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常德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南省常德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www.ks5u.com 地理(问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小题,60分)‎ ‎1.太阳之所以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主要是因为 A. 太阳位于太阳系的中心 B. 太阳的质量占整个太阳系的99.86%‎ C. 太阳发出巨大的光和热 D. 太阳自身的自转运动 ‎【答案】B ‎【解析】‎ ‎【详解】运动着的天体因互相吸引和互相绕转,从而形成天体系统。太阳系是由太阳以及在其引力作用下围绕它运转的天体构成的天体系统,其它天体之所以会围绕太阳运转,这是因为太阳的质量占整个太阳系的99.86%,对其它天体具有强大的吸收力,从而使太阳成为太阳系的中心天体,选项B符合题意。太阳位于太阳系的中心、太阳发出巨大的光和热不是太阳成为太阳系中心天体的主要原因,太阳自身的自转运动不是太阳成为太阳系中心天体的原因,排除A、C、D。‎ ‎2.光年是 A. 时间单位 B. 距离单位 C. 能量单位 D. 仅在太阳系内使用 ‎【答案】B ‎【解析】‎ ‎【详解】光年是长度单位,用来计量光在宇宙真空中沿直线传播了一年时间的距离,一般被用于衡量天体间的时空距离,其字面意思是指光在宇宙真空中沿直线传播了一年时间所经过的距离,为9 460 730 472 580 800米,是时间和光速计算出来的距离单位。由此判断,选项B符合题意,排除A、C、D。‎ ‎3.月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与其公转的方向和周期完全一样,会产生的现象有 A. 导致月相的变化 B. 导致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大 C. 导致地球上总是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面 D. 导致地球上产生潮汐现象 ‎【答案】C ‎【解析】‎ ‎【详解】月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与其公转的方向和周期相同,会导致月球总是同一面面对地球,从而使得地球上总是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面,C正确。月相是地球、月球和太阳之间的位置变化导致的,A错误。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大与月球上没有大气、月球自转周期较长有关,与月球公转无关,B错误。地球上产生潮汐现象与月球引力有关,与月球公转的位置有关,与月球自转无关,D错误。‎ ‎【点睛】由于日、月引潮力的作用,地球的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中分别产生的周期性的运动和变化,总称潮汐。作为完整的潮汐科学,其研究对象应将地潮、海潮和气潮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但由于海潮现象十分明显,且与人们的生活、经济活动、交通运输等关系密切,因而习惯上将潮汐一词狭义理解为海洋潮汐。‎ ‎4.地球作为太阳系的一颗普通行星,主要表现在 ‎①与其他大行星有着共同的运动特征 ‎ ‎②其物质组成和结构特征相类似的有类地行星 ‎ ‎③就外观和位置而言,与其他的大行星相类似 ‎ ‎④地球上有生命的存在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地球与其他大行星的运动具有共面性、近圆性和同向性等相同的运动特征,这是地球作为太阳系的一颗普通行星的主要表现之一,①符合题意。地球和水星、金星、火星等类地行星的物质组成和结构特征相类似,这是地球作为太阳系的一颗普通行星的主要表现之一,②符合题意。就外观和位置而言,地球与其他的大行星相类似,没有特别突出之处,这是地球作为太阳系的一颗普通行星的主要表现之一,③符合题意。地球上是太阳系中唯一具有生命存在的天体,这是地球作为太阳系的一颗特殊行星的主要表现,④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选项A符合题意,排除B、C、D。‎ ‎5.地球表面有合适的温度,有利于生命的存在和发展,其原因有 ‎①日地距离适中 ②地球上有大面积的水域 ‎ ‎③地球上有大气 ④地球的自转周期长短适中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日地距离适中,使得地球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适中,从而导致地球表面的温度适中,①符合题意。地球上有大面积的水域,热容量较大,使得地表温度不会剧烈变化,②符合题意。地球上有大气,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使得地球表昼夜温差不大,③符合题意。地球的自转周期长短适中,使得白天和黑夜的温度差值不至于过大,昼夜温差较小,④符合题意。综上所述,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不够全面。‎ ‎6.