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08 发布 |
- 37.5 KB |
- 2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语文专题连贯选择题及答案Word
[学法——前挂后连,衔接自然] [考题位置——第15题] 1.(2015·全国卷Ⅰ)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 随着雾霾频发,油品质量对环境的影响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有测试表明,一些城市空气中PM2.5的20%左右来自机动车尾气,而只要使用符合新标准的汽油和柴油,________。有鉴于此,我国将加快推进成品油质量升级国家专项行动。 A.即使现有汽车不作任何改造,其尾气中相关污染物的排放也能减少10% B.汽车尾气中相关污染物的排放就可减少10%,现有汽车的改造并不是必须的 C.再加上对现有汽车进行改造,其尾气中相关污染物的排放就将减少10%以上 D.不管是否改造现有汽车,其尾气中的相关污染物排放都将减少10% 解析:选A 整个语段叙述的中心是尾气排放量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使用符合新标准的汽油和柴油”、提升“成品油质量”都是为了降低尾气排放量。所以,要填写的句子的叙述重点也应该落到尾气排放量上。B项叙述重点是“汽车的改造”;C项中的“再加上对现有汽车进行改造”与原文中“只要使用……和柴油”矛盾;D项“不管……都……”句式,不如A项的“即使……也……”语气强烈,更能显示出后文“加快推进成品油质量升级”的迫切性,所以A项更恰当。 2.(2015·全国卷Ⅱ)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 辣,我们都不陌生,很多人无辣不欢甚至吃辣上瘾。这是因为辣椒素等辣味物质刺激舌头、口腔的神经末梢时,会在大脑中形成类似灼烧的感觉,机体就反射性地出现心跳加速、唾液及汗液分泌增多等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内啡肽又促进多巴胺的分泌,多巴胺能在短时间内令人高度兴奋,带来“辣椒素快感”,慢慢地我们吃辣就上瘾了。 A.大脑在这些兴奋性的刺激下把内啡肽释放出来 B.内啡肽因这些兴奋性的刺激而被大脑释放出来 C.这些兴奋性的刺激使大脑释放出内啡肽 D.这些兴奋性的刺激使大脑把内啡肽释放出来 解析:选C 根据陈述一致的原则,横线上应陈述的是“辣椒素等辣味物质刺激舌头、口腔的神经末梢时,会在大脑中形成类似灼烧的感觉,机体就反射性地出现心跳加速、唾液及汗液分泌增多等现象”,也就是选项中的“这些兴奋性的刺激”,可排除A、B两项,再根据横线后一句“内啡肽又促进多巴胺的分泌”,可知答案为C。 3.(2014·全国卷Ⅰ)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中国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借助算盘和口诀,通过人手指拨动算珠,就可以完成高难度计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3年12月4日,“中国珠算”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①即便是不识字的人也能熟练掌握 ②珠算算盘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③包含了珠算的所有秘密 ④蕴含了坐标几何的原理 ⑤用珠算运算,无论速度还是准确率都可以跟电子计算器媲美 ⑥珠算口诀则是一套完整的韵味诗歌 A.②③⑥④⑤① B.⑤②③⑥④① C.⑤①②⑥③④ D.②④⑥③①⑤ 解析:选D 解答本题要着眼于话题“中国珠算”,围绕“中国珠算”的特点及优点分别从不同方面来解说,再考虑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②句承接上句,总说算盘的结构,第④句紧接第②句,介绍算盘蕴含的原理;第⑥句承接上文,介绍珠算口诀,第③句紧接第⑥句说明口诀的作用;第①句进一步描述“中国珠算”的优点,第⑤句描述珠算可以与电子计算器相媲美。 4.(2014·全国卷Ⅱ)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马是中国人喜爱的动物,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家畜之一,是极其温顺又充满野性魅力的动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马已经成为力量与神行的代表。 ①还让人们有了敬马王、打马球、赛马等习俗 ②对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③它帮人们种地运货,和人们一起南征北战 ④作为六畜之首 ⑤马是人类的朋友和伴侣 ⑥千里马、老马识途等故事也十分深入人心 A.③②④①⑤⑥ B.③⑥①④⑤② C.⑤③②⑥①④ D.⑤④②③①⑥ 解析:选D 第⑤句是总说句,排除A、B两项。①③⑥三个句子都属于马“对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的具体表现,故②统领①③⑥三个句子。且“它帮人们……”“还让人们……”“……也十分深入人心”由具体到抽象,步步深入,因此这三个句子的顺序应为③①⑥,据此即可得出答案。 5.(2013·全国卷Ⅰ)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当代艺术博物馆近日举办名为“风物”的展览,展出了几位画家、摄影师的作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启发我们发现身边的奇景和诗意。 ①因此无论多么微不足道的事物都可变成艺术主题 ②展出的作品大都体现出用细节带出重点的风格特点 ③彰显出艺术独具的神奇力量 ④作品展示的都是他们在美国南部腹地、新西兰北岛旅行时留下的记录 ⑤内容从自然环境、建筑、各类标志,到人物、室内布置,覆盖面很广 ⑥而且带有叙事意味,每件作品都像日常世界的一个短篇故事 A.②⑥⑤④③① B.②③①④⑤⑥ C.④⑤②①⑥③ D.④⑥⑤①③② 解析:选C 解答此题要注意第二个横线后面是句号,这表明前两个横线上所填句子按意思分成两层。按照主语一致的原则,②④两句可做起始句。②句介绍艺术风格,而④句介绍内容。六句话中介绍内容的还有⑤句,所以④⑤两句可连在一起放在前两个横线处,由此可得出答案。 6.(2013·全国卷Ⅱ)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在学校的日子里,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默默地注视着学校红色的大门,由衷地感谢她带给我的一切。 ①很多时候你可能觉得今天跟昨天没什么不同 ②这时你可能非常留恋过去的日子 ③突然发现它写得真好 ④你回过头来,其实一切都在改变 ⑤不禁哼出一句“月亮的脸偷偷地在改变” ⑥现在要离开这个工作了七年的学校 A.①②④⑤⑥③ B.①⑥②⑤③④ C.⑥②⑤①④③ D.⑥⑤③①④② 解析:选D 解答此类试题可以采用排除法。先通读所给语句了解大意,然后从局部入手。第一空前有“在学校的日子里,我……”,⑥句说“我”现在要离开学校,符合第一空的要求,排除A项和B项。第③句“突然发现它写得真好”中的“它”应指“月亮的脸偷偷地在改变”这句歌词,所以应该是⑤③。排除C项。此时可再通读一遍,看是否通顺。 1.连贯在考查频率上有何特点? 连贯是一个重要考点,全国卷每年均单独设置题目考查,并且在“语句补写”中也有明确要求。 2.连贯在考查形式上有何特点? 考查形式多样化,2015年以前基本上是采用语句排序考查形式,2015年开始采用语句复位考查形式,难度上有所降低。 语句的连贯指的是一个语段的各个句子之间,或者是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之间,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接得上、扣得紧,意思一贯而下,话题前后统一,合乎逻辑、事理,语句前后照应,搭配得当,脉络清晰,文气顺畅,能够准确、完整地表达一个意思。连贯题常有以下两种命题形式:语句复位题和语句排序题。 题型一 语句复位题 要求将从语段中抽出的句子放在语段中合适的位置上,语句复位题是定位选句,主要采用选择题的形式。 着眼点(一) 话题是否统一 语句复位“6处着眼” 语题一致,是指组成段落的句子之间,或是组成复句的分句之间,要密切相关,紧紧围绕一个中心或主旨,集中表现一个事实、场景或思想观点。 具体来说包括两个方面:所讲述内容(主旨或观点)的统一、主语或陈述对象的统一。 1.所讲述内容(主旨或观点)的统一 [例1]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其实,寂寞给人的不仅是真实,而且也是一种锤炼,一种感情与思想的升华。有时,寂寞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取得非凡成就的人,________。 A.往往都是最有才能的人,又都是最耐得住寂寞的人 B.往往固然是最有才能,但首先最能耐得住寂寞的人 C.往往倒不是最有才能的人,而是最耐得住寂寞的人 D.往往是那些首先具有才能,其次还耐得住寂寞的人 [解析] 选B 横线前的文字强调了“寂寞”的意义。A项,“又”表示并列关系,“最有才能”和“最耐得住寂寞”同等重要,未突出重点。B项,在承认“才能”重要的基础上更强调了“寂寞”。C项,强调了“寂寞”,否定了“才能”,显然是不符合事实的。D项,强调了“才能”,没有突出“寂寞”。只有B项和语段主旨一致。 2.主语或陈述对象的统一 [例2] 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小明爬到床底下,偷偷躲了起来,________,从床下拽了出来,送到幼儿园去了。 A.妈妈找了好久,最后才发现他 B.但后来还是让妈妈给找到了 C.使妈妈找了好久,终于把他找到 D.但妈妈毕竟发现了他 [解析] 选B 语段前后的主语都是小明。A、D两项主语换成了“妈妈”,与后句不连贯。C项前句与语段前两句的主语“小明”协调一致,但后句“终于把他找到”与主语“小明”不一致。 着眼点(二) 事理是否相承 逻辑关系——因果、条件、递进、并列、总分、大小、轻重、快慢、难易、表里、先后、动静、多寡等。语段在表达一定的意思时,总会按照某种逻辑顺序或者符合一定的生活事理,而这顺序或者生活事理恰恰就是句子衔接的思路或特征。 [例3]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正值深秋,亭边的菊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十分秀丽,光洁鲜亮。竞相开放,争艳斗奇,花蕊嫩黄,花瓣层层叠叠 B.竞相开放,争艳斗奇。花蕊嫩黄,花瓣层层叠叠,光洁鲜亮,十分秀丽 C.光洁鲜亮,十分秀丽。花蕊嫩黄,花瓣层层叠叠,争艳斗奇,竞相开放 D.花瓣层层叠叠,竞相开放。花蕊嫩黄,光洁鲜亮,争艳斗奇,十分秀丽 [解析] 选D 仔细辨析可知,选项各句是句子的谓语部分,各选项文字相同,只是语序有变。选择时,就要注意所选句子之间的顺承、因果、并列等关系。D项先说“开放”,再说“形状”,最后“评论”,语序合理,表述连贯。 着眼点(三) 前后是否呼应 前后呼应,指句子间要做到连贯,就要注意前面意义与后面意义保持一致,注意内容的衔接和呼应,做到先“起”先“承”。 [例4] 依次填入下面两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1)雄伟的山,苍郁的树,苔染的石壁,滴水的树林,都在江中投入绿油油的倒影,________,就连我自己也在那闪闪绿色之中了。 (2)漂流要闯过四十八道明滩暗礁,沿江两岸,________,雄奇险绝中透出清丽妩媚。 ①碧绿的江水轻轻拍打着船舷 ②天空和水面整个绿成一片 ③山花吐香,清风送爽,茂林修竹,飞瀑流泉,危崖竦峙,奇石满布 ④危崖竦峙,奇石满布,飞瀑流泉,清风送爽,茂林修竹,山花吐香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选D 解答此题主要考虑语言的前后呼应原则。第(1)句所填内容要与后文的“闪闪绿色”相呼应,而与之呼应的是“绿成一片”,所以选②;第(2)句根据后文的“雄奇险绝”“清丽妩媚”的顺序,应该先描写其险其奇,再描写其清爽妩媚,所以选④。 着眼点(四) 意境是否协调 文段的画面、环境、情调、氛围、风格应和谐统一。(或阴沉凄凉,或热烈欢乐,或直截了当,或隐晦曲折,或贬或褒)文段中所体现出来的情感、意蕴同其中的物象、景致高度契合统一,才能感染读者。 [例5] 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巍峨挺秀的秦岭没有消失在浊雾里;田堰层叠的南塬,模糊了;美丽如锦的渭河平原也骤然变得丑陋而苍老。 A.天气阴沉,满天厚厚的、低低的、灰色的浊云 B.在夕阳的辉映下,满天彩云飘动 C.夜幕下垂,远山渐渐隐没了,田野像死一般寂静 D.北风呼呼地叫着,枯草落叶漫天飞扬,树枝都成光胳臂了 [解析] 选A 原文由上而下写秦岭、南塬和渭河平原的自然景色,情调是阴沉凄凉的。从意境和描述层次两个方面考虑都应选A。B项“满天彩云”,景和情都与原文明显不协调。C项“渐渐隐没”与原文的“没有消失在浊雾里”相矛盾。D项所描绘的北风、枯草、树枝与原文不协调。 着眼点(五) 句式是否一致 “一致”的内容比较多,像句子结构、关联词搭配等,贵在找出照应点。