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06 发布 |
- 37.5 KB |
- 2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北京市延庆区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延庆区2018—2019学年度高三模拟检测试卷 语 文 2019.3 本试卷共108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67小题,共2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语言是民族的,植根于与之同生长的民族文化之中,民族文化的一切因子无不像血液一样渗透到民族语言的每一个方面。 语言与民族精神 语言是一个民族的重要标志,能产生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每个民族都热爱自己的语言,并且把它和民族尊严联系起来。不会说本民族语言是富于民族感情的人所不能容忍的事情,而会说本民族语言却不说本民族语言,反而去说别人的语言,甚至是入侵者的语言,那么任何正直的人都会认为是一种可耻的行为。所谓“汉儿学得胡儿话,却向城头骂汉儿”就刻画了这种民族败类的丑陋嘴脸。都德的《最后一课》大家都熟悉,其中教师和学生们共同表达的对祖国的眷恋和对民族语言的热爱就是完全交织在一起的。 从 看 通过文字和词语,人们往往可以发现早期民族文化的痕迹,如夏商周三代文献很少,但从现存的语言资料就可约略窥见汉民族古代社会中的一些情况,如古代文献中对奴隶有“臧、获”的称呼,说明奴隶最初是指战争中的“猎获物”。中国很多没有文献的少数民族的历史也可以通过语言材料来窥见。例如独龙语“结婚”一词的意义为“买女人”,这就反映出独龙族过去的婚姻制度。苗语中,女性词总是放在男性词前面,如“夫妻”要说成“妻夫”,“男男女女”要说成“女女男男”,这和苗族历史上女性的地位要高于男性有关。 - 29 - 至于通过语言文字直接了解文献所记载时期的民族文化,更是研究文化的重要途径,比如“好”字,《说文解字注》:“好,本谓女子,引申为凡美之称”,表明古代早就有男人主导的审美意识,即以女子为美。女子美,而人皆爱美,所以“好”字破读为去声,又可以表示“喜爱、喜好”的意思。再比如词语意义的引申也反映特定的文化风俗。我国南方民间普遍有喝茶习惯,种茶树须用种子,不能幼苗移植,这就象征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理想婚姻,于是“吃茶”就引申出女子受聘定亲的意思。路游《老学庵笔记》记载的山歌:“小娘子,叶底花,无事出来吃盏茶。”俗谚有所谓,“一女不吃两家茶”。红楼梦第廿五回中,王熙凤对林黛玉说:“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做媳妇?”其中的“吃茶”说的都是这个意思。 从 看 民族文化对语言的影响,在词语上表现最为明显。一种情况是相同的事物,不同民族用不同的词语,这只能从民族文化角度来解释。比如汉语和英语的亲属称谓词语就很不一样,汉语中表亲关系泾渭分明,表兄和表弟,表姐和表妹区别甚严,既要说出性别,还要分出大小,而英语却笼统地称为“cousin”。再如同一条光谱,汉语划分出七色,英语是六色,有的语言只分冷色和暖色两种。另一种情况是不同语言中似乎相同的词语实际的意义和用法可能很不相同,这也往往需要从民族文化意识来解释。比如“冰”和“玉”在中国人的眼里代表高尚和纯洁,所以才有“冰清玉洁”、“一片冰心在玉壶”这样的词语和句子。对此外国人就可能很难理解,有位外国诗人就把“一片冰心在玉壶”翻译成了“一颗冰冷的心在玉石做的瓶子里”,因为在外语中这两个词并没有这样的比喻义。 民族文化对语言的影响在语言的运用和表达上表现得也很明显。比如中国人自古就有对己谦对人恭的表达习惯,明明做了一桌好饭菜,却对客人说“没有什么好吃的”;明明自己有能力胜任,偏偏要说“才疏学浅、力所不及”;碰到别人夸奖自己总是说“哪里哪里、不敢当、过奖了”之类的话。而西方人的表达则比较坦率,如招待客人,一定会说“这可是精心准备的饭菜”;如受到别人表扬,包括别人夸奖自己长得漂亮,总是会说“谢谢”,非常乐意地接受别人的赞扬。这是社会心理对语言表达产生影响的例子。再如西风吹来,给亚洲东部地区带来的是花木的凋零和冬天的肃杀,而在西欧国家,恰恰是西风唤醒了昏睡的冬天,迎来明媚的春光。这样不同地区的人们自然对“西风”就会有截然不同的感受。汉语中,“西风”总是用来比喻腐朽衰败的事物,表达凄凉悲伤的心境,如“昨夜西风凋碧树”,而英国诗人雪莱著名的《西风颂》,则把“西风”当作春天的使者,借以抒发豪迈、奔放的情怀,这是地理文化对语言表达产生影响的例子。 (节选自人教版《语言文字应用》第六课第四节《入乡问俗》) 材料二 文字是记录和传达语言的书写符号。语言是有声的思维,文字是有形的思维。二者都是思维的外化。像语言一样,文字也是思维能力的反映,蕴含着思维的特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古文字是对思维进行考古的工具。 - 29 - 古人类主要运用形象进行思维。这种特点反映在古诗歌中,人们喜欢用比兴来说明某种道理;反映在原始神话中,人们通过具体的故事来说明某个道理,抽象的道理是没用的。形象思维曾是人类最得心应手的思维方式。抽象思维是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从文字的创造特点看,绘画文字是最早的文字。这种文字的主要特点是象形。不仅中国的古文字用形象来表示,古巴比伦人、古雅玛人、古埃及人等无一不是从象形开始来创造古文字的。 创造文字的时代,人们抽象思维的能力还比较薄弱。人们进行抽象思维,还很难脱离具体形象来进行,往往要依赖于对形象的类比、比较、联想来进行。表现在文字的创造上,形与义密切结合在一起,人们是从形象来了解符号的意义的。文字的产生一方面是以人类抽象思维的能力达到一定水平为基础的。但另一方面,象形文字又标志着人类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发达,这种低下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可能创造太抽象的符号。 抽象思维能力的低下还主要表现在古文字上的词类上,表现为形容词的极端贫乏。从甲古文看,形容词数量相当少,只有白、厚、明、光、赤、美、丽等为数不多的形容词。事物的性质包含在事物之中,与事物不可分离,只能通过人的思维才能把事物的性质从事物本身分开。在近代一些少数民族那里,要说“热”,只能说“像火一样”。 早期文字中的“鱼”字是各种各样的鱼类象形,后来逐渐概括出一种共同的鱼的特征的象形文字,作为各种各样鱼的代表。早期文字中,几乎每个文字都经历了一定的概括过程。没有概括过程,就不可能产生一般意义上的文字。这种概括能力使人们能概括出事物的共同性质,撇开了同类事物之间的差别性、个性和偶然性,产生了最初的种、类概念。 在概括能力发展的同时,形象思维本身也在不断发展着。形象思维从自身中演化出了抽象思维。抽象思维的发展又推动着形象思维的发展。古人类从事物中抽象出事物的性质,从而创造了形容词后,又创造着代表新的形象的词。例如,从羊的肥大的形象创造了“美”字,进一步又创造了“美服”“美女”等新的名词。形容词产生后,也使原有的一些代表具体形象的词成为更形象生动的新词。例如月字、镜字,在抽象出了“明”字后变成了“明镜”“明月”,使形象更逼真。古人类从众多的个别的事物中概括出代表一般意义的词后,又以此为指导去认识新的个别事物,创造新的字。 从古文字的演变进化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在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中辩证地发展,使人类的思维能力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从而使人类能够更深更广地认识世界。 (摘编自朱长超《从古文字看原始思维及其发展》,有删改) - 29 - 1. 根据材料一,下列对语言与文化关系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语言是一个民族的重要标志,每个人都应该热爱本民族语言,会说本民族语言。 B. 夏商周三代文献很少,但通过文字和词语文字和词语,可以约略窥见汉民族古代社会的一些情况。 C. 不同语言中相同的词语,实际的意义和用法很不相同,这必须从民族文化意识来解释。 D. 民族文化对语言的影响,既体现在词语上,也体现在语言的运用和表达上。 2. 根据材料一,将第二、三个小标题中补充完整。 3. 根据材料一,从下列流行语中任选一个,分析其体现了当今社会怎样的文化意识。 ①有钱,任性 ②不作死就不会死 ③暖男 4. 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臧:读zāng,古代对奴隶的贱称。 B. 窥见:窥读kuī,文中指通过语言材料可以觉察到。 C. 泾渭分明:泾读jīng,文中指界限清楚。 D. 撇开:撇读piě,文中指放在一边,丢开。 5. 根据材料二,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语言”与“文字”都是思维的外化,如同可以通过古代语言来考察原始思维一样,我们也可以从古文字来考察原始思维。 B. .