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08 发布 |
- 37.5 KB |
- 19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最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精品),同课异构3套
最新北师大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精品),同课异构3套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一共安排了9个单元,其中“数与代数”领域有7个单元,主要内容包括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乘、除法的初步认识,倍的初步认识,乘法口诀和用乘法口诀求商;“图形与几何”领域有两个单元,分别安排的是图形的变化、测量。除此之外,还有“数学好玩”“整理与复习”和“总复习”。 教材内容:第一单元:加与减 第二单元:购物 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 第四单元:图形的变化 第五单元:2~5的乘法口诀 整理与复习 第六单元:测量 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 第八单元:6~9的乘法口诀 数学好玩 第九单元:除法 总复习 主要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会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并运用10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购物情境中,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学会付钱、找钱,感受付钱策略的多样性,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会比较熟练地用乘法口诀进行乘法口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体会除法与减法、乘法的联系,熟练用乘法口诀进行表内乘除法的口算。并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一些简单是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结合动手操作活动初步感知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发展空间观念。 2、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厘米和米,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并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发展观察和操作的能力。 单元课时划分: 第一单元:加与减 10课时 第二单元:购物 11课时 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 10课时 第四单元:图形的变化 5课时 第五单元:2~5的乘法口诀 10课时 第六单元:测量 5课时 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 10课时 第八单元:6~9的乘法口诀 5课时 第九单元:除法 5课时 总复习 6课时 第一单元 加与减 单元教学目标: 1、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感受生活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能读懂情境中或表格中蕴含的数学信息,会分析数量关系,并运用10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能有条例地叙述自己的思考过程,能计算10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4、在计算过程中初步养成认真、细心、耐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单元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顺联准确计算10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时间:10课时 教学内容:谁的得分高(第一课时) 9月2日 教学目标: 1、掌握两级的运算顺序和用竖式计算的书写方法。 2、培养工整书写,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发现数学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竖式计算的简便写法和利用竖式计算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老师谈话导入。 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情境图及成绩统计表。 师:这是淘气和笑笑进行套圈比赛的成绩记录。观察这张表你了解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讨论,自主发言 学生可能会说: 淘气第一次得24分,第二次得23分,第三次得41分。 淘气第一次得24分,笑笑第一次得23分,淘气第一次得分比笑笑高。 淘气第二次得30分,笑笑第二次得44分,笑笑第二次得分比淘气高。 淘气第三次得41分,笑笑第三次得29分,淘气第三次比笑笑高。 …… 师:同学们发现数学信息真不少。还有同学看出了淘气的得分两次超过了笑笑,真细心! 二、自主探究 1、进行估算 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对话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对好朋友因为比赛的输赢发生了争执,你觉得他们谁说得对呢?为什么? 生讨论,汇报。 2、尝试计算。 师:刚才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做了粗略的比较,觉得笑笑说得有道理,可能是笑笑获胜了。那么到底谁获胜了呢?让我们来算一算,看结果是怎样的。先计算淘气的总分吧! 学生试做,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计算方法。 师:说一说 你是怎样算得? 学生可能出现多种计算方法: 无论学生做出怎样的方法,教师都应给予肯定。三个数连加的竖式以前没有用过,如果交流不出来,教师可作为参与者交流。提示学生观察:由于这三个数中有一个是整十数,计算时,采取竖式和口算结合的方式比较简单。 师: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淘气的得分是95分,现在大家再计算一下笑笑三次一共得多少分?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并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学生分小组交流计算结果和方法。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三、总结提升 师:这节课一开始我们用自己的方法解决了淘气和笑笑套圈比赛的问题。现在,老师提一个建议,下课后,请同学们自由组合,也进行一次套圈比赛,把比赛的情况记录下来,下节课大家汇报一下。 练习设计:教材第3页 板书设计: 谁的得分高 百以内数的连加 24+30+41=( )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谁的得分高(第二课时) 9月3日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计算:6生板演) 37+29+17 42+19+25 36+18+35 29+50+11 32+27+43 39+27+33 二、导学释疑 1.新知:投飞镖比赛。 2.研究: (1)说一说,从表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2)你能看出奇思和妙想谁获胜吗?与同伴进行交流。 (3)奇思一共得了多少分?妙想呢? 3.展示:针对研讨内容分小组展示,其他小组补充,师生共同评价。 三、巩固提升 (1)24+16+27 49+17+32 15+26+44 33+29+25 (2)下表是我国运动员在近几届奥运会上获得的奖牌数。 金牌 银牌 铜牌 2000年 28 16 15 2004年 32 17 14 2008年 51 21 28 2012年 38 27 23 2000年一共获得奖牌多少枚? 教学板书: 谁的得分高 百以内数的连加 24+30+41=( )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秋游(第一课时) 9月4日 教学目标: 1、通过选择合适的信息解决简单的问题,学习连减计算的过程。 2、能用自己的方法正确地进行100以内数的连减计算。 3、培养学生选择信息、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掌握竖式计算的连减的方法,能正确进行100以内数的连减计算。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秋天到了,正是出游的好时节。同学们喜欢秋游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4页情境图 师:从秋游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会说: 这条船可以坐90人。 有两队,一队有45人,二队有25人。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说得很准确。你想到了什么数学问题? 生1:一共有多少人呢? 生2:这条船能坐得下这些人吗? 生3:船上还有空座位吗? …… 二、自主探究 1、乘船问题。 师:是啊,两队都上船后,船上还有多少个空座位呢?你觉得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学生尝试自己解答,教师巡视,了解不同的算法。 请不同算法的学生到黑板板书,并说明理由。 2、乘车问题。 师:同学们之前的表现非常棒!解决了乘船时的问题。如今啊,同学们的秋游就要结束了,要乘车返回学校。 课件出示:教材第4页情境图。 师:根据图中给出的数学信息你能计算出第3辆车上有多少人吗?自己试一试,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尝试解答后小组内交流解法,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交流,重点强调用竖式计算的写法。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练习设计:教材第5页 板书设计:秋游 . 90 45 45+25=70 90—70=20 —45 —25 45 20 . 90 —45 45 —25 20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秋游(第二课时) 9月5日 教学过程: (一)我能行 出示并解决问题2。 乘车返回学校,还有多少人没上车? 师提示: 1.首先找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2.然后思考解题思路。3.最后列式计算。 (二)第5页练一练第2题和第1题的第二幅图。 学生先独立读题,然后在小组里一起说一说已知条件,所求问题和解题思路。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列式计算后,在小组内订正。同伴互助。 通过练习,使学生再次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练一练第1题第一幅图;第3题;第4题(小组内完成)。 课后,作业本上完成。 教学板书:秋游 . 90 45 45+25=70 90—70=20 —45 —25 45 20 . 90 —45 45 —25 20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星星合唱队(第一课时) 9月6日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计算,优化算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喜欢唱歌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6页情境图 师:谁能看着情境图说说图中的合唱队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时,关注学生是否发现了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学生可能会说: 合唱队的人数变了。 合唱队原来有52人,今年有9人毕业了,又新加入15人。 合唱队加入的人比毕业的人多。 …… 师:同学们发现的数学信息真多呀!可是老师没弄明白,合唱队人数比原来多了还是少了? 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思考。 二、自主探究 1、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呢? 师:根据图中的数学信息谁能提出数学问题| 对学生提出的一步计算的简单问题可以现场解答。“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的问题,学生提不出来就进入下一个环节,学生提不出来教师参与启发提出。 师:要求“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怎样列式? 学生可能出现一步计算的。如果学生的答案没有出现综合算式,师生就一起把两个算式改为一个算式,并告诉学生这样的算式叫做加减混合算式。 师:这样的加减混合算式,你会计算吗?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及时巡视。及时纠正。 2、说一说,再列式计算。 师:同学们,这两道题你能解答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5页练习题 学生尝试解答第一题后,组织学生交流,重点说说是怎样想的。然后再进行第二题的解答并组织学生交流想法和计算过程。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练习设计:教材第7页 板书设计:星星合唱队 52-9+15=58 (人) 5 2 5 2 4 3 — 9 — 9 + 1 5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或 4 3 4 3 5 8 + 1 5 _____________ 5 8 答:合唱队现在有58人。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星星合唱队(第二课时) 9月9日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怎样的算式叫作加减混合算式?你会计算吗? 二、深入练习。 1.车上原有56人,下来27人,上了19人。 (1)和同伴说一说,现在车上的人数多了还是少了? (2)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2.填一填。(接力比赛,书本第7页第2题。) 3.美术课上,同学们一共带来了75个易拉罐灯笼和向日葵。做灯笼用了35个,做向日葵用了28个,还剩下多少个易拉罐? 4.淘气有45张画片,笑笑比淘气少16张。机灵狗比笑笑多27张。机灵狗有多少张画片? 三、总结提升。 师: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四、作业。 教学板书:星星合唱队 52-9+15=58 (人) 5 2 5 2 4 3 — 9 — 9 + 1 5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或 4 3 4 3 5 8 + 1 5 _____________ 5 8 答:合唱队现在有58人。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练习一(第一课时) 9月10日 教学目标: 1、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 2、培养工整书写,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发现数学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竖式计算的简便写法和利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100以内的两位数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你学会了吗?有什么收获? 二、自主探究 引导学生整理相关知识点,在小组内交流、班上集体汇报。 师:学习了加减混合运算,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你有什么想法呢? 生答 课件出示:教材第8页第1题右面的习题 师:仔细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学生尝试解答。 了解不同的算法后,组织学生交流。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练习设计:教材第8、9页 板书设计: 连加 连减 加减混合运算 56+21+18 48+32-16 39-13+47 96-34-35 57+22-45 100-69+25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练习一(第二课时) 9月11日 教学过程: 一、练习。 1.收玉米。 信息:猴子:36根;松鼠:18根;小熊:45根;小羊:?根。 (1)猴子、松鼠和小熊一共收了多少根玉米? (2)小羊收的玉米比猴子和松鼠的总数少10根,小羊收了多少根玉米? 2.二(1)班开展“争做环保小卫士”活动,下面是三个小队上周末收集废电池的情况。 小队 第一小队 第二小队 第三小队 合计 数量/节 32 36 95 (1)第三小队收集了多少节废电池? (2)第四小队收集废电池的节数比第一小队和第二小队的总和少23节。第四小队收集了多少节? 3. 姓名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总成绩 淘气 24 30 90 笑笑 29 29 94 奇思 26 30 (1)淘气第三次跳了多少下?笑笑呢? (2)奇思获得第二名,他的总成绩可能是多少?他第三次可能跳了多少下? 4.在空格里填数,使横着、竖着、斜着三个数相加的和都是30。 12 10 13 三、总结提升。 师: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四、作业。 教学板书:练习一(2) 在空格里填数,使横着、竖着、斜着三个数相加的和都是30。 12 10 13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检测题(第一课时测试、第二课时讲评) 教学时间:9月12日、13日 一、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80-( )=26 ( )+13=26 ( )-12=30 22+( )=30 2、在○里填上“>、<、=”。 21+29 40 53-23 53-25 51-29 32 34+25 25+43 3、□里最大能填几。 57- >30 25>18+ 4、买一台计算器要29元,一个地球仪12元,买这两样东西大约要( )元,如果有50元,大约还剩( )元。 二、直接写得数。 1、8+48= 12+60= 86-50= 93-40+22= 49-30= 27-9= 9+72= 65+13+20= 2、用竖式计算。 77-29= 49+38= 48+29-39= 80-21+39= 三、解决问题。 1、张老师买篮球用了42元,买排球用了39元,他大约用了多少元? 2、一件裤子46元,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多24元,一件上衣多少元? 3、小华买一辆玩具汽车用了23元,买一架玩具飞机29元,买一架玩具飞机比买一辆玩具汽车多多少元? 4、学校买来75本图书,分给低年级25本,中年级28本,其余的分给高年级,高年级分得多少本图书? 5、学校合唱队原来有42人。有9名同学毕业了,又新加入了13人。学校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 6、一瓶花生油要58元,一排牛奶37元,妈妈有100元,买这两件物品,够吗?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购物 单元教学目标: 1、经历使用人民币的过程,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 2、在购物情境中,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3、在购物情境中进行有关人民币的简单计算,学会付钱、找钱。感受付钱策略的多样性,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养成爱护人民币以及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能够辨认人民币,能够清点一定数量的人民币,能够用口头语言描述付钱、找钱的过程。同时掌握元、角、分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时间:11课时 教学内容:买文具(第一课时) 9月16日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10元以内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并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在具体的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在实际情境中认识10元以内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并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教师谈话导入 二、自主探究 1、认一认,填一填。 师:要想购物就离不开人民币,你认识图中的人民币吗?能完成填空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10页插图 学生能够认出5元、2元、1元、5角、2角、1角、5分、2分、1分,这些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交流时重点让学生说说是从哪里看出人民币的面值的。 结合生活经验及图片,完成填空,知道:1元=10角 1角=10分 2、买1支钢笔可以怎样付钱? 师:瞧,淘气和笑笑跟我们一起来到了文具店。同学们已经认识了10元以内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能自己买文具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10页最上面的插图 师:买1支钢笔可以怎样付钱?用你手中的人民币样张,演示给大家看看。 学生可能会说: 我想直接给售货员一枚1元的硬币获一张1元的纸币,这样比较简单。 我可以给售货员2张5角的。 我可以给售货员10张1角的。因为1元=10角。 我可以给售货员1张5角、1张2角和3张1角,这样加起来也正好是10角,就是1元。 …… 师:同学们的付钱方式真多。实际生活中我们这些付钱的方法都是可以的。 3、用1元买1把尺子应找回多少钱? 师:在生活中有时候我们没有正好足够的零钱,就需要付整钱后再由售货员找回零钱。这样的问题你能解决吗? 师:如果用1元钱买1把尺子,应找回多少钱?同学们算一算,一会儿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好吗? 学生讨论解答,集体订正。 4、和同伴说说,1元正好可以买哪些物品? 在小组内交流,然后交流汇报。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买文具 1元=10角 1角=10分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买文具(第二课时) 9月17日 教学过程: 一、看课本“认一认” 图中有哪些人民币?给他们进行分类。 说说哪些是纸币,哪些是硬币? 二、练习: ① 练一练的第1题 换一换,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 ② 练一练的第2题 填一填,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 强调:计算钱数时,相同单位的钱数可以直接相加减。 2、学习付款 (1)创设情境:(出示钢笔)1支钢笔1元钱,要买这支钢笔你都可以怎样去付钱呢?老师做售货员,让学生来付钱购买钢笔,展示学生的付钱方式。 (2)课件出示文具情境图,同学交流说一说购买每一种文具都可以怎样付钱。老师选其中2-3种让学生交流付钱方式。 (3)小结:在用人民币付款时,相同的钱数可以有不同的付款方式。3、1把尺子8角,淘气想用1元买1把尺子,如果你是售货员,你应找回多少钱呢?你如何列式解决呢? 学生交流并列式解答(见板书) 4、学生活动:小组成员之间说一说,1元正好可以买图中的哪些文具?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三、巩固练习:练一练第3题,先让学生认真读题,独立解决,最后全班交流。 四、本课小结: 1、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我们应该如何爱护人民币? 板 书 设 计 : 买文具(认识小面额人民币) 1元=10角 1角=10分 10-8=2(角) 1元=100分 答:应找回2角。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买衣服 (第一课时) 9月18日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较大面值的人民币。 2、通过购物等活动,体验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 3、在具体的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在具体情境中认识较大面值的人民币。在具体的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知道今天咱们要去哪转转吗?今天咱们一起去服装店看看吧。 课件出示:教材第12页情境图 师: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会说: 我知道了一套连体衣的价钱是41元。 我知道了长袖上衣的价钱是26元,短袖上衣的价钱是31元。 我知道了一条裙子的价钱是23元。 笑笑还告诉我们,今年暑假,她的妈妈给她买了1件长袖上衣和1条裙子。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获得的数学信息真不少。 二、自主探究 1、认一认。 师:你认识这些面值的人民币吗?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教师依次出示100元、50元、20元、10元面值的人民币样张,让学生回答问题,介绍自己能认识这些人民币的依据。 2、妈妈买一件短袖上衣,可以怎样付钱? 师:如果笑笑的妈妈买一件短袖上衣,可以怎样付钱?用你手中的人民币样张摆一摆,然后说一说。 学生在小组内说,然后抽生答。只要学生说的合理,教师就要予以肯定。 3、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师:你还能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学生提出不同问题后,可以当场引导学生回答,有难度的就引导学生在小组内探究解决,或给予适当的提示。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练习设计:教材第11页 板书设计:买衣服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买衣服(第二课时) 9月22日 一、巩固提高 1、教材73页第二题。(2个小题) 师:同学们表现得都不错!昨天的售货员阿姨又要请我们帮忙数一数钱,你们愿意吗? 2、数学故事。 师:同学们顺利地帮阿姨数对了钱,真棒!最后老师想给大家讲个小故事,你们听完了还要动脑筋想想故事里的问题哦!(边出示课件边讲故事)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到了那些知识? 师:同学们学得很认真,收获真不少,说得也不错。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几乎每天都要用到人民币,因此我们要好好爱护人民币,做到合理花钱,勤俭节约每一分钱。 二、思想教育 师放音乐《一分钱》,师生共唱。(下课)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小小商店(第一课时) 9月23日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学会购物,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领悟学习数学知识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在购物情境中学会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除了买文具、买衣服之外,同学们最喜欢的是逛商店,自己挑选喜欢的玩具、文具等等吧? 课件出示:教材第14页情境图 师:来到了小小商店,看你从图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会说: 我知道了1架玩具飞机的价钱是12元。 我喜欢的玩具坦克价钱是9元。 画画用的水彩笔一盒是15元。 1个足球72元,1个篮球68元,足球比篮球贵。 ……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获得的数学信息真不少。 二、自主探究 1、师:现在咱们注意看第一幅图,笑笑买了1架玩具飞机和1辆玩具坦克,一共需要多少元? 学生自主学习解答。 2、师:看第二幅图,奇思付给售货员20元,买了1盒水彩笔,找回多少元? 学生自学学习解答。 3、如果你有30元,可以买哪两样物品呢?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想法。 了解学生交流的情况,再组织汇报。 4、淘气想买一个花皮球,他有3张1元和2张2元,他可以怎样付钱? 小组讨论交流,组织汇报。 5、请你算一算,足球比篮球贵多少元?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6、你能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吗?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练习设计:教材第15页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小小商店(第二课时) 9月24日 教学过程: 一、现场购物,体验成功。 谈话:我们已经了解有关购物知识,现在我们一起到小小商店去购买自己需要的东西。 教师可以选定一部分学生扮演的售货员,其余的扮演顾客。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人民币购买商品。在活动过程中,要让买卖双方互相检查对方在进行人民币计算时有没有发生错误。例如,顾客要检查售货员有没有找错零钱,售货员则要检查顾客所付出的钱数。活动中,如果发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和其他同学商量、讨论。教师一方面要注意观察学生提出了哪些问题,是怎样解决的;另一方面要在学生碰到困难时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提示。 二、汇报讨论,活动总结。 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汇报,并对出现问题进行讨论。 (1)汇报一下活动中提出了哪些问题或遇到了哪些问题,都是怎样解决的。让大家讨论一下。这种解决问题方法是不是最好的? (2)你原有多少钱?买了哪些物品?一共用了多少钱?现在还剩多少钱?判断一下算得对吗? (3)请小售货员汇报结果:一共卖出多少东西?收入多少钱? 三、实践平台,拓展提高。 红红到超市买东西,他付给营业员50元的人民币,营业员找给他5元钱,请你说一说他可能买了下面哪几样东西? 汽车38元 飞机5元沙滩玩具10元 布娃娃30元 手电筒2元 纸扇3元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第二单元练习题(共3课时)9月25、26、27 教学过程: 一、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20分=( )角 7角=( )分 60角=( )元 1元=( )分 40角=( )元 1元=( )角 5角4分=( )分 65角=( )元( )角 9角=( )分 3元6角=( )角 23分=( )角( )分 70角=( )元 二、在 里填上“>”、“<”或“=”。 50分 5角 4分 4角 1元 9角 3角 31分 7元 7角 6元8角 7元 42分 4元1角 三、换人民币。 1、1张1元可以换成( )张2角。 2、1张1元可以换成( )张5角。 3、1张1元可以换成( )张5角、( )张2角和( )张1角。 4、1张5元可以换成( )张2元和( )张1元。 5、1张10元可以换成( )张2元。 6、1张10元可以换成( )张2元和( )张1元。 四、写出下面的钱数。 (1)一张10元、一张5元、一张1元 ( )元 (2)一张5元、一张2元、一张5角 ( )元( )角 (3)一张50元、三张10元、一张2元 ( )元 (4)一张20元、两张10元、一张5角 ( )元( )角 五、解决问题。 1、爸爸买一把椅子 ,付了4张10元,又付了1张5元,一共付了多少钱? 2、小洁买一棵白菜用去7角钱,她付了1元,应找回多少钱? 3、姐姐买一条围巾用了5元2角,买一块手帕 用了9角,一共用了多少钱? 4、一件背心 7元,一条短裤 4元,妈妈只带了5元,买这两样东西还差多少元? 5、一支牙膏 2元2角,一把牙刷1元,一把牙刷比一支牙膏便宜多少钱?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第二单元检测(共2课时) 9月29、30日 教学过程:一课时检测,一课时评讲 第二单元检测 一、换一换。 1.一张 可以换 个 。 2.一个 可以换 个 。 3. 一张 可以换 张 。 4.一张 可以换 张 。 5. 一张 可以换 张 张 二、填一填。 1. ( )元( )角 ( )元( )角 ( )元( )角 ( )元( )角 2.填上合适的人民币单位。 一件衣服80( )。 一杯子可乐5( )。 一盒巧克力36( ) 。 一枝铅笔3( )。 3. 物品 单价 数量 付出 应找回 4元 3支 16元 2个 8角 1块 三、算一算。 1. ( )元 62元 四、做一做。 18元 36元 8元 45元 1.淘气买一副 ,正好付了4张不同的人民币刚好够,他付了( )元、( )元、( )元和( )元各一张(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填)。 ( ) = 2. 买一辆 、一副 和一个 一共要花多少元? 3. 一个 比一副便宜多少元? = ( ) 思维体操 王老师有 的纸币各一张 王老师可以付出哪些不同的钱数?请在下面把钱数按顺序全部列举出来。 第三单元 数一数与乘法 课题:有多少块糖 教学目标: 1、结合数数的具体情境,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抽象过程,感受这种运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2、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相应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 3、知道用乘法算式表示相同加数连加比较简便,为进一步学习乘法奠定基础。 教学重难点: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相应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教师谈话导入,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数糖的个数,教师巡视了解不同的数法。 师:谁愿意把自己数的方法和结果告诉大家? 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一块一块地数:1、2、3、 两块两块地数:2、4、6、8 五块五块地数:5、10、15、20、 …… 师:你觉得哪种方法最好,为什么? 只要学生说的合理,教师就予以肯定。 二、自主探究 1、数一数,填一填。 课件出示:教材第16页插图 学生自己数数,完成填空后,交流汇报。 师:你能分别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生:第一幅图应该是7+7=14(块);第二幅图应该是4+4+4=12(块) 师:现在请同学们把第一幅图中的棒棒糖按列数数一数,把第二幅图中的块数按行数数一数,然后交流。 生1:第一幅图如果按列数,每列有2块,有7列,一共有14块。 生2:第二幅图如果按行数,每行有3块,有4行,一共有12块。 师:用算式又该怎样表示呢? 生答 2、说一说,算一算。 师:现在咱们重点来研究第一幅图,说说分别横着看,竖着看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 学生自主学习,讨论研究,集体汇报。 总结:无论是横着看还是竖着看,结果都是相同的。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练习设计:教材第17页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儿童乐园 教学目标: 1、结合“儿童乐园”这一现实的生活情境,逐步发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经历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抽象为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体会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会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知道它们各部分的名称、读法,并应用加法计算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 教学重难点:乘法算式的写法和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数学王国里有一个充满欢笑的地方,那就是“儿童乐园”。 课件出示:教材第18页情境图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你都看见了些什么? 1、让学生从情境图中找数学信息。 2、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3、试着解决数学问题。 二、自主探究 师:根据提出的数学问题,先在小组里交流,并列式计算。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汇报交流,学生可能会说: 有多少人坐小飞机?2+2+2+2=8(人) 有多少人坐小火车?4+4+4+4+4+4=24(人) 划船的有多少人?3+3+3=9(人) …… 学生汇报时,教师有意识地把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板书在一起。 师:观察上面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每个算式中的加数是相同的。 师:像这样的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还可以用乘法算式来计算。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与加法相关的乘法知识。 1、针对2+2+2+2=8(人)进行教学。 师:这个算式中相同的加数是几?有几个这样的加数? 生:相同的加数是2,有4个这样的加数。 师:4个2相加,也可以用乘法表示。 边说边板书2×4=8或4×2=8,并结合所写的乘法算式介绍各部分的名称和算式的读法。 2、根据“儿童乐园”的其他问题,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先写一道连加算式,再改写成乘法算,并说一说改写的理由。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练习设计:教材第19页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有多少点子 教学目标: 1、通过计算点子的个数,初步用乘法解决问题,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2、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数排列的物体的个数,列出同一个乘法算式。 3、在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法和乘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初步学会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电子图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请大家一起做游戏,高兴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20页情境图 师:仔细看图,说说你看懂了什么,和大家交流一下。 生1:淘气第一次摆的点子是每行2个,共3行,2+2+2=6。笑笑说用乘法算式是2×3=6或3×2=6。 生2:淘气第二次摆的点子图上是每列4个,共5列,4+4+4+4+4=20.淘气说用乘法算式是4×5=20或5×4=20。 师:你觉得淘气第一次摆的点子图还可以怎样说?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相同的加数? 抽生答,教师评价。 二、自主探究 1、想一想,摆一摆。 师:刚才同学们做得很认真,能根据点子图说清每行有几个,有几行;或者是每列有几个,有几列。并能说出加数相同的连加算式和乘法算式,真是学到了不是知识。现在老师想同学们在点子图上表示出乘法算式4×7。行吗?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2、圈一圈,在图上用两种方法表示3×8. 学生在小组内尝试解答,教师巡视。 3、学生在小组内出题,在点子图上圈一圈。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练习设计:教材第21页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动物聚会 教学目标: 1、结合“动物聚会”的具体情境,发展提出问题与应用数学的意识。 2、会运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解决乘法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体会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能提出问题,进一步体会乘法的简单应用,会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课件出示:教材第22页情境图 师: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抽生答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学生提出的问题如果简单,可以当场引导学生解答,尽量引导学生提出有关乘法计算的问题,并重点说清解题思路。 二、自主探究 师:老师这儿也有几个问题请同学们帮忙解答。 课件出示:教材第22页插图 1、想一想,连一连。 师:你能看懂图意吗?该怎么做呢?先在小组内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想法后,组织汇报。 2、看一看,说一说,你能想到哪些算式? 课件出示:教材第22页情境图 师:说说从每幅图中你想到了哪些算式?是怎么想的? 学生在小组内尝试解答,抽生汇报。 3、想一想,3×6还能解决生活在的哪些问题? 学生在小组内尝试解答,抽生汇报。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练习设计:教材第23页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练习二 教学目标: 1、认识乘号,掌握乘法算式的读、写,进一步理解乘法算式的含义。 2、进一步理解乘法与加法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动手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正确运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教师谈话导入 二、自主探究 师:同学们告诉大家,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 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知道乘法算式怎样读,怎样写。 …… 师:说得真好,下面就看看你对这些知识掌握了没有。 课件出示:教材第25页第8题 师: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1:买了2把香蕉,每把有5根。 生2:买了4捆萝卜,每捆有4根。 生1:买了5行馒头,每行有4个。 师:你能用乘法算式算出每样东西各买了多少吗?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了解情况。 组织交流。 师:能看图列式计算。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图形,画图表示乘法算式。 课件出示:教材第25页第6题 学生尝试画图解答问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重点说清每个乘法算式可以有两种图形来对应地表示。 三、总结提升 让学生感受这节课的学习有所提高,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引导学生谈感受、收获。 练习设计:教材第24、25页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4单元 图形的变化 主备教师:车婉 单元教学分析: 本单元教科书编写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学习目标定位在“积累经验”,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本单元就是根据《标准(2011年版)》新增加的内容,主要通过组织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活动中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沟通图形和图形之间内在联系,结合操作活动,使学生感知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为三年级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打下基础。 2、 通过组织大量的动手操作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在“做数学”的过程中才能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为此教科书安排了很多有趣的操作活动。从所选的素材来看,剪纸、画画、做风车、玩华容道游戏、做竹蜻蜓、做陀螺、移动小汽车等,都是学生们非常喜欢的。通过这些活动,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玩中学”“玩中悟”。 单元教学目标:1、结合动手操作活动初步感知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积累活动经验。 2、通过操作活动,进一步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操作活动对图形的认识产生兴趣,初步感受数学的美。 