语段中的信息前后吻合,彼此照应,才能在表意上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 [例6]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使前后句子衔接自然的一项是( ) 余光中的散文世界里,__①__,徐疾多致的节奏代替了平铺直叙的语序,__②__,幽默风趣的妙语代替了装腔作势的教训。 A.①簇新的意象代替了被嚼烂的少女和梦的俗喻 ②澎澎湃湃的谈吐代替了矫揉造作的伪情滥调 B.①被嚼烂的少女和梦的俗喻被簇新的意象代替了 ②矫揉造作的伪情滥调被澎澎湃湃的谈吐代替了 C.①簇新的意象代替了矫揉造作的伪情滥调 ②澎澎湃湃的谈吐代替了被嚼烂的少女和梦的俗喻 D.①被嚼烂的少女和梦的俗喻被澎澎湃湃的谈吐代替了 ②矫揉造作的伪情滥调被簇新的意象代替了 着眼点(六) 音节是否和谐 [解析] 选A 解答此题时要注意句式的一致性。首先,根据横线前后的语句确定“……代替了……”的句式;然后,再找准对应的两组事物之间的辩证关系。 要符合诗歌或语句在字数、句式、平仄、音韵等格律方面所特有的规定。 [例7]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1)每逢深秋季节,________,松竹山茶,色彩绚丽,美景尽览。 (2)远眺群山环抱,________;近看小河流水,茶院葱绿,松竹并茂。 ①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 ②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 ③白云缭绕,层林叠翠 ④层林叠翠,白云缭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选D (1)“每逢”为六字句,若选①,“置身山顶”是四字句,“俯瞰槐榆丹枫”又是六字句,显然参差杂乱,极不整齐;若选②,两个六字句相对,接下来是四个四字句,不仅句式对称,而且“瞰”与“览”也押韵。 (2)“远眺”与“近看”形成对称,后面各跟三个四字句。但从押韵上看,若选③,韵脚是“抱”“翠”“水”“茂”,显然读起来不大和谐;若选④,韵脚则成了“抱”“绕”“水”“茂”,韵脚和谐自然,表达流畅自如。选③显然没有选④好。 题型二 语句排序题 语句排序题要求将一组句子按一定的逻辑关系重新排列,使之有序。主要有“有语境式排序”和“无语境式排序”两种形式。新课标全国卷采用的是前一种形式。 此种题型是考查的热点,判断顺序的标准一般以空间先后(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时间先后、事物发展前后、人们认识规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主次轻重为序,还要注意先总后分或先分后总的顺序。 (一)语句排序题用“3抓” 1.抓中心 一个句群,虽然由若干句子组成,却表述一个中心。句序的安排必然围绕这一中心问题。因此,抓住了句群的中心,就抓住了要害,对句序的认识就会由暗到明。 分析句子(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的性质和作用,是抓准中心的重要手段。一个句群的中心,大多用一个关键句表达。这一关键句往往放在句群的开头,也有放在结尾的。 [例1] (语境式排序)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我爱小池,也爱溪流,是因为我爱它们的“清”和“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一位开朗活泼的姑娘,唱着欢快的歌儿,踏着轻快的脚步,走出群山迎接朝阳和大海。 ①几种颜色的小鱼穿行其间,历历可数 ②溪流蜿蜒,如一条银蛇 ③小池清澈见底,汪汪一碧,宛如一块温润的碧玉 ④时隐时现,游向远方 ⑤绿油油的水草在水底轻轻晃动 A.③⑤①④② B.②③①⑤④ C.②④③⑤① D.③⑤①②④ [解析] 选D 首先抓住语段开头的关键句“我爱小池,也爱溪流,是因为我爱它们的‘清’和‘远’”。所填的5个句子以“清”和“远”为中心可归为两个句群,其中③⑤①为一个句群,其中心为“清”,②④为一个句群,其中心为“远”。根据开头关键句中“清”“远”的先后顺序,可确定③⑤①在前,②④在后。故选D。 2.抓思路 从总体上看,句群小层次一般呈现出相并(并列、对照)、相承(顺接、层进)、相属(总分)的关系。从局部看,句与句之间往往呈现出并列、承接、解说、对比、递进、转折、因果、总分等逻辑关系。理顺句序,要尽可能多地确定出必然相连接的句子,找到“句链”。这是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一般的排序题都采用此法。 从文体来看,记叙文常常以时间、空间为顺序;议论文常常把观点句放在前面,把材料句放在中间,把总结句放在后面,形成或总分、或并列、或对照、或层进的结构;说明文同议论文一样,往往把事理句放在前面,把材料句放在后面,因为材料是用来说明事理的,材料的内部又遵循一定的顺序(时间、空间、逻辑等)。 [例2] (语境式排序)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春夜,一轮晕月映着灿烂的垂樱,这就是闻名于世的园山夜樱花。我早就神往于这般美景了。这天,我赶到园山公园的时候,还见不到月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花仰望着月,月俯视着花。瞬间,一切都陡然静止下来,在这清丽的天地间只有月和花。 ①近景是一株身着淡红色盛装的垂樱树 ②远景是暮色苍茫的东山 ③山顶上渐渐发亮,月亮悄悄地升上淡紫色的夜空 ④地上竟然没有一瓣落花 A.④①②③ B.①④③② C.②①④③ D.①②③④ [解析] 选C 本段文字为记叙性文字,我们可以抓住时间、空间顺序来理顺思路,这一段文字叙述了月亮的变化(时间)以及所见景色(空间),从“还见不到月亮”之时所见的“远景”(②)到“近景”(①)再到“地上”(④),视角从上到下;从“暮色苍茫”(②)到月亮升空(③),时间在向前推移。 3.抓标志 (1)关联词语的呼应。即关联词语之间的搭配关系,或并列,或转折,或条件,或假设,或递进,或因果。关联词语是一一对应的,也有先后关系,从而确定上下句。 (2)暗示性词语的使用。“换句话说”,表示等同关系;“与此同时”“与此相反”“反过来说”,表示相反、相对关系,中间不可插入别的词语;“首先”“其次”“再次”,表示主次轻重的顺序,不可倒置;“先前”与“后来”,“过去”“现在”与“将来”,表示时间先后;“总之”“综上所述”“由此看来”,表示要提出结论;“诸如此类”,表示综合;“所谓”表示有所解释;“例如”表示举例。抓标志是解答排序题的基本方法。 (3)关键词语、相同句式的重复出现。这些句子应是紧密相连的,也能确定句子的先后顺序。 (4)句子之间的对应关系(内容上、形式上),也往往体现语言顺序的一致性,肯定、否定的一致性。 (5)音节的和谐与变化。如果需要排列的是一组并列结构的短语或句子,也可以从音节的变化中抓特征:一是音节结构相同或相近的排列在一起;二是音节较短的结构在前,音节较长的结构在后。 [例3] (无语境式排序)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更要用人生的尺度 ②因为所受教育的不同,人生的面貌也会不同 ③在一定意义上,人是教育的产物 ④衡量一种教育的优劣,不但要用社会的尺度,看它能否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 ⑤看它是拓展了还是缩减了受教育者的人生可能性 ⑥当然,这里说的教育是广义的,不限于学校教育 A.③②⑥④①⑤ B.④①⑤⑥②③ C.④⑤②③①⑥ D.③②④⑤⑥① [解析] 选A ①中有一个词语“更”,可以当作一个标志,和④中“不但要用”照应,所以④①相连,排除C、D两项。②中“因为”也是一个标志,它所引导的内容是对③的解释,所以②应放在③后面。这样就可以确定答案为选项A。 (二)解答语句排序题“3步 4排”法 在掌握了上面的“3抓”的基础上,我们可使用“3步4排”法来解答客观排序题,具体如下: 1.语境排序题——3步 4排法 3步骤 第一步:根据横线前的内容确定第一句。先观察四个选项,判断排在第一句的句子可能是哪几句;然后将横线前的内容分别与排在第一句的句子连起来读,确定联系紧密的一句为第一句。确定第一句后一般可排除两个选项。 第二步:找出必须紧紧相连的两句。在题目给出的句子中,找出必须紧紧相连的两句,然后从剩余两个选项中找出这两句排在一起的选项,即为答案。如果两个选项都将这两个句子排在一起,可再找出必须紧紧相连的另外两个句子,即可得出答案。 第三步:根据横线后的内容确定最后一句。如果经过上述两步还不能确定答案,再将剩余两个选项中排在最后的句子,分别与横线后的内容连起来读。通过确定与横线后的内容语意衔接的句子,来确定该句为最后一句的选项为正确答案。 大多数的语言连贯题,使用前两步就可得出答案。有的语言连贯题,在观察四个选项排列的句序后,仅使用第二步(找出必须紧紧相连的两句),或仅使用第三步(根据横线后的内容确定最后一句),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在上述解题过程中,要确定哪一句和横线前的内容相连接,要确定横线中所给的句子哪两句必须连在一起,要确定哪一句和横线后的内容语意衔接,也就是说,都需要找出在不同位置要连在一起的两句话。 4排法 确定两句话连在一起的排序法有四种(“4排”法)。 第一种:词语排序法——根据起照应作用的词语排序。一个语段中句与句之间肯定是前后照应的,而这种照应关系通常会通过某些词语表现出来。使用词语排序法排序时,首先,要看句子中是否有“相同的词语”,如果两句话中出现了相同的词语,一般情况下这两个句子应该排在一起。其次,是找“关联词”和“代词”,如果能找到关联词、代词,就可根据关联词成对使用、指示代词和指代内容位置靠近的特点,确定必须连在一起的句子。再次,是找“暗示性词语”,使用了“换句话说”一类词语的句子,要紧跟在和它意思差不多的句子之后;出现“与此相反”“反过来说”等词语的句子,要紧跟在与它意思相反、相对的句子之后;出现“首先”“其次”“再次”等词语,表示这些句子应该连在一起;出现“总之”“综上所述”“由此看来”等词语的句子,表示总结,是这个语段的最后一句话。 第二种:语意排序法——根据句子之间的语意联系排序。 如果找不到起照应作用的词语,考生可根据上一句的意思推导下一句语意的侧重点,从而将语意联系最密切的两个句子连在一起。在四种排序法中,语意排序法使用频率最高。 第三种:句式排序法——根据句式排序。句式排序法指的是根据前后句子的句式一般相同的特点,来确定必须连在一起的两个句子。也就是说,如果上一句是主谓句式,那么,在题目所给的句子中,和它连在一起的句子也应是主谓句式。在四种排序法中,根据句式排序的情况并不多见,但考生却不能不掌握,这样可避免在应使用此法时因不知此法而失分的情况。 第四种:标点排序法——借助横线中的标点排序。需要借助标点排序的语言连贯题,横线后的标点除了逗号、句号外,还会有分号、问号等。遇到这种横线后标点有变化的连贯题时,可使用上述三种排序法确定答案,也可凭借标点的暗示作用来确定答案。 [例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65岁及以上老年人已达1.5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因如此,老年人跌倒控制干预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 ①愿不愿意向跌倒的老人伸出援手,是道德问题 ②按通常30%的发生率估算,每年有4 000多万老人至少发生1次跌倒 ③为了保障老人的生命和健康,二者都需要肯定的回答 ④知不知道怎样向跌倒的老人正确施救,则是技术问题 ⑤见危不救,可能导致老人伤残或死亡 ⑥救助不当,也可能帮了倒忙,加重老人病情伤情,甚至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 A.②⑥①③④⑤ B.②⑤⑥①④③ C.⑤②⑥③①④ D.⑤⑥②④③① [解析] 选B 第一步(根据横线前的内容确定第一句):观察四个选项可知,第一句不是②就是⑤。将横线前的内容“65岁及以上老年人已达1.5亿”,分别与②、⑤句连起来读,边读边使用“语意排序法”分析,可发现联系紧密的句子是第②句——第②句中的“30%”“4 000多万”与横线前句子中的“1.5亿”形成照应,由此可排除C项和D项。 第二步(找出必须紧紧相连的两句):使用“词语排序法”,对剩余的五个句子进行分析,可发现第⑤句中的“可能”与第⑥句中的“也可能”形成照应,第①句中的“是”与第④句中的“则是”也形成照应,由此可确定⑤⑥、①④。据此确定答案为B项。此外,根据横线第二空与第三空、第四空与第五空之间使用的标点——分号,使用“标点排序法”加以分析,也可发现横线第二、三空填⑤、⑥句,第四、五空填①、④句的排序是正确的。 因为该题用了前两步就得出了答案,所以不需要再进行第三步的分析了。 2.无语境排序题——3排法 无语境排序题不给上下文,要求就所给的几个句子,选择衔接最恰当的一项。解题时可使用“4排” 法中的三种排序法——词语排序法、语意排序法、句式排序法加以解答。(见上面内容) 无语境排序题做题的关键是找出几组(至少两组)必须连在一起的两句话,有时还要对所给句子先分层再排序。 [例5]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立秋至处暑,秋阳肆虐,温度较高,加之时有阴雨绵绵,湿气较重,天气以湿热并重为特点。 ②秋季的气候是处于“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 ③故有“秋老虎”之说。 ④“白露”过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多变,稍有不慎,容易伤风感冒,许多旧病也易复发。 ⑤被称为“多事之秋”。 ⑥因此,秋季养生在对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导引等方面进行调摄时,应注重一个“和”字。 ⑦由于人体的生理活动与自然环境变化相适应,体内阴阳双方也随之发生改变。 