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08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人教版生物选修一课时分层作业5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
课时分层作业(五) 土壤中分解尿 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 (建议用时:35分钟) [基础达标练] 1.下列关于土壤取样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土壤取样,应选取肥沃、湿润的土壤 B.先铲去表层土 3 cm左右,再取样 C.取样用的小铁铲和信封在使用前不用灭菌 D.应在火焰旁称取土壤 C [微生物的培养要注意无菌操作,土壤取样用的小铁铲和信封在使用前需 灭菌,后续稀释等操作均需在火焰旁进行。] 2.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加入酚红指示剂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后,指示剂将 ( ) A.变蓝色 B.变红色 C.变黑色 D.变棕色 B [细菌合成的脲酶将尿素分解成了氨,会使培养基的碱性增强,pH升高, 加入酚红指示剂将变红。] 3.用来判断选择培养基是否起到了选择作用需要设置的对照是( ) A.未接种的选择培养基 B.未接种的牛肉膏蛋白胨(全营养)培养基 C.接种了的牛肉膏蛋白胨(全营养)培养基 D.接种了的选择培养基 C [将菌液稀释相同的倍数,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数目应明 显多于选择培养基上的数目,因此可用接种了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作为对照。 本实验的变量是培养基种类,其他方面如接种、培养条件等应相同。] 4.下列属于菌落特征的是( ) ①菌落的形状 ②菌落的大小 ③菌落的多少 ④隆起程度 ⑤颜色 ⑥有 无荚膜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⑥ D.①②③④⑤⑥ B [不同种类的细菌所形成的菌落大小、形状、光泽度、颜色、硬度、透明 度等方面具有一定特征,所以,每种细菌在一定条件下所形成的菌落,可以作为 鉴定的重要依据。单个细菌用肉眼是看不见的,故细菌的个体特征不能作为菌种 鉴定的依据。] 5.某同学对 101、102、103倍稀释液计数的平均菌落数分别是 2 760、295和 16,则菌落总数为(所用稀释液体积为 0.1 mL)( ) A.2.76×104个/mL B.2.95×105个/mL C.4.6×104个/mL D.3.775×104个/mL B [为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在 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因此只 有 295符合要求。其稀度倍数为 102,所用稀释液体积为 0.1 mL,代入计算公式得 菌落总数为 2.95×105个/mL。] 6.产生标准形态菌落的细菌的最初数目和培养基分别是( ) A.一个细菌、液体培养基 B.许多细菌、液体培养基 C.一个细菌、固体培养基 D.许多细菌、固体培养基 C [在液体培养基中生活的细菌,无论是一个还是许多,肉眼都是看不见的。 在固体培养基上的细菌,当数目较少时也是看不见的。当固体培养基上有许多细 菌并且集中在较小范围内时,肉眼可见。而菌落是一个细菌或几个细菌的子细胞 群体,形成于固体培养基上,有一定的形态结构,所以肉眼可见。同种细菌形成 的菌落,形态结构是相同的。如果有许多细菌形成的菌落,就不可能有比较标准 的形态,因为许多细菌的话,第一不可能是同一种细菌,第二不可能在培养基的 同一个点上。] 7.下列能选择出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培养基是( ) A.KH2PO4、Na2HPO4、MgSO4·7H2O、葡萄糖、尿素、琼脂、蒸馏水 B.KH2PO4、Na2HPO4、MgSO4·7H2O、葡萄糖、琼脂、蒸馏水 C.KH2PO4、Na2HPO4、MgSO4·7H2O、尿素、琼脂、蒸馏水 D.KH2PO4、Na2HPO4、MgSO4·7H2O、牛肉膏、蛋白胨、琼脂、蒸馏水 A [在 A项的培养基中既有尿素作为唯一氮源,又有其他各种成分,可以选 择出分解尿素的细菌;而 C 项中缺少碳源,B项中无尿素作氮源,D项中有牛肉 膏可提供氮源的成分。] 8.欲从土壤中分离出能分解尿素的细菌,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将土壤用无菌水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 B.同一浓度的土壤稀释液应至少涂布三个平板 C.可将未接种的培养基在相同条件下培养作为对照 D.用加入刚果红指示剂的培养基可筛选出分解尿素的细菌 D [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应加入酚红作为指示剂,指示剂变红说 明该菌种能分解尿素。] 9.尿素是一种重要的农业肥料,但若不经细菌的分解,就不能更好地被植物 利用。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数量繁多,某生物小组试图探究土壤中微生 物对尿素是否有分解作用,设计了以下实验,并成功筛选到能高效降解尿素的细 菌(目的菌)。