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生产、分配与消费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生产、分配与消费学案

生产、分配与消费 ‎  ‎ ‎【主观题常考知识】‎ 价格变动的影响、消费及其类型、公司的经营与发展、效率与公平。‎ 第一部分 生产 ‎ ‎ ‎【考向分析】从命题内容上看,考查重点主要有: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改革与完善、企业的经营与就业。从考查形式上看,以选择题为主,主观题常集中考查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企业的经营与就业和创业。‎ ‎【知识体系】仅供参考(要求学生自己完成)‎ 一、社会再生产的合理运行 ‎1.认识社会再生产的过程 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这样相互联系的四个环节。其中直接生产过程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对生产和消费有着重要影响;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要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2.社会再生产的措施及意义(重点把握)‎ 环节 措施及意义 生产 措施 企业: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依靠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 国家:①应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②应优化产业结构、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又好又快发展;③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维护社会公平,从而扩大内需,调动劳动者积极性;④健全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维护市场秩序。‎ 意义 ‎①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发展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②生产决定分配,生产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③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分配 措施 ‎①不断扩大生产,促进经济的发展——把蛋糕做大;②完善和改革分配制度与分配政策,调节社会收入差距——把蛋糕分好 意义 ‎①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积极性,推动生产发展,提高经济效率;②有利于缩小社会收入差距,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③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交换 措施 ‎①企业应该诚信经营,注重产品的质量和售后服务;②国家要完善市场法规,加强对市场的监管,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 意义 ‎①有利于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②有利于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消费 措施 ‎①生产决定消费,大力发展生产力;②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增加居民收入,调节收入差距;③完善市场机制,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意义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消费能够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②推动投资、消费、出口结构的优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3.生产与消费的关系(重点把握)‎ 表现 侧重 生产决定消费 生产决定消费对象(侧重于“消费什么)。‎ ‎①强调“生产什么”才能“消费什么”,即“有没有的问题”。②消费的对象只有生产出来,才能谈得上对它的消费,否则就谈不上消费。‎ 生产决定消费方式(重点强调“怎样消费”)。‎ ‎①强调“怎样消费”,即“如何消费的问题”。②高科技电子产品的出现和广泛应用,改变了人们生活消费和娱乐的方式。‎ 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主要强调“消费得怎么样”)。‎ ‎①强调“消费得怎么样”,即“消费的质量问题”。②人们消费质量和消费水平的提高,根源于社会生产的大发展与生产力的提高。‎ 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强调“想不想消费”)。‎ ‎①强调“生产激发消费欲望”。②生产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多收入,推动费扩大;生产发展可以扩大消费品数量、降低消费品价格,相应提高人们的购买能力;生产发展可以改进产品性能等,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经济发展 消费是生产的追求所在 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求,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以及相关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所起的作用 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 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 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备注 生产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消费的反作用是第二位的,二者不能等同;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具有二重性,当消费的增长和变化与生产的增长和变化相适应时,消费对生产起促进作用;反之,起阻碍作用 ‎4.大力发展生产力 原因 ‎ 理论依据:生产决定消费;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 客观依据: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 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一条基本要求。‎ 意义 ‎ 只有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如何做 中心工作经济建设 ‎ 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决不能有丝毫动摇。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坚持改革开放 ‎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为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 ‎ 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 ‎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要通过改革,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基本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与活力。‎ 劳动者的素质 ‎ 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加快生产力发展必须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 科技进步和创新 ‎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 ‎【大题闯关】社会再生产的合理运行 ‎1.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坚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实现供需动态平衡。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结合材料,说明上述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系列措施所蕴含的经济生活道理。‎ ‎【解析】本题属于分析说明类试题,考生作答时可联系十九大报告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要求,同时结合教材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大力发展生产力等知识点,把材料和教材结合起来作答。‎ ‎【答案】(1)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能,为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3)“绿色低碳、共享经济”体现了促进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4)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5)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实施科学的宏观调控,优化存量资源配置,实现供需动态平衡。‎ ‎(6)提高劳动者的技能和素质,为经济建设提供人力资源支撑。‎ ‎2.5年来,我国GDP年均增长7.1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跑赢”同期GDP年均增速,居民消费也更加追求品质。传统的生存型、物质型消费让位于发展型、服务型消费,炫耀型品牌消费转变为关注个性、个人素养的品质消费,铺张性消费转变为绿色消费,我国大众消费进入新时代。适应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需要,企业出现个人定制、柔性化生产新趋势,大数据所驱动的产销互动效率持续提高,让精准生产和“低库存经济”成为可能,它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最佳切入点。‎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大众消费进入新时代的原因及其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的影响。‎ ‎【答案】(1)原因: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居民收入提高;消费观念转变。‎ ‎(2)影响:促使生产调整和升级,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优化;促使企业技术进步、管理科学,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促使生产信息化、现代化;促使生产面向市场,实现资源合理优化配置;促使企业绿色生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承担社会责任。‎ ‎【解析】本题以我国大众消费进入新时代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经济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 我国大众消费进入新时代的原因,考生可从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居民收入提高;消费观念转变等角度进行说明。大众消费进入新时代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的影响,考生可从它促使了生产的调整和升级;促进了企业的技术进步,提高了产品和服务质量;促使生产信息化、现代化;促使了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促使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等角度进行说明。‎ ‎3.智慧健康养老是指融合应用医疗健康电子、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和产品,通过采集和分析人体体征、居家环境等数据,实现家庭、社区医方机构、使康服务机构、养老服务机构、专业医疗机构间的信息互联互通和分析处理,从而实现教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健康养老模式。根据专业机构的预测,到2020年,我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5万亿元,而到本世纪中叶,这一数字有可能激增至百万亿,智慧养老将成行业趋势。‎ 运用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我国智慧健康养老业将快速发展的原因,并说明国家应如何促进智慧健康养老业的发展。‎ ‎【解析】本题第一小问考查原因,由材料可知我国养老产业供给端所提供的服务经过信息化和智能化改造,已经优化升级;由时政或常识可知,养老产业市场潜力很大,结合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原因即可。第二小问考查怎么做,主体是国家,联系材料可从政府职能、宏观调控、简政放权等角度进行分析。‎ ‎【答案】(1)原因:①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社会养老需求巨大,成为推动养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②生产决定消费。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传统养老服务的优化升级,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2)如何促进:①为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制定发展规划;②‎ 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为智慧健康养老产业的发展提供信贷、税收优惠政策;③进一步简政放权,为社会资本进军养老业扫清体制障碍。‎ 二、所有制结构的调整与完善 ‎1.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重点关注)‎ 公有制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 不同点 性质 社会主义性质 非社会主义性质(私有)‎ 成分 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 地位 国民经济的主体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用 决定社会主义性质,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和基础,特别是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发展生产,促进就业,繁荣市场,解决资金不足等方面,有较大作用 态度 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不动摇 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相同点 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在市场经济中地位平等,公平竞争。