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1)

‎ 2019届二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 作业(全国卷用) ‎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满江红·豫章滕王阁 吴 潜 万里西风,吹我上、滕王高阁。正槛外、楚山云涨,楚江涛作。何处征帆木末去,有时野鸟沙边落。近帘钩、暮雨掩空来,今犹昨。‎ 秋渐紧,添离索。天正远,伤飘泊。叹十年心事,休休莫莫。岁月无多人易老,乾坤虽大愁难着。向黄昏、断送客魂消,城头角。‎ ‎(注)吴潜,南宋词人,为人正直不阿,曾任朝廷要职,后遭权臣攻击被罢免,改任福建安抚使,此词应为吴潜前往福建途经南昌时所作。‎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万里西风”三句颇有气势,写出了词人登临滕王高阁时的兴致。‎ B.“秋渐紧”,“紧”字呼应上片的“西风”“暮雨”,突出了凄怆之感。‎ C.“何处征帆木末去”,既写出词人伫立之久,又暗含前途未卜之意。‎ D.“正槛外”三句,写凭栏所见壮观之景,也表现了词人心潮的激荡。‎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C项,原句中并没有体现“伫立之久”。‎ ‎2.解释“乾坤虽大愁难着”一句中加点字的意思,说说本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 ‎ ‎ ‎【答案】“着”的意思是安放、放置,本句表达世间虽大,但是作者的愁绪却无处安放,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易逝、年华老去的悲慨和壮志难酬的愁绪、痛苦之情。‎ ‎ ‎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3~4题。‎ 定风波·席上送范廓之游建康 辛弃疾 听我尊前醉后歌,人生无奈别离何。但使情亲千里近;须信:无情对面是山河。‎ 寄语石头城下水:居士①,而今浑不怕风波。借使②未如鸥鸟伴;经惯③,也应学得老渔蓑。‎ ‎[注]①居士:指未做官的士人,彼时稼轩正罢官家居,故聊以自称。②借使:即使。③经惯:经历一段自我修养。‎ ‎3.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本词为送友人范廓之而作,起句点明离宴,叹人生离别本属无可奈何之事。‎ B.“但使”句,上承离别之情又有转折,情深意厚,与“无情”句形成对比。‎ C.词人寄语建康水,自己归退不再怕“风波”,“风波”双关,暗指政治风波。‎ D.词人无“鸥鸟伴”,深以为憾,但能效仿“老渔蓑”生活,也是人生幸事。‎ ‎【答案】D ‎【解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作答时认真审读各个选项的内容,D项,诗句理解有误,诗人并无遗憾之情。‎ ‎4.本词写送行而不流于感伤,全词“似悲实旷”,请结合词句谈谈你的理解。‎ ‎ ‎ ‎ ‎ ‎【答案】①起句感叹离别无奈,似抒悲情;②“但使”三句一转,叹只要友情亲近会超越千里路遥,没有真情面对面也如间隔千山万水,情感洒脱;③下片情感旷达,言自己而今归退田园,不用担心宦海风波,有归隐闲居的志趣追求。 ‎ ‎ ‎ 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5~6题。‎ 满江红·金陵怀古 ‎(元)萨都剌 六代豪华,春去也、更无消息。空怅望,山川形胜,已非畴昔。王谢堂前双燕子,乌衣巷口曾相识。听夜深、寂寞打孤城,春潮急。‎ 思往事,愁如织。怀故国,空陈迹。但荒烟衰草,乱鸦斜日。玉树歌残秋露冷,胭脂井③坏寒螀③泣。到如今、只有蒋山青,秦淮碧!‎ ‎(注)①玉树:陈后主所制艳曲《玉树后庭花》,历来被认为是亡国之音。②胭脂井:陈后主躲隋兵于此井,又名辱井。③寒螀:古书上说的一种蝉。‎ ‎5.下阕“故国”呼应上阕 ,点出了诗人“愁如织”的原因。‎ ‎【答案】六代豪华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词内容能力。解答此类题,通读诗词整体把握诗词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诗词,根据诗词所写的意象来把握诗词内容。本题要求找出上阕与“故国”项呼应的内容。下阕“思往事,愁如织。怀故国,空陈迹”意思是:回首往事,愁多得像织布的线一样,密密麻麻。