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张家界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南省张家界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

‎2020年张家界市一中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考试范围:必修一;考试时间:60分钟; ‎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 1. ‎1949年1月15日‎,中央军委下达了《关于野战军番号改按序数排列的决定》,把原西北野战军改编为“第一野战军”,把原中原野战军改编为“第二野战军”,把原华东野战军改编为“第三野战军”,把原东北野战军改编为“第四野战军”。中央军委的这一决定()‎ A. 旨在集中各区优势兵力消灭国民党主力部队 B. 体现了突破地域限制解放全中国的战略需求 C. 落实了七届二中全会夺取全国胜利的总方针 D. 印证了中国共产党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决心 2. 下表是美国《纽约时报》对卢沟桥事变的部分报道(据‎2018年1月14日北华大学东亚中心副研究员赵文铎文章整理)。据该表可推知() ‎ 记述 ‎ 出处 ‎ ‎“日军发言人指出,南京政府将这场局部冲突扩大为全面战争,明显为了恶化局势。既然南京政府采取敌对手段,那么中国中央政府就需要(对这场战争)负责任。” ‎ ‎1937年7月12日‎,《纽约时报》,《日军谴责南京政府》的报道 ‎ 日本“政商界领袖支持内在中国的举动。日本官员坚持认为,和平有赖于南京同意在华北地区达成和平协议”。 ‎ ‎1937年7月13日‎, ‎ ‎《纽约时报》 ‎ ‎“日本人在广播中说,中日之间的所有麻烦的根本原因是由国民党推行的反日政策和中国人民统一意愿下培育出的反日情绪。” ‎ ‎1937年8月1日‎, ‎ ‎《纽约时报》 ‎ A. 国民政府采取了对日抵抗的政策 B. 美国政府支持中国抵抗日本侵略 C. 日本侵华是为了保护华北的利益 D. 美国《纽约时报》立场比较客观 1.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除众议员由人民直接选举产生之外,其他政府部门的官员都间接选举产生:参议员通过州议会选出,总统由各州选出的选举人选出,联邦最高法院法官由总统任命,并需经参议院批准。美国建国精英作出这样的安排是为了 A. 避免因某种共同利益而出现部门勾结B. 巩固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联邦体制 C. 限制议员、总统和大法官的权力范围D. 保证立法、行政和司法部门的独立性 2. 下图是英国下议院布局图,室内以绿色为主,寓意来自“草根”的平民代表,室内局促狭窄,主席台居下位,外围逐步抬高的议席对其构成很大压迫感,以保证议事按规则公正进行。双方议席前面有一条鲜明的红线,相距2.‎5米,保证两军对垒拔剑动粗时,刚好够不着。这种议席布局反映了 ‎ ‎​‎ A. 英国议员独特的吃苦精神 B. 英国两党斗争历来残酷性 C. 英国议员特有的战斗精神 D. 英国议会的民主自由精神 3. ‎17、18世纪,德国媚法之风盛行,但在音乐领域,却涌现出了多位誉冠欧洲的音乐家。巴赫被誉为“欧洲音乐之父”,亨德尔被贝多芬称为“我们之中的最伟大者”,格鲁克被称为“领先于时代的最伟大的歌剧作曲家”……。德国音乐的成就 A. 使德国文化摆脱了法国的影响 B. 表明德国人更具浪漫主义情怀 C. 有助于德意志民族的政治统一 D. 导致了法德矛盾冲突日益加剧 4. 柏拉图曾经说,“如果你否认比例规则,把过分大的帆装到小船上,给一个小个子吃太多的食物,把太大的权威交给一个够不上这一权威的人,那么后果是灾难性的。”你认为该评述可以用来指正雅典民主在哪一方面的缺陷(  )‎ A. 其公民权利建立在对奴隶专制的基础上 B. 其民主方式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 C. 野心家蛊惑群众左右政局导致政坛动荡 D. 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5. ‎“从国家政体上看,君主专制政体一个个被推翻,大多数国家采取了民主共和制,即使保留了君主制的国家实行的也是君主立宪制。从民主制的内容来看,尽管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有很大区别,但不论在哪类国家中,民主的内涵和享有者的范围都在显著地扩大。”该表述概括的是()‎ A. 世界现代史的内涵 B. 资本主义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C. 政治民主化的深入发展 D. 各种文明的相互借鉴 1. ‎“有了成文法典,他们就可以不再依靠贵族的记忆力。”这表明《十二铜表法》(  )‎ A. 限制了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 B. 体现了一定的奴隶制民主 C. 废除了维护贵族的不合理法规 D. 由贵族编制并为贵族服务 2. 观察下列两幅图片,造成图一到图二变化的因素,不包括 ‎ A. 戈尔巴乔夫改革导致苏联解体 B. 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加强 C. 欧、日、中等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 D. 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3. 公元前5世纪,谁担任雅典首席将军期间,鼓励公民积极参政,为公民发放“观剧津贴”,雅典民主进入“黄金时代”?(      )‎ A. 梭伦 B. 克利斯提尼 C. 伯利克里 D. 查士丁尼 4. 某同学在自学“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单元内容时,自制了多张学习卡片,下图是其中一张,请帮他找一找有几处错误( ) ‎ A. 1处 B. 2处 C. 3处 D. 4处 5.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现在,美国不再是从经济角度来说的世界头号国家、超群的世界强国,也不再仅仅有两个超级大国一一今天世界上有五大力量,它们是美国、西欧、苏联、中国,当然还有日本。”