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07 发布 |
- 37.5 KB |
- 3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免疫系统的组成及特异性免疫过程教案
第26讲 免疫系统的组成及特异性免疫过程 [最新考纲] 1.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Ⅱ)。 2.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Ⅱ)。 考点一 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5年4考) 1.免疫系统的组成 ■助学巧记 巧记免疫细胞的三个“唯一” 2.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免疫类型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形成 生来就有 后天接触病原体之后获得 特点 无特异性 有特异性 组成 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 3.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 教材高考 1.真题重组 判断正误 (1)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与溶菌酶杀灭细菌的机制相同(2015·全国卷Ⅱ,5B)(×) (2)新生儿接种疫苗后可诱导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2016·全国卷Ⅰ,31(2)](√) (3)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2013·全国卷Ⅱ,4B)(√) 以上内容主要源自人教版必修3 P35~37,考查角度侧重免疫系统的组成、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与过程等。 2.(教材P35“免疫系统的组成”改编)如图为某些免疫发生的过程图解,请思考: (1)请依次写出细胞①~⑥的名称: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2)上述6类细胞其遗传物质是否相同?导致各细胞呈现差异的原因是什么?HIV常以其中哪类细胞作为攻击目标? (3)图中a为何种细胞?它可参与下列哪些过程? ①第二道防线,吞噬消灭侵入机体的抗原 ②第三道防线,对病原体的摄取、处理和传递 ③第三道防线,攻击靶细胞使其裂解死亡 ④第三道防线,吞噬消化抗体、抗原形成的沉积 (4)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吗?都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吗?图中涉及了哪些免疫活性物质? 提示 ①骨髓造血干细胞 ②B细胞 ③T细胞 ④效应T细胞 ⑤记忆细胞 ⑥浆细胞 (2)相同;基因选择性表达;③T细胞 (3)吞噬细胞 ①②④ (4)免疫活性物质并非都由免疫细胞产生,抗体由浆细胞产生,淋巴因子由T细胞产生,但溶菌酶可由唾液腺、泪腺等非免疫细胞产生;抗体和淋巴因子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而溶菌酶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图中涉及的免疫活性物质有[j]淋巴因子、[i]抗体。 免疫细胞的来源和作用分析 1.(2017·天津卷,2)细颗粒物(PM2.5)可影响免疫系统功能。下表相关推论错误的是( ) 解析 PM2.5超标的空气进入机体后,可刺激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属于体液免疫,即影响体液免疫,C错误。 答案 C 2.(2013·全国Ⅱ卷)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 B.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 C.吞噬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 D.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 解析 吞噬细胞不属于淋巴细胞,A错误;在骨髓中发育成熟的B细胞和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T细胞,普遍分布于血液和淋巴液中,B正确;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B细胞、T细胞、浆细胞、效应T细胞以及记忆细胞等,C正确;抗体属于分泌蛋白,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D正确。 答案 A 盘点免疫细胞的来源和功能 名称 来源 功能 吞噬细胞 造血干细胞 吞噬、处理和传递抗原,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 T细胞 造血干细胞(胸腺中成熟) 识别抗原,分泌淋巴因子,分化为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 B细胞 造血干细胞(骨髓中成熟) 识别抗原,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浆细胞 B细胞或记忆细胞 分泌抗体 效应T细胞 T细胞或记忆细胞 与靶细胞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记忆细胞 B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 识别抗原,分化成相应的效应细胞 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比较与判断 (2013·海南卷,21)关于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非特异性免疫是能够遗传的 B.过敏反应是由非特异性免疫异常引起的 C.机体能够通过非特异性免疫产生记忆细胞 D.非特异性免疫只对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 解析 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属于第三道防线的体液免疫,为特异性免疫,B错误;记忆细胞由B细胞或T细胞产生,都属于第三道防线,为特异性免疫,C错误;非特异性免疫没有针对性,对所有的异物都起识别作用,只针对一种病原体起作用的是特异性免疫,D错误。 