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山东省寿光现代中学高一10月月考地理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山东省寿光现代中学高一10月月考地理试题

绝密★启用前 ‎2019-2020学年山东省寿光现代中学高一10月月考地理试题 命题人: 考试时间:90分钟 班级:___ ______姓名:____ _ ______考号:_____ ______‎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 有科学家通过实验提供了治理全球变暖的新视角,其主要是向高空发射一颗热气球,这颗热气球在平流层喷射雾状的金刚石粉、氧化铝、方解石等物质,进而在冷却地球的同时能修复臭氧层。结合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1.热气球喷射雾状的金刚石粉、氧化铝、方解石等物质发生在左图中的 A.a 层 B.b 层 C.c 层 D.d 层 ‎2.“这些物质能冷却地球”主要是因为增大了右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 下图为长江河谷某地地形剖面图及冬季某时刻等温面(等温面是指空间中气温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的面)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据图分析,该时刻河谷中部等温面向上弯曲的主要原因有 ‎①白天因地形阻挡,谷地内部获得太阳辐射少,谷地气温较低 ‎②黑夜因散热不畅,谷地内部气温偏高 ‎③白天因江水比热容大,升温慢,谷地气温较低 ‎④黑夜因江水比热容大,降温慢,谷地气温较高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此时,图中四地之间的气流应该是 A.甲流向乙 B.乙流向丙 C.丙流向丁 D.丁流向甲 ‎2017年4月20日晚,中国首单“太空快递”正式发出,两天后到达离地面‎380km的天宫二号。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5.关于大气各层的特点正确的是 A.大气质量约80%都在a层 B.纬度越高a层层顶越高 C.b层是臭氧吸收红外线而增温 D.高层大气对流明显,天气多变 ‎6.下列是“太空快递”升空新闻上部分网友的弹幕,没有道理的是 A.我晕,越来越缺氧 ‎ B.经历了风吹雨打,前途晴空万里 C.小哥不易啊,一阵冷一阵热地往上飞 ‎ D.我要飞得更高,离地300千米去见我的彩虹妹妹 ‎ 细颗粒物(PM2.5)的排放超过大气循环能力和承载度,细颗粒物浓度将持续积聚,此时如果受静稳天气等影响,极易出现大范围的雾霾。2016年12月,入冬以来最持久雾霾天气来临,全国多个城市达到严重污染。下图是我国南方局部区域该时段某日海平面与相应‎5000m高空等气压差分布示意图(单位:hPa)。‎ 据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7.此时,下列城市近地面气压最高的是 A.长沙 B.重庆 C.南昌 D.武汉 ‎8.此时,南昌近地面的风向最有可能为 A.偏东风 B.偏西风 C.偏南风 D.偏北风 ‎9.若仅考虑天气因素,此时下列地区出现雾霾天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武汉风力较小,雾霾持续时间较长 B.重庆风力较大,雾霾持续时间较短 C.武汉盛行上升气流,雾霾持续时间较长 D.重庆盛行下沉气流,雾霾持续时间较长 ‎10.下图中①②③④四点间存在热力环流。据此,完成下题。‎ ‎①②③④四点中 A.②比③气温低,气压高 B.③位于近地面,④位于高空 C.①处气体受热膨胀,气压低 D.气流运动方向为③→④→①→②→③‎ ‎11.下列物质中,属于天体的有(  )‎ ‎①太阳、月球、北斗七星 ②恒星、行星、卫星、彗星 ‎③火车、轮船、巨大岩石 ④待发射的火箭、待发射的宇宙飞船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2.随着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的月相变化,依次出现的潮汐现象是 A.大潮、小潮、大潮、小潮 B.大潮、大潮、小潮、小潮 C.小潮、大潮、小潮、大潮 D.小潮、大潮、大潮、小潮 ‎13.有关大潮、小潮出现日期的月相的叙述,正确的一组是( )‎ ‎①图中大潮出现的日期月相是新月 ②图中大潮出现的日期月相是满月 ‎③图中小潮出现的日期月相是上弦月 ④图中小潮出现的日期月相是下弦月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017年8月8日‎,在我国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4.此次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地震的震源位于 A.地壳 B.地幔 C.内核 D.外核 ‎15.地震的能量来源是 A.太阳辐射能 B.生物转化而成的化学能 C.地球重力能 D.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衰变产生的热能 ‎16.地震波中横波表现为左右摇晃,纵波表现为上下跳动,一般认为横波的水平晃动力是造成建筑物破坏及人员大量伤亡的主要原因。但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在这12秒中人们可以决定是躲是逃。根据所学知识推断“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 A.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差异 B.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 C.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 D.建筑物的抗震系数 太阳活动是指太阳大气的不稳定性所导致的一些明显现象,处于活动剧烈期的太阳释放出大量紫外线、X射线、粒子流等,因而往往引起地球上磁暴和电离层扰动等现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读下图,有关描述太阳活动与昼夜电离层电子浓度的高度分布特征正确的是()‎ A.电离层电子浓度最高值出现的高度,白天高于夜间 B.电离层电子浓度太阳活动高年要大于太阳活动低年 C.100~200千米处高空电离层电子浓度随高度上升而增大 D. 白天,‎100千米处高空电离层电子浓度在‎1010厘米-3)以上 ‎18.太阳活动可能产生的明显影响不包括()‎ A.气候异常 B.磁暴现象 C.长波通信中断 D.极光现象 ‎ ‎2017年12月14日,双子座流星雨迎来了超常规模的大爆发,每小时天顶流量达120颗左右,双子座最亮的北河三(双子座β星)距地球约36光年。‎ 完成下列各题。‎ ‎19.双子座β星位于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20.流星发光的原因是流星体 A.吸收地面长波辐射 B.捕获太阳带电粒子 C.与地球大气发生摩擦 D.反射太阳短波辐射 学习地理,一定要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日常所见的现象中,蕴藏着许多地理知识。‎ 请结合你的生活经验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2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肉眼所见的天空中明亮的太阳为太阳大气最外部的日冕层 B.