单元重、难点: 重点:认识对称图形,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难点: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 主要教学手段和方法: (例:情境教学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等) 课题:折一折,做一做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观察、欣赏民间艺术的剪纸作品,以及服饰、工艺品与建筑等图案,感知显示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 2、通过“折一折,剪一剪”“猜一猜,剪一剪”“画一画”和图形分类等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教学重点 认识对称现象。 教学难点 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 教学用具 剪纸艺术作品,绘画颜料,白纸,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活动,揭示课题 1、教师动手操作,学生认真观察。 (1)教师取一张白纸、对折。 (2)在白纸的一边画上一个图案。(如图1) 在图案中,添加彩色(或其他比较明显的颜色)颜色。 (3)把白纸沿原来的折痕对折,并用力按一按,使这个图案印到白纸的另一边上。(如图2) 整个过程,要让全体学生看得清清楚楚,然后把它贴在黑板上。说说这图案有什么特点?(沿中线(对称轴)左右两边图形是一样的。) 这是图形,都是“对称图形”(板书:对称图形) 二、认识对称图形 1、展示民间剪纸艺术。(出示课本上剪纸图) 2、学生动手操作。 (1各人取出一张纸,对折,并画上图案(参照课文)。 (2用剪刀剪下图形,再打开。 (3告诉学生,这样的图形是对称图形。 3、认识对称轴。 (1)告诉学生,刚才对折时出现的折痕,是这幅图的对称轴。对称有什么功能呢? (2)把图形沿着对称轴对折,发现对称轴左右两边的图形完全重合。 (3)让学生自己试一试。 4、猜一猜,剪一剪。(课本27页的下半页部分) 三、课堂活动 1、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图形是对称的? 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在这样交流中,能进一步感受对称图形在生活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 2、练一练第1、2和3题。 五、作业设计 1、给对称图形打“√”。 2、找一找哪些字是对称的。 6 8 H M 责 文 育 六、板书设计 对称图形 课题:玩一玩,做一做。 教学目标: 1、 结合游戏活动,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2、 能够自己动手解决图形或评议或旋转的运动问题。 3、 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具准备: 课件、圆形、正方形硬纸板、三角形、火柴棍、竹蜻蜓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小朋友们喜欢玩各种各样的游戏棋,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棋类商店看看,知道这是什么棋吗? 二、 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活动一 玩一玩,华容道 1、 教师介绍华容道游戏的由来。 师:华容道是个非常有趣的游戏,发明的人受到三国故事华容道的启发,制作了这个游戏棋。了解故事。 华容道的玩法介绍。游戏规则:4个人物只能横向或纵向移动。 谁来演示?(板书:左右、上下) (1) 分组活动。 (2)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 1、 练一练:超级小司机 谁知道是什么意思?(前进、后退) 2、 列举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升国旗、缆车 你还知道哪些? 3、 小结:玩一玩的台式,发现了物体可以上下、左右、前进、后退,真有数学的眼光。 活动二、做一做,制作陀螺 1、 任选一个喜欢的图形,制作陀螺 2、 自己选择图形,制作。 3、 反馈。转一转,发现了什么? 4、 列举生活中物体旋转的样子。 5、 对比小结。这些运动和棋子运动一样吗?用手势做一做。 活动三、做一做,竹蜻蜓 1、 介绍竹蜻蜓。演示玩法。 2、 放飞竹蜻蜓。观察竹蜻蜓翅膀是怎样飞的。 3、 介绍书上的竹蜻蜓,回家做竹蜻蜓。 一、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在玩中学习,在完整感受了物体的运动,希望你们带着一双数学的眼睛去发现玩中的数学,玩中的乐趣,玩中的美。 第五单元 单元教学分析: 本单元知识是在学生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已经具备了丰富的数数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习乘法口诀的起始阶段,也是进一步学习乘法运算的基础。乘、除运算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表内乘除法口算是学习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它同20以内数的加减法口算一样,不管是从继续学习的角度,还是从应用的角度,都应该是学生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 单元教学目标:1、结合数数的具体情境,经历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理解每句口诀的含义,体验运用乘法口诀计算的优越性。 2、 发现每一组乘法口诀的排列规律,在寻找乘法口诀记忆规律的过程中,初步发展推理能力。 3、 会比较熟练地用2~5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口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学习乘法口诀的乐趣。 单元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2~5的乘法口诀,会用2~5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掌握2~5的乘法口诀,会用2~5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主要教学手段和方法: (例:情境教学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等) 数松果(5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经历编制5 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使学生知道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初步体会口诀的优越性。 2、掌握5的乘法口诀,会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5的乘法口诀,会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一、复习准备。出示下面各题,指名口算,并把加法算式改成乘法算式。 3+3+3 = 2+2+2+2+2= 4+4+4+4= 7+7= 二、学习新知。 1、创创设数松果情境,导入新课。 2、提出问题,探究新知。 (1)看着主题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一共有多少个松果?) (2)有什么好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那可以怎样数呢? ①1,2,3,4,…1个1个地数。 ②5+5,10+5,15+5,20+5,……连续加5算出得数。 ③5,10,15,20,…5个5个地数。 (3)大家的数法真多,你喜欢哪一种数法?为什么? (4)你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吗? 生答师板书:1×5=5 2×5=10 3×5=15 4×5=20 5×5=25 6×5=30 7×5=35 8×5=40 9×5=45 (5)你知道这些算式表示的意义吗? (6)刚才我们根据松果的排数,写出了这些乘法算式。看着这些算式,你有什么想法?(算式和得数都有一定的规律。) (7)你能记住这些算式吗?动脑筋想想,然后4人小组商量一下,看谁有好办法记住这些算式和得数。(学生讨论。) (8)利用口诀顺口、方便。1个5是5,为了记起来顺口,编成口诀是:“一五得五”。你们能编出下面的口诀吗?如果有困难,可以先看图数一数有几个5,再根据乘法算式编出相应的乘法口诀,能编几句就编几句。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编制口诀,组织汇报,教师将相应的口诀卡片贴在黑板上。) 三、巩固练习。 (1)教师和学生对口令记口诀。 (2)任意两小组“开火车”背口诀。 (3)同桌一人说口诀,另一人口答相对应的两道乘法算式。 (4)自由读口诀,比一比,谁能最先背出口诀。 四、课堂总结。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有哪些进步? 在实际生活中,你发现有哪些问题可以用5的乘法口诀来解决? 做家务(2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1、结合“摆筷子”的具体情境,经历编制2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编制乘法口诀的方法。 2、掌握2的乘法口诀,会用已学过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探索编制2的乘法口诀,掌握2的乘法口诀,会用2的乘法口诀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利用数学的意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在家里会做家务吗?(投影仪出示主题图) 2、星期天,家里来了好多客人,爸爸妈妈都忙着招待客人,烧菜、做饭,小明也过来帮着做家务活,你们看小明在做什么呢? 3、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做家务(摆筷子)”这一情境来学习2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做家务) 二、操作探究,学习新知。 1、看图说一说。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小明摆碗筷这幅图,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互相说说,再汇报。) (2)请同学们看看小明是怎样摆筷子的呢?你们能帮助小明把其余的筷子摆好吗? 2、摆一摆,数一数。 (1)请每位同学用小棒代替筷子摆一摆。想一想:共要摆几次。(9次)要求边摆边说:一双筷子有2根,2双筷子有4根…… (2)学生自己动手摆,边摆边说。 (学生活动,教师指导帮助,请个别同学示范。) (3)你摆了几双筷子?共几根?你是怎样数的? (4)比一比看谁数得又对又快! (有的学生一根一根地数:1,2,3,4,…,18根;有的学生两根两根跳着数:2,4,6,8,…,18根。) 先让每个学生看着摆的小棒与同桌互相说,然后全班闭着眼睛说,小组内说,个别说。 3、填一填。(用小黑板出示这个表格) 几双筷子 1 2 3 4 5 6 7 8 9 几根筷子 2 4 (1)观察思考。这个表格表示什么意思? (2)试一试。独立把书上的表格填完整。 (3)你填的数是几?为什么填这个数?说说你的算法。 4、试一试。 (1)根据表格写乘法算式。 ①1双筷子2根也就是几个2?(1个2),那么1个2是2,用乘法算式表示,你们会吗?(同桌交流、汇报。老师板书:1×2=2。) ②2双筷子呢?(2个2)2个2是4,用乘法算式来表示又是怎样的呢? (交流、汇报。老师板书:2×2=4。) ③同学们很聪明,那你们能根据表格写出3双、4双、5双……9双所对应的乘法算式吗? (2)根据乘法算式,编一编乘法口诀。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学了5的乘法口诀。想一想,5的乘法口诀是怎么编的呢?你们能根据这9个乘法算式编出对应的2的乘法口诀吗?(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 (3)交流订正。让个别学生说说他们的想法,其他小组同学补充,根据学生的回答按顺序写出乘法口诀。 (4)学生齐读乘法口诀。同学们真不简单,自己编出了“2的乘法口诀”;仔细观察,同桌讨论“2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特点。(学生口述发现的规律,老师用彩色粉笔圈注。) 5、读一读、记一记。 (1)按顺序齐背。 (2)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对口令。 (3)教师指表格中任一组信息,学生说口诀。 三、巩固新知、拓展思维。 1、游戏(对口令)。两道乘法算式与一句口诀对。如,2×3,3×2,对口诀二三得六。 2、圈一圈。观察这些圈起来的数,你发现了什么?没有圈起来的数呢? 3、比一比,看看谁最棒!每一个同学先独立完成第15页第3题。 4、综合拓展题(15页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反馈订正,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四、课堂总结。请小朋友谈谈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需要几个轮子(3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结合“需要几个轮子”的具体情境,经历3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2、通过“怎样记住3的乘法口诀”的交流活动,体会记忆的策略,培养数感。 3、会用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运算,解决生活中简单的乘法问题。 教学重难点:探索、编制、掌握2的乘法口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同学们,你们坐过三轮车吗?今天我们一起探索三轮车与车轮之间的数量关系,学习“3的乘法口诀”好吗? 2、板书:3的乘法口诀。 3、1辆三轮车有3个轮子,2辆三轮车有几个轮子呢?3辆呢?……9辆三轮车有几个轮子呢? 二、直观操作,解决问题。 1、画一画、说一说。 (1)你们能在这张草稿纸上通过画图来解决这个问题吗?如果一个方格表示一辆三轮车,在一个方格里,你准备画几个小圆圈代表它的轮子呢?请同学们来画一画。(学生画图,教师巡视) (2)同学们,同桌能互相说一说“2辆车有几个轮子吗?3辆车呢?……9辆车呢?” 2、填一填,议一议。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16页,每个同学都动笔把“填一填”下面的表格填完整。(学生动手填,教师加强巡视。) (2) “需要几个轮子”的答案,都可以从这张表格中找到。究竟需要几个轮子,取决于有几辆三轮车。 (3)小组讨论一下,从这张表格中能发现什么规律? (4)小结:轮子随着车辆的增加而增加;每多1辆三轮车就要增加3个轮子。 三、利用表格,编制口诀。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16页,利用“表格”,独立完成“试一试”的第2题。 (1)请同桌同学互相交换课本,互相检查,再读一读,看口诀编得顺不顺口。 (2)展示一位学生所编的乘法口诀,让大家再读一读。 2、乘法口诀会帮助我们做乘法运算,所以要把3的乘法口诀记牢。你是怎样记住3的乘法口诀的,有什么好办法? 四、加强练习,熟练口诀。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7页,独立完成“练一练”的第1、2题。 2、完成“练一练”的第3题,同桌进行“过河”比赛。 五、回归生活,解决问题。 请大家都来欣赏第17页的“数学故事”,谁看懂了这个故事,并愿意说给大家听? 六、总结收获,体验成功。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和体会?谁愿意来说一说? 小熊请客(4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结合“小熊请客”的具体情境,经历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 2、掌握4的乘法口诀,会用已学过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经历4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掌握4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用口诀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小朋友,喜欢看动画片吗?那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动画片吧! 2、课件出示:小朋友们,你们好!我的生日马上就要到了,那一天,我想请大家吃果子串。可是我一个人忙不过来,你们能不能按照我的要求帮帮忙?我想给每桌小朋友串9串果子,每串请串4颗。 二、探究新知。 1、小熊想把4个红果串成一串,那么2串有多少个红果呢?3串、4串……9串分别有多少个呢?你能用所学的方法列式解答,并编出乘法算式吗? (1)独立思考,填写表格。 红果有几串 1 2 3 4 5 6 7 8 9 红果有几个 (2)小组交流填表结果和自己的思路。 (3)小组派代表汇报结果。 2、板书算式和口诀。 3、帮助了小熊,你感到开心吗? 4、请仔细观察你们串的果子,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5、你们会看着果子提问了吗?能不能把问题解决了?请四人小组试一试! 6、请2个四人小组来汇报活动成果。 7、谁来评一评,他俩说得怎么样?如果你们四人小组说得跟他们一样棒,请你送给自己一些掌声!你们小组有没有需要帮助的小朋友?你帮助了别人,你感觉怎么样? 8、你有信心把个表格填对吗?给你3分钟时间。填好的小朋友,请你想一想,你是怎样知道答案的?(用数的,用加法,用乘法。) 9、你们都很棒!看到这个表格,你能猜到今天我们学习的课题是什么吗?(板书:4的乘法口诀)有没有信心,通过自己的努力,编出4的乘法口诀?请打开书20页动手试一试。 1 × 4= 一四得四 2 × 4= 二四得八 3 × 4= 三四十二 4 × 4= 四四十六 4 × 5= 四五二十 4 × 6= 四六二十四 4 × 7= 四七二十八 4 × 8= 四八三十二 4 × 9= 四九三十六 10、小熊也把口诀写出来了,你们写的跟它一样吗?请你大声读出来。 11、谁来说说,编这些口诀时,你是怎样想的? 12、请你把4的口诀读给同桌听,看谁能最快把乘法口诀背出来。 13、谁记得这些乘法口诀?然后抽2至3人背一背。 14、小朋友,你们观察这些口诀,相邻两句口诀之间有什么联系? 相邻两个口诀之间相差4。 15、你打算怎样记住这些口诀?(让学生讨论并汇报)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记忆口诀。 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试一试。背好了请同桌互背;师生对口令;小组选代表比赛对口令,看谁说得又对又快。 2、说一说。请你想一想,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4的乘法口诀解决? 3、“练一练”第1题“连一连”。学生理解题意,再独立完成,指名说说自己的想法。 4、“练一练”第3题。 此题也应先让学生弄懂图意,再独立填写算式,说说自己列算式的思路和算式的含义。 5、“数学游戏”先算出每个算式的结果,小组合作找出复数的规律,按规律走出迷宫。 四、巩固练习,深化应用。 1、看图,想一想,填空。 一辆汽车有( )个轮子,乘法算式:______或_____。口诀:_________ 二辆汽车有( )个轮子,乘法算式:______或_____。口诀:_________ 三辆汽车有( )个轮子,乘法算式:______或_____。口诀:_________ 四辆汽车有( )个轮子,乘法算式:______或_____。口诀:_________ 2、实际应用 有4条船,每条船只能坐4人,有15名学生能坐下吗? □×□=□(人) 五、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回家路上(2~5的乘法口诀的应用)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逐步发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2-5的乘法口诀,能比较熟练地用口诀进行表内乘法的口算。 教学重点:灵活运用2~5的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难点:运用口诀解决数学问题,熟练掌握口诀。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展现信息。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动物学校去看一看(出示主题图)。真巧,正好赶上小动物们放学。他们三个一群,两个一伙,蹦蹦跳跳地往家走。 1、仔细看图,你能把看到的情景讲给大家听吗? 2、自己在下面练习说一说。 3、同桌互相说一说。 4、指名说。 二、利用信息 提出问题。 1、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小组合作写出所提的问题看哪一小组提的问题最多,同时找一组学生到黑板上书写所提问题。 船上有几只小动物? 4×4=16(只) 河里有多少条鱼? 3×4=12(只) 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5×3=15(只) 草地上一共有多少多花? 2×6=12(朵) 岸上一共有多少只小动物? 3×3=9(只) 3、同学们真聪明,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那么你们会解答吗? 三、运用信息 解决问题。 1、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看哪个小组解决的问题最多。 2、你解决了哪些问题,用什么方法解决的? 3、有没有不会解决的问题? 4、同桌合作,你问我答。 四、联系生活 拓展应用。 1、基本应用。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中的1~3题。 (第2题组织学生交流时,让学生讲清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列出算式。) 2、拓展应用。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教室,你能否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请你喜欢的同学帮你解答问题。 (引导学生应用口诀解决现实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也便于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乘法口诀,自觉地记忆口诀。) 五、走出课堂,感受数学的价值。 1、在我们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在商店中你留心看就会发现很多的乘法问题。 2、出示一箱酸奶,谁能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3、下课后,请同学们走出教室,到我们的教学楼内找一找、到操场上找一找;放学后,我们走出校园到大街上找一找、到商场中找一找……你一定会有许多欣喜地发现。 练 习 三(复习2~5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通过1~5的乘法口诀和1~5乘法口诀以内两个数相乘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引导学生发现乘法口诀的排列规律,能发现其中积相同的部分,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3、创设情境,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竞争能力。 教学重点:巩固乘法运算。 教学难点:发现乘法口诀的排列规律,能发现其中积相同的部分,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2~5的乘法口诀。 1、口算。 2、把口诀补充完整。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提供数学信息。 (1)老师星期天去超市,观察了一些商品的价格,请同学们看。(老师边往黑板上贴图片,边让学生说出图片上商品的名称和价钱。) (2)这样贴,好不好?为什么?那应该怎么办呢?谁能帮帮我? (把它们整理整理,归归类。) (3)请一名学生到黑板前,对贴在黑板上的图片进行整理。 2、提出数学问题。 (1)看着黑板,同学们能提乘法问题吗? (2)你能解决这些问题吗? 二、游戏。(采用比赛形式) 1、先由学生独立完成,同桌相互检查。 2、集体交流、反馈。 3、评一评:哪个小组完成最好,并给这个小组一颗星星。 4、请小朋友说说怎样读表内乘法。 5、对口令,同桌相互提问。 6、卡片抢答。(完成练习一第2题) 三、数学活动。 1、出示卡片,用“开火车”的形式,说出乘法口诀。 2、找朋友,用数学语言描述题中情境,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小组合作、汇报成果。(完成第3题) 四、游戏。 1、谁能说说青蛙的形状。 2、播放歌曲《数数歌》片断。 3、独立填写第4题。 4、小组相互检查。 5、集体交流反馈。(完成练习一第4题) 五、找座位。 1、“摘果子”活动,将算式写在卡片后,让学生扮演小动物上台“摘果子”。 2、对号入座。悄悄的坐上,然后说明原因。 六、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第六单元 测量 单元教学分析: 测量长度是指运用工具将被测物体长度与已知长度比较,从而得出测量结果的过程。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长短”,并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长、短的基础上,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理解“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 单元教学目标: 1、 在测量活动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 在实际活动中认识厘米和米,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掌握1米=100厘米,并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 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长度(限整厘米),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能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4、 在实际活动中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激发学习兴趣,发展观察、操作的能力。 单元教学重难点:1、初步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1、 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学会估测和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课题:教室有多长 课题:课桌有多长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的探究愿望,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及估测的意识。 3.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及厘米的实际意义,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初步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2、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学会估测和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课件演示:动物学校新买来一些课桌,小白兔回家后高兴地告诉了妈妈,兔妈妈问:“你们买的课桌有多长呀?”小白兔摇摇头说:“我可不知道。”第二天,他就去问他的好朋友小猴子,小猴子说:“这还不简单。”说完,就一一地量了起来…… 同学们,如果小白兔去问你,你能用什么方法说明课桌有多长呢? (反思此环节没有采用书上提供的素材,而是以低年级学生更为喜欢的小动物创设情境,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愿望。) (二)合作交流,认识厘米 1.说一说 (1)请同桌两人先商量一下用什么工具量,然后共同量一量你自己的课桌有多长。 (2)学生汇报。(学生可能会说:6枝铅笔长、3个文具盒长、4长……) (3)讨论:大家的桌子都是一样的,为什么你们说的数却不同?要使量得的结果一样,怎么办? 师:看来,统一测量的工具非常重要,那你知道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一般用什么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呢? 2.找一找 (1)认识刻度尺 ①观察:尺子上都有些什么? ②学生汇报,并试着说一说尺子上的数表示什么意思。 ③教师补充。 (2)认识1厘米 ①认识1厘米。 师:从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是几厘米?用字母怎样表示? (学生试说,教师纠正。) 师:请你在尺子上找一找,还有几刻度到几刻度之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 (同桌互说。) ②体会1厘米的实际长度。 a.用尺子上的1厘米比一比,图钉大约有多长?并说说你的方法。 (强调: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图钉的一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 FFKJ.Net端,看图钉的另一端对着的数最接近几,图钉的长度大约就是几厘米。) b.用手势表示1厘米的长度。 (操作:用食指和拇指轻轻夹住图钉,再轻轻地抽出图钉,指肚之间的缝隙大约就是1厘米。) ③练一练。 a.判断:够1厘米吗?(如:铅笔盒、书、本等的厚度。) b.找一找:什么东西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厘米? (3)认识几厘米 ①数一数:从0刻度到2刻度之间有几个1厘米,是几厘米?从3刻度到7刻度是几厘米? ②打手势:4厘米大约有多长?7厘米大约有多长?10厘米大约有多长? (同桌互评。) (三)动手操作,深化新知 1.估计大约是几厘米?(如:书的厚度,小棒、铅笔的长度等。) 2.请几名同学分别量出这几种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并注意测量的方法。 3.第14页量一量,第15页1,2,3题。 (四)概括总结,拓展延伸 师:如果以厘米为单位去量从家到学校的距离,去量特别远的距离,你们觉得方便吗?因此,我们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如果测量比较长的距离用厘米作单位,就很不方便了,今后我们还要学习比厘米更大的长度单位。 第七单元 分一分与除法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第一次学习除法。理解除法意义,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表内除法),是小学阶段数的运算内容中较为基础和核心的内容之一。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乘法的意义,会用2~5的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科书创设了3次分物活动,让学生通过具体操作解决生活中平均分的问题,积累分物活动经验,理解平均分的意义;在丰富体验的基础上,引入除法算式,并把它与分物的具体操作过程和结果联系起来,从而使学生获得对除法意义的初步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学习用乘法口诀求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实物操作、画图、运用口诀求商等方法,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单元教学目标: 1、 经历一系列的分物活动,体会平均分的意义,积累分物经验。 2、 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选择乘法口诀求商;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倍”的意义,能解决与倍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4、 感受除法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与同伴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体验成功的快乐。 单元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选择乘法口诀求商;理解“倍”的意义。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主要教学手段和方法: (例:情境教学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等) 课题:分物游戏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摆一摆”“分一分”、“试一试”的活动,体会在分的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情况,着重理解“平均分”,为学习除法打下基础。 2、注重学生进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经历与同学进行讨论、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会将物体平均分。 教学难点:发现、经历多种分法的操作过程。 教学准备:挂图、每人20个圆片或者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谈话:一天,猴哥哥和猴弟弟一起到山上摘桃子,俩人合作摘了8个桃子,回来后,开始分桃子。 2.板书课题 二、问题探究 1.同学们帮他们想一想,8个桃子分给两只小猴,每只小猴吃几个好呢?(猴哥哥吃几个?猴弟弟吃几个?) 2.磁性黑板并贴上8个桃子图片。 师听汇报后根据学生说的板书: 3.评价:同学们的分法都有道理,日常生活中我们分东西时常会碰到分得一样多和不一样多的事物。刚才分的这几种方法,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最公平呢? 板书:同样多 4.请学生分小棒,老师巡视,指导。 5.出示“小猫分鱼”,要求分得同样多, 6.出示小狗分骨头,老师相机指导,平均分=分的同样多. 三、体验感悟 3题师问: 一个奥运会标志须要几个圆环。这些圆环可以拼几个五环。 2.师出示 8本本子奖给近阶段表现好的同学4位,第二次9本本子奖给上课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的同学(4名)请全班同学帮老师想想平均每人可以分几本?还剩几本? 针对(2)题,问:剩下的1本还能不能再分? 四、实践应用 1.试一试第5题,飞走了一半后,还剩几只? 一半是什么意思。一共有几只,这里的一半是几只,还剩的一半是 几只。 2.下课后,请同学们 细心观察,找一找生活中平均分的事物,和你的家人,朋友说一说 五、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的开心吗?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 板书设计 分桃子 一样多、同样多、平均分 1.8个桃子分给2个猴子,每个猴子分(4)个桃子 2.每只小猫分到(3)条鱼 3.每只小狗分到(6)根骨头 分苹果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2、进一步引导学生在分一分的活动中, 教学重点:进一步领会等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提高自己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挂图、20个圆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谈话:淘气家里来客人啦,妈妈拿出了一些苹果招待客人,要淘气把苹果分一分. 2.板书 二、问题探究 1.出示12个苹果图片和4个盘子图片贴在磁力板上。 2.问:看到了什么,能帮淘气分一分吗? 3.老师收走盘子,问:现在没有盘子了,还可以怎样把这些苹果平均分呢? A老师巡视,指导。 B老师边听汇报边板书: 12个苹果,每个盘放()个,需要() 个盘子。 三、体验感悟 尝试第1题 你还发现了什么? 基本练习 试一试第2题,帮助学生弄清题意 四、实践应用 试一试第4题 1.出示做操图 2.还可以怎样排? 五、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的开心吗?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 板书设计 分苹果 平均每个盘子放3个 每个盘子里放2个,可以放6个盘子 分糖果 教学目标: 1、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并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2、使学生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而且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的学习中,学会肯定自己和倾听他人的意见。 教学重点:体会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黄豆一杯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一、参加生日聚会,唤起“主角”的意识。 一上课,我就问学生:“小朋友,你们知道今天是什么特殊的日子吗?” 然后,我很神秘的告诉他们:“今天呀,是老师的生日!”接着说:“我买了很多好吃的东西,想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参加我的生日Party,好不好?” 等他们稍微安静,我就为难地说:“可是老师今天太忙了,你们能不能帮帮老师?老师想摆六桌,你们能不能帮我把这些好吃的东西(同时在电视上出现这些小吃的数量:柑桔42个、果冻34个、花生95颗、糖果100颗、板栗49个、饼干72块)都平均分成6份?”出示课题“分食品”。接着,我让他们小组自由选择想帮老师分的东西,小组长到讲台前领取要分的物品。 二、问题探究 1、动手实践、自主探索。 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该如何将手中的物品平均分成6份,然后请一个小朋友来分,小组长做好记录,看哪一组分得又好,又快。 学生开始小组讨论,然后进行分一分。分完后,进行全班交流. 2、全班交流 让各个小组长汇报小组分的情况,并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分。要鼓励学生分法的多样化,并评价哪个小组做的较好。 三、体验感悟 讲述:大家都留意到了每张桌子上都摆了黄豆,是不是有点奇怪吧?我们老家有个习俗是:要在生日那天吃黄豆。所以我为大家准备了黄豆。在吃黄豆之前,我拿黄豆来跟大家玩个游戏,好吗? 玩游戏之前,跟学生讲清楚游戏规则:小组内派个小朋友抓一把黄豆,然后拿这一把黄豆来分,如果能平均分成2份,得2分;如果还能分成3份,再得3分;如果还能平均分成4份,再得4分;一直分下去,能分成几份,就再得几分;看哪一组得分最高。 学生开始活动。完成后将他们的分数打在准备好的表格里,在电视机里呈现出来。都做完后,让学生根据打出来的分数,判断哪一组获胜,然后给获胜组奖励。 四、实践应用 五、小结 讲述:在老师的生日Party上,玩的开心吗? 然后引导学生自己总结:今天学到了什么?是怎样学到的?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 板书设计 分糖果 第一组 姓名 姓名 姓名 姓名 姓名 1次 2次 3次 4次 分香蕉 教学目标: 1、结合平均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称。 3、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的具体过程。 教学重点:理解用除法表示等分的过程,了解除法算式的读法以及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在具体环境中建立除法算式与等分算式之间的联系,并加深体会。 教学准备: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 你们知道小猴子喜欢吃什么吗?出示智慧老人画面以及挂图 谁能把这幅图意说给大家听. 2.板书 二、问题探究 1、通过看图,同学们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把12个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多少? 同学用小棒代表香蕉分一分. 2、谈话:把12根香蕉分成2份,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除法的运算符号是÷读作:除以 (把12分成2份怎样列式?为什么等于6? 如果把12平均分3份能用除法表示吗?) 3、讲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 三、体验感悟 出示18根小棒图片,让学生自己分一分,用除法算式表示 组织学生汇报,并说出算式表示的意义 四、实践应用 完成练习二1,2,3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五、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的开心吗?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 练习五 教学目标: 1、能在活动中正确体会理解除法的含义。 2、提高在实际情境中灵活选择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 3、通过游戏活动,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能在活动中正确体会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提高在实际情境中灵活选择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动手操作: 分一分、填一填 书P40第1、2题。 1、学生独立动手圈一圈,填一填。 2、分组讨论。 3、集体交流、汇报。 书P40第3、4、5题 1、学生集体读题,教师帮助学生理解题目的意思。 2、学生独立完成。 3、分组讨论。 4、集体交流、汇报: 为什么这样列式,是怎么分的? 二、知识应用:数学故事 学生根据书中三幅图的意思,编数学故事。 先让学生说一说故事的情节,在解决除法问题的同时,发展学生的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小组活动:看算式编故事 1、让学生看算式,再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编故事。进一步沟通学生的生活经验与除法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除法问题。 2、组内交流; 3、集体汇报。 四、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 五、板书设计 练习五 1、可以给(2)件上衣钉上扣子。 10÷5=2(件) 2、平均每只小刺猬运(3)个果子。 12÷4=3(个) 小熊开店 教学目标: 1、 初步体会除法运算与生活世纪的密切关系. 2 、学会用2到5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感受用乘法解决除法的简便性. 3 、体会乘法,除法的互逆关系. 4 、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建立“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数学模型. 教学难点:拓展对“除法意义”的理解,认识和运用的空间. 教学准备:课件、教具。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师:刚才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 生:鞭炮的声音。 师:对了,爱睡觉的小熊今天起的特别早,原来阿!小熊开的店今天开张了, 它的好朋友小猴和小虎也来为他的新店开张来祝贺了。你们想不想去看看?想。那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好不好? 电脑出示课件主题,板书:小熊开店 小熊请我们进去了,我们来看看小型的店里有些什么东西?那位小朋友跟大家说说(电脑出示课本主题图) 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看看你都收到了那些数学信息?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二、问题探究 小猴想买4辆坦克送给它的表姐、表哥、好朋友和它自己,可是小猴总也算不出他要付多少钱。这下可把小熊给难住了,小朋友你们愿意帮助小熊吗? 1、算一算:买4辆坦克要多少钱? 1)独立思考 2)独立列式 3)交流汇报 4)汇报:4×5=20(元)或5×4=20 2、20元可以买多少辆坦克? 1)独立思考 2)独立列式 3)交流汇报 4)汇报:20÷5=4 3、深入探讨:20÷5还可以怎样计算呢? 独立思考,个人汇报 小猴,小狗都买到了坦克,他们可高兴了,你们高兴吗?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了,在4*5=? 20/4=5 中你发现了什么? 三、体验感悟 1、老师的问题 现在老师有个问题,要靠靠大家,我有12元钱,如果要买铅笔盒,可以买多少个?买皮球呢? 1)独立思考,列式计算 2)学生反馈 3)将答案写到书上 4)解决“买什么东西,正好用完24元?” 引导学生说自己的想法 2、学生的问题 互动活动:小组内提问、解答,说说所用的口诀 四、实践应用 1、 试一试(提醒大家边想口诀边计算) 1)独立尝试 2)交流,说说所用的口诀 2、 练一连 1)小鸟回家 出示该题图片,引导学生读懂图意,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并订正。 2)蚂蚁搬家 出示该题图片,引导学生读懂图意,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并订正。说说所用的口诀 3)动物搬家 出示该题图片,引导学生读懂图意,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并订正。比比看,那个队做得快!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 快乐的动物 教学目标: 1、在情境中体会“倍”的意义。能动手操作找出“倍”的数量关系。 2、初步建立“倍”的概念,使学生掌握“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理解“倍”的含义,知道“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教学难点:知道“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教学准备:课件、教具。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谈话引入,老师想带大家去参加一个快乐的动物聚会,好不好?(板书课题,播放课件) 二、问题探究 2、师:同学们,参加聚会的都有哪些小动物呀?