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07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广东省江门市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
高二年级语文试题 本试题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11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 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字是文明发展的载体,记录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与经验教训。古人说,欲灭其国者,必先灭其史。同样,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字消亡了,其文明发展的根基也就动摇了。汉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代代相传并不断繁荣发展的根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应将汉字教育作为凝神聚力、铸魂固本的战略工程。 清末民初以来,在日本“脱亚入欧”的影响下,中国一些知识分子对中华文化的根基——汉字产生了怀疑。“汉字落后”论者认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声称汉字的出路在于“拉丁化”;“汉字难学”论者主张汉字“拼音化”与“简化”;“儿童识字有害”论者主张放弃汉字教育。这些论调在近几十年仍有一定市场,比如20世纪80年代,有人就认为“计算机是汉字的掘墓人”。 当前,汉字教育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面临外语教育的挑战。现在,英语是学生的必修课,学习英语在一些人看来可以改变命运。受这种价值观影响,在汉语与英语之间,一些人更重视学习英语,这直接冲击与削弱了汉字教育。二是面临信息化的挑战。随着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人们通过敲击键盘输入汉字的场合越来越多、越来越便捷;在古人眼中曼妙婀娜、形神兼备的汉字,现在变成了电脑键盘、手机屏幕上字母组合的产物。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书写汉字的机会在变少,提笔忘字的时候在增多。从这些角度来说,汉字面临危机绝不是危言耸听。 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具有“形、音、义”三要素。汉字不单单表达概念、内涵、外延等,还给人带来图形、联想、感觉等。与拼音文字相比较,汉字具有鲜明特色和独特魅力。学习与理解汉字,应遵循汉字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拼音文字是由字母组成的文字,其教学是用拼音的方法。我国汉字教学引进了这种方法,并将其作为汉字教学的主要方法。这种用拼音文字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汉字教育的理念与实践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值得我们深思。 近年来,随着国人文化自信的提升,适应汉字在海外传播的需要,不少学者开始重新审视汉字教学的方法,合理借鉴我国传统汉字教学的经验。有的教学实验根据“形、音、义”三要素和儿童擅长“形象记忆”的特点,探索“从字形讲字义,从生活讲汉字”和“因形分类、因类施教”等汉字教学的新理念与新途径。通过这些方法,一些汉字教育工作者尝试把每个汉字的文化基因形象生动地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对汉字有兴趣、生爱恋、晓逻辑、会思考,甚至实现以字养德。这类教学实验,对完善汉字教育有积极意义。 加强汉字教育,除了不断创新汉字教学的方式方法,更重要的是提升全社会对汉字教育的重视程度。我们要把汉字教育提升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神的高度来认识。只有这样,才能让古老的汉字在信息时代焕发新的生机,才能把中华文化的优秀基因植根于一代代中国人心中。 (摘编自王殿卿《汉字教育攸关文化传承发展》)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字教学的方式方法的创新,有助于实现以字养德,从而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B.