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08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甘肃省天水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政治试题(理科)(解析版)
2018-2019学年甘肃省天水一中高二(上)期末政治试卷(理科)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 1. 一位哲人说过:“哲学是智慧的学问。学懂了哲学,脑子就灵,眼睛就亮,办法就多;不管什么时候、干什么工作都会给你方向、给你思路、给你办法。”这反映了( ) ①真正的哲学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②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③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④哲学是任务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①④符合题意,“哲学是智慧的学问。学懂了哲学,脑子就灵,眼睛就亮,办法就多;不管什么时候、干什么工作都会给你方向、给你思路、给你办法。”这反映了真正的哲学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哲学是任务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②③不合题意,材料不涉及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故选:B。 本题考查:哲学的功能和任务 ①哲学的功能:哲学是一门使人聪明,给人智慧的学问,是美好生活的向导;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和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正确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正确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哲学能够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②哲学的任务: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解答本题应运用的解题方法为排异法,即排除题肢本身尽管正确,但与题干材料的主旨不符的选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运用此类方法解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理解和把握,难度中等。 2. 恩格斯说:“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这主要体现了( ) A. 具体科学揭示的是具体领域的规律,哲学揭示的是普遍的规律 B. 具体科学对哲学发展具有指导作用 C. 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D. 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答案】C 【解析】A不合题意,材料强调具体科学和哲学的联系,不是二者的区别; B错误,哲学对具体科学有指导作用; C正确,恩格斯说:“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这主要体现了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D不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故选:C。 本题考查:哲学与具体科学 (1)区别: ①具体科学揭示的是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 ②哲学揭示的是整个世界共同的、普遍的性质和规律。 (2)联系: 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家的研究活动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某种世界观的指导下进行的。 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生在分析题肢的时候,要结合材料进行思考,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错误的和不合题意的均可以排除。 1. 学生要处理好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教师要处理好教学计划与教学实际之间的关系。从哲学上归纳,就是要处理好( ) A.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B.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C. 必然和偶然的关系 D. 真理和谬误的关系 【答案】B 【解析】ACD不合题意,B符合题意,学习计划和教学计划属于思维范畴,学习实际和教学实际是客观事实,属于客观实在的范畴,处理好这些关系,从哲学上看,就是要处理好思维和存在关系。 故选:B。 本题考查:哲学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由于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属于知识的再认,难度不大。要求考生在复习备考过程中一定要夯实基础知识,强化记忆和理解。 2. 有亡铁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铁也;颜色,窃铁也;言语,窃铁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铁也。俄而掘其谷而得其铁,他日复见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铁者。下列典故中,两者都与此则寓言哲学寓意相一致的是( ) A. 对牛弹琴 防微杜渐 B. 郑人买履 断章取义 C. 掩耳盗铃 画饼充饥 D. 纸上谈兵 白马非马 【答案】C 【解析】材料故事的意思是:从前,有个人丢了一把斧子。他怀疑是邻居家的孩子偷的,就暗暗地注意那个孩子。他看那个孩子走路的姿势,象是偷了斧子的样子;他观察那个孩了的神色,也象是偷了斧子的样子;他听那个孩子说话的语气,更象是偷了斧子的样子。总之,在他的眼睛里,那个孩子的一举一动都象是偷斧子的。过了几天,他在刨土坑的时候,找到了那把斧子。原来是他自己遗忘在土坑里了。从此以后,他再看邻居家那个孩子,一举一动丝毫也不象偷过斧子的样子了。邻居家孩子的言语举止并没有变化,但在丢斧人眼里却前后判若两人。这则寓言故事体现的是唯心主义。 A错误,“对牛弹琴”体现的哲学道理是我们要把握事物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防微杜渐”体现的哲学道理是正确处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把握度的原则,这两者均没有体现唯心主义的观点; B错误,“郑人买履”体现的哲学道理是一切要从实际出发,反对教条主义;“断章取义”体现的哲学道理是要正确处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不可随意割裂整体。这两者均没有体现唯心主义的观点; C正确,掩耳盗铃和画饼充饥都是意识决定物质--唯心主义的表现; D错误,“纸上谈兵”的哲学道理是忽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片面强调认识的作用;“白马非马”体现的哲学道理是不能割裂矛盾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关系,反对形而上学的观点。这两者均没有体现唯心主义的观点; 故选:C。 本题考查:主观唯心主义 把人的主观精神(如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例如: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 本题考查主观唯心主义,考查考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考生在分析题肢的时候,要结合材料进行思考,排除题肢中说法错误的,从而筛选出正确的选项。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理解和把握。 1. 当前,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哲学社会科学是实现中国梦的源动力。国家重视哲学社会科学是因为( ) ①哲学是一种巨大的物质力量 ②真正的哲学可以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③反映时代进步和客观要求的哲学,能指导和推动社会变革 ④哲学是一定时代的文化的反映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B 【解析】①错误,哲学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②③正确,国家重视哲学社会科学是因为真正的哲学可以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反映时代进步和客观要求的哲学,能指导和推动社会变革; ④错误,哲学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故选:B。 