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08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 1 - 遵化市 2020—2021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 本试题卷分第 I 卷(阅读题)和第 II 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和 答题纸上,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 I 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2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揭穿美方 18 个谣言画皮 疫情肆虐,人命关天。病毒是人类的共同敌人,全世界都应该携手共同应对疫情挑战。 然而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一些政客和媒体不把精力放在抗击疫情上面,却费劲心机“甩锅” 中国,编造了各种匪夷所思的谎言。一时间,谎言、谣传和阴谋论甚嚣尘上。来看看新冠肺 炎疫情中关于中国的 18 个最常见谣言和事实真相。 谣言 1:“中国是病毒源头,新冠病毒是‘中国病毒’” 真相:新冠病毒源头尚未确定,病毒命名不得与特定国家相联系 新冠病毒源自何处,这是一个严肃的科学问题,应由科学家而非政治家来解答。历史上 最初病例的报告地往往不是病毒来源地。医学期刊《国际抗菌剂杂志》刊文称新冠病毒 2019 年 12 月底已在法国传播,且该病例与中国缺乏关联。世卫组织指出,“各国科研人员正在努 力寻找新冠病毒来源”,因此新冠病毒最先出现在哪里尚没有定论,有多种可能。 关于病毒命名,世卫组织早在 2015 年就出台人类传染病和病原体命名相关建议,指出应 避免使用地名、国名和人物、动物名称及可能引发恐慌的概念。今年 2 月,世卫组织宣布将 新冠肺炎正式命名为“2019 冠状病毒病”(COVID—19)。许多西方主流媒体报道,由于将亚裔 群体与新冠病毒不当关联,美国亚裔面临严重排外情绪,屡屡受到种族歧视的骚扰和攻击。 英国《自然》期刊 4 月连发三次社论,对错误地将新冠病毒与武汉和中国关联在一起道歉, 呼吁立即停止新冠病毒污名化,避免将病毒与特定位置相关联的不负责任行为。 谣言 5:“中国早期隐瞒疫情导致疫情在世界蔓延” 真相:中国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态度,第一时间对外发布了信息 2019 年 12 月 27 日,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张继先医生第一时 间报告其接诊的 3 例不明原因肺炎患者情况。这是中国地方部门首次报告可疑病例。 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三天后,2019 年 12 月 31 日,武汉市卫健委发布《关于当前我市肺炎 疫情的情况通报》。当天,中国向世卫组织驻华代表处通报了武汉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信息。 对中国医生和卫生部门在流感季节迅速发现新冠病毒,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和首席科学家 斯瓦米纳桑在《柳叶刀》撰文表示高度赞赏。 需要指出的是,新冠病毒是新发现的病毒,在疫情初期,几乎没有任何可供借鉴的科学 依据,证明这种新型病毒可能会导致危险的大流行病。正如钟南山院士在 1 月 20 日接受采访 时所说,“疾病有时对它的认知有个过程,现在检测能够比较快地检出来;专家在研判的过程 中,以前是国家部门严格地鉴定以后才可以,现在两次检测有阳性就可以定。新发疾病在早 期是有一个过程的。” 2020 年 1 月 3 日,中方开始定期向世卫组织、包括美国在内的有关国家以及中国港澳台 地区及时、主动通报疫情信息。中国自始至终公开、透明、及时、负责任地应对、通报疫情, 世卫组织称赞“中方行动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 谣言 8:“中国在确诊和病亡等疫情数据上造假” 真相:中方数据完全公开透明,数据低是因为防控严 中国全国的确诊和死亡病例数为什么较低?这要归功于中国政府及时采取了最全面、最 严格、最彻底的防控措施。连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也感叹:“我一生中从未见过这样的 动员。” 4 月 17 日,武汉市订正确诊和病亡人数,美国一些政客借此指责中国掩盖了前期大量病 例的证据。孰不知,订正数据是国际通行做法。其他一些国家也在不断对疫情数据进行订正, 美国自己也在不断订正。