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07 发布 |
- 37.5 KB |
- 3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第21课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民族民主革命 :民族民主革命是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压迫民族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争取 民族独立 、 国家解放和政治民主 的革命。 材料一: 2,17-20 世纪初 英国、荷兰和法国 的殖民活动 ( 1 )南亚(印度): 英国 对印度的征服与掠夺 ① 经济:掠夺大量财富和巨额利润,是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来源之一 。 ② 政治: 武力挑拨或侵略。到 19 世纪中后期, 英国几乎控制印度全境 。 印度 东印度公司 的鸦片仓库 英国镇压印度人民起义 历史照片:英国官员与印度土邦王公 英国东印度公司总部历史原貌图 印度的茶园 1858 年英国政府正式接管印度的统治, 1876 年起英国君主也被授予“印度皇帝”或“印度女皇”的称号。 英国维多利亚女王( 1819—1901 ) 在英国失去北美十三州殖民地后,印度作为大英帝国的一个聚宝盆的地位从此确定,被誉为 “帝国皇冠上最珍贵的明珠”。 —— 摘编自马克垚的 《 世界文明史 》 拉美的独立 亚洲的觉醒 非洲的抗争 原 因 欧洲殖民者长期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 帝国主义的侵略加深了亚洲各国的民族危机 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奴役给非洲带来了空前的破坏和灾难 特 点 范围广、时间长、成果丰硕 范围广、各国相互支持、彼此协作 有组织、规模大且持久的武装斗争 领导力量 土著地主集团中的先进分子 (土生白人) 资产阶级、工农力量 力量多样,包括领袖、国王、知识分子等 (武装斗争) 代表运动 意 义 海地独立、玻利瓦尔和圣马丁等人领导的斗争、巴西建立共和国、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 印度民族解放运动 伊朗立宪革命 中国辛亥革命 埃及抗英斗争 苏丹马赫迪起义 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 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削弱了本国的封建势力,推动了民族独立和世界历史的发展。 第 21 课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三世界国家的变化,认识其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 一战前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 二战后 这个时期上承 1905—1913 年“亚洲的觉醒”时期的民族民主运动的余波,下启第二世界大战后亚非拉 民族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开端。 世界殖民体系 的瓦解 发展中国家的 成就 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 洞悉概念 :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1. 政治体系: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 2.经济体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3.殖民体系: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 。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是指被资本主义列强压迫、奴役的所有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庸国 。 开始 于新航路开辟,初步形成于工业革命,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完全形成 。 至 20世纪初, 亚洲除日本外 ,大部分地区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 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 非洲基本上沦为 殖民地 , 拉美 除原有的殖民地外,独立的国家实际上成了英美等国的 附庸国 。这样帝国主义国家已经奴役和控制了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1. 世界殖民体系的 形成过程 一、 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过程就是资本主义发展和对全球进行侵略的过程。 1990 年 3 月,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非洲民族解放运动历史使命的完成及欧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历史的结束。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崩溃。 