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08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一、选择题 1.白化病是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的.如果一对正常夫妇生下了一个有病的女儿和一个正常的儿子,这个儿子如果与患有白化病的女人结婚,婚后生育出患有白化病女孩的几率为( ) A. 1/2 B. 1/4 C. 1/6 D. 1/12 【答案】C 【解析】 【分析】 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女儿有病,则这对夫妇均为杂合子Aa。 【详解】由上分析可知,这对夫妇为Aa,则正常儿子的基因型是1/3AA或2/3Aa,与白化病患者aa结婚,生出患病女孩aaXX的概率是:2/3×1/2×1/2=1/6。综上所述,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 2.南瓜的花色由遗传因子A、a控制,相关杂交实验及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F1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可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 B. 由过程③可知白色是显性性状 C. F2中黄花与白花的比例是5∶3 D. F1与F2中白花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相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 白花的自交后代出现黄花,故黄花为隐性性状,白花为显性性状。且F1的白花基因型为Aa,黄花的基因型为aa,推知亲本的基因型为Aa×aa。 【详解】由上分析可知,亲本为Aa×aa,测交后代白花:黄花=1:1,可以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A正确;由③白花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可知白色是显性性状,B正确;F1中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2Aa,1/2aa,F1自交产生的后代中白色A-的比例为:1/2×3/4=3/8,则黄花占1-3/8=5/8,故黄色:白色=5:3,C正确;F1中白花的基因型是Aa,F2的白花基因型是AA或Aa,D错误。故选D。 【点睛】显隐性的判断方法:同种表现型自交后代若出现性状分离,新出现的性状即为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后代只有一种表现型,该表现型即为显性性状。 3.原产欧洲南部喷瓜的性别不是由性染色体决定,而是由3个遗传因子aD、a+、ad决定的,aD对a+为显性,a+对ad为显性,它们的性别表现与遗传因子组成如下表所示。现有两株喷瓜杂交,产生的后代有雄性、雌雄同株、雌性这三种性别的性状表现,则其比例为 性别类型 遗传因子组成 雄性植株 aDa+、aDad 雌性植株 adad 两性植株(雌雄同株) a+a+、a+ad A. 4:2:1 B. 3:1:1 C. 2:1:1 D. 1:2:1 【答案】C 【解析】 根据分离定律及题意可知:两株喷瓜杂交,产生的后代有雄性(aDa+、aDad)、雌雄同株(a+a+、a+ad)、雌性(adad)这三种性别的表现型,则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aDad×a+ad,所以子代基因型为:aDa+:aDad:a+ad:adad =1:1:1:1,因此子代中雄性:雌雄同株:雌性=2:1:1,故选B。 4.豌豆中高茎(T)对矮茎(t)为显性,绿豆荚(G)对黄豆荚(g)为显性,这两对基因是自由组合,则Ttgg与TtGg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的种类数目依次是 A. 5和3 B. 6和4 C. 8和6 D. 9和4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两对基因是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而每对基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根据Ttgg与TtGg杂交组合中的每对基因杂交后代的基因型种类和表现型种类,然后用乘法定律解题。 【详解】两对基因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其中每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所以Ttgg ×TtGg可以拆分为:Tt×Tt→TT、Tt、tt,基因型3种、表现型2种;gg×Gg→gg、Gg,基因型2种、表现型2种,综合起来,Ttgg与TtGg杂交后代的基因型数目为3×2=6种,表现型数目为2×2=4种。综上分析,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的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了学生分析题意、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5.下列关于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及发现的过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 杂合子与纯合子基因组成不同,性状表现也不同 B. 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只能用于检测F1的基因型 C. 分离定律适用于所有生物的遗传 D. 孟德尔设计测交实验预测交后代中高茎:矮茎的比例接近1:1属于假说-演绎法中演绎的过程,还需要通过实验结果来验证 【答案】D 【解析】 【分析】 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 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 【详解】杂合子与纯合子基因组成不同,性状表现可能相同,如DD和Dd都表现为显性性状,A错误;在实践中,测交也可用来鉴定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和它形成的配子类型及其比例,B错误;孟德尔遗传的基本规律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的核遗传,乳酸菌属于原核生物,C错误;“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其比值接近1:1:”属于演绎过程,D正确。故选D。 6.关于四分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四分体出现在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过程中 B. 每一个四分体包含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四个染色单体 C. 染色体的交叉互换现象发生在四分体时期 D. 经过复制的同源染色体都能形成四分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由于同源染色体的联会,使得每对同源染色体中含有四个染色单体,这时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又叫一个四分体。