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08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福建省仙游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暑假返校(开学)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
2018-2019学年福建省仙游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暑假返校(开学)考试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 答卷时间:2小时30分) 一、现代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搭 台 王春迪 老街有句老话:有钱不显摆,一生算白来。要说富人显摆,无可厚非,可老街上的穷人也喜欢显摆。譬如老街人买油条,卖油条的到了自家门前,他不喊,非等人走到街那头了,才出来,罩着手吆喝。等卖油条的过来了,他们左看看右看看,用一只手捏捏,然后挑一根稍微大一点儿的。转身进屋,把油条扔给孩子。直等孩子把油条吃得还剩下拇指大了,这边稀粥也喝完了,接过来,擦擦嘴,擦得油光光的,这就出门了! 海爷号称老街首富,喜欢显摆也是出了名的,经常叫乞丐在他面前排成队伍进行施舍,生怕有人没吃到。两年前他建宗祠,从初一选到十五,好不容易看上一块地儿,可惜地面不平,不过就是垫点土的事儿,海爷愣是大老远儿地让人拉了几车煤块儿填上!那年月,百姓管煤炭叫“乌金”,金贵着呢!人家却用来填坑,虽然是煤渣儿,但比泥土不知要金贵多少。你说这人会显摆不?没想到,那年冬天冷得出奇,那些没有钱取暖的穷人则挖了这些煤渣烤火取暖,度过了这艰难的日子。 过了几年,鲁东南遇上了百年不遇的蝗灾。鲁东南地界,家家院子里都种树。究其原因,其中一点,就是等闹饥荒时,没东西吃,还能用树皮果腹。要说这一场灾真的太严重了,这年冬天,还没到腊月,好几户以前穿长衫、吃细粮的体面人家,家里的树都没皮了,更别说普通百姓了。 然而,谁能想到,就在这样一个节骨眼儿上,海爷竟然还要搭一新戏台子! 大奶奶三番五次劝海爷:“这个戏台子搭不得!外头饿死了那么多人,你这边还想着搭戏台子,老百姓要饭都没地儿要去了,你这边还想着乐和,太不地道了!你一辈子好玩好显摆,可在这节骨眼儿上,你不怕别人骂你?” 大奶奶嘟囔了几次,海爷就急了,眼一瞪:“饿死人怎么了?外头死了人还不许我痛快了?这台子我还非搭不可了!” 府里上上下下,对海爷搭新戏台子的事儿,议论纷纷,都觉得海爷这事做得不妥,所以,对于抬砖搬瓦拉料子之类的活儿,个个不太热情,叫谁谁磨洋工。 海爷生气了,吩咐管家:“从明儿起,在门口支几口大锅熬粥,凡是给我搬砖抬泥的,哪怕搬一块,我也管他一顿饭!” 大奶奶一听,当时就哭了:“老爷,您这是要败家呀,这样值吗……” 海爷一笑:“不值,但痛快。” 更离谱的是,新戏台子眼瞅着快搭完了,海爷又不知在哪儿听了一个风水先生的话,说戏台子方向不对,拆了重搭! 如此这般,折腾了几个月,海爷府上的人,连个年都没过安生。 不想,直至第二年开春,万物复苏,莺飞草长,海爷突然又不建了,半拉子撂在那儿,几次风吹雨打过后,豁得像是被哪个豁了牙的天神啃过了似的。 大奶奶偷偷把管家喊了过去,捂着心口问管家:“老爷这一回又搭台,又施粥的,总共花了多少银子?” 管家皱了皱眉头。大奶奶说:“你尽管告诉我,话进了我的耳朵里,就烂了。” 管家近一步,悄声说:“近三年的生意,算是白赚了。” 大奶奶眼泪唰地滚了下来。 管家又说:“大奶奶先别急,老爷有话,没对您讲。”管家告诉大奶奶,年前这场灾,让老街上好多光景还不错的人家,都开始啃树皮了。在这条街上,他们本是有头有脸的人,以往出了门也都显摆得不得了,最好脸面。如今,突然要端着碗去要饭,他们可能放不下身段,拉不下面子。这寒冬腊月的,地上连根草都没有,河里也都结了冰,不饿死才怪。海爷就是想到这一点,才想了这个法子,这样,既帮他们过了冬,又照顾到他们的面子。 大奶奶听罢,眼一亮,骂了海爷一句,转脸怪管家道:“你怎么不早点告诉我?” 管家作揖道:“老爷不让我告诉您。” 随后几个月,海爷屡次寻思起那个戏台子,说想把那个半拉子戏台搭完。海爷这么说,却实在抽不出时间。因为开春后,府上的生意不知怎么的,忽然比往年忙出好几倍来,每日车水马龙,宾客如流…… 不久,一股流窜的土匪听说了老街海爷的富有,想去打劫海爷,可让他们料想不到的是,别说在海爷府上找一个内应了,偌大一条老街,无论男女老少、贫富贵贱,一听说要打海爷家的主意,无论对方许以什么好处,愣是没有一个愿意给他们当耳目的! (有删改)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小说开头描写老街人买油条时的显摆,一是为了引出海爷的“显摆”,二是让这些人的“显摆”与海爷为他人着想的“显摆”行为形成对比。 B. 海爷用煤渣块填平土地、搭新戏台解救乡亲可以让人理解,但让乞丐排队进行施舍则确实令人不可思议,虽然目的是好的,但行为失当。 C. 小说中写鲁东南遇上了百年不遇的蝗灾,即使以前穿长衫、吃细粮的体面人家也要吃树皮果腹,其作用主要是突出了海爷的富有。 