培养基成分如下表所示,实验步骤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KH2PO4 Na2HPO4 MgSO4·7H2O 葡萄糖 尿素 琼脂 1.4 g 2.1 g 0.2 g 10 g 1 g 15 g (1)培养基中加入尿素的目的是筛选________,这种培养基属于________培养 基。 (2)“目的菌”生长所需的氮源和碳源分别来自培养基中的________和 ________,实验中需要振荡培养,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转到固体培养基上时,常采用________法接种,获得单个菌落后继续筛选。 (4)下列材料或用具中,需要灭菌的是________;需要消毒的是________。(填 序号) ①培养细菌用的培养基与培养皿 ②玻璃棒、试管、锥形瓶和吸管 ③实验 操作者的双手 (5)简述土壤中可分解尿素细菌的鉴定方法及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培养基中加入尿素为唯一氮源能够筛选出能分解尿素的细菌,此 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2)尿素为“目的菌”提供氮源,葡萄糖为“目的菌”提 供碳源。振荡培养基可融入氧气,为培养的目的菌提供必需的氧气。(5)见答案。 [答案] (1)目的菌 选择 (2)尿素 葡萄糖 为目的菌提供氧气 (3)稀释涂 布平板(或平板划线) (4)①② ③ (5)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 指示剂;细菌合成的脲酶将尿素分解为氨,使培养基的碱性增强,pH增高,使酚 红指示剂变红 10.从自然界微生物中筛选某菌种的一般步骤是:采集菌样―→富集培养―→ 纯种分离―→性能测定。 (1)不同微生物的生存环境不同,获得理想微生物的第一步是从合适的环境采 集菌样,然后再按一定的方法分离、纯化。例如,培养噬盐菌的菌样应从 ____________环境中采集。 (2)富集培养指创设仅适合待分离微生物旺盛生长的特定环境条件,使其数量 大大增加,从而分离出所需微生物的培养方法。对产耐高温淀粉酶微生物的富集 培养应选择________________的培养基,并在________条件下培养。 (3)接种前要对培养基进行____________处理。在整个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中, 一定要注意在________条件下进行。 (4)如图是采用纯化微生物培养的两种接种方法接种后培养的效果图,请分析 接种的具体方法。 获得图 A效果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获得图 B效果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同学在纯化土壤中的细菌时,发现培养基上的菌落连成一片,最可能的原 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应当怎样操作 才可避免此种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探究温度对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自变量是________,应该保持 ______________等不变(至少答两项)。 [解析] (1)筛选菌种应从适于目的菌种生长、繁殖的环境中寻找,故培养噬 盐菌应从高盐环境中采集。(2)富集培养时培养基及培养条件应能促进目的菌的生 长、繁殖。(3)微生物的分离及培养中必须保证无菌,包括培养基的灭菌和操作过 程的灭菌等。(4)纯化培养中接种方法有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前一种方 法形成的菌落分布较均匀,后一种方法形成的菌落分布不均匀,先划线的部分菌 落密集甚至相连,后划线的部分菌落分布稀疏。(5)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 温度为自变量,酶活性为因变量,其他变量如底物和酶的用量、pH、反应时间等 均为无关变量。 [答案] (1)海滩等高盐 (2)以淀粉为唯一碳源 高温 (3)高压蒸汽灭菌 无 菌 (4)稀释涂布平板法 平板划线法 菌液浓度过高 增大稀释倍数(或培养过 程被杂菌污染 严格无菌操作;或用接种环划下一区域前接种环没有灭菌 每划 一个新区域前都要对接种环进行灭菌处理)(原因与操作要对应) (5)温度 纤维素 的量与浓度、反应时间、pH [能力提升练] 11.选择培养基可以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所需的微生物,通过不含 有机物的培养基、缺氮培养基、含尿素(不含其他氮源)的培养基,可从土壤中分离 出的微生物依次是( ) A.硝化细菌、放线菌、根瘤菌 B.根瘤菌、青霉菌、固氮菌 C.异养型细菌、放线菌、硝化细菌 D.自养型细菌、固氮菌、分解尿素的细菌 D [选择培养基是根据不同微生物的代谢特点,通过改变培养基的成分,以 达到选择某种微生物的目的。不含有机物的培养基可以选择自养型微生物,缺少 氮元素的培养基可以培养固氮微生物,含尿素(不含其他氮源)的培养基可以选择能 分解尿素的微生物。] 12.