A.②①③④⑤⑦⑥ B.①③⑤④②⑦⑥ C.②③①④⑤⑥⑦ D.②⑤④①③⑦⑥ [解析] 选A 第一步:观察四个选项可知,第一句不是②就是①。揣摩两句的含意,发现第②句属于总起句(总领句),所以排除B项。 第二步:根据第①句中“秋阳肆虐,温度较高”及第③句“故有‘秋老虎’之说”,使用“语意排序法”“词语排序法”可知,①③句存在因果关系,第①句后面应该跟第③句,据此可排除C项。 第三步:使用“语意排序法”“词语排序法”,由第④句中的“容易伤风感冒,许多旧病也易复发”及第⑤句“被称为‘多事之秋’”可知,④⑤句同样存在因果关系,第④句后面应该跟第⑤句。最终确定答案为A。 解答上述无语境排序题时,还可以使用先分层再排序的方法来辅助解题。阅读之后可发现,①至⑤句是讲秋天气候特点的,⑥⑦句是提醒人们要注意秋季养生的,也就是说,可以把这七个句子分成两层:①至⑤句为第一层,⑥⑦句为第二层。另外,第⑦句一定要排在第⑥句前面,因为二者存在因果关系。就该题而言,使用分层的方法辅助解题的好处在于:一是排序时①至⑤句一定要放在⑥⑦句之前,因为二者存在因果关系,如果有选项不是这样排序,即可判断其错;二是发现有选项不将①至⑤句排在一起,或是将⑥⑦句分开排序,也可以立即判断该选项是错误的。由此可见,在做无语境排序题时,对所给句子先分层再排序也是一种能确保得分的解题方法。 3年地方真题集中研究——试能力 [2015年高考题组] 1.(2015·广东高考)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①从汉字笔画的统计分布规律来看,这种看法是值得商榷的。 ②不少人认为简化汉字的理想目标是把十画以上的字简化到十画或不足十画。 ③为了增强区别性,对那些笔画较多的非常用字还是不去简化为好。 ④文字的应用首先要保证看和读的方便,要有相当的清晰性和区别性。 ⑤但把笔画全部减到十画或不足十画,势必增加大量的形近字,给看和读带来困难。 ⑥其次才是笔画简单,写起来省事。 A.②①④⑥⑤③ B.②①⑤③④⑥ C.④⑥②①③⑤ D.④⑥③⑤②① 解析:选A 解答本题首先要看语段的整体内容,即围绕汉字简化问题谈看法。其次就是要掌握行文的逻辑关系。②句中摆出了“不少人”对汉字简化的看法,①句中“这种看法”应指②句中“不少人认为……”这一看法,故②①组合在一起,这一组合表明了文段的观点,故排在首位;④句中的“首先”和⑥句中的“其次”相照应,故④⑥组合,这一组合初步阐明了汉字不宜进一步简化的原因,故排在②①之后;⑤句进一步指明简化汉字的不当之处,③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故将⑤③排在最后。 2.(2015·浙江高考)填入下面空缺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我需要清静……最好去处是到个庙宇前小河旁边大石头上坐坐,________。雨季来时上面长了些绿绒似的苔类。雨季一过,苔已干枯了,在一片未干枯苔上正开着小小蓝花白花,有细脚蜘蛛在旁边爬。 A.阳光和雨露把这石头漂白磨光了 B.这石头被阳光和雨露漂白磨光了 C.阳光和雨露已把这石头漂白磨光了的 D.这石头是被阳光和雨露漂白磨光了的 解析:选D 由下文可知,此处的主语应当是“石头”,D项的表述方式更能强调阳光和雨露的作用,这正与下文的叙述相契合。 [2014年高考题组] 3.(2014·江苏高考)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遥远的箕山,渐渐化成了一幢巨影,遮断了我的视线。________我在那个遗址上发掘了很久,但一无所获。 ①如果是冬日晴空,从那里可以一直眺望到中岳嵩山齿形的轮廓。 ②箕顶宽敞平坦,烟树素淡,悄寂无声。 ③而遗址都在下面的河边,那低伏的王城岗上。 ④山势平缓,从山脚慢慢上坡,一阵工夫就可以到达箕顶。 ⑤如此空旷,让人略感凄凉。 A.①②④⑤③ B.①④⑤③② C.④①③②⑤ D.④②⑤①③ 解析:选D 这是一段写游踪的文字,语段的中心是“箕山”。那么紧跟着的应该是登山,所以首选④;④句的结尾已经登到“箕顶”,那么下面应该紧连②句;②句写出了“空旷”之势,所以应该紧连⑤句;再看③,③句中的词语“遗址”,与后面句子连接紧密,所以③应该在最后。这样答案应为D。 4.(2014·重庆高考)依次填入下边一段话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乐观的人看见问题后面的机会,________。机会从来不会主动敲响你的门,无论你等待多少年,________。朝着既定目标前进,________。 ①悲观的人则看见机会后面的问题 ②悲观的人只看见机会后面的问题 ③它只如一阵风拂面而过,需要你有反应能力和追随速度 ④需要你有反应能力和追随速度,它只如一阵风拂面而过 ⑤你就会发现机会的存在,充分发挥你的潜能 ⑥尽量发挥你的潜能,你就会发现机会的存在 A.①④⑥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⑥ 解析:选D 本题的话题是“机会”,围绕中心词,本题分为三组句子。第三组句子最好确定,联系语境,“尽量发挥你的潜能”应该是“发现机会的存在”的条件,由此,可以选出第⑥句。其次是第二组,可以从连贯性上加以考虑,上文是“你等待多少年”,下文是“(你)朝着既定目标前进”,所以应该选择第③句。此时,用排除法,已经可以选择出D项。最难判定的是第一组,考查的是关联词“只”和“则”的区别,“只”强调“只有、仅有”之意,更符合“悲观的人”看问题有局限性的特点。 5.(2014·大纲卷)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信息时代给人们带来了一种新的极其便捷的阅读方式,那就是网络阅读。网络阅读远远超越了传统的阅读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阅读的趣味性大大提高,吸引力更强,影响力更大。 ①能够对文字、图片、影像、声音等信息形态进行有机的合成 ②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沟通交流的需求 ③与传统阅读相比,信息更加全面,视野更加开阔,也更直观、更逼真 ④提供读、看、听三方面的内容 ⑤它改变了单一的文字或静态的图像的表现形式 ⑥还具有共享性、开放性和互动性 A.③②⑤④①⑥ B.③⑥⑤①②④ C.⑤①④③⑥② D.⑤④③②①⑥ 解析:选C 解答本题要着眼于两个关键词“网络阅读”和“传统阅读”,第一处横线前的内容强调的是“网络阅读远远超越了传统的阅读概念”,后面紧接着应说有哪些超越,所以第⑤句紧接其后;超越之后应是“改变了”什么,而第①句具体解说对文字和静态图像有哪些改变,故应在第⑤句后面;第④句中的“读、看、听”正对应了前句的内容,故应在第①句后面;第③句是对“网络阅读”相较于“传统阅读”的优势的概括;第⑥句是除此之外的其他特点,要注意“还具有”三字,说明应接在第③句后面;第②句是对前面句子中“共享性、开放性和互动性”的好处的阐述。 [2013年高考题组] 6.