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考地理模拟新题筛选专题汇编07_人口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全国高考地理模拟新题筛选专题汇编07_人口

‎2012届全国高考地理模拟新题筛选 专题08-人口 ‎【江苏省苏州市苏苑高级中学2012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地理)】阅读下表回答14~15题。 ‎ 全国第五、六次人口普查部分数据统计表 人口普查 大陆地区人口总数 ‎10年增长率(%)‎ ‎0-14 岁 ‎(%)‎ ‎15-59岁 ‎(%)‎ ‎60岁及以上(%)‎ 受大学教育人数(每10万人)‎ 城市化 水平(%)‎ 第五次(2000年)‎ ‎12.7亿 ‎11.66‎ ‎22.89‎ ‎66.78‎ ‎10.33‎ ‎3600人 ‎36.2‎ 第六次(2010年)‎ ‎13.4亿 ‎5.84‎ ‎16.60‎ ‎70.14‎ ‎13.26‎ ‎8900人 ‎46.6‎ ‎14.目前,我国大陆地区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 A.原始型B.传统型 C.过渡型D.现代型 ‎15.根据表中数据,不能直接分析得出的结论是 ‎ A.人口素质提升明显   B.十年间劳动力比重略有增加 C.劳动力向东部转移趋缓D.人口向城市转移呈上升趋势 ‎【答案】14.D 15.C ‎【江苏省苏州市苏苑高级中学2012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地理)】根据国家统计局‎2009年2月26日发布的“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8年我国全年出生人口1608万人,出生率为12.14‰;死亡人口935万人,死亡率为7.06‰;自然增长率为5.08‰。阅读“2008年全国人口统计表”,回答11-12题。‎ 指标 年末数(万人)‎ 比重(%)‎ 指标 年末数(万人)‎ 比重(%)‎ 全国总人口 ‎132802‎ ‎100.0‎ 城镇人口 ‎60667‎ ‎45.7‎ ‎0—14岁 ‎25166‎ ‎19.0‎ 乡村人口 ‎72135‎ ‎54.3‎ ‎15—59岁 ‎91647‎ ‎69.0‎ 男性 ‎68357‎ ‎51.5‎ ‎60岁及以上 ‎15989‎ ‎12.0‎ 女性 ‎64445‎ ‎48.5‎ ‎11. 我国目前的人口增长模式为()‎ ‎ A.原始型 B.传统型 ‎ C.现代型 D.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过渡 ‎12.材料数据反映,我国目前存在的主要人口问题有(A)‎ ‎①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②劳动力不足 ③出现人口老龄化现象 ‎④城市化水平较低⑤性别比构成较大⑥贫困人口增多 A.①③④⑤ B.①②⑤⑥‎ C.①②③⑤ D.①③④⑥‎ ‎【答案】11.C 12.A ‎ (山东省实验中学201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下表是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时“山东省某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表”。完成16 —17题。‎ 1. 该市迁入人口的特征有 A.以青壮年人口为主 B.老年人口比重高于青少年人口 C.男性人口比重高于女性人口D.与该市原有人口年龄构成相似 2. 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有 A.加剧了当地就业紧张局面 B.制约了该市的经济发展 C.促进该市治安的稳定D.减轻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 ‎ (白鹭洲中2011-2012学年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下表为2002~2007年我国某特大城市郊区年平均人口迁移统计资料,迁入人口以初中学历的外来人口为主。读表完成21~22题。‎ ‎21.上表反映的人口迁移对该市的影响是       A.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 B. 扩大环境人口容量     C.加速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        ‎ ‎ D.加快人口老龄化进程 ‎22.为了社会和谐发展,该市郊区最需要增加的职业人员是     A.环卫人员         B.中小幼教师      C.工程技术人员       D.建筑设计师 山东师大附中2012届高三第一次阶段测试 地理试题‎2011年4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下表为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部分数据。读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3~5题。‎ 注:(1)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时间为‎2000年11月1日 ‎:(2)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 ‎3.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 ‎①人口性别比例严重失调 ②老龄化程度越来越严重 ③已达到环境人口容量 ‎④人口素质显著提高 ⑤处于城市化成熟阶段 ⑤普查统计难度增加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④⑤⑥ D.②④⑥‎ ‎4.今后,为解决我国的人口问题,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 A.继续采取措施,降低人口性别比 B.继续采取严厉的计划生育政策 C.不断提高人口素质 D.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5.下列措施与控制出生性别比关系不大的是 A.调整工业结构,发展低碳经济 B.健全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养老保障制度 C.倡导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 D.健全孕产跟踪服务和B超使用登记制度 ‎3‎ ‎4‎ ‎5‎ D B A ‎(河北衡水中学2011-2012高三上学期一调考试)表2为第五次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的江苏省人口及三大区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图8为江苏省2000年和2010年人口年龄结构图。据此回答2题。‎ 表2‎ 年份 项目 ‎2000年 ‎2010年 全省总人口(人)‎ ‎74382809‎ ‎78659903‎ 人口比例(%)‎ 苏南 ‎33.71‎ ‎41.38‎ 苏中 ‎23.12‎ ‎20.80‎ 苏北 ‎43.17‎ ‎37.82‎ ‎22.关于江苏省人口数量及三大区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 A.苏北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幅度最大 B.苏中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下降且人口数量减少 C.苏南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苏中和苏北减少的人口数量 D.江苏省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从省外迁入的人口数量 ‎23.关于江苏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①0—14岁人口比例上升,人口增长加快。 ‎ ‎②15—64岁人口比例上升,就业压力增大 ‎③65岁以上人口比例上升,老龄化进程加速 ‎④人口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劳动力充足。‎ A.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读不同气候区世界人口容量测算表,回答15—16题.‎ 气候区 ‎ 人口合理容量(亿)‎ 人口合理密度(人/平方千米)‎ 热带雨林气候 ‎28.00‎ ‎200‎ 沙漠气候 ‎ ‎0.18‎ ‎1‎ 地中海气候 ‎2.25‎ ‎90‎ 亚热带季风气候 ‎9.30‎ ‎100‎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2.19‎ ‎30‎ 苔原气候 ‎0‎ ‎0.01‎ ‎(2011—2012湖北省起点考试)15.表格中人口合理容量和人口合理密度的测算,考虑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 ‎ A.地形 B.生物资源 C.社会经济 D.生产技术 ‎(2011—2012湖北省起点考试)16.目前,下列气候类型所在地区远没有达到人口合理容量和人口合理密度的是 ( )‎ A.热带雨林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 C.地中海气候 D.苔原气候 ‎(2012莱芜一中模拟)下图为“国家经济发展时期与其人口数变迁的统计图”。试根据此图回答50题。‎ ‎50.图中各曲线所代表的意义,正确的是(  )‎ A.①=出生率;②=死亡率B.②=出生率;③=人口数变化 C.①=人口数变化;②=死亡率D.