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06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化学 总复习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 (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四)过滤操作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 “二低”:(1)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口 (2)漏斗内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 “三靠”:(1)漏斗下端的管口紧靠烧杯内 (2)用玻璃棒引流时,玻璃棒下端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3)用玻璃棒引流时,烧杯尖嘴紧靠玻璃棒中部 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可能原因有: ①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 ②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③滤纸破损 (五)蒸发 注意点:(1)在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作用:加快蒸发,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2)当液体接近蒸干(或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水分蒸发掉,以避免固体因受热而迸溅出来。 (3)热的蒸发皿要用坩埚钳夹取,热的蒸发皿如需立即放在实验台上,要垫上石棉网。 (六)仪器的洗涤:(2)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玻璃仪器上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 2、空气的成分和组成 O2 21% N2 78% CO2 0.03% 稀有气体0.94%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a、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选择红磷 b、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 c、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d、结论:空气是混合物; O2约占1/5,可支持燃烧; N2约占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 e、探究: 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 ②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能 原因:铁、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 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2)空气的污染及防治: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CO、SO2、氮的氧化物)和烟尘等。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SO2、N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保护: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废气经处理后才能排放,积极植树、造林、种草 (2)氧气与下列物质反应现象.实验现象1、木炭:发出白光 2、硫粉: 空气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蓝紫色3、红磷大量白烟4、镁耀眼的白光 5、铁丝(不能在空气中)氧气燃烧火星四射 铁、铝燃烧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 (3)氧气的制备: 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 物理变化) 实验室制氧气原理 2H2O2 MnO2 2H2O + O2↑ 第 9 页 共 9 页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2KMnO4 △ K2MnO4 + MnO2 + O2↑ 2KClO3MnO22KCl+3O2↑ (4) 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 收集装置:根据物质的密度、溶解性 (5)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为例) a、步骤:查—装—定—点—收—移—熄 b、注意点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 ②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 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 ④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 ⑤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⑥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 ⑦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 ⑧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 (6)氧气的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7、催化剂(触媒):一变 (化学反应速率)两不变(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8、常见气体的用途: ①氧气: 供呼吸 (如潜水、医疗急救) 支持燃烧 (如燃料燃烧、炼钢、气焊) ②氮气:惰性保护气(化学性质不活泼)、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知识点 一、水 通电 1、水的组成: (1)电解水的实验 2H2O=== 2H2↑+ O2↑(正氧负氢体积比 1 :2 质量比 8 :1 ) (2)结论: ①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②一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③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3、防止水污染:工业三废要经处理达标排放;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达标排放;理施用农药、化肥,提倡使用农家肥;加强水质监测。节约用水 4、水的净化 (1)水的净化效果由低到高的是 静置、吸附、过滤、蒸馏(均为 物理 方法),其中净化效果最好的操作是 蒸馏;活性炭的作用: (2)硬水与软水鉴别方法:用肥皂水,有浮渣产生或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 C.硬水软化的方法:蒸馏、煮沸 D.长期使用硬水的坏处:浪费肥皂,洗不干净衣服;锅炉容易结成水垢,不仅浪费燃料,还易使管道变形甚至引起锅炉炸。 