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08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浙江省台州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0 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台州卷)语文试题卷 亲爱的考生: 欢迎参加考试!请你认真审题,仔细答题,发挥最佳水平答题时,请注意以下几点: 1.全卷共 6 页,21 小题,满分 150 分,其中卷面分 5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2.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答题前,请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4.要求书写规范、工整,保持卷面整洁。 一、积累(17 分) 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凡杜森花园里的秋天 [加拿大]布洛克 秋的手指 带着红意触摸过树林 启程的夏天 随着一声叹息离去 滚动的水 映照(zhuì)________落的泪 山峦已没于 一面云帘后面 玫瑰的芳馨衰退 如同一支 亡之歌 我内心的耳朵在秋的悲哀中间 萦绕于遥远的告别的(zào)________音 (1)加点字“没”在文中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méi B.mò (2)填入文中方框正确的一项是( ) A.消 B.销 (3)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zhuì)________落 (zào)________音 【答案】 (1). (1)B (2). (2)A (3). (3)坠 (4). 噪 【解析】 【详解】(1)“没”,多音字。读作 méi 时,意思为:无,没有;未,未曾。读作 mò时,意思为:沉下去, 隐藏、漫过等。句中“山峦已没于一面云帘后面”,意思是山峦隐藏在云帘后面,读作 mò。故选 B。 (2)区分形近字。消:本义是名词,枯水期中大河变成的小河。引申义是消除,消灭、消遣等。销:本义 是指固体金属块完全熔化。也有出卖货物、开支、花费、去掉等意思。“消亡”意思是消失,灭亡。故选 A。 (3)汉字书写。坠:形声字,从土,队声。坠落到地上。 噪:虫鸟喧叫。“口”字旁。 2.古诗文名句填空。 (1)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其五)》) (2)_______________,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3)苔痕上阶绿,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4)_______________,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5)古诗词大多有着含蓄隽永之美。杜甫《春望》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花鸟抒写 忧国伤时之感;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典故表达作者渴 望被重用的心愿;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落花表达自己 虽辞官但仍然关心国家命运的情怀。 【答案】 (1). (1)悠然见南山 (2). (2)月上柳梢头 (3). (3)草色入帘青 (4). (4)浊酒一杯家万 里 (5). (5)①感时花溅泪 (6). ②恨别鸟惊心 (7). ③持节云中 (8). ④何日遣冯唐 (9). ⑤落 红不是无情物 (10). ⑥化作春泥更护花 【解析】 【详解】诗词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不能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注意:梢、浊、溅、遣。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属于敬辞的一项是( ) A. 撇得那长老孤孤零零,点头自叹,悲怨不已,道:“这厮..!这等不受教诲!我但说他几句,他怎么就无 形无影的,径回去了?——罢!罢!罢!”——《西游记》 B. 何涛道:“好汉!小人..奉上命差遣,盖不由己。小人怎敢大胆要来捉好汉!望好汉可怜见家中有个八十 岁的老娘,无人养赡,望乞饶恕性命则个!”——《水浒传》 C. 瑾曰:“贤弟..既到江东,如何不来见我?”孔明曰:“弟既事刘豫州,理宜先公后私,公事未毕,不敢 及私。望兄见谅。”——《三国演义》 D. 尹元叹道:“此话提起甚长。今日难得海外幸遇。此间说话不便,寒舍..离此不远,贤契如不弃嫌,就请 过去略略一叙。”——《镜花缘》 【答案】C 【解析】 【详解】A.这厮,这家伙、这小子。中性词,区别于书面语的口头语,多见于明清小说著作中。既不是敬 辞,也不是谦辞; B.小人,旧时男子对辈分、官爵高于己者自称的谦辞; C.贤弟,古时人们对与自己熟识的朋友或者结拜兄弟的尊称,属于敬辞; D.寒舍,对人称自己的家,是谦辞; 故选 C。 二、阅读(58 分) (一)名著阅读(11 分) 4.根据名著内容填空。 在我们读过的名著里,父亲教育孩子的方式各不相同。在《_________》中,一位苦心孤诣对儿子的生活和 艺术追求进行悉心指导;在鲁迅的《朝花夕拾》中。