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08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茚旺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历史试卷
www.ks5u.com 高一历史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下表取自湖北江陵凤凰山十号汉墓出土的景帝(前157—前141年在位)二年南郡江陵县郑里廪簿(土地、赋税等情况记录簿)。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 ) A.精耕细作农业发展 B.地主田庄经济繁荣 C.自耕小农经济盛行 D.土地租佃现象普遍 2.著名历史学家游彪曾说:“大司农颜异提出了盐铁官营的计划,得到汉武帝的批准。为了贯彻这一政策,汉王朝在全国设立了数十处盐官和铁官,使盐铁经营真正被纳入国家工商管理体制。”这一政策 ( ) A.不利于落实重农抑商政策 B.有利于保证国家财政收入 C.服务于皇帝贵族特权阶层 D.保障了百姓生产生活稳定 4.梁启超在谈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时发出这样的感慨:哥伦布之后,有无数哥伦布;郑和下西洋之后,竞无第二个郑和。中国“竞无第二个郑和”的根本原因是 ( ) A.综合国力走向衰落 B.航海技术的落后 C.“海禁”政策的实施 D.自然经济的特性 4.1757年,乾隆皇帝宣布广州一口通商,英国人率先建立了驻广州的商馆,进行双边贸易。1774年,伦敦专门经营中国瓷器的贸易商行就达52家。中英贸易出现盛况,说明 ( ) A.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清朝“海禁”政策破产 C.英国重视对华贸易 D.全球商路畅通无阻 5.先秦时官营手工业作坊产品上都刻有工种及制作工匠的名字,以此来记录产品的生产情况。但考古资料显示,在河北武安市发掘的10座战国晚期窑址中,出土了许多单独刻有生产者姓名印记的陶器、陶片。这说明 ( ) A.官营手工业注重质量 B.“工商食官”制度已被打破 C.国家规范了民营手工业生产 D.工商业经营范围得到扩大 6.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6年)即有浙直丝客、江西陶人前往福建沿海参加海上贸易。在17世纪初的海上贸易中,有手工业者参加并提供商品。这反映了这一时期 ( ) A.官营手工业丧失了主导地位 B.沿海自然经济解体 C.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的融合 D.长途贩运贸易出现 7.国家通过实施重商政策对经济进行全面控制;大力促进海外贸易,成立特许商业公司垄断贸易,制定进出口禁令或保护性关税促进本国制造业的发展;同时逐步清除阻碍国内贸易的种种中世纪羁绊,改变度量衡、币制和税收混乱局面,制定了一系列工业法规来规范生产。这些举措的实施是在 ( ) A.15、16世纪的中国 B.16、17世纪的英国 C.18、19世纪的英国 D.18、19世纪的美国 8.1832年,英国重新分配下院名额,工业资本家取得一部分政治权利。1833年,《工厂法》通过,对工人的劳动安全、卫生、福利作了规定。1842年,通过《矿业法》,禁止使用妇女和不满10岁的儿童从事井下劳动。1875年,出台第一部《住房法》,重点解决工厂宿舍及工人居住区的住房和环境问题。以上英国历史上的改革最能反映 ( ) A.立足改善民生进行改革 B.民主化进程大大加快 C.工业革命推动社会变革 D.开始推行福利国家政策 9.下表反映了各地区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比重的变化,这说明 ( ) A.工业革命带来了社会贫富差距 B.工业文明尚未冲击亚洲国家 C.欧洲成为近代世界经济体系中心 D.亚洲国家被摒弃在世界市场之外 10.15世纪上半叶,葡萄牙的亨利王子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和财力,组织了一次又一次的海上探险和贸易活动。他死后,葡萄牙政府正式接过探险、殖民的领导权,后来的葡萄牙国王约翰二世也全力支持探险活动。葡萄牙政府对探险全力支持,主要是因为 ( ) A.商业利润刺激 B.对异域奇珍异宝的需求 C.进行海外移民 D.社会文化氛围的影响 11.据记载,英国维多利亚女王(1819年5月24日—1901年1月22日)在位时期,曾一度禁止伦敦市民将煤炭作为燃料。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 A.国家财政出现了困难 B.煤炭资源极度缺乏 C.极力确保工业化进程 D.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12据统计,1949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在工农业净产值中所占比重为84.5%,1952年为74.7%,1957年为62.3%。这说明该时期 ( ) A.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B.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C.现代化建设取得较大成就 D.