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06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21
2016年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4小题,每题2分,共28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物理性质有关的是( ) A.用生石灰作某些食品的干燥剂 B.白炽灯泡里涂上红磷作脱氧剂 C.用碳素墨水写文字档案便于保存 D.用活性炭除去冰箱异味 2.规范的实验操作是科学探究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如图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检查气密性 B. 测定溶液 pH C. 稀释浓硫酸 D. 过滤 3.分类法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生石灰、烧碱、浓硫酸都可用作干燥剂 B.铁、锌、碘元素都属于人体必需微量元素 C.CH4、C2H5OH、CH3COOH 都属于有机物 D.KNO3、CO(NH2)2、NH4H2PO4 都属于复合肥料 4.用数轴表示某些化学知识直观、简明、易记,下列用数轴表示的化学知识,错误的是( ) A.生活中常见物质的pH: B.地壳中部分元素的含量关系: C.部分元素原子序数关系: D.空气中部分成分的体积分数关系: 5.化学在生活中用途广泛,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使用农药、化肥对人类有利也有弊 B.合理使用加碘盐有利于碘缺乏症病人健康 C.食用甲醛水溶液浸泡过的海产品对人体无害 D.焙制蛋糕时添加含小苏打的发酵粉 6.被称之为“软电池”的纸质电池,采用薄层纸片作为传导体,电池总反应为:Zn+2MnO2+H2O=ZnO+2MnO(OH),避免了传统电池所带来的污染问题,因而废旧的纸质电池可作为一般的废弃物加以处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电池反应中锌元素化合价升高 B.该电池反应中二氧化锰作催化剂 C.其工作原理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开发利用该电池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7.分别将下列各组物质的稀溶液混合,能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 A.Na2CO3,KCl,Ca(OH)2 B.FeCl3,HCl,MgSO4 C.H2SO4,NH4Cl,KNO3 D.AgNO3,HCl,HNO3 8.下列各组物质用稀硫酸不能完全区分开的是( ) A.镁粉、氧化铜粉、木炭粉 B.NaOH 溶液、Ba(OH)2 溶液、KOH 溶液 C.Na2CO3溶液、NaCl 溶液、BaCl2溶液 D.铝片、铁片、银片 9.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CaO,恢复原来温度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B.溶液中的OH﹣总数不变 C.溶液中的PH变大 D.溶液的质量变大 10.如表除去杂质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NaOH溶液(Na2CO3) 加入适量的 BaCl2溶液、过滤 B CaO(CaCO3) 加水溶解、过滤 C CO(CO2) 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并干燥 D FeSO4溶液(H2SO4) 加入足量Fe粉,过滤 A.A B.B C.C D.D 11.下列区分物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 A.用燃着的木条区分氦气和二氧化碳 B.用氯化钡溶液区分稀盐酸和稀硫酸 C.用水区分硝酸铵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 D.用点燃闻气味的方法区分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 12.现有盐酸和CaCl2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过量的某物质X,溶液的pH随滴入X的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X可能是( ) A.水 B.纯碱溶液 C.澄清石灰水 D.稀盐酸 13.向一定量4%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B. C. D. 14.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其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c点所示溶液呈碱性 B.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2SO4和H2SO4 C.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硫酸的烧杯中 D.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21分) 15.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此拥有充分的历史和法律依据.但是,日本无视历史,声称日本人发现海域.由此引发争端,钓鱼岛海域有丰富的鱼类,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 (1)钓鱼岛附近水域海底蕴藏大量的天然气,其主要成分是_______(填化学式). (2)我国渔民在这一带从事捕鱼作业,鱼类含有丰富的营养价值,主要为人的生命活动提供丰富的_______营养物质. A、糖类 B、油脂 C、蛋白质 D、维生素 (3)海水通常浑浊也含有很多杂质,要使海水成为饮用水,需要采取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 A、沉降 B、过滤 C、吸附 D、蒸馏. 16.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发生了8.1级大地震,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中国政府及时派出救援队前往,并为尼泊尔灾区提供了大量的消毒液、大米和帐篷.其中“84”消毒液可用于灾区防疫,其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制取它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X═NaClO+NaCl+H2O,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大米中含有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帐篷的主要成分聚氯乙烯塑料属于_______材料. 17.化学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请运用化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多吃蔬菜可补充的营养素是_______. (2)铝制品在空气中表面失去金属光泽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用熟石灰处理废硫酸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8. 如图,几种物质是常见的盐,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碳酸钠溶液中滴入氯化钙溶液,现象是_______. (2)碳酸钙、碳酸钠均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CO2,是因为碳酸钙、碳酸钠中均含有_______(写离子符号). (3)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硫酸铜溶液与氯化钠溶液不能反应,其理由是_______. 