适应我国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现状;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 ‎2.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与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重点关注)‎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国有经济主导作用 区别 侧重 侧重从公有制经济在所有制结构中所占的比重的角度讲 侧重从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地位和对国民经济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所起的作用的角度讲 表现 主要表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 联系 ‎①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要充分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②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都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坚持量上的优势,更要有质的提高 ‎3.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1)从劳动者个人角度看:有利于促进就业,繁荣市场,方便生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从国家角度看:有利于支撑经济增长,增加财政收入,增强综合国力,促进生产力发展。‎ ‎(3)从对外关系看:有利于引进资金和先进技术,扩大商品出口。‎ ‎(4)从市场经济发展看:有利于增强市场竞争力,激发公有制经济的活力,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4.国有经济与集体经济 比较 国有经济 集体经济 区别 含义 由社会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以国家所有的形式存在)的公有制形式 由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经济 地位 它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它是我国农村的主要经济形式,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用 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具有关键作用 ‎ 可以体现共同富裕的原则,可以广泛吸收社会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税收;发展集体经济,对发挥公有制的主体作用具有重大意义,对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 ‎ 态度 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必须占支配地位 国家支持、鼓励和帮助集体经济的发展 联系 都是公有制经济的组成部分,它们的发展、壮大对于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保证我国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具有重要作用 ‎【特别提醒】解答有关所有制试题应:‎ ‎(1)明确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性质与地位: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居于主体地位,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的市场地位平等。‎ ‎(2)混合所有制经济≠股份制:只有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所组成的股份制才属于混合所有制经济。‎ ‎【大题闯关】所有制结构的调整与完善 例1: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党的十九大提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把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性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国资委副秘书长彭华岗表示,推进中央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坚持因地施策、因业施策、因企施策,宜独则独、宜控则控、宜参则参,一企一策,成熟一个推进一个。同时,将推动混合所有制企业在引资本的基础上转换经营机制,不断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促进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实现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夯实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微观基础。‎ 结合材料和经济生活相关知识,说明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为什么要把发展混合所有制作为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解析】本题属于原因类试题,考生可以从混合所有制的地位、作用,国有企业改革的作用,实行股份制的意义等角度回答。也可以从不同主体来回答,如对公有制经济、对其他所有制资本、对市场经济的意义等角度回答。‎ ‎【答案】(1)有利于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2)有利于国有资本增强控制力、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各和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3)加快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有利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完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 ‎(4)改变过去国资“一股独大”的局面,有利于培育合格的市场主体,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 例2: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这一顶层设计凸显了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要继续深化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当务之急是突破改革的诸多难点问题。比如,当前不少央企已基本完成公司制改制工作,但现代企业制度还未确立,公司治理结构也有待优化;集团层面的混改难度普遍较大,尤其是很多集团公司旗下企业资产质量不一,很难对非国有资本产生吸引力,必须要对质量较差的资产适当剥离;个别行业进入壁垒依旧较高,“玻璃门”“旋转门”“弹簧门”等隐性问题仍在困扰民营企业;国企内部激活机制尚未完全建立,特别是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尚待完善;等等。‎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在当前形势下如何推进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 ‎【解析】由“现代企业制度还未确立,公司治理结构也有待优化”可得出(1);由“企业资产质量不一”可得出(2);由“个别行业进入壁垒依旧较高,‘玻璃门’‘旋转门’‘弹簧门’等隐性问题仍在困扰民营企业”可得出(3);由“国企内部激活机制尚未完全建立”等可得出(4)。‎ ‎【答案】(1)构建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形成科学的企业高管激励约束机制。‎ ‎(2)完善国有经济管理模式,建立多层次的国有资本管理体制,建立针对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国资监管法律法规。‎ ‎(3)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4)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推动国有企业建立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充分激发企业动力和活力。‎ 三、市场经济中的企业经营 ‎1.企业经营的直接目的是利润。经济效益是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公司制是现代企业典型的组织形式,主要包括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技巧点拨】利润、利润率、经济效益的计算 ‎(1)利润表现为企业的经营收入与生产经营成本之间的差额。用公式表示:利润=经营收入-生产经营成本。‎ ‎(2)经济效益是生产总值与生产成本的比例关系。用公式表示:经济效益=生产总值÷生产成本。‎ ‎(3)企业利润率是企业利润与企业成本的比率。用公式表示:资金利润率=利润÷资金×‎ ‎100%,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 例1:下表为某公司2017年下半年与2018年上半年财务报表的部分摘要(单位:亿元)。若不考虑其他因素,则从中可以推断出该企业( )‎ ‎2017年7-12月 ‎2018年1-6月 增长率 营业总收入 ‎8.67‎ ‎12.56‎ ‎44.86%‎ 企业净利润 ‎2.45‎ ‎2.98‎ ‎21.63%‎ 职工工资总额 ‎0.85‎ ‎0.90‎ ‎5.88%‎ ‎①2018年上半年的经济效益好于2017年下半年 ‎②2018年上半年生产成本上升幅度较大 ‎③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④应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企业利润等于生产总值减去生产成本。经济效益等于产出与投入之比,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根据材料数据可知,2018年上半年生产成本为12.56-2.98=9.58(亿元),经济效益=12.56÷9.58≈1.31。2017年下半年生产成本为8.67-2.45=6.22(亿元),经济效益=8.67÷6.22≈1.39。由此可见,2017年下半年的经济效益好于2018年上半年,①排除;与2017年下半年相比,2018年上半年生产成本上升幅度较大,②正确;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既要注重效率又要注重公平,③错误;职工工资增幅低于企业利润增幅,应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④正确。‎ ‎【答案】C 例2: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下列情况说明成本利润率提高的是( )‎ ‎①某企业占用资金100万元,获利40万元;今年扩大资金上升到150万元,获利为55万元 ‎②某企业占用的资金比以前减小20%,利润总量没有变化 ‎③某企业规模扩大了10倍,利润也增加了10倍 ‎④某企业的投资规模缩小1/2,利润总量减小1/3‎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根据公式可知某企业占用资金100万元,获利40万元;今年扩大资金上升到150万元,获利为55万元的利润率降低,故排除题肢①;题肢②的利润率提高;题肢③的利润率下降,故排除;题肢④的利润率提高。故答案选D。‎ ‎【答案】D。‎ 例3:2017年,广东某出口外向型企业生产某商品的成本为人民币100元/件,假设在国际市场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6元,按20美元/件的价格出售商品。假设2018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1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为使单位商品保持相同的利润(利润=价格-成本),该企业要将成本控制在( )‎ A.132元/件  B.120元/件  C.100元/件  D.88元/件 ‎【解析】由材料可知,2017年,该企业生产某种商品的成本为100元/件,1美元=6.6元人民币,该企业出口商品的价格为20美元/件,综上所述,可以得出该企业每件商品的利润为:20×6.6-100=32(元);2018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10%,即1美元=6.6:(1+10%)=6元人民币;由题可知该企业商品仍以20美元/件的价格出售,此时该商品的价格用人民币表示为:20×6=120(元);题中材料“保持相同的利润”指的是该商品的利润仍为每件32元,其他条件不变,成本应控制在120-32=88(元)。‎ ‎【答案】D。‎ ‎2.不同因素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重点把握)‎ 企业在生产投资或转型升级时必须要考虑以下因素:商品的价格、市场需求、同行的竞争、企业的技术水平、企业的生产成本或转产成本、政府的补贴(税收或信贷优惠政策)等。‎ 因素 对企业的影响 产品 质量 ‎①有利于实现商品的价值,提高产品附加值和企业经济效益。②有利于满足消费者的有效需求,成为内需增长的新动力。③有利于形成出口竞争新优势,提高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④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价格 变动 ‎①价格变动促使商品生产者调节生产规模;商品价格上涨,扩大生产规模;商品价格下跌,缩小生产规模。②为了生产产品,生产者必须投入一定数量的人、财、物。当一些生产要素之间可以相互替代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生产者就会增加这种要素的使用量;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生产者就会减少这种生产要素的使用量。③‎ 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重要体现。‎ 汇率 变动 ‎①出口型企业:人民币升值,出口商品价格上升,市场竞争力下降,不利于商品出口;促使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品牌意识,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提升企业科学管理水平;通过到境外投资办厂等形式,实施“走出去”战略。‎ ‎②进口型企业:人民币升值,人民币购买力提高,进口商品价格降低,有利于进口。③对外投资型企业:人民币升值,同样多的人民币可以兑换更多的外币,投资成本降低,竞争力增强,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对外投资,在研发、生产等方面开展全球化经营。‎ 科学 技术进步 ‎(创新对企业的意义)‎ ‎①有利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是企业成功经营的关键因素。②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获取更多的利润。③有利于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科技含量。