①=人口数变化;②=出生率 ‎ (2012山师附中模拟)‎‎2011年4月28日 ‎,国家统计局发布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下表为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部分数据。读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3~5题。‎ 注:(1)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时间为‎2000年11月1日:(2)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 ‎3.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 ‎①人口性别比例严重失调 ②老龄化程度越来越严重 ③已达到环境人口容量 ‎④人口素质显著提高 ⑤处于城市化成熟阶段 ⑤普查统计难度增加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④⑤⑥D.②④⑥‎ ‎4.今后,为解决我国的人口问题,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 A.继续采取措施,降低人口性别比 B.继续采取严厉的计划生育政策 C.不断提高人口素质 D.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5.下列措施与控制出生性别比关系不大的是 A.调整工业结构,发展低碳经济 B.健全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养老保障制度 C.倡导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 D.健全孕产跟踪服务和B超使用登记制度 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我国人口总数为137053万人,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年均增长0.57%。图13为我国第五、六次人口普查年龄结构对比示意图。读图回答23~24题。‎ 图13‎ ‎(江苏省南京市2012届高三调研)23.关于我国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数量增长主要原因是自然环境改善 B.十年期间,人口出生率下降 C.现阶段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口迁移D.人口增长速度趋于缓慢 ‎(江苏省南京市2012届高三调研)24.近几年,我国东部沿海部分城市出现“民工荒”‎ 现象,主要原因是 A.适龄劳动人口比例下降,人数下降 B.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 C.东部沿海城市产业升级,对劳动力素质要求提高 D.中西部城市劳动密集型产业不断发展 ‎ 出生人口性别比,是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中的一项数据,是指该人口某一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出生的男婴总数与女婴总数的比值,用每百名出生女婴数相对应的出生男婴数表示(正常值为105±2)。下图为“我国近期出生人口性别比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1~12题。 ‎11.1982~2008年之间,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 A.一直持续增长 B.增速在不断减慢 C.增速在不断加快 D.呈现波动增长 ‎12.下列措施与控制出生性别比关系不大的是 A.调整工业结构,发展低碳经济 B.健全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养老保障制度 C.倡导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 D.健全孕产妇跟踪服务和B超使用登记制度 ‎11.A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在1982~2008年之间,我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一直在持续增长,在2009年有所下降。 ‎12.A 解析:工业结构的调整和低碳经济的发展与控制人口性别比关系不大。 下图为上海外来常住人口统计图,读图完成11~12题。‎ ‎(2011保定一中第四次月考)11.上海市2005年外来常住人口总数量最多的地区是 A.中心城区 B.东、北部郊区 C.西、南部郊区 D.不确定 ‎(2011保定一中第四次月考)12.上海市从2000年到2005年间外来常住人口增长幅度最小的地区是 A.西、南部郊区 B.中心城区 C.东、北部郊区 D.不确定 ‎(2012届河南省卫辉一中第一次月考)29.读甲、乙两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15分)‎ ‎(1)甲区域出现图示气压形势季节时,气候特征是。‎ 为晨昏线中的(晨或昏)线。(2分) ‎ ‎(2)分析乙图中‎0℃‎等温线的大致走向及影响其走向的主要因素。(提示:分段分析)(5分)‎ ‎(3)分析甲、乙两国农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4分)‎ ‎(4)分别分析甲、乙两国主要的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6分)‎ ‎ 29.(15分)(1)炎热多雨 昏 (2分)‎ ‎(2)西段南北走向(与海岸线平行):受海洋与地形影响;‎ 东段东西走向(与纬线平行):受纬度影响。(5分)‎ ‎ (3)甲:人口压力过大;水旱灾害频繁;生态破坏严重。(2分)‎ ‎ 乙:能源消耗过多;环境污染严重。(2分)‎ ‎ (4)甲:人口问题:人口基数大,自然增长率高,就业困难。‎ 措施:改变生育观念,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共2分)‎ ‎ 乙:人口问题:老龄化严重,劳动力短缺。‎ 措施:鼓励生育,接受海外移民。(共2分)EF ‎ 读“合肥市人口自然变动阶段差异示意图”,回答13-14题。‎ ‎(2011—2012湖北省起点考试)13.下列各阶段中,人口总增长最多的是 ( )‎ ‎ A.1949~1952年 B.1958~1963年 C.1964~1976年 D.1986~1990年 ‎(2011—2012湖北省起点考试)14.有关合肥市各阶段人口变动的正确叙述是 ( )‎ ‎ A.1949~1952年属于低增长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 ‎ B.1953~1957年自然增长率和自然增长人数均最高 ‎ C.1958~1963年经济快速发展,人口迁入增长较大 D.1986~1990年受60年代人口高峰影响生育率较高 ‎(成外高2012级第四期期末地理试题)2011年3月以来,俄罗斯拟恢复征收无子女税,无子女家庭每月须上缴6%的薪水。读俄罗斯局部地区人口分布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7—8题。‎ ‎7.俄罗斯这样做是为了解决( )‎ ‎ A.人口增长过快问题 B.就业率低问题 C.移民迁入过多问题 D.人口负增长问题 ‎8.影响该地区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 A.降水 B.气温 C.资源 D.河流 ‎(白鹭洲中学2012高三第一次月考)下表为2002~2007年我国某特大城市郊区年平均人口迁移统计资料,迁入人口以初中学历的外来人口为主。读表完成21~22题。‎ ‎21.上表反映的人口迁移对该市的影响是       A.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 B.扩大环境人口容量     C.加速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       ‎ D.加快人口老龄化进程 ‎22.为了社会和谐发展,该市郊区最需要增加的职业人员是     A.环卫人员        B.中小幼教师      C.工程技术人员      D.建筑设计师 ‎17.美国东部时间‎2006‎年10月17日上午7点46分,美国人口达到3亿,这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很多人关注的不仅是人口的增长,而是美国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英国《独立报》指出:对支撑地球生命的自然体系来说,美国人口的快速增长显然不是什么好事。结合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 ‎(1)美国人口的增长除自然增长外,还有所致,这种方式的人口增长,其主要原因是。 ‎ ‎(2)环境人口容量主要受资源、科技、 和等因素影响,美国资源丰富,国土辽阔,但媒体称“美国人口的快速增长对支撑地球生命的自然体系来说并非好事”,运用环境人口容量的相关理论进行阐释。 ‎ ‎(3)近年来,美国老年人口主要向 地区迁移,请分析其主要原因。 ‎ ‎17.解析:本题以美国人口增长为背景,考查了人口迁移和环境人口容量的相关知识,分析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答案:(1)国际人口迁移(或“从亚洲和美洲来的大量移民”,或“机械增长”‎ ‎)美国经济发达,生产力水平高,吸引了大量移民迁入。 ‎ ‎(2)对外开放程度 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最多能容纳的人口数量;美国人均资源消耗量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这种高消费的生活方式,随着人口的增长会给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也将使其环境人口容量减少。 ‎ ‎(3)南方(阳光地带) 东北部地区环境污染严重;而南方阳光地带气候宜人,环境优越,适宜人居。‎ ‎(2011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中练习)图4为“四个国家1960年和2011年人口数量状况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 ‎8.有关四个国家人口增长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德国人口总量和增长量最低 B.美国人口增速和增长量最高 C.印度人口总量和增速最高 D.沙特阿拉伯人口总量最低而增速最高 ‎9.上述四个国家中环境承载力最小的国家是 ( )‎ A.沙特阿拉伯 B.美国 C.德国 D.印度 ‎8.D 据图可知沙特阿拉伯的人口总量最低,故A选项错误;人口增长量最高的应该是印度,故B选项错误;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是沙特阿拉伯,故C选项错误。故D选项正确。‎ ‎9.A 环境承载力指的是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其主要受自然资源的影响。沙特阿拉伯国土面积较小,以沙漠为主,水资源短缺.因此环境承载力最小。故A选项正确。‎ 右图为“我国部分省区人口承载系数(实际人口密度与理论承载密度之比)示意图,据图回答14-15题。 ‎  ‎14.图中人口负担最轻的省区是 A.四川 B.广东C.海南 D.广西  ‎15. 从图示信息分析,下列缓解人口压力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A.加快经济发展,调控人口承载能力 B.坚定不移地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数量 C.组织大规模的劳务输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D.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提高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  ‎14.B 根据图例中人口承载系数大小即可判断人口负担最轻的省区是广东。‎ ‎15.C 组织大规模的劳务输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缓解了输出地人口压力,但增加了人口输入地区压力,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2011·连云港模拟)读下图,回答14~15题。‎ ‎14.图中所示2000年中国人口流动特征是()‎ ‎①上海和江苏迁入人口之和与四川迁出人口大致相等 ‎②农村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比重约为22%‎ ‎③图中人口迁出的6个省份均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 ‎④图中人口迁入的6个省份均位于东部经济地带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5.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对迁入区的影响是()‎ ‎①提高城市化水平②改善环境质量 ③促进产业结构调整④增加交通压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第三产业转移的人口就达到22%,图中迁出的6个省份江西、安徽、河南、湖南都在第三级阶梯,图中迁入的6个省份都位于东部经济地带。‎ ‎【答案】C ‎15.【解析】‎ 农村大量劳动力迁入城市,城市人口增多,城市化水平提高,可以促进迁入地区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加了城市交通的压力,影响城市环境质量。‎ ‎【答案】D ‎(2011年浙江省嘉兴市高三教学测试二,2011.4)图4为“2000-2008年我国东部某市人口增长率变动”图,读图回答12-13题:‎ 机械增长率 自然增长率 图4‎ ‎10‎ ‎9‎ ‎8‎ ‎7‎ ‎6‎ ‎5‎ ‎4‎ ‎3‎ ‎2‎ ‎1‎ 机械增长率‰‎ 自然增长率‰‎ ‎0‎ ‎-0.5‎ ‎-1‎ ‎-1.5‎ ‎-2‎ ‎-2.5‎ ‎-3‎ ‎-3.5‎ ‎2000 2002 2004 2006 2008(年)‎ ‎12.该市人口总量最大的年份是 A.2003年 B.2005年 C.2007年 D.2008年 ‎13.2004年后人口机械增长率开始明显下降的原因是该市 A.人口自然增长率提高 B.出现逆城市化 C.产业升级和转移 D.城市居住用地紧张 ‎(2011届北京市朝阳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图7为某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图。回答7~9题。‎ ‎7.由图中数据可知该国 A.男女比例不平衡 B.外来移民人口超过本国人口 C.老年人口超过青年人口 D.移民缓解了人口老龄化问题 ‎8.影响该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人口老龄化 B.婚姻家庭 C.政治因素 D.经济因素 ‎9.该国可能是 A.中国 B.巴西 C.德国 D.泰国 ‎【答案】D ‎9.【解析】中国、巴西、泰国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欠发达,多为人口迁出地;德国是发达国家,经济发达,多为人口迁入地。正确答案是C。‎ ‎【答案】C ‎【变式训练】(2011·镇江模拟)下图代表中、印、美三国近年新增人口结构图。读图回答⑴~⑵题。‎ ‎⑴图甲、图乙、图丙对应的国家依次是(  )‎ A.中国、印度、美国B.印度、中国、美国 C.中国、美国、印度D.印度、美国、中国 ‎⑵据图丙所在国人口普查局统计,人口增长大部分发生在南部和西部地区。下列关于这两个地区人口增长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西部和南部环境优美 B.西部和南部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C.新兴工业发展迅速 D.西部和南部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解析】⑴结合中、印、美三国的国情可知,美国人口自然增长缓慢,因此吸纳移民是其人口增长中的重要方式,如图丙所示;我国的民族构成以汉族为主,故新增人口也以汉族为主,如图乙所示。⑵美国西部和南部的环境优美,近年来新兴工业发展迅速,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从而吸引了相当多的人口朝这两地迁移,这种人口增长属人口迁移的结果,并非由于自然增长率高而导致。‎ ‎【答案】⑴B⑵D ‎(2011届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高三第二次联考)下图为国家经济发展时期与其人口数变迁的统计图。试根据此图回答下列1-2题。‎ 人口年变化(‰)‎ 工业 前期 过渡期 工业期 工业后期 ‎①‎ ‎80‎ ‎60‎ ‎40‎ ‎20‎ ‎0‎ ‎②‎ ‎③‎ ‎1.图中各曲线中所代表的意义,正确的是 ( )‎ A.①=出生率;②=死亡率 B.②=出生率;③=人口变化数 C.①=人口数变化;②=死亡率 D.①=人口数变化;②=出生率 ‎2.关于此统计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过渡期时,人口增长迅速 B.过渡期时,死亡率高于出生率 C.工业前期的出生率与死亡率均高于工业后期 D.工业期时,出生率下降,但人口数仍然持续增加 ‎ (2011届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2011.5)图5为“2007年中国人口百分比示意图”,读图回答第11题。‎ ‎3.关于我国人口构成比例特征及其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①男性比例大——传统生育观念影响 ②乡村人口比例大——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③劳动人口比例大——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④人口老龄化——社会负担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下图为“我国近年来农村人口省际迁出量统计分布图”,图例1、2、3、4、5、6依次表示迁移量由多到少的排列顺序。读图完成11~13题。‎ ‎11.农村人口迁出量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是 A.四川、重庆和湖北 B.四川、湖南和安徽 C.重庆、湖南和江苏 D.重庆、湖南和江西 ‎12.影响图示区域农村人口迁出量的主要因素是 A.城市化水平 B.农业现代化水平 C.交通条件 D.耕地日益减少 ‎13.北京、天津、上海和广东等省级行政区农村人口迁出量较低,其原因是 A.农村人口比例很低,已没有可供迁出的农业人口 B.农村人口比例较高,大多通过建设新农村的途径加以解决 C.农村人口比例较低,大多已省内人口迁移的方式转化为城市人口 D.农村人口比例很高,大多通过就地实施工业化的途径进行人口转化 ‎【解析】该组题目是以我国近年来农村人口省际迁出量统计分布图为情境,考查我国人口迁移的现象、影响因素等内容。第11题,图中图例颜色越深,表示人口的迁移量越大,读图得出B.第12题,我国农村人口迁出的主导因素是经济因素,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第13题,北京天津上海广东的城市化水平高,农村人口比例低,故选C。