人们在古诗歌中喜欢用比兴来说明某种道理,在原始神话中用具体故事来说明某种道理,这种形象思维的主要特点便是象形。 C. 事物性质与事物不可分离。形容词是对事物性质的抽象概括,当人们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之后,形容词才有可能出现。 D. 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关系密切、辩证发展。形象思维从自身中演化出了抽象思维,抽象思维的发展又推动着形象思维的发展。 6. 请按要求回答①-②题 ①根据材料二,简要分析文字的创造过程与人类的思维发展之间的关系。 ②根据材料二,梳理下面材料中“发”字含义的演变过程,并简述理由。 - 29 - “发”繁体字作“發”,从“弓”,“射箭”是它的本义。在不同的文言作品和语境里,有不同的词意。《卖油翁》中“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发”意为“射箭”;《促织》中“成有子九岁,窥父不在,窥发盆”,“发”意为“打开”;《醉翁亭记》中“野芳发而幽香”,“发”意为“开放”;《三峡》中“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发”意为“出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舜发于畎亩之中”,“发”意为“兴起”;《陈涉世家》中“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发”意为“派遣、使出发”。 7. 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概括学好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意义。 【答案】1. C 2. 从语言看民族文化 从民族文化看语言 3. “有钱、任性”意思是钱多的人做事可以随心所欲。表达了对有钱人做事风格的嘲讽,而现在多出于好友间或者微博空间、论坛上调侃用语。“不作死就不会死”意思是不任意胡为就不会伤害到自己的生命。体现了大众对社会上一些人不顾法律法规、道德约束,为非作歹,最终反使自己受到伤害的行为的批判。“暖男”是人们对善解人意、懂得体贴照顾女性的男士的称谓,表现了大众对这类男子的认可、肯定。(意思对即可) 4. D 5. B 6. ①人类从形象思维到薄弱的抽象思维的发展,出现了绘画文字、象形文字;抽象思维的进一步发展,使更多的形容词出现;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不断地辩证发展,创造出代表新的形象的词、新的字,使语言文字更丰富。②射箭——打开、开放、出发——兴起、派遣。 7. ①能够产生强大的民族凝聚力。②可以更好地了解、研究、传承本民族的文化。③可以更好的促进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④学好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可以更深更广的认识世界。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C项,“不同语言中相同的词语,实际的意义和用法很不相同,这必须从民族文化意识来解释”说法太绝对,原文,“不同语言中似乎相同的词语实际的意义和用法可能很不相同,这也往往需要从民族文化意识来解释”,可见,原文用的是“似乎相同的词语”“可能很不相同”“往往需要从”,而选项用的是“相同的词语”“很不相同”“必须从”。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和理选文中内容并补全小标题的能力。 由文中内容“从现存的语言资料就可约略窥见汉民族古代社会中的一些情况”“至于通过语言文字直接了解文献所记载时期的民族文化,更是研究文化的重要途径”可知,材料二第二部分内容阐述的是语言对民族文化的作用,所以,第二个小标题应是“从语言看民族文化”。 - 29 - 由文中每一届的首句话“民族文化对语言的影响,在词语上表现最为明显”“民族文化对语言的影响在语言的运用和表达上表现得也很明显”可知,这部分的内容阐述的是民族文化对语言的影响,所以,第二个小标题应是“从民族文化看语言”。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根据所给词语或句子分析其文化意识的能力。 首先要正确理解出所给词语或句子的在当今使用的意思,然后指出在当今社会中的文化意识。比如,“有钱,任性”的原意是有钱了就可以随心所欲做事了,这显然是嘲讽有钱人做事毫无顾忌,但是现在多是一种好友间的调侃。 比如,“不作死就不会死”愿意是自己不任意胡为就不会死。体现了当今社会中大众对社会上某些人无视法律、道德的约束,最终丧命的行为的批判。怎样的文化意识,这一称呼表现了大众对这类男子的肯定和赞美。 以上三个考生可以任选其中之一回答,意思正确即可。 【4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理解词语的语境义的。 D项,“撇开”中的“撇”读音为“piē”,语境说的是不考虑同类事物之间的差别性、个性和偶然性,人们才能概括出事物的共同性质,才能产生最初的种、类概念。所以,此处的“撇开”应理解为:不考虑、去除。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B项,曲解文意,“这种形象思维的主要特点便是象形”错,原文,“古人类主要运用形象进行思维。这种特点反映在古诗歌中,人们喜欢用比兴来说明某种道理;反映在原始神话中,人们通过具体的故事来说明某个道理”,所以,原文说的是“古人类主要运用形象进行思维”,而选项说成了“这种形象思维的主要特点便是象形”。 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第(1)题,“形象思维曾是人类最得心应手的思维方式。抽象思维是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从文字的创造特点看,绘画文字是最早的文字”“象形文字又标志着人类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发达,这种低下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可能创造太抽象的符号”概括为:人类从形象思维到薄弱的抽象思维的发展,出现了绘画文字、象形文字。 - 29 - “抽象思维能力的低下还主要表现在古文字上的词类上,表现为形容词的极端贫乏。从甲古文看,形容词数量相当少”“古人类从事物中抽象出事物的性质,从而创造了形容词后”概括为:抽象思维的进一步发展,使更多的形容词出现。 “形象思维从自身中演化出了抽象思维。抽象思维的发展又推动着形象思维的发展。古人类从事物中抽象出事物的性质,从而创造了形容词后,又创造着代表新的形象的词”“古人类从众多的个别的事物中概括出代表一般意义的词后,又以此为指导去认识新的个别事物,创造新的字”概括为: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不断地辩证发展,创造出代表新的形象的词、新的字,使语言文字更丰富。 综上分析,文字的创造过程与人类的思维发展之间的关系从以上三个方面回答即可。 第(2)题,“发”,最早甲骨文字,会意字。其繁体字写作“發”,形从“弓”,从“攴”,“弓”表示弓箭、射箭;“攴”为手持拄杖,与手有关,二者相合,正像以手拉弓射箭之形,所以“射箭”是它的本义。如《卖油翁》中“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发”就意为“射箭”的意思。 然后,“发”就在其本意的基础上,与不同的具体事物搭配使用,用于不同的文言作品和语境中,它也就有了更多的词意。如“窥发盆”的“发”与“盆”搭配,故意为“打开”,“野芳发而幽香”的“发”用于“野芳”,故意为“开放”,“朝发白帝,暮至江陵”是句意是早上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故“发”意为“出发”。 最后,“发”在其本意的基础上,进一步与不同的抽象名词搭配使用,用于不同的文言作品和语境,就又有了新的意义。如“舜发于畎亩之中”的“发”用于舜被任用,这就是“发”被用于抽象事物,故其意为“兴起”或“被起用”。“发闾左谪戍渔阳”中的“发”说的是陈胜被派遣一事,同样是用于抽象事物,“发”就有了新的意义,结合语境理解,可解释为“派遣”。 综上分析,材料中“发”字含义的演变过程:射箭——打开、开放、出发——兴起、派遣。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 “语言是一个民族的重要标志,能产生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每个民族都热爱自己的语言,并且把它和民族尊严联系起来。不会说本民族语言是富于民族感情的人所不能容忍的事情,而会说本民族语言却不说本民族语言,反而去说别人的语言,甚至是入侵者的语言,那么任何正直的人都会认为是一种可耻的行为”概括为:学好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意义之一是能够产生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通过语言文字直接了解文献所记载时期的民族文化,更是研究文化的重要途径”概括为:学好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意义之二是可以更好地了解、研究、传承本民族的文化。 - 29 - “在概括能力发展的同时,形象思维本身也在不断发展着。形象思维从自身中演化出了抽象思维。抽象思维的发展又推动着形象思维的发展”概括为:学好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意义之三是可以更好的促进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从古文字的演变进化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在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中辩证地发展,使人类的思维能力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从而使人类能够更深更广地认识世界”概括为:学好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意义之四是学好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可以更深更广的认识世界。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通读全文,整体感知。②根据题干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范围。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对材料进行比较辨别,分类整理选取关键词或句子(去否定,留肯定;去实例,留结论;去表象,留本质;分清主次,辨别有关和无关等)。转化信息时,要紧扣题意,选择正确的句式作答,不可机械照抄原文的句子,也不可以完全用自己的话作答,可以再保留关键信息的前提下换一种表述方式(转侧面为正面)。④答题原则:列点分条陈述,依据分值答题。熟记一些常用的答题熟语,并合理利用。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夫古今异俗,新故①异备。如欲以宽缓之政,治急世之民,犹无辔策而御悍马,此不知之患也。今儒、墨皆称先王兼爱天下,则视民如父母。何以明其然也?曰:“司寇行刑,君为之不举乐;闻死刑之报,君为流涕。”此所举先王也。夫以君臣为如父子则必治,推是言之,是无乱父子也。人之情性莫先于父母,皆见爱而未必治也,虽厚爱矣,奚遽不乱?今先王之爱民,不过父母之爱子,子未必不乱也,则民奚遽治哉?且夫以法行刑,而君为之流涕,此以效仁,非以为治也。夫垂泣不欲刑者,仁也;然而不可不刑者,法也。先王胜其法,不听其泣,则仁之不可以为治亦明矣。 且民者固服于势,寡能怀于义。仲尼,天下圣人也,修行明道( )游海内,海内说其仁、美其义而为服役者七十人。盖贵仁者寡,能义者难也。故以天下之大,而为服役者七十人,而为仁义者一人。鲁哀公,下主也,南面君国,境内之民莫敢不臣。民者固服于势,势诚易以服人,故仲尼反为臣而哀公顾为君。仲尼非怀其义,服其势也。故以义则仲尼不服于哀公,乘势则哀公臣仲尼。今学者之说人主也,不乘必胜之势,而务行仁义则可以王,是求人主之必及仲尼,而以世之凡民皆如列徒,此必不得之数也。 - 29 - 今有不才之子,父母怒之弗为改,乡人谯之弗为动,师长教之弗为变。夫以父母之爱、乡人之行、师长之智,三美加焉,而终不动,其胫毛不改。州部之吏,操官兵,推公法,而求索奸人,然后恐惧,变其节,易其行矣。故父母之爱不足以教子,必待州部之严刑者,民固骄于爱、听于威矣。故十仞之城,楼季②弗能逾者,峭也;千仞之山,跛牂③易牧者,夷也。故明王峭其法而严其刑也。 (节选自《韩非子·五蠹》) 注:①新故:新旧,此处指新旧政治措施。②楼季:战国时魏文侯的弟弟,善于攀登跳跃。③跛牂(zāng):跛脚的母羊。 8.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是无乱父子也 乱:逆乱,此处指冲突 B. 乘势则哀公臣仲尼 乘:凭借 C. 乡人谯之弗为动 谯:呵斥 D. 易其行矣 易:交替 9. 下列虚词填入文中第二段括号内,最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然 B. 于 C. 以 D. 亦 10.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此不知之患也。 这是不知道祸患即将到来啊。 B. 海内说其仁、美其义而服役者七十人。 天下欣赏他的仁、赞美他的义并肯为他效劳的有七十人。 C. 而终不动,其胫毛不改。 可是他始终不被触动,丝毫不肯改邪归正。 D. 民固骄于爱、听于威矣。 人们本来容易受到慈爱就骄横,见到权威就服从。 11. 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今先王之爱民,不过父母之爱子,子未必不乱也,则民奚遽治哉? ②故明王峭其法而严其刑也。 12. 选文第二段,作者列举仲尼和鲁哀公的事例,有何用意?请简要说明。 13. 作者认为“仁之不可以为治”,意思是“凭借仁德不能够治理好国家”,你是否认同?请结合以下两则材料或《论语》的其他章节,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观点。 - 29 - ①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 《论语·为政》 ②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 《论语·颜渊》 【答案】8. D 9. C 10. A 11. ①现在先王爱民众,不会超过父母爱子女,但子女未必不会叛逆,那么民众怎么能迅速就治理得好呢? ②所以英明的君主总是要严峻地制定国法,并严格地执行刑罚措施。 12. 要点一,作者列举仲尼的事例,意在说明看重仁的人少,能行义的人实在难得(仁政很难实施)的道理。 要点二,作者列举仲尼做了鲁庄公臣子的事例,意在说明“民众总是屈服于权势,权势也确实容易使人服从”或“统治者要充分利用权势去驾驭百姓”的观点。 要点三,作者列举仲尼鲁哀公的事例意在说明:学者们游说君主,不要求君主依靠可以取胜的权势,而要求君主致力于施行仁政来统治天下,这种主张在现实中是行不通的。 13. 参考答案一:(1)不同意。“仁德”主要表现为“仁政”,是通过教化来实现社会和谐、国家稳定的治国方略,“法治”是通过制定法律,实施处罚来维系社会秩序、实现国家稳定的治国方略。“仁政”与“法治”缺一不可。(2)实施仁政,形成一种向善的风尚,那么百姓也会顺应这种风尚,社会就会和谐稳定,国家得以长治久安。孔子的这种仁政思想确实对教化百姓、维护国家稳定具有积极的意义。(3)法治是社会稳定的有力保障。现在经济飞速发展,各种社会思潮不断涌现,仅仅强调仁政、教化,而忽视法治,坏人永远不会改邪归正,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损害,社会秩序就会混乱,国家安全就会受到危害,甚至导致亡国。 - 29 - 参考答案二:(1)同意。“仁德”主要表现为“仁政”,是通过教化来实现社会和谐、国家稳定的治国方略,但是仅仅依靠仁政是不可能真正实现国家安定团结的局面。“仁政”与“法治”犹如国家政治制度的双翼,缺一不可。(2)实施仁政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策略。材料一强调了君主实施仁政,可以让百姓有羞耻之心,懂得如何遵守规矩,充分反映了儒家强调道德教化的思想,材料二强调君主首先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权势,实施仁政,形成一种向善的风尚,那么百姓也会顺应这种风尚,社会就会和谐稳定,国家得以长治久安。孔子的这种仁政思想确实对教化百姓、维护国家稳定具有积极的意义。(3)法治是社会稳定的有力保障。现在经济飞速发展,各种社会思潮不断涌现,仅仅强调仁政、教化,而忽视法治,坏人永远不会改邪归正,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损害,社会秩序就会混乱,国家安全就会受到危害,甚至导致亡国。例如国家交管部门严格执行惩罚制度,严厉打击酒驾醉驾等违法行为,有效地遏制并降低了交通事故的发生,维护了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这些仅仅靠“仁政“”教化“等手段是达不到这样的成效的。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义的把握。 D项,“易其行矣”的意思是(他)才改变了坏品行。句中“易”作谓语,“其行”作宾语,那么“易”,作动词,译为“改变”。 故选D。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文言实词的能力。 找到第二节中相关的语句“修行明道( )游海内”,理解其句意为:孔子是天下的圣人,他修养身心,宣扬儒道来周游列国。句中“修行明道”的目的是“游海内”,所以,此处应选用连词,且表目的,“以”有作目的连词的功能,选择“以”最恰当。 A项,“然”,作连词,表转折,不合乎语句间表目的的功能。 B项,“于”多作介词,用于此处不妥。 D项,“亦”做副词“也”讲,用于此处不妥。 