晴天时所见的太阳光为太阳活动释放的能量 C.晴朗的夜晚仰望星空,所见的点点繁星都是恒星 D.与阴雨天相比,晴天的正午较热是因为大气的削弱作用较弱 ‎22.秋冬季节的早晨,我们常看到地表物体上有露、霜形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阴雨天的夜晚,气温较低,易形成露、霜 B.出现露、霜的夜晚,大气逆福射一般较强 C.露、霜不参与水循环的运动过程 D.露、霜一般出现在晴朗的夜晚,因大气逆辐射较弱 ‎23.文学艺术作品中有许多对月相的描述,宋代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诗句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与下图中哪幅的月相相吻合 A. B.‎ C. D.‎ ‎ 雾凇通称“树挂”,是水汽遇冷凝结在枝叶上形成的冰晶。我国松花江沿岸能看到规模大、时间久的雾凇奇观。‎ 结合下图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小题。‎ ‎24.松花江雾凇奇观集中出现的时间是 A.3月~5月 B.7月~9月 C.10月~12月 D.12月~次年2月 ‎25.最有利于松花江雾凇形成的天气是 A.晴朗大风的白天 B.晴朗微风的夜晚 C.风雨交加的夜晚 D.细雨蒙蒙的白天 路灯是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固定角度的太阳能电池板为路灯提供电能。下图是我国北方某城市的路灯景观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 ‎ ‎26.图中道路走向大体为()‎ A.南北走向 B.东西走向 C.西南—东北走向 D.东南-西北走向 ‎27.—般情况下,每天路灯关闭时间早于日出时间,与此相关的原因是()‎ A.大气的逆辐射作用 B.大气的散射作用 C.大气的反射作用 D.大气的吸收作用 读某地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8.图中地层中动物化石经历的演化过程是( )‎ A.海生无脊椎动物—爬行动物—脊椎动物 B.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爬行动物 C.爬行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 D.爬行动物—脊椎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 ‎29.石炭—二叠纪是地质史上最重要的成煤时期,由此可推知当时的环境特点为( )‎ A.干燥,冷热多变 B.全球气候分带明显 C.湿润,森林茂密 D.寒冷,冰雪广布 北半球某区域甲、乙两地之间有热力环流形成。下面①图为该区域等压面示意图,②图为丙、丁所在水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 ‎ ‎30.①图中 A.甲地气温低于乙地 B.丙处气压高于丁处 C.甲地气流流向乙地 D.丙处云量少于丁处 ‎31.②图中,飞机与风向的关系是 A.顺风飞行 B.逆风飞行 C.风从东侧吹来 D.风由西侧吹来 ‎ 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体现在增温、保温、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虫草等几个方面。‎ ‎ 结合上图,完成下面小题。‎ ‎32.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 A.减弱了射向膜外的地面辐射 B.增强了地膜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C.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 D.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33.山东省胶东地区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 A.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 B.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 C.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 D.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 ‎ 地膜覆盖具有保温、保湿、保土等作用,可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农产品质量。我国目前使用的地膜多是超薄型地膜,易破,难回收,难以自然降解,易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4.我国大部分地区使用地膜覆盖主要在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35.下列地区相比较,地膜覆盖的保温、保湿、保土作用最显著的是 A.东南沿海地区 B.西南地区 C.东北地区 D.西北地区 大气圈垂直分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其中对流层和平流层跟人类活动的联系较为密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6.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来自(  )‎ A.地面辐射 B.大气逆辐射 C.太阳辐射 D.云层反射 ‎37.关于平流层的叙述,错误是(  )‎ A.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升高 B.大气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 C.靠臭氧吸收紫外线而增温 D.能反射无线电短波 ‎ “夏雨隔牛背,鸟湿半边翅。”“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这些诗句常常形容盛夏季节出现的分布不均、历时短暂的强降雨。这面的山坡大雨倾盆,那面的山坡却风和日丽,说得夸张一些,就是“牛背雨”。它由夏季降雨云团分布不均、地面受热不均造成 小范围内空气对流此强彼弱引起。高大复杂的地形或地物容易使其生成,现在一些城市的“牛背雨”日趋显著。‎ 据此完成下面小題。‎ ‎38.“牛背雨”出现概率最大的时间段是 A.午夜到日出 B.日出到正午 C.午后到傍晚 D.日落到午夜 ‎39.城市更容易生成“牛背雨”的主要原因是 A.气流受高楼大厦阻挡形成小气旋 ‎ B.气流受热膨胀上升形成小型反气旋 C.城市绿地面积增加加剧蒸腾作用 ‎ D.城市湿地增加使空气中的水汽增加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 ‎40.判断此时P地的风向(  )‎ A.西北风 B.东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41.甲、乙、丙、丁四地中的气压可能与Q地相等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太阳的稳定时期还会维持约50亿年,之后,地球将不再适合人类生存。读下面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42.关于太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是银河系的核心 B.