(2013·浙江高考)依次填入下面空格处,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有地上之山水,有画上之山水,有梦中之山水,有胸中之山水。地上者妙在________,画上者妙在________,梦中者妙在________,胸中者妙在________。 ①位置自如 ②笔墨淋漓 ③景象变幻 ④丘壑深邃 A.④③②① B.①②④③ C.②③①④ D.④②③① 解析:选D 解答此题,根据“地上”“画上”“梦中”“胸中”山水的特点,选择相应的短语就行了。 7.(2013·安徽高考)请根据上下文,从所提供的四个选项中选择相应语句分别填入文中的横线处。(只填字母)(4分) 《兰亭集序》(见右图)这幅传颂千古的书法名迹,通篇遒美劲健,变幻万端,如有神助,在章法、结构、用笔上都达到了行书艺术的高峰。章法上,凡二十八行,行的疏密大致相等,唯首尾偶显宽密;字与字之间,大小参差,长短配合,错落有致,____①____。结构上,极尽变化之能事,不求字体结构的平正、对称、均匀,____②____;或修长,或浑圆,突破了隶书扁平方正的形貌。全篇三百二十四字,每一字都被王羲之用笔画赋予了鲜活的生命,有筋骨,有血肉,____③____;尺幅之内,众相毕现;异字异构,同字别构,匠心独运,韵味无穷,____④____。 A.秉性、精神、风仪各异 B.可谓极尽运笔使锋之妙 C.强调欹侧、揖让、对比 D.颇具天然潇洒飘逸之美 解析:①前“大小参差,长短配合,错落有致”,后面另起一层意思。因此,①处是总结字体之美。“颇具天然潇洒飘逸之美”言字的外在之美。选D。②前言结构变化之美,“强调欹侧、揖让、对比”。选C。③前有“筋骨”“血肉”,与之相照应,“秉性、精神、风仪”也是运用了拟人手法。选A。④前“异字异构,同字别构”言字的构成即运笔的方法。选B。 参考答案:①D ②C ③A ④B 8.(2013·广东高考)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生产能力的增强,加上与生俱来的动物性,使人类对生物形成了过分的优越感,产生了过度的欲望,________。________,更使一些人误以为可以无视生物的生存权,________。但对自然界造成危害的不是生产能力和科学技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从而使人类能够在尽可能少地影响自然的情况下生存,并且能不断改善自己的物质生活,还可以更有效地保护物种和自然环境。 ①生产力的发达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②是人类的观念 ③科学技术的发达 ④看不到生物对人类的重要作用 ⑤以至对生物的破坏和干预远远超出了维持生存的需要 ⑥是人类怎样运用它们的问题 A.④①⑤②⑥③ B.④③⑤⑥②① C.⑤①④⑥②③ D.⑤③④②⑥① 解析:选D 题目从语段中句子逻辑关系的角度考查语意的连贯,做此题需要先通读文段,了解文段的大致意思及句间关系,然后才能确定正确的选项。⑤句中有“维持生存的需要”,紧承第一句中的“过度的欲望”,故⑤句排首位。据此可排除A、B两项。文段第三句中有“不是生产能力和科学技术”,而第一句中有“生产能力的增强”,缺少与第三句照应的“科学技术”,而③是“科学技术的发达”,可知第二空应填③,据此即可确定前两空的顺序为⑤③,排除C项,确定答案为D项。 9.(2013·大纲卷)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岳麓书院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别是各处悬挂的历代楹联,散发出浓郁的文化气息。 ①院落格局中轴对称、层层递进 ②给人一种庄严、幽远的厚重感 ③它集教学、藏书、祭祀于一体 ④主体建筑头门、大门、二门、讲堂、御书楼集中于中轴线上 ⑤门、堂、斋、轩、楼,每一处建筑都很古朴 ⑥讲堂布置在中轴线的中央,斋舍、专祠等排列于两旁 A.②③④⑥⑤① B.②⑥④①⑤③ C.③①④⑥⑤② D.③②⑥④①⑤ 解析:选C 本题所给的文段,第一个横线前写岳麓书院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紧跟其后的应该是对岳麓书院的整体说明或描述;最后一个横线后用“特别”一词引出历代楹联散发浓郁的文化气息,所以前一句应该与文化气息有关。而所给的六句话,①写院落的格局,②写岳麓书院给人的印象,③写岳麓书院的功能,其中的“它”这个代词值得思考,④写书院的主体建筑的布局,⑤写书院建筑的古朴特征,⑥写各类建筑物的方位。由此可以判定:③应该放在首位,作为对岳麓书院的解说;②是对书院的整体概况,指出其人文性,应该放在“特别是”一句的前面。由此可以通过排除法快速得出答案。 10.(2013·湖南高考)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画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闲情,是________,什么也不做,也不想了。也是________,去水边品茗。有时,从午后一直坐到日暮黄昏,________。人散去,一回头,仿佛看见丰子恺先生那幅画《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只见天空淡月一弯,竹帘半卷,竹椅几把,桌上剩茶几盏,就是________。 ①偷得浮生半日闲,邀三两知己 ②不见一个人,却有着说不出的意境 ③不知不觉,一弯月儿挂上柳梢 ④三月间看桃花开遍陌上,听杜鹃鸣 A.②①③④ B.④③①② C.④①③② D.②③④① 解析:选C “从午后一直坐到日暮黄昏”写时间的变化,只有第③句“不知不觉,一弯月儿挂在柳梢”能与之相承接。仔细阅读文段可以发现,文段前半部分写两种闲情:一种是独处的闲情,一种是与朋友共处的闲情。“什么也不做,也不想了”是写独处的闲情,紧承第④句;“去水边品茗”是写与知己相处的闲情,紧承第①句。第②句句中“不见一个人”“意境”等词语紧承“人散去”“那幅画”等语句,因此应排在文段最后。 2年经典模拟重点研究——押高考 [“连贯题”专项强化练](时间:40分钟 满分:48分) [语句复位题组] 1.(2016·沈阳模拟)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 山涧有泉水在动,水色灰黑,____________________,冰上绣满花纹,冰下有水在流,气泡儿就浮在水里游走,像一颗灵动的卵石,走走停停,走着走着就不见了。 A.一层厚厚的冰在水面宽阔处 B.水面宽阔处是一层厚厚的冰 C.水面宽阔处就有着一层厚厚的冰 D.一层厚厚的冰冻结在水面宽阔处 解析:选C 从前句对水的描写来看,A、D与前文不衔接,故排除A、D。由后文的“冰下有水在流”可知C项“就有着”更符合语境,故选C。 2.(2016·河南联考)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春眠不觉晓”,这种逍遥,自古以来就是“悠闲阶级”独享和提倡的情怀和境界。