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08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高考语文模拟测试题
2020 高考语文模拟测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青春心态:“五四”文学审美心理素描 这个概括来源于徐志摩,《默境》中他写道:但见玫瑰丛中,青春的舞蹈与欢容,只 闻歌颂青春的谐乐与欢踪。轻捷的步履,你永向前领;欢乐的光明,你永向前引,我是个 崇拜青春、欢乐与光明的灵魂。 这里青春、欢乐、光明是三位一体的,“五四”作家的宗教就是青春与欢乐、光明三 位一体的“青春教”。“五四”作家不是将欢乐当成是一种消费和闲暇来对待的,“五四” 作家不是简单地将光明当作外在于个人的目标来认识的,他们是将欢乐、光明融合在个体 的人的生命形态——“青春”之中,“五四”作家的青春教又是光明教和欢乐教。正因如 此,“五四”文学开辟出一条以欢乐、光明、青春心态为宗旨的审美战线以反对封建文学 的自虐、黑暗、老年心态。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是以青年为突破口来建设“五四”青春型文化的。 1915 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第一卷名《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名《新青 年》),在其发刊词《敬告青年》中竭力赞美青年。《新青年》杂志将“改造青年之思想, 辅导青年之修养”作为自己的天职; 1916 年李大钊在《新青年》 2 卷 1 号上发表《青春》 一文,认为中国以前之历史为白首之历史,而中国以后之历史应成为“青春之历史,活青 年之历史”。“五四”新文化运动从本质上讲就是一场青年文化运动,它标志着中国传统 的长老型文化的终结和中国现代青春型文化的诞生。由此“五四”文学运动在这一背景中 是与整个“五四”文化运动的青春型转向相应和的。 “五四”新文学作家主体是青年,从新文学的创作主体这一角度来说,将“五四”文 学说成是青年的文学是完全不过分的。以 1918 年时“五四”作家的年龄为例,陈独秀、 鲁迅两人算是比较大一些,其余李大钊 29 岁,周作人 33 岁,钱玄同 31 岁,刘半农 28 岁, 沈伊默 35 岁,胡适 27 岁,都是很年轻的,至于郭沫若、郁达夫、张资平、陶晶孙、冯沅 君、庐隐、石评梅、冰心、丁玲等冲上“五四”文坛时许多人只 20 出头。他们的出现给 现代文坛带来一股青春风,一扫中国文坛的暮年气。以哪些作家为主体往往会决定一种文 学的性质,中国古代文学以士大夫为主体,他们写作常常是从载道或消闲的角度出发。 “五四”文学则是情感的自燃,青春的激情和幻想,青春的骚动和焦虑,青春的忧郁和苦 闷,青春的直露和率真⋯⋯“五四”文学是青春性的文学,“五四”文学的审美是一种青 春心态的审美。 “五四”文学的青春型审美心理特征不是空穴来风。梁启超的“新文体”可算是它的 精神先兆,梁氏文章“雷鸣怒吼、恣肆淋漓、叱咤风云、震骇心魄”,一扫四平八稳,老 态龙钟之气。 1900 年他的《少年中国说》表达了希望变老大中国为少年中国的憧憬,前 文提到的李大钊《青春》一文与之有着气脉上的承续关系。郭沫若也说,“五四”以后的 中国在我的心目中就像一位葱俊的有进取气象的姑娘,是“年轻的祖国”,“五四”作家 的青春气息是如此地富有感染力量,主体的气息投掷于对象的身上,使得对象也变成青春 勃发的了。祖国在更生,是年轻的祖国;时代在变化,是年轻的时代。这种整体的青春气 息在“五四”时代的文学杂志的名称上也可以明确地看出,《新青年》《新潮流》《少年 中国》《猛进》《创造》《狂飙》等等都是一种青春风格的命名。“五四”文学审美心理 上的青春气息几乎是不证自明的。 (摘编自葛红兵《正午的诗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将欢乐与光明融合在个体生命形态之中,这是“五四”文学作家“青春教”的宗 教信仰。 B.“五四”文学运动实现了封建文学向以欢乐、光明、青春心态为宗旨的青春型文 学的转向。 C.“五四”新文学作家除了陈独秀、鲁迅、梁启超年龄稍大,其余都是 35 岁以下的 青年人。 D.“五四”文学的审美心理特征具有深厚的历史基础和浓重的时代气息,并不是凭 空产生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从创作宗旨、作家群体等不同的角度阐述了“五四”文学的青春型特征。 B.文章开头引用徐志摩的诗句,开门见山,直接点明了文章要论述的中心论点。 C.文章举李大钊《青春》一文为例,证明了青年人是建设“五四”文化的关键。 D.