“我”准备去看五猖会,父亲却突然要求“我”_________ (填事件),让“我”失去了看戏的兴致。 【答案】 (1). 傅雷家书 (2). 背书(背《鉴略》) 【解析】 【详解】考查对名著相关知识的掌握。《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 1954-1966 年间写给 孩子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该书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是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是充满着父 爱的教子名篇。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 教育他们先做人,后成家“家”,是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因此傅雷夫妇 也成为了中国的典范父母。《五猖会》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 1926 年创作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此文匠心独运, 开篇就为参加赛会蓄势,先写童年看赛会,然后写《陶庵梦忆》里的热闹赛会,接着写自己见过的比较隆 盛的赛会,这些都在为写五猖会做铺垫。然而,接着转写父亲要求“我”背书(背《鉴略》),“我”失望、 郁闷之极,最后终于背书成功,得以去看五猖会,而作者并没写五猖会的盛况;表达了作者强烈谴责封建 强权教育对孩子天性的扼杀。 5.小说中人物的“义举”往往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请写出下列回目中“义”的相关情节,并从中分析猪 八戒和关云长的不同形象。 《西游记》十一回:猪八戒义激猴王 孙行者智降妖怪 《三国演义》五十回:诸葛亮智算华容 关云长义释曹操 【答案】猪八戒为了解救被妖怪(黄袍怪)捉走的唐僧,用激将法请回被师父赶走的孙悟空,可见猪八戒机 智、对师父有情义;关羽为报曹操昔日的恩情,放过兵败逃至华容道的曹操,可见关羽知恩图报、讲义气。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形象分析。根据题干要求,解答该题要熟悉相关情节的具体内容,然后根据情 节分析人物形象。 《西游记》十一回:猪八戒义激猴王 孙行者智降妖怪 故事梗概:唐僧被抓,为了营救唐僧,猪八戒来到花果山请孙悟空帮忙,孙悟空不肯。猪八戒使用激将法 使孙悟空上当,并答应和他一起去降妖。在天庭人员的帮助下,唐僧被救出。从这一情节可见,猪八戒对 师傅是有情有义的,面对孙悟空的拒绝,不会放弃,用计请回悟空,可见他是机智的。 《三国演义》五十回:诸葛亮智算华容 关云长义释曹操 故事梗概:曹操从赤壁逃脱,诸葛亮在路上布下数路伏兵,使得曹操部下士兵又折伤大半。曹操中了诸葛 亮“虚虚实实”之计,率兵走华容道,却遭遇关羽的伏兵,曹操向关羽求情,关羽念在曹操往日的恩情上 放走了曹操。从这一情节可见,关羽对曹操是知恩图报、讲义气的。 曹操对关羽的恩情:战乱之中,关羽与刘备走散,此时,关羽带着刘备的两位夫人,在孤立无援的时候, 曹操邀请关羽到门下做客避难,关羽此时左右为难。最后,听两位夫人的提议:与曹操定下约定,关羽与 二位夫人暂住府上,关羽为曹操效力,但倘若找到刘备,就带着两位夫人投奔刘备,无奈之下,曹操答应 了。 当关羽在战乱中发现刘备时,兄弟二人终于重逢,关羽不顾曹操劝阻,执意要带两位夫人走,曹操手 下出主义,要杀了关羽,以免后患。但曹操爱惜人才,只好遵守约定,放走了关羽和两位夫人。 关羽由此 感激曹操! 6.小说常采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事角度。请说说下面两部小说所采用的叙事角度,并结合故事内容分 析这两种叙事角度各有什么好处。 《骆驼祥子》 《呼兰河传》 【答案】《骆驼祥子》采用第三人称叙事角度,讲述祥子三起三落买车的故事,可以客观全面地展现祥子等 人的生存状况(或:老北京的风情世态图)。《呼兰河传》采用第一人称叙事角度,从“我”的视角讲述呼兰 河的人事和风俗,更为细腻、真实。 【解析】 【详解】考查对小说叙事角度的理解。 第三人称有限视角。讲故事的人也是局外人,采用了故事中某个人物的视角,去他去的地方,看见他看见 的东西,同时也记下他的想法。《骆驼祥子》采用第三人称叙事角度,描写了 20 年代,老北京的一个人力 车夫的辛酸故事。讲述的是中国北平城里的一个年轻好强、充满生命活力的人力车夫祥子三起三落的人生 经历。小说从一个旁观者(第三人称)的视角进行叙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祥子等人的生活情景,不 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第一人称是一种直接表达的方式,不论作者是否真的是作品中的人物,所叙述的都像是作者亲身的经历或 者是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事情。《呼兰河传》是中国作家萧红创作的长篇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事角度, 以“我”——萧红自己童年回忆为引线,描绘了 20 世纪 20 年代东北小城呼兰的种种人和事,真实而生动 地再现了当地老百姓平凡、卑琐、落后的生活现状和得过且过、平庸、愚昧的精神状态。小说采用第一人 称叙事,能使读者产生一种真实、亲切的感觉,更便于直接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 (二)文学作品阅读(18 分) 谁也看不见的阳台 [日]安房直子 有个城镇,住着一位心眼特别好的木匠。