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9 发布 |
- 37.5 KB |
- 2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沭阳县修远中学2020届高三9月月考化学试题
修远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 高三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N-4 S-32 Mn-55 Fe-56 Ba-108 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继续坚定不移地打好包括污染防治在内的“三大攻坚战”。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A. 推广新能源汽车,减少氮氧化物排放 B. 研发可降解塑料,控制白色污染产生 C. 直接灌溉工业废水,充分利用水资源 D. 施用有机肥料,改善土壤微生物环境 【答案】C 【解析】 【详解】A.推广或使用新能源汽车,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减少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排放,故A不选; B.塑料制品导致白色污染,则研发可降解塑料或代用品,可以控制白色污染,故B不选; C、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不能直接灌溉庄稼,故C选; D、施用有机肥料,可以改善土壤微生物环境,故D不选。 答案选C。 2.用化学用语表示CH4+Cl2CH3Cl+HCl中的相关微粒,其中正确的是( ) A. 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 B. HCl的电子式:H∶Cl C. CH4的结构式:CH4 D. Cl的结构示意图: 【答案】D 【解析】 【详解】A. 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其质量数为37,应写成,故A项错误; B. HCl为共价化合物,氢原子与氯原子共用一对电子对,氯原子周围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则电子式应为,故B项错误; C. 结构式指的是用元素符号和短线表示化合物,则CH4的结构中一个C原子与四个H原子以共价键相连,即,故C项错误; D. Cl原子的原子序数为17,其核外电子数为17,则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故D项正确。 答案选D。 3.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于干燥O2 B. SO2具有氧化性,可用于漂白纸浆 C. Fe2O3能与酸反应,可用于制作红色涂料 D. Al(OH)3能与NaOH溶液反应,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答案】A 【解析】 【详解】A. 浓硫酸因具有吸水性,则可用于干燥O2,故A项正确; B. SO2可用于漂白纸浆,是因为其具有漂白性,与二氧化硫的氧化性无关,故B项错误; C. 氧化铁本身是红棕色固体,俗称铁红,常用于制造红色油漆和涂料,与Fe2O3能与酸的反应无关,故C项错误; D. 胃酸的主要成分为HCl,Al(OH)3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是因为Al(OH)3为不溶性的弱碱,可中恶化胃酸,而不是因为Al(OH)3能与NaOH溶液反应,故D项错误; 答案选A。 【点睛】本题侧重考查常见物质的性质与对应用途的关系,准确掌握物质的基本性质与用途是解题的关键钥匙,要注意本题B项中涉及的二氧化硫化学性质较多,可总结如下: 1、酸性氧化物: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和二氧化碳相似,溶于水显酸性,也可与碱反应; 2、还原性:二氧化硫可与酸性高锰酸钾、过氧化氢等强氧化性的物质反应; 3、弱氧化性:二氧化硫可与硫化氢反应生成硫单质等, 4、漂白性:二氧化硫的漂白性体现在可漂白品红等物质, 性质决定用途,学生切莫混淆,应加以重视。 4.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0.1mol·L-1NaHCO3溶液:K+、Al3+、NO3-、SO42- B. 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溶液:Mg2+、Na+、SO42-、NO3- C. 滴加KSCN溶液显红色的溶液:NH4+、K+、Cl-、I- D. 由水电离产生的c(H+)=1×10-12mol·L-1的溶液:NH4+、Ca2+、Cl-、AlO2- 【答案】B 【解析】 【详解】A、HCO3-能与Al3+发生双水解反应,不能大量共存,选项A错误; B、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溶液呈酸性:H+、Mg2+、Na+、SO42-、NO3-之间相互不反应,能大量共存,选项B正确 ; C、因Fe3+与SCN-能结合生成络离子显红色,所以,加入KSCN溶液显红色溶液一定含有Fe3+,Fe3+具有氧化性,与具有强还原性的I-不能大量共存,选项C错误; D、由水电离产生的c(H+)=1×10-12mol·L-1的溶液可能呈强酸性也可能呈强碱性,若呈强酸性则AlO2-不能大量存在,若呈强碱性则NH4+、Ca2+不能大量存在,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5.