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07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考第二大题古代诗文阅读高考22题逐题特训 (4)
高考 22 题逐题特训(九) 高考第 14~15 题 古代诗歌阅读(一) 1.(2017·最新考纲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 分) 出城① 李贺 雪下桂花稀,啼乌被弹归。 关水乘驴影,秦风帽带垂。 入乡诚可重,无印自堪悲。 卿卿忍相问,镜中双泪姿。 注:①李贺应举赴京却未能应试,遭馋落第。此诗是李贺离京时所作。 (1)下列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 A.李贺应举落第,离开京城时,写下了《出城》一诗,作者开篇写下了离京时的情景, 内心十分落寞孤寂。 B.本诗前两联运用了侧面描写和借景抒情手法,通过“飞雪”“桂花”“啼乌”“朔 风”“骑着瘦驴的诗人”组成了凄凉冷落的画面。 C.“关水乘驴影”一句中“影”字用的非常好,写出了诗人和驴子形只影单,只有倒 映在水中的影子,衬托了诗人应举落第后的悲苦景象。 D.最后两联,作者直抒胸臆,表达了进京应考而不中,回家后的惭愧心情,而妻子不 断安慰自己,没有责怪,表达了夫妻间的互相理解和支持的情感。 E.本诗最后一联直接描写了回家后的情景,用笔平实自然,没有过多的修饰,体现了 李贺朴实自然的诗歌风格。 (2)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表达的?(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B 项,前两联没有运用侧面描写。D 项,最后两联不是直抒胸臆,而是虚实 结合,回家的情景是作者想象的。E 项,最后一联是作者的虚写,想象回家后的场景。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 [答案] (1)AC 选 A 给 2 分,选 C 给 3 分。 (2)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诗人遭馋落第后悲哀绝望的心情。(2 分)“入乡诚可重,无 印自堪悲”是直接抒情,表达诗人矛盾的心情:回到家乡重温家庭的欢乐温暖,是值得欣慰 的;但是入京应试,“被弹”而归,一事无成,真是可悲。(2 分)“卿卿忍相问,镜中双泪 姿”则是虚写,猜想到家之后,和妻子相聚时的情状,进一步抒发自己悲苦的心情。(2 分) [诗歌鉴赏] 李贺到京城长安参加科举未能应试,遭馋落第,他怀着悲哀绝望的心情, 黯然离开京城。诗歌前两联用白雪、桂花、啼乌、朔风、骑着瘦驴的诗人,构成了一幅情感 哀戚、色调惨淡的画面,刻画了诗人在归途中的落寞孤寂的形象。后四句转入抒情,颈联书 写了诗人矛盾的心情。回到家乡重温家庭的欢乐温暖,这是值得欣慰的;但是入京应试,“被 弹”而归,孑然一身,一事无成,真是可悲。尾联,通过猜想到家之后,和妻子相聚时情状 的描写,进一步抒发自己悲苦的心情。 [原味翻译] 大雪纷飞中的桂花树上花朵所剩不多,天空中被弹丸击中的乌鸦一边飞往 巢中一边悲鸣。关水倒映着我这个骑着瘦驴回家的落第者的身影;萧索的朔风劲吹,我的帽 带低垂。回家是十分快乐的事情,能够重温家庭的温暖;但是我如今一事无成,真是可悲。 想象着妻子一定会问我考中没有,我无言相对,紧盯着镜子中默默相对的垂泪双眼。 2.(2017·最新考纲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11 分) 南乡子 周邦彦 晨色动妆楼。短烛荧荧悄未收。自在开帘风不定,飕飕。池面冰澌趁水流。 早起怯梳头。欲绾云鬟又却休。不会沉吟思底事,凝眸。两点春山满镜愁。 (1)下列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 A.词的上片写景,用词生动形象。从时间上看,前两句写夜尽晓至,后三句写冬去春 来,具有明暗冷暖交替的特点。 B.从空间上看,本词上片后三句从眼前的风帘写到远处的融冰,由近及远,布置巧妙。 