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07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山东省临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临沂一中2018级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教学检测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纸上。 2.回答选择题,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纸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以“工匠精神”锻造文学语言 文学界存在一种误解,认为文学创作就是虚构故事,把故事编得好看就行,似乎越来越少有人提及文学语言;兼之网络化、娱乐化用语的大量运用,使得文学语言渐有粗鄙化、简单化和平庸化之嫌。对叙事文学而言,构思故事当然是必需,但故事是通过语言传达出来的,语言才是文学的全部肌体,是文学的活的灵魂。 文学之美首先体现为语言之美。一个成熟的作家,首先应该是一个语言使用的方家。作家贾平凹每天练笔,三五个句子,随想随写。其实文学语言就是这么积淀来的。语言积淀另一个重要途径是阅读文学经典。对于有志于文学的人来说,读文学经典,关键在于品出语言的味道、语言的魅力、语言的美感。古往今来的经典文学作品,往往一开头就能见出作家语言的功力和语言风格的取向。X+X+K] 譬如鲁迅的《故乡》,开头一段写景,即用了大量具有拟人化特征的词组:深冬、阴晦、冷风、呜呜作响、篷隙、苍黄、荒村、活气、悲凉。这寂静的荒村,马上就活起来了。鲁迅的语言体系,是对绍兴官话和现代白话的融会与改造,虽已属纯然的现代白话,但这白话,并非一般的俗语和口语,而是经过高度修饰、提炼和改造了的文学语言。鲁迅对现代白话进行了文学的改造,并形成了自己风格鲜明的语言范式。 与之相异,魔幻现实主义作家马尔克斯长于情景跳跃式和时空交错式的语言。《百年孤独》的开篇就为我们呈现了这样一种荒诞式的情境:“多年以后,奥雷连诺上校站在行刑队面前,准会想起父亲带他去参观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马尔克斯将过去、 现在和未来发生的事在一句话中呈现,以这种荒诞叙事为开端,奠定了《百年孤独》的文学基调。此种突兀的文学语言,在《百年孤独》中比比皆是。 文学大师就像建筑巨匠,一定对语言有一种如琢如磨的“工匠精神”。反观我们的语言态度,一个越发明显的事实是,我们的文学语言乃至生活语言,似乎正变得越来越贫乏、干瘪,汉语本身的简洁之美、音律之美和灵动之美,已然十分难得。比如表示“看”这个动作的词汇,今天的文学作品中,一般只有三五种,而在古代汉语中,则有数十种之多,诸如睨、瞟、瞄、眨、瞪、眺、睬、瞥、盯、睹、瞭、眦、瞋、眴、睇、觑等等,且不同词汇皆有微妙的动作差异,生动形象,姿态万千。 那么,如何让文学语言变得鲜活、灵动、丰富呢?文学语言不应丢弃汉语的深厚传统,要善于从现代书面语、地域方言、古代汉语、日用口语等多种语言形态中汲取鲜活丰富的活性元素,熔铸为自成一体的特色文学语言。贾平凹的小说语言,多游走于现代白话、关中话、陕南商州话和古语之间,于《红楼梦》语言借鉴尤多,又汲取了张爱玲的小说语言,近则与沈从文、孙犁相衔接,再加上他的勤奋练笔,于是锻造出了贾氏独特的文学语言。 优秀的文学语言,一定是在古今中外经典文学作品的语言基础上的融会贯通和自我创造,需要一种几十年如一日地平凡劳作的“工匠精神”。语言上没有这样的硬功夫,文学精品就只能是空中楼阁。 (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08月04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网络化、娱乐化用语的大量运用,使文学语言逐步有了粗鄙化、简单化和平庸化的倾向。 B.叙事文学必须构思故事,而故事通过语言传达,作为文学肌体的语言,才是叙事文学的重心。 C.文学作品《故乡》《百年孤独》的经典开头,显示出两位作家语言功力的高超和语言风格的取向。 D.优秀的文学语言,必定是在对古今中外经典文学作品语言融会贯通基础上的自我创造。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把文学创作不重视锻造文学语言作为立论前提,进而明确了语言对于文学的重要意义。 B.文章把文学大师与建筑巨匠进行类比,援引古今中外实例,充分论证了一个成熟的 作家是语言使用方家的观点。] C.文学语言要从多种语言形态中汲取鲜活丰富的活性元素,熔铸并自成一体,贾平凹独特的文学语言是最好的明证。 D.