太阳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裂变 C.肉眼看到的是太阳的色球层 D.太阳辐射是地球能量的主要来源 ‎43.图中表示地球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44.与太阳系其他行星相比,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得天独厚,具体是指 ‎①行星际空间安全稳定②日地距离适中 ‎③地球自转周期适中 ④地球质量、体积适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45.如果地球不再宜居,人类就要寻找“地球‎2.0”‎。关于“地球‎2.0”‎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仍然属于太阳系 B.有液态水 C.可以是气态行星 D.可以是恒星 ‎46.太阳大气经常发生太阳活动,太阳活动会导致 A.地表温度明显提高 B.大气电离层受到扰动 C.水循环动力减弱 D.大气逆辐射作用增强 ‎ 蜃景是一种气象景观,是在水面或陆面上空的稳定大气层中,由于垂直方向上空气密度显著差异形成的一种幻景。当底层空气密度高,而上层密度低时,在实际景物上方的远处出现它的影像,此即“上蜃景”,当底层空气密度低,而上层密度高时,在实际景物下方的远处出现它的倒影,此即“下蜃景”。遇到大风吹来时蜃景瞬间消失。‎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7.最易出现“上蜃景”的时间段及地点 A.夏季海洋 B.夏季沙漠 C.夏季柏油路面 D.冬季暖流海面 ‎48.大风吹来时蜃景消失是因为大风 A.带来大雾影响视线 B.扰乱稳定的大气层结 C.导致水平方向热量差异 D.导致垂直方向对流显著 ‎ 利用“温室效应”原理,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可以采用大棚种植蔬菜、花卉等作物。‎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9.当大棚的门打开时,门口处空气流动情况与如下图中示意的空气流动情况相同的是(  )‎ A. B.‎ C. D.‎ ‎50.下列日、地、月位置关系图中,月相在晴朗的上半夜(18时至24时)可见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月球体积和质量只有地球的八十分之一和四十九分之一,表面引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表面没有空气和液态水。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51.据材料推测结论错误的是:‎ A.月球表面没有雨雪天气现象 B.跳高运动员在月球表面比地球表面跳得更高 C.月球表面没有大气层与月球的体积和质量较小有关 D.月球表面没有液态水只与月球温度变化有关,与引力较小无关 ‎52.月球表面没有大气层可能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月球的太阳辐射能很丰富 B.月球昼夜温差更大 C.人类在月球上不容易遭受紫外线的伤害 D.月球不满足生命生存所需的条件 ‎53.下图所示意是我们经常见到的四种月相,按时间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 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①④②③ D.③①④②‎ 下图示意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4.与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相比,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的原因是(  )‎ ‎①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  ‎ ‎②天气晴朗干燥,大气透明度好,光照时间长 ‎ ‎③地势高,离太阳近,太阳辐射强 ‎ ‎④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55.有关太阳能资源的开发利用,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国青藏高原是世界上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 B.利用太阳能发电是中国最主要的能源利用方式 C.利用太阳能发电,连续性好,投资少,收益大 D.太阳能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 根据地层和化石的相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56.在某地层中发现了珊瑚礁组成的石灰岩,则该岩石沉积的环境是(  )‎ A.湿热茂密的森林地区 B.寒冷干燥的寒带荒漠 C.温暖广阔的浅海环境 D.河湖众多的温带平原 ‎57.科学研究发现,青藏高原上有腕足动物化石(  )‎ A.说明青藏高原在地质历史时期曾经是海洋 B.通过该化石不能确定海洋的地质年代 C.通过该化石可以确定青藏高原的海拔高度 D.通过该化石可以确定青藏高原的地层厚度 ‎58.下列关于生物发展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古生代寒武纪出现了鱼类 B.中生代侏罗纪恐龙繁盛 C.新生代第四纪出现了哺乳动物 D.古生代早期出现了森林生态系统 ‎59.南极有世界上最大的煤田。南极大陆二叠纪煤层广泛分布于东南极洲的冰盖下,储藏量约达5000亿吨。关于南极洲煤炭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现在南极大陆由于气温低,地层中不可能形成煤层 B.南极在地质历史时期可能气候较温暖,形成了煤层,原地保存到了现在 C.含有煤层的大陆是从别的地方移动到了现在的位置 D.煤层是地球形成早期温度较低时形成的 ‎60.有关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煤.石油等化石燃料,属于生物固定.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B.太阳辐射能来源于太阳黑子和耀斑爆发时释放的能量 C.太阳辐射能大部分到达地球,维持着地表温度 D.太阳辐射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不太常用的能源 读“太阳黑子与温带乔木年轮相关性曲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61.图中年轮宽度与太阳黑子相对数之间的关系是 A.正相关 B.负相关 C.成反比 D.没有相关性 ‎62.此图所反映的问题是 A.太阳活动发射的电磁波能扰动地球的电离层 B.太阳活动能影响地球气候 C.太阳活动时,抛出的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D.太阳活动时,太阳风使两极地区出现极光,并影响中高纬度地区树木的生长 ‎ 气温垂直递减率是指空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随高度升高而降低的数值。读“某地春季某日气温垂直递减率(℃/‎100米)时空变化图”。‎ 完成下面小题。‎ ‎63.当天该地几乎没有对流运动发生的时段是(  )‎ A.9~17时 B.18时~次日7时 C.17时~次日9时 D.19时~次日6时 ‎64.发生大气逆温现象的最大高度约为(  )‎ A.‎100米 B.