下列能源资源中,其形成和来源属于太阳辐射能的有 ‎①煤炭 ②沼气 ③核能 ④波浪能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煤炭是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固定的太阳能,①符合题意。沼气是固定了太阳能的生物体发酵而产生的能源,②符合题意。核能是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能量,不属于太阳辐射,③不符合题意,波浪能主要是由风力而产生,风是太阳能在不同地区导致冷热不均形成,因此波浪能也是属于太阳辐射能,④符合题意。综上所述,选项B符合题意,排除A、C、D。‎ ‎【点睛】在外力作用下,海水质点在其平衡点位置附近作周期性运动,这就形成了波浪。风是引起水面波动的主要外界因素。当风掠过海面时,海水表面因受到空气的摩擦力和大气压力的作用而产生动荡。风速是决定波浪大小的主要因素。风越疾、浪越高。一般情况下,风力达到10级以上时,波浪的高度可达12m,相当于四层楼的高度,更有甚者常常高到15m以上。海上常见六七级风,它掀起的波浪也足有3m至6m高。‎ ‎7.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有 ‎①是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 ‎ ‎②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量来源 ‎ ‎③导致地球上的气候异常 ‎ ‎④太阳辐射的周期大约11年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太阳辐射是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①正确。太阳辐射给人类带来了许多能源,如石油、煤、天然气和水能等常规能源,约占人类能源消费总量的近90%,还有太阳能、风能、沼气等新能源,因此太阳辐射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量来源,②正确。太阳辐射不是导致地球上的气候异常的主要原因,③错误。太阳辐射没有明显的周期,地球上获得太阳辐射的多少有日变化和年变化等,太阳活动的周期大约11年,④错误。综上所述,选项A符合题意,排除B、C、D。‎ ‎【点睛】2013年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示意图:‎ ‎8.当日全食发生时,最不容易看到的太阳外部圈层是 A. 光球层 B. 色球层 C. 日冕层 D. 日珥 ‎【答案】A ‎【解析】‎ ‎【详解】当日全食发生时,月球遮挡住了太阳光球层,太阳光球完全被月亮遮住,原本明亮的太阳圆盘被黑色的月球阴影遮盖,因此日全食发生时最不容易看到的太阳外部圈层是光球层,选项A符合题意。月球遮挡住太阳光球层后,没有光球层强光影响,色球层和日冕层反而能够容易被人们观察到,排除B、C。日珥不是太阳外部圈层,只是太阳活动现象,排除D。‎ ‎【点睛】太阳光球层在太阳对流区之上,是太阳大气的最底层,有效温度为5780k,光球发出的可见光最强,地球获得的太阳光和热的能量基本上是由光球发出;色球层温度有几千至几万摄氏度;但发出的光只有光球层的几千分之一。平时无法看到色球层,只有在发生日全食的时候,在暗黑日轮的边缘可以看到一弯红光;日冕是太阳大气的最外层,可以延伸到几个太阳直径,甚至更远。它的亮度仅为光球的百万分之一,只有在日全食时或用特制的日冕仪才能看见。‎ ‎9.当某地地方时为12:00时,可能产生的现象有 ‎①太阳高度角最大 ②日影长度最短 ③气温最高 ④地面温度最高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当某地地方时为12:00时,在一天之中,太阳升到最高,即太阳高度角最大,①正确。地方时为12:00时,太阳高度角最大,则日影长度最短,②正确。一般情况下,由于大气热量吸收、传递、储存需要一个时间过程,气温最高的时刻不出现在太阳最高的时刻,而出现在午后2时,即地方时为14时时,③错误。一般情况下,由于地面热量吸收、累积需要一个时间过程,地面温度最高的时刻不出现在太阳最高的时刻,而出现在午后1时,④错误。综上所述,选项A符合题意,排除B、C、D。‎ ‎【点睛】正午以后,太阳辐射虽开始减弱,但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热量仍比地面辐射失去的热量多,地面储存的热量继续增多,直到太阳辐射热量开始少于地面辐射失去的热量时,即由盈余转为亏损的时刻,地面温度达最高值。地面将热量传给空气还需一定时间,故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左右。‎ 读某河段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下列沿MN河床剖面图中,正确表示河床和水流特征的是 A. B. C. D. ‎ ‎11. 以下关于该河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若水流方向与图示相反,则N岸侵蚀,M岸堆积 B. 河曲仅分布在崎岖的山区 C. 河曲河面宽阔,水流平稳,非常有利于航行 D. 该河段发展趋势是越来越弯曲,最后可能会变直 ‎【答案】10. A 11. D ‎【解析】‎ ‎【10题详解】‎ 从某河段示意图中可以看出,M处为河流的凹岸,受水流惯性影响,表层河水流向M岸,由此排除B、D。