19.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用熟石灰粉与草木灰(主要成分是K2CO3)按一定比例混合可制得高效环保农药“黑白粉”.使用时,选择在有露水的早晨,把“黑白粉”撒在植物茎叶上,可消除忌碱虫体. (1)“黑白粉”比熟石灰更高效,是由于生成了碱性更强的K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是_______. (2)“黑白粉”还可提供植物必需的营养素是_______(填元素符号). 三、简答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15分.) 20.A、B、C、D、E、F、G为常见的物质,其中B、E、G属于单质,反应②是炼铁工业中的主要反应,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A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X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写出反应④的基本反应类型_______. (2)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写出反应③中生成红色固体E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1.硬水受热后会产生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是CaCO3和Mg(OH)2,其它成分不参与反应.实验室由水垢制取纯净CaCl2固体的流程如下: 请按要求填空: (1)酸A是人体胃酸的主要成分,酸A的化学式是_______; (2)步骤②中生成沉淀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 (3)步骤③中用到的玻璃仪器主要有烧杯、_______、_______; (4)步骤④加酸A的作用是_______; (5)步骤⑤是利用_______的方法得到氯化钙固体. 四、实验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25分) 22.“五一”节后,小红返回了学校,当她来到实验室时,意外地发现实验桌上有一瓶敞口放置的NaOH溶液,由此便激发了她的探究欲望. 【提出问题】这瓶NaOH溶液一定变质了,其变质的程度如何呢? 【猜想与假设】小红的猜想:NaOH溶液部分变质.你的不同猜想:_______. 【收集资料】小红知道,NaOH敞口放置会变质的原因是NaOH与空气中的CO2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实验探究】小红设计如下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请根据表中内容填写小红实验时的现象.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第一步:取少量NaOH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CaCl2溶液 _______ NaOH溶液 部分变质 第二步:向上述试管中再滴加几滴酚酞试液 _______ 假设你的猜想正确,并按小红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则你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 【实验反思】保存NaOH溶液的方法是_______. 23.小新同学在查阅有关资料时无意间了解到:Mg 与 NH4Cl 溶液能发生反应,生成物中有一种是盐, 还有气泡产生.为确定气体的成分,进行下列实验探究: 【假设与猜想】 气体可能是 HCl、NH3、H2 中的一种或几种. 【查阅资料】 ①NH3+HCl═NH4Cl ②2NH3+H2SO4═(NH4)2SO4 ③2NH3+3CuO3Cu+N2+3H2O 【实验探究】 (1)为确定是否含有 HCl,将气体通入酸化的_______溶液中,无沉淀产生,则该气体中无 HCl. (2)为了探究其他气体是否存在,又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 ①A 中观察到_______,证明有 NH3; ②B 中玻璃管内观察到_______证明有 H2; ③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 【实验结论】Mg与 NH4Cl溶液反应生成盐、NH3 和H2,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_. 【实验反思】综合以上信息和实验结论,有同学认为不需要单独检验 HCl,就能证明 HCl 不存在.请评价这种说法是否合理_______(填“是”或“否”),理由是_______. 五、计算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11分) 24.为增加食品酸味常使用柠檬酸(C6H8O7),请回答: (1)柠檬酸属于______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柠檬酸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 (3)柠檬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 25.胃酸主要成分是盐酸,正常人胃液每日需要盐酸溶质质量约为6.5g~7.3g.某患者每日分泌盐酸溶质质量为9.0g,为治疗胃酸过多需服用图9所示抑酸剂,请计算并回答:按说明书用法用量,每天最多可中和胃液中盐酸溶质质量是多少克?理论上能否使该患者胃液中盐酸溶质质量恢复到正常范围?(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001) 2016年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4小题,每题2分,共28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物理性质有关的是( ) A.用生石灰作某些食品的干燥剂 B.白炽灯泡里涂上红磷作脱氧剂 C.用碳素墨水写文字档案便于保存 D.用活性炭除去冰箱异味 【考点】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氧气的化学性质;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碳的化学性质. 【分析】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等,利用物理性质的范围结合选项中各种变化的情况进行分析即可. 【解答】解:A、利用了生石灰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的性质,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 B、红磷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是红磷的化学性质. C、利用了碳的化学性质常温下较为稳定的性质,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 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所以能除去冰箱异味,而吸附性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等方面的内容,体现了性质决定用途的理念. 2.规范的实验操作是科学探究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如图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检查气密性 B. 测定溶液 pH C. 稀释浓硫酸 D. 过滤 【考点】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度测定. 