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仿真试卷三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化学仿真试卷三含解析

广东省广州市2016年中考化学仿真试卷(三)‎ 一、选择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8分)‎ ‎1.在“观察水的沸腾现象”的实验中,需要加热约150mL的水,要用到的下列仪器是(  )‎ ‎①烧杯;②试管;③试管夹;④酒精灯;⑤石棉网;⑥铁架台.‎ A.①④⑥ B.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④⑤⑥‎ ‎2.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可以检查如图装置的气密性.当缓慢拉动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则能观察到(  )‎ A.注射器内有液体 B.瓶中液面明显上升 C.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 D.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产生气泡 ‎3.正电子、负质子都是反粒子,它们跟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科学家设想在宇宙中可能存在完全由反粒子构成的物质﹣﹣反物质;物质与反物质相遇会产生“湮灭”现象,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在能源研究领域中前景可观.请你推测,反氢原子的结构可能是(  )‎ A.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的 B.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和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的 C.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的 D.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和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的 ‎4.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主要包括以下流程,其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A B.B C.C D.D ‎5.如图所示,两个甲分子反应生成三个乙分子和一个丙分子,则从图示获得的信息中,不正确的是(  )‎ A.分子的种类在化学反应中发生了改变 B.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 C.反应生成的丙物质属于单质 D.一个乙分子一定由6个A原子构成 ‎6.“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主要方法,下列关于CO2与CO的不同点比较错误的是(  )‎ A.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B.性质:CO2能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CO难溶于水,但能燃烧 C.用途:CO2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等;CO可作气体燃料,还可用于人工降雨 D.危害: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7.一种新型的“绿色电池﹣燃料电池”是把H2、CO、CH4等燃料和空气不断输入,直接氧化,使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被称为“21世纪的绿色发电站”.这三种气体可以作为燃料的原因是(  )‎ A.都是无毒无害的气体 B.都可燃烧,放出大量的热 C.燃烧产物均为二氧化碳和水 D.均在自然界中大量存在 ‎8.5角硬币的外观呈金黄色,它是铜和锌的合金,市面上有人用它制成假金元宝行骗,小明同学用一种试剂揭穿了他.小明一定不会用的试剂是(  )‎ A.硫酸铜溶液 B.硝酸银溶液 C.盐酸 D.硝酸钠溶液 ‎9.甲,乙两种固体纯净物的溶解度曲线如图A所示,在常温下,先在两支试管里分别装入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和溶液(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再放进盛有冰水的烧杯里(图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增大 B.装甲溶液的试管中剩余的固体减少 C.试管里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 D.两支试管里剩余的固体都增多 ‎10.下列实例不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 A.土壤酸化后加入熟石灰改良 B.胃酸分泌过多的病人遵医嘱服用含有氢氧化铝的药物以中和过多胃酸 C.蚊虫叮咬人的皮肤分泌出蚁酸,如果涂含碱性物质的药水就可减轻痛痒 D.金属表面锈蚀后,可用稀盐酸进行清洗 ‎11.如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错误的是(  )‎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CO CO2‎ 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干燥 B NaCl固体 泥沙 溶解、过滤、蒸发 C NaOH溶液 Na2CO3‎ 加入足量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D Cu粉 Fe 加入过量的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A.A B.B C.C D.D ‎12.下列对某一主题的知识归纳,有错误的一组是(  )‎ A.化学常识 B.化学与食品 空气的主要成分﹣﹣氮气和氧气 除 暖 瓶 水 垢﹣﹣可用食醋浸泡 甲 醛﹣﹣浸泡肉类食品,以防变质 工业盐﹣﹣用来腌制凉果、酸菜等食物 C.化学与生活 D.化学与能源 NaOH溶液、澄清石灰水﹣﹣用Na2CO3溶液来鉴别 化纤织物、纯毛织物﹣﹣用灼烧闻气味来鉴别 沼气、酒精﹣﹣生物能源,可再生能源 石油、煤﹣﹣化石能源,不可再生能源 A.A B.B C.C D.D ‎13.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B.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 C.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溶液的质量一定增大 D.