文章主体段落内部的论证思路清晰严整,先提出论点,再列举事实加以佐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五四”文学以“青春、欢乐、光明”的心态为宗旨,其本质就是在与“老年、 自虐、黑暗”的封建落后文学做斗争。 B.中国封建时代的作家群以年长的士大夫为主体,体现出一种老年心态,因此李大 钊认为中国以前之历史为白首之历史。 C.《新青年》杂志赞美青年人,主张“改造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这体 现了“五四”新文化是一种青春型文化。 D.“五四”新文学运动与“五四”新文化运动相应和,给有几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国 带来了青春的气息,影响是深远的。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 近期生猪供应出现紧张,猪肉价格明显上涨。新措施密集出台, 2019 年 9 月 2 日交 通运输部有关负责人说,对整车合法运输仔猪及冷鲜猪肉的车辆,恢复执行鲜活农产品运 输“绿色通道”政策;财政部宣布,中央财政决定进一步采取措施,进一步完善非洲猪瘟 强制扑杀补助经费发放方式,完善种猪场、规模猪场临时贷款贴息政策;自然资源部明确 取消生猪养殖附属设施用地 15 亩上限规定,在不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的前提下生猪养殖可 用一般耕地⋯⋯ 压实百姓“菜篮子”,地方政府责无旁贷。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杨秀彬说,关键要 突出发展生猪生产保证市场供应、突出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生产保供、突出“用地、资 金、人才”三大要素保障、突出推动生猪产业转型升级,突出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维护正常 秩序。 全国生猪生产和调出大省江西已全面启动生猪复产増养行动计划,通过加强政策引导, 龙头企业带动,加大引种扩繁力度,新建、改扩建一批标准化生猪规模养殖场,增加生猪 存栏规模。 当前尤其要防止不法分子扰乱市场秩序。有关业内人士说,国家已作由专门部署,加 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囤积居奇、串通涨价等不法行为。 (摘编自《生猪生产恢复向好肉类供应有保障》) 材料二: 材料三: 2019 年盛夏,猪肉市场颇受关注。自 2 月底生猪价格开始回升,此后逐月上行, 6 月 下旬以来快速上涨,至今维持高位。那么,目前猪肉产销情况如何?能否保障供给? 目前供给偏紧,但整体链条保持平稳。生猪供给很难马上增加,因为养殖本身需要半 年周期。生猪养殖正在上量,但还要维持一段紧平衡。 有关人士分析,这轮生猪行情的老问题,就是猪周期,两年涨、两年跌,或者三年一 小周期、五年一大周期,这一轮自 2017 年,历经 15 个月,现在回暖了。但为何这轮生猪 价格似乎比往年涨得更猛?是因为几大因素碰头,猪周期、非洲猪瘟和政策性调控等聚在 一起,老问题叠加新问题。这一轮猪周期好多散户退养了,猪源减少;去年发生非洲猪瘟, 猪源又减少;活下来的因为还没有疫苗,担心非洲猪瘟,也限制规模,猪源更少;政策性 调控影响也恰好显现,这两年,许多个体养殖户包括有一定规模的养殖户,因为环保整治 “一刀切”地退出。 记者了解到,目前不敢再养猪的,大多是小规模养殖户。许多养殖户担心非洲猪瘟, 不敢大规模投养,瘟疫来的时候他们纷纷抛售,疫情过去之后,产能降低、猪价上涨,但 不太敢补栏了。可以看出,小户、散户普遍信心不足,大多“不敢养”。相关部门需要大 力发展规模化养殖,加强技术指导服务,建立健全生猪养殖、疫病防控和流通三大体系, 为养殖户创造良好发展环境,这也是破解养殖户“不敢养”的关键。 (摘编自《猪肉价格大幅上涨“猪”到底养还是不养 ?》,2019 年 9 月 6 日,新浪网) 【注】猪周期:一种周期性猪肉价格变化的经济现象。“猪周期”的循环轨迹一般是: 肉价高——母猪存栏量大增——生猪供应增加——肉价下跌——大量淘汰母猪——生猪供 应减少——肉价上涨。 4.下列不属于导致近期猪肉价格“紧平衡”现象原因的一项是( 3 分) A.一些不法分子扰乱市场秩序,囤积居奇、串通涨价。 B.受当地群众消费习惯影响,区域猪肉消费量比较高。 C.猪肉价格下降时期结束,“猪周期”来到上升通道。 D.非洲猪瘟疫情导致养猪农户不敢养,生猪供应紧张。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作为国家密集出台的新举措之一,交通运输部关于“绿色通道”政策的恢复执行 对加快猪肉市场流通将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B.