【分析】A、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D、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解答】解:A、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3.分类法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生石灰、烧碱、浓硫酸都可用作干燥剂 B.铁、锌、碘元素都属于人体必需微量元素 C.CH4、C2H5OH、CH3COOH 都属于有机物 D.KNO3、CO(NH2)2、NH4H2PO4 都属于复合肥料 【考点】气体的干燥(除水);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矿物质与微量元素. 【分析】A、根据常见的干燥剂,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人体中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所包括的种类,进行分析判断. C、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 D、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解答】解:A、烧碱、浓硫酸均具有吸水性,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都可用作干燥剂,故选项说法正确. B、铁、锌、碘元素都属于人体必需微量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C、CH4、C2H5OH、CH3COOH 均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均属于有机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D、KNO3、NH4H2PO4中分别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氮元素和磷元素,均属于复合肥;CO(NH2)2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的干燥剂的种类、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常见物质的化学性质、复合肥的特征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用数轴表示某些化学知识直观、简明、易记,下列用数轴表示的化学知识,错误的是( ) A.生活中常见物质的pH: B.地壳中部分元素的含量关系: C.部分元素原子序数关系: D.空气中部分成分的体积分数关系: 【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 【分析】本题把物质的pH、地壳中元素的含量、部分元素的原子序数以及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放在数轴上进行对比,结合数轴的变化规律及位置关系判断是否符合物质的性质特点,不相符即错误. 【解答】解:A、食醋、雨水显酸性,pH值都小于7,且食醋的酸性更强;食盐水为中性,pH值=7;肥皂水显碱性,pH值大于7,与数轴关系一致,故A正确; B、地壳里所含各种元素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氧、硅、铝、铁,与数轴关系一致,故B正确; C、镁、铝、硅、磷的原子序数依次为12、13、14、15,与数轴关系一致,故C正确; D、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为: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水蒸气和杂质:0.03%.氢气不是空气成分,故D错误. 因为本题选择错误的,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的用数轴法表示化学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所以要求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基础知识的储备,以便能够灵活应用. 5.化学在生活中用途广泛,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使用农药、化肥对人类有利也有弊 B.合理使用加碘盐有利于碘缺乏症病人健康 C.食用甲醛水溶液浸泡过的海产品对人体无害 D.焙制蛋糕时添加含小苏打的发酵粉 【考点】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常用盐的用途;微量元素、维生素与健康的关系及摄取方法;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分析】A、根据合理使用农药、化肥会提高粮食的产量,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会造成环境污染进行解答; B、根据微量元素在人体中的作用进行解答; C、根据甲醛有毒进行解答; D、根据小苏打受热能放出二氧化碳,且能和发酵酸反应进行解答. 【解答】解:A、合理使用农药、化肥会提高粮食的产量,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会造成环境污染,故A说法正确; B、合理使用加碘盐有利于碘缺乏症病人健康,故B说法正确; C、甲醛有毒,所以不能用食用甲醛水溶液浸泡过的海产品,故C说法错误; D、小苏打受热能放出二氧化碳,且能和发酵酸反应,所以焙制蛋糕时可添加含小苏打的发酵粉,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化学知识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会利用化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6.被称之为“软电池”的纸质电池,采用薄层纸片作为传导体,电池总反应为:Zn+2MnO2+H2O=ZnO+2MnO(OH),避免了传统电池所带来的污染问题,因而废旧的纸质电池可作为一般的废弃物加以处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电池反应中锌元素化合价升高 B.该电池反应中二氧化锰作催化剂 C.其工作原理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开发利用该电池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考点】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分析】A、根据锌元素的化合价的变化分析; B、根据催化剂的定义分析; C、根据能量的转化分析; D、根据纸质电池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解答】解:A、该电池反应中锌元素化合价由0价升高到+2价,故A正确; B、在该反应中二氧化锰是反应物,质量减少,故B错误; C、该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C正确; D、该电池避免了传统电池所带来的污染问题,开发利用该电池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属于信息给予题,解题的关键是认真越短题干,提取有用的信息,分析、判断有关的问题. 7.分别将下列各组物质的稀溶液混合,能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 A.Na2CO3,KCl,Ca(OH)2 B.FeCl3,HCl,MgSO4 C.H2SO4,NH4Cl,KNO3 D.AgNO3,HCl,HNO3 【考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 【分析】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可知,若物质之间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水、气体、沉淀,则能够在溶液中大量共存;本题还要注意能得到无色溶液,不能含有明显有颜色的铜离子、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等. 