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系列选考总复习:第二单元第8讲第2课时外力作用和地形教案(中图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系列选考总复习:第二单元第8讲第2课时外力作用和地形教案(中图版)

第2课时 外力作用和地形 知考纲 明考情 理线索 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因素;岩石圈物质循环 近几年高考常以区域地表形态或等高线图为背景,考查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和形成的地貌是近三年的常考点。考查形式选择题和综合题并存 一、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关系 ‎2.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读四种地貌景观图,回答问题。‎ 代码 地貌类型 实例 A 流水侵蚀地貌 我国黄土高原千沟万壑 B 流水堆积地貌 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C 风力侵蚀地貌 戈壁、风蚀洼地、风蚀蘑菇等 D 风力堆积地貌 沙丘、沙垄等 ‎【深度思考1】 黄土高原形成与其表面地貌形态的成因分别是什么地质作用?‎ 提示 按照“风成说”理论,风力携带亚欧大陆内部的黄土,在黄土高原沉积形成巨厚的黄土层,因此黄土高原是风力沉积的结果;而黄土高原表面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由于流水侵蚀切割而形成的。‎ 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 A.沉积岩、B.变质岩、C.岩浆、D.侵入型岩浆岩、E喷出型岩浆岩。‎ ‎(2)图中地质作用中属于内力作用的是①,属于外力作用的是②。(填数码)‎ ‎(3)图中被称为“岩石之本”的是岩浆,具有层理结构和含有化石的是沉积岩。‎ ‎(4)从图中可以看出,岩石圈物质循环除了岩石圈外,还涉及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等。‎ ‎【深度思考2】 地壳物质循环中岩石都可以直接转化吗?‎ 提示 不可以。三大类岩石在地质循环过程中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但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喷出或侵入地壳冷凝而成,因此沉积岩和变质岩不能直接转化成岩浆岩,必须经过高温高压的岩浆才能转化。‎ 考点一 外力作用与地貌 ‎1.风化作用 易错提示 风化作用和风力作用的区别: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水以及生物等的影响下,发生崩解和破碎等破坏作用,叫做风化作用。风化作用与风无关,而风力作用则是指风的侵蚀、搬运、堆积等作用,故风化作用与风力作用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2.主要侵蚀作用及形成的地貌 作用因素 作用表现 作用结果 流水 湿润、半湿润地区的水的流动破坏地表岩石及其风化物,并将侵蚀掉的物质带离原地 水蚀地貌,如沟谷(“V”型谷)、瀑布等 风 干旱、半干旱地区风力破坏地表岩石及其风化物,并将侵蚀掉的物质带离原地 风蚀地貌,如风蚀蘑菇、风蚀城堡、戈壁 冰川 高纬度或高山地区,冰川运动不断侵蚀底部岩石和侧面岩壁 冰蚀地貌,如冰斗、角峰、“U”型谷 波浪 在岩石海岸,波浪不断击打、侵蚀岩壁,使海岸后退 海蚀地貌,如海蚀柱、海蚀崖等 ‎3.主要堆积作用及形成的地貌 作用因素 作用表现 作用结果 流水 地势变缓或河道弯曲,流水的速度减慢 山间河流流出山谷:冲积扇 河流中下游地区:冲积平原 河流入海口处:三角洲 风力 气压梯度减小或遇到地形阻挡,风速减慢 堆积物质以沙粒为主:沙漠(沙丘)‎ 堆积物质以黄土为主:黄土高原 波浪 波浪遇倾斜海岸,速度减慢 沙滩、潟湖 冰川 冰川在移动过程中融化,其中夹杂的物质发生堆积 冰碛地貌、冰碛湖等 ‎(2016·新课标全国Ⅰ,7~9)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1)~(3)题。‎ ‎(1)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  )‎ A.向陆地方向推进 B.向海洋方向推进 C.位置稳定 D.反复进退 ‎(2)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  )‎ A.