‎200米 C.‎400米 D.‎‎500米 ‎65.如果该地位于华北地区,这天(  )‎ A.大气环境质量好 B.不容易有沙尘暴形成 C.较有可能阴雨天气 D.能见度高,行车方便 ‎2017年2月26日‎,我国华北地区遭遇大范围严重雾霾。结合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66.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  )‎ A.太阳辐射 大气的削弱作用 地面辐射 大气逆辐射 B.太阳辐射 大气的削弱作用 地面辐射 大气辐射 C.地面辐射 大气的削弱作用 太阳辐射 大气逆辐射 D.太阳辐射 大气辐射 地面辐射 大气逆辐射 ‎67.出现雾霾时,会导致(  )‎ A.①增强 B.②减弱 C.③增强 D.④增强 ‎68.出现严重雾霾天气的气象条件是(  )‎ A.交通污染加重 B.空气对流很强 C.空气流动微弱 D.大风降温 ‎ 地球有悠久的过去,还有漫长的未来。生物的出现和进化只是其中的一小段,而人类的历史更是短暂的一瞬。‎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9.原始鱼类出现在(  )‎ A.元古代 B.古生代中期 C.古生代后期 D.中生代中期 ‎70.含三叶虫化石的地层是(  )‎ A.古生代地层 B.元古代地层 C.中生代地层 D.新生代地层 ‎71.和恐龙同时代灭绝的生物物种是(  )‎ A.原始鱼类 B.古老的两栖类 C.海洋中50%以上的无脊椎动物种类 D.蕨类植物 ‎72.下图为“某经线附近莫霍界面的深度分布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以看出地壳厚度不均 B.莫霍界面以上为岩石圈 C.大洋地壳比大陆地壳厚 D.莫霍界面是岩浆发源地 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3.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地球圈层正确的是 A.①为地壳 B.③为软流层 C.②为岩石圈 D.④为下地幔 ‎74.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圈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B.②圈层的厚度陆地较海洋大 C.③圈层横波不能穿过 D.④圈层的物质状态为固态 ‎75.下列有关图中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纵波、横波通过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时,波速都增加 B.⑤圈层虽由固态物质组成,但在该圈层无法观测到横波 C.①和②之间的圈层即水圈 D.地球各内部、外部圈层都是连续且规则的 高一地理10月月考参考答案 ‎1.B 2.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大气的垂直分层和大气的热力作用。全球气候变暖和大气的热力作用有密切的关系,所以从大气热力作用的环节入手是缓解全球变暖的途径之一。‎ ‎1.a 为对流层,b为平流层,cd为高层大气。材料提到“在平流层喷射雾状的金刚石粉、氧化铝、方解石等物质”,故正确答案为B,ACD错误。‎ ‎2.①为太阳辐射,太阳辐射越大,地球表面温度越高,不能达到冷却地球的作用,故A错。②为反射作用,反射作用越强,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越少,温度越低,平流层喷射雾状的金刚石粉、氧化铝、方解石等物质对到达该层的太阳辐射有反射作用,因此达到冷却地球的作用,故B正确。③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越强,近地面气温越高,不能达到冷却地球的作用,故C错误。④为地面辐射,地面辐射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纬度、下垫面、日照长短、地形等,与平流层的平流层喷射雾状的金刚石粉、氧化铝、方解石等物质无关,故D错误。故选B。‎ ‎3.D 4.A ‎【解析】‎ 试题考查山谷风 ‎3.图中河谷中部等温面向上弯曲,说明河谷中部气温高于两侧,①③是谷地气温低的原因,可直接排除;原因是黑夜因散热不畅,谷地内部气温偏高;黑夜因江水比热容大,降温慢,谷地气温较高,D正确。‎ ‎4.图中河谷中部等温面向上弯曲,说明河谷中部气温高于两侧,谷地中部气流上升,上升后向两侧流,然后从甲流向乙,从丁流向丙,乙和丙向谷地中部流,A正确。‎ ‎5.A 6.D ‎【解析】‎ ‎5.据图可知,a为对流层,大气质量约80%都在对流层,故A项正确;纬度越低,热量越丰富,对流层高度越高,纬度越高,对流层的高度越低,故B项错误;b为平流层,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臭氧吸收紫外线放热而增温,故C项错误;对流层的大气对流明显,天气多变,不是高层大气,故D项错误。故选A。‎ ‎6.“太空快递”由对流层上升到高层大气,随着高度的升高引力减小,大气越来越稀薄,氧气越来越少,所以越来越缺氧;在对流层会出现风雨雷电等天气现象,在平流层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会出现晴空万里的现象;在对流层气温随着高度的升高而下降,在平流层气温随着高度的上升而上升,会出现一阵冷一阵热地往上飞;彩虹会出现在对流层中,300千米的高空不会有彩虹出现,故D项符合题意。‎ ‎7.B 8.C 9.D ‎【解析】‎ ‎7.气压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由图可知,四个城市所在地海平面与相应‎5000m高空等气压差从大到小依次为重庆、南昌、长沙、武汉,可推知重庆‎5000m高空气压最低,根据热力环流中气压分布与气流的运动方向可推出,重庆垂直方向上空气做下沉运动,近地面气压最高,故选B。‎ ‎8.结合上小题分析可知,武汉近地面气压最低,近地面从南昌到武汉气压逐渐降低,水平方向上近地面空气,从南昌高压处向武汉低压处流动,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向右偏转,形成偏南风,C正确。‎ ‎9.由材料可知,受静稳天气等影响极易出现大范围的雾霾,静稳天气是指由于出现持续不利于扩散气象条件导致污染物大范围积累。重庆位于近地面的高压中心附近,盛行下沉气流,不利于雾霾扩散,雾霾持续时间较长,D正确;武汉位于低压中心附近,盛行上升气流,污染物能容易扩散,雾霾持续时间短, C错;此图并非近地面等压线图,无法判断重庆与武汉的风力大小,A、B错。故选D。‎ ‎10.D ‎【解析】‎ 越靠近高空,大气密度越小,气压值越低。读图可知,①②③④四点中,③④气压值远高于①②,故③④位于近地面,①②位于高空。③④相比,③气压值高,对应近地面高压,应为近地面的受冷地带空气受冷收缩下沉形成;④处气温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近地面的低压;①②相比,①的气压值高于②,则①为高空的高压,②为高空的低压。高空与近地面的气压性质相反,故①对应近地面的④,为④处气流上升集聚形成,②对应近地面的③,是因③受冷,高空气流下沉形成的。大气总是由近地面气压高处向气压低处运动,故该热力环流的气流运动方向为③→④→①→②→③,选D。‎ ‎【点睛】‎ 热力环流 ‎(1)概念: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2)形成:冷热不均(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空气的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 ‎(3)理解热力环流应注意的问题:‎ ‎①气压是指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大气柱的质量,因此在同一地点,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②通常所说的高气压、低气压是指同一水平高度上气压高低状况。