四分体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对称的位置上可能发生片段交换,这种交换可使染色体上连锁在一起的基因发生重组,据此答题。 【详解】四分体是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后形成的,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A正确;一个四分体就是一对同源染色体,含有4条染色单体,B正确;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可能会发生交叉互换而引起基因重组,C正确;四分体是由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联会才能形成的,故经过复制的同源染色体不一定都能形成四分体,如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形成四分体,D错误。 故选D。 7.已知A和a,B和b ,C和c为三对同源染色体, 来自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的四个精子中染色体的组成是 A. AbC , aBc , AbC , aBc B. aBC , AbC ,ABC , abc C. Abc , aBC , aBc , ABc D. Abc , AbC , abC , aBc 【答案】A 【解析】 【分析】 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后形成两种次级精母细胞;又每个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着丝点分裂,产生的都是相同的精子,所以基因型为AaBbCc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正常减数分裂能形成4个2种精子,据此分析。 【详解】A. 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能形成2种基因型的精子,AbC和AbC是由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分裂形成的,aBc和aBc是由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分裂形成的,A正确; B. 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只能形成2种基因型的精子,aBC、AbC、ABC、abc是4种不同的精子,B错误; C. 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只能形成2种基因型的精子,C错误; D.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只能形成2种基因型的精子,Abc、AbC、abC、aBc是4种不同的精子,D错误。 8.下图表示细胞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的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由B→C,DNA的含量增加一倍,是因为复制的结果 B. 由H→I,DNA的含量增加一倍,是受精作用的结果 C. 由R→P,DNA的含量减少一半,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分别进入到两个子细胞中去的结果 D. 由D→E,DNA的含量减少一半,原因与N→R的过程相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H段结果是DNA分子数目减半,表示减数分裂;HI段表示受精作用,I-P段结果DNA分子数目保持不变,表示有丝分裂,据此答题。 【详解】由B→C,DNA含量增加一倍,是因为复制的结果,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A正确;由H→I,DNA的含量增加一倍,是精子和卵细胞结合而发生受精作用的结果,B正确;由R→P,DNA的含量减少一半,是有丝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分别进入到两个子细胞中去的结果,C正确;由D→E,DNA的含量减少一半,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进入两个细胞的结果,和N→R不相同,D错误。 【点睛】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和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是解题关键。 9.下图表示在人体某一个细胞的分裂过程中,细胞核中染色体数(阴影)和DNA分子数(无阴影)在A、B、C、D四个不同时期的统计数据。则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的时期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A表示核内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都是46 ,说明细胞中染色体没有复制,仍处于精(卵)原细胞状态。图中B表示核内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分别是46和92,说明染色体已经复制,但着丝点没有分裂;又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等,所以此时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图中C表示核内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分别是23和46,说明染色体上的着丝点没有分裂;又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所以此时的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或中期。图中D表示核内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都是23,说明细胞已完成减数分裂,核内染色体和DNA数目都是减半,是配子。 【详解】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色体分离发生的时期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结合前面的分析可知,因此,同源色体分离发生的时期是图中B所表示的时期.故选B。 【点睛】熟悉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数量变化规律是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 10.下列对“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A. 若用洋葱根尖细胞进行实验,同样能观察到联会现象 B. 该装片中可能会观察到同源染色体分离的细胞 C. 在该装片的制作过程中需要用甲基绿对染色体进行染色 D. 