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2021届高三上学期12月大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2021届高三上学期12月大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东至县 2020—2021 学年高三年级考试卷 语文 满分:150 分 考试时间: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选择题必须使用 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 整、笔迹清晰。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 题卷上的答题无效........。 4.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满分 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自 19 世纪以来,历史学建立了一整套较为严格缜密的研究方法、学科体系和职业规范。仅以对历史资 料的收集、整理和考证为例,史料的范围从一般的档案、文献、典籍等,逐渐拓展到考古、图像、数据、 口述等文字之外的形式。最近 20 年来,历史资料的数字化与数字化原生史料的大量出现,成为历史学“数 字转向”的重要标志之一。 关于传统史料的数字化转换。自古以来,就一直存在史料在不同介质和载体之间的转换,如由口述传 统向文字书写的过渡,直接带来了传统史学的诞生;再如碑刻铭文的拓印,文稿的誊写、抄录与印刷,还 有一度非常盛行的微缩胶片等,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历史研究的进步。其中,文字书写与近代印刷的发 明和应用,对人类的知识生产和传播产生过革命性的影响。现代数码技术的发展,使得文件的存储、携带、 阅读、检索和传播等各方面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单就史料本身而论,数字化使得历史研究者有可能尽量多 地获取、占有和运用史料,并且全面细致地掌握相关的研究状况。但是,海量的史料超出了人类自然的阅 读能力,这是之前任何时代都不可想象的新问题。于是乎,文本、数据库和网络范围内的电子检索,成为 今天每一个研究者日常的基本操作技能;而再更进一步,就出现了利用计算机、人工智能和统计学等方法 的“数据挖掘”,以及在此基础上展开的“大数据”模型分析。 再来看原生的数字史料,也就是运用数码技术直接制造产生的各类电子文档、信息和记录。随着数码 电子设备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的普及,我们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到一个“数码”的时代。对于未来将要 研究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学家来说,他首先必须解决的就是如何获取这个时代里大量以数字形式出现并存 在的历史资料的问题。例如,进行历史人物的研究,一般较为传统的研究路径大致包括这样几个方面:一 是通过档案资料来挖掘耙梳人物的生平信息、人生轨迹等;二是借由人物存世的著述、日记和书信等文本 建构其思想、观念和情感世界;三是追踪人物的社会交往和关系网络,从他人的观察、记录、回忆和评论 里还原并丰满人物的形象。即使是依然沿用这一路径,在未来的研究者所要处理的史料中,也会有大量的 电子邮件、数码通信信息、社交网络记录等。况且时代在变迁,信息存储的设备和格式可能早已更新换代, 加之电子信息缺乏实体的物理存在,更为隐秘、难以查找,也易被删除、破坏、篡改和散佚,许多私人信 息、官方文件和电子设备可能还设有加密保护。这些情况,对于仍然按照现有学术训练模式培养的研究者 来说,恐怕会成为难以逾越的障碍。因此,在一些对未来史学发展的展望中,常常会提到“数字考古”“数 字考证”等概念,这些或许都将成为未来历史学家们的学术基本功之一。 事实上,数字化对历史学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数字化的媒体、技术和工具,已经深入到历史学的各种 实践、演示、分析、教学、研究和传播当中,取得的成果也不胜枚举。但是,由于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以 及传统学科本身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两者之间还存在着不小的张力,对于历史学的“数字转向”这一议题 也尚未达成一致的共识,亟待深入展开讨论、更新字术规范、明确前进方向 (摘编自周兵《迎接历史学的“数字转向”》)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史料在不同介质和载体之间的转换自古以来就一直存在,这极大地推动了历史研究的进步。 