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北京市丰台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A卷)(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政治】北京市丰台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A卷)(解析版)

北京市丰台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阶级是在一定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集团。人类社会最早形成的两大对立阶级是 A. 氏族成员 氏族长 B. 奴隶主阶级 奴隶阶级 C. 地主阶级 农民阶级 D. 农民阶级 商人阶级 ‎【答案】B ‎【解析】‎ ‎【详解】ACD:这三项均错误,排除A、C、D。‎ B:所谓阶级,就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各种集团,人类社会第一次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是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故B选项正确。‎ 故本题选B。‎ ‎2.达尔文在环球考察中记述过这样一件事:一个欧洲人来到美洲的火地岛,送给岛上的居民一条被子。不料接受赠物的居民把被子撕成一块块的布片,分给了当地的每一个人。好端端的被子,顷刻间变成了用处不大的碎片,这个欧洲人对此大惑不解。其实,这样的举动反映了当地居民仍然保持着平均分配的原始习俗。这些原始习俗的形成,从根本上说是由于 ‎①氏族长的强制 ‎ ‎②当时人们的觉悟高,因此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③生产力水平低下 ‎ ‎④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氏族长的强制不是根本原因,①错误。‎ ‎②:“当时人们的觉悟高”的表述与事实不符,排除②。‎ ‎③④: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使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故③④选项正确。‎ 故本题选D。‎ ‎【点睛】解答组合型选择题一般采用:“排除法”和“比较法”:‎ ‎1.运用“排除法”缩小范围 ‎ 在认真审读背景材料、题干,明确题干要求指向的基础上,从最容易发现的错误(或正确)题肢入手,先确定其中明显错误的观点或明显正确的观点,然后将含有明显错误观点的题肢或不含有明显正确观点的题肢,从备选题肢中排除以缩小范围。 ‎ ‎2.运用“对比法”对其余题肢进行比较,确定正确选项 在初步排除缩小范围后,便可以确定剩余题肢中的“相同”的选项为正确题肢,一般不必费心去分析,只需对“相异”的选项进行比较、分析和判断,看哪些更符合题意,以最终确定答案。‎ ‎3.封建社会里,地主阶级剥削农民阶级的基础是 A. 封建土地所有制 B. 苛捐杂税 C. 劳役地租 D. 货币地租 ‎【答案】A ‎【解析】‎ ‎【详解】BCD:这三项均不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阶级的基础,B、C、D错误。‎ A:根据题目的表述,在封建社会里,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阶级的基础,A正确。‎ 故本题选A。‎ ‎【点睛】封建土地所有制是指在封建社会地主阶级统治其他阶级的制度。地主阶级通过掌握土地这一生产资料,对使用土地的农民通过榨取地租、放高利贷等手段剥削其他阶级。在不同时期,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式也不尽相同。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形成,到战国时期,正式确立,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包含有三种土地所有制形式:国家土地所有制、地主所有制和农民土地所有制。‎ ‎4.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是 ‎① 空想社会主义的形成 ‎ ‎② 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③ 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 ‎ ‎④ 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思想来源,符合题意。①入选。‎ ‎②: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符合题意。②入选。‎ ‎③④:《共产党宣言》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证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故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以及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均不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③④选项排除。‎ 故本题选A。‎ ‎5.有这样一部著作,它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它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该著作是 A. 《乌托邦》 B. 《太阳城》 C. 《自然法典》 D. 《共产党宣言》‎ ‎【答案】D ‎【解析】‎ ‎【详解】ABC:这三项均错误,排除A、B、C。‎ D:《共产党宣言》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D正确。‎ 故本题选D。‎ ‎6.科学社会主义是人类优秀思想文化的结晶,其创立者是 A. 圣西门和傅立叶 B. 托马斯·莫尔和托马斯·闵采尔 C. 马克思和恩格斯 D. 欧仁·鲍狄埃和列宁 ‎【答案】C ‎【解析】‎ ‎【详解】A:圣西门和傅立叶是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二者都不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者,A错误。‎ B:托马斯·莫尔是欧洲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创始人,托马斯·闵采尔的空想社会主义的先驱者之一,二者都不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者,B排除。‎ C:科学社会主义是与空想社会主义相对而言的、关于社会主义的科学的理论体系、理论模型与实践模式,马克思和恩格斯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者,C正确。‎ D:欧仁·鲍狄埃是法国的革命家、法国工人诗人,巴黎公社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列宁是布尔什维克党的创始人、十月革命的主要领导人,二者都不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者,D排除。‎ 故本题选C。‎ ‎7.马克思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说明 A. 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B.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 C. 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D. 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 ‎【答案】A ‎【解析】‎ ‎【详解】A:“手推磨”以及“蒸汽磨”代表的是生产力,“封建主的社会”以及“工业资本家的社会”体现的是生产关系,故题目中的这句话说明了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A正确。‎ BCD:这三项均与题意不符,排除B、C、D。‎ 故本题选A。‎ ‎8.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生产力的决定作用和生产关系的反作用是相同层次、不同性质的作用 B.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关系的形式决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C. 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则促进生产力发展,反之则阻碍生产力发展 D.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决定构成了生产方式及其矛盾运动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是首位的,故表述“相同层次”是错误的,A错误。‎ B: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形式不能决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B错误。‎ C: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则促进生产力发展,反之则阻碍生产力发展,C正确。‎ D:“相互决定”的表述错误,排除D。‎ 故本题选C。‎ ‎【点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9.改革开放以来历次三中全会都研究讨论深化改革问题。下列对会议中心议题、改革意义分析正确的是 A. 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开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B. 十二届三中全会—经济体制改革—让市场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 C. 