【解答】解:A、Na2CO3和Ca(OH)2在溶液中能相互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 B、三者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但FeCl3的水溶液黄色,故B错误; C、三者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C正确; D、AgNO3、HCl在溶液中能相互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共存的问题,判断物质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还要注意特定离子的颜色. 8.下列各组物质用稀硫酸不能完全区分开的是( ) A.镁粉、氧化铜粉、木炭粉 B.NaOH 溶液、Ba(OH)2 溶液、KOH 溶液 C.Na2CO3溶液、NaCl 溶液、BaCl2溶液 D.铝片、铁片、银片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酸的化学性质. 【分析】A、根据镁粉和稀硫酸反应会生成氢气,氧化铜和硫酸反应会生成硫酸铜和水,木炭不会与硫酸反应进行分析; B、根据氢氧化钡和硫酸反应会生成硫酸钡沉淀,氢氧化钠、氢氧化钾与硫酸反应没有明显现象进行分析; C、根据碳酸钠和硫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氯化钡和硫酸反应会生成硫酸钡沉淀进行分析; D、根据铝和硫酸反应生成氯化铝,铁和硫酸反应会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进行分析. 【解答】解:A、取样品,加入稀硫酸,有气泡产生的是镁粉,粉末溶解,溶液变蓝色的是氧化铜,粉末不溶解的是木炭粉,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A正确; B、取样品,加入稀硫酸,生成白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钡,没有明显现象的是氢氧化钾、氢氧化钠,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B错误; C、取样品,加入稀硫酸,有气泡产生的是碳酸钠,生成白色沉淀的是氯化钡,没有明显现象的是氯化钠,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C正确; D、取样品,加入稀硫酸,出现气泡,溶液显无色的是铝片,溶液显浅绿色的是铁片,金属不溶解的是银片,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被鉴别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 9.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CaO,恢复原来温度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B.溶液中的OH﹣总数不变 C.溶液中的PH变大 D.溶液的质量变大 【考点】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水的性质和应用. 【分析】根据氧化钙与水反应的情况分析来作答.氧化钙与水反应的方程式为:CaO+H2O=Ca(OH)2. 【解答】解:氧化钙与水反应的方程式为:CaO+H2O=Ca(OH)2,所以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CaO,恢复原来温度时,溶剂质量要减少,部分溶质会析出, A、因为原来是饱和溶液,恢复到原来温度时,仍然是饱和溶液,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A正确; B、因为恢复到原来温度时,部分溶质会析出,所以溶液中的OH﹣总数要减少,故B错误; C、因为原来是饱和溶液,恢复到原来温度时,仍然是饱和溶液,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所以PH 不变,故C错误; D、恢复原来温度时,溶剂质量要减少,部分溶质会析出,所以溶液质量减少,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溶质质量分数概念及饱和溶液特点,把氧化钙加入饱和溶液中,因为氧化钙会与水反应,所以饱和溶液溶剂质量要减少,溶质会析出,需同学们特别注意. 10.如表除去杂质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NaOH溶液(Na2CO3) 加入适量的 BaCl2溶液、过滤 B CaO(CaCO3) 加水溶解、过滤 C CO(CO2) 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并干燥 D FeSO4溶液(H2SO4) 加入足量Fe粉,过滤 A.A B.B C.C D.D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酸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Na2CO3能与适量的 BaCl2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CaO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难溶于水,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O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再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H2SO4能与足量Fe粉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AB. 【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1.下列区分物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 A.用燃着的木条区分氦气和二氧化碳 B.用氯化钡溶液区分稀盐酸和稀硫酸 C.用水区分硝酸铵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 D.用点燃闻气味的方法区分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酸、碱、盐的鉴别;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 【分析】A、根据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具有助燃性进行分析; B、根据氯化钡和稀硫酸会生成硫酸钡沉淀进行分析; C、根据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氢氧化钠固体溶液水,溶液温度升高进行分析; D、根据羊毛燃烧会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气体进行分析. 【解答】解:A、取样品,用燃着的木条检验,都会熄灭,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A错误; B、取样品,加入氯化钡,会生成白色沉淀的是稀硫酸,没有明显现象的是稀盐酸,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B正确; C、取样品,加水溶解,溶液温度升高的是氢氧化钠,溶液温度降低的是硝酸铵,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C正确; D、取样品,灼烧,有烧焦羽毛气味的气体产生的是羊毛纤维,没有此气味的气体产生的是合成纤维,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被鉴别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 12.