B.数字化虽有助于历史研究者尽量多地获取,占有和运用史料,却也带来不可想象的新问题。 C.原生数字史料指用数码技术直接制造产生的各类电子文档、信息和记录,以数字形式存在。 D.无论是在研究路径方面还是在研究内容方面,传统的历史研究与术来的历史研究都迥乎不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从回顾 19 世纪以来历史学成就人手,引出最近 20 年来历史学“数字转向”的论题。 B.文章从传统史料、原生数字史料的数字化转换两个方面,具体阐述历史学的“数字转向”。 C.文章以研究历史人物为例说明未来将要研究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学家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D.文帝在分析数字化对历史学的影响时,不仅肯定已取得的成果,也看到其中存在的问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相对于电子检索而言,“数据挖掘”以及在此基础上展开的“大数据”模型分析属于更高级的操作技能。 B.未来的历史研究者要处理大量数字资料,会遇到各种复杂情况,这些对现有的学术训练模式提出了挑战。 C.时代发展对历史学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历史学家或需掌握“数字考古”“数字考证”等学术基本功。 D.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以及传统学科本身的滞后性,两者之间存在的不小矛盾制约了历史学的“数字转向”。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智慧城市就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 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其实质是利用先进的 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以便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 成长。有两种驱动力推动智慧城市的逐步形成,一是以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 技术,二是知识社会环境下逐步孕育的开放的城市创新生态。前者是技术创新层面的技术因素,后者是社 会创新层面的社会经济因素。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未来城市将承载越来越多的人口。目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时 期,部分地区“城市病”问题日益严峻。为解决城市发展难题,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智慧城市已成 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智慧城市的建设在国内外许多地区已经展开,并取得了一系列 成果,国内的如智慧上海、智慧双流;国外如新加坡的“智慧国计划”、韩国的“U-City 计划”等。 (摘编自《智慧的城市在中国》) 材料二: 近年来,随着政策红利进一步释放、资金大量投入,智慧城市产业也迎来发展高潮。目前,世界范围 内智慧城市建设方兴未艾,据统计,全球已启动或者正在建设的智慧城市项目已达 1000 多项,其中,中国 在建的大约有 500 项,中国成为全球建设智慧城市最积极的国家。然而,智慧城市有多智慧? 现实是,许多城市出台了智慧城市建设规划,但除少数先行先试的城市以外,许多城市都是搭建一套 “城市监测平台”,对人口、交通、环境等各个领域数据进行实时监测汇总,但如何深入挖掘数据背后的城 市状况,如何应用数据进行城市治理,似乎有些劳而无功。有些地区“照猫画虎”,导致不同地区同质化现 象严重,没有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与优化。 再一方面,数据孤岛问题依然存在。有些地方只是发展一些有限的领域,如交通信号灯的改造以及特 定设备的节能等,而很多领域还没有具体的规划设计。智慧城市的实现需要数据共享,需要将各部门的数 据传输到一个城市共有的数据中心。