D. 海爷对府里上上下下那些不太热情、磨洋工的让人非常不满,很痛心,认为他们没有一丁点儿同情心,也辜负了自己的一片苦心。 2. 大奶奶这个人物在小说中起什么作用?试简要分析。(4分) 3. 有人认为,小说最后一段完全多余,可以不要,你认为呢?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60分) (一)必修3古诗文检测(本题共6小题,12分) 4.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①奋六世之余烈(功业) ②一去紫台连朔漠(到) B.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通“授”,传授) ②请以战喻(请允许我) C. ①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清楚) ②所守或匪亲(有的) D. ①是故无贵无贱(没有) ②秦人开关延敌(迎接,迎战) 5.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 寡人之于国也 于其身也 C. 其闻道也先乎吾 其皆出于此乎 D. 外连衡而斗诸侯 尊贤而重士 6. 下面加点词语不全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2分) A. ①身量未足,形容尚小 ②愚顽怕读文章 B. ①铁骑突出刀枪鸣 ②行为偏僻性乖张 C. ①我带了外甥女过去,倒也便宜 ②老大嫁作商人妇 D. ①养生丧死无憾 ②可怜辜负好韶光 7.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用法归类正确的是( )(2分) ①问君西游何时还 ②外连衡而斗诸侯 ③谨庠序之教 ④填然鼓之 ⑤尊贤而重士 ⑥会盟而谋弱秦 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⑧七十者衣帛食肉 A. ①④⑦/②③/⑤⑥/⑧ B. ①⑦/②⑥/③/④⑧/⑤ C. ①⑦/②③⑥/④⑧/⑤ D. ①④⑦/②⑥/③/⑤/⑧ 8. 下列句子中,句式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非我也,岁也 B.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察领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C.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申之以孝悌之义 9. 对下列各项中文化常识的解说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 《过秦论》中“以愚黔首”,“黔首”是战国时秦国及后来秦王朝对平民的贱称。 B. “谨庠序执教”中的“庠序”,指学校,商代叫序,周代叫庠。 C. 李商隐《马嵬》“无复鸡人报晓筹”中的鸡人是宫中掌握时间的卫士,汉代制度,宫中不养鸡,而用人传唱报晓。 D. 巫医,古代巫医是分开的,巫的职业是以祝祷、占卜为主,医是用药物为人治病。 (二)必修4古诗文检测(本题共6小题,12分) 10.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 ①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②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B. ①大王见臣列观 ②观太学 C. ①引赵使者蔺相如 ②虞常果引张胜 D. ①空自苦亡人之地 ②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11.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 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B. 今君乃亡赵走燕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C. 以勇气闻于诸侯 相如持璧睨柱,欲以击柱 D. 不如因而厚遇之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12.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2分) A.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B.于是相如前进缶 C.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 D.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 13.