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讲解与练习:酶和ATP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2021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讲解与练习:酶和ATP

2020-2021 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讲解与练习:酶和 ATP [考纲展示] 1.酶在代谢中的作用(Ⅱ) 2.ATP 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Ⅱ) 3.实验: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 【核心概念及重要结论】 1.细胞代谢是细胞内每时每刻都进行着的各种化学反应,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基础。 2.加热使反应物获得了能量,加快反应速率。 3.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4.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 5. 核糖体中催化脱水缩合的酶的化学本质是 RNA。 6.酶具有专一性和高效性,作用条件较温和。 7.低温抑制酶活性,但不破坏酶的分子结构。 8.高温、过酸、过碱都会导致酶分子结构破坏而永久失去活性。 9. 酶促反应应在最适温度下进行,对酶制剂的保存需要在低温条件。 10. ATP 是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直接能源物质,并不是所有细胞都是以 ATP 为直接供能。 11.细胞内 ATP 与 ADP 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 12.能量通过 ATP 分子在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之间流通。 【考点速览】 考点一:酶的本质、作用和特性 1.酶的作用和本质 (1)酶的本质与合成: 酶的本质 绝大多数是蛋白质 少数是 RNA 合成原料 氨基酸 核糖核苷酸 合成场所 核糖体 主要是细胞核 (真核细胞) (2)作用:具有催化作用,反应前后性质和数量不变。 (3)作用场所及条件:在细胞内、外及离开生物体都可以发挥作用,但需要相对温和的条件。 (4)来源:一般活细胞都能产生。 (5)催化机理:降低反应活化能,提高反应速率,但不改变反应的方向和平衡点。 2.酶的特性 (1)高效性 ①曲线分析:酶对应曲线 A,无机催化剂对应曲线 B,未加催化剂对应曲线 C。(填字母) ②结论: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而酶的催化效率更高。 (2)专一性 ①图形分析: a.写出图中所示的化学反应:B――→A E+F。 b.图中 C、D 表示不能(填“能”或“不能”)被该酶催化的物质。 ②结论: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3)作用条件较温和 ①酶活性:酶对化学反应的催化效率称为酶活性。 ②曲线分析:如图为温度、pH 对酶活性的影响。 Ⅰ.甲、乙两图横坐标分别表示温度、pH,b 点表示最适温度,e 点表示最适 pH。 Ⅱ.甲图中,温度由 a 变为 b 时,酶活性升高;由 c 变为 b 时,酶活性不变,原因是高温时酶的空间结构 被破坏且不可恢复。 Ⅲ.乙图中,pH 由 d 变为 e 或由 f 变为 e 时,酶活性均不变,原因是过酸、过碱都会导致酶的空间结构 破坏且不可恢复。 ③结论:在适宜的温度、pH 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 (4)底物浓度和酶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甲 乙 ①甲图:在其他条件适宜、酶量一定的情况下,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增加而加快,但当底物达到 一定浓度后,受酶数量的限制,酶促反应速率不再增加。 ②乙图:在底物充足、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 考点二: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1.实验原理 (1)酶活性:酶对化学反应的催化效率。 (2)淀粉水解: ①淀粉检测:加入碘液,溶液变蓝色。 ②淀粉酶可催化淀粉水解。 ③酸性、碱性环境可以使部分淀粉水解。 (3)H2O2 分解 ①H2O2 可分解为 H2O 和 O2。 ②H2O2 可在 H2O2 酶的催化作用下快速分解。 ③常温下 H2O2 易分解,高温可以使 H2O2 分解加快。 2.实验方案设计与预期结果 比较 项目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探究 pH 对酶活性的影响 实验 材料 淀粉溶液 淀粉酶溶液 H2O2 溶液 H2O2 酶溶液 变 量 控 制 无关 变量 反应物与酶的量、溶液 pH 等应适宜且 相同 反应物与酶的量、温度等应适宜 且相同 自变 量 先将反应物溶液与酶溶液在各梯度温 度下分别保温,然后混合 先将反应物溶液与酶溶液分别 调至各梯度 pH,然后混合 因变量 检测 滴加碘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观察气泡产生的快慢 预期结果 酶活性较低时,溶液变为蓝色 酶活性较低时,气泡产生较慢 考点三:ATP 的结构和功能 1.ATP 的结构 (1)ATP 的元素组成:C、H、O、N、P。 (2)ATP 的化学组成:一分子腺嘌呤,一分子核糖和三分子磷酸基团。 (3)ATP 的结构简式:A—P~P~P。 (4)ATP 中的能量:主要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 2.ATP 和 ADP 的相互转化 (1)转化原因:ATP 的化学性质不稳定,远离腺苷的那个高能磷酸键容易断裂与合成。 (2)转化关系及过程比较: 项目 ATP 的合成 ATP 的水解 反应式 ADP+Pi+能量――→ 酶 ATP ATP――→ 酶 ADP+Pi+能量 所需酶 ATP 合成酶 ATP 水解酶 能量来源 光能(光合作用)、化学能(细胞呼 吸) 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的能量 能量去路 储存于形成的高能磷酸键中 用于各项生命活动 反应场所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生物体的需能部位 3.ATP 的功能与动、植物细胞代谢 (1)植物细胞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形成 ATP,而动物细胞只能通过细胞呼吸形成 ATP。 (2)植物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产生的 ATP 一般只用于暗反应,不用于其他生命活动;植物或动物细胞呼 吸产生的 ATP 才能用于多种生命活动。 (3)ATP 水解释放的能量可用于主动运输、发光发电、肌肉收缩、物质合成、大脑思考等。 【重点突破】 一、酶的概念、特征、以及酶促反应 1.“酶概念”的解读 化学本质 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 RNA 酶的本质是蛋白质 产生部位 一般来说,凡是活细胞都能产生酶(不考 虑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 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才能产生 酶 合成原料 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 氨基酸 合成场所 核糖体或细胞核 核糖体 生理功能 生物催化剂,只起催化作用 酶具有调节、催化等多种功能 来源 生物体内合成 有的来源于食物 作用场所 既可在细胞内,也可在细胞外、体外发挥 作用 只在细胞内起催化作用 温度影响 低温影响酶的活性,不破坏酶的结构,但 高温易使酶失活 低温会引起酶变性失活 作用前后 催化反应前后的数量和性质没有变化 发生催化作用后被分解 2.对酶认识的注意事项 1 高温和低温对酶活性的影响不同:高温使酶的空间结构破坏而失活,低温并没有破坏其空间结构, 只是降低酶活性。因此酶在高温下失活后,即使移到适温环境中也不会恢复活性,但从低温到适温环 境活性可升高。 2 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活性不同:温度和 pH 通过影响酶活性进而影响酶促反应速率。底物浓度和酶 浓度也能影响酶促反应速率,但并未改变酶活性。 3.酶促曲线的分析: (1)识标:“识标明变量”。明确酶促反应曲线坐标图中横坐标(自变量)和纵坐标(因变量)的含义。 (2)析线:“析线理关系”。分析酶促反应曲线走势,明确因变量怎样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上升”“下 降”“先升后降”“先升后稳”“水平”等。 (3)明点(特殊点):“抓点求突破”。明确酶促反应曲线中起点、终点、顶点、拐点、交叉点、特殊条 件下的交点等表示的生物学含义。 (4)判断:“先分后合巧辨析”。对多条酶促反应曲线图,根据曲线上不同标示物识别曲线所代表的意 义(有的曲线直接标出),首先对每一条曲线单独分析,进行比较,判断曲线间有无联系或找出相互 关系,然后综合分析。 二、酶促反应中的相关实验分析: 1.验证酶的高效性 设计思路:将用酶催化的反应与用无机催化剂催化的反应进行对照,验证酶的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 高。 设计方案示例: 2.验证酶的专一性 设计思路:酶相同,底物不同(或底物相同,酶不同)。 设计方案示例: 结论: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水解,不能催化蔗糖水解,酶具有专一性。 说明:若验证某种具体酶的专一性,设计思路应该是该种酶作用与不同种底物。 [特别提醒] 酶相关实验探究的“宜”与“不宜” (1)若选择淀粉和淀粉酶探究酶的最适温度,检测底物被分解的试剂“宜”选用碘液,“不宜”选用斐林试 剂,因为用斐林试剂鉴定时需水浴加热,而该实验中需严格控制温度。 (2)在探究酶的适宜温度的实验中,“不宜”选择过氧化氢(H2O2)和过氧化氢酶作实验材料,因为过氧化 氢(H2O2)在常温常压时就能分解,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会加快,从而影响实验结果。 (3)在探究 pH 对酶活性影响时,“宜”保证酶的最适温度(排除温度干扰),且将酶溶液的 pH 调至实验要 求的 pH 后再让反应物与底物接触,“不宜”在未达到预设 pH 前,让反应物与酶接触。