然而,不同部门之间的利益诉求不同,短时间内很难将各部门之间的 数据完全打通,数据的价值将大打折扣。 (摘编自王萌《智慧城市不是做样子》) 材料三: 改革开放 40 多年来,我国城市发展已基本完成了基础设施建设,开始由外部建设向内部治理转变。一 方面,伴随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水平的提升,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城市问题凸显,激发了人们对更 加宜居便捷安全的城市生活新追求;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日益成熟,推动智慧城 市成功驶入城市建设轨道,并取得快速发展。 沿着信息化建设、数字化建设、智慧化建设路径,智慧城市是现代化城市发展进程的必然阶段已成为 全球共识。尤其是今年两会之后北京、上海、广州等多个城市密集推动新基建的投资计划和实施方案,智 慧城市建设再掀热潮。 以北京为例,北京的智慧城市建设已经经历了“数字北京”、“智慧北京”,正迈向新型“智慧北京”阶 段,并在信息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发展。根据日前发布的新基建方案,北京市立足首 都城市战略定位,将在 2022 年基本建成具备网络基础稳固、数据智能融合、产业生态完善、平台创新活跃、 应用智慧丰富、安全可信可控等特征,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新型基础设施,这将为北京智慧城市的进一步 发展形成强有力支撑。 (摘编自一鸣《新基建风口下,智慧城市建设如何乘风破浪?》) 4.下列对智慧城市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智慧城市需运用技术手段处理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城市中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 B.智慧城市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因而使人们生活更美好,城市更和谐。 C.建设智慧城市有助于解决“城市病”问题,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因而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历史潮 流。 D.智慧城市建设已在世界范围内全面展开并取得成效,中国是其中最积极的国家,目前在建项目约 500 项。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城市创新生态是推动智慧城市逐步形成的两种驱动力,前者属技术因素,后者为社会 经济因素。 B.建设智慧城市,除了搭建一套“城市监测平台”对各个领域数据进行实时监测汇总外,还要应用数据进 行城市治理。 C.我国城市发展开始由外部建设向内部治理转变有两个表现:人们对更加美好的城市生活新追求和相关技 术日益成熟。 D.今年两会之后北京的智慧城市建设再掀热潮,目前正迈向新型“智慧北京”阶段,并且在多方面取得了 突破性发展。 6.如何推动智慧城市建设进一步发展?请结合材料二、三简要分析。(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 7-9 题。 当年那件事情 赵新 那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期的事情。 那个时候,我们的国家遭遇了严重的自然灾害,粮食歉收,村里的社员们生活困难,不少人家过着吃 不饱穿不暖的日子。那时候我在乡下一所初级中学教书,学校离我老家沟里村正好有十里地的路程。我还 担任着一个班的班主任,这个班有五六个学生都是沟里村的;他们一个个拿不出伙食费,所以都是走读生, 天天来来回回跑饭吃,尽管很累,但累也没有别的法子。 那一天是农历的八月十五(那个时候这个节日不放假),晚饭时厨房里限量分给我们每位老师一个二两 面的白面馒头、一个二两面的棒子面窝头,还有小半碗儿滴了一点点香油的凉拌菜,款待大家,欢度中秋。 我把饭端回我的办公室正准备享受节日的幸福和快乐时,突然想起了父亲:我 3 岁时母亲就去世了,今年 我已经 23 岁,是父亲把我拉扯大,供我上学,叫我读书识字的! 我想,今天晚上自炊自食的父亲会吃什么饭呢?老人家已经年逾花甲,烧火做饭拙手笨脚,不是稠了 就是稀了,不是咸了就是淡了,不是生了就是煳了。 而且今天非同一般,今天是一个很隆重很喜庆很讲究很传统的节日! 有夕阳照进屋里来,我桌子上的那个馒头热热地冒着香气。 有秋风吹进屋里来,我桌子上的那份凉莱悠悠地飘着香气。 我恍然大悟,激动地跑到教室,把正准备起身回家的赵尚叫到了我的办公室。 