现在一些人鄙视汉语而重视英语,直接冲击和削弱了汉字教育,不利于文化传承。 C.清末民初一些知识分子对汉字产生了怀疑,原因之一是当时国人的文化自信不足。 D.汉字记录着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与经验教训,是中华民族繁衍发展的基础。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首尾呼应,论述了汉字教育的重要意义,并对如何加强汉字教育提出了建议。 B.文章在论证汉字教学时,强调应遵循汉字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借鉴传统汉字教学经验。 C.文章从历史与现实两个角度分析了汉字面临的危机,指出了加强汉字教育的必要性。 D.文章引用20世纪80年代某些人的观点,是为了证明汉字不能适应信息化的挑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创新汉字教学法,提升全社会对汉字的重视程度,有助于让古老汉字焕发新生机。 B.日本“脱亚入欧”对中国一些知识分子影响很大,有的人甚至提出废除汉字的主张。 C.如果我们不进行汉字教育而使用拉丁化文字,则我们文明发展的根基必然被动摇。 D.汉字的形音义三要素,决定了汉字教育必须摒除拼音教学法,使用形象化教学法。 (二)文学类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舌苔上的记忆 雷抒雁 在人类所有的记忆里,我以为以味觉的记忆最为深刻,最为顽固。 那是在你饥饿时,或者在你的成长期里,某种饮食以它独特的滋味突然地闯入,或者是经常性地光顾,刻写在你的舌苔上,濡染了你的味蕾,使你有了一种与生俱在的感觉记忆。此后,随着年岁的增长,环境的迁易,也许有过无数次更美妙的食物冲洗、覆盖过你的舌苔,那种特殊口味的记忆却生机勃勃地清醒着,牵动着你一生的神经。 有些口味缘地域而形成群体,成为地域文化的重要内容。 居京的陕西乡党,每每有机会聚会,必到“蓝花花”“老孙家”什么的陕西馆子里去,饱餐一次 “土得掉渣”的陕西食品。那时的快乐,肯定是舌头挑起的。吃着辣辣酸酸,油油汪汪的油泼面,或来一碗掰得细细的、煮得烂烂的、肉肥汤醇的羊肉泡馍。一时之间,只听见吸吸溜溜、呼呼噜噜的进食声。 只有吃陕西这种合口味的饭,老陕们才有这种旁若无人、汪洋恣肆的场面。三碗下肚,打个饱嗝,用厚厚的掌心抹一把油嘴;然后,几双豹眼,吃傻了一般,呆呆地相互望着,半晌嘣一句重重的陕西话:“美!”这叫“解馋”。只有在这种场合,那些学了多年的、半生不熟的普通话,才会一概扔掉,显出西北语言凝重、朴拙的本色。 一位目睹了这场面的外省人,惊得连连摇头:“要真正认识陕西人,你得看陕西人吃陕西饭!” 口味,就是这样让你变得原始,甚至恢复野性。 陕西乡党到一起,说文学,论世事,多有见仁见智,唯在这吃食上,意见一致得惊人。凭着那一口辣、一口酸,让撸起袖子去拼命,也都值得。 我的老母亲,已是八旬高龄,总惦记家乡县城钟楼巷里那家卖馄饨的。说那馄饨皮薄,馅香,煮馄饨的汤,是老母鸡炖的。还有家乡的蜂蜜与凉粽子,甜、软、香。老太太说起这些时,总会蠕动嘴唇,还要不时用手擦擦嘴。北京有的是馄饨,有的是凉粽子。不行,吃了后,说不是味,不如家乡的好。我和老娘开玩笑,说有位皇帝想吃“珍珠翡翠白玉汤”的故事,逗得老太太直乐,说:“也怪,这口味一旦有了,硬是改不了! ” 说改不了,也真是。日前回西安小住几日,朋友安排我在一家豪华饭店里。一上餐桌,打开菜谱,溜一眼:川、粤、潮州,生猛海鲜,应有尽有,唯独没有魂牵梦绕的陕西地方食品。朋友热情,珍馐满桌;我却淡然,难以下箸。 第二天早早起来,穿街过巷,只在味觉记忆的顽强指引下,寻那早年让我恋恋难去,又常因无钱而空回的地摊食品。 先来一碗胡辣汤。中国饮食,说全了,色、香、味、器、形、意,字字得到。可这种街头传统食品,重的只在一字:味!若看那色,黑糊糊一锅浓汤,没少倒酱油,少打淀粉;里边若隐若现些白菜、粉条、肉丸之类。很像旧时的木匠师傅做活时,熬下的一锅皮胶,腾腾冒着热气。要是外省人看了,怕要呕出胃来。可咱要的,就是那一口“味”儿! 拿起汤匙细品那碗胡辣汤,几十年前的种种记忆,裹了一些人和事,都一勺勺,或酸或甜地随它灌进肚子去。吃罢,那辣、那粘、那香,似乎跨越岁月,和生长在记忆中的口味衔接在了一起,舌齿之间,久久难去。虽说只是一碗俗常饭食,此时,冲击情感,竟如面晤久违亲朋,或者徜徉于友人书信的墨香之中。 在西安的日子,天天如在梦里,有时驱车十里八里,也就为吃一碗开胃的“歧山臊子面”,或者一块干硬的乾州“锅盔”。 往事、乡情,我是用舌头一点一点贪婪地品尝它的滋味。 前些年,我去了趟台湾,偏偏台北就有一家羊肉泡馍馆子。入座,老板操一口地道陕西乡音迎上,只三、五句交谈,便一见如故,把所有陕西饭食,都一一端了上来。只可惜,名实相去甚远,大大走了口味。想想也是,几十年的阻隔,那水、那土、那用料,全不是故乡的了,连食客的口味,也变得失去辨别力。