现有盐酸和CaCl2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过量的某物质X,溶液的pH随滴入X的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X可能是( ) A.水 B.纯碱溶液 C.澄清石灰水 D.稀盐酸 【考点】盐的化学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分析】首先根据溶液酸碱性的变化来推断所加物质的酸碱性,能够根据溶液酸碱性的变化来推断物质间的反应 【解答】解:由于随着X的加入溶液由酸性逐渐的变为中性又变为碱性,因此X应是一种碱性物质,首先排除AD,再就是图象的中间一段溶液的PH值没有发生变化,说明X也能与氯化钙发生反应,当把氯化钙也消耗完以后,再加X就会导致溶液变为碱性.所以X为纯碱溶液. 故选:B 【点评】主要考查了对图象的分析,能够根据图象来推断物质间的反应,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3.向一定量4%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B. C. D.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分析】解答本题可首先分析图象所涉及的化学反应的实质,其次分析图象的起点和终点是否正确,最后分析图象的变化趋势是否合题意即可. 【解答】解:A.开始时氢氧化钠溶液是碱性,pH大于7,随着稀盐酸的滴加,pH逐渐减小,但稀盐酸过量时pH小于7,所以图象正确; B.酸碱中和反应会放出热量,故随着稀盐酸的加入,溶液的温度升高,当恰好完全中和时,溶液温度最高,继续滴加稀盐酸,溶液的温度就会降低,所以图象正确; C.没有滴加稀盐酸时,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零,随着加入稀盐酸生成的氯化钠越来越多,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越来越大,当二者完全中和时,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达到最大值且不再增加,再滴加稀盐酸,溶液的质量增大,氯化钠的质量不变,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减小,故图象正确; D.当加入的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时,HCl的物质的量为零,当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时,继续滴加稀盐酸,HCl的物质的量增加,且随着稀盐酸加入的量的增多,而不断增大,故图象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是化学反应中定量关系和图象相结合的题型,题目难度较大;要准确解答此类题,关键要对化学反应知识熟练,并能结合图象的数学意义,综合考虑,可快速解答;图象的意义要抓住三点:①抓图象的起点,②抓图象的终点,③抓图象的变化过程. 14.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其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c点所示溶液呈碱性 B.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2SO4和H2SO4 C.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硫酸的烧杯中 D.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分析】A、根据c点的pH小于7,溶液显酸性,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a点的pH大于7,溶液显碱性,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图象中pH值的变化是从大于7逐渐的减小到小于7,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由a到b点的pH值的变化是从大于7逐渐的减小到等于7,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c点的pH小于7,溶液显酸性,故错误; B、a点的pH大于7,溶液显碱性,溶液中的溶质是硫酸钠和氢氧化钠,故错误; C、由图象可知,pH值是开始时大于7逐渐的减小到7然后小于7,可知原溶液显碱性,然后不断的加入酸性溶液,使pH减小,说明是把稀盐酸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故错误; D、由a到b点的pH值的变化是从大于7逐渐的减小到等于7,可以说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故正确. 答案:D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从数形结合的角度理解中和反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21分) 15.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此拥有充分的历史和法律依据.但是,日本无视历史,声称日本人发现海域.由此引发争端,钓鱼岛海域有丰富的鱼类,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 (1)钓鱼岛附近水域海底蕴藏大量的天然气,其主要成分是 CH4 (填化学式). (2)我国渔民在这一带从事捕鱼作业,鱼类含有丰富的营养价值,主要为人的生命活动提供丰富的 C 营养物质. A、糖类 B、油脂 C、蛋白质 D、维生素 (3)海水通常浑浊也含有很多杂质,要使海水成为饮用水,需要采取的操作方法是 ABCD . A、沉降 B、过滤 C、吸附 D、蒸馏. 【考点】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水的净化;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 【分析】(1)根据甲烷的分析回答; (2)鱼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3)根据净化水的措施分析回答. 【解答】解:(1)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化学式是:CH4;故填:CH4. (2)鱼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是人体很好的蛋白质来源;故填:C. (3)通过沉降将悬浮杂质沉降,然后过滤除去海水中的不溶性杂质,能使浑浊的海水变得澄清,通过吸附除去水中的污染物,若要使其变成较纯净的饮用水,需要的操作方法为蒸馏. 故填:ABCD. 【点评】本题通过钓鱼岛是我国固有领土,既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又考查了化学的基础知识,难度不大,题型新颖. 16.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发生了8.1级大地震,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中国政府及时派出救援队前往,并为尼泊尔灾区提供了大量的消毒液、大米和帐篷.其中“84”消毒液可用于灾区防疫,其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制取它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X═NaClO+NaCl+H2O,则X的化学式为 Cl2 ,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1 .大米中含有的主要成分为 糖类 .帐篷的主要成分聚氯乙烯塑料属于 合成 材料.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 【分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反应物X的化学式.