形成新的贝壳堤 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 C.形成河口三角洲 D.迫使河流改道 ‎(3)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  )‎ 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 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 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 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 ‎[审题指导]‎ ‎1.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 ‎(1)贝壳堤是死亡的贝类生物堆积而成,某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必须①稳定,死亡贝类生物②持续堆积才能形成。‎ ‎(2)河流冲积物是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河流入海的位置变动导致海岸线的不断变化。‎ ‎2.从图表中获取信息 ‎[尝试自解] (1)________ (2)________ (3)________‎ 答案 (1)C (2)B (3)D ‎►类题通法 ‎1.判断外力作用的空间分布规律及相应地貌的方法 ‎(1)不同区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以我国为例)‎ ‎(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 ‎①流水作用: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沉积。因此,上游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为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如图所示)‎ ‎②冰川作用:高山上部侵蚀——冰斗、角峰等;山下堆积——冰碛丘陵、冰碛湖等。‎ ‎③风力作用:在风的源地附近,以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在风力搬运途中,风力减弱会形成沙丘、黄土堆积地貌等。‎ ‎2.外力地貌的应用 ‎(1)风向的判定 ‎(2)河流流向的判定 考法一 风化作用与地貌 ‎1.(2016·海南地理,19~20)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变化等的作用下,在原地发生机械破碎而不改变岩石化学成分的作用叫物理风化作用。通常情况下,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强烈。据此完成(1)~(2)题。‎ ‎(1)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物理风化作用最强的坡向是(  )‎ A.东北坡 B.西北坡 ‎ C.东南坡 D.西南坡 ‎(2)地球表面物理风化作用最弱的自然带是(  )‎ A.温带荒漠带 B.温带草原带 C.热带雨林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 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提示,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强烈,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南坡昼夜温差大,西坡下午受到太阳辐射强,西坡的白天气温高一些,所以西南坡气温日较差大。第(2)题,从材料提取信息“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强烈”,说明气温日较差最小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最弱。热带雨林带终年高温多雨,气温日较差最小;温带荒漠带和草原带,气温日较差最大;亚寒带针叶林带,气温日较差较大。故选C。‎ 答案 (1)D (2)C 考法二 河口三角洲外力作用的影响 ‎2.(2015·新课标Ⅰ,10~11)下图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读下图,完成(1)~(2)题。‎ ‎(1)1975~2004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  )‎ A.持续淤积 B.