1990 纳米尼亚独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殖民地民族独立运动风起云涌, 在短短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 ,西方殖民列强历时数百年构建的世界殖民体系迅速瓦解,在原来的殖民地诞生了为数众多的新兴民族独立国家。据统计, 截至 1990 年,联合国 159 个成员国中,有近 100 个是 在 “ 二战 ” 后 宣布独立的 。 —— 徐蓝 《 世界近现代史 1500-2007》 2. 二战后亚非拉殖民地民族独立运动概况 一、 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第二次世界大战极大地改变了战后国际格局,使旧的殖民统治已经无法继续。 首先,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列强的殖民势力。战败的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等前殖民帝国彻底瓦解, …… 其次,战胜的英国、法国等老牌殖民列强也因战争的重创而削弱了对殖民地的控制 …… 二战”以前所未有的规模把广大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卷 入战争,不仅使殖民地人民 积累了丰富的斗争经验,强化了民族意识 ,而且促进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 民族经济的发展和民族主义政党的出现 、为战后民族独立运动准备了重要的 物质条件 。 战争中 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力量的英勇表现和中国革命取得的辉煌胜利,极大地鼓舞了 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 战火中建立的 联合国在殖民地问题上支持非殖民化 ,促使亚非拉殖民地在争取民族独立的进程中能够获得一定的 国际支持 。 …… 因为非殖民化直接渊源于《联合国宪章》规定的各国人民平等权利和民族自决原则。 3. 背景 一、 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殖民统治力量削弱、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斗争、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和鼓舞、国际支持等) 一、殖民体系的崩溃 第一 阶段 :从 “二战”结束到 40 年代末 ,首批 民族独立国家率先在 亚洲 诞生 ①南亚: 印度 人民在 国大党领袖甘地、尼赫鲁 和 穆斯林联盟领袖真纳 等人的领导 下,积极争取独立 。 1947 年,印度和 巴基斯坦 成为 独立的 自治领 。 20 世纪 50 年代,印度和巴基斯坦都成为 共和国 。 ②东南亚 :印度 独立前后,印度尼西亚、老挝、菲律宾、缅甸、锡兰、柬埔寨、马来亚、新加坡等也纷纷独立。 帝国主义在亚洲的殖民体系瓦解 。 —— 揭开了战后民族独立运动的 序幕 尼赫鲁一直致力于争取印度的民族独立, 与周恩来总理一起提出处理国际关系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奠定了中印关系的基础。尼赫鲁还是不结盟运动和万隆会议的倡导者之一 ,为第三世界国家的联合斗争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但方案中将 旁遮普省和孟加拉省划归穆斯林 实在难以接受,尽管这两个省份都是穆斯林聚居地,但“印度粮仓”和“黄麻产地”万万不能丢。他提出,应将 两省各分一半 ,才能妥协。 受蒙巴顿委托,一个对实际情况一知半解的律师拿出地图,一番勾画之后, 印巴 两个国家便在他的笔下诞生了。最终, 旁遮普省“粮仓”的一半和西孟加拉加尔各答 成为国大党囊中物,尽管失去了两省的一半,但真纳终于获得了独立的巴基斯坦,由西巴和东巴两部分组成。 与印度相反, 东南亚在战争期间被日本人占领 了。可以看出,在 1942 年至 1945 年这一短暂的占领期间,整个东南亚地区存在着一种共同的模式。 几乎在每个国家中,对西方统治的普遍不满已大大地促成了日本人的迅速征服。 当时,日本人同德国人一样,宣布他们的征服是 " 新秩序 " 的开端。这一 " 新秩序 " 的口号是 " 亚洲人的亚洲 " 、 " 大东亚共荣圈 " 和 " 没有征服、没有压迫、没有剥削 " 。 如果日本人当初实行这些原则,他们原本能得到东南亚大部分地区的民众的有力支持, 尤其是在当地居民普遍地欢迎他们、将他们当作解放者以 候 。 毫不奇怪,日本人撤退后的 10 年内,东南亚所有国家都赢得了独立。各国赢得独立的方式各不相同,它取决干与之有关的帝国统治者。 英国在印度的最后一位总督蒙巴顿的助手伊斯梅描述印度 独立前的形势 : “ 1947 年 3 月的印度是一艘舱中满载弹药而在大洋中着了火的船。当时的问题是要在大火延烧到弹药之前把火扑灭。事实上,除了像我们所做的那样去做之外,在我们面前并无选择的余地。 ” — 帕姆 · 杜德著,苏仲彦等译 《 英国和英帝国危机 》 蒙巴顿方案与印巴战争 蒙巴顿方案即 “印巴分治”方案,亦称印度独立法案 。 根据“蒙巴顿方案”的规定, 印度教徒居多数的地区划归印度,穆斯林占多数的地区归属巴基斯坦 。协议还包括了印度政府部门的资产、包括印度公务员、印度陆军、皇家印度海军、印度铁路和中央财政,以及其他行政服务。 但对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却规定由各王公土邦自己决定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或保持独立 。 当时,克什米尔地区 77% 的人口为穆斯林,他们倾向加入巴基斯坦;克什米尔土邦王是印度教徒,他倾向加入印度。 因此,印巴分治时,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未能得到解决。分治条款既未涉及孟加拉国的独立问题,也没有谈及英属印度管理下的锡兰和缅甸分治问题。 