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理)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理)试题 Word版

绝密★启用前 ‎ 厦门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理科)试题 命题人、审核人:高二生物备课组 第Ⅰ卷 (本卷共计50分)‎ 一.选择题:(1-40,每题1分;41-45,每题2分。共50分。)‎ ‎1.有人就腐乳制作的传说故事写了一首打油诗:豆腐长白毛,致和真苦恼;撒盐把它腌,腐乳变成宝。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所长白毛主要为毛霉菌丝 B.长白毛和盐腌是腐乳制作的两个关键步骤 C.为调制风味可在盐腌后加入卤汤,卤汤没有杀菌防腐的作用 D.腐乳成宝的价值在于大分子蛋白质和脂肪被分解成了易于消化吸收的小分子物质 ‎2.用酵母菌使葡萄汁产生葡萄酒,当酒精含量达到12%~16%时,发酵就停止了。有关解释不正确的是 A.酒精对酵母菌有毒害作用 B.营养物质因消耗而不足 C.产物积累使pH值发生改变 D.氧气过少导致其无法呼吸 ‎3.在酿制果醋的过程中,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果醋的制作需用醋酸菌,醋酸菌是兼性厌氧型细菌,需先通一段时间氧气后再密封 B.在发酵过程中,温度控制在18~25 ℃,发酵效果最好 C.当氧气、糖源充足时,醋酸菌可将葡萄中的糖分解成醋酸而酿制成果醋 D.醋酸菌对氧气特别敏感,仅在深层发酵时缺氧影响代谢活动 ‎4.如图为某同学设计的酿制苹果醋的基本流程图和发酵装置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 A.①过程要清洗灭菌以减少杂菌的污染 B.②过程加入蛋白酶可以提高苹果的出汁率 C.③过积发酵瓶中留的空间可防止发酵时培养液溢出 D.④过程需要关闭发酵裝置的充气口并适当提高温度 ‎5.腐乳制作过程中,豆腐含水量、盐的用量、发酵温度和酒的用量等均会影响腐乳风味和质量。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豆腐含水量过高,腐乳不易成形 B.加盐量过多,腐乳硬度会增大 C.前期发酵温度过低,腐乳“皮”不易形成 D.酒的用量过少,后期成熟时间延长 ‎6.下列关于泡菜制作中亚硝酸盐测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 B.大部分亚硝酸盐随人体尿液排出,只有在特定条件才转变成致癌物亚硝胺 C.亚硝酸盐为白色粉末,易溶于水,膳食中的是一般不会危害人体健康 D.腌制泡菜时间过长,容易造成细菌大量繁殖,亚硝酸盐的含量增加 ‎7.把乳酸菌接种在鲜牛奶中,将口密封,置于适宜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即可得到酸奶。在此过程中若揭开盖子,下列过程减慢(或减少)的是 ①葡萄糖的利用  ②二氧化碳的释放  ③ATP的形成    ④乳酸含量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③④‎ ‎8.利用酵母菌酿酒时,从开始便持续向发酵罐内通入充足的氧气,结果是 A.酵母菌大量死亡,酒精减产 B.酵母菌数量不变,酒精产量不变 C.酵母菌数量增多,酒精减产 D.酵母菌数量增多,不产生酒精 ‎9.有关平板划线操作正确的是 A.将接种环放在火焰上灼烧,直到接种环烧红 B.打开含菌种的试管需通过火焰灭菌,取出菌种后需马上塞上棉塞 C.打开皿盖,将沾有菌种的接种环迅速伸入平板内,划三至五条平行线,盖上皿盖 D.平板划线时在笫二区第一条划线未出现菌落,一定是接种环划线时未冷却造成的 ‎10.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要进行严格的灭菌和消毒,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A.灭菌是指杀灭环境中的一切微生物的细胞、芽孢和孢子 B.任何消毒方法一般都不能消灭微生物的孢子和芽孢 C.灼烧法灭菌主要对象是金属器具,也可以是玻璃器具 D.常用灭菌方法有灼烧灭菌法、高压蒸汽灭菌法和紫外线灭菌法 ‎11.关于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叙述正确的是 A.操作顺序为计算、称量、溶化、倒平板、灭菌 B.