武汉市按照有关规定,经过仔细排查核对,主动订正有关数据,是 - 2 - 中国秉持公开、透明、负责任原则的力证。 事实上,中国战疫过程全程公开,从 1 月起,中国每天公布确诊病例、病亡人数、疑似 病例、密切接触者、隔离观察人员。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高级顾问布鲁斯·艾尔沃德指出:“中 国没有隐瞒数据,世卫组织赴华专家组展开的多项考察都可以证明。”耶鲁大学教授克里斯塔 基斯也表示,自己的论文结果证实了中国病例数报告的准确性。 谣言 12:“中国对新冠肺炎病毒全球大流行负有责任” 真相:要求中国为疫情负责、赔偿,于法无据、于理不通 疫情是天灾,中国同其他国家一样,都是受害者。突发大规模流行疾病是世界公共卫生 事件,不存在所谓疫情首发国的“国家责任”问题。对于所谓“中国负责赔偿论”,外交部发 言人耿爽质问:“2009 年 H1N1 流感首先在美国确诊并大面积暴发,蔓延到 214 个国家和地区, 导致近 20 万人死亡,有谁让美国赔偿了吗?” 国际上没有哪条法律支持向首先报告疫情的国家追责,中国的防疫抗疫行为也没有违反 任何国际法。在这次疫情中,中方国际通报的渠道快速、及时、公开、透明,采取的诸多防 控举措也远超《国际卫生条例》要求。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表示,索赔说法令人“毛骨 悚然”,不可接受。 谣言 15:“中国对外抗疫援助只是为了扩大地缘政治影响力” 真相:中国对外抗疫援助是投桃报李,是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中华民族是懂得感恩、投桃报李的民族。中国人民不会忘记,在中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最困难的时刻,国际社会给了我们宝贵的支持和帮助。中国对外抗疫援助既是出于国际人道 主义精神,更是源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定信念。 国际社会普遍赞赏中方支持帮助,巴基斯坦总统、塞尔维亚总统、意大利总理、欧盟委 员会主席等都以各自的方式,对中国提供的支持表示感谢。非洲联盟发表声明,南非和津巴 布韦总统分别发表讲话,感谢中方对非洲国家抗疫的大力支持,称中方援助是真正的友谊之 举,为全球抗疫合作树立了榜样。 节选自《人民日报 2020 年 5 月 15 日社论“揭穿美方 18 个谣言画皮”》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由于美国制造的“中国是病毒源头,新冠病毒是‘中国病毒’”的谣言,故意将亚裔群 体与新冠病毒不当关联,所以美国亚裔面临严重排外情绪,屡屡受到种族歧视的骚扰 和攻击。 B.张继先医生的第一时间报告、武汉市卫健委发布《通报》以及中国向世卫组织驻华代 表处的通报,无不证明了中国自始至终公开、透明、及时、负责任地应对、通报疫情。 C.中国政府及时采取了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措施,是中国全国的确诊和死亡 病例数较低的主要原因,而这却反而让美国一些政客借此指责中国掩盖了前期大量病 例的证据。 D.中国对外抗疫援助既是出于国际人道主义精神,更是源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定信念, 并获得了许多国家普遍赞赏。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本文属于社评,新闻来源真实可信,批判了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一些政客和媒体不把 精力放在抗击疫情上面、却费劲心机“甩锅”中国、编造各种匪夷所思的谎言的可笑 行为。 B.本文在质疑这些谣言时,论证方法丰富多样,其中大量使用了举例论证,如世卫组织 的中肯评价,为破除谣言增加了权威性和说服力。 C.文章引用钟南山院士的话,是为了证明中国早期并没有隐瞒疫情导致疫情在世界蔓延,因 为在疫情初期,是无法准确证明这种新型病毒可能会导致危险的大流行病。 D.本文既表现了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克制和理性,又捍卫了中国政府和人民神圣不容侵犯的名 誉和尊严,更表达了中国政府和人民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坚定信念。 3.下列选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一些政客和媒体费劲心机“甩锅”中国,编造了各种匪夷所思的 谎言,不是站在科学理性客观的角度,而是站在主观臆断的政治立场借机攻击中国, - 3 - 抹黑中国。 B.