本题考查:哲学与时代精神;哲学的功能和任务 1、哲学与时代精神 (1)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2)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因为它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真正的哲学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的功能和任务 ①哲学的功能:哲学是一门使人聪明,给人智慧的学问,是美好生活的向导;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和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正确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正确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哲学能够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②哲学的任务: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错误的选项。 2. “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如果我们把牛顿这句名言中的“我”看成马克思主义哲学,那么“巨人的肩膀”是指( ) ①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与黑格尔的辩证法 ②以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为代表的自然科学理论 ③无产阶级的产生与发展 ④毛泽东思想 A. ①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② 【答案】D 【解析】①②符合题意,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来看,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巨人的肩膀”,是指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与黑格尔的辩证法,以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为代表的自然科学理论; ③④不合题意,无产阶级的产生与发展、毛泽东思想,与题意无关。 故选:D。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①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②自然科学基础-----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③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与黑格尔的辩证法。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总结工人运动的丰富经验和自然科学最新成果的基础上,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思想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创立了一种崭新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本题为理解型选择题,可以采用释理法解题,就是依据材料提供的事例,对接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题干与题肢之间体现的事理相一致的就选。要特别注意挖掘材料中隐含的意思,对材料进行完整、准确的理解。本题难度适中。解答时注意排除无关选项。 1.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诗中蕴含的哲理有( ) A. 物质运动是永恒绝对的 B. 物质都是运动的载体 C. 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 D. 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 【答案】A 【解析】A正确,“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比如此。”意思指明月万古如一,而人类世代更替,今人只能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可贵的生命倏忽即逝,这强调了事物都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 BD不合题意,题意主旨不体现这两项; C错误,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故选:A。 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①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②客观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会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诗词名言(成语俗语)类选择题在哲学试题中比较常见,对诗词名言(成语俗语)的理解把握要结合语文知识,借助文言文阅读,努力古文阅读、诗文名言鉴赏能力,还要求对哲学的原理熟练理解与把握。解答时,考生需综合提炼题干材料所蕴含的主旨,宁依据此主旨,对接题肢中的基本理论点,选择相符合的题肢。 2. 为什么有人做事喜欢拖延?德国研究人员发现,这可能与大脑中两个特定区域相关:研究人员分析认为,大脑杏仁体体积较大的人,可能会更担心行动的负面影响,因此表现出犹豫和拖延;而杏仁体和背侧前扣带皮层间功能连接较弱会加剧这种影响,因为大脑可能无法很好地协调负面情绪与行动。这一研究进一步佐证了( ) A. 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和生理基础 B. 意识源于人脑,人脑是意识产生的源泉 C. 人类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D. 从内容上看,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答案】A 【解析】A正确,材料中关于“有人做事喜欢拖延的原因与大脑中两个特定区域相关”的研究进一步佐证了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和生理基础; B错误,意识源于物质,生活实践是意识产生的源泉; C不合题意,题意主旨与此项无关; D不合题意,材料主旨不体现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而是强调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和生理基础; 故选:A。 本题考查:意识的起源和生理基础 (1)从意识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从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没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生理系统-人脑,就不可能有人类意识的产生。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本题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认真分析,把握材料的主旨,并与所学知识结合起来。解答本题,可运用排除法去除错误或不合题意的选项。 1. 雅加达亚运会上,百米名将苏炳添以9秒92勇夺金牌,再一次让世界惊叹,创造了中国短跑巅峰。他曾说“自己不是博尔特那种百年一遇的短跑天才,更多的是依靠后天个人的努力,自律和科学严苛的训练跑出来的。”作为29岁的老队员他靠着自己坚强的意志为亚洲田径选手增添了希望和信心,这说明( ) ①人的意识决定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进程 ②正确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③精神的力量可以派生出物质的力量 ④良好的主观因素是人们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 【答案】C 【解析】①错误,意识具有主观性,不能决定事物发展的方向和进程; ②④正确,作为29岁的老队员他靠着自己坚强的意志为亚洲田径选手增添了希望和信心,这说明正确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良好的主观因素是人们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 ③错误,精神力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成物质的力量,但不能派生。 故选:C。 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2)人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②意识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本题着重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的相关知识,需要考生在把握相关知识点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方可准确答题,本题也可以用排除法排除错误的选项。 2. 我国科技工作者经过近20年不懈努力,通过“可燃冰”勘査开发理论、技术、装备方面的自主创新,实现了历史性突破,2017年5 月,在南海海域进行的可燃冰试采获得成功。我国科技工作者的这一成果,在于他们( ) ①创造条件改变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②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③在实践中创造出了自然中原来没有的物质生活资料 ④通过事物具体特性,探究事物内在的本质特征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①说法错误,规律是客观的,不能被随意改变; ②④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科技工作者近20年不懈努力,在“可燃冰”勘査开发理论、技术、装备方面的自主创新,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因此要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通过事物具体特性,探究事物内在的本质特征; ③不合题意,“在实践中创造出了自然中原来没有的物质生活资料”不是成功的原因,而是表现。 