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二轮复习鲁科版专题11电解质溶液与离子平衡课件60(80张)
专题十一 电解质溶液与离子平衡
知识精讲
考点一 溶液的酸碱性及pH
1.一个基本不变
相同温度下,不论是纯水还是稀溶液,水的离子积常数不变。
应用这一原则时需要注意两个条件:水溶液必须是稀溶液;温
度必须相同。
2.两种测量方法
溶液的pH值可以用pH试纸测定(精确到整数,且只能在1~14
的范围内),也可以用pH计(精确到0.1)测定。
3.三个重要比较
水溶液可分为酸性溶液、中性溶液和碱性溶液,
下表是常温下这三种溶液的比较:
溶液的酸
碱性
c(H+)与c(OH-)
比较
c(H+)大小 pH
酸性溶液 c(H+)>c(OH-) c(H+)>1×10-7 mol·L-1 <7
中性溶液 c(H+)=c(OH-) c(H+)=1×10-7 mol·L-1 =7
碱性溶液 c(H+)
7
4.pH使用中的几个误区
(1)pH=7的溶液不一定呈中性。只有在常温下pH=7的溶液才呈
中性;当在100 ℃时,水的离子积常数为1×10-12,此时pH=6的
溶液为中性溶液,pH>6时为碱性溶液,pH<6时为酸性溶液。
(2)使用pH试纸测溶液pH时,若先用蒸馏水润湿,测量结果不一
定偏小。若先用蒸馏水润湿,相当于将待测液稀释了,若待测液
为碱性溶液,则所测结果偏小;若待测液为酸性溶液,则所测结
果偏大;若待测液为中性溶液,则所测结果没有误差。
5.溶液中的c(H+)和水电离出来的c(H+)的区别
(1)室温下水电离出的c(H+)=1×10-7 mol·L-1,若某溶液中水电
离出的c(H+)<1×10-7 mol·L-1,则可判断该溶液呈酸性或碱性;
若某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H+)>1×10-7 mol·L-1,则可判断出该
溶液中存在能水解的盐,从而促进了水的电离。
(2)室温下,溶液中的c(H+)>1×10-7 mol·L-1,说明该溶液是酸
性溶液或水解呈酸性的盐溶液;溶液中的c(H+)<1×10-7 mol·L-
1,说明该溶液是碱性溶液或水解呈碱性的盐溶液。
6.pH和等于14的酸碱混合问题的判断
pH和等于14的意义:酸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等于碱溶液中的氢
氧根离子的浓度。
(1)已知酸、碱溶液的pH之和为14,则等体积混合时:
(2)已知酸、碱溶液的pH之和为14,若混合后溶液的pH为7,
溶液呈中性,则
(3)强酸、强碱等体积混合后溶液酸、碱性的判断:
7.溶液pH计算的一般思维模型
题组集训
题组一 走出溶液稀释与混合的误区
1.正误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常温下,将pH=3的醋酸溶液稀释到原体积的10倍后,溶液
的pH=4 ( )
(2)常温下pH为2的盐酸与等体积pH=12的氨水混合后所得溶液
呈酸性 ( )
×
×
(3)常温下pH为2的盐酸由H2O电离出的c(H+)=1.0×10-12 mol·L-1
( )
(4)同浓度、同体积的强酸与强碱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7
( )
(5)100 ℃时,将pH=2的盐酸与pH=12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
溶液呈中性 ( )
×
√
×
误区一:不能正确理解酸、碱的无限稀释规律
常温下任何酸或碱溶液无限稀释时,溶液的pH都不可能大于7或
小于7,只能接近7。
误区二:不能正确理解弱酸、弱碱的稀释规律
溶液 稀释前溶液pH
加水稀释到体积
为原来的10n倍
稀释后溶液pH
酸
强酸
pH=a
pH=a+n
弱酸 a<pH<a+n
碱
强碱
pH=b
pH=b-n
弱碱 b-n<pH<b
走出误区
误区三:不能正确掌握混合溶液的定性规律
pH=n(n<7)的强酸和pH=14-n的强碱溶液等体积混合,pH=7;
pH=n(n<7)的醋酸和pH=14-n的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
混合溶液pH<7;pH=n(n<7)的盐酸和pH=14-n的氨水溶液等
体积混合,混合溶液pH>7。
走出误区
2.相同体积、相同pH的HCl(a)和CH3COOH(b),
按要求画出图像。
分别与足量的锌粉发生反应。
(1)产生H2的体积(V)随时间(t)的变化图像。
(2)产生H2的速率v(H2)随时间(t)的变化图像。
(3)溶液的pH随时间(t)的变化图像。
答案 (1)
题组二 一强一弱比较的图像分析
(2)
(3)
3.pH=2的两种一元酸x和y,体积均为100 mL,稀
释过程中pH与溶液体积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分别
