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WORD版教案2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版三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WORD版教案2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能正确辨认生活中遇到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物体。‎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有序地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 1.引导学生说说生活周围常见的种图形。‎ ‎ 2.引出长方形,正方形,并揭示课题。‎ ‎ 3.观察两种图形。‎ ‎ 4.小结: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由四条边围成的图形。像这样的图形,我们就叫它“四边形”。‎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 1.认识长方形的特征。‎ ① 出示一长方形木板,指出它的边在哪里?如何来区分这四条边?‎ ② 同桌讨论:可以怎样把这个长方形的形状画下来?还有其它方法吗?‎ ③ 观察教师演示。‎ ④ 四人小组讨论。‎ ‎2.画长方形。‎ ① 同桌讨论:根据长方形的特征,想一想可以怎么来画长方形。‎ ② 反馈说说自己的各种想法,并先出优秀可行的方法进行演示。‎ ③ 学生尝试画一个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 ④ 教师小结:首先画一条长方形的长(或宽)边,再以两个端点为顶点,画两个直角,然后取相等的两条线段为宽(或长),把两个端点边接起来。‎ ‎3.认识正方形的特征并画正方形。‎ ① 教师演示:把一长方形剪去一部分变成了正方形。‎ ② 四人小组讲座。‎ ③ 反馈归纳。‎ ① 学生尝试画一边长为3厘米的正方形。‎ ② 比较长方形与正方形作图方法的异同。‎ ‎4.开放创新学习。‎ 用学过的图形设计自己喜爱的图案或物体。‎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在知识上和学习方法上有什么新的收获。‎ 四、作业 ‎ 作业本P1‎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目标:‎ ‎1.理解周长的概念,理解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分析推理、概括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突破难点。‎ ‎1.用动画“第二次龟兔赛跑”导入新课,引出周长的概念。‎ ‎  ‎ ‎  师生共同概括出:长方形一周的长度叫做长方形的周长,正方形一周的长度叫做正方形的周长。(板书:周长)‎ ‎2.动手操作:演化对周长的理解。‎ ① 指名用手指把数学书的封面围一周。指出:从封面角上的一点出发,沿着它的四条边围一周,又回到这个点。然后引导学生表述:这封面一周的长就是封面的周长。‎ ② 指定学生说说课桌面的周长。‎ ① 推论:一个平面图形也是这样,只有当这个图形围满一周时,它一周的长才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3.引导学生概括出周长的定义。‎ ① 给出几个图形说说哪几个图形有周长,哪几个图形没有周长,为什么?‎ ② 概括周长的定义。‎ ③ 举例说说周长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学生参与,突出重点。‎ ‎1.研究求周长的策略。‎ ① 出示图形:‎ ② 小组合作,比比周长谁长?可以有哪些比较方法。‎ ③ 反馈。‎ ④ 小结,揭示课题。‎ ‎2.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① 标出上图中的长、宽、边长的长度,求它们的周长。‎ ② 学生尝试计算。‎ ③ 反馈。分析比较哪种解法简便。‎ ④ 小结。‎ ⑤ 试一试。‎ 三、新知应用。‎ ‎1.课本中练习。‎ ‎2.发展练习。‎ 四、课堂总结。‎ 五、作业 ‎ 作业本P2‎ 练习一 教学目标:‎ ‎1.熟练地应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解答有关的应用题。‎ ‎2.培养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 二、基础练习,复习整理。‎ ‎1.计算下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① 长7分米,宽5分米。‎ ② 边长60米。‎ 独立完成,提问得出公式,板书:‎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2.根据下列信息你可解决什么问题?怎样计算?‎ ‎①一手帕的边长是20厘米,         。‎ ‎②练习本长19厘米,宽17厘米,         。‎ ‎③正方形的周长是4分米,          。‎ ‎3.判断下面各题,对的打“√”,错的打“×”。‎ ① 一个长方形的长是5分米,宽是30厘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 ‎70厘米。                    (  )‎ ‎②长方形的周长一定比正方形的周长长。       (  )‎ ‎④周长是16厘米的正方形,边长是4厘米。     (  )‎ 三、发展练习。‎ 四、课外实践练习。‎ 五、作业 ‎ 作业本P3‎ 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 ‎2.准备题。‎ ① 口答。‎ ‎20是几个十?40是几个十?60、70、80呢?‎ ② 准备题2。‎ ‎10个1是(  ),怎样列式? 1×10‎ ‎10个2是(  ),怎样列式? 2×10‎ ‎ 反馈,找规律,揭示课题。‎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口算:14×10‎ ① 指名回答:10个14是多少?‎ ②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指名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 ③ 自学课本例1,和你想的一样吗?‎ ④ 说说如何算,板书:‎ ‎10×10=100‎ ‎4×10=40‎ ‎100+40=140‎ ‎2.练习。‎ 独立完成后,说说其中几题的口算方法。‎ ‎3.教学例2。口算:23×30‎ ① 尝试练习。‎ ② 说一说,怎么算?‎ ① 试一试。‎ ‎ 90×50  31×20‎ ② 口算 ‎30×3     90×6     19×4     24×2‎ ‎30×30    90×60     19×40    24×20‎ 独立完成,比较分析。‎ ‎4.引导学生小结口算步骤:一乘,用整十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二添,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上一个0。‎ 三、巩固练习。‎ ‎1.口算。‎ ‎40×80    26×30    34×20    12×50‎ ‎13×70    15×40    30×60    29×20‎ ‎2.书中练习。‎ 四、作业 ‎ 作业本P4‎ 练习二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练两位数乘一位数或整十数的口算。‎ ‎2.领会两位数乘一位数或整十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 教学重点:‎ 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 ‎1.口算:‎ ‎68×2    68×20‎ 你是如何想的?‎ ‎2.练习口算。‎ ‎70×3    57×2    32×6    36×4‎ ‎19×5    11×9    21×7    74×8‎ ‎36×20    60×50    13×70    28×40‎ ‎3.宣布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重点练习。‎ ‎1.口算,比较异同。‎ ‎2.口算。‎ ‎35×40    25×60    21×50    62×10‎ ‎74×20    94×10    16×30    31×40‎ 三、巩固练习。‎ ‎1.文字题。‎ ‎2.应用题练习。‎ 四、作业 ‎ 作业本P5‎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在弄清两位数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书写工整,认真计算的学习习惯及善于思考的学习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2.笔算: 74×3    36×6    58×9‎ 指名板演,反馈,说说笔算方法。‎ ‎3、列式计算。‎ ‎4个21的和    7个56的和    3个48的和 ‎20个21的和    20个56的和   60个48的和 引出课题。‎ 二、教学新知。‎ ‎1.引入例题。‎ ‎21×24的积是多少,说说理由。‎ ‎2.学生讨论。‎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算什么?‎ 用竖式怎么计算。‎ ‎3.学生反馈,选取几种典型格式讨论。‎ ‎4.得出最正确的书写形式。‎ ‎5.试一试。‎ ‎  21×43    56×27    48×63‎ ‎6.自学课本,小结:‎ ‎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要分几步计算?怎么算?怎么写?‎ 三、巩固练习。‎ ‎1.完成书本中的练习。‎ ‎2.找出学生中的错例进行改错练习。‎ 四、课堂总结。‎ 五、作业 ‎ 作业本P6‎ 练习三 教学目标:‎ ‎1.能较熟练地计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2.能计算两步混合运算式题和解答有关的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40×90     30×80     20×60     20×50‎ ‎34×4     27×3      18×40     16×60‎ ‎54×20     21×10     14×70     17×70‎ 二、笔算练习。‎ ‎1.计算。‎ ‎       56     48‎ ‎×27    ×63 ‎ ①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独立练习。‎ ② 反馈,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算什么?‎ ‎2.用竖式计算。‎ ①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三第2题。‎ ② 同桌互相批改。‎ ③ 分析错误,讨论错误原因。‎ ④ 引出调换两个因数的位置,两算出的得数相同吗?‎ ‎3.完成练习三第3题。‎ 三、两步计算练习。‎ ‎1.投影出示两步计算式题。‎ ‎2.应用题练习。‎ ‎3.完成思考题。‎ 四、作业 ‎ 作业本P7‎ 三位数乘两位的笔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一个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逐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此类型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口算。(卡片出示)‎ ‎2.笔算。‎ ① 指名板演。‎ ② 指名说说其中一题的解题方法。‎ 二、教学新知。‎ ‎1.把18×74改为118×74。‎ ‎2.观察因数有什么变化?引出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3.独立尝试练习。‎ ‎4.小组讨论。‎ ① 如何列竖式?‎ ②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算什么?‎ ③ 自学课本,对照比较。‎ ‎5.反馈,你是怎么想的?‎ ‎6.试一试。‎ ‎456×19    208×37‎ ① 指名板演。‎ ② 引导学生说说有什么不同?‎ ③ 总结方法。‎ 三、巩固练习。‎ ‎1.计算下面各题。‎ 指名板演后集体评议。‎ ‎2.笔算。‎ ‎179×44    348×27    246×38   123×59‎ ‎107×93    235×36    205×48   618×15‎ ‎3.完成课本第18页练一练第4、5两题。‎ ‎4.小结。‎ 四、作业。‎ ‎1.完成课本练习。‎ ‎2.完成作业本。P8‎ 练习四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一个数乘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比较熟练的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仔细检查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 ‎3×6+4   4×9+6   2×7+9   0×4+3 ‎ ‎5×3+2   8×4+3   3×9+8   0×8+2‎ ‎2.列竖式计算。‎ 指名板演后,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3.笔算。(书本中的练习)‎ 二、两步计算式题。‎ ‎1.计算下面各题。‎ ‎ 24×53×7   41×5×38   7002-216×15‎ ‎ 58×6×12   113×17×4   876+301×24‎ ① 说说运算顺序。‎ ②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 ‎2.应用题练习。‎ ① 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② 分析数量关系。‎ ③ 列式解答。‎ 三、发展练习。‎ 四、作业 ‎ 作业本P9‎ 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学目标:‎ ‎1.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计算。‎ ‎2.通过观察、比较、探索,归纳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乘法的简便计算,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总结出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乘法简便算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口算。(卡片出示)‎ ‎30×20   40×60   130×4   59×20‎ ‎38×40   72×50   60×80   48×60‎ ‎2.笔算。‎ ‎3.引入课题:如果把“1470×6”换成“147×60”你会计算吗?揭题: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二、教学新知。‎ ‎1.教学例3:‎ ‎147×60‎ ① 让学生独立尝试计算147×60,也可以讨论解决。‎ ② 反馈,找原因。‎ ‎2.试一试。‎ ‎202×30   186×40   130×67‎ ‎3.教学例4:‎ ‎180×50‎ ① 你会算吗?尝试完成。‎ ② 四人小组讨论汇报。‎ ‎4.试一试。‎ ‎5.比较例3、例4有什么异同?‎ ‎6.小结得出: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乘法,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以后,看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0。‎ 三、巩固练习。‎ ‎1.说出乘得的数的末尾有几个0?再列式计算。‎ ‎240×29   280×34   78×50   119×50‎ ‎120×80   250×40   260×30   190×50‎ ‎2.根据15×5=75,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 ‎15×50=      150×50=‎ ‎1500×5=      150×5=‎ ‎3.课本第21页练一练第5题,同桌按要求相互编题计算。‎ 四、总结。‎ ‎1.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 ‎2.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五、作业 ‎ 作业本P10‎ 练习五 教学目标:‎ ‎1.能比较熟练地掌握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 ‎2.掌握一个数乘两数之和(或差)的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地列式解答。‎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 ‎2.“240×40”用竖式计算怎样简便。‎ 指名板演,说说简便计算的方法。‎ ‎3.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170×40  480×20  290×30  450×190  505×200‎ 二、变式练习。‎ ‎1.两步计算。‎ ‎ 85×4×16    57×(143-53)   45×8×20‎ ‎ 120×(14+5)  360×(287÷7)   6000-195×30‎ ‎2.应用题。‎ 三、深入练习。‎ 四、作业 ‎ 作业本P11‎ 一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估算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近似数,能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2.学会一个数乘一位数乘法的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汇报收集的各种数据。‎ ‎2.学生汇报,老师选择数据进行板书。‎ ‎3.分析以上这些数,看看它们在表达的意思上有什么不同?‎ ‎4.引出课题。‎ 二、教学新课。‎ ‎1.省略百位后面的尾数。‎ (1) 选择板书中的一个准确数,(如518)说说它接近几百?‎ (2) 比较518最接近哪个整百数?‎ (3) ‎518=500这样写行吗?为什么?自学课本。‎ (4) 教学“≈”号的读法和写法。‎ (5) 出示数,试写。‎ ‎425   341   623   702   854   791‎ (1) 比较854和791与其他几个数和在取近似数时有什么不同?‎ (2) 观察讨论。‎ ‎2.省略千位后面的尾数。‎ (1) 选择学生举例中的四位数,学生试练习。‎ (2) 指名说说是怎么想的?‎ ‎3.总结得出“四舍五入”法。‎ (1) 比较省略百位、千位后面尾数方法,说说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 如果要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又该怎么办?‎ (3) 省略最高位后面的尾数,求它们的近似值。‎ (4) 做课本上的第一题。‎ ‎4.学习“一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估算。‎ 自学为主。‎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2题。‎ ‎2.估算一下,下面的结果对吗?‎ ‎759×4=3206      312×6=1726‎ ‎3.课本中的练习。‎ 四、课堂总结。