可是,环顾左右,那些客居的陕西乡党,吃得却是津津有味。其实,来这里的人,吃的也只是那食品的名字,以及由此引起的乡思,满足的也不过是深深打上故乡烙印的味觉怀旧。如果某一日,能回到陕西,真真切切地触摸一下折磨了他们几十年的味觉记忆,怕会未曾举箸泪先落了。 舌苔上的记忆,是渗入血肉和生命同在的东西。那根,深深扎在故乡情思的厚土里! (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不惜笔墨写自己细品胡辣汤,既是为了弥补早年留恋却无钱品尝的遗憾,也是为了强调故乡胡辣汤味道的正宗。 B.文中写外省人对老陕们进食场面的惊叹后,又写了自己的真切感受,富有生活情趣,凸显了故乡美食的独特魅力。 C.作者以具体事例从“群体”和“个体”两方面印证“舌苔记忆”的深刻,其中作者老母亲的口味属于“个体”方面。 D.开篇独句成段,总领全文,以“深刻”“顽固”突出了味觉记忆的无比独特和难以改变,点明主题,吸引读者兴趣。 5、结合上下文,简要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精妙之处。(5分) 6、有人认为本文至倒数第三段已可作结,最后两段内容多余。你是否同意这一看法?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三)实用类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近日有网友发帖,直指西安图书馆存在的诸多问题,比如阅览室上演“空城计”,培训班“抢地盘”,三年没有任命馆长,甚至利用场地进行收费培训等。 全国的市级图书馆中遭遇类似尴尬的,并非西安图书馆一家。当下社会变革日新月异,获取信息的渠道多样,数字阅读、网络阅读方兴未艾,图书馆的传统职能逐渐失去吸引力,“立身之本”受到猛烈冲击;与此同时,部分图书馆或多或少存在人浮于事、功能单一、馆藏陈旧、效率低下等问题,可谓充满内忧外患。 面临着困境,许多市级图书馆开始寻求突围之道。许多图书馆开始不仅在提高藏书质量、提供信息共享方面做出努力,而且在社区教育和文化塑造方面的介入也日益紧密。 (摘编自2010年11月4日“人民网”《网络调查图书馆生存状况:陷入转型之困》) 材料二: (资料来源于“人民网”) 材料三: 社区图书馆覆盖率达90%,部分却“根本无法坐下来看书”。 记者来到成都市岳府社区,一位工作人员打开了图书馆:不足10平方米,贴墙放着两排书,多半是历史、养生类等。空间逼仄,环境脏乱,根本无法坐下来看书。“图书室主要针对社区成年人,但很少有人来借书。” 浙江省图书馆副馆长刘晓清认为:长久以来,社区图书馆缺乏主动宣传的意识;政府的鼓励与扶持未能形成长期的制度保障,一些社区图书馆也因此无力自我更新和完善;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影响了社区图书馆的正常运行,让其流于“阅览室”的浅层职能;图书馆的服务意识有待加强,居民的阅读意识也需要提升;社区图书馆的业务还相对单一,很多社区图书馆还仅仅停留在书籍借还这一项业务上。 社区图书馆是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末端神经,如果仅靠自给自足,显然无法满足社区居民的多元需求。从2003年起,在杭州图书馆馆长褚树青的推动下,一张囊括市图书馆、区县图书馆、社区图书馆的“大网”逐步建立。通过杭州图书馆的“一证通”体系,只需登陆杭州图书馆的系统,就可以借到这个城市任何一个纳入体系的图书馆的书。点击“预约”,需要的书籍就会在3天内到达距离读者最近的社区图书馆。 (摘编自《社区图书馆可别成摆设》,原载2013年7月25日《人民日报》) 材料四: 几年前,李岩为追求理想,在北京海淀区创办了自己的私人社区图书馆——“第二书房”。今年7月,第二书房被评为北京市“十大阅读示范社区”。 “能支撑多久?是否可以长期做下去?”李岩一直在问自己。他的头等大事就是寻找复制模式, “只有连锁,才能活下去。”“第二书房”目前的运营方式是会员制,888元/半年。“如今已有100 多位会员,这是目前书房唯一的收入。”很明显在房租达到5万元/月的橡树湾社区,会费收入不足以支付房租。除了房租,还有购书经费和员工工资在等待着李岩解决。 对于私人图书馆遭遇的系列难题,中国图书馆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柯平教授认为,从政府层面,应该对私人图书馆实行宏观管理、政策支持,发放文化经营许可证并实行减免税收的政策。 (摘编自《私人图书馆成长多烦恼》,原载2013年12月16日《工人日报》)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当前社会获取信息的渠道多样,数字阅读、网络阅读发展势头迅猛,这些都从根本上对图书馆形成了巨大的冲击。 B.通过杭州图书馆的“一证通”体系,可以借到杭州市图书馆、县区图书馆、社区图书馆和私人图书馆的各种书籍。 C.