④有利于创立自主品牌,发挥品牌效应,提高市场占有率。⑤有利于开发和研制高端产品,增加利润,满足市场需求。⑥有利于转变企业发展方式,优化企业产品结构。⑦有利于增强国际竞争力,更好地实施“走出去”战略。‎ 品牌 ‎①有利于调整产品结构,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实现商品的价值。②有利于激发企业创新创造的活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力。③有利于提供有效供给,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提高消费水平。④有利于促进产品、产业迈向中高端,引领中国制造升级,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⑤有利于我国打造自主品牌,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⑥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的立足点转到质量和效益上来,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⑦有利于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提高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诚信 ‎①企业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企业信誉与形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企业诚信经营,有利于提高竞争力。②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诚信缺失会导致市场经济秩序混乱、坑蒙拐骗盛行,进而导致投资不足、交易萎缩、经济衰退。‎ ‎【知识结构】‎ ‎3.企业参与科技创新的意义 ‎(1)对企业自身: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打造自主品牌;提高产品质量,扩大产品销量;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企业利润;转变企业发展方式,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2)对消费者: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为消费创造动力;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价格,使消费者获得实惠。‎ ‎(3)对国家:推动科技进步、劳动生产率提高;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4.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企业生产与企业经营(重点把握)‎ 作为生产者 ‎①要重视产品质量,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这样才能实现商品的价值。②要自觉遵循价值规律,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这样在竞争中才能处于有利地位。③根据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适时地调节产量和生产要素的投入。④‎ 要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规则,维护市场秩序,公平竞争。④要依法诚信纳税。‎ 作为经营者 ‎①要利用好国家宏观调控的各种优惠政策,赢得发展机遇。②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掌握市场信息,调整产品结构。③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④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搞好售后服务,实施品牌战略,坚持正当竞争。⑤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⑥要树立生态文明观,开展节能减排,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⑦要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在追求利润的同时,应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⑧企业的经营者要有良好的素质,要正确处理企业与职工的关系,提高劳动者的收入,加强对劳动者的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⑨通过强强联合和企业兼并,提高企业竞争力。‎ 作为涉外生产经营者 ‎①要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迎接挑战。②要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战略以及市场多元化战略,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③要转变对外发展方式,优化外贸结构。④要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打造国际知名品牌,提升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⑤要熟悉国际法律法规,要有规则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要有应对别国反倾销和反别国倾销的策略,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大题闯关】市场经济中的企业经营 例1:8月5日,《中国普惠金融创新报告(2018)》在北京公开发布。(普惠金融是指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 在千帆竞发的时代,各大银行尽显绝招,逐步向“普惠金融”的方向整体转移。始终助力小微企业发展的Z银行聚焦普惠金融,在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创新了一系列普惠金融产品,如小微企业抵押贷款、小微企业配套贷款、小微企业月供贷款和小微企业小额信用贷款等,为小微企业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桎梏和顽疾。2018年上半年,该银行利润率居行业前列。‎ 践行普惠金融创新发展,凸显共享全融发展里念,Z银行2018~2020行动计划提出,普惠金融助推新农村建设,提高扶贫的精准性。‎ ‎(1)运用企业的有关知识,分析乙银行聚焦普惠金融的原因。(8分)‎ ‎(2)简要说明Z银行2018~2020行动计划实施对新农村发展的积极意义。(6分)‎ ‎【答案】(1)①银行是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企业,贷款业务是Z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2分)②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讲求社会效益。Z银行按国家政策要求,逐步向普惠金融方向转移,为小微客户解决融资难题,助推创业创新。(2分)③企业要面向市场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Z企业积极研究小微客户金融需求特点,创新普惠金融产品以满足客户的多样需求。(2分)④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Z银行满足更多客户的金融服务需求,助力小微企业转型升级,有利于提升Z银行的企业形象。(2分)(考生如从“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竞争力”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1-3分)‎ ‎(2)为农村发展提供融资支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有利于实现新农村发展的目标。(3分)提升贫困人口的脱贫能力,促进社会公平。(3分)(考生如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例2:某电子商务公司只用了6年时间,就以每年300%的速度超越行业对手。该公司的成功秘诀是坚持以“产品、价格、服务”为中心的发展战略,坚持“先人后企”的发展理念,并与众多供应商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成立诚信联盟;建立自有快递公司,提高库存周转率,节约了成本,从而提升了公司的竞争力;推出了“价格保护”“延保服务”等举措,最大限度地解决消费者的后顾之忧。该公司文化就是把自己的企业做好,为社会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该公司坚持照章纳税,努力增加就业机会,扩大社会财富。‎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该公司成功的秘诀。‎ ‎【答案】①该公司坚持以“产品、价格、服务”为中心,制订了正确的经营战略。‎ ‎②该公司建立自有快递公司,提高库存周转率,形成了自己的竞争优势。‎ ‎③该公司成立诚信联盟,推出“价格保护”“延保服务”等举措,依靠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树立了企业的形象和信誉。‎ ‎④该公司坚持“先人后企”的发展理念,照章纳税,不断增加就业,扩大社会财富,正确处理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 ‎【解析】本题要求考生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该公司成功的秘诀,属于分析说明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首先要注意本题的知识限定应该是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因此考生针对上述材料“该公司坚持以产品、价格、服务为中心的发展战略,先人后企的发展理念,与供应商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可以从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针对材料公司建立自有快递公司,提高库存周转率,节约了成本,从而提升了公司的竞争力,可以从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针对材料成立诚信联盟,推出了“价格保护”、“延保服务”等举措,解决消费者的后顾之忧,可以从树立良好的形象和信誉的角度进行说明即可。‎ 例3: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 企业家是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改革开放以来,一大批优秀企业家在市场竞争中迅速成长,一大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不断涌现,为积累社会财富、创造就业岗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增强综合国力作出了重要贡献。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分析新时期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的依据。‎ ‎【解析】设问要求分析新时期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的依据。考生根据“新时期”这一关键信息,可以用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回答;根据“企业家精神”这一关键信息,考生应回答企业家的地位和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的重要性。在答题时,考生要注意结合企业家精神的作用(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组织答案。‎ ‎【答案】①企业家是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是创新活动的参与者和引领者,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有利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②企业是向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的经济组织。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有利于解决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产品和服务。③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有利于激发市场活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④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有利于企业守法经营、公平竞争、诚信守约,承担社会责任,讲求社会效益,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⑤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有利于积累社会财富、创造就业岗位、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增强综合国力。‎ 四、劳动者就业与权益的维护 ‎1.为什么要高度重视就业问题?‎ 经济学角度:‎ ‎(1)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有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有利于解决我国主要矛盾。‎ ‎(2)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 ‎(3)劳动者的就业,有利于其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有利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5)有利于增加劳动者的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拉动经济增长。‎ ‎(6)有利于资源合理优化配置,是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之一,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表现。‎ ‎(7)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和共同富裕的目标。‎ ‎(8)有利于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 ‎(9)我国的就业形势严峻,必须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我国的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都比较大;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不畅通;劳动者就业观念不正确。‎ 政治学角度:‎ ‎(1)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决定了我国的国家职能必然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实施就业和再就业体现了国家的经济职能。‎ ‎(2)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是对人民负责原则。