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08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十中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2019-2020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十中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 1. 学者徐增阳说:“在农民的心目中,理想的国家政治关系成了家族关系的自然放大,官吏被称为‘父母官’,理想的皇帝就是‘爱民如子’的慈父。”这主要体现了传统中国( ) A. 宗法血缘关系 B. 家国同构观念 C. 中央集权意识 D. 安土重迁理念 2.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 ) A. 分封制和宗法制 B. 宗法制和郡县制 C. 分封制和郡县制 D. 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3. 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定都于 A. 长安 B. 建康 C. 洛阳 D. 咸阳 4. 秦始皇建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是指( ) A. 全国有统一的货币、度量衡 B. 全国有统一的文字 C. 以皇权至高无上为最基本的原则 D. 中央对地方实行直接有效的控制 5. 秦始皇确立皇帝制度的核心内容是() A. 皇帝万岁 B. 皇权至上 C. 皇位世袭 D. 中央集权 6. 秦朝中央官制中,“执掌奏章,下达诏令,监察百官”的是( ) A. 丞相 B. 御史大夫 C. 太尉 D. 治粟内史 7. 秦朝统一后,在中央实行 A. 三公九卿制 B. 三省六部制 C. 中外朝制度 D. 郡县制 8. 秦朝实行郡县制、汉武帝颁布推恩令、隋唐开创科举制度,历史上发挥的共同作用是 A. 加强中央集权 B. 巩固国家统一 C. 强化贵族特权 D. 加强君主专制 9. 有个家境一般的读书人贾六,寒窗苦读数十年,被当地郡的中正官发现,但由于出身较低,被评为“中下品”,推荐到西北怀远县作县令。该事件应该发生在( ) A. 汉朝 B. 魏晋南北朝 C. 唐朝 D. 宋朝 10. 唐朝后期“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旧唐书》中的这则材料实质上反映了当时() A.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B. 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C. 文臣与武将的矛盾 D. 中央与少数民族地区的矛盾 11. 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二是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这表明( ) A. 三省六部制基本上已被废除 B. 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 C. 有所调整君权与相权的关系 D. 中书省、门下省决策权扩大 12. “宰相制国用,从吉然也。今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材料现象主要出现在() A. 汉武帝时 B. 唐代初期 C. 北宋时期 D. 明清时期 13. 东汉初年,国家规定对于被察举人员“务授试以职”。即对于确认的被察举人员,地方要先给予一定的官职进行试用,考核合格后才能举荐到中央。这样做法表明当时( ) A. 地方政府把持了选官的权力 B. 考试选官的方式得到广泛推行 C. 国家注重所察举官员的素质 D. 地方察举不实的现象十分严重 1. 北宋为监督地方行政长官而在地方设()官职 A. 通判 B. 枢秘史 C. 三司使 D. 参知政事 2. 中国古代设立军机处的朝代是 A. 汉朝 B. 唐朝 C. 明朝 D. 清朝 3. 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 A. 辅助皇帝,参与决策 B. 纵论军机,谋划战事 C. 陪读陪写,赋诗作画 D. 跪奏笔录,上传下达 4. 古希腊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希腊形成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并且较早的接受了平等互利的思想,它是自由和平等的现实基础,这实质上反映了在古希腊这() A. 独特的地理环境推动希腊民主政治的产生 B. 城邦重视独立自主推动希腊民主政治的产生 C. 商业上自由平等推动希腊民主政治的产生 D. 希腊公民素质推动希腊民主政治的产生 5. 雅典执政官伯里克利说:“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少数人手中。”据此可知雅典“民主” A. 为全体雅典人享有 B. 是公民政治的体现 C. 讲求少数服从多数 D. 是当时最好的政体 6. 伯利克理说:“我可断言,我们每个公民,在许多生活方面,能够独立自主;并且在表现独立自主的时候,能够特别地表现温文尔雅和多才多艺”其中的“公民”是( ) A. 全体国民 B. 全体成年国民 C. 所有的成年男子 D. 祖籍本邦,拥有数量不等财产的成年男性 7. 《十二铜表法》中的“私犯”规定:“不分贵族和平民,所有受害人依法受到统一的保护,所有加害人按法律受相同的制裁”。这表明《十二铜表法》( ) A. 维护罗马所有人的利益 B. 强调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 C. 标志着罗马成文法诞生 D. 取消了贵族对司法的垄断权 8. 罗马法规定:“用人为的方法变更自然水流,以致他人财产遭受损害时,受害人得诉诸赔偿”。这反映了罗马法 A. 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 B. 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C. 保护平民利益 D. 使帝国的稳定得到保障 9. 古代罗马文明为人类政治文明留下的宝贵遗产是法律制度,古罗马颁布的民法大全中规定:“宁可让罪犯逃脱惩罚,也不可枉屈一人。”这表明罗马法( ) A. 具有较为明显的习惯法的传统 B. 内容庞杂且受行政因素影响 C. 体现疑罪从无的人文主义精神 D. 是封建君主专制思想的起源 10.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任何人不能仅因为思想受惩罚,拷问不得施加于14岁以下的未成年人。这体现了罗马法( ) A. 内容和体系丰富而完备 B. 是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 C. 具有超越时间和民族的永恒价值 D. 具有理性和人文精神的价值追求 11. .隋唐时期,宰相都是可以坐的。到了宋朝,太祖认为坐着对皇帝不敬,就把椅子撤走了。到了明清时期,大臣奏事必须跪着。由坐到站再到跪的变化,说明了( ) A. 中央集权的强化 B. 封建等级秩序的模糊 C. 君主专制的加强 D. 古代礼仪制度的不断发展 1. 清代科考规定,在殿试答卷时,文内遇有“皇帝”等字,须直接换一行顶格书写。这在本质上反映出( ) A. 八股之风愈演愈盛 B. 君主专制影响深刻 C. 科考规范愈加严格 D. 君主名号不再避讳 2. 某位学者描述中国史上的一种制度是“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责”。他指的制度应该是( ) A. 汉代的尚书令 B. 唐代的尚书省 C. 元代的中书省 D. 明代的内阁 3. 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这些说法体现的是( ) A. 