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内蒙古通辽实验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内蒙古通辽实验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2018-2019学年内蒙古通辽实验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 2. 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传统中国对如何读书有过很多讨论,其中,朱熹的《朱子读书法》流传甚广,成为近世士子的读书指南,元代程端礼《读书分年日程》即以此为基础,后又演化出徐与乔《五经读法》、周永年《先正读书诀》等等。与现代社会的诸种事情一样,读书之法也存在古今之变,高下之分,应以扬弃的态度审慎对待。这其中我们尤其应该注意的是,在儒学主导下的传统中国,古人读书不完全如现代社会那般是为了获取新的知识,如果仅仅从知识体量角度而言,那时候总量并不算大。《论语》首章讲“学而时习之”,这里的“学”是自己体悟觉醒的意思,所以古人说“古之学者为己”,而不仅仅是获取外在知识。 古人特别反对把读书只是当成“辞章记诵”来猎取功名,认为那样背离了读书的本意。朱子反复提倡读书要“涵泳”,读书应该做到使人“存心复性”“学以成人”并能“经世致用”。所以,在传统中国的儒学政教体系里,特别重视如何读书也就不奇怪了。‎ 南宋人陈善在《扪虱新话》中曾对读书法有个精辟总结:“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读书要“求所以入”,就如孟子所说的能够“知人论世”,熟悉作者的语境和个人品性,这样才能“见得亲切”,真实把握原作者的意图,知道古人的用心之处,以古人为师,矫正自己的言行,进行诚意正心修身齐家的自我治理,这样才能把书读进去。如果只是读进去,而不知运用,成为词句的奴隶,那只能落得个“两脚书橱”的称号,这不是善于读书的人。要“用得透脱”,就是要能够立足于自己的时代和语境,把所读之书消化透彻,对自己所处的当下之世有仔细的考辨,认清时势,消化所读之书,这样读书才能达到经世致用的效果。‎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谈到诗人的创作也表达过类似的意思:“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王国维是从美学角度立言,意思其实是一样的。‎ 在这个“入乎其内”和“出乎其外”的过程里,读书人的主体角色值得认真思考,他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更不是游谈无根的夸夸其谈者,虚心涵泳,然后“博学、审问、慎思、明辨而躬践之”。读书的过程,是读书人在所读之书与现实之间进行不断对话和诠释的过程,读书人“入乎其内”,体会原书的精神,吸收书的营养,同时要能“出乎其外”‎ ‎,用之于天下国家,在这过程里,读书人自己的狭隘生命体验得到了扩充,即孟子所谓“养浩然之气”。同时,为改变现实,又必须对书进行创造性地转化,使自己当下的生命和文化灌注到古书之中,使古书具有了生机活力,成为改造现实、规划未来的参考。‎ 这样的读书法有着鲜明的儒学特色,贯彻了儒学所强调的“学以成人”和“经世致用”思想,这也是与孟子提倡的士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社会存在方式是相对应的。到了明代,从小学开始,到科举求官,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教科书,读书的过程是“证诸先觉,考诸古训,尊所闻,行所知”的历程,从小就开始这样反复训练,“日以义理浸灌其心”,长大了自然就可以达到使“心术归于正”的目标了。‎ ‎(摘编自黄振萍《传统中国的读书方法与意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程端礼、徐与乔、周永年的读书法是在朱熹的《朱子读书法》的基础上得以不断发展、演化来的。‎ B.孔子的“学而时习之”、孟子的“养浩然之气”、朱子的“涵泳”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好的读书方法。‎ C.