‎ 五、作业 ‎ 作业本P12‎ 练习六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能熟练地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2.进一步掌握估算的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一个数乘一位数乘法的估算。‎ 教学过程:‎ 一、基础训练。‎ ‎1.口算。‎ ‎230×50   700×3   240×5   630×20‎ ‎480×40   500×4   670×50   740×50‎ ‎2.省略下面各数最高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 ‎78  529  684  4832  8760‎ 学生练习,指名板演。再说说求近似数的方法。‎ ‎3.练习课本第26页第3、4题。‎ 独立完成后,指名说说这些数中哪些是准确数,哪些是近似数?‎ ‎4.先估算,再笔算。‎ ‎308×4      487×6      843×5‎ ‎292×3      596×7      610×8‎ 二、综合练习。‎ ‎1.用估算的方法判断下面的结果是否正确。‎ ‎289×3=937  742×6=4152  243×5=1215‎ ‎2.课本第26页第5、6、7、8题。‎ 三、课堂总结。‎ 四、作业 ‎ 作业本P13‎ 看着横式直接写出得数 教学目标:‎ ‎1.掌握看着横式直接写出得数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一个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2.进一步掌握整十数乘多位数及多位数末尾有0的看着横式直接写出得数的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看着横式直接写出得数的方法,逐步提高计算速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4×4+3  5×8+4  9×6+1  6×7+3‎ ‎5×6+2  9×7+5  8×3+2  3×9+4‎ ‎2.计算。‎ ‎23×4   57×6   82×6   73×5‎ 引出课题。‎ 二、教学新知。‎ ‎1.把准备题中的23×4改成823×4、239×4,让学生尝试着用看横式直接写出得数的方法进行计算。‎ ‎2.反馈:你是怎样算的?‎ ‎3.练习。‎ ‎4.再次尝试练习。‎ ‎2950×3      67×50‎ 三、巩固练习。‎ ‎1.书本中练习。‎ ‎2.计算。‎ ‎3.应用题练习。‎ 四、作业 ‎ 作业本P14‎ 一个数乘两位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目标:‎ ‎1.掌握第二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简便算法,并能正确合理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第二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简便算法。‎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揭示课题。‎ ‎1.口算。‎ ‎ 35×2 43×8 92×4 125×8 42×5‎ ‎ 82×6 73×8 62×7 25×8 50×2‎ (1) 学生口算。‎ (2) 观察计算过程,说说哪几个算式的结果是整十、整百、整千的,并分析两因数数字的特点。‎ ‎2.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使计算结果是整十、整百、整千……‎ ‎ 25×( )=( ) 125×( )=( ) 45×( )=( )‎ ‎ 35×( )=( ) 55×( )=( ) 75×( )=( )‎ (1) 学生自由说。‎ (2) 讨论哪种填法算起来最简便,最合理?‎ ‎3.看横式,直接说出得数。‎ ‎ 35×2×7 25×4×7 125×8×3‎ ‎ 从中你发现了什么?引入新课。‎ 二、教学新知。‎ ‎1.出示例9 求125与56相乘的积。‎ ‎2.小组讨论:可以怎样算?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3.反馈。‎ ‎4.试一试。‎ ‎ 25×24 45×18‎ (1)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把不同方法板演出来。‎ (2) 引导学生讨论。‎ (3) 小结方法。‎ 一想,二分,三算。‎ 三、巩固练习。‎ ‎1.把乘两位数改成连续乘两个一位数。‎ ‎ 15×12 25×32 125×48‎ ‎ 15×2×( ) 25×4×( ) 125×8×( )‎ ‎ 引导学生说说每组的两题之间有什么关系?‎ ‎2.用简便方法计算。‎ ‎ 45×16 25×16 125×16 35×12‎ ‎ 25×28 25×18 125×48 125×72‎ ‎3.课本中练习。‎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五、作业 ‎ 作业本P15‎ 练习七 教学目标:‎ ‎1.对第二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简便计算、看着横式直接计算、估算和笔算。‎ ‎2.能正确地解答积减一个数等两步计算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提出练习要求,出示课题。‎ 二、基本训练。‎ ‎70×40 80×30 50×90 200×40‎ ‎120×80 47×20 45×30 13×70‎ ‎230×40 180×4 230×6 160×50‎ 三、重点训练。‎ ‎1.直接写出答案。‎ ‎(1)出示:104×8 370×8‎ ‎(2)学生试算。‎ ‎(3)指名说解题思路。‎ ‎(4)完成书本中的练习。‎ ‎2.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 ‎ 65×14 25×16‎ ‎3.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 125×72 125×62‎ (1) 学生试算。‎ (2) 说说各题的解题方法。‎ 四、综合练习。‎ ‎1.先估算,再笔算。‎ ‎ 689×6 39×19 201×37 214×41‎ (1) 指名说说估算方法。‎ (2) 指名板演。‎ (3) 抽说估算思路。‎ ‎2.计算。‎ ‎43×8×19 16×7×68‎ ‎(206+98)×22 140×(560-490)‎ ‎300×(135÷9) 9763-184×26‎ ‎3.应用题。‎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 ‎ 作业本P16‎ 连乘应用题 教学目标:‎ ‎1.理解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明确解题思路,学会用两种方法解答。‎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3.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优选策略教学。‎ 教学重点:‎ 理解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明确解题思路,学会用两种方法解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请学生说说学校的教学大楼有几层?每层有几间教室?数一数,我们教室有几张桌子?你是怎么数的?‎ ‎2.学生反馈。‎ ‎3.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第层有多少张桌子?一共有几个教室?一共有几张桌子?)‎ ‎4.教师指出:前两个问题非常简单,大家都能解决,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第3个问题,从而导入新课。‎ 二、小组合作,研讨新课。‎ ‎1.针对上述几个问题,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组织汇报交流。‎ ‎2.让不同做法的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3.列综合算式,完成例题板书。‎ ‎4.小结:求同一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思考解答。‎ 三、联系实际,巩固提高。‎ ‎1.图书馆问题。‎ ‎ 有8个书架,每个书架有6层,每层放了40本?‎ ‎2.提问:根据这些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3.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汇报收获,回顾总结。‎ 五、作业 ‎ 作业本P17‎ 练习八(一)‎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计算连乘式题,并能正确地解答。‎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 ‎30×80 35×40 17×30 14×70‎ ‎16×50 67×20 90×60 21×40‎ ‎20×30 12×80 25×50 15×60‎ ‎2.出示:82×15×7‎ ‎3.练习课本第34页第2题。‎ 二、应用题练习。‎ ‎1.基本练习。‎ ‎(1)一只蜻蜓一小时最多能吃蚊子840只。照这样计算,4只蜻蜓2小时最多能吃蚊子多少只?‎ ‎ 独立完成后汇报。‎ ‎(2)完成书本中第7题。‎ ‎2.对比练习。‎ (1) 同学们种向日葵,三年级有3个班,每班种45棵,四年级种的棵数是三年级的2倍。四年级种了多少棵?‎ (2) 同学们种向日葵,三年级每班种了45棵,四年级种有3个班,每班种的棵树是三年级的2倍。四年级种了多少棵?‎ ‎3.辨析练习。‎ 三、汇报收获。‎ 四、作业 作业本P18‎ 练习八(二)‎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能比较熟练地正确解答叙述方法不一的各类连乘应用题。‎ ‎2.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基本练习。‎ ‎1.花圃里有牡丹29盆,茉莉花的盆数是牡丹的5倍。茉莉花有多少盆?月季的盆数是茉莉花的12倍,月季有多少盆?‎ 学生口答,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2.花圃里有梅花125株,桂花的株数是梅花的8倍,茶花的株数是桂花的3倍。花圃里有茶花多少株?‎ 独立完成,说说思考过程。‎ 三、变式练习。‎ 四、综合练习。‎ 出示条件:‎ A桃树120株 B柳树的株数是桃树的2倍 C杨树的株数是桃树的3倍 D松树的株数是柳树的18倍 E柏树的株数是杨树的3倍 F杨树有5排,每排72株。‎ 选择上面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五、作业 ‎ 作业本P19‎ 复习(一)‎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一个数乘两位数乘法的笔算法则,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能比较熟练地口算一个数乘一位数、整十数,看着横式直接写出得数。‎ ‎3.通过复习,巩固和深化本单元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提出复习要求,出示课题。‎ 二、复习算理,巩固法则。‎ ‎1.对以上各部分内容,你各有哪些了解?‎ ‎2.学生分块反馈。‎ (1) 口算。‎ (2) 笔算。‎ (3) 求近似数、估算。‎ (4) 看着横式计算,独立完成复习第4题。‎ (5) 简便计算,独立完成复习第5题。‎ 三、综合练习。‎ ‎1. 15×3×89 924÷4×36‎ ‎142×(573-558) 139×(24+46)‎ ‎2. 82×36-( )=48 ( )+165×24=4000‎ 四、课堂总结。‎ 五、作业 ‎ 作业本P20‎ 复习(二)‎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本单元所学的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用综合法和分析法正确解答这些应用题。‎ ‎2.结合应用题的有关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只列式不计算。‎ (1) 水果店运来24筐苹果,梨的筐数是苹果的5倍,运来梨有多少筐?‎ (2) 小字本每页有150个格子,一本作业本有32页,一共有几个格子?‎ (3) 红雷鞋厂上个月生产童鞋2980双,生产女鞋的双数是童鞋的3倍,生产女鞋多少双?‎ ‎2.把题(2)的问题改为“5本小字本共有多少个格子?”‎ 二、重点训练。‎ ‎1.一台织布机一天能织布120米,15台织布机4天能织布多少米?‎ (1) 审题。‎ (2) 列式计算。‎ (3) 指名说说解题思路。‎ (4) 列综全算式。‎ ‎2.独立完成11、12两题。‎ 三、综合练习。‎ ‎1.文具店有15包练习本,每包200本。卖给李村小学1400本,其余卖给王村小学。卖给王村小学多少本?‎ ‎2.课本13、14、16题自由完成。‎ ‎3.指导课本上的思考题。‎ 四、作业本上的练习。‎ 五、作业 ‎ 作业本P21‎ 第22课时 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的口算 教学目标:1、学会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方法。‎ ‎ 2、经历探索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方法,并通过自己的感受得出最优的方法。‎ ‎ 3、能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 4、通过自己探索得出口算方法,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掌握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自己探索出口算方法,并能与表内除法进行联系,使知识形成系统性。‎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1、 数数:10个10个数(生数)问:40数了几个10?60呢?…‎ ‎20个20个数(生数)问:40数了几个20?80呢?…‎ ‎40个40个数(生数)问:40数了几个40?120呢?240呢? ‎ ‎ 2、根据刚才的数数写出算式 ‎40数了几个10?会列算式吗?(生讲师板:40÷10=4)40数了几个20呢?120数了几个40呢?240呢?‎ ‎(板书:40÷20=2 120÷40=3 240÷40=6)‎ 一、 展开 ‎(一)例1‎ ‎1、独立探究:40÷10=4 是怎么算出来的?能用比较多的办法说来说说你的想法吗? ‎ ‎2、小组交流: 先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看看你的想法跟别的小朋友一样不一样?‎ ‎3、全班交流:指名汇报 ‎ (1) ‎4个十÷1个十=4‎ (2) ‎4个10是40,所以40÷10=4‎ (3) ‎40÷10把后面的0都去掉就变成了4÷1=4‎ (4) ‎4乘10等于40?所以40÷10=4‎ (5) 也可能是用实物来说明的。‎ ‎4、小结:小朋友真了不起,自己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来解决这道题目,但是有这么多的方法,算时该选哪一种呢?为什么?‎ ‎5、试一试:(1)40÷20呢?怎么算 生思考汇报 ‎ (2)抢答:师报答:如30÷10 60÷30等等。 ‎ ‎(二)例2‎ ‎1、选择一个算算:120÷40 240÷40‎ ‎2、汇报:你是怎么算的?可有不同的想法。‎ ‎3、小结揭题:例1与例2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 ‎ 不同:一种是整十数除整十数,一种是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相同:口算方法一样。‎ ‎ 出示课题: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的口算。 ‎ 二、 巩固练习 ‎1、算一算 ‎3÷1 6÷3 35÷5 63÷9‎ ‎30÷10 60÷30 350÷50 630÷90‎ ‎ 独立做、个别汇报。‎ ‎ 找一找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与表内除法进行联系,使知识形成系统。)‎ ‎2、比赛练: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 60÷20 80÷40 360÷60 420÷70‎ ‎90÷30 50÷10 210÷30 560÷80‎ ‎3、书上第41页第3、4。集体做、校对 ‎4、提高练:看谁写得多。‎ ‎ ( )÷□0=16‎ (1) 给1分钟写。‎ (2) 汇报 (3) 小结规律:怎么写能比较快并且能写比较多?‎ 四、课堂小结 ‎ 学习这节课中你有什么想说?谈谈你是怎么学习的内容,学习的结果怎样?(说说你的学习感受与体会)‎ 五、课堂作业:《作业本》第22页。‎ 六、板书设计: ‎ 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的口算 ‎ 40÷10=4 120÷40=3‎ (1) ‎4个十÷1个十=4 240÷40=6‎ (2) 个10是40,所以40÷10=4‎ (3) ‎40÷10把后面的0都去掉就变成了4÷1=4‎ (4) ‎4乘10等于40?所以40÷10=4 12÷4=3‎ ‎ ‎ ‎ 4÷1=4 ‎ 第23课时 练习九 ‎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口算方法。‎ ‎ 2、能熟练地进行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的口算。‎ ‎ 3、会用口算方法解答相应的应用题。‎ ‎4、逐步形成认真、仔细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能熟练地进行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的口算。‎ 教学难点:能灵活、熟练地进行口算。‎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谁能举出例子 生报师板书: 80÷20 120÷30‎ (1) 自己算一算 (2) 个别说说口算方法(可能有不同的方法)‎ (3) 同桌互说 ‎2、口算(看谁算得又快又对) ‎ ‎80÷10 420÷60 120÷40 900÷30‎ ‎40÷20 300÷50 320÷80 660÷60‎ 二、重点练习 ‎1、对比练习(形成系统)‎ ‎ 78÷3 54÷2 96÷4 ‎ ‎ 780÷30 540÷20 840÷70‎ (1) 集体练、个别汇报 (2) 比一比:上下两题有什么不同与相同之处?‎ ‎(几百几十除整十数思考方法与表内除法一样。)‎ ‎2、看卡片抢答:(学生自己选对手比赛)‎ ‎ 72÷2 760÷4 540÷30 480÷3‎ ‎ 210÷30 50÷10 90÷30 360÷60‎ ‎ 60÷20 80÷40 360÷60 350÷50‎ ‎(师随意抽取卡片、生抢答)‎ 三、综合练习 ‎1、对比练 ‎780÷3 540÷2 960÷4 840÷7‎ ‎780÷30 540÷20 960÷40 840÷70‎ (1) 集体练、个别汇报 (2) 比一比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 ‎(被除数一样,除数下面的比上面的多了一个0;算法不一样)‎ ‎2、把算式和得数用直线起来。‎ ‎ 120÷60 7 180÷90 13‎ ‎ 320÷80 2 910÷70 12‎ ‎ 280÷40 4 600÷50 2‎ ‎3、应用题练习 ‎ 书上第5、6、7、8集体做、说说想法。‎ ‎4、提高练习:根据第一个算式的结果,写出下面算式的得数。