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08 发布 |
- 37.5 KB |
- 2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新高考二轮复习通史版第10讲 工业革命时期的资本主义文明(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学案
第10讲 工业革命时期的资本主义文明(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 【时空定位】 【线索提炼】 工业革命时期(18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人类从农耕文明过渡到工业文明,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思想理性化、科学化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 政治上: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资本主义代议制民主制度在欧洲大陆及世界范围内逐步确立;社会主义运动兴起,大大推动了民主化进程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完善。 经济上:两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水平,工业文明向纵深方向发展,将人类历史推进到“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思想文化上: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马克思主义诞生,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自由主义经济思潮盛行。科学技术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动力,自然科学的不断发展成为推动人类思想解放的重要因素。文艺上,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文学艺术作品生动展现了这一时期的资本主义社会风貌。 阶段一 两次工业革命 一、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期) 1.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 (1)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确立。 (2)资金:殖民掠夺等资本原始积累。 (3)技术:工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 (4)市场:拥有广阔的殖民地。 2.成就 (1)纺织领域: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2)动力机器:瓦特制成改良蒸汽机。 (3)交通工具:英国人史蒂芬孙制造出蒸汽机车。 3.影响 (1)生产力:人类历史进入“蒸汽时代”。 (2)生产组织形式:工厂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 (3)阶级结构:资本主义社会逐渐形成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 (4)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欧美列强成为机器工业生产中心,亚、非、拉地区成为原料产地和工业品销售市场。 (5)经济结构:工业取代农业成为主导,城市化进程加快。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期) 1.条件: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 2.成就 (1)电力的应用:德国人西门子发明发电机,同时,电动机也被制造出来。 (2)新交通工具:19世纪七八十年代,内燃机问世,随后汽车和飞机相继问世。 (3)石油化工:提炼多种化学合成材料。 3.影响 (1)生产力:人类历史进入“电气时代”。 (2)生产组织形式:出现垄断组织,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 (3)世界市场: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并最终形成,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 1.全面认识工业革命的影响 (1)从文明史观的角度分析 项目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社会结构 社会日益分裂为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 垄断资产阶级逐渐控制了国家政权 政治制度 英美资产阶级代议制逐步确立、巩固 法德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马克思主义诞生;巴黎公社 国际工人运动呈现新特点;列宁主义诞生 国际政治格局 西欧成为世界政治舞台的中心,英国确立世界霸权,形成“东方从属于西方”的格局 美德等工业国冲击了英国的霸权,但欧洲仍是世界政治格局的中心,东方完全从属于西方 殖民扩张 武力扩张;商品输出;殖民体系初步形成 资本输出;瓜分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世界市场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文学艺术 现实主义文学、绘画、音乐艺术 现代主义文学、美术、音乐艺术 (2)从整体史观的角度分析 ①无产阶级遭受日益沉重的剥削和压迫,贫富差距日益扩大,造成阶级矛盾尖锐。 ②亚、非、拉等落后地区殖民地半殖民地化的进程加快,受到了日益严重的掠夺,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③工业革命后,工业化国家加强了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和掠夺,造成自然环境的破坏,威胁了人类的生存环境。 ④生产不足被生产的相对过剩取代,工业革命后,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成为规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其破坏力越来越大,成为新的经济问题。 ⑤工业革命制造的强大生产力也造就了强大的军工企业,再加上世界市场的形成,战争的破坏力更加巨大,两次世界大战都严重威胁了人类的生存,使人类更加珍爱和平。 (3)从社会史观的角度看,两次工业革命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无产阶级相对贫困化问题(包括童工问题);城市化问题(如伦敦人口剧增);严重的集群性的社会问题:特殊人群(失业者、退休者、残疾人等)的生活保障、医疗健康、教育、住房、社会服务(社会工作)等方面的问题。 (4)从生态史观的角度看,两次工业革命虽然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也造成了自然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过度消耗,影响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2.自由主义的内涵 自由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曾经是资本主义的代名词。随着社会的发展,自由主义的内涵不断发展演变,流派众多,近代自由主义的内涵主要包括: (1)思想:自由主义是启蒙思想的重要内容,最早提出是在英国,18世纪成为法国社会思潮的主流,是资产阶级对抗君主专制和教权主义的有力武器。 (2)政治:英国最早实践了自由主义思想,保护个人自由、私有财产成为国家的基本职能,其后,美国、法国、德国等欧美国家也先后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3)经济:工业革命后,随着资产阶级力量的增强,工业资产阶级强烈反对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要求自由竞争,自由主义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基本的经济政策,一直延续到罗斯福新政。 (4)艺术:工业革命后,自由主义对艺术创作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们要求摆脱理性、规则、形式对人类思想的束缚,印象派、现代派都是自由主义哲学影响下的产物。 