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08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语文考点31 鉴赏诗歌的语言
1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是高考古代诗歌鉴赏部分考查的重要内容。“语言”主要包括炼字炼词和语言风 格两类。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就是要理解诗歌的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诗歌的语言美,进而做出 评述。 从近几年的高考试卷来看,高考对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这一考点的考查,主要呈现以下两方面的特点: 1.考查形式。多以主观表述题的形式考查考生对诗歌的语言的把握。只有极个别地区采用客观题的形式进 行考查。2.考查内容。主要包括:(1)品味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即分析其含义和作用;(2)品评某一字 词的艺术表达效果,如 2017 年高考山东卷第 14 题的第(1)小题;(3)理解诗歌中某一两个语句的含意, 如 2018 年高考课标全国 I 卷第 15 题;(4)概括诗歌的语言风格等。 考生在备考时,应联系诗歌的主旨,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和推敲,从而准确理解 诗歌语言的精妙之处。预计 2019 年高考对古代诗歌的语言的考查仍会加强,而考生应给予重视。 考向一 炼字炼词 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最爱东山晴后雪①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晴,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 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 【答案】“软”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涌”字运用比 拟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在夕阳红光映照之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的能力。考生通过分析可知,“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是触 觉,“红光”是视觉,这里是“通感”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夕阳的柔和温暖。“涌”字运用比拟的手法,写 出了壮丽的景色。考生了解了字的本义,再联系文中内容明白其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点出表达效果即可。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完成题目。 春 日 【南宋】吴锡畴① 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 2 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风。 一窗草逆濂溪老②,五亩园私涑水翁③。 无赋招魂难独笑,且排春句答春工。 【注】①吴锡畴:南宋末年诗人,死后第三年南宋灭亡。②濂溪老:周敦颐,晚年定居于庐山,世称濂溪 先生。③涑水翁:司马光,陕州夏县(今属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 颈联中“逆”“私”二字极为精妙,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其妙处。 【答案】“逆”是“迎接”的意思,“私”是“偏爱”的意思。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绿草田园 以人的性情,写出它们对其主人的亲昵之状,曲折地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网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武威①春暮闻宇文判官西使还已到晋昌② 岑 参 岸雨过城头,黄鹂上戍楼。 塞花飘客泪,边柳挂乡愁。 白发悲明镜,青春换敝裘。 君从万里使,闻已到瓜州。 【注】①武威:凉州(边塞),诗人所在地。②晋昌:瓜州。 “边柳挂乡愁”一句中哪个字用得最为传神?请赏析。 【答案】“挂”字。“挂”是“悬挂”之意,化无形的情感为有形的形象,突出乡愁的沉重,把乡愁与杨柳 联系在一起,更显离愁。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这是一道炼字题,考生在答题时要先找出用得最为传神的那个字。该 句中用得最传神的字就是“挂”,作者巧妙地运用“挂”这一动词,把无形的、抽象的乡愁化为有形的、可 观可触的具体事物,并且与“柳”联系在一起,目的就是突出乡愁的沉重。 技巧点拨 1.抓动词。动词的使用常常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可使诗歌中的意象化静为动,更加形象生动,具 有动态美。如第 1 题,用一个动词“涌”,就形象地描绘出了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般从红光中涌出的奇丽 3 景象。 2.抓形容词。考生要注意形容词的重叠运用和活用。形容词可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 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临其境。