C.词的下片,作者没有转而抒情,而是直接描写了诗中主人公的动作,本来起的很早, 却又不愿去梳妆。 D.“早起怯梳头”,“怯”字用的很传神,它巧妙地写出了主人公早起后对即将开始 的一天生活的惆怅,内心悲凉。 E.全词上片写景,从时空两个方面入手,丝丝入扣,作者寓情于景,为下篇的抒情和 写景做了铺垫。 (2)词的下片前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D 项中“它巧妙地写出了主人公早起后对即将开始的一天生活的惆怅,内 心悲凉”,“怯”字表现的是主人公不愿梳妆而已。E 项,“丝丝入扣”无中生有,没有寓 情于景的手法。(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情感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答案] (1)DE 选 D 给 2 分,选 E 给 3 分。 (2)①前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孤独苦闷的愁绪。②通过女主人公的心理和动作来表现。 清早起来原本不想梳头,迟疑之后,刚刚打算绾起秀美的长发,却难以抑制内心的忧伤,精 神有些恍惚,不觉又停了下来。(6 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 分) [诗歌鉴赏] 上片描写了女主人公早晨所见的景色和个人感受。第一、二句,写晨光和 室内的烛光。第三句到第五句,写冬去春来的景色。词的上片,从时间上看,写了夜尽晓至, 暗示了女主人公夜尽晓至还没有休息,所以在早晨的时候还有残烛。同时,上片还描写了冬 去春来的季节特点,风还冷飕飕的,但河上的冰已经开始融化。从空间上看,前两句是由外 及内,后三句是由近及远。下片写女主人公的忧愁烦闷之情。第一、二句写她清早对梳妆的 迟疑不定,原本不想梳妆,但还想着能够把秀发绾起。后三句,写女主人公内心的悲凉,这 时她沉吟不语,凝眸沉思,看到的是镜子中忧愁的双目。 [原味翻译] 明媚的阳光照在梳妆楼上。昨夜的残烛还发出荧荧的亮光。打开窗帘,有 飕飕的冷风吹来。但远处河面上的冰已经开始融化。 早起很害怕梳头,想着把秀发绾起又停下手。不会说出自己内心的忧愁,只能凝眸。镜 子中,满眼都是忧愁。 3.(2017·最新考纲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 分) 登夏州①城楼 罗隐② 寒城猎猎戍旗风,独倚危楼怅望中。 万里山河唐土地,千年魂魄晋英雄③。 离心不忍听边马,往事应须问塞鸿。 好脱儒冠从校尉,一枝长戟六钧弓。 注:①夏州:今陕西靖边县境内,唐代属边塞要地。②罗隐:新城(今浙江富阳)人,才 华出众,然历十余年不第。③晋英雄:五胡乱华,大夏建国于夏州后,晋朝与之战于夏州, 边塞战士死伤极多。 (1)下列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 A.作者开篇两句“寒城猎猎戍旗风,独倚危楼怅望中”写出了诗人登上城楼的心情, “寒”“猎猎”“独”“危”等,渲染了苍凉、高阔、孤独的意味。 B.“独倚危楼怅望中”中“怅”字集中点出主人公此时的心情,既引出下文,又奠定 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C. “万里山河唐土地,千年魂魄晋英雄”一联集中展现了诗人的胸怀,为了万里江山, 自己要像魏晋英雄一样,争取早日为国家建功立业。 D. “离心不忍听边马,往事应须问塞鸿”一句由上联联想到自己,离家万里,而又功 业未成,作者用拟人的手法,希望边塞的鸿雁能帮助自己,把自己的消息传回家。 E.最后一句“ 好脱儒冠从校尉,一枝长戟六钧弓”作者要脱掉一身儒服,弃文从武, 手持长弓,到边疆建功立业。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C 项,解读错误,这里表现的是作者眼前所见,心头所想。D 项中不含有拟 人的表现手法,诗人由鸿雁而产生了思乡之情。(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感情的能力。 [答案] (1)CD 选 C 给 2 分,选 D 给 3 分。 (2)吊古悲今,满腔忧愤。一、二句,诗人登上夏州城楼,有感于自己屡试不第、怀才 不遇,凭栏眺望,心中一片怅然。三、四句是由今而吊古,五、六句又吊古而悲今,皆为追 怀英雄,自叹自伤之意。最后两句设想投笔从戎,并非抒其壮志,而是儒生之路屡屡不通的 满腔忧愤。(6 分) [诗歌鉴赏] 这是一首抒发怀才不遇、功业难成的激愤之诗。首联写登上城楼的心情。 “寒”“猎猎”“独”“危”等,渲染出苍凉、高阔、孤独的意味;而“怅”字则集中点出 主人公此时的,心情,既引出下文,又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颔联写眼前所见、心头所想。 登高远望,眼前这万里河山,是我大唐的土地。“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壮 美的山河令人不禁想起晋朝为保卫边塞而血洒疆场的英雄。他们的魂魄将与大地永存。颈联 由历史想到自己:离家万里之遥,而又功业未成,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听到战马嘶鸣,看到 鸿雁南飞,都会想起久违的家乡与亲人。尾联抒发怀才不遇的悲愤:“百无一用是书生。” 要建功立业,看来就得弃文就武,手持长戟强弓,跟从校尉到边疆立功了。全诗吊古伤今, 慷慨激越:由眼前的江山想到历史英雄,再由英雄的功业想到自己的落魄,最后发出看似雄 壮、其实无奈的呐喊。可谓慷慨苍凉,沉郁顿挫。 [原味翻译] 寒城之上,军旗被风吹动,猎猎作响;我独自登上高高的城楼远望,心中 怅然。眼前这万里山河,是我大唐的国土;想当年为保卫它,晋朝多少战士牺牲在这里,他 们的英魂将千年不散!而我为求功名,离家万里,却功业无成!思乡情切,以至不忍听战马 嘶鸣;抬头问边塞的大雁,可曾告诉我故乡的消息?既然做儒生怀才不遇,我好想脱掉这一 身儒服,手持长戟强弓,做一名赳赳武夫! 4.(2017·最新考纲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11 分) 摊破浣溪沙① 李清照 揉破黄金万点轻。剪万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②,大鲜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注:①这是一首咏桂花的词。②彦辅:晋代名士,以清高被人推崇。 (1)下列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 A.李清照的诗词以婉约为主,此首《摊破浣溪沙》却和她的主体风格不太相同,不是 写的婉约之情。“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采用比喻的手法描写了桂花的花和桂 花叶的形态。 B.“黄金”比喻桂花从色彩和质感上都给了读者耳目一新的感受,“碧玉”则比喻了 桂花叶的形态,描写的非常传神,表达了作者对桂花的喜爱之情。 C.“风度精神如彦辅,大鲜明”此句则是把桂花比喻成魏晋名士彦辅,从而表现出桂 花刚直不阿,敢于直言的忠勇精神。 D.词的上片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多方面多角度,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令人心醉神迷的 桂花图。 E.“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下片作者写梅, 写丁香,运用对比的手法,进一步衬托桂花的高雅。 (2)下片“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中“梅”与“丁香”在词中起何作用? 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态度?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B 项,“黄金”一词只是比喻了桂花的色彩,没有质感,“碧玉”一词碧 玉比喻的也是桂花叶的色彩。