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07 发布 |
- 37.5 KB |
- 2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河南省开封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政治试题 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高二政治试题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在人类追求智慧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哲学派别。下列说法中能体现哲学两大基本派别根本分歧的是 ①“人的命,天注定”与“物是观念的集合” ②“原子是世界的本原”与“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③“气者,理之依也”与“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④“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与“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A. ①④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②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的相关知识。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其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人的命,天注定”与“物是观念的集合”体现的是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①不符合题意,排除;“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属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认为“吾心”是世界本原,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②符合题意;“气者,理之依也”认识“气”是世界的本原,属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认为“理性”是世界的本原,属主观唯心主义观点,③符合题意;“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认为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属辩证法观点,“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是只承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观点,④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以上两句描写荷花的诗句分别描述了荷花在不同季节的姿态,也反映了诗人不同的心境。这反映出 ①意识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 ②诗句是诗人主观情绪的产物 ③诗人对诗词的创作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意识的本质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相关知识。材料中的两句诗句描述了不同季节的荷花姿态,这表明诗人对诗词的创作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③正确;诗句还反映了诗人不同的心境,这表明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④正确;意识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①说法正确但材料中未体现;②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C。 3.人工智能从诞生以来,理论和技术日益成熟,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人工智能研究的一个主要目标是使机器能够胜任--些通常需要人类智能才能完成的复杂工作。从哲学角度看,对人工智能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作为新的实践主体,人工智能有广阔发展前景 ②从本质上讲,人工智能是对人类思维某些功能的模拟 ③虽然与人一样具有意识,但人工智能最终要被人操作 ④人工智能的发展,能扩展人类实践活动的深度和广度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意识的本质和实践的相关知识。人工智能使机器能够胜任一些通常需要人类智能才能完成的复杂工作。从哲学角度看,人工智能在本质上是对人类思维某些功能的模拟,能扩展人类实践活动的深度和广度,②④正确;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①中的“作为新的实践主体”说法错误,排除;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工智能是一种物理机械装置,不能产生意识,③中的“与人一样具有意识”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D。 4.《百喻经》有这样一则故事:“昔有愚人,生食胡麻子,以为不美;熬而食之为美。便生念言,不如熬而种之,后得美者。便熬而种之。永无生理。”材料中的愚人 ①没有正确处理哲学的基本问题 ②违背了规律的客观性 ③没有做到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未能坚持世界观和方法论相统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哲学的基本问题、规律的客观性的相关知识。材料中的愚人不是从胡麻子自身的生长规律出发,而是主观认为“不如熬而种之,后得美者”,然后就将胡麻子炒熟再种到地里,但胡麻子却永远的失去了生长的机能。愚人的做法错在从主观想象出发,违背了规律的客观性,是没有正确处理好哲学的基本问题的体现,①②正确;应该是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说法错误,排除;愚人将胡麻子“熬而种之”的做法是受其“不如熬而种之,后得美者”的想法决定的,坚持了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④中的“未能坚持”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A。 5.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马克思主义极大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是至今依然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思想体系和话语体系。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深远影响,来自于它 ①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是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客观真理 ③提供了解决社会问题的现成答案 ④坚持实践的观点,是科学之科学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相关知识。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深远影响,来自于它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客观真理,①②正确;哲学揭示的是世界的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不能为解决具体问题提供具体的现成的答案,③说法错误,排除;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不是“科学之科学”,④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A。 6.荀子说:“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费尔巴哈说:“自然界是一本不隐藏自己的大书,只要我们去读它,我们就可以认识它。”