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武胜烈面中学校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川省武胜烈面中学校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

四川省广安市武胜县烈面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三9月月考物理试题 第Ⅰ卷 选择题(48分)‎ 一.选择题(共8小题,满分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5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8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不得分。)‎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相等.‎ B. 运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一定是滑动摩擦力.‎ C. 如果物体要运动一定得需要一个力来维持.‎ D. 速度为零,物体一定处在平衡状态.‎ ‎【答案】A ‎【解析】‎ ‎【详解】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因此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相等,A正确;运动的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可能为静摩擦力,B错;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C错;竖直上抛运动的最高点速度为零,但所受合外力不为零,D错;‎ ‎2.某质点从t=0开始由原点出发,其运动v-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t= 2s末时,质点的加速度为-5m/s2‎ B. 第2s 内和第3s 内速度方向相反 C. t=2s 时,离原点最远 D. 物体前4s内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答案】D ‎【解析】‎ ‎【详解】A. 由v-t图象可知第2秒内匀加速且a= =-5m/s2,故A项与题意不相符;‎ B. 第2s内速度为正,第3s内速度为负,方向相反,故B项与题意不相符;‎ C. 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等于物体在该段时间内发生的位移,则t=2s 时,离原点最远,故C项与题意不相符;‎ D. 在v-t中图象的斜率代表物体的加速度,由图象可知,物体在前四秒内加速度方向发生了变化,故D项与题意相符。‎ ‎3.建筑工人用图示定滑轮装置运送建筑材料。质量为70.0kg的工人站在地面上,通过定滑轮将20.0kg的建筑材料以0.500m/s2的加速度拉升,忽略绳子和定滑轮的质量及定滑轮的摩擦,则工人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g取10m/s2。)‎ ‎ ‎ A. 510 N B. 490 N C. 890 N D. 910 N ‎【答案】B ‎【解析】‎ ‎【详解】对建筑材料进行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得绳子的拉力大小等于F=210N,然后再对人受力分析由平衡的知识得,得FN=490N,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人对地面间的压力为490N,B对.‎ ‎4.跳水运动员从10m高的跳台上腾空跃起,先向上运动一段距离达到最高点后,再自由下落进入水池,不计空气阻力,关于运动员在空中的上升过程和下落过程,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A. 上升过程处于超重状态,下落过程处于失重状态 B. 上升过程处于失重状态,下落过程处于超重状态 C. 上升过程和下落过程均处于超重状态 D. 上升过程和下落过程均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答案】D ‎【解析】‎ ‎【详解】对于超重、失重和平衡状态的定义是:当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大于物体的真实重力时,就说物体处于超重状态,此时有向上的加速度,合力也向上;当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小于物体的真实重力时,就说物体处于失重状态,此时有向下的加速度,合力也向下.如果没有压力了,那么就是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此时向下加速度的大小为重力加速度g.‎ 综上可知上升和下降的过程中,都是只受到向下的重力的作用,加速度的大小为重力加速度g;都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A.描述与分析结果不相符;故A错误.‎ B.描述与分析结果不相符;故B错误.‎ C.描述与分析结果不相符;故C错误.‎ D.描述与分析结果相符;故D正确.‎ ‎5.用一根长1m的轻质细绳将一副质量为1kg的画框对称悬挂在墙壁上,已知绳能承受的最大张力为,为使绳不断裂,画框上两个挂钉的间距最大为(取)‎ A. B. C. D. ‎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 ‎【详解】一个大小方向确定的力分解为两个等大的力时,合力在分力的角平分线上,且两分力的夹角越大,分力越大,因而当绳子拉力达到F=10N的时候,绳子间的张角最大,为120°,此时两个挂钉间的距离最大;画框受到重力和绳子的拉力,三个力为共点力,受力如图.‎ 绳子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60°,绳子长为:L0=1m,则有:mg=2Fcosθ,两个挂钉的间距离:L=,解得:L=m 此处有视频,请去附件查看】‎ ‎6.