将称好的牛肉膏连同称量纸一同放入烧杯 ‎ C.待培养基冷却至40℃左右时进行倒平板 D.待平板冷却凝固约5~10s后将平板倒过来放置 ‎12.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细菌菌落数时,一般选择如图中哪几支试管中的稀释液来涂布平板 A.试管1、2、3 B.试管2、3、4 ‎ C.试管3、4、5 D.试管4、5、6‎ ‎13.下列有关“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利用平板划线法可对微生物进行接种、纯化、分离和计数 B.对培养皿进行编号或对菌种进行标注时,应使用记号笔在皿底标记 C.倒平板时,应将打开的培养皿盖放到一边,以免培养基溅到皿盖上 D.将好氧型菌株接种到培养液中需静置培养,防止培养液沾染试管壁引发污染 ‎14.下列有关纤维素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纤维素酶的化学本质是氨基酸 B.纤维素酶包括C1酶、C2酶和葡萄糖苷酶等 C.纤维素酶能与刚果红结合成红色复合物 D.纤维素酶将纤维素最终分解成葡萄糖 ‎15.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培养乳酸杆菌时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 B.培养霉菌时需将培养基的pH调至碱性 C.培养细菌时需将pH调至中性或微碱性 D.培养产甲烷杆菌时需要提供无氧的条件 ‎16.自养型微生物与异养型微生物的培养基的主要差别是 A.碳源 B.氮源 C.无机盐 D.特殊营养物质 ‎17.下表所示为某微生物培养基的配方,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成分 含量 成分 含量 NaNO3‎ ‎3g FeSO4‎ ‎0.01g K2HPO4‎ ‎1g 葡萄糖 ‎30g 琼脂 ‎15g H2O ‎1 000mL MgSO4•7H2O ‎0.5g 青霉素 ‎0.1 万单位 A.依物理性质划分,该培养基属于固体培养基;依用途划分,该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 B.由培养基的原料可知,所培养微生物的同化作用类型是异养型,培养的微生物可以是酵母菌或毛霉 C.本培养基中青霉素的添加满足了微生物生长对特殊营养物质的要求 D.若用该培养基分离能分解尿素的细菌,应除去青霉素和NaNO3,并应加入尿素 ‎18.长期保存菌种应控制的条件是 ①湿度 ②低温 ③干燥 ④有光 ⑤隔绝空气 ⑥适当有氧 A.①④⑥ B.②③⑥ C.①⑤⑥ D.②③⑤‎ ‎19.如图是研究人员从红棕壤中筛选高效分解尿素细菌的过程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在配制步骤②、③的培养基时,应先调pH值后髙压蒸汽灭菌 B.步骤③纯化分解尿素的原理是将聚集的细菌分散,可以获得单细胞菌落 C.步骤③采用涂布平板法接种,并需向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加入尿素 D.步骤④挑取③中不同种的菌落分别接种,比较细菌分解尿素的能力 ‎20.如表表格内容中,有错误的选项是 检测物质或生物 检测方法 显示颜色变化 A 大肠杆菌 伊红美蓝 黑色 B 亚硝酸盐 比色法 玫瑰红色 C 分解尿素的细菌 酚红指示剂检测法 红色 D 分解纤维素的细菌 刚果红检测法 红色变深 ‎21.现有酵母菌和细菌的混合菌种,欲单独分离出酵母菌和硝化细菌,应选用的培养基分别为 A.伊红美蓝培养基、含青霉素培养基 B.含青霉素培养基、含氨的无机培养基 C.含氨的无机培养基、含青霉素培养基 D.含青霉素培养基、伊红美蓝培养基 ‎22.制作泡菜时,泡菜坛子必须密封的原因是 A.防止产生的乳酸挥发掉 B.防止水分过分蒸发 C.防止坛内蔬菜萎蔫 D.防止氧气进入坛内抑制发酵 ‎23.下列关于“酵母细胞的固定化技术”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活化酵母时,将适量干酵母与蒸馏水混合并搅拌成糊状 B.配制CaCl2溶液时,需要边小火加热边搅拌 C.将海藻酸钠溶液滴加到CaCl2溶液时,凝胶珠成形后应即刻取出 D.海藻酸钠溶液浓度过高时凝胶珠呈白色,过低时凝胶珠易呈蝌蚪状 ‎24.下列有关生物技术实践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一般来说,细胞更适合采用包埋法固定 B.