结果: 印巴分治使得印度和巴基斯坦获得了独立。但也遗患无穷。 一、殖民体系的崩溃 第二阶段 : 20 世纪 50 年代 北非 :1 、埃及: ① 1952 年 , 埃及 中 下层军官 发动武装 起义 ( 七月革命 ) , 废黜国王。 1953 年 成立 共和国 。 ② 1956 年,埃及总统 纳赛尔 宣布收回 苏伊士运河主权 ,英军撤离运河区。 — 由亚洲向非洲转移和扩散 二战前,处于欧洲殖民体系下的 非洲只有 3 个独立的国家 利比里亚、埃塞俄比亚和埃及 。 1955 年亚非万隆会议 自由军官组织 埃及总统纳赛尔的履历 材料: 中学时代,曾组织和领导学生展开反英示威,数次入狱。 20 世纪 40 年代,秘密筹建 “自由军官组织” 。 1952 年,领导该组织推翻了埃及法鲁克统治的封建王朝 ,赢得埃及的真正独立。 1956 年, 领导埃及人民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 ,获得阿拉伯世界人民的爱戴,人称“雄狮”。 1961 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政府首脑会议召开, 不结盟运动正式诞生,纳赛尔是重要的倡导者。 目前不结盟运动的成员国已达 100 多个,是发展中国家重要的国际组织。 不结盟运动五位发起人合影 左起: 印度总理尼赫鲁 、加纳总统恩克鲁玛、 埃及总统纳赛尔 、印尼总统苏加诺、 南斯拉夫总统铁托 一、殖民体系的崩溃和亚非拉民族独立国家体系的形成 第二阶段 : 20 世纪 50 年代 北非 :2 、阿尔及利亚: ① 1954 年,成立 民族解放阵线 ,领导民族解放军与法国殖民者 进行 艰苦卓绝的 武装斗争。 ②法国付出沉重的代价, 戴高乐政府 不得不调整殖民政策, 1962 年,阿尔及利亚独立 。 —— 由亚洲向非洲转移和扩散 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军进入 首都 阿尔及利亚人民庆祝国家独立 协议若干内容说明 法国既承认阿尔及利亚独立,又保留了一些重要的殖民利益。 该类内容在当时许多宗主国与其殖民地签订的独立协议中都可见到。 一、殖民体系的崩溃 第二阶段 : 20 世纪 50 年代 撒哈拉沙漠以南:加纳: 1957 年加纳宣布独立 ,这是二战后黑非洲 第一个民族独立国家 ,是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民族独立运动走向高涨的 起点 。 —— 由亚洲向非洲和 拉丁美洲 转移和扩散 泛非运动活动家 恩克鲁玛 加纳独立纪念拱门 拉丁美洲 —— 古巴 : 1959 年,以卡斯特罗为首的古巴革命力量推翻了美国扶植的 傀儡政权; 1961 年,卡斯特罗宣布 古巴为社会主义国家 。 一、殖民体系的崩溃和亚非拉民族独立国家体系的形成 第三阶段 : 20 世纪 60 年代 非洲是绝对的中心, 从西非到中非到东非、南非,成燎原之势, 仅 1960 年,有 17 个非洲国家独立 , 被称为 非洲独立年 。到 60 年代末, 非洲独立 国家 已达 41 个 ,约占非洲总面积的 84% ,总人口的 88 % ,非洲政治面貌焕然一新,英 、法、比、葡等在非洲的殖民帝国彻底 崩溃。 —— 战后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潮期,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全面开花 1961 年 9 月第一次 不结盟运动首脑 会议在贝尔格莱德 召开 ,标志 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 一、殖民体系的崩溃和亚非拉民族独立国家体系的形成 第四阶段 : 20 世纪 70 年代以后 巴拿马运河位于中美洲, 横穿巴拿马地峡,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是重要的航运要道,被誉为世界七大工程奇迹之一的“世界桥梁”。巴拿马运河由美国建造完成, 1914 年开始通航自 1914 年通航至 1979 年间一直由美国独自掌控 。 在古巴革命的影响下 , 1959 年巴拿马爆发两次大规模的示威活动,要求收回运河区主权。 巴拿马人民不断开展斗争 , 1999年 从美国手中收回了巴拿马运河区的全部 主权 。 —— 第四个阶段是指 70 年代后,民族独立的运动逐渐进入 尾声 。这一时期持续的 时间比较长,独立的国家分散、零星地呈 现,到 80 年代中期基本告一段落。 材料 二战前 ,处于欧洲殖民体系下的非洲 只有 3 个独立的国家 利比里亚、埃塞俄比亚和埃及。战后经过民族独立运动的洗礼, 世界的政治版图发生了巨大变化 ,以非洲为 例 : 1951-1958 年 6 个国家独立, 1960-1968 年 32 个; 1973-1972 年 8 个; 1980-1989 年 1 个 。 战后 新独立的国家 纷纷参加联合国 ,使得这一国际组织在成员结构和发挥作用方面都有所变化。这突出表现在 联合国的成员构成 上 : 1945 年联合国诞生时的成员国总数是 51 个,大多数是欧美国家,且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起着主导作用。到 2011 年,联合国的成员已经增加到 193 个,其中 绝大多数都是战后独立的国家 ,以这些国家为主体形成的 “第三世界”逐渐开始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发挥作用,成为了战后国际事务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 欧洲 的世界中心地位丧失, 宗主国与其原殖民地的关系 也由直接的政治、军事控制与被控制 逐步变为相对平等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与联系 。尽管原宗主国与新独立的国家之间仍存在着各种形式的控制和反控制的斗争,但各国之间的联系并没有因为殖民体系的终结而断裂,反而总体上具有了更深层和更广泛的延续, 世界一体化的进程 也由此 开始 进入了一个 新的历史阶段 。 —— 徐蓝 《 世界近现代史 1500-2007》 一、殖民体系的崩溃和亚非拉民族独立国家体系的形成 4. 影响 极 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版图和政治 格局 左右世界政治事务的力量 对比发生 了 变化 改变了东西方与世界各国联系的 形式 1. 发展中国家的含义: 又称“ 第三世界” ,是指 原来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取得独立后建立的拥有完整主权的新兴民族国家。 ( 三个标志? ) 发展中国家分布图 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1 、 1955 年 万隆会议和万隆精神是 第三世界形成的 起点 ,标志着亚非国家 开始 作为一支崭新的独立的 政治力量 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 2 、 1961 年 不结盟运动 是第三世界发展 的里程碑,主要诉求是反对参加大国军事集团和与大国结盟, 要求尊重各国主权,共同参与解决国家政治经济重大问题。 3 、 1964 年的 七十七国 集团 以维护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权益 , 变革 以控制和掠夺为核心的 国际经济旧秩序为斗争目标 ,是第三世界在国家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标志。 2. 成就 ( 1 )亚洲: ①东亚出口加工型发展模式、 ②西亚石油输出国发展模式 ① 20 世纪 60—80 年代, 新加坡 、韩国等亚洲国家 抓住机会,利用 本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吸引外国资本,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 。 ②沙特阿拉伯、科威特等海湾产油国 出现了 “ 石油繁荣”和经济起飞 。 黑色的黄金 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石油输出国组织简称“欧佩克”( OPEC )。亚、非、拉石油生产国为协调成员国石油政策、反对西方石油垄断资本的剥削和控制而建立的国际组织, 1960 年 9 月成立。 巴 以冲突的出现终于引致欧佩克由一个仅仅的 企业联合 转形为一股不容忽视的政治力量。 1967 年 第三次中东战争 后,欧佩克的阿拉伯成员国成立另一个重叠的组织,名为 阿拉伯石油输出国家组织 ( Organization of Arab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 , OAPEC ),来集中向支持以色列的西方施压。 2. 成就 ( 2 )非洲: 农矿原料出口型经济发展模式 非洲国家独立后, 经济一度发展较快 ; 20 世纪 70 年代 中期以后,经济发展陷入困境 ;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经济又开始增长 。 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①殖民主义的历史遗留 殖民地时期形成的畸形经济 成为独立后非洲国家发展民族经济的一大障碍。殖民地时期 , 非洲的经济以出口西方列强需要的一两种自然资源和农业经济作物为主 ,其传统的农业和手工业被扼杀,更没有现代工业。 ②经济发展严重依赖发达国家。 2. 成就 ( 2 )非洲: 非洲国家独立后, 经济一度发展较快 ; 20 世纪 70 年代 中期以后,经济发展陷入困境 ;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经济又开始增长 。 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2. 成就 ( 3 )拉丁美洲: ④拉美国家的“中间道路” —— 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优势结合起来 大力发展 民族工业 ,促进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 巴西、墨西哥、阿根廷 等基本实现工业化。 材料: 从 1950 年到 1981 年的 31 年间,拉丁美洲经济社会发生剧烈变革。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 4 倍,年均增长 5.3% ,人均收入年均增长 2.6% ,投资年均增长 7.4% ,制造业年均增长 6.5% ,产量增加 6 倍多。社会变革更为显著, 1950 年至 1981 年, 拉丁美洲人口从 1.66 亿增至 3.7 亿。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从 1950 年的 41.6% ,上升到 1980 年的 65.5% 。 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中共十一 届三中全会 中共十 四 大 中国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中共十九大 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2. 成就 三 . 发展中国家 面临的挑战及应对 1 亚洲国家的问题及应对 ①东亚出口加工型发展模式、 ②西亚石油输出国发展模式 (1) 问题:亚洲一些国家 过分依赖国际资本和国际市场 ,承受风险的能力较差。 (2) 应对: 1997 年的 亚洲金融危机 曾使它们受到巨大打击,促使它们重新调整经济结构,健全政府对金融体系的监管。 2 . 