对于锻造文学语言,文章先提出问题,接着具体分析,最后明确解决的办法,层次分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能够阅读文学经典,品出语言的味道、魅力和美感,再经常练笔,语言积淀就有了可能。 B.如果不经过高度修饰、提炼和改造,鲁迅作品的文学语言就很难形成自我鲜明的风格。 C.如果有了对语言如琢如磨的“工匠精神”,我们的文学语言也会由贫乏、干瘪变得丰富、鲜活。 D.只要文学把故事编得好看,而且还有语言上的硬功夫,这样文学精品就不会是空中楼阁。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岁月里的空心菜 (罗张琴) 正午,与一老妇人错身而过。老妇人怯怯放下肩上那副担子,取下脖颈间那条已然被汗水浸透的毛巾,擦了擦脸叫住我:“女俚,买把空心菜?”她拧开土箕里的矿泉水瓶子,却并没有将水倒进干渴的嘴里。她用手掌托着水,均匀仔细地洒在一把把整齐码好的空心菜上,咂摸了一下嘴,“看,很新鲜。”细细的茎,嫩嫩的叶,是长在菜园里水灵蔬菜的模样。关于故乡南山岭的记忆瞬间在我的眼前呈现。 南山岭不是岭,它是我们村的一处菜园子。菜地边,散落古树若干,一如保家卫国的士兵。大人荷锄劳作,孩子穿梭嬉戏于迷宫般的阡陌。傍晚,远山如黛,我与姑婆坐在院中那棵长满绿意的葡萄架下,撕南瓜藤,摘肥胖甜嫩的花生。那种用柴火、铁锅、茶油翻炒出来,盛在粗瓷碗里的空心菜我竟是许久没吃到了。 母亲也种过空心菜,她做的空心菜极好吃,父亲却不买账。母亲直到最近才明白,父亲恼的不是她本来炒得极好的空心菜,而是与空心菜有关的岁月。 父亲六岁不到,他母亲就病逝了;爷爷常年在外唱戏,亲情寡淡。是父亲的姑姑、我的姑婆收留了他。他跟着守寡的姑婆艰难漂泊,靠姑婆沿街卖煎饼果子和出售手工刺绣物品维持生计。 生活的苦不算苦,最使姑婆和父亲屈辱的是,总有些牙尖嘴利的乡野妇人,一口一声“空心菜”“小空心菜”地叫唤他们。唤人空心的缘由,大概是指姑婆无子无根、无家无业,父亲背井离乡、寄人篱下吧。姑婆从此对空心菜敏感,也不让父亲吃。 姑婆有回听戏,唱的是《封神演义》。被挖心的比干当时并没有死,却在听到卖无心菜的老婆婆说“菜无心可活,人无心即死”后倒地身亡。姑婆觉得这无心菜就是空心菜。空心菜的确是无根可活的,一截被掐断的苗栽进土里,不几天,便风姿绰约。几千年了,它一直空着心,从田垄上走过,向着岁月的方向,昂起头。姑婆突然觉得空心菜一样的人,也可以努力活得更好。 一个男人晓得姑婆所有的好,娶她进门。姑婆说服姑公,带着父亲回白沙老家。姑婆说,白沙有千年的祖宗,不变的血脉,回去,才有根。大队给父亲分了田,姑婆也有了属于她的南山岭。她在菜园里种了许多菜,当中居然就有空心菜。之后,父亲在宗族祠堂里拜堂成亲,给孩子上谱……一个家慢慢枝繁叶茂起来。 20世纪80年代,父母住在厂里职工宿舍,母亲在厂子仓库后头辟了一方菜园。繁殖快的空心菜顺理成章成了母亲菜园的主角。父亲本是反对的,但也无法辩驳,空心菜一吃就是好几个夏天。暑假的一早一晚,我和弟弟们跟着母亲去菜园掐空心菜。父母上班后,我一个人拎着小桶子,举着小脸盆,在水龙头下,一遍遍将空心菜清洗干净。沾着水的空心菜躺在白色搪瓷盆里,那模样儿好看极了。那个时候,父亲是平静欢喜的。他时常对着母亲一脸温润地笑,总忍不住腾出一只手来,摸摸我们的小脑袋瓜子。 一场车祸将父亲对空心菜的隐忍暴露无遗。也是夏天,在县上买了房的父亲心情好,摩托车开得快了些,出了车祸。好在父亲戴了头盔,命大。医生准许父亲不再吃流食的那天,母亲特意熬了半只猪脚。母亲说,那一天,父亲的吃相将她吓坏了,转眼间一锅子猪脚见了底。一连几天,父亲拒绝母亲带来的空心菜,只将所有大荤狼吞虎咽剿灭一空。母亲惴惴不安,其实她忽略了重要的一点,父亲好久没吃过这么隆重、纯粹的荤了。病中的父亲,理直气壮地狠狠解了一次馋。 海角天涯,心安即吾乡。这株曾被人唤作“小空心菜”的男人,大难不死,还置下了属于自己的家业。家业,是父亲的南山岭。 每个人的内心都渴望贴近属于自己的天地,我心有戚戚,恨不得把老妇人这两土箕菜全部买走。我从老妇人的土箕里买了两把空心莱,老妇人谢过我,挑着菜转身向前走。我盯着她的背影出神。 其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南山岭。 (选自2018年4月6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写老妇人向“我”售卖空心菜,照应题目,引发“我”对故乡南山岭的回忆,从而引出父母、姑婆关于空心菜的经历。 B.自一开始的敏感、讨厌,到后来从中悟出“可以努力活得更好”的道理,姑婆对空心菜认识的过程就是情感变化的过程。 C.父亲一直对空心菜隐忍,是当时物质生活的艰辛所致,遭遇车祸后拒吃空心菜而大吃荤肉就是最好的明证。 D.文章行文脉络分明,从现实回忆过去,又从过去回到眼前,在时空转换中关照历史,思考生活,韵味十足,回味无穷。 5.结合全文,理解文章最后一自然段的含意。(6分) 6.文章以“岁月里的空心菜”为题,有何妙处?