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用所示装置分离CCl4和I2的混合物 B. 用所示装置获取少量SO2气体 C. 用所示装置除去CO2气体中的少量SO2 D. 用所示装置蒸发NaCl溶液获得NaCl晶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 A. 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 B. Cu和浓H2SO4反应需要加热; C. 亚硫酸氢根离子已经饱和,无法除去二氧化硫; D. 蒸发结晶的方法得到NaCl晶体 【详解】A. I2易溶于CCl4,不能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故A项错误; B. 获取少量SO2气体,可采用铜粉与浓硫酸加热的方法制得,但图示未有加热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B项错误; C. 二氧化硫溶于水形成亚硫酸,可弱电离生成HSO3-和H+,而饱和NaHSO3溶液中HSO3-已经饱和,则不能溶解SO2,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C项错误; D.采用蒸发结晶法可从NaCl溶液获得NaCl晶体,图示操作无误,故D项正确; 答案选D。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是B选项。学生要特别留意,浓硫酸的强氧化性体现在与铜粉或碳粉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硫,但反应均需要加热。学生要牢记反应条件,以免做题时犯低级错误。 6.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X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X的原子半径是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中最大的,Y的原子序数是W的2倍,Z与X形成的离子化合物的水溶液呈中性。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 A. Z的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比Y的强 B. 氢元素与W只能形成一种化合物 C. W的简单离子的半径比X的大 D. Y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的强 【答案】C 【解析】 【分析】 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的原子半径是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中最大的,则X是Na; Z与X形成的离子化合物的水溶液呈中性,说明这种盐不水解,Z只能是第三周期的非金属元素,且Z的氢化物的水溶液属于强酸,则Z是Cl; W、X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则W在第二周期且是非金属元素,可能是氮和氧; Y的原子序数是W的2倍,Y在X与Z之间,则推出W为O,Y为S,据此解答。 【详解】A. Y与Z处于同同期,从左到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增强,则Z>Y,但选项中未提到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则条件不足,其酸性无法比较,故A项错误; B. W为O,氢元素与W可形成H2O或H2O2两种化合物,故B项错误; C. X、W简单离子的电子层均为2层,当电子层结构相同时,序数小的微粒半径反而大,即O2->Na+,则W的简单离子的半径比X的大,故C项正确; D. W与Y同族,且在Y的上一周期,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逐渐减弱,则Y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的弱,故D项错误; 答案选C。 7.