尼克松认为 A. 美国不再是世界强国 B. 中国成为超级大国 C. 两极格局已经瓦解 D. 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 1. 小丽同学通过学习“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专题,整理出如下一些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A. 《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B. 巴黎公社是第一次社会主义革命 C. 俄国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D. 俄国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 2. 在古希腊,盗窃神产和毁坏圣物罪,与叛国罪的惩处一样严重,都是死刑,且死后不能葬在雅典;渎神的思想言论和行为也被雅典人看作是对城邦政治秩序的威胁,而给予严厉的处罚,如哲学家普罗泰格拉就因否认神祇的存在而遭驱逐。由此可见,古希腊 A. 公民政治高度发达 B. 宗教与政治紧密融合 C. 社会生活以神为中心 D. 城邦忽视个人自由 3. 商代统治者凡政治事务都要通过占卜进行决策,这说明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 A. 以宗族关系为基础 B.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C. 权力的高度集中 D. 神权与王权结合 4. 代议制又称议会制,是指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构来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这种代表民意的机构就是议会。下列有关近代西方议会的表述正确的是 A. 英国“光荣革命”开创了议会制 B.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总统向议会负责 C.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对议会负责 D. 德意志帝国议会掌握完整的立法权 5. 通常情况下,修改宪法都以前一部宪法为基础。1982年,我国修订宪法时,邓小平等一些领导人主张不能以1975年或者1978年宪法为基础,而应该以1954年宪法为基础进行修订。这一主张从侧面说明 A. 宪法的修订要敢于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 B. 1982年宪法是我国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C. “文革”时期宪法修订违背了社会主义原则 D. 1954年宪法确定的若干原则一度被破坏 6. 地名的变迁往往记载着历史的变化。中国近代历史上,北京的东交民巷曾被改名LegationStreet(使馆大街),御河东路更名为RueMeij(明治路)、洪昌胡同改为RueVerbiert(南怀仁路)等。以下哪次侵华战争与这一现象出现有因果关系?(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 ‎“密折”一词始用于康熙时,最初为一种特权,仅限于少数亲信官员等使用。康熙五十一年前后,地方和中央官员才普遍获得奏折权。雍正帝即位后,又给予道员、知府、同知、副将一级的官员密上奏折的权力。据统计,当时上密折的人数已达到1000人以上。这说明 A. 清朝中央政府管理的开放性 B.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 C. 中央进一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D. 清朝加强对人民的控制镇压 2. 美国中央情报局从1958 年开始评估中苏关系的发展趋势,认为中苏的同盟是不可能破裂的。原因有三,一是中苏意识形态一致,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二是政治目标一样,都要走向共产主义;三是敌人一样,都是美国人。该报告( )‎ A. 以“冷战思维”看待国际关系 B. 忽视了中苏意识形态的根本分歧 C. 正确预见了中苏关系发展的走向 D. 明确指出了“两分世界”的概念 3. 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戴维·弗罗姆金在《世界大历史》一书中指出:政治是为了实现理想而存在的。美国独立革命为的是宣扬个人至上的理念;法国大革命乃是为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而战;俄国的布尔什维克革命是要让工业社会的劳动阶级出人头地;纳粹德国的诉求是保护优等民族,拥护纳粹领袖希特勒。对于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 人民共同的政治理想是政治行为的根源 B. 为了实现理想而进行的政治行为都是合理的 C. 各国不同的政治理想体现出世界政治发展方式的不同 D. 政治行为的实施体现行动者的追求和理想 4. 抗日战争爆发后,苏联主动对华提供贷款,三次贷款共25000万美元,年息均为3厘。新中国成立初期,苏联再次主动给中国3亿美元贷款,年息1%,分10年还清。苏联的这两次主动对华贷款 A. 都与当时国际格局的重大变化有关 B. 都有利于中国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 C. 都明显提高了当时中国的国际地位 D. 都长期影响了中国基本国策的制定 5. 在古罗马的刑法领域,被告的秩序性尊严(身份等级)是量刑时的重要考虑因素,享有秩序性尊严者一般承担较轻的刑罚;而如果受害者的秩序性尊严越高,则施害者的罪行越严重。由此可知 A. 罗马法是为了保护贵族利益而制定 B. 罗马刑法受到希腊人文精神的影响 C. 罗马法的主要功能是维护等级秩序 D. 罗马刑法尚未确立罪刑相适应原则 1. ‎2001年6月,中国、俄罗斯等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2011年4月14日,第三届金砖国家领袖峰会在中国海南三亚举行,中国与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签署了(三亚宣言》,形成金砖国家合作机制。