十四届三中全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推动企业改革,释放经济活力 D. 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实现对外开放新格局 ‎【答案】A ‎【解析】‎ ‎【详解】A:1978 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该次全会把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A正确。‎ B: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党的十八大上才提出来的,B错误。‎ C: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不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进一步推动国有企业改革,释放经济活力,C错误。‎ D:“实现对外开放新格局”不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意义,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开辟了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D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这个伟大转折,是全局性的、根本性的,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主要方面:全会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全会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全会实现了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全会开始了系统地清理重大历史是非的拨乱反正;全会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传统;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启动了农村改革的新进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党和国家历史的新篇章。‎ ‎10.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A. 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B. 生产的无限扩大与劳动人民的购买力缩小之间的矛盾 C. 单个企业生产的有序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序性之间的矛盾 D. 资本家与雇佣劳动者之间的矛盾 ‎【答案】A ‎【解析】‎ ‎【详解】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市场经济的局限性所在。A正确。‎ B:生产的无限扩大与劳动人民的购买力缩小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消费上的表现,B排除。‎ C:单个企业生产的有序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序性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生产上的表现,C排除。‎ D:资本家与雇佣劳动者之间的矛盾不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D排除。‎ 故本题选A。‎ ‎11.相对于奴隶制和封建制剥削,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是 A. 资本家在商品市场上购买工人的劳动力 B. 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 C. 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当作资本 D. 资本家无偿占有了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 ‎【答案】D ‎【解析】‎ ‎【详解】A:资本家在商品市场上购买工人的劳动力不是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所在,排除A。‎ BC:这两项均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迅速发展所必须的基本条件,B、C与题意不符,排除。‎ D:资本主义剥削工人的秘密,是在“公平交易”的掩盖下,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D选项正确。‎ 故本题选D。‎ ‎12.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比,它的内容和特点集中表现在 ‎①它有新的领导力量,即中国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 ‎②它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即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性质 ‎③它有了新的前途,即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 ‎④它有新的指导思想,即马克思列宁主义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③④: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为主的资产阶级性质的人民民主革命,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它的目标是无产阶级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即它的前途是社会主义,故①③④选项符合题意入选。‎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②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所谓“新”,是相对于17-18世纪欧美国家发生的资产阶级领导的,旨在推翻封建专制主义压迫,确立资产阶级统治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而言的。总的来说所谓“新”主要含义指: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新的革命政党(中国共产党),新的领导阶级(无产阶级),新的革命理想(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阶段的结束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开始。‎ ‎13.党的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了。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 A. 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B.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 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之间的矛盾 D.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答案】A ‎【解析】‎ ‎【详解】A:1956年9月召开的党的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就表明,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A正确。‎ B:十一届六中全会指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故B错误。‎ C:该矛盾不是党的八大确立的国内的主要矛盾,C错误。‎ D: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地主阶级已经被消灭,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该矛盾不是党的八大确立的国内的主要矛盾,D错误。‎ 故本题选A。‎ ‎14.在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在98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为中华民族作出的三个伟大历史贡献之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①实现了中华民族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 ‎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③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④为中国发展富强、中国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③④: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它实现了中华民族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中国发展富强、中国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①③④选项正确。‎ ‎②: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不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的结果,②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两次结合:‎ ‎1.