在四川省系列举措中,“用地、资金、人才”是重要的保障措施,这体现了地方 政府面对市场困境,能够迎难而上、积极作为。 C.根据材料二表中所列时段地区相关内容,大部分地区的猪肉价格较上周有不同程 度的上涨,这与各省的生猪养殖、流通情况密切相关。 D.目前生猪供应处于紧平衡状态,等过了半年的养殖周期之后,市场行情就会恢复 正常,因此只遵循正常的养殖周期和市场规律即可。 6.假如你是某集生猪养殖、猪肉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牧业集团的负责人,在当 前生猪养殖不景气、猪肉价格上涨的背景之下,你应该怎么做?请结合材料概括分析。 (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迁徙的树 贾志红 下午炫目的阳光把一个热带海滨城市鲜亮亮地推送到我眼前。我眯着眼往广场外望, 看见了一排树。我认识它们。这情形像在遥远的陌生之地的人流中意外看到一个熟人的身 影晃过,诧异之后,眼神和心思便跟着那个身影去了别处。 细长的叶子在午后明艳的太阳光下干净深绿,有蜡质的光芒。树叶有小波纹状的边儿, 均匀细密。特别之处在于它没有树冠,树干直接披着满身的树叶,就那么锥子似的直挺挺 指向天,而树叶稠密,层层叠叠把树干围得严严实实⋯⋯ 没错,我的确认识它们。我首次见到这种树,是在印度洋的彼岸,距离此地五千多公 里的印度。我一直记得印度小伙阿布说的话,他说,这是伟大的阿育王树,只有印度才有, 只有印度的菩提迦耶才有。阿布当然是站在一排阿育王树下说这番话的,我也站在树下, 正仰脸顺着树干往上看,发现阿育王树之所以没有树冠,并不是它没有树枝,而是它的枝 丫向下生长,倒置的方向使得阿育王树像一座塔。两千多年前印度历最的君主阿育王,以 护佛著称,他广建寺庙,推崇佛法。这外形如锥的树恰似佛教中的尖塔,便被广植于寺庙 周围,并被命名为阿育王树,成为神圣的宗教植物。 阿布,他在树名前冠之以伟大,语气崇敬自豪,表情庄重。他令我相信只有印度,只 有印度的菩提迦耶才有阿育王树,这概念直到我离开印度都深信不疑。 现在,在达累斯萨拉姆,大街小巷,处处我都能看到阿育王树,它几乎是这座非洲城 市道路两侧的景观树。时而成排,时而单株,叶子油光水亮,热带的阳光和湿润的海洋, 令这喜光喜湿的植物生机勃勃。 在这座城市游走,我见到了另一种树,菩提树。无独有偶,它也和印度有关。一个周 日的下午,我坐在树下,树冠形成的几百平方米的浓阴阻隔了炎炎烈日。一阵风吹来,树 叶沙沙,整个下午,沙沙声不绝于耳,宛如轻柔的述说。我又忆起了印度,菩提树在印度 也是佛教圣树。在菩提迦耶的摩诃菩提寺,传说释迦摩尼修佛得道的那株菩提树下,我也 是坐了很久,席地而坐,等待一片菩提叶或是一枚菩提果降落在我身上。自然降落在身上 的叶或果,传说能带来福缘。我抬头望着菩提树,它的叶和果,都有纤细但强韧的茎,不 轻易折断,不随便飘落。 阿育王树和菩提树来自同一国度,又有着同样的寓意,虽然在这广袤的非洲,它们从 佛坛上走了下来,进入凡俗,不再具有佛教意义,它们回到了树本身,还原了一棵植物本 来的属性。但我还是习惯仰望它们。它们树形过于高大伟岸,令渺小的人生出距离之感, 萦绕枝叶间的古老神秘气息又如自带的光芒,拒人千里。 因工作的缘故在达累斯萨拉姆的大街小巷穿行,我遇到很多树,除了阿育王树和菩提 树,还有牙买加樱桃树、亚历山大椰子树以及在中国北方广泛种植的石榴树⋯⋯ 看树的时候往往容易陷入遐思而忘了自己身处何地,比如在达累斯萨拉姆的印度人聚 居区,我就忘记了自己身在非洲,那满街满巷的印度人令我疑似身处遥远的新德里或是瓦 拉纳西。像远道迁徙而来的树一样,印度人是这个城市最多的外来族群。我在他们聚居的 街区徜徉,印度神庙赫然耸立,戴着黄色花环的人在门口脱了鞋子神色肃穆地进去,店铺 里出售印度风情的服饰,餐厅飘来咖喱的气味,印度女人们精致的纱丽在街巷闪现。在这 个街区,有更多的阿育王树和菩提树,亲人一样,人和树互相依存。我在想,源于印度的 阿育王树和菩提树,在达累斯萨拉姆如此之多,如此之繁茂,绝非仅仅是风、水,或者鸟 儿的助力吧,终究,人,才是那更为重要的力量。 植物的自我迁徙或许不像我此前以为的那样简单轻松。当气候变化、生存环境恶劣或 相互竞争残酷,一些首先感知的植物就如率先觉醒的人一样。有一种叫作还魂草的植物, 遇到大旱之年,濒临渴死的时候,它们能硬生生地把自己的根从土壤里挣脱出来,卷身成 一个圆球,借助风力游走,直到遇到水源才恢复身形,扎下根,继续生长。疼痛、悲壮不 亚于人类族群的迁徙。 在达累斯萨拉姆的印度人居住区游逛的那段时期,我正在读印度作家阿兰达蒂 ?洛伊 的《微物之神》。我沉湎在洛伊构筑的令人不忍卒读的情节中,那印度式的、细致绵长的 笔调将一个位于印度南部的家族故事写得泪斑斑血淋淋。印度社会中顽固的种姓等级制度 毁灭人的爱情和生命。处于贱民阶层的维鲁沙无罪而被警察凌辱、毒打致死,目睹暴行的 小兄妹因惊惧而出现幻觉,他们喃喃自语着,维鲁沙没有死,没有死,他逃到非洲去了, 逃到非洲去了。 