表层河水冲刷M岸,侵蚀为主,使得M岸附近的河床较深;底层河水从M岸流向N岸,把泥沙带到N岸沉积,因此N岸附近的河床较浅,由此排除C,选项A符合题意。‎ ‎【11题详解】‎ 若水流方向与图示相反,由于M岸仍然是凹岸,河水还是主要侵蚀M岸,N岸堆积为主,A错误。河曲主要是河流侧蚀的结果,河流下游平原地区,下蚀较弱,主要似侧蚀为主,容易出现河曲,因此河曲不仅仅分布在崎岖的山区,下游平原地区更普遍,B错误。河曲河面宽阔,水流速度较慢,但河道容易淤积,主航道狭窄,且湾道不得轮船航行,C错误。由于凹岸(M岸)不断被侵蚀,N岸不断沉积,会使得该河段越来越弯曲,N岸南部会变得越来越窄,如遇到较大洪水,洪水冲断N岸南部狭窄处,形成自然栽湾取直,因此最后可能会变直,D正确。‎ ‎12.当北京(116°E,40°N)时间(东八区)为10月28日9:00时,常德(112°E,29°N)地方时和纽约时间(西五区)分别为 A. 28日8:44,28日20:00 B. 28日8:28,27日20:00‎ C. 28日9:16,29日8:00 D. 28日9:32,29日20:00‎ ‎【答案】B ‎【解析】‎ ‎【详解】当北京(116°E,40°N)时间(东八区)为10月28日9:00时,即120°E的地方时为28日9:00,常德(112°E,29°N)位于120°E以西8度,即晚8×4=32分钟,由此计算常德的地方时为28日8:28;当东八区为28日9:00时,纽约时间(西五区)位于东八区以西13个时区,即晚13小时,由此计算,纽约时间(西五区)的时间为27日20:00。由此判断,选项B符合题意,排除A、C、D。‎ ‎【点睛】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相差经度×4分钟。所求区时=已知区时±相差时区×1小时。其中“±”由“东加西减”来确定,相差经度和相关时区由“同减异加”来确定。‎ ‎13.常德市与北京市相比 A. 常德的昼长总是大于北京 B. 公转线速度常德市总大于北京市 C. 正午太阳高度角常德市总大于北京市 D. 自转角速度常德市总是大于北京市 ‎【答案】C ‎【解析】‎ ‎【详解】每年春分日至秋分日,直射点在北半球,越向北昼越长,常德在南,北京在北,此时常德的昼长小于北京,A错误。常德市和北京市随地球绕日公转,公转线速度相同,B错误。全年北京和常德均位于直射点以北,常德纬度低,离直射点较近,因此正午太阳高度角常德市总是大于北京市,C正确。除极点外,全球各地自转角速度相同,因此常德市和北京市自转角速度相同,D错误。所以选C。‎ ‎14.10月28日与10月29日相比,10月28日 A. 常德的昼长更长 B. 悉尼的正午太阳高度更大 C. 北京市的夜长更长 D. 赤道上的正午太阳高度保持不变 ‎【答案】A ‎【解析】‎ ‎【详解】10月28日~10月29日,直射点向南移动,北半球各地区白昼变短,10月28日常德的昼长比10月29日更长,A正确。10月28日~10月29日,直射点向南移动,悉尼的正午太阳高度增大,因此10月28日悉尼的正午太阳高度比10月29日小,B错误。10月28日~10月29日,直射点向南移动,北半球各地区白昼变短,夜增长,因此10月28日北京市的夜长比10月29日短,C错误。10月28日~10月29日,直射点在南半球,且向南移动,直射点离赤道变远,因此赤道上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小,D错误。‎ ‎15.当黄赤交角增大时,以下变化正确的是 ‎①常德最大正午太阳高度变大,最小正午太阳高度变小 ‎ ‎②北京的最长昼长变长,最短昼长变短 ‎ ‎③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的时间变长 ‎ ‎④赤道上仍保持昼夜等长,最大正午太阳高度变大,最小正午太阳高度变小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当黄赤交角增大时,则南北回归线的度数增大,当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时,离常德更近,常德的最大正午太阳高度变大,当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时,离常德更远,常德的最小正午太阳高度变小,①正确。当黄赤交角增大时,直射点移动幅度增大,全球大多数地区昼长变化幅度增大,因此北京的最长昼长变长,最短昼长变短,②正确。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的时间由地球公转周期决定,不受黄赤交角影响,③错误。当黄赤交角增大时,赤道上最大正午太阳高度仍然为90°,不会变大,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 ‎【点睛】当黄赤交角增大时,全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增大;当黄赤交角增大时,全球大部分的地区的昼长变化幅度增大,赤道和原有极圈以内区域除外。当黄赤交角减小时,全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减小;当黄赤交角减小时,全球大部分的地区的昼长变化幅度减小,赤道和变化后的极圈以内区域除外。‎ ‎16.