故选C。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理解和翻译文言句子能力。 A项,“此不知之患也”句意为这是不明智所带来的祸害。其中“知”通“智”,译为“明智”,而选项译为“知道”,显然是错误的。 故选A,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 第一句关键点:“之”,助词,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不过”,不会超过;“乱”,叛逆;“奚”,代词,怎么;“遽治”,迅速治理得好。 第二句关键点:“故”,所以;“峭”,形容词作动词,严峻地制定、使……严峻;“严”,严格地执行、使……严格。 - 29 -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说明文中重要内容的作用的能力。 由“仲尼,天下圣人也,修行明道以游海内,海内说其仁、美其义而为服役者七十人。盖贵仁者寡,能义者难也”分析可知:作者列举仲尼修养身心、宣扬儒道以周游列国,可天下这么大,肯为他效劳的只有七十二人,倡导仁义的只有孔子一人的事例,意在说明“盖贵仁者寡,能义者难也”,即看重仁的人少,能行义的人实在难得,或仁政很难实施的道理。 由“鲁哀公,下主也,南面君国,境内之民莫敢不臣。民者固服于势,势诚易以服人,故仲尼反为臣而哀公顾为君”分析可知:作者列举讲求仁义的仲尼却做了不高明的君主鲁庄公的臣子的事例,意在说明“民者固服于势,势诚易以服人”,即民众总是屈服于权势,权势也确实容易使人服从,或统治者要充分利用权势去驾驭百姓的观点。 由“故仲尼反为臣而哀公顾为君。仲尼非怀其义,服其势也。故以义则仲尼不服于哀公,乘势则哀公臣仲尼。今学者之说人主也,不乘必胜之势,而务行仁义则可以王,是求人主之必及仲尼,而以世之凡民皆如列徒,此必不得之数也”,作者列举仲尼鲁哀公的事例意在说明“今学者之说人主也,不乘必胜之势,而务行仁义则可以王,是求人主之必及仲尼,而以世之凡民皆如列徒,此必不得之数也”,即现在学者们游说君主,不要求君主依靠可以取胜的权势,而要求君主致力于施行仁政来统治天下,这种主张在现实中是行不通的。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个性化解读文本内容的能力。 首先要表明自己的看法,然后结合两则材料或《论语》的其他章节,联系生活实际谈其理由。如果回答“认同”,要结合“仁德”的主要表现是“仁政”,指出实施仁政对教化百姓、维护国家稳定的积极作用。然后结合材料一中的“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和材料二中的“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指出实行“仁政”的好处。最后指出“仁政”与“法治两者”缺一不可。最后结合现实中的严打酒驾醉驾等违法行为才能遏制并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维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指出法治是社会稳定的有力保障。 如果回答“不认同”,先要指出“法治”内涵和功能,以及“仁政”与“法治”缺一不可;然后指出“仁政”对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积极意义。最后结合生活实际,重点阐述“法治”对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的重要作用。 【点睛】 - 29 - 翻译句子要解释出关键的字词的意思,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二是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三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四是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补出来。五是有些虚词表示各种语气的,需要译出。 参考译文: 古今社会情况不同,新旧时代的政治措施也不一样。假如想用宽大和缓的仁政去治理处在急剧变动时代的民众,就好比没有缰绳和鞭子却要去驾驭烈马一样,这是不明智所带来的祸害。现在,儒家和墨家都称颂先王爱天下一切人,看待民众就像父母疼爱子女一样。拿什么来证明先王如此呢?他们说:“司寇行刑时,君主为此而停止奏乐;听到死刑的判决,君主为此流泪。”这就是他们所列举先王的例证。如果认为君臣关系如同父子关系,天下必能治理得好,那么按照这种说法推论,天下就没有不和睦的父子了。就人的本性而言,没有一种爱能超过父母对子女的爱,但家庭未必和睦,即使爱得深厚,怎么就能保证不发生冲突呢?先王爱民,不会超过父母爱子女,但子女未必不会叛逆,那么民众怎么就能迅速治理好呢?况且按照法令执行刑法,君主却为之流泪;用这个来表现仁爱,是不可以用来治理国家的。流着眼泪而不想用刑,这是君主的仁慈;然而不能不用刑,这是国家的法令。先王首先要执行法令,而不会顺从仁慈的心肠办事,那么不能用仁慈来治理国,道理也就很清楚了。 况且人们一向就屈服于权势,很少能被仁义感化的。孔子是天下的圣人,他修养身心,宣扬儒道,周游列国,可是天下欣赏他的仁、赞美他的义并肯为他效劳的人才七十人。可见看重仁的人少,能行义的人实在难得。所以天下这么大,愿意为他效劳的只有七十人,而得孔子仁义之心要者只颜回一人。鲁哀公是个不高明的君主,面南而坐,统治鲁国,国内的人没有敢于不服从的。民众总是屈服于权势,权势也确实容易使人服从;所以孔子反倒做了臣子,而鲁哀公却成了君主。孔子并不是被鲁哀公的仁义所感动,而是屈服于他的权势。因此,凭仁义而言,孔子就不会屈服于哀公;凭权势而言,哀公却可以使孔子俯首称臣。现在的学者们游说君主,不是要君主依靠可以取胜的权势,而要君王致力于宣扬施行仁义来统治天下;这就是要求君主一定能像孔子那样,要求天下民众都像孔子门徒。这在事实上是肯定办不到的。 - 29 - 现在有这么一个不成器的儿子,父母训斥他,他不悔改;乡人们责备他,他无动于衷;老师教诲他,他不肯改变。把父母的慈爱、乡人的品德、老师的智慧这三样美好的东西,一起施加到他的身上,可是他始终不被触动,丝毫也不改邪归正。直到地方官吏拿着官府的兵器,执行国家的法令,到处搜捕坏人的时候,他才感到恐惧,改变了坏品行,纠正了坏行为。所以父母的慈爱不足以教育好子女,必须等待官吏执行严厉的刑罚;这是因为人们总是受到慈爱就骄横,见到权威就服从。因此,十仞高的城墙,即使是善于攀缘的楼季也不能越过,因为它太险峻了;千仞高的大山,就是跛脚的母羊也容易放牧,因为它的坡度平缓。所以英明的君主总是要严峻地制定国法并严格地执行刑罚。 附第6题题干中的译文: ①孔子说:“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法来整顿他们,老百姓只求能免于犯罪受惩罚,却没有廉耻之心;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制去同化他们,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有归服之心。 ——《论语•为政》 ②季康子问孔子如何治理政事,说:“如果杀掉无道的人来成全有道的人,怎么样?”孔子说:“您治理政事,哪里用得着杀戮的手段呢?您只要想行善,老百姓也会跟着行善。在位者的品德好比风,在下的人的品德好比草,风吹到草上,草就必定跟着倒。” ——《论语•颜渊》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通州望海 明·屈大均① 狼山秋草满,鱼海暮云黄。 日月相吞吐,乾坤自混茫。 乘槎无汉使②,鞭石有秦皇③。 万里扶桑客④,何时返故乡。 注:①作者曾参与反清复明的斗争,失败后避难江南。②乘槎:槎,木筏。相传汉武帝令张骞出使西夏寻找黄河源头,乘槎经月而至银河。③鞭石:相传(秦)始皇作石桥,欲渡海看日出,鞭石下海,石皆流血,至今悉赤。④扶桑客:抗清不成而避地日本的仁人志士。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鱼海暮云黄”与“乾坤自混茫”句彼此照应,描绘出一幅海天相接、暮色苍茫的画面。 B. “日月相吞吐”与曹操《观沧海》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都写出了大海的浩淼无际。 C. “万里扶桑客,何时返故乡”借“扶桑客”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怀念,凄楚感怆,余韵无穷。 D. 本诗的前半部分写登临所望之景,后半部分感事抒怀,写景与抒情紧密关联,结构谨严。 15. 请简要赏析“狼山秋草满”一句中“秋草”的丰富意蕴。 16. 有人说屈大均效法杜甫,其诗情感沉烈恢宏。请结合尾联诗句加以分析。 - 29 - 【答案】14. C 15. 借景抒情,点明时令是深秋,渲染凄楚、苍凉的意境,传达出作者惆怅、悲伤的情感。 16. 示例:诗歌颔联“日月相吞吐,乾坤自混茫。”这两句大意是:大海浩淼无涯,衔天接地,吞吐日月。日月、天地,皆宇宙间极宏大之物,然大海则对前者“吞吐”之,使后者“自混茫”,可见它是多么的雄奇壮阔。诗歌尾联“万里扶桑客,何时返故乡”,“扶桑客”指抗清不成而避地日本的仁人志士,“何时返故乡”一句寄托着屈大均对抗清斗争的无限向往与深情期望。