逃到非洲来,渡过印度洋,这是一块新的大陆,没有种姓的标记。一百多年前印度的 世袭阶级制度迫使成千上万的印度人离开祖国漂洋过海来到非洲谋求机遇,像一粒种子寻 求发芽的机会,像一棵幼苗寻求平等的阳光、空气和水。一个多世纪过去了,当年背井离 乡的磨难换来如今商业阶层地位的稳固,现今印度人在达累斯萨拉姆的富裕程度远超当地 原居民,他们的财富在很多领域是这个国家的经济支柱。一棵树终于生了根,枝丫扩展, 花叶繁茂。植物学上说植物长距离的向新环境迁移,本身也在不断演化,在新地区产生新 的后代种群。非洲大地上的印度人,一百多年,三代人,他们的根已经深入这片大地,成 为了非洲的一个民族。 (原文刊发于《散文》 2019 年第 3 期,有删改) 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第( 3)段说“我也站在树下,正仰脸顺着树干往上看”,第( 7)段说“但我还 是习惯仰望它们”,其中的“仰脸”与“仰望”的含义是一样的。 B.第( 6)段中“一阵风吹来,树叶沙沙,整个下午,沙沙声不绝于耳,宛如轻柔的 述说”渲染了静谧的氛围,也为这种佛教圣树增加了些许神秘色彩。 C.作者在文中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各种树的外在形态,如叶子的“蜡质的光芒”和 “有小波纹状的边儿”以及“纤细但强韧的茎”等,形象生动。 D.文章由植物的迁徙写到人的迁徙,作者联想到自己曾经读过的印度作家阿兰达蒂? 洛伊的作品《微物之神》,书中曲折的情节让都他舍不得读完。 8.文章第( 7)段说阿育王树和菩提树“令渺小的人生出距离之感”的原因是什么? (6 分) 9.第( 10)段介绍还魂草习性,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6 分) 二、古诗文阅读( 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3 题。 李含,字世容,陇西狄道人也。侨居始平。少有才干,两郡并举孝廉。安定皇甫商州 里年少,恃豪族,欲与结交,含距而不纳,商恨焉。遂讽州以短檄召含为门亭长。会州刺 史郭奕素闻其贤,下车擢含为别驾,遂处群僚之右。司徒选含领始平中正。秦王柬薨,含 依台仪,葬讫除丧。尚书赵浚有内宠,疾含不事己,遂奏含不应除丧。本州大中正傅祗以 名义贬含。中丞傅咸上表理含曰:“秦王之薨,悲恸感人,百僚会丧,皆所目见。而今以 含俯就王制,谓之背戚居荣,夺其中正。天王之朝,既葬不除,藩国之丧,既葬而除。藩 国欲同不除,乃当责引尊准卑,非所宜言耳。今天朝告于上欲令藩国服于下此为藩国之义 隆而天朝之礼薄也又云诸王公皆终丧礼宁尽乃叙明以丧制宜隆务在敦重也。”帝不从,含 遂被贬,退割为五品。后为始平令。及赵王伦篡位,或谓孙秀曰:“李含有文武大才,无 以资人。”秀以为东武阳令。河间王颙表请含为征西司马,甚见信任。顷之,转为长史。 颙诛夏侯奭,送齐王冏使与赵王伦,遣张方率众赴伦,皆含谋也。后颙闻二王兵盛,乃加 含龙骧将军。初,梁州刺史皇甫商为赵王伦所任,伦败,去职诣颙,颙慰抚之甚厚。含谏 颙曰:“商,伦之信臣,惧罪至此,不宜数与相见。”商知而恨之。初,含之本谋欲并去 乂、冏,使权归于颙,含因得肆其宿志。既长沙胜齐,颙、颖犹各守藩,志望未允。颙表 含为河南尹。时商复被乂任遇,商兄重时为秦州刺史,含疾商滋甚,复与重构隙。商说乂 曰:“河间之奏,皆李含所交构也。若不早图,祸将至矣。且河间前举,由含之谋。”乂 乃杀含。 (节选自《晋书 ?李含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今天朝告于上/欲令藩国服于下/此为藩国之义隆/而天朝之礼薄也/又云诸王 公皆终/丧礼宁尽乃叙/明以丧制/宜隆务在敦重也/ B.今天朝告于上/欲令藩国服于下/此为藩国之义隆/而天朝之礼薄也/又云诸王 公皆终丧/礼宁尽乃叙/明以丧制宜隆/务在敦重也/ C.今天朝告于上/欲令藩国服于下/此为藩国之义隆/而天朝之礼薄也/又云诸王 公皆终丧/礼宁尽乃叙/明以丧制/宜隆务在敦重也/ D.今天朝告于上/欲令藩国服于下/此为藩国之义隆/而天朝之礼薄也/又云诸王 公皆终/丧礼宁尽乃叙/明以丧制宜隆/务在敦重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的一种科目,《陈情表》中“察臣孝廉”即是 此意。 B.檄,是中国古代官府往来文书中一种上行文书的名称,常用于晓谕、征召、声讨 等。 C.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为薨,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皇子公 主。 D.刺,有检核问事的意思。刺史,官职名,刺史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监察制 度。