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遵义市南白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文综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贵州省遵义市南白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文综历史试题

贵州省遵义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卷I选择题 一、选择题 ‎1.春秋战国时期墨子提出“兼爱”,“非攻”,“尚贤”等思想,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理想国》也提出了自己的思想,两者思想共同体现了 A. 重视智慧发展 B. 强调理性思考 C. 主张维护等级秩序 D. 提倡贤者治国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春秋战国时期墨子提出“兼爱”,“非攻”,“尚贤”等思想”可知墨子主张贤能者治国。同时结合结合所学可知,《理想国》中从讨论“个人正义”开始,提出了“城邦的正义”,认为对于个人来说,正义是最大的善,故两者均体现贤者治国的思想,故D项正确;A项,材料未涉及智慧发展,排除;B项,材料并未强调理性思考,排除;C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维护等级秩序,排除;C项,‎ ‎2.宋代禅师契嵩在《寂子集》中说“儒佛者,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乎治。儒者,圣人之大有为者也;佛者,圣人之大无为者也。有为者以治世,无为者以治心。……儒者欲人因教以正其生,佛者欲人由教以正其心。……故治世者,非儒不可也;治出世,非佛亦不可也。”据此表明 A. 佛教试图保持独立性 B. 佛教亦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C. 儒学社会地位稳固 D. 佛教发展了儒家思想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反映佛教借用儒家思想来论证其合理性,这从侧面说明当时儒学思想社会地位稳固,故选C;契嵩主张儒佛相关联,故A错误;B不符合历史事实,排除;材料反映的是佛教利用儒家思想,不是发展了儒家思想,故排除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儒佛者,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乎治”,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即可。‎ ‎3.据载,唐初以分化事权方式推行三省六部制设置中央官职;明中叶以后,皇帝派遣巡抚总揽地方行政、民政、财政、司法、军事等职权取代地方三司管理,这两种制度推行的共同政治作用是 A. 加强了中央集权 B. 缓解了中央与地方矛盾 C. 提高了行政效率 D. 促进了小农经济的稳固 ‎【答案】C ‎【解析】‎ ‎【详解】唐初实行三省六部制,进一步明确划分三省职权,提高了行政效率;明中叶后,以巡抚之职解决地方三司相互牵制,提高了行政率,故选C;三省六部是君主专制表现,故A错误;材料未涉及中央与地方矛盾,故B错误;D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 ‎4.明初规定,轮班匠须一年或五年一班轮流到官营手工作坊服役,每班均三月,明嘉靖年间,规定轮班匠一律征银,政府则以银雇工,清初则“各省除匠籍为民”这一变化说明 A. 明清时期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 明清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C. 白银成为明清时期最主要的流通货币 D. 明清时期已出现工场手工业生产模式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政府则以银雇工,清初则“各省除匠籍为民”结合所学可知,明清商品经济发展,明代中期后,私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匠籍制度的废除适应了工商业发展需要并有利于推动新的经济关系萌芽,故B项符合题意;A项,明清政府并未放弃重农抑商政策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白银成为最主要流通货币,排除;D项,明代尚未形成真正的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生产模式 ,排除。‎ ‎5.公元前399年,经过随机抽签的方式,选出501人,组成陪审团,负责审判苏格拉底,在规定的时间里,苏格拉底为自己做了辩护,陪审团经过两轮投票,最终以多数票判处其有罪。材料说明 A. 雅典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民主程序 B. 雅典审判结果不公正 C. 雅典公民文化素质有待提高 D. 雅典的民主是奴隶主专政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苏格拉底审判经由自我辩护、陪审团审理、民主投票完成,体现了较为完整的民主程序,故A项正确;B项,题干并未强调苏格拉底审判结果的非公正性,排除;C项,题干未提及公民文化素质,排除;D项,材料未阐述雅典民主的性质,排除。‎ ‎6.著名史学家顾颉刚在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与中国历史地理研究热潮,组建“禹贡学会”,“明辨疆域,昭告国人,神州版图,不容强邻侵吞”的内容表明 A. 政府抗战态度不明,疆域史地研究不涉及政治敏感话题 B. 重视国史研究是史学界传统 C. 先进知识分子通过研究历史地理来为中国当时的现实服务 D. 