故选:D。 本题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1、一切从实际出发: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 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使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2、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1)表现: 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②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矛盾。 ③矛盾的双方也各有其特点。 (2)方法论: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本题以“可燃冰”勘査开发为背景,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学生准确把握题干主旨,结合教材所学,选出答案。可运用排除法去除本身说法错误的及无关的选项。 1. 霍金以其“黑洞理论”闻名于世,但他并未因此获得诺贝尔奖。有诺贝尔委员会委员认为,原因在于霍金这一理论还没有得到验证;霍金也承认是因为他的黑洞蒸发还没被观测或者被实验所证实。这说明( ) A.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途径 B. 实践是认识的根本动力 C. 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D. 认识的真理性必须由实践检验 【答案】D 【解析】A错误,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但不是唯一途径; BC不符合题意,材料“霍金这一理论还没有得到验证”强调认识的真理性必须由实践检验,未涉及实践是认识的根本动力和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D正确,材料“霍金这一理论还没有得到验证”强调认识的真理性必须由实践检验; 故选:D。 本题考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本题考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本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应用知识能力,难度一般。我们做每一道政治选择题都是运用已有的知识,对题干提供的材料、信息进行分析、甄别、遴选,平时要注意夯实基础,培养能力。 1. 传统医学认为,大脑皮层分为感觉区、记忆区、语言区和运动区等区域,分别负责不同的功能。然而,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大脑的功能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先天盲人的视觉皮层可以显著地改变其功能,从处理视觉的功能转变为处理语言。科学家对人脑功能区的新认识进一步佐证了( ) ①人的认识应在原有谬误的基础上不断向前发展 ②在实践中发现和发展真理是我们永恒的使命 ③受实践水平的限制,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是循环往复的运动 ④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①表述错误,人的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向前发展的; ②④符合题意,材料中科学家对人脑功能区的新认识体现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而言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也说明追求真理永无止境; ③表述错误,认识是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而不是圆圈式的循环往复。 故选:C。 本题考查: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 1、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1)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主体和客体条件的限制,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3)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的过程。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但是,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 方法论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永恒的使命。 2、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 原理:任何真理都是有条件的、具体的。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方法论:要求我们发展真理。要认识到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要正确对待错误,敢于修正错误。 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错误的选项。 2. 奥地利科学家今年宣布发现:塑料微粒最终都会通过生 态循环系统进入湖泊、海洋,被海洋生物误食,又通过食物链重新回到我们的餐桌!这表明( ) A. 联系是普遍的 B. 物质决定意识 C.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D. 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答案】A 【解析】A符合题意,奥地利科学家今年宣布发现:塑料微粒最终都会通过生 态循环系统进入湖泊、海洋,被海洋生物误食,又通过食物链重新回到我们的餐桌!这表明联系是普遍的; BCD不合题意,物质决定意识,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说法正确,但与题意无关。 故选:A。 本题考查: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这就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对基础知识的准确把握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的选项。 1. “小康指数”包括十一个关键词:休闲指数、饮食指数、公共服务指数、居住指数、生命指数、生态指数、教育指数、消费指数、平安指数、信用指数和快乐指数。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如果其中某一指数明显改进,在提升生活幸福感上的作用并不明显,而如果某一指数的缺失却往往会给生活幸福感带来崩塌效应。这表明( ) ①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②系统优化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和关键 ③工作中要着眼事物的整体性,重视整体功能 ④关键部分一定条件下对整体起决定作用。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①符合题意,“小康指数”包括十一个关键词,这十一个指数为部分,人们的生活幸福感为整体,说明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②说法错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也是正确解决问题的关键; ③符合题意,十一个关键词的整体提升才能成就人们的幸福感,说明工作中要着眼事物的整体性,重视整体功能; ④说法错误,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而不是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作用。 故选:C。 本题考查: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①强调整体: 原理:整体是事物的全局或发展的全过程,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功能;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整体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方法论: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②强调部分: 原理: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解答本题最快的方法为排误法,即排除题肢本身说法错误的选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运用此方法的前提是熟练掌握相关基础知识,本题难度不大。 2. 随着农业转型升级,农田中出现了诸多让人耳目一新的行当:熟练操作无人机的“飞手”、拥有百万粉丝的“网红”、“掌管”千亩土地的“田保姆”、物联网智能大棚操控员、农民气象员……专家们称,这标志着新生代职业农民正在登台,将逐渐成为现代农业主力军。