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李含少有才干,得到举荐任用。李含在少年时代就表现出了出众的才华,先受到 陇西、始平两郡的推荐,后又得到郭奕的提拔重用。 B.李含依礼服丧,遭到诋毁被贬。秦王司马柬去世,李含按制度服丧除丧,却遭到 存有私心的赵浚、傅祗等人的中伤诋毁,后被贬官。 C.李含富有谋略,深受上司信任。司马颙杀夏侯奭,派张方投赴司马伦等计策,都 出自李含;被司马颙视为心腹,先后被封征西司马、龙骧将军。 D.李含志愿未遂,最终惨遭杀害。李含辅佐司马颙想使其掌管执政大权,但最终愿 望还没实现,后在皇甫商的挑唆下,被司马乂所杀。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1)会州刺史郭奕素闻其贤,下车擢含为别驾,遂处群僚之右。 (2)时商复被乂任遇,商兄重时为秦州刺史,含疾商滋甚,复与重构隙。 (二)古代诗歌阅读(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15 题。 春晚 范成大 荒园萧瑟懒追随,舞燕啼莺各自私。 窗下日长多得睡,樽前花老不供诗。 吾衰久矣双蓬鬓,归去来兮一钓丝。 想见篱东春涨动,小舟无伴柳丝垂。 【注】此诗作于淳熙六年( 1179 年)春。淳熙五年六月,范成大参知政事仅两个月, 便因与孝宗政见不合而落职,于是诗人怀着难遇明主想要隐退的心情写下了这首诗。春涨 动:春水开始增涨。春季涨水叫春涨。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这首诗描写景物,不作精雕细刻,意会即止;描写心境,也只略现迹象,巧妙用 典,使得情意表达委婉含蓄。 B.首联写“舞燕”“啼莺”两个意象,描绘了晚春时莺歌燕舞,充满生机的美丽景 象,透露出诗人游赏的兴致。 C.颔联“日长”“花老”点出暮春时令,也暗示了诗人心绪。日长难遣,窗前小睡, 樽前花老,诗人诗情难觅。 D.颈联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由眼前“花老”而联想到人老,慨叹当时南宋朝廷 不能振作,只能无奈“归去”。 15.本诗尾联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此联的妙处。 (6 分) (三)名句名篇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 分) (1)在信息时代,能力与年龄不再有直接的关系,各行各业涌现了一大批年轻的专 家。这可以用《师说》中“,”解释。 (2)《琵琶行》里琵琶女演奏时,用“”的指法弹奏出美妙的《霓裳》和《六幺》; 最后,“”,使四弦齐响,余味无穷。 (3) 王安石《登飞来峰》中通过虚写在高塔上见到辉煌景象来言志的一句是“”,表 现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惧奸邪的勇气和决心的一句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 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人民创造历史,历史造就英雄。新中国成立 70 年来,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 在改革、革命、建设的历程中,经过艰苦卓绝的持续奋斗,一曲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 赞歌唱响在历史的天空,各条战线各个领域涌现出一批批英雄模范人物。行程万里,礼赞 英雄从来都是最动人的乐章。或是赤胆忠心献身国防事业,或是全心全意服务民生福祉, 或是推动科技创新⋯⋯ 获得“共和国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功勋模范人物,是新中国英模群体的典型代表, 是人民的光荣,国家的财富。铭记他们的历史功绩,尊崇他们的英雄风范,彰显了关心英 雄、珍爱英雄、尊崇英雄的国家态度。()功勋模范人物不仅是国家栋梁、民族先锋、社 会楷模、行业,也是我们身边可爱可敬、可亲可感的榜样。以身许国的崇高风范、奉献牺 牲的高尚情怀、的奋斗品质、矢志创新的敬业态度、敢于斗争的革命精神⋯⋯功勋模范人 物身上,生动地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活动,扬 起信念风帆,树立模范标杆,有利于在全社会推动形成、崇德向善、争做先锋的良好氛围, 不断培厚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在改革、革命、建设的历程中,经过艰苦卓绝的持 续奋斗,在历史的天空唱响了一曲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赞歌。 