赵尚就是我们沟里村人。他既是我们班的学生,又是我的本家兄弟。这个孩子聪明好学,学习成绩在 班里数一数二,担任着我们班的班长,我指到哪里他就打到哪里,是我很喜欢的学生之一。 他每天到校最早,离校最迟;别人没来他来了,别人走了他还要坚持学习一会儿。 他个头儿长得也高,16 岁的年纪,焕发出蓬蓬勃勃的青春气息。 他规规矩矩地问我:“老师,您找我有事?” 我点了点头:“赵尚,咱们村又是只剩你自己没走了?” 他回答:“是。老师,每天都这样。” 我说:“赵尚,今天可不一样,今天是农历八月十五。” 他说:“一样一样,八月十五我们家也没有好东西吃,能填饱肚子就不赖。” 这时候他才看见了我放在桌子上的白面馒头、棒子面窝头,还有那半碗滴了香油的凉菜。 他的眼睛大放光彩:“老师,您这是?” 我说:“赵尚,你把这个馒头、这碗凉菜给我爹捎回去,让他过个节日……” 他说:“老师,那……那……那您吃什么?” 我说:“我吃那个窝头。赵尚,这个事情不能告诉我爹,你就说我也吃的馒头。” 他点了点头:“是,老师。” 我把东西交给他,嘱咐他路上小心些,别洒了也别掉了。他说:“不会不会,这么贵重的东西,我能不 负责任,给老师弄丢了?” 他又说:“老师,这是您的一片心意啊!” 他说这句话的时候,他的肚子叽里咕噜叫起来,打雷一样沉闷。他们中午不带饭,硬扛着,他饿了啊! 两三个星期过去以后,我回沟里村看望老爹。爹很动感情地说:“小子,八月十五你给我捎的那个馒头、 那碗菜,我都收到了,也都吃掉了。你正年轻,饭量大,别老是惦记我……” 我说:“爹,您把我拉扯这么大,那还不是应该的么。” 爹用粗糙的手抚摩着我的头:“小子,那东西真是好吃,真是香甜,真是有味道,这个八月十五真是没 有白过!” 爹滿脸的幸福和高兴,我满心的幸福和高兴。 一年后赵尚考上了高中。 几年后赵尚考上了大学。 又几年后赵尚大学毕业,在我们县政府参加了工作。 赵尚参加工作后的第一个八月十五,就捉着两瓶酒两包月饼到家里看望我。提起当年那件事情,他 立起身来深深地给我鞠了一躬,说:“老师,对不起,那一年八月十五您让我给大伯捎东西,我在路上 饿 得走不动了,就偷吃了半块馒头,偷吃了一点点凉菜……” 我很吃惊:“是吗是吗?赵尚,你只把半块馒头交给了我爹?” 赵尚摇了摇头,长长地叹了口气:“老师,对不起,那时候越吃越想吃,越吃越香甜,反正也是吃了, 就管不住自己了,我把那馒头把那菜一口气吃光了,这才觉得自己犯了错误,丢尽了脸面……” 赵尚紧接着问我:“老师,我当天晚上就把这件不光彩的事情告诉大伯了,说我日后一定一定报答他— —大伯没有告诉您?” 我摇了摇头:“没有,爹只字未提。爹只说那些东西真香甜、真好吃。” 赵尚的泪水扑簌簌地流下来,打湿了他的衣襟,打湿了他脚下那片土地。 还怎么报答老人呢?老人家已经去世。 (选自《金山》2020 年 3 期)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小说以回忆开篇,将时光拉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期,颇有几分历史沧桑感;接着叙述当时国家受灾、 社员们生活困难的现实,为人物活动提供了典型环境。 B.小说构思缜密,如写赵尚看到食物时“眼睛大放光彩”、跟“我”说话时“肚子叽里咕噜叫起来,打雷一 样沉闷”等,为后文写他偷吃馒头和凉菜埋下伏笔。 C.小说善于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如听到爹只字未提自己偷吃,“赵尚的泪水扑簌簌地流下来”, 这一处描写生动传神,从侧面衬托出爹的感人形象。 D.“还怎么报答老人呢?老人家已经去世。”寥寥十余字中蕴含了“我”对爹已去世的悲伤,对已去世的爹 的怀念以及对赵尚偷吃之事的不悦,可谓意蕴丰富。 8.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爹”的性格特点。(6 分) 9.画线句中包含了人物什么样的心理?请简要分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满分 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程昱字仲德,东郡东阿人也。初平中,兖州刺史..刘岱辟昱,昱不应。是时,岱与袁绍、公孙瓒和亲, 绍令妻子居岱所,瓒亦遣从事..范方将骑助岱。后绍与瓒有隙。瓒击破绍军,乃遣使语岱,令遣绍妻子,使 与绍绝。岱议连日不决,别驾王彧白岱:“程昱有谋,能断大事。”岱乃召见昱,问计。显曰:“夫公孙瓒, 非袁绍之敌也,今虽坏绍军,然终为绍所禽。夫趣一朝之权而不虑远计,将军终败。”岱从之。 刘岱为黄巾所杀。太祖临兖州,辟昱。昱将行,其乡人谓曰:“何前后之相背也!”昱笑而不应。太祖 征徐州,使昱与荀彧留守鄄城。张邈等叛迎吕布,郡县响应,唯鄄城、范、东阿不动。陈宫欲自将兵取东 阿,又使汜嶷取范,吏民皆恐。彧谓昱曰宫等以重兵临之非有以深结其心三城必动君归而说之殆可昱乃归, 过范,说其令靳允。