先进知识分子呼吁抵抗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答案】C ‎【解析】‎ ‎【详解】史学家“禹贡学会”的组建是为呼吁国人抵抗日本侵华,故A错误;B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材料反映先进知识分子热衷国事,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体现了先进知识分子通过研究历史地理来为中国当时的现实服务,故C正确;全面侵华战争在1937年“七七事变”后,时间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明辨疆域,昭告国人,神州版图,不容强邻侵吞”,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即可。‎ ‎7.据统计,整个《新青年》中,有关“科学”一词出现了1913次,而“民主”一词只出现305次,加 上“德先生”之类的提法,也只有513次,由此体现新文化运动 A. 崇拜西方文明的科学性 B. 科学已成为文化斗争的武器 C. 宣传社会科学普及的重要性 D. 树立自然科学的权威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科学’一词出现1913次,而‘民主’仅305次”可知新文化运动此时更认可科学而非民主共和,反映出在当时中国思想界认为急需科学扫荡封建保守愚昧的落后思想,科学已成为文化斗争的武器,故B项正确;A项,材料没有体现崇拜西方文明,排除;C项,新文化运动较为看重社会科学的价值,并非注重科学的普及,排除;D项,材料没有体现自然科学权威性,排除。‎ ‎8.光绪初年,唐廷枢受命创办开平煤矿,不料建成投产后,礼部侍郎祁世长出来参奏,扬言煤矿邻近遵化“陵寝重地”,在此采煤,有碍皇陵风水,奏请封矿。后经矿务局派人绘图说明陵寝位置和山川形势,保证无碍皇陵风水,方使煤矿得以继续开办。这反映出 A. 官办企业受到普遍支持 B. 民营企业创业环境恶劣 C. 实业救国促进矿业开采 D. 以富求强遭遇迷信阻挠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创办煤矿发展近代经济,却遭到政府官员的反对,可见,洋务运动发展遭到落后势力的羁绊,故选项D正确,选项A排除;题干中未提及民营经济企业,故选项B排除;材料中未涉及实业救国运动,故C选项排除。‎ ‎9.下图为1955年的一幅漫画《圆的和扁的》,画中字为单干户的孩子说:“看,人家都是圆的,咱们什么都是扁的!”该漫画意在 A. 赞扬“一五计划”取得巨大成就 B. 表明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 肯定社会主义经济优越性 D. 批评农业的浮夸现象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1953-1956年,农村推行合作化运动,在1955年合作化运动取得较大成绩,材料中“单干户的孩子说”“人家都是圆的”中的“人家”指参加农业合作化的被称赞,而这次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改的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即将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因此材料中描述的现象显现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优越性,C项正确;A项,“一五”计划是优先发展重工业,排除;B项,农业改造的基本完成是在1956年底,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D项,农业的浮夸现象是指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排除。‎ ‎10.1951年,法国、西德、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及卢森堡在巴黎签订了《欧洲煤钢联营条约》,1957年六国又签订了《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但是英国拒绝参加该组织的 谈判。其原因主要是 A. 受传统自由经济思想的影响 B. 英国和这些国家矛盾尖锐 C 欧洲一体化趋势逐渐加强 D. 拥有资源和海外市场的优势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英国拒绝参加谈判,主要是由于英国拥有较广的海外市场及资源优势,故不需要加入欧洲内部的资源联合组织,D项正确;A项,题干中未反映自由经济思想,排除;B项,二战后欧洲国家矛盾并不尖锐,排除;C项,英国拒绝谈判并不能说明欧洲一体化趋势的加强,排除。‎ ‎11.《纽约时报》1989年10月23日指出:“苏联报纸从每天充斥着飞碟之类到对布尔什维克革命的亵渎批评之类的耸人听闻的新闻”,“神秘主义,甚至列宁主义实际是恐怖主义的分子的说法都出现了”。由此体现了 A. 苏联改革出现了背离社会主义方向的迹象 B. 美国《纽约时报》歪曲事实,别有用心 C. 苏联已经呈现解体倾向 D. 美苏争夺重点向新闻舆论转移 ‎【答案】A ‎【解析】‎ ‎【详解】否定列宁主义,亵渎布尔什维克革命即为背社会主义方向,故选A;B、D表述材料无从体现,排除;苏联解体应表现为国家政权解体,各加盟共和国分离,材料未体现,故C错误。‎ ‎12.下表为1996年—2016 年新兴市场与世界GDP份额变化比重统计,据此分析合理的是 A. 全球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 B. 南北差距日益缩小 C. 