新行当、新农民( ) ①是新生事物,具有远大发展前途 ②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和各种新问题,要限制其发展 ③在曲折中前进,这是事物发展中所显现的总体趋势 ④其健康成长,离不开人们对它的热情支持和保护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①④符合题意,新行当、新农民是新生事物,具有远大发展前途,其健康成长,离不开人们对它的热情支持和保护。 ②说法错误,错在“限制”其发展。 ③不合题意,材料未体现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故选:A。 本题考查: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 ①原理: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②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支持、促使新事物成长壮大;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克服困难,勇敢地接受考验与挫折。 本题难度适中,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进行选择,并排除错误的和不合题意的选项。 1. “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故堤溃蚁孔,气泄针芒,是以明者慎微,智者识几。”(典出《后汉书•陈忠传》)下到成语中,与此蕴含哲理相同或相近的是( ) ①防微杜渐 ②谨小慎微 ③滴水穿石 ④负薪救火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①③正确,“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故堤溃蚁孔,气泄针芒,是以明者慎微,智者识几”,体现量变与质变的关系;防微杜渐和滴水穿石也体现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②不合题意,谨小慎微,是说过分小心谨慎,缩手缩脚,不敢放手去做。没有体现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④不合题意,负薪救火,是说抱着柴火去救火,是一种错误的做法,没有体现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故选:B。 本题考查: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原理 事物发展的状态: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 ①世界观事物发展是量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 ②经过“量变到质变,在新质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到新的质变”两种状态循环往复,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的。 (2)方法论: ①重视量的积累;(注意防微杜渐,反对拔苗助长、急于求成) ②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反对优柔寡断、缺乏信心) ③坚持适度的原则。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对基础知识的准确把握排除法去除观点不合题意的选项。 1. 白果,又称银杏,营养丰富,具有良好的医用效果和食疗作用。但过量食用会引起腹痛、发烧、呕吐、抽搐等症状,易造成中毒。这佐证了( ) ①矛盾既对立又统一,矛盾双方相互贯通 ②矛盾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③矛盾有主次之分,要学会抓住主要矛盾 ④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 ①④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② 【答案】A 【解析】①④符合题意,白果,又称银杏,营养丰富,具有良好的医用效果和食疗作用。但过量食用会引起腹痛、发烧、呕吐、抽搐等症状,易造成中毒。这佐证了矛盾既对立又统一,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②错误,矛盾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③不合题意,该项与材料主旨不符; 故选:A。 本题考查: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1.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 ①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双方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实现相互转化,斗争性是绝对的; ②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二者共处于统一体当中,不可或缺。 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2.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1)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2)它有三种情形: 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形成了事物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 ③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3)方法论要求:想问题、办事情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本题属于哲理对应选择题,考查学生对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的理解,试题注重基础知识的理解,考查学生根据书本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的能力。做此类题目考生一定要注意材料观点与哲理的对应的准确性。 2. 得益于煤化工和烟道气净化等先进技术,最新的火电厂已有能力解决煤炭清洁利用、污染物超低排放问题。只要研发出适当的设备和技术,千家万户的煤炉子同样不会成为空气的污染者。打开创新的天窗,只要能实现煤的干净利用,赋予煤更多工业价值,煤就可以洗刷“污名”,煤的黄金时代也远没有结束。材料说明( ) ①把握好矛盾双方转化的条件才可以做到趋利避害 ②煤的具体价值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有不同的表现 ③煤自身的属性是煤由“污”到“净”转化的条件 ④实践的历史性与人们对煤的价值判断有直接关系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①正确,只要研发出适当的设备和技术,千家万户的煤炉子同样不会成为空气的污染者。说明把握好矛盾双方转化的条件才可以做到趋利避害。 ②错误,煤的具体价值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表现是相同的。 ③错误,材料所述说明技术的进步是煤由“污”到“净”转化的条件。 ④正确,只要能实现煤的干净利用,赋予煤更多工业价值,煤就可以洗刷“污名”,煤的黄金时代也远没有结束。说明实践的历史性与人们对煤的价值判断有直接关系。 故选:B。 本题考查: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及实践的含义和特征 1.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 ①矛盾双方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结、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即矛盾双方互为存在的条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矛盾双方相互渗透以及相互转化的趋势。 ②矛盾双方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分离、相互排斥的性质和趋势。 ③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之间是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的。一方面,同一性依赖于斗争性,同一是包含着差别、对立的同一,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另一方面,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斗争是同一中的斗争,没有同一性,斗争性也不能成立。同一性与斗争性之间是相对与绝对的关系。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斗争性最终导致同一性的分解,有条件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斗争性相结合,推动着事物发展。 ④这一原理要求我们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2.实践的含义和特征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具有客观物质性、能动性及社会历史性特征。 本题难度适中,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进行选择即可。 1. 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因此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候,首先要抓住它的主要矛盾。下列体现这个方法论的是( ) A. 牵牛要牵牛鼻子 B.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C. 