‎ ‎ 12÷3=4 150÷30=5‎ ‎ 120÷3 150÷3‎ ‎ 120÷30 15÷3‎ ‎ 1200÷3 1500÷3‎ ‎ 24÷3 45÷3‎ ‎ 360÷30 450÷3‎ (1) 集体做 (2) 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四、课堂小结:喜欢上这节课吗?要想使练习课上的更有趣,你们来提提想法,怎么上比较好,说说你们的意见。‎ 五、课堂作业:课堂作业第23页。‎ 六、板书设计: ‎ 练习九 ‎80÷20=4 120÷30=4‎ ‎ 8÷2=4 12÷3=4‎ 第24课时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 教学目标:1、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商的定位方法。‎ ‎ 2、通过尝试、讨论得出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方法,且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 3、能用个性化的语言说说计算方法,并通交流能达到比较完整,与以前学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进行联系与沟通。‎ ‎ 4、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掌握算理与商的定位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试商。‎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1、黄老师一个朋友家刚买了新房子,我想买些花送给她。我前几天去花店了解一下大盆的要40元,小盆的要20元,我打算花80元去买,你们来为老师当小参谋我该怎么买?‎ ‎2、生发表意见。‎ ‎(1)都买大盆的:80÷40=2‎ ‎(2)都买小盆的:80÷20=4‎ ‎(3)大的、小的都买:大的一盆、小的一盆。‎ ‎3、师:刚才我们算的时候都是口算的,这样的题目能列竖式计算吗?请你们试试吧。‎ 二、 展开 ‎(一)例1 80÷40=2 ‎ ‎1、算一算 ‎2、小组交流:把你们的想法说给你们小组里的小朋友听。‎ ‎3、全班交流:‎ ‎(1)展示作品: 把你们的作品贴到黑板上来。‎ ‎ (可能有不同的情况)‎ ‎(2)说说自己的想法。‎ ‎(3)“你说、我说、他说”就要开始了,请你们想好自己要问的问题。生问生答:‎ 可能会问:为什么商2,2为什么写在个位上。‎ ‎4、试一试:80÷20=4 ‎ ‎(二)例2‎ 1、 我有100元都要买大盆的,能帮老师算算可以买几盆?‎ 2、 学生尝试 3、 反馈:想一想做这样的题目你觉得最难的是什么?‎ ‎(商该写几)‎ 1、 讨论:像这样的题目该怎么试商呢?‎ ‎(三)试一试: ‎ ‎ 365÷70 218÷40‎ ‎(四)小结揭题:‎ ‎(1)观察算式中数的特点给这节课取个题目:除数是十数的笔算除法。‎ ‎ (2)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吗?(个别说、全班交流)‎ ‎(3)小结:除时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前两位比除数小,再看被除数的前三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 做题目时你想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余数比除数大就错了,商写少了。)‎ 一、 练习 ‎1、说说商是几,应该写在哪一位上。‎ ‎ ‎ ‎ 2 )6 90 )630 60)244 80)580 70)290 ‎ ‎2、( )里最大能填几。‎ ‎ 30×( )<75 60×( )<400‎ ‎ 20×( )<48 80×( )<635‎ ‎ 40×( )<96 70×( )<495‎ ‎3、列竖式计算。‎ ‎ 320÷80 284÷90 508÷70‎ ‎ 4、提高练习 ‎ ‎ □ (1)余数是10,除数与商是多少?‎ ‎ □□)460 (2)余数是40呢?‎ ‎ (3)余数是60呢?‎ 二、 课堂小结:评价自己这节课学的怎么样?‎ 三、 课堂作业:课堂作业第24页。‎ 六、板书设计: ‎ 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 ‎ 2 2‎ ‎ 40 )80 40 )100‎ ‎ 80 80‎ ‎ 0 20‎ ‎ ‎ 第25课时 练习十 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笔算方法。‎ ‎ 2、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 3、养成认真、仔细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笔算方法,并能熟练计算。‎ 教学难点:试商。‎ 教学过程:‎ 一、引入揭题 ‎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回忆一下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你认为做题目时比较难的是什么呢?(试商)有比较好的、比较快的试商方法吗?‎ ‎ 板书:练习课 二、基本练习 ‎1、( )里最大能填几?‎ ‎ 30×( )<92 60×( )<450‎ ‎ 20×( )<78 50×( )<190‎ ‎ 40×( )<90 70×( )<320‎ ‎2、列竖式计算。‎ ‎ 236÷50 118÷20 305÷70‎ (1) 独立做、个别板演。‎ (2) 板演小朋友说说计算过程。‎ ‎3、小结:说说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 做题时你想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 ‎ (试商时如时余数比除大了那么商就小了,反之商大了。)‎ 三、综合练习 ‎1、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 7 6 40‎ ‎ 30)260 50)310 40)180‎ ‎ 210 30 160‎ ‎ 50 10 20‎ (1) 独立做:先判断,再想想错在哪儿并改正,后再想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 (2) 小组交流 (3) 全班交流:错在哪儿怎么改,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码?‎ (4) 反馈:我们做题时应怎么做?‎ ‎2、递等式计算 ‎ 18×15÷30 (524+106)÷70‎ ‎3、应用题练习 (1) 一节火车车厢可以装货物60吨,要运540吨货物,需要这样的车厢多少节?‎ (2) 一本故事书有180页,小华每天看30页,几天才能看完?‎ ‎4、实际应用 春游又快到了,三年级有356人去一个比较远的地方去玩,租大的面包车一辆可坐60人,一辆小的面包车可坐40人。该怎么租车?有几种方法?哪一种最省钱?‎ 四、课堂小结 ‎ 五、课堂作业:《作业本》第25页。‎ 六、板书设计: ‎ 练习十 ‎236÷50= 4 118÷20=5‎ ‎ 4 5‎ ‎ 50)236 20 )118‎ ‎ 200 100‎ ‎ 36 18‎ 第26课时 用四舍法取除数接近的整十数试商 教学目标:1、掌握除的顺序和用接近的整十数试商的方法。‎ ‎ 2、通过尝试、交流体验到试商比较困难;再通过 思考、讨论获得试商的方法:用四舍法取除数接近整十数试商。‎ ‎ 3、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 4、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掌握除的顺序和用接近的整十数试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尝试、交流得出试商的方法且能正确试商。‎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1、猜一猜 板书:96 ‎ ‎ 师:如果把96作为被除数,商是一位数,你们来猜猜除数可以是几,为什么?‎ ‎ 学生交流得出:除数是小于97的两位数就可以了。‎ ‎ 选几个列成算式算一算,你们喜欢哪个呢?‎ ‎2、出示:如96÷32 96÷24 96÷51‎ 二、 展开 ‎(一)例1 96÷24‎ 1、 估算:猜一猜这个题目大概等于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2、 独立计算:我们来算一算估算的准不准。‎ 做这题时你觉得最难的是什么问题?‎ ‎ 想一想解决的办法,看谁的办法最妙。‎ 3、 小组交流:说说你是怎么算的?做时你碰到了什么问 题,想什么办法解决的。 ‎ 4、 全班交流:‎ ‎(1)展示作品 (指名板演)‎ ‎(2)说说你们的想法 ‎(3)在做的过程中你们觉得最难的问题是什么?‎ ‎(4)小组讨论 ‎(5)全班交流:说说你们的妙法吧。各小组都发表自己的想法,通过交流得出最妙的想法,先把24看成20试商。‎ ‎5、试一试:96÷32 96÷51‎ ‎(1) 说说先把除数看成几十来试商。‎ ‎(2) 集体做、个别板演。可能出现了这情况。‎ ‎ 3‎ ‎ 32)96‎ ‎ 90‎ ‎6‎ ‎(3)比较不同的两种情况哪种是对的,哪种是错的?‎ 为什么会出现了这种错误的情况?‎ ‎(把32看成30来试商,但并不是变成30)‎ ‎ 6、小结:刚才我们做的题目的除数有什么特点?试商时我们是怎么做的,这种方法就称为用四舍法取除数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 做这样的题目你想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 ‎(二) 例2 ‎ ‎143÷41 104÷5 175÷33‎ ‎1、选择一个尝试做、个别板演。‎ ‎2、指名说说想法,你是怎么来试商的。‎ ‎(三)小结揭题:能给今天的内容取个题目吗?做时你想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 一、 巩固练习 ‎1、先说说下面各题的除数可以看做几十来试商,再进行计算。‎ ‎ 93÷31 208÷52 278÷82‎ 说说、独立做、个别板演、校对。‎ ‎2、在下面的○里填上〈、〉或=。‎ ‎ 30×8○245 22×3○66 61×7○420‎ ‎ 80×7○555 44×5○220 73×4○292‎ ‎3、列竖式计算:248÷31 520÷73(写在2号本上交上来改)‎ ‎4、提高练习:被除数是76如果商是一位数除数可以是几?‎ 如果商是两位数呢?‎ 有什么规律想的很快?‎ 一、 小结反馈:这节课是怎么学的?(尝试、讨论最难的问题。)‎ 二、 课堂作业:课堂作业第26页。‎ 六、板书设计:‎ 用四舍法取除数接近的整十数试商 ‎96÷24=4 143÷41=3……20‎ ‎ 4 3‎ ‎ 24 )96 41)143‎ ‎96 123‎ ‎ 0 20‎ ‎ ‎ 第27课时 练习十一 教学目标:1、能较熟练地掌握用四舍法取除数接近的整十数试商的方法。‎ ‎ 2、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 3、养成认真、仔细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能较熟练地掌握用四舍法取除数接近的整十数试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试商。‎ 一、基训 ‎1、口算 ‎28×2 480÷40 750÷30‎ ‎54÷2 19×5 680÷20‎ ‎31×4 420÷70 520÷40‎ ‎72÷6 16×3 840÷60‎ ‎2、( )里最大能填几 ‎30×( )<216 80×( )<231‎ ‎50×( )<325 60×(  )<520‎ ‎70×( )<460 90×(  )<618‎ ‎3、列竖式计算 ‎82÷41 248÷31‎ ‎78÷32 165÷51‎ ‎4、变式填表练习 ‎92 372‎ ‎70 ÷23 280 ÷62‎ ‎51 405‎ ‎5、计算 ‎455÷91+819 318×(92÷23)‎ ‎210-288÷72 (292+124)÷52‎ 三、应用题练习 ‎1、已知一数的31倍是217,这个数是多少?‎ ‎2、一只猴子的体重是43千克,一只狗熊的体重是215千克,狗熊的体重是猴子的多少倍?‎ 四、总结作业 作业本27‎ 用四舍五入法取除数接近整十数试商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用四舍五入法取整数接近的整十数箋商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 ‎ 1、卡片口答,(  )里最大能填几 ‎ 60×(  )<443 90×(  )<188 90×( )<278‎ ‎40×(  )<252 50×(  )<284 ‎ ‎ 40×(  )<250‎ ‎2、把下列各数接近的整十数分别填在(  )里 ‎58(  ) 38(  ) 29(  ) 51(  )‎ ‎3、指名板演 ‎           ‎ ‎ 42 )252 81)328     ‎ 二、新课练习 ‎1、把准备题中改例5  58)443‎ ‎①同桌讨论:把58看作几十来试商,为什么?‎ ‎②试一试怎样试商,初商是几?正确商呢?‎ ‎③指名板演例2的计算过程 ‎④结合板演,同桌说说试商过程 ‎        (60)          7‎ ‎58)443 ――->58)443   ――>58)443‎ ‎                    406‎ ‎                    37‎ ‎2、师生小结 ‎3、尝试练习 ‎39)250      88)227‎ 三、巩固练习 ‎1、说说下列各题除数可以看作几十数来试商 ‎79)332 88)188 49)284‎ ‎2、练习(2)‎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的试商方法与上节课学的有何不同?‎ 五、作业 作业本 28‎ 练习十二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用四舍五入法取除数接近的整十数试商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教学过程:‎ 一、口算 ‎1、卡片练习 ‎27×5 15×6 25×6 19×5‎ ‎32×4 26×3 18×5 16×2‎ ‎2、(  )里最大能填几 ‎70×(  )<536 30×(  )<264 80×(  )<312‎ ‎51×(  )<327 80×(  )<639 60×(  )<358‎ ‎3、在○里填上>、<或=‎ ‎80×6○452 72×8○543 31×5○150‎ ‎51×6○284 40×6○250 50×8○358‎ ‎4、说说下列各数接近几十 ‎79(  )  88(  )  49(  )  61(  )‎ ‎31(  )  52(  )  39(  )  22(  )‎ 二、基本训练 ‎1、分组指名板演,比一比 ‎373÷39 2504÷48 432÷52‎ ‎221÷28 427÷61 645÷29‎ ‎2、练习第(2)题 ‎3、找朋友 ‎154÷22 7 312÷52 5‎ ‎248÷31 8 345÷69 6‎ 三、作业 ‎1、练习第(3)(5)‎ ‎2、作业本 29‎ 第30课时 初商过大需调商的除法 教学内容:P52—53《作业本》P30 ‎ 教学目标:‎ 1、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初商过大时的调商方法。‎ 2、 能正确进行计算。‎ 3、 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初商过大时的调商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知识,能较快地求出一位商。‎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 1、在下面的○里填上〈、〉或=。‎ ‎ 62×6○361 32×8○256 21×7○145‎ ‎ 2、计算 289÷72‎ (1) 独立完成 (2) 说说这题的计算方法。‎ 二、 展开 师:如果把被除数289改为283应怎样计算?‎ ‎1、出示例6 283+72‎ (1) 学生尝试 (2) 小组讨论:说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在计算的过程中有没有碰到什么问题?你又是怎样解决的?‎ (3) 学生汇报,师板书。‎ (4) 小结:先看作整十来试商,商过大时需调商。‎ ‎ 2、试一试 ‎ 421÷53 292÷42‎ ‎ 3、看书质疑:为什么会出现商过大的情况?‎ (1) 小组讨论 (2) 小结:用四舍法试商,把除数看小了,商可能偏大。因此,试得的商不合适时要把商改小。‎ 三、 练习 ‎ 1、( )里最大能填几?‎ ‎71×( )〈 211 83×( )〈 420‎ ‎62×( )〈 490 42×( )〈 370‎ ‎ 2、计算 ‎42)321 51)353 82)647 73)640‎ ‎ 3、 课本P53 T3 T4‎ 一、 课堂总结 ‎ 谁来说说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特别要注意什么?‎ 二、 课堂作业 《作业本》P30‎ 三、 板书设计 ‎ ‎ 初商过大需调商的除法 ‎ 例6 283+72= 3…67‎ ‎ 70 4 3‎ ‎72)283 72)283 ‎ ‎ 288 216‎ ‎ 商4大了 改商3‎ 第31课时 练习十三 教学内容:P53—54《作业本》P30 ‎ 教学目标:‎ 1、 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初商过大时调商的方法。‎ 2、 学生能熟练地计算。‎ 3、 培养学生调商的技能,提高学生地计算能力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 基本训练 ‎ 1、口算 ‎ 50×7 90×5 70×6 20×6 90×6‎ ‎ 92×2 80×4 80×8 70×7 50×9‎ ‎ 2、( )里最大能填几?‎ ‎42×( )〈 321 51×( )〈 353 82×( )〈 647‎ ‎73×( )〈 640 91×( )〈 548 63×( )〈 433‎ ‎3、在下面的○里填上○〈、〉或=。‎ ‎ 52×7○361 61×9○542 73×5○368‎ ‎43×8○332 32×6○192 21×7○145‎ 一、 重点练习 ‎ 1、计算 ‎ 63)488 31)245 43)254‎ ‎ 84)653 72)502 51)458‎ ‎ 2、对比练习 课本P53 T3‎ 三、综合练习 ‎ 1、看谁算得又快又对。‎ 被除数 除数 商 ‎ 余数 ‎ 725‎ ‎ 82‎ ‎ ‎ ‎ 434‎ ‎ 62‎ ‎ 276‎ ‎ 93‎ ‎ 2、课本P55 T5‎ ‎ 3、应用题 ‎ 一列火车每小时行94千米,甲乙两地相距564千米。这列火车从甲地到乙地要行多少小时?‎ 四、提高练习 ‎ 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字,看谁最会动脑筋?‎ ‎ 7‎ ‎41)2□5 41)2□5‎ (1) 分组讨论□里填几?‎ (2) 汇报讨论情况。‎ 五、课堂总结 六、课堂作业 《作业本》P31‎ 第32课时 初商过小需调商的除法 ‎ 教学内容:P54—55《作业本》P32 ‎ 教学目标:‎ 1、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用五入试商时,有时会出现初商过小的情况,掌握初商过小时调商的方法。‎ 2、 学生能熟练地计算。‎ 3、 培养学生的估商能力,提高学生地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把除数“五入”看成接近的整十数去试商时,有时会产生初商过小的情况,需调商。‎ 教学难点:调商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 ‎ 1、( )里最大能填几?‎ ‎ 58×( )〈 350 49×( )〈 248‎ ‎ 37×( )〈154 68×( )〈 492‎ ‎ 2、计算 382÷48‎ (1) 独立完成 (2) 指明说说计算时怎样试商?‎ (3) 如果把382改成392又是怎样计算呢?‎ 二、引导探究 ‎ 1、出示 392÷48‎ (1) 学生尝试计算,指名板演。 ‎ (2) 小组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试商的?在计算时碰到什么问题?又是怎样解决问题的?‎ (3) 全班交流:为什么商会过小?‎ (4) 小结:“五入”后试商,由于除数变大,商容易过小,出现余数比除数大的情况,说明商小了,要把商调大。