也“不宜”选用淀 粉和淀粉酶作实验材料,因为酸性、碱性环境可以使部分淀粉水解,从而影响实验结果。 3.实验变量控制的三个原则 实验变量 控制原则 实 例 自变量 单一变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只有温度一个自变 量原则 量 无关变量 等量适 宜原则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 pH 为无关变量,不 但相同,还要适宜 因变量 可观测 性原则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根据淀粉遇碘变蓝 的颜色反应将不可观测地反应直观地显现出来,便于 实验结果的观测 【真题训练】 1.(2017·全国卷Ⅱ)下列关于生物体中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细胞中,核外没有参与 DNA 合成的酶 B.由活细胞产生的酶在生物体外没有催化活性 C.从胃蛋白酶的提取液中沉淀该酶可用盐析的方法 D.唾液淀粉酶催化反应最适温度和保存温度都是 37 ℃ C [本题考查酶的种类、分布、特性与保存。在细胞核外,叶绿体和线粒体中也含有参与 DNA 合成 的酶,A 错误;由活细胞产生的酶,在生物体外适宜的条件下也有催化活性,如唾液淀粉酶在适宜条 件下可催化试管中的淀粉水解,B 错误;盐析可使蛋白质沉淀,但不会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析出 的蛋白质仍可以溶解在水中,其化学性质不会发生改变,C 对正确;唾液淀粉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 是 37 ℃,但保存时应在低温条件下,D 错误。] 2.(2016·全国卷Ⅰ)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实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 A.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B.加入底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C.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D.加入底物→计时→加入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C [在测定酶活力的实验中,酶与底物混合后再用缓冲液调 pH,这样在达到设定 pH 之前酶就发挥了作 用,实验结果不准确,故缓冲液应在加入底物和酶之前加入,只有 C 项符合要求。] 3.(2014·大纲全国卷)ATP 是细胞中重要的高能磷酸化合物。下列有关 ATP 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线粒体合成的 ATP 可在细胞核中发挥作用 B.机体在运动时消耗 ATP,睡眠时则不消耗 ATP C.在有氧与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中都能形成 ATP D.植物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所需的 ATP 来源于呼吸作用 B [A 项,细胞核所需要的 ATP 主要由细胞质中的线粒体提供。B 项,ATP 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机体时刻都在消耗 ATP。C 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均在细胞 质基质中进行,均有 ATP 形成。D 项,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主要是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进行的,其 消耗 的能量来源于呼吸作用产生的 ATP。] 4.(2016·全国卷Ⅱ)为了研究温度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设置三个实验组:A 组(20 ℃)、B 组(40 ℃)和 C 组(60 ℃),测定各组在不同反应时间内的产物浓度(其他条件相同),结果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三个温度条件下,该酶活性最高的是________组。 (2)在时间 t1 之前,如果 A 组温度提高 10 ℃,那么 A 组酶催化反应的速度会________。 (3)如果在时间 t2 时,向 C 组反应体系中增加 2 倍量的底物,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那么在 t3 时,C 组产 物总量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 (4)生物体内酶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其特性有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1)在 60 ℃条件下,反应的最终产物浓度比 20 ℃和 40 ℃条件下小很多,说明酶在 60 ℃条件下 最终失活。