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08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辽宁省2019-2020高二下学期省六校期初考试语文试卷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传统节日的意义,可以从文化、民俗学、经济等角度阐发,也可以放进文学世界理解。传统节日不仅能保存民族历史记忆,传承民族文化,凝聚民族情感,增强民族认同,还能促进社会文化再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 从文学的角度观照传统节日,并不牵强。传统节日在传承过程中,一些原初的价值与功能或有所丢失,或发生变异,节日仪式中的功利作用悄悄向审美作用转移,端午节就是例子。端午又称“重午”,阳气盛极,阴气初生。为避邪气,用置菖艾、戴香包等方式防五毒、送瘟神。延习既久,这些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活动,具备了功利和美感的双重作用。可见,在审美需求的层面,传统节日与文学有相通之处,因为所有的节日都带有娱乐性,能给人带来精神的愉悦。 文学的功用,并不仅仅给人带来心灵的愉悦。文学也经由审美活动,引发人们思考人的本原,即人从何而来、人之为人的意义和生命的终极价值。清明扫墓祭拜,是追念先人与逝者,祈求保佑的虔诚表达;中元节送河灯,活着的人希望那些无所归依的魂灵也应被善待。这些在固定时间里反复进行的活动,跟文学里对生者与死者、此岸与彼岸关系的思考,如出一辙。有些节日,由人类对自然的崇拜演化为人类对生活愿望的象征性表达,比如七夕节。七夕节由“天河”两岸的牛郎织女星座而来,反映了人类对天象的崇拜。根据这一天象,产生了牛郎织女鹊桥会的凄美爱情故事。这个节日的诞生,可以说与文学生产同时进行。 传统节日得以保存并成为中国人精神里不可剔除的部分,也依赖文学创造的艺术形象和语言篇章。从古代开始,对传统节日的吟咏,产生了大量的诗词歌赋。比如,说到春节,连小学生都会说出王安石的“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说到清明,无人不会吟诵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说到中秋,大家立即念起苏轼的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传统节日由民俗风习向审美对象转化,文学起了主要作用。 成体系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标识。人类文明的进步,由科学不断地对原始思维构造的世界形象“去魅”,造成了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关系的紧张,更重要的是对自然的科学认知使人类的精神世界失去不少光彩。试想,只有陨石坑的月球,比起有嫦娥、玉兔和桂花树的月宫,是多么无趣。因此,保留传统节日以及相关的神话和文学形象,对于工业化时代的人们来说是弥足珍贵的“复魅”,它将使日益单面化的人在精神世界里丰富起来。在这个意义上,传统节日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是对全人类的一种文化贡献。而文学有责任在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中不断地再生产。 (摘编自《传统节日的文学理解》)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传统节日能保存民族记忆、增强民族认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我们可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理解和阐发其意义。 B.因为所有的传统节日都带有娱乐性,能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愉悦,所以传统节日与文学有相通之处。 C.清明节扫墓、中元节送灯活动,与其他传统节日里对生者与死者、此岸与彼岸关系的思考是相似的。 D.