如图所示,在一固定在水平桌面上的斜面顶端固定一轻弹簧,弹簧的另一端固定一滑块,滑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则滑块受到的外力的个数可能为( )‎ A. 2 B. 3 C. 4 D. 5‎ ‎【答案】BC ‎【解析】‎ 试题分析:一、如果弹簧有弹力:若弹簧的弹力大于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则物体受到重力,支持力,弹力和向下的摩擦力,四个力作用,若弹簧的弹力等于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则物体受到重力,支持力,弹力三个力作用,若弹簧的弹力小于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则物体受到重力,支持力,弹力和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四个力作用,二、如果弹簧没有弹力,则物体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三个力作用,故BC正确;‎ 考点:考查了受力分析 ‎【名师点睛】分析受力情况时,先分析滑块肯定受到的力:重力、斜面的支持力,再分析可能受到的力:弹簧的弹力和静摩擦力 ‎7.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斜劈形物体B放在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的粗糙物块A 以某一初速度沿劈的斜面向上滑,至速度为零后又加速返回,而物体M始终保持静止,则在物块m上、下滑动的整个过程中( ) ‎ A. 地面对物体M的摩擦力先向左后向右 B. 地面对物体M的摩擦力方向没有改变 C. 地面对物体M的支持力总小于(M+m)g D. 物块m上、下滑动时的加速度大小相等 ‎【答案】BC ‎【解析】‎ ‎【详解】AB. 物体先减速上滑,后加速下滑,加速度一直沿斜面向下,对整体受力分析如图1,受到总重力、支持力和向左的静摩擦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f=macosθ①‎ ‎(M+mg)-N=masinθ②‎ 物体上滑时,受力如图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mgsinθ+μmgcosθ=ma1③‎ 物体下滑时,受力如图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mgsinθ-μmgcosθ=ma2④‎ 由①式,地面对斜面体的静摩擦力方向一直未变,向左,故A错误,B正确;‎ C. 由②式,地面对物体M的支持力总小于(M+m)g,故C正确;‎ D. 由③④两式,物体沿斜面向上滑动时,加速度较大,故D错误.‎ ‎8.同学们在由静止开始向上运动的电梯里,把一测量加速度的小探头固定在一个质量为1kg的手提包上,到达某一楼层停止,采集数据并分析处理后,列在下表中:‎ 为此同学们在计算机上画出了很多图象,请你根据上表数据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图(设F为对手提包的拉力,g取9.8m/s2)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 ‎【答案】AC ‎【解析】‎ ‎【详解】AC. 电梯匀加速直线运动过程:运动时间为2.5s,手提包3s末的速度为 v1=a1t1=0.4×2.5m/s=1.0m/s 根据牛顿第二定得:‎ F1-mg=ma1‎ 得手提包受到的拉力为F1=10.2N。‎ 电梯匀速直线运动过程:运动时间为9s,手提包的速度为v2=1.2m/s,手提包受到的拉力为 F2=mg=9.8N 电梯匀减速直线运动过程:运动时间为2.5s,手提包14s末的速度为 v3=v2+a3t3=1.0m/s+(-0.4×2.5)m/s=0,‎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F3-mg=ma3‎ 得手提包受到的拉力为F3=9.4N.‎ 故AC项与题意相符;‎ B. 电梯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和匀减速直线运动的过程,手提包的加速度都保持不变,a-t图象应与t轴平行。故B项与题意不相符;‎ D.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可知,电梯做匀加速和匀减速直线运动过程,位移与时间是非线性关系,s-t图象是曲线。故D项与题意不相符。‎ 第Ⅱ卷 非选择题(62分)‎ 二.实验题(共计17分)‎ ‎9.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 ‎(1)图乙中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在此实验中,假如F1的大小及方向固定不变,那么为了使橡皮条仍然伸长到O点,对F2来说,下面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F2可以有多个方向 B.F2的方向和大小可以有多个值 C.F2的方向和大小是惟一确定值 D.F2的方向是惟一的,但大小可有多个值 ‎(3)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答案】 (1). F′ (2). C (3). 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1)分析图乙可知,F是用两个分力做矢量合成得出的合力,F′是用一个弹簧测力计直接拉橡皮筋得到的合力,F存在误差,故F′一定沿AO方向;‎ ‎(2)由矢量合成的三角形定则可知,合力与一个分力的大小、方向均确定时,另一个分力有唯一确定的值,故C对;‎ ‎(3)本实验是用一个合力代替两个分力实现相同的效果(橡皮筋被拉到确定的位置),故应为等效替代法,选B。‎ 考点: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 ‎10.物理小组在一次探究活动中测量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一表面粗糙的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一端装有定滑轮;木板上有一滑块,其一端与电磁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另一端通过跨过定滑轮的细线与托盘连接,用托盘和砝码的重力来代替绳上的拉力。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 Hz。开始实验时,在托盘中放入适量砝码,滑块开始做匀加速运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小点。