春江水暖鸭先知 D.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答案】A 【解析】A符合题意,“牵牛要牵牛鼻子”是因为牛怕鼻痛,这可算作牛的弱点,牵牛牵鼻子,再犟的牛也会因为疼痛而乖乖的,后比喻解决复杂问题时要抓住它的主要矛盾,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这与题干主旨一致; B不合题意,“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是矛盾具有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论的体现; C不合题意,“春江水暖鸭先知”体现的是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与题干主旨无关; D不合题意,“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体现的是事物之间的一种必然的联系,与题干主旨无关; 故选:A。 本题考查: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①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②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 ③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该题属于哲理对应题,用名人名言,古诗词、成语、典故为命题背景,既考查学生的人文功底,又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解题的关键: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的选项。平时要多收集古诗、谚语等并理解其蕴含的哲理。 1. 精准扶贫重在精准。扶贫切忌“大水漫灌”,要有侧重点,有针对性地帮扶;切忌“蜻蜓点水”,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不能虎头蛇尾、半途而废;切忌“作秀走过场”,要改“输血”为“造血”,用好用活帮扶措施;切忌搞一些“盆景”,多搞一些惠及广大贫困人口的实事。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看,上述要求和其体现的哲理对应正确的是( ) ①切忌“作秀走过场”,要改“输血”为“造血”--事物发展是内因和外因的统一 ②切忌搞一些“盆景”,多搞一些惠及广大贫困人口的实事--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③切忌“大水漫灌”,要有侧重点,有针对性地帮扶--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④切忌“蜻蜓点水”,发扬钉钉子精神,不能虎头蛇尾、半途而废--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①符合题意,切忌“作秀走过场”,要改“输血”为“造血”,“输血”为外因,“造血”为内因,体现内外因相统一; ②不合题意,题干要求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唯物论角度; ③符合题意,切忌“大水漫灌”,要有侧重点,有针对性地帮扶体现抓住主要矛盾,抓重点,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④说法错误,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 故选:B。 本题考查:内外因关系、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1)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观察事物、分析问题时,既要看到内因,又要看到外因,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反对忽视外因对事物变化发展的影响,反对否认内因对事物变化发展起决定作用的错误观点。 (2)两点论与重点论 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理解和把握,可综合运用排误法(即排除题肢本身说法错误的选项)和排异法(即题肢本身尽管正确,但与题干的规定性无关),即可得出答案,难度中等。 2. 在北京的胡同、百工坊博物馆,深藏着很多身怀绝技的手工艺大师,他们不断转变观念,将传统文化体验、国际流行的私人定制等概念引入到工艺品的制作中,为传统手工艺注入了新活力。这些手工艺大师们的做法给我们的启示是( ) A. 创新推动社会制度的变革 B. 要坚持联系观 C. 要树立辩证的否定观 D. 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答案】C 【解析】A不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社会制度的变革; B不合题意,材料主旨不在于强调坚持联系观; C符合题意,材料中的手工艺大师不断转变观念,将传统文化体验、国际流行的私人定制等概念引入到工艺品的制作中,为传统手工艺注入了新活力,启示我们树立辩证的否定观; D说法错误,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故选:C 。 本题考查:坚持辩证的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 (1)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实践的突破,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 (2)基本要求: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是高考考核目标与要求之一,我们应学会从试题中提取有效信息和核心信息,对其进行分析整合,得到正确的答案。本题难度适中。 1. 在二战中,盟军关于统计幸存战机的弹痕分布,来改进防护性能。军方认为哪些部分弹痕比较集中,就应该在这个部位进行补强。但是,统计学家沃德提出了不同的观点,认为应该更多的关注弹痕虽然较少、却是更为致命的部位,比如油箱和散热器等。事实证明了沃德是判断是正确的,而军方做了一件看似有道理,实则完全错误的决策,军方则犯了“幸存者偏差”的错误。从哲学上看,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把握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深化对事物的认知 ②发挥创造性思维,全面分析事物 ③重视关键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④承认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①②③符合题意,军方认为“哪些部分弹痕比较集中,就应该在这个部位进行补强”,题中军方所犯的“幸存者偏差”的错误,给我们的启示是联系是普遍的、多样的,要把握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深化对事物的认知,发挥创造性思维,全面分析事物;材料中沃德认为“应该更多的关注弹痕虽然较少、却是更为致命的部位,比如油箱和散热器等。事实证明了沃德是判断是正确的”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重视关键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④不合题意,题意主旨不体现“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故选:A。 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1.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这就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具有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这就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3.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重视关键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该题属于启示类选择题,以“幸存者偏差”的错误来考查学生对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的理解和运用,分析其哲学依据,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有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解题的关键:哲理与材料对接的吻合性,解题时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的选项。 2. 中国语言蕴含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下列说法中能体现辩证否定观的是( ) A.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B.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C. 城门失火 殃及池鱼 D.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答案】D 【解析】A不合题意,“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 B不合题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体现了矛盾双方相互依赖; C不合题意,“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体现了联系的观点; D符合题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体现了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克服和保留的统一,实质是“扬弃”。 