成体系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是对全人类的文化贡献,文学有责任在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中不断地再生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端午节为例,论述了传统节日原初价值与功能慢慢转移,逐渐具备了功利和美感的双重作用。 B.文章将清明节、中元节与七夕节进行类比,说明了七夕、清明这类节日的诞生与文学生产是同时进行的。 C.文章列举了王安石和杜牧的诗歌,旨在说明文学在传统节日由民俗风习向审美对象转化过程中起了主要作用。 D.文章运用了对比论证,揭示了传统节日中的“去魅”与“复魅”、无趣与有趣、科学与文学的关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学不仅给人带来心灵愉悦,也经由审美引发人们对人之起源、意义、价值等问题的思考。 B.传统节日得以保存,成为中国人不可或缺的精神,依赖文学创造的艺术形象和语言篇章。 C.文章论证了传统节日的意义和嬗变,在工业化背景下,作者表现出对传统节日深深的焦虑。 D.文章论证了文学和传统节日的关系,肯定了文学在传统节日的发展中的起到的积极作用。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 咨询机构IDC最新发布的报告预测,2019年,大数据与商业分析解决方案全球市场的整体收益将达到1896.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3495.1亿元),这一数字相比2018年增长12.1%。在2019年-2023年的预测期内,全球大数据市场相关收益将实现13.1%的复合年均增长率,并预计总收益于2023年达到3126.7亿美元。 未来五年,由于政策支持以及多方技术融合,中国大数据市场将保持稳定增长。该机构预测,2019年中国大数据市场总体收益将达到96亿美元,2019年-2023年预测期内的复合年均增长率为23.5%,增速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到2023年,市场规模则将增长至224.9亿美元。从技术上看,大数据相关硬件在2019年中国整体大数据市场中占比最高,达到45.2%;大数据相关服务支出和软件收益的占比则分别为32.2%和22.6%。而到2023年,随着技术的成熟与融合以及数据应用和更多场景的落地,软件规模占比将逐渐增加,服务相关收益占比保持平稳发展的趋势,而硬件规模在整体的占比中则逐渐减小。硬件、服务、软件三者的比例将更为相似,逐渐趋近于各占三分之一的权重。 (摘自2019年09月18日《人民邮电报》谢静的《中国大数据市场保持稳定增长》) 材料二 : “重要数据”是国家数据安全管理政策中的核心概念,影响国家安全,影响公共利益。安恒信息首席科学家刘博指出,大数据已经成为国家的基础战略性资源,全面实施大数据发展行动,加快推动数据共享,助力产业升级与社会治理创新,已成为国家战略。杭州安恒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安全官刘志乐也认为,作为企业的核心资产,大数据是保护的重中之重。保障数据安全,打造一个更安全、更明朗、更健康的网络空间,需要网络安全从业企业和政府、科研力量以及社会共同努力,发展、建设、合作、创新。 随着海量数据的进一步集中和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信息安全正成为大数据快速发展的瓶颈,大数据信息安全主要集中体现在网络安全、系统安全、个人设备、供应链安全、数据安全等方面。杀病毒、防火墙、入侵检测的传统“老三样”难以应对人为攻击,且容易被攻击者利用;找漏洞、打补丁的传统思路不利于整体安全。 中央网信办网络安全协调局处长陈吉学就强化数据安全保护工作提出了两点认识,一是加快建立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强化个人信息保护和数据安全管理;二是增强全社会数据安全意识和技能,依法严厉打击数据安全犯罪行为。 保障大数据安全,离不开标准化支撑和规范。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标准技术管理司副处长刘大山介绍,我国数据安全标准化工作前期工作基础良好,下一步大数据安全标准化工作,要加强数据安全国家标准体系研究和重点标准的研制工作,做好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的衔接配套。 (摘自2019年09月19日中国经济网《业内畅谈大数据安全:事关国家安全亟待出台标准规范》) 材料三: 2017年以来,贵州省贵阳市人大常委会率先在全国设区的市一级层面制定出台三部大数据地方性法规,将大数据立法与大数据发展中的难点痛点、民生热点紧密结合,用创制性地方立法的方式为大数据发展保驾护航。 “大数据地方立法在全国范围内没有先例可循,如何让大数据立法立得住、行得通、接地气、有实效,是不小的难题。”贵阳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陈寿宇说,在大数据立法工作中,他们准确把握地方性法规的实施性、补充性、探索性功能定位,恪守“不抵触、有特色、可操作”的地方立法原则。 三部法规的出台实施,已初步构建起贵阳大数据立法领域的体系性框架。未来贵阳市人大常委会将立足贵阳大数据发展应用的实践,加强调查研究,加快经验做法的总结提炼,及时推进立法权限内的相关立法,让贵阳的大数据立法领域有一个更加完善、科学的体系性框架,为贵阳大数据发展提供更为坚实有力的法治保障。 (摘自2019年08月29日《人民日报》,《立法护航大数据发展》)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2019年大数据与商业分析解决方案全球市场的整体收益已达到1896. 6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12. 1%。 B.中国大数据市场到2023年,市场规模则将增长至224.9亿美元,其中大数据相关服务发展最为迅猛。 C.2019年-2023年中国大数据市场将保持稳定增长,这与政策支持以及多方技术融合密不可分。 D.到2023年,随着技术的成熟与融合以及数据应用和更多场景的落地,人们会更加重视软件,轻视硬件。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数据是国家的基础战略性资源,它对于产业升级与社会治理创新起到重要的作用,大数据信息安全不容忽视。 B.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杀病毒、防火墙、入侵检测的传统“老三样”已经不具备保证大数据信息安全的功能了。 C.打造一个安全、明朗、健康的网络空间,是网络安全从业企业和政府、科研力量以及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结果。 D.贵州三部法规的出台实施,已初步构建起贵阳大数据立法领域的体系性框架,这为其它地方和国家层面的立法提供了较好的参考。 6.如何强化大数据安全,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4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弹道无痕(节选) 徐贵祥 推算起来,该是七十年代最后一个雪天。载着新兵的闷罐子列车由东向西,经郑州再向北,过了黄河,便见窗外有几道纺线般的雪絮儿划下来,先是一团一团地在风中旋转,渐渐地有了铺天盖地的气势,很快就在旷野结起一层半透明的雪壳。及至到达终点,已是满世界银白。 半个月的基础训练后,新兵分配。新兵石平阳的顶头上司是李四虎。李四虎是全营著名的老兵油子,稀拉①。尤其爱捉弄人,但他有技术,炮兵业务堪称行家里手,关键时候总少不了他为连队挣面旗子。 石平阳下到班里不久,李四虎曾经非常真实地踢了他一脚。那天训练传诵炮兵口令,正忙乱间一阵冷峭的干风刮来,将石平阳手中的口令纸掀得稀里哗啦。石平阳本来就很紧张,又听又算又记又传,忙得顾头不顾腚。情急中,他把刚刚接受的一组口令写在炮架上,自然没有想到这一行为产生的严重后果。铅笔又细又尖,在炮架上划出了极刺耳的声音。尽管这个动作只在瞬间就完成了,但还是被正在组织训练的李四虎一眼瞅见了。李四虎立即下达暂停口令,把小红旗往后腰一戳,神色匆匆地跑过来,往指尖上蘸了口唾沫,摸了摸铅笔划过的地方,结果发现有几道曲里拐弯的铅笔线无论如何也抹不掉了。李四虎心疼得倒吸一口冷气,仍不死心地反复抹,抹着抹着就突然转过身来,两只狼一般的眼珠子放了道绿光,死盯着石平阳,腮帮子又鼓了鼓,那充满激情的一脚便照准石平阳的屁股踹过来。 然后召开班务会。 李四虎首先发言,说:“ 咱们当炮手的,靠炮吃饭,靠炮做人。可你得首先爱惜它。你别以为它没长脑袋,我觉得它是有灵性的,它懂得人情世故。知道咱们最老的班长吧?就是连部荣誉室靠门左边挂着的那位。黄风岩战斗中他缴获了一门小钢炮,是打不响的。连长下命令让他扔,他没扔,硬是从山西长治扛到东北锦州,扛了几个月几千里地,闲了就擦,就拆开捣腾。后来怎么样?