武汉市订正确诊和病亡人数的做法,不是中国故意掩盖前期大量病例证据的行为,而 是符合国际通行的做法,更是中国秉持公开、透明、负责任原则的力证。 C.本文在回击这些谣言时,既体现了中国政府的坚定立场,又有来自国际社会的公正评 价。 D.突发大规模流行疾病是世界公共卫生事件,应由疫情首发国承担“国家责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7 分) 阅读下面的新闻评论,完成 1—4 题。 泪水流成一条爱的河流 徐东 自从发生震灾以来,我几乎失去了说话的能力。在我的内心深处,我感到自己有太多感 受,而任何语言都无法表达。我天天关注着有关抗震救灾的新闻报道,泪水在我心里和眼中 涌动。我相信这几天,中国人的眼泪已经流了太多。 社会各界对震灾的关注让我们重新思考生命、国家、爱、人生这样的问题,让我们一起 在苦难中认识到我们的脆弱与坚强,而这种脆弱之后的坚强又是何等的铿锵有力。每个人, 哪怕是平时淡漠世事人情的人都会被震撼,被感动,都会愿意为受灾的地区和人们献上自己 的一份祝愿,一份力量。八九十岁的老人,有的坐着轮椅去为灾区捐款;两三岁的孩子,被 母亲抱在怀里,为灾区捐款。而一位天津的企业家,在捐款三千万之后,又追加了七千万, 他动情地说:我们要建最好的学校,震不塌的学校。在这次震灾中,我们看到有太多正在上 课的孩子被埋在废墟之下,我们的心被揪痛了;我们将近七十岁的温总理在考察指导救灾时 失声痛哭的时候,我们的心被揪痛了;在社会各团体与个人纷纷为灾区捐款捐物的时候,我 们的心感受到有太多的心被灾情牵引,被悲伤与爱一次次地揪痛! 在我的感觉中,改革开放,发展经济,越来越多的倾向于追求物质利益的中国人从来没 有这么团结一致过,从来没有这样感动过,从来没有这样相互关爱过。我相信有更多的人在 这次灾难中会想到,我们的屋可塌、路可断,但人间的真情与爱心是震不坏的。我们在这次 灾难中对爱会有新的认识,对我们的国家和同胞,对我们自身也会有新的认识。面对这样的 灾难,举国同悲,面对这样的困境,一起承担。当我看到那么多为了灾区贡献自己的资财与 力量的人,我感到了自己的渺小与无力,但我同时也感受到,我们大家团结起来的力量的伟 大与不可战胜。我在反省自己,我想自己平时我为什么会对我们的国家,对自己,对他人有 那么多的抱怨与不满呢?而我自己又为我们的国家,为别人,为社会做了什么呢?我在想, 我们对爱,对每个人,不管是贫穷的,还是富有的,不管是官员,还是老百姓都需要普及一 种爱的思想。我们要相信爱,敢于付出爱,维护爱。这次大地震,震动了我们每个人的灵魂, 我们发现自己不再孤独,原来我们大家都是有爱的,我们都是愿意付出的,我们是渴望生活 在有爱的世界里的。 在灾难到来的时候,我们更加清楚生命的价值与尊严,我们几十个人,可以花上几十个 钟头去营救一位受伤的,甚至可能不能再对社会有所贡献的老人——因为他是我们的亲人, 我们的同胞。在灾难到来的时候,我们更加清楚国家的力量与荣誉,我们的解放军、武警官 兵、消防队员、医护人员,我们每一个普普通通的人都是国家的组成部分,我们听从国家的 号召,凝聚成国家的力量,我们团结在一起,共抗灾难,我们相信会最终会取得胜利,而这 样的一次胜利,是属于每个中国人的荣誉。在次灾难到来的时候,我们更加清楚什么叫公民 的责任,人生的意义。当我们向捐款箱投放爱心的时候,我们会感到这是做为一个国人应该 做的一件事,在捐献爱心或投入到抗震救灾的同时,我们会发觉我们活得特别有价值。大爱 无疆,在这样的灾难面前,我们也会感到自己个人小情小调是多么的苍白无力,无病呻吟。 在这样的灾难面前,我们清楚自己同时也是别人,而所有的人,也都是我们的兄弟姐妹和父 老乡亲。 我作为一个写作者,我的心一次次被揪紧,那些被埋在废墟下等待救援的人,那些为了 他人的生,付出自己的死的人,那些受伤甚至将要成为残疾人的人,那些失去父母的孩子和 失去孩子的父母,那些日夜不停地救人的人,为灾区捐献爱心的人。我的心一次次掀动泪水 的波浪,同时也仿佛看到了中国人的眼泪已经流成了一条爱的河流。让我们祈祷与祝福灾区 的人们从灾难中坚强地站起来,重建家园。让我们通过这次灾难,认识自己,认识他人,认 识祖国。 - 4 - 4.以下的表述,与作者的观点不相符的一项是(3 分) A.这次灾难让我们认识到大家团结起来的力量的伟大与不可战胜,我们平时不应该对国 家,对自己,对他人有那么多的抱怨与不满。 B.越来越多的人为灾区捐款捐物的举动,让我们感受到有太多的心被灾情牵引,于是我 们总被悲伤与爱一次次地揪痛。 C.这次大地震,让我们发现自己生活在爱的世界里,已不再孤独,我们清楚自己同时也 是别人。 D.在当下,越来越多的倾向于追求物质利益的中国人,好久以来没有这么团结,没有这 样感动,也没有如此相互关爱过了。 5.下面不是说明“追求物质利益的中国人从来没有这样相互关爱过”的一项是(3 分) A.八九十岁的老人,有的坐着轮椅去为灾区捐款。 B.两三岁的孩子,被母亲抱在怀里,为灾区捐款。 C.一位天津的企业家,在捐款三千万之后,又追加了七千万。 D.将近七十岁的温总理在考察指导救灾工作时失声痛哭。 6.