故选:D。 本题考查:辩证否定观原理 (1)含义: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2)特点: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的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的灭亡的根本途径;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3)实质:辩证的否定,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 在政治高考试题中,以古文诗词为材料的试题占据了相当的部分。以古文诗词命题,考查的不仅是同学们的文学功底,更是考查大家对政治知识的理解和应运,充分体现了学科间知识的交融。做好这类题目,需要有一定的文学功底,能阅读理解题好题干中古文诗词所表达的意思,同时也需要对已有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排查,从中抽取出符合题意的知识点加以分析对照。可见,这类型题目在高考中是算难度较高的题型,但通过同学们有意识的去整理、储备以往书本练习考试中出现的同类型题目也能做到熟能生巧,提高答题正确率。 1. 2018年2月7日,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发布新版《快递封装用品》系列国家标准,根据减量化、绿色化、可循环的要求,对旧版标准进行了五方面修改,并对标准相关内容进行了补充完善,弥补了旧版国标绿色环保内容的不足。这一修改( ) ①是坚持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的结果 ②是在实践基础上对旧版标准辩证否定的结果 ③是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的结果 ④是对旧版标准肯定理解的同时对其颠覆性突破的结果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①②符合题意,材料中对《快递封装用品》系列国家标准的修改,对标准相关内容进行了补充完善,弥补了旧版国标绿色环保内容的不足。这一修改是坚持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的结果,是在实践基础上对旧版标准辩证否定的结果; ③错误,是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④错误,“颠覆性突破”说法错误,应该是辩证否定的结果; 故选:A。 本题考查: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辩证否定观原理 1.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要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2.辩证否定观原理 ①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进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辩证的否定也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理论。 ②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 ③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 以“《快递封装用品》系列国家标准的修改”为载体考查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辩证否定观原理。既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及归纳问题的能力,又考查学生关心时事,了解国家管理的重大变革。让学生感悟、体验,立意巧妙。正确解题的关键: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错误的选项。 1. 近年来,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发展,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突破。从“天眼”探空到“蛟龙”探海,从神舟飞天到高铁奔驰,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彰显了改革带来的蓬勃创新活力。这表明创新( ) A. 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B. 是共产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C. 决定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 D. 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答案】D 【解析】A不合题意,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变革的先导,材料并未涉及理论创新; B不合题意,材料也并未体现创新是共产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C说法错误,创新推动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而不是决定; D符合题意,近年来,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发展,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突破,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彰显了改革带来的蓬勃创新活力。这表明创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故选:D。 本题考查:创新的社会作用 (1)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①创新更新了人们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②创新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 ③创新开辟出更广阔的劳动对象。 (2)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3)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本题考查创新的社会作用,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哲学题解题时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关键词句,并和所学哲理知识对应起来,要学会善于运用排除法去除说法错误和与题意无关的选项。 2. 2018年1月2日,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探索宅基地所有权、安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以盘活农村闲置土地,顺应农村实践要求和农民感望,助推乡村振兴。这是继农用地“三权分置”后农村土地改革的又一重要改革。 从唯物史观看,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 ) ①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生产关系改革的必然要求 ②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激发社会创造活力的举措 ③从根木上变革原有制度,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 ④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的客观要求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A 【解析】①②符合题意,从唯物史观看,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生产关系改革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激发社会创造活力的举措; ③说法错误,我国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而不是从根木上变革原有制度; ④不合题意,材料内容不涉及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的客观要求。 故选:A。 本题考查: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和目的 ①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这一矛盾的性质是非对抗性的,可以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 ②我国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③我国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理解和把握,可综合运用排误法(即排除题肢本身说法错误的选项)和排异法(即排除题肢本身尽管正确,但与题干的规定性无关的选项),即可得出答案,难度中等。 1. “爆竹声中一岁除”是传承千百年的中国春节习俗,然而2017年春节期间,许多人选择少放甚至不放烟花爆竹,北京、上海等许多城市的烟花爆竹燃放量较往年大幅减少,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在从“放”到“少放”或“不放”的变化中,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绿色环保过春节正成为“新年俗”。