不论有人求他什么事,他都能爽爽快快地答应,一天,来了 一只猫,“咚咚”地敲木匠房间的玻璃窗:“木匠先生,想请您做一个阳台。” 木匠惊呆了。“猫做阳台!”他叫道,“这不是太过分了吗?” 猫摇摇头:“不,不是我要使用。有一位照顾我的姑娘,为了她,我才来求您的。阳台的大小,一米 四方,颜色是天蓝色,地点是檞树大街七号,后街小小公寓的二楼。就是挂着白窗帘的房间。阳台要和天 空一样的颜色。然后,我念点咒语,这样一来,就谁也看不见它了。也就是说,成了只有从里面才能看见 的阳台。” 猫继续说:“哎,哎,请开始工作吧!姑娘现在不在家,她白天去劳动,到晚上才回来,我们想让她 大吃一惊。因为直到现在,我们一直受着她很好的照顾。那姑娘,自己不吃饭,也要给我和鸟们喂食。我 受伤的时候,她给我涂药;小麻雀从巢里掉下来的时候,她拾起来小心地养育。所以,作为谢礼,我们总 想给这煞风景的窗户做一个漂亮的阳台…… 听到这里,木匠已经被猫的话吸引住了:“好,我接受了。我家有点旧木料,就用它做一个顶可爱的 阳台吧。” “木匠立即着手工作,他搬来木料,仔细地用刨子包好,量了尺寸,用锯来锯,再爬到房顶,“咚咚” 地响起锤子。当木匠在大楼后面不向阳的公寓窗户上,做成天蓝色阳台的时候,已经是黄昏了。那涂了油 漆的小小阳台,好像是玩具一样。 好了!好了!木匠想着,收拾一下,开始下梯子。这时,房顶那儿传来猫的歌声:能开花也能收蔬菜, 手儿够得到星星和云彩,谁也看不见的漂亮的阳台。 木匠急忙下到地面抬起头,想看看刚刚做完的阳台。 可是,如同猫所说,阳台连影子和形状都看不见,要说能看见的,只有房顶。 木匠摇了好几次头,揉揉眼睛,然后想:到底是什么样的姑娘,来打开那扇窗户呢? 木匠在微暗的小巷,靠着石墙,点着了一支烟卷,等着姑娘回来。 天已全黑,四周飘来晚饭气味时,那窗里“噗”地亮起了灯。白色窗帘摇动,玻璃窗打开了。长头发 的姑娘探出了脸。一瞬间,姑娘似乎特别吃惊:“多么了不起的阳台!” 她高高地伸出手说:“第一颗星,到这儿来,火烧云,到这儿来。”她的手好里好像抓到了星星和云似 的,脸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从那以后,过了好几个月。 寒冬过去,阳光稍微暖和了的时候,一个挺大的包裹寄到了木匠家里,包裹用天蓝色的纸包着,还系 着天蓝色的带子,木匠歪着脖子打开一看,哎呀,里面装满了好香的蔬菜,有莴苣、卷心菜、荷兰芹、菜 花……还有这样一张卡片:这是阳台收货的蔬菜,是给阳台修造人的谢礼。 木匠瞪圆眼睛,那谁也看不见的阳台上,居然能长这么多的蔬菜。他马上把蔬菜做成色拉。在奇怪的 阳台上收获的蔬菜,甜甜的、嫩嫩的,吃上一口浑身都舒服。 到了五月,吹过的风,送来花和绿叶气味的时候,一件中等大小的包裹寄到了木匠那里,木匠打开包 裹一看,里边是一箱颜色鲜艳的草莓,而且照样附着这样的卡片:这是在阳台收获的草莓,是给阳台修造 人的谢礼。 木匠给草莓浇上牛奶吃了。草莓凉凉的、香喷喷的,吃一口就觉得身子发轻。 这时,木匠想:真想到远处什么地方去呀。希望在沙漠的正当中,建立一座顶到星星的塔,这少年时 期的梦,现在,在木匠的胸中一下子苏醒了。 在只能看见房顶的小巷后的二楼独自住着,已经有几年了呢?在窄小的工作场,连续造着房檐几乎紧 贴房檐的房屋,已经有几年了呢……吃着草莓,木匠的心中,充满了对远处世界的向往。 到了六月。久雨已停,在一个阳光又热又晃眼的日子,木匠又收到了一个包裹。这一次是三个细长的 木箱,里面睡着满满的红蔷薇:这是阳台上开的蔷薇,是给阳台修造人的谢礼。 木匠把蔷薇花装饰在自己的房间里。 当天晚上,被花香包围着睡了。 “喀吱喀吱”,是谁轻轻敲窗的声音,木匠睁开眼睛。窗外,那只白猫端正地坐着,一动不动地说: “木匠先生,我接您来了。您愿意坐上天蓝色的阳台到远处去吗?” “到远处去?”木匠猛然往外一看,呀,前次做的天蓝色阳台,好像船儿一样,正浮在空中。 天蓝色的阳台上,放着好几个大花盆,开满了红蔷薇。蔷薇的枝蔓缠到了阳台的栏杆上,长着小小的 花蕾。在盛开的花中站着的长发姑娘正向木匠招手。她的肩上停着许多鸽子。一群麻雀在啄着蔷薇叶。 木匠的心“啪”地亮了,形容不出的喜悦使他的心咚咚直跳。“好,去吧!”他抱起猫,连睡衣也不 换,从窗户跳到外边,在房顶上走几步,“噗”地跳上了阳台。 于是,阳台像宇宙船一样地动了,朝着星星和月亮,朝着在夜空飘忽的云,慢慢地飞去。 7. 童话是想象的艺术。本文在情节安排上有丰富的想象,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请你写出文中想象的故 事情节。(写出两个) 8. “猫”这一形象在文中有何作用? 9. 安房直子童话作品中的色彩往美得震撼人心,让人浮想联翩,请你简要分析本文色彩运用的妙处。 10. 优秀的童话常有丰富的主题,请你结合内容谈谈对本文主题的理解。 【答案】7. 猫请木匠做阳台;猫会念咒语让阳台看不见;不向阳的阳台里长出了蔬菜、水果、花朵等;木 匠造好阳台,一抬头又看不见阳台了;阳台像宇宙船一样会飞走等。 8. 文中的“猫”先是请求木匠做阳台,后来也是它请木匠坐上阳台到远方去,“猫”推动了文章故事情节 的发展;文中的“猫”为了回报小姑娘,请木匠建造了一个美丽的阳台,为了回报木匠,最后带着木匠坐 着阳台飞向远方,文中借“猫”表现感恩的主题。 9. 文中有多处描绘色彩的文字,如“蓝色阳台”“天蓝色的纸”“天蓝色的带子”“绿蔬菜”“红蔷薇” 等,这些明亮的色彩为我们营造了童话优美的意境,构筑了一个美丽的梦幻世界,这些色彩承载着文化意 义,如蓝色代表着希望与梦想,绿色代表着自然与舒适,红色代表着热烈的生命,作者借此表达了对美好 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或:作者借这些美丽的色彩表现美好的人性);文中描写的各种色彩符合我们现实生活 的情境,体现想象的合理性。 10. 示例:一只猫为了回报好心眼姑娘的照顾,请好心眼的木匠为她装上了一个小小的天蓝色阳台,此后木 匠不断收到来自阳台的各种礼物。