3.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表现 (1) 市场的空间范围日益扩大。市场范围经历了从国内市场到国际市场、区域贸易到世界贸易的发展过程。 (2)市场的联系方式更加快捷。交通运输方式经历了从马、帆船运载到汽船、火车、汽车、飞机运载的过程,商品信息传递经历了从人员传递到通过电报、电话以及网络传递的过程,商品运输的速度和运载量迅速扩大。 (3)市场的商品种类迅速增加。经历了由农牧业产品和手工业产品的交换,到工业产品与原料的交换,再到资金、劳动力与商业服务的交换的过程。 (4)市场组织、维护机制不断完善。通过建立银行、交易所,成立政府特许公司、垄断公司等工业公司和商业公司,保障商品生产和流通的顺畅。 (5)贸易中心的不断变化。古代以区域贸易为主,没有世界性的贸易中心;1400-1700年,西班牙、葡萄牙、荷兰一度成为大西洋贸易的中心;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后来美国取而代之。 两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发展 【真题典例】 1.命题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背景 (2018·高考江苏卷)近代的机器与其说是需要的结果,不如说是被迫无奈时有意的发明产物。因为棉布紧俏发明了新式纺纱机和织布机,因为机械动力不足而改良了蒸汽机。这表明,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革新( ) A.源于人们生活中的无意发现 B.着力解决生产中的迫切问题 C.推动垄断组织的产生与发展 D.体现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 [满分秘籍] 扣题眼:着力解决生产中的迫切问题与材料中“因为棉布紧俏发明了新式纺纱机和织布机,因为机械动力不足而改良了蒸汽机”相符。 析错点:无意发现与材料中“有意的发明产物”不符;垄断组织产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与材料中第一次工业革命“发明了新式纺纱机和织布机”“改良了蒸汽机”不符;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实现了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而材料中反映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 【答案试解】 B 2.命题点:对英国工业革命的认识 (2018·高考全国卷Ⅰ,T34)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据此可知, 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 ) 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 B.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 C.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 D.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 [满分秘籍] 扣题眼:紧扣题干材料,传统观点强调经济条件,后来注重政治制度和自然条件的作用,据此可知,对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发生的认识越来越多元化。 析错点:这些观点分别从经济、政治、自然条件方面说明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都有一定的合理性;研究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自然要把重心放在英国方面,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是次要方面;后期学者的研究只是研究视角的不同,不能以此否定传统观点。 【答案试解】 B 3.命题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2018·高考海南卷)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大众休闲文化在欧美出现,戏院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喜剧和音乐剧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足球等大型体育赛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反映出当时欧美( ) A.城市化进展显著 B.贫富差距逐渐消除 C.工业化开始启动 D.工人福利得到保障 [满分秘籍] 扣题眼: “大众休闲文化”“戏院”“喜剧和音乐剧”“足球等大型体育赛事”,说明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城市的精神生活日益丰富,城市化进展显著。 析错点: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而不是逐渐消除;工业化开始启动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欧美工人福利得到保障,开始于二战后“福利国家”制度的建立。 【答案试解】 A 【预测演练】 1.(命题点:工业革命的原因)阅读下表。 人物 观点 汤恩比 从重商主义到自由放任主义的转变是工业化的原因,经营企业的自由是主要推动力 坎宁汉 日益增加的资本积累和扩大着的市场的结合,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 曼图 强调商业和信贷的扩大为工业革命作了准备 表中是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一些认识,据此可知( ) A.工业革命原因的多元性 B.这些观点形成了完整的认识 C.阶级立场影响历史认识 D.没有考虑到英国的历史传统 解析:选A。材料“自由放任主义”“资本积累和扩大着的市场”“商业和信贷的扩大”解释了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体现出工业革命原因的多元性,故选A项;这些观点只是从不同的角度解释,并没有形成完整的认识,排除B项;材料反映出历史解释的角度影响历史认识,排除C项;材料考虑到了英国传统的经济政策重商主义,排除D项。 2.(命题点: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下图反映了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占世界工业生产的比重情况。 据此可知,此时( ) A.美国综合国力处于最强时期 B.英国已失去了世界贸易优势 C.德国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 D.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已突显 解析:选D。根据材料“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占世界工业生产的比重”可以看出,资本主义国家发展是不平衡的,在工业生产方面已经改变了原来的格局,故D项正确。 阶段二 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完善和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 一、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完善与扩展 1.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壮大了新兴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 2.美国:美国内战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内战后,美国形成了两党制。两党对垒,交替执政,成为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 3.德国: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德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和联邦制,促进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德国跻身世界强国之列。 