这两次外交活动表明中国 A. 注重与发展中国家合作 B. 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C. 一直奉行友好结盟政策 D. 在区域合作中起主导作用 2. ‎1945年8月,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主要原因是(         )‎ A. 国内需要和平建设 B. 国内外舆论要求和平、反对内战 C. 中共有相当强大的力量 D. 内战的准备尚未完成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3. ‎2015 年 9 ‎月 3 日举行抗战胜利纪念日首都阅兵,不为仇恨,只为铭记历史守望和平。 ‎ ‎(1)抗日战争中,粉碎日本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的是哪次会战?(2分)‎ ‎(2)抗战中,中共发动的一次大规模的主动出击的战争是那一次?(2分)‎ ‎(3)抗日战争最终以日本胜利结束,抗日战争的胜利有何意义?(6分)‎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0.0分)‎ 1.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思想言论之自由,谋个性之发展也。法律之前,个人平等也。个人之自由权利,载诸宪章,国法不得而剥夺之,所谓人权是也。                 一一任建树《陈独秀著作选》 材料二“科学”一词起源于中国古汉语,原意为“科举之学”。到近代日本翻译西方著作,翻译英文 science的时候,引用了中国古汉语的“科学”一词,意为各种不同类型的知识和学问。到了1893年,康有为引进并使用“科学”二字。严复在翻译《天演论》等科学著作时,也用“科学”二字。此后,“科学”二字便在中国广泛运用。   ——百度名片 材料三“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1956年《论十大关系》‎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以物理学和生物学的主要科学理论为例,说明近现代欧洲的“科学之兴”。(4分) ‎ ‎(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意义的“科学”在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进程中所产生的积极作用。(6分)‎ ‎(3)依据材料三分析20世纪50—70年代,我国高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是什么?(1分)为什么确定这样的战略重点?(4分) ‎ 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世界各国都要面临的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上的中央与地方关系就像钟摆一样,一时摆向这边,一时摆向那边。中央集权过大了,地方运转不好,那就要放一点权;放权放得太厉害了,容易造成地方各自为政,中央管不了了,那就要收权。……而在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权力分配方面,则是从宋代起中央集权就高度发达了,其时地方分权最弱。……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两千年来一直都在变化,都在不断地调整。 --摘编自凤凰网:周振鹤《历史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就像钟摆一样》 材料二  美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通过代议制在广土众民范围内真正实行民主治理的国家,它建立了一整套模式,从而较好地处理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中国改革论坛网:宣晓伟《美国的中央与地方关系:制度安排的优点和缺点》 材料三  ‎ 在美国的复合共和国里,人民交出的权力首先分给两种不同的政府,然后把各政府分得的那部分权力再分给几个分立的部门。因此,人民的权利就有了双重保障,两种政府将互相控制,同时各政府又自己控制自己。 --[美]汉密尔顿、杰伊、麦迪逊《联邦党人文集》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要分析北宋调整“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权力分配”的背景。简要说明北宋主要是通过哪些官制的变化来实现“中央集权高度发达”的?(5分) ‎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通过实行哪一制度“较好地处理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有何积极意义?(3分)‎ ‎(3)材料三“两种不同的政府”、“几个分立的部门”分别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人民的权利就有了双重保障”的理解。(5分) ‎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认识。(2分) ‎ 四、开放性试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  材料  一般说来,在人类历史上有一个带有规律性的现象,那就是几乎所有急剧性变革可以在短时期导致天翻地覆变化,但随后也往往不可避免会发生一场或多场纠偏运动。相反,那些貌似缓慢、渐进的变革,短时期显得收效甚微,进展缓慢,但它却往往使人们在不易觉察时发生真正的变革。当人们一旦醒悟,世界已经全然改观,人们不愿意再回到旧秩序,而且也根本不可能再回到旧秩序,因为社会基础全变了,人们的意识也变了。所以在很大程度上说,历史上真正的变革,还应该是温水煮青蛙式的变革,温和、舒适,但不可逆,所谓“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此之谓也。