饱和溶液恒温蒸发部分溶剂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不变 ‎14.某溶液由NaOH、HCl、H2SO4和MgCl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向该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Ba(OH)2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Cl和H2SO4一定存在 B.NaOH、H2SO4和MgCl2一定不存在 C.HCl和MgCl2一定存在 D.HCl一定存在,NaOH、H2SO4一定不存在,MgCl2可能存在 ‎ ‎ 二、填空题(共5小题,满分26分)‎ ‎15.元宵节是我国的重要传统节日,“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是唐代著名诗人卢照邻对其盛况的写照,我国许多地方至今仍保留着燃灯放焰、共吃元宵的风俗.‎ ‎(1)某红焰烟花的配方中包括硫、木炭粉、硝酸锶[Sr(NO3)2]等.‎ ‎①硝酸锶中锶的化合价为:______;‎ ‎②写出硫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燃放孔明灯(如图)祈福成为了元宵节的新风尚.小新同学想自制孔明灯,为了使它能飞得更高、更远、更安全,选择作为灯罩的材料应质轻且______;‎ ‎(3)我市已禁止燃放孔明灯,因为孔明灯燃烧时外焰温度高达300多度,一旦飘落到加油站、液化气站、油库等地,孔明灯会______而引发火灾.(填序号)‎ A.提供可燃物 B.供给氧气 C.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16.如图是某同学用来除去水中难溶性杂质时所采用的过滤装置图.试回答:‎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b______,c______.‎ ‎(2)该图中存在的三处明显错误是: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 ‎(3)在过滤时,若经过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要求写出两个方面的原因).‎ ‎17.回答下列与含碳物质有关的问题 ‎(1)在金刚石和石墨中,能用于制作干电池电极的是______;‎ ‎(2)制糖工业中利用活性炭的______性脱色制白糖;‎ ‎(3)CO2与H2O反应,生成一种能使石蕊溶液变红的物质,这种物质是______;‎ ‎(4)炼铁时高炉内发生如下反应:CO2+C2CO,其中______发生氧化反应.‎ ‎18.硫酸和盐酸是实验室常用的试剂,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它们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点.‎ ‎(1)它们水溶液的pH都______7(填“大”或“小”或“等于”).‎ ‎(2)它们都能除铁锈,写出盐酸与铁锈主要成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它们都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该类反应叫______反应.‎ ‎(4)打开两瓶分别盛有浓硫酸和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出现白雾的是盛有______的试剂瓶.‎ ‎(5)写出把硫酸转变为盐酸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19.家庭厨房实际上就是一个化学世界,很多用品都是化学物质.请问:‎ ‎(1)白糖与红糖,主要成分都是蔗糖.利用活性炭的______性,可将红糖脱色变成白糖.‎ ‎(2)加碘食盐所含碘酸钾(KIO3)中,碘元素化合价是______.‎ ‎(3)食醋不慎滴在厨房大理石台面上,会使其失去光泽,变得粗糙.这是因为食醋中的______(填名称)与大理石发生了化学变化.‎ ‎(4)厨房常用的塑料包装袋主要由聚乙烯或聚氯乙烯为原料制作的,其中不能用做包装食品的塑料是______.‎ ‎(5)有的家庭厨房中的“柴”现在已被“天然气”所替代,写出天然气主要成份的化学式______.‎ ‎ ‎ 三、简答题(共2小题,满分16分)‎ ‎20.利用如图装置可做CO还原Fe2O3,的实验,并检验该反应生成的气体产物.已知由A装置制取的CO气体中混有少量的CO2.‎ ‎(1)CO与Fe2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气体通过装置的顺序是A→______(装置不能重复使用).‎ ‎(3)从环保角度考虑,对以上装置的改进措施是______.‎ ‎21.氯化钠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在海水中储量很丰富.‎ ‎(1)海水晒盐是海水在常温下蒸发得到氯化钠的过程,实验室用氯化钠溶液模拟该过程:‎ 已知B溶液恰好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与B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的溶液是______(填编号);与B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溶液是______(填编号).‎ ‎(2)氯化钠、硝酸钾、硒酸镉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据图回答:‎ 溶解度变化受温度影响最大的是______.t℃时,将25g硒酸镉加入______g水中,完全溶解后,恰好得到饱和溶液.要进一步提高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进行的操作是______.‎ ‎(3)硝酸钾溶液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杂质,提纯的方法是______.‎ ‎ ‎ 四、实验题(共2小题,满分16分)‎ ‎22.生物浸出技术在金属冶炼中应用广泛,嗜热细菌在65﹣80℃酸性水溶液及氧气存在下,能氧化黄铜矿(主要成分CuFeS2)产生硫酸盐,进而生产铜和绿矾,主要流程如图:‎ ‎(1)分离出矿渣的操作是______.‎ ‎(2)若试剂b为Fe粉,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氢氧化铁与试剂a发生中和反应,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3.(11分)(2016•广东模拟)某化学兴趣小组在探究稀盐酸的化学性质时,做了如图所示的三个实验.‎ ‎(1)写出A试管中的反应现象______‎ ‎(2)写出B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将B、C两支试管中的废液同时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观察到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生成.