数数看,它们各有多少只?(学生说完,教师点击课件,出示猴子,鸭子,松鼠,小鸡的图像,然后出示只数:3、6、2、8) 师:如果老师想用磁扣代替小猴和小鸭的只数,(边说边贴动物图像)谁能告诉老师,我应该怎样贴呢?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的围棋子,也象老师这样代替小猴和小鸭的只数摆在你的课桌上,能摆好吗? 师: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根据我们摆的情况,你能发现什么吗? 大家说的都很好,小鸭的只数是6,(板书6)小猴的只数是3(板书3),6里面有几个3呀?6里面有2个3,(边说边圈)我们就说6是3的2倍,也就是说小鸭数是小猴的2倍。(边说边板书) 生:6是3的几倍,我们可以用除法来算,6÷3=2(板“倍”不是单位名称,所以2后面就不用写“倍”字了。 师:如果又来了3只小鸭,(加3个磁扣,请小朋友也加3个围棋子),谁知道现在谁是谁的几倍?为什么? 学生尝试练习,进行讨论,再集体汇报,教师讲解: 现在小鸭是9只,小猴是3只,(板书9),9里面有几个3呢?9里面有3个3,我们就说9是3的3倍,也就是说小鸭数是小猴的3倍。(把2倍改成3倍) 师:如果要同学们像这样也列个除法算式来求9是3的几倍,谁会?(把6÷3=2改成9÷3=3) 三、体验感悟 1、请同学们用刚刚学到的倍数知识想一想,根据这四种小动物的只数,除了小鸭数是小猴的2倍,还能找到其它的倍数问题吗? 2、在小组内交流,可以摆一摆,算一算,然后在老师发给你们的答题纸上做好记录。 3、汇报、交流:根据学生填的情况,请小组派代表上台来做小老师。讲解小鸭数是松鼠的3倍,6是2的3倍,6÷2=3 小鸡数是松鼠的4倍。8是2的4倍,8÷2=4 四、实践应用 1、课件演示:其实今天来参加这个快乐的聚会的小动物还有很多呢,看看还来了谁吧!书上P47练习题。(小猫,小老鼠) 2、尝试解决问题,把你的算式写在自己的算草本上,行吗? 集体订正,在电脑上操作。 3、还有很多的小动物呢!(出示蝴蝶,蜻蜓) 集体订正,在电脑上操作。 4、出示在这个聚会上,还有我们最熟悉的朋友呢?猜猜是谁吧!(出示淘气,机灵狗比身高的图) 师:知道他们在做什么吗?他们碰到难题了,你们能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难题吗? 打开书P47,小组讨论一下,看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然后把书上的空填好。 集体订正,教师重点讲解(电脑上操作课件)。 5、找一找生活中有倍数问题吗? 五、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呀?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 试一试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文具店”这一情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倍”的含义。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和体验“倍”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和体验“倍”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教具。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CAI课件演示小兔、狐狸、小牛去买文具的故事,同时出示价钱:1支铅笔2元钱。 问:学生观察到了什么?想一想、说一说。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尽量让学生说完整。 2、让学生根据图中的意思提出不同的问题。 这时学生会根据以前所学的知识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小兔买了1支笔用了多少钱?小牛买了3只笔需要多少钱?狐狸买了4只笔需要多少钱?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的内容板书在黑板上。 二、问题探究 1、学生根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自己解决。 教师根据同学们解决的情况板书: (1)小牛买了3只笔需要多少钱? 2×3=6(元) (2)狐狸买了4只笔需要多少钱? 2×4=8(元) 2、有谁能把小兔、小牛、狐狸用的钱换成倍数说一说。 有同学回答:小牛用的钱是小兔的3倍 狐狸用的钱是小兔的4倍 老师引导:这就是我们所学的乘除法知识与“倍数”的联系,现在我们就来试试将乘除法问题换成倍数问题试试,好吗? 3、如果把刚才说的有关于倍数的句子换成条件,又应该怎样提出这个问题呢?比如:小明用的钱是小兔的2倍,小明用了多少钱?说法变了,但实质没变。 同学们根据要求提出了两道有关于倍数的应用题。 (1)小牛用的钱是小兔的3倍,小牛用了多少钱? (2)狐狸用的钱是小兔的4倍,狐狸用了多少钱? 4、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找同学举例说说“几倍”是什么意思。 有同学回答,4的3倍就是3个4。 小兔的3倍就是3个小兔用的钱那么多,小兔用了2 元钱,也就是2×3=6(元) 小兔的4倍就是4个小兔用的钱那么多,也就是2×4=8(元) 5、解答完以后要注意什么?写答语。 三、体验感悟 摆珠子 游戏规则: 按要求摆两行不同颜色的珠子,看谁摆得又对又快。 (1)上面摆3个白珠子,下面摆蓝色珠子的个数是白珠子个数的2倍。摆完了以后与老师比比看看摆对了没有。 (2)上面摆2个蓝珠子,下面摆白珠子的个数是蓝珠子的4倍。摆完了以后同座之间互相检查看看摆对了没有。 (3)上面摆10个蓝色珠子,下面摆白色珠子,使得蓝色珠子的个数是白色珠子的5倍。这一小题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困难,可以先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再摆。 四、实践应用 1、3片叶子配1朵花,15片叶子配( )朵花。 2、 的个数是 的2倍, 有( )个。 做完后小组同学商量讨论,交流想法。 五、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习得怎样?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 花园 教学目标: 1、结合全体情境,提出并解决与“倍”有关的数学问题,培养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解决问题的活动,进一步体会“倍”与乘、除法运算的联系。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倍”的意义。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看图收集信息、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主题图、课件 。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引导学生看图同学们,你们经常到花园去玩吗?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幅图,图画上是花园的一角,这里有许多数学问题,看谁发现的多。 二、问题探究 1.理解图意 出示挂图让学生自己看图,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2.提出问题 同学们看懂图意了吗?根据图一提问题适时鼓励 3.解决问题 三、体验感悟 出示试一试1题:让学生理解图意,自己在书上圈一圈、画一画。 订正结果:16÷4=4 出示2题:笑脸是哭脸的2倍 请画出笑脸 订正结果: 4×2=8(个) 四、实践应用 完成练一练1,2,3题 1题:让学生自己估计,测量,让后填写 2题:先数一数在提问 3题:让学生收集正确信息,提出问题并解答 五、小结 你在本节课学会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 板书设计 花园 小鸟是蝴蝶的几倍?24÷4=6 蜜蜂有多少只? 4×2=8(只) 红花是白花的几倍?8÷2=4 练习六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表内乘除法。 2、提高在实际情境中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表内乘除法 教学难点:提高在实际情境中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算: P52第1题 看谁算的又快又对。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校对。 二、连一连: P52第2题:连一连:这题有多余的信息。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校对。 三、填一填: P52第3题 让学生认真看清题意,独立填表,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三、看图列式计算: P53第4题 学生观察图意,独立思考算法,再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四、根据要求列式: 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计算。集体汇报。 第5题的第3小题是一个开放题。“30元可以买什么?”有两种理解:30元可以全部花完,也可以用其中的一部分。 五、知识应用: P53第6题 通过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自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看懂图意,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再集体交流。 七、布置作业 一课一练第37、38页 板书设计 练习三 (1)买6副手套需要多少远?4×6=24(元) (2 )钱的价钱是袜子的几倍? 24÷3=8(元) 第八单元乘法口诀表(二)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知识是在学生初步掌握2~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教科书编写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充分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引导学生自己编制口诀。 2、 借助点子图、数线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乘法口诀的意义。 3、 引导学生观察乘法口诀,发现乘法口诀间的规律。 4、 通过多种练习形式熟记乘法口诀。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经历编制6~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初步发展抽象、概括能力,初步学会运用类推的方法学习新知识。 2、能正确运用6~9的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感受乘法口诀的魅力,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 单元教学重难点: 单元教学重点:能正确运用6~9的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能正确运用6~9的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主要教学手段和方法: (例:情境教学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等) 课题:有多少张贴画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摆一摆,说一说的活动中感受6的乘法口诀的含义,能独立整理6的乘法口诀,并与同伴交流整理的过程和结果。 2、培养学生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整理的能力。 3、让学生在合作中感受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整理和应用6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师:同学们你们仔细观察这图,你发现了有多少张贴画?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体验感悟 1、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2~5的乘法口诀的编写经验,编出6的乘法口诀。 2、组织学生记忆6的乘法口诀。 3、用二种方法计算6乘7的结果。 四、实践应用 1、 组织学生独立完成P79的第1题到第5题。 2、 找朋友游戏,设计成卡片,分发给学生,是朋友的两人走到前台。 3、灵活应用,第5题,先让学生独立算出用几个圈,再组织交流。如学生没想出方法,师可适当引导。 五、小结 你今天学会了什么?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想一想,6的乘法口诀还可以用于生活中的哪些地方? 六、布置作业 一共有几天 教学目标: 1.编制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 2.每一句口诀含义,初步熟记7的乘法口诀,能利用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 3.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编制口诀,初步体会运用类推的方法学习新的知识。 教学重点:理解和记忆7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估算意识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 你们都过过生日吗?笑笑的生日也快到了。看:投影P80的插图,笑笑多么高兴!你们猜猜还有几天就是笑笑的生日?淘气为什么那样高兴? 2、四个星期呢,5个星期,… 二、问题探究 1、你能根据填写的表,自己编出7的乘法口诀吗? 2、 提问:你是怎样编7的乘法口诀的?组织学生交流。 3、组织学生记忆口诀。 三、体验感悟 1、组织学生完成P81第1、2、3题。巡视并指导。 2、第4题要求学生根据图说完整图意,再列出算式。 3、开放性题,第4题,要求根据实际情况完成,再全班汇报交流。 四、实践应用 “口诀对猜”游戏 “口诀游戏车” 五、小结 说说这节课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你对自己、同学、老师的评价是什么? 你还有更好的建议让数学课上得更理想吗? 六、布置作业 1、估计你和你的家人一天喝多少杯水,那一个星期呢?把了解的情况制定统计表。 23、一课一练P 买球 教学目标: 1、编制8、9乘法口诀,在探索中记住8、9的口诀,并能正确应用。 2、经历在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应用的意识。 3、培养合作意识,体验数学学习乐趣。 教学重点:编制8、9乘法口诀,在探索中记住8、9的口诀,并能正确应用。 教学难点:在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现应用的意识。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师:小淘气和小明都是体育爱好者,他们来到体育用品商店。 看:(投影P82的插图)“你会提出哪些问题?你能帮他们算算吗?” 二、问题探究 1、 你能编出8和9的乘法口诀吗? 2、 如何记忆这些口诀呢?引导学生联系学过的口诀记忆,根据乘法意义记忆;根据相邻两句间联系记忆。 3、引导学生探索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看乘法口诀,你有什么发现吗?” 三、体验感悟 1、 组织学生对口令;完成练一练的第3题。 2、 第4题,让学生理解图意,独立解答(1)(2)题,第3题在小组中提出问题,并解答。 3、第5题,要求学生先看算式有什么特点,再利用口诀计算,体验乘法口诀的优越性。 四、实践应用 1、小组玩“对口令”游戏(1题) 2、手指游戏(2题) 3、“口算游戏车”(3题) 4、第4题:引导学生看懂题意然后列式计算 5、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引导学生找出规律 比一比,看谁能用8和9的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结 六、布置作业 七、板书设计 买球 8×8=64 八八六十四 8×9=72 八九七十二 9×9=81 九九八十一 做个乘法表(二) 教学目标: 1、是让学生对自己在本阶段所学的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及情感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与反思 2、各小组准备一套1~9的乘法口算卡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这段时间你学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一说。 2、组织学生在小组里整理乘法口算卡片活动,整理时想一想,把哪些算式排在一起,为什么这样排?经过系统整理,把乘法表填完整。 3、引导学生观察乘法表,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四、实践应用 1、找出乘数是3的乘法算式,并填一填,,先独立做,然后小组内交流。如( )×()=18的只需要填出一道,其余的通过交流获取。 2、说说淘气做的乘法表,他是怎么得到的?你能帮他填完整吗?学生填,校对。 3、观察表格,你有什么发现?横着看,竖着看。 五、练一练。完成1到5题作业,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第九单元除法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本册教科书“数与数代”部分的最后一个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对除法意义有了初步体会,会用2~9的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和用2~5的乘法口诀口算表内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科书一共安排了两个主题,“长颈鹿与小鸟” 旨在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学习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除法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农家小院”一节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练习课,主要巩固和灵活运用乘除法知识和有关倍的知识,通过引导学生对情境图进行观察、思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元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体会除法与减法、乘法的联系。 2、体验除法运算方法的多样性,熟练用乘法口诀进行表内乘除法的口算。 3、感受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发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解决和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交流与分享。 单元教学重难点: 单元教学重点: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体会除法与减法、乘法的联系 单元教学难点:体验除法运算方法的多样性,熟练用乘法口诀进行表内乘除法的口算。 主要教学手段和方法: (例:情境教学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等) 长颈鹿和小鸟 教学目标: 1、创设“长颈鹿安排住宿”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3、进一步学习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除法与乘法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用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应用意识。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大森林吗?你们喜欢大森林里的动物吗?大森林里的动物可友好了,瞧!长颈鹿正在为小鸟准备房子呢?(电脑出示长颈鹿和小鸟的图)请同学们仔细地观察图,你发现了什么? 二、问题探究 师:同学们观察员得可真仔细,是呀!我们替长颈鹿想一想办法,应该为小鸟准备几间房子呢?谁能列式呢? 46÷6=?应该怎样算呢,请同桌互相说一说。 三、体验感悟 师:哪些同学说一说怎么样想?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板书。 师: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来的小鸟是24只,36只,48只,54只,那么长颈鹿要为它们准备几栋房子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说一说。引导学生反馈。 师:同学们,如果飞来的小鸟不是42只,也不是48只,每间房子里住的小鸟也不是6只,根据乘法口诀,你想补充哪些条件,长颈鹿该准备几栋房子呢、在小组内说一说,好吗?教师引导学生反馈。刚才我们应用乘法口诀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同学们真了不起,接下来我们看一组练习。(课后“练一练”第一题)我们比一比看谁应用 四、实践应用 师:同学们的表现真好,下面请同学们看一幅图。 出示:学校有24个球分别装在大球筐里,要求每个筐里装的要一样多? 1、各小组讨论一下,可以怎样装? 2、说明你们的理由。 3、教师引导学生反馈,看哪一组同学既对又合理。 五、小结 这节课你学懂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 七、板书设计: 长颈鹿和小鸟 42÷6=8(栋) 六八四十八 48÷7=6(栋)。。。。。。6(只)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体验除法的意义,了解除法与乘法的关系,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计算除法。 2、通过学生对情境图进行观察、理解、思考,进而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亲身体验运用数学知认分析、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举趣。 教学重点:除法意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用除法解决问题,熟练进行准确的运用乘法口诀进行求商。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大森林吗?你们喜欢小白兔吗?好,这节课老师就带着同学们到小白兔家里去看看。 电脑出示:(小兔安家主题目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图中都有什么? 二、问题探究 师:同学们观察得可真仔细!小兔累了,要到后面的小房子去休息,你们能根据刚才发现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师:教师在学生提出来问题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进行不早不晚(重点放在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上) 三、体验感悟 师:好,下面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都解决了吧些问题,是怎么样列式的?随着各组学生的回答,老师整理板书如下: 12÷2=6(只) 12÷6=2(间) 12÷4=3(只) 12÷3=4(间) 下面我们通过这些算式你们有什么发现? 四、实践应用 师: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84页,我们看填一填,请根据我们刚才说的把这个现场采访填完整。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每间房子住5只小兔,,3间能住宅区下吗?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1、 引导反馈,使学生明确,如果每间房子住5只小兔,3间房子可以住下15只小兔,把以能住下。 2、 如果现在有24只小兔,有8间房子,你们能提出来吧些数学问题呢?请同桌一问一答,列出算式。 3、教师引导学生反馈 五、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那些疑问? 六、布置作业 七、板书设计: 长颈鹿与小鸟 12÷2=6(只) 12÷3=4(只) 12÷4=3(只) 12÷6=2(只) 农家小院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比较熟练地利用6-9的口诀计算表内乘除法,进一步体会乘法之间的关系。 2、数学思考、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让不同学生都能学到所需要的数学知识,让思维敏捷的学生能拓展应用知识,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思想。 3、情感与态度目标: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在生动的情境中,让学生轻松运用关于6、7、8、9的乘除法综合知识。 教学难点:使学生运用6、7、8、9的乘除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谈话:同学们现在人们过惯了城市生活,周末时大家喜欢去农家乐去玩玩,呼吸农村的新鲜空气,你们去过吗? 和谁一块儿去的? 师:今天老师带小朋友到了农村里的小院,你看到什么数学信息呢? 二、问题探究 1、观察主图,明白图意。 学生说出图中的一个个数学信息,老师板书。 2、你能根据数学信息 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墙上挂了多少个玉米?平均每个笼子住几只小兔? 需要几个盒子?需要装几筐? 3. 让学生同桌互动解答。 4. 反馈 三、实践应用 练一练: 1、第1题 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第2题 提出问题,独立完成,老师指导。 3、第3、4题:小组同学一起完成。 四、小结 这节课,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五、布置作业 一课一练P 六、板书设计 农家小院 提问: 回答 墙上挂了多少个玉米? 平均每个笼子住几只小兔? 需要几个盒子? 需要装几筐? 练习七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练掌握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2、在练习中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关注学生技能发展的同时,关注学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的发展。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首先出示课件:小猫、小狗、小猴在公园里爬绳梯,绳梯上面有几颗闪闪发亮的智慧星,小狗怎么也不愿输,小猴就说:你们俩不如比一比,好吗?小猫、小狗齐声说:好!于是小猴告诉他们谁先闯过他的关,谁先得一颗智慧星。 师:这节课,我们就和小猫、小狗、小猴一起去闯关,摘取那些闪闪发亮的智慧星,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成为最有智慧的摘星人呢? 二、实践应用 活动一:登智慧梯,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学生独立完成1和2题。 2、集体订正。 活动二:爬智慧树。看谁填得又快又对。 1、完成3和4题 2、四人小组活动。 3、小组汇报。 4、老师总结(写得越多,智慧树爬得越高,最高为胜,然后换一个数试一试) 活动三:摘智彗树,看谁列得算式又对又快。 1、完成第5题,弄懂第6题的题意。 2、获取已知的数学信息。 3、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活动四:智慧房,找规律,写算式。 1、先观察组算式的特点,后小组讨论。 2、交流后说一说,写一写。 三、小结 谁获得的智慧星最多。 六、布置作业 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 全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一共安排了9个单元,其中“数与代数”领域有7个单元,主要内容包括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乘、除法的初步认识,倍的初步认识,乘法口诀和用乘法口诀求商;“图形与几何”领域有两个单元,分别安排的是图形的变化、测量。除此之外,还有“数学好玩”“整理与复习”和“总复习”。 教材内容:第一单元:加与减 第二单元:购物 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 第四单元:图形的变化 第五单元:2~5的乘法口诀 整理与复习 第六单元:测量 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 第八单元:6~9的乘法口诀 数学好玩 第九单元:除法 总复习 主要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X k b1 .Co m 1、会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并运用10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购物情境中,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学会付钱、找钱,感受付钱策略的多样性,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会比较熟练地用乘法口诀进行乘法口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体会除法与减法、乘法的联系,熟练用乘法口诀进行表内乘除法的口算。并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一些简单是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结合动手操作活动初步感知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发展空间观念。 2、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厘米和米,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并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发展观察和操作的能力。 单元课时划分: 第一单元:加与减 10课时 第二单元:购物 11课时 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 10课时 第四单元:图形的变化 5课时 第五单元:2~5的乘法口诀 10课时 第六单元:测量 5课时 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 10课时 第八单元:6~9的乘法口诀 5课时 第九单元:除法 5课时 总复习 6课时 第一单元 加与减 单元教学目标: 1、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感受生活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能读懂情境中或表格中蕴含的数学信息,会分析数量关系,并运用10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能有条例地叙述自己的思考过程,能计算10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4、在计算过程中初步养成认真、细心、耐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单元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顺联准确计算10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时间:10课时 教学内容:谁的得分高(第一课时) 9月2日 教学目标: 1、掌握两级的运算顺序和用竖式计算的书写方法。 2、培养工整书写,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发现数学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竖式计算的简便写法和利用竖式计算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老师谈话导入。 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情境图及成绩统计表。 师:这是淘气和笑笑进行套圈比赛的成绩记录。观察这张表你了解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讨论,自主发言 学生可能会说: 淘气第一次得24分,第二次得23分,第三次得41分。 淘气第一次得24分,笑笑第一次得23分,淘气第一次得分比笑笑高。 淘气第二次得30分,笑笑第二次得44分,笑笑第二次得分比淘气高。 淘气第三次得41分,笑笑第三次得29分,淘气第三次比笑笑高。 …… 师:同学们发现数学信息真不少。还有同学看出了淘气的得分两次超过了笑笑,真细心! 二、自主探究 1、进行估算 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对话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对好朋友因为比赛的输赢发生了争执,你觉得他们谁说得对呢?为什么? 生讨论,汇报。 2、尝试计算。 师:刚才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做了粗略的比较,觉得笑笑说得有道理,可能是笑笑获胜了。那么到底谁获胜了呢?让我们来算一算,看结果是怎样的。先计算淘气的总分吧! 学生试做,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计算方法。 师:说一说 你是怎样算得? 学生可能出现多种计算方法: 无论学生做出怎样的方法,教师都应给予肯定。三个数连加的竖式以前没有用过,如果交流不出来,教师可作为参与者交流。提示学生观察:由于这三个数中有一个是整十数,计算时,采取竖式和口算结合的方式比较简单。 师: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淘气的得分是95分,现在大家再计算一下笑笑三次一共得多少分?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并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学生分小组交流计算结果和方法。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三、总结提升 师:这节课一开始我们用自己的方法解决了淘气和笑笑套圈比赛的问题。现在,老师提一个建议,下课后,请同学们自由组合,也进行一次套圈比赛,把比赛的情况记录下来,下节课大家汇报一下。 练习设计:教材第3页 板书设计: 谁的得分高 百以内数的连加 24+30+41=( )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谁的得分高(第二课时) 9月3日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计算:6生板演) 37+29+17 42+19+25 36+18+35 29+50+11 32+27+43 39+27+33 二、导学释疑 1.新知:投飞镖比赛。 2.研究: (1)说一说,从表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2)你能看出奇思和妙想谁获胜吗?与同伴进行交流。 (3)奇思一共得了多少分?妙想呢? 3.展示:针对研讨内容分小组展示,其他小组补充,师生共同评价。 三、巩固提升 (1)24+16+27 49+17+32 15+26+44 33+29+25 (2)下表是我国运动员在近几届奥运会上获得的奖牌数。 金牌 银牌 铜牌 2000年 28 16 15 2004年 32 17 14 2008年 51 21 28 2012年 38 27 23 2000年一共获得奖牌多少枚? 教学板书: 谁的得分高 百以内数的连加 24+30+41=( )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秋游(第一课时) 9月4日 教学目标: 1、通过选择合适的信息解决简单的问题,学习连减计算的过程。 2、能用自己的方法正确地进行100以内数的连减计算。 3、培养学生选择信息、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掌握竖式计算的连减的方法,能正确进行100以内数的连减计算。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秋天到了,正是出游的好时节。同学们喜欢秋游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4页情境图 师:从秋游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会说: 这条船可以坐90人。 有两队,一队有45人,二队有25人。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说得很准确。你想到了什么数学问题? 生1:一共有多少人呢? 生2:这条船能坐得下这些人吗? 生3:船上还有空座位吗? …… 二、自主探究 1、乘船问题。 师:是啊,两队都上船后,船上还有多少个空座位呢?你觉得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学生尝试自己解答,教师巡视,了解不同的算法。 请不同算法的学生到黑板板书,并说明理由。 2、乘车问题。 师:同学们之前的表现非常棒!解决了乘船时的问题。如今啊,同学们的秋游就要结束了,要乘车返回学校。 课件出示:教材第4页情境图。 师:根据图中给出的数学信息你能计算出第3辆车上有多少人吗?自己试一试,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尝试解答后小组内交流解法,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交流,重点强调用竖式计算的写法。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练习设计:教材第5页 板书设计:秋游 . 90 45 45+25=70 90—70=20 —45 —25 45 20 . 90 —45 45 —25 20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秋游(第二课时) 9月5日 教学过程: (一)我能行 出示并解决问题2。 乘车返回学校,还有多少人没上车? 师提示: 1.首先找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2.然后思考解题思路。3.最后列式计算。 (二)第5页练一练第2题和第1题的第二幅图。 学生先独立读题,然后在小组里一起说一说已知条件,所求问题和解题思路。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列式计算后,在小组内订正。同伴互助。 通过练习,使学生再次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练一练第1题第一幅图;第3题;第4题(小组内完成)。 课后,作业本上完成。 教学板书:秋游 . 90 45 45+25=70 90—70=20 —45 —25 45 20 . 90 —45 45 —25 20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星星合唱队(第一课时) 9月6日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计算,优化算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喜欢唱歌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6页情境图 师:谁能看着情境图说说图中的合唱队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时,关注学生是否发现了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学生可能会说: 合唱队的人数变了。 合唱队原来有52人,今年有9人毕业了,又新加入15人。 合唱队加入的人比毕业的人多。 …… 师:同学们发现的数学信息真多呀!可是老师没弄明白,合唱队人数比原来多了还是少了? 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思考。 二、自主探究 1、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呢? 师:根据图中的数学信息谁能提出数学问题| 对学生提出的一步计算的简单问题可以现场解答。“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的问题,学生提不出来就进入下一个环节,学生提不出来教师参与启发提出。 师:要求“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怎样列式? 学生可能出现一步计算的。如果学生的答案没有出现综合算式,师生就一起把两个算式改为一个算式,并告诉学生这样的算式叫做加减混合算式。 师:这样的加减混合算式,你会计算吗?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及时巡视。及时纠正。 2、说一说,再列式计算。 师:同学们,这两道题你能解答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5页练习题 学生尝试解答第一题后,组织学生交流,重点说说是怎样想的。然后再进行第二题的解答并组织学生交流想法和计算过程。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练习设计:教材第7页 板书设计:星星合唱队 52-9+15=58 (人) 5 2 5 2 4 3 — 9 — 9 + 1 5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或 4 3 4 3 5 8 + 1 5 _____________ 5 8 答:合唱队现在有58人。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星星合唱队(第二课时) 9月9日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怎样的算式叫作加减混合算式?你会计算吗? 二、深入练习。 1.车上原有56人,下来27人,上了19人。ww w.X kb1. coM (1)和同伴说一说,现在车上的人数多了还是少了? (2)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2.填一填。(接力比赛,书本第7页第2题。) 3.美术课上,同学们一共带来了75个易拉罐灯笼和向日葵。做灯笼用了35个,做向日葵用了28个,还剩下多少个易拉罐? 4.淘气有45张画片,笑笑比淘气少16张。机灵狗比笑笑多27张。机灵狗有多少张画片? 三、总结提升。 师: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四、作业。 教学板书:星星合唱队 52-9+15=58 (人) 5 2 5 2 4 3 — 9 — 9 + 1 5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或 4 3 4 3 5 8 + 1 5 _____________ 5 8 答:合唱队现在有58人。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练习一(第一课时) 9月10日 教学目标: 1、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 2、培养工整书写,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发现数学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竖式计算的简便写法和利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100以内的两位数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你学会了吗?有什么收获? 二、自主探究 引导学生整理相关知识点,在小组内交流、班上集体汇报。 师:学习了加减混合运算,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你有什么想法呢? 生答 课件出示:教材第8页第1题右面的习题 师:仔细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学生尝试解答。 了解不同的算法后,组织学生交流。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练习设计:教材第8、9页 板书设计: 连加 连减 加减混合运算 56+21+18 48+32-16 39-13+47 96-34-35 57+22-45 100-69+25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练习一(第二课时) 9月11日 教学过程: 一、练习。 1.收玉米。 信息:猴子:36根;松鼠:18根;小熊:45根;小羊:?根。 (1)猴子、松鼠和小熊一共收了多少根玉米? (2)小羊收的玉米比猴子和松鼠的总数少10根,小羊收了多少根玉米? 2.二(1)班开展“争做环保小卫士”活动,下面是三个小队上周末收集废电池的情况。 小队 第一小队 第二小队 第三小队 合计 数量/节 32 36 95 (1)第三小队收集了多少节废电池? (2)第四小队收集废电池的节数比第一小队和第二小队的总和少23节。第四小队收集了多少节? 3. 姓名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总成绩 淘气 24 30 90 笑笑 29 29 94 奇思 26 30 (1)淘气第三次跳了多少下?笑笑呢? (2)奇思获得第二名,他的总成绩可能是多少?他第三次可能跳了多少下? 4.在空格里填数,使横着、竖着、斜着三个数相加的和都是30。 12 10 13 三、总结提升。Xk b1 .C om 师: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四、作业。 教学板书:练习一(2) 在空格里填数,使横着、竖着、斜着三个数相加的和都是30。 12 10 13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检测题(第一课时测试、第二课时讲评) 教学时间:9月12日、13日 一、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x k b 1.c o m 80-( )=26 ( )+13=26 ( )-12=30 22+( )=30 2、在○里填上“>、<、=”。 21+29 40 53-23 53-25 51-29 32 34+25 25+43 3、□里最大能填几。 57- >30 25>18+ 4、买一台计算器要29元,一个地球仪12元,买这两样东西大约要( )元,如果有50元,大约还剩( )元。 二、直接写得数。 1、8+48= 12+60= 86-50= 93-40+22= 49-30= 27-9= 9+72= 65+13+20= 2、用竖式计算。 77-29= 49+38= 48+29-39= 80-21+39= 三、解决问题。 