如“梦魂欲渡苍茫去,怕梦轻、还被愁遮”中的 “轻”,描状梦魂,化无形为有形,且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使本不可触的梦有了重量,堪称妙绝。 3.抓数量词。诗(词)人精心提炼的数量词,往往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如唐代诗人齐己《早梅》 中的“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一枝”先于众梅,悄然“早”开,显出此梅不同寻常。 4.抓表颜色的词。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 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感。 考向二 炼句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 蔡 伸 亭皋木叶下,原隰菊花黄。凭高满眼秋意,时节近重阳。追想彭门【注】往岁,千骑云屯平野,高宴古 球场。吊古论兴废,看剑引杯长。 感流年,思往事,重凄凉。当时坐间英俊,强半已凋亡。慨念平生豪放,自笑如今霜鬓,漂泊水云乡。 已矣功名志,此意付清觞。 【注】彭门:徐州治所,蔡伸任徐州通判时曾率部北上,援助抗辽。 上片“看剑引杯长”一句有何用意? 【答案】表现作者建功立业的报国之志,为下片写作者感慨自己英雄不再、豪情尽失、人生垂暮、漂泊江 湖,只能借酒消愁的凄凉现实做铺垫。 【解析】要分析诗歌中关键语句的作用,考生首先要对该句的内容进行分析,明确其意蕴和情感。对于本题 而言,结合全篇和注释可知,“看剑”表现作者的报国志向,“引杯”即借酒消愁,表达作者壮志难酬的悲 叹。另外,“看剑引杯长”是上片的最后一句,结构上起到联系上下文的作用。上片“追想彭门”“千骑云 屯平野”等回忆往昔戎马岁月的语句,以及注解中作者“率部北上,援助抗辽”,都体现了作者的报国之志。 下片的“感流年,思往事,重凄凉”“英俊”“凋亡”“如今霜鬓”等都体现了人生垂暮、英雄不再的感慨。 2.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问题。 【南吕】四块玉·马嵬坡 马致远 4 睡海棠,春将晚,恨不得明皇掌中看。霓裳便是中原乱。不因这玉环,引起那禄山,怎知蜀道难! 结合全曲,试分析“霓裳便是中原乱”一句在本曲的作用。 【答案】通过想象,写出杨李沉醉于轻歌曼舞,尽情寻欢作乐,仿佛生活在与世隔绝的神仙世界,毫不理 会国家安危与人民疾苦,造成安史之乱,中原沦丧。结构上,承上启下,由前面杨李的荒淫享乐的叙事, 转到下面议论,总结历史教训。过渡自然。 技巧点拨 1.把握关键字词,理解语句含意。理解语句含意是赏析语句的基础,而理解语句中的关键字词又是理 解语句含意的基础。 2.赏析表达技巧,明确表达效果。要求考生赏析的语句大多是表达技巧较为丰富的语句,考生在理解 语句含意的同时还要发现其中隐含的表达技巧,包括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句式(倒装句、反问句、设问 句)、用词(叠词、量词)特点等。 3.结合题干要求,明确答题方向。考生要吃准题干要求,若题干要求赏析某个语句,则答案应包括理 解语句含意,分析表达技巧,理解思想情感三个部分;若题干只要求分析某句的表达特色,就可主要分析 表达技巧和内容,不必分析情感;若题干要求分析某句的作用,则拟写答案时除了分析语句含意、情感外, 还要结合上下文分析该句的表达效果或作用。如第 1 题的答案“为下片写作者感慨自己英雄不再、豪情尽 失、人生垂暮、漂泊江湖,只能借酒消愁的凄凉现实做铺垫”就是对语句作用的分析。 考向三 诗眼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闻 泉 李咸用 淅淅梦初惊,幽窗枕簟清。 更无人共听,只有月空明。 急想穿岩曲,低应过石平。 欲将琴强写,不是自然声。 5 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闻”。全诗紧扣“闻”字:首句点题,写诗人初闻泉声的情状。“淅淅”写初闻之声,“梦初惊” 写泉声作用于梦中人的听觉过程及引起的心态反映。接下来三、四句,描绘听泉人所处的环境。“更无人共 听”强调诗人的幽居独处。五、六句转入正面描写,诗人凭借所闻泉声的“急”“低”,想象泉水的“穿岩 曲”和“过石平”。七、八句是诗人闻泉后的感受,诗人想用琴声来模拟泉水声音,但又感觉泉声是自然之 声,琴声无法与之相媲美。 名师点睛 寻找诗眼时,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关注词语词性。(1)动词。注重分析诗句中有多重含意的动词。比如“羌笛何须怨杨柳”中的“怨” 是诗眼,因为这个动词既是羌笛所吹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的心境,写出了边塞将士生活艰苦及对朝廷的 不满。(2)形容词。注重分析诗句中有多重意思的形容词。比如“一片孤城万仞山”中的“孤”是诗眼, 因为这个形容词写出了环境的孤苦、人的孤苦等。(3)词类活用现象。比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 是诗眼,属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写出了春风的重要作用,表现了诗人对春天到来的极度喜悦之情。 2.关注词句位置。(1)题目。题目中的某些词语往往能够涵盖诗歌主要内容,比如上述题,“闻泉” 中的“闻”是诗眼,因为“闻”概括了诗歌的主要内容。(2)词语。一般来说,五言诗以第三字为眼,七 言诗以第五字为眼,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中的诗眼是“归”和“下”。(3)诗句。诗歌中的抒情 句、议论句或以情结景句等往往体现出诗人的情感,因此寻找诗歌的诗眼时要关注这些诗句。比如《蜀相》 的尾联“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表达了诗人的情感,是诗歌的诗眼。 6 考向四 语言风格 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横波亭为青口帅赋① 元好问 孤亭突兀插飞流,气压元龙百尺楼②。 