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A. SO2CaSO3CaSO4 B. FeFe2O3FeCl3 C. HCl(aq)Cl2Ca(ClO)2 D. Cu2(OH)2CO3CuOCuCl2(aq) 【答案】D 【解析】 【详解】A、二氧化硫与氯化钙溶液不能反应生成亚硫酸钙,物质间转化不能实现,选项A错误; B、铁在氧气中点燃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而不能直接转化为氧化铁,物质间转化不能实现,选项B错误; C、盐酸溶液与二氧化锰共热反应不能生成氯气,应该为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共热才能得到氯气,物质间转化不能实现,选项C错误; D、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氧化铜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物质间转化能均能实现,选项D正确 。 答案选D。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注意反应物质的浓度、反应条件的不同影响着反应的进行与否,易错点为选项C,注意稀盐酸与二氧化锰不发生反应。 8.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Na2O2与CO2反应生成O2 B. 铁片投入到冷的浓硫酸中,发生钝化 C. NH4Cl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 D. AlCl3溶液中加入足量氨水,生成Al(OH)3 【答案】C 【解析】 【详解】A. Na2O2与CO2反应生成O2和碳酸钠,选项A正确; B. 铁片投入到冷的浓硫酸中,发生钝化,选项B正确; C. NH4Cl为强酸弱碱盐,水解使溶液呈酸性,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呈无色,选项C不正确; D.氢氧化铝不溶于弱碱,AlCl3溶液中加入足量氨水,生成Al(OH)3,选项D正确; 答案选C。 9.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KClO3溶液和浓盐酸反应:ClO3-+Cl-+6H+=3Cl2↑+3H2O B. NaHSO3溶液和NaClO溶液混合:HSO3-+ClO-=HClO+SO32- C. 酸性KMnO4溶液和双氧水混合:2MnO4-+5H2O2=2Mn2++5O2↑+6OH- D. NaHCO3溶液加入少量的Ca(OH)2溶液:Ca2++2OH-+2HCO3-=CaCO3↓+CO32-+2H2O 【答案】D 【解析】 【详解】A. KClO3溶液和浓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氯气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O3-+5Cl-+6H+=3Cl2↑+3H2O,选项A错误; B. NaHSO3 溶液和NaClO溶液混合,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钠和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SO3-+ClO-=Cl-+SO42-+H+,选项B错误; C. 酸性KMnO4溶液和双氧水混合,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MnO4-+5H2O2+6H+=2Mn2++5O2↑+8H2O,选项C错误; D. NaHCO3溶液加入少量的Ca(OH)2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2++2OH-+2HCO3-=CaCO3↓+CO32-+2H2O,选项D正确 。 答案选D。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烷燃烧时,化学能全部转化为热能 B. 反应3Si(s)+2N2(g)=Si3N4(s)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C. 1molCl2与足量的NaOH溶液充分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2×6.02×1023 D. 常温下,pH=2的醋酸溶液pH=12的NaOH溶液混合后的溶液呈酸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甲烷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选项A错误; B、反应3Si(s)+2N2(g)=Si3N4(s)为熵减的反应,ΔS<0,能自发进行,则ΔG=ΔH-TΔS<0,故ΔH<0,即该反应是放热反应,选项B正确; C、氯气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有一半的氯气作氧化剂,一半的氯气作还原剂,则1mol Cl2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转移电子6.02×1023,选项C错误; D、常温下,pH=12的NaOH溶液和pH=2的醋酸混合后,因没有说明碱与酸的体积,无法确定形成溶液的酸碱性,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小题得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得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得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得0分。 