王国维认为读书是一个“入乎其内”和“出乎其外”的过程,要求读书人主动学习,创造性学习。‎ D.文章论述的各种读书方法都烙印着儒学的特色,与孟子所提倡的士人的社会存在方式是相对应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段列举朱熹等人的著述,分析古今读书的不同,得出传统中国儒学政教体系重视读书法的结论。‎ B.陈善在谈论读书方法时,将“见得亲切”和“用得透脱”两者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思辨色彩。‎ C.文章每段都采用了引用的论证手法,起到强化作者的观点、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的作用。‎ D.文章围绕“读书的方法和意义”这一论述对象,按照历史发展顺序进行阐释和探讨,有理有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学习新知识、获取功名、矫正自我的言行、改变现实、规划未来皆属传统中国士子读书的意义。‎ B.读书之法是存在古今之变的,但是用所读之书,对所处的当下之世有考辨、有诠释仍值得倡导。‎ C.文章阐释了读书使人“学以成人”“经世致用”的必要性,由此批判了“两脚书橱”的读书人。‎ D.文章探讨的传统读书方法,在现代社会看来,虽有积极的参考性和指导价值,但应以扬弃的态度来对待。‎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小题。‎ 除夕夜里的流浪汉 苍苍松柏 灯光点亮了小镇,鞭炮声在除夕夜里迭起。‎ 窗内,人们围坐推杯笑语;屋外,夜里寒风刺骨,偶有烟花起落。小男孩隔着雾气迷蒙的窗户,觑见了一条熟悉的人影,又是那个流浪汉!他正在除夕的夜色中流浪!‎ 小男孩始见那个流浪汉是在春天。那时的流浪汉干瘦,腰板还是直挺的,肩上掮着根系了两袋垃圾的扁担,身上裹着披散斑驳的棉袄,顶着鬈髭结块的及肩散发,走近了闲坐着的人们。如果不是那一对灰蒙蒙的眼仁久久还会一转动,那扁担上的就不止是两袋垃圾了。‎ ‎“嘿,老头要钱抽烟不?”小男孩循声看去,一个中年男人叫住了流浪汉,“我拿钱给你去买烟抽,要不要?”中年男人脸上泛起笑容。‎ ‎“你给我烟抽嘛。”流浪汉停在中年男人身边,像小孩索要糖果似的看着他。‎ 中年男人稍稍离了离了流浪汉,继而笑道:“我这儿有五角和一块,你看哪张买得烟,说对咯,就拿钱给你买烟抽。”围坐的人闻言大都忍着笑。‎ ‎“我不晓得,一块买得烟抽不嘛。”流浪汉问。‎ 中年男人几乎遏制不住大笑:“一块囊个(怎么)买得到烟抽,五角要比一块大得多咯嘛,你真勒是捡渣渣(垃圾)脑壳捡搭铁(蠢笨)咯!”‎ 流浪汉闻言憨笑,说:“他们都说我憨,你给我五角,买烟抽嘛。”‎ ‎“给你给你,快去买烟,不耽误你捡渣渣咯,你一天工务繁忙得很。”中年男人搜索一阵丢给了流浪汉,或许这是他第一次笑着给别人钱。‎ 流浪汉接过钱像孩童接过久望的糖果,嘴里嘟囔着:“谢谢咯,谢谢咯,买烟抽……”然后笑着渐渐走远。‎ ‎“你囊个骗人家憨包哦!”围坐的一个妇女眼角堆着笑意道。‎ ‎“哪点骗了嘛,说给钱就给他钱!不是骗嘛!”春风吹散了笑趣,拂过流浪汉渐渐远去的乐滋滋的背影,却也吹皱了小男孩的心,一种无法言清的东西壅塞在他的胸口。‎ 后来,小男孩听大人们说起,才知道流浪汉不是本镇的,家人都不在了,平日靠捡渣渣(垃圾)度日;也会在别人酒宴后帮忙清理,充当廉价的劳力,人算勤快,手脚也还是麻利的,报酬往往就是残羹与香烟。‎ 第二次见到流浪汉是在秋天,小男孩和方到山上主持完修缮庙堂的奶奶在路上遇到了流浪汉。‎ 流浪汉凑近了老人,笑道:“给我五角钱嘛——买烟抽,五角钱……”流浪汉脸上堆起的满是褶子,只见他原本干瘦的身子越发单薄,竟有了几分佝偻,肩上的扁担却不见了踪影。‎ 老人刚从庙堂里出来,微笑道:“我这儿没得五角,你去问哈其他人。”言罢,趋步叫着小男孩跟上。‎ 流浪汉又紧跟上来:“五角,给我五角嘛……”‎ 老人不搭不睬直至摆脱了流浪汉,对着小男孩说教道:“遇到这种憨包,就不要理睬他。”‎ ‎“我有一块的零钱的嘛?”小男孩高兴的掏出兜里的一块钱,举到奶奶面前。‎ ‎“你给他一块,他就会一直缠着你。这种憨包见得多咯。”老人不高兴地说。‎ ‎“那就给五角……”小男孩小声说。‎ ‎“不行!走!”奶奶生气的把小男孩的一块钱塞回兜里,扯着他的手快步走开。‎ ‎“为什么呢……”小男孩心里犯嘀咕。‎ ‎“五角,给我五角嘛……给我五角嘛……”流浪汉断断续续的声音渐渐被丢在了身后。