‎ ‎ 2、试一试 ‎ 276÷39 489÷68‎ ‎ 3、小结揭题 :上面的几道题在计算中都有碰到什么情况?你能根据上面的特点,把几天学习的内容取一个题目吗?‎ ‎ 板书:“初商过小需调商的除法”‎ 三、巩固练习 ‎ 1、在下面的○里填上〈、〉或=‎ ‎49×3○149 62×7○415‎ ‎58×6○358 97×4○388‎ ‎ 2、计算 ‎ 48)446 67)482 78)639‎ ‎ 39)318 28)250 57)537‎ ‎ 3、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 6 9 8‎ ‎ 24)124 31)270 63)496‎ ‎ 144 279 447‎ ‎ 20 0 51‎ ‎ 4、文字题 P55 T3‎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在计算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五、课堂作业 ‎ ‎1、《作业本》P32‎ ‎2、课本P55 T4、5‎ 六、板书设计 初商过小需调商的除法 ‎ 例7 392÷48=8…8‎ ‎ 50 7 8‎ ‎ 48)392 48)392‎ ‎ 336 384‎ ‎ 56‎ ‎ 商7小了 改商8‎ 第33课时 练习十四 教学内容:P55—56《作业本》P33 ‎ 教学目标:‎ 1、 通过练习,使学生比较掌握初商过大、初商过小时调商的方法。‎ 2、 学生能熟练地计算。‎ 3、 培养学生调商的技能,提高学生地计算的正确率。‎ 教学重点: 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 基本训练 ‎ 1、口算 ‎80÷40 120÷30 80×8 420÷60‎ ‎60×7 840÷70 120÷20 120×5‎ ‎ 2、计算 ‎67)536 78)312 32)250 ‎ ‎46)372 57)239 29)264‎ ‎(1)学生板演 ‎(2)抽几题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3)小结:调商的方法。‎ ‎ 二、综合练习 ‎ 1、对比练习 ‎ ‎ ① 283÷39= ② 382÷48=‎ ‎ 273÷39= 384÷48=‎ ‎ (1)学生独立完成。‎ ‎ (2)比较:每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 2、按照图里指定的顺序和例子,计算右题两题。 书本P56 T4‎ 三、应用练习 ‎ 1、文字题 ‎ (1)把476平均分成68分,每份是多少?‎ ‎ (2)245是49的多少倍?‎ ‎ (3)294里有几个42?‎ ‎ 2、应用题 ‎ 一天,邮递员叔叔送了152封平信,是挂号信的38倍。这天邮递员叔叔送了多少封挂号信?‎ 四、提高练习 ‎ 在□里分别填上合适的数字。‎ ‎(1) 344÷□□=□‎ ‎(2) □068÷59 要使商的最高位在十位上,□应填上哪些数字?‎ 五、课堂总结 六、课堂作业:《作业本》P33‎ 第34课时 除数个位是4、5、6的两位数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知道除数个位是4、5、6的两位数除法可采用试乘的方法试商。‎ 2、 能正确地计算除数个位是4、5、6的两位数除法。‎ 3、 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教学重点: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初商过大或过小后连续调商 教学过程:‎ 一、 铺垫练习 1、 口算 ‎ ‎25×5 15×7 25×3‎ ‎14×6 24×8 16×9‎ 2、 计算 ‎ ‎11)70 ‎ ‎ ‎ 二、 新知教学 1、 例8教学 计算:70÷14‎ (1) 讨论:怎么试商?‎ (2) 组际交流 (3) 指名板演 7 6 5‎ (4) 质疑: 14)70 14)70 14)70‎ 商7太大怎办?商6太大怎样?‎ (5) 整理方法(如上)‎ 2、 试一试:‎ ‎ 91÷15 84÷16‎ 3、 学习例9‎ ‎ 209÷26‎ (1) 学生自学 (2) 指名板演,并讲述计算的思维过程 4、 试一试 ‎ ‎162÷24 145÷35‎ ‎5、小结方法,揭示课题 二、 组织练习 1、 在下面的○里填上>, <或=‎ ‎ 25×8○205 14×6○84‎ ‎16×7○102 26×9○240‎ 2、 计算:‎ ‎ 75÷24 175÷25 324÷36 378÷54‎ 3、 想一想:‎ ‎ 272÷※4 ※75÷75‎ (1) 如果商是一位数,※应是几?‎ (2) 如果商是两位数,※应是几?‎ 三、 总结全课:‎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你是怎样学会今天知识的?‎ 板书设计 ‎ ‎ 除数个位是4、5、6的两位数 ‎ 7 6 5‎ (1) ‎ 14)70 14)70 14)70‎ ‎98 84 70 ‎ ‎ ? ? 0‎ 第35课时 除数个位是4、5、6的两位数的练习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掌握除数个位是4、5、6等数的除法试商方法。‎ 2、 比较熟练地进行除法的试商。‎ 3、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及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用试商方法试商 教学难点:试商 教学过程:‎ 二、 基本训练 1、 口算 ‎ ‎15×8 24×7 16×6‎ ‎26×6 16×4 14×7‎ 2、 下面商几?‎ ‎ ‎ ‎14)70 15)78 16 )96 16)12?‎ (1) 学生板演前(3)题 (2) 第(4)题提问:当?是几时商有余数?几时没余数?‎ 几时余数最大?‎ 三、 变式练习 1、 填表 被除数 ‎142‎ ‎372‎ ‎125‎ ‎218‎ ‎ 132‎ 除 数 ‎ 45‎ ‎ ?‎ ‎ 14‎ 商 ‎14‎ ‎ ?‎ ‎3‎ 余 数 ‎2‎ ‎5‎ ‎ 8‎ (1) 打?的要求说出几种可能?‎ 二、 综合练习 1、 计算 ‎182÷26 105÷15 180÷25 220÷24‎ ‎176÷34 146÷16 89÷14 144÷26‎ (1) 分组练习 2、 文字题 (1) ‎608是76的多少倍?‎ (2) 已知一个数的34倍是238,这个数是多少?‎ 三、 总结全课:‎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你是怎样学会今天知识的?‎ 板书设计 ‎ ‎ 除数个位是4、5、6的两位数的练习 ‎ 8 8 7‎ (1) ‎ 14)12?80 16)129 16)127‎ ‎12 8 128 112 ‎ ‎ 0 1 15‎ 第36课时 除数个位是4、5、6的两位数的练习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掌握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2、 能根据除数的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试商方法 1、 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掌握用试乘的方法试商 教学难点:较快地进行试商 教学过程:‎ 一、 揭题展标 二、 组织练习 ‎(一)基础训练 ‎1、25×( )〈228 15×( )〈125‎ ‎ 14×( )〈135 26×( )〈216‎ ‎ 36×( )〈300 16×( )〈152‎ ‎2、计算:‎ ‎ ‎ ‎ 15 )75 24)108 16)136 25)175‎ ‎(二)变式训练 ‎1、计算 ‎12 31‎ ‎110÷ 15 = 217÷ 26 =‎ 19 ‎48‎ ‎2、下列商几?有何特点?试商有何规律?‎ ‎ ‎ ‎ 24)120 38)196 62)314‎ ‎ ‎ 三、 综合练习 ‎1、计算:‎ ‎252÷36 166÷39 126÷14‎ ‎2、递等式计算:‎ ‎382-234÷26 128×15+918‎ ‎168÷(2×14) 699-132)÷81‎ ‎3、动脑筋:‎ 一个除法算式的被除数比除数多64,商是5,被除数与除数各是多少?‎ 一、 总结全课:‎ 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哪些收获?‎ 你能说说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试商方法有哪些?‎ 板书设计 除数个位是4、5、6的两位数的练习 ‎ 5 4 8 7‎ ‎15)7 5 24)108 16)136 25)175‎ ‎ 7 5 96 128 175‎ ‎ 0 12 8 0‎ 第37课时 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内容:P61—62《作业本》P33 ‎ 教学目标:‎ 1、 学生通过自己的尝试探究,总结出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2、 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3、 培养学生初步用迁移进行类推和综合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除数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试商及理解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 ‎ 引入 ‎ 1、提问:这单元主要学习了什么?(板书:除法)‎ ‎ 2、计算 ‎ 644÷84 644÷78‎ ‎ (1)学生独立完成,并指名板演。‎ ‎ (2)汇报:你是怎样想的?‎ ‎ (3)比较:这两题有什不同?‎ ‎ 二、展开 ‎ 师:把刚才的除数84改成14、24、34、44应怎样计算?‎ ‎ 1、出示: 644÷14 ‎ ‎ (1)学生试做。‎ ‎ (2)小组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试商的?‎ ‎ (3)指名汇报: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 (4)小结揭题:“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 ‎ 2、试一试(选做一个)‎ ‎ 644÷24 644÷34‎ 师:把刚才的被除数后面添上一个数字又怎样计算?‎ ‎ 3、出示: 6444÷78‎ ‎ (1)学生试做。(指名板演)‎ ‎ (2)同桌讨论计算方法 ‎(3)汇报计算方法。‎ ‎ 4、试一试 ‎ 9644÷78 4644÷78‎ ‎ 三、提问小结 ‎ 1、今天学习的除数是两位数的商是几位数?与以前学习的两位数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 ‎ 2、学生归纳法则:(出示法则)‎ ‎ 3、看书质疑 P62‎ 四、巩固练习 ‎ 1、先说说下面的商是几位数,再计算验证。‎ ‎29)97 38)4312 14)572 63)4662‎ ‎ 26)1992 53)3028 17)323 18)2772‎ ‎ 2、文字题 ‎ (1)29除814,商几,余几?‎ ‎ (2)一个数德6倍是6210,这个数是多少?‎ ‎ 3、提高练习 ‎ 在□里,分别填哪些数字商是一位数?分别填哪些数字商是两位数?‎ ‎ 46)□42 38)3□4‎ 五、课堂作业 ‎ ‎1、《作业本》 P37‎ ‎ 2、书本P62 T1 T2‎ 六、板书设计 除数是两位数的计算法则 例12 644÷14=46 例13 6444÷78=83‎ ‎ 46 83‎ ‎ 14)644 78)6444‎ ‎ 56 624‎ ‎ 84 204‎ ‎ 84 204‎ ‎ 0 0‎ 第38课时 除数是两位数的验算 教学目标:‎ 1、 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验算方法。‎ 2、 能正确地对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进行验算。‎ 3、 培养学生自觉验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除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除法的验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 旧知复习:‎ ‎222÷37=6 315÷45=7‎ ‎6×37=( ) 7×45=( )‎ ‎14÷3=4……2 4×3○( )=14‎ 二、 探索新知 1、 例2 ‎ ‎ 计算并验算 3594÷58‎ (1) 学生尝试 (2) 组内交流讨论 (3) 反馈、板书 ‎ 61 验算:‎ ‎58)3594 58‎ ‎ 348 ×61‎ ‎ 114 58‎ ‎ 58 348‎ ‎ 56 3538‎ ‎ + 56‎ ‎ 3594‎ (4) 集体评议 2、 试一试 ‎ ‎1766÷28 9724÷34‎ (1) 学生板演 (2) 评析 3、 小结:‎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演算方法怎样?‎ 得:除数×商+余数=被除数 ‎ 二、 组织练习:‎ 1、 计算并验算 ‎643÷41 474÷79 768÷45‎ ‎9489÷72 2891÷59 2734÷66‎ (1) 学生独立练习 (2) 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3) 反馈、评议 2、 递等式计算 ‎ 8742÷62+159 4056÷78×25‎ ‎(2000-528)÷46 2961÷(19+28)‎ 1、 填空 ‎( )÷48=52‎ ‎( )÷62=75……( )‎ 二、 总结全课 1、 今天我们研究了什么知识?‎ 2、 你是怎样进行研究的?‎ 板书设计 ‎ 除数是两位数的验算 例2 ‎3594÷58=61……56‎ ‎ ‎ ‎ 61 验算:‎ ‎58)3594 58‎ ‎ 348 ×61‎ ‎ 114 58‎ ‎ 58 348‎ ‎ 56 3538‎ ‎ + 56‎ ‎ 3594‎ 第39课时 除数是两位数除法验算的练习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掌握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及验算方法。‎ 2、 能比较熟练地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 教学难点:较快地进行试商 教学过程:‎ 一、 揭题展标 二、 组织练习 ‎(一)基本练习 ‎1、口算 ‎840÷70 27×4 960÷4 36×5‎ ‎ 24×3 720÷60 18×5 320÷20‎ ‎ 650÷50 46×2 42÷3 25×7‎ ‎2、( )里最大能填几?‎ ‎ 46× ( )<378 74× ( ) <310‎ ‎27 × ( ) <132 69× ( ) <512‎ ‎83 × ( ) <442 35× ( ) <284‎ (1) 你是怎样想的?‎ ‎(二)强化练习 1、 计算 ‎ 992÷16 8457÷51 6216÷28‎ ‎ 315÷45 1472÷32 2298÷39‎ (1) 学生独立计算 (2) 指名板演 (3) 集体评议,校正。‎ 2、 分组练习 ‎133 1846‎ ‎ 171 ÷19 2132‎ ‎ 684 3528 ÷26‎ ‎ 228 8086‎ ‎ ‎ ‎ 提问:若两位数除三位数,商可能是几位数?‎ ‎ 若三位数除四位数,商可能是几位数?‎ ‎(三)综合练习 ‎1、判断 ‎ 9 46 212‎ ‎ 42)431 28)1288 34)8208‎ ‎ 378 112 68‎ 53 ‎168 40‎ ‎168 34‎ 0 ‎68‎ ‎68‎ ‎ 0‎ ‎2、想一想;‎ ‎ ( )÷34= 48……26‎ ‎ ( )÷29= 51……14‎ 一、 总结全课 ‎1、今天我们练习了什么知识?‎ ‎2、通过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除数是两位数除法验算的练习 ‎ 9 46 212‎ ‎ 42)431 28)1288 34)8208‎ ‎ 378 112 68‎ 54 ‎168 40‎ ‎168 34‎ 1 ‎68‎ ‎68‎ ‎ 0‎ 第40课时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笔算练习(二)‎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再次经历除法的计算,进一步巩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2、 比较熟练地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3、 养成学生认真计算、自觉验算、不断提高正确率,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 教学难点:较快地进行试商 教学过程:‎ 一、 基本训练 ‎1、在○里填>或<。‎ ‎ 15×8○130 26×3○80 14×7○90‎ ‎ 19×4○72 27×5○128 37×6○210‎ ‎2、揭题展标 ‎3、计算并验算 ‎ 525÷5 4598÷38 3108÷42‎ ‎ 6544÷72 490÷15 9016÷49 ‎ (1) 学生独立计算 (2) 教师作好个别辅导 (3) 学生板演 (4) 集体评议(针对误点较多作好个案具体分析)‎ (5) 概括计算方法 二、变式练习 1、 递等式计算 ‎ 8425÷25+16 687+6474÷78‎ ‎ (543+128)÷24 2576÷(86-63)‎ (1) 先说说计算顺序后计算 (2) 汇报反馈 (3) 归纳计算方法 2、 文字题 a) ‎86除6278,得多少?‎ b) ‎4488是88的多少倍?‎ a) ‎3822里面有多少个26?‎ b) 把378平均分成14份,每份是多少?‎ ‎3、应用题 1、 一个饲养场养鸡2080只,是养鸭只数的16倍,养鸭多少只?鸡鸭共有多少只?‎ 2、 木工组要做1268张课桌,已经做了540张,还要做多少张?剩下的要在28天完成,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张?‎ (1) 要求:学生说说解题思路 (2) 具体步骤各代表什么?‎ 三、总结全课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2、通过学习你对除法计算的收获有多少?‎ 四、板书设计 第40课时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笔算练习(二)‎ ‎525÷5=105 4598÷38=121 3108÷42=74‎ ‎ 105 121 74‎ ‎5)525 38)4598 42)3108‎ ‎ 5 38 294 ‎ ‎ 25 79 168‎ ‎ 25 76 168‎ ‎ 38 0‎ ‎ 38 ‎ ‎ 0‎ 第41课时 商中间有0的除法 教学内容:P67—68《作业本》P41 ‎ 教学目标:‎ 1、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商中间有0的除法计算方法。‎ 1、 能正确地计算商中间有0的除法。‎ 2、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教学重点:商中间有0的除法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不够商1时,为什么要用零占位的道理。 ‎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出示:学校购买46套桌椅,按原价需要付9798元,经过讨价后付给厂方9338元,根据以上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1) 学生提出问题。‎ (2) 学生列式:9798÷46 9338÷46‎ (3) 估算 (4) 小结:刚才估算得对不对,我们一起来算一算,好吗?‎ 二、 展开 ‎1、例13 9338÷46‎ ‎(1)学生尝试。(指名板演)‎ ‎(2)同桌讨论:在计算过程中有没有碰到什么问题?你又是怎样解决的?‎ ‎(3)到了“你说、我说、他说”的时候。‎ ‎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4)提问小结:刚才的猜测是对的吗?这节课我们要特别注意什么方面?