滴加NaOH溶液(c=0.1 mol·L-1)至pH=7,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
为Vx、Vy,则( )
A.x为弱酸,VxVy
C.y为弱酸,VxVy
解析 由图知:将一元酸x和y分别稀释10倍,pH的变化量
ΔpHx=1,ΔpHy<1,所以x为强酸,而y为弱酸。pH=2时弱
酸y的浓度大,滴加NaOH至pH=7时需NaOH溶液的体积则y
要比x大。
答案 C
图像法理解一强一弱的稀释规律
1.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盐酸、醋酸
(1)加水稀释相同的倍数,醋酸的pH大。
(2)加水稀释到相同的pH,盐酸加入的水多。
方法技巧
2.相同体积、相同pH值的盐酸、醋酸
(1)加水稀释相同的倍数,盐酸的pH大。
(2)加水稀释到相同的pH,醋酸加入的水多。
方法技巧
4.在T ℃时,Ba(OH)2的稀溶液中c(H+)=10-a
mol·L-1,c(OH-)=10-b mol·L-1,已知a+b=12。向该溶液中
逐滴加入pH=4的盐酸,测得混合溶液的部分pH如表所示:
题组三 理解换算关系,突破pH的计算
序号 氢氧化钡溶液的体积/mL 盐酸的体积/mL 溶液的pH
① 22.00 0.00 8
② 22.00 18.00 c
③ 22.00 22.00 d
假设溶液混合前后的体积变化可忽略不计,则下列
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8 B.b=4 C.c=9 D.d=6
解析 本题考查了pH的综合计算和从表中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Ba(OH)2溶液的pH=8,即a=8,再根据a+b=12,则b=4,
c(OH-)=10-4 mol·L-1。Ba(OH)2溶液中氢氧根离子的浓度与盐
酸的浓度相等,该温度下Kw=10-12,当加入22.00 mL盐酸时恰
好中和,溶液的pH=6,即d=6;当加入18.00 mL盐酸时,氢氧
化钡过量,c(OH-)=(10-4×22.00-10-4×18.00)÷(22.00+18.00)
=10-5 (mol·L-1),所以此时 c(H+)=10-7 mol·L-1,pH=7,故c
=7。
C
室温下,Kw=c(H+)·c(OH-)=1×10-14,则pKw=14。
方法归纳
考点二 溶液中的“两大平衡”
知识精讲
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是溶液中的两大平衡。这两种平衡都遵
循勒夏特列原理——当只改变体系的一个条件时,平衡向能
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1.对比分析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
电离平衡及水解平衡均属于化学平衡,均遵循勒夏
特列原理,外界条件对两平衡的影响如表所示:
电离平衡(如CH3COOH
溶液)
水解平衡(如
CH3COONa溶液)
升高温度
促进电离,离子浓度增大,
Ka增大
促进水解,Kh增大
加水稀释
促进电离,离子浓度 (除
OH-外)减小,Ka不变
促进水解,离子浓度
(除H+外)减小,Kh不变
加入相应离子
加入CH3COONa固体,
抑制电离,Ka不变
加入NaOH固体,
抑制水解,Kh不变
加入反应离子
加入NaOH固体,促
进电离,Ka不变
加入盐酸,促进水
解,Kh不变
Ka、Kh、Kw的
关系
Kw=Ka·Kh
2.强化记忆弱酸弱碱盐、酸式盐溶液的酸碱性
(1)弱酸弱碱盐双水解,其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弱
酸 和 弱 碱 的 相 对 强 弱 。 当 K a = K b 时 , 溶 液 显 中 性 , 如
CH3COONH4;当Ka>Kb时,溶液显酸性,如HCOONH4;当
Kac(HS-)>c(OH-)>c(H2S)
B.Na2C2O4溶液:c(OH-)=c(H+)+c(HC2O )+2c(H2C2O4)
C.Na2CO3溶液:c(Na+)+c(H+)=2c(CO )+c(OH-)
D.CH3COONa和CaCl2混合溶液:c(Na+)+c(Ca2+)=
c(CH3COO-)+c(CH3COOH)+2c(Cl-)
题组集训
题组一 不同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判断
解析 A项,Na2S溶液中微粒关系为c(Na+)>
c(S2-)>c(OH-)>c(HS-)>c(H2S),错误;
B项,Na2C2O4溶液中,由电荷守恒得:c(Na+)+c(H+)=
2c(C2O )+c(HC2O )+c(OH-) ①
由物料守恒得:c(Na+)=2c(C2O )+2c(HC2O )+2c(H2C2O4) ②
由①-②得:c(OH-)=c(H+)+c(HC2O )+2c(H2C2O4),正确;
C项,Na2CO3溶液中,由电荷守恒得:c(Na+)+c(H+)=