在高倍镜下找到减数第一次分裂的细胞,可观察其染色体的动态变化 【答案】B 【解析】 【分析】 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是酵母菌呼吸产物的鉴定、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观察细胞中的线拉体和观察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梳理相关知识点,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详解】洋葱根尖细胞只能进行有丝分裂,不可能出现联会现象,A错误;该装片中可能会观察到同源染色体未分离的细胞,如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的细胞,B正确;甲基绿是DNA染色的染料,该实验应该用龙胆紫溶液或者醋酸洋红溶液染色,C错误;该实验中,细胞在解离的步骤细胞已经被杀死了,所以不可能观察到染色体的动态变化,D错误。 11.关于高等哺乳动物细胞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分裂的各时期都存在染色单体 B. 细胞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不一定具有细胞周期 C. 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DNA数目的变化同步 D.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细胞中都存在同源染色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 高等哺乳动物细胞分裂方式有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其中有丝分裂有细胞周期,整个分裂过程中都存在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无细胞周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故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没有同源染色体。 【详解】A. 细胞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裂后染色单体消失,A错误; B. 只有连续的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分裂后的细胞如果进行分裂则有细胞周期,如果不再分裂或进行减数分裂则无细胞周期,B正确; C. DNA在间期复制,导致DNA数目加倍,但染色体数目未变,着丝点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但DNA数目不变,故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DNA数目的变化不是同步的,C错误; D. 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D错误。 12.图是科学家对果蝇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测定结果,下列有关该图说法正确的是 A. 该染色体上的基因呈线性排列 B. 控制朱红眼与深红眼的基因是等位基因 C. 控制白眼和朱红眼的基因在遗传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D. 该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时可自由组合 【答案】A 【解析】 【分析】 果蝇的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还有少量位于线粒体中。DNA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DNA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详解】由图可知,该染色体上的基因呈线性排列,A正确;控制朱红眼与深红眼的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不是等位基因,B错误;控制白眼和朱红眼的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在遗传时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C错误;该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时不能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可以自由组合,D错误。故选A。 13.下列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是 A. 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 B. 一条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 C. 一对性染色上的等位基因 D. 位于姐妹染色单体上的等位基因 【答案】C 【解析】 【分析】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A. 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遵循连锁与互换定律,A错误; B. 等位基因存在于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所以一条染色体上不存在等位基因,B错误; C. 一对性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分离,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C正确; D. 位于姐妹染色单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所以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D错误。 14.下列有关遗传学的研究中,科学家所运用的实验方法,搭配合理的是 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②萨顿发现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③摩尔根进行果蝇的眼色杂交实验,证明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A. ①假说——演绎法 ②假说——演绎法 ③类比推理法 B. ①假说——演绎法 ②类比推理法 ③类比推理法 C. ①类比推理法 ②类比推理法 ③假说——演绎法 D. ①假说——演绎法 ②类比推理法 ③假说——演绎法 【答案】D 【解析】 【分析】 遗传学中的科学研究方法: 1、假说-演绎法: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例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摩尔根研究的伴性遗传等。 2、类比推理法:类比推理指的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推断出它们在另外的属性上(这一属性已为类比的一个对象所具有,另一个类比的对象那里尚未发现)也相同的一种推理。萨顿的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运用了类比推理法。 