‎ 再后来, 听说流浪汉逢着谁都会开口要五角钱,捡渣渣成了一件不要紧的事,而大家还是会说他是“憨包”,却通常一边笑着赶紧走开。至于流浪汉如何会养成向人要钱的习惯,小男孩隐约有了答案;而自此以后,看见庙堂里威风凛凛的神像,小男孩就会厌恶陡生。‎ ‎……‎ 除夕夜里,流浪汉第三次走入了小男孩的视线,那熟悉的身影在烟花迷雾里渐渐清晰。‎ ‎“哎,老爷爷在外头很冷吧,也饿了吧?”小男孩想到。这会子大人们聊得正起劲,竟没有人发现小男孩偷偷兜了一些吃食,悄悄溜出了和暖的房屋。‎ ‎“老爷爷,过年好啊!这些吃食您拿去吃吧。”小男孩拽了拽流浪汉的棉袄,小手举着吃的,笑盈盈的站在流浪汉跟前。此刻小男孩的心里没有以往两次的空虚,似乎被什么东西填得满满的。‎ 烟花又起,五彩的光芒在流浪汉黑黢黢的眼仁里熠熠闪光……‎ 也许,新年的春天里,小男孩会再见到流浪汉,还有那肩上掮着的系了两袋垃圾的扁担。‎ ‎(有修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除夕夜里的流浪汉”为题,交代了时间和人物,既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与文章开头除夕夜流浪汉的出场相呼应。‎ B.小说写中年男人、围坐的人、围坐妇女都提到“笑”,这里的笑不同平常代表善意的笑,而是流浪汉被大人们拿来取乐,具有讽刺意味。‎ C.“看见庙堂里威风凛凛的神像,小男孩就会厌恶陡生”,厌恶正是“小男孩隐约有了答案”的证明,厌恶的或许是神像下求佛庇佑的人。‎ D.小说运用语言、动作、肖像、心理等描写手法,生动地塑造了流浪汉的形象,反映了弱势群体的生存现状,及作者对弱势群体的同情。‎ ‎5.小说中“小男孩”是怎样的形象,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 答:‎ ‎6.小说运用了哪种叙述方式,前后两次写到流浪汉的眼仁,这样处理各有什么艺术效果?(6分)‎ 答:‎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小题。‎ 材料一:‎ ‎“无废城市”是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 将在全国范围内选择10个左右有条件、有基础、规模适当的城市,在全市域范围内开展“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完成顶层设计引领、工业、农业、生活、风险防控、激发市场活力各方面的任务。并从组织领导、资金支持、监管执法、宣传引导等方面提供保障。‎ ‎2020年是完成任务的关键时间点: 试点城市的大中型矿山达到绿色矿山建设要求和标准,其中煤矸石、煤泥等固体废物实现全部利用;基本建成废弃产品逆向回收体系。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5%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重点用膜区当季地膜回收率达到80%以上。基本实现同城快递环境友好型包装材料全面应用;全面落实生活垃圾收费制度,推行垃圾计量收费。在试点城市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全面推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 ‎(摘编自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北京日报》2019年1月21日)‎ 材料二:‎ 我国每年新增固体废物100多亿吨,历史堆存总量高达600-700亿吨。固体废物产生强度高、利用不充分,部分城市‘垃圾围城’问题十分突出,与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还有较大差距。而固废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制度设计和实施的刚性不足,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完善。目前不少地方在城市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在固废减量、回收利用与处置问题上考虑不足,严重影响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015年以来,广东省危险废物非法处置倾倒案件多达200多起,非法转移倾倒点遍布全省21个地市。