答案 A 判断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三个“根据” 【方法体验】 人体感染白喉杆菌(白喉杆菌侵入易感者上呼吸道,通常在咽部黏膜生长繁殖)后,将启动一系列的免疫反应,其中哪类免疫与其他三项不属同一类( ) A.鼻腔黏膜分泌杀菌物质抑制白喉杆菌的繁殖 B.吞噬细胞通过溶菌酶将吞入的白喉杆菌消灭 C.口腔中的链球菌产生过氧化氢杀死白喉杆菌 D.体液中的免疫球蛋白与白喉杆菌毒素反应,中和其毒性 解析 非特异性免疫是指由皮肤、黏膜、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参与的免疫,A、B、C项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包括由抗体和效应T细胞参与的免疫,D项中的免疫球蛋白就是指抗体。 答案 D 考点二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5年11考) 1.体液免疫 2.细胞免疫 3.记忆细胞与二次免疫应答 (1)记忆细胞特点: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 (2)二次免疫反应:当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3)二次免疫反应特点:更快、更高、更强,如下图: 下图表示人体细胞受到病毒攻击后发生的部分免疫反应,请思考: (1)图中显示了哪类免疫过程? 提示 图示过程包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2)请依次指出吞噬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T细胞及浆细胞(数字表示),并写出判断依据。 提示 依据细胞Ⅰ可直接处理抗原,推测其应为吞噬细胞;依据细胞Ⅱ可与靶细胞紧密接触,可推断其为效应T细胞,进一步推测细胞Ⅲ为记忆T细胞;依据细胞Ⅶ可产生抗体推知其应为浆细胞。 (3)图中哪类细胞不能识别抗原?哪类细胞虽能识别抗原,但不具特异性? 提示 浆细胞(细胞Ⅶ)不能识别抗原,吞噬细胞(细胞Ⅰ)能识别抗原但不具特异性识别功能。 教材高考 1.真题重组 判断正误 (1)浆细胞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2017·江苏卷,15A)(×) (2)浆细胞分泌抗体的过程不属于胞吐(2015·全国卷Ⅱ,2A)(×) (3)T细胞可接受吞噬细胞呈递的抗原(2012·海南卷,16B)(√) (4)在抗原的刺激下T细胞产生抗体发挥免疫作用(2012·海南卷,16D)(×) 以上内容主要源自教材必修3 P37,考查角度侧重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的物质基础及其过程推断。 2.(教材P36及P41资料分析“讨论”改编) (1)人的免疫系统能成功抵御大多数病原体,但为何不能抵御艾滋病病毒? 提示 因为艾滋病病毒直接杀死的是在免疫系统中起重要作用的T淋巴细胞,当T淋巴细胞被杀死之后,免疫系统就处于瘫痪状态,因而不能抵御艾滋病病毒。 (2)HIV浓度升高与艾滋病患者直接死因之间有何内在关系? 提示 HIV浓度上升,会破坏更多的T细胞,使T细胞数目下降,从而导致人体免疫能力丧失,不能抵抗疾病的侵袭,进而使人死亡。 特异性免疫及其特点 (2014·课标Ⅱ,30)为了探究某种复方草药对某种细菌性乳腺炎的疗效是否与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有关,某研究小组将细菌性乳腺炎模型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草药灌胃)、空白对照组(蒸馏水灌胃)和阳性对照组(免疫增强剂A灌胃),并检测免疫指标。 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发现:实验组小鼠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显著高于阳性对照组,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这一结果至少可说明该草药增强了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还发现:实验组小鼠的T细胞含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与阳性对照组相近。这一结果说明:该草药可能通过提高小鼠的T淋巴细胞含量来增强其特异性免疫功能。通常,在细胞免疫过程中,效应T细胞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特异性免疫中,T细胞可产生 ,受到抗原刺激的 细胞可在该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 ,参与体液免疫过程。 解析 (1)非特异性免疫是机体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2)效应T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的作用是与被病原体入侵的宿主细胞紧密接触,使之裂解死亡。(3)在体液免疫中,T细胞可产生淋巴因子,使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的功能就是产生抗体,抗体再与抗原特异性结合。 答案 (1)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 (2)识别并与被病原体入侵的宿主细胞紧密接触,可使之裂解死亡 (3)淋巴因子 B 抗体 1.“三看法”识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2.巧借“抗体”作为切入点,快速推断体液免疫的细胞 “抗体”来自哪一细胞,则该细胞为浆细胞产生浆细胞的为B细胞和记忆细胞记忆细胞也来自B细胞B细胞之前可为“T”细胞,它可产生淋巴因子T细胞之前为吞噬细胞。 3.并非所有的抗原都要经过吞噬细胞的处理和T细胞的呈递,小部分抗原可“直接”刺激B细胞。 【方法体验】 (2017·河北邢台模拟)下图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⑤⑥两种免疫依次表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B.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b、c、d、f C.对于胞内寄生的病原体,如病毒、结核杆菌等,⑤⑥两种免疫同时发挥作用 D.