‎ ‎【答案】11.B 12.A 13.C 下图为“世界某国家移民接纳标准变化图”,读图完成15~16题。‎ ‎15.按百分比由多到少,该国家移民接纳标准的排列顺序是 A.经济-家庭-人道主义 B.家庭-人道主义-经济 C.人道主义-家庭-经济 D.人道主义-经济-家庭 ‎ ‎16.该国家可能是 A.尼日利亚 B.印度 C.巴西 D.加拿大 ‎【解析】‎ ‎ 该组题目是以世界某国家移民接纳标准变化图为情境,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地理因素和地区差异等内容。第15题,尽管该国家三大移民因素随时间有变化,但是经济第一,家庭次之,人道主义最少的排列顺序没有变化。故选A。第16题,目前,发达国家和地区是人口的主要迁入区,而且,这些国家在移民标准上更注重经济状况——即迁入人口必须能为迁入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或者专有人才,或者由大笔的投资等。其次,才会考虑家庭成员的迁入;而所谓的人道主义则少的可怜。这充分暴露了发达国家的虚伪性质。故选D。‎ ‎【答案】15.A 16.D 人民网银川‎2009年5月9日电:宁夏回族自治区高龄低收入老年人基本生活津贴制度正式建立。该项制度规定,凡具有自治区内户口、年龄80周岁以上的农村老年人和城市低收入家庭中无固定收入的老年人,均可享受“高龄低收入老年人基本生活津贴”,按家庭困难程度和保障对象的年龄分类分档发放。据统计,目前宁夏城乡60岁以上老人达57.6万人,占人口总数的9.4%;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达39300人,占老年人总数的6.83%;空巢老人达18.29万人,占老年人总数的31.7%,解决老年人口增长快、高龄老人比例高、老年人社会保障不够健全等问题,从根本上说必须建立兼有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双重性质的新型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回答21~22题。‎ ‎21.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人口增长类型属于( )‎ A.原始型 B.传统型 C.过渡型 D.现代型22.在应对出现的人口问题上,自治区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 A.鼓励生育 B.接纳移民 C.实行计划生育 D.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解析】该题组是以宁夏回族自治区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为情境,考查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的相关内容。第21题,由于老年人口(60岁以上)接近10%,属于老龄化社会,故人口增长属于过渡型。选C。第22题,针对出现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一些发达国家所采取的措施主要是鼓励生育、接纳海外移民等,而本题中则是建立健全社会养老保障制度。选D。‎ ‎28.(15分)读“亚马孙流域朗多尼亚地区人口增长与雨林砍伐的关系”和“亚马孙流域开发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朗多尼亚地区人口迅速增加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口的这种变化主要得益于什么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简要分析促使朗多尼亚地区人口迅速增加的因素。(6分)‎ ‎(3)朗多尼亚地区1970年至1988年的18年间,人口从10万增加到100万,雨林砍伐的面积从不足10万平方千米增长到_______平方千米,占到雨林总面积的_____%,这说明人口增长与雨林砍伐有什么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答案】(1)人口迁移(2分) 亚马孙横贯公路的修建(2分)‎ ‎(2)朗多尼亚地区开发晚,地广人稀;(2分)巴西东北部人口多,而且干旱和贫困;(2分)受“无人之地给予无地之人”的政策驱动。(2分)‎ ‎(3)180万(1分) 7.5%(1分)人口增长与雨林被毁面积成正相关关系。人口数量越多,雨林被砍伐的面积越大。(3分)‎ ‎ (2011苏北四市模拟)2010年我国进行第六次人口普查,某市普查后发现该市自1990年以来人口数量持续增长。‎ 读图12,完成23~24题。‎ 图12‎ ‎23.1990到2008年期间,该市人口变动情况描述正确的是 A.人口数量不断减少B.外来人口不断增加 C.人口进入负增长 D.年出生人口呈现下降趋势 ‎24.该市今后人口工作的重点是 ‎ A.取消计划生育政策 B.大量吸纳海外移民 C.发展社会养老事业 D.引进高端人才 ‎ (2011学年第一学期十校联合体高三期初联考)图1表示2000-2005年我国各省(市、区)实际人口迁入率、迁出率(以5年为统计单位,不包括港、澳、台)。回答1~2题 ‎1.造成图中A点所示省(市、区)人口迁移特点的原因最可能的是当地 A.收入水平高 B.远离东部 C.人口数量少 D.经济落后 ‎2.图中B点代表的省(市、区)在1995-1984年间是我国唯一的人口迁入迁出平衡地区,也是目前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该地区典型的农作物是 A.青稞 B.甜菜 C.橡胶 D.棉花 ‎(2011温州八校初考)读表2以‎2010年11月1日 零时为标准时点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与第五次的数据变化,回答8~9题:‎ 人口总数 ‎(亿)‎ 城市化 ‎(%)‎ 性别比 ‎1-14岁人口比重(%)‎ ‎≥60岁人口比重(%)‎ 文盲率 ‎(%)‎ 流动人口 ‎(万)‎ 第五次 ‎12.658‎ ‎36.22‎ ‎106.74‎ ‎22.89‎ ‎10.33‎ ‎6.72‎ ‎14440‎ 第六次 ‎13.397‎ ‎49.68‎ ‎105.20‎ ‎16.60‎ ‎13.26‎ ‎4.08‎ ‎26139‎ ‎8.从表中可以得出,在各类的人口中,绝对数增长最大的是 A.城市人口 B.女性人口 C.老龄人口 D.流动人口 ‎9.下列关于近10年来我国人口变化的特点,正确的叙述是 A.男性人口数量在减少 B.流动人口的增长速度最快 C.人口结构在不断优化 D.人口自然增长率总体还偏高 ‎(四川省南充高中2012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读“某地区人口与海拔高度相关示意图”,回答18~19题。‎ ‎18.图中曲线反映出的地区可能是 A.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过渡地带 B.恒河平原与喜马拉雅山过渡地带 C.亚马孙平原与巴西高原过渡地带 D.刚果盆地与东非高原过渡地带 ‎19.该地区海拔‎400米以下地区人口密度低的原因是 A.气候湿热,不适宜人类居住 B.地势低平,洪涝灾害频繁 C.峡谷地带,交通不便 D.气候干燥,水源缺乏 读二战后的国际劳动人口流向示意图,回答5~6题。‎ ‎5.根据图中各移民流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拉丁美洲到北美的移民是三大移民流之一 B.由贫穷区域流入富裕区域是移民的主要方向 C.欧洲到北美的移民主要来自西欧 D.人口移动主要是由经济原因所致 解析:二战后人口主要从经济落后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迁移,故C错。‎ 答案:C ‎6.下列大洲中人口迁出数量最大的是(  )‎ A.欧洲 B.非洲 C.北美洲 D.亚洲 解析:从图中箭头粗细上可知人口迁出数量最大的是亚洲。‎ 答案:D 根据国家农调总队的抽样调查,中国每3个产业工人中就有2个来自农村地区。2007年到乡镇企业就业和外出务工的农民有2.26亿。读图,完成7~8题。‎ ‎7.我国人口净迁入最多的省区是(  )‎ A.新疆、山东、北京 B.湖南、福建、海南 C.上海、新疆、云南 D.广东、浙江、上海 ‎8.我国目前的这种人口流动将(  )‎ A.严重阻碍沿海地区经济发展 B.加重沿海地区的环境压力 C.加快北方地区的农业发展 D.加速中部地区的城市化进程 解析:依据图示,我国当前的人口主要由内地省、自治区迁往沿海经济发达省区。这种人口流动可促进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但也加大了沿海地区的环境压力。大量人口流出不利于中部地区的城市化推进。该人口流动主要在南方省区进行,对北方农业发展影响不明显。‎ 答案:7.D 8.B ‎14.结合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 材料1:不同时期户籍迁移记忆漫画。‎ 材料2:据‎2009年1月23日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办公厅已发出通知,要求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招收非本地户籍的普通高校专科以上毕业生,各地城市应取消落户限制(直辖市按有关规定执行)。‎ ‎(1)材料1、2反映出的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哪些?(3分)‎ ‎(2)当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2分)(  )‎ A.由城市到乡村 B.由城市到城市 C.由乡村到城市 D.由乡村到乡村 ‎(3)目前我国的国内人口流动和迁移以务工和经商为主要形式,这对我国乡村有何影响?