材料二中,“不去图书馆的主要原因”是图书馆馆藏质量不理想,表明质量问题已成为人们去图书馆的最大阻碍。 D.社区图书馆覆盖率虽高,但其中存在的藏书数量少、品种单一、空间小、环境差等问题,使人们无法坐下来看书。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市级图书馆存在人浮于事、功能单一、馆藏陈旧、效率低下等问题,是导致这些图书馆面临各种困难的根本原因。 B.市级和社区图书馆之所以会失去对读者的吸引力,原因不仅有内在的不足和缺陷,还有当下各种社会因素的冲击。 C.社区图书馆是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末端神经,只要并入了市级图书馆的网络体系,就能够满足社区居民的多元需求。 D.很多人认为图书馆离家太远而不愿意前往,因此如果进一步提高图书馆的覆盖率,就可能使更多的人走进图书馆。 E.私立图书馆可以作为公立图书馆的有益补充,但其存在的资金不足等问题,使它们经营困难,很难长期维持下去。 9、市级图书馆和社区图书馆如何互补才能突破困境?请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4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承天皇帝倓①,始王建宁。英毅有才略。善骑射。禄山乱,典亲兵,扈车驾。度渭,百姓遮道留太子②,太子使喻曰:“至尊播迁,吾可以违左右乎?”倓进说曰:“夫大孝莫若安社稷,殿下当募豪桀,趣河西,收牧马。今防边屯士不下十万,而光弼、子仪全军在河朔,与谋兴复,策之上者。”广平王③亦赞之,于是议定。太子北过渭,兵仗盐恶④,士气崩沮,日数十战。倓以骁骑数百从,每接战,常身先,血殷袂,不告也。太子或过时未食,倓辄涕泗不自胜,三军皆属目。至灵武,太子即帝位,议以倓为天下兵马元帅,左右固请广平王。帝曰:“广平既冢嗣,安用元帅?”答曰:“太子从曰抚军,守曰监国。元帅,抚军也,莫宜于广平王。”帝从之,更诏倓典亲军,以李辅国为府司马。时张良娣有宠,与辅国交构,欲以动皇嗣者。倓忠謇,数为帝言之,由是为良娣、辅国所谮,妄曰:“倓恨不总兵,郁郁有异志。”帝惑偏语,赐倓死,俄悔悟。明年,广平王收二京,使李泌献捷。泌与帝雅素,从容语倓事,帝改容曰:“倓于艰难时实自有力为细人间阋欲害其兄我计社稷割爱而为之所泌曰尔时臣在河西知其详广平于兄弟笃睦至今言建宁则呜咽不自己陛下此言得之谗口耳。”帝泣下曰:“事已尔,末耐何!”泌曰:“陛下尝闻《黄台瓜》乎?其言曰:‘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陛下今一摘矣,慎无再!”帝愕然曰:“公安得是言?”是时,广平有大功,亦为后所构,故泌因对及之,广平遂安。及即位,追赠倓齐王。大历三年,有诏以倓当艰难时,首定大谋,排众议,于中兴有功,乃进谥承天皇帝,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七) [注]①李倓:唐玄宗的孙子,唐肃宗的儿子。②太子:唐玄宗的儿子,唐肃宗李亨。③广平王:唐肃宗的长子,即代宗。④盐恶:犹“严恶”。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倓于艰难时实自有力/为细人/间阅欲害其兄/我计社稷/割爱而为之所/泌曰/尔时臣在河西/知其详/广平于兄弟笃睦/至今言建宁/则鸣咽不自已/陛下此言得之谗口耳 B.倓于艰难时实自有力/为细人/间阋欲害其兄/我计社稷割爱/而为之所/泌曰/尔时臣在河西/知其详/广平于兄弟笃睦/至今言建宁/则呜咽不自己陛下此言得之谗口耳 C.倓于艰难时实自有力/为细人间阅/欲害其兄/我计社稷/割爱而为之所/泌曰/尔时臣在河西/知其详/广平于兄弟笃睦/至今言建宁/则鸣咽不自已/陛下此言得之谗口耳 D.倓于艰难时实自有力/为细人间阅/欲害其兄/我计社稷/割爱而为之所/泌曰/尔时臣在河西/知其详/广平于兄弟驾睦至今/言建宁则鸣咽不自已/陛下此言得之谗口耳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至尊,又称尤五之尊,意思是最崇高、至高无上的地位,多指君后之位,用作皇帝的代称。 B.三军,古时指中军上军下军,或者中军左军、右军,周制,每军一共一万二千五百人。. C.追赠,或作追封,即死后加封官职勋位,用于对国家有贡献的人,追赠的对象不包括死者的亲属。 D.谥,古时帝王、诸侯:文臣武将死后,朝廷据其生前事迹给予的称号,称号既有褒扬的也有批评的。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侦才略过人。安史之乱中,太好要随皇帝出逃,百姓阻拦,李使劝说太子招兵买马,抵抗叛军,此议也受到广平王的支持。 B.李谈至勇至孝。太子北过渭水,战事连连,李谈冲锋陷阵,奋不顾身;太子吃饭不及时,李谈心疼;常常哭泣立,令人敬仰。 C.李谈为人正直。受宠的张良娣与李辅国勾结,想要动摇皇帝立嗣之事,李使多次向皇帝揭露这两人,于是被良娣、辅国诬陷。 