‎ ‎——摘编自马勇《超越革命与改良》等 请围绕材料观点,自拟一个论题,并以近代中外的史实为例,对所拟论题进行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论题,多角度阐述问题,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 ‎2020年张家界一中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答案】‎ ‎1. B 2. A 3. A 4. D 5. C 6. D 7. C 8. A 9. B 10. C 11. C 12. D 13. B 14. B 15. D 16. B 17. D 18. D 19. C 20. A 21. D 22. A 23. D 24. B 25. D ‎ ‎26. (1)淞沪会战。(2分) ‎ ‎(2)百团大战。(2分)‎ ‎(3)意义:国内: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国际: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成了重大贡献。中国国际地位提高。(6分)‎ ‎27. (1)成就:经典力学、相对论、量子论、进化论。 ‎ ‎(2)积极作用:政治:进化论成为推动中国社会变革的主要思想武器;经济:利用西方先进科技,发展近代工业,促进中国经济发展;思想:民主、科学的口号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诉求。‎ ‎(3)战略重点:“两弹一星”,加快国防科技的发展方针。原因:当时,中美处于敌对,中苏关系也在60年代初破裂,美苏敌视中国,严重威胁我国安全。发展“两弹一星”是为了打破美苏的核垄断,加强国防,维护国家安全。‎ ‎ ‎ ‎28. (1)第一小问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后期设节度使,导致藩镇割据,地方权力膨胀,使国家自唐末至五代十国时期呈现出分裂局面. 第二小问的措施,结合所学可知,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主要体现在削弱地方的行政权、军事权、财政权三方面. (2)第一小问的制度,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道,美国实行联邦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第二小问的影响,结合联邦制的影响,回答出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各自带来的影响. (3)“两种不同的政府”指的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几个分立的部门”指的是三权分立,学生要回答出具体的部门.“人民的权利就有了双重保障”指的是两种政府之间的制约及国会、总统、法院之间的三权分立,以此避免了专制,从两方面保障了人民的权利. (4)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影响到了国家的兴衰.在处理二者关系时,既要加强中央集权,也要保持地方一定的自主性. 故答案为: (1)背景:接受唐代藩镇割据而造成五代分裂的教训. 变化:①派文官任州郡长官;②设通判,负责监督;③设转运使,将赋税权收归中央. (2)制度:联邦制. 意义:使美国成为一个真正统一的国家,同时也确保了各州的灵活性与独创性,这为美国的繁荣与稳定奠定了基础;美国是近代世界上第一个实行联邦制的国家,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借鉴. (3‎ ‎)分别指:中央政府与各州政府;行政、立法和司法等部门.理解:联邦政府与各州之间相互制约;政府的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约;既能维护国家统一,又能防止过度集权专制,保障民主.(4)认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要统筹兼顾;中央集权可以有效维护国家统一,地方权力过大则不利于国家统一与安定;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等. ‎ ‎29. 论题:渐进式的改革更有利于推动社会进步。‎ 阐述:温和渐进的变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社会发展成本。以近代英国为例,工业革命后不断壮大的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更多政治权利,他们努力协调与旧的土地贵族的矛盾,推动英国进行了1832年议会改革,增加城市议席,为英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反之,激进暴力的破坏式革命为社会进步支付了巨大代价,且有可能激化矛盾和制造隐患。以近代中国为例,义和团运动虽然具有爱国的正义性,但其极端排外、盲目保清和失控的群众运动模式加剧了局势的恶化,既带来京津地区的社会动荡,也无助于抵御外来侵略,更被专制统治者所利用。总之,温和变革可以释放社会积累的能量,造成渐进的长久进步。若非迫不得已,应避免采用激进暴力手段来改造社会。‎ ‎ ‎ ‎【解析】‎ ‎1. 【分析】 本题考查解放战争的相关内容,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解答】 A 题干没有体现集中各区优势兵力的问题,故A不符合题意。 B “把原西北野战军改编为‘第一野战军’,把原中原野战军改编为‘第二野战军’,把原华东野战军改编为‘第三野战军’,把原东北野战军改编为‘第四野战军’”表明中央军委的这决定体现了突破地域限制解放全中国的战略需求,故B正确。 C 七届二中全会是1949年3月召开,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不符合题意。 D 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决心题干未体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 本题考查抗日战争,旨在考查解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及材料“南京政府将这场局部冲突扩大为全面战争……既然南京政府采取敌对手段”可知国民政府当时采取了对日抵抗的政策,所以日本把战争责任推到中国,故A项正确;美国政府支持中国抵抗日本侵略不符合材料和史实,故B项错误;日本侵华是为了把中国变成殖民地,故C项错误;《纽约时报》说法明显不符合事实,故D项错误。