11.下列实验事实不能用同一原理解释的是 A. 足量Na2O2、Cl2都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B. NH4Cl晶体、固体碘受热时都能气化 C. 福尔马林、葡萄糖与新制Cu(OH)2共热时都能产生红色沉淀 D. 乙烯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都能使其褪色 【答案】BD 【解析】 【详解】A. 足量Na2O2、Cl2都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是因为过氧化钠和氯气的氧化性,故A不符合题意; B. NH4Cl晶体受热会分解为氨气和氯化氢气体,固体碘受热气化是因为碘单质易升华,不能用同一原理解释,故B符合题意; C. 福尔马林、葡萄糖与新制Cu(OH)2共热时都能产生红色沉淀均是因为醛基的还原性,故C不符合题意; D. 乙烯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使其褪色,是因为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乙烯通入溴水使其褪色是因为发生了加成反应,不能用同一原理解释,故D符合题意; 答案选BD。 12.化合物X可用于合成Y.下列有关X、Y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X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在同一平面上 B. X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消去反应 C. Y与足量H2的加成产物中不含手性碳原子 D. X、Y与足量浓溴水反应的类型完全相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 A. 甲基中的原子不共面; B. X分子结构中的羟基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消去反应; C. 手性碳原子是指连接四个互不相同的原子或基团的碳原子; D. X中无碳碳双键,而Y分子内有碳碳双键。 【详解】A. X分子中含有甲基,所有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故A项错误; B. X分子中含有羟基,且与连接羟基碳的相邻碳上有氢原子,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消去反应,故B项正确; C. Y与足量H2的加成产物为,其中加*的C原子连接四个不同的基团,为手性碳原子,故C项错误; D.X与Y均可与浓溴水发生取代反应,同时Y中还有碳碳双键,可与足量浓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而X无该反应类型,故D项错误; 答案选B。 13.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及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在漂白粉中滴入70%的硫酸 产生黄绿色气体 说明硫酸具有氧化性 B 向1mL1%的NaOH溶液中加入2mL2%的CuSO4溶液,振荡后再加入0.5mL有机物X 加热后未出现砖红色沉淀 X中不一定含醛基 C 某固体物质完全溶解于盐酸后,向该澄清溶液中再滴加B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原固体中一定含有SO42- D 将SO2缓慢通入Na2SiO3溶液中 产生白色沉淀 非金属性:S>Si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在漂白粉中滴入70%的硫酸,发生ClO-+Cl-+2H+=Cl2↑+H2O,立刻产生黄绿色气体,说明硫酸具有酸性,选项A错误; B.用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检验醛基时,必须是在碱性条件下,该实验中NaOH不足导致NaOH和硫酸铜混合溶液不是碱性,所以实验不成功,选项B错误; C.先加盐酸完全溶解,排除了碳酸根、亚硫酸根、银离子的干扰,再向该澄清溶液中再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能确定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选项C正确; D.将SO2缓慢通入Na2SiO3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能说明亚硫酸的酸性强于硅酸,但不能比较硫和硅单质的非金属性强弱,因亚硫酸不是硫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及离子的检验,注意掌握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在检验离子时必须排除干扰,保证检验方案的严密性,要理解和掌握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没有明显现象,再加入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证明溶液中含有硫酸根离子。 