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08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讲义古诗词鉴赏2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讲义 古诗词鉴赏 古诗文阅读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4.鉴赏评价 D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考向1 综合鉴赏诗歌内容 继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后,古代诗歌阅读部分在题型方面出现了新的形式,体现在: 1.由原来的两个主观题形式变成一个主观题和一个多项选择题。其中多选题为五个选项,要求考生选出其中“正确”或“不正确”的两项。各选项的设置侧重于从综合鉴赏的角度设题,就是说这道选择题可能既涉及考查考生对诗句内容的理解能力,也会涉及考查考生对诗歌表现手法、情感态度、锤炼字句等鉴别和赏析能力。预计2018年依然会延续这种新形式。 2.主观简答题由主要考查手法、情感等大多有序可循、有套路可讲的题目,转变为更加注重考查鉴赏评价能力。预计2018年依然会延续这种出题模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BE 本题考查综合鉴赏诗歌内容的能力,要求考生选出对整首诗的赏析的“不恰当的两项”,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的三套诗卷均采用了这种命题形式。从各选项的设置看,有涉及内容理解的,如A、B、D选项,有涉及作者情感态度的,如A、D选项,有涉及表现手法的,如B项,体现为出综合命题的趋向,这是一种新变化和新趋势,在备战2018年高考中,考生必须要注重这种命题的新形式,在复习的过程中,注重对综合鉴赏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学%科网 考向2 鉴赏诗歌的形象 诗歌的形象,既包括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事物形象,也包括融入作者思想感情的景物形象,其中概括人物形象和景物形象的特点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命题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人物形象、意象、意境的分析概括等。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种考查形式: (1)概括人物形象特点,赏析人物形象的作用。如2017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第14题中的第15小题,即“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2)概括景物形象特点,赏析景物描写的作用。如如2016年高考全国卷I第8题,即“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3)概括画面、意境内容,赏析画面、意境特色。如2017年高考天津卷第14题中的第(1)小题,即“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预计2018年高考全国卷古代诗歌阅读题中,对景物形象的赏析仍然是考查的重中之重。考生复习备考时,要注重把握常见的景物体现的形象特征,牢记鉴赏形象的相关术语,注重把握景象体现的情感、营造的意境等。学%科网 【样题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送子由使契丹 苏 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苏轼兄弟情谊深重,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各一方。这次虽是远别,诗人表示也不会作儿女之态,悲伤落泪。 来看,苏辙又即将远赴契丹,面对此情此景,“那因”二字道出诗人那豁达的胸襟,哪里会因远别而泪沾双襟!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人物形象的特征,目的是考查考生对人物形象特征、人物的相关事迹的分析鉴赏能力等。古典诗歌体现的人物形象,一般包括以下几类:忧国忧民、心系社稷的形象,历经磨难、坚持追求的形象,胸怀宽广、豪放洒脱的形象,孤傲高洁、坚持操守的形象,不慕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等。 【样题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鹧鸪天 苏 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①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②一日凉。 【注】①红蕖:荷花。②浮生:意为世事不定,人生短促。 词的上片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有何特点?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描写的是夏末秋初的清新淡雅的景色。远处,树林尽头,连绵的山峰清新明朗;近处,翠竹围护着墙院;池塘边满是干枯的衰草,蝉声四起;白鸟飞上飞下,荷花照水散发出柔和的芳香。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景物形象的特征,目的是考查考生对诗歌描绘的画面的概括能力。高考对景物形象的考查有三个角度:把握景物的特征、描绘的画面、营造的意境。比如2016年高考全国卷I考查了“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解答景物形象类试题,要注重以下三个方面:(1)意象的色彩,如明艳、清丽、素雅、黑冷等;(2)意象组合的特点,如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等;(3)景物形象的特点,其常用术语有孤寂冷清、雄浑壮阔、萧瑟凄清、恬静闲适、雄奇优美、生机勃勃、肃杀凄凉、瑰丽雄壮、繁华热闹、清新自然等。 考向3 鉴赏诗歌的语言 鉴赏诗歌的语言,要求把握诗歌的语言风格、语言特点等,一般涉及赏析诗歌的词、句、篇等。考查内容一般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炼字炼句。赏析诗歌中的关键字词句等,把握其在刻画形象、描述画面、表达情感等方面的作用。比如2017年高考山东卷14小题第(1)题“‘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2017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第1题“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2)语言风格。即诗歌中的语言体现的个性特征,比如清新自然、委婉含蓄等。 预计2018年高考对古代诗歌鉴赏语言方面的考查还是以炼字炼句为主。 【样题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各题。 