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08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化学试题 1.元素的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 A. 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呈周期性变化 B. 随着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递增,量变引起质变 C. 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 D. 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元素周期律。 详解: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都是元素的性质,不能解释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A错误;结构决定性质,相对原子质量的递增与元素性质的变化没有必然的联系,B错误;元素的原子半径的变化属于元素的性质,不能解释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C错误;由原子的电子排布可知,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结构中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呈现周期性变化,则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的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故D正确。 故选D。 2.下列反应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A. CH4+2O2CO2+2H2O B. Zn+CuSO4====ZnSO4+Cu C. CH4C+2H2 D. CH2Cl2+Cl2CHCl3+HCl 【答案】D 【解析】 取代反应是有机物分子中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替代的反应。A、为CH4的燃烧,不是取代反应,A错误;B、为置换反应,B错误;C、为甲烷的分解反应,C错误;D、反应中氯原子取代CH2Cl2中的一个氢原子,属取代反应,D正确,答案选D。 3.下列有关化学能与热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铝热反应属于吸热反应 B. 若某反应的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则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C. H2→H+H的变化需要吸收能量 D. 凡经加热而发生的化学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答案】C 【解析】 A、铝热反应属于放热反应,故A错误; B、反应的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为放热反应,反应的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为吸热反应,故B错误; C、H2→H+H的变化断裂了H﹣H共价键,断裂化学键需要吸收能量,故C正确; D、一个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取决于反应物总能量和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与反应的条件无关,有些放热反应也需要加热,如燃烧反应,故D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需要注意一个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取决于反应物总能量和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与反应的条件无关,D为易错点. 4.下列各组物质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 A. 甲烷和乙烷 B. 甲烷和丁烷 C. 乙烷和乙烯 D. 正丁烷和异丁烷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具有相同分子式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同分异构体必须满足: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 【详解】A项、甲烷和乙烷,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1个CH2-原子团,属于同系物,不是同分异构体,故A错误; B项、甲烷和丁烷,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3个CH2-原子团,属于同系物,不是同分异构体,故B错误; C项、乙烷和乙烯,分子式不同,结构不同,不是同分异构体,故C错误; D项、正丁烷的结构简式为CH3CH2CH2CH3,异丁烷的结构简式为CH3CH(CH3)CH3,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属于同分异构体,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同分异构体的判断,注意同分异构体和同系物的区别。 5.下列物质中,只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是( ) A. H2O B. CaCl2 C. KOH D. Cl2 【答案】B 【解析】 【分析】 一般活泼的金属和活泼的非金属容易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容易形成共价键,据此解答。 【详解】A. H2O中氢氧之间含有共价键,A不选; B. CaCl2中钙离子和氯离子之间含有离子键,B选; C. KOH中钾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之间含有离子键,氢氧之间含有共价键,C不选; D. Cl2中氯原子之间含有共价键,D不选; 答案选B。 【点睛】明确共价键和离子键的形成条件是解答的关键,注意化学键与化合物关系的理解,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可能含有共价键,共价化合物中只有共价键。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性质是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 B. 