比较气压的高低要在同一水平高度上进行比较,垂直方向气压下面高于上面。‎ ‎③等压面是空间气压值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等压面突起的地方是高压区;等压面下凹的地方是低压区。地面受热均匀等压面一般呈水平状态,地面受热不均匀,则往往因其等压面的上凸或下凹。‎ ‎④判断气压高低,既要考虑高度因素又要结合等压面的凹凸状况。‎ ‎11.A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天体概念的理解。‎ 太阳、月球、北斗七星、恒星、行星、卫星、彗星等均为常见的自然天体,故①②对;火车、轮船、巨大的岩石等位于地球大气层内,不属于宇宙间的物质,不是天体,故③错;待发射的火箭和待发射的宇宙飞船还位于地球大气层之内,不是天体,故④错。所以A项正确,BCD项错误。‎ ‎【点睛】‎ 天体可分为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常见的自然天体有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常见的人造天体航天飞机、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等。‎ ‎12.A ‎【解析】‎ 主要考查对“月相与潮汐变化”等考点的理解,关键是掌握月相与潮汐变化的一般规律.‎ ‎【详解】‎ 根据月相变化与潮汐之间关系,当日、月、地三者位于一线,天体的引潮力大,形成大潮,所以新月、满月为大潮,上弦月和下弦月为小潮,故选A。‎ ‎13.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根据图示,大潮时日、地、月三者共线,且月球位于中间,故此时应为新月;小潮时日、地、月三者互相垂直,且根据太阳的位置月球的亮面朝右应为上弦月,故本题①③都正确,题选C项;‎ ‎14.A 15.D 16.A ‎ ‎【解析】‎ ‎14.地壳平均厚度为33千米,此次震源深度20千米,震源位于地壳,A正确;地幔位于地下33千米到2900千米之间,内核和外核位于地下2900千米以下。‎ ‎15.地震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衰变产生的热能,D正确。‎ ‎16.纵波速度快,横波速度慢,由材料可知横波是造成建筑物破坏及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的差异,A正确。‎ ‎【点睛】‎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人们无法进入地球内部观察,只能依靠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来推测。如图所示:‎ ‎17.D 18.C ‎【解析】考查电离层的特点,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7.电离层电子浓度最高值出现的高度,夜间高于白天,A项错误;由图可以看出,在低空太阳活动高年与低年电子浓度相同,所以B项错;夜间100~200千米处高空电离层电子浓度随高度上升而降低,C错误;白天100千米处高空电离层电子浓度在1010厘米-3之上,D正确。故选D。‎ ‎18.太阳活动会使电离层发生扰动,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而不是影响长波通信。故选C。‎ ‎19.C 20.C ‎【解析】‎ 本题考查天体系统。‎ ‎19.地月系和其他行星系属于太阳系;太阳系和其他恒星系属于银河系;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属于总星系.双子座最亮的北河三(双子座β星)距地球约36光年(银河系直径约10万光年).双子座β星位于银河系。故选C.‎ ‎20.流星体属于天体,其本身不发光,是因为受地球的吸引到达地球大气层,高速运动的流星体和地球大气剧烈摩擦燃烧形成的光斑。故选C。‎ ‎21.D 22.D ‎ ‎【解析】‎ 晴朗的夜晚仰望星空,所见的点点繁星多数是恒星,也有金星等行星,月球等卫星。与阴雨天相比,晴天的正午较热,是因为大气的削弱作用较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露、霜一般出现在晴朗的夜晚,因大气逆辐射较弱。‎ ‎21.肉眼所见的天空中明亮的太阳为太阳大气最外部的光球层,A错误。晴天时所见的太阳光为太阳辐射释放的能量,B错误。晴朗的夜晚仰望星空,所见的点点繁星多数是恒星,也有金星等行星,月球等卫星,C错误。与阴雨天相比,晴天的正午较热,是因为大气的削弱作用较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D正确。‎ ‎22.秋冬季节的早晨,我们常看到地表物体上有露、霜形成,阴雨天的夜晚,地面降温慢,不易形成露、霜,A错误。出现露、霜的夜晚,大气逆福射一般较弱,B错误。露、霜同样参与水循环的运动过程,C错误。露、霜一般出现在晴朗的夜晚,因大气逆辐射较弱,D正确。‎ ‎23.C ‎【解析】‎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意思是: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说明看到月相是黎明的残月,是下半夜的月亮,月面向东,残月在杨柳岸边,月亮相对地面较低,所以选C。‎ ‎24.D 25.B ‎【解析】‎ ‎24.雾凇形成需要满足气温低、水汽充足两个条件;3月~5月气温逐渐回暖,形成雾凇的气温条件较差,故A项错误;7月~9月,正值北半球的夏季,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季节,不会出现雾凇天气,故B项错误;12月~次年2月,正值北半球的冬季,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松花江雾凇奇观集中出现的时间,故D项正确,10月~12月属于初冬季节,虽然可能出现雾凇但不如深冬季节频繁,C项错误。故选择D。‎ ‎25.风力大水汽不易集中,导致该区域空气中水汽不足难以形成雾凇,A错误。风雨交加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强气温较高不利于水汽凝结成雾凇,C错误。细雨蒙蒙的白天昼夜温差小,气温不符合雾凇形成条件,D错误。晴朗微风的夜晚因大气较为稀薄,逆辐射弱地面附近较为寒冷且水汽集中有利于雾凇的形成,B正确。‎ ‎26.D 27.B ‎【解析】‎ ‎26.一天中太阳辐射最强的时刻为正午,我国北方地区位于北温带,正午时太阳全年都位于正南方向,因此为获得更充足的太阳光照,固定角度的太阳能电池板应朝向正南方向。读图,太阳能电池板朝向左下角,说明左下角指示正南方向,电池板的左侧为西边、右侧为东边,平直的道路与太阳能电池板的朝向并不平行,而是成一夹角,且图中道路前方偏向于电池板的左侧、道路后方偏向于电池板的右侧,因此道路的前方为西北方向、后方为东南方向,图示道路走向为东南-西北走向,故选D。‎ ‎27.路灯是用于道路照明的,路灯关闭时间早于日出时间是因为日出以前天色已经较亮,不需要借助路灯照明了,而日出前天空已经较为明亮的原因主要是大气的散射作用,散射作用将位于地平线以下的太阳光的部分光线散射到地平线以上,故选B;大气的逆辐射作用主要是对面起到保温作用,降低地面夜晚的降温幅度,A错;大气的反射作用是指云层、尘埃等将太阳光反射回宇宙空间,反射作用会使地面的亮度变小,C错;大气的吸收作用是指臭氧吸收紫外线、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等,吸收作用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也不能使地面亮度增大,D错。