(8分)‎ ‎(4)进入21世纪,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大量外来民工无“工”可做而本地企业无“工”可用的现象,原因是什么?(7分)‎ 解析:第(1)题,“孩子上学”属社会文化因素,“我们村挺富的,想转回去当农民”属经济因素。材料2反映了政治因素。第(2)题,我国当前人口迁移方向主要是由内地迁往沿海、由农村迁往城市。第(3)题,考查人口迁移对迁出地的影响。第(4)题,技术水平限制是主要原因。‎ 答案:(1)社会文化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 (2)C ‎(3)①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与交流,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②缓解人地矛盾,保护生态环境;③更好地利用和开发土地资源;④人才外流,劳动力减少。‎ ‎(4)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产业升级,对技术人员需求大量增加,而外来民工大部分知识水平较低,难以满足企业技术生产要求,因而出现东南沿海地区外来民工无“工”可做;而大量本地企业招不到高素质劳动力而无“工”可用。‎ 下图为三个区域的人口统计图。读图回答1~2题。‎ ‎1.如果a、b、c分别代表三个国家,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 A.a——德国         B.b——肯尼亚 C.c——印度 D.b——日本 ‎2.造成c区域人口自然增长率低的原因是(  )‎ ‎①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②国家强制性的政策 ③医疗卫生水平落后 ④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②④‎ 解析: 由图中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数值可判断,a属于“高—高—低”模式,目前存在于少数发展中国家;b属于“高—低—高”模式,多数发展中国家属于这种模式;c属于“低—低—低”模式,分布于大多数发达国家与少数发展中国家。c的低自然增长率是因为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高,人们生育观念转变,导致人口老龄化,人口增长慢。‎ 答案: 1.B 2.C ‎(2011·天津模拟)人类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人类的发展要受到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据此完成14~15题。‎ ‎14.我国北方地区比西北地区承载着更多的人口,这说明北方地区比西北地区(  )‎ A.空间条件优越 B.矿产资源丰富 C.资源利用条件优越 D.草场资源丰富 ‎15.下图中显示能提高青藏地区人口合理容量的有效途径是(  )‎ A.①B.②‎ C.③D.④‎ 解析: 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草场、矿产资源丰富,但地广人稀,经济欠发达,资源优势没有充分转化为经济优势。结合图可知,增加人口合理容量可以从增加耕地和提高科技应用方面来采取措施。但青藏地区增加耕地潜力有限,同时还需要保护生态,因此科技水平的提高才是提高青藏地区人口合理容量的有效途径。‎ 答案: 14.C 15.B 全国前5位人口流入大省和前5位人口流出地排序 全国前 ‎5位人 口流入省 第1位 人口流 出地 第2位 人口流 出地 第3位 人口流 出地 第4位 人口流 出地 第5位 人口流 出地 广东 湖南 四川 广西 江西 湖北 江苏 安徽 四川 浙江 河南 贵州 浙江 江西 安徽 四川 贵州 湖北 M省 黑龙江 吉林 河南 安徽 江苏 四川 重庆 广东 云南 浙江 新疆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广东省的流入人口全部来自邻省B.四川既是流入大省也是流出大省 C.人口流出较多的省均位于中西部地区D.全国流入人口前5均在东部地区 解析: 四川省是流入广东人口第二位的省,且与广东省不相邻,排除A;四川省位于西部,人口流入居第五位,排除D,同时,也可得出四川既是人口流入大省,也是人口流出大省的结论,B正确,另外,广东省人口流出也很多,其位于东部经济地带,可排除C。‎ 答案: B ‎4.M省流入人口受历史渊源影响明显,M省最有可能是(  )‎ A.福建 B.海南 C.山东 D.广西 解析: 从表格中省区特征分析,“人口流入与流出省区之间”往往在地理位置上邻近。因此推断,黑龙江、吉林、河南、安徽、江苏等省的人口可能大量流入山东。‎ 答案: C ‎5.当前影响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  )‎ A.自然灾害 B.就业机会 C.人口政策 D.宗教信仰 解析: 经济因素是当前影响我国人口流动的最主要的因素。‎ 答案: B ‎(2011·湖北联考) 假设某地域内每个居民的重量都相等,则在该地域全部空间平面上力矩达到平衡的点就是人口重心。每当人口分布状况发生变化,人口重心就会有相应的移动。从一个时期人口分布重心的移动轨迹中,可以看出全地域人口分布变化的总趋势。读我国汉族和少数民族人口重心分布表,完成6~7题。‎ 年份 汉族 少数民族 东经 北纬 东经 北纬 ‎1964‎ ‎114°30′‎ ‎32°45′‎ ‎106°02′‎ ‎30°56′‎ ‎1982‎ ‎114°19′‎ ‎32°39′‎ ‎106°07′‎ ‎30°47′‎ ‎1990‎ ‎114°17′‎ ‎32°36′‎ ‎107°05′‎ ‎31°09′‎ ‎2000‎ ‎114°17′‎ ‎32°28′‎ ‎106°53′‎ ‎31°07′‎ ‎6.下列关于我国民族人口分布重心迁移趋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汉族人口重心向东北迁,少数民族向西南迁 B.少数民族人口重心西迁趋势非常明显 C.相对于少数民族,汉族人口重心向南迁移趋势明显 D.人口重心的迁移与经济重心的迁移没有关系 ‎7.我国少数民族人口重心大致位于(  )‎ A.江南丘陵 B.青藏高原 C.四川盆地 D.东北平原 解析: 6.根据经纬度位置可以判断,我国汉族人口重心向南迁移,少数民族人口重心向北迁移。7.据图判断我国少数民族人口重心主要位于105°E~107°E、31°N左右,大致位于四川盆地。‎ 答案: 6.C 7.C 读某国2000年人口资料图,回答3~4题。‎ ‎3.有关该国人口问题及对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青少年人口比重过大B.人口增长速度快,人口压力大 C.实行计划生育政策D.该国要鼓励生育,接纳海外移民 ‎4.按照百年四代的规律,该国下一个人口生育高峰期将出现在(  )‎ A.2010~2015年 B.2015~2020年 C.2025~2030年 D.2035~2040年 解析: 3.先根据金字塔图判读该国的少年儿童比例大,再依据人口增长图和从业结构图可以判断出该国人口增长很快,第一产业从业人口比例大,失业比例较大。表明该国为发展中国家。而D属于老龄化严重的发达国家应该采取的人口对策。4.百年四代,反映人口的生育年龄约为25岁,图中显示2000年青少年比重较大,那么25年后将会再出现人口生育高峰。‎ 答案: 3.D 4.C ‎ (2011·济宁质检)‎2010年11月1日,我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正式开始。下图示意我国近几年的劳动年龄人口变化及未来预测,读图回答1~2题。‎ ‎1.2000~2020年,我国(  )‎ A.年轻劳动力人口数量逐年提高B.中年劳动力人口比重逐年减少 C.劳动年龄人口数量持续上升D.老年劳动力人口比重持续上升 ‎2.根据劳动年龄人口变化的预测,未来几十年我国(  )‎ A.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B.人口死亡率不断下降 C.人口老龄化严重 D.人口大量外迁 解析: 1.2000~2020年,我国年轻劳动力人口比重逐年下降,中年劳动力人口比重呈波动下降,老年劳动力人口比重持续上升,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先升后降。2.未来几十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呈下降的趋势,老年劳动力人口所占比重较高,这说明人口老龄化严重,人口死亡率应呈上升的趋势;而年轻劳动力人口所占比重较低,说明年轻劳动力缺乏,就业压力减小,人口不可能大量外迁。‎ 答案: 1.D 2.C ‎ (2010·皖北协作区)读我国某省2003年与2030年人口年龄结构比较图,完成3~4题。‎ ‎3.2030年与2003年相比,下列说法最不可能的是(  )‎ A.出生率下降 B.自然增长率下降 C.死亡率下降 D.人口总数上升 解析:2030年老年人口显著增多,而70岁以上人口和2003年相差不大,是死亡人口增多造成的,最不可能是死亡率下降,故选择C。‎ 答案:C ‎4.近几年,该省可能面临的社会问题是(  )‎ A.就业压力大 B.养老负担重 C.老龄化的速度加快 D.劳动力短缺 解析:近几年青壮年劳动力多,就业压力大。而B、C、D都是老龄化所带来的问题。‎ 答案:A ‎(2010·成都)下面为我国某地区人口密度图,图中虚线为黑河—腾冲线的一部分,读图回答7~8题。‎ ‎7.导致图中虚线东西两侧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气温   B.降水   C.地形   D.河流 ‎8.关于图中①区域人口稠密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历史悠久,开发时间长 B.地处山麓冲积扇,土壤肥沃 C.位于亚热带湿润地区,气候适宜 D.位于陇海与京广铁路交会处,交通便捷 解析:‎ 黑河—腾冲线以西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导致环境承载力小而人口密度较小;图中①区域为渭河平原,自然条件优越,自古就是农业发达的地区而人口稠密。