整首诗歌意象雄奇,情感浓烈深沉。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C项,从注释可知,本文作者此时避居江南,而“扶桑客”指当时避难日本的抗清复明的志士仁人。这两句诗并非只是抒写相思盼归之情,盼抗清志士归来,除有敬慕之情外,还有一种希望归国者勇敢地投入反清扶明斗争的强烈愿望。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意象的丰富意蕴的能力。 “狼山秋草满”的意思是诗人站在通州狼山之上,千年古刹之旁,背倚着千年古木,周边是的碧绿青草。句中“秋草”是指秋天里的草,点明时令已是深秋。诗人借景抒情,借长满狼山的“秋草”渲染凄楚、苍凉的意境,传达出作者惆怅、悲伤的情感。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考生可结合诗句,分析该诗的意象特点和诗中饱含的沉烈、恢宏的情感。 首联,写诗人站在通州狼山之上,千年古刹之旁,背倚着千年古木,周边是丰满的碧绿青草;往前看,傍晚鱼儿在浩荡东去的江流上漂流,天上有黄色暮云在流动,使诗人产生一种恍若梦境、心旷神怡之感。此句中“鱼海暮云黄”与下一联中“乾坤自混茫”照应,描绘出一幅海天相接、暮色苍茫的画面。 颔联,“日月相吞吐,乾坤自混茫。”乾坤:天地。混茫:原指人类尚未开化时的混沌蒙昧的状态,此处兼有形容水势浩大、茫茫无边之义。这两句大意是:大海浩淼无涯,衔天接地,吞吐日月。日月、天地,皆宇宙间极宏大之物,然大海则对前者“吞吐”之,使后者“自混茫”,可见它是多么的雄奇壮阔。 - 29 - 颈联,“乘搓无汉使,鞭石有秦皇。”槎,木筏子。诗人引用秦始皇鞭石入海的成语典故,这一联意思是没有汉使乘坐神舟,直达银河,却有始皇鞭打石块,石皆流血。喻指没有志士奔走复明,神州大地正处于清人血腥镇压之中。这是以始皇喻清暴行,让诗人痛心疾首。 尾联,“万里扶桑客,何时返故乡。”原本“扶桑客”是隐指郑成功的,而这里却用“扶桑客”指抗清不成而避地日本的仁人志士。“何时返故乡”,意思是什么时候才能返回故乡呢?其实,这是寄托着屈大均对郑成功抗清斗争的无限向往与深情期望。 屈大均的诗歌用词精准,情景交融,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全诗由写景而抒情,情由景生,寓意深切,概括力强。诗歌最令人注目的是引用典故,述说情怀,令人感概万千。整首诗歌意象雄奇,情感浓烈深沉。 【点睛】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①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②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③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④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⑤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分析景物的色彩倾向,一般来说景物的色调和作者内心的情感是相辅相承的,暖色调和积极向上有关,冷色调和哀愁有关。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后面的注解。⑦关注体现情感的重要词语。古代诗人特别注重关键词,并以此作为情感表达、意境营造的核心。如“残、缺、断、愁”等词语常与诗人内心的寂寞和孤寂有关。 17.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古之君子,当其遭遇国家倾覆,能“①_______,②_________”,临危受命,勇挑重担(《出师表》);当其处于污浊环境,能如莲般“③________,④__________”,(《爱莲说》)保持庄重质朴的本性;当其遭遇挫折、坎坷,或能高吟“⑤__________,归去,⑥_______”(《定风波》)豁达、超然面对,或能“⑦_________,⑧__________”(《归去来兮辞》)顺遂自然,乐天安命。其高尚人格实在值得我们学习、效法。 【答案】 (1). 受任于败军之际 (2). 奉命于危难之间 (3). 出淤泥而不染 (4). 濯清涟而不妖 (5). 回首向来萧瑟处 (6). 也无风雨也无晴 (7). 聊乘化以归尽 (8). 乐夫天命复奚疑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 本题注意易错字:如“际”“奉”“淤”“濯”“清涟”“萧瑟”“尽”“奚”。 - 29 - 四、本大题共5小题,共21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敬畏每一粒尘埃 刘世芬 ①我的经验不知是否普遍:尽管闹市中心,周边高楼林立,围在其中的菜市场虽不那么尽如人意,但不可或缺。我家附近的这个菜市场,一墙之隔就是一片高耸入云的住宅区,几步之遥就是一座新落成的CBD——不错,这个光鲜时尚的庞然大物,地下一层就有一家大型超市。可是它建成三年多仍不能完全代替农贸市场的某些功用。菜市场的那些菜摊、鱼摊,进出口的那些小吃摊——你不要期望它具备超市的整洁和秩序。这些地方,理直气壮地和市井百姓分享着另一个名称——脏乱差。 ②那天傍晚,我正要走进菜市场时,发现一对七十多岁的老夫妻,他们开着一辆电动三轮车驶出那个肮脏不堪的进口。令人瞩目的是那摇摇晃晃的车上码成的一座小山——整齐地压叠好的纸箱、泡沫箱以及各种包装用的塑料盒子。目测一下,那满满的一车,载重量远远超出那车子的承重。那位古稀老妻驾车,丈夫紧挨她而坐,空间太小,丈夫的一只手要放在妻子扶车把的手上面。他们的衣着破烂不堪,妻子头上围一条看不出颜色的围巾,丈夫戴一顶油渍斑斑的破帽子……他们的车看似岌岌可危,跑得却挺快,那摇摇欲坠的样子,使得路上的车都自动让路,他们就那么大摇大摆地消失在车水马龙中。 ③世俗眼中,或许这是活得“糟糕”的一类人了。然而在我看来,这样的生存,让我生出一丝敬畏。那两个古稀老人,他们的生活状态、活着的心劲儿,让我平时经常涌起的抱怨立即遁形——我站在路边,向他们默默地行注目礼。 ④几年前,我换了第五台电脑——戴尔一体机,系统自带WORD2007。我把用WORD2007敲出的稿子发给一个朋友。对方打不开,对我一通埋怨,好像我极其弱智又故意使其难堪。我立即咨询一个电脑工程师。他告诉我,如果对方电脑对2007不兼容,又不能转换,就打不开文档。他教我一招儿,在建立一个新文档时做成WORD2003,一般电脑都是兼容WORD2003的……那之后,我每写一篇稿子,首先做的一件事就是将文档做成WORD2003,然后再敲字。久之,成为积习,明知许多编辑都可以打开WORD2007了,但下意识里仍会在第一时间完成转换,以保证对方打开时万无一失。 ⑤之后的几年,我衷心感谢那位因WORD2007对我心存芥蒂的朋友,是他让我养成一个摒弃自我、想着他人的习惯。我也经常想起那两位古稀老夫妇和那座高高的“小山”……生活的温柔之处在于,总有一个人、一件事的出现,让你原谅之前生活对你的所有刁难。 - 29 - ⑥记得有人对我讲过,生活将我们磨圆,是为了让我们滚得更远。还有人告诉我,有时一根发丝就可能勒死一头牛、拦截一辆大卡车。有人做过统计,这个世界上已经活过了1800亿人,未来也还会有无数个1800亿人生活。你觉得比天还大的委屈和难以抑制的愤怒,放在这1800亿人中来看,瞬间泡影皆无。 ⑦印度灵性导师萨古鲁说过一句话:这个星球上只有一个问题——一大堆糟糕的人类,其他一切都棒极了。我对这句话是存疑的——尽管我的同类经常整出些不太良善的动静,可也不至于那么糟糕嘛。直到有一天,看到一个假设:倘若这“一大堆”糟糕的人永远从这个星球消失呢?这个假设来自一组图片,主题是“废墟”,标题为“人类消失之后”。一张张翻过去,触目惊心。此前,我每天穿行于高楼大厦的都市里,对废墟竟有了恍如隔世的陌生…… ⑧曾天真地想象,人类消失之后,倘若还有“后人类”,倘若还有不朽,倘若还有一丝精魂游荡在天地间,是否应该就是作家的作品?然而,一部纪录片《人类消失后的世界》告诉我们:纸质的书籍、声画作品、电子数据、光盘等各类精神存储器,都会在人类消失不到百年内被风化腐蚀而归于尘土。可见,人类视为永恒的灵魂产品也并不永恒。 ⑨想起鲁迅笔下那个刚刚降生的男孩:这孩子将来是要死的……在那部纪录片里,如果有人说这话,将不会再遭打了,因为一切最终归零。 ⑩但是,如何面对如此庞大的无奈与虚无。因为会死,所以要好好地活,精彩地活。于是深信:存在之时,天地之大、芥豆之微,每一粒尘埃,无论多么“糟糕”,它们都曾认真存在过,都值得敬畏。在存活之时,于敬畏中获得每一天的意义——这,或许才是人生的正确打开方式。 (选自《今晚报》2018年8月28日) 18. 下列文中加点词语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肮脏不堪 堪,能忍受,能承受。 B. 岌岌可危 岌,共六画,第四笔为“ㄋ”。 C. 心存芥蒂 芥蒂,梗塞。 D. 摒弃自我 摒,读bĭng。 19.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开篇运用对比手法,将“脏乱差”代名词的菜市场和时尚光鲜的高楼对比,用菜市场的不可替代引出下文内容,为下文抒发感慨做铺垫。 B. 作者笔下的老夫妻衣着破烂不堪,生活境遇艰难困窘,但他们穿行于闹市“大摇大摆”,说明他们丝毫不介意自己的生活状态,而是坚强地生存。 - 29 - C. 