在锦西马家堡战斗中,半个连的步兵被人家地堡火力点压在洼子里,抬不起头,急得营长抢过炸药包要去拼命。这时候咱老班长就把炮架上了。老班长说:伙计,你就是哑巴也该哼一声了,我背你背了这么远,过铁路要轻装行军,我把干粮都扔了也没舍得撇下你,今儿个你可得还我这个情。结果呢,它还真响了,而且响了六次,硬是把敌人的火力点掀掉了。老班长牺牲后,这炮任谁也弄不响,报废了。你说邪门不邪门?所以呀,我说……” 石平阳不吭气。那一脚踢过来的时候,他愕了一下并暗中攥紧了拳头,但他终于没有打出去……随着班务会的不断深入,他越来越发现在这个老兵的身上有一种他十分亲切的东西。“班长,我对你没意见!”他很崇敬很真诚地看着李四虎,又补充一句:“真的,我不会撒谎,这是心里话。我明白了。” 李四虎半张着嘴看了他好几秒钟,突然咧嘴笑了:“响鼓不用重锤敲,明白就好,……当然不能有意见。能看出来,你石平阳是条血性汉子,只要你舍下身子跟我干,我保你能成为咱连的高级炮手!”又把脑袋转向耿其明,“老耿你说是不是?” 耿其明忙说:“那是那是。石平阳你刚来,有些情况不了解。你去问问,搞训练,搞内务评比,咱们班啥事落后过?” 石平阳生在皖西,家乡的山水虽说不上四季如春,却也有多半日子风和日丽,远山近水清秀宜人,野花翠竹很能滋润人的骨骼。乍一到这荒凉的北方山区,又遇上个滴水成冰的季节,身体颇有些吃不消。先流鼻血,后烂手,冻疮专拣指关节处长,奇怪的是烂了肉还不觉得疼,只是睡觉焙暖了才奇痒难忍。偏碰上个认炮不认人的李四虎,一上炮场就发狠,凶得山揺地动,细得放屁都管。一旦发现士兵的动作失误, 就跳起来骂,特别是石平阳。脏话丑话如拧开的水龙头,骂得满炮场臭烘烘的。有时候骂急了石平阳也发恨,再有本事你不也就是班首长么,干吗耍那么大的威风?不过,他渐渐能理解李四虎的行为了。 石平阳的逆来顺受不屈不挠,终于感动了上帝。一次休息的时候,李四虎把石平阳的手拽过去,着实看了一阵子,看相般地数了数那上面结了疤或没结疤的烂处,又抠了抠手心茧花的厚度,然后说:“石平阳呵,有人说我专门针对你,听说了吗?” “听说了,班长。”石平阳低着头回答。 “你信么?” “我父亲打菜刀,专拣好钢,在炉膛里淬几次火,菜刀刃又韧又利,方圆几十里都用我们家的菜刀。” “哦?”李四虎似乎有些意外,“石平阳,我还真没把你看错哇!” 李四虎从裤兜里摸出一个脏乎乎的小本子:“石平阳哇,我这个人,就看重友情,你对我真心实意,我就对你负责到底。这炮,说简单也简单,明眼的技术你都掌握了。可要说学问也真有学问,这些都是我自个儿揣摩出来的小道道。教程上没有。用上新鲜词儿,就叫感觉。有些是炮上的,有些是班上的。这个,送给你了!”最后这句话,语气很重,像是宣布一项重要决定。 注释:①稀拉:散漫。 (节选自《弹道无痕》,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小说开头交待故事发生的年代、地点与季节,突出寒冷的气候特点,为下文写石平阳身体不适做铺垫。 B. 文中耿其明的话从侧面表现了炮兵业务精湛的李四虎还是一个治班有方、令战士佩服的优秀领导者。 C. 小说插叙老班长的故事,既为了体现老班长与小钢炮的深厚感情,也为了表现老班长的技术无人能及。 D. 小说擅长用通俗的语言叙述故事情节,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和平年代军人的军营生活和丰富的内在情感。 8. 小说刻画了李四虎“既粗犷又温情”的军人形象,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9. 小说中的划线句是石平阳对李四虎询问的回答,颇有深意,请结合作品分析这一回答的表达效果。(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程国祥,字仲若,上元人。举万历三十二年进士。历知确山、光山二县,有清名。迁南京吏部主事,乞养归。服阕,起礼部主事。天启四年,吏部尚书赵南星知其可任,调为己属,更历四司。发御史杨玉珂请属,玉珂被谪,国祥亦引疾归。其冬,魏忠贤既逐南星,御史张讷劾国祥为南星邪党,遂除名。 崇祯二年,起稽勋员外郎。迁考功郎中,主外计,时称公慎。御史龚守忠诋国祥通贿国祥疏辩帝褒以清执下都察院核奏事得白守忠坐褫官。寻迁大理右寺丞。历太常卿、南京通政使,就迁工部侍郎,复调户部。 九年冬,召拜户部尚书。杨嗣昌议增饷,国祥不敢违。而是时度支益匮,四方奏报灾伤者相继。国祥多方区画,亦时有所蠲减,最后建议,借都城赁舍一季租,可得五十万,帝遂行之。勋戚阉竖悉隐匿不奏,所得仅十三万,而怨声载途。然帝由是眷国祥。 十一年六月,帝将增置阁臣,出御中极殿,召廷臣七十余人亲试之。发策言:“年来天灾频仍,今夏旱益甚,金星昼见五旬,四月山西大雪,朝廷腹心耳目臣,务避嫌怨。