针对第 3 自然段的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作者将自己的渺小与无力同那些为了灾区贡献自己的资财与力量的人进行了对比。 B.将自己的抱怨与不满同那些为国家为社会为他人做出贡献的人进行了对比。 C.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手法,突出了人间真情与爱心的伟大,号召在全社会普及一 种爱的思想,倡导一种大家都愿意为爱而付出的理念。 D.“我们是渴望生活在有爱的世界里的。”这句话是针对缺少爱的现实社会而发 出的心灵的呼唤。 7.在作者看来,这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让我们对哪些问题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呢?试分条归 纳出来。(8 分) 二、古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6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8~11 题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 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 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 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 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8.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整顿..衣裳起敛容 B.暮去朝来颜色..故 C.凄凄不似向前..声 D.举酒欲饮无管弦.. 9.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来描写琵琶乐曲,下面四句分别表现了乐声的不同特点,选出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1)大弦嘈嘈如急雨 (2)小弦切切如私语 (3)间关莺语花底滑 (4)幽咽泉流冰下难 A. 轻细 流畅 冷涩 粗重 B. 流畅 冷涩 轻细 粗重 C. 流畅 轻细 粗重 冷涩 D. 粗重 轻细 流畅 冷涩 10.对下列文句(或画线文字)所用修辞手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3 分) ①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②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③座中泣 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④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⑤银瓶乍破水浆迸,铁 骑突出刀枪鸣。⑥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A. ①⑤/②⑥/③/④ B. ①⑤/②/③④/⑥ C. ①③/②/④/⑤/⑥ D. ①③/②⑥/④⑤/ 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 分) A. 在琵琶女演奏之前,诗人先写她的调弦动作和神情,用“未成曲调先有情”来 说明她此时已进入乐曲的境界中。 - 5 - B. 这部分文字对音乐的描写十分成功,诗人运用一连串的比喻,将抽象无形的音 乐变得有形可感,不仅写出了声音的轻重、快慢、高亢、低回与呜咽,而且写 出了不同的音色和音量,复杂而有层次,表现了琵琶女内心的情感起伏。 C.“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两句属于正面描写,点染了当时的环境 气氛,让周围船上的人们都沉浸在“余音绕梁”的境界中,衬托了乐曲强烈的 艺术魅力。 D. 诗文中的琵琶女是一位怀才不遇的艺术家,从她弹奏的乐曲可以看出她对现实 的不满。 12.依据原文词律,下列词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 下/一片神鸦社鼓/ B.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 下一片神鸦社鼓/ C.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 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D.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 下/一片神鸦社鼓/ 13.