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确立 13.1982年,首都钢铁公司利润为4.1亿元,交国家2.862亿元后,企业留利净增9400万元,比改革开放前的1978年全额利润还高42.5%。取得这一成就的背景是我国 (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B.建立市场经济成为普遍共识 C.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建立 D.计划经济逐步转向市场经济 14.有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60年代上半期的经济调整为80年代的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借鉴。这里的“借鉴”主要是指 ( ) A.调整所有制结构 B.实行改革开放 C.扩大经营自主权 D.发展乡镇企业 15.清人郑裕孚《淡志室公牍》中记载,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山西,“十室之邑,八口之家,无一人之身无洋货”。由此可以推断,当时山西 ( ) A.自然经济开始走向解体 B.洋货已经完全取代土货 C.受到了工业文明的影响 D.崇尚洋货之风甚于沿海 16.中国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额,1953年比1952年增长1lO%,1956年比1952年增长269%。这一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 A.社会主义工业化完成 B.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 C.“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D.国家有计划地发展经济 17.“盛锡福”是中华老字号企(右图为其商标)。刘锡三创办帽厂正值民国初年,人们剪掉长辫,摘掉瓜皮小帽。刘锡二适时引进英、法、美等国的呢帽,在帽业市场一炮打响。材料表明该企业在当时得到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辛亥革命与社会习俗改革的推动 C.广大人民群众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D.帝国主义国家放松了对巾国的经济侵略 18.19世纪中期,英法两国达成约定:英同同意废除所有制成品的关税,法国降低英国煤炭、生铁、机器的关税,征收关税的商品减少到总数的30%,关税平均约为15%。这一做法 ( ) A.体现了经济自由主义思想 B.导致两国关税收入的大幅下降 C.体现国家对经济大力干预 D.缓和两国对殖民地的激烈争夺 19.中国兴业烟草公司曾在《申报》(1919年5月1 7日)上刊载一则“泰山牌”香烟广告,其中有一句话为“泰山牌与青岛之关系”,其商品命名别具深意。该广告表明 ( ) A.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B.《申报》以弘扬爱国主义为己任 C.实业救国思潮开始兴起 D.民族资本家对时势的策略性利用 20.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尝试中,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我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都曾遭遇重大挫折,其根本原因在于 ( ) A.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 B.急于提前进入共产主义 C.面临严峻的国内外形势 D.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 21.1960年7月,李富春同志在研究1961年国民经济计划时,提出要以“调整、巩固、提高”为基本精神。同年8月底,周恩来总理采纳了这一建议,提出在“调整、巩同”后面加上“充实”二字。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正式通过这一方针。强调“充实”意味着国家 ( ) A.改善企业管理以提高产品的质量 B.开始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比例 C.压缩基本战线规模以充实轻工业 D.充实“大跃进”运动取得的经济建设成果 22.罗斯福新政期间,每当听到“炉边谈话”,人们就仿佛看见脸上挂满笑容的罗斯福。所以有人说:“首都与他们的距离,不比起居室里的收音机远。”甚至有民众将他的照片剪下来,贴在收音机上。由此推断岁斯福新政 ( ) A.代表人民利益 B.使美同摆脱了危机 C.帮助民众宣泄不满 D.激发了民众信心 23.苏联在实施斯大林模式时实行了居民证制度,没有居民证及相关的证明文件就不能异地流动;居民证只发给城镇居民,农民则没有居民证。该制度实施的主要目的是 ( ) A.服务于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B.强化城市政权以镇压反革命 C.加大对劳动力的计划管理力度 D.杜绝城乡之间的人口流动 24.1958年,赫鲁晓夫对拖拉机站进行改组,把拖拉机卖给集体农庄,这是符合当时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正确措施,可是赫鲁晓夫把这一改革解释为“有助于把集体农庄所有制转变为全民所有制”,并且强调这一措施不是“所有制的倒退”。