第一次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的结合。‎ 第一次结合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新中国)和社会主义革命(进行“三大改造”)。‎ 第一次结合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 ‎2.第二次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的结合。‎ 第二次结合的理论成果包括:‎ ‎①发展了的毛泽东思想;‎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包括邓小平理论等)。‎ ‎15.2013年热播的电视系列片《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展示了社会主义500年从空想到科学,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发展,经历高潮与低潮,成功与挫折的历史,下列评价不符合这500年社会主义探索历史的是 A. 《资本论》将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学说置于牢固的科学基础上 B. 列宁提出了社会主义在少数或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首先获胜 C. 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探索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D. “一国两制”创造性地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争端的基本准则 ‎【答案】D ‎【解析】‎ ‎【详解】ABC:这三项的表述均符合题目中这500年社会主义探索历史,但与题目要求不符,故A、B、C排除。‎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解决国与国之间争端的基本准则,D错误,符合题意入选。‎ 故本题选D。‎ ‎16.40年以前,农民生活大多是吃不好,穿不暖,过的都是苦日子。现在,农民的经济能力越来越好,纷纷过上了小康生活。手机、彩电、冰箱……这些曾经连想都不敢想的东西,一样样成为现实。以前,农村给人的印象大多是又脏又乱,一下雨,小路便成了“水泥路”,山上杂草丛生,无人问津……现在,一提到农村,人们大多想到的是空气清新、山清水秀……这说明 A. 我国建立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 我国人民通过改革开放过上了幸福生活 C. 中国的经济发展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影响力越来越大 D. 中国已经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答案】B ‎【解析】‎ ‎【详解】‎ A:材料强调的是农民由穷到富、农村由脏乱到美丽,这不涉及我国逐步建立、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A不合题意。‎ B:通过40年前和现在人们生活条件以及生存环境的对比,说明我国人民通过改革开放过上了幸福生活,B观点正确。‎ CD:这两个选项体现的是我国经济发展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观点正确,但与题意无关,排除CD。‎ 故本题选B。‎ ‎17.高度重视和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是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挫折中奋起,在战胜困难中不断成熟的一大法宝,也是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根本方针是 A. 全面加强党的执政本领 B. 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 C. 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 D. 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 ‎【答案】B ‎【解析】‎ ‎【详解】ACD:这三项均不是党建设的根本方针,排除A、C、D。‎ B:题目中,高度重视和不断加强党自身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战胜困难中不断成熟的一大法宝,也是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是党的建设的一贯要求和根本方针,B正确。‎ 故本题选B。‎ ‎18.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于‎2018年12月18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下列关于我国改革开放说法正确的是 A. 改革开放是当前我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 B. 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C. 我国改革开放是指经济体制的改革与政治体制无关 D. 我国改革开放是以凤阳小岗村土地包产到户实施为标志 ‎【答案】B ‎【解析】‎ ‎【详解】A:发展是当前我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A错误。‎ B: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B正确。‎ C:“与政治体制无关”的表述错误,排除C。‎ D:我国改革开放的标志性事件是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D错误。‎ 故本题选B。‎ ‎19.‎‎2019年3月26日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黎出席中法全球治理论坛闭幕式,并发表题为为建设更加美好的地球家园贡献智慧和力量的重要讲话。倡导“坚持公正合理破解治理赤字”,“坚持互商互谅,破解信任赤字”,“坚持同舟共济,破解和平赤字”,“坚持互利共赢,破解发展赤字”,为全球发展治理提供中国方案。这表明 ‎①中国正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 ‎②中国积极推进全球治理体系现代化 ‎③中国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 ‎④中国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②④:习近平倡导破解世界“四大赤字”,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表明中国积极推进全球治理体系现代化,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②④符合题意。①:中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根据战略安排,到本世纪中叶将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①说法不合题意。‎ ‎③:材料不体现中国坚持国家利益至上,③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B。‎ ‎【点睛】当前,我国把“不断为人类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把“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为外交的总目标,让中国人民的梦想同各国人民的梦想交相辉映。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2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____。‎ ‎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成为现实 ‎②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 ‎④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没有成为现实,该选项与事实不符,排除①。‎ ‎②③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也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了强大生机与活力,②③④选项正确。‎ 故本题选D。‎ ‎21.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都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这就是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 A. 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 发展和完善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完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 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么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答案】D ‎【解析】‎ ‎【详解】ABC:这三项表述均不正确,排除A、B、C。‎ D: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都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这就是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选项正确。‎ 故本题选D。‎ ‎22.______是思想之母,______是理论之源。