2c(CO )+c(HCO )+c(OH-),错误;
D项,CH3COONa和CaCl2混合溶液中存在:c(Na+)=
c(CH3COO-)+c(CH3COOH) ①
2c(Ca2+)=c(Cl-) ②
①+②得:c(Na+)+2c(Ca2+)=c(CH3COO-)+
c(CH3COOH)+c(Cl-),错误。
答案 B
解析 A项,二者恰好反应生成CH3COOH和NaCl,CH3COOH发生电离:
CH3COOH CH3COO-+H+,溶液显酸性,正确;
B项,NH4Cl与NH3·H2O等浓度等体积混合显碱性,说明NH3·H2O的电离程度
大于NH 的水解程度,故c(NH )>c(NH3·H2O),错误;
C项,等浓度的Na2CO3和NaHCO3溶液中,根据物料守恒,可知2c(Na+)=
3c(CO )+3c(HCO )+3c(H2CO3),正确;
D项,根据电荷守恒,正确。
答案 B
3.20 ℃时向20 mL 0.1 mol·L-1醋酸溶液中不断滴入0.1 mol·L-1
NaOH(aq),溶液pH变化如图所示。此过程溶液中离子浓度的
关系错误的是( )
题组二 化学反应过程中“粒子”浓度关系判断
A.a点:c(CH3COO-)>c(Na+)>c(H+)>c(OH-)
B.b点:c(Na+)=c(CH3COO-)>c(H+)=c(OH-)
C.c点:c(H+)=c(CH3COOH)+c(OH-)
D.d点:c(Na+)>c(CH3COO-)>c(OH-)>c(H+)
解析 a点是CH 3COOH和CH 3 COONa的等量混合,离子浓度关系为
c(CH3COO-)>c(Na+)>c(H+)>c(OH-);b点,溶液呈中性,溶质为
CH 3COONa和少量CH 3 COOH,根据电荷守恒判断;c点,正好生成
CH3COONa溶液,根据质子守恒得c(OH-)=c(CH3COOH)+c(H+);d点是
CH3COONa和NaOH的混合,其中CH3COONa的物质的量是NaOH的2倍,
正确。
答案 C
方法技巧
巧抓“四点”,突破“粒子”浓度关系
1.抓反应“一半”点,判断是什么溶质的等量混合。
2.抓“恰好”反应点,生成什么溶质,溶液呈什么性,是什么因
素造成的。
3.抓溶液“中性”点,生成什么溶质,哪种反应物过量或不足。
4.抓反应“过量”点,溶质是什么,判断谁多、谁少还是等量。
“中和滴定”考点归纳
(1)“考”实验仪器
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滴定管夹(带铁架台)、锥形瓶。其中
常考的是滴定管,如正确选择滴定管(包括量程),滴定管的检漏、
洗涤和润洗,滴定管的正确读数方法等。
考点五 酸碱中和滴定及“迁移”应用
知识精讲
(2)“考”操作步骤
①滴定前的准备;查漏、洗涤、润洗、充液(赶气
泡)、调液面、读数;②滴定:移液、滴加指示剂、滴定至终点、
读数;③计算。
(3)“考”指示剂的选择
①强酸强碱相互滴定,可选用甲基橙或酚酞;②若反应生成的强酸
弱碱盐溶液呈酸性,则选用酸性变色范围的指示剂(甲基橙),若反
应生成强碱弱酸盐,溶液呈碱性,则选用碱性变色范围的指示剂
(酚酞);③石蕊试液因颜色变化不明显,且变色范围过宽,一般不
作指示剂。
(4)“考”误差分析
写出计算式,分析操作对V标的影响,由计算式得出对最终测
定结果的影响,切忌死记硬背结论。此外对读数视线问题要学
会画图分析。
(5)“考”数据处理
正确“取舍”数据,计算“平均”体积,根据反应式确定标准
液与待测液浓度和体积的关系,从而列出公式进行计算。
1.正误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酸式滴定管装标准溶液前,必须先用该溶液润洗 ( )
(2)酸碱滴定实验中,用待滴定溶液润洗锥形瓶以减小实验
误差 ( )
题组集训
题组一 中和滴定的基本操作
√
×
(3)欲测定NaOH溶液浓度,可选用滴定管、锥形瓶、烧杯、
NaOH溶液、0.100 0 mol·L-1盐酸达到实验目的 ( )
(4)滴定前滴定管内无气泡,终点读数时有气泡,所测体积
偏小 ( )
(5)中和滴定实验时,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 ( )
×
√
×
(6)“中和滴定”实验中,容量瓶和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即可
使用,滴定管和移液管用蒸馏水洗净后,须经干燥或润洗后方
可使用 ( )
(7) 读数为22.30 ( )
√
×
(8)酸碱滴定时,若加入待测液前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将导致
测定结果偏高 ( )
(9) ( )
√
√
(10) ( )
(11)可用25 mL碱式滴定管量取20.00 mL KMnO4溶液 ( )
(12)读取滴定管内液体的体积,俯视读数导致读数偏小 ( )
×
×
√
2.用a mol·L-1的HCl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用酚酞作指示剂,
达到滴定终点的现象是