家族和睦 B. 等级秩序 C. 贵族世袭 D. 宗法观念 4. 观察下面选项,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 (1)妾一(侧室)大哥(25岁) (2)妾二(侧室)二哥(22岁) (3)妻(正室)三哥(20岁) (4)妻(正室)四哥(14岁) A. (1) B. (2) C. (3) D. (4) 5. 史书记载:周公辅佐成王,“立七十一国,姬姓(王族)独居五十三人”。材料反映的西周政治制度是( ) A. 宗法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行省制 6. 《礼记》记载: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豆:古代盛食器具)。这表明当时 A. 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 B. 实行礼乐制度 C. 权力高度集中 D. 体现了民主色彩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0分) 7.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在政治制度创新方面多有建树,而且其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上其他民族不可比拟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 材料三(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 材料四(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檐曝杂记》 请回答: ⑴根据材料一中的示意图,指出图示一、图示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哪两个朝代开创的什么制度?图示二所示的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什么? ⑵材料二中的“上”是指谁?他在地方上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你怎样认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影响? ⑶明清时期是中国专制时代的晚期,材料三、材料四反映出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新的变化?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6世纪,希腊的多数城市已经成为贵族共和国,然而旧氏族贵族实行专横统治,激起平民反抗,不久而衰。自希腊人发展于海上、建设新殖民地、商业发达以后,新富人崛起,他们不满贵族专权,要求发展城邦民主政治,推翻这些旧氏族而成为掌握大权的新人物。以此兴起的富人成为统治阶级的政治被称为“少数政治”。 ——摘编自[英]韦尔斯著、梁思成译《世界史纲》 材料二 虽然亚里士多德说忒修斯倾向于民治政府,但正式开启民主之路的还是梭伦。公元前594年梭伦的改革,首先是要解决最迫切的贫富差距,尤其是负债的平民变成奴隶的问题,这不仅是经济问题,还是政治问题。梭伦首先颁布了“解负令”,废黜一切债务,解放一切因为债务而成为奴隶的人们,且规定以后不允许再因为经济债务剥夺一个人的自由。但梭伦做的比这还多,他考虑到长远的政治架构,并重新按照财富的等级规定了政治上的权力:所有公民包括最低日佣等级都获得了选举权,但只有比较富裕的三个等级——五百斗级、骑士级和双牛级,有担任官职的被选举权,最高的官职只能从最高的等级中选举。梭伦还创立了四百人议事会,设立了民众法庭,认为行政官员判决不公的人有权向民众法庭上诉,每个公民也可以就公共事务向民众法庭提出控告。这些都是未来民主得以发展的基础要素。 ——摘编自何怀宏《在卓越中演进民主——对古代雅典民主的一种价值论思考》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希腊政治制度的变化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答本题时注意关键语句“国家政治关系成了家族关系的自然放大”,这体现了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宗法制的特点: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的结合,宗法制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的结合在一起,故B项正确。 随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建立,宗法制虽然消亡,但这种“家国一体”的宗法观念却延续下来,A项只强调了“血缘”这一“家族关系”的信息,而国家政治未概括在内,故A项错误。 材料中信息未体现中央集权意识,故C项错误。 安土重迁理念主要体现在儒家思想体系中,而题干信息为宗法制,故D项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西周的宗法制。考查宗法制的特点-家国同构观念。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宗法制特点的掌握。 宗法制特点: (1)嫡长子继承制,利用父系关系的亲疏来决定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家”和“国”密切结合。 (2)宗法制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大宗与小宗的关系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 (3)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关系。 2.【答案】C 【解析】联系史实分析,“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的意思是说,西周之所以失国其原因在于分封制的弊端,而秦之所以灭亡不是他的郡县制度导致的,而是因为秦朝统治过于严酷,因此前后两个制代表的分别是分封制与郡县制,故C正确; 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分封制与郡县制,是为保证王室的强大,拱卫王室。 西周后期,随着诸侯国的日益强大,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春秋时的楚王问鼎,是诸侯国对分封制的公开挑战。大国兼并小国,同姓国也彼此战争,周天子都管不着,战国末年,周王室完全丧失了分封大权。 3.【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秦朝的统一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知识的识记能力。 【解答】 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王赢政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定都于陕西咸阳,故D正确。 ABC.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BC。 故选D。 4.【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 D.中央集权是针对地方分权而言,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上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故D正确。 