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努力扩大实现就业和再就业,是对人民负责原则的具体要求。‎ ‎(3)党中央高度重视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专门召开中央会议,做出具体部署,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也体现了党的领导,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的要求。 ‎ 哲学角度:‎ ‎(1)物质决定意识。重视劳动就业问题,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要求。‎ ‎(2)事物是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劳动就业问题关系到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3)正确的价值观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要求我们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重视就业问题,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是坚持正确价值观的具体要求。‎ ‎2.如何解决就业问题?‎ ‎(1)国家(政府):‎ ‎①根本途径是大力发展经济,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②实施就业优先发展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制定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改善劳动者的就业和自主创业环境。‎ ‎③正确处理深化改革、调整结构与扩大就业的关系。在推动科技进步,提高产业技术的同时,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统筹城乡经济发展,促进农村城镇化建设。‎ ‎④开展各种类型的技术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 ‎⑤完善劳动力市场,加强人才信息的流通。‎ ‎⑥发挥财政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为深化改革和扩大就业提供保障措施。‎ ‎(2)企业:①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②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创造良好工作环境。③建立劳动者培训机制和发展机制,促进劳动力合理再生。④发展壮大自己,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3)劳动者:①要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提高自身素质,树立终身学习观念。‎ ‎②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坚持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多种方式就业观。‎ ‎③树立自主创业观念,提高自主创业能力。‎ ‎3.怎样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1)党和国家:在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扩大就业的同时,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2)用人单位:增强法律意识,严格执行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合法诚信用人;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遵守相关的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树立诚实守信观念,将经济效益与企业的长远发展结合起来。‎ ‎(3)劳动者:基础——自觉履行劳动者的义务;意识——明确自己所享有的权利,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依据——遵循劳动合同制度,依法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途径——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时,可以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加以维护。‎ ‎【大题闯关】劳动者就业与权益的维护 例:2017年11月,国家隆重表彰并重奖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获奖选手的消息,引发舆论对技能人才培养的关注。李克强总理在接见获奖选手时指出,中国经济要迈上中高端,劳动者的职业技能首先要迈上中高端。‎ 当前,我国技能劳动者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还相当突出。在全球化和信息化过程中,中国正处于从产业链低端的“世界工厂”向高附加值产品生产过渡的阶段,高技能劳动力的供应缺口还会日益扩大。与此同时,技能劳动者仍面临着职业发展通道不畅、经济待遇偏低、社会地位不高、激励机制不足等问题。‎ ‎2018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820万人,就业创业工作面临复杂严峻的形势,大学毕业生又将迎来史上“最难就业季”!‎ 结合材料和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加强技能人才培养的意义,(8分)并说明如何才能解决我国技能人才短缺问题。(6分)‎ ‎【答案】(1)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建设制造强国。(3分)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就业质量,缓解就业压力。(2分)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竞争新优势,提高中国制造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3分)‎ ‎(2)改革完善人才评价机制,提升技能人才的职业发展空间,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2分)建立和完善有利于调动劳动者钻研技能、提升技能水平的收入分配机制和激励机制,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2分)国家加大对技能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提高技能教育的水平,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职业观。(2分)‎ 五、企业融资与居民投资的多样化 ‎1.储蓄存款、股票、债券和商业保险 储蓄存款 股票 债券 商业保险 不同点 性质 储蓄 所有权证书 债务证书 风险保障 收益权 取款获息 取得股息和红利,经营好坏决定着股票的收益 定期收取债券利息 按保险合同,从保险公司获得相应经济补偿 偿还方式 按存款方式获得本金和利息 不能退股,只能转售股票 具有明确的付息期限,必须偿还本金 当保险事故发生后,投保人可获得赔偿或保险金 投资特点 便捷的投资 高风险、高收益同在 稳健的投资 规避风险的投资 相同点 都是个人投资行为,对国家建设和公民生活有利,都能给投资者带来一定的收益。符合高收益、高风险的投资原则。从风险性上看:股票>债券>储蓄>保险。从收益性上看:股票>债券>储蓄,企业债券>金融债券>国债 投资原则 ‎①要注意投资的回报率,也要注意投资的风险性;②要注意投资方式的多元化;③投资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己的经济实力,量力而行;④投资既要考虑个人利益,也要考虑国家利益,不得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做到利国利民,同时不违反国家法律、政策 ‎2.国债、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 国债 金融债券 企业债券 不同点 发行主体 国家 金融机构 企业 风险情况 信用度高,风险最小 安全性较国债低,比企业债券高 风险最高 收益情况 利率一般高于同期银行储蓄存款利率,低于其他债券利率 利率通常高于国债和银行储蓄存款利率,低于一般的企业债券利率 收益最高,利率通常高于国债和金融债券 流通情况 最强 较强 流通性不强,到期之前可转让 相同点 都是投资手段,都有风险 ‎【知识拓展】关于投资的相关知识 ‎(1)发行国债属于扩张性财政政策,国家发行国债的目的是弥补财政赤字,增加支出。‎ ‎(2)理财产品的流通性是指其交易的难易程度,流动性是指其变现即收回投资的难易程度。‎ ‎(3)影响居民投资的因素:收益性和风险性、消费支出、收入来源、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宏观经济政策、社会收入分配调整等。‎ ‎【知识拓展】全面认识居民投资的经济影响 ‎(1)影响居民投资的多种因素:居民投资不但受到投资收益性和风险性的影响,而且受到消费支出、收入来源、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宏观经济政策、社会收入分配调整等多种经济因素的影响。‎ ‎(2)从社会再生产四个环节看居民投资对经济的影响 ‎①生产:居民投资有利于弥补市场资金的不足,为企业生产提供资金,也是企业融资的重要途径。‎ ‎②分配:我国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居民投资有利于拓宽居民收入来源,增加居民收入渠道,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③交换:居民投资的增加,特别是对股票和债券投资的增加,有利于增加市场有效需求,弥补生产资源的不足,扩大有效供给。‎ ‎④消费:居民投资的增加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为居民消费奠定基础。但是在收入一定的情况下,投资增加,会抑制消费需求,不利于扩大内需。更不利于平衡出口、投资和消费的结构,不利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第二部分 分配 ‎ ‎ ‎【考情分析】‎ 从命题内容上看,本专题考查的重点有:分配方式,效率与公平、财政政策、财政与税收的作用等。‎ 从考查形式上看,以选择题为主,主观题着重考查怎样实现社会公平、财政作用与宏观调控、税收的作用。‎ ‎【知识体系】仅供参考(要求学生自己完成)‎ 一、我国的分配政策的表现形式 ‎1.我国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方式 ‎(1)基本方式—按劳分配,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公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劳动者的工资、奖金、津贴以及农村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中的劳动收入等。‎ ‎(2)其他方式—一是在具有公有制性质的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经济中,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并存;二是社会保障性质的福利性分配,如养老金、各种形式的福利等。‎ ‎2.按要素分配 ‎(1)表现形式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要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让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2)原因 ‎①这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②这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③这有利于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3)影响 ‎①积极影响:有利于让各种生产要素得到充分利用,提高全社会的劳动生产率,促进居民收入增长和社会发展。②负面影响:人们对生产要素的占有权和使用权不平等,不同社会成员使用生产要素的效率不同,可能导致社会收入差距拉大、社会不公平。‎ 例:安徽省出台的《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实施意见》指出,将科技人员享受成果转化收益的比例调高到70%以上,以进一步激发广大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力争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出好成果。上述政策有利于( )‎ ‎①进一步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的热情   ②推动科技成果加快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③进一步落实按劳分配的基本原则和政策  ④发挥政府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基础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信息“‎ 进一步激发广大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力争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出好成果”可知,材料中的政策有利于进一步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的热情,推动科技成果加快向现实生产力转化,①②正确;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是按生产要素分配不是按劳分配,③不选;政府在科技成果转化中起主导作用,而不是起基础作用,④错误。‎ ‎【解析】A ‎3.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准确区分)‎ 初次分配是指企业单位内部的分配,即根据各生产要素在生产中发挥的效率带来的总收益多少进行分配。所谓按生产要素进行分配,即劳动者得到工资,货币资本得到利润、利息,人力资本(表现为技术、管理、信息等)得到报酬(利润),土地所有者得到地租。‎ 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政府通过税收、政策、法律等措施,调节各收入主体之间现金或实物的分配过程,也是对要素收入再次调节的过程。 ‎ 初次分配 再分配 主体 主要是企业 政府 范围 创造它的物质生产领域 全社会 手段 市场机制 政府调控机制,税收、政策、法律 目的 提高效率,体现公平 主要是更加体现公平 举例 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增值税;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获得的收入 事业单位工资;个人所得税、财产税;为建立社会保障制度而支付的各项费用,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等 ‎【点拨】并非所有的税收措施都属于再分配手段。判断某一税收措施属于初次分配手段还是再分配手段,关键是看其在哪个过程中进行分配调节。例如,增值税是在生产销售过程中,物质财富初次分配完成之前,故属于初次分配手段;个人所得税是在物质财富初次分配完成后,在个人所得基础上进行的,故属于再分配手段。‎ 二、收入分配改革与社会公平的实现(高频考点,选择题及非选择题)‎ ‎1.