把下列古诗文句子理解成现代汉语,正确的一项是(4 分) A.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译文:航海的人谈起瀛洲,大海烟波渺茫,相信瀛洲难以找到。 B.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译文:熊在咆哮,龙在长吟,声音弥漫整个山谷,回荡在深林和高山巅。 C.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译文:多情的人应该都笑话我,过早地长出花白的头发。 D.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译文:像黄莺在花下鸣叫一样婉转流利,像幽咽的泉水在冰下艰难流过。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5~16 题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鸟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14. 对《短歌行》中典故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原是一首女子思念男子的 情诗,曹操用来表达自己对贤才的渴求。 B.“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出自《诗经·小雅·鹿鸣》, 原诗表现的是天子宴请群臣的盛况和宾主之间融洽的温情。 C.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化用《管子·形解》的话,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 贤才。“山”“海”表明了自己远大的志向。 - 6 - D.“周公吐哺”是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的一个典故。曹操在这里以周公自比, 是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 15. 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指点江山, ,粪土当年万户侯。《沁园春 长沙》 (2)李白一生傲气和不屈,同时对权贵蔑视,“ , ”这两句和陶潜不为五 斗米折腰的操守,是一脉相承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3)“ , ”这两句诗是杜甫登高所见的江天秋色。《登高》 (4)乱石穿空, ,卷起千堆雪。《念奴娇 赤壁怀古》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9 分) 17. 下列各组字音或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罅(xià)隙 分蘖(niè) 涨痛 百舸(gě)争流 B.着脑 籼(shān)稻 脊髓(suǐ) 峥(zhēng)嵘岁月 C.张皇 兜鍪(dōu móu) 书生意气 讷讷(nè)半晌 D.鹿寨 芣苢(fú lǚ) 遒劲(jìn) 揳(xiē)入巨石 18.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雪莱,是法国诗人,代表作有诗歌《西风颂》、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B. 《说文》指《说文解字》,是西汉许慎编著的中国第一部系统的分析汉字字形结 构的字书,也是世界最早的字书。 C. 山之“五岳”,是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 D. 白居易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著有《白氏长庆集》。 19.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作用与其他不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通讯员在战斗时,除了送信,还干什么——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问这些没意思 的问题。 B.前些年一家有影响的报纸在头版刊登了一篇贬斥杂交稻的文章,说杂交稻是“三 不稻”——“米不养人,糠不养猪,草不养牛”。 C.后来,这位在生活和工作中都雷厉风行的年轻副局级干部干出一件让常人无法理 解的事情——放弃武汉的一切,去上海当一名高校教师。 D.