‎ 答案:7.B 8.A ‎15.(12分)(2010·江苏无锡调研)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根据国家统计局‎2009年2月26日发布的“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8年我国出生人口1 608万,出生率为12.14‰;死亡人口935万,死亡率为7.06‰;自然增长率为5.08‰。‎ 材料二:我国隔5年的65岁及以上人口增长示意图(65岁及以上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7%,则出现人口老龄化)。‎ ‎(1)根据材料一描述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反映出我国人口发展中存在的何种人口问题?从图中看出该问题产生的时间大约在________年,导致该问题产生的原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漫画反映出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长大以后问题就更明显了”表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我国人口政策的制定应包括哪些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一中出生率、死亡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的相关数据,可归纳出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的相关特点。第(2)题,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我国老年人的比重不断上升,在2000~2005年间开始出现人口老龄化现象,并且老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这与人均寿命和出生率的变化有关。第(3)题,根据漫画可以看出我国青少年男女性别比例严重失衡,等他们长大后,会给婚姻、社会治安、就业等问题带来不利影响。第(4)题,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虽然我国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很低,但净增人口数量很大,因而要继续稳定低生育率水平;同时针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和人口性别比例失衡问题,也要制定相应的措施,‎ 答案:(1)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2)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口比重大)。 2000~2005年间即可 人均寿命的延长和出生率的不断下降 (3)性别比例失调(偏高、升高),造成将来部分男性结婚困难,影响社会秩序和安定,并对就业和社会经济结构造成破坏。 (4)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完善养老保障制度;严格控制人口出生性别比例;提高人口素质。‎ ‎ (2010·金考卷)人口性别比是指平均100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人口数量,正常的人口性别比例为102∶100到107∶100。下面图1是我国男女性别比,图2是我国各胎性别比。读图完成20~21题。‎ ‎20.关于图1中我国男女性别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1990年和2000年男女性别比都偏高 B.男女性别比过高会影响社会稳定 C.男女性别比过高会导致体力劳动者减少 D.男女性别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解析:男女性别比过高会导致体力劳动者增多。‎ 答案:C ‎21.关于图2中我国各胎性别比情况及产生的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三胎性别比>二胎>一胎 ②存在重男轻女的封建意识 ‎③妇女受教育水平较低 ④目前我国三胎现象还普遍存在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解析:目前我国计划生育政策没有改变,三胎现象只在少数贫困地区存在。‎ 答案:B ‎ (2010·广东汕头模拟)下表是南美各国的社会经济资料。据此回答3~4题。‎ 南美洲部分国家主要社会经济资料 社会特性 国家 人口(万)‎ 人口自然增长率(‰)‎ ‎14岁及以下人口比重(%)‎ ‎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 委内瑞拉 ‎2 465‎ ‎2.6‎ ‎37‎ ‎4‎ 哥伦比亚 ‎4 166‎ ‎2.1‎ ‎34‎ ‎4‎ 阿根廷 ‎3 874‎ ‎1.3‎ ‎30‎ ‎9‎ 玻利维亚 ‎858‎ ‎2.7‎ ‎41‎ ‎4‎ 秘鲁 ‎2 840‎ ‎2.0‎ ‎38‎ ‎4‎ 巴西 ‎18 203‎ ‎1.5‎ ‎35‎ ‎5‎ 智利 ‎1 566‎ ‎1.6‎ ‎31‎ ‎6‎ 乌拉圭 ‎341‎ ‎0.9‎ ‎26‎ ‎12‎ 巴拉圭 ‎603‎ ‎2.7‎ ‎40‎ ‎4‎ ‎3.某跨国公司想到南美设立工厂,选择设厂国家的考虑因素之一是各国可劳动人口数的多寡。如果将15~64岁之间的人口数视为可劳动人口数,则可劳动人口比例最高的国家是(  )‎ A.哥伦比亚  B.玻利维亚  C.巴西  D.智利 解析:可劳动人口数是指15~64岁之间的人口数,结合表中数据,智利非劳动人口比例为37%,在选项所列国家中比重最低。‎ 答案:D ‎4.人口增加原因有自然增加和移民增加。就自然增加而言,下列国家中每年增加的人口最多的是(  )‎ A.委内瑞拉 B.哥伦比亚 C.阿根廷 D.秘鲁 解析:人口增加是人口总数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乘积,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可得。‎ 答案:B ‎(2010·山东潍坊模拟)下图为“某地2007年人口迁移与年龄关系统计图”,读图回答15~16题。‎ ‎15.从图中判断,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  )‎ A.人口的老龄化 B.婚姻家庭 C.政治因素 D.经济因素 解析:由图中分析在迁移的人口中20~34岁年龄段所占的比重最大,说明青壮年劳动力有可能为获得较好的就业机会和收入,即受经济因素影响而迁移。‎ 答案:D ‎16.图中甲至丁不同年龄段的人口迁移,有明显相关的是(  )‎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乙、丁 解析:结合图示甲、乙、丙、丁所代表的各年龄段的关系,有明显相关性的是青壮年与0~4岁的婴幼儿,一般来讲,青壮年的迁移会伴随着婴幼儿的迁移。‎ 答案:A 读甲、乙、丙、丁四地的近年人口统计图(如下图),回答3-4题。‎ ‎3.自然增长率从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        B.甲、丙、乙、丁 C.丁、丙、乙、甲 D.丁、乙、丙、甲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人口增长模式为“低—低—低”型B.乙地是发达国家 C.丙地人口数量最接近人口合理容量D.丁地城市化水平高,速度快 ‎【解析】读图可知,甲地人口增长模式为“高—低—高”型;乙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为发达国家;丙地人口数量是否最接近人口合理容量从试题给出的信息不能判断,因为人口合理容量与资源、科技、对外开放程度和消费水平等密切相关;丁地人口呈负增长,为发达国家,所以城市化水平高,速度慢。‎ ‎【答案】B 人口性别比是指平均100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人口数量,正常的人口性别比例在102~107之间。下图表示我国2000年以来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变动情况。读图回答5-6题。 ‎5.对于图中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2000年以来出生人口性别比都偏高 B.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的现状会影响社会稳定 C.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快速升高与科技发展有很大关系 D.出生人口性别比呈逐年增高趋势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2009年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略微下降,所以说“呈逐年增高趋势”是错误的。‎ ‎【答案】 D ‎6.控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可采取的措施有 ( ) ‎①强化舆论宣传,进一步树立男女平等、生男生女都一样的文明生育观念 ②政府从国外大量引进女性人口,降低性别比 ③制定促进性别比平衡的法律法规④建立社会保障及利益导向制度,逐渐减小家庭对子女的依赖程度,给予生育女儿户奖励和补偿,从根本上解决男性偏好问题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多,人口压力很大,如果再从国外大量引进人口,势必会进一步加剧人口问题。 ‎【答案】 D 下图为我国不同年龄段人口比例随时间变化图,读图完成1-2问题。‎ ‎1.