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空巢老人是指无子女或子女不在身旁的老年人。据2017年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预计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人左右,占总人口比重提升到17.8%左右;空巢老年人将增加到1.18亿人左右。客观地讲,在我国目前未富先老的情况下,要彻底解决空巢老人“不敢老”的问题仍存在困难,需尽量采取多种措施以减少老年人的担忧。 (摘编自王庆海《破解空巢老人养老难题》) 材料二: 空巢老人的问题,折射着中国经济、社会的转型,交织着现代化过程中的矛盾。地区发展不均衡,劳动力候鸟式的迁徙就不可避免;社保制度的割裂,使各种保障难以无缝衔接;户籍制度的坚冰,让老年人随子女迁徙难度加大;政府投入不足和民间资本进入不畅,导致养老服务供给不够且水平较低……时代的列车一往无前,老年人却已步履蹒跚;而最为弱势的空巢老人,更是难以承受的时代之重。 从要求各级政府“用于养老服务的财政性资金重点向农村倾斜”,到提出“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问题正在破解。而此前不久,国务院决定合并“新农保”和“城居保”,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无疑将有助于解决老人们面临的问题。 (摘编自贾壮《“空巢”之痛时代之重》) 材料三: 农村空巢老人安全现状令人担忧。具体体现在:一方面由于年老体弱而面临着外在危险的威胁,由于年老体弱,老人在受到外力侵害时无力抵御和抗衡;另一方面由于年老体弱而多陷“内在疾患”。调查显示,农村空巢老人的患病率在80%以上,甚至有50%以上的老人患有两种以上的慢性疾病。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农村空巢老人安全问题主要发生在以下六个方面:自理能力下降,慢性疾病,消防隐患,用药不当,不法分子诈骗、入室盗窃、抢劫,住房老旧。 下图是对农村空巢老人猝死家中的原因的调查统计分析。 (摘编自张晓琼、侯亚丽《晚年何以安度:农村空巢老人安全保障问题研究》) 材料四: 一方面是老龄化社会的步步逼近,一方面是“互联网 +”时代的到来,如何把“互联网+”和养老服务结合?南京市民政局目前正在进行这样一种有益尝试。 这种基于“互联网+”的“一键呼叫式”养老模式,其最大的特点和优势就是便利,而便利也往往是老年人群体所最为期待的。通过“互联网+”把以上这些老人在居家养老过程中可能用到的各种资源、服务整合到一起,老人身边只要有一个电话或手机就可以轻松享受这些资源和服务。养老服务网络等于是通过“互联网+”这种新的技术手段,在市场和老人之间建立了一种直接而密切的联系,进而实现双方的共赢。] 但我们也要看到,老年人群体要想充分享受到这种服务的便利,就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那么一方面政府有关部门需要对那些被纳入养老服务网络的企业、商家在服务质量、服务价格上给予必要的引导,以避免有企业和商家哄抬服务价格,导致老年人群体消费不起的情况;二则,对于那些家庭经济条件困难的老年人群体,政府应该加大养老补贴和救济的力度,以类似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来帮助他们享受养老服务网络上的各种资源和各项服务。 (摘编自苑广阔《盼“互联网+”惠及更多空巢老人》)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om] A.中国空巢老人的数字惊人,主要是因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且是人口大国。 B.虽然中国社会在不断进步,但是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在当下已成为社会难题。 C.因为年老体弱,农村空巢老人要面对来自外在危险和自身疾病的双重威胁。 D.把“互联网+”与养老服务结合起来,是一种创新,能使市场和老人实现共赢。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材料一表明,到2020年我国60岁以上的空巢老人的数量将接近老年人口总数的一半,彻底解决空巢老人“不敢老”的问题仍存在许多困难。 B.中国经济、社会正在转型,出现了诸如地区发展不均衡等各种各样的矛盾,直接造成了空巢老人问题。 C.根据材料二,有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诸如“医保”改革政策的落实,“空巢”之痛势必短期内可以获得有效解决。 