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宁许以负秦曲 A. 左右欲刃相如 B. 单于壮其节 C. 宜皆降之 D. 得夜见汉使 14. 下列特殊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A.而君幸于赵王 B.天子射上林中 C.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D.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15.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 (2分) A. 《窦娥冤》中“春榜动,选场开”,唐宋考进士都在春季,后世称进士考试为春榜。选场即考场。经考试合格录取成为进士,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予“进士及第”称号,前三名分别称状元、榜眼、探花。科举考试的第一名“状元”这个称号也一直保留到了现在。 B.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乃设九宾礼于廷”中的“九宾”,是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礼节,由傧者(迎宾赞礼人员)九人依次传呼接引宾客上殿。 C. 《苏武传》中“故使陵来说足下”,“陵”是自称,“足下”是谦称。古人一般不直呼姓名,只在以下情况下称姓名:自称、平辈之间、长辈称晚辈,作传介绍,对厌恶轻视的人。 D. 《张衡传》中“通五经,贯六艺”,“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五部经书,“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课外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樊深,字文深,河东猗氏人也。早丧母,事继母甚谨。弱冠好学,负书从师于三河,讲习《五经》,昼夜不倦。魏永安中,随军征讨,以功除荡寇将军,累迁伏波、征虏将军、中散大夫。尝读书见吾丘子①,遂归侍养。 魏孝武西迁,樊、王二姓举义,为东魏所诛。深父保周、叔父欢周并被害。深因避难,坠崖伤足,绝食再宿。于后遇得一箪饼,欲食之;然念继母年老患痹,或免虏掠,乃弗食。夜中匍匐寻母,偶得相见,因以馈母。还复遁去,改易姓名,游学于汾、晋之间,习天文及算历之术。后为人所告,囚送河东。属魏将韩轨长史②张曜重其儒学,延深至家,因是更得逃隐。 太祖平河东,赠保周南郢州刺史,欢周仪同三司。深归葬其父,负土成坟。大统十五年,行下邽县事。 太祖置学东馆,教诸将子弟,以深为博士。深经学通赡,每解书,尝多引汉、魏以来诸家义而说之。故后生听其言者,不能晓悟。皆背而讥之曰:“樊生讲书多门户,不可解。”然儒者推其博物。性好学老而不怠朝暮还往常据鞍读书至马惊坠地损折支体终亦不改后除国子博士赐姓万纽于氏。 六官建,拜太学助教。建德元年,表乞骸骨,诏许之。朝廷有疑义,常召问焉。后以疾卒。 深既专经,又读诸史及《苍雅》、篆籀、阴阳、卜筮之书。学虽博赡,讷于辞辩,故不为当时所称。撰《孝经(问疑)》、《丧服问疑》各一卷,撰《七经异同说》三卷、《义纲略论》并《目录》三十一卷,并行于世。 ( 节选自《周书·樊深传》 ) 【注】①即丘吾子。春秋时孝子。 ②长史:古代职官名,将军的属官。 16.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性好学/老而不怠/朝暮还/往常据鞍读书/至马惊/坠地损折支体/终亦不改/后除国子博士/赐姓万纽于氏/ B. 性好学/老而不怠/朝暮还往/常据鞍读书/至马惊坠地/损折支体/终亦不改/后除国子博士/赐姓万纽于氏/ C. 性好学/老而不怠/朝暮还/往常据鞍读书/至马惊坠地/损折支体/终亦不改/后除国子博士/赐姓万纽于氏/ D. 性好学/老而不怠/朝暮还往/常据鞍读书/至马惊/坠地损折支体/终亦不改/后除国子博士/赐姓万纽于氏/ 17.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帽子,指代成年。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不能用于女子。 B. 经学,指注解经书的学问,是中国古代学术的主体,是儒家学说的核心组成部分。 C. 六官指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又称六卿。 D. 乞骸骨,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辞职的用语,有时也指游子企盼返归故乡安度晚年。 18.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樊深经历坎坷,侍亲至孝。他在避难时,宁愿自己挨饿,也要送食物给继母;平乱后,他归乡负土筑坟葬父。 B. 樊深一生好学,至老不渝。年轻时,他负书出门拜师,孜孜不倦讲习《五经》;年老时,仍书不离身,不懈学习。 C. 