北京市(116°E,40°N)和海口市(110°E,20°N)一年中的最大正午太阳高度角和最小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差值为(回归线的度数取23.5°)‎ A. 47°,47° B. 47°,41° C. 47°,43.5° D. 41°,47°‎ ‎【答案】C ‎【解析】‎ ‎【详解】北京市(116°E,40°N)正午太阳高度分别在夏至日和冬至日达到最大值和最小值,夏至日和冬至日的直射纬度分别是23.5°N、23.5°S,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等于90°减去当地纬度与直射点纬度差计算,北京市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为73.5°,最小值为26.5°,两者差值为47°;海口市(110°E,20°N)位于回归线之内,一年有两次直射,最大正午太阳高度为90°,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值出现在冬至日,经计算最小值为46.5°,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为43.5°。由此判断,选项C符合题意,排除A、B、D。‎ ‎【点睛】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纬度变化规律:赤道与回归线之间,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幅度为回归线度数与当地纬度之和;回归线与极圈之间,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幅度为两倍回归线的度数;极圈与极点之间,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幅度为纬度余数与回归线度数之和。‎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地球的外部圈层是指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 地球的内部圈层是指岩石圈、地幔、地核 C. 地壳厚度不均,硅铝层一般在海洋上缺失 D. 岩石圈的范围是地壳+上地幔 ‎【答案】C ‎【解析】‎ ‎【详解】地球的外部圈层是指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不包括岩石圈,岩石圈属于地球内部圈层,A错误。地球的内部圈层是指地壳、地幔、地核,岩石圈包括了地幔一部分,不是与地幔并列,B错误。地壳厚度不均,硅铝层一般在海洋上缺失,C正确。岩石圈的范围是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不包括整个上地幔,D错误。所以选C。‎ 下图中的“蓝月亮”为科学家用计算机模拟出的银河系中一个可能孕育生命的外星天体,据推测它本身不发光,但该天体上光照良好。‎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 “蓝月亮”应属于 A. 行星 B. 恒星 C. 彗星 D. 卫星 ‎19. “蓝月亮”上光照可能来自 A. 地球 B. 行星 C. 恒星 D. 太阳 ‎【答案】18. D 19. C ‎【解析】‎ 本题组以计算机模拟出的外星天体“蓝月亮”为背景,设置两道试题,涉及天体类型、天体光照来源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信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8题详解】‎ 图中显示,“蓝月亮”的运行轨道是围绕行星的,因此判断它应该是某行星的卫星,选项D符合题意。“蓝月亮”的运行轨道是围绕行星的,不可能为行星,因此排除A。材料信息表明,它本身不发光,不可能为恒星,排除B。彗星是围绕恒星公转的,因此排除C。所以选D。‎ ‎【19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恒星是由炽热气体组成,是能自己发光的球状或类球状天体,因此“蓝月亮”的光照是来自恒星,选项C符合题意。地球、行星自身不发光,因此“蓝月亮”的光照不可能来自地球和行星,排除A、B。根据题意可知,“蓝月亮”不在太阳系中,因此它的光照不可能来自太阳,排除D。所以选C。‎ 读“大别山山麓与山顶太阳辐射强度及其垂直变化率折线图”,完成下列各题。‎ ‎20. 有关该地太阳辐射强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山麓始终大于山顶 B. 山顶始终大于山麓 C. 1~8月山麓一直增大 D. 9~12月山顶一直减小 ‎21. 关于该地太阳辐射垂直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7月最大 B. 12月最大 C. 6月随高度递增 D. 11月随高度递减 ‎22. 该地太阳辐射最大的月份不是6月,而是8月,其主要原因可能为8月( )‎ A. 太阳高度大 B. 白昼长 C. 晴天多 D. 阴雨天多 ‎【答案】20. C 21. B 22. C ‎【解析】‎ 本题考查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20题详解】‎ 结合大别山山麓与山顶太阳辐射强度及其垂直变化率折线图,4月中旬到8月中旬山顶太阳辐射强度小于山麓,8月中旬到9月中旬山顶太阳辐射强度等于山麓,9月中旬到次年4月中旬山顶太阳辐射强度大于山麓。1~8月山麓太阳辐射强度一直增大,9~12月山顶并非一直减小,10~11月山顶太阳辐射强度呈上升趋势。所以选C。‎ ‎【21题详解】‎ 结合大别山山麓与山顶太阳辐射强度及其垂直变化率折线图可知,该地太阳辐射垂直变化率达-11 W/100m,垂直变化达最大,12月垂直变化率达7.5 W/100m,6月随高度递减,11月随高度递增。