4.法国: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共和政体最终在法国确立。 5.俄国农奴制改革: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暴露了农奴制的落后,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1861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二一九法令”,废除农奴制,实行司法改革和地方自治改革。农奴制改革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资金和市场,但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6.日本明治维新:内外危机之下,1868年日本明治天皇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实行改革。通过改革日本逐渐摆脱不平等条约,成为亚洲的强国;但明治维新是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 二、社会主义运动不断发展的趋势 1.马克思主义诞生: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病日益暴露。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2.巴黎公社: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1.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统一性、多样性 (1)统一性 ①一个核心:间接代议民主,实现途径是逐步完善普选制。 ②两种政体:君主立宪制(英、德)、民主共和制(美、法),两种政体均以防止专制统治为目的。 ③三种原则:民主化、法制化、制度化。 ④四个特点:公民选举;议会立法;权力制衡;政党政治。 (2)多样性 ①法、美共和制差别:法国是议会制共和制,议会是权力中心;美国是总统制共和制,权力中心在总统。 ②英、德君主立宪制差异:英国是议会制君主立宪制,议会是权力中心;德国是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皇帝与宰相是权力中心。 2.马克思主义诞生与工业革命的关系 (1)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社会经济前提。 (2)工业革命推动生产的迅速发展,并导致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使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弊端日益明显地暴露出来,促使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兴起,为马克思主义诞生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 (3)工业革命使社会分裂为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促进了工人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为马克思主义诞生提供了阶级基础。 3.世界三大进步潮流 (1)资产阶级民主化趋势(自由主义) ①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议会主导权由大资产阶级、新贵族向工业资产阶级转移,君主立宪制趋向成熟。 ②德国: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德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和联邦制,促进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德国跻身世界强国之列。 ③法国: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之后,法国政体频繁更迭,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共和政体最终在法国确立。 (2)社会主义运动不断发展的趋势(社会主义) ①马克思主义诞生: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 ②巴黎公社: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3)民族主义不断发展的趋势(民族主义):工业革命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意识不断觉醒,争取民族独立的民族解放运动不断高涨。 4.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社会发展的特点 (1)经济上,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处于领先地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很快成为欧洲第一经济强国。 (2)政治上,与经济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德国的政治体制相对保守,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浓厚,国内极端民族主义盛行,最终使德国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泥潭,德国的民族崛起严重受挫。 (3)外交上,德国周围强国林立,英国、法国、俄国等大国都高度警惕德国的崛起,德国力图突破大国的封锁,开始争夺海外市场。 (4)科技上,德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物理学方面成就突出,如爱因斯坦相对论和普朗克的量子理论。 (5)文化上,哲学成就突出,文学、艺术也得到一定发展。 西方代议制的发展完善 【真题典例】 1.命题点:法国共和制的特点 (2016·高考全国卷Ⅲ,T35)1875年以后,法国确立了共和政体,议会处于政治运行的中心,党派林立,内阁更迭频繁。1958年,戴高乐就任总统,修改宪法, 规定总统拥有任命总理、解散议会等权力。这一政治体制的变化( ) A.有利于政局稳定 B.确立了总统国家元首的地位 C.剥夺了议会的主要权力 D.有助于两党制的形成 [满分秘籍] 扣题眼:改革前议会处于中心地位使政局不稳;改革后总统处于中心地位,有利于革除原来的弊病。 析错点:1875年宪法早已“确立”总统国家元首的地位;“议会的主要权力”是立法,并未被“剥夺”;法国是多党制,不是“两党制”。 【答案试解】 A 2.命题点: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 (2015·高考江苏卷)依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建立的政体属于资产阶级代议制。这部宪法内容中最能体现资产阶级代议制特征的是( ) A.帝国依据本宪法在联邦领土内行使立法权 B.德意志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 C.联邦议会主席职位属于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 D.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 [满分秘籍] 扣题眼:资产阶级代议制是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表机关,间接参政议政,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议会由成年男子选举产生,与“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相符。 析错点:“帝国依据本宪法在联邦领土内行使立法权”,能表明德意志帝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但与“最能体现资产阶级代议制特征”不符;国家元首“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是国际惯例,不能充分体现是否为资产阶级代议制;宰相同时是联邦议会主席,由皇帝任命而不是议会选举产生,只对皇帝负责,表明保留了浓厚的专制残余。 【答案试解】 D 【预测演练】 1.(命题点:法国共和制的确立)直到1879年1月,法国资产阶级共和派历经百年才把众议院、参议院、内阁及总统职位都掌握在自己手里。