除数是两位数的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方法是怎样的? ‎ ‎ 出示: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时,就要在哪一位上商0。‎ ‎ 2、试一试 ‎ ‎ 6688÷22 9861÷49‎ 三、 巩固练习 ‎ 1、先想一想,下面各题的商是几位数,再计算。‎ ‎23)2507 37)7511 45)5040‎ ‎28)3024 53)5565 64)6912‎ ‎ 2、判断,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 27 3006‎ ‎43)8901 24)7344‎ ‎ 86 72 ‎ 301 ‎144‎ 301 ‎144 ‎ 0 ‎0‎ ‎ 3、提高练习 在□里填上数字,使它成为一道商中间有0的除法 ‎ 38)3□□2‎ 一、 总结揭题 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板书课题 二、 课堂作业:《作业本》P40‎ 三、 板书设计 商中间有0的除法 ‎9338÷46=203‎ ‎ 203‎ ‎46)9338‎ ‎92‎ ‎138‎ ‎138 ‎ ‎ 0‎ 第42课时 商末尾有0的除法 教学内容:P69—70《作业本》P42 ‎ 教学目标:‎ 1、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商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方法。‎ 2、 能正确地计算商末尾有0的除法。‎ 1、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教学重点:商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提高计算技能。 ‎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 1、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 2、指名编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算式?‎ ‎ 3、独立完成编出的两道题目。‎ ‎ 4、指名说说计算过程。‎ ‎ 5、小结计算方法。‎ 二、 展开 根据刚才的方法计算下面两题。‎ ‎ 1、出示 8765÷84 9840÷24‎ (1)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 指名说说两题的计算过程。‎ 商中间、末尾为什么有0?你是怎样想的?‎ (3) 比较:这两题有什么不同?‎ (4) 小结揭题:“商中间有0的除法”‎ ‎2、试一试 9807÷49 3433÷31 ‎ 三、巩固练习 ‎ 1、先估算商是几位数,再计算。‎ ‎8880÷37 9360÷78 7800÷26‎ ‎5885÷55 2842÷49 3654÷18‎ ‎ 2、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 12 30‎ ‎ 65)7800 28)8620‎ ‎ 65 84‎ 130 ‎22‎ ‎130‎ ‎ 0‎ ‎ 3、计算并验算 ‎8120÷27 8410÷28 7416÷36‎ ‎ 4、(1)一个饲养场养机2880只,是养鸭只数的12倍,养鸭多少只?‎ ‎ (2)某工厂8人,要生产3360个零件,平均每天生产28个,完成任务要多少?‎ ‎ 5、提高练习 ‎ 在下面的□里填上什么数时,商的末尾有两个0/‎ ‎ 42)8□□□‎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有什么收获?‎ 五、 课堂作业 ‎ ‎1、《作业本》 P42‎ ‎2、课本P70 T5 、6‎ 六、板书设计 商末尾有0的除法 ‎ ‎ ‎ 8736÷84 =104 9840÷24=410‎ ‎ 104 410‎ ‎ 84)8736 24)9840‎ ‎ 84 96‎ ‎ 336 24‎ ‎ 336 24‎ 0 ‎0‎ 第43课时 练习课(一)‎ 教学内容:P70—71《作业本》P43 ‎ 教学目标:‎ 1、 通过教学,使学生牢固掌握中间、商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方法。‎ 2、 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 3、 养成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 ‎ 教学重点:巩固、掌握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明确目标 二、基本训练 ‎ 1、口算 ‎ 49×3 840÷70 61×7 320÷80‎ ‎ 120÷40 18×6 570÷30 65×5‎ ‎ 2、先说说下面各题的商是几位数,再计算。‎ ‎ 8505÷17 8355÷83 8160÷34‎ ‎ 9045÷45 7816÷26 8232÷56‎ 三、综合训练 ‎ 1、对比练习 ‎2856 ÷28 3840 ÷16‎ ‎8484 5760‎ ‎5788 8485‎ ‎ 2、判断,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 25 12‎ ‎ 26)5330 54)5508‎ ‎ 52 54‎ ‎ 130 108‎ ‎ 130 108‎ ‎ 0 0‎ ‎ 3、计算并验算。‎ ‎ 8640÷36 4935÷47 8945÷85‎ ‎ 1185÷29 9600÷32 3854÷82‎ ‎ 4、文字题 ‎ (1)一个数乘63得7560,这个数是多少?‎ ‎ (2)9548是77的多少倍?‎ ‎ (3)除数是24,商7余11,被除数是多少?‎ 四、提高练习 ‎ +7004÷34=300 (200- )×26=3640 ‎ 五、课堂总结 六、课堂作业 《作业本》P43‎ 第43课时 练习课(二)‎ 教学内容:P70—71《作业本》P43 ‎ 教学目标:‎ 1、 通过两步计算式题和应用题的练习,进一步掌握运算顺序和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2、 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教学重点:提高计算技能和解题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明确目标 二、基本训练 ‎ 1、口算 ‎26×40 960÷60 35×20 900÷18‎ ‎520÷13 17×30 240÷48 16×50‎ ‎ 2、( )里最大能填几?‎ ‎14×( )< 120 69×( )< 280 50×( )< 310‎ ‎25×( )< 160 15×( )< 110 35×( )< 145‎ ‎ 3、 计算并验算 ‎ 3824÷35 4608÷60 2176÷32‎ ‎ 9900÷45 3854÷82 9536÷68‎ 三、综合训练 ‎ 1、计算 ‎ 600-9520÷28 460+45×27 ‎ ‎ (3532+208)÷44 (4494—1470)÷63‎ ‎ 2、文字题练习 ‎ (1)6364里包含了几个74?‎ ‎ (2)一个数的7倍是2821,这个数是多少?‎ ‎ (3)1537除以13与16的和,商是多少?‎ ‎ 3、应用题练习 ‎ (1)少年宫买16台录音机用去4400元,一台录音机是多少元?买一台彩色电视机用去3100元。一台彩色电视机比一台录音机贵多少元?‎ ‎ (2)一辆汽车在高速公路上3小时行了288千米。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这辆汽车普通公路上每小时行48千米。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速度是在普通公路上的多少倍?‎ ‎ (3)东林乡修一条长1984米的水渠,每天修48米,修了31天,还剩下多少米没有修?‎ ‎ 4、先提问题,在解答。‎ ‎ (1)食堂有面粉213千克,大米的数量是面粉的12倍。 ?‎ ‎ (2)学校买来4盒钢笔,每盒12枝,每枝8元。 ?‎ 四、提高练习 ‎ 书P72 思考题 五、课堂作业 《作业本》P44 ‎ 第45课时 连除应用题 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 2、通过举实际例子亲身体验并感受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在亲身体验中通过合作、交流得出连除应用题的两种计算方法。‎ ‎ 3、能用两种方法正确解答应用题。‎ ‎ 4、通过加强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到生活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 教学重点:掌握数量关系,并能用两种方法正确列式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数量关系并能说出想法。‎ 教学关键:通过举实际例子体验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1、谈话:(1)(拿起粉笔)工厂里生产出一支一支的粉笔,卖给我们的学校是不是一支一支拿过来呢?(得出先装成盒再装成箱)‎ ‎ (2)生举例子: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你们还能举吗?(举出不同情况的例子)‎ ‎2、动手操作、加深印象:把12支铅笔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几?把每份6支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 ‎ 小结:刚才进行了几次平均分?‎ ‎3、提供材料:假设一个工厂生产了4800支粉笔、每60支装 一盒、每20盒装一箱、装了4箱。‎ (1) 观察从这些材料中你知道了什么?‎ (2) 选择其中的一些材料,提出问题编出应用题。‎ ‎4、呈现学生编的应用题;‎ (1) 一步计算的、两步计算的、‎ (2) 解决一步计算的与两步计算的连乘的应用题 ‎(个别学生说说自己的理由)‎ 如:一个工厂生产了4800支粉笔,平均装了4箱,每20盒装一箱,平均每盒装多少支?(可能也有不同的:如问题是装了几箱。)‎ 二、 展开 1、 独立思考:指着两步计算连除的应用题这样的又该怎么解答呢?看谁的方法多。‎ 2、 小组交流:把你的想法说给你们小组的小朋友听;认真别人的不同的法想;小组长作好记录准备汇报。‎ 3、 全班交流:刚才每小组的小朋友都非常积极地说自己的想法,且也非常认真地听别的小朋友的不同的想法,每小组肯定都有很好的、很精彩的解法,把你们的想法展示出来吧。‎ (1) 平均每箱装了多少支?‎ ‎4800÷4=1200(支)‎ (2) 平均每盒装了多少支?‎ ‎1200÷20=60(支)‎ ‎ 综合算式:4800÷4÷20=60(支)‎ 这里学生说这种想法时出示线段图加深理解。‎ 或:(1)一共装了多少盒?‎ ‎ 20×4=80(盒)‎ ‎ (2)平均每盒放多少支?‎ ‎ 4800÷80=60(支)‎ ‎ 综合算式:4800÷(20×4)=60(支)‎ 生选择一种说说想法、同桌互说想法。‎ ‎ 小结:刚才做的题目有什么特点:进行了两次平均分。‎ ‎4、试一试:‎ ‎ 学校图书馆买来864本新书,平均放在6个书架上,每上书架有4层。平均每层放多少本?‎ (1) 独立做(用两种方法解答)‎ (2) 交流说说解题思路(个别说、同桌互说)‎ ‎5、比较、概括:刚才做的这道题目与开始时做的那道连乘应用题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 ‎ 同时出示课题:连除应用题 一、 练习 ‎1、针对练:用两种方法解答。‎ ‎(1)电池厂生产了4800节电池,每12节装一盒,每8盒装一箱。一共可以装多少箱?‎ ‎(2)三年级有2个班,每班有42人,一共栽树336棵。平均每人栽树多少棵?‎ 独立做、个别说想法。‎ ‎2、比较练:‎ (1) 商场运来3箱衬衣,每箱有24件,每件95元。一共卖了多少元?‎ (2) 商场运来3箱衬衣,每箱有24件,一共卖了6840元。每件衬衣多少元?‎ ‎ 独立做、个别说想法、比较两题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 ‎3、提高练:先补充条件,再列式计算。‎ ‎ 食堂运来2车大米,每车有15袋, 平均每袋大米重多少千克?‎ ‎ 独立做、汇报。‎ 一、 小结:你有什么新收获?‎ 二、 作业:课堂作业第45页。‎ 板书:连除应用题 ‎ 一个工厂生产了4800支粉笔,平均装了4箱,每20盒装一箱,平均每盒装多少支?‎ 平均每箱装了多少支?‎ ‎4800÷4=1200(支)‎ 每盒装了多少支?‎ ‎1200÷20=60(支)‎ ‎ 综合算式:4800÷4÷20=60(支)‎ 一共装了多少盒?‎ ‎ 20×4=80(盒)‎ ‎ 平均每盒放多少支?‎ ‎ 4800÷80=60(支)‎ ‎ 综合算式:4800÷(20×4)=60(支)‎ ‎ 答:每盒60支。‎ 第46课时 练习十八(一)‎ 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 2、能区别连除、连乘应用题,并能正确地列式解答。‎ ‎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并掌握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掌握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 1、 回忆上节课学习了什么?这内容你觉得最难的是什么?该怎么解决呢?就用我们所想的方法来解决这一些题目。‎ 2、 独立做:(用两种方法解答)‎ (1) 一个工厂加工120个零件,需要3个工人工作4小时才能完成。平均每个人每小时加工零件多少个?‎ (2) 商场运来3箱衬衣,每箱有24件,一共卖了6840元。每件衬衣多少元?‎ 独立做、个别汇报(说想法)选一道题同桌互说想法 2、 小结:做这样的连除应用题要做到一读、二想(从条件出发想、从问题出发想)三列式、四解答。最重要的是第二步想。‎ 二、综合练 1、 对比练:‎ (1) ‎1台碾米机1小时可碾米300千克。3台碾米机4小时可碾米多少千克?‎ (2) ‎3台碾米机4小时可碾米3600千克。平均1台碾米机1小时可碾米多少千克?‎ 独立做、个别汇报交流、比较两题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 2、 独立练:‎ (1) ‎2只大象重9000千克,平均每只大象的体重是牛的9倍。一关牛重多少千克?‎ (2) 三年级有4个班,一共做好事752件,平均每个班做好事的件数是二年级的2倍。二年级做好事多少件?‎ (3) 皮鞋厂8 个工人生产皮鞋2160双,平均1个工人1天生产皮鞋多少双?‎ 集体做、个别汇报、说理由、选一道同桌互说理由。‎ 3、 看线段图、说图意并列式计算。‎ 第47课时 练习十八(二)‎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能正确地列式解答不同类型的应用题。‎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与解题能力。‎ ‎3、通过思考题的解答,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正确地解答连除应用题;能正确地解答不同类型的应用题。‎ 教学难点:能正确地解答不同类型的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 基本练 1、 引入:我们学习了很多类型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你们来说说都学了哪些呢?(生讲师板:连乘、连除、除加、除减、乘加、乘减。)‎ 请小朋友来做做下面这几道题是属于哪种类型的。‎ ‎2、独立做:‎ (1) 电视厂3个装配小组装配电视机3456台,每个装配小组有18人。平均每人装配多少台?‎ (2) 玩具厂每个人每小时制作6个于玩具,9个工人工作8个时可以制作多少玩具?‎ (3) 校办工厂计划每小时生产粉笔90盒,实际24小时生产粉笔2520盒。平均每小时比计划多生产多少盒?‎ 独立做、个别说想法 小结:都是不同的类型 应用题有这么多不同的类型,那么怎么做才使我做正确呢?(要读题目、分析题目,想好了再写不能乱列式。)‎ 二、对比练 ‎1、(1)6匹马8天共吃草576千克,平均1匹马1天吃草多少千克?‎ ‎ (2)1匹马1天吃草12千克,6匹马8天共吃草多少千克?‎ ‎ 独立做、个别汇报、比较两题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 一题是连除、一题是连乘。‎ ‎2、(1)玩具厂一月份12天生产积木9360盒,二月份比一月份每天多生产260盒。二月份每天生产积木多少盒?‎ ‎ (2)玩具厂一月份12天生产积木9360盒,三月份比一月份每天少生产260盒。三月份每天生产积木多少盒?‎ 独立做、个别汇报、比较两题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 一题是除加、一题是除减。‎ ‎3、小结:做题时特别要注意读题目、分析题目。‎ ‎4、根据线段列式计算。‎ ‎5、先从括号里选择条件和问题,把应用题补充完整,再解答。‎ ‎ 百货商场运来4箱热水瓶,每箱有8只,‎ ‎ ?‎ ‎(每只热水瓶84元。共值2688元。)‎ ‎(每只热水瓶多少元?一共值多少元?)‎ 三、思考题 1、 ‎2个小朋友2分削2支铅笔。照这样计算,4个小朋友削铅笔要几分?‎ 2、 ‎3只猫3天吃3只老鼠。照这样计算,6只猫6天吃几只老鼠?‎ 独立思考、说说想法。‎ 四、作业:课堂作业第47页。‎ ‎ 板书: 练习十八(二)‎ ‎ 连乘 ‎ 连除 读题 ‎ 除加 分析题目 ‎ 除减 ‎ 乘加 ‎ 乘减 第48课时 除法的简便运算 教学目标:1、通过解答实际的问题理解除法简便运算的算理。‎ ‎ 2、通过观察、猜测、举例验证得出除法简便运算的方法。‎ ‎ 3、能用得出来的方法进行正确地计算。‎ ‎ 4、通过自己观察、猜测、验证得出简便运算的方法,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理解除法简便运算的算理且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自己得出简便算法,且能灵活地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1、谈话:我们前几课所学的应用题有什么特点?‎ ‎ (进行了两次平均分)‎ ‎2、能举个例子吗?(生举例)‎ 1、 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答:我们来看看这个应用题是不是这样的情况呢?‎ 饲养场养了6窝小猪,每窝有6只,现把360克防病药粉掺入饲料喂养。每只小猪平均服药多少克?‎ 2、 汇报:(1)360÷6÷6 (2)360÷(6×6)‎ ‎=60÷6 =360÷36‎ ‎=10(克) =10(克)‎ 一、 展开 ‎1、观察两种解法的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 ‎2、猜测:根据360÷6÷6=360÷(6×6)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发表意见:“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等于这个数连续除以积里的各个因数。”‎ ‎3、验证:是不是所有的算式都这样呢?你能举几个例子来验证吗? 生举例子验证 得出我们所观察出来的是正确的。‎ ‎4、用处:我们所观察出来并经过验证的规律有什么用呢?‎ ‎ 可以使一些除法计算简便 3、 应用:用上面的规律算一算。‎ ‎ 280÷35 360÷45‎ (1) 独立做、个别板演。(可能有这样不同的意见)‎ ‎280÷35 280÷35 360÷45 360÷45‎ ‎ =280÷5÷7 =280÷7÷5 =360÷5÷9 =360÷9÷5‎ ‎ =56÷7 =40÷5 =72÷9 =40÷5‎ ‎ =8 =8 =8 =8‎ ‎(2)全班交流:板演的小朋友说自己的想法。‎ 比较这几种解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呢?‎ 用这样的方法来做跟以前的比在做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想说的呢?‎ 针对上面的这几种做法你还有什么想说呢?‎ ‎ (得出:分的时候怎么简便就怎么分)‎ ‎6、试一试:700÷28 256÷32‎ 独立做、个别板演。‎ ‎7、小结:今天学了什么?