樊深学识渊博,但不被认可。他解说经书,常常广征旁引汉、魏以来诸家学说,儒生都在背后讥讽他。 D. 樊深精通经学,涉猎广泛。他撰写了诸多解经著作,流行于世,也在史学、文字学、阴阳学等领域有所了解。 (四)文言文翻译(本题共3小题,10分) 19.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3分) (2)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3分) (3)学虽博赡,讷于辞辩,故不为当时所称。(4分) (五)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下面题目。 被檄①夜赴邓州幕府 金·元好问 幕府文书鸟羽轻,敝裘羸马月三更。 未能免俗私自笑,岂不怀归②官有程。 十里陂塘春鸭闹,一川桑柘晚烟平。 此生只合田间老,谁遣春官③识姓名? 注:①檄,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或声讨的文书。②“岂不怀归”出自《诗经·小雅·出车》。③春官:指礼部,礼部执掌人才推荐、选拔、考试诸事。 20.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句中“鸟羽轻”意义双关:征召文书上插有鸟羽,表示紧急;文书传送快,如同飞鸟一般的迅疾。 B.“敝裘羸马月三更”,紧承首句,“月三更”更是扣紧题目中的“夜赴”,写出了诗人连夜赶路的情景。 C.第二联中“官有程”三字,直接点明官府征召有期限要求,诗人接到文书后,不得不日夜兼程,向邓州进发。 D.本诗采用了比兴、虚实相生、用典等表现手法,收到了疏密有致、言简意丰、耐人寻思的艺术效果。 21.本诗流露出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六)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4小题,8分) 2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个空格1分,共8分) (1)《琵琶行》运用侧面烘托的方法描写琵琶女年轻时技艺高超、美丽出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劝学》中,作者用木材经墨线比量而取直和金属制作的刀剑经磨砺而变锋利来设喻,引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 (3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象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人物的缅怀。 (4)《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廉颇到蔺相如门前负荆请罪时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积累与运用(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5题。 “大洋一号”是中国第一艘现代化的综合性远洋科学考察船。自1995年以来,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大陆架勘查多个航次的任务。今年,它又完成了历时45天、航程6208海里的综合海试任务。对不熟悉的人而言,( )。在这里,重力和ADCP实验室、磁力实验室、地震实验室、综合电子实验室、地质实验室、生物基因实验室、深拖和超短基线实验室等各种实验室 ,分布在第三、四层船舱。由于船上配备了很多先进设备,人不用下水就能进行海底勘探。比如,深海可视采样系统可以将海底微地形地貌图像传到科学考察船上, 犹如有了千里眼, 海底世界可以 ,并可根据需要 地抓取矿物样品和采集海底水样;深海浅层岩芯取样钻机可以在深海底比较坚硬的岩石上钻取岩芯。“大洋一号”的远航活动,与郑和下西洋相呼应。600年前,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在世界航海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600年后,“大洋一号”不断进步, ,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法律框架下,探索海洋奧秘,开发海洋资源,以实际行动为人类和平利用海洋作出了中国人民的贡献。 2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大陆架勘查多个航次的调查。 B.这艘船执行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多个大陆架勘查航次的任务。 C.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完成了多个航次大陆架勘查任务。 D.