B.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在改革、革命、建设的历程中,经过艰苦卓绝的持 续奋斗,一曲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赞歌在历史的天空唱响。 C.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程中,经过艰苦卓绝的持 续奋斗,一曲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赞歌在历史的天空唱响。 D.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程中,经过艰苦卓绝的持 续奋斗,在历史的天空唱响了一曲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赞歌。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鞠躬尽瘁翘楚默默无闻择善而从 B.呕心沥血魁首当仁不让择善而从 C.鞠躬尽瘁翘楚默默无闻见贤思齐 D.呕心沥血魁首当仁不让见贤思齐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是国家荣誉,是无上的荣光,也是激发亿万人民奋勇前 行的巨大力量。 B.作为激发亿万人民奋勇前行的巨大力量,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是无上的荣光, 是国家荣誉。 C.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是激发亿万人民奋勇前行的巨大力量,也是国家荣誉, 是无上的荣光。 D.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是无上的荣光,是国家荣誉,也是激发亿万人民奋勇前 行的巨大力量。 20.下面是某高校图书馆关于禁止占座的通告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 请找出并修改。( 5 分) 读者离开阅览座位超过 30 分钟,不带走随身物品的就是占座;真是找不到座位的同 学,可以自行挪开占座物品或要求占座的同学空出被占用的座位;图书馆工作人员会时不 时清理占座物品;被清理的占座物品要是丢了或损坏后果自负。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 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6 分) 如今在都市生活中,熬夜现象极其普遍,虽然各种关于熬夜伤身的科普小文章随处可 见,他们认为熬夜后白天补一觉就万事大吉了。殊不知,人体免疫系统的正常,是与体内 昼夜节律的自然运行密切相关的。无论熬夜还是熬夜后再补觉,都打乱了人体正常的昼夜 节律,从而对身体健康造成伤害。所以说,大量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比如多轮班工作群 体(如护士、安保人员等)虽然在夜班后可以得到补休,但他们依然是心脑血管和代谢疾 病的高发群体。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 分) 材料一 这一年,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国建造共同发力,继续改变着中国的面貌。⋯⋯在 此,我要向每一位科学家、每一位工程师、每一位“大国工匠”致敬 ! —— 2019 年新年贺词摘录 材料二 2019 年 3 月 30 曰,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发生森林火灾。 4 月 1 目, 30 名失联扑火队 员的遗体已全部找到,其中 27 名森林消防队员平均年龄仅 23 岁,另外 3 名为地方干部群 众。 ——《央视网》 材料三 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 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一生许国的科学家、一身许民的英雄、亿万普通的劳动者,他们努力着、奉献着。如 鲁迅先生所言:“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与联想?请结合材料内容,为参与建国中学学生会举办 的“当代青年应该如何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主题座谈会,写一篇发言稿,体现你的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 800 字。 