先侵蚀、后淤积 C.持续侵蚀 D.先淤积、后侵蚀 ‎(2)推测1992~1997年期间(  )‎ A.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 B.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 C.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 D.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 解析 第(1)题,若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以沉积为主,则海水变浅,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距离会越大。反之,若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以侵蚀为主,则海水变深,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距离会越小。图中两者距离1975~1978年扩大,此后总体减小,故先以淤积为主、后以侵蚀为主。故D正确。第(2)题,1992~1997年期间两者距离缩小,说明泥沙沉积作用减弱,黄河入海泥沙减少,只有B项所述能出现这一现象。故B正确。‎ 答案 (1)D (2)B 考法三 洪积扇形成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2017·课标全国Ⅱ,9~11)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下图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据此完成(1)~(3)题。‎ ‎(1)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  )‎ A.坡度和缓 B.岩石裸露 C.河流、沟谷众多 D.降水集中 ‎(2)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原因主要是(  )‎ ‎①降水较少 ②山地相对高度较小 ③河流较长 ④风化物粒径较小 A.①② B.②③ ‎ C.③④ D.①④‎ ‎(3)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拔较高 B.土层浅薄 C.光照不足 D.水源缺乏 解析 ‎ 本组题目主要考查从文字背景材料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从地理图像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第(1)题,贺兰山东麓是我国冲积扇发育比较典型的地区之一,受独特的气候和山地特征影响。贺兰山东坡处在夏季风迎风坡,多地形雨,贺兰山东麓坡度骤减,河流搬运能力急剧降低、碎屑物质大量堆积,因河谷众多,冲积扇能集中连片分布。第(2)题,形成甲冲积扇的河流主要流经北部低山地区,地形地势起伏较小,流水侵蚀作用较弱;河流流程较长,沿途砾石持续沉积,至洪积扇部位以泥沙沉积为主。第(3)题,贺兰山东坡南段地形地势起伏大,水的流动性强,山麓洪积扇堆积物以砾石为主,泥沙较少,土层较薄,耕地面积较小。‎ 答案 (1)C (2)B (3)B 考点二 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及三大岩石的特点 ‎1.地壳物质不断以各种岩石相互转化的形式进行循环,其过程和岩石特征如下所示:‎ ‎2.常见岩石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类型 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岩浆岩 ‎①侵入岩质地坚硬,常用作建筑材料,如花岗岩板材 ‎②喷出岩形态各异,常可作为观赏石材,如玄武岩制作的盆景 ‎③岩浆岩经过了高温冷凝,富含多种金属矿物 沉积岩 ‎①石灰岩是最常见的建筑材料之一,也是重要的化学生产原料,如水泥生产、钢铁生产和玻璃生产等 ‎②沉积岩中富含非金属矿产,如煤、石油、天然气等 变质岩 ‎①大理岩是由石灰岩经高温高压变质而成,质地坚硬,是重要的建筑及装饰板材 ‎②板岩是页岩经高压变质而成,也是重要的建材 ‎③石英岩是重要的建材和化工原料 ‎④许多变质岩本身就是重要的金属矿物 ‎(2018·南昌模拟)读岩层相互关系图(图中①②③④为沉积岩,⑤⑥为岩浆岩),完成(1)~(2)题。‎ ‎(1)图中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为(  )‎ A.④③②①⑥⑤ B.