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08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江苏省徐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抽测试题
江苏省徐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 期中抽测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包含选择题(第1题-第15题为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45分)和非选择题(第16题-第20题,共5小题55分)两部分。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题卷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3.答单项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答题一律无效。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东汉思想家王充在《论衡》中说:“文王之文在孔子,孔子之文在仲舒。”与孔子儒学相比,董仲舒儒学的主要不同在于 A.发扬仁政思想 B.维护现实统治 C.倡导礼乐秩序 D.追求哲理思辨 2.王符《潜夫论·务本》:“夫富民者,以农桑为本,以游业为末:百工者,以致用为本,以巧饰为末;商贾者,以通货为本,以鬻奇为末。三者,守本离末则民富,离本守末则民贫。”关于工商地位的论述,王符认为 A.工商各有本末 B.工商皆本 C.工为本商为末 D.工不如商 3.“且概观寓内,……正以东南诸郡家弦户诵,父兄师友之所渐磨,虽中材以易成就。”材料认为明代南方科举兴盛的原因取决于 A.地理位置 B.经济水平 C.文化氛围 D.政治环境 4.“弘治四年(1491),丘潜以礼部尚书的身份进入内阁,吏部尚书王恕也同时加官太子太保,两人都官居一品,按理吏部为六部之首,王恕地位应该高于丘濟,但是因为丘潜为内阁大学士,结果在朝廷宴会上,丘濬位次却在王恕之上,王恕为此大发脾气。”材料表明,此时 A.六部职权被内阁所侵夺 B.内阁地位跃居六部之上 C.六部不是最高行政机构 D.内阁可以统帅六部百司 5.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想要保障一个拥有数亿农民、面积几乎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的团结、独立和发展,显然是力不胜任的。中国的市民阶层,包括其坚强的先锋—— 资产阶级,如果反对国家,或者脱离国家,没有它的帮助,他们是不可能得到发展的”。材料旨在表达 A.民族资产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获得民族独立 B.国家的支持推动对中国工业化建设意义重大 C.忽视民族资产阶级中国的工业化将难以为继 D.民族资产阶级对中国工业化的发展影响甚微 6.1896年11月,梁启超称:“问泰西各国何以强?曰:议院哉,议院哉!问议院之立,其意何在?曰:君权与民权合,则情易通:议法与行法分,则事易就。二者斯强矣。”这表明梁启超 A.充分了解西方议会制度的真义 B.认为议会的实质在于限制政府权力 C.转而推崇西方的民主共和体制 D.对西方议会制度及其精神存有误解 7.1937年9月23日,蒋介石发表《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说:“中国共产党即捐弃成见……吾人惟望其真诚一致……政府无不诚意接纳,咸使集中于本党领导之下。”这个谈话 A.实际上承认了中共的合法地位 B.标志着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C.使国共两党阶级利益逐渐趋同 D.基本消除了两党抗战中的分歧 8.“通过这次会议,新中国初步打破美国的孤立和遏制政策,扩展了国际和平统一战线,为国内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周边环境。中国和老挝、柬埔寨两个紧邻的关系有了良好的开端。”这次会议 A.首次系统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促成了实现印度支那停火 C.打开与亚非国家广泛交往的大门 D.达成解决朝鲜问题的协议 9.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两部宪法 A.重建和完善了民主制度 B.为经济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 C.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架构 D.为拨乱反正提供了法律依据 10.有学者指出:“虽然詹姆士二世在威廉登陆后便逃离了英国,并未与其正面交战。但英国民众主动发起的暴力行动和他们对詹姆士二世的反叛浪潮迅速波及英伦三岛。”由此可见 A.光荣革命是部分政治精英的宫廷政变 B.英国民众以暴力方式推动政治局势的变动 C.英国用不流血的方式完成了政权更替 D.光荣革命是一场保留帝制的不彻底的革命 11.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指出:法国越来越中央集权;法国倾向将公意置于法律之上;最重要的是,法国人把平等看得比自由还重要。据此分析,对法国大革命爆发影响最大的思想家是 A.康德 B.伏尔泰 C.卢梭 D.狄德罗 12.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认为,流行词汇是比文献更响亮的证言,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下图表是世界近代史上不同时期的部分流行词汇,其中19世纪中期的流行词汇是 A.工业家、社会主义 B.理性、危机 C.进化论、浪漫主义 D.垄断、罢工 13.1932年4月,罗斯福在演说中提到,“目前的艰难时局,要把计划建立在经济大国里被遗忘的没有组织起来的,但又是不可缺少的那些单位之上,要自下而上地,而不是自上而下地制定计划,要把这些计划重新寄托在对经济金字塔底层被遗忘的人之信念之上。”