高三级线上考试参考答案 1.B(A“宗教信仰”有误,“青春教”只是表达一种文学创作上追求。 C梁启超不 属于“五四”新文学作家。 D“五四”文学的审美心理特征不具有深厚的历史基础。) 2.B(引用徐志摩的诗句并没有点明本文的中心论点,而只是引出了一个话题。) 3.B(“中国封建时代的作家群以年长的士大夫为主体”无从推断,同时这也不是 “李大钊认为中国以前之历史为白首之历史”的原因,强加因果。) 4.A(“一些不法分子扰乱市场秩序,囤积居奇、串通涨价”属于政府要防范和杜绝 的现象,可能导致猪肉价格上涨,但并不是导致“紧平衡”的因素。) 5.D(“因此只遵循正常的养殖周期和市场规律即可”不符合材料意思) 6.作为现代化牧业集团,应该要做到( 1)决避免囤积居奇、串通涨价等不法行为, 维护市场秩序。(守法经商)( 2)利用国家优惠政策,适当扩大生猪存栏规模。(利用 社会资源)( 3)配合相关部门帮扶小规模养殖户,发展规模化养殖。(合作共赢)( 4) 抓好疫情防控,减少病害对生产的影响。(医药保障) (6 分。每点 2 分,写对其中任意三点即可得满分。) 7.B(A二者的含义是不同的。 C“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各种树的外在形态”错。 D文 中只是说《微物之神》那印度式的、细致绵长的笔调将一个位于印度南部的家族故事写得 泪斑斑血淋淋,并未说“情节曲折”,而且“不忍卒读”常用于形容内容悲惨动人,不忍 心读完,而不是“舍不得读完”。 ) 8.(1)因为它们树形过于高大伟岸,容易让人感到自己的渺小。( 2)因为这些树 与宗教有关,具有佛教意义,充满了神秘感,让人敬畏。( 3)因为它们远离故土,迁徙 到非洲,都能在异乡的土地上生机勃勃地生长,令人心生敬意。( 6 分。每点 2 分。) 9.内容上,通过描写还魂草为了生存,在恶劣环境中不懈抗争,最终找到适合自己 生存的环境的过程来写印度人为了寻求生路而逃到非洲的血泪斑斑的历史。 (2 分) 表达了 作者对其遭遇的深切同情以及对其顽强抗争的敬佩。 (2 分) 结构上,承上启下,由植物的自我迁徙过渡到人类族群的迁徙。 (2 分) 艺术上,丰富 了文章内容,让读者对迁徙的理解更深入了,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1 分)( 6 分。如 有其他答案可酌情给分。) 10.B 11.C(檄,是中国古代官府往来文书中一种下行文书的名称) 12.B(傅祗没有中伤诋毁) 13.( 1)恰巧州刺史郭奕平素听说李含贤能,到任后便提拔李含为他的别驾,李含 地位处在其他僚属之上。(“下车”“右”各 1 分。大意 3 分。参考评分点: “会”“素”、补主语“李含地位”。) (2)当时皇甫商又被司马乂相知并任用(任用赏识),皇甫商的哥哥皇甫重此时任 秦州刺史,李含更加嫉恨皇甫商(疾恨皇甫商更加厉害),又和皇甫重产生了矛盾。 (“任遇”“构隙”各 1 分。大意分 3 分,参考评分点:“时”“疾”“滋甚”。) 【参考译文】 李含字世容是陇西郡狄道县人。寄居在始平郡。年少时有才干,两郡同时举荐他为孝 廉。安定人皇甫商是本地的少年,仗恃自己是豪族子弟,皇甫商想要和他结交,李含拒绝 而不接受,皇甫商对李含怀恨在心。于是劝说州里用一封短书召李含去做门亭长。恰巧州 刺史郭奕平素听说李含贤能,到任后便提拔李含为他的别驾,李含地位处在其他僚属之上。 司徒选拔李含兼任始平郡中正。秦王司马柬去世,李含依照台省制定的仪规,等葬事完毕 就脱去了丧服。尚书赵浚受到朝廷的宠爱,嫉恨李含不侍奉自己,就上奏说李含不应过早 脱下丧服。本州大中正傅祗以名誉和道义贬了李含的官职。中丞傅咸上表为李含申辩说: 秦王去世,悲恸感人,百官共同吊丧,实为有目共睹。而现在因李含迁就王制,说他居于 尊荣之位而轻忘悲哀,夺去他中正的职位。皇朝如有丧事,葬毕而不脱去丧服;可藩国有 了丧事,葬毕便脱去丧服。藩国如果也想同样不脱丧服,就应当指责他们引用尊者的制度 作为卑者的准则,是不应宣扬的。现今朝廷告于上,想让藩国施行于下,这是抬高了藩国 的规格,而降低了皇朝的礼仪。又有一种说法说对各位王公都要服满丧期,按理服丧要显 示出他们的地位,我们强调丧制应该隆重,是力求敦厚凝重。惠帝没有听从,李含于是被 贬,削退到五品。后来李含担任始平令。到了赵王司马伦篡位时,有人对孙秀说:“李含 文武双全,不要让他帮助了别人。”孙秀任命他为东武阳令。河间王司马颙上表请求任李 含为征西司马,李含很受信任。不久,转任长史。司马颙杀夏侯奭,把齐王司马冏的使者 送到赵王司马伦处,派张方率众士兵投赴司马伦,都是李含的谋略。后来司马颙听说齐王、 成都王兵力强盛,便加封李含为龙骧将军。当初,梁州刺史皇甫商被赵王司马伦任用,司 马伦失败后,皇甫商离职到了司马颙身边,司马颙厚重地安慰抚慰他。李含劝谏司马颙说: “皇甫商是司马伦的宠幸之臣,因害怕治罪才投奔这里,不应频繁地与他相见。”