3、模型构建法: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有的借助具体的实物或其它形象化的手段,有的则用抽象的形式来表达。模型的形式很多,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的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这种模型就是物理模型。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著名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就是物理模型。 4、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放射性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运行和变化的规律,例如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详解】①孟德尔提出遗传定律时采用了假说-演绎法;②萨顿采用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③摩尔根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综上分析,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究历程,要求考生识记不同时期不同科学家进行的实验、采用的实验方法、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得出的实验结论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做出准确的判断。 15.摩尔根通过果蝇眼色的杂交实验,证明了萨顿的假说。如图为果蝇眼色杂交图解,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萨顿通过观察蝗虫细胞的染色体变化规律,推论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B. 果蝇白眼性状的遗传具有隔代遗传和白眼雄果蝇少于白眼雌果蝇的特点 C. 若让红眼雄果蝇与白眼雌果蝇杂交,则可通过子代的眼色来辨别性别 D. 根据图中信息可推断,控制果蝇的红眼和白眼的一对等位基因遵循分离定律 【答案】B 【解析】 【分析】 萨顿通过将染色体与基因的行为类比,推理出基因在染色体上,摩尔根通过假说演绎法,用果蝇做实验材料证明了控制果蝇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果蝇的白眼基因遗传属于伴X隐性遗传,白眼雄性个体多于白眼雌性个体。 【详解】萨顿通过观察蝗虫细胞的染色体变化规律,根据染色体行为与基因行为的一致性推论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A正确;控制果蝇白眼的基因为位于X染色体上,属于伴X隐性遗传,具有隔代遗传和白眼雄果蝇多于白眼雌果蝇的特点,B错误;若让红眼雄果蝇与白眼雌果蝇杂交,后代雄果蝇全为白眼,雌果蝇全为红眼,故可通过子代的眼色来辨别性别,C正确;F2代红眼果蝇与白眼果蝇之比为3:1,符合孟德尔的分离定律,D正确。 故选B。 16.遗传的染色体学说提出的依据是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不属于所依据的“平行”关系的是( ) A. 基因和染色体,在体细胞中都成对存在,在配子中都只有成对中的一个 B. 在形成配子时,某些非等位基因之间、非同源染色体之间都能自由组合 C. 作为遗传物质的DNA,都分布在染色体上 D. 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基因和染色体都有一定的独立性和完整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 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主要表现在: 1、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稳定性。 2、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是成对的,在配子中只有成对基因中的一个,同样,成对的染色体也只有一条。 3、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 4、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是自由组合的,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 【详解】基因和染色体,在体细胞中都是成对存在,在配子中都只有成对中的一个,这说明基因和染色体之间有平行关系,A不符合题意;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也有自由组合,这也体现了基因与染色体之间的平行关系,B不符合题意;DNA不都分布在染色体上,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含有DNA,故不能体现基因与染色体的平行关系,C符合题意;基因和染色体在杂交过程中都能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这体现基因与染色体之间的平行关系,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熟记萨顿的推理依据是解题关键。 17.在完全显性条件下(即杂合子与显性纯合子表现型相同),若下列所示基因状况的生物自交,其子代性状分离比例为9∶3∶3∶1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子代性状分离比例为9∶3∶3∶1,说明是具有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的个体自交的结果,只有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即双杂合子自交时,其子代性状分离比才会出现9∶3∶3∶1。图中A为三杂合子,B为双杂合子,C只含一对等位基因,D虽含两对等位基因,但这两对等位基因均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 详解: A. Aa、Bb、Dd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27:9:9:9:3:3:3:1,A错误; B. AA、Bb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Dd位于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后代在正常情况下性状分离比为9:3:3:1,B正确; C. AA、bb纯合,只有Dd位于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C错误; D. Aa、Bb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由于DD为纯合,所以后代在正常情况下性状分离比为3:1,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等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对图形的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准确把握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够从细胞学基础上解释自由组合现象。 