认识我国收入差距的现状与国家政策 收入差距的表现 国家宏观政策 区域收入差距,主要指东西部收入差距 统筹区域发展 行业收入差距,主要指垄断行业收入过高 加强对垄断行业改革 城乡收入差距 统筹城乡发展 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过低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加大财政对保障人民生活的支出力度,由“国富”向“民富”转变 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过低 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工资增长机制 ‎2.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效率与公平之间既存在着冲突,又有一致性,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1)二者存在着对立的一面。效率与公平存在冲突,根源是资源的相对稀缺性。面对这种相对稀缺性,人类必须尽可能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要调动人们劳动的积极性,又必须在分配上将个人的报酬与贡献挂钩。‎ ‎(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二者又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3.合理认识我国维护社会公平的具体措施(重点把握)‎ 角度 措施 根本措施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依据: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制度保障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初次分配“两个同步”‎ 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鼓励勤劳守法致富,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 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要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要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兼顾效率与公平 既要反对平均主义,也要防止收入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也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 国家财政 发挥财政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的作用。‎ ‎4.维护社会公平的经济意义 角度 经济意义 社会主义的本质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推动生产力发展,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劳动者 能够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分配与消费的关系 有利于提升整个社会的消费水平,扩大内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有利于缩小行业之间、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实现经济结构调整。‎ ‎5.我国制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总体方案的必要性(重点把握)‎ ‎(1)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决定了我国必须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制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总体方案,从根本上说是由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这一改革方案的出台,有利于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证。‎ ‎(2)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制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总体方案,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通过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有利于协调社会成员的经济利益关系,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3)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制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总体方案,有利于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从而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4)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制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总体方案,是国家科学宏观调控的体现,有利于整顿分配秩序,维护公平正义,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创造良好条件。‎ ‎(5)坚持新发展理念要求我们共享发展。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制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总体方案,有利于更好地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不断迈进。‎ ‎【大题闯关】分配问题 例: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未来经济政策方面会更加注重收入分配问题、环境问题等,这些是从量到质的巨变,也是迈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新要求。收入分配不平衡是“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产生的原因之一,未来将更加注重鼓励勤劳守法致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缓解收入差距过大造成的矛盾。‎ 结合材料,运用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知识,分析应如何解决收入分配不平衡的问题。‎ ‎【解析】本题结合十九大精神实质,考查如何解决收入分配不平衡的问题,考生可从根本因素、完善分配制度、提高两个比重、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等角度回答,要注意结合时政的最新表述。‎ ‎【答案】(1)根本上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增加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 ‎(3)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4)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充分发挥财政的作用,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促进社会公平。‎ 三、财政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1)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只有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社会财富不断增加,才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持续增长。‎ ‎(2)分配制度:在社会财富总量一定的情况下,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财富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不利于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最终将对财政收入的增加产生不利影响;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收入太少,将直接影响国家职能的有效发挥,降低财政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最终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和个人收入的增加。‎ ‎2.关于财政收支问题 ‎(1)财政盈余并非越多越好。财政略有盈余,说明财政收支平衡,财政资金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利用,能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财政盈余过多,意味着财政资金的闲置和浪费,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利。‎ ‎(2)财政赤字并非一定不好,适度的财政赤字对经济发展是有利的,国家可以通过发行国债增加财政收入,扩大投资,加强对薄弱环节的支持,从而促进经济平稳运行、经济结构的优化、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但是财政赤字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否则会引起通货膨胀。‎ 例: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经济社会发展要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 1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的预期目标。下列措施中有利于实现这一预期目标的是( )‎ ‎①央行宣布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 ‎②国家加大对劳动者技能培训的财政投入 ‎③增强劳动者维权意识 ‎④2018年拟安排全国财政支出21万亿元,支出规模进一步加大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央行提高存货款基准利率,社会上的货币流通量变少,不利于扩大投资、增加就业,①不选;要实现就业,劳动者应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劳动技能,②有利于劳动者就业,入选;③不是促进就业的措施,不选;财政支出规模进一步加大,能刺激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④正确。‎ ‎【答案】D。‎ ‎3.财政的作用及其方式(重点把握)‎ 作用 原因(表现)‎ 方式 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建立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包括收入和支出两方面,如对高收入者多征税,对低收入者免征税;国家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保护低收入人群;等等。‎ 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①必要性:如果完全由市场配置资源,会导致投入某些行业、地区的资源严重不足,影响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行与发展。②重要性:国家财政支持这些行业、地区的建设,有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 通过财政收入和支出的方向和数量的调整,支持某些行业、地区的发展等。‎ 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经济平稳运行要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避免出现大起大落。‎ 根据宏观经济形势,采取不同的财政政策,调整财政收支的数量和方向,促进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 ‎【知识拓展】关于财政的作用的相关表述 ‎(1)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4)实施稳健或紧缩的财政政策能够抑制流动性过剩,调节货币流向,稳定物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5)适当的财政政策可以弥补市场调节的缺陷和不足,减少社会资源的浪费。‎ ‎(6)恰当的财政政策有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 ‎(7)加大财政对科技的投入,有利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进步。‎ ‎(8)加大财政对“三农”的扶持,有利于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优化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民收入。‎ ‎(9)增加对贫困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能促进贫困地区的发展,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 ‎【点拨】如何区分财政的三个作用。①凡是看到国家在民生领域的投入,如社会保障类的材料,基本上可以认定材料体现了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②凡是看到工程建设类、支持某些产业发展等材料,基本上可以认定材料体现了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③凡是看到增加或减少税收种类的材料,基本上可以认定材料体现了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例:为实现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M市管好用好扶贫资金:对有劳动能力的支持发展特色产业和转移就业,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实施扶贫搬迁,对丧失劳动能力的实施兜底性保障政策,取得了良好的扶贫效果。由此可见( )‎ ‎①国家运用财政政策调控国民经济运行 ‎②财政资金是实现精准扶贫和脱贫的关键 ‎③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的物质保障 ‎④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材料主要说的是国家运用财政政策进行扶贫,而不是调控国民经济运行,①不符合题意;财政资金是实现精准扶贫和脱贫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关键,②错误;M市的一系列扶贫举措表明财政能缩小贫富差距,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社会公平,促进资源合理配置,③④符合题意。‎ ‎【答案】D。‎ ‎【知识拓展】财政作用的具体表现 角度 财政的作用 财政与物价 实施稳健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能够抑制流动性过剩,调节货币流向,稳定物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财政与市场调节 适当的财政政策可以弥补市场调节的缺陷和不足,减少社会资源的浪费。