只要我们善于聆听时代声音,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二十一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一定能够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A. 时代 实践 B. 发展 创新 C. 和平 发展 D. 改革 创新 ‎【答案】A ‎【解析】‎ ‎【详解】A: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只要我们善于聆听时代声音,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二十一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一定能够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A选项正确。‎ BCD: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故B、C、D均错误。‎ 故本题选A。‎ ‎23.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下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不是历史学上时代划分的概念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本质上是中华民族实现富起来的时代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角度来判断的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②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作出这个重大政治判断,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需要说明的是,新时代是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角度提出来的,不是历史学上时代划分的概念。①②④选项正确。‎ ‎③:1982年,邓小平同志发出响亮号召,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党的中心任务的转移、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提出,开创了中华民族富起来的新时代。③错误。‎ 故本题选B。‎ ‎24.党的十九大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做出“两个没有变”的重大判断,具体是指 ‎①我国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②我国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没有变 ‎③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④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①错误。‎ ‎②:该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②排除。‎ ‎③④:党的十九大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做出“两个没有变”的重大判断,一个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另一个是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国情没有变,③④选项正确。‎ 故本题选D。‎ ‎2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 A. 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B.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C. 坚持人民利益为根本出发点 D.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答案】D ‎【解析】‎ ‎【详解】A:“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全面推进,其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A错误。‎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B错误。‎ C:坚持人民利益为根本出发点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C错误。‎ D: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D正确。‎ 故本题选D。‎ ‎26.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事关统揽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其中“推进”明确宣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全党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 A. 伟大斗争 B. 伟大工程 C. 伟大事业 D. 伟大梦想 ‎【答案】C ‎【解析】‎ ‎【详解】ABD:这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A、B、D。‎ C:党的政治建设事关统揽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其中推进“伟大事业”明确宣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全党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C选项正确。‎ 故本题选C。‎ ‎27.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步骤,这是由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这一基本国情是指 A. 不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 B. 发达的封建社会 C. 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D.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答案】D ‎【解析】‎ ‎【详解】A:我国不是资本主义社会,A错误。‎ B:发达的封建社会说法错误,B错误。‎ C: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不是基本国情,C不符合题意。‎ D: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步骤,这是由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这一基本国情是指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28.习近平指出:“中国近代以来的全部历史告诉我们,中国的事情必须按照中国的特点、中国的实际来办,这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正确之道。”下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理解正确的是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同时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是邓小平理论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人民在自己的奋斗实践中创造出来的 ‎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关键在于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中国的事情必须按照中国的特点、中国的实际来办,说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同时还需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①正确。‎ ‎②:该观点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同于邓小平理论是错误的,②排除。‎ ‎③:中国近代以来的全部历史告诉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人民在自己的奋斗实践中创造出来的,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我们的制度必将越来越成熟,优越性会进一步显现,道路会越走越宽广。③选项表述正确。‎ ‎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地位,④错误。‎ 故本题选B。‎ ‎2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果包括 ‎①马克思主义 ②斯大林模式 ‎ ‎③毛泽东思想 ④邓小平理论 ‎ ‎⑤“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⑥科学发展观 ‎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A. ①②③④⑤⑥⑦ B. ③④⑤⑥⑦‎ C. ①③④⑤⑥⑦ D. ④⑤⑥⑦‎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②③:马克思主义、斯大林模式以及毛泽东思想均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果,①②③排除。