1、张老师买篮球用了42元,买排球用了39元,他大约用了多少元? 2、一件裤子46元,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多24元,一件上衣多少元? 3、小华买一辆玩具汽车用了23元,买一架玩具飞机29元,买一架玩具飞机比买一辆玩具汽车多多少元? 4、学校买来75本图书,分给低年级25本,中年级28本,其余的分给高年级,高年级分得多少本图书? 5、学校合唱队原来有42人。有9名同学毕业了,又新加入了13人。学校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 6、一瓶花生油要58元,一排牛奶37元,妈妈有100元,买这两件物品,够吗?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购物 单元教学目标: 1、经历使用人民币的过程,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 2、在购物情境中,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3、在购物情境中进行有关人民币的简单计算,学会付钱、找钱。感受付钱策略的多样性,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养成爱护人民币以及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能够辨认人民币,能够清点一定数量的人民币,能够用口头语言描述付钱、找钱的过程。同时掌握元、角、分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时间:11课时 教学内容:买文具(第一课时) 9月16日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10元以内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并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在具体的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在实际情境中认识10元以内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并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教师谈话导入 二、自主探究 1、认一认,填一填。 师:要想购物就离不开人民币,你认识图中的人民币吗?能完成填空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10页插图 学生能够认出5元、2元、1元、5角、2角、1角、5分、2分、1分,这些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交流时重点让学生说说是从哪里看出人民币的面值的。 结合生活经验及图片,完成填空,知道:1元=10角 1角=10分 2、买1支钢笔可以怎样付钱? 师:瞧,淘气和笑笑跟我们一起来到了文具店。同学们已经认识了10元以内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能自己买文具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10页最上面的插图 师:买1支钢笔可以怎样付钱?用你手中的人民币样张,演示给大家看看。 学生可能会说: 我想直接给售货员一枚1元的硬币获一张1元的纸币,这样比较简单。 我可以给售货员2张5角的。 我可以给售货员10张1角的。因为1元=10角。 我可以给售货员1张5角、1张2角和3张1角,这样加起来也正好是10角,就是1元。 …… 师:同学们的付钱方式真多。实际生活中我们这些付钱的方法都是可以的。 3、用1元买1把尺子应找回多少钱? 师:在生活中有时候我们没有正好足够的零钱,就需要付整钱后再由售货员找回零钱。这样的问题你能解决吗? 师:如果用1元钱买1把尺子,应找回多少钱?同学们算一算,一会儿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好吗? 学生讨论解答,集体订正。 4、和同伴说说,1元正好可以买哪些物品? 在小组内交流,然后交流汇报。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买文具 1元=10角 1角=10分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买文具(第二课时) 9月17日 教学过程: 一、看课本“认一认” 图中有哪些人民币?给他们进行分类。 说说哪些是纸币,哪些是硬币? 二、练习: ① 练一练的第1题 换一换,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 ② 练一练的第2题 填一填,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 强调:计算钱数时,相同单位的钱数可以直接相加减。 2、学习付款 (1)创设情境:(出示钢笔)1支钢笔1元钱,要买这支钢笔你都可以怎样去付钱呢?老师做售货员,让学生来付钱购买钢笔,展示学生的付钱方式。 (2)课件出示文具情境图,同学交流说一说购买每一种文具都可以怎样付钱。老师选其中2-3种让学生交流付钱方式。 (3)小结:在用人民币付款时,相同的钱数可以有不同的付款方式。3、1把尺子8角,淘气想用1元买1把尺子,如果你是售货员,你应找回多少钱呢?你如何列式解决呢? 学生交流并列式解答(见板书) 4、学生活动:小组成员之间说一说,1元正好可以买图中的哪些文具?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三、巩固练习:练一练第3题,先让学生认真读题,独立解决,最后全班交流。 四、本课小结: 1、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我们应该如何爱护人民币? 板 书 设 计 : 买文具(认识小面额人民币) 1元=10角 1角=10分 10-8=2(角) 1元=100分 答:应找回2角。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买衣服 (第一课时) 9月18日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较大面值的人民币。 2、通过购物等活动,体验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 3、在具体的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在具体情境中认识较大面值的人民币。在具体的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知道今天咱们要去哪转转吗?今天咱们一起去服装店看看吧。 课件出示:教材第12页情境图 师: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会说: 我知道了一套连体衣的价钱是41元。 我知道了长袖上衣的价钱是26元,短袖上衣的价钱是31元。 我知道了一条裙子的价钱是23元。 笑笑还告诉我们,今年暑假,她的妈妈给她买了1件长袖上衣和1条裙子。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获得的数学信息真不少。 二、自主探究 1、认一认。 师:你认识这些面值的人民币吗?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教师依次出示100元、50元、20元、10元面值的人民币样张,让学生回答问题,介绍自己能认识这些人民币的依据。 2、妈妈买一件短袖上衣,可以怎样付钱? 师:如果笑笑的妈妈买一件短袖上衣,可以怎样付钱?用你手中的人民币样张摆一摆,然后说一说。 学生在小组内说,然后抽生答。只要学生说的合理,教师就要予以肯定。 3、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师:你还能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学生提出不同问题后,可以当场引导学生回答,有难度的就引导学生在小组内探究解决,或给予适当的提示。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练习设计:教材第11页 板书设计:买衣服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买衣服(第二课时) 9月22日 一、巩固提高 1、教材73页第二题。(2个小题) 师:同学们表现得都不错!昨天的售货员阿姨又要请我们帮忙数一数钱,你们愿意吗? 2、数学故事。 师:同学们顺利地帮阿姨数对了钱,真棒!最后老师想给大家讲个小故事,你们听完了还要动脑筋想想故事里的问题哦!(边出示课件边讲故事)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到了那些知识? 师:同学们学得很认真,收获真不少,说得也不错。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几乎每天都要用到人民币,因此我们要好好爱护人民币,做到合理花钱,勤俭节约每一分钱。 二、思想教育 师放音乐《一分钱》,师生共唱。(下课)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小小商店(第一课时) 9月23日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学会购物,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领悟学习数学知识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在购物情境中学会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除了买文具、买衣服之外,同学们最喜欢的是逛商店,自己挑选喜欢的玩具、文具等等吧? 课件出示:教材第14页情境图 师:来到了小小商店,看你从图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会说: 我知道了1架玩具飞机的价钱是12元。 我喜欢的玩具坦克价钱是9元。 画画用的水彩笔一盒是15元。 1个足球72元,1个篮球68元,足球比篮球贵。 ……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获得的数学信息真不少。 二、自主探究 1、师:现在咱们注意看第一幅图,笑笑买了1架玩具飞机和1辆玩具坦克,一共需要多少元? 学生自主学习解答。 2、师:看第二幅图,奇思付给售货员20元,买了1盒水彩笔,找回多少元? 学生自学学习解答。 3、如果你有30元,可以买哪两样物品呢?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想法。 了解学生交流的情况,再组织汇报。 4、淘气想买一个花皮球,他有3张1元和2张2元,他可以怎样付钱? 小组讨论交流,组织汇报。 5、请你算一算,足球比篮球贵多少元?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6、你能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吗?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练习设计:教材第15页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小小商店(第二课时) 9月24日 教学过程: 一、现场购物,体验成功。 谈话:我们已经了解有关购物知识,现在我们一起到小小商店去购买自己需要的东西。 教师可以选定一部分学生扮演的售货员,其余的扮演顾客。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人民币购买商品。在活动过程中,要让买卖双方互相检查对方在进行人民币计算时有没有发生错误。例如,顾客要检查售货员有没有找错零钱,售货员则要检查顾客所付出的钱数。活动中,如果发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和其他同学商量、讨论。教师一方面要注意观察学生提出了哪些问题,是怎样解决的;另一方面要在学生碰到困难时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提示。 二、汇报讨论,活动总结。新| 课| 标| 第|一 |网 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汇报,并对出现问题进行讨论。 (1)汇报一下活动中提出了哪些问题或遇到了哪些问题,都是怎样解决的。让大家讨论一下。这种解决问题方法是不是最好的? (2)你原有多少钱?买了哪些物品?一共用了多少钱?现在还剩多少钱?判断一下算得对吗? (3)请小售货员汇报结果:一共卖出多少东西?收入多少钱? 三、实践平台,拓展提高。 红红到超市买东西,他付给营业员50元的人民币,营业员找给他5元钱,请你说一说他可能买了下面哪几样东西? 汽车38元 飞机5元沙滩玩具10元 布娃娃30元 手电筒2元 纸扇3元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第二单元练习题(共3课时)9月25、26、27 教学过程: 一、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20分=( )角 7角=( )分 60角=( )元 1元=( )分 40角=( )元 1元=( )角 5角4分=( )分 65角=( )元( )角 9角=( )分 3元6角=( )角 23分=( )角( )分 70角=( )元 二、在 里填上“>”、“<”或“=”。 50分 5角 4分 4角 1元 9角 3角 31分 7元 7角 6元8角 7元 42分 4元1角 三、换人民币。 1、1张1元可以换成( )张2角。 2、1张1元可以换成( )张5角。 3、1张1元可以换成( )张5角、( )张2角和( )张1角。 4、1张5元可以换成( )张2元和( )张1元。 5、1张10元可以换成( )张2元。 6、1张10元可以换成( )张2元和( )张1元。 四、写出下面的钱数。 (1)一张10元、一张5元、一张1元 ( )元 (2)一张5元、一张2元、一张5角 ( )元( )角 (3)一张50元、三张10元、一张2元 ( )元 (4)一张20元、两张10元、一张5角 ( )元( )角 五、解决问题。 1、爸爸买一把椅子 ,付了4张10元,又付了1张5元,一共付了多少钱? 2、小洁买一棵白菜用去7角钱,她付了1元,应找回多少钱? 3、姐姐买一条围巾用了5元2角,买一块手帕 用了9角,一共用了多少钱? 4、一件背心 7元,一条短裤 4元,妈妈只带了5元,买这两样东西还差多少元? 5、一支牙膏 2元2角,一把牙刷1元,一把牙刷比一支牙膏便宜多少钱?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第二单元检测(共2课时) 9月29、30日 教学过程:一课时检测,一课时评讲 第二单元检测 一、换一换。 1.一张 可以换 个 。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y.com 2.一个 可以换 个 。 3. 一张 可以换 张 。 4.一张 可以换 张 。 5. 一张 可以换 张 张 二、填一填。 1. ( )元( )角 ( )元( )角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y.com ( )元( )角 ( )元( )角 2.填上合适的人民币单位。 一件衣服80( )。 一杯子可乐5( )。 一盒巧克力36( ) 。 一枝铅笔3( )。 3. 物品 单价 数量 付出 应找回 4元 3支 16元 2个 8角 1块 三、算一算。 1. ( )元 62元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y.com 四、做一做。 18元 36元 8元 45元 1.淘气买一副 ,正好付了4张不同的人民币刚好够,他付了( )元、( )元、( )元和( )元各一张(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填)。 ( ) = 2. 买一辆 、一副 和一个 一共要花多少元? 3. 一个 比一副便宜多少元? = ( )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y.com 思维体操 王老师有 的纸币各一张 王老师可以付出哪些不同的钱数?请在下面把钱数按顺序全部列举出来。 第三单元 数一数与乘法 课题:有多少块糖 教学目标: 1、结合数数的具体情境,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抽象过程,感受这种运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2、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相应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 3、知道用乘法算式表示相同加数连加比较简便,为进一步学习乘法奠定基础。 教学重难点: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相应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教师谈话导入,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数糖的个数,教师巡视了解不同的数法。 师:谁愿意把自己数的方法和结果告诉大家? 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一块一块地数:1、2、3、 两块两块地数:2、4、6、8 五块五块地数:5、10、15、20、 …… 师:你觉得哪种方法最好,为什么? 只要学生说的合理,教师就予以肯定。 二、自主探究 1、数一数,填一填。 课件出示:教材第16页插图 学生自己数数,完成填空后,交流汇报。 师:你能分别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生:第一幅图应该是7+7=14(块);第二幅图应该是4+4+4=12(块) 师:现在请同学们把第一幅图中的棒棒糖按列数数一数,把第二幅图中的块数按行数数一数,然后交流。 生1:第一幅图如果按列数,每列有2块,有7列,一共有14块。 生2:第二幅图如果按行数,每行有3块,有4行,一共有12块。 师:用算式又该怎样表示呢? 生答 2、说一说,算一算。 师:现在咱们重点来研究第一幅图,说说分别横着看,竖着看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 学生自主学习,讨论研究,集体汇报。 总结:无论是横着看还是竖着看,结果都是相同的。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练习设计:教材第17页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儿童乐园 教学目标: 1、结合“儿童乐园”这一现实的生活情境,逐步发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经历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抽象为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体会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会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知道它们各部分的名称、读法,并应用加法计算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 教学重难点:乘法算式的写法和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数学王国里有一个充满欢笑的地方,那就是“儿童乐园”。 课件出示:教材第18页情境图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你都看见了些什么? 1、让学生从情境图中找数学信息。 2、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3、试着解决数学问题。 二、自主探究 师:根据提出的数学问题,先在小组里交流,并列式计算。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汇报交流,学生可能会说: 有多少人坐小飞机?2+2+2+2=8(人) 有多少人坐小火车?4+4+4+4+4+4=24(人) 划船的有多少人?3+3+3=9(人) …… 学生汇报时,教师有意识地把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板书在一起。 师:观察上面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每个算式中的加数是相同的。 师:像这样的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还可以用乘法算式来计算。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与加法相关的乘法知识。 1、针对2+2+2+2=8(人)进行教学。 师:这个算式中相同的加数是几?有几个这样的加数? 生:相同的加数是2,有4个这样的加数。 师:4个2相加,也可以用乘法表示。 边说边板书2×4=8或4× 2=8,并结合所写的乘法算式介绍各部分的名称和算式的读法。 2、根据“儿童乐园”的其他问题,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先写一道连加算式,再改写成乘法算,并说一说改写的理由。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练习设计:教材第19页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有多少点子 教学目标: 1、通过计算点子的个数,初步用乘法解决问题,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2、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数排列的物体的个数,列出同一个乘法算式。 3、在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法和乘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初步学会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电子图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请大家一起做游戏,高兴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20页情境图 师:仔细看图,说说你看懂了什么,和大家交流一下。 生1:淘气第一次摆的点子是每行2个,共3行,2+2+2=6。笑笑说用乘法算式是2×3=6或3×2=6。 生2:淘气第二次摆的点子图上是每列4个,共5列,4+4+4+4+4=20.淘气说用乘法算式是4×5=20或5×4=20。 师:你觉得淘气第一次摆的点子图还可以怎样说?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相同的加数? 抽生答,教师评价。 二、自主探究 1、想一想,摆一摆。 师:刚才同学们做得很认真,能根据点子图说清每行有几个,有几行;或者是每列有几个,有几列。并能说出加数相同的连加算式和乘法算式,真是学到了不是知识。现在老师想同学们在点子图上表示出乘法算式4×7。行吗?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2、圈一圈,在图上用两种方法表示3×8. 学生在小组内尝试解答,教师巡视。 3、学生在小组内出题,在点子图上圈一圈。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练习设计:教材第21页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动物聚会 教学目标: 1、结合“动物聚会”的具体情境,发展提出问题与应用数学的意识。 2、会运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解决乘法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体会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能提出问题,进一步体会乘法的简单应用,会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课件出示:教材第22页情境图 师: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抽生答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学生提出的问题如果简单,可以当场引导学生解答,尽量引导学生提出有关乘法计算的问题,并重点说清解题思路。 二、自主探究 师:老师这儿也有几个问题请同学们帮忙解答。 课件出示:教材第22页插图 1、想一想,连一连。 师:你能看懂图意吗?该怎么做呢?先在小组内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想法后,组织汇报。 2、看一看,说一说,你能想到哪些算式? 课件出示:教材第22页情境图 师:说说从每幅图中你想到了哪些算式?是怎么想的? 学生在小组内尝试解答,抽生汇报。 3、想一想,3×6还能解决生活在的哪些问题? 学生在小组内尝试解答,抽生汇报。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练习设计:教材第23页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练习二 教学目标: 1、认识乘号,掌握乘法算式的读、写,进一步理解乘法算式的含义。 2、进一步理解乘法与加法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动手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正确运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教师谈话导入 二、自主探究 师:同学们告诉大家,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 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知道乘法算式怎样读,怎样写。 …… 师:说得真好,下面就看看你对这些知识掌握了没有。 课件出示:教材第25页第8题 师: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1:买了2把香蕉,每把有5根。 生2:买了4捆萝卜,每捆有4根。 生1:买了5行馒头,每行有4个。wwW. x kB 1.c Om 师:你能用乘法算式算出每样东西各买了多少吗?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了解情况。 组织交流。 师:能看图列式计算。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图形,画图表示乘法算式。 课件出示:教材第25页第6题 学生尝试画图解答问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重点说清每个乘法算式可以有两种图形来对应地表示。 三、总结提升 让学生感受这节课的学习有所提高,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引导学生谈感受、收获。 练习设计:教材第24、25页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4单元 图形的变化 主备教师:车婉 单元教学分析: 本单元教科书编写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学习目标定位在“积累经验”,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本单元就是根据《标准(2011年版)》新增加的内容,主要通过组织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活动中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沟通图形和图形之间内在联系,结合操作活动,使学生感知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为三年级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打下基础。 2、 通过组织大量的动手操作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在“做数学”的过程中才能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为此教科书安排了很多有趣的操作活动。从所选的素材来看,剪纸、画画、做风车、玩华容道游戏、做竹蜻蜓、做陀螺、移动小汽车等,都是学生们非常喜欢的。通过这些活动,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玩中学”“玩中悟”。 单元教学目标:1、结合动手操作活动初步感知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积累活动经验。 2、通过操作活动,进一步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操作活动对图形的认识产生兴趣,初步感受数学的美。 单元重、难点: 重点:认识对称图形,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难点: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 主要教学手段和方法: (例:情境教学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等) 课题:折一折,做一做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观察、欣赏民间艺术的剪纸作品,以及服饰、工艺品与建筑等图案,感知显示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 2、通过“折一折,剪一剪”“猜一猜,剪一剪”“画一画”和图形分类等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教学重点 认识对称现象。 教学难点 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 教学用具 剪纸艺术作品,绘画颜料,白纸,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活动,揭示课题 1、教师动手操作,学生认真观察。 (1)教师取一张白纸、对折。 (2)在白纸的一边画上一个图案。(如图1) 在图案中,添加彩色(或其他比较明显的颜色)颜色。 (3)把白纸沿原来的折痕对折,并用力按一按,使这个图案印到白纸的另一边上。(如图2) 整个过程,要让全体学生看得清清楚楚,然后把它贴在黑板上。说说这图案有什么特点?(沿中线(对称轴)左右两边图形是一样的。) 这是图形,都是“对称图形”(板书:对称图形) 二、认识对称图形 1、展示民间剪纸艺术。(出示课本上剪纸图) 2、学生动手操作。 (1各人取出一张纸,对折,并画上图案(参照课文)。 (2用剪刀剪下图形,再打开。 (3告诉学生,这样的图形是对称图形。 3、认识对称轴。 (1)告诉学生,刚才对折时出现的折痕,是这幅图的对称轴。对称有什么功能呢? (2)把图形沿着对称轴对折,发现对称轴左右两边的图形完全重合。 (3)让学生自己试一试。 4、猜一猜,剪一剪。(课本27页的下半页部分) 三、课堂活动 1、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图形是对称的? 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在这样交流中,能进一步感受对称图形在生活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 2、练一练第1、2和3题。 五、作业设计 1、给对称图形打“√”。 2、找一找哪些字是对称的。 6 8 H M 责 文 育 六、板书设计 对称图形 课题:玩一玩,做一做。 教学目标: 1、 结合游戏活动,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1、 能够自己动手解决图形或评议或旋转的运动问题。 2、 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具准备: 课件、圆形、正方形硬纸板、三角形、火柴棍、竹蜻蜓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小朋友们喜欢玩各种各样的游戏棋,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棋类商店看看,知道这是什么棋吗? 二、 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活动一 玩一玩,华容道 1、 教师介绍华容道游戏的由来。 师:华容道是个非常有趣的游戏,发明的人受到三国故事华容道的启发,制作了这个游戏棋。了解故事。 华容道的玩法介绍。游戏规则:4个人物只能横向或纵向移动。 谁来演示?(板书:左右、上下) (1) 分组活动。 (2)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 2、 练一练:超级小司机 谁知道是什么意思?(前进、后退) 3、 列举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升国旗、缆车 你还知道哪些? 4、 小结:玩一玩的台式,发现了物体可以上下、左右、前进、后退,真有数学的眼光。 活动二、做一做,制作陀螺 1、 任选一个喜欢的图形,制作陀螺 2、 自己选择图形,制作。 3、 反馈。转一转,发现了什么? 4、 列举生活中物体旋转的样子。 5、 对比小结。这些运动和棋子运动一样吗?用手势做一做。 活动三、做一做,竹蜻蜓 1、 介绍竹蜻蜓。演示玩法。 2、 放飞竹蜻蜓。观察竹蜻蜓翅膀是怎样飞的。 3、 介绍书上的竹蜻蜓,回家做竹蜻蜓。 三、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在玩中学习,在完整感受了物体的运动,希望你们带着一双数学的眼睛去发现玩中的数学,玩中的乐趣,玩中的美。 第五单元 单元教学分析: 本单元知识是在学生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已经具备了丰富的数数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习乘法口诀的起始阶段,也是进一步学习乘法运算的基础。乘、除运算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表内乘除法口算是学习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它同20以内数的加减法口算一样,不管是从继续学习的角度,还是从应用的角度,都应该是学生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 单元教学目标:1、结合数数的具体情境,经历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理解每句口诀的含义,体验运用乘法口诀计算的优越性。 2、 发现每一组乘法口诀的排列规律,在寻找乘法口诀记忆规律的过程中,初步发展推理能力。 3、 会比较熟练地用2~5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口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学习乘法口诀的乐趣。 单元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2~5的乘法口诀,会用2~5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掌握2~5的乘法口诀,会用2~5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主要教学手段和方法: (例:情境教学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等) 数松果(5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经历编制5 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使学生知道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初步体会口诀的优越性。 2、掌握5的乘法口诀,会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5的乘法口诀,会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一、复习准备。出示下面各题,指名口算,并把加法算式改成乘法算式。 3+3+3 = 2+2+2+2+2= 4+4+4+4= 7+7= 二、学习新知。 1、创创设数松果情境,导入新课。 2、提出问题,探究新知。 (1)看着主题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一共有多少个松果?) (2)有什么好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那可以怎样数呢? ①1,2,3,4,…1个1个地数。 ②5+5,10+5,15+5,20+5,……连续加5算出得数。 ③5,10,15,20,…5个5个地数。 (3)大家的数法真多,你喜欢哪一种数法?为什么? (4)你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吗? 生答师板书:1×5=5 2×5=10 3×5=15 4×5=20 5×5=25 6×5=30 7×5=35 8×5=40 9×5=45 (5)你知道这些算式表示的意义吗? (6)刚才我们根据松果的排数,写出了这些乘法算式。看着这些算式,你有什么想法?(算式和得数都有一定的规律。) (7)你能记住这些算式吗?动脑筋想想,然后4人小组商量一下,看谁有好办法记住这些算式和得数。(学生讨论。) (8)利用口诀顺口、方便。1个5是5,为了记起来顺口,编成口诀是:“一五得五”。你们能编出下面的口诀吗?如果有困难,可以先看图数一数有几个5,再根据乘法算式编出相应的乘法口诀,能编几句就编几句。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编制口诀,组织汇报,教师将相应的口诀卡片贴在黑板上。) 三、巩固练习。 (1)教师和学生对口令记口诀。 (2)任意两小组“开火车”背口诀。 (3)同桌一人说口诀,另一人口答相对应的两道乘法算式。 (4)自由读口诀,比一比,谁能最先背出口诀。 四、课堂总结。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有哪些进步? 在实际生活中,你发现有哪些问题可以用5的乘法口诀来解决? 做家务(2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1、结合“摆筷子”的具体情境,经历编制2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编制乘法口诀的方法。 2、掌握2的乘法口诀,会用已学过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探索编制2的乘法口诀,掌握2的乘法口诀,会用2的乘法口诀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利用数学的意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在家里会做家务吗?(投影仪出示主题图) 2、星期天,家里来了好多客人,爸爸妈妈都忙着招待客人,烧菜、做饭,小明也过来帮着做家务活,你们看小明在做什么呢? 3、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做家务(摆筷子)”这一情境来学习2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做家务) 二、操作探究,学习新知。 1、看图说一说。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小明摆碗筷这幅图,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互相说说,再汇报。) (2)请同学们看看小明是怎样摆筷子的呢?你们能帮助小明把其余的筷子摆好吗? 2、摆一摆,数一数。 (1)请每位同学用小棒代替筷子摆一摆。想一想:共要摆几次。(9次)要求边摆边说:一双筷子有2根,2双筷子有4根…… (2)学生自己动手摆,边摆边说。 (学生活动,教师指导帮助,请个别同学示范。) (3)你摆了几双筷子?共几根?你是怎样数的? (4)比一比看谁数得又对又快! (有的学生一根一根地数:1,2,3,4,…,18根;有的学生两根两根跳着数:2,4,6,8,…,18根。) 先让每个学生看着摆的小棒与同桌互相说,然后全班闭着眼睛说,小组内说,个别说。 3、填一填。(用小黑板出示这个表格) 几双筷子 1 2 3 4 5 6 7 8 9 几根筷子 2 4 (1)观察思考。这个表格表示什么意思? (2)试一试。独立把书上的表格填完整。 (3)你填的数是几?为什么填这个数?说说你的算法。 4、试一试。 (1)根据表格写乘法算式。 ①1双筷子2根也就是几个2?(1个2),那么1个2是2,用乘法算式表示,你们会吗?(同桌交流、汇报。老师板书:1×2=2。) ②2双筷子呢?(2个2)2个2是4,用乘法算式来表示又是怎样的呢? (交流、汇报。老师板书:2×2=4。) ③同学们很聪明,那你们能根据表格写出3双、4双、5双……9双所对应的乘法算式吗? (2)根据乘法算式,编一编乘法口诀。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学了5的乘法口诀。想一想,5的乘法口诀是怎么编的呢?你们能根据这9个乘法算式编出对应的2的乘法口诀吗?(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 (3)交流订正。让个别学生说说他们的想法,其他小组同学补充,根据学生的回答按顺序写出乘法口诀。 (4)学生齐读乘法口诀。同学们真不简单,自己编出了“2的乘法口诀”;仔细观察,同桌讨论“2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特点。(学生口述发现的规律,老师用彩色粉笔圈注。) 5、读一读、记一记。 (1)按顺序齐背。 (2)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对口令。 (3)教师指表格中任一组信息,学生说口诀。 三、巩固新知、拓展思维。 1、游戏(对口令)。两道乘法算式与一句口诀对。如,2×3,3×2,对口诀二三得六。 2、圈一圈。观察这些圈起来的数,你发现了什么?没有圈起来的数呢? 3、比一比,看看谁最棒!每一个同学先独立完成第15页第3题。 4、综合拓展题(15页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反馈订正,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四、课堂总结。请小朋友谈谈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需要几个轮子(3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结合“需要几个轮子”的具体情境,经历3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2、通过“怎样记住3的乘法口诀”的交流活动,体会记忆的策略,培养数感。 3、会用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运算,解决生活中简单的乘法问题。 教学重难点:探索、编制、掌握2的乘法口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同学们,你们坐过三轮车吗?今天我们一起探索三轮车与车轮之间的数量关系,学习“3的乘法口诀”好吗? 2、板书:3的乘法口诀。 3、1辆三轮车有3个轮子,2辆三轮车有几个轮子呢?3辆呢?……9辆三轮车有几个轮子呢? 二、直观操作,解决问题。 1、画一画、说一说。 (1)你们能在这张草稿纸上通过画图来解决这个问题吗?如果一个方格表示一辆三轮车,在一个方格里,你准备画几个小圆圈代表它的轮子呢?请同学们来画一画。(学生画图,教师巡视) (2)同学们,同桌能互相说一说“2辆车有几个轮子吗?3辆车呢?……9辆车呢?” 2、填一填,议一议。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16页,每个同学都动笔把“填一填”下面的表格填完整。(学生动手填,教师加强巡视。) (2) “需要几个轮子”的答案,都可以从这张表格中找到。究竟需要几个轮子,取决于有几辆三轮车。 (3)小组讨论一下,从这张表格中能发现什么规律? (4)小结:轮子随着车辆的增加而增加;每多1辆三轮车就要增加3个轮子。 三、利用表格,编制口诀。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16页,利用“表格”,独立完成“试一试”的第2题。 (1)请同桌同学互相交换课本,互相检查,再读一读,看口诀编得顺不顺口。 (2)展示一位学生所编的乘法口诀,让大家再读一读。 2、乘法口诀会帮助我们做乘法运算,所以要把3的乘法口诀记牢。你是怎样记住3的乘法口诀的,有什么好办法? 四、加强练习,熟练口诀。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7页,独立完成“练一练”的第1、2题。 2、完成“练一练”的第3题,同桌进行“过河”比赛。 五、回归生活,解决问题。 请大家都来欣赏第17页的“数学故事”,谁看懂了这个故事,并愿意说给大家听? 六、总结收获,体验成功。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和体会?谁愿意来说一说? 小熊请客(4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结合“小熊请客”的具体情境,经历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 2、掌握4的乘法口诀,会用已学过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x k b 1.c o m 教学重点:经历4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掌握4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用口诀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小朋友,喜欢看动画片吗?那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动画片吧! 2、课件出示:小朋友们,你们好!我的生日马上就要到了,那一天,我想请大家吃果子串。可是我一个人忙不过来,你们能不能按照我的要求帮帮忙?我想给每桌小朋友串9串果子,每串请串4颗。 二、探究新知。 1、小熊想把4个红果串成一串,那么2串有多少个红果呢?3串、4串……9串分别有多少个呢?你能用所学的方法列式解答,并编出乘法算式吗? (1)独立思考,填写表格。 红果有几串 1 2 3 4 5 6 7 8 9 红果有几个 (2)小组交流填表结果和自己的思路。 (3)小组派代表汇报结果。 2、板书算式和口诀。 3、帮助了小熊,你感到开心吗? 4、请仔细观察你们串的果子,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5、你们会看着果子提问了吗?能不能把问题解决了?请四人小组试一试! 6、请2个四人小组来汇报活动成果。 7、谁来评一评,他俩说得怎么样?如果你们四人小组说得跟他们一样棒,请你送给自己一些掌声!你们小组有没有需要帮助的小朋友?你帮助了别人,你感觉怎么样? 8、你有信心把个表格填对吗?给你3分钟时间。填好的小朋友,请你想一想,你是怎样知道答案的?(用数的,用加法,用乘法。) 9、你们都很棒!看到这个表格,你能猜到今天我们学习的课题是什么吗?(板书:4的乘法口诀)有没有信心,通过自己的努力,编出4的乘法口诀?请打开书20页动手试一试。 1 × 4= 一四得四 2 × 4= 二四得八 3 × 4= 三四十二 4 × 4= 四四十六 4 × 5= 四五二十 4 × 6= 四六二十四 4 × 7= 四七二十八 4 × 8= 四八三十二 4 × 9= 四九三十六 10、小熊也把口诀写出来了,你们写的跟它一样吗?请你大声读出来。 11、谁来说说,编这些口诀时,你是怎样想的? 12、请你把4的口诀读给同桌听,看谁能最快把乘法口诀背出来。 13、谁记得这些乘法口诀?然后抽2至3人背一背。 14、小朋友,你们观察这些口诀,相邻两句口诀之间有什么联系? 相邻两个口诀之间相差4。 15、你打算怎样记住这些口诀?(让学生讨论并汇报)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记忆口诀。 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试一试。背好了请同桌互背;师生对口令;小组选代表比赛对口令,看谁说得又对又快。 