光是影响某些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之一 C. 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最主要因素是浓度 D. 增大浓度、加热、加压或使用催化剂,都是加快反应速率方法 【答案】C 【解析】 【详解】A、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性质是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内因,A正确; B、光是影响某些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之一,B正确; C、浓度可以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但是不是决定性因素,C错误; D、增大浓度、加热、加压或使用催化剂,都是加快反应速率方法,D正确。 答案选C。 7.下列关于铜锌原电池(如图所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Zn负极,发生还原反应 B. Cu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C. 铜片上有气体逸出 D. 电子由铜片通过导线流向锌片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该装置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为原电池,Zn易失电子作负极、Cu作正极,电子从负极沿导线流向正极,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该装置是原电池,Zn易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而作负极、Cu作正极,故A错误; B.Cu作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故B错误; C.铜是正极,氢离子在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2H++2e-=H2↑,所以C选项是正确; D.负极上失电子、正极上得电子,该装置中Zn是负极、Cu是正极,所以电子从Zn沿导线流向正极Cu,故D错误; 正确选项C。 【点睛】原电池工作时溶液中阴离子移向负极,阳离子移向正极,电子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正极,电子不能从电解质中通过。 8.据报道,某些建筑材料会产生放射性同位素氡,从而对人体产生伤害,该同位素原子的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差是 A. 136 B. 50 C. 86 D. 222 【答案】B 【解析】 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则该原子中中子数和质子数之差是222-86-86=50,答案选B。 9.下列关于CH4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CH4是沼气、天然气和煤矿坑道气的主要成分 B. 甲烷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C. 收集甲烷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 D. 甲烷和氯水光照时发生取代反应 【答案】D 【解析】 【详解】A. CH4是沼气、天然气和煤矿坑道气的主要成分,A正确; B. 甲烷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B正确; C. 甲烷密度小于空气,收集甲烷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C正确; D. 甲烷和氯气光照时发生取代反应,不是氯水,D错误; 答案选D。 10.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H2(g)+I2(g)2HI(g)达到化学平衡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达到最大限度 B. 各物质的浓度一定相等 C. 正逆反应速率均为零 D. 反应物全部转化为生成物 【答案】A 【解析】 【详解】A、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各物质的浓度不变,反应达到最大限度,故A正确;B、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各物质的浓度不变,浓度不再改变时,其浓度不一定相等,这与其起始量及转化率有关,故B错误;C、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且不等于零,故C错误;D、可逆反应的反应物不可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故D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本题的易错点为BC,要注意理解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为0;各物质的浓度不变,但不一定相等。 在1—18号元素中,选择合适的选项回答下列问题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11. 写出①和②的非金属性较强的是( ) A. 前者大 B. 后者大 C. 相等 D. 无法比较 12. 写出④的最高价氧化物化学式( ) A. RO B. R2O C. R2O3 D. RO2 13. 写出③和⑤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A. 2NaOH+H2SO4=Na2SO4+2H2O B. H+ +OH- =H2O C. NaOH+H2SO4=Na2SO4+H2O D. 2OH- +H2SO4=SO42- +2H2O 14. ③和④两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中碱性较强的是 A. 前者大 B. 后者大 C. 相等 D. 无法比较 15. 写出③的单质在②单质中燃烧的现象() A. 白色固体 B. 淡黄色固体 C. 浅紫色火焰 D. 苍白色火焰 16. ①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A. 第二周期第四主族 B. 第二周期第IV主族 C. 第二周期第IVA族 D. 第二周期第VA族 17. ②和⑤两种元素中原子半径较大的是( ) A. 前者大 B. 后者大 C. 相等 D. 无法比较 18. 下列化学用语表达不正确的是( ) A. 氟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B. 