新兴市场国家均进步突出 D 多极化已经形成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图表信息可知,1996年—2016 年新兴市场与世界GDP份额世界新兴市场及亚洲新兴市场均有所增加,体现了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世界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故A项正确;B项,全球化趋势下1996年以来,南北差距日益扩大,排除;C项,题干信息不能反映新兴市场国家“均进步突出”,排除;D项,多极化趋势正在加强,但尚未形成,排除。‎ 卷II非选择题 二、材料分析题 ‎13.近代以来,民族主义受到全世界不同制度的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的普遍接受和信 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西方民族主义发端可追溯到宗教改革,在英国清教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中得到发展。其发展 又可分为两个阶段。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的第一阶段,民族主义主要表现为一种爱国主义。在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40年代的第二个阶段,西欧和北美的民族独立基本实现,民族主义的主要表现形式渐 渐转为沙文主义和帝国主义。70年代后,世界政治经济图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资金和技术、商品和劳 务、人员和思想文化跨国界流动达到了惊人的程度。经济国际化和企业网络化,已成为许多国家生活中难 以回避的现实问题,对近代发展而来的民族主义也提出了深刻的挑战。到了80年代,由于受经济因素、意识形态以及宗教情绪的诱发与催化,民族主义又走上了复苏的道路,或者更确切地说,"民族主义不是 在复活,它根本就不曾死。种族偏见也不曾死。这些都是当今世界上最强势的运动。"‎ ‎——摘编自百度论文库 材料二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和国家学说的倡兴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一时期,民族与国家的内 忧外患更甚,人们强烈要求用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及先进的科学技术改造中国。但是,这一时期西方国家 的许多政治、经济、文化的弊端也暴露出来,使得当时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开始注意 中国发展中应当避 免的问题。于是在“救亡”与“救国的相互推进中,时人有一个对西方民族国家思想和西万文化正反两面 性的认识深化的问题,并由此产生出在国家与民族认同问题上逐步具有的中国特色的认识。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近代仁人志士积极探索民族国家的重建途径,创造性地提出政治革命与民族革命相统-的思想,并以此为核心构建近代中华民族国家中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新的一致性。‎ ‎——摘编自李禹阶《华夏民族与国家认同意识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民族主义的特征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民族主义与西方民族主义的不同点及其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民族主义思想的现实意义。‎ ‎【答案】(1)特征:起源早;阶段性特征明显;由实现民族独立到殖民扩张;受时代变化影响深刻;80年代以来极端民族主义有抬头迹象。‎ 原因:启蒙运动、宗教改革的推动;西方民族国家的形成;殖民主义思想的影响;工业革命的深入;全球化的发展;各国经济因素、意识形态的差异。‎ ‎(2)不同点:借鉴西方;以救亡图存为主题;政治革命与民族革命相统一;民族与国家认同相一致。‎ 影响:有利于推动中国社会转型;有利于民族意识的觉醒;有利于中华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发展。‎ ‎(3)现实意义:立足国情,发展经济,提高民族自信心,增强中华民族认同感;坚持和平与发展主题,理性对待民族主义,坚决反对极端民族主义。‎ ‎【解析】‎ ‎【详解】(1)一问根据材料一“可追溯…,第一价段…第二阶段……民族独立基本实现……沙文主义和帝国主义”“由于受经济因素、意识形态……”从起源、阶段性特征、时代影响及变化进行概括。二问原因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进行回答。‎ ‎(2)一问根据材料二“内忧外患……救亡与救国”“政治革命与民族革命相统一”“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一致”概括即可;二问结合所学从社会转型、民族意识及文化核心价值观进行回答。‎ ‎(3)结合所学从国情分析、民族自信与认同、时代主题及理性看待民族主义进行分析。‎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唯物史观下,恩格斯提出了历史“合力论”。他认为虽然经济因素在历史发展中起到决定性作用,但历史合力才是社会发展的终极原因。历史合力即是说历史是所有主客观因素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共同参与、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其作为一个整体的产物。这些因素既包含了政治、经济、社会意识、文化思想等上层建筑中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影响,也包含影响历史进程的各个主体之间不同意识相互角力的作用,正是它们形成一种合力共同推动历史的发展。