作者认为人要学会消化不幸,个人的痛苦和磨难不必无限放大,因为与地球上曾经生活的人和未来生活的人相比,个人的苦难只会淹没其中。 D. 本文用平实而有韵味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细腻的人生感悟,用语简练自然,虽然没有精雕细琢的华丽修饰,却给读者无穷的回味空间。 20. 文章第④段为什么写自己的经历?请简要分析。 21. 纵观全文,文章题目“敬畏每一粒尘埃”有哪些含义?以此为题有什么好处。 22. “印度灵性导师萨古鲁说过一句话:这个星球上只有一个问题——一大堆糟糕的人类,其他一切都棒极了。”作者对此有怎样的看法?你的观点呢? 【答案】18. B 19. A 20. 与老夫妇的情形形成类比。从而引出对于人生苦难的评论与感悟。 21. 含义:①敬畏生命,对每个生存的个体要有敬畏之情。②认真生活。于敬畏中获得每一天的意义。③不要过于在意生活中的磨难,要坚强的生活。 好处:①点名文章中心主旨。②与结尾在内容上形成呼应。③吸引读者,引起读者的思考。 22. ①作者一开始对这句话是存疑的,但在后来作者改变了态度,对这句话表示认可。②观点一:我认可萨古鲁的观点,自人类出现以来,人类极大的改变了自然环境,制造了大量的垃圾,对水体、大气、土壤造成了无法估量的破坏,同时也造成了许多物种的灭绝。所以,我认可萨古鲁的观点。 观点二:我不同意萨古鲁的观点,人类虽然对自然环境造成了破坏,但也做出了不少贡献。比如整体提升了地球的科技水平。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可以预测和防止小星星撞击地球等可能造成地球毁灭的情况。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汉字字音、字义以及笔顺的掌握能力。 B项,“岌”的笔顺为“竖,竖折,竖,撇,横折折撇,捺”,故第四笔为“撇”。 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A项,“菜市场和时尚光鲜的高楼对比”错误,应是将“菜市场和时尚光鲜的高楼中的超市进行对比”。 故选A。 - 29 -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于文中情节作用的理解能力。 文中作者对老夫妻的认真、执着的生活状态所感动,紧接着写了自己的一段经历:因为软件版本的问题,作者受到了朋友的埋怨。正是有了这一经历,让作者养成了摒弃自我、想着他人的习惯。作者这样写,是为了将自己的经历与老夫妇的情形进行类比。从而引出下文“人要学会消化不幸,个人的痛苦和磨难不必无限放大” 的人生感悟。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标题的含义及作用的理解能力。 文章以“敬畏每一粒尘埃”为题,这一题目的含义与文章的内容相联系,从对老夫妻的生活状态的肯定,指出要对每个生存的个体要有敬畏之情。同时,通过对日常的生活现象的分析,这一标题点明不要过于在意生活中的磨难,要坚强的生活。这一题目还阐释了文章的主旨“认真生活。于敬畏中获得每一天的意义。”通过这一标题,作者点明了文章的中心主旨,在内容上与文章结尾相呼应,首尾一致,让文章更有说服力与感染力,同时,这一题目也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的思考。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作者观点态度及对开放性问题的解答能力。 作者对萨古鲁观点刚开始时存疑的态度,“我对这句话是存疑的——尽管我的同类经常整出些不太良善的动静,可也不至于那么糟糕嘛”。其后,作者在看到“人类从地球上消失”这一假设所出现的情景后,作者改变了原来的态度,转而认可了萨古鲁的观点。“直到有一天,看到一个假设:倘若这‘一大堆’糟糕的人永远从这个星球消失呢?……对废墟竟有了恍如隔世的陌生”。考生对于萨古鲁观点的态度,这是一道开放性问题,考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进行解答,正反两方面的观点都可,比如从同意“萨古鲁”观点方面,可以从人类对地球环境的破坏,对环境的污染,对物种的灭绝等方面进行论述;如果不同意萨古鲁的观点,可以从人类文明对保护地球的意义方面进行论述,比如正是因为人类创造的科学的发展,是预测和防止小星星撞击地球成为可能了。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微写作(10分)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23. 诗意浓厚的文学作品中常有一个或数个触动你的“物象”,如《边城》中的“白塔”、《红楼梦》中的“大观园”、《老人与海》中的“鱼骨”。请你从阅读过的文学作品中任选一个“物象”,写一段抒情文字。要求:150字左右,感情真挚,富有文采,可诗可文。 - 29 - 【答案】溪边的白塔由石头筑成的,简朴坚定,就像守着渡头五十多年的老人一样。白塔守护着渡头,守护着翠翠一家,守护着翠翠的梦。白塔啊,你是翠翠成长中的印记。你见证了翠翠心底温柔而对爱情的萌发,你传递给翠翠事情的真相,你还将继续陪伴着翠翠。爷爷死后埋葬在白塔附近,将和重建的白塔一起,继续守护着孤独的翠翠迎接她未来的生活。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微写作的能力。 这是一篇抒情类的微写作。直抒胸臆的抒情类微写作,可采用第二人称,直接抒发对景物、人物、事物的感情。也可以采用第三人称,借助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生动化。间接抒情的抒情类微写作,往往需要结合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抒发对景物、人物、事物的感情。 比如,考生可以选择《边城》中的“白塔”这一物象,抓住白塔和主人公翠翠之间的伙伴关系来写一段抒情性文字。白塔守护翠翠,陪伴翠翠,见证翠翠的成长以及她爱情的萌芽,也将继续和翠翠一起期待未来的生活。总之,写作时要抓住白塔在翠翠生活中的暗示和象征作用来写。语言表达要优美,可以运用多挣修辞手法,使语言富有文采,形式上可诗可文。抒情意味要浓,可以采用第二人称直接抒情。注意字数有严格限制。 【点睛】抒情类微写作的写作技巧:直抒胸臆的抒情类微写作,可以借鉴颁奖词的写法,采用第二人称,使用直接表白的形式,直接抒发对景物、人物、事物的感情。也可以采用第三人称,借助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生动化。间接抒情的抒情类微写作,往往需要结合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抒发对景物、人物、事物的感情。 24. 一部优秀文学作品,读后往往能够在读者心中勾勒出作者的大致面貌与精神。请从《红楼梦》《红岩》《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边城》中任选一部,描绘一下你心目中的作者的面貌精神。要求:150字左右,合理勾连书中内容。 【答案】在新中国文学的天幕上,路遥犹如一颗流星,在短暂的写作生涯里,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一道难以磨灭的辉煌。在“平凡的世界”中不断超越自我的孙少安,向人们揭示了人生要自强与自信、奋斗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激励青年们走向自己的人生征程。路遥的一生经历了很多常人难以想象的郁闷、痛苦和煎熬。相信你读懂了少安,你就读懂了路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对文学作品作者的了解及写作能力。 - 29 - 解答此题,考生首先需要了解作者的生活背景和时代背景以及作品的创作背景,了解题干中所给的五部作品的作者(曹雪芹、罗广斌、杨益言、路遥、海明威、沈从文),然后从中选择一位自己最熟悉的或自己最喜欢的作家,结合题干中所给的这位作家的作品内容,描绘该作家的大致面貌与精神。 其次,考生要熟读题干中所给的《红楼梦》《红岩》《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边城》这五部作品,准确把握作品中的人物的形象、人生经历、命运,以及作者创作这部作品的创作意图。 最后,在叙写作者的面貌与精神的时候,不要脱离其作品内容,要联系作品内容,合理勾连书中人物、情节或主题。 注意字数有严格限制。 25. 2022年2月4日至20日,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由北京市和张家口市联合承办。中国申冬奥时曾承诺“带动3亿民众参与冰雪运动”,请你为如何落实这个承诺建言献策。要求:150字左右,建议具体,可行性强。 【答案】国家体育总局可以制定冬季项目发展规划,布局大众冰雪的发展规划,成立推动大众冰雪运动全国领导小组来推动大众冰雪运动发展;建议地方政府号召群众积极参加到冰雪运动,充分发挥我国在短道速滑、花样滑冰等项目优势;学校将冰雪运动引入校园,开设与冰雪相关的活动,将课堂放在冰场和雪场,让更多的孩子接触和爱上冰雪运动。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微写作的能力。 这道题重点考查学生对中国申冬奥时曾承诺“带动3亿民众参与冰雪运动”的建言献策。