最终,钟扬带着学生在海拔 6000 多米的珠峰北坡,采集到了被认为是世界上生 长在海拔最高处的种子植物——鼠曲雪兔子,也攀登到了中国植物学家采样的最 高点。 20.某图书馆组织了一次以“家风建设”为背景的“家庭文娱活动状况”调查,选出 “你心 目中理想的家庭文娱活动”一项(3 分) A.郊游、聚餐、健身、打麻将 B.聚餐、健身、打麻将、追剧 C.兴趣班、手机游戏、网络小说 D.郊游、运动、读书、看展览、听音乐会。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23 题。 日前,“野蛮导游”又现厦门鼓浪屿。( )。从报道的情况看,尽管每一起被曝光 的案件都得到了迅速、严肃的处理,但新的“野蛮导游”仍然“ ”。究其原因,这当 然跟目前旅游领域执法不严、 不力有很大关系,但除此之外,当前旅游市场的业态粗 放,以及在这种粗放业态下产生的低层次竞争,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 7 - 对于低团费来吸引游客,在行程中再通过诱导甚至强制性的购物消费来营利,这已经成 为相当普遍的旅游市场上的经营模式。而且,相关参与方互相合谋,已经结成了 的利益格局。那些定点餐饮的饭店、定点住宿的宾馆、定点购物的商场、定点游玩的 景区景点、定点消费的娱乐场所和娱乐项目,甚至已经形成了灰色的利益 。报团游客就 像“待宰的美羊”,整个行程中要在这条流水线一般的利益链条上过一遍,每个环节都要被 宰上一刀。 21. 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 恶劣事件就这样屡屡发生着 B. 这样的恶劣事件可谓屡屡发生 C. 恶劣事件媒体是经常报道的 D. 这样的恶劣事件大家经常见诸报端 22.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 前仆后继 监督 牢不可破 同盟 B. 勇往直前 监督 稳如泰山 联盟 C. 勇往直前 监管 稳如泰山 联盟 D. 前仆后继 监管 牢不可破 同盟 2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 通过低团费来吸引游客,在行程中再通过诱导甚至强制性的购物消费来营利, 这已经成为旅游市场上的相当普遍的经营模式。 B. 通过低团费来吸引游客,再通过在行程中诱导甚至强制性的购物消费来营利, 这已经成为相当普遍的旅游市场上的经营模式。 C. 对于低团费来吸引游客,在行程中再通过诱导甚至强制性的购物消费来营利, 这已经成为旅游市场上的相当普遍的经营模式。 D. 对于低团费来吸引游客,再通过在行程中诱导甚至强制性的购物消费来营利, 这已经成为相当普遍的旅游市场上的经营模式。 24.下面的文字,用四个词语概括中华文明的四个特征。(5 分) 回顾历史,能清晰地看到中华文明诸多优秀、深邃的特征。中华文明的中和观念,包括 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这对于解决当前中国和世界面临的种种问题,无疑具有很 大的参考价值。中华文明以华夏文明为核心,向周围扩散,与周围互相补充,吸收,融合, 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开明的中华文明的核心有四点,一是民为贵,二是广开言路,三是举贤 授能,四是以法为准。中华文明几千年来经过了无数次的革新,而每一次革新都带来长足的 发展,正如《周易》所说:“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 25.提取下面句子的主干。(3 分) 它和它的十几户乡亲,一心一意掩藏在大山那深深的皱褶里,从春到夏,从秋到冬,默 默地接受着大山任意给予的温存和粗暴。 四、写作(60 分) 26.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读了毛泽东《沁园春·长沙》“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 这些句子,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此为基础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 8 -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答案 2020 年 11 月 一、现代文阅读(23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1.C【解析】指代错误。原文中“美国一些政客借此指责中国掩盖了前期大量病例的证据”中 “此”指代“4 月 17 日,武汉市订正确诊和病亡人数”,选项中“这”指代“中国政府及时采 取了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措施,是中国全国的确诊和死亡病例数为较低的主要原 因”。 