往事不堪回首,金陵只剩下一点陈迹了。这里“怀故国”是指词人怀念以前故国金陵。与“故国”相呼应的内容是上阕的“六代豪华”。金陵是是六朝古都。这里“六代豪华,春去也、更无消息”意思是说金陵的豪华和这春天一样天一去不复返。‎ ‎6.简要赏析上阕的对比艺术。‎ ‎ ‎ ‎ ‎ ‎【答案】①将历史上六代的豪华与今日的了无踪迹构成对比;②将山川形胜依旧与人事已非从前构成对比;③化用典故,王谢堂、乌衣巷的今昔构成对比;④‎ 将春潮急涌之动与孤城寂寞之静构成对比。多重对比,虚实相对,层层推进,委婉地抒发了诗人金陵怀古时油然而生的昔盛今衰、世事无常的悲愁。‎ ‎ ‎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7~8题。‎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①‎ 周 密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尊前茸帽风欹。秦关汴水经行地,想登临、都付新诗。纵英游、叠鼓清笳,骏马名姬。‎ 酒酣应对燕山雪,正冰河月冻,晓陇云飞。投老残年,江南谁念方回②。东风渐绿西湖柳,雁已还,人未南归。最关情,折尽梅花,难寄相思。‎ ‎(注)①周密的友人陈君衡为蒙元朝廷所召,将要前往大都赴任。作者为此写了一首送别的词。但因作者一向热爱宋朝,宋亡以后坚隐不仕。②方回:贺铸字。周密此处以方回自比。‎ ‎7.下列关于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上阕前三句作者用豪放笔法勾画出一幅威武鲜明的郊野送行的场面,该场面威武雄壮,令人振奋。‎ B.“宝带”两句使词人的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一个“欹”字,极为传神地勾画出人物的神气。‎ C.“秦关”‎ 六句实写友人北上经过的路途和友人走后的作为。委婉地透露出对故国的思念和山河依旧。‎ D.下阕最后三句意思是:我的相思之情只能靠折的梅花来表达。表现作者对友人真挚恳切的怀念之情。‎ E.下阕前三句设想友人远去北国的情景。“冰河月冻”,这阴冷景象与上阕热烈欢快形成鲜明的对照。‎ ‎【答案】CD ‎ ‎ ‎8.这首词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词作简要分析。‎ ‎ ‎ ‎ ‎ ‎【答案】①表达词人对友人极为真挚恳切的怀念之情。因为这是一首送别诗,通篇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如从“雁已还,人未南归”、“最关情,折尽梅花”等处都能看出对友人的思念。②含蓄表达对友人仕元的不满。从词作上片最后三句可以看出,词人担心友人到北方,有了高官厚禄,忘记友人,忘怀故国。③词作“投老残年,江南谁念方回”表达了身为遗民的惨淡心情及对故国的怀念之情。 ‎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由标题可知,“送陈君衡被召”,“送”说明这是送别诗,故可以从送别诗情感的角度作答。由注释“周密的友人陈君衡为蒙元朝廷所召,将要前往大都赴任。作者为此写了一首送别的词。但因作者一向热爱宋朝,宋亡以后坚隐不仕”和上片最后三句“纵英游、叠鼓清笳,骏马名姬”以及“宝带金章,尊前茸帽风欹”可知则隐含对陈氏屈仕元朝的不满;下阕开头三句“酒酣应对燕山雪,正冰河月冻,晓陇云飞”就送别意替对方设想那边景象,表现出关切之情;结尾三句“最关情,折尽梅花,难寄相思”‎ 写对君衡的怀念。此词对君衡“被召”的态度肯昧隐晦,既有关切,又有婉讽,表现了前朝文人的复杂心态。‎ 名师点睛 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比如本篇,上阕对送别场景的铺陈及对别后情景的想象,看似与一般的送别诗词类似,但提及北宋旧地“秦关汴水”作者委婉地透露出对故国的念和山河依旧、人事已非的感叹,而用笔极为含蓄。下阕主要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远去的伤感和对友人出仕新朝的担心与不满等复杂的心情。 “最关情,折尽梅花,难寄相思。”意思是说:我的相思之情即使折尽梅花也难以表达。从字面看来,表现了作者对友人极为真挚恳切的怀念之情。但如果深入体味,就不难悟出,这里还有着更深刻的寓意,那就是作者担心友人到了北方,有了高官厚禄,忘怀自己,忘怀故国。这就不仅表达了身为遗民的惨淡心情,而且含蓄地透露出对友人仕元的不满。