这说明赫鲁晓夫改革 ( ) A.破除了经济发展的桎梏 B.未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 C.平衡了农轻重发展比例 D.强化了国家对农业的管理 25.2016年6月24日,英国“脱欧”公投结果出炉。“脱欧”阵营赢得超过半数的民众支持,这意味着英国在加入欧盟43年之后正式与这个大家庭说“再见”。英国“脱欧”的行为说明了 ( ) A.国际贸易壁垒持续增加 B.世界经济发展受到阻碍 C.区域集团内部矛盾丛生 D.多极格局形成指日可待 26.作家杨渡在《一百年漂泊:台湾的故事》中描写了一位在俞湾做佣人的菲律宾妇女。这是20世纪晚期以来大量菲律宾妇女在世界各地专门做家庭佣人、保姆的一个写照。这种“菲佣现象”反映了全球化下( ) A.区域分工的不断发展 B.移民浪潮的再次涌现 C.科技资本的疯狂扩张 D.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 27.国际制度、国际组织、国际规则和国际法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性自“冷战”结束后明显增加。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 A.全球化时代各国联系不断加强 B.多极化时代国家之间利益之争淡化 C.谈判协调已经代替了战争对抗 D.各国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逐步趋同 28.有学者认为,迄今为止的经济全球化仅仅是资本运动的全球化,而非经济福音的全球化。西方资本的大规模跨国运动将世界的生产和交换活动连为一体,但是从世界性的生产和交换活动中产生的经济利益,却没有在全球合理分配。这一观点旨在强调经济全球化 ( ) A.表现为大规模的跨国运动 B.不利于世界经济均衡发展 C.使生产和交换活动更密切 D.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机遇 29.1995年成立的世贸组织,旨在逐步调降各成员关税与减少非关税贸易障碍;预期中的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更是要成员之间万种商品相互零关税。这说明 ( ) A.全球贸易中心发生重大转移 B.全球化促进了世界贸易自由化 C.国际间货物将实现自由流通 D.贸易壁垒制约落后国家工业化 30.2015年12月,由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该机构创始成员有57个,其中不乏欧洲发达国家。下面漫画反映了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 ( ) A.发展中国家发挥了主导作用 B.中国国际影响力有很大提升 C.经济区域集团化获长足发展 D.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根本改变 二.非选择题。(40分) 3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道光二十八年以后,海运逐渐取代河运的地位,成为漕粮运输方式的主流。外资轮船进入中国抢占运营份额,中国大量的沙船(适宜在水浅多沙滩的航道上航行的海船)主破产,失业人数陡增。中国无法制造轮船,求助于洋人,洋人却企图借机控制中国的航运业,经常表现出“狂妄悖理”的态度,同清政府特别是总理衙门以及李鸿章等人的矛盾不断激化。1872年8月,组建上海轮船招商局的第一个正式章程《轮船招商节略并各项条程》出炉,规定了企业的性质是“官商合办”。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之初,资金紧张,李鸿章多次指示拔借官款。盛宣怀在上海轮船招商局主事期间,挑选亲信担任各种职务,而不是以“商场”规则中的以股份多少或才能高低任用人员。其利润很少用来进行资本积累、扩大再生产,管理者想方设法“分红”。户部不断要求核查招商局账目,自1899年开始,盛宣怀每年向官方“报效”十万两。 材料二 中国的改革是从中国核心难题和影响中国大多数人的农村土地着手的,中国农民参与了改革的全过程。改革开放承接了自洋务运动以来,中国社会如何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百年难题。改革开放第一次把实现中国的现代化作为行动目标和指导方针。改革开放立足于中国国情,在学习或者模仿西方完成现代化国家的一切推进社会现代化的成果的同时,注意结合中国现代化问题的特殊性。改革开放给世界现代化进程打上了深深的中国特色的烙印。 ——庄振华《洋务运动与改革开放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清政府设立上海轮船招商局的目的,并指出轮船招商局运营中的不利 因素。(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对比说明在推动中国经济现代化过:中,改革开放政策比洋务运动更 为深入的表现。(6分) 32.(16分)国家在经济生活巾的角色不是一成不变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每一个人,在他不违反正义的法律时,都应赋予其完全自由,让他采用自己的方法,追求自己的利益,以其劳动及资本同任何其他的人或其他阶级相竞争。