20 ℃与 40 ℃条件下相比,40 ℃时酶促反应到达反应平衡的时间短,说明 40 ℃条件下酶活 性较高。(2)在时间 t1 前,如果 A 组温度提高 10 ℃变成 30 ℃,由该酶活性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可知,30 ℃ 条件下的该酶活性大于 20 ℃条件下的,那么 A 组酶催化反应的速度会加快。(3)t2 时 C 组的产物浓度 已不再增加,但由 A 组和 B 组 t2 时的产物浓度可知,t2 时 C 组底物并未全部被分解,C 组产物浓度不 再增加是由于 C 组温度条件下 t2 时酶已经变性失活。因此如果在时间 t2 时,向 C 组增加 2 倍量的底物,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t3 时产物的总量也不会再增加。(4)生物体内酶的化学本质绝大多数是蛋白 质,极少数是 RNA。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等特性,并且需要适宜的温度和 pH 等。 答案:(1)B (2)加快 (3)不变 60 ℃条件下,t2 时酶已失活,即使增加底物,反应产物总量也不会增 加 (4)蛋白质或 RNA 高效性和专一性 【专项训练】 1.下列关于 ATP 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TP 分子由腺嘌呤、脱氧核糖和磷酸组成 B.细胞缺氧时细胞质基质中不能合成 ATP C.细胞代谢加快时,ATP 与 ADP 间的转化加快 D.线粒体和叶绿体合成的 ATP 均可用于物质跨膜运输 C [ATP 分子由腺嘌呤、核糖和磷酸基团组成,A 错误;细胞缺氧时细胞质基质中进行无氧呼吸,能 合成 ATP,B 错误;细胞代谢加快时,ATP 与 ADP 间的转化也会加快,C 正确;叶绿体合成的 ATP 只用于暗反应,D 错误。] 2.下列有关 ATP 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放能反应往往与 ATP 的水解相联系 B.ATP 与 ADP 的相互转化是生物界的共性之一 C.细胞内的 ATP 均产生于线粒体和叶绿体 D.类胡萝卜素主要在红光区吸收光能,用于光反应中 ATP 的合成 B [放能反应往往与 ATP 的合成相联系,A 项错误;ATP 与 ADP 的相互转化是生物界的共性之一,B 项正确;细胞质基质也能产生 ATP,C 项错误;类胡萝卜素主要在蓝紫光区吸收光能,用于光反应中 ATP 的合成,D 项错误。] 3.(2019·长春市高三质检)下列有关酶和 ATP 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催化 ATP 合成和水解的酶相同 B.酶合成过程伴随 ATP 的合成 C.酶催化的化学反应都消耗 ATP D.ATP 和某些酶都含有腺嘌呤 D [酶具有专一性,催化 ATP 合成和水解的酶是不同的,A 错误;酶合成过程伴随 ATP 的水解,B 错 误;酶催化的化学反应不一定需要消耗 ATP,如催化的放能反应还能释放能量产生 ATP,C 错误;ATP 和某些酶(RNA)都含有腺嘌呤,D 正确。] 4.下列关于酶和 ATP 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酶使细胞代谢高效而有序的进行,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B.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碘液可以验证酶的专一性 C.酶和 ATP 均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 D.将 ATP 分子末端的磷酸基团转移至腺嘌呤核糖核苷酸上产物是 ADP D [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的是激素,不是酶,A 项错误;碘液能够检测淀粉是否分解,但 不能检测蔗糖是否分解,因此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验证酶的专一性时,不能用碘液检测,B 项错 误;酶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ATP 不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C 项错误;将 ATP 分子末端的磷酸基团转 移至腺嘌呤核糖核苷酸上产物是 ADP,D 项正确。] 5.下列有关生物体内的酶叙述,正确的是( ) A.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或脱氧核糖核苷酸 B.酶活性的变化与酶所处的环境的改变无关 C.酶的空间结构破坏会导致其活性部分或全部丧失 D.唾液淀粉酶催化反应最适温度和保存温度均是 37 ℃ C [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A 错误;酶活性与其所处的作用条件有关,B 错误; 酶的空间结构破坏会导致其活性部分或全部丧失,C 正确;唾液淀粉酶应低温保存,D 错误。] 6.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人体的生命活动中,酶可起到催化和调节作用 B.与无机催化剂不同,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C.