所以选B。‎ ‎【22题详解】‎ 大别山地区由于地处江淮地区,6月份受江淮准静止锋影响,阴雨连绵,多云雾,对太阳辐射削弱强。8月受副高影响,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故该地太阳辐射强度最大的月份不是6月,而是8月。所以选C。‎ ‎23.某天文兴趣爱好小组在M地用量角器测得北极星的高度角(下图)。次日,当太阳位于M地的正南方时,收音机里传出“现在是北京时间14点整”。那么,M地的地理坐标是 A. 30°N,150°E B. 60°N,150°E C. 30°N,90°E D. 53°26′N,150°E ‎【答案】C ‎【解析】‎ ‎【详解】图中显示,量角器的角度与北极星的仰角互余,则北极星的仰角为30°,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极星的仰角就是当地纬度,北半球才能观察到北极星,由此可知,当地纬度为30°N;次日,当太阳位于M地的正南方时,即当地太阳最高时,也就是地方时12时,此时北京时间14点整,表明当地比120°E的地方时(北京时间)晚两个小时,即以西30°,经计算当地经度为90°E。那么,M地的地理坐标是(30°N,90°E),选项C符合题意,排除A、B、D。‎ 下图示意地震波典型时距曲线(表示地震时纵波和横波到达不同地震台站所需的时间)。‎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4. 关于图中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A. W1和W2两者皆无法通过地幔 B. W2表现为上下震动 C. W1和W2可在任何物质中传播 D. 能通过地核的是W1‎ ‎25. 若M台站测得纵波和横波时距差为6分钟,则M台站的震中距最接近 A. 3000km B. 3500km C. 4500km D. 4000km ‎【答案】24. B 25. C ‎【解析】‎ ‎【24题详解】‎ 图中显示,传播相同距离W1所学时间长于W2,说明W1传播速度比W2慢,根据所学知识推断,W1为横波,W2为纵波。地幔为固态物质构成,W1和W2两者皆可通过地幔,A错误。地震纵波(W2)表现为上下震动,B正确。横波(W1)不能在液态和气态物质中传播,C错误。前面判断可知,W1为横波,不能通过地核的外核,D错误。所以选B。‎ ‎【25题详解】‎ 图中显示,震中距为5000km时,W1波传播时间为15分钟左右,W2波传播时间约9分钟左右,两者时距差约为6分钟,因此若M台站测得纵波和横波时距差为6分钟,则M台站的震中距大约为5000千米,最接近4500千米,选项C符合题意,排除A、B、D。‎ ‎26.一位观察者于12月17日晚9时看到某恒星位于天顶,次年元旦看到这颗恒星位于天顶的时刻是 A. 21时55分04秒 B. 20时01分 C. 20时4分56秒 D. 21时59分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于恒星日为23时56分4秒,比我们使用的太阳日少3分56秒,因此观察者在同一位置观察到恒星,每天应提前3分56秒。一位观察者于12月17日晚9时看到某恒星位于天顶,次年元旦(1月1日)看到这颗恒星位于天顶,相隔15天,则观察时刻提前15个3分56秒,约提前59分钟,因此次年元旦看到这颗恒星位于天顶的时刻是20时01分,选项B符合题意,排除A、C、D。‎ 下图中的四条斜曲线表示汕头、基多、圣保罗、海口四地6月22日至12月22日正午竿影长度及竿影的朝向,四地的竿长均为2米。‎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7. 关于①、②、③、④四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①位于回归线上,属热带沙漠气候 B. ②地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 C. ③地终年昼夜等长 D. ④地为该国最大的城市 ‎28. 下列关于①、②、③、④四条竿影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曲线①与曲线②在一年中与横坐标轴只有一个交点 B. 曲线④在一年中与横坐标轴有两个交点 C. 曲线①与曲线④在3月21日等长反向 D. 曲线①与曲线③在9月23日等长反向 ‎【答案】27. A 28. C ‎【解析】‎ ‎【27题详解】‎ 图中显示,①地6月22日竿影为0,说明出现直射现象,因此①地位于北回归线上,应为汕头,汕头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不属于热带沙漠气候,A符合题意。图中显示,②地6月22日竿影朝南,一年中大部分时间竿影朝北,说明当地位于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应为海口,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B不符合题意。图中显示,③地在6月22日至12月22日正中间(秋分日)竿影为0,说明当地为赤道,赤道终年昼夜等长,C不符合题意。图中显示,④地在12月22日时竿影为0,说明当地位于南回归线,应圣保罗,该城市为巴西的最大的城市,D不符合题意。