今天看来,特别对处于竞争激烈环境下的现代人来讲,________________。 A.只有欣赏的心情了 B.只能是一种奢望了 C.只有在周末享受了 D.只是孩时的记忆了 解析:选B 材料中提到“春眠不觉晓”“自古以来就是‘悠闲阶级’独享和提倡的情怀和境界”,处于竞争激烈环境下的现代人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并非“悠闲阶级”,因此,“春眠不觉晓”对于现代人来说是不可能实现的,只能是一种“奢望”。B项表述最符合语境。其他三项均表述不当,与语境不合,予以排除。 3.(2016·唐山模拟)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我曾多次来过西安,也曾多次感觉到过,而且说出来过:西安是一块宝地。在这里,中国古代文化仿佛阳光空气一般,弥漫城中。唐代著名诗人的那些名篇名句,很多都与西安有牵连。谁看到灞桥、渭水等等的名字不会立即神往盛唐呢?谁走过丈八沟、乐游原这样的地方不会立即想到杜甫、李商隐的名篇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 A.这里到处都是梦,神奇的梦;这里到处是诗,美妙的诗:这里是一个诗和梦的世界。 B.这里是一个梦和诗的世界:这里到处是梦,神奇的梦;这里到处是诗,美妙的诗。 C.这里到处是诗,美妙的诗;这里到处是梦,神奇的梦;这里是一个诗和梦的世界。 D.这里是一个诗和梦的世界:这里到处是诗,美妙的诗;这里到处是梦,神奇的梦。 解析:选C 这段文字主要是写弥漫在西安的诗,整体的思路是:从神往盛唐——想到杜甫、李商隐的名篇——处处是诗。C项说“这里到处是诗”,对上文进行了小结,与上文的衔接最为紧密。 4.(2016·顺德模拟)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不止一位先贤指出,一个人无论看到怎样的美景奇观,如果没有机会向他人讲述,他绝不会感到快乐。一个人无论遭遇怎样的不幸,如果有向心爱的人倾诉的机会,他的痛苦自然会减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没有任何人倾听,绝对的孤独,快乐会成为失望,痛苦会成为绝望! A.没有人分担的痛苦是最可怕的痛苦,没有人分享的快乐绝非真正的快乐 B.没有人分享的快乐绝非真正的快乐,没有人分担的痛苦是最可怕的痛苦 C.痛苦没有人分担是最可怕的痛苦,快乐没有人分享的绝非真正的快乐 D.快乐没有人分享的绝非真正的快乐,痛苦没有人分担是最可怕的痛苦 解析:选B 从连贯上讲,“有……没有”是一致的句式表达;从意思和结构上讲,先说“快乐”再说“痛苦”是对前文的自然衔接和对下文的提示。 5.(2016·郑州模拟)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劳动美学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有着广阔的发展前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为了充分发掘生产劳动中的审美因素,加强劳动美学的研究已成为我国当前美学研究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A.但是,我们一直没给予应有的重视 B.但是,一直没有得到我们应有的重视 C.但是,我们研究得还不够深入 D.但是,一直没有被我们研究过 解析:选B A、C两项与上句主语不一致,排除;D项与下句句意矛盾,排除。 6.(2016·朝阳模拟)下列选项最符合原文的一项是(3分)( ) 既有条件,读书万万不能狭窄。凡能找到的书,都要读读。若读书面窄,思路就不广。但是,切切又不要忘了精读,真正的本事掌握,全在于精读。你若喜欢上一本书了,不妨多读:____________________。三遍读过,放上几天,再去读读,常常又会有再新再悟的地方。 A.第一遍可静心坐下来读,这叫吟味;第二遍就囫囵吞枣读,这叫享受;第三遍便要一句一句想着读,这叫深究。 B.第一遍可一句一句想着读,这叫深究;第二遍就静心坐下来读,这叫吟味;第三遍便要囫囵吞枣读,这叫享受。 C.第一遍可囫囵吞枣读,这叫享受;第二遍就静心坐下来读,这叫吟味;第三遍便要一句一句想着读,这叫深究。 D.第一遍可囫囵吞枣读,这叫享受;第二遍就一句一句想着读,这叫深究;第三遍便要静心坐下来读,这叫吟味。 解析:选C 解答此题,可根据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将选项分别代入原文进行比较分析,找出选项与原文内容的细微差别,读后可知,文段是按照“粗读”“精读”“研究”来讲的,依此思路判断,很容易得出答案为C。 7.(2016·长春质检)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生动的一句是(3分)( ) 夜色浓了,灯亮了起来。环绕在海湾沿岸山坡上的灯光,从半空倒映在了乌蓝的海面上,随着波浪,晃动着,闪烁着,____________,和那密布在苍穹里的星斗互相辉映,煞是好看。 A.像散落在蓝色天鹅绒上的颗颗钻石 B.像一串流动的珍珠 C.像夜空中眨着眼睛的星星 D.像无数个在水面舞动的小精灵 解析:选B 要注意以下两条重要信息:一是“环绕在海湾沿岸”,隐含“串”“线”之意。从这一角度来看,A、C、D三项皆描写“面”“片”(“天鹅绒”“夜空”“水面”)之景象,皆不恰当。二是“随着波浪,晃动着,闪烁着”,显示出一种“动态”的美感,若描写的是一种静态的景象(如A项),那自然不合适。 8.(2016·陕西联考)填在下面横线上与上下文衔接最好的一项是(3分)( ) 人格恰如一种魔力,从人格上发出来的言行,自然使人受到感化。__________________。这就是有人格的背景与否的区别。空城计只能由诸葛亮摆,换了其他人便会失败。 A.同是一句话,德高望重者说出来,大家就容易接受 B.同是一句话,因说话人有两种人格,效果就不一样 C.同是一句话,因说话人的人格不同,效力亦往往不同 D.同是一句话,说话人的人格不一样,大伙就觉得劲头不一样 解析:选C 从后文“有人格的背景与否”看,A项不够衔接,可排除;由最后一句话可知说同一句话的应是两种不同人格的人,所以B项“说话人有两种人格”的表述不妥;而D项在语言风格上与上下文不够协调。 9.(2016·南昌模拟)下列各项中最适合填在横线上的一项是(3分)( ) 中国人对小说的欣赏习惯,讲究的是无巧不成书,________也就是不喜欢一般化,而喜欢特殊化。 A.爱看不知道的事情,而不爱看已经清楚知道了的事情。 B.爱看新鲜的事情,而不爱看已经清楚知道了的事情。 C.不爱看已经清楚知道了的事情,而爱看不知道的事情。 D.不爱看陈旧的事情,而爱看新鲜的事情。 解析:选C 由横线前面的“无巧不成书”和后面的“不喜欢一般化,而喜欢特殊化”可知横线内容应与其后面内容一样,是阐释“无巧不成书”的。“无巧不成书”即人们喜欢“巧”,在此基础上分析四个选项的内容,即可得出结论。 10.