这艘船执行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完成了多个大陆架勘查航次的任务。 24.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大洋一号”的实验室很多,就像迷宫一样 B.“大洋一号”有十几个像迷宫一样的实验室 C.走进“大洋一号”,犹如进入了一座迷宫 D.进入迷宫一样的“大洋一号”,会分辨不出方向 2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一应俱全 一览无余 易如反掌 东山再起 B.应有尽有 一览无余 轻而易举 再接再厉 C.一应俱全 一目了然 轻而易举 东山再起 D.应有尽有 一目了然 易如反掌 再接再厉 26. 下面是某报社一则启事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5分) 如果您是重大事件的参加者,事故现场的目击者,业界内幕的打探者,社会热点的关爱者……请与我报“社会深度”栏目联系。本栏目长期公开征询有价值的新闻线索,等着您的支持。 27.在《红楼梦》《祝福》《老人与海》《窦娥冤》《雷雨》《哈姆雷特》中,至少选择三部作品,用一组排比句抒写你从中获得的教益。字数100字左右。 四、作文(60分) 28.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作。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清晨,一只山羊在栅栏外徘徊,它想吃栅栏里的白菜,可是怎么也进不去。过了一会儿,太阳升起来了。山羊发现自己的影子被太阳拖得很长很长。 “我如此高大,一定能吃到树上鲜美的果子,吃不吃白菜又有什么关系呢?”它乐呵呵地对自己说。 于是,山羊朝着远处的果园飞奔而去。到达果园时,已是正午,山羊发现自己的影子变成很小的一团。山羊慨叹道:“唉,原来我这么矮小,肯定吃不到树上的果子,我还是回去吃白菜好了!”于是。它不悦地折身往回跑。 来到栅栏旁边时。太阳已经偏西。它的影子重新变得很长很长。“我干嘛非要回来呢?凭我这么大的个子,吃树上的果子是一点问题也没有的!”山羊开始懊恼起来。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某中学举行建校100周年校庆活动,先后邀请三位知名校友作励志报告。 第一位校友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时说“要做别人不做的事”。 第二位校友觉得最关键的是“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第三位校友则要求大家“要把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做好”。 同学们听完后,有的议论纷纷,有的陷入了沉思。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仙游一中暑期返校考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 1. A【解析】B项“但行为失当”错误,这是体现公平,让每个人都能吃到。C项“突出了海爷富有”不准确,应主要是交代搭台子的背景,并引出搭台子的情节。D项“很痛心,认为他们没有一丁点儿同情心,也辜负了他的一片苦心”错误,海爷搭台子的真正用意根本没有让大家知道,因此不存在别人辜负了他的一片苦心。 2. ①侧面表现海爷的仁义行为,凸显海爷的性格。②通过大奶奶对管家的询问,来揭示充满悬念的答案。③用大奶奶与海爷的对话写出了大奶奶对海爷搭台的误会,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每点2分,答对2点得4分)【解析】本题考查小说中的次要人物的作用。小说中的次要人物虽说不是小说的中心内容,但也是小说艺术世界、艺术构思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小说的常考点之一。一般的解答思路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打开:一、侧面衬托,个性鲜明。侧面衬托,就是通过对其他人物、事件的叙述和描写,来衬托主要人物。二、牵线搭桥,推动情节。在一些小说中,人物的一举一动、一笑一颦,往往从次要人物的眼睛里看出来;对人物的感受、评论,往往从次要人物的嘴里说出来。通过次要人物的见闻,把故事相关的情节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推动情节发展。他们的出现主要担当特定的角色,完成一定的叙事功用。三、渲染气氛,奠定基调。很多小说会出现群众场面,这些场面中的群众,大多是不重要的次要人物。正是这些次要人物的出现为主要人物的活动提供了具体环境,起到了渲染气氛、奠定感情色彩基调的作用。四、升华主题,画龙点睛。小说中的次要人物不只和主要人物息息相关,也和作品的主题思想血肉相连。也就是说,有的次要人物的设置是为塑造主要人物服务的,更是为揭示小说主题服务的。