有司举劾,情贿关其心。克期平贼无功,而剿兵难撤,外敌生心,边饷日绌。民贫既甚,正供犹艰。有司侵削百方,如火益热。若何处置得宜,禁戢有法,卿等悉心以对。”诸臣面对,终考者止三十七人,帝意已前定,特假是为名耳。居数日,改国祥礼部尚书,与杨嗣昌、方逢年、蔡国用、范复粹俱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时刘宇亮为首辅,傅冠、薛国观次之,又骤增国祥等五人。国观、嗣昌最用事,国祥委蛇其间,自守而已。明年四月召对,无一言。帝传谕责国祥缄默,大负委任,国祥遂乞休去。 国祥始受业于焦竑,历任卿相,布衣蔬食,不改儒素。与其子上俱撰有诗集。国祥殁后,家贫,不能举火。上营葬毕,感疾卒,无嗣。 (摘编自《明史》卷二百五十三 列传第一百四十一)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御史龚守忠诋国祥/通贿国祥疏辩/帝褒以清执/下都察院核奏/事得白守忠/坐褫官 B.御史龚守忠诋国祥通贿/国祥疏辩/帝褒以清执/下都察院核奏/事得白/守忠坐褫官 C.御史龚守忠诋国祥通贿/国祥疏辩/帝褒以清执/下都察院核奏/事得白守忠/坐褫官 D.御史龚守忠诋国祥/通贿国祥疏辩/帝褒以清执/下都察院核奏/事得白/守忠坐褫官。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服阙:父母去世,去职守丧。古代有严格的服丧制度,丧服根据亲属关系的远近,从重到轻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种,谓之“五服”。 B.吏部:隋唐至明清中央行政机构的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文职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事。长官称为尚书,副长官称为侍郎。 C.蠲减,即“蠲免”,指免除租税、罚款、劳役等。它是中央政府发布的蠲免政令和蠲免管理的一系列法令法规,是政府的一项经济政策。 D.有司,文中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有司也泛指官吏。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召有司案图”,“有司”就是此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程国祥为赵南星器重,赵南星把程国祥调为自己的部下,程国祥揭发杨玉珂私通关节的问题,使杨玉珂被贬谪。 B.程国祥在最初担任知县的时候,就有清正的名声。后来担任考功郎中的时候,也曾获得舆论的称赞。 C.程国祥担任户部尚书时,采用借京城租赁房舍一季租税的方法来增加粮饷,但由于勋臣国戚宦官从中作梗而失败,并因此受到皇帝的责难。 D.程国祥儒雅质朴,他虽历任卿相,但仍穿布衣吃蔬食,家贫如洗,在他去世后,家中达到不能生火做饭的程度。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克期平贼无功,而剿兵难撤,外敌生心,边饷日绌。 (2)诸臣面对,终考者止三十七人,帝意已前定,特假是为名耳。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送友人南归① 王维 万里春应尽,三江雁亦稀。 连天汉水广,孤客郢城归。 郧国稻苗秀,楚人菰米肥。 悬知倚门望,遥识老莱衣②。 【注】①开元二十五年,朝廷特招孟浩然任荆州从事,时孟浩然已年近五十,对官场生活毫无兴趣,因此告老还乡,王维故写下此诗送别。②老莱衣:春秋时楚国隐士老莱子非常孝顺,年已七十,还常常穿上五彩斑斓的衣服,装作婴儿来逗父母开心。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首联写春天将要过去,大雁已经北飞,“尽”“稀”形象地描绘出时节转换的特点。 B. 颔联写汉水辽阔无边,友人独自归去,借一“广”字,衬托岀友人旅途的孤单。 C. 颈联描写稻苗秀颀,菰米饱满,以送别所见之景,渲染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D. 诗歌采撷“雁”“汉水”“稻苗”“菰米”等意象,物象看似寻常,却寄寓深远。 15. 尾联是如何抒发诗人感情的?结合诗句进行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 (1)《归去来兮辞》用“ , ”表现归程的轻松愉快,心灵得到了极大的释放。 (2)《种树郭橐驼传》中 郭橐驼在介绍种树经验时说到,为了保持树木的天性,种树人要做到“ , ”,这个比喻十分恰当,对育人也颇有启发意义。 (3)《书愤》在今昔对比中更强烈地抒发了岁月蹉跎、壮志难酬情怀的诗句是“ , 。” (4)《临安春雨初霁》中“ , 。”告白家人,也是告白世人,自己的品格不会受到京城坏风气的影响,从而表明自己不会苟同世俗的坚贞品格。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陶瓷艺术是一种具有标志性的中国文化符号,作为全世界 的一种艺术语言,似乎总是以优雅的姿态 着世界的目光。中国陶瓷图案,记录着民间神话传说与日常生活片段,反映出的是中国人的价值观念与艺术理想。在表达人物故事或戏曲故事时,“减法”是工匠们惯于使用的方法,整个故事的内容的概括是通过其中最具爆发力的瞬间或最具代表性的人物。而这些故事又通常取材于当时流行的话本小说,容易被理解。中国陶瓷通过这种以图代文的方式,实现理念与思想的教化和普及。 ( )。中国传统故事画所蕴藏的“中国风”,令西方人赞不绝口,但因为文化传统的 ,与国内在这个领域研究的欠缺,国外文博学界在解读中国瓷器故事画时经常 。中国学者有责任深入开展研究,跟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有目共睹 吸引 隔膜 张冠李戴 B.耳熟能详 吸引 隔阂 张冠李戴 C.耳熟能详 聚焦 隔膜 南辕北辙 D.有目共睹 聚焦 隔阂 南辕北辙 18.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减法”是工匠们惯于使用的方法,概括整个故事的内容是通过其中最具爆发力的瞬间或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B. 工匠们惯于使用“减法”,概括整个故事的内容是通过其中最具爆发力的瞬间或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C. 工匠们惯于使用“减法”,抓住其中最具爆发力的瞬间或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来概括整个故事的内容。 D.“减法”是工匠们惯于使用的方法,抓住其中最具爆发力的瞬间或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来概括整个故事的内容。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随着瓷器的大量出口,中国传统故事画也传到了异国他乡。 B.随着“中国风”传到异国他乡,瓷器也开始大量出口。 C. 随着瓷器的大量出口,“中国风”也传到了异国他乡。 D. 随着中国传统故事画传到异国他乡,瓷器也开始大量出口。 20.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古代“书”和“信”是有区别的:“书”指信件,①____________。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中“自可断来信”中的“信”,就是说媒的使者。书信在长期写作的过程中,②________________。如上下款的称呼怎么写,开头结尾的致敬祝颂之辞怎么写,如何写抬头,哪里有空格等。上款写受书人,下款写作书人,为明清以来常见的格式;但汉魏六朝的书札,③_______________。《报任安书》的开头“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少卿足下”就是这样。 21.下面文字阐述了人们在雾霾天气中自我保护的具体做法,请简要概括成四点,要求每一点不超过9个字。(5分) 雾霾天气里,粉尘颗粒多,因而不主张早晚开窗通风,需要通风也要等到太阳出来再开窗。最好不出门,更不能晨练,否则可能诱发呼吸道疾病,甚至使得心脏病发作,造成生命危险。因为起雾时气压低,空气中的含氧量有所下降,人们很容易感到胸闷。早晨湖里寒冷的雾气还会造成冷刺激,很容易使人血管痉挛、血压波动、心脏负荷加重等。如果需要外出,可以戴上口罩,这祥可以有效防止粉尘颗粒进入体内。口罩以棉质口罩为好,因为一些人对无纺布过敏,而棉质口罩一般人都不过敏,而且易清洗。雾天的饮食宜选择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多饮水,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这样不仅可补充各种营养素和无机盐,还能起到润肺除燥、祛痰止咳、健脾补肾的作用。