2、说一说。请你想一想,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4的乘法口诀解决? 3、“练一练”第1题“连一连”。学生理解题意,再独立完成,指名说说自己的想法。 4、“练一练”第3题。 此题也应先让学生弄懂图意,再独立填写算式,说说自己列算式的思路和算式的含义。 5、“数学游戏”先算出每个算式的结果,小组合作找出复数的规律,按规律走出迷宫。 四、巩固练习,深化应用。 1、看图,想一想,填空。 一辆汽车有( )个轮子,乘法算式:______或_____。口诀:_________ 二辆汽车有( )个轮子,乘法算式:______或_____。口诀:_________ 三辆汽车有( )个轮子,乘法算式:______或_____。口诀:_________ 四辆汽车有( )个轮子,乘法算式:______或_____。口诀:_________ 2、实际应用 有4条船,每条船只能坐4人,有15名学生能坐下吗? □×□=□(人) 五、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回家路上(2~5的乘法口诀的应用)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逐步发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2-5的乘法口诀,能比较熟练地用口诀进行表内乘法的口算。 教学重点:灵活运用2~5的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难点:运用口诀解决数学问题,熟练掌握口诀。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展现信息。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动物学校去看一看(出示主题图)。真巧,正好赶上小动物们放学。他们三个一群,两个一伙,蹦蹦跳跳地往家走。 1、仔细看图,你能把看到的情景讲给大家听吗? 2、自己在下面练习说一说。 3、同桌互相说一说。 4、指名说。 二、利用信息 提出问题。 1、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小组合作写出所提的问题看哪一小组提的问题最多,同时找一组学生到黑板上书写所提问题。 船上有几只小动物? 4×4=16(只) 河里有多少条鱼? 3×4=12(只) 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5×3=15(只) 草地上一共有多少多花? 2×6=12(朵) 岸上一共有多少只小动物? 3×3=9(只) 3、同学们真聪明,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那么你们会解答吗? 三、运用信息 解决问题。 1、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看哪个小组解决的问题最多。 2、你解决了哪些问题,用什么方法解决的? 3、有没有不会解决的问题? 4、同桌合作,你问我答。 四、联系生活 拓展应用。 1、基本应用。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中的1~3题。 (第2题组织学生交流时,让学生讲清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列出算式。) 2、拓展应用。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教室,你能否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请你喜欢的同学帮你解答问题。 (引导学生应用口诀解决现实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也便于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乘法口诀,自觉地记忆口诀。) 五、走出课堂,感受数学的价值。 1、在我们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在商店中你留心看就会发现很多的乘法问题。 2、出示一箱酸奶,谁能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3、下课后,请同学们走出教室,到我们的教学楼内找一找、到操场上找一找;放学后,我们走出校园到大街上找一找、到商场中找一找…… 你一定会有许多欣喜地发现。 练 习 三(复习2~5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通过1~5的乘法口诀和1~5乘法口诀以内两个数相乘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引导学生发现乘法口诀的排列规律,能发现其中积相同的部分,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3、创设情境,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竞争能力。 教学重点:巩固乘法运算。 教学难点:发现乘法口诀的排列规律,能发现其中积相同的部分,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2~5的乘法口诀。 1、口算。 2、把口诀补充完整。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提供数学信息。 (1)老师星期天去超市,观察了一些商品的价格,请同学们看。(老师边往黑板上贴图片,边让学生说出图片上商品的名称和价钱。) (2)这样贴,好不好?为什么?那应该怎么办呢?谁能帮帮我? (把它们整理整理,归归类。) (3)请一名学生到黑板前,对贴在黑板上的图片进行整理。 2、提出数学问题。 (1)看着黑板,同学们能提乘法问题吗? (2)你能解决这些问题吗? 二、游戏。(采用比赛形式) 1、先由学生独立完成,同桌相互检查。 2、集体交流、反馈。 3、评一评:哪个小组完成最好,并给这个小组一颗星星。 4、请小朋友说说怎样读表内乘法。 5、对口令,同桌相互提问。 6、卡片抢答。(完成练习一第2题) 三、数学活动。 1、出示卡片,用“开火车”的形式,说出乘法口诀。 2、找朋友,用数学语言描述题中情境,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小组合作、汇报成果。(完成第3题) 四、游戏。 1、谁能说说青蛙的形状。 2、播放歌曲《数数歌》片断。 3、独立填写第4题。 4、小组相互检查。 5、集体交流反馈。(完成练习一第4题) 五、找座位。 1、“摘果子”活动,将算式写在卡片后,让学生扮演小动物上台“摘果子”。 2、对号入座。悄悄的坐上,然后说明原因。 六、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第六单元 测量 单元教学分析: 测量长度是指运用工具将被测物体长度与已知长度比较,从而得出测量结果的过程。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长短”,并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长、短的基础上,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理解“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 单元教学目标: 1、 在测量活动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 在实际活动中认识厘米和米,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掌握1米=100厘米,并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 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长度(限整厘米),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能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4、 在实际活动中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激发学习兴趣,发展观察、操作的能力。 单元教学重难点:1、初步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1、 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学会估测和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课题:教室有多长 课题:课桌有多长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的探究愿望,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及估测的意识。 3.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及厘米的实际意义,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初步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2、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学会估测和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课件演示:动物学校新买来一些课桌,小白兔回家后高兴地告诉了妈妈,兔妈妈问:“你们买的课桌有多长呀?”小白兔摇摇头说:“我可不知道。”第二天,他就去问他的好朋友小猴子,小猴子说:“这还不简单。”说完,就一一地量了起来…… 同学们,如果小白兔去问你,你能用什么方法说明课桌有多长呢? (反思此环节没有采用书上提供的素材,而是以低年级学生更为喜欢的小动物创设情境,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愿望。) (二)合作交流,认识厘米 1.说一说 (1)请同桌两人先商量一下用什么工具量,然后共同量一量你自己的课桌有多长。 (2)学生汇报。(学生可能会说:6枝铅笔长、3个文具盒长、4长……) (3)讨论:大家的桌子都是一样的,为什么你们说的数却不同?要使量得的结果一样,怎么办? 师:看来,统一测量的工具非常重要,那你知道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一般用什么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呢? 2.找一找 (1)认识刻度尺 ①观察:尺子上都有些什么? ②学生汇报,并试着说一说尺子上的数表示什么意思。 ③教师补充。 (2)认识1厘米 ①认识1厘米。 师:从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是几厘米?用字母怎样表示? (学生试说,教师纠正。) 师:请你在尺子上找一找,还有几刻度到几刻度之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 (同桌互说。) ②体会1厘米的实际长度。 a.用尺子上的1厘米比一比,图钉大约有多长?并说说你的方法。 (强调: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图钉的一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 FFKJ.Net端,看图钉的另一端对着的数最接近几,图钉的长度大约就是几厘米。) b.用手势表示1厘米的长度。 (操作:用食指和拇指轻轻夹住图钉,再轻轻地抽出图钉,指肚之间的缝隙大约就是1厘米。) ③练一练。 a.判断:够1厘米吗?(如:铅笔盒、书、本等的厚度。) b.找一找:什么东西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厘米? (3)认识几厘米 ①数一数:从0刻度到2刻度之间有几个1厘米,是几厘米?从3刻度到7刻度是几厘米? ②打手势:4厘米大约有多长?7厘米大约有多长?10厘米大约有多长? (同桌互评。) (三)动手操作,深化新知 1.估计大约是几厘米?(如:书的厚度,小棒、铅笔的长度等。) 2.请几名同学分别量出这几种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并注意测量的方法。 3.第14页量一量,第15页1,2,3题。 (四)概括总结,拓展延伸 师:如果以厘米为单位去量从家到学校的距离,去量特别远的距离,你们觉得方便吗?因此,我们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如果测量比较长的距离用厘米作单位,就很不方便了,今后我们还要学习比厘米更大的长度单位。 w W w.x K b 1. c o m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y.com 第七单元 分一分与除法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第一次学习除法。理解除法意义,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表内除法),是小学阶段数的运算内容中较为基础和核心的内容之一。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乘法的意义,会用2~5的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科书创设了3次分物活动,让学生通过具体操作解决生活中平均分的问题,积累分物活动经验,理解平均分的意义;在丰富体验的基础上,引入除法算式,并把它与分物的具体操作过程和结果联系起来,从而使学生获得对除法意义的初步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学习用乘法口诀求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实物操作、画图、运用口诀求商等方法,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单元教学目标: 1、 经历一系列的分物活动,体会平均分的意义,积累分物经验。 2、 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选择乘法口诀求商;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倍”的意义,能解决与倍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4、 感受除法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与同伴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体验成功的快乐。 单元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选择乘法口诀求商;理解“倍”的意义。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主要教学手段和方法: (例:情境教学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等) 课题:分物游戏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摆一摆”“分一分”、“试一试”的活动,体会在分的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情况,着重理解“平均分”,为学习除法打下基础。 2、注重学生进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经历与同学进行讨论、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会将物体平均分。 教学难点:发现、经历多种分法的操作过程。 教学准备:挂图、每人20个圆片或者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谈话:一天,猴哥哥和猴弟弟一起到山上摘桃子,俩人合作摘了8个桃子,回来后,开始分桃子。 2.板书课题 二、问题探究 1.同学们帮他们想一想,8个桃子分给两只小猴,每只小猴吃几个好呢?(猴哥哥吃几个?猴弟弟吃几个?) 2.磁性黑板并贴上8个桃子图片。 师听汇报后根据学生说的板书: 3.评价:同学们的分法都有道理,日常生活中我们分东西时常会碰到分得一样多和不一样多的事物。刚才分的这几种方法,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最公平呢? 板书:同样多 4.请学生分小棒,老师巡视,指导。 5.出示“小猫分鱼”,要求分得同样多, 6.出示小狗分骨头,老师相机指导,平均分=分的同样多. 三、体验感悟 3题师问: 一个奥运会标志须要几个圆环。这些圆环可以拼几个五环。 2.师出示 8本本子奖给近阶段表现好的同学4位,第二次9本本子奖给上课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的同学(4名)请全班同学帮老师想想平均每人可以分几本?还剩几本? 针对(2)题,问:剩下的1本还能不能再分? 四、实践应用 1.试一试第5题,飞走了一半后,还剩几只? 一半是什么意思。一共有几只,这里的一半是几只,还剩的一半是 几只。 2.下课后,请同学们 细心观察,找一找生活中平均分的事物,和你的家人,朋友说一说 五、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的开心吗?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 板书设计 分桃子 一样多、同样多、平均分 1.8个桃子分给2个猴子,每个猴子分(4)个桃子 2.每只小猫分到(3)条鱼 3.每只小狗分到(6)根骨头 分苹果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2、进一步引导学生在分一分的活动中, 教学重点:进一步领会等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提高自己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挂图、20个圆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谈话:淘气家里来客人啦,妈妈拿出了一些苹果招待客人,要淘气把苹果分一分. 2.板书 二、问题探究 1.出示12个苹果图片和4个盘子图片贴在磁力板上。 2.问:看到了什么,能帮淘气分一分吗? 3.老师收走盘子,问:现在没有盘子了,还可以怎样把这些苹果平均分呢? A老师巡视,指导。 B老师边听汇报边板书: 12个苹果,每个盘放()个,需要() 个盘子。 三、体验感悟 尝试第1题 你还发现了什么? 基本练习 试一试第2题,帮助学生弄清题意 四、实践应用 试一试第4题 1.出示做操图 2.还可以怎样排? 五、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的开心吗?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 板书设计 分苹果 平均每个盘子放3个 每个盘子里放2个,可以放6个盘子 分糖果 教学目标: 1、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并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2、使学生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而且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的学习中,学会肯定自己和倾听他人的意见。 教学重点:体会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黄豆一杯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一、参加生日聚会,唤起“主角”的意识。 一上课,我就问学生:“小朋友,你们知道今天是什么特殊的日子吗?” 然后,我很神秘的告诉他们:“今天呀,是老师的生日!”接着说:“我买了很多好吃的东西,想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参加我的生日Party,好不好?” 等他们稍微安静,我就为难地说:“可是老师今天太忙了,你们能不能帮帮 老师?老师想摆六桌,你们能不能帮我把这些好吃的东西(同时在电视上出现这些小吃的数量:柑桔42个、果冻34个、花生95颗、糖果100颗、板栗49个、饼干72块)都平均分成6份?”出示课题“分食品”。接着,我让他们小组自由选择想帮老师分的东西,小组长到讲台前领取要分的物品。 二、问题探究 1、动手实践、自主探索。 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该如何将手中的物品平均分成6份,然后请一个小朋友来分,小组长做好记录,看哪一组分得又好,又快。 学生开始小组讨论,然后进行分一分。分完后,进行全班交流. 2、全班交流 让各个小组长汇报小组分的情况,并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分。要鼓励学生分法的多样化,并评价哪个小组做的较好。 三、体验感悟x k b 1 .c o m 讲述:大家都留意到了每张桌子上都摆了黄豆,是不是有点奇怪吧?我们老家有个习俗是:要在生日那天吃黄豆。所以我为大家准备了黄豆。在吃黄豆之前,我拿黄豆来跟大家玩个游戏,好吗? 玩游戏之前,跟学生讲清楚游戏规则:小组内派个小朋友抓一把黄豆,然后拿这一把黄豆来分,如果能平均分成2份,得2分;如果还能分成3份,再得3分;如果还能平均分成4份,再得4分;一直分下去,能分成几份,就再得几分;看哪一组得分最高。 学生开始活动。完成后将他们的分数打在准备好的表格里,在电视机里呈现出来。都做完后,让学生根据打出来的分数,判断哪一组获胜,然后给获胜组奖励。 四、实践应用 五、小结 讲述:在老师的生日Party上,玩的开心吗? 然后引导学生自己总结:今天学到了什么?是怎样学到的?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 板书设计 分糖果 第一组 姓名 姓名 姓名 姓名 姓名 1次 2次 3次 4次 分香蕉 教学目标: 1、结合平均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称。 3、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的具体过程。 教学重点:理解用除法表示等分的过程,了解除法算式的读法以及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在具体环境中建立除法算式与等分算式之间的联系,并加深体会。 教学准备: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 你们知道小猴子喜欢吃什么吗?出示智慧老人画面以及挂图 谁能把这幅图意说给大家听. 2.板书 二、问题探究 1、通过看图,同学们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把12个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多少? 同学用小棒代表香蕉分一分. x k b 1.c o m 2、谈话:把12根香蕉分成2份,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除法的运算符号是÷读作:除以 (把12分成2份怎样列式?为什么等于6? 如果把12平均分3份能用除法表示吗?) 3、讲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 三、体验感悟 出示18根小棒图片,让学生自己分一分,用除法算式表示 组织学生汇报,并说出算式表示的意义 四、实践应用 完成练习二1,2,3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五、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的开心吗?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 练习五 教学目标: 1、能在活动中正确体会理解除法的含义。 2、提高在实际情境中灵活选择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 3、通过游戏活动,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能在活动中正确体会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提高在实际情境中灵活选择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动手操作: 分一分、填一填 书P40第1、2题。 1、学生独立动手圈一圈,填一填。 2、分组讨论。 3、集体交流、汇报。 书P40第3、4、5题 1、学生集体读题,教师帮助学生理解题目的意思。 2、学生独立完成。 3、分组讨论。 4、集体交流、汇报: 为什么这样列式,是怎么分的? 二、知识应用:数学故事 学生根据书中三幅图的意思,编数学故事。 先让学生说一说故事的情节,在解决除法问题的同时,发展学生的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小组活动:看算式编故事 1、让学生看算式,再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编故事。进一步沟通学生的生活经验与除法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除法问题。 2、组内交流; 3、集体汇报。 四、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 五、板书设计 练习五 1、可以给(2)件上衣钉上扣子。 10÷5=2(件) 2、平均每只小刺猬运(3)个果子。 12÷4=3(个) 小熊开店 教学目标: 1、 初步体会除法运算与生活世纪的密切关系. 2 、学会用2到5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感受用乘法解决除法的简便性. 3 、体会乘法,除法的互逆关系. 4 、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建立“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数学模型. 教学难点:拓展对“除法意义”的理解,认识和运用的空间. 教学准备:课件、教具。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师:刚才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 生:鞭炮的声音。 师:对了,爱睡觉的小熊今天起的特别早,原来阿!小熊开的店今天开张了, 它的好朋友小猴和小虎也来为他的新店开张来祝贺了。你们想不想去看看?想。那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好不好? 电脑出示课件主题,板书:小熊开店 小熊请我们进去了,我们来看看小型的店里有些什么东西?那位小朋友跟大家说说(电脑出示课本主题图) 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看看你都收到了那些数学信息?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二、问题探究 小猴想买4辆坦克送给它的表姐、表哥、好朋友和它自己,可是小猴总也算不出他要付多少钱。这下可把小熊给难住了,小朋友你们愿意帮助小熊吗? 1、算一算:买4辆坦克要多少钱? 1)独立思考 2)独立列式 3)交流汇报 4)汇报:4×5=20(元)或5×4=20 2、20元可以买多少辆坦克? 1)独立思考 2)独立列式 3)交流汇报 4)汇报:20÷5=4 3、深入探讨:20÷5还可以怎样计算呢? 独立思考,个人汇报 小猴,小狗都买到了坦克,他们可高兴了,你们高兴吗?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了,在4*5=? 20/4=5 中你发现了什么? 三、体验感悟 1、老师的问题 现在老师有个问题,要靠靠大家,我有12元钱,如果要买铅笔盒,可以买多少个?买皮球呢? 1)独立思考,列式计算 2)学生反馈 3)将答案写到书上 4)解决“买什么东西,正好用完24元?” 引导学生说自己的想法 2、学生的问题 互动活动:小组内提问、解答,说说所用的口诀 四、实践应用 1、 试一试(提醒大家边想口诀边计算) 1)独立尝试 2)交流,说说所用的口诀 2、 练一连 1)小鸟回家 出示该题图片,引导学生读懂图意,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并订正。 2)蚂蚁搬家 出示该题图片,引导学生读懂图意,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并订正。说说所用的口诀 3)动物搬家 出示该题图片,引导学生读懂图意,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并订正。比比看,那个队做得快!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 快乐的动物 教学目标: 1、在情境中体会“倍”的意义。能动手操作找出“倍”的数量关系。 2、初步建立“倍”的概念,使学生掌握“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理解“倍”的含义,知道“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教学难点:知道“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教学准备:课件、教具。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谈话引入,老师想带大家去参加一个快乐的动物聚会,好不好?(板书课题,播放课件) 二、问题探究 2、师:同学们,参加聚会的都有哪些小动物呀?数数看,它们各有多少只?(学生说完,教师点击课件,出示猴子,鸭子,松鼠,小鸡的图像,然后出示只数:3、6、2、8) 师:如果老师想用磁扣代替小猴和小鸭的只数,(边说边贴动物图像)谁能告诉老师,我应该怎样贴呢?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的围棋子,也象老师这样代替小猴和小鸭的只数摆在你的课桌上,能摆好吗? 师: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根据我们摆的情况,你能发现什么吗? 大家说的都很好,小鸭的只数是6,(板书6)小猴的只数是3(板书3),6里面有几个3呀?6里面有2个3,(边说边圈)我们就说6是3的2倍,也就是说小鸭数是小猴的2倍。(边说边板书) 生:6是3的几倍,我们可以用除法来算,6÷3=2(板“倍”不是单位名称,所以2后面就不用写“倍”字了。 师:如果又来了3只小鸭,(加3个磁扣,请小朋友也加3个围棋子),谁知道现在谁是谁的几倍?为什么? 学生尝试练习,进行讨论,再集体汇报,教师讲解: 现在小鸭是9只,小猴是3只,(板书9),9里面有几个3呢?9里面有3个3,我们就说9是3的3倍,也就是说小鸭数是小猴的3倍。(把2倍改成3倍) 师:如果要同学们像这样也列个除法算式来求9是3的几倍,谁会?(把6÷3=2改成9÷3=3) 三、体验感悟 1、请同学们用刚刚学到的倍数知识想一想,根据这四种小动物的只数,除了小鸭数是小猴的2倍,还能找到其它的倍数问题吗? 2、在小组内交流,可以摆一摆,算一算,然后在老师发给你们的答题纸上做好记录。 3、汇报、交流:根据学生填的情况,请小组派代表上台来做小老师。讲解小鸭数是松鼠的3倍,6是2的3倍,6÷2=3 小鸡数是松鼠的4倍。8是2的4倍,8÷2=4 四、实践应用 1、课件演示:其实今天来参加这个快乐的聚会的小动物还有很多呢,看看还来了谁吧!书上P47练习题。(小猫,小老鼠) 2、尝试解决问题,把你的算式写在自己的算草本上,行吗? 集体订正,在电脑上操作。 3、还有很多的小动物呢!(出示蝴蝶,蜻蜓) 集体订正,在电脑上操作。 4、出示在这个聚会上,还有我们最熟悉的朋友呢?猜猜是谁吧!(出示淘气,机灵狗比身高的图) 师:知道他们在做什么吗?他们碰到难题了,你们能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难题吗? 打开书P47,小组讨论一下,看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然后把书上的空填好。 集体订正,教师重点讲解(电脑上操作课件)。 5、找一找生活中有倍数问题吗? 五、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呀?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 试一试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文具店”这一情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倍”的含义。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和体验“倍”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和体验“倍”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教具。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CAI课件演示小兔、狐狸、小牛去买文具的故事,同时出示价钱:1支铅笔2元钱。 问:学生观察到了什么?想一想、说一说。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尽量让学生说完整。 2、让学生根据图中的意思提出不同的问题。 这时学生会根据以前所学的知识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小兔买了1支笔用了多少钱?小牛买了3只笔需要多少钱?狐狸买了4只笔需要多少钱?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的内容板书在黑板上。 二、问题探究 1、学生根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自己解决。 教师根据同学们解决的情况板书: (1)小牛买了3只笔需要多少钱? 2×3=6(元) (2)狐狸买了4只笔需要多少钱? 2×4=8(元) 2、有谁能把小兔、小牛、狐狸用的钱换成倍数说一说。 有同学回答:小牛用的钱是小兔的3倍 狐狸用的钱是小兔的4倍 老师引导:这就是我们所学的乘除法知识与“倍数”的联系,现在我们就来试试将乘除法问题换成倍数问题试试,好吗? 3、如果把刚才说的有关于倍数的句子换成条件,又应该怎样提出这个问题呢?比如:小明用的钱是小兔的2倍,小明用了多少钱?说法变了,但实质没变。 同学们根据要求提出了两道有关于倍数的应用题。 (1)小牛用的钱是小兔的3倍,小牛用了多少钱? (2)狐狸用的钱是小兔的4倍,狐狸用了多少钱? 4、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找同学举例说说“几倍”是什么意思。 有同学回答,4的3倍就是3个4。 小兔的3倍就是3个小兔用的钱那么多,小兔用了2 元钱,也就是2×3=6(元) 小兔的4倍就是4个小兔用的钱那么多,也就是2×4=8(元) 5、解答完以后要注意什么?写答语。新| 课| 标| 第|一 |网 三、体验感悟 摆珠子 游戏规则: 按要求摆两行不同颜色的珠子,看谁摆得又对又快。 (1)上面摆3个白珠子,下面摆蓝色珠子的个数是白珠子个数的2倍。摆完了以后与老师比比看看摆对了没有。 (2)上面摆2个蓝珠子,下面摆白珠子的个数是蓝珠子的4倍。摆完了以后同座之间互相检查看看摆对了没有。 (3)上面摆10个蓝色珠子,下面摆白色珠子,使得蓝色珠子的个数是白色珠子的5倍。这一小题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困难,可以先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再摆。 四、实践应用 1、3片叶子配1朵花,15片叶子配( )朵花。 2、 的个数是 的2倍, 有( )个。 做完后小组同学商量讨论,交流想法。 五、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习得怎样?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 花园 教学目标: 1、结合全体情境,提出并解决与“倍”有关的数学问题,培养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解决问题的活动,进一步体会“倍”与乘、除法运算的联系。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倍”的意义。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看图收集信息、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主题图、课件 。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y.com 引导学生看图同学们,你们经常到花园去玩吗?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幅图,图画上是花园的一角,这里有许多数学问题,看谁发现的多。 二、问题探究 1.理解图意 出示挂图让学生自己看图,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2.提出问题 同学们看懂图意了吗?根据图一提问题适时鼓励 3.解决问题 三、体验感悟 出示试一试1题:让学生理解图意,自己在书上圈一圈、画一画。 订正结果:16÷4=4 出示2题:笑脸是哭脸的2倍 请画出笑脸 订正结果: 4×2=8(个) 四、实践应用 完成练一练1,2,3题 1题:让学生自己估计,测量,让后填写 2题:先数一数在提问 3题:让学生收集正确信息,提出问题并解答 五、小结 你在本节课学会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 板书设计 花园 小鸟是蝴蝶的几倍?24÷4=6 蜜蜂有多少只? 4×2=8(只) 红花是白花的几倍?8÷2=4 练习六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表内乘除法。 2、提高在实际情境中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表内乘除法 教学难点:提高在实际情境中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算: P52第1题 看谁算的又快又对。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校对。 二、连一连: P52第2题:连一连:这题有多余的信息。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校对。 三、填一填: P52第3题 让学生认真看清题意,独立填表,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三、看图列式计算: P53第4题 学生观察图意,独立思考算法,再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四、根据要求列式: 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计算。集体汇报。 第5题的第3小题是一个开放题。“30元可以买什么?”有两种理解:30元可以全部花完,也可以用其中的一部分。 五、知识应用: P53第6题 通过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自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看懂图意,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再集体交流。 七、布置作业 一课一练第37、38页 板书设计 练习三 (1)买6副手套需要多少远?4×6=24(元) (2 )钱的价钱是袜子的几倍? 24÷3=8(元) 第八单元乘法口诀表(二)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知识是在学生初步掌握2~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教科书编写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充分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引导学生自己编制口诀。 2、 借助点子图、数线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乘法口诀的意义。 3、 引导学生观察乘法口诀,发现乘法口诀间的规律。 4、 通过多种练习形式熟记乘法口诀。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经历编制6~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初步发展抽象、概括能力,初步学会运用类推的方法学习新知识。 2、能正确运用6~9的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感受乘法口诀的魅力,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 单元教学重难点: 单元教学重点:能正确运用6~9的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能正确运用6~9的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主要教学手段和方法: (例:情境教学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等) 课题:有多少张贴画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摆一摆,说一说的活动中感受6的乘法口诀的含义,能独立整理6的乘法口诀,并与同伴交流整理的过程和结果。 2、培养学生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整理的能力。 3、让学生在合作中感受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整理和应用6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师:同学们你们仔细观察这图,你发现了有多少张贴画?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体验感悟 1、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2~5的乘法口诀的编写经验,编出6的乘法口诀。 2、组织学生记忆6的乘法口诀。 3、用二种方法计算6乘7的结果。 四、实践应用 1、 组织学生独立完成P79的第1题到第5题。 2、 找朋友游戏,设计成卡片,分发给学生,是朋友的两人走到前台。 3、灵活应用,第5题,先让学生独立算出用几个圈,再组织交流。如学生没想出方法,师可适当引导。 五、小结 你今天学会了什么?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想一想,6的乘法口诀还可以用于生活中的哪些地方? 六、布置作业 一共有几天 教学目标: 1.编制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 2.每一句口诀含义,初步熟记7的乘法口诀,能利用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 3.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编制口诀,初步体会运用类推的方法学习新的知识。 教学重点:理解和记忆7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估算意识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 你们都过过生日吗?笑笑的生日也快到了。看:投影P80的插图,笑笑多么高兴!你们猜猜还有几天就是笑笑的生日?淘气为什么那样高兴? 2、四个星期呢,5个星期,… 二、问题探究 1、你能根据填写的表,自己编出7的乘法口诀吗? 2、 提问:你是怎样编7的乘法口诀的?组织学生交流。 3、组织学生记忆口诀。 三、体验感悟 1、组织学生完成P81第1、2、3题。巡视并指导。 2、第4题要求学生根据图说完整图意,再列出算式。 3、开放性题,第4题,要求根据实际情况完成,再全班汇报交流。 四、实践应用 “口诀对猜”游戏 “口诀游戏车” 五、小结 说说这节课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你对自己、同学、老师的评价是什么? 你还有更好的建议让数学课上得更理想吗? 六、布置作业 1、估计你和你的家人一天喝多少杯水,那一个星期呢?把了解的情况制定统计表。 23、一课一练P 买球 教学目标: 1、编制8、9乘法口诀,在探索中记住8、9的口诀,并能正确应用。 2、经历在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应用的意识。 3、培养合作意识,体验数学学习乐趣。 教学重点:编制8、9乘法口诀,在探索中记住8、9的口诀,并能正确应用。 教学难点:在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现应用的意识。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师:小淘气和小明都是体育爱好者,他们来到体育用品商店。 看:(投影P82的插图)“你会提出哪些问题?你能帮他们算算吗?” 二、问题探究 1、 你能编出8和9的乘法口诀吗? 2、 如何记忆这些口诀呢?引导学生联系学过的口诀记忆,根据乘法意义记忆;根据相邻两句间联系记忆。 3、引导学生探索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看乘法口诀,你有什么发现吗?” 三、体验感悟 1、 组织学生对口令;完成练一练的第3题。新 课 标 第 一 网 2、 第4题,让学生理解图意,独立解答(1)(2)题,第3题在小组中提出问题,并解答。 3、第5题,要求学生先看算式有什么特点,再利用口诀计算,体验乘法口诀的优越性。 四、实践应用 1、小组玩“对口令”游戏(1题) 2、手指游戏(2题) 3、“口算游戏车”(3题) 4、第4题:引导学生看懂题意然后列式计算 5、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引导学生找出规律 比一比,看谁能用8和9的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结 六、布置作业 七、板书设计 买球 8×8=64 八八六十四 8×9=72 八九七十二 9×9=81 九九八十一 做个乘法表(二) 教学目标: 1、是让学生对自己在本阶段所学的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及情感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与反思 2、各小组准备一套1~9的乘法口算卡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这段时间你学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一说。 2、组织学生在小组里整理乘法口算卡片活动,整理时想一想,把哪些算式排在一起,为什么这样排?经过系统整理,把乘法表填完整。 3、引导学生观察乘法表,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四、实践应用 1、找出乘数是3的乘法算式,并填一填,,先独立做,然后小组内交流。如( )×()=18的只需要填出一道,其余的通过交流获取。 2、说说淘气做的乘法表,他是怎么得到的?你能帮他填完整吗?学生填,校对。 3、观察表格,你有什么发现?横着看,竖着看。 五、练一练。完成1到5题作业,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ww w.X kb1. coM 第九单元除法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本册教科书“数与数代”部分的最后一个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对除法意义有了初步体会,会用2~9的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和用2~5的乘法口诀口算表内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科书一共安排了两个主题,“长颈鹿与小鸟”旨在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学习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除法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农家小院” 一节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练习课,主要巩固和灵活运用乘除法知识和有关倍的知识,通过引导学生对情境图进行观察、思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元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体会除法与减法、乘法的联系。 