这样,“公爵们的共和国”才变成了“共和派的共和国”,第三共和国最终确立起来。这反映出( ) A.法国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强大 B.法国民主政治构建任务的完成 C.法国民主政治之路的艰难 D.保皇派实际上主张建立共和制 解析:选C。材料“直到1879年”“历经百年才把众议院、参议院、内阁及总统职位都掌握在自己手里”等强调了法国民主政治之路的艰难,C项符合题意。 2.(命题点: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国民议会成员由成年男子选举产生,它的成员成功地维护了自己应该有的权力,尽管俾斯麦起初没想要给他们这些权力。”这表明当时德国( ) A.议员享有独立立法权 B.首相掌控着国家权力 C.议会成为贵族保护伞 D.政体带有代议制特点 解析:选D。据材料“国民议会成员由成年男子选举产生,它的成员成功地维护了自己应该有的权力”,体现了选举产生议员组成国家机关代表人民行使权力,即代议制的特点,故选D项;材料“由成年男子选举产生”说明是选举权而不是立法权,排除A项;依据所学,德国皇帝掌控国家权力,排除B项;据材料“俾斯麦起初没想要给他们这些权力”可知代表容克地主的首相并不赞同议员的选举权,因此议会也不会成为贵族保护伞,排除C项。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社会主义运动 【真题典例】 命题点: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 (2018·高考全国卷Ⅰ,T33)1847年6月,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新口号代替“人人皆兄弟”的旧口号,并规定同盟的目的是:“通过传播财产公有的理论并尽快地求其实现,使人类得到解放。”这一变化说明( ) A.共产主义者同盟接受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 B.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推动了无产阶级的斗争 C.工人运动在欧洲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兴起 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满分秘籍] 扣题眼:紧扣材料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者同盟,结合所学马克思的革命理论进行理解。 析错点: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工人运动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而兴起,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法德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就爆发了大规模工人运动;工业革命使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日益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答案试解】 A 【预测演练】 1.(命题点:马克思主义的内容)2018年5月,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许多西方著名学者纷纷表示,要探索人类社会发展前景,必须向马克思求教,人类社会至今仍然生活在马克思阐明的发展规律之中。”这表明马克思主义( ) A.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B.得到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认可 C.提出了和平夺取政权的策略 D.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 解析:选A。材料“人类社会至今仍然生活在马克思阐明的发展规律之中”说明马克思主义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故A项正确;当今的许多西方国家并没有认同马克思主义,故B项错误;通过和平的方式夺取政权是列宁的观点,故C项错误;题干中没有述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问题,故D项错误。 2.(命题点:巴黎公社革命)巴黎公社期间,凡尔赛当局大肆宣称:外省农民不愿支持巴黎工人,德国人则已经混入了社员之中。凡尔赛当局的用意是( ) A.挑起巴黎公社的内部矛盾 B.破坏法国的工农联盟 C.防止普鲁士军队支持公社 D.孤立巴黎公社的斗争 解析:选D。材料包含两层含义:第一层“外省农民不支持”和第二层“德国人混入社员之中”。A项从第二层可以看出,但第一层无法体现;B项从第一层可以看出,但第二层无法体现;C项“德国人混入社员之中”对普鲁士当局立场影响甚微;A项和B项不够全面,D项“孤立巴黎公社的斗争最全面”,可以涵盖A项和B项,故选D项。 阶段三 近代自然科学技术的发展与19世纪的文学艺术 一、物理学 1.成就 (1)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2)1900年,德国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说。 2.意义:相对论和量子论的创立,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为现代科学的发展和技术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进化论 1.标志:1859年,达尔文《物种起源》的发表。 2.意义:是对封建神学创世说的有力挑战;把发展变化的思想引入生物界,开创了生物科学发展的新时代。 三、技术进步 蒸汽机、电的发明和广泛应用,改变着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 也促使城市面貌和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四、19世纪的世界文学 1.浪漫主义文学 (1)特点: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 (2)代表作:雨果的《巴黎圣母院》、雪莱的《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等。 2.现实主义文学 (1)特点:力图真实地表现现实生活,典型地再现社会风貌。 (2)代表作:法国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俄国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等。 五、19世纪以来的世界艺术 1.世界美术 (1)浪漫主义美术:法国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 (2)现实主义美术:库尔贝的《石工》、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米勒的《拾穗者》。 (3)印象画派: ①特点:注重“光”与“色”的效果。 ②代表作:莫奈的《日出·印象》、凡·高的《向日葵》。 2.音乐和影视 (1)音乐:贝多芬是架起欧洲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音乐过渡桥梁的人。 (2)电影:1895年,法国卢米埃尔兄弟放映自己拍摄的电影短片,标志着电影的诞生。 1.工业革命与思想、文学和影视艺术发展的关系 (1)思想方面:19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西欧社会贫富分化日益明显,形成一股空想社会主义思潮。19世纪三四十年代,随着工业革命的扩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马克思主义诞生。资本主义发展中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盛行。 (2)文学艺术方面 文学方面 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日趋复杂尖锐,反映社会现实的现实主义文学出现 绘画方面 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现实主义和借助工业革命的光与色成果的印象画派出现 音乐方面 浪漫主义音乐盛行,出现了阵容庞大的交响乐团和气势恢弘的歌剧等 (3)影视艺术方面:19世纪末电学、光学、化学、机械学等学科技术的发展,为电影、电视的出现奠定了物质基础;社会的巨大变化和人类新的精神需 求、商业利润的驱动是影视艺术发展的动力;19世纪末,电影是在第二次科技革命背景下产生的满足人们感性娱乐和精神需求的文化;20世纪20年代,电视艺术诞生。 