同学们将烧杯内的物质进行过滤,对所得滤液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 甲同学猜想:NaCl; 乙同学猜想:NaCl、CaCl2;丙同学猜想:NaCl、CaCl2、HCl;‎ 你的猜想:______.‎ ‎【交流讨论】你认为______同学的猜想一定不正确,理由是______.‎ ‎【设计实验】请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正确.‎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______‎ ‎______‎ 猜想成立 ‎ ‎ 五、计算题(共2小题,满分14分)‎ ‎24.如图是一瓶药品标签上的部分内容.‎ ‎(1)硝酸铵中所含阳离子的符号是______.‎ ‎(2)硝酸铵属于化肥中的______肥.‎ ‎(3)硝酸铵中氮、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 ‎25.为了分析生铁中铁的含量,某学习小组进行了实验研究,取6g生铁与10%的盐酸反应,并绘制了加入盐酸质量与放出气体质量的关系图(如图).(说明:生铁中杂质不溶于水,不与盐酸、硫酸铜溶液反应.)‎ ‎(1)铁完全反应用去盐酸的质量为______g.‎ ‎(2)生铁中铁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3)某同学列出了如下计算式:生铁与盐酸刚好反应完全时所得溶液质量=(73+6﹣a)g小明对该计算式提出了质疑,请指出其中的错误______.‎ ‎ ‎ ‎2016年广东省中考化学仿真试卷(三)‎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选择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8分)‎ ‎1.在“观察水的沸腾现象”的实验中,需要加热约150mL的水,要用到的下列仪器是(  )‎ ‎①烧杯;②试管;③试管夹;④酒精灯;⑤石棉网;⑥铁架台.‎ A.①④⑥ B.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④⑤⑥‎ ‎【考点】用于加热的仪器.‎ ‎【分析】根据烧杯、试管、试管夹、酒精灯、石棉网、铁架台的用途,以及给水加热和量取水的体积的要求判断.‎ ‎【解答】解:观察水的沸腾现象,要有盛水的容器,应在烧杯和试管中选取,但是用水量为150mL,由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中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则要选择450mL以上的试管,这不可能,所以用烧杯;用烧杯给水加热选择支持固定仪器,要用铁架台;由于烧杯底面积大,易受热不均而炸裂,所以还要用石棉网;酒精灯是热源仪器,加热必须选择酒精灯.‎ 故选:D.‎ ‎【点评】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是考查的重点、难点和热点,特别是基本操作,了解仪器的名称、用途、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是解题的前提.‎ ‎ ‎ ‎2.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可以检查如图装置的气密性.当缓慢拉动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则能观察到(  )‎ A.注射器内有液体 B.瓶中液面明显上升 C.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 D.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产生气泡 ‎【考点】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分析】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原理分析即可.装置气密性检验的原理是:通过气体发生器与附设的液体构成封闭体系,依据改变体系内压强时产生的现象(如气泡的生成、水柱的形成、液面的升降等)来判断装置气密性的好坏.‎ ‎【解答】解:‎ 向外拉活塞时广口瓶中气体体积减小,外界大气压迫使外边的空气通过长颈漏斗进入锥形瓶,从而观察到长颈漏斗下端口由气泡冒出.‎ 故选:D.‎ ‎【点评】装置气密性的检验是常考的实验题,也是难点,这需要同学们在做这类题时多总结,多思考,这类题目不要死记硬背,关键是理解,等同学们见的这类题多了,问题自然就会迎刃而解.同学们需要注意,检验装置气密性时可以通过两种方法来改变体系内的压强,①升温:用手掌捂热装置或用酒精灯微热装置;②充气:常用注射器充气;③抽气:常用注射器抽出装置中的一部分气体.同学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实验装置来选择恰当的方法.‎ ‎ ‎ ‎3.正电子、负质子都是反粒子,它们跟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科学家设想在宇宙中可能存在完全由反粒子构成的物质﹣﹣反物质;物质与反物质相遇会产生“湮灭”现象,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在能源研究领域中前景可观.请你推测,反氢原子的结构可能是(  )‎ A.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的 B.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和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的 C.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的 D.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和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的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分析】氢原子是由一个带正电的质子和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的,反氢原子的结构中粒子所带的电荷正好相反.‎ ‎【解答】解:A、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的,这是正常氢原子的构成,故错误.‎ B、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和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的,符合反氢原子的构成,正确.‎ C、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的,不正确,因为原子不显电性,不能都带正电荷.‎ D、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和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不正确,原子不显电性,不能都带负电荷.