小说对次要人物的刻画貌似平淡轻松,实则蕴含着厚重的力量,既增添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又起到深化主题、画龙点睛的作用。总之,小说中次要人物往往着墨不多,但其地位不可忽视,他们是作者精心安排的角色,我们要着力对次要人物的作用进行分析,从而更好地提高小说赏析水平。 3. 观点一:可以不要。①若以海爷的生意比往年好几倍结尾,用省略号结尾意味深长,令人思考。②文章最后两段都是表现海爷“显摆”后的回报,有啰嗦之嫌,删除最后一段,小说结尾更为简洁。③不用最后一段的明写,而是通过倒数第二段暗暗点出人们的感恩,委婉揭示“好人有好报”的主题,更有意蕴感。 观点二:完全有必要。①从情节结构上看,结尾写海爷富有及老街人对海爷的感恩与保护,产生顺理成章的艺术效果,同时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②从主题上看,土匪想打劫海爷却无人当内应的内容直接写人们对海爷的感激与感恩,鲜明突出“好人有好报”的主题思想。③从情感上看,作者通过“无人当土匪内应”的结尾设计,赞美了海爷以及老街人的人性美、人情美,使小说表现的情感更有震撼力。 (看法1分。理由4分,每点2分,答对2点得4分) 4.B【解析】A项,“一去紫台连朔漠”意思是从紫台一离开直通向塞外沙漠。去:离开。C项,“所守或匪亲”意思是驻守的官员倘若不是自己的近亲。或:倘若。D项,“是故无贵无贱”意思是因此无论高低贵贱。无:无论,不分。 5.B【解析】A项,“之”,助词,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B项,“于”,介词,对,对于。C项,“乎”,介词,比;语气词,吧或不译。D项,“而”,连词,表目的,来;连词,表并列。 6.A【解析】A项,①形容。古义:形体容貌。今义:指对事物的形象或性质加以描述。②愚顽。古今同义,都是指愚味顽劣。B项,①突出。古义:突然冲出。今义:隆起,凸出;明显,出众; 地位突出。②偏僻。古义:行为偏激,不端正。今义:远离人口集中居住的地区或远离交通要道偏僻的住所。C项,①便宜。古义:方便。今义:常用于指东西价钱低廉或不应得的利益。②老大。古义:年龄大。今义:排行第一的人。D项,①养生。古义:供养活着的人。今义:保养身体。②可怜。古义:可惜。今义:值得怜悯;数量少或质量坏得不值一提。 7.B【解析】①“西”,名词作状语,向西;⑦“日”,名词作状语,每天;②“斗”,使动用法,使……争斗;⑥“弱”,使动用法,使……弱,削弱;③“谨”,形容词作动词,认真从事;④“鼓”,名词作动词,击鼓;⑧“衣”,名词作动词,穿;⑤“贤”,形容词作名词,贤才。 8.D【解析】A项,前一句是宾语前置句,“未之有也”应为“未有之也”;后一个句子是判断句,“也”表判断。B项,前一个句子是被动句,“为”表被动;后一个句子是省略句,在察领国之政前省略了主语寡人。C项,前一句是省略句,在爱其子前面省略了主语人们;后一个句子是定语后置句,“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D项,两个句子都是状语后置句,前一个句子正常语序应为“颁白者不于道路负戴矣”,后一个句子正常语序为“以孝悌之义申之”。 9.D【解析】D项,古代巫和医不分。巫医是一个具有两重身份的人,既通鬼神又兼及医药,是比一般巫师更专门于医药的人物。专门从事于用咒语、符咒、卜占、草药和魔法以治病、驱邪除祟等的人。 10.D【解析】A项,“幸”,宠爱/侥幸。B项,“观”,观摩,游学/宫廷中高大华丽的舞台。C项,“引”,延请/招供。D项,“亡”通“无”,没有。 11.A【解析】A项,两个“虽”都是“即使”;B项,第一个是“却”,第二个是“才”;C项,第一个是“凭借”,第二个是“用”;D项,第一个是“趁机”,第二个是“凭借”。 12.C【解析】A,“特征”古义“特地征召”。B,“前进”古义“走上前进献”。D,“辞谢”古义“婉言道歉”。 13.C【解析】A,名词作动词。B,意动用法。C,和例句都是使动用法。D,名词作状语。 14.D【解析】A,被动句。“于”表被动,译为“被”。 B,省略句和状语后置句。“天子(于)上林中射”。C,定语后置,“留在汉匈奴使者”。D,和例句都是判断句。 15.C【解析】C项,“‘足下’是谦称”说法错误,“足下”是敬辞,不是谦称。 16. B【解析】首先把语句放入文本,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性好学/老而不息/朝暮还往/常据鞍读书/至马惊坠地/损折肢体/终亦不改/后除国子博士/赐姓万纽于氏”,这句话的含义是“其性情喜好学习,到老也不懈怠。早晚来往,骑在马上也读书不停,以至于马惊而坠地,手脚都摔折了,但最终还是没有改变这种习性。后来授国子博士,赐姓万纽于氏”,这段文字主要是写樊深爱好学习,“朝暮还往”不宜断开,“朝暮”对应的活动是“还往”,排除AC两项;“马惊”的结果是“坠地”,故此处不宜断开,排除D项。 17. D【解析】D项,乞骸骨也称赐骸骨,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的用语,没有指游子企盼返故乡度晚年。 