采用怎样的简便方法进行计算呢?‎ ‎ 是不是所有的这样的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都可采用这样的方法计算呢?(两位数可以分解成两个一位数相乘时)‎ 像这样的题目除数是两位数时可以分解成两个一位数相乘时有时这样计算比较简便。‎ 一、 练习 ‎1、用简便方法计算。‎ ‎ 540÷(9×4) 620÷5÷2‎ ‎ 420÷(14×6) 270÷45÷2‎ ‎2、用简便方法计算。‎ ‎ 420÷35 630÷18 486÷54 600÷24‎ ‎ 集体做、校对。‎ ‎3、提高练 ‎ 480÷(□×□)=480÷20÷6‎ ‎ 750÷□=750÷25÷3‎ ‎ 560÷□=560÷□÷□‎ 二、 小结、作业:课堂作业第48页。‎ 板书: 除法的简便运算 ‎360÷6÷6=360÷(6×6)‎ ‎280÷35 280÷35 360÷45 360÷45‎ ‎ =280÷5÷7 =280÷7÷5 =360÷5÷9 =360÷9÷5‎ ‎ =56÷7 =40÷5 =72÷9 =40÷5‎ ‎ =8 =8 =8 =8‎ 第49课时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把“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这一单元的有关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 ‎ ‎ 2、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使学生会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理清知识脉络、进行分析归纳、有序整理的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整理完善知识结构,构建形成知识网络。‎ 教学难点:小组成员自己整理知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引入课题 出示题组:‎ ‎(1)小明从家里步行到学校500米用了12分钟,平均每分钟 走几米?‎ ‎(2)运动鞋每双88元,250元可以买几双?‎ ‎(3)一把椅子价钱50元,一张桌子价钱150元,是椅子的几 倍?‎ ‎(4)摩托车价格6750元,是自行车的15倍,自行车每辆多 少钱?‎ ‎ 说出每题的数量关系、再列式 ‎ 反馈: 500÷12 250÷88 150÷50 6750÷15‎ ‎ 观察:这几个算式有什么特点?‎ ‎ 引出:这节课就来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整理和复习 二、理清脉络 归纳整理 要求:四人小组合作,结合书本和平时的笔记,把本单元的知 识点整理归纳。并把整理的结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 1、 学生分组进行整理(师参与其中)‎ 2、 汇报整理结果 (1) 大括号式 (2) 集合图式 (3) 表格式 (4) 树形式 (5) 其他形式 3、 反馈评价:‎ 三、练习 1、 基本练习 ‎(1)列竖式计算 287÷41 351÷39 205÷26‎ 集体做、个别板演 说说这几题试商时有什么特点,要注意什么?‎ 生讲师板:‎ 四舍法 商太大 调小 五入法 商太小 调大 口算法 15、25等的倍数要熟记 ‎ (2)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448÷48 5107÷17 ‎ ‎3488÷32 1352÷26‎ 划线的要验算 说说你是怎么算的,你是用什么方法试商的?‎ 你认为做这些题目时要注意什么?‎ 小结:选择合适的试商方法进行试商,提高计算准确率;要检查自己计算得对不对要验算。‎ 1、 选择练习 ‎(1)54□□÷78商最高位是( )位。‎ ‎①个 ②十 ③百 ‎(2)下列哪个算式商是两位数( )。‎ ‎ ①64□□÷64 ②64□□÷7□ ③64□□÷5□‎ 2、 提高练 根据1924÷37=52 ,仔细观察被除数的变化,推算出各题的结果。‎ ‎ 1925÷37=( )‎ ‎ 1927÷37=( )‎ ‎1929÷37=( )‎ ‎1961÷37=( )‎ ‎1887÷37 =( )‎ 四、小结:这样的复习课你喜欢吗?针对复习课你还有什么好的提意?‎ 五、作业:课堂作业第49页。‎ ‎ 板书:贴学生的作品 ‎ ‎ 第50课时 复习(二)‎ 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除法的简便算法。‎ ‎ 2、能正确、灵活地进行计算。‎ ‎ 3、通过练习,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除法的简便算法。‎ 教学难点: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上节课我们复习、整理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这节课我 们继续来复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二、复习 1、 回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怎么进行简便计算的?‎ 进行简便算法时要注意什么?‎ 2、 全班交流:个别汇报 当一个两位数可以分解为两个一位数相乘时,可以把两位数除法改为除数是一位数的连除式题。‎ 要注意:不是所以的题目都可以这样的,有些题目这样并不能很简便,做时要灵活运用。‎ 三、练习 1、 用简便方法计算。‎ ‎ 3750÷5÷2 693÷(33×3)‎ ‎ 5700÷25÷4 480÷(24×4)‎ ‎ 集体做、校对。‎ ‎ 讨论:比较哪几题将除以两个数的积改为连除计算比较简便?哪一些改了不是很简便呢?‎ ‎ 小结得出:当两个数相乘的积是整十、整百数时,把连除改为除以两个除数的积比较简便。‎ 2、 下面各题怎么简便就怎么算。‎ ‎ 1890÷45÷2 1701÷9÷7‎ ‎ 9600÷(15×4) 1242÷(18×3)‎ 集体做、校对、比较前面两题改为两个数相乘比较简便;后两题改为连除比较简便。‎ 指出:做题时要概括具体题目具体分析灵活进行计算。‎ 1、 用简便方法计算。(做1号本子上)‎ ‎490÷35 7700÷88‎ ‎8100÷45 9450÷18‎ 2、 递等式计算。‎ ‎408+966÷23 8160÷24-49‎ ‎24×(439-393) (4528+4607)÷87‎ ‎ 集体做、校对。‎ 3、 提高练习 ‎480÷□÷□=480÷120‎ ‎560÷□÷□=16‎ ‎630÷□÷□=□‎ 四、小结:复习了什么?‎ 五、作业:课堂作业第50页 板书:复习(二)‎ ‎3750÷5÷2 693÷(33×3)‎ ‎ 5700÷25÷4 480÷(24×4)‎ 第51课时 千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P84—85《作业本》P51 ‎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 2、 知道1千米是1000米,并能进行长度位的简单化聚。‎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 ‎1、放录象片:高速公路上,汽车快速行进,及公路边不时出现一个一个里程牌及指路标志、限速标志。‎ ‎2、提问:这是在哪里?你看到了什么?还看到了什么?上面写着什么?你知道千米是多少吗?‎ ‎3、揭示课题:“千米的认识”‎ 二、在实践体验中认识“千米”                  ‎ ‎ 1、直观感知,初步认识“千米”‎ (1) 认识10米 ‎ 在学校的操场上用卷尺量出10米,在两头插两根标枪,让学生看一看,走一走。举例说说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0米?‎ (2) 认识100米。‎ 通过测量得到10个10米是100米,观察,然后走一走,想一想100米的长度。举例哪里到哪里的长度大约是100米?‎ (3) 认识1000米。‎ 让学生量出100米,再量出100米,让学生说说操场有几个100米,那10个100米是多少?1000米大约要操场走几圈?,走1000米用了几分钟?(大约20分)‎ ‎2、认识千米 ‎ (1)让学生说说从学校问口到附近的什么地方大约是1000米。‎ ‎ (2)为了简便计量1000米规定为1千米。‎ ‎(3)媒体展示:看一看 1千米是10个100米。‎ 三、米和千米的化聚 ‎1、请同学试一试例1。‎ ‎ (1)2千米=( )米 (2)2千米500米=( )米 ‎ 填好后分别指明学生说说怎样想的?‎ ‎ 2、试一试 ‎ 8000米=( )千米 6720千米=( )千米( )米 四、课堂小结 学过的长度单位有那些?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五、巩固练习                         ‎ ‎1、填空 ‎4000米=( )吨千米 3千米=( )米 ‎ 2600米=( )千米( )米 ‎ 4200米=( )千米( )米 ‎ 7千米38米=( )千米 ‎2、判断 ‎ (1)小明1小时大约步行10米。 ( )‎ ‎ (2)数学课本封面的宽是10分米。 ( )‎ ‎ (3)一支铅笔大约长18 ( )‎ ‎ (4)教室里的额额黑板长大约是3米多一点。 ( )‎ ‎ (5)一辆汽车每小时行45千米。 ( ) ‎ ‎3、长江长6300千米,合( )米;南京长江大桥长6772米,合( )千米( )米;钱江三桥长5700米,合( )千米( )米。‎ 六、课堂作业 《作业本》P52‎ 七、板书设计:‎ 千米的认识 ‎ 1千米=1000米 ‎ ‎ 例1 2千米=(2000)米 2千米500米=(2500)米 ‎ ‎ 例4 2000米=(2)千米 4350米=(4)千米(350)米 第52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P86—87《作业本》P52 ‎ 教学目标:‎ 1、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和其他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 2、 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简单的化聚。‎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进一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 教学过程 一、 基本训练 1、 提问: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那些?谁能按从大到小说说?‎ 板书: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1) 从左到右每相邻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分别是怎样的?从右到左每相邻的两个单位间是怎样化的?米与厘米,米与毫米间是怎样互化的?‎ (2) 练习 ‎ 1米=( )分米 10厘米=( )分米 ‎ 1米=( )厘米 10毫米=( )厘米 ‎ 1千米=( )米 600厘米=( )米 2、 举例:1千米、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 3、 在下面的( )里天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1)可捉高90( ),教室长10( ),小学生每小时步行4( ),黑板长5( ),火车每小时性80( )。‎ ‎(2)练习书P87 T3‎ 4、 练一练,然后说说是怎样想的。‎ ‎6千米=( )米 9千米430米=( )米 ‎5000米=( )米 3450米( )千米( )米 5、 独立完成P87 T4、5‎ 二、 综合练习 1、 判断题 ‎ (1)学校的三层楼高是11米。 ( )‎ ‎ (2)小明1分钟能走100米。 ( )‎ ‎ (3)一条路长4千米,另一条路长4000米,这两条路一样长。( )‎ ‎ (4)一辆货车在公路上每小时行56米。 ( )‎ ‎ (5)小英从家里到学校走了20分钟,他家离学校大约是1千米。‎ 2、 应用题 (1) 南京长江大桥长6772米,九江长江大桥长7675米。‎ ‎ A:哪座桥长?长多少?‎ ‎ B:这两座桥的长各合多少千米多少米?‎ ‎ (2)喷气式飞机每秒飞行500米,火箭的速度是喷气式飞机的9倍,火箭每秒飞行500米。火箭每秒飞行多少千米多少米?‎ ‎ (3)体育场的跑道一圈是400米,跑5圈是多少千米?‎ ‎ 3、提高练习 天平的一边放了一个1千克的砝码,另一边放了5个苹果和两个100克的砝码,正好平衡。平均每个苹果重多少克?‎ 三、课堂总结 四、课堂作业 《作业本》P52‎ 五、板书设计:‎ ‎ ‎ 练习课 ‎ 1千米=1000米 1米=100厘米 ‎1米=10厘米 1米=1000分米 ‎1厘米=10分米 ‎1分米=10毫米 第53课时 吨的认识 教学内容:P88—90《作业本》P53 ‎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 2、 知道1吨是1000千克,并能进行质量单位的简单化聚。‎ 3、 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估计的能力,能在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相应的问题。‎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 ‎ 1、(展示场景)水果贸易市场,一箱箱、一袋袋水果,一个苹果重200 ‎ 一箱苹果重15 (分别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辆装满苹果的大卡车)请学生估计这一车的苹果的重量 ‎2、揭示课题:“吨的认识”‎ 二、在实践体验中认识“吨”                  ‎ ‎ 1、直观感知,初步认识“吨”‎ ‎ (1)请同学们找出教室中有没有可以用“吨”作单位的物体?‎ ‎ (如:桌、椅、电视机、书本等用什么作单位比较合适?)‎ ‎ (2)那么哪些物体用吨作单位呢?‎ ‎ (请同学举例)‎ ‎ (3)媒体展示:大象、汽车(轮船)的载重量,建筑工地的一大堆石料等,用“吨”作单位比较合适 ‎ 2、认识吨 ‎ (1)让学生说说的重量,请出4个同学站在一起。‎ ‎ A、4个三年级学生的重量大约是100千克?‎ ‎ B、8个这样的同学大约重多少千克?‎ ‎ C、40个这样的同学大约重多少千克?‎ ‎ (2)为了简便计量1000千克规定为1吨 联系班中40个同学,想象一吨的重量。‎ ‎(3)媒体展示:看一看、算一算 ‎ A、一袋大米重100千克,几袋大米的重量是1吨?‎ ‎ B、100块砖的重量是200千克,多少块的重量约是1吨?‎ ‎ (4)想一想,填一填(小组合作)‎ ‎ 一箱苹果的重量是10千克,一副哑铃的重量是5千克,一袋面粉的重量是25千克,1头牛的重量是500千克,那么( )个( )的重量是1吨。‎ ‎(5)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哪些地方要用到“吨作单位 ‎(6)填上合适的重量单位。‎ A:卡车载重4( )‎ B:小明体重35(  )‎ C:一块橡皮的重量是8(  )‎ D:浙江举重运动员占旭刚,在二十七届奥运会上以挺举207.5( )‎ 的成绩再一次获得冠军,为国争光。‎ 一座桥的载重量是10 (  ) (再请学生说说什么是“一座桥的载重量”)‎ 三、吨和千克的化聚。                    ‎ ‎1、请同学试一试例3。‎ ‎(1)5吨=(  )千克 ‎(2)2450千克=( )吨( )千克 填好后分别指明学生说说怎样想的?‎ ‎2、试一试 ‎8000千克=(  )吨  6吨20千克=(  )千克 四、课堂小结                       ‎ 学过的重量单位有那些?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五、巩固练习                         ‎ ‎1、填空 ‎4000千克=( )吨 3吨=( )千克 ‎ 2吨600千克=( )千克 ‎ 4200千克=( )吨( )千克 ‎ 7吨38千克=( )千克 ‎2、①一头大象重5000千克,合多少吨?‎ ‎②一辆卡车能装4吨500千克大米,合多少千克?‎ ‎③一个鸵鸟蛋重1500克,合多少千克多少克?‎ ‎ 3、一头狮子约重250千克,一头蓝鲸舌头的重量是狮子的8倍。蓝鲸舌头重多少吨?‎ ‎ 4、扩展题:‎ ‎ 出示一幅电梯照片,上标注限重量1KG(吨),十三个成人,出示 问题:‎ A、 如果全班同学都要乘电梯,至少要坐几次?‎ B、 如果是孩子,每次可以乘坐几个??‎ 六、课堂作业 《作业本》P54‎ 七、板书设计:‎ 吨的认识 ‎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 例3 5吨=(5000)千克 5钝80千克=(5680)千克 ‎ ‎ 例4 2000千克=(2)吨 2450千克=(2)吨(450)千克 第54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P91—92《作业本》P54 ‎ 教学目标:‎ 1、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质量单位吨。 ‎ 2、 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质量简单的化聚和计算。‎ 3、 培养学生认真思考、计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进一步建立吨的观念。‎ 教学过程 一、 基本训练 1、 提问:我们学过的重量单位有那些? ‎ 板书: 吨、千克、克 (1) 谁能按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说说? ‎ (2) 这三个单位从小到大的进率分别是怎样的?从大到小相邻间的进率是多少? ‎ (3) 练习P91 T2‎ 2、 举例:说说1克、1吨、1千克的重量相当于哪些物体的重量?‎ 3、 在下面的( )里天上合适的重量单位。‎ ‎(1)一支牙膏重200( ) 一提桶水重10( )‎ 一支钢笔重150( ) 一艘轮船重50( )‎ 一袋水泥重50( ) 一台拖拉机重2( )‎ ‎(2)练习书P91 T3‎ 4、 重量单位间的化聚。‎ 练一练,然后说说是怎样想的。‎ ‎6500千克=( )吨( )千克, 3吨45千克=( ‎ ‎ )千克 ‎3000千克=( )吨, 7千克430克=( )克 ‎7500克=( )千克( )克, 2吨=( )千 一、 综合练习 1、 判断题 ‎(1)一瓶墨水重150克。 ( )‎ ‎(2)一扇门高2米。 ( )‎ ‎(3)数学课本重18千克 ( )‎ ‎(4)一桶水重10厘米。 ( )‎ ‎(5)杭州到北京长1360米。 ( )‎ ‎(6)一架飞机重15吨。 ( )‎ 2、 单位间的化聚。‎ ‎7060千克=( )吨( )千克, 1吨340千克=( )千克 ‎2395米=( )千米( )米, 6千克254克=( )克 ‎8040千克=( )吨( )千克, 5千米60米=( )米 ‎3、下面的○里填上〈、〉或=‎ ‎ 980千克○1吨 3千克120克○3120克 ‎ 7吨○6980千克 4千米50米○4500米 ‎ 6300米○6千米90米 3米5厘米○350厘米 ‎4、应用题 (1) 一个煤矿去年日产煤782吨,今年的日产量是去年的4倍。今年每日产煤多少吨?‎ (2) 西瓜专业有8个暖棚,收西瓜7吨600千克。平均每个暖棚收西瓜多少千克?‎ 二、 提高练习 有一个台秤,只能称40千克以上的质量。甲、乙、丙三个小朋友的体重都在20—39千克之间。你能用这台秤称出他们各自的体重吗?‎ 一、 课堂总结 二、 课堂作业 1、 ‎《作业本》P55‎ 2、 课本P92 T8‎ 三、 板书设计 练习二十 ‎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五、三步计算式题和应用题 ‎1、式题 第一课时 三步计算式题(P9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三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用递等式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认真计算的学习态度。‎ ‎ 教学重点:掌握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和递等式的书写要求。