对上述两种观点认识正确的是 ①都属于可知论 ②都属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③都认为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 ④前者属于不可知论,后者属于可知论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哲学基本问题的相关知识。材料中荀子和费尔巴哈的观点都认为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的反映存在,属于可知论观点,①③正确,④错误;荀子和费尔巴哈的观点未涉及思维和存在何者为世界本原的问题,因此不能反映出二者的观点属于哲学哪一阵营哪一形态,②与材料不符,排除。故本题选B。 7.真正的耳听是能听到心声,真正的目明是能透视心灵。看到,不等于看清;看清,不等于看懂这里蕴含的哲理有 ①心灵具有直接现实性 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③本质与现象既对立又统一 ④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意识活动的特点、本质与现象的关系的相关知识。本质虽然要通过现象来表现,但“看到,不等于看清;看清,不等于看懂”,把握了现象不一定就把握了本质,这表明本质与现象既对立又统一,③正确;“真正的耳听是能听到心声,真正的目明是能透视心灵。”这表明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④正确;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意识不具有,①说法错误,排除;材料强调的是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没有涉及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的相关内容,②与材料不符,排除。故本题选D。 8.人们通常认为,柴鸡在自然环境中生长,吃的是天然食物,产的蛋营养价值自然比人工饲养的普通鸡下的蛋高。但专业检测结果表明,柴鸡蛋和普通鸡蛋的营养价值差别非常小,主要是适合的人群不同,因胆固醇含量不同,柴鸡蛋更适合儿童食用,普通鸡蛋则更适合中老年食用。这说明 A. 事物的不同特性是由人的不同需要确定的 B. 认识的发展具有与认识主体无关的客观规律性 C. 真理会在发展中不断被推翻 D. 认识事物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联系的多样性的相关知识。柴鸡蛋和普通鸡蛋的营养价值差别非常小,主要是适合的人群不同,因胆固醇含量不同,柴鸡蛋更适合儿童食用,普通鸡蛋则更适合中老年食用。这说明认识事物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D项正确;事物的特性是事物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A项说法错误,排除;认识的发展具有其客观规律性,但人的实践活动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B项中的“与认识主体无关”说法错误,排除;真理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不超越自身的过程,不是不断推翻自己的过程,C项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D。 9.“不观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巨海,何以知风波之患?”孔子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 ①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②人们在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产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③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④认识的不断完善决定着实践的不断深化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的相关知识。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不亲自到高崖看看,就不知道坠崖的隐患,不亲临深渊,就不知道溺水的隐患,不去大海看看,就不知道大风大浪的风险。孔子的这句话表明人们在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产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②③正确;①说法正确但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④中的“认识……决定着实践”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C。 10.求真务实不能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彼时的“真”不能代表此时的“真”,彼时的“实”不能代表此时的“实”。其中蕴涵的主要哲理是 A. 事物运动的方式是永恒不变的 B. 事物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 C. 真与假、虚与实是交织在一起无法分辨的 D.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运动的相关知识。彼时的“真”不能代表此时的“真”,彼时的“实”不能代表此时的“实”,这是因为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事物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B项正确;运动是永恒的,但不意味着运动的方式是永恒不变的,A项说法错误,排除;C项中的“无法分辨”说法错误,排除;D项说法正确但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故本题选B。 11.2018年12月8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月球探测的新旅程。“嫦娥四号”的奔月任务分两步进行:第一步,2018年上半年,向地月引力平衡点发射“嫦娥四号”的中继卫星,以解央地面与月球背面的通信和测控问题;第二步,发射“嫦娥四号”的探测器,对月球背面首次开展着陆巡视探测。从唯物辩证法角度来看,“嫦娥四号”奔月任务的安排 A. 注重量的积累,为实现质变创造条件 B. 体现了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C. 说明科学实验是人类的基本实践活动 D. 表明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曲折的 【答案】A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的相关知识。“嫦娥四号”的奔月任务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是发射“嫦娥四号”的中继卫星,解决地面与月球背面的通信和测控问题;第二步,发射“嫦娥四号”的探测器,对月球背面首次开展着陆巡视探测。这一安排注重了量的积累,为实现质变创造条件,A项正确;题设要求从唯物辩证法角度思考,B项是从辩证唯物论角度进行的思考,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是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角度进行的思考,不符合题意,排除;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D项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A。 12.下图漫画《拔河》(单继新画)启示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应该 ①遵循规律,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②充满信心,勇于面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 ③优化组合,发挥整体的最大功能 ④搞好局部,注重关键部分的统帅作用 A. ②④ B. ①③ C. ①②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的相关知识。