下列关于我国人口红利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青壮年人口比例较大,劳动力充足 ②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 ‎③15岁以下人口比例减少,教育投资减少 ④老年人口比例上升缓慢 ‎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人口红利期结束后,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表现为( )‎ ‎①人口老龄化严重,社会保障体系压力较大 ②劳动力数量急剧减少 ‎③人口数量多,劳动力减少,青壮年负担加重 ④人口出现负增长 ‎ ‎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答案】1.A 2.B ‎【解析】1.从图中我们可知,15-64岁人口比例较大,即青壮年人口比例较大,那么劳动力充足,而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上升较快,A对,B错。由于我国的计划生育做得较好,故15岁以下人口比例减少,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而不是教育投资少,故B对C错。‎ ‎2.人口红利期结束后,最突出的是65岁人口比例变大,也就是出现人口老龄化问题,这个社会带来巨大压力,而出生人数的较少,这个青壮年不少负担。故AC正确。B错在我国劳动力数量并非急剧下降而是逐渐下降,且目前不会出现负增长,所以BD错。‎ 右图是某地区人口年龄结构组成图,图中a、b、c分别表示1940年、1970年和2008年的人口年龄结构比重状况。读图回答63~64题。‎ ‎63.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个地区人口变化趋势的特征有 A.青壮年劳动力充足B.人口老龄化显著 C.自然增长率上升D.人口出生率较高 ‎64.根据统计资料,目前我国65岁及以上的人口约有1.6亿人,那么下列关于我国目前及未来人口问题的表述正确的是①我国目前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过快 ‎ ‎②我国目前劳动力严重不足 ‎ ‎③我国目前社会养老负担较重 ‎ ‎④我国未来人口死亡率可能会上升 A.①② B.①③C.①④ D.③④‎ ‎【解析】第6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从a到b再到c的过程中,该地区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显著增加。第64题,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约有1.6亿人,只能说明我国目前社会养老负担加重,并不能说明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过快;劳动力近期不会短缺;人口老龄化可能会使人口死亡率上升。‎ ‎【答案】63.B 64.D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2006年12月12日,《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白皮书发表,表明中国政府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积极态度。有关人士分析:从1990年到2032年,是我国人口年龄结构最佳的“黄金”时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人口负担最轻的战略机遇期,从现在算起,还剩下21年。‎ 材料2:据调查显示,被调查人口的意愿生育水平与国家所要求的政策生育水平尚有一定距离(见下表)。‎ 被调查者按市、镇和乡分的意愿生育子女平均数表 地区 有生育政策意 愿子女数(个)‎ 无生育政策意 愿子女数(个)‎ 城市 ‎1.39‎ ‎1.70‎ 小城镇 ‎1.53‎ ‎1.78‎ 农村 ‎2.01‎ ‎2.23‎ 总体 ‎1.78‎ ‎2.04‎ 资料《当代择偶与生育意愿研究——2002年城乡居民生育意愿调查》,中国人口出版社,2003年。‎ 材料3:统计资料表明,2006年我国男女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6.30∶100,这意味着未来的20年内,平均每年处于结婚年龄的男性比女性多出120万人左右。‎ ‎(1)以上材料反映出我国人口发展存在______和______问题。‎ ‎(2)材料反映现阶段我国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________模式,但同时还存在________的隐忧,现在的低生育水平须依赖__________________。‎ ‎(3)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正常与必然的趋势,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认识人口结构的老龄化?‎ ‎(4)近些来年,我国经济一直高速增长,结合材料1分析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 ‎(5)为平衡性别比,你认为可采取哪些措施?‎ ‎【解析】本题以我国的人口政策、日趋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性别比失衡等社会热点问题为切入点,考查学生提取和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关注社会现实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1)题,分析材料可得出答案。第(2)题,分析材料可以看出,我国人口增长已进入“低—低—低”模式,但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和人口基数大,人口的意愿生育水平还较高,还有很大的反弹可能性,应继续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第(3)题,伴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严格执行,我国于2000年前后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比重迅速上长,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选择了一条急速老龄化的道路。第(4)题,从1990年到2032年,是我国人口年龄结构最佳的“黄金时期”,老年人口和少年人口比重较低,青壮年劳动人口比例高,社会负担轻,有利于经济的快速发展。第(5)题,解决性别比例失衡问题,应结合我国的社会现实进行分析。‎ ‎【答案】(1)人口老龄化 性别比例失衡 ‎(2)“低—低—低” 反弹 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 ‎(3)人口老龄化使得养老保障负担日益沉重、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高速增长、为老龄化社会服务的需求迅速膨胀等,我们制定相关政策时,应充分考虑到这一基本国情。‎ ‎(4)新增人口所占比重较小,利于社会积累;劳动力供给充足,社会负担相对较轻,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5)健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尤其是在农村地区;消除社会性别不平等现象;加强文化教育,提高人口素质,改变生育观念;加强医德建设,禁止非医学需要子女出生前的性别鉴定。‎ ‎15.读下列我国部分地区某年的人口资料,回答问题。‎ ‎(1)图示省、市、自治区中,死亡率最高的是,最低的是。‎ ‎(2)图示各省、市、自治区中,每年净增加人口最多的是,最少的是。‎ ‎(3)上海的出生率比北京高,而自然增长率却比北京低,其原因是。‎ ‎(4)以上统计资料显示,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型。‎ ‎(5)对比人口出生率与自然增长率的地区差异性,说明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出生率的关系是;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关系是。‎ ‎【解析】由图可知5省市的出生率与自然增长率。解答该题的突破口是明确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图中所列举的各省、市、自治区中江苏省人口基数最大,用当地人口基数乘以自然增长率,可求得净增人口数。上海自然增长率为负值,因此其净增人口数最少。影响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因素。‎ ‎【答案】(1)上海 宁夏 (2)江苏 上海 ‎(3)上海老年人口偏多,人口老龄化严重,导致人口死亡率较高 (4)现代 ‎(5)负相关(经济越发达,出生率越低)负相关(经济越发达,自然增长率越低)‎ 下图代表“中、印、美三国近年新增人口结构图”。读图回答22~23题。‎ ‎22.图甲、图乙、图丙对应的国家依次是 A.中国、印度、美国     B.印度、中国、美国 C.中国、美国、印度 D.印度、美国、中国 ‎23.据图丙所在国人口普查局统计,人口增长大部分发生在南部和西部地区。下列关于这两个地区人口增长的说法错误的是 A.西部和南部环境优美B.西部和南部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C.新兴工业最发达的地区D.西部和南部的自然增长率高 ‎【解析】第22题,结合中、印、美三国的国情可知,美国人口自然增长缓慢,因此吸纳移民是其人口增长中的重要方式,如丙图所示;我国的民族构成以汉族为主,故新增人口也以汉族为主。