水分子的电子式: C. 二氧化碳的结构式:O=C=O D. 硫酸钠的电离方程式:Na2SO4=2Na++SO42- 19. ⑤和⑥形成的气态氢化物最稳定的是( ) A. 前者大 B. 后者大 C. 相等 D. 无法比较 20. ④的氧化物类型为 ( ) A. 酸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 B. 两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 C. 碱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 D. 酸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 【答案】11. B 12. C 13. B 14. A 15. B 16. C 17. B 18. B 19. B 20. B 【解析】 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①~⑥分别是C、O、Na、Al、S、Cl。结合元素周期律以及有关物质的性质分析解答。 【11题详解】 同周期自左向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则①和②的非金属性较强的是氧元素,即后者,答案选B。 【12题详解】 ④是Al,最高价是+3价,因此铝的最高价氧化物化学式为Al2O3。答案选C。 【13题详解】 ③和⑤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分别是氢氧化钠和硫酸,二者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OH-=H2O。答案选B。 【14题详解】 同周期自左向右金属性逐渐减弱,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则③和④两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中碱性较强的是NaOH,即前者,答案选A。 【15题详解】 ③的单质是金属钠,②单质是氧气,钠在氧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现象是火焰呈黄色,生成淡黄色固体过氧化钠。答案选B。 【16题详解】 ①元素是碳,原子序数是6,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二周期第ⅣA族。答案选C。 【17题详解】 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则②和⑤两种元素中原子半径较大的是硫元素,即后者,答案选B。 【18题详解】 A. 氟离子的质子数是9,核外电子数是10,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A正确; B. 水是共价化合物,因此水分子的电子式为,B错误; C. 二氧化碳分子中碳氧之间含有双键,其结构式为O=C=O,C正确; D. 硫酸钠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其电离方程式为Na2SO4=2Na++SO42-,D正确; 答案选B。 【19题详解】 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同周期自左向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则⑤和⑥形成的气态氢化物中最稳定的是HCl,即后者,答案选B。 【20题详解】 ④的氧化物是氧化铝,既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也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其类型为两性氧化物,且是金属氧化物,答案选B。 21.已知反应:2Al + Fe2O3 Al2O3 + 2Fe为放热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升高温度,该反应速率减慢 B. 由该反应可知铁比铝活泼 C. 反应物的总能量一定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 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 【答案】C 【解析】 A. 升高温度,该反应速率加快,A错误;B. 铝置换出铁,由该反应可知铝比铁活泼,B错误;C. 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一定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C正确;D. 反应条件与反应是放热反应或吸热反应没有关系,该反应为放热反应,需要加热才可发生,D错误,答案选C。 22.下列做法的目的与反应速率有关的是 A. 用冰箱冷藏食物 B. 制作糖果过程中添加着色剂 C. 食盐中添加碘酸钾 D. 制作糕点时加白糖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用冰箱冷藏食物,减慢食物的腐败速率,与反应速率有关,A选; B.在糖果制作过程中添加着色剂来增加色泽,提高食欲,与反应速率无关,B不选; C.向食盐中添加碘酸钾防止碘缺乏,与反应速率无关,C不选; D.制作糕点时加白糖,白糖属于食品添加剂,与反应速率无关,D不选; 答案选A。 23.在一定条件下,反应N2+3H22NH3在10 L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测得2 min内N2的物质的量由20 mol减少到8 mol,则2 min内N2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A. 1.2 mol/(L·min) B. 1.0 mol/(L·min) C. 0.6 mol/(L·min) D. 0.4 mol/(L·min) 【答案】C 【解析】 【详解】2min内,N2的物质的量由20mol减少到8mol,容器的体积为10L,则2 min内用N2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v===0.6 mol•L-1•min-1,故选C。 24.在2L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g)+3B(g)2C(g),30s内C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6mol,下列关于速率表示正确的是( ) A. v(A)=0.005mol·L-1·s-1 B. v(C)=0.002 mol·L-1·s-1 C. v(B)=0.003 mol·L-1·s-1 D. v(A)=0.001mol·L-1·s-1 【答案】A 【解析】 【详解】在2L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g)+3B(g)2C(g),30s内C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6mol,即C的浓度增加了0.6mol÷2L=0.3mol/L,则用C表示的反应速率是0.3mol/L÷30s=0.01 mol·L-1·s-1。