C 项,桂花没有刚直不阿,敢于直言的忠勇精神。(2)本题考 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 [答案] (1)BC 选 B 给 2 分,选 C 给 3 分。 (2)下片中的“梅”和“丁香”是用来反衬桂花的。(2 分)词人明贬梅花俗、丁香粗, 实为暗中赞誉桂花的雅与清,(2 分)表现了词人对粗俗的鄙弃,对清雅脱俗的向往与追求。 (2 分) [诗歌鉴赏] 上片侧重描写桂花质地之美,从形到神、由表及里,表现出桂花贵而不俗、 超凡清雅的神韵。开头两句“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运用比喻手法,描绘了 一幅令人心醉神迷的桂花图,那黄金揉破后化成的米粒状的万点耀眼金花,那碧玉剪出重重 叠叠的千层翠叶,若非清香流溢的月中桂花,更无别花可以比拟。接下来笔锋忽转,“风度 精神如彦辅,大鲜明”,以桂花比人,以人写桂花,从花到人,由此及彼,不仅点活了金玉 其质的桂花,也点活了彦辅其人的风度精神。下片则运用对比手法,进一步衬托桂花的高雅。 开头两句“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前一句写梅花有形无神,俗不可耐,后一 句写丁香缺少舒展之态,小气而不可爱。在这里词人采用了抑彼而扬此的手法,明贬梅与丁 香的粗俗,暗誉桂花之清雅。结尾句“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是词人对桂花直抒胸臆: 我是如此执着地倾心于你质地高雅、不媚不俗,而你竟以沁人的香气惊扰了我的千里梦,却 也太无情了。 [原味翻译] 桂花的色彩,就像黄金揉破后化成的万点金花,金光灿烂,而那桂叶层层, 更如用碧玉裁制而成。她的风度精神就像晋代名士彦辅一样,风流飘逸。梅花的花瓣儿重重 叠叠,有形态而无神韵,俗不可耐。丁香花儿簇簇拥结在一起,显得小气而不可爱。桂花的 浓香把我从梦中熏醒,不让我怀念过去,这也太无情了。 5.(2017·最新考纲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11 分) 次韵柳通叟寄王文通 黄庭坚 故人昔有凌云①赋,何意陆沉黄绶②间? 头白眼花行作吏,儿婚女嫁望还山。 心犹未死杯中物,春不能朱镜里颜。 寄语诸公肯湔祓③,割鸡④令得近乡关。 注:①凌云:据《史记》记载,汉武帝读司马相如所作《大人赋》“飘飘有凌云之气”。 ②黄绶:黄色的印绶,低级官吏的标志。③湔祓:举荐提拔。④割鸡:用作治理一县的代称。 (1)下列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 A.全诗第一联“故人昔有凌云赋,何意陆沈黄绶间”表现手法非常丰富,用司马相如 的典故盛赞朋友才华横溢,下句用借代的手法写出朋友地位不高。首联将朋友的高才和低就 进行对比,感叹朋友不被当权者赏识的现实。 B. “头白眼花行作吏,儿婚女嫁望还山”一句“头白眼花”直接写出了主人公年纪已 大,却还在奔波,只有到了儿女结婚出嫁以后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仕途。 C.“心犹未死杯中物”作者心胸豁达,在追求仕途的道路上虽然有很多坎坷,不被上 层看中,但是主人公还是不断地努力,因此饮酒的豪情丝毫未减。 D.“春不能朱镜里颜”一句,“朱”字是词类活用,名词用作使动用法,时光飞逝, 即使春天也不能恢复他年轻的容貌。 E.全诗情感真挚,表现手法多样,平实的语言里,表现了对朋友的现状和仕途不顺的 深深同情,体现了两个人真挚深厚的感情。 (2)诗人在尾联向执政的“诸公”发出“寄语”,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 简要分析。(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B 项,最后“儿女结婚出嫁以后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仕途”理解不当。C 项,表面写主人公心胸豁达实际上是牢骚抑郁,借酒消愁。