时氾嶷已在县,允乃见嶷,伏兵刺杀之。昱又遣别骑绝仓亭津,陈宫至,不得渡。昱 至东阿,东阿令枣祗已率厉吏民,拒城坚守。又兖州从事薛悌与昱协谋,卒完三城,以待太祖。太祖还, 执昱手曰:“微子之力, 吾无所归矣。” 顷之,昱迁振威将军。袁绍在黎阳,将南渡。时昱有七百兵守鄄城。太祖闻之,使人告昱,欲益二千 兵。昱不肯,曰:“袁绍拥十万众,自以所向无前,今见昱兵少,必轻易不来攻,若益昱兵,过则不可不攻, 攻之必克,徒两损其势,愿公无疑!”太祖从之。绍闻昱兵少,果不往。 文帝践阼,进封安乡侯.,增邑三百户,并前八百户。方欲以为公,会薨.,帝为流涕,追赠车骑将军, 谥曰肃侯。 (《三国志·程昱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彧谓昱曰/官等以重兵/临之/非有以/深结其心/三城必动/君归而说之/殆可/ B.彧谓昱曰/官等以重兵临之/非有以深结其心/三城必动/君归而说之/殆可/ C.彧谓昱曰/宫等以重兵/临之/非有以深结其心/三城必动/君归而说之/殆可/ D.彧谓昱曰/官等以重兵临之/非有以/深结其心/三城必动/君归而说之/殆可/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刺史,又称刺使。“刺”指检核问事,即监察之职;“史”为“御史”之意。 B.从事,意为“追随,奉事”,汉以后三公及州郡长官皆自辟僚属,称为“从事”。 C.侯,爵位分公、侯、伯、子、男五等,由此可推知“晋侯”比“秦伯”爵位高。 D.薨,为诸侯王之死专用词,后来皇帝的妃子、皇子、公主、大官等死去都可称“薨”。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程昱审时度势,善于决断。在是否遣返袁绍妻儿的事情上,刘岱及部下始终没有妥善的办法,后来询问 程昱,程昱分析形势后给出建议。 B.程昱忠于太祖,保全三城。面对张邈等人背叛太祖投降吕布,陈宫、氾嶷进攻,程昱游说范城县令,派 兵拦截道路,因此保全了三座城市。 C.程昱了解敌人,富有远见。程昱只带领七百兵守鄄城,太祖想给他增派二千兵应对袁绍,程昱却认为袁 绍不会以多攻少,后果如其言。 D.程昱侍奉二主,颇受重视。太祖感谢程昱为自己保留了归处;文帝登基后,进封他为安乡侯,后欲晋封 他为“公”,程昱死后又受到追赠。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夫趣一朝之权而不虑远计,将军终败。 (2)太祖临兖州,辟昱。昱将行,其乡人谓曰:“何前后之相背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 14-15 题。 乱后初入吴舍弟小酌① 王世贞 与尔同兹难,重逄恐未真。一身初属我,万事欲输人。 天意宁群盗,时艰更老亲。不堪追往昔,醉语亦伤神。 【注】①嘉靖三十一年(1552 年),倭寇袭扰东南沿海,上海及江浙一带州县多处被焚掠。王世贞,明代文 学家,太仓(今江苏太仓)人。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恐未真”三字将诗人与亲人相逢时劫后余生、悲喜交集的心情刻画得真实传神。 B.颈联上句为倭寇平息而庆幸,下句揭示出一个人生哲理:患难之中更见亲情可贵。 C.尾联正话反说,表达出兄弟重逢,追忆往事,一醉方休的兴奋,照应题中的“小酌”。 D.这首五律描写乱后与弟重逢所感,其特殊经历与场合奠定了此诗沉郁感伤的基调。 15.前人评价此诗颌联“极沉痛”。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在《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王下令:“______________”,可以“受上赏”;“______________”,可 以“受中赏”。 (2)李白在《蜀道难》中描写蜀道之艰险,足以让猿猴发愁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令旅客叹息的 语句是“______________”。 (3)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当年刘 裕率军北伐时的英雄气概。 三、语言文字运用(满分 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文物保护一直是十分严肃和严谨的工作,需要秉持__________、绝对安全的思想。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 在数字化已经渗透到生活的__________的今天,文物保护却一直沿用传统的信息采集方法,用传统的测量 工具对文物进行测量,这种接触式的采集方式,不仅麻烦,也容易出现误差,不利于文物的复制和完美呈 现。