④③②①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⑤⑥④③②①‎ ‎(2)若①为石灰岩,则在①与⑥之间的结合部位容易形成(  )‎ A.花岗岩 B.页岩 C.大理岩 D.玄武岩 解析 第(1)题,本题通过岩层的空间形态的组合,考查岩石形成的新老顺序。一般情况下,岩石埋藏越深,大范围的保存越完整,其形成年代越久远。按照先下后上,先完整后断续的原理,A项正确。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变质岩的原因。⑥为岩浆侵入形成的侵入型岩浆岩,与之相接触的石灰岩在岩浆活动所提供的高温、高压环境下,易变质形成大理岩。‎ 答案 (1)A (2)C ‎►类题通法 四个关系判断岩层新老关系 ‎(1)岩层上下关系。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因而一般的规律是岩层年龄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年龄越新,其位置越靠上(接近地表)。‎ ‎(2)岩浆岩与沉积岩的关系。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侵入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 ‎(3)变质岩与周围岩石的关系。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多受岩浆活动的影响,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其相邻的岩浆岩。‎ ‎(4)与海岭的远近关系。如果是海底岩石,则离海岭越近,其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小,离海岭越远,其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大;或者说离海沟越近,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大,离海沟越远,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小。注意进行上述判断时参照的必须是同一个海岭或者海沟。‎ 考法一 岩石圈物质运动过程分析 ‎1.(2017·天津文综,3)读下图,回答下题。‎ 上图地貌景观显示的岩石类型和主要的地质构造最可能是(  )‎ A.岩浆岩、褶皱 B.沉积岩、褶皱 C.岩浆岩、断层 D.沉积岩、断层 解析 由图可知,该地岩层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应该属于沉积岩。图中岩层向同一个方向倾斜,应该是岩层受力挤压所致,因此,其地质构造应该为褶皱。故本题选B。‎ 答案 B 考法二 岩石特征分析判断 ‎2.(2015·上海地理,13~14)根据岩石的质地,如矿物颗粒的大小、有无气孔、致密程度、形状等可以推测岩石的形成过程和形成环境。据此回答(1)~(2)题。‎ ‎(1)某山体由岩浆岩组成。该岩浆岩表面无气孔,矿物颗粒粗大,对其成因的合理推测是(  )‎ ‎①岩浆冷却较快 ②岩浆冷却较慢 ③在地表形成 ④在地下形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历史上,苏州人利用当地砚瓦山的岩石做原料生产优质砚台。这种岩石岩性致密,呈薄板状。该岩石可能是(  )‎ A.喷出岩 B.侵入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解析 第(1)题,岩浆岩分侵入岩和喷出岩。侵入岩是岩浆侵入地壳上部,缓慢冷却形成,在冷却过程中充分结晶,矿物结晶体巨大,肉眼清晰可见。第(2)题,喷出岩往往含有大量气孔,如流纹岩;侵入岩一般不会出现层理构造;沉积岩往往具有层理构造,但岩性较软,质地不坚硬。该岩石呈薄板状,岩性致密,应是页岩经过变质作用形成的板岩,D正确。‎ 答案 (1)D (2)D ‎ 侵蚀地貌和沉积地貌成因类主观题 侵蚀地貌和沉积地貌成因类问题一般有三种:‎ 一是判断影响侵蚀地貌或沉积地貌的主要因素(流水、风力、冰川、海浪);‎ 二是分析形成侵蚀地貌和沉积地貌的原因,强调外力是怎样影响该地貌的;‎ 三是描述侵蚀地貌和沉积地貌的形成过程,侧重时间上的先后顺序。在高考中多以判断地貌类型、描述成因等设问形式呈现。‎ ‎[典 题 示 例]‎ 读图,回答问题。(28分)‎ ‎(1)结合材料说明宁夏平原的成因。(8分)‎ ‎(2)说明图中AB所在地区与CD所在地区等高线弯曲的特点及其原因。(10分)‎ ‎(3)分析图中从出山麓口往湖沼方向沉积物变化的一般特点及成因。