“阳江市宏湘金属加工厂违法转移、倾倒危险废物达2万多吨;江门市长优实业有限公司产生的含镍危险废物2.1万吨非法倾倒于广东阳江、江门和广西梧州等地。”生活污泥违法倾倒猖獗,深圳、东莞、惠州、茂名、阳江、肇庆6个地市均存在非法转移倾倒污泥问题;发生非法跨界倾倒生活垃圾案件100多起,倾倒垃圾数十万吨。‎ ‎(摘编自《“无废城市”建设的背景、目的和手段知多少?》,中国环保在线2019年1月28日)‎ 材料三:‎ 现阶段建立“无废城市”的多为发达国家,虽然纳入“无废”的废弃物种类有所不同,但没有将农业废弃物纳入“无废”目标。‎ 绝大多数案例城市在制定“无废城市”‎ 目标前,均已有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废弃物管理经验。其废弃物管理体系基本是政府主导、生产企业负责、家庭分类投放、废弃物处理商负责收集运输及处理,商业企业、建筑企业、工业企业则多为单独签约专门服务商。整体来看,由于废弃物管理体系较为完善,大多数案例城市征收的垃圾费已经能够完全覆盖相关支出,废弃物管理进入了良性运转轨道。‎ 有些城市的做法极为典范:奥克兰市根据新西兰环境部的政策要求对轮胎、电子设备、包装等行业企业对其产品进行回收处理。旧金山市将弃物收集、处理均外包给废弃物处理公司,并一同制定城市的废弃物管理方案;开发专门的废弃物网页和APP并进行培训,展示废弃物分类及处理信息,并启动数据库供信息查询。马斯达尔城修建低能耗的地下平板货运系统,提升运输效率,减少人工成本。‎ ‎(摘编自蒙天宇《 “无废城市”建设的国际经验及启示》,《中国环境报》2019年2月7日)‎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为一种城市发展模式的“无废城市”,将在全国范围内10个左右有条件、有基础、规模适当的城市,在全市域范围内开展建设试点。‎ B.在“无废城市”的建设试点城市,基本实现了同城快递环境友好型包装材料全面应用;全面落实生活垃圾收费制度,推行垃圾计量收费。‎ C.想要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要努力解决好城市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在固废减量、回收利用与处置问题上的欠缺。‎ D.绝大多数案例城市均有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废弃物管理经验,有较为完善的废弃物管理体系,为其建设“无废城市”提供有利条件。‎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无废城市”并不是没有固体废物产生,或固体废物能完全资源化利用,而是努力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需要长期探索与实践。‎ B.我国的固体废物保有量和产生量巨大,这和固废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制度设计和实施的刚性不足,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完善有关。‎ C.并非发达国家才能建设“无废城市”,虽然各国所定的“无废”的废弃物种类有所不同,但没有将农业废弃物纳入“无废”目标体系。‎ D.三则材料的侧重点不同,材料一侧重方案指引,材料二侧重建设的现状和突出问题,材料三侧重可从国际“无废城市”案例汲取经验。‎ ‎9.根据材料二,请指出广东省存有什么突出问题;解决相应问题可以从材料三列举的城市典范做法中汲取哪些宝贵经验?(6分)‎ 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折可适字遵正,府州人。未冠有勇,驰射不习而能。鄜延郭逵见之,叹曰:“真将种也。”荐试廷中,补殿侍。从种谔出塞,遇敌马以少年易之,可适索与斗,斩其首,取马而还,益知名。米脂之役,与夏人战三角岭,得级多。兵久不得食,千人成聚,籍籍于军门,或欲掩杀以为功,可适曰:“此以饥而逃耳,非叛也。”单马出诘之曰:“尔辈何至是,不为父母妻子念而甘心为异域鬼耶?”皆回面声喏,流涕谢再生,各遣归。