AB.统一的货币、度量衡、文字,是巩固国家统一的重要的措施,故AB不符合题意。 C.皇权至高无上是君主专制的特征,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皇帝制度的认识与理解,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建立了封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皇帝总揽行政、军事、经济等一切大权,其地位不可逾越。所以,“皇权至上”是秦始皇确立的皇帝制度的核心,B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项实际上是“皇权至上”的表现之一,排除;C项提及的是皇位传承,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提及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强调加强中央集权,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故选B。 6.【答案】B 【解析】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与材料中“监察百官”不符,故A项错误。 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与材料中“执掌奏章,下达诏令,监察百官”相符,故B项正确。 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与材料中“监察百官”不符,故C项错误。 治粟内史不属于三公,与材料中“监察百官”不符,故D项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秦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旨在考查学生知识的再现能力。 本题考查御史大夫的职责,学生只要熟悉秦朝中央主要官职的分工及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7.【答案】A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秦朝中央集权制的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解答】 A.秦朝统一后,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A项正确。 B.隋朝实行三省六部制,B项错误。排除。 C.西汉早期开始中外朝制度,C项错误。排除。 D.秦朝统一后,在地方实行郡县制,D项错误。排除。 故BCD.三项均错误,排除BCD。 故选A。 8.【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考查学生对所学历史事物本质等相关特征的认识理解能力。根据所学知识,秦朝实行郡县制,郡守县令一律由皇帝任免;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了王国威胁中央的问题;隋唐时期的科举制,选拔了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这三种制度都起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A项符合题意;B项不符合科举制;C项表述错误,应该是削弱贵族特权;D项同材料无关。故选A。 9.【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来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中正发现”、“由于出身较低,被评为‘中下品’” 可知这是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时期,以九品官人法为基础选拔官吏,九品官人法又称九品中正制。地方行政部门设“中正”,对当地人物的德才进行评定,区别高下列为九等。“中正”所评定的品级,成为授官的依据,B项正确;A错误,汉朝实行察举制选拔官员;CD错误,唐宋时期实行科举考试制度。故选B。 10.【答案】A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央集权的发展,旨在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相关所学解答具体问题的能力。 【解答】 A.根据材料“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可知唐朝地方官员不能绝对服从于中央,中央与地方矛盾重重,故A正确。 BCD.很明显不符合题意,故排除BCD。 故选A。 11.【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可以看出对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故C项符合题意; A项表述错误,三省六部制到唐朝得到完善; B项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不符; D项表述错误,门下省的职能是审核政令。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隋唐三省六部制,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隋唐三省六部制的了解,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12.【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旨在考查学生解读题意和运用已学知识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 【解答】 C 根据“宰相制国用,从古然也。今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宋代中央官制特点,C项正确。 ABD 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 故选C。 13.【答案】C 【解析】A.材料反映的是要有试用期制度,而不是突出地方政府把持选官的权力。 B.当时还没有考试选官的制度。 C.要对官员进行试用和考核,说明非常注重官员的素质。 D.材料看不出地方察举不实的现象。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东汉选官制度,要求学生结合察举制度的内容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察举制的特征,学生要有较强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1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相关措施,旨在考查识记教材基础知识并灵活运用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枢密使掌管军权,排除B;三司使掌管财权,排除 C;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负责的是行政权,排除D;北宋时,设立通判,负责地方监察,A正确。故选A。 15.【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清代军机处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解读材料,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军机处是清代雍正皇帝在位时设立的,故D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D。 