D.依据材料四,经过市民政局的积极努力,南京市的空巢老人已经能够享受到便利的“一键呼叫式”养老模式。 9.怎样才能让“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落到实处?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二、古诗文阅读(39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12分) 10.下列句子中有两个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 A.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B.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C.失其所与,不知。 D.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越国以鄙远 鄙:把……当作边邑 B.又欲肆其西封 封:封地 C.比诸侯之列 比:并 D.秋毫不敢有所近 近:接触 12.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3分) A.大王来何操? B.夫晋,何厌之有? C.忌不自信。 D.以乱易整,不武。 13.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况,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秦晋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在这种情势下,烛之武不顾个人安危“夜缒而出”,求见秦伯,表现了他深明大义、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精神。 B.秦晋两国曾是友好邻邦,秦国对晋国有割让焦、瑕二邑的恩惠,晋国对秦国却严加防范。烛之武对此了如指掌,并巧妙地加以利用,收到了挑拨之效。 C.太子丹在大军压境之际,心生恐惧,对荆轲说“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婉转含蓄,既有意向荆轲说明燕国的处境,也含有催促荆轲谋划、行动之意。 D.樊哙在危急关头不顾士兵阻拦,闯入军帐中,表现了他极大的勇气。但入帐之后的种种行为都是有理有节的,表现了他有勇有谋、粗中有细的性格。[来] (二)课外文言文段阅读及翻译(18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题目。 独籍(项羽)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B.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C.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D.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15.把下列三个课内句子和上文的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3分) (2)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3分)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4分) (4)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5分) (三)古诗阅读(3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6题。 精卫词(王建) 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 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 口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 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 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 1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感,因此用提问的方式来开启全篇。 B.诗的第三、四句设想,若有一天海水枯干,海中的鱼龙也会陷入困境。 C.