14.某有机物的结构如图所示,这种有机物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①可以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②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③能跟NaOH溶液反应;④能发生酯化反应; ⑤能发生加聚反应;⑥能发生水解反应 A. ①④ B. 只有⑥ C. 只有⑤ D. ④⑥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含有苯环和碳碳双键,可以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②含有碳碳双键,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③含有羧基,能跟NaOH溶液反应;④含有羟基和羧基,能发生酯化反应;⑤含有碳碳双键,能发生加聚反应;⑥不存在酯基,不能发生水解反应,答案选B。 15.下列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实验 结论 A. 将乙烯通入溴的四氧化碳溶液,溶液最终变为无色透明 生成的1,2-二溴乙烷无色、可溶于四氯化碳 B. 乙醇和水都可与金属钠反应产生可燃性气体 乙醇分子中的氢与水分子中的氢具有相同的活性 C. 用乙酸浸泡水壶中的水垢,可将其清除 乙酸的酸性小于碳酸的酸性 D. 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后的混合气体能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 生成的氯甲烷具有酸性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 将乙烯通入溴的四氧化碳溶液,溶液最终变为无色透明,说明生成的1,2-二溴乙烷无色、可溶于四氯化碳,A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 B. 乙醇和水都可与金属钠反应产生可燃性气体,但两者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故乙醇分子中的氢与水分子中的氢的活性不同, B由实验得出的结论不正确; C. 用乙酸浸泡水壶中的水垢,可将其清除,说明乙酸的酸性强于碳酸的酸性,C由实验得出的结论不正确; D. 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后的混合气体中含有HCl和一氯甲烷两种气态产物,该混合气体能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由于 HCl的水溶液显强酸性,故不能证明生成的氯甲烷具有酸性,D由实验得出的结论不正确。 综上所述,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本题选A。 非选择题 16.以高钛渣(主要成分为Ti3O5,含少量SiO2、FeO、Fe2O3)为原料制备白色颜料TiO2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Na2TiO3难溶于碱性溶液;H2TiO3中的杂质Fe2+比Fe3+更易水洗除去。 (1)熔盐: ①为加快反应速率,在维持反应物颗粒大小、反应温度一定的条件下,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 ②NaOH固体与Ti3O5在空气中加热至500~550 ℃时生成Na2TiO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2)过滤: ①“滤液”中主要溶质为NaOH,还含有少量________(填化学式)。 ②除杂后的滤液中获得的NaOH可循环利用,则“水浸”时,用水量不宜过大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3)水解:“酸溶”后获得的TiOSO4经加热煮沸,生成难溶于水的H2TiO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脱色:H2TiO3中因存在少量Fe(OH)3而影响TiO2产品的颜色,“脱色”步骤中Ti2(SO4)3的作用是_________。 【答案】 (1). 搅拌 (2). 12NaOH+2Ti3O5+O26Na2TiO3+6H2O (3). Na2SiO3 (4). 用水量过大,导致滤液浓度过低,蒸发浓缩时能耗增加(或蒸发浓缩时间过长) (5). TiOSO4+2H2OH2TiO3↓+H2SO4 (6). 将溶液中的Fe3+还原为Fe2+,以便除去杂质铁,提高H2TiO3的纯度 【解析】 【分析】 (1)①搅拌可使反应物混合均匀; ②Ti3O5转化为Na2TiO3,钛元素化合价升高,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书写并配平化学方程式; (2)①加入氢氧化钠后,二氧化硅会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水溶性的硅酸钠; ②考虑后续的蒸发结晶耗能问题分析作答; (3)根据水解原理结合产物书写化学方程式; (4)根据提示给定信息,“H2TiO3中的杂质Fe2+比Fe3+更易水洗除去”来分析作答。 