年俗的这种变化表明( ) ①社会意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自主变化的 ②社会意识可以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 ③社会意识的变化总是滞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 ④社会意识的变化归根到底是社会存在变化的反映。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①说法错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因此社会意识并不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自主变化的; ②符合题意,随着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绿色环保过春节正成为“新年俗”。这说明环保意识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可以先于“绿色环保过春节”这种新的社会存在而变化; ③说法错误,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而变化,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因此不能说社会意识的变化总是滞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 ④符合题意,2017年春节期间,北京、上海等许多城市的烟花爆竹燃放量较往年大幅减少,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在从“放”到“少放”或“不放”的变化中,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因此,社会意识的变化归根到底是社会存在变化的反映; 故选:C。 本题考查: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1、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但它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不管什么样的社会意识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2)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题目难度简单,旨在考查学生对材料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可以采用“教材+材料”的方式,将教材的知识点与材料的中心思想相结合。 2. 0.015~0.04毫米,这是90后铣工张志坤在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控铣项目中摘得金牌的精度,然而像张志坤这样的人还是凤毛麟角。今天,我们呼唤工匠精神,呼唤的不仅是一个个技艺超群的职业英雄,更是一群群爱岗敬业、创新创业的广大职工和基层群众。这是因为( ) A. 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 B. 劳动群众是我国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C. 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方法 D. 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答案】D 【解析】A与材料无关,排除A; B与材料无关,排除B; C说法错误,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工作方法,而不是领导方法; D正确且符合题意,仔细研读“我们呼唤工匠精神,呼唤的不仅是一个个技艺超群的职业英雄,更是一群爱岗敬业、创新创业的广大职工和基层群众”,为什么要呼唤广大职工和基层群众“爱岗敬业、创新创业”,因为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D当选。 故选:D。 本题考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概念,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要求我们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本题着重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生要在提取材料中有效信息的基础上,排除无关选项和错误选项,准确作答。 1. 引导下岗职工树立“观念一变天地宽,观念一变门路多”的思想,鼓励下岗职工自谋职业,实现再就业。其哲学依据是( ) A. 价值观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B. 价值观对人们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 C. 价值观具有社会性 D. 客观条件制约着人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答案】B 【解析】A不合量,材料内容体现不出价值观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B符合题意,引导下岗职工树立“观念一变天地宽,观念一变门路多”的思想,有利于解决就业问题,表明价值观对人们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 C不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价值观的社会性; D不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客观条件对人们主观能动性发挥的制约。 故选:B。 本题考查: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1)价值观: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会形成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这就是价值观。 (2)导向作用: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重要导向作用。 ②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 本题考查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哲学题解题时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关键词句,并和所学哲理知识对应起来,要学会善于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的选项。 2. 中国人对“房”情有独钟,“房”是老一辈中国人心目中的家,不仅是遮风避雨的居住场所,也是最终的情感归宿地。许多人把炒房看成城镇家庭财富保值增值的唯一选项。从价值观的角度看,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 ) 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 ②人们的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不同 ③人们的价值判断是建立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的 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①说法错误,人们在价值观的影响下,做出的价值判断及价值选择虽具有主观性,但归根到底是由客观的社会现实决定的,不能说其具有主观随意性; ②④符合题意,虽然有人将炒房看成是家庭财富保值增值的唯一选项,有失偏颇,但仍是基于不同的人需要不同,具有主体差异性,且会随着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③说法错误,应该是人们的价值选择是建立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的。 故选:C。 本题考查: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1)人们的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 (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主体差异性 ①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不同; ②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会不同; ③人们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就会有不同的价值观,就会作出不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解答本题最快的方法为排误法,即排除题肢本身说法错误的选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这样既节省了答题时间,又提高了正答率。本题难度不大。 二、论述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0分)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福建省的鼓浪屿于第4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成功入选为世界文化遗产。为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振兴传统工艺,我国制定了《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我国传统工艺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态实践。