2.近代科技与思想解放的关系 (1)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及启蒙运动倡导的人文主义与理性主义,把人们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激发了人们对宇宙、自然和人自身的探究,为近代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思想条件。 (2)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又为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提供了直接的物质条件,推动了思想进一步的解放。从牛顿力学体系到相对论、量子论的提出,反映了人们对世界认识的不断深化,达尔文进化论沉重打击了封建神学,两次工业革命促使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进一步解放。 工业文明时代的科技与文学艺术 【真题典例】 1.命题点:达尔文进化论 (2018·高考海南卷)有学者在评价一项科学成就时指出:它使人对自己的认识以及对世界的认识发生了一次类似牛顿力学定律出现时所带来的划时代变化。这项成就应该是( ) A.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 B.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C.普朗克的“量子假说” D.赫胥黎的“人猿同祖说” [满分秘籍] 扣题眼: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从生物学上否定了上帝造人说,对上帝的认识产生划时代变化。 析错点:牛顿力学定律证明了自然界的规律,从物理学上否定上帝地位,“使人对自己的认识以及对世界的认识”发生划时代变化,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推动牛顿力学定律的形成,但在对上帝的认识上并没有产生划时代变化;普朗克的“量子假说”是物理学对微观世界认识的深入,但在对上帝的认识上并没有产生划时代变化;赫胥黎的“人猿同祖说”是对达尔文进化论的发展,不具有划时代影响。 【答案试解】 B 2.命题点: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 (2019·高考全国卷Ⅲ,T33)恩格斯在评价某一文学艺术流派时说:“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属于这一流派的作品是( ) A.《哈姆雷特》 B.《等待戈多》 C.《人间喜剧》 D.《西风颂》 [满分秘籍] 扣题眼:据题干材料判断其文学作品的流派,对应分析备选项中的文学作品。 析错点:《哈姆雷特》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等待戈多》是现代主义文学流派;《西风颂》是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 【答案试解】 C 3.命题点: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 (2019·高考江苏卷)“风雪里一个满身乌黑的小东西,‘扫呀,扫呀’在那里哭哭啼啼!……‘因为我原先在野地里欢欢喜喜,我在冬天的雪地里也总是笑嘻嘻’。”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在《经验之歌》中用组歌描绘了扫烟囱孩子,从侧面反映了工业化初期的英国社会。这首诗歌( ) A.以浪漫主义风格表达不满情绪 B.以现实主义笔触揭露社会黑暗 C.以现代主义手法表现自我追求 D.以印象主义技巧展现真实历史 [满分秘籍] 扣题眼: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浪漫主义风格,表达诗人对工业革命的不满。 析错点:材料体现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构思具有丰富的想象力的浪漫主义风格,不是现实主义风格;现代主义的特点是反传统和反理性,重视艺术家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印象主义强调的是捕捉光和色之下世界万物的“瞬间印象”,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 【答案试解】 A 【预测演练】 1.(命题点:美国文学艺术的发展特点)爱默生在《论美国学者》中说:“我们依赖于人的日子,我们心智向其他大陆智慧学习的学徒期,这一切就要结束了。”这反映出当时美国( ) A.特有的文化传统 B.摆脱了外国文学的影响 C.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 D.民族文学取得了瞩目成就 解析:选C。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爱默生主张美国文学艺术摆脱异域的影响,形成独立的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学艺术,也间接反映了美国经过长期的发展,其民族文化认同感在不断增强,故选C项;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其文化的发展受欧洲文学影响,还没有形成特有的文化传统,排除A项;材料反映作者的愿望和主张,不能直接得出美国已经摆脱了外国文学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美国民族文学的成就,排除D项。 2.(命题点:现实主义美术的特点)法国雕塑家罗丹说:“在艺术中所谓丑的,就是那些虚假的、做作的东西。”据此可推知,罗丹推崇的作品是( ) 解析:选D。材料认为艺术中“那些虚假的、做作的东西”是丑的,强调艺术的真实,符合现实主义的特征,D项是反映工人劳动的现实主义作品,故选D项;A项属于现代主义作品,排除A项;B项属于浪漫主义作品,排除B项;C项属于印象派作品,排除C项。 主题一 两次工业革命引发的社会巨变及中西社会转型的差异 【主题概述】 (1)工业革命催生了近代工业文明,不仅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推动了代议制的完善、经济思想的变化、社会生活观念及科技文化的进步,造就了一批国家的崛起,先后成为世界霸主,推动了欧美主要国家从传统社会向近代文明社会的转型。高考重视从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等角度考查欧美社会的转型及大国的兴衰。 (2)近代以来西方社会转型的特点 ①伴随着对落后国家的殖民扩张逐步确立。 ②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生产力迅速发展,先进的工业国家迅速积累财富。 ③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确立起资本主义代议制政体。 ④资产阶级人文精神的形成和发展,促进思想解放和科技创新。 (3)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转型的特点 ①近代伴随着西方的殖民扩张和侵略,中国社会被迫转型;现代中国主动融入世界潮流。 ②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国逐步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建设。 ③经过民主革命,摆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地位,确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符合中国国情的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体制。 ④从向西方学习到立足于中国国情,不断的思想解放和创新。 【综合大题】 1.(2019·泰安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国家,于1799年提出,目的是缓解拿破仑战争中日益增长的财政开支。由于利益集团的反对,于1803年废除。1842年,面对贫困问题急剧发展、工人运动风起云涌、政治动荡不安、财政预算赤字不断增加的局面,英国再次提出开征个人所得税的议案,得到人民的认可,所得税由临时性税收转变成为固定化的税收。1880年,免税的起征点由150英镑提高到160英镑, 所得税税率由原先的2.9%提高到3.3%。