2、体验除法运算方法的多样性,熟练用乘法口诀进行表内乘除法的口算。 3、感受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发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解决和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交流与分享。 单元教学重难点: 单元教学重点: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体会除法与减法、乘法的联系 单元教学难点:体验除法运算方法的多样性,熟练用乘法口诀进行表内乘除法的口算。 主要教学手段和方法: (例:情境教学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等) 长颈鹿和小鸟 教学目标: 1、创设“长颈鹿安排住宿”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3、进一步学习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除法与乘法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用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应用意识。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大森林吗?你们喜欢大森林里的动物吗?大森林里的动物可友好了,瞧!长颈鹿正在为小鸟准备房子呢?(电脑出示长颈鹿和小鸟的图)请同学们仔细地观察图,你发现了什么? 二、问题探究 师:同学们观察员得可真仔细,是呀!我们替长颈鹿想一想办法,应该为小鸟准备几间房子呢?谁能列式呢? 46÷6=?应该怎样算呢,请同桌互相说一说。 三、体验感悟 师:哪些同学说一说怎么样想?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板书。 师: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来的小鸟是24只,36只,48只,54只,那么长颈鹿要为它们准备几栋房子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说一说。引导学生反馈。 师:同学们,如果飞来的小鸟不是42只,也不是48只,每间房子里住的小鸟也不是6只,根据乘法口诀,你想补充哪些条件,长颈鹿该准备几栋房子呢、在小组内说一说,好吗?教师引导学生反馈。刚才我们应用乘法口诀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同学们真了不起,接下来我们看一组练习。(课后“练一练”第一题)我们比一比看谁应用 四、实践应用 师:同学们的表现真好,下面请同学们看一幅图。 出示:学校有24个球分别装在大球筐里,要求每个筐里装的要一样多? 1、各小组讨论一下,可以怎样装? 2、说明你们的理由。 3、教师引导学生反馈,看哪一组同学既对又合理。 五、小结 这节课你学懂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 七、板书设计: 长颈鹿和小鸟 42÷6=8(栋) 六八四十八 48÷7=6(栋)。。。。。。6(只)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体验除法的意义,了解除法与乘法的关系,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计算除法。 2、通过学生对情境图进行观察、理解、思考,进而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亲身体验运用数学知认分析、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举趣。 教学重点:除法意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用除法解决问题,熟练进行准确的运用乘法口诀进行求商。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大森林吗?你们喜欢小白兔吗?好,这节课老师就带着同学们到小白兔家里去看看。 电脑出示:(小兔安家主题目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图中都有什么? X k b1 .Co m 二、问题探究 师:同学们观察得可真仔细!小兔累了,要到后面的小房子去休息,你们能根据刚才发现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师:教师在学生提出来问题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进行不早不晚(重点放在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上) 三、体验感悟 师:好,下面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都解决了吧些问题,是怎么样列式的?随着各组学生的回答,老师整理板书如下: 12÷2=6(只) 12÷6=2(间) 12÷4=3(只) 12÷3=4(间) 下面我们通过这些算式你们有什么发现? 四、实践应用 师: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84页,我们看填一填,请根据我们刚才说的把这个现场采访填完整。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每间房子住5只小兔,,3间能住宅区下吗?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1、 引导反馈,使学生明确,如果每间房子住5只小兔,3间房子可以住下15只小兔,把以能住下。 2、 如果现在有24只小兔,有8间房子,你们能提出来吧些数学问题呢?请同桌一问一答,列出算式。 3、教师引导学生反馈 五、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那些疑问? 六、布置作业 七、板书设计: 长颈鹿与小鸟 12÷2=6(只) 12÷3=4(只) 12÷4=3(只) 12÷6=2(只) 农家小院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比较熟练地利用6-9的口诀计算表内乘除法,进一步体会乘法之间的关系。 2、数学思考、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让不同学生都能学到所需要的数学知识,让思维敏捷的学生能拓展应用知识,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思想。 3、情感与态度目标: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新 课 标 第 一 网 教学重点: 在生动的情境中,让学生轻松运用关于6、7、8、9的乘除法综合知识。 教学难点:使学生运用6、7、8、9的乘除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谈话:同学们现在人们过惯了城市生活,周末时大家喜欢去农家乐去玩玩,呼吸农村的新鲜空气,你们去过吗? 和谁一块儿去的? 师:今天老师带小朋友到了农村里的小院,你看到什么数学信息呢? 二、问题探究 1、观察主图,明白图意。 学生说出图中的一个个数学信息,老师板书。 2、你能根据数学信息 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墙上挂了多少个玉米?平均每个笼子住几只小兔? 需要几个盒子?需要装几筐? 3. 让学生同桌互动解答。 4. 反馈 三、实践应用 练一练: 1、第1题 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第2题 提出问题,独立完成,老师指导。 3、第3、4题:小组同学一起完成。 四、小结 这节课,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五、布置作业 一课一练P 六、板书设计 农家小院 提问: 回答 墙上挂了多少个玉米? 平均每个笼子住几只小兔? 需要几个盒子? 需要装几筐? 练习七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练掌握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2、在练习中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关注学生技能发展的同时,关注学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的发展。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新| 课| 标| 第|一 |网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首先出示课件:小猫、小狗、小猴在公园里爬绳梯,绳梯上面有几颗闪闪发亮的智慧星,小狗怎么也不愿输,小猴就说:你们俩不如比一比,好吗?小猫、小狗齐声说:好!于是小猴告诉他们谁先闯过他的关,谁先得一颗智慧星。 师:这节课,我们就和小猫、小狗、小猴一起去闯关,摘取那些闪闪发亮的智慧星,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成为最有智慧的摘星人呢? 二、实践应用 活动一:登智慧梯,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学生独立完成1和2题。 2、集体订正。 活动二:爬智慧树。看谁填得又快又对。 1、完成3和4题 2、四人小组活动。 3、小组汇报。 4、老师总结(写得越多,智慧树爬得越高,最高为胜,然后换一个数试一试) 活动三:摘智彗树,看谁列得算式又对又快。 1、完成第5题,弄懂第6题的题意。 2、获取已知的数学信息。 3、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活动四:智慧房,找规律,写算式。 1、先观察组算式的特点,后小组讨论。 2、交流后说一说,写一写。 三、小结 谁获得的智慧星最多。 六、布置作业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数学教案 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1人,其中男生22人,女生19人。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积极认真。有少数孩子,缺少一定的数学学习的能力,或自我约束力差,或反应速度比较慢, 或思维呆滞,或因家庭等原因,造成基础较其他同学弱一些,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差一些。由于学生个体差异,两极分化现象已经出现,对于同一个学习任务,孩子们完成需要的时间可能相差也比较大。学生的问题意识还不强,质疑能力很弱,独立思考的意识较欠缺,自主学习能力也不是很好,合作学习方法还有待提高。这些问题都是新学期教学需要关注的重点。 二、教材分析: (一)数与代数: 1.数的运算:包括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乘法的认识和乘法口诀;除法的认识和用口诀求商,包括《加与减》、《数一数与乘法》、《2-5的乘法口诀》、《分一分与除法》、《6-9的乘法口诀》、《除法》单元。 2.常见的量:包括圆角分的认识,包括《购物》单元 (二)图形与几何: 1.测量:包括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厘米、米的认识,包括《测量》单元; 2.图形的运动:包括在活动中积累同学运动的经验、欣赏与设计,包括《图形的变化》单元; (三)综合与实践:包括班级旧物市场、寻找身体上的数学“秘密”,包括《数学好玩》单元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加与减;购物;数一数与乘法;图形的变化;2-5的乘法口诀;整理与复习;测量;分一分与除法;6-9的乘法口诀;数学好玩;除法;总复习。 三、教学目标: 1. 第一单元“加与减”。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能读懂情境中或表格中蕴含的数学信息,会分析数量关系,并运用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能有条理地叙述自己的思考过程,能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在计算过程中初步养成认真、细心、耐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2. 第二单元“购物” 。经历使用人民币的过程,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在购物情境中,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在购物情境中进行有关人民币的简单计算,学会付钱、找钱,感受付钱策略的多样性,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 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学生通过“数一数”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 第四单元“图形的变化”。结合动手操作活动初步感知平移、旋转、轴对称,积累活动经验。通过操作活动,进一步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通过操作活动对图形的认识产生兴趣,初步感受数学的美。 5. 第五单元“2-5的乘法口诀”。结合数数的具体情境,经历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理解每句口诀的含义,体验运用乘法口诀计算的优越性。能够发现每一组乘法口诀的排列规律,在寻找乘法口诀记忆规律的过程中,初步发展推理能力。会比较熟练地用2-5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口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学习乘法口诀的乐趣。 6. 整理与复习。经历整理前面所学知识和方法的过程,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巩固所学知识,掌握必要的基本技能。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通过回顾、整理、练习等学习活动,初步养成整理所学知识的良好习惯和自我反思的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7. 第六单元“测量”。在测量活动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度量单位的重要性,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厘米和米,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掌握1米=100厘米,并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长度(限整厘米),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能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在实际活动中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计发学习的兴趣,发展观察、操作的能力。 8. 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经历一系列的分物活动,体会平均分的意义,积累分物经验。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选择乘法口诀求商;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除法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与同伴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体验成功的快乐。 9. 第八单元“6-9的乘法口诀” 。结合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经历编制6-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初步发展抽象、概括能力,初步学会运用类推的方法学习新知识。能正确运用6-9的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乘法口诀的魅力,计发数学学习的兴趣。 3. 数学好玩,通过有趣的旧物交换和买卖活动,复习学过的乘除法及有关人民币的知识。能够利用学过的乘除法知识解决旧物买卖和等价交换的问题,能够正确付钱,找钱,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为希望小学献爱心活动,从小培养热衷公益的良好品德。在时间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回顾、整理与交流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自我反思能力。 4. 第九单元“除法”。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体会除法与减法、乘法的联系。体验除法运算方法的多样性,熟练用乘法口诀进行表内乘除法的口算。感受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发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和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交流与分享。 5. 总复习。经历对本学期各个领域所学知识进行梳理的过程,初步养成回顾与反思的良好习惯,感受复习的作用。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能在购物情境中进行有关人民币的简单计算。结合具体情境,加深理解乘法、除法和倍的意义,熟记2-9的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结合动手操作活动进一步感知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积累活动经验。能恰当地旋转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关系。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测量有关的简单问题。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加与减、表内乘除法 教学难点:加与减、乘除法的意义、数学好玩 五、教学措施: 1.以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3.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少讲多练,每节课学生自主练习不少于15分钟; 4.每周2次题单的针对性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每单元一次自测,及时查漏补缺。 5. 运用多种评价激励,激发学生兴趣。 6. 加强家校沟通,争取家长配合。 7. 后进生转化措施: (1)多表扬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好数学的信心; (2)利用课余时间多进行面对面的辅导; (3)家校协同,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六、课时安排: 时间 教学内容 课时数 9月1日-9月13日 加与减 9课时 9月16日-9月24日 购物 6课时 9月25日-10月9日 数一数与乘法 8课时 10月10日-10月14日 图形的变化 3课时 10月15日-10月29日 2-5的乘法口诀 11课时 10月30日-11月4日 整理与复习 4课时 11月5日-11月15日 测量 9课时 11月18日-12月6日 分一分与除法 15课时 12月9日-12月17日 6-9的乘法口诀 7课时 12月18日-12月20日 数学好玩 3课时 12月23日-12月31日 除法 7课时 1月4日-1月6日 总复习 6课时 1月7日-1月17日 期末复习 10课时 第一单元 加与减 单元教学目标: 1、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感受生活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能读懂情境中或表格中蕴含的数学信息,会分析数量关系,并运用10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能有条例地叙述自己的思考过程,能计算10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4、在计算过程中初步养成认真、细心、耐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单元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顺联准确计算10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时间:10课时 教学内容:谁的得分高(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两级的运算顺序和用竖式计算的书写方法。 2、培养工整书写,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发现数学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竖式计算的简便写法和利用竖式计算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老师谈话导入。 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情境图及成绩统计表。 师:这是淘气和笑笑进行套圈比赛的成绩记录。观察这张表你了解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讨论,自主发言 学生可能会说: 淘气第一次得24分,第二次得23分,第三次得41分。 淘气第一次得24分,笑笑第一次得23分,淘气第一次得分比笑笑高。 淘气第二次得30分,笑笑第二次得44分,笑笑第二次得分比淘气高。 淘气第三次得41分,笑笑第三次得29分,淘气第三次比笑笑高。 …… 师:同学们发现数学信息真不少。还有同学看出了淘气的得分两次超过了笑笑,真细心! 二、自主探究 1、进行估算 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对话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对好朋友因为比赛的输赢发生了争执,你觉得他们谁说得对呢?为什么? 生讨论,汇报。 2、尝试计算。 师:刚才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做了粗略的比较,觉得笑笑说得有道理,可能是笑笑获胜了。那么到底谁获胜了呢?让我们来算一算,看结果是怎样的。先计算淘气的总分吧! 学生试做,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计算方法。 师:说一说 你是怎样算得? 学生可能出现多种计算方法: 无论学生做出怎样的方法,教师都应给予肯定。三个数连加的竖式以前没有用过,如果交流不出来,教师可作为参与者交流。提示学生观察:由于这三个数中有一个是整十数,计算时,采取竖式和口算结合的方式比较简单。 师: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淘气的得分是95分,现在大家再计算一下笑笑三次一共得多少分?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并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学生分小组交流计算结果和方法。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三、总结提升 师:这节课一开始我们用自己的方法解决了淘气和笑笑套圈比赛的问题。现在,老师提一个建议,下课后,请同学们自由组合,也进行一次套圈比赛,把比赛的情况记录下来,下节课大家汇报一下。 练习设计:教材第3页 板书设计: 谁的得分高 百以内数的连加 24+30+41=( )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谁的得分高(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计算:6生板演) 37+29+17 42+19+25 36+18+35 29+50+11 32+27+43 39+27+33 二、导学释疑 1.新知:投飞镖比赛。 2.研究: (1)说一说,从表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2)你能看出奇思和妙想谁获胜吗?与同伴进行交流。 (3)奇思一共得了多少分?妙想呢? 3.展示:针对研讨内容分小组展示,其他小组补充,师生共同评价。 三、巩固提升 (1)24+16+27 49+17+32 15+26+44 33+29+25 (2)下表是我国运动员在近几届奥运会上获得的奖牌数。 金牌 银牌 铜牌 2000年 28 16 15 2004年 32 17 14 2008年 51 21 28 2012年 38 27 23 2000年一共获得奖牌多少枚? 教学板书: 谁的得分高 百以内数的连加 24+30+41=( )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秋游(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选择合适的信息解决简单的问题,学习连减计算的过程。 2、能用自己的方法正确地进行100以内数的连减计算。 3、培养学生选择信息、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掌握竖式计算的连减的方法,能正确进行100以内数的连减计算。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秋天到了,正是出游的好时节。同学们喜欢秋游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4页情境图 师:从秋游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会说: 这条船可以坐90人。 有两队,一队有45人,二队有25人。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说得很准确。你想到了什么数学问题? 生1:一共有多少人呢? 生2:这条船能坐得下这些人吗? 生3:船上还有空座位吗? …… 二、自主探究 1、乘船问题。 师:是啊,两队都上船后,船上还有多少个空座位呢?你觉得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学生尝试自己解答,教师巡视,了解不同的算法。 请不同算法的学生到黑板板书,并说明理由。 2、乘车问题。 师:同学们之前的表现非常棒!解决了乘船时的问题。如今啊,同学们的秋游就要结束了,要乘车返回学校。 课件出示:教材第4页情境图。 师:根据图中给出的数学信息你能计算出第3辆车上有多少人吗?自己试一试,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尝试解答后小组内交流解法,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交流,重点强调用竖式计算的写法。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练习设计:教材第5页 板书设计:秋游 . 90 45 45+25=70 90—70=20 —45 —25 45 20 . 90 —45 45 —25 20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秋游(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我能行 出示并解决问题2。 乘车返回学校,还有多少人没上车? 师提示: 1.首先找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2.然后思考解题思路。3.最后列式计算。 (二)第5页练一练第2题和第1题的第二幅图。 学生先独立读题,然后在小组里一起说一说已知条件,所求问题和解题思路。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列式计算后,在小组内订正。同伴互助。 通过练习,使学生再次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练一练第1题第一幅图;第3题;第4题(小组内完成)。 课后,作业本上完成。 教学板书:秋游 . 90 45 45+25=70 90—70=20 —45 —25 45 20 . 90 —45 45 —25 20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星星合唱队(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计算,优化算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喜欢唱歌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6页情境图 师:谁能看着情境图说说图中的合唱队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时,关注学生是否发现了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学生可能会说: 合唱队的人数变了。 合唱队原来有52人,今年有9人毕业了,又新加入15人。 合唱队加入的人比毕业的人多。 …… 师:同学们发现的数学信息真多呀!可是老师没弄明白,合唱队人数比原来多了还是少了? 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思考。 二、自主探究 1、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呢? 师:根据图中的数学信息谁能提出数学问题| 对学生提出的一步计算的简单问题可以现场解答。“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的问题,学生提不出来就进入下一个环节,学生提不出来教师参与启发提出。 师:要求“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怎样列式? 学生可能出现一步计算的。如果学生的答案没有出现综合算式,师生就一起把两个算式改为一个算式,并告诉学生这样的算式叫做加减混合算式。 师:这样的加减混合算式,你会计算吗?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及时巡视。及时纠正。 2、说一说,再列式计算。 师:同学们,这两道题你能解答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5页练习题 学生尝试解答第一题后,组织学生交流,重点说说是怎样想的。然后再进行第二题的解答并组织学生交流想法和计算过程。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练习设计:教材第7页 板书设计:星星合唱队 52-9+15=58 (人) 5 2 5 2 4 3 — 9 — 9 + 1 5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或 4 3 4 3 5 8 + 1 5 _____________ 5 8 答:合唱队现在有58人。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星星合唱队(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怎样的算式叫作加减混合算式?你会计算吗? 二、深入练习。 1.车上原有56人,下来27人,上了19人。ww w.X kb1. coM (1)和同伴说一说,现在车上的人数多了还是少了? (2)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2.填一填。(接力比赛,书本第7页第2题。) 3.美术课上,同学们一共带来了75个易拉罐灯笼和向日葵。做灯笼用了35个,做向日葵用了28个,还剩下多少个易拉罐? 4.淘气有45张画片,笑笑比淘气少16张。机灵狗比笑笑多27张。机灵狗有多少张画片? 三、总结提升。 师: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四、作业。 教学板书:星星合唱队 52-9+15=58 (人) 5 2 5 2 4 3 — 9 — 9 + 1 5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或 4 3 4 3 5 8 + 1 5 _____________ 5 8 答:合唱队现在有58人。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练习一(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 2、培养工整书写,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发现数学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竖式计算的简便写法和利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100以内的两位数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你学会了吗?有什么收获? 二、自主探究 引导学生整理相关知识点,在小组内交流、班上集体汇报。 师:学习了加减混合运算,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你有什么想法呢? 生答 课件出示:教材第8页第1题右面的习题 师:仔细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学生尝试解答。 了解不同的算法后,组织学生交流。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练习设计:教材第8、9页 板书设计: 连加 连减 加减混合运算 56+21+18 48+32-16 39-13+47 96-34-35 57+22-45 100-69+25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练习一(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练习。 1.收玉米。 信息:猴子:36根;松鼠:18根;小熊:45根;小羊:?根。 (1)猴子、松鼠和小熊一共收了多少根玉米? (2)小羊收的玉米比猴子和松鼠的总数少10根,小羊收了多少根玉米? 2.二(1)班开展“争做环保小卫士”活动,下面是三个小队上周末收集废电池的情况。 小队 第一小队 第二小队 第三小队 合计 数量/节 32 36 95 (1)第三小队收集了多少节废电池? (2)第四小队收集废电池的节数比第一小队和第二小队的总和少23节。第四小队收集了多少节? 3. 姓名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总成绩 淘气 24 30 90 笑笑 29 29 94 奇思 26 30 (1)淘气第三次跳了多少下?笑笑呢? (2)奇思获得第二名,他的总成绩可能是多少?他第三次可能跳了多少下? 4.在空格里填数,使横着、竖着、斜着三个数相加的和都是30。 12 10 13 三、总结提升。Xk b1 .C om 师: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四、作业。 教学板书:练习一(2) 在空格里填数,使横着、竖着、斜着三个数相加的和都是30。 12 10 13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检测题(第一课时测试、第二课时讲评) 一、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x k b 1.c o m 80-( )=26 ( )+13=26 ( )-12=30 22+( )=30 2、在○里填上“>、<、=”。 21+29 40 53-23 53-25 51-29 32 34+25 25+43 3、□里最大能填几。 57- >30 25>18+ 4、买一台计算器要29元,一个地球仪12元,买这两样东西大约要( )元,如果有50元,大约还剩( )元。 二、直接写得数。 1、8+48= 12+60= 86-50= 93-40+22= 49-30= 27-9= 9+72= 65+13+20= 2、用竖式计算。 77-29= 49+38= 48+29-39= 80-21+39= 三、解决问题。 1、张老师买篮球用了42元,买排球用了39元,他大约用了多少元? 2、一件裤子46元,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多24元,一件上衣多少元? 3、小华买一辆玩具汽车用了23元,买一架玩具飞机29元,买一架玩具飞机比买一辆玩具汽车多多少元? 4、学校买来75本图书,分给低年级25本,中年级28本,其余的分给高年级,高年级分得多少本图书? 5、学校合唱队原来有42人。有9名同学毕业了,又新加入了13人。学校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 6、一瓶花生油要58元,一排牛奶37元,妈妈有100元,买这两件物品,够吗?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购物 单元教学目标: 1、经历使用人民币的过程,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 2、在购物情境中,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3、在购物情境中进行有关人民币的简单计算,学会付钱、找钱。感受付钱策略的多样性,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养成爱护人民币以及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能够辨认人民币,能够清点一定数量的人民币,能够用口头语言描述付钱、找钱的过程。同时掌握元、角、分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时间:11课时 教学内容:买文具(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10元以内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并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在具体的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在实际情境中认识10元以内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并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教师谈话导入 二、自主探究 1、认一认,填一填。 师:要想购物就离不开人民币,你认识图中的人民币吗?能完成填空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10页插图 学生能够认出5元、2元、1元、5角、2角、1角、5分、2分、1分,这些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交流时重点让学生说说是从哪里看出人民币的面值的。 结合生活经验及图片,完成填空,知道:1元=10角 1角=10分 2、买1支钢笔可以怎样付钱? 师:瞧,淘气和笑笑跟我们一起来到了文具店。同学们已经认识了10元以内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能自己买文具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10页最上面的插图 师:买1支钢笔可以怎样付钱?用你手中的人民币样张,演示给大家看看。 学生可能会说: 我想直接给售货员一枚1元的硬币获一张1元的纸币,这样比较简单。 我可以给售货员2张5角的。 我可以给售货员10张1角的。因为1元=10角。 我可以给售货员1张5角、1张2角和3张1角,这样加起来也正好是10角,就是1元。 …… 师:同学们的付钱方式真多。实际生活中我们这些付钱的方法都是可以的。 3、用1元买1把尺子应找回多少钱? 师:在生活中有时候我们没有正好足够的零钱,就需要付整钱后再由售货员找回零钱。这样的问题你能解决吗? 师:如果用1元钱买1把尺子,应找回多少钱?同学们算一算,一会儿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好吗? 学生讨论解答,集体订正。 4、和同伴说说,1元正好可以买哪些物品? 在小组内交流,然后交流汇报。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买文具 1元=10角 1角=10分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买文具(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课本“认一认” 图中有哪些人民币?给他们进行分类。 说说哪些是纸币,哪些是硬币? 二、练习: ① 练一练的第1题 换一换,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 ② 练一练的第2题 填一填,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 强调:计算钱数时,相同单位的钱数可以直接相加减。 2、学习付款 (1)创设情境:(出示钢笔)1支钢笔1元钱,要买这支钢笔你都可以怎样去付钱呢?老师做售货员,让学生来付钱购买钢笔,展示学生的付钱方式。 (2)课件出示文具情境图,同学交流说一说购买每一种文具都可以怎样付钱。老师选其中2-3种让学生交流付钱方式。 (3)小结:在用人民币付款时,相同的钱数可以有不同的付款方式。3、1把尺子8角,淘气想用1元买1把尺子,如果你是售货员,你应找回多少钱呢?你如何列式解决呢? 学生交流并列式解答(见板书) 4、学生活动:小组成员之间说一说,1元正好可以买图中的哪些文具?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三、巩固练习:练一练第3题,先让学生认真读题,独立解决,最后全班交流。 四、本课小结: 1、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我们应该如何爱护人民币? 板 书 设 计 : 买文具(认识小面额人民币) 1元=10角 1角=10分 10-8=2(角) 1元=100分 答:应找回2角。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买衣服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较大面值的人民币。 2、通过购物等活动,体验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 3、在具体的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在具体情境中认识较大面值的人民币。在具体的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知道今天咱们要去哪转转吗?今天咱们一起去服装店看看吧。 课件出示:教材第12页情境图 师: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会说: 我知道了一套连体衣的价钱是41元。 我知道了长袖上衣的价钱是26元,短袖上衣的价钱是31元。 我知道了一条裙子的价钱是23元。 笑笑还告诉我们,今年暑假,她的妈妈给她买了1件长袖上衣和1条裙子。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获得的数学信息真不少。 二、自主探究 1、认一认。 师:你认识这些面值的人民币吗?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教师依次出示100元、50元、20元、10元面值的人民币样张,让学生回答问题,介绍自己能认识这些人民币的依据。 2、妈妈买一件短袖上衣,可以怎样付钱? 师:如果笑笑的妈妈买一件短袖上衣,可以怎样付钱?用你手中的人民币样张摆一摆,然后说一说。 学生在小组内说,然后抽生答。只要学生说的合理,教师就要予以肯定。 3、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师:你还能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学生提出不同问题后,可以当场引导学生回答,有难度的就引导学生在小组内探究解决,或给予适当的提示。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练习设计:教材第11页 板书设计:买衣服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买衣服(第二课时) 一、巩固提高 1、教材73页第二题。(2个小题) 师:同学们表现得都不错!昨天的售货员阿姨又要请我们帮忙数一数钱,你们愿意吗? 2、数学故事。 师:同学们顺利地帮阿姨数对了钱,真棒!最后老师想给大家讲个小故事,你们听完了还要动脑筋想想故事里的问题哦!(边出示课件边讲故事)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到了那些知识? 师:同学们学得很认真,收获真不少,说得也不错。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几乎每天都要用到人民币,因此我们要好好爱护人民币,做到合理花钱,勤俭节约每一分钱。 二、思想教育 师放音乐《一分钱》,师生共唱。(下课)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小小商店(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学会购物,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领悟学习数学知识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在购物情境中学会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除了买文具、买衣服之外,同学们最喜欢的是逛商店,自己挑选喜欢的玩具、文具等等吧? 课件出示:教材第14页情境图 师:来到了小小商店,看你从图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会说: 我知道了1架玩具飞机的价钱是12元。 我喜欢的玩具坦克价钱是9元。 画画用的水彩笔一盒是15元。 1个足球72元,1个篮球68元,足球比篮球贵。 ……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获得的数学信息真不少。 二、自主探究 1、师:现在咱们注意看第一幅图,笑笑买了1架玩具飞机和1辆玩具坦克,一共需要多少元? 学生自主学习解答。 2、师:看第二幅图,奇思付给售货员20元,买了1盒水彩笔,找回多少元? 学生自学学习解答。 3、如果你有30元,可以买哪两样物品呢?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想法。 了解学生交流的情况,再组织汇报。 4、淘气想买一个花皮球,他有3张1元和2张2元,他可以怎样付钱? 小组讨论交流,组织汇报。 5、请你算一算,足球比篮球贵多少元?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6、你能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吗?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练习设计:教材第15页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小小商店(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现场购物,体验成功。 