D.李谈死后荣耀。广平王继位后,对建宁王李谈之苑心怀愧悔,一再追封,先是迫赠为齐王,然后又进谥为承天皇帝。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 倓以骁骑数百从,每接战,常身先,血殷袂,不告也。 (2)是时,广平有大功,亦为后所构,故泌因对及之,广平遂安。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登岳阳楼望君山① 【明 】杨基 洞庭无烟晚风定,春水平铺如练净。 君山一点望中青,湘女梳头对明镜。 镜里芙蓉夜不收,水光山色两悠悠。 直教流下春江去,消得巴陵万古愁。 【注】①君山:又名湘山,实则是屹立于洞庭湖口的小岛。相传舜的妃子湘君(即湘妃、湘女)游此,故名。 14、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全诗以岳阳楼为聚焦点,生动描绘了暮色笼罩下洞庭湖独特美丽的景观,取材颇有新意,可谓别具一格。 B.首联直写诗人登临岳阳楼远望洞庭所见的景象:暮色降临,夜朗风定,湖水清澈,如练铺开,水波不兴。 C.第二、三联,着力描绘君山的美丽景色。“一点”表明是远望,“青”是指君山的颜色。诗人已完全陶醉于悠悠的青山绿水之中。 D.尾联写清澈的洞庭湖水能够涤荡清除巴陵万古愁,既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春水的喜爱赞美之情,也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忧愁。 E.题目“登岳阳楼望君山”点明了事件,“望君山”三字统领全诗:前三联写望中景色,第四联写望中所感。 15、本诗运用了比喻修辞和奇特的想象,试对这两种表达技巧各举两例加以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7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观沧海》一诗中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两句是“ , ”。 (2)庄子在《逍遥游》中写到,蜩与学鸠起飞后只能“ ”飞得不高时便落在地上,所以他们不解地诘问大鹏“ ?” (3)《劝学》中以蚯蚓为例,论证了学习必须锲而不舍,坚持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 , , ”。 第Ⅱ卷 表达题 共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前一段时间,电视剧《楚乔传》热播,许多观众不禁想问:魏贵妃到底是何等身份,竟可以在皇上面前说话一言九鼎? ②各大手机品牌竞争日益激烈,国内市场趋于饱和,大部分厂商瞄准了海外市场,华为集团 惨淡经营,2017年销量继续攀升。 ③装备了一批火力强大的武器之后,叙利亚反政府组织如虎添翼,对叙中部哈马省等地的攻势更加猛烈,致使停战协议沦为一纸空文。 ④盲目“跟榜”,读一本与自己心性喜好完全不搭的书,一本不忍卒读的烂书,就会浪费时间、精力,还会误导个人思想认知。 ⑤如果你珍惜生命,就不必因为小的苦恼而厌倦生活。因为鱼龙混杂并不完美的生活,正是组成宝贵生命的原材料。 ⑥在这个意义上,平凡的工作实在更有价值,作为交警,孟昆玉平凡的工作与人民生命安全息息相关,正是一种厝火积薪、防患于未然的工作。 A.①③⑤ B.④⑤⑥ C.①③④ D.②④⑤ 1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不少传销、金融诈骗案件中,老年人尤其是农村老年人都被列为“一级猛物”,因为他们对各种诈骗“套路”缺少认识和防备的弱点。 B.《湄公河行动》等正能量影片,频频实现口碑与市场双丰收,关键就在于改变了以往的说教方式,知道该用何种方式讲怎样的故事,观众更能接受。 C.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也是世界上最早制茶的国家。很久以前,中国人就把茶树种子和种茶经验传授给世界各国人民。今天,茶已成为世界上饮用人数最多的饮料。 D.无人驾驶汽车拥有很高的安全性与实用性,它可以极大程度地减少人为的操作失误,还能依靠智能决策系统来跟车、变道,从而确保道路通畅,并且避免发生意外。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他对王编辑说:“感谢您对拙著不吝指正。我将遵照您的意见认真修改,再请您审阅。” B.政府部门回复管辖单位:你校《关于增拨招生指标的请示》已经收到,内容完全晓得了。 C.本店喜迎十周年店庆,凡光临本店消费满100元的顾客,本店将惠赠精美礼品一份。 D.在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回应中国经济运行热点问题,记者洗耳恭听。