这样,君主们就被完全解除了监督私人产业、指导私人产业和使之最适合于社会利益的义务。 ——亚当·斯密《国富论》 材料二 1938年,一位美国经济学家评论罗斯福新政时说:“今天,国家正对没有特权的人进行保护,增加国民收入,并把此项收入更公平地分配给各类生产者,为了达到这些目的,美国政府不仅承担起保障社会安全的全部工作,而且还要成为工商业的参加者和创立者。” ——《今日美国的问题》 材料三 当代学者在评论二战后西方国家的经济关系时说:“由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激化,必须进行国家干预……国家首先捍卫垄断资本的利益,与此同时,它在解决资产阶级共同的阶级任务的方法上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本国范围内,国家对社会生产进行调节的方式是个别垄断组织所办不到的。” ——舍纳耶夫《今日西欧》 材料四 要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完善市场机制……增强企业对市场需求变化的反应和调整能力,提高企业资源要素配置效率和竞争力。发挥政府作用,不是简单下达行政命令,要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基础上,用改革激发市场活力,用政策引导市场预期,用法治规范市场行为。 ——《人民日报》2017年1月23日 (1)依据材料一,分析指出亚当·斯密认为资本主义国家政权在经济生活中应该处于什么地位。(4分) (2)材料二表明,罗斯福新政期间,资本主义国家政权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试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冈。(4分) (3)材料三表明,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政权在经济生活中充当了什么角色?这在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中有哪些具体表现?发生这些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 (4)材料四认为,在经济生活巾市场与政府的关系是怎样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认识的依据。(4分) 33.(12分)贸易政策反映着不同时代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利益的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51年,英国发布了第一个航海法令,规定欧洲货物只能用英国船只运往英国本土,在非洲、亚洲、美洲出产的货物只能由英国或英国殖民地船只运达。 材料二 l 786年的《艾登条约》免除了英法之间的一些贸易关税……英国先后取消了520种关税。1846年彻底废除《谷物法》,1851年彻底厦止《航海条令》。 ——高德步等编著《世界经济史》 材料三 1930一1933年英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应对“大危机”的措施 ——据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等整理 材料四 美国十分清楚,要想称霸世界,它的经济实力是足够的,但在贸易方面仍有许多障碍,一些战时过剩产品急需向国外销售,为了扫除对外贸易中的出口障碍,关国建议成立一个国际组织来处理国际贸易和就业问题。1948年1月1日,《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生效。 ——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 材料五 英美两任霸权国家在其走向富强的长期历程中,恰恰都是依靠了持久且严格的贸易保护政策,才确立了产业优势地位。只有当自己的产业优势明显压倒竞争对手时,英美才转而实施自由贸易的政策,以图自身利益在更大的市场范围内进一步扩大。英美之外其他大国崛起的历史也证明,走向富强的要害决不是自由贸易,而在于殖产兴业(殖产:发展经济,使国家经济增值。兴业:指发展工商业、金融业、军工等)。 ——梅俊杰《自由贸易的神话——英美富强之道考辨》 (1)比较材料一与材料二,指出英国实行的贸易政策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期英国对外贸易政策出台的原因。(4分) (2)依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30年代英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的经济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政策的实施对世界局势产生的影响。(3分) (3)依据材料四,概括美国主导签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协定的宗旨。(3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自由贸易”的认识。(2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