最后神奇的阳台像宇宙船,载着姑娘、木匠飞向了远方。这则童话赞扬 了乐于助人、知恩图报等善良美好的人性。同时阳台唤醒并帮助木匠实现自己的梦想。阳台是梦想的隐喻, “看不见”暗示了梦想的隐秘与难以实现,作者借“谁也看不见的阳台”凸显了对梦想的强烈渴望与追寻。 【解析】 【7 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运用想象写法的理解与筛选。想象它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 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如,花鸟虫鱼,家具、玩具乃至墙壁都有生命,赋予了人的感情,让 一些动物甚至没有感觉的植物来开口说话等等。文中一个好心的木匠,老是免费给人干木匠活。一天,一 只猫请他去做一个天蓝色的阳台。阳台做好后,猫念了几句咒语,这个阳台就谁也看不见了。阳台上长出 蔬菜、水果还有鲜花,这些东西被作为谢礼寄给了木匠,更奇妙的是,阳台还能像飞船一样飞行,载着木 匠实现了他去远方的梦想。这些都是作者想象出来的情节。 【8 题详解】 考查对“猫”这一形象在文中作用的理解。仔细阅读文章,写的是木匠和猫的故事,木匠心眼特别好,不 论有人求他什么事,他都能爽爽快快地答应,于是猫请求木匠做阳台,后来猫会念咒语让阳台看不见,还 邀请木匠坐上天蓝色的阳台到远处去,可知“猫”在文中反复出现,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有一位照顾 我的姑娘,为了她,我才来求您的。”可知“猫”为了回报小姑娘请木匠造一个阳台,“木匠又收到了一 个包裹……这是阳台上开的蔷薇,是给阳台修造人的谢礼。”可知这是“猫”给木匠的回报,表达对一种 无私的善良,一种对善良的热情回报的赞美,表达了“感恩”的主题。 【9 题详解】 考查对色彩运用妙处的赏析。文中带有色彩的语句有“蓝色阳台”“天蓝色的纸”“天蓝色的带子”“绿 蔬菜”“红蔷薇”等,蓝色非常纯净,代表着希望与梦想;绿色和大自然与植物紧密相关,代表了自然、 希望,是生命的象征;红色寓意着热情奔放,有生命的活力,作者巧妙地运用色彩的象征意义,寓含希望 与光明,营造了一种温馨甜美的氛围,令人赏心悦目,观之难忘。表达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10 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主题的分析理解。主题是一篇文章的灵魂。能否正确理解文章主题是评价我们阅读能力的重要 评价标准,也是检查我们是否读懂文章的主要标志。《谁也看不见的阳台》里没有邪恶的反派人物,没有痛 苦和厄运降临在主人公头上,有的只是一种无私的善良,一种对善良的热情回报。好心眼的木匠应猫的邀 请,为一位好心眼的姑娘的窗户装上了一个小小的天蓝色阳台,从此不断收到姑娘收获自阳台的各种礼物 ——春天的蔬菜、五月的草莓、六月的蔷薇。可知表现人物乐于助人、知恩图报等善良美好的人性。美丽 的礼物唤醒了木匠少年时期美丽的梦想:“真想到远处什么地方去”“希望在沙漠的正当中,建立一座顶 到星星的塔”。而神奇的阳台居然变作小船一样,浮在空中,载着姑娘、木匠飞向了星星、月亮所在的远 方。在这则童话中,阳台可以说是木匠善意的成果,而正是它唤醒并帮助木匠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无形的 阳台与无形的梦想形成一种对应,可以说,阳台是梦想的一种隐喻、一种载体。表现作者对梦想的强烈渴 望与追寻。 (三)非文学作品阅读(11 分) 阅读的层次 [美]莫提默·J.艾德勒 查尔斯·范多伦 ①第一层次的阅读,我们称之为基础阅读。也可以用其他的名称,如初级阅读、基本阅读或初步阅读。 不管是哪一种名称,都指出一个人只要熟练这个层次的阅读,就摆脱了文盲的状态,至少已经开始认字了。 在熟练这个层次的过程中,一个人可以学习到阅读的基本艺术,接受基础的阅读训练,获得初步的阅读技 巧。我们之所以喜欢“基础阅读”这个名称,是因为这个阅读层次的学习通常是在小学时完成的。 ②在这个层次的阅读中,要问读者的问题是:“ ① ”我们要做的努力就是去弄清楚这些字。只 有当我们完全明白每个字的意思之后,我们才能试着去了解,努力去体会这些字到底要说的是什么。 ③第二个层次的阅读我们称之为检视阅读。特点在强调时间。在这个阅读层次,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 间内完成一项阅读的功课。譬如他可能要用十五分钟读完一本书,或是同样时间内念完两倍厚的书。 ④这个层次的阅读仍然可以用其他的称呼,譬如略读或预读。我们并不是说略读就是随便或随意浏览 一本书。检视阅读是系统化略读的一门艺术。 ⑤在这个层次的阅读上,你的目标是从表面去观察这本书,学习到光是书的表象所教给你的一切。这 笔交易通常是很划得来的。 ⑥在这个层次要问的典型问题就是:“ ② ”这是个表象的问题。还有些类似的问题是:“这本书 的架构如何?”或是:“这本书包含哪些部分?” ⑦用检视阅读读完一本书之后,无论你用了多短的时间,你都该回答得出这样的问题:“这是哪一类 的书——小说、历史,还是科学论文?” ⑧第三种层次的阅读,我们称之为分析阅读。比起前面所说的两种阅读,这要更复杂、更系统化。分 析阅读就是全盘的阅读、完整的阅读,或是说优质的阅读——你能做到的最好的阅读方式。如果说检视阅 读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好也最完整的阅读,那么分析阅读就是在无限的时间里,最好也最完整的阅读。 ⑨一个分析型的阅读者一定会对自己所读的东西提出许多有系统的问题。分析阅读永远是一种专注的 活动。在这个层次的阅读中,读者会紧抓住一本书,一直要读到这本书成为他自己为止。