‎ ‎【点睛】‎ 学生应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并能灵活的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问题: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包括吸收、反射和散射;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如二氧化碳、水汽吸收太阳光的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臭氧空洞会导致吸收的紫外线减少、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加;反射作用没有选择性,云层、尘埃越多,反射作用越强,如多云的白天气温较低;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波长较短的蓝紫光更容易被散射,如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大气通过大气逆辐射将部分热量返回给地面,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由于白天太阳辐射较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夜晚更为明显,云层、二氧化碳等含量越多,大地逆辐射越强,保温作用越强,如多云的夜晚气温较晴朗的夜晚高。‎ ‎28.B 29.C ‎【解析】‎ ‎28.沉积岩具有层理构造;一般而言,越向下,岩层形成的时间越早。结合图例可知,图中动物的演化过程为三叶虫(海生无脊椎动物)--鱼类(海生无脊椎动物)--恐龙(爬行动物)。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9.煤炭是地质时期的森林等植被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由此可推知石炭—二叠纪时期气候湿润、森林茂密。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30.D 31.B ‎【解析】‎ ‎30.①图中,甲地等压面下凸,为近地面低压区,气温应高于乙地;丙与丁相比,丁处等压面上凸,则丁为高压,丙为低压,丙处气压低于丁处;甲处气压低,故近地面气流从乙地流向甲地;丙处对应近地面的甲地为高压,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云量少;丁处对应近地面为低压,气流上升,多云雨,故云量大于丙处。据此分析选D。‎ ‎31.结合图示信息可知,丙与丁相比,丁处等压面上凸,则丁为高压,丙为低压,丙处气压低于丁处,则②图中,气压梯度力由丁指向丙,因丙丁位于高空,不考虑摩擦力影响,仅考虑气压梯度力及向右的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最后风向应与等压线平行,②图中指向南,则飞机逆风飞行,选B。‎ ‎【点睛】‎ 根据等压线判断风向 ‎ (1)作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 (2)根据半球确定偏转方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 (3)根据高度确定受力情况:‎ ‎①高空(一般认为‎1500米以上)——风向与等压线平行(风受两个力影响,无摩擦力);‎ ‎②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斜交(风受三个力影响,且摩擦力越大,斜交夹角越大)。‎ ‎32.A 33.C ‎【解析】‎ ‎32.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减弱了地面辐射,A对。地膜覆盖不是大棚生产,不能增强大气逆辐射,B错。不改变太阳辐射的总量,C错。不能增强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D错。故选A。‎ ‎33.山东胶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给果实着色,C对。夏季地温高,不需要保持地温,A错。地膜覆盖不能降低地温,B错。地膜覆盖不能增加吸收太阳辐射,D错。故选C。‎ ‎34.A 35.D ‎【解析】‎ ‎34.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地膜覆盖具有保温、保湿、保土等作用,我国大部分地区在春种、春播时气温较低、降水较少,此时需要用地膜覆盖来保温、保湿,故A项正确。‎ ‎35.选择四个区域中相对最干燥且温度偏低(纬度偏高)、土壤水肥容易流失的地区,综合考虑,西北地区最符合。‎ ‎36.A 37.D ‎【解析】‎ ‎36.对流层大气的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递减,故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但对流层大气的根本热源来自于太阳辐射,据此分析结合问题本题A正确。‎ ‎37.平流层臭氧含量大,吸收紫外线增温,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升高,大气运动的对流运动弱,以水平运动为主;而能够反射无线电短波的大气层是电离层,电离层存在于高层大气并不在平流层中,D选项符合题意。据此分析选D。‎ ‎【点睛】‎ 近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和水源,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大气运动以对流运动为主;平流层靠臭氧吸收紫外线而使自己增温很快,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升高,大气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 ‎38.C 39.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热力环流的应用。‎ ‎38.“牛背雨”是小范围内空气对流此强彼弱引起。一天中正午过后气温最高,大气对流运动最强烈,故午后到傍晚“牛背雨”出现概率最大。故选C。‎ ‎39.城市气流受高楼大厦阻挡形成,对流运动强烈,小气旋更容易生成“牛背雨”。反气旋气流下沉不易形成降水。城市绿地湿地面积减少。故选A。‎ ‎40.A 41.D ‎【解析】‎ ‎40.在水平方向上,垂直于等压线,风由高压吹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此时P地受低压中心影响,风向西北风,A对。B、C、D错。‎ ‎41.根据图示等压线数值,甲地气压范围1010-1012.5百帕之间,乙地气压范围997.5-1000百帕之间,丙地气压1005-1007.5百帕,丁地气压1002.5-1005百帕。Q地气压可能是1002.5-1005百帕或1007.5-1010百帕。四地中的气压可能与Q地相等的是丁地,D对。A、B、C错。‎ ‎42.D 43.A 44.B 45.B 46.B ‎【解析】‎ ‎42.太阳是太阳系的核心,故A项错误;太阳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故B项错误;肉眼看到的是太阳的光球层,故C项错误;太阳辐射是地球的最主要的能量来源,故D项正确。