‎ ‎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认真计算的学习态度。‎ ‎ 教学准备:小黑板、投影仪 ‎ 教学方法:尝试法、讨论法 ‎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 1、 投影出示准备题(P93)‎ 要求学生用文字题形式叙述读题,再说说先算什么。‎ 2、 变式准备,揭示课题 ‎(1)如果在复习后一题后面添上“+1030”后变成了几步计算式题?‎ ‎(2)谈话揭题: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三步计算式题”。(板书课题)‎ 二、新课教学 1、 教学例1‎ ‎ (1)指各读题,并说一说这道题包含哪几种运算?应该先算什么?根据什么? ‎ ‎ 接着按怎样的顺序算?‎ ‎(2)学生说,教师板演。 ‎ ‎(3)请学生说说书写要求。‎ ‎(4)反馈练习“试一试”‎ 1、 教学例2‎ (1) 读题,并说说这道题包含哪几种运算?应先算哪一部?‎ ‎ 1250÷25×7中按怎样的顺序计算?‎ (2) 指名尝试计算 (3) 教师讲评,重点围绕计算顺序、书写格式 2、 反馈练习:“试一试”‎ 3、 课堂小结:这节课学了什么内容?计算方法这样?计算中在书 ‎ 写上注意什么?‎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第1、2题。教师巡视,完成后有针对性地讲评。‎ ‎ 2、改错题“练一练”第4题,完成后指各说一说错在哪里怎样改正?‎ 四、课堂作业 ‎1、“练一练”第5题。‎ ‎2、《作业本》‎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带小括的三步混合运算式题(P95)‎ 教学目标:‎ ‎ 使学生掌握小括号三步法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 算。‎ 教学重点:掌握有括号的三步法纪合运算式题。‎ 教学难点:脱括号后仍要按照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投影仪、小黑板 教学方法:尝试探索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准备:‎ 1、 投影仪出示(P95)并说说运算顺序。‎ 2、 揭示课题。‎ 二、 新课教学:‎ 1、 例3:(投影仪出示)‎ (1) 题中小括号表示什么意思?(表示先算部分)‎ (2) 指各尝试用文字叙述题目。‎ (3) 指用划线出先算部分,并尝试计算。‎ (4) 完成“试一试”‎ 一、 巩固练习 ‎1、“练练”第1题,先请学生说说运算顺序,然后各自计算。师讲评。‎ ‎2、“练一练”第2题。‎ 二、 总结和课堂作业 1、 总结,这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有括号的算式要先算什么?‎ 2、 课堂作业:(1)课本“练一练”第3题 (2)《作业本》‎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二十一(P97)‎ 教学目标:‎ ‎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带小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并教学重点。‎ 三步混合运算式题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同一级运算顺序从左往右。‎ 教学准备:小黑板、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提出练习要求。‎ 二、 基本练习:‎ 1、 口算第1题,要求说说每题的口算顺序。‎ 小结:虽然每题的数字相同,但用了不同的运算符号或括号所在的位置不同,计算结果也就不同了。‎ 2、 第2题的第1小题。请三名学生上台板演,其余学生在草稿纸上完成,练 ‎ 后讲评。‎ 3、 请学生回忆并说说带有小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三、 重点训练 1、 第3题(投影出示)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比大小。‎ 方法一:可以先分别算出O两边算式的得数,再进行比较。‎ 方法二:分析推理。‎ 1、 文字题和应用题练习。‎ 2、 小结:要做到“横分析、竖对照”确保无差错。‎ 一、 课堂作业 1、 教材 2、《作业本》‎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两步计算文字题(P98)‎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学会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文字题,并初步掌握分析方法。‎ 2、 初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和认真审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分析方法。‎ 教学难点:列综合算式时要加括号。‎ 关键:让学生审题,列出基本数量关系式。‎ 教学准备:小黑板、投影片 教学方法:分析法。‎ 教学过程:‎ 一、 准备练习 1、 出示准备题。(集体练习,然后校对)‎ 2、 观察提问:(1)准备题中“商、积、和、差”表示什么?‎ ‎ (2)你还学过哪些类似的数学术语、名词?‎ 3、 导入揭题: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两步计算文字题。‎ 二、 教学新课 1、 出示例4。(P98)‎ (1) 读题,理解题意后提问,要求什么?必须知道什么?‎ (2) 指导审题标注方法。‎ (3) 指导列式。列的算式是不是符合题意?怎么办?‎ (4) 进行计算。‎ 2、 合作完成:“试一试”(P99)‎ 3、 出示例6。(尝试练习)‎ ‎ 要求读题分析,划出相关术语,写出简缩算式,讨论如何列综合式,练习 后提问。(1287-247)÷26中为什么1287-247要添加括号?‎ 4、 试一试 一、 巩固练习 1、 专项训练:(在题中用不同的符号表示,并说出简缩句)。(第2题)‎ 2、 指导练习第7题 3、 提高练习第9题。‎ 二、 课堂小结 两步计算文字题在列式中要注意什么?什么时候要添括号?‎ 三、 课堂作业 ‎1、练一练 2、《作业本》‎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二十二(一)(P100)‎ 教学目标:‎ ‎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步混合运算式题和两步计算文字 ‎ 题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三步混合运算题和两步计算文字题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 基本练习 1、 自编口算 2、 揭示课题,明确目标。‎ (1) 掌握正确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能正确、迅速计算。‎ (2) 掌握两步计算文字题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列式计算。‎ 二、 四则混合运算练习。‎ 1、 练习二十二 第1题,合作完成,讲评 2、 复习运算顺序,比一比,看谁做得快。‎ (1) 提问:说说不带括号和带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2) 练习:(比一比)看谁做得快。 练习二十二第2题 三、 文字题练习 1、 练习二十二第3题,练后比一比这两题有什么不同?说明(小括号有什 么作用)。列式练 2、 文字题列式计算,(注要审题,强调算式与题意相对应保证列式正确)‎ 一、 应用题练习 二、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重点练习什么?解答文字题及计算四则混合运算各需要注意什么?‎ 三、 作业《作业本》‎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二十二(二)(P101)‎ 教学目标:‎ ‎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三步三混合运算试题和两步计算,‎ 文字的计算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小黑板若干块、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 1、揭示课题,明确目标。‎ ‎ 2、练习第7题,独立完成,讲评时注意三题之间的异同,再独立完成第2组。‎ 1、 练习第8题,独立完成,讲评强调不充加小括号。‎ 二、文字题练习。‎ 练习第10、11题,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每道题中的两小题有什么相同?有什 么不同?解题要注意什么?‎ 三、思考题练习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 一、 作业《作业本》‎ ‎2、应用题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几倍求和(差)应用题(P103)‎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掌握几倍求和(差)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并能正 确地进行解答。‎ 1、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只有两个已知条件,其中一个要在解答过程中使用两次。‎ 关键:搞清楚一个条件使用两次的不同意义。‎ 教学设想:‎ 一、 复习导入 1、 猜奖状张数(略)‎ 2、 看条件,想问题。‎ ‎(1)、第一天比第二天多卖多少本?‎ ‎(2)、第一天和第二天共卖多少本?‎ ‎(3)、新角轮比东方轮少运多少只集装箱?‎ ‎(4)、新角轮和东方轮共运多少只集装箱?‎ 二、 探求新知 1、 教学例 ‎(1)齐读后,带着思考题自学。‎ 思考题:①从准备题到例1、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②要求“两轮共运多少只”,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数量关系怎样?③数量关系中,哪个条件已知?哪个条件不知道?所以要先求什么?④再求什么?‎ ‎ (2)自学后逐一提问并完成板书。‎ (1) 题中“250”用到几次?第一次用来求什么?第二次呢?‎ (2) 像这样的应用题,称为“几倍求和”应用题(讲解解题方法)‎ 三、 巩固练习:‎ 1、 看图列式(略)‎ 2、 基本练习 3、 提高性练习(P104)‎ 四、 课堂总结:‎ 1、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2、 这类应用题的特点是什么?‎ 3、 仔细观察线段图还有其它解法吗?‎ 五、 作业《作业本》‎ 第二课时 ‎ 教学内容:练习二十三(一)(P105)‎ 教学目标:‎ ‎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几倍求和(差)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比较熟练地进 ‎ 行解答。‎ 教学准备:小黑板、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提出练习要求 二、 基本练习(投影出示)‎ 1、 练习第1题,独立解,板演讲评,说出运算顺序。‎ 2、 练习第2题 (1) 指各板演,请每位学生分别写出每步的数量关系,并解答。‎ (2) 投影仪显示各题的分析框架图。‎ 三、 重点练习:‎ 第6、7题是几倍求和(差)的变式练习,提高学生的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 四、 巩固练习与小结 1、 练习:课本3、4题(教师巡视,练后讲评)‎ 2、 课堂小结:‎ 解答应用题,第一要认真审题,弄清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第二要分析数量关系,可以从问题出发,也可以从条件出发,看怎样想方便。根据条件提出问题或根据问题联想条件的依据是我们学生的基本数量关系。‎ 五、 作业《作业本》‎ 第三课时 ‎ 教学内容:练习二十三(二)(P106)‎ 教学目标:‎ ‎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以求和求差的基本数量关系的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特 征,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解答。‎ 教学准备:小黑板、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提出练习要求。‎ 一、 基本练习 1、 练习第8题,独立解答,指各板演讲演,强调运算顺序及书写格式。‎ 2、 练习第9题,是几倍求和与几倍求差的应用题比较练习,进行比较,熟悉三类题型的结构特征,数量关系。‎ 二、 重点练习:‎ 练习第13、14题 1、 通过补问题沟通一步计算应用题与两步计算应用题的联系或几倍求和与几 倍求差应用题的联系。‎ 2、 根据线段图编题,让学生从另一个角度理解几倍求和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三、 练习思考题 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以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据感获取信息的能力。‎ 四、 作业《作业本》‎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P108)‎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这句话的含义,掌握求比一个 数的几倍多(少)几的两步应用题的思考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解答。‎ 2、 结合应用题的有关内容,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 教学重点: 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小黑板、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1、 复习铺垫(P108)‎ 2、 探究新知 (1) 投影出示例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它们利用知识迁移学习例2‎ (2) 读题,并请学生尝试画图分析 (3) 尝试解答,其中指两名学生上台板演,教师巡视。‎ (1) 分析解题思路,投影仪出示。‎ ‎ 180个 ‎ 原来:‎ ‎ 100个 ‎ 现在: ‎ ‎ ?个 (2) 从图上看,现在每小时生产零件的个数,是由哪两部分合成的?该怎么 算?(自己列式计算)‎ (3) 列式、综合式、 合作完成。‎ (4) 合作完成试一试 1、 揭示课题与巩固练习 2、 课堂作业。‎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二十四(一)(P110)‎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的数的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特征,思考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解答。‎ ‎2、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提出学习要求。‎ 二、 基本练习 1、 练习题(1)先划顺序,再独立解答,讲评。‎ 2、 练习题(2)通过比较沟通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和求一个数的几倍多(少)‎ 几的数的应用题之间的联系,‎ 三、 重点练习5、6题 四、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什么类型的应用题?应注意什么?‎ 五、 作业:1、课本3、4题 2、《作业本》‎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二十四(二)(P111)‎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几倍求和(差),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的数的数的应用题的结构特征,数量关系和计算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解答。‎ 1、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比较加深对求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准备:投影仪、投影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1、 练习题8,读题,根据问题找出相应的条件、独立解题,讲评 2、 练习题9,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这两类应用题的异同,进一步加深对这两 类应用题的理解和掌握。‎ 3、 练习第10、11题,补充条件开放,采用小组合作,相互启发补问题或条件,‎ ‎ 看哪一组补得好,然后要求学生自己选择几个问题加以解答。‎ 4、 练习第12题作用,解答后问:如果算式是120×3-60线段图应该怎么改?‎ 应用题有怎么编?‎ 5、 思考题:审题、启发(所围篱笆指的是什么?长方形果园的长边指的是什 么?)解答:‎ 6、 小结 7、 作业《作业本》‎ 第七课时 ‎ 教学内容:以等分为基本数量关系的两步计算应用题(P113)‎ ‎ 教学目标:‎ ‎ 使学生理解、掌握以等分为基本数量关系(和等分、差等分)的两步计算 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解答。‎ 教学重点:掌握以等分为基本数量关系的两步计算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列综合算时加小括号。‎ 教学准备:小黑板、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准备P113‎ 说出数量关系,并计算。‎ 二、 新课教学 1、 投影出示例3。‎ 2、 读题、审题。‎ 3、 谁能根据这道题的数量关系,列式解答。‎ 分小组讨论:第一步算式的计算结果在第二步算式中做什么数?‎ 如何列综合算式?‎ 4、 学生列综合算式 提问:21+19这一步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加小括号?不加小括号可以吗?‎ 5、 试一试反馈说数量关系和计算过程,集体订正,比较与例3的相同点与不 同点。‎ 三、 巩固练习与揭示课题:‎ 1、 揭题:今天我们重点学习的是和等分,差等分的两步计算应用题(揭示课 题)当然,在实际生活中,还可能碰到商等分,和等分的情况如第3、4题。‎ 2、 巩固练习(P113)‎ 四、 课堂作业《作业本》‎ 第八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二十五(一)(P115)‎ 教学目标:‎ ‎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和(差)等分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比较熟 练地进行解答。‎ 教学重点:和(差)等分的两步计算应用题。‎ 教学准备: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提出学习要求。‎ 二、 基本练习,根据问题联想条件(各种合理想象)‎ 1、 平均每小时走多少米?‎ 2、 平均每个小组一天浇花过少盆?‎ 一、 重点训练 1、 各自练第1题、互评、互改。