据此可知,罗斯福的施政纲领 A.根本目的在于使美国度过经济危机 B.是以照顾下层民众为号召的经济计划 C.旨在推动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 D.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工农群众的支持 14.1953年9月苏共中央全会决定:“为使集体农庄庄员易于饲养私有牲畜,凡是1953年6月15日的统计资料没有私有牲畜的集体农庄庄员,一律免除他们1953年下半年的肉类交售义务,并在1954年内也不让他们交售肉类。”对这一做法的合理解释是 A.促使农民真正从物质利益出发关心生产 B.打破集体农庄制度以解决农业落后问题 C.引入市场机制扭转工农业间的“剪刀差” D.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丰富城市市场供应 15.“全球化带来的社会相互依存的多数表现并没有问题。然而,这些转变性的社会进程必须能挑战当前全球种族隔离的压迫性结构(它把世界划分为一个享有特殊利益的北半球和一个贫困的南半球)。如果这果真能够实现,全球化将会带来一种真正民主和平的全球秩序。”材料旨在强调全球化 A.是不可避免和无法抵制的 B.将必然带来民主和平的全球秩序 C.面临种族隔离制度的挑战 D.存在日益突出的经济不平衡现象 二、非选择题:本部分共5题,共55分。 16.(11分)文艺复兴运动是近代欧洲三大思想解放运动之一,它首先在意大利兴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谁又能想象的到,这一切,竟是人们对于黑死病瘟疫肆虐、整个欧洲陷入瘫痪之中的一种本能反应?大瘟疫和伴随而来的封建主义危机带来了饥饿、战争、愚昧、冷漠、迷信和死亡。就意大利政局来说,政治分裂导致佛罗伦萨、威尼斯、米兰、那不勒斯、罗马之间战争不断,法国、德国则在意大利争霸,加深了意大利社会秩序紊乱和经济崩溃。在这种情境下文艺复兴运动爆发,新文化就成了灿烂阳光,在文化上起到维护意大利统一的作用。 ——朱孝远《欧洲文艺复兴的当代启示》 材料二 文艺复兴学者大致上对基督教采取的观点颇类似于古人的宗教观,那就是:宗教是个基本的存在,大体而言是件好事或者说有存在的必要,只是世界上还有更多的事情值得关注。宗教不该钳制生活和思想的一切,而这正是教会一贯的目的。随着文艺复兴来到,在世俗的世界里,宗教可以存在,但是属于私人事务,或是一群人受到某些信念所吸引的结社团体——就像我们今天的世界。宗教不能左右社会,不能强制每个人遵守规定和仪式,也不能宰制思想。 ——摘编自约翰·赫斯特《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运动爆发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的实质。(5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学者对待基督教(宗教)的基本态度。(3分) (3)根据材料一、二,归纳文艺复兴运动产生的影响。(3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7.(11分)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是俄国现代化进程中一个重要环节。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推动俄国走上现代化道路的动因,并非国内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主要是外部的压力,与俄国的扩张及遭遇的挫折相联系,是为了应对外部世界的挑战。在俄国现代化进程中,国家及其领导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作为现代化的推行者,国家领导人一方面在自己的时代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同时又不断为其身后的发展设立难以突破的障碍。 ——摘编自左凤荣《俄国现代化的曲折历程》 材料二 如果俄国要想取得进步,或者仅仅想要保持其大国地位,首要的一点就是解放当时仍然完全依附于私人地主的2250万受苦的农奴。1861年2月19日(旧历)颁布的解放农奴诏书成为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的转折点。农奴制终于被废除了。但是,实行这场大改革的动机,仅仅是由于为国家着想,而不是出于对农民福利的无私关怀。它是比较开明的官僚与贵族当中的反动分子相妥协的产物,前者力求保证被解放的农奴至少有能力克尽他们对国家的义务,后者则力图让他们为获得自由付出尽可能高昂的代价。 ——《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亚历山大二世为其身后的发展设立了哪些“难以突破的障碍”? (2)据材料二,从现代化的角度,指出亚历山大二世做出的贡献。从材料看,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主要动机是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从改革决议的达成和利益分配的角度,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2分) 18.(11分)关于王安石变法,自古以来就有不同看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体来说,(变法)是对社会上层的大官僚、大地主、富商们“抑兼并”,同时对社会下层广大贫苦农民的盘剥却也扩大和加深了。 ——叶坦《宋神宗与十一世纪的改革运动》 材料二 王安石变法的重点,是加强对贫民下户的剥削和镇压,而对祖国的统一没有作出什么贡献。如部分地恢复征兵制、用封建官营商业破坏私营商业等等,也是逆历史潮流而动的。至于他怀抱祖国的理想,农田水利法对发展生产起了某些作用,也是应当肯定的,但毕竟只能作为评价变法的次要方面。.他的变法徒然使人民支付了重大的代价和牺牲。 ——王曾瑜《王安石变法简论》 材料三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一般多把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归结为阶级利益的冲突和缺乏广泛的阶级基础。