万里风涛接瀛海,千年豪杰壮山丘。 疏星澹月鱼龙夜,老木清霜鸿雁秋。 倚剑长歌一杯酒,浮云西北是神州。 【注】①本诗是为镇守金国青口要塞的老朋友所作,写于元灭金之前。②元龙百尺楼:元龙指三国时的陈 登,刘备赞他有文才武略。这里指高峻。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答案】豪迈。一是思想情感之豪迈,如首联和颔联作者以横波亭的孤高之势、周围山川的雄壮暗喻青口 帅豪杰之豪情;尾联写倚剑高歌,慷慨豪饮,遥想浮云下的西北神州,都表现出勇往直前、收复故土的豪 情壮志。二是遣词用字不同凡响,像首联中的“插”“压”等字把横波亭下临飞流的孤高之势传神地表现出 来了;颔联中的“万里”“千年”分别从空间的广阔与时间的久远上来表现景之壮观与人之英武,字里行间 表现出一种磅礴的豪迈之情。 学#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三堂东湖作 韦 庄 满塘秋水碧泓澄,十亩菱花晚镜清。 景动新桥横蝃 ①,岸铺芳草睡②。 蟾投夜魄当湖落,岳倒秋莲入浪生。 何处最添诗客兴?黄昏烟雨乱蛙声。 7 【注】①蝃 :彩虹。②:池鹭。 请简要赏析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答案】①用明白晓畅的语言遣词造句,写眼中所见和心中所感,用真切的情意打动读者。诗歌开篇直接 入题,然后以湖面为中心,将湖上、岸边、天上、四周的自然景物组织在一起,营造活泼、优美、迷人、 宁静的氛围。②用词生动准确。如动词“动”“横”“铺”“投”“落”“倒”“入”“生”等,使本来静的景物 有了动态,也使本来各不相干的景物相互融合,起到了纽带的作用。再如形容词“乱”,用来形容蛙声,惟 妙惟肖。还有名词“蝃 ”“”“黄昏”“烟雨”等,读来流畅自然,声韵和谐,增加了语言的音乐美。 名师点睛 概括语言特色,也就是对诗歌语言的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进行综合赏析,不是揣摩个别字词运 用的技巧,而是要品味整首诗歌表现出来的语言特色(风格)。鉴赏时的难点就在于用一个词语从总体上准 确概括出诗歌的语言特色。 1.提问方式:这首诗(词)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答题术语:淡雅高远、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 壮、明白如话、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笔调婉约、现实、浪漫、雄浑、旷达、俊爽、悲慨、清 新、明丽、豪迈、奔放、刚劲、低沉、幽怨、哀伤、凄凉、缠绵、清新飘逸、雄健高昂、悲壮苍凉、严谨 细腻等。 3.答题模板: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如第 1 题中的“豪迈”风格)+列例证(用诗 歌中有关词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如第 1 题颔联中的“万里”“千年”分别从空间的广阔与时间的久远来表 现景之壮观与人之英武)+析感情(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如第 1 题中,表现出作者勇往直前、收复 故土的豪情壮志)。 8 1.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 鹧鸪天 送廓之秋试① 【宋】辛弃疾 白苎②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③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注】①秋试:科举时代秋季举行的考试。②白苎(zhù):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③禹门:龙门,古时以 “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 “白苎新袍入嫩凉”句中的“嫩”字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夜到渔家 张 籍 渔家在江口,潮水入柴扉。 行客欲投宿,主人犹未归。 竹深村路远,月出钓船稀。 遥见寻沙岸,春风动草衣。 这首诗的最后一句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效果?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南海旅次 曹 松 忆归休上越王台,归思临高不易裁。 为客正当无雁处,故园谁道有书来。 城头早角吹霜尽,郭里残潮荡月回。 心似百花开未得,年年争发被春催。 尾联哪个字用得好?请说明理由。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澄迈驿通潮阁二首(其一) 苏 轼 倦客愁闻归路遥,眼明飞阁俯长桥。 贪看白鹭横秋浦,不觉青林没晚潮。 诗人写白鹭,不用“飞”“翔”之类的动词,却选用一“横”字,可谓匠心独运。试选一个角度,用简洁的 9 语言赏析其妙处。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眼儿媚 阮 阅 楼上黄昏杏花寒,斜月小栏干。一双燕子,两行征雁,画角声残。 绮窗人在东风里,无语对春闲。也应似旧,盈盈秋水,淡淡春山。 结合全词,简要分析“一双燕子,两行征雁”中数量词运用的妙处。 6.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水仙子·西湖废圃 张可久 夕阳芳草废歌台,老树寒鸦静御街,神仙环珮【注】今何在?荒基生暮霭,叹英雄白骨苍苔。 花已飘零 去,山曾富贵来,俯仰伤怀。 【注】神仙环珮:泛指西湖繁盛时的迷人风物。 请对曲中“夕阳芳草废歌台,老树寒鸦静御街”两句作简要赏析。 7.阅读下面这首敦煌曲子词,回答问题。 菩萨蛮 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①且待青山烂。