(10分)‎ ‎[尝试自解] (1)                                    ‎ ‎(2)                                    ‎ ‎(3)                                    ‎ ‎[样卷评析]‎ 样卷展示 得分:18分 样卷剖析 失分原因:(1)要点不完善。只答出了宁夏平原形成的内力作用,漏掉外力作用,扣4分。‎ ‎(2)部分原因分析不正确。CD段等高线向下游凸出与该处为流水堆积作用有关,冲积扇中轴区域海拔略高于两侧。扣3分。‎ ‎(3)原因分析不准确。沉积物颗粒大与流水搬运作用强弱有关。影响流水搬运作用强弱的主要是流速,其次是水量。图示河流往下游地形趋于和缓,流速降低,搬运作用减弱。扣3分。‎ 标准答案 ‎(1)内力作用:两侧岩块相对抬升,宁夏平原断裂下陷,形成地堑构造(4分);外力作用:黄河带来的泥沙以及贺兰山的洪积物的沉积而成(4分)。‎ ‎(2)AB处等高线向河流的上游方向(高处)凸出(2分),原因:上游段主要受侵蚀作用影响(3分)。CD处等高线向河流的下游方向(低处)凸出(2分),原因:下游段主要以河流堆积为主(3分)。‎ ‎(3)沉积物颗粒依次变小(2分)。原因:当流水携带大量泥沙流动时,由于流速的降低,泥沙逐渐沉积(4分);一般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4分)。‎ ‎[答 题 模 板])‎ ‎1.侵蚀地貌和沉积地貌成因类题目成因的答题思路 分析外力作用地貌的成因,其答题思路为:‎ ‎2.侵蚀作用与沉积作用的规范答题术语 ‎ 思考方向 规范答题术语 侵蚀作用 河谷、沟 谷、峡谷 水在流动的过程中,对河床及两岸的冲蚀作用形成 喀斯特 地貌 可溶性石灰岩在含有CO2的流水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被溶解而形成的地貌 风力侵 蚀地貌 风携带的大量沙石对周围岩石的破坏作用形成的地貌,如风蚀蘑菇、风蚀城堡、戈壁等 沉积作用 河流 冲积扇 河流流出山口,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水道变宽,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携带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下来,形成冲积扇(洪积扇)‎ 河口 三角洲 河流携来大量泥沙注入海洋,由于地势低平,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水流缓慢,大量泥沙在河流入海口处堆积成三角洲 风力沉 积地貌 风携带的大量碎屑物质,在受到阻挡等作用下,风速降低,大量物质沉积而形成的地貌,如沙丘等 冰川堆 积地貌 冰川携带的大量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冰川融化,大量物质在原地堆积而形成冰碛地貌,如东欧平原等 ‎[应 用 体 验]‎ ‎[2013·课标Ⅱ,36(1)、(3),1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富、多风、植被稀疏。下图所示区域中,M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 ‎(1)分析M处附近沙源较丰富的原因。(6分)‎ ‎(2)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M处的沙丘群规模是否会扩大产生了争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为其提供论据。(8分)‎ 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 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 解析 第(1)题,根据题中信息可知,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会带来大量泥沙,枯水季节水位较低河床泥沙裸露,风出山口后,M处附近风力减小会导致风沙沉积。第(2)题,先表明观点,然后说明支持自己观点的理由。如选择观点A沙丘群规模会扩大,则要根据材料中的沙丘群形成的条件说明理由,即风和河流带来泥沙导致沙源丰富,河床裸露、风力减小导致泥沙沉积。如选择观点B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则要说明泥沙来源减少的原因,以及限制沙丘群规模扩大的因素。‎ 答案 (1)(M处附近的)河流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河边、河床沉积;(河水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季节河床裸露;风沙在此沉积。