16.【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所学可知军机处的职能:处理军务,参与处理内政外交、制定军政大计,审理重大案件,只跪奏笔录。故选D项。 17.【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希腊的民主政治,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广泛的海外贸易,殖民活动以及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使希腊形成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较早接受了平等互利的观念,都有利于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建立,故C正确;ABD与题意无关,排除。故选C。 18.【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雅典的民主政治,旨在考查阅读材料、获取信息及对其归纳概括的能力。 【解答】 A 说法错误,雅典的成年男子才享有民主权利,故A项不符合题意。 B 根据所学知识材料“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少数人手中。”可知雅典民主是是公民政治的体现,故B正确。 C 少数服从多数不符合材料主旨,故C项不符合题意。 D 最好的政体材料不能反映,故D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9.【答案】D 【解析】雅典民主政治与现代民主不同,只是公民群体的民主,而非外邦移民、奴隶和妇女,都没有享受民主权利;雅典民主是男性为中心的民主。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雅典民主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创造出法制基础上的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运作方式,这一伟大创举为后世民主政治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雅典民主政治的主体,雅典公民含义的了解,基础题,难度不大。 20.【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罗马法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和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所有受害人依法受到统一的保护“说明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故B正确;早期罗马法只保护公民的利益,广大奴隶外邦人排除在外,故A错误;CD 说法虽然正确,但是不是材料要表达的主旨,故排除,故选B。 21.【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罗马法,旨在考查正确评述相关史实的能力。题目中未涉及对奴隶制度和平民利益的维护,故排除AC两项;题目中未体现使帝国的稳定得到保障,故排除D;题目中的信息“财产遭受损害时,受害人得诉诸赔偿”体现了罗马法对私有财产的维护,B符合题意。故选B。 22.【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宁可让罪犯逃脱惩罚,也不可枉屈一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表明罗马法体现疑罪从无的人文主义精神。 A项,材料无法体现具有较为明显的习惯法的传统,排除; B项,材料中未提到内容庞杂且受行政因素影响,排除; C项符合材料,正确; D项,罗马法是奴隶社会的法律,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罗马法,具体考查罗马法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本题考查罗马法中的人文主义精神,重点考查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探讨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罗马法发展的背景、主要内容和意义。 23.【答案】D 【解析】“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任何人不能仅因为思想受惩罚,拷问不得施加于14岁以下的未成年人”表明罗马法具有理性和人文精神的价值追求,故D正确; ABC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罗马法,近代欧洲都以罗马法为基础,制定了本国的法律制度,如《德国民法典》、《拿破仑法典》等都以罗马法为法律蓝本。现在世上许多国家的陪审制度、律师制度、诉讼原则都渊源于罗马法。世上公认的法学理论、法制民主原则也均发端于罗马法。“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也成了法治建设永恒的价值观了。 罗马法是历次考试的重点内容。最容易考的部分还是罗马法的影响。罗马法的一些基本的精神如陪审制度、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被保护人制度等到现在依然采用。罗马法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以《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作为完备阶段,罗马法在维护罗马的统治方面发挥了积极地作用,同时对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罗马法的影响如罗陪审制度、律师制度等对现在影响深远。 24.【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古代政治制度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从“两汉时官员上朝可以坐着奏事,到宋朝时官员须站着奏事,明清时期大臣奏事必须跪着”的信息可以看出官员上朝礼仪的变化,实际上反映出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的趋势,C项正确;中央集权指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与题干信息无关,A项错误;BD不是这一现象的本质,故排除。故选C。 2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清代政治制度 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殿试是由皇帝亲自主持的科举考试,级别最高,文内遇有“皇帝”等定,须直接换一行顶格书写,从本质上看是为了避讳皇帝,实际上体现皇权的独尊,B符合题意;ACD三项表述不准确,排除。故选B。 26.【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明代的内阁制,旨在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代的三省制都有相名和相权,排除B;汉代的尚书令职轻,负责少府文书和传达命令,不符合题意,排除 A;元代的行省制是地方行政制度,与题意不符,排除C;明太祖时废除丞相,后来内阁制逐渐形成,实际担任丞相工作,无相名、相权但有相责,D符合题意。故选D。 27.