酶都是由内分泌细胞合成的,具有高效性 D.酶的作用条件比较温和,高温可使酶失活 D [在人体的生命活动中,酶起催化作用,不起调节作用,A 项错误;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化 学反应的活化能更显著,B 项错误;一般来说,活细胞都能产生酶,具有高效性,C 项错误;酶的作 用条件比较温和,高温会破坏酶分子的结构,使酶失活,D 项正确。] 7.图甲表示人和植物的淀粉酶在不同 pH 条件下的活性,图乙表示 a、b、c 三种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的 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甲 乙 A.若环境由中性变成酸性,人淀粉酶的活性逐渐升高 B.植物和人的淀粉酶活性相同时,pH 也可以相同 C.a、b 酶活性相同时,温度对酶的影响相同 D.c 酶的最适温度应大于 40 ℃ B [据图分析可知,人的淀粉酶在 pH 略微偏碱性的环境中活性最高,若环境由中性变成酸性,人淀 粉酶的活性逐渐降低,A 错误;植物和人的淀粉酶活性相同时,pH 也可以相同,如图中两条曲线的交 点,B 正确;a、b 酶活性相同时,温度对酶的影响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C 错误;c 酶的最适温度 可能等于或大于 40 ℃,D 错误。] 8.为了研究温度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设置甲、乙、丙三个实验组,各组 温度条件不同,其他条件相 同且适宜,测定各组在不同反应时间内的产物浓度,结果如图。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在 t 时刻之后,甲组曲线不再上升,是由于受到酶数量的限制 B.在 t 时刻降低丙组温度,将使丙组酶的活性提高,曲线上升 C.若甲组温度小于乙组温度,则酶的最适温度不可能大于乙组温度 D.若甲组温度大于乙组温度,则酶的最适温度不可能大于甲组温度 C [在 t 时刻后,甲组曲线不再上升,是由于底物被彻底分解,A 项错误;丙组温度过高,酶失活, 降低温度,酶的活性不能提高,B 项错误;若甲组温度小于乙组温度,说明乙组已超过适宜温度,酶 的最适宜温度不可能大于乙组温度,C 项正确;若甲组温度大于乙组温度,酶的最适温度可能大于甲 组温度,也可能小于甲组温度,D 项错误。] 9.取 5 支试管,编号 1、2、3、4、5,分别加入 1.0 mol/L 的过氧化氢溶液 2 mL,进行下列实验,据表 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试管编号 1 2 3 4 5 加入物质 蒸馏水 锈铁钉 肝脏研磨液 煮沸冷却的 肝脏研磨液 肝脏研磨液 +NaOH 实验结果 无气泡 少量气泡 大量气泡 无气泡 无气泡 A.在 1 号、2 号、3 号组成的对照实验中,温度是重要的无关变量 B.2 号和 3 号对照,说明酶有高效性 C.3 号比 1 号反应速率快是因为酶为反应过程供能 D.3 号和 4 号、5 号对照,说明温度、pH 会影响酶活性 C [酶不能为化学反应提供能量,3 号比 1 号反应速率快是因为酶降低了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10.某同学进行了下列有关酶的实验: 甲组:淀粉溶液+新鲜唾液→加入斐林试剂→出现砖红色沉淀 乙组:蔗糖溶液+新鲜唾液→加入斐林试剂→不出现砖红色沉淀 丙组:蔗糖溶液+蔗糖酶溶液→加入斐林试剂→?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丙组的实验结果是“不出现砖红色沉淀” B.三组实验都应始终在 37 ℃条件下进行 C.该同学的实验目的是验证酶的专一性 D.可用碘液代替斐林试剂进行检测 C [丙组的实验结果应是“出现砖红色沉淀”,A 项错误;三组实验加入斐林试剂后还应进行水浴加热, B 项错误;甲组和乙组对照,乙组和丙组对照验证了酶的专一性,C 项正确;碘液只能检测淀粉是否 分解,不能检测蔗糖是否分解,因此不能用碘液代替斐林试剂进行检测,D 项错误。] 11.为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某班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其中合理的是( ) 编号 探究课题 选用材料与试剂 A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新制的蔗糖酶溶液 可溶性淀粉溶液 碘液 B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新制的淀粉酶溶液 可溶性淀粉溶液 斐林 试剂 C pH 对酶活性的影响 过氧化氢溶液 新鲜的肝脏研磨液 D pH 对酶活性的影响 新制的淀粉酶溶液 可溶性淀粉溶液 碘液 A. A B. B C. C D. D C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自变量是温度的不同,依据酶的专一性,应选择新制的淀粉酶溶液和 可溶性淀粉溶液,用碘液检测淀粉的剩余量,但不能用斐林试剂检测淀粉的水解产物还原糖,因为用斐 林试剂检测需水浴(50~65 ℃)加热,对实验产生干扰,A、B 错误;探究 pH 对酶活性的影响,自变量是 pH 的不同,新鲜的肝脏研磨液中含有过氧化氢酶,过氧化氢酶催化过氧化氢水解产生水和氧气,因此可 通过观察单位时间内气泡的产生量来推知淀粉酶的活性,C 正确;因淀粉及其水解产物都能与碘液发生 反应,且淀粉在酸性条件下加热,也会发生自然水解,所以探究 pH 对酶活性的影响,不能使用新制的淀 粉酶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和碘液,D 错误。] 