弗兰西斯·培根 曾经说过:“有些书可以浅尝即止,有些书是要生吞活剥,只有少数的书是要咀嚼与消化的。”分析阅读 就是要咀嚼与消化一本书。我们还要强调的是,如果你的目标只是获得资讯或消遣,就完全没有必要用到 分析阅读。 ⑩第四种,也是最高层次的阅读,我们称之为主题阅读。这是所有阅读中最复杂也最系统化的阅读。 主题阅读可以用另外的名称来形容,如比较阅读。在做主题阅读时,阅读者会读很多书,而不是一本书, 并列举出这些书之间相关之处,提出一个所有的书都谈到的主题。但只是书本字里行间的比较还不够。主 题阅读涉及的远不止此。借助他所阅读的书籍,主题阅读者要能够架构出全新的主题分析。因此,很显然 的,主题阅读是最主动、也最花力气的一种阅读。 ⑪ 主题阅读不是个轻松的阅读艺术,规则也并不广为人知。虽然如此,主题阅读却可能是所有阅读活 动中最有收获的。就是因为你会获益良多,所以绝对值得你努力学习如何做到这样的阅读。 (节选自《如何阅读一本书》,有删改) 11.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基础阅读的学习通常是在小学时完成的,一个人能熟练进行基础阅读,就摆脱了文盲状态。 B. 检视阅读是在无限的时间内,最好也最完整的阅读;分析阅读则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好也最完整的阅 读。 C. 分析阅读比基础阅读和检视阅读更复杂、更系统化。若只为消遣,完全不必用到分析阅读。 D. 主题阅读虽然不是个轻松的阅读艺术,却可能是所有阅读活动中最有收获的阅读。 12. 将下列两个选项分别填入文中相应的空格处,并说明理由。 A.这本书在谈什么? B.这个句子在说什么?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某中学语文老师布置了暑期阅读任务:“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红星照耀中国》为例探究‘红 色经典’的现实意义。”请你结合本文内容,阐述完成此任务需要运用的阅读层次。 【答案】11. B 12. (1). ①处填 B; (2). ②处填 A (3). 理由: 示例 1:文章第 2 段写“基础阅读”,“基础阅读”就是明白每个字的意思,然后试着去了解这个句子到底 说的是什么,所以①处填 B;第 6 段写“检视阅读”,“检视阅读”就是表面上去观察这本书,获得这本书 表象上教给我们的一切,所以②处填 A。 示例 2.B 句与第 2 段后面部分“我们要做的努力就是去并定这些字”“努力去体会这些字到底要说的是什 么”相照应,所以①处填 B;A 句与第 6 段后面部分“这本书的架构如何?”“这本书包含哪些部分”相照 应,所以②处填 A。 13. 完成这个任务要分别读完两本书,这是运用基础阅读和检视阅读了解两本书的内容;然后带着阅读任务, 对每本书进行全盘完整的阅读,并进行咀嚼消化,这是运用分析阅读;最后就“‘红色经典’的现实意义” 这个主题对两本书进行分析比较,这是运用到主题阅读。 【解析】 【11 题详解】 B.⑧段“如果说检视阅读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好也最完整的阅读,那么分析阅读就是在无限的时间里, 最好也最完整的阅读。”由这句话可知,B 项“检视阅读是在无限的时间内”“分析阅读则是在有限的时间 内”说法不符合文意。故选 B。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选填句子。作答此题,要在通读文章的而基础上,根据上下文语境判断,注意提示语和内容上的 照应。 一、根据语境判断:②段“在这个层次的阅读中”,这个层次指“基础阅读”,这个阅读层次的学习通常 是在小学时完成的,个人能熟练进行基础阅读,就摆脱了文盲状态。“基础阅读”就是明白每个字的意思, 然后了解“这个句子在说什么”,所以①处填 B。⑥段写“检视阅读”。⑤段“在这个层次的阅读上,你 的目标是从表面去观察这本书,学习到光是书的表象所教给你的一切。”由这句话可知,“检视阅读”就 是表面上去观察这本书,“这本书在谈什么?”应填在②处。 二、照应。②段“我们要做的努力就是去弄清楚这些字”“努力去体会这些字到底要说的是什么”,与这 些内容相照应的是“这个句子在说什么?”,可判断①处填 B 句。⑥段“还有些类似的问题是:‘这本书 的架构如何?’或是:‘这本书包含哪些部分?’”与这两个句子表述内容一致的是 A 句“这本书在谈什 么?”所以②处填 A。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探究“红色经典”的现实意义,在阅读中要运用阅读的四个层次。首先,完成这个任 务要分别读完两本书,用到基础阅读,明白书中的字词句所表达的意思。接着,通过检视阅读,从整体上 了解两本书的内容。然后运用分析阅读,带着阅读任务,对每本书进行全盘完整的阅读,并进行咀嚼消化, 直到对这本书的内容完全理解。最后运用主题阅读,比较两本书之间的相关之处,即两本书都谈到的主题 “红色经典”,分析其现实意义。 (四)(4 分) 14.古诗阅读 梅 [宋]王淇 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 只因误识林和靖①,惹得诗人说到今。 早梅 [南北朝]谢燮 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 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 [注释]①林和靖,即林逋,以种梅养鹤自娱,人称“梅妻鹤子”。 两首诗都写“梅花”,但表达的情感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第一首诗描绘梅花“不染尘埃”和身处“竹篱茅舍”却“自甘心”的形象,表达诗人淡泊名利的 志趣(写清高自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与世无争等亦可)。