‎ ‎④⑤⑥⑦: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拓和奠基之作,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果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④⑤⑥⑦正确,入选。‎ 故本题选D。‎ ‎30.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下列能体现文化自信的是 ‎①原创节目走出去,我国的文化节目被某国际企业购得了国际发行权 ‎②近年来,中央财政累计投入专项资金1620亿改善农村学校建设 ‎③用科技推动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下与未来 ‎④我国科研人员与国际专家合作,共同获取人类首张黑洞照片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③: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原创节目走出去以及用科技推动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下与未来均体现了文化自信,①③正确。‎ ‎②:该选项表述的是财政的作用,不体现文化自信,②排除。‎ ‎④:该选项表述不体现文化自信,④排除。‎ 故本题选B。‎ 三.问答题(每题6分,共24分)‎ ‎31.社会主要矛盾会发生阶段性变化。历史经验表明,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会对党和国家的工作提出许多新要求。面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我国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是个历史过程。‎ ‎(1)将我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内容补充完整,填入下面空格中。‎ ‎(2)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谈谈自己对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认识 ‎【答案】(1)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 ‎(2)① 我们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变化是对我国不同历史阶段的反映。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改革开放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有不同的阶段性特征,要面对和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不同,因而社会主要矛盾也就不同。‎ ‎② 经过改革开放的快速发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广泛,我国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因而我们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也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历史经验表明,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会对党和国家的工作提出许多新要求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所学哲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详解】(1)该题目考查考生对教材基础的识记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故此处填写“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 ‎(2)解答本题着重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方面,从我们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变化是对我国不同历史阶段的反映的角度,分析说明要面对和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不同,因而社会主要矛盾也就不同。另一方面,从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中“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的角度,分析说明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因而我们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也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即可。‎ ‎【点睛】非选择题的审题要求:‎ ‎(1)审设问:一是明确题目考查的知识范围和考查意图,正确联想相关知识,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认识;二是明确设问的指向性和规定性,分清题干要求答题的类别,即回答“是什么”、或“为什么”、或“怎么样”、或“怎样体现”中哪一类。‎ ‎(2)审主体:明确主体有几个,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这些应从解读设问和材料中获取。‎ ‎(3)审材料:获取材料中有效信息,抓住关键词、关键句子。这样做,一是为了正确联想相关知识,二是进一步明确答题的主体,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三是关键的句子要作为“材料语言”写入答案要点中。审材料实质上就是为了进一步证实“审设问和审主体”的正确与否。‎ ‎32.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顶层设计,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一共推出1600多项改革方案,其中许多是事关全局、前所未有的重大改革。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这一论述,高度概括了改革开放的巨大作用,深刻阐述了坚持改革开放对决定中国命运的重大意义,展示了党中央的深谋远虑、责任担当和继续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的坚定信念,鼓舞了全国人民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人心士气。‎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为什么说“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答案】改革开放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取得了巨大成就,未来的发展也要依靠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求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详解】首先,从改革的地位的角度,分析说明改革开放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取得了巨大成就,未来的发展也要依靠改革开放。‎ 其次,从改革的作用和意义的角度,分析说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求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因而必然要进行改革。‎ 最后,从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的角度,分析说明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即可。‎ ‎【点睛】提高主观题答题能力“四要素”:‎ 第一要素:审清主观题的设问,明确试题设问的限制性和规定性,确定答题范围,这是答题的关键。即通过阅读试题的背景材料及设问,确定命题者的考查意图,确保答题的大方向不错。‎ 第二要素:学会分析材料、围绕材料提示搜索相关知识点是答题的依据。分析材料,弄清材料的层次,就可以利用材料的暗示,搜索相关知识点组织答案。‎ 第三要素:熟练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是解答主观题的基础。需要加强对知识点的归纳整理,使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点系统化、条理化,确保自己能够熟练运用相关知识点。‎ 第四要素:规范答题。要正确运用政治术语答题;注意多角度思考问题,确保答案的完整性。不要脱离材料、随意发挥、答非所问,防止出现理论和实际相脱离,即“两张皮”现象。‎ ‎33.‎2019年4月30日,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强调,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力量高举起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 学习完讲话后某校决定结合五四青年节进行名为“传承五四精神,凝聚青春力量”的实践活动。请结合政治学科所学知识为这此活动写一份策划书。‎ ‎【活动主题】‎ ‎【活动背景】‎ 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1939年,陕甘宁边区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规定‎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1949年12月,中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正式宣布五月四日为中国青年节。