12.某研究小组利用 3%鸡肝匀浆、3% H2O2 溶液、pH 缓冲液等,在适宜温度下探究 pH 对过氧化氢酶活 性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表。该实验能得出的结论是( ) pH 3.0 5.0 7.0 9.0 11.0 酶活性(产生的气泡个数/30) 4 8 25 20 10 A.过氧化氢酶具有高效性 B.鸡肝匀浆中过氧化氢酶最适 pH 一定为 7.0 C.pH 为 7.0 时提高温度,酶活性会提高 D.过氧化氢酶对酸性环境的耐受性低 D [此实验不涉及无机催化剂催化过氧化氢,无法说明过氧化氢酶具有高效 性,A 错误;表中设置 的 pH 梯度不是足够小,因此过氧化氢酶的最适 pH 不一定是 7,B 错误;题目给定的为适宜温度,因 此当温度提高时,酶的活性会降低,C 错误。] 13.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 pH 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一、取 3 支洁净的试管,编号为 A、B、C,分别加入等量的酶溶液; 二、在每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的底物溶液; 三、在 A、B、C 试管中加入等量的缓冲液,使 pH 分别稳定在 5.0、7.0、9.0; 四、将 3 支试管置于不同的温度下,定时检测产物浓度。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步骤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请更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实验操作正确的情况下,实验结果如图。 ①该实验中酶促反应速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实验开始 1 min 后 A 组产物浓度不再增 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进一步探究该酶作用的最适 pH,应在 pH 为________范围开展实验。 解析:(1)实验步骤中,酶溶液和底物溶液混合后再用缓冲液调 pH,这样在达到设定的 pH 之前酶就发 挥了作用,实验结果不准确。实验研究的是 pH 对酶活性的影响,温度是无关变量,应适宜且相同。 (2)该酶促反应速率是用单位时间内产物的生成量来表示的。1 min 后 A 组产物不再增加的原因是底物 完全分解。该酶的最适宜 pH 在 0~7 之间。 答案:(1)应将步骤二、三顺序调换;步骤四更正为:将 3 支试管置于最适温度(或相同且适宜温度)下, 定时检测产物浓度 (2)①单位时间内产物的生成量(或单位时间内产物浓度的变化量) 底物的量有限(或底物浓度是一定 的) ②0~7.0(或大于 0 小于 7) 14.小麦种子中含有 α、β 两种淀粉酶,某学习小组对这两种淀粉酶活性进行探究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等量的 α淀粉酶(70 ℃活性不受影响,100 ℃高温下失活)与 β淀粉酶(70 ℃处理 15 min 即失活)加 适量蒸馏水混合,分为甲、乙、丙三组; ②甲组 25 ℃下处理,乙组 70 ℃水浴处理 15 min 后取出,丙组 100 ℃下处理 15 min 后取出; ③甲、乙、丙三组分别在 25 ℃条件下加入等量且足量的淀粉溶液; ④一段时间后,测得甲、乙、丙三组淀粉剩余量分别为 a、b、c。 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上述两种酶存在差异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三 组 淀 粉 剩 余 量 最 多 的 是 _______( 填 “ 甲 ”“ 乙 ” 或 “ 丙 ”) 组 , 原 因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利用上述实验结果,如何大致比较 25 ℃条件下 α淀粉酶和 β淀粉酶活性的大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3)甲组 25 ℃下处理,α淀粉酶和 β淀粉酶均发挥作用。乙组 70 ℃水浴处理 15 min 后,β淀粉 酶失活,只有 α淀粉酶发挥作用,丙组 100 ℃下处理 15 min,两种淀粉酶均失活。因此,b•a 代表 β 淀粉酶分解淀粉的量,c•b 代表 α淀粉酶分解淀粉的量。 答案:(1)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及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 (2)丙 两种淀粉酶在 100 ℃条件下均失去活性,且降到 25 ℃活性不能恢复 (3)比较 ba(β淀粉酶的活性)与 cb(α淀粉酶的活性)数值的大小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