而拍照、扫描等数字化措施则可以避免这样的缺陷,不仅免去对文物的近距离接触可能带来的损坏, 也能够降低误差,如扫描仪可将误差控制在 10 微米以内。这无疑是一种__________的方法。只是,有两点 需要注意。一方面,数字化保护固然可行,但是也可能对文物造成一定的影响,比如,拍照时的灯光、扫 描时的声音等,都可能给文物造成一定的“创伤”。因此,在实施的过程中,应该及时做好安全防护,采取 有效措施,尽可能地降低对文物的损坏。另一方面,文物数字化保护目前并没有国家规定,也没有行业标 准,这就导致在实施的过程可能出现__________的现象,因此,应该尽快从法规层面上加强设计,明确标 准和规范,为文物数字化保护提供法规支持。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谨小慎微 里里外外 两全其美 各自为政 B.谨小慎微 方方面面 一举两得 各自为政 C.敬小慎微 方方面面 两全其美 各行其是 D.敬小慎微 里里外外 一举两得 各行其是 18.下列各句中的双引号,和文中双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 分)( ) A.“文革”期间,城里发生了从未见过的武斗,艺术家害怕起来,就逃到别处躲了一段时间。 B.又听他讲杜氏讲到“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先生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 C.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 D.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了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在实施的过程中,应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安全防护,尽可能地减轻对文物的损坏程度。 B.在实施的过程中,应该及时做好安全防护,采取有效揩施,尽可能地缩小对文物的损坏。 C.在实施的过程中,应该及时做好安全防护,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地降低对文物的损坏水平。 D.在实施的过程中,应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安全防护,尽可能地减轻对文物的损坏情况。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6 分)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是一条保健防病的谚语。春天到了,人体在冬天“冬眠”的皮肤细胞渐渐活 跃,毛孔张开,这时如果袭来的冷空气, ① ,就容易引发疾病。如果“捂”着点儿,就能抵御寒气, 预防感冒、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的发生。但是, ② ,要根据气温和自身情况而定。“秋冻”是说秋季 到来之后, ③ ,而应循序渐进地添衣保暖以增强身体的御寒能力。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70 个字。(5 分) 9 月 27 日 11 时,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将环境减灾二 号 01 组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成功。环境减灾二号 01 组卫星包括 2 颗 16 米光学卫星,具有高 机动能力、高精度控制、高稳定度、载荷适应性较强及长寿命等特点。卫星入轨后,将接替超期服役的环 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 A、B 星,可广泛服务于国土资源、水利、农业、林业、地震等应用用户,进一步 满足国家在相关领域数据持续供给需求。 四、写作(满分 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近日,陕西某中学一高二学生疑因课上玩手机被退学的消息引发网友关注。网上流传的一份文件显示, 张某不遵守学校制度将手机带入校园并在课堂使用,行为严重违反了校纪校规,造成了不良影响。为严肃 校纪,端正校风,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加强学生管理,规范学生行为,警示全体学生,根据《陕西省某 中学学生行为十禁止》规定,给予张某勒令退学处分。此事引发了网友的热议。