‎ ‎43.在太阳系中,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到远的顺序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所以图中①地球、②火星、③木星、④是金星,故A项正确。‎ ‎44.主要考查了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从安全的宇宙环境和适宜的自身条件进行分析,结合“得天独厚的位置”主要从自身条件进行分析。行星际空间安全稳定是外部条件,太阳系中的行星都有自己的轨道,都有安全的宇宙环境,故①错误;日地距离适中保证了地球上水是以液态形式存在;地球自转周期适中可以保证有个适应的温度;地球质量、体积适中说明可以吸引大气围绕在周围,原始大气演化为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结合选项,B项正确。‎ ‎45.在太阳系中,只有地球上存在生命,所以“地球‎2.0”‎应该在太阳系之外寻找,故A项错误;液态水是生命必备的条件,故B项正确;气态行星不符合生命存在的条件,故C项错误;恒星自身能够发光发热,温度太高,水不能以液态存在,故D项错误。故选B。‎ ‎46.太阳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表温度的变化主要与太阳辐射有关,与太阳活动无关,故A项错误;太阳活动主要包括黑子、耀斑和太阳风,耀斑爆发会导致电离层受到干扰,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故B项正确;太阳辐射与水循环有关,与太阳活动无关,故C项错误;大气逆辐射与温室气体有关,与太阳活动无关,故D项错误。故选B。‎ ‎【点睛】‎ 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 ‎1、外部条件:‎ ‎①太阳光照稳定(太阳没有明显变化);‎ ‎②运行轨道安全(大、小行星公转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2、内部条件:‎ ‎①地表温度适宜(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周期不长不短);‎ ‎②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且原始大气经长期演化);‎ ‎③液态水(地球内部热量产生水汽,地球内部水汽逸出形成水圈)。‎ ‎47.A 48.B ‎【解析】‎ 考查热力环流原理的运用和对材料信息的理解能力。‎ ‎47.出现“上蜃景”要求“底层空气密度高,而上层密度低”,即垂直方向上空气向下堆积。夏季海洋与陆地相比,升温慢,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使上层空气密度降低、底层空气密度增大,A对;夏季的沙漠地区升温快、气温高,夏季柏油路面因比热容小,升温快、气温高,冬季暖流海面,暖流流经地区气温较高,三者都因近地面气温较高,使空气受热膨胀上升,造成上层空气密度增大、底层空气密度降低,都不易出现“上蜃景”现象,B、C、D错。‎ ‎48.蜃景的出现和维持要求大气层“稳定”,大风吹来使原本稳定的大气层遭到破坏,故选B;大风有利于雾的快速扩散,且大风是使蜃景消失了,而不是被大雾阻挡看不见了,A错;风产生的原因是因为不同地区间的温度差导致了气压差,即水平方向上的热量差异产生了风,而不是风导致了热量差异,C错;风是指大气的水平运动,大风吹来会干扰该地区的空气的上升或下沉运动,使垂直运动减弱、水平运动加强,D错。‎ ‎【点睛】‎ 热力环流是指由于地表冷热不均引起的空气环流,形成的基本过程是地表冷热不均,从而引起空气的垂直运动,受热的地方空气膨胀上升,冷却的地方空气收缩下沉;由于空气的垂直运动导致了同一水平面上出现气压差,近地面,受热上升的地区形成低压,冷却下沉的地方形成高压,在高空则相反;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进而引起空气的水平运动形成环流。因此对该原理的运用关键是找出地面冷热差异,解题时运用“热升冷降”判断空气的垂直运动状况和空气密度的变化情况。‎ ‎49.A ‎【解析】‎ 试题分析:‎ ‎49.由于大棚内温度比外界高,一旦大棚的门打开,里面的热空气从上面流出,外面的冷空气从下面流进,形成如图A的空气流动模式,故本题选A。‎ 考点:大气受热过程、大气运动 ‎50.B ‎【解析】‎ 读图①为下弦月,下半夜(24时~6时),半圆,东面亮,见于东半夜空;②为新月,与太阳同升同落,终日看不到月亮;③为满月,整夜可见;④为上弦月,上半夜(18时~24时),半圆,西面亮,见于西半夜空,故该题选B。‎ ‎【点睛】‎ 月相总是新月(朔)——上弦月——满月(望)——下弦月——新(朔)为周期不断变化的,它的周期约为29.53日,称朔望月。上弦月:上半夜(18时~24时),半圆,西面亮,见于西半夜空;‎ 满 月:一整夜可见,一轮明月,见于整个天空;‎ 下弦月:下半夜(24时~6时),半圆,东面亮,见于东半夜空;‎ 新 月:一整夜不可见。‎ 一个口诀(方便记忆):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意思是:上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上半月的上半夜,月面朝西,位于西半天空(凹的一面朝东);下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下半月的下半夜,月面朝东(凹的一面朝西),位于东半天空。‎ ‎51.D 52.C ‎【解析】‎ 试题分析:‎ ‎51.根据题意可知月球表面没有空气,故没有雨雪这样的天气现象,排除A。月球表面引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说明月球处于失重状态,故跳高运动员在月球表面跳得比地球表面的更高,排除B。月球的质量和体积远远比地球的小,其引力太小无法吸住空气,故没有大气层,排除C。由于月球引力较小,使月球没有大气层,进而使月球昼夜温差大,液态水无法存在,故月球没有液体水不仅跟月球温度变化有关,还跟引力较小有关,故选D。‎ ‎52.月球没有大气层,白天太阳辐射可以直接到达地面,气温高,太阳能很丰富;夜晚没有大气的保温作用,气温很低,故月球的昼夜温差大,排除AB。月球没有大气层,液态水也无法存在,故月球不满足生命生产所需的条件,故排除D。月球由于没有大气层,太阳的紫外线可直接到达月球表面,故人类在月球上容易受到紫外线的伤害,C答案符合题意。‎ ‎【考点定位】天体存在生命的条件 ‎53.B ‎【解析】‎ 月相变化过程是从右向左先是亮面面积增大,满月出现后,从右向左亮面逐渐缺失。‎ 新月是一弯向右凸的月牙儿,对应②。上弦月是右半边明亮,对应④。满月是圆月,对应③。残月是左半边明亮,对应①。按时间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②④③①,B对,A、C、D错。‎ ‎54.B 55.D ‎【解析】‎ ‎54.两地纬度相同,太阳高度角相同,①错误;青藏高原因为海报高,属高原气候,天晴晴朗干燥,大气透明度好,光照时间长;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太阳辐射强,太阳能资源丰富,②④正确,③错误。故选B。‎ ‎55.A.世界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是撒哈拉沙漠,A错误;‎ B.我国主要的能源是煤炭,B错误;‎ C.太阳能受季节、天气等影响连续性差,投资大,收益较小,C错误;‎ D.太阳能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D正确。‎ ‎【点睛】‎ 太阳能的利用受季节、天气影响大。‎ ‎56.C 57.A ‎【解析】‎ ‎56.