19世纪英国征收所得税,扩大了低收入者减免的范围,中下层居民的负担进一步减轻,这是走向现代税收制度的第一步,为20世纪英国走向福利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摘编自郭家宏、王广坤《论19世纪 下半期英国的财税政策》 材料二 1936年7月,国民政府颁布了近代中国第一部所得税法——《所得税暂行条例》。所得税最初发生为战时税,以补充战时财政之不足。在抗战期间和胜利后,国民政府对所得税曾进行三次重大修订和税负调整,三次修订和调整都是为了应付通货膨胀和财政赤字,以扩大征税范围和提高税收负担为中心,由于个人所得税征起征点低,累进税率级距差距小,最高税率定得较低,失去了调节收入、平衡负担的初衷。抗战结束后,个人所得税的继续开征加大工薪阶层对国民政府的离心力,再加上所得税制度本身的缺陷,最终无疾而终。 ——摘编自何家伟《南京国民政府个人所得税制度略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个人所得税制度的特点。 思路点拨:本题答案源于材料,由材料一“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国家”“再次提出开征个人所得税的议案”“所得税由临时性税收转变成为固定化的税收”“免税的起征点”“所得税税率”“扩大了低收入者减免的范围”“走向福利社会”归纳即可。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中英两国开征个人所得税的共同目的。 思路点拨:由材料一“扩大了低收入者减免的范围”、材料二“以扩大征税范围和提高税收负担为中心”得出调节个人收入;由材料一“财政预算赤字不断增加的局面”、材料二“以补充战时财政之不足”得出增加财政收入;由材料一“目的是缓解拿破仑战争中日益增长的财政开支”、材料二“在抗战期间和胜利后,国民政府对所得税曾进行三次重大修订和税负调整”得出解决战争需要。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英两国个人所得税制不同命运的原因。 思路点拨: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人民收入水平不同、社会环境不同、税制本身不同、人民认可度不同等角度思考。 答案:(1)特点:建立时间早;适时调整;由临时税变为固定税;起征点和税率不断提高;中下层负担不断减轻;由以解决财政问题为主到以解决社会问题为主。 (2)调节个人收入;增加财政收入;解决战争需要。 (3)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英国已过渡到工业社会,经济较为发达;中国以农为本,经济较为落后。人民收入水平不同:英国人收入水平较高;中国人收入水平较低。社会环境不同:英国相对稳定,中国政局动荡。税制本身不同:英国税制与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中国税制弊端明显。人民认可度不同:英国注意增加人民福利,减轻人民负担,得到人民认同;国民政府税收用于内战,加重人民负担,不得人心。 【技法指导】 特点类问题解题方法 回答历史特点类问题时,首先应明确问题涉及的主体是什么,然后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及问题赋分的多少,决定是从某一方面还是从某几个方面思考并总结特点。一般来说,根据要素概括特点:特点=本质(阶级属性)+各方面状况(指导思想、主导者、目标、内容、方式手段、范围、地域或领域、规模速度等)+新发展、新变化(比较)+时间(时间早晚、经历时间长短)+目的+过程+程度(彻底、局限性)+因素+性质+地位(最早、首创、领先)+作用+影响(广泛、深远、持久)。 (1)背景——某事件发生前是否产生了新的经济因素、阶级力量,是否采用特殊的方式作准备,是否受外部因素的影响等。 (2)时间——发生时间的早晚、经历时间的长短等方面。 如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国家。 (3)目的——为某个阶级或某部分人服务或具有多重目的等。 如由以解决财政问题为主到以解决社会问题为主。 (4)过程——相关准备、发生的变化(领导力量、力量对比)、最顺利、最突出的地方、其中的重大事件等。 (5)范围——包括地域、领域等。 (6)性质——是否具有时代特征、双重性质、性质发生变化等。 (7)影响——影响的广度、深度,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等。 主题二 从学科素养角度考查近代欧美国家的发展及影响 【主题概述】 (1)工业革命的开展及扩展,推动了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完善、经济进步、社会生活变化及科技思想文化的发展。工业革命从经济、政治、思想等方面推动了西方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2)高考重视从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等角度,综合考查近代欧美国家文明进步的特点及影响。试题侧重于中西关联,以经济模块的内容为主。2020年备考要更多关注本时段西方政治与中国史内容的关联。 【综合大题】 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对比上述图文材料,结合史实说明“经济发展与民主政治”的关系。 思路点拨:材料中的地图给我们展示工业革命的传播路线,我们发现,以英国为中心,工业革命进行传播,同时,英国的民主程度在同期的欧洲也是最高的,说明了经济的发达程度决定了一个国家民主程度。通过材料中给我们的大事年表,我们发现,经济发达国家民主进程顺利,比如英国,经济不发达国家,民主进程会有反复、曲折,比如俄国。换个角度看该大事年表,我们也可以得出政治变革对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依据以上分析阐述经济发展与民主的关系即可。 答案:情况一:从一个角度提出观点,能够进行深入地说明。 角度一:经济发展影响民主政治进程。 ①经济发展推进政治民主进程。说明:运用英、法、德、俄等国工业革命时期一个相关政治发展状况加以说明。 ②经济发展对各国民主政治的影响又有所区别。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产生民主政体的可能性就越大,运用英、法、德、俄等国工业革命时期相关政治发展状况加以说明;而法、俄等国在工业革命发展中,由于国情不同,都曾出现过民主政治的曲折。(两种情况写出一种即可) 角度二:民主政治进程影响经济发展。 ①民主政治的发展会对经济发展起着推动作用。说明:运用英、法、德、俄等国工业革命时期相关政治、政策状况对经济发展影响的一个史实加以说明。 ②民主政治发展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并不一致。政治民主化程度越高,对经济发展的推进可能性更大,可结合英、法、德、俄等国工业革命时期政治、政策状况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加以说明;而德国在19世纪末的政治民主化程度不如法国,但是由于政策、资源等各种条件不同,其经济发展速度高于法国,甚至也高于英国。(两种情况写出一种即可) 情况二:能够综合两个角度提出观点,合理运用材料或史实加以综合说明。 (建议用时:45分钟) 一、选择题 1.(2019·潍坊期中)下表反映的是1700—1800年英国经济发展的部分数据(以1700年各项数据作为基数100)。据此可知,当时英国( ) 年份 出口工业 国内市场工业 农业生产 国民收入 1700 100 100 100 100 1760 222 114 115 147 1780 246 123 126 167 1800 544 152 143 251 A.社会贫富分化加剧 B.农业制约了工业发展 C.海外市场逐渐扩大 D.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 解析:选C。据表格内容可知,英国工业革命使生产力飞速提高,国内市场工业、农业生产、国民收入稳步增长,尤其是出口工业飞速发展,说明海外市场逐渐扩大,故选C项。 2.(2019·湛江调研)19世纪欧洲工人的工资有明显增长,工人家庭的食品支出下降了25%。工人们既有结余用以订阅报纸,也可以到音乐厅和咖啡厅休闲。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A.殖民掠夺积累财富 B.商品输出获利丰厚 C.工人斗争改善待遇 D.生产方式发生变革 解析:选D。据材料“19世纪欧洲工人的工资有明显增长”可知,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工人在其中受益,这是生产方式变革的结果,故D项正确;殖民掠夺积累财富主要发生在资本原始积累阶段,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商品输出获利丰厚、工人斗争改善待遇,均不是主要原因,故B、C项错误。 3.(2019·泰安调研)1843年,创办和主编医学杂志《柳叶刀》的医疗改革者托马斯·奥克利对死亡平均年龄进行统计,统计结果见下表。