第五至第八句着力描写精卫填海的艰辛,不仅奔波劳碌而且遍体鳞伤。 D.这首诗的语言质朴无华,平白如话,与白居易的《观刘麦》一诗相近。 (四)名句名篇默写(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的关系的句子是“ , ”。 (2)《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荆轲悲壮的唱词是“ , ”。 (3)《鸿门宴》中称大丈夫应不拘小节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就是在这一天,我在梦中迈开步子走向故乡张村,也走向记忆深处的童年……初夏时分在村子里闲逛,逮一种叫“苞米虫”的昆虫,用秸秆插进它肩胛骨的位置,就得到了一只生物电扇。小伙伴们会 地用它吹去额头上的汗珠。跑去菜园看浇水,抽水机嗡嗡作响,清冽的地下水便喷涌而出,不疾不徐地跳过垄沟。正式的夏天是从吃豆角的那天开始的。豆角炖猪肉,因为用铁锅,汤会发黑,却也吃得 。盛夏,烈日当空,( )。秋天,它们悄悄地把籽洒落在地上,以为自然界无为而治,大有来年生根发芽的机会。白菜长成比较大棵的时候,热力减弱,宇宙间满是浓白的秋光,云朵淡淡,霜雪已在孕育……梦醒了,可梦境的一切仍 ,耳畔仍回响着遥远的抽水机黑胶皮水管中流淌的汩汩歌声, 。有着三百年岁月的张村,就是座纪念馆,对我充满了无穷魅力。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有着悠久岁月的张村,就是座纪念馆,对我充满了无穷魅力。 B.有着三百年悠久岁月的张村,就是座纪念馆,对我充满了无穷魅力。 C.有着三百年悠久岁月的张村,就是座纪念馆,充满了无穷魅力。 D.有着悠久岁月的张村,就是座纪念馆,充满了无穷魅力。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黄瓜不那么好吃了,可是西红柿却正好,裂开了,就像花朵,它的藤枝用布条绑在架子上 B.西红柿正好,裂开了,就像花朵,它的藤枝用布条绑在架子上,可是黄瓜却不那么好吃了 C.西红柿正好,它的藤枝用布条绑在架子上,西红柿裂开了,就像花朵,可是黄瓜却不那么好吃了 D.黄瓜不那么好吃了,可是西红柿却正好,它的藤枝用布条绑在架子上,西红柿裂开了,就像花朵 20.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不胜其烦 津津有味 栩栩如生 绵延不绝 B.不厌其烦 大快朵颐 栩栩如生 绵延不绝 C.不厌其烦 津津有味 历历在目 不绝如缕 D.不胜其烦 大快朵颐 历历在目 不绝如缕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批判性创新思维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基本思维方式。这是因为,一方面,创新的目标就是要解决问题。不仅要 ① ,而且要解决国家发展问题和世界复杂问题。要想创新地解决问题,首先必须创新地思考问题。创新思维方式是创新成功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 ② 。没有正确分析问题, ③ 。故批判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基础。 四、写作(60分) 22.请以《别了,____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2)立意自定;(3)记叙文;(4)不少于800字。 临沂一中2018级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教学检测 语文试题答案 1.C (A“使文学语言粗鄙化……”原文有两个原因,该项只说了一个,范围少了;B“语言才是叙事文学的重心”原文无据;D比较原文“一定是在古今中外经典文学作品的语言基础上的融会贯通和自我创造”和选项的“必定是在对古今中外经典文学作品语言融会贯通基础上的自我创造”,可发现“融会贯通”和“自我创造”的关系错了。) 2.B(观点错误) 3.D(只要……就……,关系绝对。) 4.C 5.(6分)答案:“南山岭”原指“我”故乡的菜园子,承载着“我”童年的快乐与亲情的美好回忆(2分);也指姑婆的家、根和父亲的家业,承载着他们对安定富足生活和幸福家庭的美好愿望(2分);不仅如此,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寄托自己幸福、安放自己心灵的地方(2分)。(5分) 评分细则: 第一条只要答出表层意“菜园子”就得1分; 第二条如果分开答,每点1分,答父亲时不少学生会引用“心安即吾乡”这句话,也是正确的; 第三条难度较大,多数学生答不上,如果答上倒数第二段“每个人内心属于自己的天地”这句,可得1分; 如果学生只泛泛而谈“每个人”怎样怎样,酌情给分,最多得2分; 如果学生答成了作用题,则该题不得分。 