故选A。‎ ‎3. 本题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调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体现出1787年宪法权利的制约与平衡的原则,目的在于保障真正的民主,避免因某种共同利益而出现部门勾结,A正确;材料体现了中央与地方、中央权力部门之间的权力的相互制约与平衡,BCD不能全面反映材料,排除。故选A。‎ ‎4. 本题考查英国代议制的相关情况,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材料所给信息“以保证议事按规则公正进行”和“保证两军对垒拔剑动粗时,刚好够不着”可以概括出,英国的议会具有民主和自由性,故D正确;材料没体现英国议员独特的吃苦精神,排除A;材料体现的是两党因为政见不合产生分歧进行争执,反映英国政治的民主色彩,和两党斗争历来残酷无关,排除B;材料从布局到议员的对垒拔剑动粗,整体在说明英国议会的民主自由精神,没有强调英国议员特有的战斗精神,排除C。故选D。‎ ‎5. 本题主要考查德意志民族的政治统一知识点,考查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分析、认知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信息“德国媚法之风盛行”可知德国没有摆脱法国影响,A错误;19世纪,浪漫主义在欧洲兴起,而材料介绍18世纪音乐成就,B错误;据所学17、18‎ 世纪德国正在完成政治统一,一方面需要打败法国,另一方面需要强调德意志的民族性,材料中“17、18世纪德国媚法之风盛行……却涌现出了多位誉冠欧洲的音乐家”说明德国音乐的成就有助于德意志民族的政治统一,C正确;据所学17、18世纪法德主要是德国统一与法国欧洲霸权的矛盾,材料中“位誉冠欧洲的音乐家”说明音乐成就得到欧洲普遍认可而不是加剧法德矛盾,D错误。故选C。‎ ‎6. “把太大的权威交给一个够不上这一权威的人”说明某人从事不胜任的工作将会导致灾难性后果,雅典民主政治中实行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就是材料中例子的明证,故D项正确; A属于雅典民主政治实质,不符合题意,排除; B属于民主范围的狭窄,不符合题意,排除; C属于思想舆论领域问题,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解题的关键是“把太大的权威交给一个够不上这一权威的人”。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直接民主会导致权利的滥用和误用。‎ ‎7.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史料,回答问题的能力。据题干“从国家政体上看,君主专制政体一个个被推翻,大多数国家采取了民主共和制,即使保留了君主制的国家实行的也是君主立宪制。从民主制的内容来看,尽管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有很大区别,但不论在哪类国家中,民主的内涵和享有者的范围都在显著地扩大。”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政治民主化的深入发展。故选C。‎ ‎8. 根据所学,由于罗马共和国时期,贵族利用对法律解释权的控制,随意曲解法律,欺压平民,经过平民的斗争,而被迫颁布的《十二铜表法》,它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从而限制了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权力,故A正确;BCD项都与材料内容不符,故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十二铜表法》,主要根据《十二铜表法》产生的原因和意义两方面去思考. 《十二铜表法》是平民的胜利,它是罗马法中第一部成文法.影响:它规定了极为严酷的债务奴役制,维护贵族利益,它虽然并没有给平民带来多少好处,但贵族也不能象过去那样随意解释习惯法.这项法律是罗马法的渊源,并始终是罗马法的基本法.‎ ‎9. 本题主要考查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图片展示了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变化过程,这个过程和联合国的作用变化大小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故选B。它是多个政治中心崛起,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产物。因此ACD三项均正确。故选B。‎ ‎10. 本题主要考查雅典的民主政治,旨在考查学生知识的识记和简单迁移能力。根据所学知识,梭伦改革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时期;克里斯提尼改革是雅典民主政治的正式形成时期;伯里克利改革给参加政治活动和担任政府官职的公民发放津贴,处于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年代;查士丁尼是罗马法高度成熟与完善的标志性人物。故C项符合题干要求,排除ABD。故选C。‎ ‎11.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顾已学知识可知,《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俄国二月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提出了以和平的方式夺取政权,但是七月流血时间打破了和平夺权的幻想;《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1954年全国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上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由此分析图片中有三处不合史实,故选C。 ‎ ‎12. 本题主要考查美苏“冷战”期间多极化趋势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美国不再是从经济角度来说的世界头号国家、超群的世界强国,也不再仅仅有两个超级大国”、“‎ 今天世界上有五大力量,它们是美国、西欧、苏联、中国,当然还有日本”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尼克松认为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D正确,B错误;依据材料信息“美国不再是从经济角度来说的世界头号国家、超群的世界强国”,可见只是从经济角度说的,但不能等同于美国不再是世界强国,排除A;两极格局瓦解是在1991年,与材料时间“‎1971”‎不符,排除C。故选D。‎ ‎13. 略 ‎14.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古希腊文化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解答】 A 题干并没有体现古希腊的民主政治高度发达,故A项错误。 B 题干主要内容是城邦政治与宗教的关系,说明雅典将宗教管理上升到政治高度,体现了二者间的紧密关系,B项正确。 C 题中提到政治生活与宗教活动,但社会生活除此外还有经济活动、文化活动、战争活动等,故C项错误。 D 在古希腊,公民在一定程度上没有宗教信仰自由,但这是历史发展过程中人们意识到的民主权利,在雅典时期,宗教自由并不属于“公民自由”,且题干中心内容不在此,故D项错误。 故选B。‎ ‎15. 略 ‎16.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依据所学,英国“光荣革命”前就存在议会,因此A项表述错误;根据法国1875年宪法,法国总统任命内阁需经众议院同意,因此B项表述正确;美国宪法规定实行三权分立,总统和议会既彼此独立又彼此制约,因此C项表述错误;德意志帝国带有强烈的专制主义色彩,立法权受皇帝的制约,因此D项表述错误。故选B。‎ ‎17. 本题考查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反映的是我国1982年宪法在修订过程中以1954年宪法为基础,而不是以1975年或1978年宪法为基础,是因为70年代的宪法受到文革时期“左”倾思想的影响,1954年宪法确定的若干原则一度被破坏,故D正确;A本身表述错误,故排除;B材料未体现,故排除;文革时期宪法的修订并未违背了社会主义原则,主要是破坏民主法制,故C错误。故选D。‎ ‎18. 本题考查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解题时应注意“北京”“使馆大街”等关键信息。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规定,在北京设立使馆区,允许外国驻兵保护。因此这应该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故选D。在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与甲午战争后列强都没有在华设立使馆,故A、B、C三项不符合题意,均排除。故选 D。‎ ‎19. 本题主要考查清朝的密折制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清朝的密折制度,即允许和鼓励中央和地方官员,直接向皇帝递密折。密折制度有利于巩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故C正确;清朝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所以“开放性”表述错误,排除A;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的标志是军机处的设立,排除B;密折制主要是加强对官员的监督,排除D。故选C。‎ ‎20. 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外交状况,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材料的观点是中苏的同盟关系不可能破裂。而实际上中苏关系在1959年出现分歧,到60年代完全破裂,主要就是因为国家利益的冲突。据此可知,美国中央情报局以“冷战思维”看待国际关系,没有充分认识到中苏两国国家利益的矛盾,A项符合题意;B项与“ 中苏意识形态一致”矛盾,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正确预见”的说法错误,排除;题干材料无法体现出“两分世界”的概念,排除D项。故选A。‎ ‎21.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以来的政治实践,旨在考查比较分析相关史实的能力。题目中的“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均属于资产阶级革命,“俄国的布尔什维克革命”属于社会主义革命,“纳粹德国的诉求”属于法西斯专政。故A项中的“人民共同的政治理想”的表述与此不符;B项的表述与题目中的“纳粹德国的诉求”不符,故排除;题目中的“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俄国的布尔什维克革命”和“纳粹德国的诉求”均属于暴力斗争的形式,故C项的表述错误;题目中的“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俄国的布尔什维克革命”和“纳粹德国的诉求”均体现了各国政治实践的行动者的追求和理想。故选D。‎ ‎22. 本题考查抗日战争期间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中苏关系,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两次贷款期间,国际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全面侵华,东亚国际格局发生变化;新中国成立初期,两大阵营形成。综上,可知A项符合题意;B项不符合抗日战争时期,故排除;C项与史实不符,贷款本身无法提升国际地位,故排除;D项夸大了贷款的作用,故排除。