细胞e→细胞d→③作用的过程发生在机体首次接触抗原时 解析 根据题图过程,可判断⑤为细胞免疫,⑥为体液免疫,A错误;细胞a为吞噬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细胞f为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图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b、c、g、e、d,B错误;对于胞内寄生的病原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同时发挥作用,C正确;细胞e→细胞d→③作用的过程为二次免疫反应发生在机体再次接触抗原时,D错误。 答案 C 二次免疫反应及其特点 1.(2018·辽宁五校协作体联考)某患者先后两次被某病毒感染,如图表示患者体内抗体产生、病毒增殖和患病程度之间的关系。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表示病毒增殖的曲线是a1、a2,表示人体患病程度的曲线是b1、b2,表示抗体产生的曲线是c B.据图可以判断该患者初次感染前体内没有相应的抗体 C.该病毒进入人体细胞后,以RNA为模板,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合成DNA并整合到人的基因组中 D.a2<a1的原因是该病毒进入人体内,刺激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 解析 由题意可知该患者被第二次感染时,因为体内有记忆细胞的存在,在短时间内会产生较多的抗体,所以表示病毒增殖的曲线是a1、a2,且a1>a2,表示人体患病程度的曲线是b1、b2,表示抗体产生的曲线是c,A、D正确;由图可知表示抗体产生的曲线c是从0开始的,说明在第一次感染时体内没有相应抗体, B正确;仅根据题干信息无法判断该病毒是RNA病毒,且在侵入人体后会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合成DNA并整合到人的基因组中,C错误。 答案 C 2.如图甲为人体内众多免疫细胞的起源和分化示意图,图乙表示一正常人注射疫苗后体内抗体产生的反应记录。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甲①~⑦中需抗原刺激才能产生的有④⑤⑥⑦ B.图甲②过程受一些固醇类药物阻碍而使细胞免疫功能降低 C.图乙中曲线在bc段的斜率大于de段的斜率 D.图乙中m>n的主要原因是注射疫苗后机体产生了较多的B细胞 解析 图甲②过程增殖分化形成B细胞参与体液免疫,②过程受一些固醇类药物阻碍,体液免疫功能可能降低,但不会使细胞免疫功能降低,B错误;图乙中de段是二次免疫过程,抗体产生的速度更快,故其斜率大于bc段,C错误;图乙中m>n的主要原因是注射疫苗后机体产生了较多的记忆细胞,二次免疫时记忆细胞分化产生了较多的浆细胞,进而产生了更多的抗体,D错误。 答案 A (1)只有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记忆细胞才会迅速增殖分化,从而产生大量效应细胞(同时也产生许多记忆细胞)。 (2)二次免疫不仅适用于体液免疫,也适用于“细胞免疫”。 考点三 免疫功能异常与免疫学应用(5年9考) 1.免疫失调疾病(连线) 2.艾滋病 (1)发病机理 HIV的增殖过程 (2)致死原因:患者几乎丧失一切免疫功能,由于严重感染或者恶性肿瘤而死亡。 注:由于HIV的遗传物质是单链RNA,突变率高,变异类型多,给疫苗的研制带来困难。 3.免疫学应用 (1)疫苗——免疫中相当于抗原,其作用是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2)免疫检测:人工标记抗体以检测追踪抗原在机体中的位置。 (3)免疫抑制剂——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 如图中的曲线显示了两种使人体获得免疫力的方法。请思考判断: (1)当一个人被疯狗咬伤时采用(图中的)哪种方法进行免疫比较好? (2)方法①与方法②哪种方法具有更持久的免疫力? (3)方法②往往要多次注射抗原类物质,为什么? 提示 (1)人被疯狗咬伤后,需要抗体尽快与抗原结合。方法②进行免疫产生抗体需要一段时间,故用方法①较好。 (2)方法②是通过注射抗原刺激机体自身产生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会获得比方法①更持久的免疫力。 (3)通过多次注射抗原类物质(疫苗)可以增加体内记忆细胞数量,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免疫功能异常 (2017·全国卷Ⅰ,4) 某同学将一定量的某种动物的提取液(A)注射到实验小鼠体内,注射后若干天,未见小鼠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将小鼠分成两组,一组注射少量的A,小鼠很快发生了呼吸困难等症状;另一组注射生理盐水,未见小鼠有异常表现。对实验小鼠在第二次注射A后的表现,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提取液中含有胰岛素,导致小鼠血糖浓度降低 B.提取液中含有乙酰胆碱,使小鼠骨骼肌活动减弱 C.提取液中含有过敏原,引起小鼠发生了过敏反应 D.提取液中含有呼吸抑制剂,可快速作用于小鼠呼吸系统 解析 题干信息表明,初次注射A时,实验小鼠并未出现明显异常,而再次注射A时,小鼠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这符合“机体再次接受相同过敏原刺激”时的过敏反应特点。 答案 C 快速确定三种免疫功能异常类型 【方法体验】 (2017·四川广元模拟)临床上发现,原本生育能力正常的青年男子因外伤导致输精管和附睾管断裂,少量精子进入血液,外伤治愈后,发现精液中精子数量正常,但均不能存活的现象,其原因最可能与下列哪种免疫现象的机理相同( ) A.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体内具有针对自身成分的抗体 B.接受移植器官治疗的患者需服用免疫抑制剂 C.少数人注射青霉素后产生强烈免疫反应 D.注射牛痘疫苗引起免疫反应产生相应抗体和记忆细胞 解析 题述现象属于自身免疫,接受移植器官治疗的患者需服用免疫抑制剂是因为免疫排斥反应,B错误;少数人注射青霉素后产生强烈免疫反应属于过敏反应,C错误;注射牛痘疫苗引起免疫反应产生相应抗体和记忆细胞属于正常体液免疫反应,D错误。 答案 A 免疫学的应用及实验探究 (2016·全国卷Ⅰ,31)病毒甲通过呼吸道感染动物乙后,可引起乙的B淋巴细胞破裂、T淋巴细胞功能丧失,导致其患肿瘤病,患病动物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给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可预防该肿瘤病。回答下列问题: (1)感染病毒甲后,患病的乙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的原因是 。 (2)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后,甲疫苗作为 可诱导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 和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在机体被病毒甲感染时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起到预防该肿瘤病的作用。 (3)免疫细胞行使免疫功能时,会涉及到胞吞和胞吐这两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这两种方式的共同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 (1)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是特异性免疫的重要组成细胞。感染病毒甲后,乙的B淋巴细胞破裂、T淋巴细胞功能丧失,导致特异性免疫功能受损,故更容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2)疫苗是指用特定病原微生物制作的用于预防接种的生物制品,可以作为抗原参与特异性免疫过程,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及记忆细胞。体液免疫过程中,抗原经过免疫细胞处理后可刺激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可以在再次接触这种抗原时,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抗体,从而发挥二次免疫反应。(3)胞吞、胞吐是大分子出入细胞的方式,需要细胞消耗能量,被运输分子需依靠细胞膜的流动性,实现大分子出入细胞。 答案 (1)免疫功能下降 (2)抗原 浆细胞 迅速增殖、分化,大量分泌抗体 (3)能运输生物大分子等;运输过程中形成囊泡;需要消耗能量 1.界定免疫预防与免疫治疗 2.探究胸腺的免疫功能的方法归纳 注:虚线箭头代表实验(1),实线箭头代表实验(2)的过程。 【即学即练】 甲、乙、丙三组小鼠的不同免疫器官被破坏,其中甲组小鼠仅有体液免疫功能,乙组和丙组小鼠丧失了特异性免疫功能。现给三组小鼠分别输入造血干细胞,发现仅有乙组恢复了细胞免疫功能,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 ) A.甲组骨髓被破坏,乙组胸腺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B.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C.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胸腺被破坏,甲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D.丙组骨髓被破坏,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解析 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转移到胸腺中分化形成T淋巴细胞,参与细胞免疫和大部分的体液免疫,因此胸腺被破坏后.细胞免疫完全丧失,仅保留部分体液免疫。骨髓是产生造血干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场所,因此骨髓被破坏或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机体的免疫功能丧失,但输入造血干细胞后,仅骨髓被破坏的,淋巴干细胞可以在胸腺中分化形成T淋巴细胞,恢复细胞免疫功能,而骨髓和胸腺同时被破坏的,因缺乏形成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的场所,免疫功能难以恢复。 答案 B 易错·防范清零 [易错清零] 易错点1 误认为每个浆细胞能产生“许多种”抗体 点拨 动物在免疫反应的过程中,体内产生的抗体多达百万种以上,然而,每个浆细胞只分泌“一种”特异性抗体——要想获得大量的单一抗体,必须设法克隆单一浆细胞,使之成为细胞群。 易错点2 混淆外毒素、抗毒素、类毒素、凝集原、凝集素 点拨 类毒素、外毒素、凝集原均属“抗原”,抗毒素、凝集素均属“抗体”。 易错点3 误认为每次免疫时浆细胞、效应T细胞均分别来自B细胞和T细胞及记忆细胞的增殖分化 点拨 初次免疫中的浆细胞、效应T细胞的来源只有一个,即浆细胞来自B细胞的增殖分化,效应T细胞来自T细胞的增殖分化,只有在二次免疫过程中浆细胞、效应T细胞还可来自“记忆细胞”的增殖分化。 易错点4 误认为免疫能力越高越好 点拨 免疫功能正常时,对人体有利,过高、过低对人体都不利。当人体免疫能力过强时,会发生自身免疫病等,可使人体出现局部性或全身性的免疫病理损伤,甚至死亡。 易错点5 混淆过敏反应与“体液免疫”的内涵、外延 点拨 ①联系:过敏反应是异常的体液免疫(均涉及抗体)。 ②区别: [纠错小练] 1.感染寨卡病毒的患者在清除体内寨卡病毒的过程中,不一定参与的是( ) A.记忆细胞 B.吞噬细胞 C.浆细胞 D.效应T细胞 解析 初次感染病毒时能产生记忆细胞,但记忆细胞不会在初次免疫中发挥作用。 答案 A 2.挪威科学家最新的研究显示,气候变暖将提高人类患腺鼠疫的可能性。这种疫病是由鼠疫杆菌(宿主为啮齿动物)引起的,鼠疫杆菌释放外毒素,使患者出现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科学家从病愈患者的血清中提取的抗毒素对腺鼠疫患者有显著疗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外毒素是一种抗原,能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 B.抗毒素是一种抗体,是由效应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 C.外毒素和抗毒素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D.该免疫过程属于细胞免疫 解析 鼠疫杆菌释放外毒素,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产生抗毒素,所以外毒素属于抗原,抗毒素属于抗体,抗原的化学本质多为蛋白质,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抗体由浆细胞分泌。 答案 A 3.下面为过敏反应的原理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过敏反应为抗原首次进入机体引起的免疫反应,表现为发作迅速、反应强烈 B.图中首次进入人体的过敏原与再次进入的过敏原的类型可相同,也可不同 C.过敏反应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细胞免疫,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 D.