第23题,美国西部和南部的环境优美,近年来新兴工业发展迅速,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从而吸引了相当多的人口朝这两地迁移,这种人口增长属人口迁移的结果,并非由于自然增长率高引起。‎ ‎【答案】22.B 23. D ‎1.读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表示的人口迁移是________国家历史上和________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式。‎ ‎(2)对人口压力大的农村,人口迁移缓解了当地________的矛盾,可以更加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农业________资源,对更好地保护农村的________有积极作用。‎ ‎(3)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虽然积极推动了城市______的发展,但也给城市的________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解析】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早,在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曾有大量的农村人口迁入城市。发展中国家目前城市化发展迅速,同样导致了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人口迁移对迁出地而言,减轻了当地的人地矛盾,加强了与外界的联系;对迁入地而言,为城市提供了劳动力,促进了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但也会带来一些诸如就业、交通等问题,对迁移者而言,则会遇到工资、安全、子女入学等问题。‎ ‎【答案】(1)发达 发展中 ‎ ‎(2)人多地少(人地) 土地 自然环境 ‎ ‎(3)社会经济 环境 ‎11.结合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不同时期户籍迁移记忆漫画。‎ 材料2:据‎2009年1月23日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办公厅已发出通知,要求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招收非本地户籍的普通高校专科以上毕业生,各地城市应取消落户限制(直辖市按有关规定执行)。‎ ‎(1)当前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是 A.由城市到乡村 B.由城市到城市 C.由乡村到城市 D.由乡村到乡村 ‎(2)目前我国的国内人口流动和迁移以务工和经商为主要形式,这对我国乡村有何影响?‎ ‎(3)材料1、2反映出的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哪些?‎ ‎(4)进入21世纪,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大量外来民工无“工”可做而本地企业无“工”可用的现象,原因是什么?‎ ‎【解析】第(1)题,我国目前人口迁移的方向主要表现为由乡村到城市。第(2)题,由于人口流动和迁移,造成原居住地劳动力减少,但同时会加强与外部联系,缓解当地人地矛盾。第(3)题,材料1表现出为接受良好教育和寻求更好的经济收入而出现人口迁移趋向;材料2说明民工流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及受制度因素影响。第(4)题,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长江三角洲、京津唐、东北等地区开放优势明显;而珠江三角洲本身产生升级,需要技术工人增加,而外来民工大部分知识水平较低,难以满足企业技术生产要求,从而出现外来民工无“工”可做,而本地企业无“工”可用的现象。‎ ‎ 【答案】(1)C ‎(2)①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与交流,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②缓解人地矛盾,保护生态环境;③更好地利用和开发土地资源;④人才外流,劳动力减少。‎ ‎(3)社会文化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 ‎(4)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产业升级,对技术人员需求大量增加,而外来民工大部分知识水平较低,难以满足企业技术生产要求,从而出现该现象。‎ ‎(南京市2010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地理)调查报告显示,2009年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农民工分别比上年下降2.4%和7.6%,东部沿海地区出现“用工荒”。读“2009年我国农民工流向变化统计图”(图12),完成23~24题,‎ ‎23.关于2009年我国农民工流向变化及其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 A.流向西部的农民工数量多于流向东部 ‎ B.流向东部的农民工占流动农民工比例最低 C.西部地区的就业机会增加 ‎ D.东部地区的生活成本上升 ‎24.缝解长三角、球三角地区的。用工荒。·以下合理的措施是 A.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 B吸引海外移民,鼓励生育 C.减小投资规模,改善工业布局 ‎ D完善最低工资标准提高民民工工工资 ‎(华中师大一附中高三2010年5月适应性考试)某西部临海城市,为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市区不仅有两个湖泊,并且还有一条大河经过。结合该城市人口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 ‎1.该城市人口密度最大与人口最少的两个区分别是 A.a f ‎ ‎ B.b g ‎ C.c e ‎ ‎ D.d f ‎2.有关该城市的河流和湖泊说法正确的是 A.河流的水位季节变化较大 B.河流大致由西北流向东南 C.湖泊的面积最接近‎4.5km2‎ D.湖泊的面积最接近‎2.5 km2‎ 下图为某地区农村聚落景观图,下表为四个国家人口密度与农业人口密度资料。读图表完成5、6题。‎ 单位:人/平方千米 ‎ 国家 人口密度 Ⅰ Ⅱ Ⅲ Ⅳ 总人口密度 ‎75‎ ‎1642‎ ‎118‎ ‎2380‎ 农业人口密度 ‎209‎ ‎34‎ ‎1‎ ‎135‎ ‎5.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地势最低的是( )‎ ‎.甲 .乙 .丙 .丁 ‎ ‎6.图示农村聚落景观,最可能出现在哪个国家( )‎ ‎.Ⅰ.Ⅱ.Ⅲ.Ⅳ ‎5. 由图中甲、乙、丙、丁的分布和水渠的关系,可确定甲地地势最低。‎ ‎6. 从图中比例尺和聚落分布可以判断图示农村聚落密集,说明该地区人口密度大,并且农业人口密度也较大。‎ 读“我国部分省区某年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总数的统计图”,回答7、8题。‎ ‎7.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人口死亡率最高的是北京 .人口死亡率最低的是西藏 ‎.每年净增加人口最多的是江苏 .每年净增加人口最少的是宁夏 ‎8.从图中可以看出( ) ‎ ‎.西藏、上海的人口增长呈现出较高的出生率、低死亡率、较高的自然增长率特点 ‎.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出生率较低,经济欠发达地区人口出生率较高 ‎ ‎.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呈正相关 ‎.上海人口自然增长率比北京低,主要是因为经济发展水平比北京低 ‎7. 死亡率=出生率—‎ 自然增长率,由图可知,死亡率最高的是上海,最低的是宁夏;人口净增最多的是江苏,最少的是西藏。‎ ‎8. 经济发达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故项正确。‎ 根据国家普查项目和周期安排的有关规定,国务院于2011年4月公布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统计结果。读2000年来中国人口出生性别比(用每百名出生女婴数相对应的出生男婴数表示,正常的人口性别比为102到107)变动情况图,回答11、12题。‎ ‎11.关于图中我国男女性别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2000年以来我国男女性别比都偏离正常水平 ‎.男女性别比过高会影响社会安定 ‎.男女性别比过高会导致体力劳动者减少 ‎ ‎.近几年,男女性别比增速呈现减缓甚至减少的趋势 ‎12.导致我国男女性别比偏高的主要原因有 ‎①存在重男轻女的封建意识②中国农村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够完善③现代胎儿鉴别技术的进步 ④由我国独特的自然环境所决定 ‎ ‎.①②③.②③④.①③④.①②④‎ ‎11、12解析:11选,12选。第11题,根据题干及图形信息可知,2000年以来我国男女性别比都偏离正常水平,但近几年男女性别比增速呈现减缓甚至减少的趋势,性别比过高,导致男性人口比重较大,不利于社会的稳定。第12题,我国男女性别比偏高主要受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与自然环境无关。‎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