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3第6课我们的中华文化专项训练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3第6课我们的中华文化专项训练

‎ 我们的中华文化 一、选择题 ‎1.(2016北京东城期末,17)《乡愁》作者余光中曾感言“50年的政治阻隔不了五千年文化的一脉相承”。这是因为(  )‎ ‎①文化由经济、政治决定 ‎②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具有强大的凝聚力 ‎④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核心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2016年4月12日,吉尼斯世界纪录机构在伦敦宣布,销量高达五亿余册的《新华字典》获得“最受欢迎的字典”和“最畅销的书(定期修订)”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由此可见(  )‎ ‎①中华文化影响力的扩大带动了汉语的传播 ‎②汉字是中华文明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汉语文化在世界上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④汉语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和强大的生命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16北师大附中质检,24)《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学汇编,它的“典”“谟”“训”“诰”“誓”“命”六体,有的是讲演辞,有的是命令、宣言,有的是谈话记录。《尚书》记述内容的时间,上起原始社会尧的时期,下至春秋时的秦穆公时期。这说明史书典籍(  )‎ A.忠实地记录了当时的史实 B.见证了中华文化一脉相传 C.是中华民族创造力的体现 D.具有实用性整体性的特点 ‎4.随着“中文热”在世界范围内的升温,文化部推出了汉字教材《100个汉字认识中国》。《100个汉字认识中国》与常见的汉字教材有着显著区别,它更注重呈现汉字的文化底蕴与审美价值,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节庆习俗、文学典故等为汉字塑造了丰满的形象,使其流畅易懂、精妙优雅。该教材(  )‎ ‎①展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反映了中华文化具有较强的包容性 ‎③表明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区域特征 ‎④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5.(2017北京朝阳一模,25)把“床前明月光”翻译成Before my bed a pool of light,将月光和思乡之情暗喻为水,翻译家许渊冲先生的翻译创作让西方人也体会到了中国唐诗的精妙。同时,许先生把雨果、司汤达等西方作家的著作翻译成中文,让中国读者感受到欧洲社会的风貌,影响了一批中国作家的创作。上述事例说明(  )‎ ‎①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 ‎②中华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有相通性 ‎③翻译创作将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④文化交流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2016北京丰台一模,24)目前世界上已有60多个国家发行过猴票。这些猴票无论出自哪个国家,都能一目了然地看出中国文化的元素。这些“中国元素”(  )‎ ‎     中国猴票    加拿大猴票 英国猴票 A.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 B.说明了中华文化成为世界文化主流 C.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D.显示出了中华文化的个性和特征 ‎7.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扁鹊提出了“望、闻、问、切”的诊疗方法,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基础。此后,中医药在不断汲取世界文明成果、丰富发展自己的同时,也逐步传播到世界各地。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成员中已有103个认可使用针灸。这充分说明(  )‎ A.中华文化兼收并蓄、源远流长 B.文化交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C.文化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动力 D.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 ‎8.(2017北京昌平期末,2)中国的书法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书法,是中国文化的符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3000余年的中国书法历史,及其所蕴含的哲学思想与文化精神,在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过程中,打动了联合国非遗委员会的成员们。这说明(  )‎ A.中国书法成为世界性的文字受到尊重 B.中华文化得到全世界不同文化的认同 C.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逐步提高 D.民族的语言文字就是世界通用的语言文字 ‎9.(2016北京西城检测,25)我国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秀文化成果,如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等一直流传至今,这些文化成果都是中国文化的瑰宝。这表明(  )‎ ‎①中华文化是个性和共性的统一 ‎②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③各民族文化的差异逐步消失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0.旗袍,源自满族旗人的长袍,后融合了旗袍马甲和文明新装的特点,并结合了西式裙装的配伍形式,被视为20世纪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和中西交融的设计典范。材料表明(  )‎ ‎①各民族文化既有个性也有共性 ‎②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征 ‎③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达 ‎④不同文化在借鉴吸收中逐渐趋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2017北京丰台期末,13)作家王蒙说过:“百十年来谈中华文化都绕不开一个问题,就是汉字。汉字给我们的信息量实在是太丰富了,它既是一幅美术作品,也表达着声音,还表达着历史的典籍,表达着已经不能够说话的那些人的智慧和感情。”可见,汉字(  )‎ ‎①以其丰富的内涵传承了中华文明 ‎②以其魅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③记载了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 ‎④集中表达了民族情感与文化韵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2017北师大附中质检,21)中国的美食因地而异,各具特色。《舌尖上的中国》按照所处的地缘环境,讲述了中国大江南北的原生态美食,充满着浓郁而迷人的地方特色,让人仿佛嗅到了家的味道、童年的味道、故乡的味道。这说明(  )‎ ‎①中华民族文化深远持久、源远流长 ‎②中华文化兼收并蓄、博采众长 ‎③一定的文化源于一定的社会生活 ‎④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2017年春节期间,大型文化类竞赛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成为陪伴人们欢度新春佳节的一道文化大餐。‎ ‎《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组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紧紧抓住受众的中国诗词文化情结,在赛制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大胆创新。比赛诗词涵盖《诗经》、楚辞、唐宋诗词、毛泽东诗词等,主要选自中小学教材,聚焦爱国、仁义、友善等主题。参赛选手来自各行各业,有学生、教师,有工人、农民、公务员,有海外华人、外国留学生。嘉宾现场点评,或分析诗词的深刻内涵,或发掘诗词的道德价值,或讲述诗词背后的历史故事。