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同一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在对应稀释倍数为 106 的培养基中,得到以下几种统计结果,正确的是( ) A.涂布了 1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是 230 B.涂布了 2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是 215和 260,取平均值 238 C.涂布了 3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 21、212和 256,取平均值 163 D.涂布了 3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 210、240和 250,取平均值 233 D [在设计实验时,一定要涂布至少 3个平板,作为重复组,才能增强实验 的说服力与准确性,所以 A、B 两项不正确;C 项虽涂布了 3 个平板,但是,其 中 1 个平板的计数结果与另两个相差太远,说明在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了错误; 因此,不能简单地用 3个平板的计数值求平均值。] 13.实验测定链霉素对 3 种细菌的抗生素效应,用 3种细菌在事先准备好的 琼脂平板上面 3 条等长的平行线(3 条线均与图中的链霉素带接触),将平板置于 37℃条件下恒温培养 3天,结果如图所示。从实验结果分析,以下叙述不正确的 是( ) A.链霉素能阻止结核杆菌的生长 B.链霉素对结核杆菌比对霍乱菌更有效 C.链霉素对结核杆菌比对伤寒菌更有效 D.链霉素可以用于治疗伤寒病人 D [从图中可以看出,这是含有链霉素的选择培养基,接种的三种细菌中, 霍乱菌和结核杆菌都可以被杀灭,并且链霉素对结核杆菌杀灭的有效程度大于霍 乱菌,而伤寒菌照常生长不受影响,所以选项 D错误。] 14.下列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微生物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A.根据微生物对碳源需求的差别,使用含不同碳源的培养基 B.根据微生物缺乏的特殊营养物质的种类,在培养基中增减不同的特殊营养 物质 C.根据微生物遗传组成的差异,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比例的核酸 D.根据微生物对抗生素敏感性的差异,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的抗生素 C [由于不同的微生物对碳源、氮源、无机盐、特殊营养物质的需求不同和 对不同抑菌物质敏感性不同,因此,可以根据微生物的生长需求来配制特殊的培 养基以获得单一菌种,也可以根据其对抗生素等抑菌物质的敏感性不同,加入不 同的抗生素来获得单一菌种。微生物不能直接利用加入培养基中的核酸,因此向 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比例的核酸对分离、纯化菌种是无用的。] 15.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需利用计数板对微生物 细胞进行直接计数。如图所示,计数板是一个特制的可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玻片, 样品就滴在计数室内。计数室由 25×16=400个小室组成,容纳液体总体积为 0.1 mm3。某同学操作时将 1 mL 酵母菌样品加 99 mL 无菌水稀释,用无菌吸管吸取 少许使其自行渗入计数室,盖上盖玻片并用滤纸吸去多余菌液,进行观察计数。 (1)在实验中,某同学的部分实验操作过程是这样的:①从静置试管中吸取酵 母菌培养液加入计数板进行计数,并记录数据;②把酵母菌培养液放置在冰箱中; ③第七天再取样计数,记录数据,统计分析绘成曲线。 请纠正该同学实验操作中的 3处错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实验前应该对计数板、吸管等器具进行____________处理。 (3)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 (4)如果观察到 a、b、c、d、e 5 个大格共 80 个小室内共有酵母菌 48 个,则 上述 1 mL酵母菌样品中约有酵母菌________个,要获得较为准确的数值,减少误 差,你认为该怎么做?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在从试管中吸取酵母菌培养液之前,应将试管轻轻振荡几下,目 的是使酵母菌在培养液中均匀分布。酵母菌的培养液应置于适宜条件下,并且每 隔 24小时就要统计一次菌落数目。(2)为了避免杂菌污染,实验中所用吸管、计数 板等器具需进行灭菌处理。(3)、(4)题解答时要注意以下两点:①统一单位;②注 意体积的变化。400个小室共容纳液体总体积为 0.1 mm3,则 80个小室容纳液体 的体积为:2×10-2mm3,含酵母菌 48个,又因酵母菌培养液总体积为 100 mL, 统一单位后即可求出酵母菌的个数。 [答案] (1)①应将试管轻轻振荡几下再吸取酵母菌培养液进行计数 ②应将 酵母菌培养液放置在适宜温度下培养 ③应连续七天,每天观察、取样计数并记 录数据 (2)灭菌 (3)适当稀释 (4)2.4×108 多次计数,求平均值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