‎ 故选B ‎【点评】要排除定向思维模式,善于改变课本上一些定性的知识.‎ ‎ ‎ ‎4.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主要包括以下流程,其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A B.B C.C D.D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解答】解:A、自然沉淀是不溶性大的颗粒沉降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过滤只是将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和液体分离的方法,只是混合物的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 C、活性炭吸附是利用活性炭疏松多孔的结构,把杂质吸附在它的表面,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 D、杀菌消毒是通入氯气,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杀菌消毒作用,所以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 ‎ ‎5.如图所示,两个甲分子反应生成三个乙分子和一个丙分子,则从图示获得的信息中,不正确的是(  )‎ A.分子的种类在化学反应中发生了改变 B.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 C.反应生成的丙物质属于单质 D.一个乙分子一定由6个A原子构成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反应类型的判定.‎ ‎【分析】由两个甲分子反应生成三个乙分子和一个丙分子的提示信息,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结合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推断每个乙分子由2个A原子构成;‎ 本题通过微观反应图示考查化学反应的特点、分类以及物质的结构、分类知识.‎ ‎【解答】解:A、根据反应的微观图,反应前甲物质的分子由3个A原子和1个B原子构成,而反应后的乙分子由2个A原子构成、丙分子由2个B原子构成;反应前后的分子构成不同,属于不同种分子,因此,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故A正确;‎ B、反应前两个分子构成相同,属于同种物质的分子,即反应物为一种物质;反应后乙分子由两个A原子构成、丙分子由两个B原子构成,分子构成不同,属于两种物质的分子,即生成物为两种物质;因此,该反应为一种物质分解生成两种物质的分解反应,故B正确;‎ C、丙物质的分子由两个B原子构成,属于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所以物质丙为单质,故C正确;‎ D、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可推断一个乙分子由两个A原子构成,故D不正确;‎ 故选:D.‎ ‎【点评】构成相同的分子为同种物质的分子,根据分子的构成判断反应前后物质的种类是判断反应类型的前提.‎ ‎ ‎ ‎6.“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主要方法,下列关于CO2与CO的不同点比较错误的是(  )‎ A.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B.性质:CO2能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CO难溶于水,但能燃烧 C.用途:CO2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等;CO可作气体燃料,还可用于人工降雨 D.危害: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毒性.‎ ‎【分析】因为CO2与CO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二者具有不同的性质,根据其不同的性质又决定它们有不同的用途以及造成的危害.‎ ‎【解答】解:A、从化学式上看出,1个二氧化碳分子比1个一氧化碳分子多1个氧原子,故此项说法正确;‎ B、CO2与CO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但一氧化碳不溶于水,也不和碱溶液反应,但具有可燃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但能溶于水生成碳酸,故此项说法正确;‎ C、CO2与CO的性质决定它们有这些用途,CO2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化工产品的原料和气体肥料,“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等;CO可用作气体燃料、冶炼金属的还原剂等,故此项说法错误;‎ D、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会造成“温室效应”;CO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煤气中毒,故此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阐述了一个重要的规律:物质的构成决定其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我们可以根据物质的性质来避免其造成的危害.‎ ‎ ‎ ‎7.一种新型的“绿色电池﹣燃料电池”是把H2、CO、CH4等燃料和空气不断输入,直接氧化,使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被称为“21世纪的绿色发电站”.这三种气体可以作为燃料的原因是(  )‎ A.都是无毒无害的气体 B.都可燃烧,放出大量的热 C.燃烧产物均为二氧化碳和水 D.均在自然界中大量存在 ‎【考点】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 ‎【分析】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物质都具有可燃性,燃烧是能够放出大量的热,常常用作燃料;根据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三种气体的特殊之处分析.‎ ‎【解答】解:A、无毒无害气体不一定能够用作燃料,例如氮气无毒无害,不能用作燃料.故选项错误;‎ B、都可以燃烧并放出大量的热,可以用作燃料.故选项正确;‎ C、氢气燃烧不能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不能生成水.故选项错误.‎ D、在自然界大量存在的物质不一定能够用作燃料,例如水在自然界大量存在,不能用作燃料.