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很有必要,它可以帮助我们尽早发现疾病, ① 。一般来说,疾病只要在早期发现, ② 。但有些民众也许会认为, ③ 。其实,过度体检也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比如做一次胸部CT,辐射剂量相当于拍100张X光片。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最近,由于“博物馆”一词成为热搜,兴起了一股“文物热”。许多年轻人将参观博物馆视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带动了博物馆衍生产业的发展,多数博物馆必将实现盈利,我国迎来了文化产业全面发展的春天。 ①“‘博物馆’一词成为热搜”并非“兴起‘文物热’”的原因。 ② 。 ③ 。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①中国古话说:“人穷志短。” ②要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主体意识,发扬自力更生精神,激发其改变贫困面貌的干劲和决心,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 ③最糟糕的贫困,莫过于智力贫乏。 ④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⑤有行为经济学家和心理学家认为,当我们感觉自己拥有的某样东西(金钱、时间、健康和爱情等)不够时,这种感觉就会削弱我们的认知能力,影响我们做出明智的决定。 读了上面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请以其中两三个材料为基础确定立意,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高二语文答案 一、 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 1. 【选C】A项,“汉字教学的方式方法的创新,有助于实现以字养德,从而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逻辑错误,原文中是递进关系,先产生兴趣,后实现以字养德。B项,“现在一些人鄙视汉语”曲解文意,原文是“在汉语英语之间,一些人更重视学习英语”,没有鄙视之意。D项,“是中华民族繁衍发展的基础”偷换概念,原文说“汉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代代相传并不断繁荣发展的根基”,并不是中华民族繁衍发展的基础。故选C。 2. 【选D】D项,“是为了证明汉字不能适应信息化的挑战”分析错误,文章提到20世纪80年代某些人的观点,是证明质疑汉字的论调在近几十年仍有一定市场。故选D。 3. 【选D】D项,错在“必须摒除拼音教学法”。从原文看,作者虽然强调应遵循汉字自身的规律和特点,但只是讲在对拼音教学法进行反思,并没有说这种教学法就不适于汉字教育。故选D。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4.【选A】 [“为了强调故乡胡辣汤味道的正宗细品胡辣汤”错误。作者细品胡辣汤不仅是为了弥补早年无钱品尝的遗憾,更是为了“品尝”往事和乡情。] 5.(5分) (1)描写精炼传神。运用神态(细节)描写(“豹眼”“傻”“呆呆地”)、语言描写(“嘣一句重重的陕西话:‘美!’”),生动形象地刻画了老陕们吃饭时的“ 旁若无人、汪洋恣肆”。 (2)前后照应。既呼应了上文老陕们“三碗下肚”的满足感,又表现了下文老陕们吃饭时的“原始”和“野性”。 【答对一点3分,两点5分。意思对即可。】 6.(6分) (1)不同意。 ①倒数第二段结合自己的经历,再次从群体的角度写客居台北的陕西乡党对故乡饭食的留恋,拓宽了作品的选材范围,让“舌苔上的记忆”更具有普遍意义。 ②倒数第二段写台北的陕西乡党津津有味地吃“名实相去甚远”的“陕西饭食”,突出了味觉记忆的“深刻”和“顽固”,使“舌苔上的记忆”内涵更为深刻,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③最后一段卒章显志,以“舌苔上的记忆,是渗入血肉和生命同在的东西。那根,深深扎在故乡情思的厚土里!”作结,升华了文章的主旨。 (2)同意。(略) 【表明态度1分;分析5分,答对一点3分,两点5分,①②两点可任答一点,第③点必答。 意思对即可。如答“同意”,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三)实用类阅读 7.【选B】 [原文中,“杭州图书馆的‘一证通’体系”“囊括市图书馆、区县图书馆、社区图书馆”,但私人图书馆不在其中。] 8.