图中靶细胞释放的组织胺等物质可引起毛细血管扩张、平滑肌收缩等 解析 抗原首次进入机体并不能引起过敏反应,而是产生抗体结合在某些细胞的表面形成致敏靶细胞,A错误;图中再次进入的过敏原与首次进入的过敏原应是相同的,否则不能引起组织胺的释放,B错误;过敏反应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体液免疫,C错误。 答案 D 课堂小结 思维导图 高考必背关键句 1.人体的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等;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等;第三道防线:细胞免疫、体液免疫。 2.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吞噬细胞、淋巴细胞等)和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3.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淋巴因子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 4.效应T细胞可以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死亡,病原体被释放,进而被吞噬、消灭。 5.二次免疫和初次免疫相比,反应更快、抗体产生的更多,患病程度轻或者不患病。 随堂·真题&预测 1.(2015·全国卷Ⅱ,5)下列与病原体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抗体可以进入细胞消灭寄生在其中的结核杆菌 B.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与溶菌酶杀灭细菌的机制相同 C.Rous肉瘤病毒不是致癌因子,与人的细胞癌变无关 D.人感染HIV后的症状与体内该病毒浓度和T细胞数量有关 解析 抗体只能在体液中与抗原结合,无法进入细胞内消灭病原体,A错误;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是抗体可以与病毒结合,从而抑制病毒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如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B错误;Rous肉瘤病毒感染人的细胞后,将其基因组整合进人的基因组中,诱发人细胞癌变,属于致癌因子,C错误;人感染HIV后发病程度与病毒浓度呈正相关,与T细胞数量呈负相关,D正确。 答案 D 2.(2013·全国卷Ⅰ,4)示意图甲、乙、丙、丁为某实验动物感染HIV后的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从图甲可以看出,HIV感染过程中存在逆转录现象 B.从图乙可以看出,HIV侵入后机体能产生体液免疫 C.从图丙可以推测,HIV可能对实验药物a敏感 D.从图丁可以看出,HIV对实验药物b敏感 解析 图甲显示由RNA到RNA—DNA混合双链再到DNA双链整合到宿主染色体,可推测HIV感染过程存在逆转录现象,A正确;乙图中纵轴显示“抗HIV抗体水平”表明免疫过程存在体液免疫,B正确;丙、丁的区别在于纵轴代表的细胞或物质不同,丙是发挥特异性免疫的T细胞数量,而丁却是HIV的数量。C项中,加入药物a后T细胞数量上升,说明HIV被杀死,进而HIV破坏T细胞的过程减弱,T细胞数量上升,说明HIV可能对实验药物a敏感,C正确;D项中,加入药物b后,HIV上升,说明HIV对该药物不敏感,故D错误。 答案 D 3.(2016·海南卷,16)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免疫系统相对独立,既不受神经调节,也不受体液调节 B.吞噬细胞可吞噬病原体,也可加工处理病原体使抗原暴露 C.类风湿性关节炎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均为自身免疫病 D.免疫系统能消灭入侵的病原体,不能清除体内的异常细胞 解析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相互影响,A错误;吞噬细胞在第二道防线中可吞噬病原体,也可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加工处理病原体使抗原暴露,B正确;类风湿性关节炎为自身免疫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属于免疫缺陷病, C错误;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能消灭入侵的病原体,监控和清除功能可以清除体内的异常细胞,D错误。 答案 B 4.(2019·高考预测)下图是下丘脑、垂体、甲状腺之间的关系及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的发病机理。请回答相关问题: (1)下丘脑和垂体病变会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说明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 调节。 (2)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是由于机体产生某种抗体,该抗体能与甲状腺上的受体结合,发挥与 激素相同的生理作用,从而导致甲状腺功能亢进,从免疫学角度来看,这属于一种 病。 (3)图中物质A是 ,细胞③的名称是 。 解析 (1)结合题图分析可知,下丘脑通过垂体调节甲状腺的活动,因此下丘脑和垂体病变会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这体现了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2)甲状腺功能亢进的表现是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过多,作用过强,由此可推知抗体与甲状腺上的受体结合后,发挥与促甲状腺激素相同的生理作用,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抗体与自身细胞结合引起的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3)细胞④能产生抗体,为浆细胞,则细胞②为B细胞,细胞③为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的记忆细胞,细胞①为T细胞,物质A为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 答案 (1)分级 (2)促甲状腺 自身免疫 (3)淋巴因子 记忆(B)细胞 教师独具 1.