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NaClO的化学式进行解答. 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结合题中所给的食物判断所含的营养素,进行分析解答. 有机合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要判断是否属于合成材料,可抓住三个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解答】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OH+X═NaClO+NaCl+H2O,反应前钠、氧、氢原子个数分别为2、2、2,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钠、氧、氢、氯原子个数分别为2、2、2、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2个氯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Cl2. 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2)=0,则x=+1价. 大米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 聚氯乙烯塑料是塑料的一种,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 故答案为:Cl2;+1;糖类;合成.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利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来确定物质的化学式、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各种营养素的生理功能与食物来源、合成材料的三大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7.化学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请运用化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多吃蔬菜可补充的营养素是 维生素 . (2)铝制品在空气中表面失去金属光泽 4Al+3O2═2Al2O3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用熟石灰处理废硫酸 Ca(OH)2+H2SO4=CaSO4+2H2O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考点】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金属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1)根据蔬菜中富含维生素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铝制品在空气中表面失去金属光泽是因为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 (3)可用熟石灰处理废硫酸,是熟石灰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 【解答】解:(1)蔬菜中富含维生素,所以多吃蔬菜可补充的营养素是维生素. (2)铝制品在空气中表面失去金属光泽,是因为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Al+3O2═2Al2O3. (3)可用熟石灰处理废硫酸,是熟石灰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H2SO4=CaSO4+2H2O. 故答案为:(1)维生素;(2)4Al+3O2═2Al2O3;(3)Ca(OH)2+H2SO4=CaSO4+2H2O.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8. 如图,几种物质是常见的盐,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碳酸钠溶液中滴入氯化钙溶液,现象是 产生白色沉淀 . (2)碳酸钙、碳酸钠均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CO2,是因为碳酸钙、碳酸钠中均含有 CO32﹣ (写离子符号). (3)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SO4+2NaOH═Na2SO4+Cu(OH)2↓ ;硫酸铜溶液与氯化钠溶液不能反应,其理由是 没有沉淀生成 . 【考点】盐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1)Na2CO3+CaCl2═CaCO3↓+2NaCl; (2)2H++CO32﹣═H2O+CO2↑; (3)CuSO4+2NaOH═Na2SO4+Cu(OH)2↓、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来判定; 【解答】解:(1)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有气体、有沉淀或有水生成),在碳酸钠溶液中滴入氯化钙溶液会反应:Na2CO3+CaCl2═CaCO3↓+2NaCl;CaCO3沉淀为白色沉淀;故答案为:白色沉淀 (2)碳酸盐与酸都能反应因;2H++CO32﹣═H2O+CO2↑;有气体生成;故答案为:CO32﹣ (3)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概念;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和质量守恒定律写出它的化学方程式:CuSO4+2NaOH═Na2SO4+Cu(OH)2↓;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有气体、有沉淀或有水生成),因硫酸铜与氯化钠是两种盐,若能反应交换成分必须有沉淀,否则不能;故答案为:没有沉淀生成 【点评】本题考查了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有气体、有沉淀或有水生成以及书写化学方程式、电离方程式的一些知识. 19.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用熟石灰粉与草木灰(主要成分是K2CO3)按一定比例混合可制得高效环保农药“黑白粉”.使用时,选择在有露水的早晨,把“黑白粉”撒在植物茎叶上,可消除忌碱虫体. (1)“黑白粉”比熟石灰更高效,是由于生成了碱性更强的K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是 Ca(OH)2+K2CO3=CaCO3↓+2KOH . (2)“黑白粉”还可提供植物必需的营养素是 K (填元素符号). 【考点】盐的化学性质;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1)根据氢氧化钙与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钾解答; (2)根据植物需要的营养元素有N、P、K,“黑白粉”中含有K 元素解答. 【解答】解: (1)氢氧化钙与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钾,化学方程式为Ca(OH)2+K2CO3=CaCO3↓+2KOH; (2)植物需要的营养元素有N、P、K,“黑白粉”中含有K元素. 故答案为: (1)Ca(OH)2+K2CO3=CaCO3↓+2KOH;(2)K.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等,化学方程式书写经常出现的错误有不符合客观事实、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写条件、不标符号等. 