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各种物质的性质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 ‎ ‎8.5角硬币的外观呈金黄色,它是铜和锌的合金,市面上有人用它制成假金元宝行骗,小明同学用一种试剂揭穿了他.小明一定不会用的试剂是(  )‎ A.硫酸铜溶液 B.硝酸银溶液 C.盐酸 D.硝酸钠溶液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合金与合金的性质.‎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解答】解:A、合金中的锌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故A正确;‎ B、合金中的铜和锌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表面有银白色金属析出,故B正确;‎ C、合金中的锌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表面冒气泡,故C正确;‎ D、铜和锌都不与硝酸钠反应,无法证明,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意义进行.‎ ‎ ‎ ‎9.甲,乙两种固体纯净物的溶解度曲线如图A所示,在常温下,先在两支试管里分别装入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和溶液(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再放进盛有冰水的烧杯里(图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增大 B.装甲溶液的试管中剩余的固体减少 C.试管里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 D.两支试管里剩余的固体都增多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分析】根据题意:常温下物质的饱和溶液(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放进盛有冰水的烧杯里,操作的目的是对饱和溶液进行降温;然后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对溶液的溶质质量、剩余固体的质量、物质的溶解度等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 ‎【解答】解:A、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物质的溶解度变大.所以,放入冰水后,随温度降低乙物质的溶解度变大,试管底部固体物质乙继续溶解,溶液中溶质质量增加.正确;‎ B、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表明,温度降低物质的溶解度减小.所以,放入冰水后,随温度降低甲物质的溶解度变小,试管内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剩余固体物质甲增加.故说法错误;‎ C、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根据溶解度曲线得知,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故说法错误;‎ D、综合A、B两项的分析可得,盛甲物质的试管内固体物质增加,而盛乙物质的试管内固体物质减少.故说法错误;‎ 故选A.‎ ‎【点评】会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分析随温度的变化析出溶质的情况,考查了学生依据题意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 ‎ ‎ ‎10.下列实例不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 A.土壤酸化后加入熟石灰改良 B.胃酸分泌过多的病人遵医嘱服用含有氢氧化铝的药物以中和过多胃酸 C.蚊虫叮咬人的皮肤分泌出蚁酸,如果涂含碱性物质的药水就可减轻痛痒 D.金属表面锈蚀后,可用稀盐酸进行清洗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分析】根据中和反应的定义进行,中和反应是酸和碱之间的反应.‎ ‎【解答】解:A、熟石灰属于碱,与酸性土壤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应用,故A正确;‎ B、胃酸为盐酸,与碱性物质反应中和过多的酸属于中和反应的应用,故B正确;‎ C、蚊虫分泌的蚁酸属于酸,涂抹碱性物质可以与酸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应用,故C正确;‎ D、金属表面的锈属于金属氧化物,与酸的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和反应的应用,完成此题,要抓住中和反应的定义进行,即强调反应物为酸和碱.‎ ‎ ‎ ‎11.如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错误的是(  )‎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CO CO2‎ 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干燥 B NaCl固体 泥沙 溶解、过滤、蒸发 C NaOH溶液 Na2CO3‎ 加入足量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D Cu粉 Fe 加入过量的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A.A B.B C.C D.D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 ‎【分析】本题属于除杂质题,一般的除杂质题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时不能加入新的杂质.对于本题中的杂质二氧化碳可以用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一氧化碳干燥即可;氯化钠溶于水,泥沙不溶于水,可以通过溶解、过滤、蒸发除去杂质;NaOH和Na2CO3都与盐酸反应,因此不可行;铜与盐酸不反应,铁与盐酸反应,因此加入过量的盐酸,过滤、洗涤、干燥即可.‎ ‎【解答】解:A、杂质二氧化碳可以用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一氧化碳干燥即可,故选项正确;‎ B、氯化钠溶于水,泥沙不溶于水,可以通过溶解、过滤、蒸发除去杂质,故选项正确;‎ C、NaOH和Na2CO3都与盐酸反应,因此不可行,故选项错误;‎ D、铜与盐酸不反应,铁与盐酸反应,因此加入过量的盐酸,过滤、洗涤、干燥即可,故选项正确;‎ 故选C.‎ ‎【点评】本考点属于物质的除杂或净化的探究,是中考的一个难点,也是学生经常出错的题型.根据物质的溶解性和除杂质的条件,要认真分析,综合把握.