羌、夏人十万入寇,可适先得其守烽卒姓名,诈为首领行视,呼出尽斩之,烽不传,因卷甲疾趋,大破之。论前后功,至成州团练使。渭帅章楶合熙、秦、庆三道兵筑好水川,命总管王文振统之,而可适为副。熙州兵千人失道尽死,文振归罪于可适,楶即下之吏,宰相章惇欲按军法,哲宗不许,犹削十三官而罢。嵬名阿埋、昧勒都逋,皆夏人桀黠用事者,诏可适密图之。会二酋以畜牧为名会境上,可适谍知之,遣兵夜往袭,并俘其族属三千人。迁可适东上阁门使,真拜和州防御使。帅钟传行边为敌所隔以轻骑拔之得归传议取灵武环庆亦请出师命可适将万骑往即薄灵州川。夏人扶老挟稚,中夜入州城,明日俘获甚夥,而庆兵不至,乃引还。诏使入觐,帝以传策访焉,对曰:“得之易,守之难,当先侵弱其地,待吾藩篱既固,然后可图。”帝曰:“卿言是也。”进步军都虞候。俄知卫州。转运使请于平夏、通峡、镇戎、西安四寨分筑场圃,置刍粟五百万,可适以费大难之,又欲借车牛以运,及致十万斛于熙河,皆戾其意,乃中以疑谤,召为佑神观使。明年,复以为渭州,数月而卒,年六十一。‎ ‎(选自《宋史•折可适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帅钟传行边/为敌所隔/以轻骑拔之/得归传/议取灵武/环庆亦请出师/命可适将万骑往/即薄灵州川/‎ B. 帅钟传行边/为敌所隔/以轻骑拔之/得归/传议取灵武/环庆亦请出师/命可适将万骑往/即薄灵州川/‎ C. 帅钟传行边/为敌所隔/以轻骑拔之/得归/传议取灵武/环庆亦请出/师命可适将万骑往/即薄灵州川/‎ D. 帅钟传行边/为敌所隔/以轻骑拔之/得归传/议取灵武/环庆亦请出/师命可适将万骑往/即薄灵州川/‎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未冠指未行冠礼,即未满二十岁,古礼男子年满二十就束发加冠,表示已成年。‎ B. 宰相是指辅佐皇帝执政的最高行政长官,其具体官名随朝代更替而不同。‎ C. 中夜即半夜,与子时、三更、三鼓等相对应,指凌晨一时至凌晨三时这段时间。‎ D. 入觐最早指古代诸侯于秋季入朝觐见天子,后来泛指地方官员入朝觐见帝王。‎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折可适天资不凡,很早崭露头角。他勇力过人,被人赞叹为天生将才。出征塞外,就斩下轻视他年轻的敌军骑兵首级,夺取战马,声名远播。‎ B. 折可适有勇有谋,常常出奇制胜。羌、夏军队大举入侵,他先用计除掉敌军守烽火的士兵,使得烽火无法传递,再乘机快速进兵,大败敌军。‎ C. 折可适心地仁慈,理解士兵疾苦。米脂作战期间,士兵千余人聚集闹事,有人想全部杀掉这些士兵博取功名,他疼惜士兵的家人保护了他们。‎ D. 折可适任职卫州,因公遭人嫉恨。转运使请求在四个地方修建仓库储粮,他因为费用太大而反对,结果遭转运使中伤,被召回朝廷任职。‎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会二酋以畜牧为名会境上,可适谍知之,遣兵夜往袭,并俘其族属三千人。‎ 译文:‎ ‎(2) 对曰:“得之易,守之难,当先侵弱其地,待吾藩篱既固,然后可图。”‎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登九峰楼寄张祜 杜牧 百感衷来不自由,角声孤起夕阳楼。‎ 碧山终日思无尽,芳草何年恨即休。‎ 睫在眼前长不见,道非身外更何求?‎ 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 ‎【注】据《云溪友议》载,长庆年间(821-824)白居易为杭州刺史时,张祜和徐凝同应贡举而未能分出谁当首荐。白居易遂出试题命二人决赛,结果列徐第一,张第二。张以为耻,遂“行歌而返”。后杜牧颇为张祜抱不平,写此诗歌寄赠张祜。‎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首联“孤起”一词,写角声凄厉,实际上也烘托出诗人独自登上九峰楼孤寂黯然的心境。‎ B.颔联把无形离思别情寄寓在碧山、芳草等景物中,情景相生,显得丰满具体,意蕴深长。‎ C.翠峰依旧,徒添知己之思;芳草连天,益增离别之恨。“思无尽”“恨即休”即本诗的诗眼。‎ D.尾联一个“轻”字表现出张祜蔑视权贵利禄的名士风骨,暗寓对张祜的赞赏。‎ ‎15.讲究“兴寄”是我国古代诗歌的重要特点,要求诗歌不正言直述,而是托物(景、事)兴情,有所寄寓。