官舍竹 王禹偁 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①。 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 明年纵便量移②去,犹得今冬雪里看。 【注】①闲官:诗人当时因受谗而被贬,所任的商州团练副使是个无事可干的虚衔,所以称作“闲官”。②量移,原指从贬所移至稍近的地方,此处为反语,意为被贬到更偏远的地方。 颈联中有两个动词非常传神,请找出来,并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拂”和“侵”。都用了拟人的写法。“拂”即吹拂,竹声萧萧“拂琴”,写出竹声的美妙和含情,令人神往;“影侵棋局”,是写竹的影子映在棋局上,使人感受到竹似欲与诗人同乐,营造出一个物我同趣的意境。这两句对仗工稳,动静结合,用“拂”和“侵”两字将句子写得富有动感,有声有色,饶有雅趣。 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炼字艺术。炼字题一般要求找出某个运用精妙的字(词),分析其表达的思想情感、采用的艺术手法、描绘的画面等。从所考查字词的词性上来看,主要选择表现力强、表意丰富的动词或形容词,主要有两种考查方向:一是动词或形容词的活用,如本题明确要求是要找出两个非常传神的动词;2015年高考广东卷所考查的“软”字,就是形容词的活用;二是形容词的重叠运用。赏析“炼字”艺术要具体分析,若是 写景的,就分析其在景物动态化、情感化方面的效果;若是写人的,就分析其表现人物心理、情感方面的效果;若是采用了某种修辞手法,就分析其修辞方面的效果。如2016年高考全国卷Ⅲ考查了“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和“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两句诗中“弱”“健”的对比和“昏”“明”的对比,通过对比分析都体现了诗人保家卫国的决心。学%科网 【样题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一)① 杜 甫 满目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避乱蜀中之作。 请结合全诗,简析“林栖见羽毛”和“直欲数秋毫”两句的妙处。 “林栖见羽毛”,走在林间路上能看清栖息的鸟儿的羽毛;“直欲数秋毫”,简直想要数清兔子身上的细毛。烘托出了月光的皎洁,反衬自己内心愁情,月光越明,愁情越重,极言流离之苦和归心之重。 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炼句艺术。炼句就是锤炼句子,使用夸张想象等修辞手法,或是以少总多婉曲坦陈等表现手法,使诗句精警动人。从近几年各省高考题来看,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题型:第一种,结合全诗,赏析句子。2016年浙江卷诗歌鉴赏题中的第(1)小题,要求“赏析第一首中的画线句。”第二种,分析诗句妙处型。如2017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第15题“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近几年高考中常见的就是这两种,2018年高考中仍有可能涉及这种题型的炼句。第三种,比较鉴赏型。相比前两者,这种题型难度稍大。它要求答题者敏锐感知所比较诗句的异同,予以恰当分析。比如2012年高考江西卷考了一首秦观的《江城子》,其中有一题这是这样考查的:“词中‘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一句是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化用而来,请比较两者的异同。”但这种题型近几年很少考了,做题的时候可以予以注意 考向4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高考的重难点,涉及的内容较多,一般有四个方面: (1)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反问、对偶、借代、用典、顶真、互文等; (2)表现手法:有渲染、烘托、对比、象征、抑扬、想象、赋比兴、呼应、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白描等; (3)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 (4)描写方式: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方面是景物本身的特点,另一方面是景物与景物之间的关系方面,比如古今、动静、哀乐、虚实、远近、明暗等。 高考对表达技巧的考查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 (1)单向考查,即就表达技巧的某一点进行提问。比如2017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第14题“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就是从用典这一修辞手法角度设题的,再如2016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第9题,即“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再如2016年考山东卷第14题中的第(1)小题,即“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塵战,诗和里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 (2)综合考查,即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抒情方式以及描写方式等角度综合提问。比如2017年高考江苏卷第11题要求“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2017年高考天津卷第14题第(3)小题“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任选一种加以简析”,其实还是从综合角度设题的,只不过考生的可选择性大了些,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一种表达方式答题。 预计2018年高考有关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考点还会以单向或综合的角度考查,比如考查诗歌的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或者描写方式等。 【样题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花心动·偶居杭州七宝山国清寺冬夜作 赵 鼎① 江月初升,听悲风、萧瑟满山零叶。夜久酒阑,火冷灯青,奈此愁怀千结。绿琴三叹朱弦绝,与谁唱、阳春白雪。但遐想、穷年坐对,断编遗册。 西北欃枪②未灭。千万乡关,梦遥吴越。慨念少年,横槊风流,醉胆海涵天阔。老来身世疏篷底,忍憔悴、看人颜色。更何似、归欤枕流漱石。 【注】①赵鼎(1085-1147),南宋解州闻喜东北(今属山西闻喜礼元镇阜底村)人,被称为南宋中兴贤相之首。②欃(chán)枪:喻邪恶势力。 