某种致病性极强的细菌外毒素由α和β两个亚单位组成,其中β亚单位无毒性,但能促进α亚单位进入宿主细胞发挥毒性作用。因此,研制疫苗时应选择该细菌的( ) A.外毒素 B.DNA C.外毒素α亚单位 D.外毒素β亚单位 解析 疫苗能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但不会使机体致病。由于该外毒素致病性极强,因此应选用减毒外毒素或无毒性的β亚单位。 答案 D 2.(2017·河南安阳一调)如图表示人体内某种免疫失调病的致病机理。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细胞是浆细胞,a细胞及分泌的抗体均具有识别功能 B.红细胞膜上的抗原与抗红细胞抗体特异性结合 C.b细胞是效应T细胞,特异性地裂解抗原—抗体复合物 D.青霉素过敏反应与该免疫失调病的致病机理相同 解析 a细胞是分泌抗体的浆细胞,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A错误;抗体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B正确;b细胞是吞噬细胞,C错误;青霉素过敏反应与该免疫失调病的致病机理不同,D错误。 答案 B 3.(2017·湖南湘西质检二,30)登革热病人有皮疹、发烧、头痛等症状,登革热病毒可通过白色伊蚊传播,该病毒致病机理简图如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甲为 ,该物质和抗体Ⅰ能促进 ,使复合物增多,加重病症。 (2)图中血管通透性增大,致使病人的 外渗,引起组织水肿压迫神经,兴奋传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成痛觉。 (3)登革热病人发热是由于感染病毒后,“致热源”直接作用于 体温调节中枢,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激素的分泌量增加,细胞代谢加快,体温升高。同时,病人会感觉肌肉酸痛,试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物质甲是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从图中看物质甲和抗体Ⅰ能促进病毒在吞噬细胞中的增殖。(2)血管通透性增大,致使病人的血浆蛋白外渗,引起组织水肿压迫神经,兴奋传至大脑皮层形成痛觉,感觉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3)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下丘脑可以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升高体温。肌肉酸痛感是由于无氧呼吸产生了乳酸。 答案 (1)淋巴因子 病毒在吞噬细胞中的增殖 (2)血浆蛋白 大脑皮层 (3)下丘脑 甲状腺(和肾上腺素) 感染病毒后,代谢加快,耗氧量增加,人体(肌细胞)缺氧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4.(2018·陕西咸阳市一模)据英国媒体BBC报道,诺贝尔奖得主著名生物学家巴尔的摩教授说,艾滋病病毒疫苗的研制工作经过了20多年后仍没有希望取得突破。巴尔的摩认为,由于艾滋病病毒进化出了可以从人类免疫系统中保护自己的方式,已经找到愚弄人类免疫系统的方法。因此科学家试图以抗体或加强人类免疫系统来防御艾滋病病毒的方法都以失败告终。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HIV能够侵入T细胞,导致患者的特异性免疫功能下降 B.科学家试图以抗体来防御HIV以失败告终的主要原因是患者体内无法产生与HIV特异性结合的抗体 C.HIV的遗传物质RNA易发生变异,是疫苗研制困难的原因之一 D.效应T细胞只选择性破坏已经被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 解析 HIV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导致患者的特异性免疫功能下降,A正确;机体可以在HIV的刺激下产生相应的抗体,但“由于艾滋病病毒进化出了可以从人类免疫系统中保护自己的方式”,抗体无法彻底消除所有的病毒,B错误;HIV的遗传物质RNA为单链,易发生变异,是疫苗研制困难的原因之一, C正确;效应T细胞只选择性破坏已经被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D正确。 答案 B 课后·分层训练 (时间:30分钟 满分:100分) 1.(2017·江西第四次联考)正常机体在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肯定不会发生的变化是( ) A.将产生更强的免疫反应 B.有相应的过敏反应症状 C.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 D.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加强 解析 非特异性免疫是机体生来就有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不会因为再次接触抗原而增强,D错误。 答案 D 2.下列选项中,不都是免疫系统组成成分的一组是( ) A.骨髓、T细胞、B细胞 B.脾脏、骨髓、扁桃体 C.生长因子、淋巴因子、抗体 D.溶菌酶、淋巴细胞、胸腺 解析 骨髓、脾脏、扁桃体和胸腺是免疫器官;T细胞、B细胞等淋巴细胞是免疫细胞;淋巴因子、抗体和溶菌酶是免疫活性物质,而生长因子不是免疫系统的组成成分,故选C。 答案 C 3.(2017·吉林长春二模)下列关于人体免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 B.血液中存在参与免疫反应的淋巴细胞 C.记忆细胞受抗原刺激后产生大量抗体 D.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 解析 人生来就有的免疫是非特异性免疫,而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是特异性免疫,不是生来就有的,A错误;血液中存在参与免疫反应的淋巴细胞,如B细胞等,B正确;记忆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C错误;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D错误。 答案 B 4.(2017·东北三省四市一模)如图为人体体液免疫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E细胞接触被抗原入侵的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 B.M细胞被同种抗原再次刺激时可增殖分化形成E细胞 C.