6.(6分)答案:①题目形象生动,给人以时空感、历史感与沧桑感;②“空心菜”贯穿全文,是全文行文的线索;③题目具有象征意义,“空心菜”无根,象征着父亲与姑婆早期的苦难;“空心菜”生命力强,又象征着他们的坚强。(6分,每点2分) 7.A(错加因果,空巢老人数字多与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无因果关系。) 8.A(B项,曲解文意,材料二中,原文表述为“空巢老人的问题,折射着中国经济、社会的转型”,并不就是说“中国经济、社会正在转型等直接造成了空巢老人问题”。C项,“势必”表述绝对,“短期内”无中生有;依据材料二可以推断,空巢老人的问题要想得到“有效解决”,是会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的。D项,张冠李戴,“一键呼叫式”养老模式的对象目前是“有一定经济基础的老年群体”,而不是“空巢老人”。) 9.(6分)①加快经济发展,促进地区发展平衡,减少劳动力候鸟式迁徙;②推进社保制度改革,使各种保障无缝衔接;③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方便老年人随子女迁徙;④加大政府投入,同时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养老市场;⑤加大对农村养老服务的扶持力度;⑥探索“互联网+”新的养老模式。(每点1分) 10.A11.B12.D13.B14.A 15.(1)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3分) 译文:为什么要用使郑国灭亡的办法来增加邻国的土地呢?邻国的势力变雄厚了,您的势力相对就变得薄弱了。 (2)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3分) 译文:现在出发却没有信物,那么秦王就不好接近。 (3)所以遣将守关着,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4分) 译文: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 (4)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5分) 译文:我听说汉王用黄金千斤,万户封邑悬赏我的脑袋,我就把这份好处送给你吧(或我送你个人情吧)。 16.A 17.(6分)(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3)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每句1分,共6分) 18.D(搭配不当:“岁月”是集合概念,前面不能用具体的数量词修饰;“张村对我充满了无穷魅力”主客颠倒。) 19.D(根据语境可知,黄瓜在盛夏已经过季,所以括号内所填的句子应突出应季的西红柿,将其放至后面可重点描绘,据此可排除B、C两项;另外,句内顺序应先写藤枝,再写果实,既可突出其好吃,又衔接顺畅。) 20.C 21.(6分)①解决个人发展问题 ②还要正确分析问题 ③就不可能解决好问题(每句2分,共6分) 22.【写作指导】 记叙文是每个学生学习写作的起始体裁,记叙类作文作为高考作文常用文体之一,理应成为考生应对作文考试的得心应手的首选体裁。然而,高考中写记叙类的文章虽然也有,但得高分的却寥若晨星,不少考生在考场作文时不愿写或者不敢写记叙类作文。究其原因,主要是对记叙类文章的得分点把握得不够。这些学生并没有意识到什么才是高中记叙文的档次,也未曾为跨上这一档次而真正扎扎实实地努力。 那么,考生在记叙文写作中要避免哪些失误,掌握哪些技巧,才能突破高考记叙文写作获得高分的瓶颈呢? 一、要审清题意。考生在写作时一定要有强烈的审题意识。认真审题,仔细阅读题目给定的材料和要求,弄清命题者的真正意图,才能很准确的表达。“别了,___ ”,这是一个半命题作文题,“别了”所涉及的对象,可以是实体的,也可以是比喻性、象征性的;它之所以有广阔的写作空间,是因为它既可以写与“别了”有关的人,也可以写与之相关事或物。既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又可以发思古之幽情,回顾过去,畅想未来,抒发感受。一间老屋、一个教室,会引起你多少对往昔生活的追忆! 二、立意要深刻。文以意为先,审题就是为了立意,“意”就是文章要告诉别人的道理,给人的启示、感悟等。一个正确的立意,应该是既真实又能明示事物本质的,立意还应紧扣时代脉搏,把握时代律动,力争表现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这就要学会"挖掘",学会从日常小事中挖掘出新意、深意来。