漫画《拔河》中的四个拔河者各自用力,结果导致整体力量减少,这启示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应该优化组合,发挥整体的最大功能,③正确;漫画的四个拔河者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但由于力量不在同一方向,结果影响了整体力量的发挥,这启示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应该遵循规律,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①正确;材料未涉及事物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相关内容,②与材料无关,排除;整体统帅部分,④中的“注重关键部分的统帅作用”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B。 13.要把改革创新摆在突出位置,推进经济结构改革,为亚太引领世界经济创造动力。要抓住关键问题,精准发力,深化服务业合作,补齐这一长期短板。要抓住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机遇,打造互联网和数字经济、蓝色经济、绿色经济等新增长点。这体现出 A. 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 创新推动社会制度的变革 C. 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D. 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变革的先导 【答案】A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创新的相关知识。推进经济结构改革,为亚太引领世界经济创造动力,抓住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机遇,打造互联网和数字经济、蓝色经济、绿色经济等新增长点。这表明创新能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创新对社会制度的推动作用,B项与材料无关,排除;C、D项说法正确但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故本题选A。 14.陕西榆林在治沙过程中,一方面和其他沙区一样种草植树,另-方面又充分利用本地沙区独特生态,积极发展特色种植业、精深加工业、沙漠旅游业等,既改善了生态环境,又为群众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和增收途径。当地实现生态惠民的哲学依据是 ①对立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 ②联系既有普遍性又有多样性 ③系统既有整体性又有有序性 ④矛盾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联系的普遍性、多样性和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的相关知识。陕西榆林在治沙过程中,一方面和其他沙区一样种草植树,另一方面又充分利用本地沙区独特生态,积极发展特色种植业、精深加工业、沙漠旅游业等,这是因为矛盾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必须坚持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④正确;通过治沙,既改善了生态环境,又为群众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和增收途径。这是因为联系具有普遍性、多样性,②正确;矛盾双方的对立性是绝对的,不是相对的,①说法错误,排除;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③说法正确但材料未体现,排除。故本题选C。 15.有人做过这样的测试:在一张白纸上面画一个黑点,不同的人来看。结果发现人们通常都是看到那个黑点,而忽视了黑点之外的那一大片空白。该测试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不要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 ②既要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次要方面 ③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④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和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的相关知识。在一张白纸上面画一个黑点。其中白纸的空白占绝大部分,是矛盾的主要方面,黑点占很小一部分,是矛盾的将要方面。然而当把纸给人们看时,人们看到的结果却通常是看到那个黑点,而忽视了黑点之外的那一大片空白。这启示我们看问题既要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次要方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②④正确;材料未涉及主次矛盾的相关内容,①③与材料无关,排除。故本题选D。 16.2018年10月24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是我国建设的第一座外海沉管隧道,也是世界上最长的公路沉管隧道和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该工程为世界海底隧道工程技术提供了独特的样本和宝贵的经验。这体现了 A. 实践与经验相互转化 B. 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建立新的联系 C. 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D.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变化发展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的相关知识。港珠澳大桥的修建为世界海底隧道工程技术提供了独特的样本和宝贵的经验。这表明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C项正确;经验来自实践,并影响着实践,A项中的“相互转化”说法错误,排除;联系具有客观性,人们只能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不能根据自身需要随心所欲的建立新联系,B项中“根据自己的需要”说法错误,排除;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不是变化发展,D项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C。 【点睛】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1.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不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1)二者相互联结:①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②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2)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方法论: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要求我们不断实现共性和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一般意义) ②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实意义) 17.物理学家格拉塞有一次在喝啤酒时,将一块小鸡骨头丟入啤酒杯里,啤酒的气泡显示了鸡骨沉落的轨迹。受此启发,他经过不断试验,发现带电高能粒子能穿越液态氮时,同样出现一串气泡。他由此发明了“气泡室”,成功探测出高能粒子的运动轨迹,并因此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一事例表明 ①彻底否定现存事物才能实现创新和发展 ②世界并不缺乏联系,缺乏的是善于发现联系的创新意识 ③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在主客观条件相互作用下形成的 ④尊重事物联系的条件性,创造自在事物联系,推动创新发展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联系的相关知识。