图中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均具有识别功能 D.若图中抗原为麻风杆菌,则还会引起细胞免疫 解析 E细胞是浆细胞,能与被抗原入侵的靶细胞接触的是效应T细胞;M细胞是记忆(B)细胞,在被同种抗原刺激时,记忆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浆细胞;吞噬细胞、T细胞和B细胞均能识别抗原;麻风杆菌为胞内寄生菌,通过细胞免疫中的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并裂解该靶细胞,可使麻风杆菌暴露出来。 答案 A 5.如图为机体特异性免疫的某阶段,丙是由乙分裂、分化形成的一类免疫细胞,a、b、h和i为物质,其中i为抗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与乙进行密切接触,可使靶细胞裂解而释放抗原 B.在a和h的作用下,乙才能进行细胞分裂与分化 C.由乙形成丙的过程中,细胞失去了识别抗原的能力 D.i与a可结合成沉淀或细胞团,使抗原失去毒性或侵染性 解析 由图可知,甲是吞噬细胞,乙是B淋巴细胞,丙是浆细胞,h是淋巴因子,b是受体,a是抗原。可使靶细胞裂解而释放抗原的是效应T细胞,A错误;B细胞的增殖分化需要抗原和淋巴因子的共同刺激,浆细胞是免疫反应中唯一没有识别能力的细胞。 答案 A 6.某种链球菌的表面抗原与心脏瓣膜上某物质结构相似。被该链球菌感染后,机体通过免疫系统抵御该菌时可能引发某种心脏病。与这种心脏病致病机理最为相似的是( ) A.肝移植引起排斥反应 B.接触某些花粉引起皮肤荨麻疹 C.HIV破坏淋巴细胞引起艾滋病 D.免疫系统“敌我不分”引起系统性红斑狼疮 解析 被该链球菌感染后,机体通过免疫系统抵御该菌时可能引发某种心脏病,这种心脏病被称为自身免疫病,系统性红斑狼疮也属于自身免疫病,D正确。 答案 D 7.(2017·海南压轴卷)根据所学的免疫调节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有三道防线抵御病原体的攻击,其中皮肤、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 B.参与特异性免疫的“作战部队”主要是众多的淋巴细胞,其中T细胞主要靠产生抗体“作战”,这种方式称为细胞免疫 C.艾滋病(AIDS)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HIV侵入人体后主要破坏B淋巴细胞,逐渐使人体免疫系统瘫痪,功能瓦解 D.人体接种乙肝疫苗时,一般要分三次接种,目的主要是获得更多的记忆细胞和抗体 解析 皮肤、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错误;产生抗体作战的是B细胞,B错误;HIV侵入人体后主要破坏T淋巴细胞,C错误;重复接种疫苗的目的主要是获得更多的记忆细胞和抗体,D正确。 答案 D 8.(2018·全国重点中学冲刺卷)如图为注射抗原刺激机体后,机体中抗体产生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机体初次注射抗原X后,抗原X直接刺激浆细胞分泌与抗原X相关的抗体 B.曲线b可表示机体第8天注射抗原X后,与抗原X相关的抗体产生量的变化 C.曲线c可表示机体第8天注射抗原Y后,与抗原Y相关的抗体产生量的变化 D.曲线d可表示机体第8天不注射抗原X,与抗原X相关的抗体产生量的变化 解析 抗体是由浆细胞分泌的,但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A错误。机体第8天注射抗原X后,所发生的免疫反应属于二次免疫应答,可刺激记忆B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与抗原X相关的抗体,可用曲线b表示,B正确;机体第8天注射抗原Y后,所发生的免疫反应属于初次免疫应答,可刺激B淋巴细胞,受刺激的B淋巴细胞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与抗原Y相关的抗体,可用曲线c表示,C正确;若机体第8天不注射抗原X,与抗原X相关的抗体的产生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可用曲线d表示,D正确。 答案 A 9.(2017·沈阳育才中学模拟)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死亡率极高。HI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主要侵染人的T淋巴细胞。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 ) A.HIV侵染宿主细胞的过程存在识别作用 B.被HIV入侵的细胞中,既存在逆转录过程,也存在转录过程 C.艾滋病患者的特异性免疫将完全丧失,但仍然具有非特异性免疫 D.初次接触HIV时,人体能产生相应的抗体与之结合 解析 艾滋病患者至感染后期时,几乎丧失一切免疫能力。 答案 C 10.(2017·吉林模拟)免疫性不孕(存在抗精子抗体、抗子宫内膜抗体等)是临床上常见的不孕类型。医学研究表明,人的角膜、大脑、软骨、妊娠的子宫等都能容忍外来的抗原蛋白而不产生排斥反应,这种现象在医学上称为“免疫赦免” ,这些部位称为“免疫赦免区”。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移植心脏对于受者来说相当于抗原 B.“免疫赦免”现象说明人体的免疫系统存在一定的缺陷 C.妊娠子宫的这种“免疫赦免”特性不利于胚胎的正常发育 D.可以使用药物提高人体免疫系统的敏感性而获得“免疫赦免” 解析 局部区域存在免疫赦免对机体具积极意义,B错误;妊娠子宫具免疫赦免特性,有利于胚胎正常发育,C错误;“免疫赦免”是由基因控制的,不能通过药物赦免,可使用免疫抑制剂强化免疫赦免功能,D错误。 答案 A 11.(2017·湖南郴州三检)为了有效防控起源于巴西的寨卡疫情,目前研究人员通过移除寨卡病毒中的一个重要基因,从而降低了这种病毒的毒性,并由此研制出减毒疫苗。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被移除了一个重要基因的寨卡病毒,其表面蛋白仍能引起人体免疫反应 B.减毒疫苗能起到预防感染的作用,其关键在于能刺激机体产生记忆细胞 C.侵入机体的寨卡病毒需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相互配合,才能被彻底清除 D.经寨卡减毒疫苗刺激后产生的浆细胞,只能产生抗寨卡病毒的抗体这一种蛋白质 解析 被移除了一个重要基因的寨卡病毒能作减毒疫苗,表明其表面蛋白仍能引起人体免疫反应,A正确;减毒疫苗通过刺激机体产生记忆细胞来预防寨卡病毒的感染,B正确;清除侵入体内的寨卡病毒,需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参与,C正确;经寨卡减毒疫苗刺激后产生的浆细胞,只能产生抗寨卡病毒的抗体,同时该浆细胞中还可产生其他功能的蛋白质,D错误。 