少吃刺激性食物,多吃些梨、枇粑、橙子、橘子等清肺化痰的水果。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疫情当前,停课不停学,一时间,网课突然在全国铺天盖地、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了。无数家学校、无数家教育培训机构推出各式各样的网课,无数中小学子投身其中。关于这场网络授课的风潮,“语文匠”微信群内爆发了不小的争论。湖南哪吒:网课的授课效果根本得不到保证,这种形式主义何必存在?广东妮姐:疫情当前,除此之外,可能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吧。青海敏敏:网课基本就是一言堂,还有连续看一天对学生视力更是伤害。河南龙王:但是你们不觉得未来的趋势就是网课吗?你们是不是太小看它了? 你身为中学生,你有无参与到网课之中,针对这次网课,你自己的观点是什么?请写一篇文章,投稿到教育报刊《中学生心声》上,注意,署名宇文强,语言得体,文体自定,不少于800字。 语文试题答案 1.【答案】D 【答案解析】A、没有提到政治角度;B,以偏概全,文中说“在审美需求的层面,传统节日与文学有相通之处”C项张冠李戴。根据原文第三段内容:“这些在固定时间里反复进行的活动,跟文学里对生者与死者、此岸与彼岸关系的思考,如出一辙。”不是与“其他传统节日”相比,而是和“文学”相比。 2.【答案】B 【答案解析】类比错,由第三段可知“七夕的诞生与文学生产是同时进行的”但不能说明清明节、中元节也是如此。 3.【答案】C 【答案解析】C.张冠李戴,原文第2段论述了传统节日的意义和嬗变,但并未表示“忧虑”或“焦虑”之情,原文第5段分析了科学不断地对神话传说等原始思维构造的世界形象的“去魅”,乃至造成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关系的紧张,特别是人类对自然的科学认知使人类的精神世界失去不少光彩,对此作者有一定的担忧,但也不至于“深深焦虑”。 4.【答案】C 【答案解析】A、“整体收益达到1896. 6亿美元”错,原文是“将达到;B、“其中大数据相关硬件在整体大数据市场中占比最高”错,这是2019年的情况而不是2023年 ;D、“人们会更加重视软件,轻视硬件”于文无据,原文只是说“软件规模占比将逐渐增加,服务相关收益占比保持平稳发展的趋势,而硬件规模在整体的占比中则逐渐减小”。 5. 【答案】B 【答案解析】曲解文意,原文是 “老三样”难以应对人为攻击,且容易被攻击者利用。 6.【答案】(1)加快建立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强化个人信息保护和数据安全管理; (2)增强全社会数据安全意识和技能,依法严厉打击数据安全犯罪行为; (3)加强数据安全国家标准体系研究和重点标准的研制工作; (4)加快大数据立法,为大数据发展提供更为坚实有力的法治保障。(每点1分,共4分) 7.【答案】 C 【答案解析】“也为了表现老班长的技术无人能及”错,讲述老班长的故事是要新兵懂得爱惜自己的炮。 8. 【答案】粗犷:①踹石平阳一脚以示惩罚,行为粗野; ②在炮场上脏话丑话连篇,语言粗鲁。 温情:①反复抹大炮上的铅笔线,爱惜大炮,表现内心细腻; ②给士兵们讲述老班长的故事,以情动人,对老班长的敬佩; ③査看石平阳手上的烂处与老茧,表现对关心战友; ④将自己掌握的技术全部送给石平阳,表现热心待人、提携后进。 (每点一分,共6分) 9. 【答案】(1)运用类比的手法(1分),巧妙地回答了李四虎的问题;形象地表现了石平阳对于李四虎良苦用心的理解(2分)。 (2)更好地塑造了人物形象,凸显石平阳愿意接受磨练的坚裁和充满血性的军人品质,(2分),侧面表现李四虎表面粗鲁却一心为战士成长的品质(1分)。 10.【答案】B (翻译:御史龚守忠诋毁程国祥收受贿赂,程国祥上疏辩解。皇帝表扬他清白正直,下交都察院核实奏报,事情得以明白,龚守忠因罪被夺去官职。) 11.【答案】A “服阙”是守丧期满的意思 12.【答案】C “并因此受到皇帝的责难”错,原文是“然帝由是眷国祥”,意思是“然而皇帝由此垂爱程国祥。” 13.【答案】(1)限期平定贼人没有功效,而围剿的军队难以撤退。外部的敌人产生窥伺之心,边防粮饷不足。(得分点:克期、功、绌各1分,大意2分) (2)众大臣当面对答,坚持结束考试的人只有三十七人,皇帝旨意已早定,只是借 这作为名义而已。(得分点:面、止、假各1分,大意2分) 【参考翻译】 程国祥,字仲若,上元人。