三、简答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15分.) 20.A、B、C、D、E、F、G为常见的物质,其中B、E、G属于单质,反应②是炼铁工业中的主要反应,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A物质的化学式 CuO .X溶液中的溶质是 H2SO4、CuSO4 ;写出反应④的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 . (2)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3CO+Fe2O32Fe+3CO2 . (3)写出反应③中生成红色固体E的化学方程式 Fe+CuSO4=FeSO4+Cu .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根据反应②是炼铁工业中的主要反应,B属于单质,所以B是铁,依据工业炼铁的原理可知,一般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的反应,所以C是二氧化碳,A和过量的硫酸反应生成X溶液,X中应该有未反应完的硫酸,X和铁反应会生成红色固体单质E、浅绿色的溶液F、以及无色气体单质G,所以E是铜,F是硫酸亚铁,G是氢气,E和氧气反应生成A,所以A是氧化铜,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验证即可. 【解答】解:(1)反应②是炼铁工业中的主要反应,B属于单质,所以B是铁,依据工业炼铁的原理可知,一般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的反应,所以C是二氧化碳,A和过量的硫酸反应生成X溶液,X中应该有未反应完的硫酸,X和铁反应会生成红色固体单质E、浅绿色的溶液F、以及无色气体单质G,所以E是铜,F是硫酸亚铁,G是氢气,E和氧气反应生成A,所以A是氧化铜,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A是CuO,X溶液中的溶质有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铜和反应剩余的硫酸,所以X溶液中的溶质是H2SO4、CuSO4,反应④是铜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铜,所以基本反应类型属于化合反应; (2)反应②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2Fe+3CO2; (3)反应③中生成红色固体E的反应是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 故答案为:(1)CuO,H2SO4、CuSO4,化合反应; (2)3CO+Fe2O32Fe+3CO2; (3)Fe+CuSO4=FeSO4+Cu.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21.硬水受热后会产生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是CaCO3和Mg(OH)2,其它成分不参与反应.实验室由水垢制取纯净CaCl2固体的流程如下: 请按要求填空: (1)酸A是人体胃酸的主要成分,酸A的化学式是 HCl ; (2)步骤②中生成沉淀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MgCl2+Ca(OH)2=Mg(OH)2↓+CaCl2 ; (3)步骤③中用到的玻璃仪器主要有烧杯、 漏斗 、 玻璃棒 ; (4)步骤④加酸A的作用是 将反应剩余的氢氧化钙除去 ; (5)步骤⑤是利用 蒸发结晶 的方法得到氯化钙固体. 【考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1)根据人体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进行分析回答; (2)根据氢氧化钙溶液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和氯化钙进行分析; (3)根据过滤的操作分析用到的仪器; (4)根据需要制取的是氯化钙和加入的过量碱B进行分析; (5)根据结晶的方法分析回答. 【解答】解:(1)人体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所以酸A是盐酸,化学式为:HCl; (2)碳酸钙和盐酸反应会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氢氧化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最后需要制取氯化钙,所以需要将氯化镁沉淀,依据除杂原则可知,B是氢氧化钙,所以步骤②中生成沉淀的反应是氯化镁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钙,化学方程式为:MgCl2+Ca(OH)2=Mg(OH)2↓+CaCl2; (3)步骤③试将固液分开,操作是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主要有烧杯、漏斗和玻璃棒 (4)前面加入的是过量的氢氧化钙,而最后要得到氯化钙,需要将氢氧化钙除去,所以步骤④加酸A的作用是:将反应剩余的氢氧化钙除去; (5)滤液中加入盐酸反应后是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物,所以要从溶液中得到氯化钙,需要用蒸发结晶的方法. 故答案为:(1)HCl;(2)MgCl2+Ca(OH)2=Mg(OH)2↓+CaCl2;(3)漏斗,玻璃棒;(4)将反应剩余的氢氧化钙除去;(5)蒸发结晶.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酸的有关的化学性质及有关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培养学生抓住规律、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实验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25分) 22.“五一”节后,小红返回了学校,当她来到实验室时,意外地发现实验桌上有一瓶敞口放置的NaOH溶液,由此便激发了她的探究欲望. 【提出问题】这瓶NaOH溶液一定变质了,其变质的程度如何呢? 【猜想与假设】小红的猜想:NaOH溶液部分变质.你的不同猜想: NaOH溶液全部变质 . 【收集资料】小红知道,NaOH敞口放置会变质的原因是NaOH与空气中的CO2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2NaOH+CO2=Na2CO3+H2O . 【实验探究】小红设计如下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请根据表中内容填写小红实验时的现象.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第一步:取少量NaOH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C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NaOH溶液 部分变质 第二步:向上述试管中再滴加几滴酚酞试液 酚酞试液变红 假设你的猜想正确,并按小红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则你观察到的现象是 产生白色沉淀;酚酞试液不变色,无明显现象 . 【实验反思】保存NaOH溶液的方法是 密封保存 . 【考点】药品是否变质的探究;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猜想与假设】氢氧化钠因吸收二氧化碳而变质,可能部分变质,也可能全部变质; 【收集资料】NaOH溶液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Na2CO3和水,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实验探究】由于碳酸钠溶液呈碱性,影响使用酚酞对氢氧化钠的检验,因此首先使用足量氯化钙等物质,充分反应沉淀掉溶液中的碳酸钠且不形成碱性物质,然后滴加酚酞检验溶液中的氢氧化钠; 【实验反思】根据氢氧化钠能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分析保存方法. 