答案 D 12.(2017·河南焦作二模)下图是免疫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部分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①有特异识别功能,吞噬病菌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 B.细胞②和细胞③都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C.免疫活性物质都来自免疫细胞,如图中的物质Ⅰ和物质Ⅱ D.细胞①将抗原呈递给细胞②,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 解析 细胞①为吞噬细胞,能识别大多数病菌,无特异性识别功能,吞噬病菌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A错误;细胞②为T细胞,细胞③为B细胞,T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均发挥作用,而B细胞只在体液免疫中发挥作用,B错误;免疫活性物质来自免疫细胞或者其他细胞,如溶菌酶来自唾液腺细胞、泪腺细胞等,C错误;细胞②为T细胞,细胞①将抗原呈递给细胞②。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D正确。 答案 D 13.(2019·高考预测)免疫学家认为过敏性休克是由肥大细胞脱颗粒引起的。肥大细胞是一种位于所有暴露表面(如表皮或黏膜屏障)下的免疫细胞,肥大细胞里大量的颗粒包含有各种具有药理活性的化学物质,如组织胺。组织胺可以增加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从而引起机体发生过敏反应。如图表示第一次和再次接触过敏原后肥大细胞发生免疫反应的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图1 图2 (1)图1中受体的化学本质是 ,抗体除了吸附在肥大细胞表面外,大部分存在于 中,少部分存在于组织液中。 (2)肥大细胞脱颗粒的方式是 。体液调节的信号分子除组织胺外,还有 等;参与神经调节和免疫调节的信号分子分别是 、 。 (3)仅在再次接触过敏原后才发挥作用的细胞是 。过敏反应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 解析 (1)受体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或糖蛋白),抗体大部分分布在血浆中,少部分存在于组织液中。( 2)肥大细胞颗粒中的物质以胞吐的方式排出细胞。参与体液调节的信号分子有激素、组织胺、CO2等;参与神经调节的信号分子是神经递质,参与免疫调节的信号分子有淋巴因子等。(3)仅在再次接触过敏原后发挥作用的细胞是记忆细胞。过敏反应具有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等特点。 答案 (1)蛋白质(或糖蛋白) 血浆 (2)胞吐 激素(CO2) 神经递质 淋巴因子 (3)记忆细胞 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14.如图甲和图乙是人体免疫调节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进行增殖、分化的细胞是 ,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 。 (2)人体患天花、伤寒等疾病后,终生不再感染。当天花病毒再次入侵时,人体消灭病原体的主要过程是 (用箭头和图中的文字、数字序号表示)。 (3)细胞G的名称是 ,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机体对外来移植器官的排斥主要与 过程有关(填“图甲”或“图乙”)。 (4)在抗原、淋巴因子、溶菌酶和编码抗体的基因这四种物质中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由图示信息可推出细胞A、B、C、D、E、F、G分别为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浆细胞、记忆B细胞、宿主细胞和效应T细胞。图甲中B细胞和记忆B细胞在接受抗原刺激后能增殖、分化;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是 T细胞、B细胞和记忆B细胞。当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能迅速识别抗原,产生更快、更强的二次免疫反应。在器官移植过程中,免疫系统会对外来器官产生细胞免疫反应。 答案 (1)细胞C、细胞E 细胞B、细胞C、细胞E (2)抗原细胞E细胞D沉淀或凝集反应(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3)效应T细胞 与细胞F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释放抗原 图乙 (4)抗原和编码抗体的基因 15.(2017·宁夏银川二模)艾滋病(AIDS)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因感染艾滋病病毒(HIV)引起。为预防艾滋病,科学家曾给老鼠注射艾滋病疫苗制剂(病毒HIV+生理盐水)试验成功,但在人体身上试验失败。下图是艾滋病疫苗制剂引发老鼠机体免疫效应的部分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图中编号代表细胞) (1)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侵入人体后,主要攻击目标是 细胞,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 (2)上图中物质A是 ,⑤是 。 (3)已注射该疫苗的老鼠再次接触HIV时,图中 (填序号)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 (4)为检测已注射该疫苗的老鼠对HIV是否具有免疫能力: ①选取身体健康、体重、大小相同的老鼠若干,均分为两组。 ②第1组每只注射3 mL疫苗制剂,第2组每只注射3 mL 。 ③两周后,给两组老鼠注射等量的HIV。 随之检测两组老鼠体内相应的抗体水平,预期结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T (2)淋巴因子 浆细胞 (3)④ (4)生理盐水 第1组老鼠体内的抗体水平高于第2组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