【选AC】 [A项,以偏概全,原文中只是“部分图书馆或多或少存在人浮于事、功能单一、馆藏陈旧、效率低下等问题”,而且这些也不是根本原因。C项,“只要……就”过于绝对,社区图书馆“并入市级图书馆的网络体系”不一定能够满足社区居民的多元需求。] 9.(4分) ①市级图书馆:通过自己的馆藏数量、藏书质量,为社区图书馆提供信息共享。 ②市级图书馆:通过社区教育和文化塑造,提升社区居民的阅读意识。 ③社区图书馆:通过自己的高覆盖率,解决市级图书馆与读者之间路途遥远的问题。[答对一点2分,两点4分;①②两点可任答一点,第③点必答。意思对即可。]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10.【选C】l解析]“谈于艰难时实自有力) 为细人间阅欲害其兄”错,第二句话主语是“李谈”,连起来是“李谈是小人”,有违文意;“为细人间阅”是“被小人挑拨离间”之意,不应断开,故排除A.C两项。“我计社稷”主谓宾完整,后面不必有其他成分,排除C项。“广平于兄弟笃睦至今”是说“广平王和建宁王是兄弟,广平王和兄弟至今都非常和睦”,不符合事实,因为建宁王李使早被赐死了,排除D项。故选B。(3 分) 11【选C】 [解析]“追赠的对象不包括死者的亲属”错,可以包括亲属。(3分) 12【选D】 [解析]对建宁王之死心怀悔愧的是唐肃宗。(3 分) 13.(1)李谈带领着几百名英勇的骑兵,每当交战时,常常身先士卒,鲜血染红衣服(衣袖),也不告诉太子。(关键词“骁骑”“接战”“殷袂”各1分,句意1 分) (2)这时候,广平王立下大功,也被皇后陷害,所以李泌趁机在回答时提到这事,广平王因此得以平安。(关键词“构”“因”“及”各1分,句意1分1.) [参考译文] 承天皇帝(李)使,开始被封为建宁王。英明果断有才略,善于骑射。安禄山叛乱,带领亲信士兵,护送玄宗。渡渭河时,百姓拦住道路要太子留下,太子派人告诉他们说:“皇帝流离迁徒,我可以离开他的身边吗?”李使进言说:“大孝莫过于安定天下,殿下应当招募豪杰,急赴河西,收求牧马。如今防边驻守的士兵不下十万,而李光弼、郭子仪的所有部队都在黄河以北,和他们谋划振兴恢复的大业,才是上策。”广平王也赞同他的计策,于是商议决定太子留下。太子北过渭水,兵器甲仗坏损,士气涣散,每天打几十仗。李俟带领着几百名英勇的骑兵,每当交战时,常常身先士卒,鲜血染红衣服(衣袖),也不告诉太子。太子有时过了吃饭时间没有吃饭,李使就痛哭不已,三军都敬佩地注视他。到了灵式,太子登上帝位,提议让李使担任天下兵马元帅,左右的人坚决请求让广平王担任。皇帝说:“广平王已经是太子了,哪里用得着当元帅?”回答说:“太子从君出征叫抚军,留守叫监国。现在的元帅,就是抚军,没有比广平王合适的。”皇帝听从了他们,改令李使掌管亲军,让李输国做府司马。当时张良娣受宠,与辅国勾结,想要借此动摇广平王嗣君的地位。李谈忠心正直,多次向皇帝揭发两人,因此被良娣、辅国诬陷,他们诬陷说:“李俊怨恨自己没能总握兵权,心里郁问有叛逆的图谋。”皇帝被谣言迷惑,赐李侦死,不久悔悟。第二年,广平王收复二京,派李泌向皇帝报捷。李泌与皇帝有旧交,闲谈时说起李使之事,皇帝伤感地说:“李俟在国家有难时确实出了大力,但因受小人挑拨离间,想要加害他的哥哥,我为国家着想,忍痛割爱才处理了他。”李泌说:“ 那时我在河西,知道这事的详情。广平王同兄弟非常和睦,至今谈到建宁王,还哭个不停。陛下的这些说法得自谗人之口。”皇帝流着眼泪说:“事情已经这样了,又有什么办法呢!”李泌说:“陛下曾经听过《黄台瓜》的歌辞吗? 歌中说:“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陛下如今已经摘了一个瓜了,小心不要再摘第二个瓜!”皇帝吃惊地说:“你为什么这样说?”这时候,广平王立下大功,也被皇后陷害,所以李泌趁机在回答时提到这事,广平王因此得以平安。等到广平王即位,追赠李侦为齐王。大历三年,下诏因为李谈在国家危难时,首先定下大计,排除众人异议,对于国家复兴有功,进封谥号承天皇帝。 (二)诗歌鉴赏 14.【选AD】 15.(1)比喻。①将暮色中的洞庭湖水比喻为白练和明镜,突破了湖水的平静、宁静。②将君山比喻成芙蓉,突出了君山的美丽。(3分) (2)奇特的想。①将君山倒映在水中的景象,想象成湘妃对镜梳头,突出了君山的动人可爱。②想象顺流而下的春江水,能够把巴陵之地的万古愁荡涤一清,突出了洞庭水的清亮和荡涤心灵的效果。(3分) (三)默写 16(1)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2)抢榆枋而止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3)蟹六跪而二螯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用心躁也 三、语言表达运用 17.【选B】(①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形容所说的话分量很重,作用很大。使用正确。②惨淡经营:费尽心思辛辛苦苦地经营筹划。