20世纪五六十年代则从阶级斗争的角度把王安石失败的主要原因归结为两点:一是变法派缺乏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二是大地主集团反动势力的强大。20世纪80年代以后,讨论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大都转向从变法措施自身存在的弊端、变法过程中出现的蜕变以及王安石的个人品质去寻找。” ——李华瑞《王安石变法的再思考》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为“抑兼并”所采取的措施。(3分) (2)据材料二,指出作者对王安石变法的基本态度及理由。材料一和材料二,评价王安石变法的原则是什么?(5分)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影响王安石变法评价的因素。(3分)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9.(11分)“贞观之治”脍炙人口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在近一个世纪以后出现的《贞观政要》一书的影响,唐太宗理想君主形象的最早勾勒即源于此书。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随着时间的流逝,太宗的威信和荣誉也随之增长。……国家由精力充沛又聪明谨慎的皇帝治理,谦虚耐心地听取群臣(精英)意见一这样一种施政作风之所以被人推崇,不仅由于它的成就,还由于它接近儒家的治国理想,体现了君臣融洽互补的理想关系。 ——《剑桥隋唐史》 材料二 《贞观政要》实际上寄托着八世纪政治家和史学家们的政治理想,反映出在经历了武则天半个世纪非常手段的统治之后,士大夫们期待恢复太宗时期的政治秩序的强烈愿望。 ——吴宗国“《贞观政要》与贞观君臣论治” 材料三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意)贝耐戴托·克罗齐《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儒家治国理想在唐太宗身上的体现。(2分) (2)据材料一、二,归纳导致唐太宗威信和荣誉不断增长的因素。(6分) (3)结合材料一、二,谈谈你对材料三的理解。(3分) 20.(11分)作为伟大的政治家,甘地以自我牺牲的奉献精神,循宗教方式来从事救世救人的政治事业,揆诸中外历史,罕有其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他的宗教信仰,乃是兼容并包……他说“我所信仰的印度教,不是别于他种宗教的一种宗教,而是包涵了我认为在伊斯兰、基督教、佛教,拜火教、锡克教中最善的教义的一种信仰。我从事政治工作,也像从事其他工作一样,是融合在宗教精神之中。真理就是我所信仰的宗教。非暴力便是实现真理的唯一途径,我是永远反对暴力的。” 材料二 英国人取得印度后,为了便于统治。一面选择人口密集,物质丰富,交通便捷的地区,设置行省,由英人直接统治。同时使各土邦在名义上均享有独立的地位,互不干涉,但均直接听命于皇家政府的支配,所以印度的幅员虽广,潜力虽大,却不易结成团结的整体,也就难以抗拒英人的统治了。更何况那时印度的知识分子倾心于英国的宪政之治,均企望印度亦能受到英国治下平等的待遇,而毫无根本推翻英国殖民政府之心,印度的经济命脉,战略部队,战咯资源与重要战略要地皆在英人手中,加上印度本身宗教壁垒森严,种族复杂,阶级限制,语文不一,似此情形,又如何赢得印度的独立与自由,脱离大英国的统治呢? ——以上材料摘编自吴俊才《印度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甘地思想的特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甘地的思想渊源。(7分) (2)按照材料二的思路,简要评述甘地的思想。(4分), 参考答案 本部分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B A C B B D A B B B 11 12 13 14 15 C A B A D 第二部分 本部分共5题,共55分。 16.(11分)(1)瘟疫的影响;封建主义总危机;意大利政局分裂动荡。(3分)实质:资产阶级文化。(2分) (2)承认基督教合理存在;反对宗教神学对人的束缚;以宗教形式表现人文精神(将古典思想与基督教相结合)。(3分) (3)影响:从文化上维护意大利统一;解放思想(冲击天主教会的神学思想);推动社会生活世俗化。(3分) 17. (11分)(1)原因:克里米亚战争失败动摇俄国在欧洲霸权地位;(2分)障碍:未触及沙皇专制制度;保留地主土地所有制;保留农奴制残余。(3分) (2)贡献:废除农奴制,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2分)动机:顺应潮流,追赶先进;保持大国地位。(2分) (3)改革需要妥协;改革应兼顾各阶层利益。(2分) 18. (11分)(1)措施:青苗法取代了上等户的高利贷;方田均税法限制了官僚、大地主的隐田漏税行为;市易法使大商人独占的商业利润部分收归国家;(3分) (2)态度:基本否定;理由:牺牲人民利益;未完成国家统一;部分措施违背历史潮流。原则:改革的实际效果。(5分) (3)特定时代;学术观点(学术标准);阶级立场。(3分) 19. (11分)(1)虚心纳谏(纳谏爱民);君臣关系融洽。(2分) (2)开创贞观之治;施政作风体现儒家治国理想;后世的塑造与刻画。(6分) (3)贞观之治代表文治武功的理想盛世;(1分)后世的政治家和史学家企图通过恢复太宗之治的理想(或通过塑造唐太宗理想的君主形象),为本朝寻求统治的思想资源;(1分)因此历史对现实具有借鉴意义。(1分) 20. (11分)(1)特征:非暴力;糅合宗教和政治(宗教理想与现实政治结合)。(4分)思想渊源:印度传统宗教;西方宗教;近代西方思想(近代民族国家思想)。(3分) (2)评述:印度沦为殖民地,政治、经济、军事等由殖民政府掌控,印度人民根本没有暴力革命的能力(1分);甚至没有通过民族战争赢得独立的意念(1分);因此甘地的非暴力思想及手段既迎合了印度传统的宗教思想,又与客观实际和特定时代相符合。(2分)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