杜牧“兴寄深远”的诗风历来为人所称道,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6分)‎ 答: ‎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中多次发出“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感叹,其中两处接着用“_________”的表情变化和“________”的动作情态,显现了蜀道之“难”。‎ ‎(2)杜甫在《登高》中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 ‎(3)诗人借远嫁塞外的女子的乡土之思,吐露自己飘零的故园之情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7-19题 日前发布的《社会心态蓝皮书: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18)》显示,在所有年龄段中,21—30岁的年轻人在“当前获得体验”一项得分最高。这澄清了社会对青年的一些误读,也显示出中国青年的锐意进取和_____,不禁让人____。根据蓝皮书定义,获得感主要是指在社会中通过努力,进而获得提升、肯定和奖赏。青年在这一项上的高分,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中国社会 ‎_____的变化,给予青年的成长空间更加广阔。同时,《社会心态蓝皮书》还显示,“90后”青年个人普遍持有正向、积极的社会价值观,重视集体主义、人文关怀和权利平等。这与我们平时对90后懒散的印象____。不过,报告也显示,( )。这其中,有一些是工作的压力,有一些是生活中的困扰,还有一些是未来的不确定因素,等等。‎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 生气勃勃 刮目相看 翻天覆地 大相径庭 B. 生机勃勃 另眼相看 石破天惊 泾渭分明 C. 生气勃勃 另眼相看 翻天覆地 泾渭分明 D. 生机勃勃 刮目相看 石破天惊 大相径庭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为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 获得感主要是指在社会中通过努力,进而获得提升、肯定和奖赏的认知体验。‎ B. 获得感主要是指在社会中通过努力,从而获得提升、肯定和奖赏。‎ C. 获得感主要是指民众在社会中通过努力,从而获得提升、肯定和奖赏的认知体验。‎ D. 获得感主要是指民众在社会中通过努力,进而获得提升、肯定和奖赏。‎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 青年也潜藏着一定程度的压力,虽然获得感数值在稳步提升,‎ B. 青年虽然获得感数值在稳步提升,但也潜藏着一定程度的压力 C. 青年即使获得感数值在稳步提升,也仍埋藏着一定程度的压力 D. 青年也潜藏着一定程度的压力,即使获得感数值在稳步提升 ‎20、完成下列填空(6分)。‎ ‎《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是(1),我们所熟知的他忠、义、勇、谋、傲的事情分别有:千里(2)、华容道义释(3)、过五关(4)、水淹(5)、败走(6)。‎ ‎21、简述题(5分)。‎ 请简述《红楼梦》中“木石前盟”的故事。‎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现在在班里的位置,就决定着将来在社会上的位置。”在今年央视春晚上,小品《占位子》,讲述了各路家长使出浑身解数抢占教室“C位”的故事,引发众人热议。C是英文“center”的缩写,意为中央、正中心。“C位”指中间位置、重要位置或核心位置的意思。‎ 面对C位现象,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联系生活实际,围绕材料内容和含义,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18-2019高一下3月月考 语文参考答案 ‎1. A( B孟子的“养浩然之气”是读书的意义.C王国维“入乎其内”“出乎其外”这个说法是 针对“诗人的创作”,并不直指读书法.D以偏概全,太绝对.