后经过教育局协调学校、 家长和学生,学校决定收回退学处分,该学生回家反思几天后,回来继续上课。 班会课上,同学们围绕上述材料展开热烈讨论。对于这则材料,你有何感触?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 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 信息;不少于 800 字。 2020——2021 学年高三年级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答案】 C 【解析】 A 项,“这极大地推动了”夸大其词。原文为“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历史研究的进步”。B 项,“数 字化……却也带来不可想象的新问题”偷换概念。原文说的是“海量的史料超出了人类自然的阅读能力, 这是之前任何时代都不可想象的新问题”。D 项无中生有,由原文“即使是依然沿用这路径”可知,“在研 究路径方面”两者并非“迥乎不同”。 2.【答案】B 【解析】“文章从传统史料、原生数字史料的数字化转换两个方面”分析不正确。“原生数字史料”不需要 数字化转换。 3.【答案】D 【解析】“两者之间存在的不小矛盾制约了历史学的‘数字转向’”于文无据。原文只是说“对于历史学的 ‘数字转向’这一议题也尚未达成一致的共识”。 4.【答案】B 【解析】“因而使人们生活更美好,城市更和谐”不正确。材料一说“以便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成长”,选项把目的变成了结果。 5.【答案】C 【解析】“两个表现”错误,应是两个原因。且“相关技术日益成熟”应为“相关技术日益成熟的推动作用” 6.【答案】①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进行规划,充分应用数据进行城市治理,谨防同质化现象;②实现各部门 数据共享,破除数据孤岛现象;③结合新基建的投资计划和实施方案,助力智慧城市建设。④政策红利进 一步释放、资金大量投入。城市搭建一套“城市监测平台”,对人口、交通、环境等各个领域数据进行实时 监测汇总,应用数据进行城市治理,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与优化。 (每点 2 分,任答三点得 6 分。) 7.【答案】D 【解析】“对赵尚偷吃之事的不悦"分析不正确。“我”并没有“不悦” 8.【答案】①坚强独立:“我”3 岁时母亲就去世了,是爹把“我”拉扯大,供“我”上学;“我”工作后爹 独自一人自炊自食。②关爱儿子:嘱咐儿子“正年轻,饭量大,别老是惦记我”。③善良大度:对赵尚偷吃 之事只字不提,说那些东西“都收到了,也都吃掉了”“真是好吃,真是香甜”。(每点 2 分,共 6 分。) 9.【答案】①爹虽然没有吃到馒头和凉菜,但儿子的孝心让他感到无比快乐与满足,同时也为了替赵尚掩饰 事情真相,故而表现出“满脸的幸福和高兴”。②“我”因自己能够回报爹的养育之恩、让爹在八月十五吃 上馒头和凉菜而感到“满心的幸福和高兴”。(每点 3 分,共 6 分。) 10.【答案】B 【解析】“宫等以重兵/临之/”不可断开,“以重兵”是方式状语,“临之”是谓语,故排除 A、C;“非有以/ 深结其心”不可断开,“有以”是有办法的意思,“深结其心”是让他们(三地百姓)团结一致的意思,故 排除 A、D。 11.【答案】D 【解析】“大官死去都可称”说法错误,有爵位的大官死去才可称为“薨”。 12.【答案】B 【解析】“因此保全了三座城市”原因概括不全,三座城市得以保全的原因还有“东阿令枣祗已率厉吏民, 拒城坚守”“又兖州从事薛悌与显协谋"。 13.【答案】(1)如果只顾一时的权变而不向长远考虑,将军您终有一天会失败的。(“趣”“权”“远计”各 1 分,大意 2 分。共 5 分。) (2)太祖到了兖州,征召程昱。程昱准备前往,他家乡的人对他说:“你对待刘公和曹公的态度怎么这么 不一样啊!”(“辟”“前后”“背”各 1 分,大意 2 分。共 5 分。) 【参考译文】 程昱字仲德,东郡东阿人。初平年间,兖州刺史刘岱征召程昱做官,程昱没有应征。当时刘岱与袁绍、 公孙瓒和亲,袁绍让他的妻子儿女住在刘岱处,公孙瓒也派从事范方带领骑兵去援助刘岱。后来袁绍和公 孙瓒产生了嫌隙,公孙瓒打败了袁绍的军队,然后派使者告诉刘岱,让他遣返袁绍妻儿,与袁绍绝交。刘 岱和部下连日商议,始终没有妥善的解决办法,别驾王彧告诉刘岱:“程昱计谋出众,能决断大事。”刘岱 于是召见了程昱,向他询问该如何应对。程昱回答说:“公孙瓒不是袁绍的对手,虽然现在他击败了袁绍, 但是最终还要被袁绍擒住。如果只顾一时的权变而不向长远考虑,将军您终有一天会失败的。”刘岱听从了 他的建议。 刘岱后来被黄巾所杀。太祖到了兖州,征召程昱。程昱准备前往,他家乡的人对他说:“你对待刘公和 曹公的态度怎么这么不一样啊!”程昱笑了笑,没有回答。