物理学家格拉塞受生活中的一个小细节的启发发明了“气泡室”,成功探测出高能粒子的运动轨迹。这表明世界并不缺乏联系,缺乏的是善于发现联系的创新意识,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在主客观条件相互作用下形成的,②③正确;辩证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①中的“彻底否定”说法错误,排除;联系具有客观性,④中的“创造自在事物联系”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C。 18.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和文章中多次引经据典,寓意深邃,极具启迪意义。下列引用的古典名句与其所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序号 古典名句 蕴含的哲理 ①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②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自然界是物质的 ③ 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 矛盾具有特殊性 ④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规律是普遍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矛盾的特殊性、人民群众的相关知识。“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体现了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的哲学道理,①正确;“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体现了一切事物都是发展的,坚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②错误,排除;“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体现了矛盾具有特殊性,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③正确;“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强调实践的观点,④错误,排除。故本题选B。 19.针对当前群众反映强烈的督查检查考核泛滥的情况,2018年10月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工作的通知》,将坚决撤销形式主义、劳民伤财的督查考核检查事项。此举蕴含的哲学道理有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②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③先进的社会意识总是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是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群众观点的相关知识。针对当前群众反映强烈的督查检查考核泛滥的情况,2018年10月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工作的通知》,这表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①②正确;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因此,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变化不一定同步。但不意味着先进的社会意识总是先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③中的“总是先于”说法错误,排除;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④中的“人民群众是……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A。 【点睛】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①社会意识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②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落后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的发展;先进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的发展。 方法论:要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 20.观念变革是改革的先导,教育改革的第-步应该是转变观念。这一认识的依据是 A. 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B.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 社会意识有时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 D. 社会历史是由社会发展规律决定的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社会意识的相关知识。观念变革是改革的先导,教育改革的第一步应该是转变观念。这表明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的变化或早于社会存在的变化,B 项正确;A项说法正确但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C项中的“社会意识有时……起决定作用”说法错误的,排除;D项说法正确但材料中未体现,排除。故本题选B。 21.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新形势下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要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更大力度、更深层次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我国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表明 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状况 ③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利于推动我国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 ④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改革的相关知识。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新形势下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这表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状况,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②④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①强调的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与材料不符,排除;③中的“推动我国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D。 22.2018年4月10日,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讲话时强调,要兼容并蓄、和而不同,使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这说明处理国际关系要 ①坚持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 ②注意任何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 ③正确把握事物的对立和统-- ④促进矛盾的斗争性向矛盾的同一性转化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联系观点、矛盾的观点的相关知识。