皇甫商 听说后便憎恨李含。当初,李含本来打算同时除掉司马乂、司马冏,使权力归于司马颙, 李含也可以藉此实现自己长久以来的愿望。长沙王打败齐王后,司马颙、司马颖仍然各自 守护着藩国,李含的愿望并未实现。司马颙上表请求任李含为河南尹。当时皇甫商又被司 马乂相知并任用,皇甫商的哥哥皇甫重此时任秦州刺史,李含更加嫉恨皇甫商,又和皇甫 重产生了矛盾。皇甫商劝司马乂说:“先前河间王的奏本,都是李含编造虚构的。如果不 早些想办法,祸患即将临头了。况且河间王日前的举动,都出自李含的计谋。”司马乂便 杀了李含。 14.B(“充满生机”不对,“荒园萧瑟”说明景物并无生机;诗人也没有游赏的兴 致,反倒是“懒追随”。) 15.( 1)虚写 ( 想象 ) 。诗人通过想象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暮春图,表达了思归之情。 (2)用典。借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典故,写归隐之情,含蓄蕴藉,言近旨远。( 3) 以景结情(借景抒情)。借暮春田园美景抒发了诗人的思归之情,委婉含蓄,耐人寻味。 (4)对比,结尾想象的美景与前文荒园的现实萧瑟之景形成对比,表达了诗人无奈选择 归隐的心境。( 6 分。每点 2 分。答对任意三点即可得满分。) 16.( 1)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2)轻拢慢捻抹复挑曲终收拨当心画( 3)闻说鸡 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 17.D(A“改革、革命、建设”语序不当,不合历史逻辑。 B“改革、革命、建设” 语序不当,不合历史逻辑;暗换主语,“全国各族人民”后无谓语。 C“全国各族人民” 后无谓语。) 18.C(“鞠躬尽瘁”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呕心沥血”形容费尽心思和 精力。这里宜用“鞠躬尽瘁”。“翘楚”喻指秀美的林木,后比喻杰出人才或事物。“魁 首”指首领,多用在同辈中才华居第一的人,这里宜用“翘楚”。“默默无闻”指做了好 事不声张,不图名利。“当仁不让”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 极主动去做,不推让,这里宜用“默默无闻”。“见贤思齐”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要向他 看齐。“择善而从”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这里宜用“见贤思齐”。) 19.A(其一,内容上,先解说其荣誉级别,然后评价赞美,最后说作用。其二,结 构上,“是⋯⋯是⋯⋯是⋯⋯”是直接判断评价。) 20.“就是”改为“视为”;“真是”改为“确实”;“时不时”改为“不定时”; “要是”改为“如果”;“丢了”改为“丢失”。( 5 分。每处找出并正确修改得 1 分。) 21.但许多人对熬夜的危害不以为意造成人体免疫系统的紊乱补觉绝不可能救治熬夜 后的损伤( 6 分。每空 2 分。大意对即可。) 22.参考 2019 年全国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本次仍然考查复合型材料的任务驱动作文,同学们要理解三则材料,并从中找出有机 关联,结合引导提示语,从任务出发,按相应的文体格式要求完成写作。 解析: 我们从后往前看。 1. 看主题:“当代青年应该如何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主题座谈会。座谈会的主题就 是你的发言稿的主题。发言稿必须围绕这个主题写,否则发言稿跑题。注意“如何”, “如何”就是“怎么样”,那么你写“是什么”、“为什么”,是跑题的。 2. 看导语:一生许国的科学家、一身许民的英雄、亿万普通的劳动者,他们努力着、 奉献着。一一这句是对三则材料的总结、概括。 如鲁迅先生所言:“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一一这 句话是对“努力着、奉献着”的具体阐述。 导语,回答了“当代青年如何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努力、奉献,有一份热发一份 光。 3. 看材料:一科学家、工程师、大国工匠们努力创造。二英雄们为祖国奉献了自己的 生命。三像母亲一样的劳动人民创造中国历史。核心词是:创造。创造一个的特点就是有 意识地对世界进行探索性劳动。 材料的含意是:生命的价值在于创造,创造就要努力、奉献,发热发光。即中心论点。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