(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情感的能 力。 [答案] (1)BC 选 B 给 2 分,选 C 给 3 分。 (2)对被埋没才华的朋友的同情与关切;对统治者重用人才的希望;对当权者埋没人才 的不平与愤懑。(每点 2 分,共 6 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可酌 情给分) [诗歌鉴赏] 首联,上句借司马相如的故事来写老友的才华横溢;下句,表现诗人的愤 懑之情以及对执政者的谴责。中间二联,对“陆沉黄绶”加以生发。“头白眼花”本应是儿 孙绕膝、安度余年的时候,如今却还要奔走仕途。待到“儿婚女嫁”之后,才可能挂冠归去, 终老家乡。“心犹未死”貌似放达,内心却有种种牢骚抑郁。尾联,为友人向执政诸公吁请, 希望他们从中斡旋,让朋友能在近乡之处做一个地方官。肯,即“肯不肯”,出语婉转,但 仍包含怨愤不平之意。 [原味翻译] 老朋友早年就有横溢的才华,但为何沉沦成了普通的小吏了呢?头发花 白、眼睛花了还要奔走仕途,只有到了儿婚女嫁、年老体衰的时候才可能挂冠归去、终老家 乡。老朋友饮酒的豪兴不减当年,不过即便是春天也不能恢复他青春的容颜。希望各位朋友 多做斡旋,能够让老朋友做一个离家乡很近的地方官吧。 6.(2017·最新考纲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11 分) 点绛唇·再和送钱公永 苏轼 莫唱阳关,风流公子方终宴。秦山禹甸①。缥缈真奇观。 北望平原,落日山衔半。孤帆远。我歌君乱②。一送西飞雁。 注:①秦山禹甸:指会稽。《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说“上会稽,祭大禹”。②乱:古 代乐曲、辞赋的末章。此处做动词,唱和。 (1)下列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 A.苏轼的诗歌以豪放著称,此首词也是如此。上片首句“莫唱阳关,风流公子方终宴” 一反常理,用否定的语气劝慰对方,不要唱送别的歌曲。 B.下片作者开始写景,“北望平原,落日山衔半”境界开阔,很有气势,写出了离别 的场景。 C.“落日山衔半”一句“衔”字用的很传神,作者通过拟人的手法以动写静,描绘出 了落日时的美丽景色。 D.“孤帆远”一句只有三个字,但是词人却写出了送别的情景,开阔辽远,情义绵长。 E.最后两句“我歌君乱。一送西飞雁”写词人为朋友离别而歌,目送鸿雁西飞,以雁 写人,表达了和朋友依依不舍之情。 (2)词的上片“阳关”“秦山禹甸”两处用典,对全词的情感抒发分别有何作用?请简 要分析。(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C 项中没有以动写静。E 项中,最后两句写的是词人和钱公永一唱一和,一 同目送西飞之雁,表现出二人心意相通、洒脱旷达。(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和思想 情感的能力。 [答案] (1)CE 选 C 给 2 分,选 E 给 3 分。 (2)“阳关”指送别之歌,“莫唱阳关”,直接抒写出别而不伤的旷放之情,奠定了本 词通脱的感情主调;“秦山禹甸”突出会稽山是一个历史悠久、令人神往的好地方,间接表 达出劝留之意,使情感表达推进一层。(6 分) [诗歌鉴赏] 上片,第一句,用否定的语气劝慰对方,不要唱送别的歌曲,体现了词人 别而不伤的情怀,为全词奠定了通脱的情感主调。第二句,交代刚结束送别的宴席。第三句, 使用典故,突出会稽山是一个历史悠久、令人神往的地方;加上第四句对会稽山的美景的描 写,表达词人对钱公永的挽留之情。下片,一、二句,写离别的场景,“衔”字生动描绘了 落日的景色。第三句,写出送别情境的开阔辽远,情意的绵长;第四、五两句写词人和钱公 永一唱一和,一同目送西飞之雁,表现出二人心意相通、洒脱旷达。 [原味翻译] 不要唱悲伤的离别曲子,你是一位风流倜傥的人,刚刚结束送别的宴席。 这会稽山历史悠久,景色优美。 向北望,落日挂在半山腰。孤帆远去,我唱歌你应和,一起目送西去的大雁。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