‎ ‎ ‎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念奴娇·闹红一舸 姜 夔 闹红一舸,记来时,尝与鸳鸯为侣。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风裳无数。翠叶吹凉,玉容销酒,更洒菰蒲雨。嫣煞摇动,冷香飞上诗句。‎ 日暮青盖亭亭,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风南浦。高柳垂阴,老鱼吹浪,留我花间住。田田多少,几回沙际归路。‎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词开头描绘了一种美好的境界:正是荷花盛开时节,词人曾乘小舟荡漾在荷花丛里,一对对鸳鸯伴着船儿戏水。‎ B.连绵成片的荷塘中人迹罕至,满目只有荷叶荷花,“水佩风裳”本指美人的衣饰,此处喻指荷叶与荷花。‎ C.天色渐晚,诗人不忍心离去,却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说还有高柳、老鱼都在挽留自己,表达出词人的深切眷恋之情。‎ D.下阕首三句承上启下,表明在不知不觉间光阴飞逝,只有荷花还留在原地。词人巧用比喻,将荷花刻画成痴情仙子。‎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一般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本题要求选出“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D项,“词人巧用比喻”说法有误,“将荷花刻画成痴情仙子”为拟人,“青盖亭亭”才为比喻。故选D。‎ ‎2.本词上片中“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一句,广受称赞。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 ‎ ‎ ‎ ‎【答案】构思巧妙:想象荷花的香气仿佛飞入了诗人的诗句,用语新奇。手法巧妙:“嫣然”照应前句之“玉容”,暗含拟人,将荷花当作美人;荷花于风“吹”、雨“洒”中的“摇动”又与“冷香”在视觉、触觉与嗅觉上相通,“飞”字巧用比拟,化静为动。‎ ‎ ‎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3~4题。‎ 一 剪 梅 李 清 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3.下列对李清照《一剪梅》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红藕香残玉簟秋”,描述池塘中的荷花色香俱残,席子已生秋凉。在这秋的氛围中,突出了词人形单影只的孤寂之感。‎ B.“云中谁寄锦书来”言不得夫君书信的记挂和相思。“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借收到书信后登楼望月,以此表达词人的思念之情。‎ C.“花自飘零水自流”句,兼提落花、流水两个意象,与上阕“红藕香残”“独上兰舟”呼应,感伤在夫妻分离中的年华消逝。‎ D.“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对比突出,绘形绘神,“眉头”重在写外形的相思苦,“心头”重在写内心的相思苦;“才下”重在写压抑相思,“却上”重在写无法压制的苦痛。‎ ‎【答案】B ‎ ‎ ‎4.这首词与《李清照词两首》中哪一首所表现的情感接近,试结合内容来说明。‎ ‎ ‎ ‎ ‎ ‎【答案】与《醉花阴》接近,都是词人早期作品,表现的是秋天思念夫君之情。‎ 譬如在前者是盼“锦书”来,“锦书”特指夫妻、情侣间的书信。‎ 后者是在“佳节又重阳”之时,更盼夫君归来团聚,不至则感觉“半夜凉初透”,不仅凉意袭人,更有孤独凄凉之意。(意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比较赏析诗词情感能力。本题有两个问,第一问这:首词与《李清照词两首》中哪一首所表现的情感接近。这首词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当作于婚后不久。主要表现对丈夫思念之情。《李清照词两首》一首是《醉花阴》一首是《声声慢》,其中《醉花阴》这首词是作者婚后所作,抒发的是重阳佳节思念丈夫的心情。《声声慢》写于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自己流落他乡。