‎ ‎(2)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 论据:该区域西临黄土高原,北临内蒙古高原。大风可将沙尘吹到此处;河流持续搬运泥沙;人类活动用水量增加,导致河床裸露期增长;风出风口后,在M地速度降低,风沙在此沉积。‎ 论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 论据:位于半湿润区,降水较丰富,风沙发生季节短(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河流源地及流经地区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使河流搬运的泥沙量减少);沙源集中分布在河床与河边,面积较小,不足以形成面积较大的沙丘群;位于山区,附近有水库,沙丘群难以向周围扩展。‎ 限时规范专练 ‎(时间:50分钟 满分:100分)‎ 本卷共25个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8·山东临沂一模)下图为“某河谷剖面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河谷(  )‎ A.最可能位于河流上游 B.位于背斜构造的顶部 C.乙处位于河流的凸岸 D.右岸侵蚀,左岸形成沙洲 ‎2.图中(  )‎ A.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④①②‎ B.③处地层断裂下陷 C.沉积岩层因地壳运动而弯曲 D.甲地适合聚落的发展 解析 第1题,该河谷处岩层向上拱起,说明是背斜构造,故B正确。图中河床呈槽型,说明位于中下游段,故A错误;乙岸堆积物少、甲岸堆积物多,说明甲岸为堆积岸或凸岸,乙岸为侵蚀岸或凹岸,故C错误;河流流向无法判断,左右岸难以确定,故D错误。第2题,图中岩层具有明显的弯曲,形成褶皱构造,说明岩层受到地壳运动的挤压作用,故C正确。下面的岩层形成时间早于上面的岩层,故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②①④,故A错误;图中③处无断层,没有出现断裂下陷,故B错误;甲位于平均洪水位以下,不适合聚落发展,故D错误。‎ 答案 1.B 2.C ‎(2014·重庆文综,8~10)野外考察是发现和解决地理问题的重要方法。下图是某地理兴趣小组在野外考察中拍摄的照片。读图,完成3~5题。‎ ‎3.如图中砾石滩常见于大河的(  )‎ A.河源 B.凸岸 ‎ C.凹岸 D.入海口 ‎4.下列地貌形态的形成作用中,有与图中使砾石变圆的作用类似的是(  )‎ A.石笋 B.冰斗 C.风蚀蘑菇 D.花岗岩风化球 ‎5.粒径分布是分析河流沉积物特性的重要指标。同学们绘制了四幅直径2 cm以上的砾石粒径统计图,其中能反映图中粒径分布特征的是(  )‎ ‎ ‎ ‎ ‎ 解析 第3题,河源地区一般水流较急,以侵蚀作用为主,形成峡谷地貌,A项错误。河流在凸岸堆积,凸岸水流缓,较大的石块在这里沉积下来,形成砾石滩,B项正确。凹岸侵蚀作用显著,河水较深,不会形成滩地,C项错误。河口地区水流变慢,泥沙在此沉积,形成三角洲等地貌,不会形成砾石滩,D项错误。第4题,砾石变圆的原因是石块相互碰撞磨蚀,在流水的侵蚀作用下形成的,关键找出各个选项的外力作用。石笋是流水的化学沉积作用形成的,A项错。冰斗是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B项错。风蚀蘑菇是风吹动小石块对大石块碰撞、磨蚀,即风力侵蚀作用下形成的,与砾石变圆的作用类似,C项正确。花岗岩风化球是风化作用下形成的,D项错误。第5题,仔细读图,图中有一石块标出为直径9 cm,通过与其他石块的比较分析,接近直径9 cm的石块最多。A项中各类石块所占比例相差不大,排除A。B项中接近9 cm的石块所占比例最小,排除B。C项中17~20 cm所占比例最大,排除C。D项中8~11 cm所占比例最高,符合题意。‎ 答案 3.B 4.C 5.D ‎(2018·湖北华师一附中模拟)风化坑是岩石顶面上因积水风化作用而产生的凹坑。壶穴一般是由于河水流量增加,带动上游的石块向下游流动,当石块遇上河床上的岩石凹处无法前进时,会被水流带动而打转,经历长时间后形成圆形孔洞,称为壶穴。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河谷中风化坑和壶穴的空间分布图(注:0米表示观测地点的高度)。根据材料完成6~7题。‎ ‎6.根据图文信息,下列关于河谷风化坑和壶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风化坑多发育在位置较高、坡度较陡的河谷区域 B.风化坑发育位置较低,分布在-1米以下的河谷区域 C.由于流水不断侵蚀打磨,壶穴口径边缘坑坑洼洼 D.风化坑在河床相对抬升后,由积水风化而形成 ‎7.