第二首诗描绘梅花“故早发”“不 疑寒”“畏落众花后”的形象,表达诗人对梅花不畏严寒、不甘落后的精神品质的赞美(写渴望被人欣赏或 怀才不遇亦可)。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诗歌情感。 《梅》:“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意思是,不接受尘俗一丝一毫的侵染,虽在竹篱边,茅舍 旁,自己也心甘情愿。“尘埃”,尘土,比喻污浊的事物,犹言尘俗。表达诗人清高自守、不与世俗同流 合污的志趣。 《早梅》:“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为了迎接美好的春天的来临,梅花不畏严寒,不惧风霜而早于众 花开放。“迎春”二字,回答了“早发”的原因。“不疑寒”,化入了梅花不怕严寒的坚强性格。“畏落 众花后,无人别意看”,意思是怕百花开在先头,自己落了后,没有人再来观赏,所以,争先恐后,早早 放出了芳香。诗人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了梅花人的个性,用“疑”“畏”等极富于表现心理状态的字眼, 生动描写了梅花不怕严寒的坚强性格和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巧妙地寄寓了诗人自己怀才不遇、孤芳自赏 的情怀。 (五)文言文阅读(14 分) 【甲】 宾王,义乌人。七岁能赋诗。武后时,数上疏言事,得罪贬临海丞,鞅鞅不得志,弃官去。文明中, 徐敬业起兵欲反正,往投之,署为府属。为敬业作檄①传天下,暴斥武后罪。后见读之,矍然②曰:“谁为 之?”或.以宾王对,后曰:“有如此才不用,宰相过也。”及败亡命,不知所之。 (节选自《唐才子传》) 【乙】 唐考工员外郎宋之问③以事累贬黜,后放还,至江南。游灵隐寺,夜月极明,长廊行吟,且为诗曰:“鹫 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第一联搜奇覃思④,终不如意。有老僧点长命灯,坐大禅床,问曰:“少年夜久 不寐而吟讽甚苦何耶?”之问答曰:“弟子业诗,适遇欲题此寺,而兴思不属。”僧曰:“试吟上联。” 即吟与之。再三吟讽,因.曰:“何不云: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之问愕然,讶其遒丽。又续终篇曰: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待入天台路,看余度 石桥。”僧所赠句,乃为一篇之警策。迟明⑤更访之,则不复见矣。寺僧有知者曰:“此骆宾王也。” (节选自《太平广记》) [注释]①檄:古代官府用于征召或声讨的文章。②矍然:吃惊的样子。③宋之问:初唐时期诗人。④覃思: 深思。⑤迟明:黎明。 15. 理解文言字词的方法有多种。根据提示解释加点词。 (1)联系课文。 序号 释义 课文 ① 或.以宾王对______ 今或.闻无罪(《陈涉世家》) ② 再三吟讽,因.曰______ 因.往晓之(《杞人忧天》) (2)查阅字典。(2 分) “属”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有以下几种常见义项,请根据上下文选出下列两个“属”的正确义项, 将序号填入横线处。 属:①zhǔ连接;②zhǔ嘱托,嘱咐;③zhǔ劝请,邀请;④shǔ种类;⑤shǔ官属,部属;⑥shǔ隶属,属 于。 A.署为府属 ________ B.而兴思不属 ________ 16. 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少 年 夜 久 不 寐 而 吟 讽 其 苦 何 耶 17.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及败亡命,不知所之。 18. 楼联“山月常明,应知诗杰丞临海;湖波乍涌,恍见文澜动则天”提到了甲文所叙述的哪两件事?请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19. 两文为了表现骆宾王的才华,都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试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5. (1). (1)①有人 (2). ②于是,就 (3). (2)A.⑤ (4). B.① 16. 少年夜久不寐/而吟讽甚苦/何耶 17. 等到(徐敬业)兵败后,(骆宾王)逃亡,(人们)不知道(他)去了哪里。 18. 骆宾王多次写奏章议论政事,得罪朝廷,被贬为临海县丞;骆宾王写的讨武檄文让武则天惊叹。 19. 甲文写骆宾王“七岁能赋诗”,这是正面描写;写武则天对骆宾王的讨武檄文备加赞赏,这是侧面描写。 乙文写骆宾王帮助宋之问续写诗歌,这是正面描写;写宋之问惊异于骆宾王的诗才,这是侧面描写。 【解析】 【15 题详解】 (1)本题考查文言文虚词翻译。根据所给的一个句中的虚词,推断另一个句中相同的虚词的意思。 ①所给句是“今或闻无罪”:现在有人听说他没什么罪。或:有人;根据这个提示,“或以宾王对”中的 “或”就该译为:有人,整句译为:有人便告诉她是骆宾王; ②所给句是“因往晓之”:于是就去劝他。因:于是,就;根据这个提示,“再三吟讽,因曰”中的“因” 就该解释为:于是,就,整句译为:反复吟诵了几遍,于是就说。 (2)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一词多义。根据所给义项选择。要先把我句子意思,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 即可。 A.