2.B【解析】世卫组织的中肯评价是引用论证,不是举例论证。 3.D【解析】与原文观点不符。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4- 6 题每小题 3 分,7 题 8 分) 4.B(“被悲伤与爱一次次地揪痛”的应该是“太多的心”。) 5.D(列举温总理的例子是为了说明“我们的心在被揪痛”。) 6.D(脱离语境,理解错误。我们要相信爱,敢于付出爱,维护爱。这次大地震,震动了我 们每个人的灵魂,我们发现自己不再孤独,原来我们大家都是有爱的,我们都是愿意付出的, 我们是渴望生活在有爱的世界里的。) 7.对这些问题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①、对生命价值与尊严的认识;②、对国家力量与荣誉 的认识;③、对公民责任与人生意义的认识;④、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认识。 二、古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 20 分,11 和 13 题,每小题 4 分,其余 3 分) 8.D 提示:A 项,“整顿”古义为“整理”;B 项,“颜色”古义为“脸色”;C 项,“向前”古义 为“先前”。 9.D(1)粗重 (2) 轻细 (3)流畅 (4)冷涩 10.C 项中所用修辞手法依次为借代、互文、顶真、比喻、衬托、。 11. C 侧面描写,用周围船上的人们的悄无言衬托琵琶女弹奏的艺术魅力。 12.C 13.D(A 信:确实、实在;B 殷:震动。栗、惊,均为使动用法;C 倒装句,“应笑我多 情(多愁善感)”) (二)古代诗歌阅读(共 9 分,其中:14 题 3 分,15 题 6 分) 14. C(“表明了自己远大的志向”理解错误。正确的理解是表明自己要像“山”“海”那样, 拥有广阔的胸襟,去接纳人才。) 15.这首诗是曹操的言志之作。1 分 全诗通过对时光易逝、贤才难得的再三咏叹,1 分 抒发 了自己求贤若渴的感情,2 分 表现出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和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2 分 (三)16.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激扬文字(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4)惊涛拍岸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 29 分,其中 17-23 每题 3 分,24 题 8 分) 17.C (A 胀;B 恼 、 xiān; D yǐ、jìng) - 9 - 18. C( A 英国;B 东汉,世界最古的字书之一;D 非古文运动,而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19. A. 话题转换,其他解释说明 20.D 21. B (前文提到“‘野蛮导游’又现厦门鼓 浪屿”,可见,文中所说的对象专指前面的这类事件。A、C 两项主语是“恶劣事件”,与前 文不能衔接,故排除 A、C 两项。结合前后语境分析,前面说事件,后面说处理情况。结合前 文关键词语“又”分析,括号内所填语句应强调的是这类事件发生次数多,而 D 项的内容主 要是强调大家经常在报纸上看到这类事件,衔接不当,排除 D 项。)22. D (选“前仆后继”, 加引号,是褒义词贬用。监管:意思是监视管理;监督管理。语境强调的是“野蛮导游”出 现的原因是旅游领域执法管理上存在问题。牢不可破:意思是坚固、紧密不能摧毁或拆开。 亦形容人的意志坚定或态度固执,不能动摇。这里指形成了谋取不正当利益的同党,应选“同 盟”。) 23. A(B 项,“再通过在行程中诱导甚至强制性的购物消费来营利”语序不当, 应改为“在行程中再通过诱导甚至强制性的购物消费来营利”;“相当普遍的旅游市场上的 经营模式”语序不当,应改为“旅游市场上相当普遍的经营模式”。C 项,“对于低团费来吸 引游客”介词使用不当,“低团费”是“吸引游客”的手段,应将“对于”改为“通过”。D 项,“对于低团费来吸引游客”介词使用不当,将“对于”改为“通过”;“再通过在行程 中诱导甚至强制性的购物消费来营利”语序不当,应改为“在行程中再通过诱导……”;“相 当普遍的旅游市场上的经营模式”语序不当,应改为“旅游市场上相当普遍的经营模式”。) 24. 中和、包容、开明、革新 25.它和它的十几户乡亲,接受着温存和粗暴。 四、写作(60 分) 26. 立意提示: 提示:可以从青春、胸怀、志向,早立大志、建功立业、理想宝贵,把个人同民族、国家、 人类命运联系在一起,我们的青春(人生)才壮美动人等几个方面立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