水面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枯。 白日参辰②现,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 【注】①休:罢休,双方断绝关系。②参辰:星宿名。 试就该词的语言特点加以鉴赏。 一、【2018年高考课标全国I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野 歌 李 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10 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不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二、【2017年高考课标全国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2.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三、【2017 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早上五盘岭① 岑 参 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②。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 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 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 栈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 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注】①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春,岑参作为僚属随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入蜀平乱,途径五盘岭时作。 五盘岭:秦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②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巅。 1.“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 2.蜀道历来以艰险著称,为什么诗人却说“不觉蜀道难”?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 11 四、【2016 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登裴秀才迪小台 【唐】王维 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选自《全唐诗》) 1.“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 2.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3.你如何理解诗中的“闲”字? 五、【2015 年高考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 骆宾王 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 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 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 1.请简要赏析“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向?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闯关检测 1.轻微、新鲜、清爽等。 【解析】作答本题,首先要读懂该字所在句,然后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揣摩“嫩”字的含义。这句是说 穿着白色麻袍,走在“嫩凉”之中,这“嫩”显然给人以轻微、新鲜、清爽等的感觉。 2.这首诗语言浅切流畅,活泼圆转。最后一句“春风动草衣”尤为传神。正焦急等待主人归来的诗人远远 看见一叶扁舟向岸边行来,渔人正寻找沙岸泊船,他身上的蓑衣在春风中飘动,好像是诗人等待已久的 主人回来了,诗人喜悦的心情油然而生。这一句形象生动,语调轻快,神采飞扬,极富神韵,给人以特 别深刻的印象,凝聚了诗人对渔民的深情厚谊。 学# 12 3.“催”字用得好。“催”为催促,这里是“春风催促花儿开放”的意思。诗人以含苞待放的百花比喻处于 抑制状态的归心,进而表现出每到春天他的心都受到刺激,归思泛滥,就像被春风催的百花,不由自主 地竞相怒放,比喻生动贴切。 【解析】本题考查炼字。首先,找出用得好的那个字;其次,点出该字的意思以及尾联的含意;最后, 联系诗人感情。 4.(1)用“横”字,能带出一股雄健之气,如同一团浓墨重重地泼在画面上,其气势、力度是“飞”或 “翔”不可比的。(2)用“横”字,描绘出诗人久久凭栏远眺的神情,诗人“贪看”一行白鹭在秋浦上 飞翔,视线追随白鹭移动,有“横”的感觉;若用“飞”或“翔”,则看不出诗人久眺的身影,点染不 出诗人的主观情感。(3)用“横”字,化动为静,暗示秋浦水天一色,空寥清旷,是诗人心境之静的外 现。 【解析】本题考查炼字。解答时要指出“飞”“翔”和“横”放在语句中的表达效果,然后点出优劣。 5.“一双”“两行”分别写燕子成双、征雁成队,借此反衬作者的孤独,抒发了作者形单影只、无限孤寂的 情感。 【解析】本题考查炼字。先调动知识储备,联想使用数量词的好处;然后再结合具体的内容阐述表达效 果。注意要联系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6.