在果酒或果醋发酵过程中,都需要限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C.通常情况下,添加复合酶的加酶洗衣粉能达到较好的洗涤效果 D.腐乳制作过程中,添加料酒、香辛料和盐,均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25.下列关于果胶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果胶酶特指分解果胶的一种酶②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可用于去除植物细胞壁③果胶酶能将果胶分解成半乳糖醛酸④植物、霉菌、酵母菌和细菌均可能产生果胶酶⑤组成果胶酶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或核苷酸 A.①②⑤ B.②③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26.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感冒发烧时,食欲减退是因为唾液淀粉酶失去了活性 B.口服的多酶片中的胰蛋白酶可在胃中发挥作用 C.洗衣时,加少许白醋能增强加酶洗衣粉中酶的活性 D.用果胶酶澄清果汁时,温度由低温适当的提高后澄清速度越快 ‎27.下列关于加酶洗衣粉的叙述,正确的是 A.高温易使酶失活,因此冷水洗涤去污效果应该比温水好 B.洗衣粉中表面活性剂对碱性蛋白酶活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C.在pH低于7.0的自来水中,碱性蛋白酶依然能起作用 D.洗衣粉中酶主要是通过快速分解溶在水里的污渍发挥作用 ‎28.某物质能够在室温下彻底分解果胶,降低果汁黏度,裂解细胞壁,提高果汁的产出量。下列对该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物质是由脱氧核苷酸脱水缩合而来的 B.该物质在低温条件下会失活,恢复常温后依然处于失活状态 C.该物质可以分解纤维素 D.该物质可以被蛋白酶分解 ‎29.下图表示某研究小组探究果胶酶的用量的实验结果。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AB段限制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酶的用量 B.在BC段限制反应速率的因素之一是反应物浓度 C.在AC段增加反应物浓度,可以明显加快反应速率 D.在该实验给定条件下,果胶酶的最佳用量是B点对应的值 ‎30.下列有关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反应产物对固定化酶的活性没有影响 B.实验室常用吸附法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 C.若发酵底物是大分子,则固定化细胞优于固定化酶 D.固定化细胞技术在多步连续催化反应方面优势明显 ‎31.酶的固定化是20世纪6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科研人员用海藻酸钠作为包埋剂来固定小麦酯酶,以研究固定化酶的相关性质和最佳固定条件。酶活力为固定化酶催化化学反应的总效率,包括酶活性和酶的数量。如图甲、乙、丙为部分研究结果。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由甲图可知,固定化酶比游离酶对温度变化适应性更强 B.由乙图可知,浓度为3%的海藻酸钠包埋效果最好 C.由丙图可知,固定化酶一般可重复使用3次,之后若继续使用则酶活力明显下降 D.固定化酶的酶活力较高,主要原因是增加了酶与底物的接触面积 ‎32.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时,凝胶的种类较多,但其作用的共同点是 A.改变蛋白质分子通过凝胶时的路径 B.吸附一部分蛋白质,从而影响蛋白质分子的移动速度 C.将酶或细胞固定在细胞中 D.与蛋白质分子进行化学反应,从而影响其移动速率 ‎33.在装填色谱柱时,不得有气泡存在的原因是 A.气泡会搅乱洗脱液中蛋白质的洗脱次序,降低分离效果 B.气泡阻碍蛋白质的运动 C.气泡能与蛋白质发生化学反应 D.气泡会在装填凝胶的时候使凝胶不紧密 ‎34.下列关于提取胡萝卜素的相关知识的描述,错误的是 A.