【解答】解:【猜想与假设】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生成碳酸钠而变质,此时有两种可能:一是部分变质,二是全部变质; 故答案为:NaOH溶液全部变质; 【收集资料】NaOH溶液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Na2CO3和水,故反应的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实验探究】Na2CO3与CaCl2溶液反应生成CaCO3白色沉淀;NaOH遇酚酞试液变红色, 故答案为:产生白色沉淀;酚酞试液变红; 如果氢氧化钠完全变为Na2CO3,Na2CO3与CaCl2溶液反应生成CaCO3白色沉淀和NaCl溶液,再加酚酞溶液就不会变红色了; 故答案为:产生白色沉淀; 酚酞试液不变色,无明显现象; 【实验反思】由于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所以不能敞口放置氢氧化钠溶液,应密封保存; 故答案为:密封保存.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氢氧化钠、碳酸钠的性质以及氢氧化钠的检验方法,注意把握所加入的试剂不能产生对后面的检验操作形成影响的物质,正确选择试剂. 23.小新同学在查阅有关资料时无意间了解到:Mg 与 NH4Cl 溶液能发生反应,生成物中有一种是盐, 还有气泡产生.为确定气体的成分,进行下列实验探究: 【假设与猜想】 气体可能是 HCl、NH3、H2 中的一种或几种. 【查阅资料】 ①NH3+HCl═NH4Cl ②2NH3+H2SO4═(NH4)2SO4 ③2NH3+3CuO3Cu+N2+3H2O 【实验探究】 (1)为确定是否含有 HCl,将气体通入酸化的 硝酸银 溶液中,无沉淀产生,则该气体中无 HCl. (2)为了探究其他气体是否存在,又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 ①A 中观察到 酚酞试液变红色 ,证明有 NH3; ②B 中玻璃管内观察到 黑色粉末变成红色粉末,玻璃管内壁出现水珠 证明有 H2; ③浓硫酸的作用是 吸收氨气,干燥氢气 . 【实验结论】Mg与 NH4Cl溶液反应生成盐、NH3 和H2,写出化学方程式 Mg+2NH4Cl═MgCl2+2NH3↑+H2↑ . 【实验反思】综合以上信息和实验结论,有同学认为不需要单独检验 HCl,就能证明 HCl 不存在.请评价这种说法是否合理 是 (填“是”或“否”),理由是 氨气能和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铵 .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实验探究】 (1)稀盐酸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 (2)氨气能和水反应生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加热条件下,氢气能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 浓硫酸能够吸收水蒸气,能和氨气反应生成硫酸铵; 【实验结论】 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及其质量守恒定律可以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反思】 氨气能和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铵. 【解答】解:【实验探究】 (1)为确定是否含有HCl,将气体通入酸化的硝酸银溶液中,无沉淀产生,则该气体中无HCl. 故填:硝酸银. (2)①A 中观察到酚酞试液变红色,证明有 NH3; ②B 中玻璃管内观察到黑色粉末变成红色粉末,玻璃管内壁出现水珠,证明有H2; ③浓硫酸的作用是吸收氨气,干燥氢气. 故填:酚酞试液变红色;黑色粉末变成红色粉末,玻璃管内壁出现水珠;吸收氨气,干燥氢气. 【实验结论】 Mg与NH4Cl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铵、NH3 和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2NH4Cl═MgCl2+2NH3↑+H2↑. 故填:Mg+2NH4Cl═MgCl2+2NH3↑+H2↑. 【实验反思】 因为氨气能和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铵,所以不需要单独检验HCl. 故填:是;氨气能和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铵.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五、计算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11分) 24.为增加食品酸味常使用柠檬酸(C6H8O7),请回答: (1)柠檬酸属于 有机物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柠檬酸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14 ; (3)柠檬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37.5% . 【考点】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分析】(1)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 (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析; (3)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公式进行分析. 【解答】解:(1)柠檬酸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填:有机物; (2)柠檬酸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8):(16×7)=1:14;故填:1:14; (3)柠檬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7.5%,故填:37.5%.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5.胃酸主要成分是盐酸,正常人胃液每日需要盐酸溶质质量约为6.5g~7.3g.某患者每日分泌盐酸溶质质量为9.0g,为治疗胃酸过多需服用图9所示抑酸剂,请计算并回答:按说明书用法用量,每天最多可中和胃液中盐酸溶质质量是多少克?理论上能否使该患者胃液中盐酸溶质质量恢复到正常范围?(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001)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根据氢氧化镁与盐酸反应的方程式,由氢氧化镁的质量求出反应的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再根据正常人胃液每日需要盐酸溶质质量分析判断. 【解答】解:设每天最多可消耗胃液中盐酸溶质质量为m, Mg(OH)2+2HCl=MgCl2+2H2O 58 71 0.145g×2×3 m 解得:m=1.095g 服药一天后胃液中剩余盐酸溶质质量=9.0g﹣1.095g=7.905g,7.905g>7.3g,不能恢复到正常范围. 答:按说明书用法用量,每天最多可中和胃液中盐酸溶质质量是1.095g,理论上不能使该患者胃液中盐酸溶质质量恢复到正常范围. 【点评】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步骤和格式,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等.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分析题意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