谈话:我们已经了解有关购物知识,现在我们一起到小小商店去购买自己需要的东西。 教师可以选定一部分学生扮演的售货员,其余的扮演顾客。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人民币购买商品。在活动过程中,要让买卖双方互相检查对方在进行人民币计算时有没有发生错误。例如,顾客要检查售货员有没有找错零钱,售货员则要检查顾客所付出的钱数。活动中,如果发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和其他同学商量、讨论。教师一方面要注意观察学生提出了哪些问题,是怎样解决的;另一方面要在学生碰到困难时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提示。 二、汇报讨论,活动总结。 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汇报,并对出现问题进行讨论。 (1)汇报一下活动中提出了哪些问题或遇到了哪些问题,都是怎样解决的。让大家讨论一下。这种解决问题方法是不是最好的? (2)你原有多少钱?买了哪些物品?一共用了多少钱?现在还剩多少钱?判断一下算得对吗? (3)请小售货员汇报结果:一共卖出多少东西?收入多少钱? 三、实践平台,拓展提高。 红红到超市买东西,他付给营业员50元的人民币,营业员找给他5元钱,请你说一说他可能买了下面哪几样东西? 汽车38元 飞机5元沙滩玩具10元 布娃娃30元 手电筒2元 纸扇3元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第二单元练习题(共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20分=( )角 7角=( )分 60角=( )元 1元=( )分 40角=( )元 1元=( )角 5角4分=( )分 65角=( )元( )角 9角=( )分 3元6角=( )角 23分=( )角( )分 70角=( )元 二、在 里填上“>”、“<”或“=”。 50分 5角 4分 4角 1元 9角 3角 31分 7元 7角 6元8角 7元 42分 4元1角 三、换人民币。 1、1张1元可以换成( )张2角。 2、1张1元可以换成( )张5角。 3、1张1元可以换成( )张5角、( )张2角和( )张1角。 4、1张5元可以换成( )张2元和( )张1元。 5、1张10元可以换成( )张2元。 6、1张10元可以换成( )张2元和( )张1元。 四、写出下面的钱数。 (1)一张10元、一张5元、一张1元 ( )元 (2)一张5元、一张2元、一张5角 ( )元( )角 (3)一张50元、三张10元、一张2元 ( )元 (4)一张20元、两张10元、一张5角 ( )元( )角 五、解决问题。 1、爸爸买一把椅子 ,付了4张10元,又付了1张5元,一共付了多少钱? 2、小洁买一棵白菜用去7角钱,她付了1元,应找回多少钱? 3、姐姐买一条围巾用了5元2角,买一块手帕 用了9角,一共用了多少钱? 4、一件背心 7元,一条短裤 4元,妈妈只带了5元,买这两样东西还差多少元? 5、一支牙膏 2元2角,一把牙刷1元,一把牙刷比一支牙膏便宜多少钱?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第二单元检测(共2课时) 教学过程:一课时检测,一课时评讲 第二单元检测 一、换一换。 1.一张 可以换 个 。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y.com 2.一个 可以换 个 。 3. 一张 可以换 张 。 4.一张 可以换 张 。 5. 一张 可以换 张 张 二、填一填。 1. ( )元( )角 ( )元( )角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y.com ( )元( )角 ( )元( )角 2.填上合适的人民币单位。 一件衣服80( )。 一杯子可乐5( )。 一盒巧克力36( ) 。 一枝铅笔3( )。 3. 物品 单价 数量 付出 应找回 4元 3支 16元 2个 8角 1块 三、算一算。 1. ( )元 62元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y.com 四、做一做。 18元 36元 8元 45元 1.淘气买一副 ,正好付了4张不同的人民币刚好够,他付了( )元、( )元、( )元和( )元各一张(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填)。 ( ) = 2. 买一辆 、一副 和一个 一共要花多少元? 3. 一个 比一副便宜多少元? = ( )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y.com 思维体操 王老师有 的纸币各一张 王老师可以付出哪些不同的钱数?请在下面把钱数按顺序全部列举出来。 第三单元 数一数与乘法 课题:有多少块糖 教学目标: 1、结合数数的具体情境,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抽象过程,感受这种运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2、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相应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 3、知道用乘法算式表示相同加数连加比较简便,为进一步学习乘法奠定基础。 教学重难点: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相应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教师谈话导入,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数糖的个数,教师巡视了解不同的数法。 师:谁愿意把自己数的方法和结果告诉大家? 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一块一块地数:1、2、3、 两块两块地数:2、4、6、8 五块五块地数:5、10、15、20、 …… 师:你觉得哪种方法最好,为什么? 只要学生说的合理,教师就予以肯定。 二、自主探究 1、数一数,填一填。 课件出示:教材第16页插图 学生自己数数,完成填空后,交流汇报。 师:你能分别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生:第一幅图应该是7+7=14(块);第二幅图应该是4+4+4=12(块) 师:现在请同学们把第一幅图中的棒棒糖按列数数一数,把第二幅图中的块数按行数数一数,然后交流。 生1:第一幅图如果按列数,每列有2块,有7列,一共有14块。 生2:第二幅图如果按行数,每行有3块,有4行,一共有12块。 师:用算式又该怎样表示呢? 生答 2、说一说,算一算。 师:现在咱们重点来研究第一幅图,说说分别横着看,竖着看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 学生自主学习,讨论研究,集体汇报。 总结:无论是横着看还是竖着看,结果都是相同的。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练习设计:教材第17页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儿童乐园 教学目标: 1、结合“儿童乐园”这一现实的生活情境,逐步发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经历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抽象为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体会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会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知道它们各部分的名称、读法,并应用加法计算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 教学重难点:乘法算式的写法和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数学王国里有一个充满欢笑的地方,那就是“儿童乐园”。 课件出示:教材第18页情境图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你都看见了些什么? 1、让学生从情境图中找数学信息。 2、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3、试着解决数学问题。 二、自主探究 师:根据提出的数学问题,先在小组里交流,并列式计算。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汇报交流,学生可能会说: 有多少人坐小飞机?2+2+2+2=8(人) 有多少人坐小火车?4+4+4+4+4+4=24(人) 划船的有多少人?3+3+3=9(人) …… 学生汇报时,教师有意识地把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板书在一起。 师:观察上面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每个算式中的加数是相同的。 师:像这样的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还可以用乘法算式来计算。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与加法相关的乘法知识。 1、针对2+2+2+2=8(人)进行教学。 师:这个算式中相同的加数是几?有几个这样的加数? 生:相同的加数是2,有4个这样的加数。 师:4个2相加,也可以用乘法表示。 边说边板书2×4=8或4×2=8,并结合所写的乘法算式介绍各部分的名称和算式的读法。 2、根据“儿童乐园”的其他问题,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先写一道连加算式,再改写成乘法算,并说一说改写的理由。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练习设计:教材第19页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有多少点子 教学目标: 1、通过计算点子的个数,初步用乘法解决问题,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2、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数排列的物体的个数,列出同一个乘法算式。 3、在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法和乘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初步学会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电子图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请大家一起做游戏,高兴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20页情境图 师:仔细看图,说说你看懂了什么,和大家交流一下。 生1:淘气第一次摆的点子是每行2个,共3行,2+2+2=6。笑笑说用乘法算式是2×3=6或3×2=6。 生2:淘气第二次摆的点子图上是每列4个,共5列,4+4+4+4+4=20.淘气说用乘法算式是4×5=20或5×4=20。 师:你觉得淘气第一次摆的点子图还可以怎样说?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相同的加数? 抽生答,教师评价。 二、自主探究 1、想一想,摆一摆。 师:刚才同学们做得很认真,能根据点子图说清每行有几个,有几行;或者是每列有几个,有几列。并能说出加数相同的连加算式和乘法算式,真是学到了不是知识。现在老师想同学们在点子图上表示出乘法算式4×7。行吗?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2、圈一圈,在图上用两种方法表示3×8. 学生在小组内尝试解答,教师巡视。 3、学生在小组内出题,在点子图上圈一圈。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练习设计:教材第21页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动物聚会 教学目标: 1、结合“动物聚会”的具体情境,发展提出问题与应用数学的意识。 2、会运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解决乘法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体会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能提出问题,进一步体会乘法的简单应用,会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课件出示:教材第22页情境图 师: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抽生答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学生提出的问题如果简单,可以当场引导学生解答,尽量引导学生提出有关乘法计算的问题,并重点说清解题思路。 二、自主探究 师:老师这儿也有几个问题请同学们帮忙解答。 课件出示:教材第22页插图 1、想一想,连一连。 师:你能看懂图意吗?该怎么做呢?先在小组内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想法后,组织汇报。 2、看一看,说一说,你能想到哪些算式? 课件出示:教材第22页情境图 师:说说从每幅图中你想到了哪些算式?是怎么想的? 学生在小组内尝试解答,抽生汇报。 3、想一想,3×6还能解决生活在的哪些问题? 学生在小组内尝试解答,抽生汇报。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练习设计:教材第23页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练习二 教学目标: 1、认识乘号,掌握乘法算式的读、写,进一步理解乘法算式的含义。 2、进一步理解乘法与加法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动手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正确运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教师谈话导入 二、自主探究 师:同学们告诉大家,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 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知道乘法算式怎样读,怎样写。 …… 师:说得真好,下面就看看你对这些知识掌握了没有。 课件出示:教材第25页第8题 师: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1:买了2把香蕉,每把有5根。 生2:买了4捆萝卜,每捆有4根。 生1:买了5行馒头,每行有4个。wwW. x kB 1.c Om 师:你能用乘法算式算出每样东西各买了多少吗?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了解情况。 组织交流。 师:能看图列式计算。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图形,画图表示乘法算式。 课件出示:教材第25页第6题 学生尝试画图解答问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重点说清每个乘法算式可以有两种图形来对应地表示。 三、总结提升 让学生感受这节课的学习有所提高,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引导学生谈感受、收获。 练习设计:教材第24、25页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4单元 图形的变化 单元教学分析: 本单元教科书编写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学习目标定位在“积累经验”,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本单元就是根据《标准(2011年版)》新增加的内容,主要通过组织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活动中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沟通图形和图形之间内在联系,结合操作活动,使学生感知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为三年级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打下基础。 2、 通过组织大量的动手操作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在“做数学”的过程中才能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为此教科书安排了很多有趣的操作活动。从所选的素材来看,剪纸、画画、做风车、玩华容道游戏、做竹蜻蜓、做陀螺、移动小汽车等,都是学生们非常喜欢的。通过这些活动,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玩中学”“玩中悟”。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动手操作活动初步感知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积累活动经验。 2、通过操作活动,进一步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操作活动对图形的认识产生兴趣,初步感受数学的美。 单元重、难点: 重点:认识对称图形,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难点: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 主要教学手段和方法: (情境教学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等) 课题:折一折,做一做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观察、欣赏民间艺术的剪纸作品,以及服饰、工艺品与建筑等图案,感知显示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 2、通过“折一折,剪一剪”“猜一猜,剪一剪”“画一画”和图形分类等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教学重点 认识对称现象。 教学难点 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 教学用具 剪纸艺术作品,绘画颜料,白纸,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活动,揭示课题 1、教师动手操作,学生认真观察。 (1)教师取一张白纸、对折。 (2)在白纸的一边画上一个图案。(如图1) 在图案中,添加彩色(或其他比较明显的颜色)颜色。 (3)把白纸沿原来的折痕对折,并用力按一按,使这个图案印到白纸的另一边上。(如图2) 整个过程,要让全体学生看得清清楚楚,然后把它贴在黑板上。说说这图案有什么特点?(沿中线(对称轴)左右两边图形是一样的。) 这是图形,都是“对称图形”(板书:对称图形) 二、认识对称图形 1、展示民间剪纸艺术。(出示课本上剪纸图) 2、学生动手操作。 (1各人取出一张纸,对折,并画上图案(参照课文)。 (2用剪刀剪下图形,再打开。 (3告诉学生,这样的图形是对称图形。 3、认识对称轴。 (1)告诉学生,刚才对折时出现的折痕,是这幅图的对称轴。对称有什么功能呢? (2)把图形沿着对称轴对折,发现对称轴左右两边的图形完全重合。 (3)让学生自己试一试。 4、猜一猜,剪一剪。(课本27页的下半页部分) 三、课堂活动 1、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图形是对称的? 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在这样交流中,能进一步感受对称图形在生活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 2、练一练第1、2和3题。 五、作业设计 1、给对称图形打“√”。 2、找一找哪些字是对称的。 6 8 H M 责 文 育 板书设计: 对称图形 教学反思: 课题:玩一玩,做一做。 教学目标: 1、 结合游戏活动,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2、 能够自己动手解决图形或评议或旋转的运动问题。 3、 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具准备: 课件、圆形、正方形硬纸板、三角形、火柴棍、竹蜻蜓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小朋友们喜欢玩各种各样的游戏棋,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棋类商店看看,知道这是什么棋吗? 二、 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活动一 玩一玩,华容道 1、 教师介绍华容道游戏的由来。 师:华容道是个非常有趣的游戏,发明的人受到三国故事华容道的启发,制作了这个游戏棋。了解故事。 华容道的玩法介绍。游戏规则:4个人物只能横向或纵向移动。 谁来演示?(板书:左右、上下) (1) 分组活动。 (2)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 2、 练一练:超级小司机 谁知道是什么意思?(前进、后退) 3、 列举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升国旗、缆车 你还知道哪些? 4、 小结:玩一玩的台式,发现了物体可以上下、左右、前进、后退,真有数学的眼光。 活动二、做一做,制作陀螺 1、 任选一个喜欢的图形,制作陀螺 2、 自己选择图形,制作。 3、 反馈。转一转,发现了什么? 1、 列举生活中物体旋转的样子。 2、 对比小结。这些运动和棋子运动一样吗?用手势做一做。 活动三、做一做,竹蜻蜓 1、 介绍竹蜻蜓。演示玩法。 2、 放飞竹蜻蜓。观察竹蜻蜓翅膀是怎样飞的。 3、 介绍书上的竹蜻蜓,回家做竹蜻蜓。 一、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在玩中学习,在完整感受了物体的运动,希望你们带着一双数学的眼睛去发现玩中的数学,玩中的乐趣,玩中的美。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 单元教学分析: 本单元知识是在学生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已经具备了丰富的数数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习乘法口诀的起始阶段,也是进一步学习乘法运算的基础。乘、除运算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表内乘除法口算是学习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它同20以内数的加减法口算一样,不管是从继续学习的角度,还是从应用的角度,都应该是学生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数数的具体情境,经历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理解每句口诀的含义,体验运用乘法口诀计算的优越性。 2、发现每一组乘法口诀的排列规律,在寻找乘法口诀记忆规律的过程中,初步发展推理能力。 3、会比较熟练地用2~5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口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学习乘法口诀的乐趣。 单元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2~5的乘法口诀,会用2~5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掌握2~5的乘法口诀,会用2~5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主要教学手段和方法: (例:情境教学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等) 数松果(5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经历编制5 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使学生知道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初步体会口诀的优越性。 2、掌握5的乘法口诀,会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5的乘法口诀,会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一、复习准备。出示下面各题,指名口算,并把加法算式改成乘法算式。 3+3+3 = 2+2+2+2+2= 4+4+4+4= 7+7= 二、学习新知。 1、创创设数松果情境,导入新课。 2、提出问题,探究新知。 (1)看着主题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一共有多少个松果?) (2)有什么好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那可以怎样数呢? ①1,2,3,4,…1个1个地数。 ②5+5,10+5,15+5,20+5,……连续加5算出得数。 ③5,10,15,20,…5个5个地数。 (3)大家的数法真多,你喜欢哪一种数法?为什么? (4)你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吗? 生答师板书:1×5=5 2×5=10 3×5=15 4×5=20 5×5=25 6×5=30 7×5=35 8×5=40 9×5=45 (5)你知道这些算式表示的意义吗? (6)刚才我们根据松果的排数,写出了这些乘法算式。看着这些算式,你有什么想法?(算式和得数都有一定的规律。) (7)你能记住这些算式吗?动脑筋想想,然后4人小组商量一下,看谁有好办法记住这些算式和得数。(学生讨论。) (8)利用口诀顺口、方便。1个5是5,为了记起来顺口,编成口诀是:“一五得五”。你们能编出下面的口诀吗?如果有困难,可以先看图数一数有几个5,再根据乘法算式编出相应的乘法口诀,能编几句就编几句。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编制口诀,组织汇报,教师将相应的口诀卡片贴在黑板上。) 三、巩固练习。 (1)教师和学生对口令记口诀。 (2)任意两小组“开火车”背口诀。 (3)同桌一人说口诀,另一人口答相对应的两道乘法算式。 (4)自由读口诀,比一比,谁能最先背出口诀。 四、课堂总结。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有哪些进步? 在实际生活中,你发现有哪些问题可以用5的乘法口诀来解决?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做家务(2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1、结合“摆筷子”的具体情境,经历编制2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编制乘法口诀的方法。 2、掌握2的乘法口诀,会用已学过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探索编制2的乘法口诀,掌握2的乘法口诀,会用2的乘法口诀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利用数学的意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在家里会做家务吗?(投影仪出示主题图) 2、星期天,家里来了好多客人,爸爸妈妈都忙着招待客人,烧菜、做饭,小明也过来帮着做家务活,你们看小明在做什么呢? 3、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做家务(摆筷子)”这一情境来学习2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做家务) 二、操作探究,学习新知。 1、看图说一说。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小明摆碗筷这幅图,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互相说说,再汇报。) (2)请同学们看看小明是怎样摆筷子的呢?你们能帮助小明把其余的筷子摆好吗? 2、摆一摆,数一数。 (1)请每位同学用小棒代替筷子摆一摆。想一想:共要摆几次。(9次)要求边摆边说:一双筷子有2根,2双筷子有4根…… (2)学生自己动手摆,边摆边说。 (学生活动,教师指导帮助,请个别同学示范。) (3)你摆了几双筷子?共几根?你是怎样数的? (4)比一比看谁数得又对又快! (有的学生一根一根地数:1,2,3,4,…,18根;有的学生两根两根跳着数:2,4,6,8,…,18根。) 先让每个学生看着摆的小棒与同桌互相说,然后全班闭着眼睛说,小组内说,个别说。 3、填一填。(用小黑板出示这个表格) 几双筷子 1 2 3 4 5 6 7 8 9 几根筷子 2 4 (1)观察思考。这个表格表示什么意思? (2)试一试。独立把书上的表格填完整。 (3)你填的数是几?为什么填这个数?说说你的算法。 4、试一试。 (1)根据表格写乘法算式。 ①1双筷子2根也就是几个2?(1个2),那么1个2是2,用乘法算式表示,你们会吗?(同桌交流、汇报。老师板书:1×2=2。) ②2双筷子呢?(2个2)2个2是4,用乘法算式来表示又是怎样的呢? (交流、汇报。老师板书:2×2=4。) ③同学们很聪明,那你们能根据表格写出3双、4双、5双……9双所对应的乘法算式吗? (2)根据乘法算式,编一编乘法口诀。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学了5的乘法口诀。想一想,5的乘法口诀是怎么编的呢?你们能根据这9个乘法算式编出对应的2的乘法口诀吗?(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 (3)交流订正。让个别学生说说他们的想法,其他小组同学补充,根据学生的回答按顺序写出乘法口诀。 (4)学生齐读乘法口诀。同学们真不简单,自己编出了“2的乘法口诀”;仔细观察,同桌讨论“2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特点。(学生口述发现的规律,老师用彩色粉笔圈注。) 5、读一读、记一记。 (1)按顺序齐背。 (2)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对口令。 (3)教师指表格中任一组信息,学生说口诀。 三、巩固新知、拓展思维。 1、游戏(对口令)。两道乘法算式与一句口诀对。如,2×3,3×2,对口诀二三得六。 2、圈一圈。观察这些圈起来的数,你发现了什么?没有圈起来的数呢? 3、比一比,看看谁最棒!每一个同学先独立完成第15页第3题。 4、综合拓展题(15页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反馈订正,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四、课堂总结。请小朋友谈谈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需要几个轮子(3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结合“需要几个轮子”的具体情境,经历3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2、通过“怎样记住3的乘法口诀”的交流活动,体会记忆的策略,培养数感。 3、会用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运算,解决生活中简单的乘法问题。 教学重难点:探索、编制、掌握2的乘法口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同学们,你们坐过三轮车吗?今天我们一起探索三轮车与车轮之间的数量关系,学习“3的乘法口诀”好吗? 2、板书:3的乘法口诀。 3、1辆三轮车有3个轮子,2辆三轮车有几个轮子呢?3辆呢?……9辆三轮车有几个轮子呢? 二、直观操作,解决问题。 1、画一画、说一说。 (1)你们能在这张草稿纸上通过画图来解决这个问题吗?如果一个方格表示一辆三轮车,在一个方格里,你准备画几个小圆圈代表它的轮子呢?请同学们来画一画。(学生画图,教师巡视) (2)同学们,同桌能互相说一说“2辆车有几个轮子吗?3辆车呢?……9辆车呢?” 2、填一填,议一议。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16页,每个同学都动笔把“填一填”下面的表格填完整。(学生动手填,教师加强巡视。) (2) “需要几个轮子”的答案,都可以从这张表格中找到。究竟需要几个轮子,取决于有几辆三轮车。 (3)小组讨论一下,从这张表格中能发现什么规律? (4)小结:轮子随着车辆的增加而增加;每多1辆三轮车就要增加3个轮子。 三、利用表格,编制口诀。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16页,利用“表格”,独立完成“试一试”的第2题。 (1)请同桌同学互相交换课本,互相检查,再读一读,看口诀编得顺不顺口。 (2)展示一位学生所编的乘法口诀,让大家再读一读。 2、乘法口诀会帮助我们做乘法运算,所以要把3的乘法口诀记牢。你是怎样记住3的乘法口诀的,有什么好办法? 四、加强练习,熟练口诀。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7页,独立完成“练一练”的第1、2题。 2、完成“练一练”的第3题,同桌进行“过河”比赛。 五、回归生活,解决问题。 请大家都来欣赏第17页的“数学故事”,谁看懂了这个故事,并愿意说给大家听? 六、总结收获,体验成功。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和体会?谁愿意来说一说?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小熊请客(4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结合“小熊请客”的具体情境,经历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 2、掌握4的乘法口诀,会用已学过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x k b 1.c o m 教学重点:经历4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掌握4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用口诀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小朋友,喜欢看动画片吗?那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动画片吧! 2、课件出示:小朋友们,你们好!我的生日马上就要到了,那一天,我想请大家吃果子串。可是我一个人忙不过来,你们能不能按照我的要求帮帮忙?我想给每桌小朋友串9串果子,每串请串4颗。 二、探究新知。 1、小熊想把4个红果串成一串,那么2串有多少个红果呢?3串、4串……9串分别有多少个呢?你能用所学的方法列式解答,并编出乘法算式吗? (1)独立思考,填写表格。 红果有几串 1 2 3 4 5 6 7 8 9 红果有几个 (2)小组交流填表结果和自己的思路。 (3)小组派代表汇报结果。 2、板书算式和口诀。 3、帮助了小熊,你感到开心吗? 4、请仔细观察你们串的果子,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5、你们会看着果子提问了吗?能不能把问题解决了?请四人小组试一试! 6、请2个四人小组来汇报活动成果。 7、谁来评一评,他俩说得怎么样?如果你们四人小组说得跟他们一样棒,请你送给自己一些掌声!你们小组有没有需要帮助的小朋友?你帮助了别人,你感觉怎么样? 8、你有信心把个表格填对吗?给你3分钟时间。填好的小朋友,请你想一想,你是怎样知道答案的?(用数的,用加法,用乘法。) 9、你们都很棒!看到这个表格,你能猜到今天我们学习的课题是什么吗?(板书:4的乘法口诀)有没有信心,通过自己的努力,编出4的乘法口诀?请打开书20页动手试一试。 1 × 4= 一四得四 2 × 4= 二四得八 3 × 4= 三四十二 4 × 4= 四四十六 4 × 5= 四五二十 4 × 6= 四六二十四 4 × 7= 四七二十八 4 × 8= 四八三十二 4 × 9= 四九三十六 10、小熊也把口诀写出来了,你们写的跟它一样吗?请你大声读出来。 11、谁来说说,编这些口诀时,你是怎样想的? 12、请你把4的口诀读给同桌听,看谁能最快把乘法口诀背出来。 13、谁记得这些乘法口诀?然后抽2至3人背一背。 14、小朋友,你们观察这些口诀,相邻两句口诀之间有什么联系? 相邻两个口诀之间相差4。 15、你打算怎样记住这些口诀?(让学生讨论并汇报)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记忆口诀。 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试一试。背好了请同桌互背;师生对口令;小组选代表比赛对口令,看谁说得又对又快。 2、说一说。请你想一想,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4的乘法口诀解决? 3、“练一练”第1题“连一连”。学生理解题意,再独立完成,指名说说自己的想法。 4、“练一练”第3题。 此题也应先让学生弄懂图意,再独立填写算式,说说自己列算式的思路和算式的含义。 5、“数学游戏”先算出每个算式的结果,小组合作找出复数的规律,按规律走出迷宫。 四、巩固练习,深化应用。 1、看图,想一想,填空。 一辆汽车有( )个轮子,乘法算式:______或_____。口诀:_________ 二辆汽车有( )个轮子,乘法算式:______或_____。口诀:_________ 三辆汽车有( )个轮子,乘法算式:______或_____。口诀:_________ 四辆汽车有( )个轮子,乘法算式:______或_____。口诀:_________ 2、实际应用 有4条船,每条船只能坐4人,有15名学生能坐下吗? □×□=□(人) 五、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回家路上(2~5的乘法口诀的应用)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逐步发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2-5的乘法口诀,能比较熟练地用口诀进行表内乘法的口算。 教学重点:灵活运用2~5的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难点:运用口诀解决数学问题,熟练掌握口诀。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展现信息。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动物学校去看一看(出示主题图)。真巧,正好赶上小动物们放学。他们三个一群,两个一伙,蹦蹦跳跳地往家走。 1、仔细看图,你能把看到的情景讲给大家听吗? 2、自己在下面练习说一说。 3、同桌互相说一说。 4、指名说。 二、利用信息 提出问题。 1、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小组合作写出所提的问题看哪一小组提的问题最多,同时找一组学生到黑板上书写所提问题。 船上有几只小动物? 4×4=16(只) 河里有多少条鱼? 3×4=12(只) 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5×3=15(只) 草地上一共有多少多花? 2×6=12(朵) 岸上一共有多少只小动物? 3×3=9(只) 3、同学们真聪明,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那么你们会解答吗? 三、运用信息 解决问题。 1、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看哪个小组解决的问题最多。 2、你解决了哪些问题,用什么方法解决的? 3、有没有不会解决的问题? 4、同桌合作,你问我答。 四、联系生活 拓展应用。 1、基本应用。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中的1~3题。 (第2题组织学生交流时,让学生讲清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列出算式。) 2、拓展应用。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教室,你能否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请你喜欢的同学帮你解答问题。 (引导学生应用口诀解决现实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也便于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乘法口诀,自觉地记忆口诀。) 五、走出课堂,感受数学的价值。 1、在我们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在商店中你留心看就会发现很多的乘法问题。 2、出示一箱酸奶,谁能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3、下课后,请同学们走出教室,到我们的教学楼内找一找、到操场上找一找;放学后,我们走出校园到大街上找一找、到商场中找一找……你一定会有许多欣喜地发现。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练 习 三(复习2~5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通过1~5的乘法口诀和1~5乘法口诀以内两个数相乘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引导学生发现乘法口诀的排列规律,能发现其中积相同的部分,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3、创设情境,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竞争能力。 教学重点:巩固乘法运算。 教学难点:发现乘法口诀的排列规律,能发现其中积相同的部分,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2~5的乘法口诀。 1、口算。 2、把口诀补充完整。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提供数学信息。 (1)老师星期天去超市,观察了一些商品的价格,请同学们看。(老师边往黑板上贴图片,边让学生说出图片上商品的名称和价钱。) (2)这样贴,好不好?为什么?那应该怎么办呢?谁能帮帮我? (把它们整理整理,归归类。) (3)请一名学生到黑板前,对贴在黑板上的图片进行整理。 2、提出数学问题。 (1)看着黑板,同学们能提乘法问题吗? (2)你能解决这些问题吗? 二、游戏。(采用比赛形式) 1、先由学生独立完成,同桌相互检查。 2、集体交流、反馈。 3、评一评:哪个小组完成最好,并给这个小组一颗星星。 4、请小朋友说说怎样读表内乘法。 5、对口令,同桌相互提问。 6、卡片抢答。(完成练习一第2题) 三、数学活动。 1、出示卡片,用“开火车”的形式,说出乘法口诀。 2、找朋友,用数学语言描述题中情境,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小组合作、汇报成果。(完成第3题) 四、游戏。 1、谁能说说青蛙的形状。 2、播放歌曲《数数歌》片断。 3、独立填写第4题。 4、小组相互检查。 5、集体交流反馈。(完成练习一第4题) 五、找座位。 1、“摘果子”活动,将算式写在卡片后,让学生扮演小动物上台“摘果子”。 2、对号入座。悄悄的坐上,然后说明原因。 六、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 测量 单元教学分析: 测量长度是指运用工具将被测物体长度与已知长度比较,从而得出测量结果的过程。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长短”,并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长、短的基础上,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理解“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 单元教学目标: 1、 在测量活动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 在实际活动中认识厘米和米,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掌握1米=100厘米,并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 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长度(限整厘米),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能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1、 在实际活动中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激发学习兴趣,发展观察、操作的能力。 单元教学重难点:1、初步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1、 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学会估测和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课题:课桌有多长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的探究愿望,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及估测的意识。 3.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及厘米的实际意义,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初步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2、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学会估测和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课件演示:动物学校新买来一些课桌,小白兔回家后高兴地告诉了妈妈,兔妈妈问:“你们买的课桌有多长呀?”小白兔摇摇头说:“我可不知道。”第二天,他就去问他的好朋友小猴子,小猴子说:“这还不简单。”说完,就一一地量了起来…… 同学们,如果小白兔去问你,你能用什么方法说明课桌有多长呢? (反思此环节没有采用书上提供的素材,而是以低年级学生更为喜欢的小动物创设情境,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愿望。) (二)合作交流,认识厘米 1.说一说 (1)请同桌两人先商量一下用什么工具量,然后共同量一量你自己的课桌有多长。 (2)学生汇报。(学生可能会说:6枝铅笔长、3个文具盒长、4长……) (3)讨论:大家的桌子都是一样的,为什么你们说的数却不同?要使量得的结果一样,怎么办? 师:看来,统一测量的工具非常重要,那你知道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一般用什么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呢? 2.找一找 (1)认识刻度尺 ①观察:尺子上都有些什么? ②学生汇报,并试着说一说尺子上的数表示什么意思。 ③教师补充。 (2)认识1厘米 ①认识1厘米。 师:从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是几厘米?