‎ 财政与转方式、调结构 适当的财政政策有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实现经济平稳运行和健康发展。‎ 财政与科技创新 加大财政对科技的投入,有利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 财政与“三农”、扶贫开发 加大财政对“三农”的扶持,有利于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优化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民收入,减少农村贫困人口。‎ 财政与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促进文化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文化建设的发展;加大治理环境污染的财政投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3.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与宏观调控(重点把握)‎ ‎(1)实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原因: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单纯的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要减少单纯市场调节带来的危害,就必须加强宏观调控,实施针对性的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 ‎(2)不同性质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积极 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 通过逆回购、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增加货币流通量,刺激社会总需求 紧缩 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 通过正回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减少货币流通量,抑制社会总需求 稳健 既防止通货膨胀,又防止通货紧缩趋势出现,强调总量控制、松紧适度下的结构优化调整 根据经济变化的征兆调整政策取向,保持物价的基本稳定 ‎(3)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判定 判定依据 判定方法 主体 一般而言,实施主体是国家就是财政政策,实施主体是银行就是货币政策 手段 通过财政和税收调节的属于财政政策,通过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等调节的则属于货币政策 货币量 如果导致市场流通中的货币量增加,属于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积极的货币政策;如果导致市场流通中的货币量减少,属于从紧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 四、税收及其在经济运营中的作用 ‎1.认识税收的特点 强制性 无偿性 固定性 区别 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强制征税,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税务机关必须依法征税 国家取得税收收入,既不需要返还给纳税人,也不需要对纳税人直接付出任何代价 国家在征税之前就以法律的形式,预先规定了征税对象和征收税额之间的数量比例,不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不能随意改变 联系 ‎(1)税收的强制性决定了税收的无偿性,而税收的强制性又是无偿性的保障;税收的无偿性和强制性又决定了税收的固定性;‎ ‎(2)税收的“三性”集中体现了税收的权威性。维护和强化税收的权威性,是我国当前税收征管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税收的特征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基本标志,反映了不同社会形态下税收的共性 ‎2.违反税法的行为:偷税、欠税、骗税、抗税 定义 手段 处罚 偷税 用隐瞒、欺骗的手段(方法)逃避纳税义务 伪造、涂改、销毁账薄和票据,隐瞒销售收入等 税务机关在追缴税款的同时,要加收滞纳金,甚至并处罚款,触犯刑法的,还要由司法部门追究其刑事责任 欠税 以拖延的方式逃避纳税 超过纳税期限 骗税 用欺骗手段获得国家税收优惠的行为 虚列出口货物数量、虚报出口货物价格等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虚报自然灾害,骗取税收减免 抗税 以暴力、威胁等手段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 暴力、威胁、围攻、殴打等 ‎3.税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角度 作用 引导转变方式 通过调节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环保税等税率,可以引导企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维护社会公平 通过个人所得税,调节社会收入分配,维护社会公平。‎ 调节供求 通过税收调节商品价格,影响社会供给与需求。‎ 引导消费 通过调节税收,如对奢侈品消费征税、提高烟酒消费税等,可以引导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进行科学、合理的消费。‎ 财政收入 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为财政作用的发挥奠定基础。‎ 调节经济 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如果经济过热,可以通过增加税收来抑制社会总需求;如果经济过冷,可以通过减少税收,刺激社会总需求,从而实现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 与国家 政权 税收与国家政权相互依存,国家政权是税收产生和存在的必要条件、税收又为国家政权的存在提供物质保障。‎ ‎4.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 增值税 个人所得税 区别 纳税人 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 在我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从我国境内外取得所得的个人,以及在我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居住不满一年而从我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 征税对象 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 个人所得 税率 采用比例税率 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 作用 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防止前一生产经营环节企业的偷漏税行为,有利于促进生产的专业化和体现公平竞争,有利于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 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联系 都是我国的重要税种,对增加国家财政收入都起着积极作用 例1:下图为最新的个人所得税税率表,张先生的月收入为10000元(包括三险一金2223元),符合专项扣除金额共1000元。个税起征点调整为5000元/月后,张先生每月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税款是( )‎ A.83.31元  B.53.31元  C.130元  D.290元 ‎【解析】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调整后张先生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为:10000-2223-1000-5000=1777(元),1777×0.03=53.31元。‎ ‎【答案】B 例2:新修订的个人所得税法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新税政策增加专项附加扣除,即对于居民个人收入每人每年6万元的减除费用,增加赡养老人支出、子女教育支出、继续教育支出、大病医疗支出、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专项附加扣除,作为计算综合所得应纳税所得额时的扣减项目。个人所得税改革后可能引发的传导路径是( )‎ A.个人所得税改革→工薪阶层可支配收入增加→社会总体消费水平提高 B.个人所得税改革→优化国家税种结构→减轻公民税收负担 C.个人所得税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D.个人所得税改革→增加困难家庭财产性收入→促进和实现社会公平 ‎【解析】个人所得税改革将部分收入项目,实行按年汇总纳税,子女教育等家庭负担纳入抵扣,会使工薪阶层可支配收入增加,缩小收入差距,社会总体消费水平提高,A正确;个人所得税改革与优化国家税种结构无关,也不属于社会保障体系,B、C说法错误;个人所得税改革不能增加家庭财产性收入,D错误。‎ ‎【答案】A 第三部分 消费 ‎  【考向分析】‎ ‎  从命题内容上看,考查重点主要有:货币的职能、汇率变化及其影响,影响价格的因素、价格变动的影响,影响消费的因素及消费的作用。‎ ‎  从考查形式上看,以选择题为主,曲线类经常考查,计算类趋于减少。主观题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价格、消费”部分。‎ ‎【知识体系】‎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货币流通 ‎1.市场流通中的货币变化 流通工具 含义 注意事项 金属货币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其他职能(支付手段、储藏手段、世界货币)‎ 纸币 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的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 信用工具 信用工具属于转账结算工具,主要包括信用卡与支票 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支票主要分为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两种 外汇 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人民币升值意味着人民币汇率升高,外币贬值,外币汇率降低。人民币贬值意味着人民币汇率降低,外币升值,外币汇率升高 联系 货币也是一种商品,也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纸币是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过程中演化而来的,必须遵循货币的流通规律,不能超过流通中的实际需要。随着商品、货币的发展,出现了现代信用工具,信用卡和支票 ‎【点拨】(1)用关键词区别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职能多用“标价”“价格”“定价”等;流通手段职能多用“购买”“买卖”“现场交易”“现场交付”等;贮藏手段职能多用“保存”“收藏”等;支付手段职能多用“赊销赊购”“还债”“利息”“税款”“工资”“地租”“房租”等;世界货币职能多用“国际收支”等。‎ ‎(2)移动支付的积极影响:‎ ‎①对消费者:移动支付便捷高效,有利于消费方式的改变。‎ ‎②对商家(企业):交易成本下降,效率提高,有利于增强商家(企业)的竞争力。‎ ‎③对国家:由移动支付带来的消费将成为促进电子商务增长乃至拉动消费的新引擎,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国家整体科技水平、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 ‎2.货币、纸币、价格、货币政策、宏观调控的关系 ‎3.货币与纸币 货币 纸币 区别 定义 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 属性 既有使用价值,又有价值 是价值符号,没有价值 职能 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纸币作为现行货币,执行货币的五种职能 联系 纸币由货币发展而来,执行货币的部分职能;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二、国际贸易中的汇率变动(高频考点,选择题)‎ ‎1.人民币与外币汇率的变动 人民币币值变动与外币币值变动是相反的,同一货币币值与本币汇率的变动是相同的。人民币升值,人民币汇率升高,外币贬值,外汇汇率降低。人民币贬值,人民币汇率降低,外币升值,外汇汇率升高。‎ ‎2.人民币币值变动的影响 例:北京时间9月27日凌晨,美联储FOMC会议公布利率决议,将联邦基金利率调升25个基点到2%至2.25%的区间,符合市场预期,这是美联储2018年来的第3次加息。若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推导正确的是( )‎ ‎①美联储加息→美元走强→人民币贬值→削弱中国外向型企业出口优势 ‎②美联储加息→美国物价回升→吸引更多外资注入美国市场→刺激经济增长 ‎③美联储加息→倒逼中国加强供给侧改革→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④美联储加息→引发国际资本流动新趋向→冲击新兴市场国家币值稳定→加剧全球经济不稳定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①美联储加息,导致美元走强,增强中国外向型企业出口优势。②美国物价回升,经向好,这是美联储加息的重要原因。另外美联储加息,货币回笼,抑制需求,美国物价降低。③美联储加息,人民币贬值,导致中国从原来的世界资本流入国变成资本流出国,所以中国的外向型企业必须加强供给侧改革,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④美元是世界强劲货币,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美联储加息会引发国际资源流动新趋向,同时对其它国家货币币值的稳定带来冲击,特别是像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的国家货币币值的影响。正确答案③④。‎ ‎【答案】D ‎3.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 人民币币值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世界金融稳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汇率与经济全球化、消费、生产、经济发展的关系 企业生产 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可以实现出口企业的稳定发展,从而维护我国经济的稳定 发展方式 协调出口、投资、消费结构,从而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消费水平 减少国外市场波动对国内市场的影响,稳定物价,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国家利益 保持我国高额外汇储备不贬值,有利于维护我国经济利益 经济全球化 有利于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通过国际贸易实现利润共享,资源互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稳定世界经济秩序 ‎【知识拓展】关于纸币发行、汇率计算的几个公式(较难,云南省考查可能性较少,根据自身情况掌握)‎ 一、关于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计算公式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二、纸币发行量与通货膨胀率、商品价格的计算 通货膨胀率为多发行的货币与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之比。