“学而时习之”这一读书法与 孟子提出的士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社会存在方式不一致)‎ ‎2. D(“按照历史发展顺序”理解错误)‎ ‎3. C(文章只是反复阐释了读书应使人“学以成人”并“经世致用”这一思想,并没阐释必要 性,且前后因果关系不成立)‎ ‎4.D(小说没有运用心理描写的手法去塑造流浪汉。) ‎ ‎5.(1)“小男孩”是一个单纯,善良的孩子(1分),他关爱弱势群体,是传统美德的继承者。(1分)‎ ‎(2) ①(情节结构)小说以“小男孩”的所见所闻为线素,见证人们对流浪汉的不同态度,使作品结构严谨,增强了真实性; ‎ ‎②(人物塑造)“小男孩”对流浪汉遭遇有关切,有同情;“小男孩”的单纯善良与成人的世故冷漠(“中年男人”的表面是善行,实际是取乐及“奶奶”的唾弃,求佛庇佑却无善行)等形成了鲜明对比; ‎ ‎③(主题表达)“小男孩”是揭示作品主题的关键,而“小男孩”没有受中年男人和一心拜佛的奶奶的行为影响,给予弱势群体应有的人格尊重和关爱,做出了继承优良传统美德的表率,用善举传递了温暖与希望。‎ ‎(主要作用每点两分,只要答对两点,则给满分4分)‎ ‎6.(1)小说采用倒叙的叙述方式,(1分)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1分),引出了下文“憨包”流浪汉被大人们取乐、唾弃,而小男孩分与食物的故事(1分)。‎ ‎(2)第一次的眼仁是“灰蒙蒙”的,呆滞的,所表露的是流浪汉对生活的忍耐与精神的麻木,第二次的眼仁是“黑黢黢” “闪光”的,是带有生气,流浪汉感受到来自小男孩的善意和温暖(1分);前后两次刻画,形成鲜明对比,引发读者的阅读思考(1分),深化了文章的主题,作者希望弱势群体能得到尊重,也希望他们能重燃希望,自尊自强的生活下去(1分)。‎ ‎7.B(未然变已然,忽视原文时间;到2020年才是完成任务的时间点。)‎ ‎8.C(范围扩大,没有将农业废弃物纳入“无废”目标体系的是材料三中的案例城市,我国有将农业废弃物纳入“无废”目标体系,参见材料二中的2020年任务完成项目“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重点用膜区当季地膜回收率达到80%以上。”)‎ ‎9.(1)广东省存有工业和生活固体废物产生量大(1分),废物非法转移倾倒事件高发频发的问题(1分)。(方向对即可。对应材料二,第一段为全国共性问题,故广东省也存在固体废物产生量大的问题,第二段是突出广东省自身工业和生活废物非法转移倾倒事件高发频发的问题)‎ ‎(2)宝贵经验:‎ ‎①(解决工业固废)制定相关政策,实施生产者责任制。(对应材料三“奥克兰市根据新西兰环境部的政策要求对轮胎、电子设备、包装等行业企业对其产品进行回收处理。”。)‎ ‎②(解决生活固废)注重信息传播、培训,提升公众意识。(对应材料三“开发专门的废弃物网页和APP并进行培训,展示废弃物分类及处理信息,并启动数据库供信息查询。”。)‎ ‎③(处置固废)充分调动市场资本及专业技术管理。(对应材料三“旧金山市将弃物收集、处理均外包给废弃物处理公司,并一同制定城市的废弃物管理方案”。)‎ ‎④(处置固废)探索、研究与应用废弃物的新技术。(对应材料三“马斯达尔城修建低能耗的地下平板货运系统,提升运输效率,减少人工成本。”。)‎ ‎(经验每点1分,满分4分;如照抄原文对应信息点,不作整合归纳,应酌情扣分。)‎ ‎10B ‎11C(“凌晨一时至凌晨三时这段时间”说法错误。“子时”“三更”“三鼓”指的是晚上十一时至次日凌晨一时这段时间。“中夜”指的是晚上十时至次日凌晨二时这段时间。)‎ ‎12C(“他疼惜士兵的家人保护了他们”分析不正确,从原文来看,折可适保护士兵是因为他认为士兵出于饥饿而打算出逃,这不是叛乱,情有可原。)‎ ‎13(1)适逢这两个首领以放牧为名在边境上会面,折可适侦查得知此事,派遣军队于夜间前去袭击,一并俘获他们的族人三千人。(“会”“谍”各1分,句意3分)(2)(折可适)回答说:“得到那些地方容易,守住那里很难,应当先侵吞削弱他们的地盘,等到我们的边界牢固了,然后可以图谋。”(“弱”“藩篱”各1分,句意3分)‎ ‎【参考译文】:‎ 折可适字遵正,是府州人。他还未成年就有勇力,驰马射箭不学就会。鄜延郭逵见到他,赞叹说:“真是天生的将才啊。”举荐他到朝廷中考试,补为殿侍。折可适跟随种谔出塞,遇到敌方骑士因为他年轻而轻视他,折可适向对方索战,砍下他的头,夺得马匹返回,因此更加出名。米脂之战,与夏人在三角岭交战,取得的首级很多。