胡萝卜素提取时所用的试剂是亲脂性有机溶剂 B.提取胡萝卜素可用纸层析法进行鉴定,鉴定时需要与标准样品进行对照 C.一般情况下,提取胡萝卜素的效率与颗粒含水量成反比 D.提取过程中有加热环节,只需要控制温度,因为温度过高会导致胡萝卜素分解 ‎35.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探究果胶酶最适用量的实验中可先将果泥加热煮沸后冷却备用,目的是排除果泥中原有的酶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B.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中,将酶溶液加入底物后,迅速将温度调至设定的温度,并持续反应一段时间 C.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某种细菌的原理是,当样品稀释度足够高时,固体平板上的一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故可通过平板上的菌落数推测样品中的活菌数 D.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不同蛋白质分子的迁移率完全取决于分子的大小 ‎36.下列用蒸馏法提取玫瑰精油的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蒸馏温度高,水和玫瑰精油挥发得就容易,所以在高温下蒸馏效果好一些 B.为了充分蒸馏玫瑰精油,应该在较低温度下延长蒸馏时间 C.在乳浊液分层的时候,为了有利于水和油层的分开,向乳浊液中加入氯化钠 D.水和油层分开后,应在初提取的玫瑰精油中加入适量的无水硫酸钠吸去残留的水分,放置过夜,经过滤除去固体硫酸钠后,就可以得到玫瑰精油 ‎37.有关“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的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可通过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血红蛋白的纯度 B.凝胶装填在色谱柱内要均匀,不能有气泡存在 C.血红蛋白释放时加入有机溶剂,其目的是使血红蛋白溶于有机溶剂 D.透析的目的是为了去除样品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杂质 ‎38. 用来判断选择培养基是否起到了选择作用需要设置的对照是 A.未接种的选择培养基 B.未接种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C.接种了的选择培养基 D.接种了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39.新鲜的柑橘皮中含有大量的果蜡、果胶和水分,压榨之前,需要将柑橘皮干燥去水,并用石灰水浸泡。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石灰水能破坏细胞结构、分解果胶,防止橘皮压榨时滑脱 B.石灰水是强碱,浸泡主要是为了中和柑橘皮中的酸性物质 C.浸泡后的柑橘皮要用流水漂洗,避免与皮肤接触 D.橘皮在石灰水中的浸泡时间应在10 h以上 ‎40.提取茉莉精油的正确步骤是 A.鲜茉莉花+清水―→水蒸气蒸馏―→除水―→分离油层―→茉莉油 B.鲜茉莉花+清水―→水蒸气蒸馏―→油水混合物―→分离油层―→除水―→茉莉油 C.鲜茉莉花+清水―→除水―→水蒸气蒸馏―→油水混合物―→分离油层―→茉莉油 D.鲜茉莉花+清水―→分离油层―→除水―→水蒸气蒸馏―→茉莉油 ‎41.如图表示氧气浓度对培养液中的醋酸菌、乳酸菌和酵母菌的呼吸作用的影响,试分析呼吸曲线a、b、c分别代表 A.酵母菌、醋酸菌、乳酸菌 B.酵母菌、乳酸菌、醋酸菌 C.乳酸菌、酵母菌、醋酸菌 D.醋酸菌、乳酸菌、酵母菌 ‎42.MRSA菌是一种引起皮肤感染的“超级细菌”,对青霉素等多种抗生素有抗性。为了研究人母乳中新发现的蛋白质H与青霉素组合使用对MRSA菌生长的影响,某兴趣小组的实验设计及结果如下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组别 培养基中的添加物 MRSA菌 ‎1‎ ‎100 μg/mL蛋白质H 生长正常 ‎2‎ ‎20 μg/mL青霉素 生长正常 ‎3‎ ‎2 μg/mL青霉素+100 μg/mL蛋白质H 死亡 A.