这首词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所以本题这首词所表现的情感和《醉花阴》所表达的情感最为接近。第二问:结合内容来说明。是要求结合词的具体内容说说这两首词分别如何表达对丈夫思念之情的。本词“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是写词人独上兰舟,本想排遣离愁;而怅望云天,偏起怀远之思。这一句,钩连上下。它既与上句紧相衔接,写的是舟中所望、所思;而下两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则又由此生发。可以想见,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遂从遥望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5~6题。‎ 一剪梅·宿龙游朱氏楼 蒋 捷 小巧楼台眼界宽。朝卷帘看,暮卷帘看。故乡一望一心酸,云又迷漫,水又迷漫。‎ 天不教人客梦安。昨夜春寒,今夜春寒。梨花月底两眉攒,敲遍阑干,拍遍阑干。‎ ‎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上阕点明登临,楼台虽小,视野却开阔,词人登楼眺望,内心酸楚忧愁之感油然而生。‎ B.词中“卷帘看”这一动作不断重复,形成复沓之势,表明词人急切望到故乡,以解思念之渴。‎ C.作者创设独特的时空情境,“宽”对应“小”,拉开视野的宽度,“暮”呼应“朝”,拓展时间的长度。‎ D.下阕写春天寒气袭人,让人难以安歇,词人不堪忍受春寒,故站在月下面对洁白的梨花双眉紧蹙。‎ ‎【答案】B ‎【解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B项,“表明词人急切望到故乡,以解思念之渴”有误,从词中来看,应是词人为排遣内心忧愁才“反复卷帘”。 ‎ ‎6.词中“敲遍阑干,拍遍阑干”和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两者表达的情感不同,但手法运用上却有相同之处,请加以分析。‎ ‎ ‎ ‎ ‎ ‎【答案】(1)情感不同点:思想感情不同,辛词抒发作者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蒋词,抒发词人故国难回,天涯无归路的哀愁。(2)手法相同点:都是动作描写(细节),都是借拍打栏干来发排遣胸中的抑郁苦闷之气。‎ ‎ ‎ 四、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7~8题。‎ 凤凰台上忆吹箫 李清照 香冷金猊①‎ ‎,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②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注】①金猊(ní):狮形铜香炉。②也则:依旧。‎ ‎7.“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一句运用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写作手法。‎ ‎ ‎ ‎ ‎ ‎【答案】用典、拟人。‎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的掌握情况。答题前要先通读诗歌,整体理解把握诗歌的内容和情感。“武陵人”借用桃花源记的故事,“秦楼”引用《列仙传》传说秦穆公为弄玉所建之楼典故。用“锁”来写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8.词的上阕是如何层层深入地渲染离愁别绪的?请作简要分析。‎ ‎ ‎ ‎ ‎ ‎【答案】(1)抓住生活细节。香消烟冷,无心再焚;锦被乱陈,无心折叠;髻鬟蓬松,无心梳理;宝镜尘满,无心拂拭:日上三竿,未觉光阴催人。通过生活细节写出了词人与丈夫临别时怅然若失、百无聊赖的心情。(2)直抒胸臆。因为“离别”,“多少事,欲说还休”,万种愁情,一腔哀怨,本想在丈夫面前尽情倾吐,可是话到嘴边,又吞咽下去。词情又多了一层波折,愁苦又加重了一层。(3)反面傅粉。“新来瘦”不是因为生病、喝酒,也不是因为悲秋,从反面婉转道出憔悴的原因是伤离别。因离别身体急遽消瘦,把作者的离情推向高潮。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