(1)连用名词,组成意象群,勾勒了一幅死寂、萧疏的图景。(2)对仗工整,使全曲具有整散结合的特 点。(3)景中寓情,“废”“静”二字意蕴深厚,奠定了全曲感伤的基调。 【解析】本题考查炼句。炼句题要考虑的方面较炼字题多,要从语句含意、所用手法、感情倾向等方面 进行阐述。 7.率真、直白。以一连串不可实现之事——青山烂、秤锤浮、黄河枯、白日现参辰、北斗星回南面等,表 现女子对爱情的忠贞不渝,热烈、大胆、泼辣,感人至深。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语言风格。先抓住关键句概括出诗歌的总体风格,最好选用四字词语;再联系词 13 句进行阐述;最后点出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高考链接 一 1.B 2.①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②表 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语句的赏析和对诗歌情感的评价。对诗歌语句含意的理解,首先要借助重要意 象把握诗歌描写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作者人生经历,考虑诗 句表达的思想情感。本 题中需注意“寒风变春柳”“烟濛濛”两个关键词句,展现了柳条的朦胧多姿。这个意象的深层含义就 是希望,所以可知作者在困境中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二 1.BE 【解析】B 项,“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说法错误,此句重点描绘考生们的答题情况, 考生们大清早就入场了,没有一点喧闹嘈杂之声。E 项,“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是谦逊 之词。全诗透露出一种惜才爱才的真挚感情,也表达了要为国家选出真正的人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③ 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解析】“下笔春蚕食叶声”先点出其修辞手法,比喻:把考生们在纸上答题写字的声音比喻成春蚕嚼 食桑叶的声音。再表述其作用、效果:描写了考场上考生们紧张严肃答题的场景,也显示出考生才华横 溢,答题速度快。借此强化作者的喜悦之情。 三 1.①“斗”字,描写了两岸崖石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②“攒”字,描 写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刻画了峰峦密集、重叠之态。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炼字能力。炼字题首先要解释字在诗句中的含义,如果有修辞手法,要指出该 字运用的修辞。然后把字放到诗句中,描述诗句所写内容,最后指出诗句运用该字的表达效果,或者表 达的情感。“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和“攒”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斗”字将江流两 岸的崖石人格化,两岸崖石耸峙对错,犹如两兽相斗,写出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态。而“攒”字山峰 相连,好像攒集在一起,写出了山峰的密集、重叠。 学@ 2.①诗人入蜀是为报知己,为平蜀乱,虽然途中山峦重叠、险滩暗藏,但不觉艰险。②诗人登上山顶后, 14 心旷神怡,因此所观之景虽奇险但他感觉富有情趣。 四 1.示例一 “望”:照应题目中的“登台”,引出后面描写的景物。 示例二 “空”:①营造空旷的意境;②流露出超然的心态。 【解析】这是一道“炼字”的题目,考生作答时应注意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和结构说 明理由。重点注意从炼结构、炼意和炼境的角度回答。 2.①动静结合。落日与鸟,是动态描写;秋日原野,是静态描写。②寓情于景。通过描写秋原的空阔,表 现出诗人闲适的心境。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表达技巧,主要考查表现手法。解答本题,要明确常见的表现手法主要有 哪些。具体来说,答题时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然后分析艺术效果。 本题主要从借景抒情和动静结合的角度回答。 3.一个“闲”字,点出闲景、闲人、闲心,写出了闲境之美、闲适之情。 【解析】这是一道理解诗中词语并表明情感的题目,首先答出表层的含义,然后分析暗含的情感。 五 1.“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这两句用山谷幽静、空旷衬托风声格外之响与月色分外之浓,视听兼具, 动静结合,突出表现了山间空旷、静寂的美好景致。 【解析】“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山谷异常安静,风声响彻山间,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幽深少人 的山林,月色显得更加浓重,也是运用了反衬的手法。上一句是从听觉的角度写声音,而下一句是从视 觉角度描写看到的景象,视听结合,描绘了一幅幽邈、静谧的月下山林图景。 2.本诗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之情,追求高洁坚贞、自由闲适之志。首联从夕照美景吸引作者游兴写起,点 明访问山家之由;颔联写兰径和山家槐庭美景:幽兰散发阵阵香味,落日透过庭槐洒下斑驳光影,暗示 山家主人为高洁隐士;颈联写山谷幽静空旷、风声之响、月色之浓,呈现出山间特有景致;尾联直接表 达了诗人对自由闲适生活、坚贞品格的追求。 15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