(2016·兰州诊断)下列选项中,与下文衔接最好的一项是(3分)( ) ________在阳光下,周围的远山就像洗过一样,历历在目,青翠欲滴。堤岸上的杨柳,已经把鹅毛似的飞絮漫天漫地地洒下来。 A.蓝湛湛的天空像空阔安静的大海一样,没有一丝云彩。空气湿润润的,呼吸起来感到格外清新爽快。 B.成群的灰雀不时像一片乌云似的从玉米地里腾空而起,又像冰雹似的纷纷落在满是尘土的道路上。百灵鸟在割过的草地上空低飞盘旋。 C.潮湿的树林缄默无声,轻绡似的雾里,远远传来羊群的铃声,呜呜咽咽的,好像从它们心灵深处发出来的。 D.河面足有一里多宽。浪涛一个跟着一个,雪崩似的重叠起来,卷起巨大的旋涡,狂怒地冲击着堤岸,发出哇哇的响声。 解析:选A 语段文字描写暮春景色,基调欢快喜悦,清新浪漫。B、C两项情感抑郁、惆怅;D项情感激昂、愤怒。四个选项中只有A项的基调与之相符。 11.(2016·昆明质检)下列最适合填在横线上的一项是(3分)( ) 城市文明与乡村传统在碰撞:当城市的汽车尾气熏闷着忙碌日子的无奈时,特别怀念故乡炊烟缓缓地升腾,抚平着平淡日子的孤寂;当城市的纯净水在________时,特别怀念故乡甘甜的井水,________。 ①敷衍我们生存的日子 ②清澈我们生存的日子 ③浇灌成长的岁月 ④滋润成长的岁月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B “敷衍”比“清澈”更能准确鲜明地体现作者对城市的排斥和对乡村的怀念;“滋润”比“浇灌”更贴切、生动。 12.(2016·贵州联考)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前后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3分)( ) (1)________,正体现了文人们对粗犷和细腻相结合这一审美理想境界的追求。 (2)漫步苏堤,两边都是湖水,远水如烟,________。 ①远山借青、远水借碧的宏观构思,园中有园、湖里有湖的精巧布置 ②园中有园、湖里有湖的精巧布置,远山借青、远水借碧的宏观构思 ③近水如练,新荷满布,郁郁青青 ④近水如镜,兰舟轻漾,一湖幽静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选C 第(1)句根据后文的“粗犷和细腻”的顺序,应该先“宏观构思”,再“精巧布置”,所以选①;第(2)句从押韵的角度看,“镜”与“静”音节和谐,所以选④。 13.(2016·唐山联考)在文中横线上填入下列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一条弯弯曲曲的石板路从山脚蜿蜒而上。__①__。花墙上绿叶攀附,绿白相映,__②__。 A.①路边长满木香花,结成两道覆霜盖雪的花墙 ②绿的格外鲜嫩,白的格外皎洁 B.①木香花长满路边,结成两道覆霜盖雪的花墙 ②白的格外皎洁,绿的格外鲜嫩 C.①木香花长满路边,结成两道花墙,覆霜盖雪 ②绿的格外鲜嫩,白的格外皎洁 D.①路边长满木香花,结成两道花墙,覆霜盖雪 ②白的格外皎洁,绿的格外鲜嫩 解析:选A ①处考虑语句的前后衔接,②处考虑文意之间的呼应。 [语句排序题组] 14.(2016·邢台模拟)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其实,孔子对于读书有他自己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类似于“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这样的话,《论语》中至少重复了四次。 ①他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②他还主张读书是为完善自己,鄙夷那种沽名钓誉的文人 ③而无须在乎外在的名声和遭遇 ④他主张读书要从兴趣出发,不赞成为求知而求知的态度 ⑤他曾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⑥他一再强调,一个人重要的是要有真才实学 A.④①②⑤⑥③ B.⑥③⑤②④① C.④①⑥②⑤③ D.⑥③⑤④②① 解析:选A 此类题可以用排除法。④①为一组,中心是“兴趣”。②⑤为一组,中心是“完善自己”。⑥③为一组,中心是“真才实学”。所以选A。 15.(2016·雅安模拟)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循环经济是对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助于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①是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的一个突破口 ②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 ③促进以最小的资源消耗、最少的废物排放和最小的环境代价 ④通过建立“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和“生产—消费—再循环”的模式 ⑤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⑥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举措 A.①④⑤③②⑥ B.①⑥④③⑤② C.④⑤⑥③②① D.④②③⑤①⑥ 解析:选D 建立模式④——利用保护②——是手段措施;结果是最小的资源消耗、最少的废物排放和最小的环境代价③——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⑤;最后是评价突破口①——“也是”重要举措⑥,完全符合逻辑顺序。 16.(2015·上饶三模)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寒冬一过,气候转暖,家燕就从南洋、印尼、澳大利亚等地飞到我国各地筑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材料干燥后,就变得很坚硬,好像“混凝土”一样。 ①白居易在诗里写的“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便生动地描述了这个场面 ②从外面叼来泥丸子 ③这时,雌雄家燕合力协作 ④但是,如果仔细观察家燕的泥巢,可以发现泥土里混有其他东西 ⑤一个一个粘在屋梁等处,砌造成碗形的泥巢 ⑥原来,家燕是用湿土混合着稻草、羽毛、毛发及唾液来筑巢的 A.③②⑤①④⑥ B.③⑤①②④⑥ C.①⑤④⑥②③ D.①④②③⑥⑤ 解析:选A 横线后面“这种材料”显然指的是“稻草、羽毛、毛发及唾液”,所以⑥放在最后。备填句中的“白居易在诗里……”(第①句)是对燕子筑巢的描述,应承接在②⑤之后。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