‎ 请运用上述理论,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适当的角度,谈谈你对中国近代社会转型(总体或者某一方面)的认识。(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 论题:中国近代社会的转型是中外诸多主客观因素合力作用的必然结果。‎ 论述:‎ 外部因素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革命后入侵,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和习俗等方面影响中国,迫使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客观上也传播了资本主义,中国开始了近代化历程。‎ 内部原因方面,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洋务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先后兴起,中国开始从传统小农经济向近代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政治上,封建专制制度日益衰落,开始向近代民主化、法制化发展,先后出现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思想文化上,西学东渐,近代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传入,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开始传播,从思想上促成中国共产党成立并成其指导思想,推进了中国思想近代化;外交、教育、军事、社会生活和习俗也逐渐近代化。‎ 结论:中国的近代化是世界工业革命的大背景下,由列强入侵必然引发的中国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演变的历史过程,是内外诸多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中国近代社会的转型从多要素多方面印证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可以有力实证恩格斯历史“合力论”)‎ 示例论题:‎ 论题1:中国近代社会的转型是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由中国自身因素主导而主动开启的。‎ 论题2:中国近代社会从专制走向民主、从人治走向法治的转型是中外因素角力开启和推动的。‎ 论题3:中国近代社会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的转型是中外因素合力开启和推动的。‎ 论题4:中国近代社会思想的转型是西学东渐和中国传统思想碰撞后,多种因素曲折、复杂、长期变化的结果。‎ ‎【解析】‎ 材料概述题,主要分析清楚题意,精准把握材料,找出合适论点;并结合实际与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1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城区失业、无业人口有40万~50万,约占城区总人口的20%。‎ 无法维持生活的贫民多是“以摆小摊贩卖零食、手工业、蹬三轮、开小店、理发等为业的”,还有部分是耍手艺、卖报、出卖零星苦力的。北京市遂于1950年成立救济工作办公室,民政局制定了《北京市贫民救济方案》《北京市贫民调查登记办法》的法规,开始对其进行生活救助,主要形式为临时生活救助和定期生活救助,也有作为补充形式的救助方法,如冬令救助、修房救助、医疗救助,以及邻里之间、居委会内部的互助等。随着各级政权的巩固,各种救助向着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北京对城市贫民的救助从实际出发,解决了他们生活中的主要困难。这充分体现了新政权对所有社会资源的掌控,任何社会群体都无法游离于政府之外。‎ ‎——摘编自李小尉《新中国成立初期城市贫民的生活救助研究》‎ ‎(1)根据材料,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城市贫民救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城市贫民救助运动的意义。‎ ‎【答案】(1)特点:政府主导,由专门机构负责;救助手段多样化;救助对象广泛;救助趋向制度化与规范化。‎ ‎(2)意义:基本解决了城市贫民生活中的主要困难;有助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提高了人民政府的威望,为新中国的有序发展奠定了基础;体现了新中国对社会资源的高效整合,有助于人民政权的巩固。‎ ‎【解析】‎ ‎【详解】(1)依据材料中“1950年成立救济工作办公室,民政局制定了……法规”得出:政府主导,由专门机构负责;依据材料中“主要形式为临时生活救助和定期生活救助,也有作为补充形式的救助方法,如冬令救助、修房救助、医疗救助,以及邻里之间、居委会内部的互助等”得出:救助手段多样化;依据材料中“任何社会全体都无法游离于政府之外”得出:救助对象广泛;依据材料中“各种救助向着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得出:救助趋向制度化与规范化。‎ ‎(2)依据材料中“北京对城市贫民的救助从实际出发,解决了他们生活中的主要困难”得出:基本解决了城市贫民生活中的主要困难;依据材料中“这充分体现了新政权对所有社会资源的掌控”得出:体现了新中国对社会资源的高效整合,有助于人民政权的巩固;然后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提高人民政府的威望角度分析意义。‎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