‎ 通货膨胀率=(纸币发行量-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 现在商品的价格=商品原来价格×(1+X%),X%为通货膨胀率。‎ 三、纸币发行量与纸币贬值率商品价格计算 纸币贬值率(幅度)=(纸币发行量-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纸币发行量 现在商品的价格=商品原来价格÷(1-X%),X%为货币贬值的幅度。‎ 四、通货膨胀率与汇率变化 假如M国与N国原来的汇率为m:n,若M国通货膨胀率为X%,N国币值不变,则现在M国与N国的汇率为[m(1+X%)]:n;若M国币值不变,N国通货膨胀率为Y%,则现在M国与N国的汇率为m:[n(1+Y%)];若M国通货膨胀率为X%,N国通货膨胀率为Y%,则现在M国与N国的汇率为[m(1+X%)]:[n(1+Y%)]‎ 五、货币升值贬值与汇率的变化 假如M国与N国原来的汇率为m:n,‎ 若M国币值不变,N国货币升值X%,则现在M国与N国的汇率为m:[n÷(1+X%)];‎ N国货币贬值X%,则现在M国与N国的汇率为m:[n÷(1-X%)]‎ 若N国币值不变,M国货币升值X%,则现在M国与N国的汇率为[m÷(1+X%)]:n;‎ M国货币贬值X%,则现在M国与N国的汇率为[m÷(1-X%)]:n。‎ 例1:2017年生产一件A商品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1小时,其价值用货币表示为72元。假设2018年该生产领域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该国为了刺激经济增发货币,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15万亿,但实际发行了18万亿,其他条件不变,则2018年此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 )‎ A.50元  B.72元  C.60元  D.66元 ‎【解析】由于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因此2018年该生产领域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后,A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72÷(1+20%)=60(元)。由材料可知,2018年该国的通货膨胀率为(18-15)÷15×100%=20%,此时该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应为60×(1+20%)=72(元),故B正确。‎ ‎【答案】B。‎ 例2:假设2017年我国M商品的价格为110元,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为1:6.5。如果2018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通货膨胀率为10%,且人民币对美元升值10%。若其他条件不变,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则2018年M商品的价格用美元表示约为( )‎ A.21美元  B.19美元  C.18.6美元  D.21.5美元 ‎【解析】如果2018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那么2018年M商品的价格用人民币表示为110÷(1+10%)=100(元);2018年我国通货膨胀率为10%,则M商品的价格用人民币表示为100×(1+10%)=110(元);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民币对美元升值10%,此时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为1:[6.5÷(1+10%)],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则M商品的价格用美元表示为110×(1+10%)÷6.5≈18.6(美元),本题选C。‎ ‎【答案】C。‎ 三、市场经济中的价格变动 ‎1.影响价格的因素与稳定物价的措施(重点把握)‎ 因素 具体表现 稳定物价的措施 价值 ‎(根本因素)‎ 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 供给和需求 其他因素不变,供给增加,需求减少,商品价格下降;供给减少,需求增加,商品价格上涨。‎ 大力发展生产,保障商品的有效供给;打击投机行为,抑制不合理需求。‎ 货币供应量 货币供应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会导致物价上涨;货币供应量少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会导致物价下降。‎ 合理控制货币供应量,使货币供应量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相符合。‎ 汇率变动 人民币汇率上升,人民币升值,进口商品价格降低;人民币汇率下跌,人民币贬值,进口商品价格上升。‎ 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货币的价值 在商品价值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格与货币的价值成反比。‎ 稳定币值。‎ 商品交换 交换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流通不畅会导致物价上涨。‎ 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 相关商品 替代品需求增加,该商品需求减少,从而导致该商品价格降低;替代品需求减少,该商品需求增加,从而导致该商品价格升高。互补品需求增加,该商品需求增加,从而导致该商品价格上涨;互补品需求减少,该商品需求减少,从而导致该商品价格下降。‎ 加强宏观调控,增加商品有效供给。‎ 收入分配 当前收入增加,消费需求增加,会拉动商品价格上涨;当前收入减少,消费需求减少,会导致商品价格下降。‎ 完善分配政策,促进社会公平。‎ 市场的缺陷 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一些生产者、经营者恶意囤积,哄抬物价。‎ 加强市场监管,通过经济立法和行政命令等手段,打击市场炒作等行为。‎ 国家政策 实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会导致流通中的货币量增加,从而导致商品价格上涨;实施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会导致流通中的货币量减少,从而导致商品价格下降。‎ 加强宏观调控,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节社会总需求,实现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 ‎【知识拓展】关于商品价值量计算的几个公式(根据自身情况掌握)‎ 变化情况 变化后商品价值用货币表示 某国某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N元 该国货币贬值m%‎ N÷(1-m%)元 该国货币升值m%‎ N÷(1+m%)元 生产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m%‎ N÷(1+m%)元 生产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m%‎ N÷(1-m%)元 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m%‎ N×(1+m%)元 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m%‎ N×(1-m%)元 例1:2017年某企业的生产条件处于全行业平均水平,其单位产品的价值量为132元,产量为10万件。如果2018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0%,而全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该企业2018年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为( )‎ A.1452万元  B.1320万元  C.1210万元  D.1100万元 ‎【解析】本题考查有关价值量的计算,解答本题可分三步。首先,根据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可算出2018年单位商品的价值量=132÷(1+20%)=110(元);其次,根据2018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0%,可算出该企业2018年生产的商品的数量=10×(1+10%)=11(万件);最后,根据商品价值总量公式,可算出该企业2018年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单位商品价值量×商品数量=110×11=1210(万元)。故选C。‎ ‎【答案】C。‎ 例2:某国2017年1克黄金与6克白银的价值是一样的,售价为360元。如果2018年生产白银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0%,而生产黄金的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了10%,同时该国全年的CPI平均涨幅为5%,其他条件不变,那么2018年1克黄金与   白银的价值是一样的,1克黄金售价    。( )‎ A.8克 420元    B.5克  420元 C.8克 400元    D.4.5克 420元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了与价值量有关的计算,考查考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在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10%和全年CPI平均涨幅为5%的情况下,1克黄金的售价为360÷(1-10%)×(1+5%)=420元;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0%和全年CPI平均涨幅为5%的情况下,1克白银的售价为(360÷6)÷(1+20%)×(1+5%)=52.5(元)。二者的价格之比为8:1,答案为A。‎ ‎【答案】A。‎ ‎2.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重点把握)‎ 一般情况下 商品价格上升,人们的购买力下降;反之亦然 其他情况下 心理作用 买涨不买落(价格上升,增加购买;价格下降,减少购买)‎ 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 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弹性小,高档耐用品的需求弹性大 价格变动对相关商品需求量的影响 互为替代品的商品:一种商品价格变化引起其替代商品需求量同方向变化 互补商品:一种商品价格变化引起其互补商品需求量反方向变化 ‎3.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重点把握)‎ 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调节生产规模。当市场上某种商品供过于求时,该商品的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这时生产者会压缩生产规模,减少产量;当商品供不应求时,该商品价格上涨,生产者获利增加,这时生产者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②提高劳动生产率。企业只有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缩短个别劳动时间,给自己的产品提供降价空间,使自己的产品在竞争中更具优势。③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只有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才能更好地得到消费者的认可,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从而获得更多利润。‎ 以上三个方面的表现,都是价值规律起作用的结果,从市场经济角度看,就是要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因此,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面向市场,自觉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生产物美价廉、适销对路的产品。‎ ‎4.价格、消费、收入分配、宏观调控与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系 ‎(1)价格变动影响居民消费,价格升高,居民购买力降低;价格降低,居民购买力提高,价格变动有利于引导居民消费趋向。收入是影响消费的前提和基础,调节收入分配,有利于提高消费水平,从而利激消费,有利于保持物价稳定。‎ ‎(2)宏观调控是市场调节的有益补充,国家通过经济手段、行政手段或者法律手段,调节物价,从而引导企业生产和居民消费,推动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四、居民消费与国民经济发展 ‎1.影响消费的因素及其措施(重点把握)‎ 影响消费的因素 如何促进消费增长 生产 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经济体制改革,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生产力 收入 ‎(前提和基础)‎ 当前收入: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商品的需求量就越大。收入增长较快,消费增长也较快 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增加就业,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鼓励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努力增加居民的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 未来收入预期:对未来收入预期看好,预支未来收入的可能性就会加大;反之,人们就会节制当前的消费 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提升居民的消费信心。‎ 社会总体收入差距: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反之,收入差距缩小,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 要完善分配制度,促进社会公平;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 物价 物价上涨,人们的购买力普遍降低,会减少对商品的需求;物价下跌,购买力普遍提高,会增加对商品的消费量 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物价;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为消费者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宏观 政策 ‎(1)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减少经济建设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增长 ‎(2)货币政策:积极的货币政策,通过降低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增加市场上货币供应量,刺激消费;紧缩的货币政策,通过提高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抑制消费 实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积极的货币政策 主观 因素 ‎(1)消费心理:从众、求异、求实、攀比心理影响居民的消费习惯与消费行为 ‎(2)消费观念: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的消费观念 消费者要培养健康的消费心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要适度消费、理性消费,在预期收入稳定和有偿还能力的前提下,可适当考虑贷款消费。