故选A。‎ ‎23. 本题主要考查罗马法的知识,旨在考查准确解读材料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被告的秩序性尊严(身份等级)是量刑时的重要考虑因素,享有秩序性尊严者一般承担较轻的刑罚;而如果受害者的秩序性尊严越高,则施害者的罪行越严重”可知,身份等级越高的贵族不管是原告还是被告都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量刑相对较轻,说明罗马刑法尚未确立罪刑相适应的原则,故选D;罗马法是从根本上维护贵族利益,但也保护了平民的一定利益,A错误; B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排除;“罗马法的主要功能是维护等级秩序”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故选D。‎ ‎24. 略 ‎25. 本题考查的是重庆谈判的原因。根据所学可知,抗战胜利后,国内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由中日民族矛盾转变为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共产党尽力争取和平民主,而国民党迫于国内外要求和平的压力,最重要的是内战的准备工作尚未完成,因此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所以D项正确;AC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不是主要原因。故选D。‎ ‎26. (1)本题考查淞沪会战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与运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中国守军进行了淞沪会战,中日双方在上海及其周边地区激战三个月,打破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 ‎(2)本题考查百团大战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与运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鼓舞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百多个团,在华北地区进行威震中外的百团大战。‎ ‎(3)本题考查抗日战争胜利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与运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成了重大贡献。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27. (1)本题考查的是世界近代科学知识点,具体考查物理学和生物学的相关理论,旨在考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紧扣材料一信息“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者”、“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等,把握到“科学之兴”的外延,明确题干“物理学和生物学的主要科学理论”要求,结合所学知识,重点把握到以下方面:经典力学、相对论、量子论、进化论等。 ‎ ‎(2)本题考查的是世界近代科学对中国的影响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正确评述历史事物的能力。审题的时候,要注意明确题干“积极作用”要求,避免答非所问。结合相关史实,重点把握到以下方面:政治上,推动中国社会变革;经济上,推动中国近代工业产生和发展;思想上,推动新文化运动等。‎ ‎(3)本题考查的是新中国20世纪50—70年代科技成就知识点,旨在考查归纳、概括材料信息,正确认知和准确归因的能力。本题涉及到两个小问,具有一定难度。关于第一小问,紧扣材料三信息“要有原子弹”、“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等,不难把握到答案,即重点发展国防科技,推行“两弹一星”战略。关于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重点围绕以下维度展开:美苏争霸、国际外交环境险恶、中苏关系逐渐趋于破裂、加强国防,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等,所组织的答案符合相关史实,言之有理即可。‎ ‎28. (1)本题考查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考查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背景和措施. (2)本题考查美国共和制的确立.考查美国联邦制及其意义、三权分立.(3)本题考查对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认识.关于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背景和措施,在复习中应注意掌握它的背景、目的、措施以及影响;关于美国共和制的确立,应掌握它的背景、过程、特点、《1787年宪法》以及影响.‎ ‎29. 本题考查对历史社会变革方式及影响的理解,旨在考查对材料观点的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论述问题的能力。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要求学生在充分阅读和理解材料的基础上,提炼材料的主要观点,据材料“那些貌似缓慢、渐进的变革,短时期显得收效甚微,进展缓慢,但它却往往使人们在不易觉察时发生真正的变革。”、“历史上真正的变革,还应该是温水煮青蛙式的变革,温和、舒适,但不可逆”可以得出材料主张改革应该是渐进式的。结合中外历史的相关知识加以印证即可,要求学生做到史论结合,言之有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