三、分子与原子:1、分子不讲大小,只讲间隔与运动2、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3、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用分子来表示 4、 原子用元素符号表示分子用有角码数的元素表示 四、物质的组成、构成及分类 1、原子的构成 (1)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 (2)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决定元素种类 质子数(核电荷数)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原子核 上 (4)三决定 决定元素化学性质 最外层电子数 (4)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决定原子的质量 原子核 第 9 页 共 9 页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说明: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其化学性质不一定都相同(Mg,He最外层电子数为2) 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其化学性质有可能相似(He,Ne均为稳定结构) 2、元素:元素的种类由原子的质子数决定 2.元素只种类不讲个数。3.元素写法:一大二小 4.地壳中前四的元素:O Si Al Fe 5.只能表示两种意义的元素:O H N Cl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由O2、O3组成的混合物或金刚石与石墨的混合物)不可能是化合物。 注意: *在元素符号前加上数字后只能有微观意义,没有宏观意义,如3O:只表示3个氧原子 各周期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逐渐增加 7横行(7个周期) 各族最电外层电数相同,电子层数逐渐增加(化学性质相似) 18纵行(16族) *排列依据 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特点:<4 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特点:≥4 稀有气体元素:如He、Ne最外层电子数特点:2或8 *注:原子序数=质子数 (2)离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 阳离子:质子数>电子数 阴离子:质子数<电子数 质子数=电子数则为原子结构示意图 二、物质的组成的表示: 1、化合价 a、写法及意义: Mg:镁元素化合价为+2价 MgCl2:氯化镁中镁元素化合价为+2价 b、几种数字的含义 Fe2+ 每个亚铁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 3 Fe2+:3个亚铁离子 2H2O 两个水分子, 每个水分子含有2个氢原子 c、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d、化合价是元素的原子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来的性质,所以单质分子中元素化合价为0 2、化学式(1)写法: a单质:金属、稀有气体及大多数固态非金属通常用元素符号表示它们的化学式;而氧气、氢气、氮气、氯气等非金属气体的分子由两个原子构成,其化学式表示为O2、H2、N2、Cl2 。 b化合物:正价在前,负价在后(NH3,CH4除外) (3)计算: a、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和 b、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 c、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知识点 一、质量守恒定律:1、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③有气体需在密闭容器。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 (1)一定不变 宏观:反应物生成物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质量不变 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2)一定改变 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 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 4、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包括 第 9 页 共 9 页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①哪些物质参加反应(反应物);②通过什么条件反应:③反应生成了哪些物质(生成物);④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⑤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等等。 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①化合反应:A + B = AB②分解反应:AB = A + B③置换反应:A + BC = AC + B ④复分解反应:AB + CD = AD + CB 2、氧化反应:物质得到氧的反应(还原剂 :没有氧) 还原反应:物质失去氧的反应(氧化剂:有氧) 3、中和反应: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第6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一、碳的几种单质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 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完全相同! 1、常温下的稳定性强 2、可燃性 3、还原性:C+2CuO 高温 2Cu+CO2↑ (置换反应)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红色,石灰水变浑浊。 应用:冶金工业 2Fe2O3+3C高温4Fe+3CO2↑ 三、二氧化碳的制法 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1)原理: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 CaCO3+2HCl==CaCl2+H2O+CO2↑ 3)气体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 4)验证方法: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能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验满方法:用点燃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已集满二氧化碳气体。 3、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 煅烧石灰石: CaCO3高温CaO+CO2↑ 生石灰和水反应可得熟石灰:CaO+H2O=Ca(OH)2 四、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高压低温下可得固体----干冰 2、化学性质: 1)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O2+H2O==H2CO3 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 H2CO3 == H2O+ CO2↑ 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 本反应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4)与灼热的碳反应: C+CO2高温2CO 3、用途:灭火既利用其物理性质,又利用其化学性质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 温室肥料 4、二氧化碳多环境的影响:过多排放引起温室效应。 