【详解】(1)①为加快反应速率,在维持反应物颗粒大小、反应温度一定的条件下,可适当搅拌,因为搅拌可使反应物混合均匀,增加反应物的接触机会,从而达到加快反应速率的目的, 故答案为:搅拌; ②NaOH固体与Ti3O5在空气中加热至500~550 ℃时生成Na2Ti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12NaOH+2Ti3O5+O26Na2TiO3+6H2O, 故答案:12NaOH+2Ti3O5+O26Na2TiO3+6H2O; (2) ①熔盐时加入的氢氧化钠会与少量杂质SiO2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2NaOH+SiO2 = Na2SiO3+H2O,生成的硅酸钠易溶于水,则“滤液”中含有少量Na2SiO3, 故答案为:Na2SiO3; ②“水浸”时,用水量过大,导致滤液浓度过低,蒸发浓缩时能耗增加(或蒸发浓缩时间过长), 故答案为:用水量过大,导致滤液浓度过低,蒸发浓缩时能耗增加(或蒸发浓缩时间过长); (3)“酸溶”后获得的TiOSO4会发生水解,经加热煮沸生成难溶于水的H2TiO3,其化学方程式为:TiOSO4+2H2OH2TiO3↓+H2SO4, 故答案为:TiOSO4+2H2OH2TiO3↓+H2SO4; (4)根据给定信息易知,“脱色”步骤中加入还原性的Ti2(SO4)3,是为了将溶液中的Fe3+还原为Fe2+,以便除去杂质铁,提高H2TiO3的纯度,且不引入新的杂质, 故答案为:将溶液中的Fe3+还原为Fe2+,以便除去杂质铁,提高H2TiO3的纯度。 17.白花丹酸具有镇咳祛痰的作用,其合成路线流程图如下: (1)A中含氧官能团名称为__和_____。 (2)C-D的反应类型为 ___。 (3)白花丹酸分子中混有,写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该有机物的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 ①分子中有四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②与FeCl3溶液能发生显色反应,且1 mol该物质最多能与3 mol NaOH反应. (4)E的结构简式为 ___。 (5)已知:根据已有知识并结合相关信息写出以和CH3CH2OH为原料制备的合成路线流程图(合成路线流程图示例见本题题干)____。 【答案】 (1). 羟基 (2). 醛基 (3). 氧化反应 (4). 或 (5). (6). 【解析】 (1)A()中的含氧官能团名称为羟基和醛基;(2)C-D是,其中醇羟基转化为羰基,反应类型为氧化反应;(3) 的同分异构体,满足①分子中有四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则高度对称;②与FeCl3溶液能发生显色反应则含有酚羟基,且1 mol该物质最多能与3 mol NaOH反应,可能含有甲酸酯结构且水解后产物中增加酚羟基数目,其结构简式为或;(4)与 反应生成E,E碱性条件下水解后酸化得到,结合转化关系可确定E为酯水解产生,故E为;(5) 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与浓的氢溴酸反应生成,在无水乙醚条件下与镁反应生成;乙醇氧化得到乙醛,与乙醛反应得到,合成路线流程图如下:。 点睛:本题考查有机结构及有机合成。易错点为(3) 的同分异构体,满足①分子中有四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则高度对称;②与FeCl3溶液能发生显色反应则含有酚羟基,且1 mol该物质最多能与3 mol NaOH反应,可能含有甲酸酯结构且水解后产物中增加酚羟基数目,其结构简式为或。 18.含铁化合物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广泛。如高铁酸盐(FeO42—)被科学家们公认为绿色消毒剂,在强碱性溶液中比较稳定;聚合硫酸铁则是一种高效絮凝剂。 (1)KClO饱和溶液与Fe(NO3)3饱和溶液反应可制备K2FeO4,两种溶液的混合方式为_________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高铁酸盐有极强的氧化性,能迅速有效地去除淤泥中的臭味物质,自身被还原成新生态的Fe(OH)3。已知Ksp[Fe(OH)3]=1.0×10-38。若要使溶液中Fe3+沉淀完全(使其浓度小于10-5 mol·L-1),需调节溶液的pH>________。 (3)聚合硫酸铁[Fex(OH)y(SO4)z]的组成可通过下列实验测定: ①称取一定质量的聚合硫酸铁配成100.00 mL溶液A; ②准确量取20.00 mL溶液A,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至沉淀完全,过滤、洗涤、干燥至恒重,得到白色固体11.65 g; ③准确量取20.00 mL溶液A,加入足量铜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将滤液和洗液合并配成250.00 mL溶液B; ④准确量取25.00 mL溶液B,用0.1000 mol·L-1的酸性KMnO4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KMnO4溶液8.00 mL。 