万历三十二年考中进士。历任确山、光山二县知县,有清正的名声。升任南京吏部主事,请求归家奉养父母。服丧期满后,起用为礼部主事。天启四年,吏部尚书赵南星知道他可以任用,调为自己的属下,经历了四个部门。揭发御史杨玉珂私通关节,杨玉珂被贬谪,程国祥也称病辞职归家。这年冬天,魏忠贤驱逐赵南星后,御史张讷弹劾程国祥为赵南垦的邪党,于是将程国祥除名。 崇祯二年,起用程国祥为稽勋员外郎。升任考功郎中,主管京城外官吏考核,时人称他公正谨慎。御史龚守忠诋毁程国祥收受贿赂,程国祥上疏辩解。皇帝表扬他清白正直,下交都察院核实奏报,事情得以明白,龚守忠因罪被夺去官职。不久升任大理右寺丞。历任太常卿、南京通政使,就地升任工部侍郎,又调任户部侍郎。 九年冬天,召任户部尚书。杨嗣昌提议增加粮饷,程国祥不敢违抗。而这时的经费开支更加匮乏,各地奏报灾害的呈文连续不断。程国祥多方安排,也时常有所减免。最后建议,借京城租赁房舍一季的租税,可以得到五十万,皇帝于是实行了。勋臣国戚宦官全藏匿不上奏,所得到的只有十三万,而老百姓怨声载道。然而皇帝由此垂爱程国祥。 十一年六月,皇帝将增设内阁大臣,驾临中极殿,召集朝廷大臣七十余人亲自测试他们。发出策问:“近年以来天灾频繁,今年夏天旱灾更厉害,金星白天出现达五旬,四月山西大雪。朝廷心腹亲信大臣,致力避开遭受怨恨。有关官员检举弹劾,情分财物关联着他们的心。限期平定贼人没有功效,而围剿的军队难以撤退。外部的敌人产生窥伺之心,边防粮饷日益不足。百姓已很贫困,交纳法定赋税仍很艰难。有关部门多方侵夺,如火上浇油。如何处理得当,约束有法,你们尽心来对答。”众大臣当面对答后,时间已晚了,坚持结束考试的人只有三十七人,皇帝旨意已早定,只是借这作为名义而已。过了几天,改任程国祥为礼部尚书,与杨嗣昌、方逢年、蔡国用、范复粹都兼任东阁大学士,入阁参与机务。当时刘宇亮是首辅,傅冠、薛国观次之,又突然增加程国祥等五个人。薛国观、杨嗣昌最专权,程国祥在中间顺应他人,自我持守罢了。第二年四月皇帝召见臣下回答问题,他一言不发。皇帝传谕责备程国祥缄默,大大辜负皇帝的信任。程国祥于是请求退休离职。 程国祥最初跟着焦竑学习。历任卿相,穿布衣吃蔬食,不改儒雅质朴。他与儿子程上都撰有诗集。程国祥去世后,家境贫寒,不能生火做饭。程上办完丧事,感染疾病而死,程上没有儿子。 14. 【答案】 C 【解析】颈联为作者想象友人家乡的美景,并非送别所见实景。 15. ①想象(虚写)。尾联想象友人双亲倚门而望的情景,表达对友人思归的理解 。(3分) ②用典。用老莱子彩衣侍双亲的典故,赞扬友人辞官归家、为父母尽孝的行为。(3分) 16.(1)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2)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 (3)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4)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17. 【答案】 B 耳熟能详:听得熟悉,乃至能够详细地复述出来。有目共睹:大家的眼睛都能看得见。形容极其明显。 语境说的是陶瓷艺术作为标志性的中国文化符号,全世界都很熟悉它,所以此处选用“耳熟能详”。 吸引:把别的物体、力量或别人的注意力引到自己这方面来。聚焦:比喻视线、注意力等集中于某处。 语境中“聚焦” “世界的目光”搭配不当,所以此处选用“吸引”。 隔阂:多指思想有距离,感情不融洽。隔膜:情意不相通,彼此不了解;或外行,不通晓。 张冠李戴:比喻弄错了对象或弄错了事实。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 语境说“因为文化传统的隔阂,国外文博学界在解读中国瓷器故事画时经常”会弄错对象。用“张冠李戴”更恰当。 18. 【答案】C 【解析】 “概括整个故事的内容是通过其中最具爆发力的瞬间或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主语与宾语也不能构成判断关系,错误,故排除A、B;“减法”不能做“抓住”主语故排除D。) 19. 【答案】A 【解析】陈述主体应为“中国传统故事画”故排除B、C、 D。 20. ①“信”指使者 ②逐渐形成一套固定的格式 ③却先写作书人后列受书人 21 .(1)太阳出来再开窗 (2)不适宜外出晨练 (3)外出带棉质口罩 (4)饮食应清淡健康 (每点1分,先后顺序正确1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