‎ ‎【28题详解】‎ 读图可知,一年中与横坐标轴只有一个交点表明一年只有下次直射,根据上题分析可知,曲线①表示北回归线上的汕头,一年只有一次直射,而曲线②表示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的海口,一年有两次直射,即在一年中与横坐标轴有两个交点,A错误。根据上题判断可知,曲线④表示位于南回归线上的圣保罗,一年只有一次直射,即在一年中与横坐标轴只有一个交点,B错误。曲线①表示北回归线上的汕头,曲线④表示南回归线上的圣保罗,3月21日太阳直射赤道,两地离直射点的纬度差相同,正午太阳高度相同,竿影等长,但竿影朝向相反,C正确。9月23日太阳直射赤道,曲线③表示赤道上的基多,基多此时竿影为0,而曲线①表示汕头,汕头竿影不为0且指向北,D错误。‎ 下图中,横坐标为地球自转线速度,纵坐标为不同纬度四地某日的正午太阳高度,a、d在北半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9. 图中四地按纬度由低到高的是 A. a-b-c-d B. a-b-d-c C. d-c-a-b D. c-d-b-a ‎30. 图中四地按昼长时间由长到短的排列顺序是 A. a-b-c-d B. a-d-c-b C. b-a-d-c D. d-a-b-c ‎【答案】29. D 30. B ‎【解析】‎ ‎【29题详解】‎ 图中显示,a地球自转线速度为0,说明a地为极点,纬度最高;图中显示,b地正午太阳高度为0,即出现极夜现象,且自转线速度大于0,说明b地位于极圈与极点之间,纬度较高;图中显示,c地自转线速度为1667km/h,线速度最大,应为赤道,纬度最低;图中显示,d地正午太阳高度为90°,自转线速度小于1667km/h,说明d地位于赤道与回归线之间,纬度较低,因此四地按纬度由低到高的是c、d、b、a,选项D符合题意,排除A、B、C。‎ ‎ 根据线速度是由赤道向两极递减的规律,结合四地cdba的线速度是逐渐减少,所以四地cdba的纬度是由低到高。‎ ‎【30题详解】‎ 根据上题判断可知,a为极点,且正午太阳高度大于0,说明出现极昼现象,昼长为24小时;b地正午太阳高度为0,说明出现极夜现象,昼长为0小时;根据上题判断可知,c地位于赤道,昼长为12小时;d为直射点,不在赤道,因此昼长长于12小时,短于24小时,因此图中四地按昼长时间由长到短的排列顺序是a、d、c、b,选项B符合题意,排除A、C、D。‎ 二、综合题 ‎31.下图中的BAC为晨昏线中的______线,此时图中地方时相同的两点是__________,这一天A、E、F三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大到小排序为________,这一天F地的昼夜长短状况为___________,这一天太阳直射点位于________。‎ ‎【答案】 (1). 昏 (2). AE (3). EAF (4). 昼短夜长 (5). 南回归线 ‎【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某时地球侧视光照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晨昏线判断、地方时、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变化、太阳直射点判断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详解】该图为侧视图,地球自左向右自转(自西向东),顺着自转方向,图中BAC线上各地即将进行黑夜,因此BAC线为晨昏线中的昏线。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经度相同,地方时相同,此时图中A、E两点位于同一条经线上,因此地方时相同。图中显示,北极圈出现极夜现象,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此日为冬至日,直射南回归线,离直射纬线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图中显示,图中A、E、F中,E位于南回归线上,F离南回归线最远,因此这一天A、E、F三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大到小排序为E、A、F。图中显示,F所在纬线夜弧大于昼弧,因此这一天F地的昼夜长短状况为昼短夜长。前面判断可知,这一天为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 ‎32.下图是我国30°N附近地形剖面图及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降水量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剖面线上,长江中下游平原与四川盆地相比,年太阳总辐射量较低的是____________,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四川盆地 (2). 阴雨、雾天多 ‎【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我国30°N附近地形剖面图及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降水量示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及成因,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详解】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四川盆地均位于湿润地区,夏季降水丰富,云雨较好,长中中下游地区有明显的伏旱天气,四川盆地云雨天气更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四川盆地因盆地地形多云雾,且不易消散,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因此,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四川盆地年太阳总辐射量较低。