18.有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白化兼血友病的儿子;预计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儿子,白化病和血友病兼发的概率是 A. 1/6 B. 1/16 C. 1/8 D. 3/8 【答案】C 【解析】 【分析】 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相应的基因用A、a表示),血友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相应的基因用B、b表示)。白化兼血友病的儿子基因型为aaXbY,以此作为突破点推断父母的基因型。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表现正常的夫妇基因型为A-XBX-、A-XBY,所生白化兼血友病的儿子基因型为aaXbY,根据儿子的色盲基因来自母亲,aa基因来自父母双方,故该夫妇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儿子,白化病和血友病兼发的概率是1/4×1/2=1/8,综上分析,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9.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孩子既是红绿色盲又是 XXY的患者,从根本上说,前者的病因与父母中的哪一方有关,后者的病因发生的时期是( ) A. 与母亲有关,减数第二次分裂 B. 与父亲有关,减数第一次分裂 C. 与父母亲都有关,受精作用 D. 与母亲有关,减数第一次分裂 【答案】A 【解析】 【分析】 红绿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病,父母正常,生了一个孩子既是红绿色盲又是 XXY的患者,该患者的基因型是XbXbY。 【详解】一对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色盲患者,故推测母亲是携带者XBXb,父亲是XBY,该患者的基因型为XbXbY,XbXb只能来自于母亲,是母亲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未正常分离造成的。综上所述,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 20.如图是某种遗传病的系谱图,图中深色表示该病的患者。在不考虑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的条件下,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该病可能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 I2、Ⅱ2、Ⅱ4一定是杂合子 C. Ⅲ2为携带者的概率为1/4 D. Ⅲ3致病基因不一定来自I2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系谱图:图示为某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Ⅱ1和Ⅱ2都正常,但他们有一个患病的儿子,即“无中生有为隐性”,这说明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详解】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正确;不论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还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Ⅰ2、Ⅱ2、Ⅱ4一定都是杂合子,B正确;如果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Ⅲ2为携带者的概率为2/3;如果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Ⅲ2为携带者的概率为1/2,C错误;如果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Ⅲ3致病基因来自Ⅱ3和Ⅱ4,Ⅱ3致病基因来自Ⅰ1和Ⅰ2;如果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Ⅲ3致病基因来自Ⅲ3致病基因来自Ⅱ3和Ⅱ4,Ⅱ3致病基因来自Ⅰ2,D正确。故选C。 【点睛】有中生无为隐性,根据系谱图并不能最终确定基因的位置,需要根据选项做出相应的判断。 二、非选择题 21.番茄果实的颜色,红色和黄色由一对等位A、a控制着,番茄果实的形状,长形和圆形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着,两对基因独立遗传,某小组进 行了下列杂交实验,请分析回答: 实验组 亲本表现型 F1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 1 红果×红果 红果492株,黄果163株 2 长果×圆果 长果997株,圆果0株 3 红色长果×黄色圆果 红色长果1511株,黄色长果 1508 株 (1)番茄的果实形状中,显性性状是_____________,这一结论是依据实验_____________得出。 (2)写出实验1中两个亲本的遗传因子组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让实验3子代中黄色长果番茄自交,后代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 (4)若让纯合红色长形果番茄与黄色圆形果番茄杂交,其子代自交产生的F2中基因型有________种,其中红色圆形果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 (5)请写出实验1的遗传图解______ 【答案】 (1). 长果 (2). 2 (3). Aa × Aa (4). 1/2 (5). 9 (6). 3/16 (7). 【解析】 【分析】 由题意“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可知:这两对遗传因子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以题意和表中各实验组亲本的表现型、F1表现型及其数量为切入点,明辨相关性状的显隐性并推知亲本的基因型。在此基础上结合题中信息,围绕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知识进行相关问题的解答。 【详解】(1)实验组2:长果与圆果杂交,F1均为长果,说明显性性状是长果。 (2)实验组1:双亲均表现为红果,F1中红果:黄果=492: 163=3:1,说明两个亲本的遗传因子组合Aa×Aa。 (3)实验组3 :红果与黄果杂交, F1中红果:黄果=1511: 1508=1:1 ,说明亲本红果与黄果的遗传因子组成分别是Aa,aa;长果与圆果杂交, F1均为长果,说明亲本长果与圆果的遗传因子组成分别是BB、bb。 综上分析:亲本红色长果与黄色圆果的遗传因子组成分别是AaBB、aabb ,F1中的黄色长果的遗传因子组成是aaBb。F1黄色长果自交后代中杂合子( aaBb )所占的比例是1/2。 (4)纯合红色长形果番茄(AABB)与黄色圆形果番茄(aabb )杂交, F1为AaBb。F1自交产生的F2中,基因型有3(AA、Aa, aa) ×3(BB、Bb、bb) =9种,其中红色圆形果所占的比例为3/4(A_ ) ×1/4 (bb) =3/16。 (5)实验1中亲本红果的基因型都是Aa,遗传图解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下面是某哺乳动物某器官内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请回答问题: (1)根据题干和图像,推测该动物性别为_________,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________(填字母),B和D中分别含有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是_______(填字母)。 (2)C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 (3)图中属于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的细胞图像有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答案】 (1). 雄性 (2). A、D、E、F (3). 0、2 (4). F (5). 次级精母细胞 (6). B、C、D、E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A着丝点分裂,有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的后期;B着丝点在赤道板上,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C着丝点分裂,无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D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E同源染色体分离,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F着丝点在赤道板上,有丝分裂的中期。 【详解】(1)由E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是均等分裂可知,该动物是雄性,A有丝分裂的后期、D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E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F有丝分裂的中期均含同源染色体。B含0对同源染色体,D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含2对同源染色体。F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 (2)C着丝点分裂,无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为次级精母细胞。 (3)B着丝点在赤道板上,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C着丝点分裂,无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D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E同源染色体分离,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故属于减数分裂的是B、C、D、E。 【点睛】判断雌雄的方法:根据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是否均等分裂,若均等分裂,为雄性;若不均等分裂,为雌性。 23.用表中四种果蝇作亲本进行杂交实验,卷曲翅(A)对正常翅(a)为显性。 甲 乙 丙 丁 卷曲翅♂ 卷曲翅♀ 正常翅♂ 正常翅♀ (1)若要通过一次杂交实验确定基因A、a基因是在常染色体上还是在X染色体上,可设计实验如下:选取序号为________ 的果蝇作亲本进行杂交,如果子代:__________________则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2)若已确定A、a基因在常染色体上,为进一步探究该基因是否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胚胎致死),可设计杂交实验如下:选取序号为______的果蝇作亲本进行杂交,如果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则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否则不存在。 (3)若已确定A、a基因在常染色体上且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选用都为卷曲翅的白眼(XbXb)与红眼(XBY)果蝇杂交,子代F1中卷曲翅红眼果蝇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卷曲翅红眼果蝇占F1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 (4)某基因型为XBXb的果蝇受精卵,第一次有丝分裂形成的两个子细胞一个正常,另一个丢失了一条X染色体,导致该受精卵发育成一个左侧躯体正常而右侧躯体为雄性(XO型为雄性)的嵌合体,则该嵌合体果蝇的眼色为:左眼 ______,右眼 _________。 【答案】 (1). 甲、丁 (2). 子代性状如果雌性全为卷曲翅,雄性全是正常翅 (3). 甲、乙 (4). 如果子代表现型卷曲翅:正常翅=2:1 (5). AaXBXb (6). 1/3 (7). 红眼 (8). 红眼或白眼 【解析】 【分析】 判断基因的位置常用显雄和隐雌进行杂交,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上,则后代的雄性个体全部是隐性性状,雌性个体全部是显性性状;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后代雌雄的表现型一致。 【详解】(1)因为卷曲翅(A)对正常翅(a)为显性,故可以选择正常翅雌果蝇与卷曲翅雄果蝇进行杂交,即甲×丁,若后代雄性全部是正常翅,雌性全部是卷曲翅,则说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2)若已确定A、a基因在常染色体上,为进一步探究该基因是否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应该选择显性的雌雄个体进行交配,观察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即选择甲卷曲翅雄果蝇与乙卷曲翅雌果蝇进行杂交,若存在显性纯合即AA致死现象,则甲和乙均为Aa,且后代的基因型和比例是卷曲翅Aa:正常翅aa=2:1,否则不存在致死问题。 (3)若已确定A、a基因在常染色体上且存在显性纯合即AA致死现象,选用都为卷曲翅Aa的白眼(XbXb)与红眼(XBY)果蝇杂交,子代F1中卷曲翅Aa红眼果蝇(XBXb)的基因型是AaXBXb。卷曲翅红眼果蝇AaXBXb占F1的比例为2/3×1/2=1/3。 (4)某基因型为XBXb的果蝇受精卵,第一次有丝分裂形成的两个子细胞一个正常,另一个丢失了一条X染色体,导致该受精卵发育成一个左侧躯体正常而右侧躯体为雄性(XO型为雄性)的嵌合体,因为左侧基因型正常为XBXb,故左眼为红色;右侧丢失的染色体若为XB,则右眼为白色;若丢失的是Xb,则右眼为红色。故左眼为红色,右眼为红色或白色。 【点睛】若已确定A、a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若存在显性纯合致死,则显性个体杂交后代会出现2:1的分离比。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