又因为反应速率之比是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则A和B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分别是0.01 mol·L-1·s-1 ÷2=0.005 mol·L-1·s-1、0.01 mol·L-1·s-1×3/2=0.015 mol·L-1·s-1。答案选A。 【点睛】明确反应速率的含义和计算式是解答的关键。注意同一个化学反应中反应速率之比是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25.下列试管中,不同条件下反应:Fe+2HCl=FeCl2+H2↑,判断产生H2的反应速率最小的是 试管 盐酸浓度 温度 铁的状态 A 0.5 mol/L 20 ℃ 块状 B 0.5 mol/L 20 ℃ 粉末状 C 2 mol/L 35 ℃ 粉末状 D 1 mol/L 35 ℃ 块状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盐酸浓度越大、温度越高、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根据表中数据可知C中反应速率最快,A中反应速率最慢,答案选A。 26.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变化——吸热或者放热。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和在空气中燃烧都是放热反应 B. 煤燃烧需要加热点燃,故是吸热反应 C. 放热反应的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 煅烧石灰石制生石灰是吸热反应 【答案】B 【解析】 【详解】A.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和在空气中燃烧都是放热反应,A正确; B. 煤的燃烧需要加热点燃,但仍然是放热反应。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与反应条件没有关系,B错误; C. 放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C正确; D. 煅烧石灰石制生石灰是吸热反应,D正确。 答案选B。 27.已知Zn+H2SO4=ZnSO4+H2↑下列措施能使产生氢气的速率加快的是 A. 将锌粉替换为锌片 B. 向反应的溶液中入氯化钠溶液 C. 将锌与稀硫酸的反应温度升高 D. 向反应的溶液中加入硫酸钠固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A. 将锌粉替换为锌片减小了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反应速率减小,A错误; B. 向反应的溶液中入氯化钠溶液相当于稀释了硫酸的浓度,氢离子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B错误; C. 将锌与稀硫酸的反应温度升高加快反应速率,C正确; D. 向反应的溶液中加入硫酸钠固体不能改变氢离子浓度,不能加快反应速率,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的性质是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原因。温度、浓度等均是外因,另外反应的类型不同,物质的结构不同,都会导致反应速率不同。 28.如图:某温度时,在2 L密闭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由图中数据分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 X+Y=Z B. 3X+Y2Z C. 2X+2YZ D. X+3Y2Z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图像可知X与Y的物质的量减小,是反应物,Z的物质的量增加,是生成物。反应进行到2min时X减少1mol-0.7mol=0.3mol,Y减少1mol-0.9mol=0.1mol,Z增加了0.2mol。根据物质的量的变化量之比是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X、Y、Z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是3:1:2,所以方程式为3X+Y2Z。答案选B。 29.如图:某温度时,在2 L密闭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由图中数据分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开始至2 min,Z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 A. 0.05 mol/(L·s) B. 0.01 mol/(L·s) C. 0.01mol/(L·min) D. 0.05 mol/(L·min) 【答案】D 【解析】 【详解】反应开始至2 min时Z增加了0.2mol,浓度是0.2mol÷2L=0.1mol/L。则Z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mol/L÷2min=0.05 mol/(L·min)。答案选D。 30.硫代硫酸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S2O3+ H2SO4=Na2SO4+SO2+S↓+H2O,下列各组实验中最先出现浑浊的是 实验 反应温度/℃ Na2S2O3溶液 稀H2SO4 H2O V/mL c/(mol·L-1) V/mL c/(mol·) V/mL A 25 5 0.1 10 0.1 5 B 25 5 0.2 5 0.2 10 C 35 5 0.1 10 0.1 5 D 35 5 0.2 5 0.2 10 【答案】D 【解析】 “最先出现浑浊”,即:反应速率最快; 此题考查影响反应速率的两因素:温度、浓度; 温度: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而C、D中温度高; 浓度:溶液体积相等,均为20ml,则B、D中Na2S2O3、H2SO4浓度大; 综合分析,得:D正确; 31.下列装置中能够形成原电池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蔗糖为非电解质,其不能作为电解质溶液,不能构成原电池,A错误; B、电解质溶液为稀H2SO4,但两极都为Cu,不能构成原电池,B错误; C、铁是活泼的金属,氯化钠是电解质,与碳一起构成原电池,C正确; D、缺少盐桥,没有构成闭合回路,不能组成原电池,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该题的关键是明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然后结合相关知识灵活运用、分析、判断即可。