用字母怎样表示? (学生试说,教师纠正。) 师:请你在尺子上找一找,还有几刻度到几刻度之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 (同桌互说。) ②体会1厘米的实际长度。 a.用尺子上的1厘米比一比,图钉大约有多长?并说说你的方法。 (强调: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图钉的一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 FFKJ.Net端,看图钉的另一端对着的数最接近几,图钉的长度大约就是几厘米。) b.用手势表示1厘米的长度。 (操作:用食指和拇指轻轻夹住图钉,再轻轻地抽出图钉,指肚之间的缝隙大约就是1厘米。) ③练一练。 a.判断:够1厘米吗?(如:铅笔盒、书、本等的厚度。) b.找一找:什么东西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厘米? (3)认识几厘米 ①数一数:从0刻度到2刻度之间有几个1厘米,是几厘米?从3刻度到7刻度是几厘米? ②打手势:4厘米大约有多长?7厘米大约有多长?10厘米大约有多长? (同桌互评。) (三)动手操作,深化新知 1.估计大约是几厘米?(如:书的厚度,小棒、铅笔的长度等。) 2.请几名同学分别量出这几种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并注意测量的方法。 3.第14页量一量,第15页1,2,3题。 (四)概括总结,拓展延伸 师:如果以厘米为单位去量从家到学校的距离,去量特别远的距离,你们觉得方便吗?因此,我们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如果测量比较长的距离用厘米作单位,就很不方便了,今后我们还要学习比厘米更大的长度单位。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y.com 第七单元 分一分与除法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第一次学习除法。理解除法意义,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表内除法),是小学阶段数的运算内容中较为基础和核心的内容之一。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乘法的意义,会用2~5的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科书创设了3次分物活动,让学生通过具体操作解决生活中平均分的问题,积累分物活动经验,理解平均分的意义;在丰富体验的基础上,引入除法算式,并把它与分物的具体操作过程和结果联系起来,从而使学生获得对除法意义的初步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学习用乘法口诀求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实物操作、画图、运用口诀求商等方法,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单元教学目标: 1、 经历一系列的分物活动,体会平均分的意义,积累分物经验。 2、 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选择乘法口诀求商;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倍”的意义,能解决与倍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4、 感受除法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与同伴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体验成功的快乐。 单元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选择乘法口诀求商;理解“倍”的意义。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主要教学手段和方法:(情境教学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等) 课题:分物游戏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摆一摆”“分一分”、“试一试”的活动,体会在分的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情况,着重理解“平均分”,为学习除法打下基础。 2、注重学生进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经历与同学进行讨论、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会将物体平均分。 教学难点:发现、经历多种分法的操作过程。 教学准备:挂图、每人20个圆片或者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谈话:一天,猴哥哥和猴弟弟一起到山上摘桃子,俩人合作摘了8个桃子,回来后,开始分桃子。 2.板书课题 二、问题探究 1.同学们帮他们想一想,8个桃子分给两只小猴,每只小猴吃几个好呢?(猴哥哥吃几个?猴弟弟吃几个?) 2.磁性黑板并贴上8个桃子图片。 师听汇报后根据学生说的板书: 3.评价:同学们的分法都有道理,日常生活中我们分东西时常会碰到分得一样多和不一样多的事物。刚才分的这几种方法,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最公平呢? 板书:同样多 4.请学生分小棒,老师巡视,指导。 5.出示“小猫分鱼”,要求分得同样多, 6.出示小狗分骨头,老师相机指导,平均分=分的同样多. 三、体验感悟 3题师问: 一个奥运会标志须要几个圆环。这些圆环可以拼几个五环。 2.师出示 8本本子奖给近阶段表现好的同学4位,第二次9本本子奖给上课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的同学(4名)请全班同学帮老师想想平均每人可以分几本?还剩几本? 针对(2)题,问:剩下的1本还能不能再分? 四、实践应用 1.试一试第5题,飞走了一半后,还剩几只? 一半是什么意思。一共有几只,这里的一半是几只,还剩的一半是 几只。 2.下课后,请同学们 细心观察,找一找生活中平均分的事物,和你的家人,朋友说一说 五、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的开心吗?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 板书设计 分桃子 一样多、同样多、平均分 1.8个桃子分给2个猴子,每个猴子分(4)个桃子 2.每只小猫分到(3)条鱼 3.每只小狗分到(6)根骨头 教学反思: 分苹果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2、进一步引导学生在分一分的活动中, 教学重点:进一步领会等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提高自己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挂图、20个圆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谈话:淘气家里来客人啦,妈妈拿出了一些苹果招待客人,要淘气把苹果分一分. 2.板书 二、问题探究 1.出示12个苹果图片和4个盘子图片贴在磁力板上。 2.问:看到了什么,能帮淘气分一分吗? 3.老师收走盘子,问:现在没有盘子了,还可以怎样把这些苹果平均分呢? A老师巡视,指导。 B老师边听汇报边板书: 12个苹果,每个盘放()个,需要() 个盘子。 三、体验感悟 尝试第1题 你还发现了什么? 基本练习 试一试第2题,帮助学生弄清题意 四、实践应用 试一试第4题 1.出示做操图 2.还可以怎样排? 五、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的开心吗?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 板书设计 分苹果 平均每个盘子放3个 每个盘子里放2个,可以放6个盘子 教学反思: 分糖果 教学目标: 1、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并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2、使学生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而且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的学习中,学会肯定自己和倾听他人的意见。 教学重点:体会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黄豆一杯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一、参加生日聚会,唤起“主角”的意识。 一上课,我就问学生:“小朋友,你们知道今天是什么特殊的日子吗?” 然后,我很神秘的告诉他们:“今天呀,是老师的生日!”接着说:“我买了很多好吃的东西,想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参加我的生日Party,好不好?” 等他们稍微安静,我就为难地说:“可是老师今天太忙了,你们能不能帮帮老师?老师想摆六桌,你们能不能帮我把这些好吃的东西(同时在电视上出现这些小吃的数量:柑桔42个、果冻34个、花生95颗、糖果100颗、板栗49个、饼干72块)都平均分成6份?”出示课题“分食品”。接着,我让他们小组自由选择想帮老师分的东西,小组长到讲台前领取要分的物品。 二、问题探究 1、动手实践、自主探索。 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该如何将手中的物品平均分成6份,然后请一个小朋友来分,小组长做好记录,看哪一组分得又好,又快。 学生开始小组讨论,然后进行分一分。分完后,进行全班交流. 2、全班交流 让各个小组长汇报小组分的情况,并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分。要鼓励学生分法的多样化,并评价哪个小组做的较好。 三、体验感悟x k b 1 .c o m 讲述:大家都留意到了每张桌子上都摆了黄豆,是不是有点奇怪吧?我们老家有个习俗是:要在生日那天吃黄豆。所以我为大家准备了黄豆。在吃黄豆之前,我拿黄豆来跟大家玩个游戏,好吗? 玩游戏之前,跟学生讲清楚游戏规则:小组内派个小朋友抓一把黄豆,然后拿这一把黄豆来分,如果能平均分成2份,得2分;如果还能分成3份,再得3分;如果还能平均分成4份,再得4分;一直分下去,能分成几份,就再得几分;看哪一组得分最高。 学生开始活动。完成后将他们的分数打在准备好的表格里,在电视机里呈现出来。都做完后,让学生根据打出来的分数,判断哪一组获胜,然后给获胜组奖励。 四、实践应用 五、小结 讲述:在老师的生日Party上,玩的开心吗? 然后引导学生自己总结:今天学到了什么?是怎样学到的?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 板书设计 分糖果 第一组 姓名 姓名 姓名 姓名 姓名 1次 2次 3次 4次 教学反思: 分香蕉 教学目标: 1、结合平均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称。 3、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的具体过程。 教学重点:理解用除法表示等分的过程,了解除法算式的读法以及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在具体环境中建立除法算式与等分算式之间的联系,并加深体会。 教学准备: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 你们知道小猴子喜欢吃什么吗?出示智慧老人画面以及挂图 谁能把这幅图意说给大家听. 2.板书 二、问题探究 1、通过看图,同学们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把12个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多少? 同学用小棒代表香蕉分一分. x k b 1.c o m 2、谈话:把12根香蕉分成2份,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除法的运算符号是÷读作:除以 (把12分成2份怎样列式?为什么等于6? 如果把12平均分3份能用除法表示吗?) 3、讲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 三、体验感悟 出示18根小棒图片,让学生自己分一分,用除法算式表示 组织学生汇报,并说出算式表示的意义 四、实践应用 完成练习二1,2,3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五、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的开心吗?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练习五 教学目标: 1、能在活动中正确体会理解除法的含义。 2、提高在实际情境中灵活选择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 3、通过游戏活动,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能在活动中正确体会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提高在实际情境中灵活选择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动手操作: 分一分、填一填 书P40第1、2题。 1、学生独立动手圈一圈,填一填。 2、分组讨论。 3、集体交流、汇报。 书P40第3、4、5题 1、学生集体读题,教师帮助学生理解题目的意思。 2、学生独立完成。 3、分组讨论。 4、集体交流、汇报: 为什么这样列式,是怎么分的? 二、知识应用:数学故事 学生根据书中三幅图的意思,编数学故事。 先让学生说一说故事的情节,在解决除法问题的同时,发展学生的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小组活动:看算式编故事 1、让学生看算式,再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编故事。进一步沟通学生的生活经验与除法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除法问题。 2、组内交流; 3、集体汇报。 四、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 板书设计 练习五 1、可以给(2)件上衣钉上扣子。 10÷5=2(件) 2、平均每只小刺猬运(3)个果子。 12÷4=3(个) 教学反思: 小熊开店 教学目标: 1、 初步体会除法运算与生活世纪的密切关系. 2 、学会用2到5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感受用乘法解决除法的简便性. 3 、体会乘法,除法的互逆关系. 4 、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建立“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数学模型. 教学难点:拓展对“除法意义”的理解,认识和运用的空间. 教学准备:课件、教具。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师:刚才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 生:鞭炮的声音。 师:对了,爱睡觉的小熊今天起的特别早,原来阿!小熊开的店今天开张了, 它的好朋友小猴和小虎也来为他的新店开张来祝贺了。你们想不想去看看?想。那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好不好? 电脑出示课件主题,板书:小熊开店 小熊请我们进去了,我们来看看小型的店里有些什么东西?那位小朋友跟大家说说(电脑出示课本主题图) 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看看你都收到了那些数学信息?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二、问题探究 小猴想买4辆坦克送给它的表姐、表哥、好朋友和它自己,可是小猴总也算不出他要付多少钱。这下可把小熊给难住了,小朋友你们愿意帮助小熊吗? 1、算一算:买4辆坦克要多少钱? 1)独立思考 2)独立列式 3)交流汇报 4)汇报:4×5=20(元)或5×4=20 2、20元可以买多少辆坦克? 1)独立思考 2)独立列式 3)交流汇报 4)汇报:20÷5=4 3、深入探讨:20÷5还可以怎样计算呢? 独立思考,个人汇报 小猴,小狗都买到了坦克,他们可高兴了,你们高兴吗?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了,在4*5=? 20/4=5 中你发现了什么? 三、体验感悟 1、老师的问题 现在老师有个问题,要靠靠大家,我有12元钱,如果要买铅笔盒,可以买多少个?买皮球呢? 1)独立思考,列式计算 2)学生反馈 3)将答案写到书上 4)解决“买什么东西,正好用完24元?” 引导学生说自己的想法 2、学生的问题 互动活动:小组内提问、解答,说说所用的口诀 四、实践应用 1、 试一试(提醒大家边想口诀边计算) 1)独立尝试 2)交流,说说所用的口诀 2、 练一连 1)小鸟回家 出示该题图片,引导学生读懂图意,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并订正。 2)蚂蚁搬家 出示该题图片,引导学生读懂图意,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并订正。说说所用的口诀 3)动物搬家 出示该题图片,引导学生读懂图意,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并订正。比比看,那个队做得快!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快乐的动物 教学目标: 1、在情境中体会“倍”的意义。能动手操作找出“倍”的数量关系。 2、初步建立“倍”的概念,使学生掌握“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理解“倍”的含义,知道“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教学难点:知道“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教学准备:课件、教具。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谈话引入,老师想带大家去参加一个快乐的动物聚会,好不好?(板书课题,播放课件) 二、问题探究 2、师:同学们,参加聚会的都有哪些小动物呀?数数看,它们各有多少只?(学生说完,教师点击课件,出示猴子,鸭子,松鼠,小鸡的图像,然后出示只数:3、6、2、8) 师:如果老师想用磁扣代替小猴和小鸭的只数,(边说边贴动物图像)谁能告诉老师,我应该怎样贴呢?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的围棋子,也象老师这样代替小猴和小鸭的只数摆在你的课桌上,能摆好吗? 师: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根据我们摆的情况,你能发现什么吗? 大家说的都很好,小鸭的只数是6,(板书6)小猴的只数是3(板书3),6里面有几个3呀?6里面有2个3,(边说边圈)我们就说6是3的2倍,也就是说小鸭数是小猴的2倍。(边说边板书) 生:6是3的几倍,我们可以用除法来算,6÷3=2(板“倍”不是单位名称,所以2后面就不用写“倍”字了。 师:如果又来了3只小鸭,(加3个磁扣,请小朋友也加3个围棋子),谁知道现在谁是谁的几倍?为什么? 学生尝试练习,进行讨论,再集体汇报,教师讲解: 现在小鸭是9只,小猴是3只,(板书9),9里面有几个3呢?9里面有3个3,我们就说9是3的3倍,也就是说小鸭数是小猴的3倍。(把2倍改成3倍) 师:如果要同学们像这样也列个除法算式来求9是3的几倍,谁会?(把6÷3=2改成9÷3=3) 三、体验感悟 1、请同学们用刚刚学到的倍数知识想一想,根据这四种小动物的只数,除了小鸭数是小猴的2倍,还能找到其它的倍数问题吗? 2、在小组内交流,可以摆一摆,算一算,然后在老师发给你们的答题纸上做好记录。 3、汇报、交流:根据学生填的情况,请小组派代表上台来做小老师。讲解小鸭数是松鼠的3倍,6是2的3倍,6÷2=3 小鸡数是松鼠的4倍。8是2的4倍,8÷2=4 四、实践应用 1、课件演示:其实今天来参加这个快乐的聚会的小动物还有很多呢,看看还来了谁吧!书上P47练习题。(小猫,小老鼠) 2、尝试解决问题,把你的算式写在自己的算草本上,行吗? 集体订正,在电脑上操作。 3、还有很多的小动物呢!(出示蝴蝶,蜻蜓) 集体订正,在电脑上操作。 4、出示在这个聚会上,还有我们最熟悉的朋友呢?猜猜是谁吧!(出示淘气,机灵狗比身高的图) 师:知道他们在做什么吗?他们碰到难题了,你们能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难题吗? 打开书P47,小组讨论一下,看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然后把书上的空填好。 集体订正,教师重点讲解(电脑上操作课件)。 5、找一找生活中有倍数问题吗? 五、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呀?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试一试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文具店”这一情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倍”的含义。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和体验“倍”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和体验“倍”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教具。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CAI课件演示小兔、狐狸、小牛去买文具的故事,同时出示价钱:1支铅笔2元钱。 问:学生观察到了什么?想一想、说一说。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尽量让学生说完整。 2、让学生根据图中的意思提出不同的问题。 这时学生会根据以前所学的知识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小兔买了1支笔用了多少钱?小牛买了3只笔需要多少钱?狐狸买了4只笔需要多少钱?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的内容板书在黑板上。 二、问题探究 1、学生根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自己解决。 教师根据同学们解决的情况板书: (1)小牛买了3只笔需要多少钱? 2×3=6(元) (2)狐狸买了4只笔需要多少钱? 2×4=8(元) 2、有谁能把小兔、小牛、狐狸用的钱换成倍数说一说。 有同学回答:小牛用的钱是小兔的3倍 狐狸用的钱是小兔的4倍 老师引导:这就是我们所学的乘除法知识与“倍数”的联系,现在我们就来试试将乘除法问题换成倍数问题试试,好吗? 3、如果把刚才说的有关于倍数的句子换成条件,又应该怎样提出这个问题呢?比如:小明用的钱是小兔的2倍,小明用了多少钱?说法变了,但实质没变。 同学们根据要求提出了两道有关于倍数的应用题。 (1)小牛用的钱是小兔的3倍,小牛用了多少钱? (2)狐狸用的钱是小兔的4倍,狐狸用了多少钱? 4、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找同学举例说说“几倍”是什么意思。 有同学回答,4的3倍就是3个4。 小兔的3倍就是3个小兔用的钱那么多,小兔用了2 元钱,也就是2×3=6(元) 小兔的4倍就是4个小兔用的钱那么多,也就是2×4=8(元) 5、解答完以后要注意什么?写答语。新| 课| 标| 第|一 |网 三、体验感悟 摆珠子 游戏规则: 按要求摆两行不同颜色的珠子,看谁摆得又对又快。 (1)上面摆3个白珠子,下面摆蓝色珠子的个数是白珠子个数的2倍。摆完了以后与老师比比看看摆对了没有。 (2)上面摆2个蓝珠子,下面摆白珠子的个数是蓝珠子的4倍。摆完了以后同座之间互相检查看看摆对了没有。 (3)上面摆10个蓝色珠子,下面摆白色珠子,使得蓝色珠子的个数是白色珠子的5倍。这一小题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困难,可以先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再摆。 四、实践应用 1、3片叶子配1朵花,15片叶子配( )朵花。 2、 的个数是 的2倍, 有( )个。 做完后小组同学商量讨论,交流想法。 五、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习得怎样?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花园 教学目标: 1、结合全体情境,提出并解决与“倍”有关的数学问题,培养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解决问题的活动,进一步体会“倍”与乘、除法运算的联系。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倍”的意义。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看图收集信息、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主题图、课件 。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y.com 引导学生看图同学们,你们经常到花园去玩吗?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幅图,图画上是花园的一角,这里有许多数学问题,看谁发现的多。 二、问题探究 1.理解图意 出示挂图让学生自己看图,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2.提出问题 同学们看懂图意了吗?根据图一提问题适时鼓励 3.解决问题 三、体验感悟 出示试一试1题:让学生理解图意,自己在书上圈一圈、画一画。 订正结果:16÷4=4 出示2题:笑脸是哭脸的2倍 请画出笑脸 订正结果: 4×2=8(个) 四、实践应用 完成练一练1,2,3题 1题:让学生自己估计,测量,让后填写 2题:先数一数在提问 3题:让学生收集正确信息,提出问题并解答 五、小结 你在本节课学会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 板书设计 花园 小鸟是蝴蝶的几倍?24÷4=6 蜜蜂有多少只? 4×2=8(只) 红花是白花的几倍?8÷2=4 教学反思: 练习六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表内乘除法。 2、提高在实际情境中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表内乘除法 教学难点:提高在实际情境中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算: P52第1题 看谁算的又快又对。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校对。 二、连一连: P52第2题:连一连:这题有多余的信息。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校对。 三、填一填: P52第3题 让学生认真看清题意,独立填表,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三、看图列式计算: P53第4题 学生观察图意,独立思考算法,再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四、根据要求列式: 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计算。集体汇报。 第5题的第3小题是一个开放题。“30元可以买什么?”有两种理解:30元可以全部花完,也可以用其中的一部分。 五、知识应用: P53第6题 通过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自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看懂图意,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再集体交流。 七、布置作业 一课一练第37、38页 板书设计 练习三 (1)买6副手套需要多少远?4×6=24(元) (2 )钱的价钱是袜子的几倍? 24÷3=8(元) 教学反思: 第八单元乘法口诀表(二)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知识是在学生初步掌握2~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教科书编写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充分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引导学生自己编制口诀。 2、 借助点子图、数线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乘法口诀的意义。 3、 引导学生观察乘法口诀,发现乘法口诀间的规律。 4、 通过多种练习形式熟记乘法口诀。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经历编制6~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初步发展抽象、概括能力,初步学会运用类推的方法学习新知识。 2、能正确运用6~9的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感受乘法口诀的魅力,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 单元教学重难点: 单元教学重点:能正确运用6~9的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能正确运用6~9的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主要教学手段和方法: (情境教学法 、 多媒体辅助教学等) 课题:有多少张贴画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摆一摆,说一说的活动中感受6的乘法口诀的含义,能独立整理6的乘法口诀,并与同伴交流整理的过程和结果。 2、培养学生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整理的能力。 3、让学生在合作中感受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整理和应用6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师:同学们你们仔细观察这图,你发现了有多少张贴画?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体验感悟 1、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2~5的乘法口诀的编写经验,编出6的乘法口诀。 2、组织学生记忆6的乘法口诀。 3、用二种方法计算6乘7的结果。 四、实践应用 1、 组织学生独立完成P79的第1题到第5题。 2、 找朋友游戏,设计成卡片,分发给学生,是朋友的两人走到前台。 3、灵活应用,第5题,先让学生独立算出用几个圈,再组织交流。如学生没想出方法,师可适当引导。 五、小结 你今天学会了什么?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想一想,6的乘法口诀还可以用于生活中的哪些地方? 六、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一共有几天 教学目标: 1.编制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 2.每一句口诀含义,初步熟记7的乘法口诀,能利用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 3.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编制口诀,初步体会运用类推的方法学习新的知识。 教学重点:理解和记忆7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估算意识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 你们都过过生日吗?笑笑的生日也快到了。看:投影P80的插图,笑笑多么高兴!你们猜猜还有几天就是笑笑的生日?淘气为什么那样高兴? 2、四个星期呢,5个星期,… 二、问题探究 1、你能根据填写的表,自己编出7的乘法口诀吗? 2、 提问:你是怎样编7的乘法口诀的?组织学生交流。 3、组织学生记忆口诀。 三、体验感悟 1、组织学生完成P81第1、2、3题。巡视并指导。 2、第4题要求学生根据图说完整图意,再列出算式。 3、开放性题,第4题,要求根据实际情况完成,再全班汇报交流。 四、实践应用 “口诀对猜”游戏 “口诀游戏车” 五、小结 说说这节课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你对自己、同学、老师的评价是什么? 你还有更好的建议让数学课上得更理想吗? 六、布置作业 1、估计你和你的家人一天喝多少杯水,那一个星期呢?把了解的情况制定统计表。 23、一课一练P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买球 教学目标: 1、编制8、9乘法口诀,在探索中记住8、9的口诀,并能正确应用。 2、经历在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应用的意识。 3、培养合作意识,体验数学学习乐趣。 教学重点:编制8、9乘法口诀,在探索中记住8、9的口诀,并能正确应用。 教学难点:在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现应用的意识。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师:小淘气和小明都是体育爱好者,他们来到体育用品商店。 看:(投影P82的插图)“你会提出哪些问题?你能帮他们算算吗?” 二、问题探究 1、 你能编出8和9的乘法口诀吗? 2、 如何记忆这些口诀呢?引导学生联系学过的口诀记忆,根据乘法意义记忆;根据相邻两句间联系记忆。 3、引导学生探索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看乘法口诀,你有什么发现吗?” 三、体验感悟 1、 组织学生对口令;完成练一练的第3题。新 课 标 第 一 网 2、 第4题,让学生理解图意,独立解答(1)(2)题,第3题在小组中提出问题,并解答。 3、第5题,要求学生先看算式有什么特点,再利用口诀计算,体验乘法口诀的优越性。 四、实践应用 1、小组玩“对口令”游戏(1题) 2、手指游戏(2题) 3、“口算游戏车”(3题) 4、第4题:引导学生看懂题意然后列式计算 5、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引导学生找出规律 比一比,看谁能用8和9的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结 六、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买球 8×8=64 八八六十四 8×9=72 八九七十二 9×9=81 九九八十一 教学反思: 做个乘法表(二) 教学目标: 1、是让学生对自己在本阶段所学的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及情感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与反思 2、各小组准备一套1~9的乘法口算卡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这段时间你学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一说。 2、组织学生在小组里整理乘法口算卡片活动,整理时想一想,把哪些算式排在一起,为什么这样排?经过系统整理,把乘法表填完整。 3、引导学生观察乘法表,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四、实践应用 1、找出乘数是3的乘法算式,并填一填,,先独立做,然后小组内交流。如( )×()=18的只需要填出一道,其余的通过交流获取。 2、说说淘气做的乘法表,他是怎么得到的?你能帮他填完整吗?学生填,校对。 3、观察表格,你有什么发现?横着看,竖着看。 五、练一练。完成1到5题作业,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九单元 除法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本册教科书“数与数代”部分的最后一个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对除法意义有了初步体会,会用2~9的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和用2~5的乘法口诀口算表内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科书一共安排了两个主题,“长颈鹿与小鸟”旨在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学习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除法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农家小院”一节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练习课,主要巩固和灵活运用乘除法知识和有关倍的知识,通过引导学生对情境图进行观察、思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元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体会除法与减法、乘法的联系。 2、体验除法运算方法的多样性,熟练用乘法口诀进行表内乘除法的口算。 3、感受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发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解决和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交流与分享。 单元教学重难点: 单元教学重点: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体会除法与减法、乘法的联系 单元教学难点:体验除法运算方法的多样性,熟练用乘法口诀进行表内乘除法的口算。 主要教学手段和方法:(情境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等) 长颈鹿和小鸟 教学目标: 1、创设“长颈鹿安排住宿”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3、进一步学习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除法与乘法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用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应用意识。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大森林吗?你们喜欢大森林里的动物吗?大森林里的动物可友好了,瞧!长颈鹿正在为小鸟准备房子呢?(电脑出示长颈鹿和小鸟的图)请同学们仔细地观察图,你发现了什么? 二、问题探究 师:同学们观察员得可真仔细,是呀!我们替长颈鹿想一想办法,应该为小鸟准备几间房子呢?谁能列式呢? 46÷6=?应该怎样算呢,请同桌互相说一说。 三、体验感悟 师:哪些同学说一说怎么样想?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板书。 师: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来的小鸟是24只,36只,48只,54只,那么长颈鹿要为它们准备几栋房子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说一说。引导学生反馈。 师:同学们,如果飞来的小鸟不是42只,也不是48只,每间房子里住的小鸟也不是6只,根据乘法口诀,你想补充哪些条件,长颈鹿该准备几栋房子呢、在小组内说一说,好吗?教师引导学生反馈。刚才我们应用乘法口诀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同学们真了不起,接下来我们看一组练习。(课后“练一练”第一题)我们比一比看谁应用 四、实践应用 师:同学们的表现真好,下面请同学们看一幅图。 出示:学校有24个球分别装在大球筐里,要求每个筐里装的要一样多? 1、各小组讨论一下,可以怎样装? 2、说明你们的理由。 3、教师引导学生反馈,看哪一组同学既对又合理。 五、小结 这节课你学懂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长颈鹿和小鸟 42÷6=8(栋) 六八四十八 48÷7=6(栋)。。。。。。6(只)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体验除法的意义,了解除法与乘法的关系,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计算除法。 2、通过学生对情境图进行观察、理解、思考,进而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亲身体验运用数学知认分析、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举趣。 教学重点:除法意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用除法解决问题,熟练进行准确的运用乘法口诀进行求商。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大森林吗?你们喜欢小白兔吗?好,这节课老师就带着同学们到小白兔家里去看看。 电脑出示:(小兔安家主题目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图中都有什么? X k b1 .Co m 二、问题探究 师:同学们观察得可真仔细!小兔累了,要到后面的小房子去休息,你们能根据刚才发现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师:教师在学生提出来问题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进行不早不晚(重点放在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上) 三、体验感悟 师:好,下面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都解决了吧些问题,是怎么样列式的?随着各组学生的回答,老师整理板书如下: 12÷2=6(只) 12÷6=2(间) 12÷4=3(只) 12÷3=4(间) 下面我们通过这些算式你们有什么发现? 四、实践应用 师: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84页,我们看填一填,请根据我们刚才说的把这个现场采访填完整。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每间房子住5只小兔,,3间能住宅区下吗?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1、 引导反馈,使学生明确,如果每间房子住5只小兔,3间房子可以住下15只小兔,把以能住下。 2、 如果现在有24只小兔,有8间房子,你们能提出来吧些数学问题呢?请同桌一问一答,列出算式。 3、教师引导学生反馈 五、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那些疑问? 六、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长颈鹿与小鸟 12÷2=6(只) 12÷3=4(只) 12÷4=3(只) 12÷6=2(只) 教学反思: 农家小院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比较熟练地利用6-9的口诀计算表内乘除法,进一步体会乘法之间的关系。 2、数学思考、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让不同学生都能学到所需要的数学知识,让思维敏捷的学生能拓展应用知识,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思想。 3、情感与态度目标: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新 课 标 第 一 网 教学重点: 在生动的情境中,让学生轻松运用关于6、7、8、9的乘除法综合知识。 教学难点:使学生运用6、7、8、9的乘除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谈话:同学们现在人们过惯了城市生活,周末时大家喜欢去农家乐去玩玩,呼吸农村的新鲜空气,你们去过吗? 和谁一块儿去的? 师:今天老师带小朋友到了农村里的小院,你看到什么数学信息呢? 二、问题探究 1、观察主图,明白图意。 学生说出图中的一个个数学信息,老师板书。 2、你能根据数学信息 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墙上挂了多少个玉米?平均每个笼子住几只小兔? 需要几个盒子?需要装几筐? 3. 让学生同桌互动解答。 4. 反馈 三、实践应用 练一练: 1、第1题 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第2题 提出问题,独立完成,老师指导。 3、第3、4题:小组同学一起完成。 四、小结 这节课,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五、布置作业 一课一练P 六、板书设计 农家小院 提问: 回答 墙上挂了多少个玉米? 平均每个笼子住几只小兔? 需要几个盒子? 需要装几筐? 教学反思: 练习七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练掌握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2、在练习中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关注学生技能发展的同时,关注学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的发展。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新| 课| 标| 第|一 |网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首先出示课件:小猫、小狗、小猴在公园里爬绳梯,绳梯上面有几颗闪闪发亮的智慧星,小狗怎么也不愿输,小猴就说:你们俩不如比一比,好吗?小猫、小狗齐声说:好!于是小猴告诉他们谁先闯过他的关,谁先得一颗智慧星。 师:这节课,我们就和小猫、小狗、小猴一起去闯关,摘取那些闪闪发亮的智慧星,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成为最有智慧的摘星人呢? 二、实践应用 活动一:登智慧梯,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学生独立完成1和2题。 2、集体订正。 活动二:爬智慧树。看谁填得又快又对。 1、完成3和4题 2、四人小组活动。 3、小组汇报。 4、老师总结(写得越多,智慧树爬得越高,最高为胜,然后换一个数试一试) 活动三:摘智彗树,看谁列得算式又对又快。 1、完成第5题,弄懂第6题的题意。 2、获取已知的数学信息。 3、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活动四:智慧房,找规律,写算式。 1、先观察组算式的特点,后小组讨论。 2、交流后说一说,写一写。 三、小结 谁获得的智慧星最多。 六、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