‎ ‎【知识拓展】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与企业经营 消费心理 企业经营 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遵循价值规律,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顺应消费潮流,抓住机遇,面向市场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开发新产品,满足人们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在产品制造环节,提升产品质量,注重产品形象(如个性化产品的研发与设计等)。‎ 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产品销售环节,促销要符合消费者心理,实施名牌战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价格、产品质量、服务水平、品牌等竞争优势。‎ ‎2.消费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消费与生产: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新的消费需求,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具有导向作用;新的消费热点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并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2)消费与经济发展方式:消费、出口、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要想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必须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3)消费观念与经济发展: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倡导保护环境,绿色消费,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消费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刺激消费,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有利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推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3.卖方市场与买方市场 卖方市场 买方市场 商品供应状况 商品短缺 商品过剩 竞争双方 买者与买者竞争 卖者与卖者竞争 由谁主导 由卖方主导 由买方主导 对谁有利 对卖方有利 对买方有利 物价状况 价格较高 价格较低 ‎4.互为替代品和互补商品 一种商品价格 消费者时该商品的需求量 导致消费者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 最终会导致另一种商品的价格 在互为替代品的两种商品中 上升 减少 增加 上升 下降 增加 减少 下降 在为互补关系的两种商品中 上升 减少 减少 下降 下降 增加 增加 上升 ‎【大题闯关】消费问题 例:当前,教育、医疗、养老和购房等大量的预期支出,让许多老百姓平时总想着如何挣钱而不敢花钱;同时,城镇低收入阶层和广大农民消费能力不足。对此,一位十九大代表指出,政府应该综合采取多方面的政策和措施,增强老百姓的消费信心,让他们能够更大胆地花钱,更聪明地花钱。‎ 结合材料,运用消费的相关知识,说明应如何增强老百姓的消费信心。‎ ‎【答案】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要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确保居民特别是农民的收入稳定增长。‎ ‎②居民消费水平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减少百姓的后顾之忧。‎ ‎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受收入差距大小的影响。要增加低收入阶层的收入,统筹城乡发展,缩小收入差距。‎ ‎④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念影响消费需求。要引导居民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坚持适度消费,理性消费。‎ ‎【解析】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有关消费的知识,说明应如何增强老百姓的消费信心。本题考查的是影响消费的因素的相关知识。本题答题的知识范围明确,即消费的相关知识。故首先,影响消费的最直接的因素是居民的收入,因为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要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确保居民特别是农民的收入稳定增长。其次,分别从当前预期收入、收入差距两个角度展开,即居民消费水平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减少老百姓的后顾之忧;社会总结体消费水平的高低受收入差距大小的影响。要增加低收入阶层的收入,统筹城乡发展,缩小收入差距。最后,可以从消费心理影响消费的角度说明要引导居民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适度消费、理想消费即可。‎ 第四部分 “图表类”选择题解题技巧 ‎  【考向分析】‎ ‎  从近年高考命题来看,曲线类经常考查,复习中对本部分内容一定要重点把握。在复习时一定要掌握最基本的“图形及其变化”所体现的经济学道理。‎ ‎【技巧点拨】‎ 图表型选择题一般有两种:一种是表格题,可以通过比较思考,横向比变化,纵向找差距(比重、比值),动态把握表格中数字的变化。一种是图题,主要有坐标(曲线)图、柱状图、饼状图三类。这种题型具有文字少,信息量大,可比性强,灵活多样等特点,能全面考查考生的综合能力,是近年来高考的常考题型。‎ 一、以曲线图形式考查均衡价格、保护价格、限制价格(难度较大,视自身情况掌握)‎ ‎1.均衡价格(PO)‎ 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相交于一点,这一点被称为市场的均衡。这两条曲线相交时的价格被称为均衡价格,相交时的数量被称为均衡数量(Q0)。‎ ‎2.保护价格(P1)‎ ‎(1)含义:保护价格也称支持价格,是指政府为了扶植和保护某一产品或者某一行业的生产,对该产品或行业的产品规定高于市场均衡价格的价格。‎ ‎(2)目的:保护生产者的利益或支持某一产业的发展。‎ ‎(3)特点:属于政府对价格的干预措施;保护价格高于均衡价格;实施保护价格,需建立政府的收购和储备系统;保护价格只宜对少数产品实行,主要是农产品。‎ ‎3.限制价格(P2)‎ ‎(l)含义:限制价格也称最高价格,是政府为限制某些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上涨而对这些产品所规定的最高价格。‎ ‎(2)目的:保护消费者的利益或降低某些生产者的生产成本。‎ ‎(3)特点:属于政府对价格的干预措施;限制价格低于均衡价格;实施最高限价,往往出现供不应求现象,造成供应短缺;要保障最高限价的顺利实施,必须有强有力的行政措施或分配措施,如凭票供应;最高限价只宜短期、在局部地区实行,不应长期化。‎ 例1:均衡价格是商品的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相交时的价格,也就是商品的市场供给量与市场需求量相等,商品的供给价格与需求价格相等时的价格。下列关于均衡价格的曲线图解读正确的是( )‎ ‎①P1为最高限价,主要针对生活必需品,此时宜对生产者进行补贴 ‎②当价格处于P2时,商品供不应求,政府可能对生活必需品实施最高限价政策 ‎③P1为最低限价,主要针对农副产品生产,以保护农民的利益 ‎④P2为支持价格,主要针对生活必需品,此时宜对消费者进行补贴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价格变动的影响的知识。限制价格,是政府为限制某些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上涨,而对这些产品所规定的最高价格,限制价格一般低于均衡价格,是政府为保护消费者利益而制定的最高限价,故①表述错误;支持价格,是指政府为了扶持和保护某一产品或者某一行业的生产,对该产品或该行业的产品规定高于市场均衡价格的价格,故④选项表述错误;当价格处于P2‎ ‎,由图像可知,供不应求,价格可能上涨,为保护消费者,可能实施最低保护价政策;P1为最低限价,即支持价格,为保护生产者,高于均衡价格。答案选C。‎ ‎【答案】C 例2:支持价格是指一国为了支持农业的发展而对粮食等农产品所规定的最低收购价格。我国某农产品的需求曲线(D)和供给曲线(S)如图所示。该产品的支持价格和供给数量分别为( )‎ ‎(注:横坐标从左到右依次是Q1、Q2、Q0、Q3、Q4,纵坐标从下到上依次是P2、P0、P1)‎ A.P0,Q0  B.P1,Q2‎ C.P1,Q4  D.P2,Q1‎ ‎【解析】注意只有当供过于求的时候才需要支持价格,因此P1为支持价格,所以对应的供给量就是Q4,故选C。‎ ‎【答案】C 例3:2018年春节期间,消费者大量采购新鲜蔬菜。同时,南方蔬菜主产区发生雨雪霜冻天气。以上因素会对当地蔬菜的供求状况造成影响。在右图中,E为蔬菜原来的均衡点,则新的均衡点应该是( )‎ A.E1  B.E2  C.E3  D.E4‎ ‎【解析】春节期间,消费者大量采购新鲜蔬菜,同时南方蔬菜主产区发生雨雪霜冻天气,这会使蔬菜的需求量增加,供给量相对减少,故供给曲线会向左侧移动,需求曲线会向右侧移动,故新的均衡点应该是E1。‎ ‎【答案】A 二、几种常见的曲线图(重点把握)‎ P为价格,Q为需求量,S为供给量。‎ ‎1.需求曲线 表示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当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某种商品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2.需求变动曲线 在某商品自身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 需求变动曲线1:价格不变、需求增加。‎ 需求变动曲线2:价格不变、需求减少。‎ 需求变动曲线3:需求增加、价格上涨。‎ 需求变动曲线4:需求减少、价格下降。‎ ‎3.供给曲线 表示价格变动对供给量的影响。‎ 供给曲线:价格上涨、获利增加、生产扩大、供给增加;价格下降、获利减少、生产缩小、供给减少。‎ ‎4.供给变动曲线 在某商品自身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量的变动。‎ 供给变动曲线1:价格不变、供给增加。‎ 供给变动曲线2:价格不变、供给减少。‎ 供给变动曲线3:供给增加、价格下降。‎ 供给变动曲线4:供给减少、价格上涨。‎ 例1:揭阳市公共租赁住房于2018年5月20日至31日接受第三轮申报,符合条件的市民均可报名。作为揭阳市住房保障制度的重要内容,公租房旨在解决市区范围内符合条件的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改善市区外来务工人员和各类型人才的居住条件,备受市民瞩目。若不考虑其他因素,这一举措给揭阳市商品房市场带来的影响最有可能的是(下图中P为商品房价格,Q为数量)( )‎ ‎【解析】由题干材料可知,公租房增加,其他条件不变,会导致商品房需求减少, 商品房需求减少会带来商品房价格的降低,据此可以判断题目给出的图示,B、D均反映的是供给变化,不符合题意,A反映的是需求增加,价格下降,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答案】C 例2:据权威市场分析预测,中国共享汽车的直接需求在2018年将达到每天3700万次,市场容量有望增长至每年3800亿元。若P为共享汽车使用的价格,D1、D2分别表示传统汽车租赁变化前后的需求量。不考虑其他因素,共享汽车的发展给传统汽车租赁行业带来的影响是( )‎ ‎【解析】共享汽车和传统汽车互为替代品,传统汽车租赁的需求量和共享汽车使用的价格同向变化。材料中共享汽车的需求增加会对传统汽车租赁形成冲击,导致人们对传统汽车租赁的需求减少,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传统汽车租赁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B符合题意。A说明的是共享汽车使用的价格与传统汽车租赁的需求量反向变化;C表示共享汽车使用价格上升导致传统汽车租赁需求量增加;D表示共享汽车使用价格上升,传统汽车租赁需求量减少,均不选。本题选B。‎ ‎【答案】B ‎5.需求弹性曲线 表示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小(需求弹性小),对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大(需求弹性大)。所以a属于生活必需品需求曲线,b属于高档耐用品需求曲线。‎ 例:在我国基本型乘用车(轿车)市场上,不但汽车降价可以起到促销作用,减少税费、下调油价也对拉动销量有明显影响。假设D和D1中有一条是汽车需求曲线,另一条是某生活必需品需求曲线,在价格及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D是汽车需求曲线,受汽车购置税减半政策影响,D可能向右平移 B.D是汽车需求曲线,受汽车购置税减半政策影响,D可能向左平移 C.D1是汽车需求曲线,受汽车购置税减半政策影响,D1可能向右平移 D.D1是汽车需求曲线,受汽车购置税减半政策影响,D1可能向左平移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生活必需品与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因素。汽车属于高档耐用品,其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较大,由此可以判断出D1是汽车需要曲线;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会使人们增加对汽车的消费需求,故此时的Dl应该向右平移。本题选C。‎ ‎【答案】C。‎ ‎6.互补品、替代品需求曲线 表示某种商品价格变动对其互补品、替代品需求量的影响。某种商品价格变动与其互补品需求量的变化呈负相关,与其替代品需求量的变化呈正相关,D1表明甲、乙两种商品是互补品,D2表明甲、乙两种商品互为替代品。‎ 例:一种商品价格的涨跌会带来该商品及其相关商品需求量的变化。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选项中的说法符合下图的是( )‎ A.直线AC可表示食盐价格变动与其需求量的关系 B.直线AB可表示黄金价格变动与其需求量的关系 C.直线CD可表示汽车价格变动和汽油需求量的关系 D.直线BD可表示进口小汽车价格变动和国产小汽车需求量的关系 ‎【解析】A错误,食盐是生活必需品,需求弹性小,需求曲线的斜率大,可用直线AB表示,而非直线AC;B错误,黄金是高档耐用品,需求弹性大,需求曲线的斜率小,可用直线AC表示,而非直线AB;C错误,汽车和汽油为互补品,汽油需求量同汽车价格反向变动,直线CD表示的是需求量同价格同向变动;D正确,国产小汽车与进口小汽车互为替代品,国产小汽车需求量同进口小汽车价格同向变动,直线BD符合这一关系。本题选D。‎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