高中记叙文,已不能满足于把事件本身记叙清楚,如果只停留在平铺直叙一个过程,那么叙述得再清晰也是不够的。写作时应当让事件载着自己对生活的关注、认识与思考,展示自身思想成长、升华的过程,并且用恰当的抒情、议论表现出来。其实,事无巨细,只要懂得去开掘,哪怕是最寻常的事,也可以表现出自己富于个性的感悟来,也能给人许多回味与启迪。有时甚至仅是微琐细节,也可以挖掘出有价值的主题来,使文章因为"有思想"、有深度而登上新的台阶。 三、选材要典型、新颖。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材料,最能反映事物本质,最有表现力和说服力。选材新颖是立意深刻的前提,俗话说,新米煮饭自来香。文章材料出新,就会 有时代气息,生活味就会浓。因此要以独特的视角,选取新颖的材料。而选择材料就应该以自己确定的立意为依据。 四、构思要精巧。文似看山不喜平,作文最忌平铺直叙,要使文章构思新颖别致,就要巧妙地安排文章的结构。 五、要注重语言表达。有的考生在写记叙文时容易犯的错误是概括叙述多,缺少具体的细节描写。“具体”是记叙文的生命,写人时要注重对人物的刻画,把人物在事件中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外貌、心理等描写细致,让人物自己表现自己。写事件时,要分清详略,注意点与面的结合。另外,还要善于运用修辞手法。“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修辞无疑是语言有文采的重要手段。善用修辞,文章就会显得内容丰赡,气势充沛,辞采华茂,形象富丽。毫不夸张地说,语言的优劣直接影响文章水平的高低。高考作文记叙文语言要流利自如,生动形象,善于描写,叙事传神。对几种不同文体的语体色彩,考生要了然于心,并下功夫练习以达到熟练运用。 六、感情要真挚。记叙文贵在有真情实感。叙说事件时,不能只是干巴巴毫不动情,不能只是用"笔"去写,而应该用"心"去写,用自己的动情处去打动别人,感染别人,把读者牵引到自己创设的特定氛围之中,与自己同喜同悲,同乐同愁。《别了,____ 》为学生提供了一定的写作空间,即使文学功底不是很强的学生,只要能将真情倾注于事件之中,渗透于字里行间,也能得到好的表达效果。高考记叙文的语言除了具备准确通顺的要求之外,要力求"美"起来,力求蕴藉、凝练、含蓄,以有尽之言达无尽之意,给人以回味与思考的余地。 别了,童年的老屋 暮夜,一点一点的街灯在远处连成了线,将天空染成红色。没有汽车的鸣笛声,也没有在乡村时夜晚各种虫子的演唱会。习惯了站在窗前望着对面楼上一扇扇泛着柔光的窗口,涌动的思念把记忆勾勒成我心中的老屋,那个曾装满我整个童年的老屋。 我的童年是在姥姥的呵护下度过的。在我的记忆中,老屋在乡村诸多的房屋中平凡得如同路边的一株野草,但它却盛满着我儿时的梦想和美好的回忆。那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感触,落寞中透着几分惊喜,苦涩中透着一丝甜蜜。 老屋伴我走过的是贫穷,启迪的却是理想:冬天,我喜欢搬把椅子独坐在老屋的窗前,任暖烘烘的阳光烘烤我的全身。闭上眼睛,思绪飞扬,我可以忘却烦恼,我可以幻想未来。那一刻我是自由的使者,老屋是我忠实的守护。夏天,外面酷热难耐,老屋总会把凉爽的清风请进来,打开木格的窗户,屋里明亮清爽,透过窗户,青山绿水、蓝天白云,尽收眼底。那时候的我,总是在每个近乎黄昏的夜晚,仰起脸看着太阳一点一点地从山后消失,等待着黑暗一点一点地吞噬整片天地。然后,我便会一溜烟窜到老屋,屏声敛气地聆听姥姥讲故事。 姥姥总是坐在炕头的位置上,一边纳着鞋底,一边滔滔不绝地给我讲王子与公主的故事,我总会感叹多美的童话啊!是爱的力量让王子和公主战胜了邪恶赢得了幸福。童话的美好、现实的冷酷和生活的辛酸,轻轻地从姥姥口中飘出。每次,她总是在讲累了的时候,慈祥地看着我,轻轻地抚摸着我的额头。每到这时,我都会沉浸在离奇的故事和姥姥的爱抚中。 日子就这样在姥姥的故事中一天又一天的消逝。直到有一天,姥姥突然去了,她在我的生活中永远地消失了。 后来,我被父母接到了县城,一切是那样冷清,那么陌生,孤寂又占据了我的心房。即使在父母的身边我也找不到曾经和姥姥在一起时温馨、快乐的感觉。此时的我,像一只孤雁,在空中独飞。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儿童玩具很快便填充了我所有的生活,从此, 姥姥和她的故事以及老屋也在我的记忆中结成了蛛丝网。 生活中的一切都可以被流水似的时光所掩埋,但有一种情感却永远珍藏在儿时的记忆里。当尘封的记忆被打开,美好的回忆便会如同湖面上泛起的涟漪荡漾在灵魂的深处。 春去春又来,花谢花又开。善讲故事的姥姥走了,童年悄悄地走了,我久别的老屋,你还好吗?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