署为府属:成为徐敬业的幕僚部属。属:应取第⑤义项,shǔ官属,部属; B.而兴思不属:但诗兴构思不能连接。属:应取第①义项,zhǔ连接。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 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 的结构。句意为:年轻人深夜不睡觉,却在这里苦苦吟诗,到底为什么?根据句意来划分:少年夜久不寐/ 而吟讽甚苦/何耶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语句的翻译。翻译时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还要注意句式变化,倒装句要在翻译时,把语 序调整过来;如果有省略句式,翻译时,把省略的部分补出来。译文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 容,语句通畅。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重点词语:及,等到;败,失败;亡命,逃命,逃亡;所之,去了哪里。 【18 题详解】 本文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由原文“武后时,数上疏言事,得罪贬临海丞,鞅鞅不得志,弃官去”可见 “山月常明,应知诗杰丞临海”这句是写骆宾王多次写奏章议论政事,得罪朝廷,被贬为临海县丞;由原 文“为敬业作檄传天下,暴斥武后罪。后见读之,矍然曰:谁为之?’或以宾王对,后曰:‘有如此才不 用,宰相过也’”,可见“湖波乍涌,恍见文澜动则天”是写骆宾王写的讨武檄文让武则天惊叹。 【19 题详解】 甲文“七岁能赋诗”,是对骆宾王正面描写;“为敬业作檄传天下,暴斥武后罪。后见读之,矍然曰:谁 为之?’或以宾王对,后曰:‘有如此才不用,宰相过也’”写武则天对骆宾王的讨武檄文备加赞赏,这 是侧面描写; 乙文“再三吟讽,因曰:‘何不云: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又续终篇曰:‘桂子月中落……看余 度石桥’”写骆宾王帮助宋之问续写诗歌,这是正面描写;“之问愕然,讶其遒丽”“僧所赠句,乃为一 篇之警策”,写宋之问惊异于骆宾王的诗才,这是侧面描写。 【点睛】甲参考译文:骆宾王,是义乌人。七岁就能写诗。武则天统治时期,多次上奏,后来获罪被贬作 临海丞(官名),心情苦闷无法实现理想,于是放弃官位离开了。文明(年号)年间,徐敬业准备起兵拨乱反 正恢复李氏的统治,骆宾王前去投靠了他,成为徐敬业的幕僚。骆宾王为徐敬业写了讨武檄文流传天下, 文中痛斥武则天的罪名。武则天读了以后,很惊讶问:“这是谁的手笔?”左右告诉她是骆宾王。武则天 说:“如此有才能的人却不重用,这是宰相的过错。”后来徐敬业战败,骆宾王四处逃亡,不知道去了哪里。 乙参考译文:唐代考功员外郎宋之问因事屡次被贬,后来放还,到了江南。途中游览灵隐寺,这天夜晚明 月当空,他在长廊上漫步吟诗:“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挖空心思地作出了第一联,但终究感觉不 合心意。有个老僧点着长命灯,坐在大禅床上,问道:“年轻人深夜不睡觉,却在这里苦苦吟诗,到底为 什么?”宋之问答道:“弟子修业于诗学,刚才我想赋诗以题此寺,无奈没有诗兴表达不了心意。”老僧道: “请你试吟上联。”宋之问就把第一联吟诵给他听。老僧听了后反复吟诵了几遍,便说:“为何不用‘楼 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这两句呢?”宋之问十分惊讶,惊讶于这两句诗的遒劲壮丽。他又接着把这首诗吟 到终篇:“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待入天台路, 看余度石桥。”老僧所赠的诗句,却是全篇中最精妙的地方。第二天,宋之问再去拜访他时,却找不到他 了。寺中的僧人有知道他的人说:“这位老僧就是骆宾王。” 三、写作(70 分) 20.对下面材料中李奶奶的做法,你是否赞成?请发表你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表达得体,120 字左右。 四川绵阳涪城的李启君老奶奶,今年 75 岁。2015 年开始,她自学 12 门汉语言专业课程并参加高考自 学考试,5 年时间通过了 9 门考试。 李奶奶高中时因肺结核休学失去高考机会,后又因各种原因难圆大学梦,直到 2015 年才下决心重圆梦 想。如今她的记忆力大不如前,视力严重下降,又得了类风湿性关节炎,住了两次院。去年 3 门都没有通 过,今年她计划复考 2 门。 (材料源于《新华每日电讯》2020 年 5 月 17 日) 【答案】示例 1:我赞成李奶奶的做法。李奶奶为了圆自己的大学梦,虽已高龄仍参加自学考试,这份勇气 值得敬佩;李奶奶身体状况不佳,且有 3 门考试未通过,但她仍坚持复考,这份执著值得赞赏;不管考试 成绩如何,李奶奶已经努力过了,这辈子也没有遗憾了,这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值得学习。 示例 2:我不赞成李奶奶的做法。李奶奶年老体衰,疾病缠身,不适合再参加自学考试,应以保养身体为重; 考试不仅需要脑力,也要体力,李奶奶去年有 3 门考试没有通过,今后更不容易通过,即使坚持也可能是 徒劳;学习的价值并不一定要通过自学考试来实现,李奶奶可以学习自娱,不必执著于自学考试。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开放性试题,赞成与不赞成均可,注意阐述理由要充分。 赞成:李奶奶对梦想的执着追求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值得学习。