根据题干,石灰岩是由珊瑚组成,而珊瑚是生长在温暖的浅海环境,因而可以推测石灰岩沉积的环境是温暖广阔的浅海环境,故C对,ABD错。故选C ‎57.腕足动物是生活在海底的一种有壳的无脊椎动物。据题干可知,青藏高原上有腕足动物化石,腕足动物主要生活在海洋中,说明青藏高原在地质历史时期曾经是海洋,A正确;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动物的演化,并能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B错误;通过化石无法确定青藏高原的海拔高度和地层厚度,CD错误;故选A ‎58.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生物演化过程相关知识。‎ A、鱼类出现在古生代中期,寒武纪为古生代初期,A错误;‎ B、中生代侏罗纪恐龙繁盛,B正确;‎ C、新生代第三纪出现了哺乳动物,C错误;‎ D、古生代末期的石炭纪出现了陆地森林系统,D错误。故选:B。‎ ‎59.C ‎【解析】‎ 地下煤层是古代森林由于地壳运动埋藏于地下多年以后形成的。现在极其寒冷的南极洲没有任何森林生存却有丰富的煤矿,可能是很久以前南极洲所处的位置是温暖湿润的温带或热带,有大片的森林,后来由于大陆板块漂移才到达现在这个位置,故AB错误,C正确。煤层多形成于温暖期,D错误;故选C ‎60.A ‎【解析】‎ 煤、石油等化石燃料,属于生物固定、积累下来的太阳能,A正确。太阳辐射能来源于太阳大气核聚变过程中产生的质量亏损,亏损的质量转化成释放的能量,B错误。太阳辐射能只有二十二亿分之一到达地球,维持着地表温度,C错误。太阳辐射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最常用的能源,D错。故选A。‎ ‎61.A 62.B ‎【解析】‎ ‎61.从图中可以看出:当太阳黑子数增加时,温带乔木的年轮宽度也在增加,也就是说年轮宽度与太阳黑子数之间呈正相关。故A正确,B、C、D错误。‎ ‎62.图中显示了太阳黑子与年轮之间的关系,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的标志,年轮宽度受气候的影响,因此本图显示了太阳活动能影响地球气候,对电离层的干扰、磁暴、极光的影响都没有体现出来,故B正确,A、C、D错误。‎ ‎【点睛】‎ 本题组考查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年轮宽度与太阳黑子相对数之间的关系可以从图中直接读取。(2)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的标志,年轮宽度受气候的影响,因此本图显示了太阳活动能影响地球气候。‎ ‎63.B 64.C 65.B ‎【解析】‎ ‎63.由图可知,在18时到次日7时之间,近地面大气随海拔升高,气温升高,空气下冷上热,不利于空气对流,即发生逆温现象。故选B。‎ ‎64.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由纵坐标可知,气温垂直递减率为0的曲线以下区域出现逆温,则可知逆温层最大高度约为‎400米。故选C。‎ ‎65.本题考查逆温的影响。逆温现象抑制了空气对流,近地面污染物聚集,大气能见度差,污染严重;空气对流弱,不易形成云雨;近地面沙尘不易被上升气流带起,沙尘暴不易发生。故选B。‎ ‎66.A 67.D 68.C ‎【解析】‎ 本题考查大气的热力作用。‎ ‎66.由图可知,①为太阳辐射,②包括吸收、反射和散射,为大气的削弱作用,地面辐射为大气的直接热源,故③为地面辐射,大气具有保温作用,④为大气逆辐射.故选A。‎ ‎67.由图可知,①为太阳辐射、②为大气的削弱作用、③为地面辐射、④为大气逆辐射.发生雾霾天时,空气中颗粒物浓度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故选D。‎ ‎68.交通污染严重不是气象条件;空气对流强均利于污染物扩散,不易形成灰霾天气;大风有利于污染物扩散,不易形成灰霾天气;空气对流微弱污染物不易扩散,易形成灰霾天气.故选:C.‎ ‎【点睛】‎ 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主要原因是地势高空气稀薄,从而导致大气削弱作用较小,则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多。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相比年平均气温较高,主要是地势较低,导致大气密度、水汽含量多,则大气逆辐射强,保温作用强,导致年平均气温较青藏高原高。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能利用图示大气的热力作用过程,结合实际分析。‎ ‎69.B 70.A 71.C ‎【解析】‎ ‎69.本题主要考查原始鱼类出现的时间。‎ A、元古代是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A错误;‎ B、古生代早期是海生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的时期;中期时,出现了脊椎动物——鱼类,B正确;‎ C、到了古生代后期,鱼类逐渐演化为两栖类,C错误;‎ D、中生代是爬行动物时代,D错误。故选:B。‎ ‎70.本题主要考查三叶虫化石出现的地层。不同时代的地层中,含有不同的生物化石。三叶虫是古生代的海生无脊椎动物,在古生代末期灭绝,故只有古生代地层中含有三叶虫化石,A正确。故选A。‎ ‎71.本题主要考查和恐龙同时代灭绝的生物物种。根据所学知识,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是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 AB、在古生代末期,60%以上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种类灭绝,脊椎动物中的原始鱼类和古老的两栖类全部灭绝,AB错误;‎ C、在中生代末期,恐龙和海洋中50%以上的无脊椎动物种类灭绝了,C正确;‎ D、在古生代末期,蕨类植物明显衰退,D错误。故选:C。‎ ‎72.A ‎【解析】‎ 试题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在恒河平原的地壳厚度较薄,青藏高原与喜马拉雅山地的地壳较厚,塔里木盆地的厚度较薄,说明地壳的厚度不均匀分布,故A项正确;莫霍界面以上为地壳,故B项错误;大洋地壳的厚度比大陆地壳薄,故C项错误;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故D项错误。‎ 考点:地球的圈层结构 ‎73.B 74.B 75.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圈层构造以及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情况,属于基础性题目 ‎73.依据图中各层与地表的垂直距离或深度可知,①为大气的平流层,②为地壳,③为软流层,④为外核,⑤为内核。故B正确。‎ ‎74.②圈层为地壳,其厚度陆地较海洋大,故B正确。①圈层为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③圈层为软流层,处于地幔中,横波可以穿过;④圈层处横波突然消失,物质状态为液态,故A、C、D错误。‎ ‎75.⑤圈层为内核,虽由固态物质组成,但因④圈层的物质为液态,因此横波无法到达⑤圈层,故B正确。纵波、横波通过莫霍界面时波速都增加;但通过古登堡界面时, 纵波波速降低、横波消失; ①和②之间的圈层为大气圈的对流层;水圈是连续且不规则的圈层,故A、C、D错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