考生首先要抓住题干中的“带动3亿民众参与冰雪运动”这一申冬奥会承诺,在建言献计献策时,要分层级要求,而且其建议要切实可行。 首先,对于国家来讲,可以从宏观把握,从整体规划上引导,如要制定冬季项目发展规划,布局大众冰雪的发展规划。 其次,各级地方政府要积极宣传参加冰雪运动的好处,号召群众积极参加到冰雪运动来。 最后,针对青少年喜欢冰雪运动的情况,建议将冰雪运动引进课堂,走进校园,让孩子们早接触、早学会、早推广。 作文(50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26. 作文。 - 29 - 《左传》中有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传之久远,此之谓不朽”,其意以德为先。政治家曹操发布的《举贤勿拘品行令》,却称:“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其各举所知,勿有所遗”,其意唯才是用。 “唯德”还是“尚才”,历来均有不用看法,你是如何看待二者关系的,请以“唯德与尚才”为题,写一篇文章,表明自己的看法。要求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答案】【例文】 唯德与尚才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司马光 德与才的关系,自古便使人们谈论的焦点话题。德指的是人们的道德修养,才指的是人们的文化修养。在我看来,正如司马光所言,德业双修与德才兼备才是人们最应当加强与掌握的关键。 蔡京是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但却不符“心正则字端”的名言。他用他的高超的笔法打动了当时的君主,凭借着赏赐的大权,先后串通了一群奸臣,称霸京师。豪宅占地几十里,每次扩建,都要强行拆掉上千的民房。江河日下的朝廷中,他不顾百姓饥苦,不管金人大举入侵,只有他的笔写下一卷卷的蔡氏书法,来讨得当朝者的欢心。 忽视道德修养,便像蔡氏一样,即使掌握了丰富的知识与才学,也只会损伤他人和社会。然而陆游则不然,他不仅文武双全,而且拥有着崇高德性,后世称他做“爱国诗人”便是例证。 陆游生于豪门世家,但由于战乱,父亲带着他整日颠沛流离,其间他酷爱文学,也正是这点,让他知道了岳飞,他看书看得痴狂,便拿起剑开始习武,书中的岳武穆让他钦佩不已。当岳飞的死讯传来,陆游便像一位战士抄起武器一样,写下了一篇《满红红》,其间有谁能明晓他内心的伤痛。后来他极力想入仕为官,出关杀敌,不过年迈的他怎敌的了数万金兵,后来他便“拜赐头衔号放翁”,虽有“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远大抱负,却不得志。不过一颗赤子之心还是点燃了他的晚年,一篇篇佳作无一不在证明,他的一生融入了整个国家的兴衰,也正是伴着这坎坎坷坷,使他成为了文学史上不可磨灭的丰碑。 当然,我们不能苛求人才的完美。人才,因为他们身上所独有的鹤立鸡群的能力而被上司,公司,甚至是国家所重用。在更高的地方施展自己的才能,然而,有时候,人们在他们功绩累累的同时,似乎忘记了他们同样也是人,不完美的人。当事情被想的理所当然,或者被赋予无穷的期待的时候,这个被期待的人,比如雅典奥运会上闪亮登场的刘翔,便已经被抬上了不可想象的高峰,在北京奥运会上因为伤痛黯然退场,却承担无穷无尽的谩骂,不屑,甚至是人身攻击。这不是理性的态度。 - 29 - 人才培养,是综合因素长期积累产生的结果,想要让孩子能够像王子、公主一样成长,一定要在他们享受的同时,给予他们足够的历练和引导。心无大爱的王子势必难当兴国大任;心无大爱的公主长大了,也会摧毁他人的事业!历史剧一次又一次地为我们演绎着因果,演绎着大爱与狭隘的生活! 才华横溢缺少了风骨,变成了一潭死水,没有了生灵的流动,更不会有不刊的铭记。所以我应当把握好德与才的关系,才能做到德业双修与德才兼备。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命题作文的写作能力。 【审题】本则作文是材料加命题的形式,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出自《左传》中的话,另一部分是出自曹操发布的《举贤勿拘品行令》的内容,《左传》中的内容重点在“其意以德为先”,强调的是人要有道德。曹操的《举贤勿拘品行令》重点在“其意唯才是用”,强调的是人才的才能是最重要的。两则材料一个唯德,一个尚才,要求以“唯德与尚才”为题写作。从题目的结构来分析可知,作文要对二者进行辩证的分析,不能只着眼其中一点,应强调“德才兼备”,把握好德与才的关系。 立意: 1.德才兼备,不负使命 2.只有德才兼备才能成事 3.德才兼备方为人才 行文结构:文章从“德与才”两个方面谈人才的标准,运用辩证法的思维方式解读话题,立意严谨。人才是智力、能力、创造力超乎常人,但是如果不能造福人类和社会,就会成为祸水。作者从正反两个方面举出实例分析证明,只有“德才兼备”才算作是真正的人才。在论据方面,古代的蔡京、陆游形成鲜明对比,现代的刘翔也是让人唏嘘不已,这些事例信手拈来,有力的阐述了中心论点。 素材: - 29 - 1.回望历史,秦桧,为一己私利,弃国之危难于不顾,致使一个王朝的覆灭。他,陷害忠良,竟将岳飞此等忠臣良将迫害致死。他,若是有道德,哪怕是一丝丝清正廉明之心,又何以令后人唾弃,留下千古骂名?岳飞,尽管遭奸臣小人所害,但他那精忠报国的“德”,又怎能不让人肃然起敬,怎会不万古流芳?审视今日,计算机黑客是网络中令人感到棘手的问题。然而,非法入侵计算机网络的黑客的创造者—一个个拥有出类拔萃的计算机编程技术的人才,一个个拥有真才实学的人才,为一己私利,窃取国家机密文件,高价卖给外国,以牟取暴利。他们,因为道德的沦丧,为社会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2.一个“德”字,卷起历史的风云涌动,掀起历史的惊涛骇浪,震撼着后人的心灵。无数前车之鉴,怎能不令我们对“德”与“才”有正确的权衡和认知? 3.无德无才,虚度一生;无德有才,或平淡一生,亦或为祸他人;有德无才,虽无丰功伟绩,却也受人欢迎,安然一生;德才兼备,人中龙凤,前途不可限量。 4.作为跨世纪一代的青年人,每个人都应重视自身良好品德的养成,因为德才兼备才会成才。 在国内人们一般都成一些名人“德才兼备”,特别是如今的演艺圈和文艺圈这些人一般都是十分有才华的,所以网友们也纷纷评价他们“德艺双馨”。他们都是完美的人吗?我们不知道,但历史上那些名人骚客却又非常多的才华横溢,但是品德底下的人,果然这世界上完美的人还是很少的。 5.徐志摩绝对是近代中国的才子,他的《再别康桥》到现在都是名作,是新月派的代表诗人。徐志摩的才气到什么时候都是令人佩服的,但生活中的徐志摩却是十足的渣男。为了追求林微因让结发妻子堕胎,而且那时候的林微因已经结婚了,最后还夺走了好友的妻子陆小曼。虽然追求自由恋爱没错,但是这么多的恋情不是渣男又是什么? 6.康有为绝对是清末的政治家、思想家,他的戊戌变法一直都是计入历史的丰功伟绩,而且组织《马关条约》也是让他名气大增。但是和同期的梁启超比起来,两个人的品质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了。康有为虽然发动变法,但是他还是清朝绝对的支持者,60多岁的年龄还娶了19岁的船家女纳为妾,要知道那时候已经进入民国了,作为当时著名的人物他还逼嫁。而且他还以皇帝的名义诓骗华人华侨的钱财用来自己享乐。 7.写出千古名诗《悯农》的李绅,当官当到一人之下的宰相。当初仕途不得意的时候一首”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直接成为小学生必背古诗,而且还是节约的标杆。但是李绅在当上大官之后就开始荒淫奢侈了。而且耍官威,忘恩负义。 27. 作文。 前不久,中央电视台播放了一则公益广告,其中有这样一段歌词:“抱怨很廉价/别做空想家/做个创客让自己骄傲/疯狂的想法没什么可怕/造点什么让世界看到……” 生活中,你可能有所创造,至少有过创造的冲动,请以“我的创造故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要求不少于700字,叙事有波澜,有细节,有描写。 【答案】例文: 我的创造故事 - 29 -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的提出,国家越来越重视创业,全国上下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创客运动。作为高中生的我们,该怎样响应国家的号召,积极加入这场运动呢?我和我的几个同学一商量,决定用电路、代码以及3D打印等技术制作出一个小产品 中央电视台曾经播放过一则公益广告,其中有这样一段歌词:“抱怨很廉价,别做空想家,做个创客让自己骄傲,疯狂的想法没什么可怕,造点什么让世界看到……”。每天,我们就在这首歌的旋律中写下一行行代码,连接一条条电路。其中有很多困难,还有很多分歧,但我们都被创造过程的魅力吸引:因为,我们正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一个全新的东西。 没过多久,在通用技术课上,听老师说有一个叫做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比赛,老师说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参加,我们一听说这个活动,立即将我们正在开展的“创造秘密”告诉给了老师,老师对我们的大加赞赏,并承诺随时提供技术支持。 