还要加强记忆除去常用离子的方法和物质的溶解性,从而突破难点,本考点经常出现在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题中.‎ ‎ ‎ ‎12.下列对某一主题的知识归纳,有错误的一组是(  )‎ A.化学常识 B.化学与食品 空气的主要成分﹣﹣氮气和氧气 除 暖 瓶 水 垢﹣﹣可用食醋浸泡 甲 醛﹣﹣浸泡肉类食品,以防变质 工业盐﹣﹣用来腌制凉果、酸菜等食物 C.化学与生活 D.化学与能源 NaOH溶液、澄清石灰水﹣﹣用Na2CO3溶液来鉴别 化纤织物、纯毛织物﹣﹣用灼烧闻气味来鉴别 沼气、酒精﹣﹣生物能源,可再生能源 石油、煤﹣﹣化石能源,不可再生能源 A.A B.B C.C D.D ‎【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醋酸的性质及醋酸的含量测定;酸、碱、盐的鉴别;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 ‎【分析】A、根据空气的成分、水垢成分的性质分析;‎ B、根据甲醛、工业盐的性质来判断;‎ C、根据NaOH溶液、澄清石灰水的性质和化纤织物、纯毛织物鉴别方法分析;‎ D、根据能源的分类方法判断.‎ ‎【解答】解:A、由于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为: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水蒸气和杂质0.03%,所以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水垢的成分是碳酸钙,能与醋酸反应,可用食醋浸泡而除去.故A说法正确;‎ B、甲醛和工业盐都有毒,不能用来腌制食品,否则会使人中毒.故B说法错误;‎ C、由于澄清石灰水与Na2CO3溶液反应生成沉淀,NaOH溶液与Na2CO3溶液不反应,可用用Na2CO3溶液来鉴别;纯毛织物在燃烧时有烧焦羽毛气味,化纤织物燃烧时没有,故化纤织物、纯毛织物可用灼烧闻气味来鉴别.故C说法正确;‎ D、沼气、酒精是通过生物制取的,属于生物能源,是可再生资源;石油、煤、天然气是三大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在学习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 ‎13.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B.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 C.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溶液的质量一定增大 D.饱和溶液恒温蒸发部分溶剂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不变 ‎【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 ‎【分析】A、根据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来解答;‎ B、溶液的浓稀是相对的,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进行解答;‎ C、根据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来分析溶液的改变;‎ D、根据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取决于该温度下的溶解度计算.‎ ‎【解答】解:A、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有多种方法,如增加溶质的量或减少溶剂的量可以使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但当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时,若降低温度使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故A说法错误;‎ B、若低温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和高温下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相比,溶质质量分数有可能大、可能小、也可能相等,因此必须强调同温度下,故B说法错误;‎ C、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若通过改变温度,溶液质量不变,故C说法错误;‎ D、饱和溶液恒温蒸发部分溶剂后有溶质的析出,得到的溶液仍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解度保持不变,因此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故D说法正确;‎ 故选项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溶液的相互转化及相关的知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相互转化有三种方法:改变溶质的量、改变溶剂的量、改变温度,因此在分析问题是要综合考虑.‎ ‎ ‎ ‎14.某溶液由NaOH、HCl、H2SO4和MgCl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向该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Ba(OH)2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Cl和H2SO4一定存在 B.NaOH、H2SO4和MgCl2一定不存在 C.HCl和MgCl2一定存在 D.HCl一定存在,NaOH、H2SO4一定不存在,MgCl2可能存在 ‎【考点】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分析】稀硫酸和氢氧化钡反应能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硫酸钡沉淀不溶于水,不溶于酸、碱和盐;‎ 稀盐酸能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 氯化镁能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钡.‎ ‎【解答】解:由图中可知,加入氢氧化钡溶液时,开始不产生沉淀,说明溶液中不含有硫酸,含有盐酸;‎ 溶液中含有盐酸时,一定不含有氢氧化钠,因为盐酸和氢氧化钠不能共存;‎ 当盐酸和氢氧化钡完全反应后,再加入氢氧化钡溶液时,产生沉淀,是因为氢氧化钡和氯化镁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镁沉淀,因此溶液中含有氯化镁;‎ 由分析可知,溶液中含有盐酸和氯化镁,不含有硫酸和氢氧化钠.‎ 故选:C.‎ ‎【点评】实验现象是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外在表现,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为揭示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实质奠定基础.