后指在困难的的境况中艰苦地从事某种事业。正确。③如虎添翼:比喻强有力者又增添生力军,使之更强。可褒可贬。④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望文生义。⑤鱼龙混杂:比喻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适用范围不当。⑥把火放到柴堆下面。比喻潜伏着很大危险。使用错,应用“曲突徙薪”) 18、【选B】(A项,成分赘余,应去掉“的弱点”。C 项,搭配不当,“传授”指把学问、技艺教给别人,“茶树种子”不能搭配“传授”。D项,语序不当,“从而确保道路通畅,并且避免发生意外”应改为“从而避免发生意外,并且确保道路通畅”,这样才能与前面“减少人为的操作失误”、“依靠智能决策系统来跟车、变道”分别对应,也与第一个分句“安全性与实用性”的语序对应。) 19、【选A】B“内容完全晓得了”口语化表达不符合政府公函用语。C惠赠,敬辞,指对方赠予财物。D洗耳恭听,专心地听。指请人讲话时说的客气话。 20、①尽早进行治疗 ②治疗和控制的效果就都不错 ③体检项目越多越好/体检频率越高越好 (每写出一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1、②博物馆衍生产业的发展未必能让多数博物馆实现盈利。 ③博物馆衍生产业的发展不能代表文化产业的全面发展。 (写出一处给2分,写出两处给5分,意思答对即可。) 【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①中国古话说:“人穷志短。” ②要引领贫困群众树立主体意识,发扬自力更生精神,激发其改变贫困面貌的干劲和决心,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 ③最糟糕的贫困,莫过于智力贫乏。 ④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⑤有行为经济学家和心理学家认为,当我们感觉自己拥有的某样东西(金钱、时间、健康和爱情等)不够时,这种感觉就会削弱我们的认知能力,影响我们做出明智的决定。 读了上面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以其中两三个材料为基础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材料审读】 这是一道典型的多材料作文。 首先,考生应该弄清楚每则材料的内涵或实质。材料中的②③④紧扣当今“脱贫攻坚”时事热点,从脱贫的观念、脱贫的本质和脱贫的目标三个方面,为考生呈现出作文材料的核心主体部分——“脱贫攻坚”工作。材料①利用古代熟语指出了“穷”和“志”的关系,材料⑤是从行为学和心理学角度,指出影响人的认知能力的因素。这两则资料其实是指出了人们在认知方面(穷与志)的一个普遍规律。 其次,考生应该弄清楚这几则材料之间的关系。这些看似杂乱的几则材料,实则有着内在联系。总体来看,这五个材料可以分成两个大类。材料①⑤为一类,谈的是人类认知的普遍规律:人的处境困厄(拥有的东西少)时,其志向也就小(认知和判断力也就减弱)了。而材料②③④应该为一类,谈的是普遍认知规律下的社会实践工作。这两类材料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因为人类在认知方面存在“人穷志短”的普遍规律,因此,要达到“脱真贫、真脱贫”的目标,就应该转变贫困群众的观念,发挥贫穷者的主观能动性(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改变扶贫的方向(“经济扶贫”到“智力扶贫”)。 最后,要明确题干的要求——“以其中两三个材料为 基础确定立意”。也就是说,考生在立意时,不能只抓住五个材料中的一个材料来孤立地思考立意,应该至少抓住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材料来综合立意。因此,在立意时,理清所选材料之间的关系,是准确立意的关键。如抓住材料③④来立意,则可重点谈“扶贫当扶智”;再如抓住材料①和材料②来立意,则可重点谈“要脱贫、先扶志”。选择不同的材料组合,可能得出不同的立意,这也正是作文题目开放性的体现。但考生应该清楚,在自由组合材料进行立意时,应该明确这几则材料的重心(不应该忽视“脱贫”这一核心),并弄清楚它们之间的关系(因果、主次等)。 【参考立意】 一类立意: 1、扶贫先扶“智”; 2、扶贫先扶“志”; 3、找准“精准扶贫”的关键点:立“志”与扶“智”; 4、真正的“脱贫”在于思想上的脱贫(远大志向); 5、脱真贫,要从“志”和“智”入手; 6、脱贫工作始于“思想的改变”; …… 二类立意: 1、人应该避免“穷”则志“短”; 2、做人,应该有远大的志向; 3、不要让贫穷把我们变得目光短浅;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