该现象( ) 城镇 士绅/专业人员 农民/商人 工人/技工 农村地区 拉特兰 52 41 38 巴斯 55 37 25 工业区 利兹 44 27 19 曼彻斯特 38 20 17 A.表明农业地区的医疗更为先进 B.推动了19世纪40年代议会改革 C.说明工业经济中剥削逐步加深 D.工业革命对社会的影响具有复杂性 解析:选D。根据表格得出:农村地区的平均死亡年龄高,工业地区低,反映了工业革命对人们的复杂影响,故D项正确。A项表述与史实不符;B项发生在1832年,与题目中的时间出现了偏差;C项表述不足以表述农业地区的死亡平均年龄。 4.19世纪中后期,斯宾塞将达尔文进化论中的自然选择思想应用于人类社会,认为生存竞争所造成的自然淘汰,在人类社会中也是一种普遍的现象,由此形成“社会达尔文主义”。这种学说促使当时欧洲( ) A.民族主义思潮逐渐走向极端 B.公民生存自由受到严格限制 C.政治生活缺乏思想理论基础 D.社会价值观发生根本性改变 解析:选A。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内容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选择”,而“社会达尔文主义”会促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剧对外扩张,从而使发达的工业文明国家中的民族主义大行其道,并逐渐走向极端,故选A项。 5.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技术发明影响了美国生活的各个方面,当时“一个兴旺但不一定富有的城市家庭,不用走出家门就可以发现许多迹象证明工业化对它的生活的影响”。下列有关佐证,正确的是( ) A.电炉取代煤气炉 B.缝纫机由电动到数控 C.电灯代替霓虹灯 D.电冰箱从电动到智能 解析:选A。电炉取代煤气炉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对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的替代,且是家庭的必需生活品,故A项正确;缝纫机由电动到数控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到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升级,故B项错误;霓虹灯是1899年发明的,且不适宜家庭,故C项错误;电冰箱从电动到智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到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升级,故D项错误。 6.(2019·青岛模拟)1904年,德国六个大的化学公司成立了两个大卡特尔。他们集中管理,维持价格,以较少的企业进行大规模的生产,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直接推动因素是( ) A.蒸汽机的广泛使用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C.德国统一的完成 D.国家干预经济的实行 解析:选B。“卡特尔”是垄断组织的一种表现形式,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蒸汽机的广泛使用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A项错误;垄断组织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其直接推动因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故B项正确;德国统一的完成是在1871年,德国统一有利于德国经济的发展,但不是垄断组织产生的直接原因,故C项错误;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是在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之后,故D项错误。 7.(2019·湖北部分重点中学考试)1883—1889年,德国颁布疾病保障、意外工伤保险等社会立法条例,1887—1889年,英国政府参与议会会议次数占全部会议次数的84.5%,1885—1889年,美国克利夫兰否决国会议案324个项目。这些现象( ) A.表明早在19世纪末期福利制度在西方国家已经形成 B.体现了19世纪末资本主义行政权力日益增长的趋势 C.说明19世纪末资本主义国家行政权力凌驾于议会之上 D.体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19世纪末期已大规模应用 解析:选B。据材料“英国政府参与议会会议次数占全部会议次数的84.5%”“美国克利夫兰否决国会议案324个项目”可知,政府的行政权力增强,故B项正确;1929年经济大危机后,福利制度才在西方国家开始形成,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政府行政权力增长,而不是强调凌驾于议会之上,故C项错误;依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大规模运用,故D项错误。 8.(2019·青岛模拟)有研究表明,从1789年大革命爆发到1875年宪法颁布的近100年中,法国经历了共和与帝制的多次反复,在帝制时期经济更加繁荣。其主要原因是( ) A.适度集权能够提供稳定的环境 B.专制政体符合当时生产力水平 C.共和体制限制了经济发展活力 D.帝制有利于进行工业技术革新 解析:选A。据材料“法国经历了共和与帝制的多次反复,在帝制时期经济更加繁荣”可知,在集权的帝制时代经济的发展更好,而经济的发展得益于稳定的环境,故选A项。 9.(2019·德州期中)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是立法机构,行使立法权。帝国国会由普遍、平等、直接、无记名的选举产生。这表明( ) A.帝国延续了专制主义传统 B.宪法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 C.议会成为国家的权力中心 D.普鲁士处于联邦主导地位 解析:选B。议会是资产阶级民主的标志,故A项错误;题干中“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是立法机构,行使立法权。帝国国会由普遍、平等、直接、无记名的选举产生”,表明德意志帝国披上了民主外衣,故B项正确;题意未体现议会成为权力中心,故C项错误;题干未提及普鲁士的地位,故D项错误。 10.(2019·德州调研)1872年德文版《共产党宣言》的序言中提出:“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但是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这说明( ) A.革命实践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 B.德国成为国际工人运动的中心 C.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变化 D.社会主义成为世界的主要潮流 解析:选A。1872年的德文版《共产党宣言》在序言中提及“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表明马克思主义随时代发展而发展,故A项正确;题干没有提及德国是否是国际工人运动的中心,故B项错误;不论时代如何变迁,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不会发生变化,故C项错误;在19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处于上升时期,资本主义仍是世界的主要潮流,故D项错误。 11.(2019·宜宾一模)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攻击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不是来自实验室,导致其频频落选。甚至在1921年还进行过辩论和投票,都没有授予爱因斯坦诺贝尔物理学奖。这说明诺贝尔奖( ) A.评奖过程非常谨慎 B.只重视实验室的成果 C.评审程序不够公正 D.对理论研究存在偏见 解析:选A。材料“相对论不是来自实验室”,难以验证,因此“导致其频频落选”,反映出评奖过程非常谨慎,故选A项;材料反映出诺贝尔奖重视实验室成果,但“只重视”说法错误,排除B项;相对论难以验证,评审程序非常谨慎,而非不够公平,排除C项;相对论难以验证,没有被授予诺贝尔奖,而非对理论研究存在偏见,排除D项。 12.《亚威农少女》由毕加索创作于1907年,是第一张被认为有立体主义倾向的作品。画家把五个少女的身体分解,以夸张的二维几何形体重新组织、交错叠放,创造出一个多维空间的绘画特色。下列和这种绘画风格的产生最相关的可能是( ) A.文艺复兴 B.