下图中能正确反映废弃的河流壶穴逐步转化为风化坑的顺序的是(  )‎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③②① D.②①③‎ 解析 第6题,根据材料可知,风化坑多发育在位置较高、坡度较缓的河谷区域,A错;风化坑发育位置较高,分布在观测点以下1米以内的河谷区域,B错;由于流水不断侵蚀打磨,壶穴边缘平滑,C错;河床相对抬升后,水位相对下降,河谷上部岩石易积水形成风化坑,D对。第7题,河流壶穴形成后,河谷河床抬升,壶穴积水口裸露,积水风化,壶穴逐步转化为风化坑,据此可知形成顺序是③②①。‎ 答案 6.D 7.C ‎(2018·长沙一模)下图为华北某地局部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 ‎8.图中(  )‎ A.甲地陡峻,喀斯特地貌典型 B.乙地低平,泥石流灾害频发 C.丙村比丁村土层深厚 D.丁村比丙村地下水埋藏浅 ‎9.图示地区(  )‎ A.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 B.山前平原受外力侵蚀作用明显 C.洪积扇面积差异取决于降水量 D.渠水通过蒸发环节参与水循环 解析 第8题,本题考查外力作用、自然灾害及地下水。读图可知,甲地为花岗岩,不会发育喀斯特地貌,‎ A项错误;乙地低平,而泥石流发生于山区,B项错误;丙村位于冲积扇边缘,沉积作用显著,土层厚,丁村位于冲积扇顶部,土层薄,C项正确;结合图中地下水水位分析,丁村地势较高,地下水埋藏深,丙村地下水埋藏较浅,D项错误。第9题,本题考查外力作用、水循环等。通过山地与山前平原分布的位置、地表水流向及指向标可知,该地地势西高东低、北高南低,A项错误;山前平原受外力沉积作用明显,B项错误;洪积扇面积差异取决于地形、岩石性质、植被覆盖程度等,C项错误;渠水不易下渗,主要通过蒸发、径流等环节参与水循环,D项正确。‎ 答案 8.C 9.D ‎(2016·天津文综,1~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10~11题。‎ 在天津市南部地区发现的贝壳堤,是贝壳及碎屑物受潮水搬运,在海边经较长时期堆积而形成的垄岗,可以作为当时海岸线的标志。‎ ‎10.上图所示古海岸线分布地区地势的总体变化趋势是(  )‎ A.由东北向西南倾斜 B.由西向东倾斜 C.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D.由北向南倾斜 ‎11.该地区5000年来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反映了(  )‎ A.海平面间歇性下降 B.气候持续性变暖 C.海滨泥沙不断淤积 D.地壳阶段性下沉 解析 第10题,由图中古海岸线曲线的时间变化特点及等高线的变化规律,可推知图示古海岸线分布地区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第11题,由题干“……贝壳堤……是海边经较长时期堆积而形成的垄岗……”结合图中贝壳堤的不同年代的位置分布,说明该地海平面存在间歇性下降特点。‎ 答案 10.C 11.A ‎(2017·沈阳模拟)武夷山属典型的丹霞地貌,是地质时期沉积的巨厚的红色岩层,经地壳运动和外力作用形成的一片红色群山。太姥山属典型的花岗岩地貌,是地质时期由岩浆上升冷凝而成的花岗岩,经地壳运动和外力作用而形成,花岗岩球状形态是其典型的地貌特征。左图为武夷山丹霞地貌景观图,右图为太姥山花岗岩地貌景观图。读图,完成12~14题。‎ ‎12.左图和右图岩石类型分别为(  )‎ A.岩浆岩、变质岩 B.沉积岩、变质岩 C.沉积岩、岩浆岩 D.变质岩、沉积岩 ‎13.形成左图山体陡峭特征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地壳上升运动 B.流水侵蚀作用 C.流水沉积作用 D.风力侵蚀作用 ‎14.形成右图岩石球状特征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化作用 B.流水侵蚀作用 C.火山活动 D.风力侵蚀作用 解析 第12题,根据材料可知左图为红色岩层,应为沉积岩。右图为花岗岩,为岩浆岩。第13题,丹霞地貌是经过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第14题,花岗岩经过风化作用,形成球状形态。‎ 答案 12.C 13.B 14.A ‎(2018·日照一模)到长白山天池边上的游人会发现这样一种石头:遍身气孔,看上去满目疮痍,入水不沉,这就是著名的长白山浮石。下图为王娟同学拍摄的天池自然风光及天池周边“浮石”图片。据此完成15~16题。‎ ‎15.长白山天池形成源于(  )‎ A.火山活动 B.溶洞塌陷 C.地壳下陷 D.岩石崩塌 ‎16.关于“浮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浮石”中能找到动植物化石 B.