通过计算确定该聚合硫酸铁的化学式(写出计算过程) 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在搅拌下,将Fe(NO3)3饱和溶液缓慢滴加到KClO饱和溶液中 (2). 3ClO-+2Fe3++10OH-===2FeO42—+3Cl-+5H2O (3). 3 (4). Fe4(OH)2(SO4)5 【解析】 【详解】(1)由题给信息可知,K2FeO4在强碱性溶液中稳定,在酸性或弱碱性条件下均不能稳定存在,Fe(NO3)3溶液因Fe3+水解呈酸性,KClO溶液因ClO-水解呈碱性,所以应将饱和Fe(NO3)3溶液缓缓滴入饱和KClO溶液中,注意要搅拌,搅拌可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有利于生成K2FeO4,且能防止生成Fe(OH)3沉淀。故答案为:在搅拌下,将Fe(NO3)3饱和溶液缓慢滴加到KClO饱和溶液中; (2)Fe3+沉淀完全,则其浓度小于10-5 mol·L-1,此时溶液中的c(OH-)应大于mol/L,即c(H+)应小于=1×10-3mol/L,则其溶液的pH>3,故答案为:3; (3)n(BaSO4)=11.65÷233=0.05mol,由反应:MnO4-+5Fe2++8H+=5Fe3++Mn2++4H2O可得n(Fe3+)=0.1000 mol·L-1×8.00×10-3L×10×5=0.04mol,则)聚合硫酸铁[Fex(OH)y(SO4)z]中x:z=0.04:0.05,即有x=4,z=5,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知y=2,由此可得该聚合硫酸铁的化学式为Fe4(OH)2(SO4)5,故答案为:Fe4(OH)2(SO4)5。 19.实验室用硼镁泥为原料制取MgSO4·7H2O粗产品的过程如下: 硼镁泥的主要成分如下表: MgO SiO2 FeO、Fe2O3 CaO Al2O3 B2O3 30%~40% 20%~25% 5%~15% 2%~3% 1%~2% 1%~2% (1)“酸解”时为提高Mg2+的浸出率,可采用的措施是_____(写一种)。所加酸不宜过量太多的原因是_____。 (2)“氧化”步骤中,若用H2O2代替Ca(ClO)2,则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实际未使用H2O2,除H2O2成本高外,还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调pH”时用MgO而不用NaOH溶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附表信息,由MgSO4·7H2O粗产品(含少量CaSO4)提纯获取MgSO4·7H2O实验方案如下:将粗产品溶于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室温下自然挥发干燥。(实验中必须使用的试剂有:饱和MgSO4溶液,乙醇)附:两种盐的溶解度(g/100 g水) 温度℃ 10 30 40 50 CaSO4 0.19 0.21 0.21 0.20 MgSO4·7H2O 30.9 35.5 40.8 45.6 【答案】 (1). 加热/搅拌/提高酸液浓度等 (2). 避免调pH时消耗过多的MgO (3). H2O2+2Fe2++2H+===2Fe3++2H2O (4). H2O2不稳定易分解或Fe3+等金属离子会催化H2O2的分解 (5). 防止加入的NaOH引入Na+杂质 (6). 加热浓缩,趁热过滤;将滤液冷却结晶,过滤,用饱和MgSO4溶液洗涤,再用乙醇洗涤 【解析】 【详解】(1)为加快反应速率,可以采用升高温度、适当增大反应物浓度、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等方法,如适当升高温度、把硼镁泥粉碎、或搅拌、或适当增加硫酸浓度;另外所加酸过量太多,在后续操作中消耗过多的MgO,故答案为:加热/搅拌/提高酸液浓度等;避免调pH时消耗过多的MgO; (2)“氧化”步骤主要是氧化亚铁离子,方便通过调节pH而将铁元素除去,方程式为:H2O2+2Fe2++2H+===2Fe3++2H2O;但双氧水不稳定,易分解,其中Fe3+为其分解的催化剂,因此不宜用H2O2代替Ca(ClO)2,故答案为:H2O2+2Fe2++2H+===2Fe3++2H2O、H2O2不稳定易分解或Fe3+等金属离子会催化H2O2的分解; (3)用MgO来调节溶液的pH时,即使过量,也易通过过滤而除去,且不引入新的杂质,故答案为:防止加入的NaOH引入Na+杂质; (4)由CaSO4和MgSO4·7H2O溶解的特点可知,宜采用冷却结晶的办法来除去CaSO4,然后用饱和MgSO4溶液洗涤除去杂质,用乙醇洗涤利于去除水分,故答案为:加热浓缩,趁热过滤;将滤液冷却结晶,过滤,用饱和MgSO4溶液洗涤,再用乙醇洗涤。 20.