‎ ‎(1)上图给出的是实验中获取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0、1、2、3、4、5、6、7是计数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图中未标出),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计算的加速度a=___,打点6时小车运动的速度v6=___(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回答下列两个问题:‎ ‎①为测量动摩擦因数,下列物理量中还应测量的有___。(填入所选物理量前的字母)‎ A.木板的长度l ‎ B.木板的质量m1‎ C.滑块的质量m2‎ D.托盘和砝码的总质量m3‎ E.滑块运动的时间t ‎②测量①中所选定的物理量时需要的实验器材是___。‎ ‎【答案】 (1). 0.495~0.497m/s2 (2). 0.413m/s (3). CD (4). 天平 ‎【解析】‎ ‎【详解】(1)[1] 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说明相邻的计数点时间间隔:T=0.1s根据图乙所示纸带数据可得加速度为:‎ ‎[2]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知道6点的瞬时速度等于5点到7点的平均速度,有:‎ ‎(2)[3] 以系统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3g-f=(m2+m3)a 滑动摩擦力:‎ f=m2gμ 解得:‎ ‎ ‎ 要测动摩擦因数μ,需要测出:滑块的质量m2 与托盘和砝码的总质量m3,故CD正确;‎ ‎[4] 测物体的质量需要的实验器材是:天平。‎ 三.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共32分。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给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应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1.如图所示,质量为m=10 kg的两个相同的物块A、B(它们之间用轻绳相连)放在水平地面上,在方向与水平面成θ=37°角斜向上、大小为100 N的拉力F作用下,以大小为v=4.0 m/s的速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取g=10 m/s2,sin37°=0.6,cos37°=0.8)求:‎ ‎(1)物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2)剪断轻绳后物块A在水平地面上滑行的距离.‎ ‎【答案】(1)(2)‎ ‎【解析】‎ 试题分析:(1)由得(4分)‎ ‎(2)(4分)‎ 考点:本题是牛顿第二定律和力平衡条件的简单综合 点评:要防止产生这样的错误解答:在拉力F作用时.‎ ‎12.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长木板静止在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小滑块以一定的水平速度冲上木板,已知滑块和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求 ‎(1)若滑块在木板上滑动时,木板能保持静止不动,木板和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须满足什么条件?‎ ‎(2)若长木板的质量M=0.2kg,长木板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滑块的质量也为0.2kg。滑块以v0=1.2m/s的速度滑上长板的左端,小滑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0=0.4。滑块最终没有滑离长木板,求滑块在开始滑上长木板到最后静止下来的过程中,滑块滑行的距离是多少?(g=10m/s2)‎ ‎【答案】(1);(2)‎ ‎【解析】‎ 试题分析:(1)滑块对长木板的摩擦力水平向右:‎ 地面对长木板的摩擦力水平向左,最大静摩擦力 若使木板能保持静止不动,需满足 解得:‎ ‎(2)滑块滑上木板,向右减速,木板向右加速,直到二者有共同速度,此后在以共同的加速度向右减速。‎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滑块,有:,滑块减速的加速度 对木板,有:,木板加速的加速度 由可知:从开始运动到二者同速所用时间,共同速度 二者相对静止前,滑块位移 二者有共同速度后,若能一起减速,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解得:,故二者同速后一起向右减速,直到静止。‎ 由,可得二者一起减速的位移 故滑块的总位移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滑块—木板模型)‎ 四.选考题 ‎13.某同学漂浮在海面上,虽然水面波正平稳地以的速率向着海滩传播,但他并不向海滩靠近。该同学发现从第1个波峰到第10个波峰通过身下的时间间隔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面波是一种机械波 B. 该水面波的频率为 C. 该水面波的波长为 D. 水面波没有将该同学推向岸边,是因为波传播时能量不会传递出去 E. 水面波没有将该同学推向岸边,是因为波传播时振动的质点并不随波迁移 ‎【答案】ACE ‎【解析】‎ ‎【详解】A.水波是机械振动在介质中传播形成的,故A正确;‎ BC.由题意可知s,则频率Hz,波长,故B错误,C正确;‎ DE.波传播时将振源能量向外传播,而振动质点并不随波迁移,故D错误,E正确。‎ ‎14.如图所示,横截面为半圆形的某种透明柱体介质,截面ABC的半径R=10 cm,直径AB与水平屏幕MN垂直并与A点接触。由红光和紫光两种单色光组成的复色光沿半径方向射向圆心O,已知该介质对红光和紫光的折射率分别为, 。‎ ‎(i)求红光和紫光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比;‎ ‎(ii)若逐渐增大复色光在O点的入射角,使AB面上刚好只有一种色光射出,求此时入射角的大小及屏幕上两个亮斑的距离。‎ ‎【答案】(1) (2) i=45º,‎ ‎【解析】‎ ‎(1)由折射率 故红光和紫光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比 ‎(2)增加入射角,紫光先发生全反射,其折射光线消失,‎ 设紫光的临界角C,‎ 有:‎ 所以 C=450‎ 此时入射角 ‎ 光路如图 红光入射角,有 可得 ‎ 两斑点PQ间距:‎ 带入数值得 cm或17.1cm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