“浮石”孔隙源于外力侵蚀 C.“浮石”与大理岩岩性相同 D.“浮石”源于岩浆喷发 解析 ‎ 第15题,长白山天池是火山湖。第16题,火山口附近的岩浆岩遍身气孔,为喷出型玄武岩(浮石是火山爆发的岩浆在空中凝固后胶结成密度较小的石块);找到动植物化石的是沉积岩;岩浆岩源于内力作用;大理岩是变质岩。‎ 答案 15.A 16.D 地球上不同的岩石具有不同的成因。读图回答17~18题。‎ ‎17.有关图中字母所示内容,正确的是(  )‎ A.a是外力作用 B.b是冷却凝固 C.c是变质作用 D.d是高温熔化 ‎18.关于图中数字代表内容,正确的是(  )‎ A.①是沉积岩,板岩属于数字①代表的岩石 B.②是岩浆岩,玄武岩属于数字②代表的岩石 C.①是岩浆岩,花岗岩属于数字①代表的岩石 D.②是沉积岩,石灰岩属于数字②代表的岩石 解析 第17题,a是岩浆冷却凝固,b是高温熔化,c是变质作用,d是外力作用。第18题,岩浆冷却凝固形成②岩浆岩,侵入岩以花岗岩为代表,喷出岩以玄武岩为代表;三大类岩石受外力作用都可变成①沉积岩;板岩是变质岩。‎ 答案 17.C 18.B ‎(2018·江西赣州联考)读世界某区域图,回答第19题。‎ ‎19.P地区的地壳演化过程是(  )‎ A.沉积—褶皱—岩浆侵入—断层 B.断层—褶皱—岩浆侵入—沉积 C.断层—岩浆侵入—沉积—褶皱 D.沉积—断层—岩浆侵入—沉积 解析 图中呈水平分布的岩层属于沉积岩,说明有沉积过 程;同时沉积岩层不连续分布,出现了断层;花岗岩属于岩浆岩,花岗岩部分穿插到沉积岩中,则有岩浆侵入过程;最上面有沉积物,说明最后有沉积过程。‎ 答案 D ‎(2018·山东师大附中模拟)下图为某地地质地貌示意图。读图回答20~21题。‎ ‎20.图中岩石和地貌形态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A.②④① B.③①④ ‎ C.④②① D.④①③‎ ‎21.该类地貌发育典型的山区(  )‎ A.风蚀现象显著 B.岩石类型是花岗岩 C.土层较薄,土壤贫瘠 D.地表水丰富,地下水贫乏 解析 第20题,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是:在海洋沉积环境下,形成石灰岩层;石灰岩层在地壳运动作用下,抬升形成陆地;地下石灰岩层遭受流水溶蚀作用,形成地下暗河;随着地壳进一步抬升,地下暗河被抬升到地表形成溶洞;在流水溶蚀、淀积作用下,溶洞内部形成石钟乳、石笋等。故D正确。第21题,喀斯特地貌发育的环境:浅层石灰岩层,湿热的气候条件。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的山区,降水丰富,流水的侵蚀作用较强,土层较薄,土壤贫瘠;喀斯特地貌区,地形崎岖,岩层破碎,地表水贫乏,地下水丰富。故正确选项为C。‎ 答案 20.D 21.C ‎(2018·宁波调研)下图是“八达岭长城照片”,该段长城主要坐落在花岗岩侵入体上。读图,完成22~23题。‎ ‎22.图中指示山脊和山谷的分别是(  )‎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③和④ D.④和⑤‎ ‎23.八达岭地区花岗岩从形成到出露所经历的地质过程依次是(  )‎ A.固结成岩—风化剥蚀—侵蚀搬运—地壳抬升 B.地壳抬升—侵蚀搬运—岩浆侵入—风化剥蚀 C.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剥蚀—侵蚀搬运 D.侵蚀搬运—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固结成岩 解析 第22题,山脊是从山顶到山麓凸起高耸的部分,山脊高于两侧;山谷是指山脊之间的低洼部分。从图中可以看出,④为山脊,⑤为山谷。第23题,花岗岩属于岩浆岩,是岩浆侵入岩石圈上部形成的,后来地壳抬升,经风化、侵蚀、搬运等外力作用将其上部岩层侵蚀掉以后才出露。‎ 答案 22.D 23.C ‎(2018·长沙模拟)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Ⅰ、Ⅱ、Ⅲ分别代表沉积环境、熔融环境和变质环境,箭头线代表不同的地质过程。读图,回答24~25题。‎ ‎24.花岗岩的形成过程属于(  )‎ A.① B.③ ‎ C.④ D.⑤‎ ‎25.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化石的地质环境和过程是(  )‎ A.Ⅰ—① B.Ⅱ—③‎ C.Ⅲ—⑤ D.Ⅰ—⑥‎ 解析 第24题,根据地壳物质循环规律,结合图,可知②代表重熔作用,③代表岩浆活动,④代表地壳运动,⑤代表变质作用,花岗岩的形成过程属于岩浆冷凝作用。第25题,化石存在于沉积岩中,是古生物的遗体保留在沉积环境中,经过长期的外力作用而形成的。‎ 答案 24.B 25.A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