‎ ‎ ‎ 二、填空题(共5小题,满分26分)‎ ‎15.元宵节是我国的重要传统节日,“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是唐代著名诗人卢照邻对其盛况的写照,我国许多地方至今仍保留着燃灯放焰、共吃元宵的风俗.‎ ‎(1)某红焰烟花的配方中包括硫、木炭粉、硝酸锶[Sr(NO3)2]等.‎ ‎①硝酸锶中锶的化合价为: +2 ;‎ ‎②写出硫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S+O2SO2 ;‎ ‎(2)燃放孔明灯(如图)祈福成为了元宵节的新风尚.小新同学想自制孔明灯,为了使它能飞得更高、更远、更安全,选择作为灯罩的材料应质轻且 不易燃烧 ;‎ ‎(3)我市已禁止燃放孔明灯,因为孔明灯燃烧时外焰温度高达300多度,一旦飘落到加油站、液化气站、油库等地,孔明灯会 C 而引发火灾.(填序号)‎ A.提供可燃物 B.供给氧气 C.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1)①欲正确解答本题,须知化合价的概念和规律,以及确定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方法②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写出化学反应式;‎ ‎(2)根据要求:飞得更高、更远、更安全.就要使灯罩的材料轻且不易燃烧;‎ ‎(3)根据物质燃烧的条件:物质具有可燃性、与氧气接触、达到着火点.考虑外焰温度高达300多度的孔明灯飘落到加油站、液化气站、油库等地引起火灾的原因.‎ ‎【解答】解:(1)①因为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所以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正价总数与负价总数的数值相等.NO3的化合价是﹣1,所以Sr的化合价是+2.故答案为:+2;‎ ‎②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化学反应式是:S+O2SO2;故答案为:S+O2SO2;‎ ‎(2)要使孔明灯能飞得更高、更远、更安全,灯罩的材料轻且不易燃烧.故答案为:不易燃烧;‎ ‎(3)加油站、液化气站、油库等地的物质都是易燃物,并且氧气充足.平时很安全是因为没有达到物质的着火点.一但外焰温度高达300多度的孔明灯飘落到这些地方,使之达到着火点,就会引起火灾.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合价的概念和规律的认识、物质燃烧的条件.从生活的实际出发,可激发同学们学习的兴趣.‎ ‎ ‎ ‎16.如图是某同学用来除去水中难溶性杂质时所采用的过滤装置图.试回答:‎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a 铁架台 ,b 漏斗 ,c 烧杯 .‎ ‎(2)该图中存在的三处明显错误是:① 未用玻璃棒引流 ;② 漏斗下端管口未靠烧杯内壁 ;③ 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 ‎(3)在过滤时,若经过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其原因可能是 滤纸破损 ; 仪器不干净 (要求写出两个方面的原因).‎ ‎【考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分析】(1)根据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判断;‎ ‎(2)根据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判断;‎ ‎(3)根据滤液仍然浑浊的原因解答.‎ ‎【解答】解:(1)根据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可知标号仪器分别是:铁架台、漏斗、烧杯;‎ ‎(2)过滤时要注意三靠,分别是:烧杯口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的下端轻轻斜靠在三层滤纸处,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故答案为:①未用玻璃棒引流;②漏斗下端管口未靠烧杯内壁;③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3)果滤纸破损或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或仪器不干净都可能导致滤液仍旧浑浊.‎ 答案:‎ ‎(1)铁架台,漏斗,烧杯;‎ ‎(2)①未用玻璃棒引流;②漏斗下端管口未靠烧杯内壁;③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3)滤纸破损;仪器不干净;‎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及对常用仪器的认识,比较简单.‎ ‎ ‎ ‎17.回答下列与含碳物质有关的问题 ‎(1)在金刚石和石墨中,能用于制作干电池电极的是 石墨 ;‎ ‎(2)制糖工业中利用活性炭的 吸附 性脱色制白糖;‎ ‎(3)CO2与H2O反应,生成一种能使石蕊溶液变红的物质,这种物质是 碳酸 ;‎ ‎(4)炼铁时高炉内发生如下反应:CO2+C2CO,其中 C 发生氧化反应.‎ ‎【考点】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氧化反应.‎ ‎【分析】(1)根据石墨具有导电性解答;‎ ‎(2)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解答;‎ ‎(3)CO2与H2O反应碳酸,碳酸能使石蕊溶液变红解答;‎ ‎(4)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失去了氧被还原,发生了还原反应;是氧化剂. 还原剂得氧被氧化,发生了氧化反应,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解:(1)石墨具有导电性,能用于制作干电池电极;‎ ‎(2)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吸附色素和异味,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脱色制白糖;‎ ‎(3)CO2与H2O反应碳酸,碳酸能使石蕊溶液变红;‎ ‎(4)解: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碳在CO2+C2CO反应中得到了氧,发生了氧化反应,是此反应的还原剂.‎ 答案:(1)石墨;(2)吸附;(3)碳酸;(4)C.‎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含义,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物质的性质以及,要求学生具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 ‎18.