但有些传统工艺中的“绝活”,正在淡出我们的生活。为实现传统工艺的振兴,必须以创新生活和市场需求为切入点,遵循工艺发展规律,挖掘传统文化,改进设计,改善材料,改良制作。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相关知识说明如何传承与振兴传统工艺。 【答案】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传承与振兴传统工艺必须以创新生活和市场需求为切入点。 ②要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发挥意识的主动创造性。通过制定《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对传统工艺的设计和制作方法进行改良以做到传承与振兴传统工艺。 ③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遵循工艺发展规律来传承与振兴传统工艺。 ④传承与振兴传统工艺要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在挖掘传统文化和改进设计中遵循工艺的发展规律。 【解析】 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相关知识说明如何传承与振兴传统工艺,属于措施类试题。解答此题首先需要学生分析材料,然后调动课本知识回答问题。具体来说,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发挥意识的主动创造性;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要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本题为措施类主观题,实际为简答题,实则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材料信息来反思所学的内容,以此来加深知识的掌握程度。考生在作答时回归教材,调用相关原理和方法论,然后结合材料分析其措施即可。学生只要掌握好基础知识就可做好本题。考生在复习备考过程中一定要夯实基础知识,强化记忆和理解。 1. 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正式成为国家战略,为实现这一战略构想,需要转变观念,扎实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话题引起诸多专家学者的热议,以下是某知名高校学者论坛中一些专家的发言。 学者甲: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上看,京津冀三地密不可分,协同发展势在必然。要坚持区域统筹,完善顶层设计,充分考虑地理位置、环境资源、产业基础以及交通状况等各个因素,最大限度发挥各个城市优势,最终实现1+1+1>3的效果。 学者乙: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总结了以往发展的经验教训,彰显了“相互协同”的新内容,体现时代要求;在推进过程中,要大胆创新,但要看到其过程不是一蹴而就、一帆风顺的,会有风险和挑战,要制定不同时期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充分预估困难,做好解决问题的准备。 用发展观和辩证否定观的相关知识,针对“学者乙”的看法发表意见。 【答案】①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体现未来的发展方向,对此我们要坚定信心;同时还应当看到这一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要充分预估风险和挑战,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 ②在事物发展过程中,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在推进过程中,我们要扎实推进,不能急于求成,同时又要抓住有利时机,促成飞跃。 ③事物发展过程是辩证否定过程,实质是“扬弃”。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在继承以往区域发展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增添了崭新的内容,实现了发展战略的巨大创新。 【解析】本题题目类型认识类主观试题,答题范围生活与哲学,知识限定:发展观和辩证否定观,要求结合材料针对“学者乙”的看法发表意见。学者乙认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总结了以往发展的经验教训,彰显了“相互协同”的新内容,体现时代要求,要大胆创新,涉及事物发展过程是辩证否定过程,实质是“扬弃”;“但要看到其过程不是一蹴而就、一帆风顺的,会有风险和挑战”涉及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充分预估困难,做好解决问题的准备”涉及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本题属于认识类主观试题,要求结合材料并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知识作答,知识限定明确,“发展观”的知识即唯物辩证法的知识,在教材中的第三单元,包括发展的普遍性、实质、前进性与曲折性及量变与质变的统一等,辩证否定观的知识在教材第十课,故答题的关键是要紧扣学者的观点及关键词语选择对应的知识进行分析,答案格式:哲理+材料分析。注意答案只能运用指定原理包括的知识进行分析,超出范围不得分。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都扎根于本国本民族的土壤之中,都有自己的本色、长处、优点。丰富多彩的人类文明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我们应该维护各国各民族文明的多样性,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而不应该相互隔膜、相互排斥、相互取代,这样世界文明之园才能万紫千红、生机盎然。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世界不同文明之间交流、学习、借鉴的合理性。 【答案】(1)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包含普遍性。 (2)世界各民族文化有自己的本色、长处、优点,具有特殊性;但它们之间也有共同之处。不同文明之问相互交流、学习、借鉴,尊重差异,和睦相处,不仅有利于自身文化的发展,也有利于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进步。 【解析】 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世界不同文明之间交流、学习、借鉴的合理性,此为原因类试题,知识限定明确: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世界不同文明之间之所以需要交流、学习和借鉴,是因为世界各民族文化有自己的本色、长处、优点,具有特殊性;但它们之间也有共同之处。不同文明之间相互交流、学习、借鉴,尊重差异,和睦相处,不仅有利于自身文化的发展,也有利于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进步。 纵观近几年政治高考哲学主观题,原因依据类试题考查频率相当高,应引起我们的重视。此类试题的主要特点:背景材料与时俱进,彰显时代特色,贴近学生生活和思想实际,体现了思想政治学科的一贯特色;设问角度灵活多变,设问一般以“为何”、“原因”、“依据”、“理由”等关键词为题眼,侧重考查同学们调动和运用知识、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1.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的人物角色均个性鲜明。有公正不阿、正义凛然的人民检察官侯亮平;有贪恋权力,扒高踩低,对上如同哈巴狗,对下就是官老爷,终日贪赃枉法沦为罪犯的祁同伟;有为人耿直、四处奔走、为民请命的老共产党员陈岩石;有热爱生活、有情有义、敢于担当的工会主席郑西坡;有体察民情,勤政为民,支持反腐的新任省委书记沙瑞金;有表面高尚温良,背地贪污腐化,包庇罪犯的伪君子高育良。《人民的名义》播映后引发热议。 结合材料,谈谈它对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启示。 【答案】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挥正确的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②坚持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 ③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④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其他角度言之有理皆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谈谈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对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启示。从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各具特色的人物身上,观众看到了什么是真善美和假丑恶,引发人们对人生价值的思考。根据知识限定,可从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等方面,谈出它对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启示。 本题属于启示类试题,知识限定明确,“人生价值”的知识在课本第四单元,是高频考点。解题的关键是要特别留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从材料中找答案,能够将所学知识迁移到本题中。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