细菌的死亡不能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其细胞的有无来确定 B.第2、3组对比表明,使用低浓度的青霉素可杀死MRSA菌 C.实验还需设计用2 μg/mL青霉素做处理的对照组 D.此实验设计不能揭示蛋白质H的作用机理 ‎43.为探究洗衣粉加酶后的洗涤效果,将一种无酶洗衣粉分成3等份,进行3组实验。甲、乙组在洗衣粉中加入1种或2种酶,丙组不加酶,在不同温度下清洗同种化纤布上的2种污渍,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下表为实验结果记录,据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水温/℃‎ ‎10‎ ‎20‎ ‎30‎ ‎40‎ ‎50‎ 组别 甲 乙 丙 甲 乙 丙 甲 乙 丙 甲 乙 丙 甲 乙 丙 ‎67‎ ‎66‎ ‎88‎ ‎52‎ ‎51‎ ‎83‎ ‎36‎ ‎34‎ ‎77‎ ‎11‎ ‎12‎ ‎68‎ ‎9‎ ‎11‎ ‎67‎ 清除血清时间/min 清除油渍时间/min ‎93‎ ‎78‎ ‎95‎ ‎87‎ ‎63‎ ‎91‎ ‎82‎ ‎46‎ ‎85‎ ‎75‎ ‎27‎ ‎77‎ ‎69‎ ‎8‎ ‎68‎ A.提高无酶洗衣粉去污能力的方法有加酶和适当提高温度 B.甲组在无酶洗衣粉中加入了蛋白酶没加脂肪酶,乙组加入了脂肪酶没加蛋白酶 C.加酶洗衣粉中的酶是固定化酶,因为此酶固定在不溶于水的载体上且能被重复利用 D.如果甲、乙2组均在水温为80℃时洗涤同一种污渍,其洗涤效果有较大的差异 ‎44.在血红蛋白的整个提取过程中,不断用磷酸缓冲液处理的目的是 A.防止血红蛋白被氧化 B.血红蛋白是一种两性物质,需要酸中和 C.磷酸缓冲液会加速血红蛋白的提取过程 D.让血红蛋白处在稳定的pH范围内,维持其结构和功能 ‎45.下列操作需要在火焰旁进行的一组是 ‎①土壤取样 ②称取土壤 ③稀释土壤溶液 ④涂布平板 ⑤微生物的培养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 D.②③④‎ 第II卷 (本卷共计50分)‎ 二.非选择题:(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计50分)‎ ‎46.(14分)将马铃薯去皮切块,加水煮沸一定时间,过滤得到马铃薯浸出液。在马铃薯浸出液中加入一定量蔗糖和琼脂,用水定容后灭菌,得到M培养基。‎ 回答下列问题:‎ ‎(1)M培养基若用于真菌的筛选,则培养基中应加入链霉素以抑制_______的生长,加入了链霉素的培养基属于____________培养基。‎ ‎(2)M培养基中的马铃薯浸出液为微生物生长提供了多种营养物质,营养物质类型除氮源外还有__________ (答出两点即可)。氮源进入细胞后,可参与合成的生物大分子有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3)若在M培养基中用淀粉取代蔗糖,接种土壤滤液并培养,‎ 平板上长出菌落后可通过加入显色剂筛选出能产淀粉酶的微生物。加入的显色剂是____________,该方法能筛选出产淀粉酶微生物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 ‎(4)甲、乙两位同学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某一土壤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在同一稀释倍数下得到以下结果:‎ 甲同学涂布了3个平板,统计的偏落数分别是110、140和149,取平均值133;‎ 乙同学涂布了3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27、169和176,取平均值124。‎ 有人认为这两位同学的结果中,乙同学的结果可信度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47.(12分)在生产、生活和科研实践中,经常通过消毒和灭菌来避免杂菌的污染。‎ 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室中,玻璃和金属材质的实验器具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放入干热灭菌箱中进行干热灭菌。‎ ‎(2)牛奶的消毒常采用巴氏消毒法或高温瞬时消毒法,与煮沸消毒法相比,这两种方法的优点是________。