注意原电池的构成条件为:能自发地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的电解质(构成电路或参加反应);由还原剂和导体构成负极系统,由氧化剂和导体构成正极系统;形成闭合回路(两电极接触或用导线连接)。 32.X、Y、Z都是金属,把X浸入Z的硝酸盐溶液中,X表面有Z析出,X与Y组成原电池时,Y为负极。则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 A. X>Y>Z B. X>Z>Y C. Y>X>Z D. Y>Z>X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X与Z的盐溶液反应置换出Z,所以活泼性:X>Z;X与Y组成原电池,Y为负极,所以活泼性:Y>X;所以X、Y、Z 3种金属的活泼性顺序为:Y>X>Z。 考点:考查了金属活泼性的比较。 33. 已知空气-锌电池的电极反应为: 锌粒:Zn + 2OHˉ— 2eˉ= ZnO + H2O 石墨:O2+ H2+ 2eˉ = 2OHˉ。 根据判断,锌片 A. 正极,并被还原 B. 正极,并被氧化 C. 负极,并被还原 D. 负极,并被氧化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Zn失去电子做负极,负极被氧化,故D正确,此题选D。 考点:考查原电池的形成条件相关知识。 34.以铁片和铜片为两极,以稀硫酸为电解质溶液组成原电池,当导线中通过2mol电子时,下列说法正确是( ) A. 铁片溶解1 mol,铜片上析出1 mol H2 B. 两极上溶解和析出的物质的质量相等 C. 铁片溶解2 g,铜片上析出1 g H2 D. 铁片溶解1 mol,转移电子1 mol 【答案】A 【解析】 【详解】铁的金属性强于铜,铁是负极,从电极反应式看:负极:Fe-2e-=Fe2+;正极:2H++2e- =H2↑。当溶解1 mol铁即56g铁时失去2 mol电子,铜片上析出1 mol氢气即2g氢气得到2 mol电子,得失电子守恒,答案选A。 35. 废电池处理不当不仅造成浪费,还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对人体健康也存在极大的危害。有同学想变废为宝,他的以下想法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 把锌皮取下洗净用于实验室制取氢气 B. 碳棒取下用作电极 C. 把铜帽取下洗净回收利用 D. 电池内部填有氯化铵等化学物质,将废电池中的黑色糊状物用作化肥 【答案】D 【解析】 【分析】 A、金属锌可以和酸反应获得氢气; B、碳棒可以做电极; C、废旧电池中的铜帽可以利用; D、废电池的黑色糊状物中含有NH4Cl、MnO2及有毒的重金属元素. 【详解】A、把锌皮取下洗净用于实验室制取氢气,属于将废旧电池变废为宝的作法,故A正确; B、废电池中的碳棒可以导电,能用做电极,故B正确; C、将废旧电池中的铜帽取下再利用,故C正确; D、废电池的黑色糊状物中含有NH4Cl,还含有MnO2及有毒的重金属元素,直接用作化肥会使土壤受到污染,故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废弃电池的处理和环保知识,解题关键:根据据电池的成分以及对其合理的应用解答。 36.日常所用干电池其电极分别为碳棒和锌皮,以糊状NH4Cl和ZnCl2作电解质,电极反应可简化为Zn-2e-=Zn2+,2NH4++2e-=2NH3↑+H2↑(NH3再用于结合Zn2+)。根据上述叙述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干电池中Zn为正极,碳为负极 B. 干电池工作时,电子由碳极经外电流路向Zn极 C. 干电池长时间连续使用时内装糊状物可能流出腐蚀电器 D. 干电池可以实现化学能向电能的完全转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A、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其中较活泼的金属是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经导线传递到正极,所以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所以根据电极反应式可知,锌是负极,碳棒是正极,A错误; B、干电池工作时,电子由锌极经外电流路向碳棒,B错误; C、氯化铵、氯化锌溶液均显酸性,因此干电池长时间连续使用时内装糊状物可能流出腐蚀电器,C正确; D、干电池可以实现化学能向电能的转化,但不能完全转化,D错误; 答案选C。 37.氢氧燃料电池已用于航天飞机。以30%K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的这种电池在使用时的电极反应如下:2H2+4OH--4e-=4H2O、O2+2H2O+4e-=4OH-,错误的是( ) A. 氧气通入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B. 燃料电池的能量转化率不能达到100% C. 供电时的总反应为:2H2+O2=2H2O D. 产物为无污染的水,属于环境友好电池 【答案】A 【解析】 【详解】A. 氧气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因此氧气通入正极发生还原反应,A错误; B. 燃料电池的能量转化率不能达到100%,B正确; C. 正负极反应是相加即得到总反应式,即供电时的总反应为:2H2+O2=2H2O,C正确; D. 产物为无污染的水,属于环境友好电池,D正确; 答案选A。 【点睛】熟悉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是解题的关键,难点是原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注意结合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分析。 38.据报道,美国正在研究的锌电池可能取代目前广泛使用的铅酸蓄电池。锌电池具有容量大、污染少等优点。电池反应为2Zn+O2=2ZnO,原料为锌粒、电解液和空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锌为正极,空气进入负极反应 B. 负极反应为Zn+2OH--2e-=ZnO+H2O C. 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D. 电解液可以是乙醇 【答案】B 【解析】 【详解】A、在原电池中化合价升高的做负极,从总反应式中可以判断锌化合价升高,所以锌做负极,空气进入正极反应,A错误; B、锌做负极,负极反应为Zn+2OH--2e-=ZnO+H2O,B正确; C、正极发生的是还原反应,C错误; D、乙醇是非电解质,不能导电,因此电解液不能是乙醇,D错误; 答案选B。 39. 