;若用甲基橙作指示
剂,滴定终点现象是
。
3.用标准碘溶液滴定溶有SO2的水溶液,以测定水中SO2的含量,
应选用__________作指示剂,达到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
。
题组二 滴定终点的描述
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液,溶液由红
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红色
当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液,溶液由黄色变
为橙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黄色
淀粉溶液 当滴入最
后一滴标准液,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4.用标准酸性KMnO4溶液滴定溶有SO2的水溶液,以测定水中
SO2的含量,是否需要选用指示剂____(填“是”或“否”),
达到滴定终点的现象是
。
5.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测定TiO2的质量分数:一定条件,将TiO2
溶解并还原为Ti3+,再用KSCN溶液作指示剂,用NH4Fe(SO4)2
标准溶液滴定Ti3+至全部生成Ti4+,滴定Ti3+时发生反应的离
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达到滴定终点时的现
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否
当滴入最后一滴酸性KMnO4溶液,溶
液由无色变为紫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当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液,溶液变成血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Ti3++Fe3+===Ti4++Fe2+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27602011)规定
葡萄酒中SO2最大使用量为0.25 g·L-1。某兴趣小组用题图1装
置(夹持装置略)收集某葡萄酒中SO2,并对其含量进行测定。
题组三 “滴定法”的迁移应用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水通入A的进口为____。
(2)B中加入300.00 mL葡萄酒和适量盐酸,加热使SO2全部逸出
并与C中H2O2完全反 应,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3)除去C中过量的H2O2,然后用0.090 0 mol·L-1NaOH标准溶液
进行滴定,滴定前排气泡时,应选择题图2中的________;若滴
定终点时溶液的pH=8.8,则选择的指示剂为________;若用50
mL滴定管进行实验,当滴定管中的液面在刻度“10”处,则管
内液体的体积(填序号)________(①=10 mL,
②=40 mL,③<10 mL,④>40 mL)。
(4)滴定至终点时,消耗NaOH溶液25.00 mL,该葡
萄酒中SO2含量为________g·L-1。
(5)该测定结果比实际值偏高,分析原因并利用现有装置提出改
进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A仪器的名称为冷凝管或冷凝器;为使冷却效果好,应
将冷却水从处于低处的b口通入。
(2)SO2具有强还原性,H2O2具有强氧化性,二者发生氧化还原
反应:SO2+H2O2===H2SO4。
(3)NaOH盛装在碱式滴定管中,应将橡皮管向上弯曲排出气泡,
故选③;滴定至终点时溶液的pH=8.8,在酚酞的变色范围内,
故可选用酚酞作指示剂;液面在10 mL时滴定管中有刻度的液
体为40 mL,因滴定管的下端有一段无刻度,故滴定管内液体
的体积大于40 mL。
(4)SO2与NaOH存在如下关系:
SO2 ~ H2SO4 ~ 2NaOH
64 g 2 mol
m(SO2) 0.090 0 mol·L-1×0.025 L
解得:m(SO2)= =0.072 g,故
葡萄酒中SO2的含量为=0.24 g·L-1。
(5)盐酸为挥发性酸,挥发出的HCl消耗NaOH,使测量值偏大。
可以用难挥发的稀硫酸代替盐酸进行该实验。
答案 (1)冷凝管(或冷凝器) b
(2)SO2+H2O2===H2SO4
(3)③ 酚酞 ④
(4)0.24
(5)原因:盐酸的挥发;改进措施:用不挥发的强酸如硫酸代
替盐酸,或用蒸馏水代替葡萄酒进行对比实验,扣除盐酸挥发
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