水文特征应从湖水性质、水量大小、水量变化、水源补给等方面进行归纳描述。图中显示,③湖泊只有河流注入,没有河流流出,为内流湖,河水带来的盐份长期积累,应形成咸水湖;图例信息表明,③湖及注入的河流为时令河、湖,因此该湖泊水量不大,且水位变化大;图中显示,该湖泊的补给水源主要为季节性的河流水。‎ ‎(4)图中显示,图中高压带位于30°S附近,应为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该高气压带南侧,水平气压梯度力指向南,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南半球向左偏,形成西北风,属于南半球盛行西风带;该高气压带北侧,水平气压梯度力指向北,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左偏转形成东南风,属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 ‎(5)题意表明,该岛地质作用的主要过程从豪勋爵群岛岩石的特征来推断。材料信息表明,豪勋爵群岛上有大量尚未风化的玄武岩。玄武岩属于喷出岩浆岩,当地玄武岩广布,说明当地火山喷发频繁,岛屿上大量岩石尚未风化,说明其受外力风化时间短,玄武岩的形成时期较晚。‎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