赛会设置竞猜、“飞花令”等环节,启用水舞台、大屏幕展示等舞美设计,应用新媒体互动、多屏传播等技术手段,打造出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节目的播出,引起强烈反响,总收视观众超过11亿人次,引发新一轮中国诗词热。‎ ‎(1)《中国诗词大会》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成功案例,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其成功的原因。(10分)‎ ‎(2)请就学校如何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两条建议。(4分)‎ ‎14.(2016北京东城模拟,39)在一节政治课上,师生们谈起了普通话与方言应如何相处。有同学说,“语言是交流的工具。有些方言太难懂,一次买橘子,我问多少钱,他说的那个价钱我都没听明白”;还有同学开始学着说很多我们不太陌生的方言,“灰机、得瑟、孩子(鞋子)……”这些同学的表现反映了关于方言存废的一种观点,“方言的多样性造成了同义语种类的歧义、混乱和交流障碍”。‎ 但也有人认为,“方言,像一株虬结的大树,树干连着根,根深植于泥土,根上有须,须上有土……方言是说者最深的内心世界的语言……属于灵魂和诗的领域”。(台湾学者龙应台)‎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阐明自己支持方言留存的理由,并提出两条具体可行的建议。(10分)‎ 答案精解精析 一、选择题 ‎1.B “五千年文化的一脉相承”说明②③正确,故选B。‎ ‎2.D ①不符合题意。汉字是中国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并不是文化成就的标志,排除②。故答案为D。‎ ‎3.B 此题考查史书典籍的作用。《尚书》记述内容的时期,上起原始社会尧的时期,下至春秋时的秦穆公时期,说明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故B符合题意。史书典籍不一定忠实记录了当时的史实,故A排除。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是中华民族创造力的体现,故C、D均不选。‎ ‎4.A 此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点。教材“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节庆习俗、文学典故等为汉字塑造了丰满的形象”,说明该教材展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①④正确;②强调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③强调了中华文化的区域性,均与题意无关。故选A。‎ ‎5.C 文化创新的源泉是社会实践,①错误;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③错误。②④正确。‎ ‎6.D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A错误;B说法错误;题干没有体现源远流长,排除C。“中国元素”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个性和特征,D项正确切题。‎ ‎7.A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征。材料中“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扁鹊提出了‘望、闻、问、切’的诊疗方法”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医药在不断汲取世界文明成果……的同时”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能够兼收并蓄。故选A。材料没有强调文化交流的原则和文化多样性对人类进步的作用,故B和C不选。D夸大了中医药文化的作用,应排除。‎ ‎8.C 选项A说法错误。选项B和D说法不符合事实,排除。题干讲的是中国书法打动了联合国非遗委员会的成员们,选项C符合题意。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C。‎ ‎9.C 此题考查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是由各民族文化组成的,透过各少数民族文化可见中华文化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故①正确。少数民族文化长期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各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过程,故②正确。通过“流传至今”可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通过各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可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故④正确。③说法错误,排除。‎ ‎10.A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故③错。文化具有多样性,故④错。①②符合题意,应选A。‎ ‎11.B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④错误。②说法不符合题意。①③体现了汉字的功能和特点,符合题意。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B。‎ ‎12.D 此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点。根据“中国的美食因地而异,各具特色”可知,中华文化呈现区域性特点,故题肢④正确;之所以会呈现区域化特点,是因为一定的文化受地理、历史、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故题肢③正确;题肢①②与题意无关,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 二、非选择题 ‎13. 答案 (1)选择艺术价值高、影响大、代表性强的诗词,集中展示中国诗词的魅力;重视发掘诗词的深刻文化内涵,引导人们向美向善;运用现代传播技术手段,注重互动性和趣味性,增强吸引力、感染力;激发民众内心的中国诗词文化情结,引导民众广泛参与。‎ ‎(2)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实践活动;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站、微信公众号。‎ 解析 (1)本问考查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中国诗词大会》成功的原因,要结合材料中《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组的做法组织答案。“比赛诗词涵盖《诗经》……”说明《中国诗词大会》选材广泛,所选诗词代表性强;“聚焦爱国、仁义、友善等主题”说明引导人们向美向善;“应用新媒体互动……”说明运用现代传播技术手段;“参赛选手来自各行各业”说明引导民众广泛参与。 ‎(2)本问考查如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学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建议,答案具有开放性,应结合学校生活实际,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传播和发展提建议。‎ ‎14.答案 理由:①留存方言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包容性,以包容的心态对待方言使用,有利于不同区域人们之间相互交流理解和借鉴;(2分)②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方言是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需求;(2分)③不同区域文化各有特色,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方言是承载区域文化的符号,留存方言即为后代探寻古老、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留下载体。(2分)‎ 建议:①为幸存方言“拍照”留档;②编撰方言研究丛书;③在学校开展学生表演方言童谣的活动;④网络、电视媒体保留方言频道;等。(答出两条,每条2分,共4分)‎ 解析 此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点。方言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地域性。方言的留存凸显了对地域文化的重视。留存方言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留存方言的建议,可以立足文化的传播和文化的留存两个角度来分析。‎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