【答案】D 【解析】由“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可知家族和睦不是本题的主题,所以A项与题意无关;“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体现的是家族中长子的权威与尊贵,这与宗法制的嫡长子继承制度有关,所以D项正确,但是不体现等级秩序和贵族的世袭与否,所以B、C项错误。 故选:D。 由材料可知本题考点是西周的宗法制。 本题关键是要掌握宗法制的内涵和特点。 28.【答案】C 【解析】宗法制度是由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是王族贵族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其特点是宗族组织和国家组织合二为一,宗法等级和政治等级完全一致.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所以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3). 故选C. 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有资格继承王位切入,结合宗法制进行思考. 本题考查了宗法制的核心,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较简单,与本题相关的知识点如宗法等级要掌握. 29.【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分封制的认识,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通过题干中“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知这是指西周的分封制,分封的诸侯国主要是同姓亲族,当然还有分封给功臣和先代贵族,但那些是少数的,故B正确;ACD与材料无关,故排除。故选B。 30.【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西周的礼乐制度,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解答】 A.依据材料可知体现的是礼乐制度,故A错误。 B. 根据材料,从天子到诸公、诸侯、上大夫、下大夫,每个等级所用的礼器数量都有非常严格的规定,体现了贵贱有序的礼乐制度,这是为了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约束各个等级的行为,故B正确。 C.中国古代早期权力尚未高度集中,故C错误。 D.材料未体现民主色彩,故D错误。 故选B。 31.【答案】(1)图一: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图三:元朝的行省制度。图二:三省六部制。 (2)“上”是指秦始皇;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积极影响: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控制,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3)材料三:反映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材料四:反映雍正帝设军机处,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解析】(1)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所示的政治制度是秦朝的三公九卿制,皇帝之下设立设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三个官职;图示三的政治制度中央设中书省、枢密院、宣政院等机构,是元朝的政治制度。第二小问,图示二所示的政治制度,皇帝之下设立中书、尚书、门下三省,尚书省下辖六部,是唐朝实行的三省六部制。 (2)本题考查秦朝的政治制度,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上”指的是秦始皇。第二小问,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在地方上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第三小问,从政治、经济以及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评价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影响。 (3)本题考查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太祖废除丞相,权分六部,由六部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秦以来实行的宰相制度宣告废除,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根据材料“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雍正帝为办理西北军务,设军需房,后改名为军机处。军机处的设置使全国军政大权集中在皇帝手中,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32.【答案】(1)变化:由贵族专制走向奴隶主民主政治。原因:贵族专制遭到平民不满与反抗;工商业的发展使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力量增强。 (2)主要措施:颁布“解负令”;按财产划分公民的等级;设立四百人议事会、民众法庭。意义:缓和了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有利于雅典工商业的发展;扩大了雅典政治的范围,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制度的基础。 【解析】(1)本题考查古希腊政治制度的变化及原因,旨在考查材料分析理解和信息提取的能力。第一小问的变化,依据材料“他们不满贵族专权,要求发展城邦民主政治”,可知伴随着工商业阶层的壮大,推动了古希腊由贵族专制走向奴隶主民主政治的变化;第二小问的原因,依据材料“旧氏族贵族实行专横统治,激起平民反抗”、“自希腊人发展于海上、建设新殖民地、商业发达以后,新富人崛起”分析概括可知原因是:贵族专制遭到平民不满与反抗;工商业的发展使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力量增强。 (2 )本题考查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和意义,旨在考查材料概括分析和结合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的措施,依据材料“梭伦首先颁布了‘解负令’,废黜一切债务”、“三个等级——五百斗级、骑士级和双牛级”、“梭伦还创立了四百人议事会,设立了民众法庭”等信息逐项概括提取出即可:颁布“解负令”;按财产划分公民的等级;设立四百人议事会、民众法庭。第二小问的意义,依据“这些都是未来民主得以发展的基础要素”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述措施进行分析,提炼出答案:缓和了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有利于雅典工商业的发展;扩大了雅典政治的范围,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制度的基础。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