‎ ‎33.读光照图(下图),图中的斜线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 ‎ ‎⑴此图所示日期是______前后,此时北半球的节气为______。‎ ‎⑵图中所示日期之前大约15天,是24节气之中的____________。‎ ‎⑶图中所示日期之后大约半个月,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经过______(近日点/远日点),公转速度______(快/慢)。‎ ‎⑷该日,常德市日出日落的方位是:日出___________;日落________________。‎ ‎⑸该日,赤道上正午日影长度为一年中的最________(长/短),正午日影朝向________。‎ ‎【答案】 (1). 6月22日 (2). 夏至 (3). 芒种 (4). 远日点 (5). 慢 (6). 东北 (7). 西北 (8). 长 (9). 正南 ‎【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某时地球俯视光照图为材料,设置五道小题,涉及日期和节气判断、公转速度、日出日落方位、正午日影长短和朝向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详解】(1)图中显示,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则该图为北极点俯视图,图中显示,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因此此图所示日期是6月22日前后,此时北半球的节气为夏至日。‎ ‎(2)根据上题判断可知,图示日期为夏至日,根据《二十四节气歌》是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一年12月24个节气,则相邻两节气为半个月,即为15天,夏至日之前大约15天,即是夏至前一个节气,即为24节气之中的芒种。‎ ‎(3)根据上题判断可知,图示日期为夏至日,夏至日之后大约半个月,为7月初,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此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经过远日点,太阳与地球的相互引力相对较小,公转速度慢。‎ ‎(4)该日为夏至日,直射点在北半球,全球有太阳升落现象的地区,均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常德市也不例外。‎ ‎(5)该日为夏至日,直射北回归线,直射点此日离赤道最远,赤道的正午太阳高度最低,因此赤道上正午日影长度为一年中的最长,直射点位于赤道以北,赤道上的正午日影朝向正南。‎ ‎3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图中①和②代表的地震波名称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在E界面以下,横波和纵波速度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填出图中A、B、C、D的名称。‎ A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 ‎⑶填出两个不连续面的名称。‎ E___________、F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横波 (2). 纵波 (3). 均明显加快 (4). 地壳 (5). 地幔 (6). 外核 (7). 内核 (8). 莫霍面 (9). 古登堡面 ‎【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情况和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示意图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地震波名称、通过不连续面地震波的变化、地球内部圈层、不连续面名称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详解】(1)图中显示,①地震波传播速度明显低于②地震波,根据所学知识判断,①和②代表的地震波名称分别是横波和纵波;图中显示,在E界面以下,横波和纵波速度变化特点是横波和纵波都明显加快。‎ ‎(2)图中A层位于地球内部圈层表层,位于E界面(莫霍界面)之上,应为地壳;B位于E和F两个一级不连续面之间,应地幔;C位于地核外层,应为外核;D位于地球球心附近,应为内核。‎ ‎(3)图中显示,E界面处,横波和纵波明显加速,该不连续面为莫霍界面、F界面处,横波传播速度降为0,纵波大幅度减速,该不连续面为古登堡面。‎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