‎ ‎【活动意义】‎ ‎【活动时间】‎ ‎2019年11月7日 ‎【参加人员】‎ ‎【活动内容】‎ ‎【答案】【活动主题】‎ 示例:《传承五四精神,凝聚青春力量》‎ ‎(其他答案合理亦可得分。)‎ ‎【活动意义】‎ 本次活动旨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弘扬“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通过各种活动让同学们了解这段风云突变的历史,懂得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直接影响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发展。‎ 理解作为当代青年,关心国家发展,不变的是初心,变化的是方式。动荡的旧社会,需要具有社会洞察与先锋觉悟的青年来改造;和平的新时代,更需要有广大青年从知识、能力、思想等各方面提升自己,增强责任意识,更加坚定不忘初心跟党走的信念,为将来的国家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 ‎【参加人员】‎ 学生、教师、校领导等 ‎【活动内容】‎ 活动建议:‎ ‎(一)年级宣传栏对活动广为宣传 ‎(二)参观五四新文化运动纪念馆 ‎(三)五四历史讲解、五四精神解读 ‎(四)团旗下重温入团誓词,共唱共青团团歌 ‎(五)齐声朗诵《少年中国说》‎ ‎(六)写一份参加活动后的感想 ‎【解析】‎ ‎【分析】‎ 本题以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政治学科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详解】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这类试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允许考生发表不同的看法,鼓励创造性思维。试题在考查考生表达能力的同时,考查考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该份策划书需要包括活动的主题、活动意义、参加人员以及活动内容等。‎ 根据材料的阐述,活动的主题可以拟定为《传承五四精神,凝聚青春力量》;活动的意义主要可以考虑从该活动会让当代青年学生了解到哪些历史知识以及对他们有何启示的角度进行说明;活动的主体则主要是学生、教师以及学校领导等;活动的内容则主要考虑从活动的宣传、参观五四新文化运动纪念馆、重温入团誓词,共唱共青团团歌以及书写活动感想等方面。‎ ‎【点睛】本题要求考生写一份策划书。策划书是对某个未来的活动或者事件进行策划,并展现给读者的文本;策划书是目标规划的文字书,是实现目标的指路灯。撰写策划书就是用现有的知识开发想象力,在可以得到的资源的现实中最可能最快的达到目标。本题的答案融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生成性、自主性、价值性等为一体,突出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 ‎34.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特別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热播以来,让人听得进、记得住、传得开、用得上、忘不掉,引起广大观众热烈反响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下表是某校高一某班同学们抄录的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国理政上的“用典”。请按示例完成下表。‎ 习近平总书记用典 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 以百姓心为心 示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2‎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①‎ ‎3‎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 政之所废逆民心 ‎②‎ ‎4‎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③‎ ‎【答案】①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②坚持人民当家作主或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③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或坚持新发展理念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热播以来,让人听得进、记得住、传得开、用得上、忘不掉,引起广大观众热烈反响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详解】材料中,“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 材料中,“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坚持人民当家作主或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相关内容。‎ 材料中,“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或坚持新发展理念”的内容。‎ ‎【点睛】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庄严地写入党章,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这是一个历史性决策和历史性贡献,体现了党在政治上理论上的高度成熟、高度自信。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郑重地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实现了国家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意志和全社会共同意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旗帜,是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根本指针,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 三.综合题(共16分)‎ ‎35.复兴征途路漫漫,如今铿锵再启程。党的十九大顺应时代前进潮流,准确把握发展大势,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判断。某校高一某班学生以“认识新时代、拥抱新时代”为议题,纷纷上网搜集材料,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定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政治判断,精辟概括了当代中国发展变革的阶段性特征,科学把握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准确标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航船前行的时代坐标。‎ ‎(1)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是什么?有何重要标志?‎ 点赞“新时代”——“厉害了,新时代”“进入新时代,中国强起来”“唱响新时代,生活更精彩”“新时代,加油”…人们纷纷在“朋友圈”为新时代点赞,寄托对美好新时代的祝福和期待。‎ ‎(2)你认为这个“新时代”有何特定的内涵?请你与同学们一起分享。‎ 感悟“新时代”——历史的长河,翻滚着昨日辉煌的浪涛;时代的琴弦,弹奏着今朝奋进的旋律。新时代,为民族复兴接好棒,为社会主义续篇,为世界文明添光彩。‎ ‎(3)你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意味着什么?‎ ‎【答案】(1)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标志。‎ ‎(2)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党的十九大顺应时代前进潮流,准确把握发展大势,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判断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详解】(1)该题目难度不大,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知识的理解识记与运用能力。根据所学相关知识,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标志。‎ ‎(2)根据材料的表述,“进入新时代,中国强起来”以及“唱响新时代,生活更精彩”等,故主要可以从这个新时代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同心协力、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的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3)解答本题主要考虑从三个角度进行分析。首先,从中华民族的角度来看,分析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其次,从科学社会主义的角度,分析说明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最后,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的角度,分析说明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即可。‎ ‎【点睛】非选择题书写答案要点:‎ ‎1、层次分明,要点序号化——反对不分段落层次的“一块板 ‎2、表述准确,语言学科化——反对使用文学化、生活化语言 ‎3、逻辑严密,表述简洁化——反对语句冗长、画蛇添足 ‎4、字迹工整,卷面美观化——反对字迹潦草、错字连篇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