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第1单元第7课时 圆周率的历史 北师大版(共12张PPT)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六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第1单元第7课时 圆周率的历史 北师大版(共12张PPT)

第 7 课时 圆周率的历史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 01 情境导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圆周率,并通过圆周率求圆的周长,那你知道圆周率的历史吗? 02 探究新知 轮子是古代的重要发明。由于轮子的普遍应用,人们很容易想到这样一个问题:一个轮子滚一圈可以滚多远?那么滚的距离与轮子的直径之间有没有关系呢? 最早的解决方案是测量。 当许多人多次测量之后,人们发现了圆的周长总是其直径的 3 倍多。在我国,现存有关圆周率的最早记载是 2000 多年前的 《 周髀算经 》 。 用测量的方法计算圆周率 , 圆周率的精确程度取决于测量的精确程度 , 而有许多实际困难限制了测量的精度。 那你知道有哪些因素限制了测量的精度吗?和同学讨论一下。 古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发现:当正多边形的边数增加时,它的形状就越来越接近圆。 <圆周率< 我国魏晋时期的数学家刘徽采用“割圆术”求圆周率的方法,在数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刘徽是怎样“割圆”的呢? 刘徽用这种方法不断地“割圆”,一直算到圆内接 正 192 边形 ,得到圆周率的近似值是 3.14 。 中国古代还有一位数学家为圆周率的计算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你知道他是谁吗? 1500 多年前,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数学家祖冲之得到 π 的两个分数形式的近似值:约率为 ,密率为 ,并且算出 π 的值在 3.1415926 和 3.1415927 之间。这一成就在世界领先了约 1000 年。 然而用正多边形逼近圆,计算量很大,很难再向前推进。 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带来了计算方面的革命。 2000 年,圆周率已经可以计算到小数点后 12411 亿位 。 学习了这些后,你又知道了哪些有关圆周率的知识? 我知道了刘徽用割圆术得到 π 的近似值。 电子计算机的威力真大,能算到这么多位!我再去查查资料。 收集其他有关圆周率的历史资料,在班上进行展示。 03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 你有什么收获? 04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