太祖征讨徐州的时候,让程昱和荀彧留守鄄城。 张邈等人反叛迎接吕布,各郡县纷纷响应,只有鄄城、范、东阿没有响应。陈宫正准备亲自带兵攻打东阿, 又派氾嶷攻打范,官吏和百姓都非常害怕。荀彧对程昱说:“陈宫等人以重兵逼近城下,如果没有人能让三 县的百姓团结一心,那么这三个城也必然发生变动。如果您能回城劝说他们,应该是可以成功的!”程昱于 是返回东阿,路过范时,他劝范地县令靳允守住范地。这时氾嶷已经到达了东阿,靳允召见氾嶷,暗中埋 伏士兵斩杀了他。接着,程昱又派骑兵把守仓亭渡口,陈宫率军来到对岸,无法渡河。程昱到达东阿时, 东阿县令枣祗已经率领官吏民众,踞城坚守。再加上兖州从事薛悌和程昱共同谋划,终于保全了这三座城, 等待太祖回师。太祖回来后,握着程昱的手说:“如果没有你做的这些事情,我的大军就无家可归了。” 不久,程昱升为振威将军。袁绍率军驻扎黎阳,正准备南渡黄河。这时程昱只带着七百士兵守卫鄄城, 太祖知道袁绍南渡的消息后,派人通知程昱,正准备给他增兵两千。程昱却不肯接受,说:“袁绍拥兵十多 万,自认为所向无敌,发现我这里兵少,一定会轻视我,不来进攻,如果增加我的士兵,那么袁绍路过这 里一定要来进攻,鄄城必然被他攻克,白白地损伤我们两方的力量,希望您不要疑惑!”太祖听从了这个建 议。袁绍听说程昱所部兵力很少,果然没有去攻城。 魏文帝即位后,晋封程昱为安乡侯,增加封邑三百户,连同以前的共八百户。正要封程昱为公,这时 他去世了。文帝为他流泪,追赠他为车骑将军,谥号为肃侯。 14.【答案】C 【解析】“正话反说,表达出兄弟重逢,追忆往事,一醉方休的兴奋”不正确。尾联并非正话反说,表达的 是一种往事不堪回首、欲说还休的痛苦。 15.【答案】颔联意为:直到此时,这个身体才属于自己;从今往后,万事都愿输给他人。(2 分)这是诗人 经历战乱之后的真切感悟,其中包含身不由己、命如草芥的悲叹,(2 分)万事皆空、万念俱灰的绝望,所 以说“极沉痛”。(2 分) 16.【答案】(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上书谏寡人者 (2)猿猱欲度愁攀援 以手抚膺坐长叹 (3)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每空 1 分,有错字、添字、漏字均不得分,共 6 分。) 17.【答案】B 【解析】谨小慎微:原指说话、做事非常谨慎,现多指对一些事情过于小心谨慎。敬小慎微:对细微的事 物也采取小心谨慎的态度。形容待人处事非常谨慎。此处指“文物保护”,宜用“谨小慎微”。里里外外: 里面和外面。方方面面:各个方面。此处形容“生活”,宜用“方方面面”。两全其美:做一件事顾全两个 方面,使两方面都很好。一举两得:做一件事,能同时得到两方面的好处。结合下文“可能对文物造成一 定的影响”看,宜用“一举两得”。各自为政:各自按自己的主张办事,不互相配合。比喻不考虑全局,各 搞一套。各行其是:指思想不统一,各人按照自己的意见、主张去做。结合语境,宜用“各自为政”。 18.【答案】D 【解析】D 与文中的双引号均表示特殊含义。A 项表示特定称谓。B 项表示直接引用。C 项既表示引用,也 表示讽刺和否定。 19.【答案】A 【解析】画横线的句子语病有二:一是语序不当,“采取有效措施”应放在“做好安全防护”之前;二是“降 低对文物的损坏”搭配不当。B 项语序不当兼搭配不当,C 项语序不当兼搭配不当,D 项搭配不当。 20.【示例】①通过毛孔侵入人体;②“捂”也要适度;③不要气温稍有下降就立即添衣。(每句 2 分,意思 对即可,共 6 分。) 21.【示例】环境减灾二号 01 组卫星于 9 月 27 日 11 时发射成功,该卫星包括 2 颗 16 米光学卫星,特点多 样,用途广泛,可进一步满足国家在相关领域数据持续供给需求。(5 分) 22.【写作提示】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必须遵守校规校纪,学校自然也要制订校规校纪。无论是从培养学生良好学 习习惯,还是从维护学校教学秩序的角度出发,学校都有必要对手机等电子产品的使用进行限制。以此而 论,学校将禁止携带手机写进校规校纪,并据此对违纪学生作出处罚,似乎并无不妥。此事之所以引发网 友关注,关键不在于校规校纪的内容,而在于其尺度——学生携带手机入校是否真的“十恶不赦”,以至于 要被“勒令退学”?学校为了“警示他人”而剥夺了张某的受教育权,这种做法是否恰当?学校在制订校 规校纪时,如何确保其公平公正、合理合法,从而保证其严肃性和权威性?写作时,可围绕上述问题表达 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同时注意发言稿的格式要求。 参考立意:敬畏规则,严格自律;规则要公平公正、合理合法;教育的价值在于“治病救人”而非“严 惩不贷”“震慑他人”;教育要有爱心和耐心;等等。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