士兵很长时间得不到军粮,上千人聚集在一起,在军营门口吵闹,有人想要全部杀掉他们以表功,折可适说:“这是因为饥饿而出逃罢了,不是叛乱。”他单人匹马出去责问他们说:“你们这些人怎么至于这样,不为父母妻儿着想而甘心做他乡之鬼吗?”‎ 士兵们都回头认错,流着泪感谢再生之恩,各自回营。羌、夏军队十万人入侵,折可适先得知他们守烽火的士兵姓名,冒充首领巡视,把他们叫出来全部杀掉了,使得烽火无法传递,乘机带兵卷起铠甲,轻装快速前进,大败敌军。计算前后功劳,折可适官至成州团练使。渭帅章楶会合熙、秦、庆三道军队修筑好水川,命令总管王文振主管此事,折可适为副。熙州士兵一千人迷失道路全部死亡,王文振归罪于折可适,韩楶就把他交付司法部门审讯,宰相章惇想按照军法处置,哲宗没有准许,但仍削去他十三官阶。嵬名阿埋、昧勒都逋,都是西夏凶恶狡猾并掌握大权的人,诏令折可适谋取这两人。适逢这两个首领以放牧为名在边境上会面,折可适侦察得知此事,派遣军队于夜间前去袭击,一并俘获他们的族人三千人。朝廷擢升折可适为东上阁门使,实授和州防御使。统帅钟传巡视边境,被敌军阻隔,折可适率轻骑打败他们,得以返回。钟传商议夺取灵武,环庆也请求出兵,命令折可适率领一万骑兵前去,靠近灵州川。夏人扶老携幼,半夜进入州城,第二天俘获了很多人,然而环庆的军队没有到达,于是退兵返回。下诏让他入朝见皇帝,皇帝拿钟传的谋略询问他,(折可适)回答说:“得到那些地方容易,守住那里很难,应当先侵吞削弱他们的地盘,等到我们的边界牢固了,然后可以图谋。”皇帝说:“你说得对啊。”升他为步军都虞候。不久任卫州知州。转运使请求在平夏、通峡、镇戎、西安四寨分别修建仓库,放置粮草五百万,折可适因为费用太大不同意,又想借车和牛来运输,把十万斛送到熙河,都违背了他的意愿,于是受到诽谤,被召回朝廷任佑神观使。第二年,折可适又被任用来管理渭州,数月后去世,享年61岁。‎ ‎14C(“思无尽”“恨即休”即本诗的诗眼,错误。诗歌的诗眼应是“百感衷来不自由”。)(3分)‎ ‎15①善于借景抒情。“角声孤起”渲染出岑寂凄厉的氛围,更烘托出诗人独游时黯然神伤的心境。芳草连天,明写草之繁盛,实写愁绪多而难解,引发读者丰富的联想;(3分)②善于婉讽,充满理趣。以目不见睫这种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暗讽白居易不擅识人,“道非身外”即称颂张祜诗艺之高,又委婉规劝朋友不必过于看重他人评论等身外之物,以此来慰藉自伤沦落的诗友,富有哲理,寄意深远。(3分)‎ ‎16. (1) 使人听此凋朱颜;侧身西望长咨嗟。(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3)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 ‎( 每题2分,共6分,有错、漏,则该题不给分。)‎ ‎17、A(生机勃勃:形容生命力旺盛的样子,多指事物。生气勃勃:形容人或社会富有朝气,充满活力。“刮目相看”强调用新的眼光看待,而“另眼相看”强调特别重视。翻天覆地:形容变化巨大而彻底;石破天惊:多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大相径庭: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泾渭分明: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 ‎18、C(原句出现的语病有三个:残缺主语和宾语中心语,句子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因果而非递进)‎ ‎19、B(补写的是一个过渡句,先谈获得感,再谈压力;两句之间应该为转折,而非假使;压力能与潜藏搭配,不能与埋藏搭配)‎ ‎20、(1)关羽;(2)走单骑;(3)曹操;(4)斩六将;(5)七军;(6)麦城。(每点1分,)‎ ‎21、参考示例:黛玉前身是西方灵河岸上的一棵絳珠仙草,宝玉的前身是补天石,亦即神瑛侍者。神瑛侍者每天用甘露灌溉絳珠草,使仙草既受天地精华,又受雨露滋养,于是脱掉草胎木质,修成女体。后来神瑛侍者下凡造历,絳珠仙草决定也下凡为人用一生的眼泪偿还神瑛侍者的甘露之恩。‎ ‎(绛珠仙草,神瑛侍者,用甘露灌溉,脱掉草胎木质,用一生眼泪偿还,各1分,句子连贯通顺1分。有错别字,所在给分点的1分取消)‎ ‎ 四、写作(60分)‎ ‎22.(60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