‎ 2、 学生各自练第2题 (1) 学生各自练第2题(投影仪显示)教师巡视。‎ (2) 讲评。‎ (3) 根据“平均每个小组浇花多少盆想到什么关系式。”‎ (4) 未知数是哪个量?这里的“总盆数”是指在多少时间里,几个人浇的总数?‎ (5) 练习第1题第2小题。‎ ① 根据余下的平均每个小组浇花多少盆,想到什么关系式?‎ ② 未知的哪个量?这里的“余下的花的总盆数”是怎样产生的?‎ (6) 比较两题。‎ 3、 小结:刚才练习的两题最后都是求等分数,但第1小题是先求和再等分,第2小题是先求差再等分,分析都是从基本的数量关系中的未知量与题目中的已知条件之间的关系出发求得这个未知量。‎ 二、 巩固练习:‎ 练一练2、3、5、6,针对性地讲评。‎ 三、 课堂作业。《作业本》‎ 第九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二十五(二)(P116)‎ 教学目标:‎ ‎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和(差)等分的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熟地 ‎ 进行解答。‎ 教学准备:小黑板、投影仪。‎ 教学工程:‎ 一、 揭示课题,提出练习要求。‎ 二、 基本训练(投影仪显示)‎ 根据问题说出数量关系。(发挥各种合理的联想)‎ ‎①青菜和萝卜共有多少千克? ②平均每箱装多少块? ‎ ③ 高年级比中年级多多少人?‎ 三、重点训练:‎ 1、 指各分别板演第8题。‎ 2、 请板演学生反馈分析方法解题步骤。‎ 3、 归纳思路。(板书书量关系式)‎ 4、 比较两题异同。‎ ‎ 相同:题目讲的都是同一件事,讲到的都是同样的几个量,分析时都可以 ‎ ‎ 从问题去想基本数量关系。。‎ ‎ 不 :题目给出的条件和所提的问题不同。‎ 四、巩固练习,第9题练后反馈(解题思路、异同)‎ 五、课堂作业:1、练一练第13、14题。 2、《作业本》‎ 第十课题 教学内容:移多补少使两部分物体个数同样多的应用题。(P119)‎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掌握移多补少使两部分物体个数同样多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 ‎ 和解题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解答。‎ 2、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解答移多补少应用题的规律。‎ 教学难点:理解“移动数=相差数÷2,相差数=移动数×2”。‎ 教学准备:小黑板、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兔妈妈分萝卜给兔哥哥7个萝卜,兔弟弟5个同样大的萝卜。可兔弟弟哭了。‎ 提问:兔弟弟为什么哭?兔哥哥怎么做,兔弟弟才没有意见?‎ 二、 直观操作、探究新知 1、 操作、准备题 2、 观察思考归纳 设疑:你发现每次移动的数和相差的个数有什么关系?‎ 小结:移动1个就相差2个。相差数是移动数的2倍,即“移1差2”。‎ 3、 验证规律 4、 渗透解题方法 三、 自学例题,掌握新知。‎ 1、 出示例题3。①读题,②找出条件和问题,③一个学生读题,其他学生闭 上眼根据题意想出一幅兔,④出示图问:和你想的一样吗?谁会解答?(列式,说算式意思)。⑤你认为解答这样的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它的解题思路呢?‎ ‎ 2、小结:揭示课题,移多补少应用题。‎ ‎ 3、出示“试一试”‎ ‎ 分析数量关系,②学生试算,校对。③比较它与例4的关系 ‎ 4、师生共同总结解题规律。‎ 一、 巩固练习 二、 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要求从大数中移几个给小数,使两数同样多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三、 作业《作业本》‎ 第十一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二十六(一)(P121)‎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移多补少使两部分物体个数同样多的应用题的数 量关系,并能正确的解答。‎ 教学重点:掌握移多补少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进一步提高解答应用题能力。‎ 教学准备:小黑板、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提出学习要求。‎ 二、 基本练习:(投影显示)‎ 1、 练习第2题,比较,为什么第1题只要10÷2就能求出问题,而第2题要(57-47)÷2?‎ 三、 练习:练习其余题目 1、 指名读题,学生尝试解答。‎ 2、 教师巡视后校对,并请学生说说每题的分析入口和解题步骤。‎ 四、 作业《作业本》‎ 第十二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二十六(二)(P122)‎ 教学目标:‎ 1、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特征,数量关系和计算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解答。‎ 2、 培养学生有根据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并能正确地进行解答。‎ 教学准备:小黑板、投影仪 教学过程:‎ 1、 练习第8题,先划出顺序,再独立解答,学生互改。‎ 2、 练习第9题,先读题再指名分析,从问题出发或条件出发,重点第一步求什么?独立解答,讲评。‎ 3、 练习第10,先独立读题,说思考过程,写出数量关系式。‎ 4、 第11、12、13、14题独立完成。‎ 讲评时分别说出属于哪一类应用题数量关系式怎样。‎ 5、 小结:略 6、 作业:《作业本》‎ 第十三课 教学内容:练习二十六(三)(P123)‎ 教学目标:‎ 1、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步计算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并能比较熟练 ‎ ‎ 地进行解答。‎ 2、 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掌握解题方法,熟练解答。‎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提出学要求。‎ 二、 基本练习(投影出示第15、16题)。‎ 1、 指各读题板演,其余学生在作业本上练习,要求画图,解答。‎ 2、 请板演学生表述分析思路,说出每步的数量关系。‎ 3、 请学生归纳第7题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的应用题?‎ 4、 小结:先求几倍数再求和(差)的应用题材,求时应注意什么?‎ 三、 独立练习:第16、17题。‎ 请不同的两步计算应用题的解题方法说说各类应用是的解题思路。‎ 一、 重点练习:第19题。‎ 二、 引导完成思考题:说出思考过程。‎ 三、 作业:《作业本》‎ ‎3、复习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一)(P125)‎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三步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比较熟地进行 ‎ 计算。‎ 2、 进一步掌握连除、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解答。‎ 教学重点:复习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并能比较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小黑板、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 ‎ 我们已经学习了混合运算及两步计算应用题,今天我们要复习这部分内容。通过复习,要使同学们更好地熟练地进行解答。‎ 二、 复习运算顺序 1、 提问:有哪几种计算?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 2、 请学生归纳:(运算顺序及小括号)‎ 3、 练习复习(一)第2、3、4题。‎ (1) 各自独立完成。‎ (2) 校对,讲评2、3题,校对后讲评第4题。‎ 三、 复习应用题。‎ 1、 各自分析,解答第5、6题。‎ 2、 完成后,说说分析思路解题步骤。‎ 3、 引导归纳:解两步计算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 四、 小结:(混合运算顺序,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五、 作业《作业本》‎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二)(P126)‎ 教学目标:‎ 1、 通过复习,使学生会用分析法或综合法分析所学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解答。‎ 2、 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正确分析各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熟练地解答。‎ 教学准备:小黑板、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1、 练习第8、9题题组练习。(观察比较得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强调解题时认真审题)。‎ 2、 练习10、11、12题,独立完成,逐题讲出思考过程,讲评。‎ 3、 练习第13题,明确题意,用移多补少的方法解答。‎ 4、 第14题是移多补少的逆向应用题。‎ 师生共同探讨完成。‎ 5、 小结: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应注意什么?‎ 6、 作业《作业本》‎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三)(P127)‎ 1、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数量关系,并能比较熟地进行解答。‎ 2、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渗透对应的思想。‎ 教学重点:掌握所学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小黑板、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 二、 基本训练,投影仪显示下列题目 1、 根据下面问题联想条件,并说出数量关系式。‎ ‎①两个鸡场一共养鸡多少只? ②两个鸡场养鸡的只数相差多少?‎ ‎③平均每个鸡棚里养成鸡多少只?‎ ① 第二养鸡场要给第一养鸡场多少只鸡,两个鸡场的鸡同样多?‎ 2、 根据下列条件提出问题,并说出数量关系式。‎ ① 有桔子2500千克,苹果是桔子的3倍。‎ ② 有苹果7500千克是桔子的3倍,桔子有多少千克?‎ 三、 重点训练:围绕上面第1题联系第15题训练。‎ 四、 独立完成其余几题。‎ 一、 引导完成思考题 二、 作业《作业本》‎ 六总复习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总复习(一)(P129)‎ 教学目标:‎ 1、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一个数乘两位数乘法和除数是两位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认真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一个数乘(除)两位数的计算。‎ 教学难点:商中间有0的除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投影 教学过程:‎ 一、 基本练习:‎ 1、 口算、第129页第1题 2、 揭题:这一节课主要复习乘、除数的两位数的乘、除法及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要求能在原有基础上提高计算正确率和速度。‎ 二、 复习笔算乘法:‎ 1、 计算并验算:(第129页第3题)要求先让学生计算,然后指名说说乘数是两位的乘法计算法及验算法。‎ 2、 归纳整理乘数是二、三位数的乘法计算方法。(投影出示法则)‎ 三、 复习讨论算除法 1、 讨论试商方法(第4题)‎ 2、 计算验算。‎ 3、 归纳整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方法。(投影出示计算法则)‎ 四、 小结:(注意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及法则)‎ 五、 作业《作业本》‎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总复习(二)(P130)‎ 教学目的:‎ 1、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有关计算。‎ 1、 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文字列式加小括号 教学准备:小黑板、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 基础练习:‎ 1、 提出复习内容及目标。‎ 这一课我们来复习四则混合运算和文字题,通过今天的复习使同学们正确掌握运算顺序,合理运算,并在原有基础上使运算正确率有所提高。‎ 2、 口算(第130页第7题),先让学生口算,再集体校对。讲评时注意运算顺序。‎ 二、 复习四则混合运算试题 1、 说一说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2、 计算第8题,并讲出计算顺序与文字叙述试题。‎ 3、 填符第10题。‎ 三、 复习文字题:‎ 1、 对比练习:(列式计算)归纳:运算顺序不同第(1)小题最后一步是求差用680-积=差 2、 只列式不计算。‎ 四、 全课小结:‎ ‎ 计算四则混合运算试题,要掌握正确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并且要养成认 ‎ ‎ 真检验验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五、 作业《作业本》‎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总复习(三)(P131)‎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长度单位,质量单位的进率,并能正确地进行化聚。‎ 2、 能正确、熟练地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并能解决生活中的有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小黑板、投影仪。‎ 一、 基本训练 1、 提出复习内容与要求:‎ 这节课我们主要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 面积的意义,并能比较正确,熟练地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2、 提问口答。‎ (1)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2)常用的重量单位有哪些?‎ ‎(3)怎样化聚?‎ ‎3、填空(P131)第12题。‎ 二、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 1、提问归纳整理:‎ (1) 什么叫面积?怎样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2) 什么是周长?又怎样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15‎ ‎14‎ 根据学生回答,归纳整理成板书。‎ ‎15‎ ‎28‎ ‎3、计算下列图形的周长:(单位:米)‎ ‎ (1)先让学生说一说各是什么图形?并指出长和宽或者边长。‎ ‎ (2)根据公式进行计算,教师巡视,练后评讲。‎ (3) 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应用题。‎ 三、提高练习。‎ 第18、19题。‎ 四、课堂小结:‎ ‎ 今天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关键是理解和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计 算公式,并正确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五、作业:1、总复习其余题目。‎ ‎ 2、《作业本》‎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总复习(四)(P132)‎ 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步计算应用题分析数量关系,找中间问题的方法,会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分析问题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沟通一步计算应用题与两步计算应用题的联系。‎ 1、 出示:水果市场有苹果50千克,梨150千克。苹果和梨一共有多少千克?‎ 指:梨150千克,问:总量不变,这句话还可以怎改?‎ 2、 同桌讨论改的方法,并列算式。‎ 3、 汇报 4、 比较:这些是与原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5、 出示:停车场上停着15辆大卡车,小汽车的辆数是大卡车的3倍。‎ 让学生补问题。(越多越好)‎ 6、 汇报所补的问题。‎ 巩固练习 1、 请学生做P132的第2题。‎ 2、 反馈评议。‎ 3、 小结:做应用题时要注意什么?(认真审题,异请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 提高练习。‎ 教参(P116)‎ 独立作业:课本P133第21—24题。‎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总复习(五)(P134)‎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常见的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分析问 ‎ ‎ 题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解答:提高解题能力。‎ 教学重点:复习两步计算应用题。‎ 教学难点:明确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解题思路。‎ 教学准备:小黑板、投影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提出复习内容及要求。‎ 一、 投影出示:25、26题。‎ 1、 分析数量关系,找出中间问题作为解题的关键。‎ 2、 列式计算,讲评。‎ 3、 每题两小题进行比较、归纳。‎ 二、 投影出示第31题。‎ ‎(解法不惟一、条件不惟一、问题不惟一、策略不惟一、答案不惟一)‎ 三、 引导解答思考题,教参(P118)‎ 四、 全课总结:‎ ‎1、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 2、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方法。‎ ‎3、在解答两步应用题时应注意什么?‎ 五、 作业:‎ ‎ 1、《作业本》‎ ‎ 2、课本27—30题。(时间不够作家庭作业做)‎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