下列有关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手机上用的锂离子电池属于二次电池 B. 铜锌原电池工作时,电子沿外电路从铜电极流向锌电极 C. 甲醇燃料电池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 锌锰干电池中,锌电极是负极 【答案】A 【解析】 手机上用的锂离子电池可以反复充放电,属于二次电池。铜锌原电池工作时,电子沿外电路从负极锌电极流向正极铜电极,B不正确。原电池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锌是金属,石墨碳是非金属,故锌锰干电池中,锌电极是负极。所以正确的答案是A。 40.下列有关电池叙述正确的是( ) A. 锌锰干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碳棒变细 B. 氢氧燃料电池可将热能直接转变为电能 C. 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氢气在负极被氧化 D. 太阳能电池主要材料是高纯度的二氧化硅 【答案】C 【解析】 【详解】A. 锌锰干电池中碳棒不参与反应,因此工作一段时间后碳棒不会变细,A错误; B. 氢氧燃料电池可将化学能直接转变为电能,B错误; C. 原电池中负极发生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应,因此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氢气在负极被氧化,C正确; D. 太阳能电池的主要材料是高纯度的硅,二氧化硅是制作光导纤维的主要原料,D错误; 答案选C。 41.下表列出了①~⑤五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ⅠA O 1 ①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2 ② ③ 3 ④ ⑤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以上五种元素对应的元素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②和③元素所形成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前者大 B.后者大 C.相等 D.无法比较 (3)②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呈(填“酸”、“碱”、“中”)_______性; (4)②③两种元素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用元素符号表示)_______; A.前者大 B.后者大 C.相等 D.无法比较 (5)①与⑤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 (6)②与④两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在溶液中相互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 (7)写出①的氧化物含有的化学键类型_______,写出⑤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 (8)写出元素③处于第_______周期,第_______族; (9)写出实验室制取⑤的单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实验结束时,尾气处理应选择的试剂是_______溶液(化学式或名称); (10)周期表中,同一主族从上往下原子半径_______,_______递增;周期表中,同一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_______,_______递增。 【答案】 (1). H (2). N (3). O (4). Na (5). Cl (6). B (7). 酸 (8). A (9). HCl (10). NaOH+HNO3=NaNO3+H2O (11). 极性键 (12). (13). 二 (14). ⅥA (15). MnO2+4HCl(浓)MnCl2+Cl2↑+2H2O (16). 氢氧化钠 (17). 递增 (18). 金属性 (19). 递减 (20). 非金属性 【解析】 【分析】 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首先判断出元素名称,然后结合元素周期律以及有关物质的性质分析解答。 【详解】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可知①~⑤五种元素分别是H、N、O、Na、Cl。则 (1)以上五种元素对应的元素符号分别是H、N、O、Na、Cl; (2)同周期自左向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则②和③元素所形成的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O>N,即后者大,答案选B。 (3)②元素是氮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硝酸,溶液呈酸性; (4)同周期自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则②③两种元素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N>O,即前者大,答案选A。 (5)①与⑤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氯化氢,化学式是HCl; (6)②与④两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分别是硝酸和氢氧化钠,在溶液中相互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OH+HNO3=NaNO3+H2O; (7)①的氧化物是水,其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是极性键,⑤是氯元素,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8)元素③是氧元素,处于第二周期第ⅥA族; (9)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氯气有毒,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实验结束时,尾气处理应选择的试剂是氢氧化钠溶液; (10)周期表中,同一主族从上往下原子半径逐渐递增,金属性递增;周期表中,同一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递减,非金属性递增。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