习近平主席强调要兼容并蓄、和而不同,这表明处理国际关系要正确把握事物的对立和统一,③正确;使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这说明处理国际关系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①正确;联系具有普遍性,但不意味着任何事物之间都有联系,②说法错误,排除;矛盾的斗争性与同一性不能相互转化,④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A。 【点睛】联系基本特征 1.联系的普遍性 ①含义: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②联系的普遍性原理:联系具有普遍性,要求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任何两个事物之间存在联系是有条件的) 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方法论: ①它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②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方法论: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23.古话说:“单者易折,众则难推,戮力一心,然后社稷可固。”下列说法中哲学寓意与之相通的是 A. 物之不齐,物之情也 B.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C.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D. 不虑于微,始成大患;不防于小,终亏大德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的相关知识。“单者易折,众则难推,戮力一心,然后社稷可固。”强调了要坚持量变与质变的统一的观点,“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体现了矛盾具有特殊性的观点,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体现了要坚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相互转化的观点,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不虑于微,始成大患;不防于小,终亏大德”体现了要坚持量变与质变的统一的观点,D项符合题意,正确。故本题选D。 【点睛】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1.事物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这要求我们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客观事物质变创造条件。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这要求我们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3.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又在质变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24.被评为全国“时代楷模”的王继才、王仕花夫妇独守连云港开山岛整整32个年头,他们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坚持每天升起国旗,每天按时巡岛、守卫,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爱国奉献的忠诚答卷。这说明 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人而异,没有正误之分 ②实现人生价值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③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导向作用 ④一切工作都应该从正确的价值观出发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人生价值的实现的相关知识。全国“时代楷模”王继才、王仕花夫妇独守连云港开山岛整整32个年头,他们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这表明实现人生价值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②正确;王继才、王仕花夫妇每天升起国旗,每天按时巡岛、守卫,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爱国奉献的忠诚答卷。这说明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导向作用,③正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有正确和错误之分,①中的“没有正误之分”说法错误,排除;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④中的“从正确的价值观出发”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C。 25.为了城市美丽,开封的环卫工人放弃了元旦长假休息时间,坚守在工作一线,用勤劳的双手,高效完成环卫任务,得到了广大市民和游客的赞扬。这告诉我们 ①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也是价值的享受者 ②各方具体利益的统一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标准 ③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④劳动和奉献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人生价值的相关知识。为了城市美丽,开封的环卫工人放弃了元旦长假休息时间,用勤劳的双手,高效完成环卫任务,得到了广大市民和游客的赞扬。这表明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也是价值的享受者,劳动和奉献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①④正确;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我们要自觉站在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是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②说法错误,排除;③说法正确但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故本题选B。 【点睛】如何创造和实现人生的价值 1.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根本途径)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必由之路。 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客观基础) ①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即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 ②个人和社会是统一的。社会发展是个人发展的基础;社会发展也离不开个人的发展,所以,只有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③正确认识和追求个性发展。 3.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主观条件) ①实现人生的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②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③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4题,共50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开封朱仙镇入选2018年河南乡村振兴示范乡镇。朱仙镇政府在实施乡村战略的过程中,根据当地情况,从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党组织振兴五个方面制定发展规划,系统推进。