75 岁高龄,自学 12 门汉语言专业课程并参加 高考自学考试,5 年时间通过了 9 门考试,勇气和成绩都让人惊叹。李奶奶身体状况不佳,也许不能全部通 过考试,但她对自己上大学梦想的坚持和执着追求,弥补了此生的遗憾。这种精神也值得我们学习。 不赞成:李奶奶今年 75 岁,又有类风湿性关节炎,身体状况欠佳,不适合学习和参加考试。学习是需要体 力和脑力的,这种情况下,李奶奶很难通过考试,也就很难圆她的大学梦。人生有点遗憾也是难免的,坦 然接受,安度晚年,不再执著于自学考试,未尝不是好的选择。 2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妈妈:“我朋友女儿通过钢琴 8 级了,我们家孩子还弹不成调。” 爸爸:“我同事儿子在报纸上发表文章了,我们家孩子的作文总写不好。” 孩子:“我参加航模比赛,不也在市里获奖了吗?” 爸爸:“你就知道顶嘴,这次英语成绩你又不如同桌。” 孩子:“我的数学成绩比他好啊!”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哪些联想和想象?请你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经历,也可以抒发感想,要求立意自定, 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 600 字。不得出现个人信息,如地名、校名、人名等。 【答案】范文 请欣赏长大的我 当十四根红蜡烛在我眼前抖动着火苗时,我意识到自己长大了。十四岁的我,像熬过严冬破土而出的 小草,像挣脱一圈年轮茁壮成长的小树。爸爸妈妈,也许我并不完美,但请欣赏长大的我。 欣赏那个爱阅读的十四岁的我。《安徒生童话》《红岩》《我的动物朋友》……一本本名著像良师益友般 陪伴我成长。我走进保尔•柯察金的精神世界,和他探讨非凡的人生;我想象着贝多芬在失聪世界里的孤独 和沉寂,和他一起聆听用生命奏出的音乐……书的世界,有我。我的世界有书香浸润的优雅。虽然我的数 学成绩总是不理想,但是,爸爸妈妈,请欣赏那个爱阅读的十四岁的我。 欣赏那个钟情自然的十四岁的我。我双手托腮静坐在窗前,虔诚地观察着大自然的一切。深夜里,浩 瀚的夜空中,那划破夜空的流星,灿烂如夏花,让我忆起那些或青涩、或叛逆的年少过往。正是这一路的 行迹,纠正着我、鼓励着我,给我一个绚丽的十四岁。虽然我不善言说,也曾经叛逆,但是,爸爸妈妈, 欣赏那个钟情自然的十四岁的我。 欣赏那个懂爱的十四岁的我。十四岁的红烛吹熄时,妈妈落泪了。我懂得,每一根蜡烛的背后,都包 含了妈妈的担心、呵护、陪伴、期待。“总是向你索取却不曾说过谢谢你……”这旋律中有我对过往那些 任性和叛逆的忏悔,也有感恩和回报的决心。我的父母,我长大了,我永远以爱你们为最大的幸福。十四 岁的我,为爱而欣赏人生,为爱而踏歌前行。虽然我拿不回第一名的奖状,但是,爸爸妈妈,请欣赏那个 懂爱的十四岁的我。 欣赏那个真实的十四岁的我。在人们眼中,青春中的女孩清纯如水,可我却像一株野蔷薇,天真、稚 气又带点野味儿。虽然我与“水一般的女子”相去甚远,但我觉得,释然坦荡也是一种美丽。高兴的时候 就开怀大笑,难过的时候就放声大哭,想跑就跑,想闹就闹,烦恼不沾身,心思不过夜,逍遥自在,真好! 虽然我不能弹古筝,抚琴弦,但是,爸爸妈妈,请欣赏那个真实的十四岁的我。 爸爸妈妈,请欣赏长大的我,让我代替你们眼中别人家的孩子吧!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材料作文。这是一段对话。先是妈妈爸爸与别人的对话,然后是爸爸和孩子面对面的争 论。对话的内容涉及到“钢琴”“作文”“航模比赛”“英语”“数学”,既有课内又有课外,既有文化 课又有艺术特长。面对生活情境类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显然,这是父母和孩子之间对“成才观”的认 识分歧。父母期望孩子全面发展,在各方面都超越同龄孩子,因此总是看到孩子某方面的不足,很少看到 优点。孩子认为自己在一些方面的良好表现应该得到肯定,不必处处优于他人,而且这种比较让孩子很不 舒服,由此产生矛盾。材料引发我们以下思考:1.应该如何评价孩子成长。每个孩子都会有优点和不足,在 学习方面都会有优势和弱势,一味看孩子的不足,对孩子的优点和成绩不给予肯定和鼓励,这种做法显然 是不对的,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2.如何认识自己。从孩子的角度,既要肯定自己的优势,又要承认不如 他人的地方,既要坚持发展自己的特长,也要有全面发展的意识。3.如何做到良好的亲子沟通。中国式的家 长总喜欢用“别人家的孩子”的优势对比自己家孩子的“劣势”,在言语表达上喜欢用一些主观色彩强烈 的词语,喜欢否定,例如“还弹不成调”“总写不好”“又不如同桌”,这样的语言在沟通中让孩子难以 接受,当然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根据以上分析,归纳出核心立意:正确评价孩子成长;发挥优势与弥补 劣势;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从好好沟通开始;肯定自我与认识他人等等。选材上,可以写自己成长中的 经历、生活片段,来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如“独特的我”“倾听我说”等,适合写记叙文。可以从父 母或孩子的角度深入思考,表达自己的看法或观点,全面发展可能意味着平庸,一定是好的吗?专业发展 可能在某个领域取得成就,但这样就可以拒绝全面发展吗?爸爸的强硬态度对吗?孩子的反驳是否有理? 充满批判与思辨的立意更有深度,如“平庸的全面”“特长的陷阱”等,适合写议论文。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