词的下阙对比手法鲜明,试作赏析。 ①将年少时的横槊风流和老来的漂泊憔悴进行对比,表达了年华老去、壮志难酬的感伤。②将现实中看人脸色的生活和想象中枕流漱石的生活进行对比,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属于单向考查,只考查“对比”这一手法。答题时从内容、手法、情感等角度分析即可。这种题型比较常规,题目设置指向明确,预计2018年高考中仍有考查的可能。 【样题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各题。 青田上元 莫友芝 年年上灯来,兄弟必三四。 今年青田上,一人仅能至。 长贫各奔波,将老足身累。 佳节从未虚,薄田几时遂。 山庐雨昏昏,辗转不得寐。 本诗主要用了哪两种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 对比、借景抒情。 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属于对表现手法和事情方式的综合考查。其实不论是单向考查还是综合考查,不论是主观题的形式还是客观题的形式,我们要关注的就是表达技巧包含的具体要点和内容,注重分析景物本身的特点以及具体诗句中景物与景物之间的关系。从景物本身的特点分析,描写手法要注重正面、侧面描写,修辞手法要关注比拟、夸张、比喻等,表现手法要关注衬托、铺垫等;从景物与景物之间的关系方面分析,要综合分析几种景物之间的关系,比如动静关系(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化静为动、化动为静)、虚实关系(虚实结合、化实为虚、化虚为实)等。 结合2018年高考《考试大纲》,我们在复习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时要注意的是:注重思考诗歌描写的景物特点和抒发的情感特点,从景物本身和景物与景物之间的关系的角度分析诗歌使用的表达技巧;同时,要关注高考诗歌鉴赏考查形式的变革,比如采用客观题的形式综合考查对诗歌内容的鉴赏等。比如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的三套试卷所出现的以五选二的客观选择题的形式综合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情感等内容,预计2018年仍会延续这一命题形式。 考向5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考查在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中都有体现,旨在要求考生把握诗人的情感态度,具体考查以下几个角度: (1)对比阅读诗歌,确定不同诗歌表达情感的异同。比如2017年高考北京卷第17题:同样是描绘三峡,《晓行巴峡》与下列诗句相比,在运用意象、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水经注》)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杜甫《秋兴八首》) (2)分析诗人的情感或者诗人情感的变化。比如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Ⅲ第15题: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2017年高考天津卷第14题第(2)小题:简析第三联所表现的诗人心境。2016年高考山东卷第14题的第(2)小题: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 (3)分析描写的景物,确定诗人的思想情感。比如2015年高考山东卷第14题的第(2)小题:“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本句借“潮落秋江冷”这样的凄凉之景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愤懑之情。 (4)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比如2016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I的第9题,即“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样题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西江月·示儿曹,以家事付之 辛弃疾 万事云烟忽过,百年蒲柳先衰。而今何事最相宜?宜醉宜游宜睡。 早趁催科了纳,更量出入收支。乃翁依旧管些儿,管竹管山管水。 【注】此为词人晚年闲居瓢泉之作。词人后被起用,到多地任职。并于镇江创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词中“宜醉宜游宜睡”“管竹管山管水”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这两句是反话,词人一生高风亮节,“恢复中原、报国雪耻”之志至死不渝,此时作者身闲志不闲,家事易了,国事难忘。宜醉、宜游、宜睡的生活(管竹、管山、管水的惬意)对一般闲居老者来说固然可取,但对作者来说这都是最不相宜(最不愿管)的。这两句抒发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表达了词人为国效力的强烈愿望。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表达技巧以及作者的情感态度的把握能力。回答这类问题,考生需要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然后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这类题目近几年考查较多,所以在复习时要认真对待。拟写答案时要注意:首先分析诗歌中所用到的表现手法,然后归纳概括诗人的情感,并分析这种情感在诗句中是如何体现的。 【样题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雪夜喜李郎中见访,兼酬所赠 白居易 可怜今夜鹅毛雪,引得高情①鹤氅②人。 红蜡烛前明似昼,青毡帐里暖如春。 十分满盏黄金液③,一尺中庭白玉尘④。 对此欲留君便宿,诗情酒分合相亲。 【注】①高情:高隐超然物外之情。②鹤氅(chǎng):又叫“神仙道士衣”,就是斗篷、披风之类的御寒长外衣。是名士才穿的服装。③黄金液:指酒。④玉尘:喻雪。 从全诗来看,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诗中对雪的描写对表现诗人的感情起什么作用? 表达了诗人为雪夜朋友到访感到无比高兴,以及留宿朋友时表现出来的亲密无间的感情。诗中对大雪的描写衬托了天气的寒冷,而天气寒冷反衬出帐篷里的温暖如春以及诗人款待朋友的热情。 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命题者从诗歌整体入手,直接考查对诗歌思想感情的分析和概括。此类试题在历年高考古代诗歌鉴赏题中都有体现。一般有两种考查形式:一是从整体入手,要求考生分析概括诗歌的思想感情;一是就诗歌中的某一句或某几句设题,要求结合诗歌意象的特征、诗歌的表现手法去分析其中的情感态度。解题时,考生不仅要借助诗歌的词、句和所分析诗歌的感情,还要综合考虑写作背景、典故等。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