五、一氧化碳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2、有毒:吸进肺里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少氧气而中毒。 第 9 页 共 9 页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3、化学性质: (H2、CO、C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①可燃性 ②还原性) 1)可燃性:2CO+O2点燃2CO2 (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检验纯度)2)还原性: CO+CuO △ Cu+CO2 (非置换反应) 应用:冶金工业 现象:黑色的氧化铜逐渐变成光亮红色,石灰水变浑浊。 Fe2O3+3CO高温2Fe+3CO2(现象:红棕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石灰水变浑浊。) (CO32-的检验:先加盐酸,然后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第7单元 燃烧及其利用 一、燃烧和灭火 1、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温度达到着火点 2、灭火的原理:(1)消除可燃物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注意着火点不能降低)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1)要有足够多的空气(架空柴火)(2)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蜂窝煤) 4、爆炸:(氢气、一氧化碳、甲烷)或粉尘(面粉、煤粉)与空气或氧气混合,遇到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 ② 电器着火,先应切断电源③ 煤气泄漏,不能开电扇 室内着火不能开窗 用嘴吹灭蜡烛是使温度低于着火点 1、三大化石燃料: 煤、石油、天然气(混合物、均为不可再生能源) (1)煤:SO2、NO2引起酸雨 2、酸雨的危害:破坏森林、腐蚀建筑物、使水体酸化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 防止酸雨的措施:使用脱硫煤、使用清洁能源等 (1)沼气的主要成分:甲烷 甲烷的化学式: CH4 (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 化学性质: 可燃性 CH4+2O2点燃CO2+2H2O (发出蓝色火焰) (2)乙醇 (俗称:酒精, 化学式:C2H5OH) 化学性质: 可燃性 C2H5OH+ 3O2点燃2CO2+3H2O 工业酒精中常含有有毒的甲醇CH3OH,故不能用工业酒精配制酒! 乙醇汽油:优点(1)节约石油资源 (2)减少汽车尾气 (3)促进农业发展 (4)乙醇可以再生 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放热反应:燃烧;金属与酸 氧化钙与水 酸与碱 吸热反应::高温 加热 第八单元知识点 2、金属的物理性质: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 ★:一般说来,合金的熔点比各成分低,硬度比各成分大,抗腐蚀性能更好 1、铁的冶炼 (1)原理:在高温下,利用焦炭与氧气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把铁从铁矿石里还原出来。 3CO + Fe2O3高温2Fe + 3CO2 (2)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空气 2、铁的锈蚀 (1)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O2、水接触(铁锈的主要成分:Fe2O3)(红色) (2)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措施:①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清洁、干燥②表面涂保护膜:如涂油、刷漆、电镀、烤蓝 (4)而铝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因此,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降温、蒸发溶剂、加溶质 升温、加溶剂 第九单元 《溶液》知识点 一、溶液的形成 1、溶液 :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不溶解不能成溶液(如:油) 第 9 页 共 9 页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2)判断方法:看有无不溶物或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注:①Ca(OH)2和气体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②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 (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 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 (5)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 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 溶解放热:如NaOH、浓H2SO4 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 二、溶解度 1、固体的溶解度 (1)溶解度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g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④质量:单位:克 (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 ②温度 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KNO3 (4)溶解度曲线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 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Ca(OH) 2、气体的溶解度 (2)影响因素: ②温度(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③压强(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 3、混合物的分离 (1)过滤法:分离可溶物 + 难溶物 结晶的两种方法 蒸发溶剂,如NaCl(海水晒盐) 降低温度(冷却热的饱和溶液,如KNO3) 溶质的质量 溶液的质量 三、溶质的质量分数 1、公式: 溶质质量分数= × 100% S 100+S 2、在溶解度S溶液中: 溶质质量分数C%= × 100%(C < S) 3、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1)用固体配制: ①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②仪器:天平、药匙、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 (2)用浓溶液稀释(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①步骤:计算、量取、稀释 ②仪器: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 第十单元《酸和碱》知识点 一、酸、碱、盐的组成 酸是由氢元素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 如:硫酸(H2SO4)、盐酸(HCl)、硝酸(HNO3) 碱是由金属元素和氢氧根组成的化合物 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氨水(NH3·H2O) 