拉丁美洲的问题与应对 拉美国家的“中间道路” —— 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优势结合起来 (1) 问题:拉丁美洲各国 过于依赖出口贸易和外资,欠下巨额外债,影响了发展 。 (2) 应对:经过 改革 , 20 世纪 90 年代的 拉美经济出现繁荣势头。 1980 年, 拉美地区债务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高达 42% , 1983 年进一步增加到了 61% 。 1973 年至 1982 年短短的 10 年中, 拉美国家债务规模迅速增加接近极限,国际收支状况脆弱以至于难以为继。 1982 年 8 月,墨西哥中止偿付债务,巴西、委内瑞拉、阿根廷、秘鲁和智利等国也 相继发生还债困难,拉美债务危机爆发 。到 1986 年底,拉美发展中国家债务总额飙升到 10350 亿美元, 落入了“中等收入陷阱”。 三 . 发展中国家 面临的挑战及应对 3 .非洲国家的问题与应对 (1) 问题:非洲是 发展最不平衡的地区 ,到 21 世纪初, 近一半的非洲人口仍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2) 应对:非洲国家已经 成立了各种经济合作组织,共同谋求发展。 非洲区域合作组织 1 、非洲联盟 2 、北部非洲国家经济共同体 3 、西部非洲国家经济共同体 4 、中非经济与货币共同体 5 、东非合作组织 6 、玛格若博阿拉伯国家同盟 7 、西非经济共同体。 8 、南部非洲关税同盟 9 、东南部非洲共同市场 10 、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 三 . 发展中国家 面临的挑战及应对 4. 面临的问题(内部、外部) 人口 膨胀问题 民族问题 宗教问题 国民收入分配不均 国家 间发展不平衡 腐败盛行 社会动荡 南北 差距加大 三 . 发展中国家 面临的挑战及应对 史料: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经济实力的对比,决定了国际经济规则的主导权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 …… 贸易自由化 所创造财富的 70% 被发达国家获得 …… 发达国家占据着高层次的工业部门,而发展中国家拥有的工业部门的层次是比较低的。 ——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 《 世界史 》 探究:根据史料,指出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 4. 面临的共同挑战 (1) 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还有 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 。 发达国家 操纵国际市场,压低农产品和原料价格,抬高工业品价格 ,损害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2) 殖民主义侵略遗留下来的边界和民族等矛盾 ,造成一些 地区冲突和政局动荡 。 (3 发展中国家自身 也存在政策失误、人口过快增长、社会两极分化、贪污腐败等问题 。 ( 5 ) 经济全球化 将对发展中国家 产业和国内市场发展带来不同程度的冲击 。由于世界经济广泛而紧密的联系, 发展中国家经济产生波动的可能性增加 。 ( 6 )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 金融一体化面临最大风险,可能诱发一国的金融危机。 ( 7 )在 国际经济旧秩序下,财富越来越向少数国家和利益集团集中 ,导致 世界范围的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三 . 发展中国家 面临的挑战及应对 四、 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 发展任重道远 主要途径: 共同立场: 加强合作, 反对霸权主义,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 加强合作: ( 1 )万隆会议(亚非会议) 1955 年; ( 2 )不结盟运动 1961 年; ( 3 ) 77 国集团 1964 年; ( 4 )推动南南合作 (发展中国家间的合作) 加强国家治理: ( 1 )积极参与全球和区域经济合作 , 努力 推动国际经济秩序的改革 ( 2 )切实加强自身的发展与进步 , 不断提升本国的综合实力。 ( 3 )采取谨慎态度 , 逐步开放金融市场 , 规避金融危机的冲击。 ( 4 ) 治理发展中国家自身问题 :政策、人口、贫富、腐败。 不结盟运动 七十七国集团(G77) 万隆会议 五、 在 历史感悟 中 回望现实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 。 人类只有肤色语言之别, 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 。认为自己的人种和文明高人一等,执意改造甚至取代其他文明,在认识上是愚蠢的,在做法上是灾难性的!我们应该 秉持平等和尊重,摒弃傲慢和偏见 ,加深 对自身文明和其他文明差异性的认知,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 我们既要 让本国文明充满勃勃生机,又要为他国文明发展创造条件 ,让 世界文明百花园群芳竞艳 。 —— 习近平 中国 智慧与方案 :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构建相互依存的 国际权力观; 构建相互依存的 共同利益观 ; 构建相互依存的 可持续发展观 ; 构建相互依存的 全球治理观 。 【 思维导图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