18. C【解析】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考生可以先到文中找到写樊深“学识渊博,但不被认可”的内容,主要在第四段,文中说的是“深经学通赡,每解书,尝多引汉、魏以来诸家义而说之。故后生听其言者,不能晓悟。皆背而讥之曰:‘樊生讲书多门户,不可解。’然儒者推其博物”, 意思是“但是儒生都推崇他学识渊博”,可见“儒生都在背后讥讽他”错误,只是听讲的学生讥讽樊深。 19. (1)大王不要归咎于年成,那么天下的百姓都会来归顺了。 (2)(单于)就把苏武囚禁起来,断绝供应,不给他喝的、吃的。(3)(樊深)学识虽然广博丰富,却不善于言辞辩说,因此不被当时人们所称道。 【参考译文】 樊深字文深,是河东猗氏人。早年丧母,侍候继母十分孝顺谨慎。弱冠之年喜好学习,背负书籍从师于三河,讲议研习《五经》,日日夜夜不知疲倦。魏永安年间,随军征讨,以功劳任荡寇将军,数次升迁为伏波、征虏将军,中散大夫。曾经在读书时读到吾丘子,因而归家侍候奉养父母。 魏孝武帝西迁,樊、王二姓起义,被东魏诛杀。樊深父保周、叔父欢周都被杀害。樊深因为避难,坠落山崖跌伤脚,两天没吃饭。之后得到一箪饼,本想食之;但想到继母年老身患痹症,可能没有遇难,因而不吃。夜晚匍匐寻找继母,恰巧得以相见,有机会把食物给继母。回家后又悄悄离开家乡,改易姓名,在汾、晋地区游学,学习天文及数学历法之术。后来被人所告,囚送至河东。恰逢魏将韩轨的长史张曜器重他(樊深)的儒学,邀请樊深到他的家,(樊深)因此再次得以逃脱隐藏起来。 太祖平定河东,追赠其父保周为南郢州刺史(谥号),叔父欢周为仪同三司(谥号)。樊深归家安葬其父,亲身背着泥土建成坟墓。大统十五年,代理下邽县事。 太祖在东馆设学校讲学,教授诸将子弟,任樊深为博士。樊深精通经学,讲解经书时,经常引用汉、魏以来各家学说来解释。所以听讲的学生,不能理解。背后都讥讽他:“樊生讲书所引门户太多,不可理解。”但是儒生都推崇他学识渊博。其性情喜好学习,到老也不懈怠。早晚来往,骑在马上也读书不停,以至于马惊而坠地,手脚都摔折了,但最终还是没有改变这种习性。后来授国子博士,赐姓万纽于氏。建立六官,拜任太学助教。建德元年,上表请求退休,诏书允许。朝廷有疑问,经常召他来询问。后来因病去世。 樊深既专于经书,又熟悉诸史及《苍雅》、篆籀、阴阳、卜筮之书。(樊深)学识虽然广博,却不善于言辞辩说,因此不被当时人们所称道。撰写有《孝经(问疑)》、《丧服问疑》各一卷。另撰写《七经异同说》三卷、《义纲略论》并《目录》三十一卷,都流行于世。 20.D【解析】没有用比兴手法。 21.①心忧国事,以国事为重:诗人穿着破皮袄,骑着瘦马,半夜三更赶赴幕府,不仅暗合上句描述的紧急事态,而且体现了诗人对当前时局的忧心;②不得不应召为国效力的矛盾、无奈之情:颔联中一方面自嘲未能免俗应召做官,另一方面抒写自己并非不想家,而是由于官府征召有期限,不得不加紧赶路,内心的矛盾冲突流露无遗;③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尾联提及诗人此生只想终老田园,谁叫礼官识得自己的姓名,直接抒发了安居乡间的渴望(或颈联:十里池塘中一群鸭子拍水嬉戏,平原之上满是桑树和柘树,炊烟缓缓升起,描绘了闲适恬淡的乡间美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之情,侧面展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留恋之意)。(每点3分,情感1分+诗句分析2分,答对两点得6分) 22.(1)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4)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23.B【解析】句子主干为“这艘船经历了任务”,“经历任务”搭配不当,只需把“经历”改为“执行”或者“完成”等即可。 24.C【解析】该句之前是“对不熟悉的人而言”,承接前面的主语“人”,应该是动词“走进”或者“进入”, 然后根据后文各种实验室分布,可知这里强调突出的应该是实验室很多,犹如让人进入了迷宫,所以答案选C。 25.B【解析】“一应俱全”强调“全”,“应有尽有”强调“有”,;一览无余”强调“看到”,“一目了然”强调“看清”; “易如反掌”强调“容易”,“轻而易举”强调“轻松”; “东山再起”指“失势后重新恢复地位势力” ,“再接再厉”指“一次又一次加倍努力”。再依据语境,判定答案为B。 26.【答案】示例:①“参加者”改为“亲历者”“参与者”等;②“打探者”改为“知情者”等;③“关爱者”改为“关注者”等;④“征询”改为“征集”等;⑤“等着”改为“期待”“等待”等。【解析】重大事件需要共同见证,“参加者”可以参加活动,但在此出现不够妥帖;业界内幕需要知情,“打探”的是小道消息,在此出现不能体现业界内幕的公正、公开性;社会热点需要关注,“关爱”的应该是社会弱势群体;“征询”是征求询问的含义,此处表达含义是对新闻线索的征集,不是对问题的意见询问;“等着”过于口语化,应该使用双音节词“期待”等。 27.略 28.略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