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C.启蒙运动 D.普朗克的量子假说 解析:选B。相对论是关于时空和引力的理论,爱因斯坦提出了“思维时空”等全新的概念,据材料“画家把五个少女的身体分解,以夸张的二维几何形体重新组织、交错叠放,创造出一个多维空间的绘画特色”可知,该风格最可能与相对论有关,故选B项;文艺复兴强调人的价值,以人性反对神性,以人权反对神权,追求个性解放,反对神学迷信,排除A项;启蒙运动高举“理性主义”,矛头直指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提出自由、平等、民主、法制、三权分立等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思想,排除C项;普朗克的量子假说认为,辐射像物质一样,是由具有能量的基本单位量子来实现的,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 13.(2019·青岛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后期,美国城市住房紧缺,形成大批贫民窟。1879年,纽约市通过专门法案倡导新式住房设计,改善贫民住房情况,但直到1908年还没对住房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其他城市更是一拖再拖。一战期间,联邦政府实施了两项战时应急住房计划,为工人和军人家庭建造公共住房。20世纪30年代,联邦政府开始扩大在一战时期的做法,1934年至1937年间,美国公共工程局以解决就业的名义新建住房21 640套。1937年,美国国会通过《美国住房法》,并建立美国住房署负责贫民的公共住房建设,到二战结束时,该署为16.8万个建筑单元提供了90%的资助。 ——摘编自王旭《美国城市发展模式: 从城市化到大都市区》等 材料二 民国时期,住房矛盾日益加剧。1924年,孙中山在《建国大纲》中提出了住为民需、增建屋舍的主张。1927年以后,国民政府在土地法的框架下陆续出台多种房屋救济法规。1930年《土地法》和1938年《内地房荒救济办法》均规定在发生房荒的时候兴建公营住房以救济难民和贫民,但政府力量有限,房屋救济更多依靠私人房屋。抗战爆发后,由于私房房租猛涨,国民政府先后颁布三部房屋租赁条例,在战时和指定区域施行房租管制和强制空房出租等严厉措施。然而这些措施遭到了房主的抵制,加之没有专门机构去监督执行,实施效果不容乐观。 ——摘编自张群《居有其屋:中国住房权历史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前期美国住房政策的变化,并说明其变化产生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与20世纪前期美国住房政策相比,国民政府住房政策的不同之处,并说明其形成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20世纪前期中美两国住房政策给现代住房政策制定提供的启示。 解析:第(1)题第一小问变化,据材料一“但直到1908年还没对住房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其他城市更是一拖再拖”“20世纪30年代,联邦政府开始扩大在一战时期的做法,1934年至1937年间,美国公共工程局以解决就业的名义新建住房21 640套”得出由自由放任到国家调节;据材料一“美国国会通过《美国住房法》,并建立美国住房署负责贫民的公共住房建设”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由间接调控到直接管理;据材料一“联邦政府实施了两项战时应急住房计划,为工人和军人家庭建造公共住房”“到二战结束时,该署为16.8万个建筑单元提供了90%的资助”得出由临时性措施到长期性政策。第二小问积极作用,联系时代背景可从缓和阶级关系,稳定秩序、资本主义制度(政治),促进经济复苏(经济),为打败法西斯奠定基础等角度入手。第(2)题第一小问不同之处,据材料二“1927年以后,国民政府在土地法的框架下陆续出台多种房屋救济法规”得出与土地政策联系紧密;据材料二“陆续出台多种房屋救济法规。1930年《土地法》和1938年《内地房荒救济办法》均规定在发生房荒的时候兴建公营住房以救济难民和贫民”得出多为应急性救济措施;据材料二“国民政府先后颁布三部房屋租赁条例,在战时和指定区域施行房租管制和强制空房出租等严厉措施”得出以房租管制为主,住宅供应为辅(或以国家行政监督为主);据材料二“加之没有专门机构去监督执行,实施效果不容乐观”得出缺乏专门机构监督或主导执行。第二小问原因,从经济、社会环境、思想、传统等角度回答;第(3)题启示,从政府的责任、住房保障的手段、住房政策的调整、市场与国家干预等角度入手。 答案:(1)变化:由自由放任到国家调节;由间接调控到直接管理;由临时性措施到长 期性政策。积极作用:改善人民住房状况,稳定社会秩序;增加以工代赈岗位,利于经济复苏;有利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为打败法西斯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不同之处:与土地政策联系紧密;多为应急性救济措施;以房租管制为主,住宅供应为辅(或以国家行政监督为主);缺乏专门机构监督或主导执行。 原因:资本主义发展不足,国家实力有限;战争频仍、社会动荡的客观环境;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或“平均地权”)的指导作用;古代中国救济传统的影响。 (3)启示:政府应该承担保障人民住房的责任;住房保障的手段应该多样化;住房政策应该根据时空变化进行调整;住房政策应妥善处理国家干预与市场调节的关系。(言之成理即可) 14.(2020·山东省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卷)下表是英国主要进出口品分类统计表(1701—1894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单位:100万英镑 类别 年份 原材料和初级产品 工业制成品 进口 出口 进口 出口 1701 2.0 0.4 1.8 3.6 1724 2.4 0.4 1.9 3.8 1754 3.0 0.6 1.8 6.4 1774 4.1 0.7 2.2 8.5 1784 9.6 0.9 2.1 10.7 1794 15.4 0.8 2.5 19.0 1804 27.4 1.1 1.7 33.8 1814 36.4 1.5 0.7 38.0 1824 35.5 1.0 0.9 32.6 1834 47.7 2.5 1.9 42.1 1844 51.0 5.2 3.5 51.4 1854 89.4 6.6 11.6 85.3 1864 165.3 10.4 25.3 142.7 1874 173.4 23.7 47.1 205.3 1884 169.0 24.6 59.6 196.6 1894 156.4 30.6 75.3 173.5 ——据(英)B.R.米切尔《英国历史统计资料》等 采用一个新的时间尺度,对这一时期的英国经济发展进行阶段划分,并说明划分依据。 解析:首先据表格中时间段1701—1754年,1774—1894年(1774—1864年和1874—1894年),原材料和初级产品、工业制成品的进出口的数值变化,判断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特征;然后说明依据即可。 答案:示例 一、工场手工业时期(1701—1754年),在这一时期,原材料和初级产品及工业制成品的进出口虽不断增加,但总体上增长速度缓慢,这是由英国工场手工业发展水平决定的。 二、机器大工业时期(1774—1894年),这一时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工业革命时期(1774—1864年)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1874—1894年)。 1774—1864年,原材料和初级产品进口和工业制成品出口明显增加,原材料和初级产品出口和工业制成品进口规模一直较小。这是因为与英国率先开展了工业革命,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它需要进口大量的原材料,并逐步推行自由贸易政策,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对外倾销商品,逐渐成为“世界工厂”。 1874—1894年,原材料和初级产品进口和工业制成品出口呈减少趋势,原材料和初级产品出口和工业制成品进口基本呈增加趋势,这是因为英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展速度放缓,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与其展开激烈的竞争。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