用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当地农民精神风貌,大家干劲更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全面开启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征程。 运用意识的作用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朱仙镇政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合理性。 【答案】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从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党组织振兴五个方面制定发展规划,促进乡村振兴。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朱仙镇根据当地情况,制定发展规划,系统推进。③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持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全面开启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征程。④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用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当地农民精神风貌,大家干劲更足。 【解析】 【分析】 此题以开封市朱仙镇政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材料,考查《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 【详解】设问要求“运用意识的作用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朱仙镇政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合理性。”属于原因类试题。考生在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此题的知识范围为“意识的作用”的知识,属中观考查。然后结合材料中有关朱仙镇政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举措分别从意识活动的特点;意识能指导人们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能指导人们能动的改造世界;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即可。 【点睛】“原因(为什么)类”主观题解答策略 1.题型介绍 “原因”类问答题高考最常见的设问方式有“为什么”“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要”“为什么能”“简要说明理由”等。要求学生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说明造成某个问题的原因、出现某种现象的原因,或采取某种措施、提出某种对策的依据。 2.解题规律 解答此类试题具体有三种方案: 第一种:从分析其必然性,必要性的角度展开。必然性亦可理解为紧迫性,也就是应客观规律、时代背景而生的产物,是为了解决现状不足的需要,必要性和重要性就是解决此问题的重要现实意义。 第二种:从为什么要、为什么能的角度展开。一定要紧扣题意且联系教材知识来回答,答的越充分越全面越好,同时还要分析能够这么做的条件和社会环境。 第三种:从政治、经济或文化、历史或现实,内因与外因等角度展开,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常用的分析角度主要有以下四个: (1)联系课本分析原因。我们看到一个“原因”类设问,第一个应该想到的问题就是课本上关于这个问题具体有哪些内容。 (2 )联系材料分析原因。材料中往往蕴含着解决“原因”类设问的有关信息,如材料反映出来的问题,材料体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等,均可作为我们分析原因的依据,我们在答题过程中应对材料加以充分的重视。 (3)联系主体分析原因。一个“原因”类设问一定牵涉到一定的主体,而特定的主体肯定享有一定的权利和负有一定的义务、具有一定的职责。 (4)联系地位分析原因。某个问题的地位如何,直接关系到人们对它的态度,所以,地位往往也是采取某种措施、提出某种方案的重要原因。因而我们在解答“原因”类设问时,可以从地位的角度来分析原因,具体到题目中,一般表现为诸如必要性、必然性、可能性、重要性等。 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意义(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等,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在解答中,一般应由近及远,由直接到间接,先经济后政治有次序、有条理地展开说明。 “原因”类设问在答题过程中既要明确设问主体,如“党”“政府”“公民”等,不要只盯问题内容而忽视了对主体的分析,又要注意多角度分析原因,如必要性、重要性、紧迫性等,如果只从一个角度分析,哪怕分析得再好,得分也是不全的。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12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在这个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时代,我们绝不能固步自封,必须勇立潮头、奋勇搏击。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我们要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每一代人都要为下一代人跑出一个好成绩,在新时代创造中华民族新的更大奇迹! 结合材料,运用发展观的知识,说明在新时代我们怎样创造中华民族新的更大奇迹? 【答案】①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用发展观点看问题。百舸争流的时代,我们需要不断发展。②事物发展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迂回的曲折的,,坚持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③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各,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我们要一棒接着一跑下去,每一代人都要为下一代人跑出一个好成绩。 【解析】 【分析】 此题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为背景材料,考查《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 【详解】设问要求“结合材料,运用发展观的知识,说明在新时代我们怎样创造中华民族新的更大奇迹?”属于措施类试题。考生在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此题的知识范围为“发展观”的知识,属中观考查。其次要注意从哲学角度回答措施类试题时,理论分析要突出其方法论要求。然后结合材料中习总书记的讲话内容分别从坚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事物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坚持量变与质变的统一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即可。 【点睛】“对策或措施(怎么办)类”主观题解答策略 1.题型介绍 此类题一般先展示某事、某地存在一系列问题,然后问如何解决(如措施、对策、建议、办法等);或者是展示某地、某人成功的事例,问取得成功的经验或因素以及给我们什么启示等。设问灵活多样,既可以让学生直接提出有关解决问题的措施或对策,也可以让学生给有关主体(如党、国家、企业、消费者等)针对某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建议。知识范围广,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多模块。 2.解题规律 有四个思路值得借鉴: 一是联系课本寻答案。在解答“措施”类题目时首先要做的便是联系课本,看看课本上有没有给我们提供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和方法。 