‎ ‎(3)密闭空间内的空气可采用紫外线照射消毒,其原因是紫外线能_____,在照射前,适量喷洒______,可强化消毒效果。‎ ‎(4)水厂供应的自来水通常是经过_____(填“氯气”“乙醇”或“高锰酸钾”)消毒的。‎ ‎(5)某同学在使用高压蒸汽灭菌锅时,若压力达到设定要求,而锅内并没有达到相应温度,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48.(12分)回答下列与酵母菌有关的问题:‎ ‎(1)分离培养酵母菌通常使用____________(填“牛肉膏蛋白胨”“MS”或“麦芽汁琼脂”)培养基,该培养基应采用________灭菌法灭菌。若将酵母菌划线接种在平板上,培养一段时间后会观察到菌落,菌落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 ‎(2)酵母菌液体培养时,若通入氧气,可促进______________(填“菌体快速增殖”、“乙醇产生”或“乳酸产生”);若进行厌氧培养,可促进_________(填“菌体快速增殖”、“乙醇产生”或“乳酸产生”)。‎ ‎(3)制作面包时,为使面包松软通常要在面粉中添加一定量的酵母菌,酵母菌引起面包松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9.(12分,其中(1)、(3)小题每空1分)根据下面的实验装置图(图甲、乙)和果酒的生产工艺流程简图(图丙)回答问题:‎ ‎(1)图甲所示装置可用于提取________(填“橘皮精油”、“玫瑰精油”或“胡萝卜素”)。‎ ‎(2)制作果酒时可选用图乙的装置。为适当提高果酒的生产速率,进气口应______;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相连,这样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丙为樱桃果酒生产工艺流程简图,其中冲洗的目的是________。樱桃榨汁前需要除去果柄,此操作是在冲洗之________(填 “前”或“后”)进行的。为了提高樱桃的出汁率,在压榨前可加入一定量的________酶。‎ ‎(4)樱桃果酒制作是否成功,发酵后可在酸性条件下用________溶液来鉴定。在酒精发酵旺盛时,醋酸菌________(填“能”或“不能)将果汁中的糖发酵成醋酸。‎ 厦门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理科)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40,每题1分;41-45,每题2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D C C D D D D A D B C B D B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C D C D B D A B C D C D C D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答案 D A A D B A C D B B A B A D D 二.非选择题(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50分)‎ ‎46.(14分)‎ ‎(1)细菌 选择 (2)碳源、无机盐 蛋白质、核酸 (3)碘液 淀粉遇碘液显蓝色,产淀粉酶的菌落周围淀粉被水解,形成透明圈 ‎ ‎(4)乙同学的结果中,1个平板的计数结果与另2个相差悬殊,结果的重复性差。‎ ‎47.(12分)‎ ‎(1)可以 (2) 在达到消毒目的的同时,营养物质损失较少 (3)破坏DNA结构 消毒液 (4) 氯气 (5)未将锅内冷空气排尽 ‎48.(12分)‎ ‎(1)麦芽汁琼脂 高压蒸汽 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来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 (2)菌体快速增殖 乙醇产生 (3)酵母菌分解葡萄糖会产生CO2 ,CO2使面包松软 ‎49.(12分)‎ ‎(1)玫瑰精油(1分)‎ ‎(2)先打开后关闭  既可以放气,又可防止污染 ‎(3)洗去浮尘(1分) 后(1分)   果胶(多答“纤维素酶”也可) (1分)‎ ‎(4)重铬酸钾  不能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