盐是由金属元素元素(或铵根)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 如:氯化钠、碳酸钠 酸、碱、盐的水溶液可以导电(原因:溶于水时离解形成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第 9 页 共 9 页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二、酸 1、浓盐酸、浓硫酸的物理性质、特性、用途 浓盐酸 浓硫酸 气味 有刺激性气味 无 特性 挥发性 (敞口置于空气中,瓶口有白雾) 吸水性 脱水性 强氧化性 腐蚀性 用途 ①金属除锈 ②制造药物 ③人体中含有少量盐酸,助消化 ①金属除锈 ②浓硫酸作干燥剂 ③生产化肥、精炼石油 2、酸的通性(具有通性的原因:酸离解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 三、碱 1、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用途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 颜色、状态 白色固体,极易溶于水(溶解放热) 白色粉末,微溶于水 俗名 烧碱、火碱、苛性钠(具有强腐蚀性) 熟石灰、消石灰 制法 Ca(OH)2+Na2CO3== CaCO3↓+2NaOH CaO +H2O== Ca(OH)2 用途 ①氢氧化钠固体作干燥剂 ②化工原料:制肥皂、造纸 ③去除油污:炉具清洁剂中含氢氧化钠 ①工业:制漂白粉 ②农业:改良酸性土壤、配波尔多液 ③建筑: 四、非金属氧化物与金属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 金属氧化物 化 学 性 质 (1)大多数可与水反应生成酸 CO2+H2O== H2CO3 (1)少数可与水反应生成碱 CaO +H2O== Ca(OH)2 (2) 酸性氧化物+碱 → 盐+水 CO2 +Ca(OH)2== CaCO3↓+H2O (2) 碱性氧化物+酸 → 盐+水 Fe2O3+6HCl== 2FeCl3+3H2O (2)pH的测定: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 用玻璃棒(或滴管)蘸取待测试液少许,滴在pH试纸上,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溶液的pH(读数为整数) (3)酸碱性与酸碱度关系: 指示剂 pH值 石蕊 酚酞 酸性 <7 变红色 无色 中性 =7 紫色 无色 碱性 ﹥7 变蓝色 变红色 (4)酸雨: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因为溶有CO2);pH<5.6的雨水为酸雨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知识点 一、常见的盐 定义:能解离出金属离子(或NH4+)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物质 俗称 物理性质 用途 第 9 页 共 9 页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氯化钠 食盐 白色粉末, 水溶液有咸味, 溶解度受温度 影响不大 (1)作调味品(2)作防腐剂 (3)消除积雪(降低雪的熔点) (4)农业上用NaCl溶液来选种 (5)制生理盐水(0.9% NaCl溶液) 碳酸钠 Na2CO3 纯碱(因水溶液呈碱性)苏打 白色粉末状固体,易溶于水 用于玻璃、造纸、纺织、洗涤、食品工业等 碳酸氢钠 NaHCO3 小苏打 白色晶体, 易溶于水 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 医疗上,治疗胃酸过多 备注 2Na H CO3 △ Na2CO3+ H2O+ CO2↑ NaHCO3+HCl===NaCl+ H2O+ CO2↑ 二、精盐提纯——去除不溶性杂质,得到的精盐中还含有氯化镁、氯化钙等可溶性杂质。 1、 实验步骤:溶解、过滤、蒸发 2、 实验仪器 实验步骤 实验仪器 其中玻璃棒的作用 溶解 烧杯、玻璃棒 加速溶解 过滤 铁架台(带铁圈)、漏斗、烧杯、玻璃棒 引流 蒸发 铁架台(带铁圈)蒸发皿、酒精灯、玻璃棒 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体飞溅 三、盐的化学性质 注:①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当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有气体或有水生成 ③反应实质:离子结合成H2O:H+与OH- ↑:H+与CO32-;NH4+与OH- ↓:Ag+与Cl-; Ba2+ 与;SO42- Ca2+与CO32- Mg2+与OH- 四、酸、碱、盐的溶解性 1、不反应:酸酸不反应、碱碱不反应 、有钾有钠不反应、能溶解不反应 定反应:酸碱或H+与OH定反应、不溶解定反应、 (Ag+与Cl-; Ba2+ 与;SO42- Ca2+与CO32- 铜、铁、Mg2+与OH- 酸与碳酸盐或H+与CO32- 、NH4+与OH- ) 有铜有铁有颜色 2、碱:只有氨水、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和氢氧化钙可溶于水,其余均为沉淀 3、盐:钾盐、钠盐、硝酸盐、铵盐都可溶;钡不溶硫酸,银不氯,碳酸盐只有钾钠溶。 氯化物除AgCl难溶外,其余多数均可溶; 碳酸盐除碳酸钾、碳酸钠、碳酸铵可溶,其余都难溶。 注:BaSO4、、AgCl 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 2、化学肥料 (氮肥、钾肥、磷肥) (1)氮肥 作用:叶色浓绿(促苗)。 (2)钾肥 作用:抗倒伏(壮秆) (3)磷肥 作用:抗寒抗旱(磷肥有颜色) 4) 复合肥:含N、P、K中的两种或三种 KNO3 NH4H2PO4 (NH4) 2HPO4 (1)根据土壤情况和农作物种类选择化肥 2、农家肥和化肥合理配用 五、氮、磷、钾三种化肥的区别方法 氮 肥 钾 肥 磷 肥 看外观 白 色 晶 体 灰白色粉末 加 水 全 部 溶 于 水 大多数不溶于水 灼烧 可燃烧,熔化起泡冒烟 不燃烧,跳动、爆裂声 第 9 页 共 9 页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加Ca(OH)2 放出氨气 不放出氨气 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 六大营养素: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无机盐和水可被人体直接吸收) 一、蛋白质 存在:蛋、肉、豆、奶 二、糖类 是生命活动的主要供能物质(60%—70%) (1)淀粉。如稻、麦、马铃薯等。(2)葡萄糖(3)蔗糖。 四、维生素 多数在人体中不能直接合成,需从食物中摄取 1、存在:水果、蔬菜、鱼类等 缺VA :夜盲症 缺VC :坏血症 课题2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3)钙过少:青少年 佝偻病、发育不良 / 老年人 骨质疏松 元素 人体的影响 Fe 缺铁会引起贫血 Zn 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 I(碘) 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 1、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 CH4(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C2H5OH(乙醇,俗名:酒精)、 CH3COOH(乙酸,俗名:醋酸)、C6H12O6(葡萄糖)、蔗糖、蛋白质、淀粉等 二、有机合成材料 1、 有机高分子材料 (1)分类 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如:棉花、羊毛、蚕丝、天然橡胶等 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 塑料 (三大合成材料) 合成纤维:涤纶(的确良)、锦纶(尼龙)、晴纶 合成橡胶 (2)高分子材料的结构和性质 链状结构 热塑性 (软的) 网状结构 热固性 (硬的) (4)鉴别羊毛线和合成纤维线: 化学方法:点燃,产生焦羽毛气味,不易结球的为羊毛线;无气味,易结球的为合成纤维线。 第 9 页 共 9 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