二是联系材料寻答案。在答题过程中要看看材料给解答这个问题提供了哪些有用的信息,如材料中有没有反映出什么问题,如果有.就可对症下药提出措施;再如材料中有没有成功的做法。如果有,也可借鉴,提出措施,等等。 三是落实主体寻答案。在答题过程中可考虑不同的主体在解决某一问题中负有怎样的责任,该做出怎样的努力。 四是考虑直接和间接、具体和根本的措施。当然,实际运用中往往需要以上思路的综合运用。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开封古城墙,周长14.4公里,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国现存的仅次于南京古:城墙的第二大古代城垣建筑。一直以来,开封古城墙的保护和开发都备受争议,保持原貌与开发旅游的博弈从未中断。近年来,按照保护和开发相结合的原则,开封通过生态修复、强化文物执法力度,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如今开封城墙周边已经全部规划成为环城绿地公园,每天市民围着城墙跑步锻炼,开展各种文化体育活动。 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有关知识说明开封古城墙保护和开发的关系。 【答案】①矛盾就是对立统--,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对开封古城墙的保护和开发就体现了对立统的关系。②矛盾双方具有斗争性,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开封古城墙保护和开发存在对立的一面,保护要保持原貌;而开发将破坏原貌。③矛盾双方的同一性,指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贯通。保护和开发存在相互统一的关系,对古城墙要圣持保护和开发相结合的原则,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④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解析】 【分析】 此题以开封市古城墙的保护与开发为话题,考查《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 【详解】设问要求“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有关知识说明开封古城墙保护和开发的关系。”属于分析说明类试题。考生在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此题的知识范围为“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属微观考查。然后结合材料中开封市古城墙的保护与开发的具体情况按照“矛盾的基本属性是同一性和斗争性;古城墙保护和开发存在对立统一关系;古城墙保护和开发的对立性的具体体现;古城墙保护和开发的同一性的具体体现;坚持矛盾的对立统一,实现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的思路进行具体分析即可。 【点睛】“分析说明类”主观题解答策略 1.题型介绍 分析说明题是一种要求考生对试题中的一段或几段材料进行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分析,从而说明这段材料的观点、原理是什么的题型。这类题型的设问,一般要求分析材料中体现问题的实质、原因(依据)、影响、解决问题的相应措施,要求学生尽量能从材料中归纳出符合题意的道理,然后根据相应类型进行分析。 2.解题规律 解答此类型题须按以下四步进行: 第一步“定”,即确定所要运用的观点、原理。 第二步“分”,即对观点、原理进行分解。比如把文化创新分解为文化创新的意义、途径、主体等方面。 第三步“筛”,即筛选材料中的有效信息。 第四步“联”,即把保留的观点、原理与相应材料进行有机结合。 解答分析说明题,要做到有理有据,逻辑严密,条理清楚。特别要指出的是,回答问题一定要根据题目的要求,灵活运用,上述方法有取有舍,详略得当。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兰考县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向好的背后,是兰考县深化改革的结果:兰考县狠抓党员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大力弘扬传承焦裕禄精神,以清风正气助推富民强县;积极探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行政许可事项126项,营商环境明显改善;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多管齐下,在服务群众上出实招,不断实现兰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兰考将以更实的作风、更大的勇气、更强的担当,将改革进行到底。 运用唯物史观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兰考县深化改革的借鉴意义。 【答案】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有促进作用。大力弘扬传承焦裕禄精神,以清风正气助推富民强县。②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状况时,对其发展有促进作用。积极探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营商环境明显改善。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服务群众上出实招。(把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最高价值追求亦可) 【解析】 【分析】 此题以兰考县深化改革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向好为背景材料,考查《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 【详解】设问要求“运用唯物史观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兰考县深化改革的借鉴意义。”属于意义类试题。考生在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此题的知识范围为“唯物史观”的知识,属中观考查。然后结合材料中兰考县深化改革的成功经验分别从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即可。 【点睛】“意义类”主观题解答策略 1.题型介绍 “意义”类设问往往以“意义”“作用”“影响”等词语为题眼,要求学生对材料中所呈现的事件、所采取的措施或提出的方案等所具有的意义、所具有的作用或所产生的影响作出具体分析。此类设问的指向都比较明确,就是要求学生分析“意义”,所以审题的难度相对较小。但具体答题过程中要用到什么知识,或要从什么角度来分析意义,在设问中往往是没有明确说明的,要求学生能够进行综合分析,所以对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要求是比较高的。 2.解题规律 解答“意义”类设问的题目,关键是找到答题的切入点。找准答题的切入点,应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答“意义”类设问可从以下四方面找到切入点。 第一,根据设问的主体分析其意义。即分析设问中的事件或措施对“谁”有意义。政治生活中常见的主体有党、国家(政府、人大、法院等)、人民、人大代表、公民等;经济生活中的常见主体有消费者、经营者、企业、国家、劳动者等。另外,有时我们还可把主体扩大,如有些题目中可考虑对“农民”的意义、对“农业”的意义、对“农村”的意义、对“产业结构”的意义、对“国民经济”的意义等。总之,考虑意义时我们一定要考虑到对“谁”有意义。 第二,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其意义。 第三,确定范围分析其意义。在答“意义”类设问时,一般可考虑两个范围,一是知识范围,即把问题分解成“经济意义”“政治意义”“社会意义”“文化意义”等小问题来分析;二是区域范围,即考虑对“当地”有何意义、对“国家”有何意义、对“世界”有何意义。当然,很多题目是两种范围要结合在一起分析。 第四,回归教材分析其意义。即把设问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寻找答题思路。 “意义”类设问在答题过程中学生往往只抓住一个切入点进行分析,极易导致漏答。其实,在具体设问当中,并不一定是一个问题一个切入点的,而是在一个设问中蕴含着多个切入点,需要我们全面考虑,不要抓住一点,不及其余。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