比赛分初赛和国赛两部分,初赛要求选手每人制作出一个创客作品,我当时的想法是做一台可以模拟真实飞机飞行的无人机。现在回想起那时的制作过程,确实还是比较枯燥的。我在制作中经常被一些小的技术问题卡住导致不能继续,不得不在网上查找资料或者向老师请教,然后不断调试程序,加班到深夜也是家常便饭。一次,我们正干得兴致勃勃,一名队友难以忍受这种辛苦和可能看不到结果的负面情绪的干扰,想要退出。我们好言相劝,他最终还是留了下来。就这样废寝忘食地工作了将近二十天,其间又经历一些修修补补和小调试后,我总算完成了一个具有我想要的功能的作品。 后来回想当时的整个制作过程,确实很枯燥,但看着自己的作品一步步成型,最后成功时,我心中的那种成就感远远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所能获得的,而且,这个过程也磨练了我的意志,增强了我完成目标的决心。 后来比赛一步步推进,我的作品过五关斩六将来到最后全国的比赛现场。国赛和初赛的体验截然不同,面对着来自全国的参赛选手,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这些选手,是对手,也是朋友。 和来自全国的选手同台竞技是一个难忘的经历。虽然比赛的体验很美好,但是在比赛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我非常紧张。初赛讲究的是质量,现场决赛讲究的是效率。现场决赛要求我们在两天的时间内制作出一个小作品。虽然技术上不及初赛作品复杂,但由于时间紧,工程量依然很大。我强迫着自己冷静下来,列下需要做的事情,然后一项项攻破。比赛中,我负责的是软硬件,我的队友负责机械部分。由于我们的速度很快,我们在所有组中第一个完成了作品。后来的比赛总体上也比较顺利,除了每一天都很劳累,基本是一路顺风地走完了全程。 - 29 - 比赛以我们的优异成绩告一段落了。然而我想,有关创客的故事或许永远都不会结束。在创客活动中,我们不仅可以学到专业知识,还可以多掌握一点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自我探索的过程也是一个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的过程;而且,我们在合作中还能收获到最真挚的友谊,培养协作精神。 有人说,作为青年一代,我们要怀天下抱负,做未来主人。是的,如果生活中少一些抱怨和空想,多一些实践和磨练,我们的生活一定会变得更美好! 【解析】 【详解】审题指导: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题目提供的材料是:“抱怨很廉价,别做空想家,做个创客让自己骄傲,疯狂的想法没什么可怕,造点什么让世界看到……”。通过分析材料,不难看到其主旨在于言明:少一些抱怨和空想,多一些有用的创意和大胆的想法然后将之付诸实践,用实际的创造给世界增添一些色彩;材料在于引导人们既要敢于思考,又要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要将自己的思想用实际的行动展现出来。写作之前,要通读材料,抓住主旨,注意材料的特点,然后加以综合、提炼,从而把握出题者的意图、所要引领的方向。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在立意角度的选择上,要做到准确,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 分析完材料之后,要确定题干所示任务,本题的任务非常明确,“你可能有所创造,至少有过创造的冲动,以‘我的创造故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文章的体裁、标题已经确定,接下来就是要用记叙文的方式写下自己的“创作冲动”或是“创造过程”。因为是任务驱动型作文,文章要符合作者的身份,即年龄、认知水平、情感态度、价值取向。 参考立意: (1)我的创客活动成功了,获益良多; (2)我的创客活动最终虽然没有取得成功,但活动教给了我很多技能和道理; (3)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要敢于思考; (4)每个人都在创造,并不在于大小; (5)留住心底那些宝贵的创作冲动并将之付诸实践; (6)快乐和成就感来自亲自动手操作; (7)这个世界离不开创造和升华; (8)人类伟大的发明往往受启发于那些不起眼的的小实践、小创造。 可用素材: - 29 - (1)创新不是风口,不是新潮,不一定是当前最前卫、最先锋的技术,而是要做自己和他人没有做过的事情,是带给这个世界、带给市场以新的产品、新的技术、新的商业模式、新的想法和新的服务,是实现差异化竞争。但事实上,似乎大多数人眼中的创新就是大数据,就是AI、VI技术,以至于我们如果不谈这些,就没有资格谈创新。但事实并不如此。大家都挤到一个风口不是创新,而是争相模仿,它恰恰与我们所提倡的差异化竞争是相反的。我们不用看华为这类在技术上、在研发上独树一帜的大企业,我们就看老干妈这样极为传统的行业,它做到了别人所不能做到的事,这就是创新。 (2)贵州的老干妈,是一家创新做得非常好的传统企业。它没有大数据,没有云计算,就是一家使用传统配方、用传统模式制作辣椒酱的企业,并没有什么高科技的含量。但是,去年,它的销售额却达到了40多亿人民币,税收贡献7亿多。那么,老干妈辣椒酱有什么独到之处吗?最为独特的地方在于,它把贵州的辣酱卖到了全世界。如今,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我们都可以买到老干妈的辣酱。这样的销售奇迹是怎么实现的?它的创新在哪里呢?在我看来,它的创新就在于,构建了一个全球化的销售网络。我们去巴黎、去纽约、去东京,每一个地方都能够看到它的销售口号:“有华人的地方就有老干妈辣酱”,这就是它的创新所在。 (3)国内某钮扣厂经营曾一度陷入困境,后来,因采纳了一位员工的“香水钮扣”的小建议才得以柳暗花明。此建议是在钮扣上开个小孔,注入香水,使香味长久飘散。国外有家牙膏公司,生产的牙膏在质量、包装、价位等各方面都没问题,但进入市场后销量却不佳。后来,也是因为听取了一位员工的建议,把过小的牙膏口半径扩大一毫米、解除了人们挤牙膏的麻烦后,销量才大幅度上升。这两条信息带给我们的启示是:创新可以是大规模工程,也可以是工作细节的改动、生产工序的细微调整,创新切忌因小而不为。 (4)对于很多事物来说,创新存在于每一个细节。那些通常不起眼的螺帽、管子头、小阀门等废旧物品,经过加工,也许会成为出口创汇的艺术品。对个人而言,创新存在于每一个岗位中,小岗位也会有大事业,一些小建议不仅可以创造效益,也可以减轻劳动强度。因此,技术创新要立足实际,从小处着眼。只有随时留心、细心、精心,才会有大景致和大作为。 (5)在一些企业里却出现一种现象:一提到创新,不少人总是将其与高新技术、大规模工程相提并论,认为工人文化低、知识少而难以胜任。其实创新并不等于要大干,也并非只属于高智商人群的专利。据悉,某国一大型企业10年间登记在册700多项创新成果,其中大部分出自一线工人之手。这就说明,创造是空想不出来的,它只能通过实践来实现。 - 29 - (6)企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推动科技进步、提高生产力水平、实现产品的创新创优、拓展和开辟市场是完全必要的,但是千万别忽视那些来自班组的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因为这些小创新同样能出大效益。管理学大师德鲁克说过:“行之有效的创新在一开始可能并不起眼。”许多事实证明,一项新技术、新产品的完成,需要从小创意起步;每一个伟大的创新又多是由无数个小创意汇聚而成。那一个个小创意就像山涧溪流,在融合与碰撞中汇聚成创新的江河湖海。 行文结构: 文章明确要求写一篇记叙文,所以学生一定要把握好写记叙文的基本要领:要有记叙过程,即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开端之前还可以有序幕,结局后面还可以有尾声,关于这一点,学生一定要明确,切不可将记叙文和普通的记叙性散文搞混了,避免出现文体上的四不像;另外,写记叙文还要注意叙事要有波澜,有情节、有细节,只有这样,才能让文章真实可信,能打动人。 文展可以先从自己的一次小设想说起,然后写遇到了一次可以将该想法付诸实现的机会,于是开始谋划构思、设计程序、查阅资料、寻找工具和材料、借助相关技术支持、操作实施;其间,还可以写创造过程中遇到的技术瓶颈,经过自己的艰辛努力,最终一一解决。行文中既要记述创造过程,但也要记述自己在创造过程中获得的体验和感悟,这样或许可以从思想层面增强文章的厚度、增加文章的深度、提升文章的高度。 【点睛】关于寓言式、格言式、诗歌性(含歌词)材料的审题:首先要读懂材料内容,抓住主旨,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哲理寓意。其次要选择角度,准确立意。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而任务驱动型作文,则是要在读懂材料或其他提示的前提下,弄明白此次作文的基本任务,目的性要强,观点明确,旗帜鲜明,行文要简练,少迂回含蓄。 - 29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