化合物G是一种具有抗疟药理活性的喹啉类衍生物,其合成路线流程图如下: 已知: (1) F中的含氧官能团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 (2) B→C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 (3)芳香族化合物X的分子式为C8H7ClO2,写出X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C的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分子中含有苯环,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不能发生银镜反应; ②碱性条件水解生成两种产物,酸化后分子中均只有2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 (5)写出以为原料制备的合成路线流程图(无机试剂和乙醇任用,合成路线流程图示例见本题题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醛基 (2). 醚键 (3). 加成反应 (4). (5). (6). 【解析】 【分析】 由合成路线流程图可知,A()和CH2Cl2发生取代反应生成B(),B()和发生醛基上的加成反应生成C(),C和稀硝酸反应生成D(),D发生硝化反应生成E(),E发生还原反应生成F(),F和X反应生成G,由G和F的结构可推知X为,以此解答。 【详解】由合成路线流程图可知,A()和CH2Cl2发生取代反应生成B( ),B()和发生醛基上的加成反应生成C(),C和稀硝酸反应生成D(),D发生硝化反应生成E(),E发生还原反应生成F(),F和X反应生成G,由G和F的结构可推知X为, (1) 根据以上分析,F为,分子中的含氧官能团为醛基、醚键。 故答案为:醛基;醚键; (2) B()和发生醛基上的加成反应生成C(),所以B→C的反应类型为加成反应。 故答案为:加成反应; (3)X的分子式为C8H7ClO2,F和X反应生成G,由G和F的结构可推知X的结构简式为, 故答案为:; (4) C的结构简式为,符合下列条件的同分异构体:①分子中含有苯环,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不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含有酚羟基,不含醛基; ②碱性条件水解生成两种产物,酸化后分子中均只有2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说明C的分子中含有酯基,且在碱性条件下水解产物均只有2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根据C分子中所含氧原子个数并结合不饱和度,可以推出符合条件的同分异构体,可以是含一个酚羟基和一个酯基、一个羧基,且为处于对位的两个侧链;也可能是含有两个羟基和一个酯基、一个羰基且处于间位的三个侧链,即符合条件的同分异构体为或, 故答案为:或; (5) 根据已知,要制备,需要先制备苯胺和环己酮,根据所给原料,苯和浓硫酸、浓硝酸加热制取硝基苯,硝基苯还原生成苯胺;溴代环己烷水解生成环己醇,环己醇发生催化氧化生成环己酮;环己酮和苯胺反应可得,合成路线流程图设计:, 故答案为:。 21.某工厂以硝酸为原料生产亚硝酸钠,其工艺流程如图: 已知:Na2CO3+NO+NO2=2NaNO2+CO2 (1)“分解塔”中SO2从塔底进入,硝酸从塔顶喷淋,其目的是____。 (2)“分解塔”中的温度不宜过高,其原因是____。 (3)按一定计量比在“分解塔”中通SO2和喷入硝酸,若反应后生成的NO与NO2物质的量之比恰好1:1,则“分解塔”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4)为提高氮氧化物的转化率,可向“尾气”中通入一定量的____气体,再通入“吸收塔”中,实现循环吸收。 (5)“吸收塔”所得溶液中除含有NaNO2、NaNO3和少量Na2CO3外,还含有的溶质为___(填化学式)。 【答案】 (1). 使SO2气体被充分吸收 (2). 硝酸受热会挥发、分解 (3). 2HNO3+2SO2+H2O=NO+NO2+2H2SO4 (4). O2 (5). NaHCO3 【解析】 【详解】(1) “分解塔”中SO2从塔底进入,硝酸从塔顶喷淋,其目的是使SO2气体被充分吸收; (2) “分解塔”中的温度不宜过高,其原因是温度太高,硝酸会挥发、分解; (3)按一定计量比在“分解塔”中通SO2和喷入硝酸,SO2 被氧化,在酸性条件下生成H2SO4, HNO3被还原,若反应后生成的NO与NO2物质的量之比恰好1 : 1,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则“分解塔”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NO3+2SO2+H2O= NO+NO2 t 2H2SO4; (4)由于NO不溶于Na2CO3,为提高氮氧化物的转化率,可向“尾气”中通入一定量的O2气体,使NO部分转化为NO2,再通入“吸收塔”中,实现循环吸收; (5)进入“吸收塔”的混合气体中是NO、NO2,反应后又生成了CO2, CO2被Na2CO3吸收生成了NaHCO3,故“吸收塔”所得溶液中除含有NaNO2、NaNO3和少量Na2CO3外,还含有的溶质为NaHCO3。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