硫酸和盐酸是实验室常用的试剂,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它们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点.‎ ‎(1)它们水溶液的pH都 小于 7(填“大”或“小”或“等于”).‎ ‎(2)它们都能除铁锈,写出盐酸与铁锈主要成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2O3+6HCl=2FeCl3+3H2O ‎ ‎(3)它们都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该类反应叫 中和 反应.‎ ‎(4)打开两瓶分别盛有浓硫酸和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出现白雾的是盛有 浓盐酸 的试剂瓶.‎ ‎(5)写出把硫酸转变为盐酸的化学方程式 H2SO4+BaCl2=2HCl+BaSO4↓ .‎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根据酸的通性有:①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不能使无色酚酞变色,②能够和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③能够和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④能够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⑤能够和某些盐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酸溶液都是酸性溶液,它们的PH都小于7进行分析.‎ ‎【解答】解:(1)酸溶液都是酸性溶液,所以水溶液的pH都小于7;‎ ‎(2)由于酸溶液都能和某些金属氧化物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盐和水,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 ‎(3)酸和碱之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是复分解反应的一种;‎ ‎(4)由于浓盐酸具有强烈的挥发性,所以瓶口出现白雾的是:浓盐酸;‎ ‎(5)把硫酸转变成盐酸,即把硫酸中的硫酸根离子转变成氯离子,也就是把硫酸根离子转化成沉淀,因此应加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化学方程式为:H2SO4+BaCl2=2HCl+BaSO4↓.‎ 故答案为:(1)小于;‎ ‎(2)Fe2O3+6HCl=2FeCl3+3H2O;‎ ‎(3)中和;‎ ‎(4)浓盐酸;‎ ‎(5)H2SO4+BaCl2=2HCl+BaSO4↓.‎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酸的有关的化学性质,从而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的能力.‎ ‎ ‎ ‎19.家庭厨房实际上就是一个化学世界,很多用品都是化学物质.请问:‎ ‎(1)白糖与红糖,主要成分都是蔗糖.利用活性炭的 吸附 性,可将红糖脱色变成白糖.‎ ‎(2)加碘食盐所含碘酸钾(KIO3)中,碘元素化合价是 +5 .‎ ‎(3)食醋不慎滴在厨房大理石台面上,会使其失去光泽,变得粗糙.这是因为食醋中的 醋酸 (填名称)与大理石发生了化学变化.‎ ‎(4)厨房常用的塑料包装袋主要由聚乙烯或聚氯乙烯为原料制作的,其中不能用做包装食品的塑料是 聚氯乙烯 .‎ ‎(5)有的家庭厨房中的“柴”现在已被“天然气”所替代,写出天然气主要成份的化学式 CH4 .‎ ‎【考点】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盐的化学性质;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塑料制品使用的安全.‎ ‎【分析】(1)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进行分析;‎ ‎(2)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来计算;‎ ‎(3)根据碳酸钙能和显酸性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进行分析;‎ ‎(4)根据聚氯乙烯有毒分析;‎ ‎(5)根据物质的主要成分来书写相应物质的化学式.‎ ‎【解答】解:(1)白糖与红糖,主要成分都是蔗糖.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可将红糖脱色变成白糖;‎ ‎(2)在KIO3中K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O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设I元素的化合价为x,‎ 依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则+1+x+(﹣2)×3=0 解得x=+5,所以碘元素的化合价是:+5;‎ ‎(3)食醋不慎滴在厨房大理石台面上,会使其失去光泽,变得粗糙.这是因为食醋中的醋酸与大理石发生了化学变化.‎ ‎(4)厨房常用的塑料包装袋主要由聚乙烯或聚氯乙烯为原料制作的,其中不能用做包装食品的塑料是聚氯乙烯,聚氯乙烯有毒.‎ ‎(5)因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中有C、H元素组成,原子个数比为1:4,则化学式为:CH4.‎ 故答案为:(1)吸附;(2)+5;(3)醋酸;(4)聚氯乙烯;(5)CH4.‎ ‎【点评】本题考查厨房化学问题与课本基础知识,学生应能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知识的迁移应用,并将双基落实到位.‎ ‎ ‎ 三、简答题(共2小题,满分16分)‎ ‎20.利用如图装置可做CO还原Fe2O3,的实验,并检验该反应生成的气体产物.已知由A装置制取的CO气体中混有少量的CO2.‎ ‎(1)CO与Fe2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O3+3CO2Fe+3CO2 .‎ ‎(2)气体通过装置的顺序是A→ C→D→B (装置不能重复使用).‎ ‎(3)从环保角度考虑,对以上装置的改进措施是 在B装置后增加尾气处理装置 .‎ ‎【考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根据已有的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以及实验的注意事项、一氧化碳是有毒的气体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①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2Fe+3CO2;‎ ‎②要检验生成二氧化碳,需要先将一氧化碳中混有的二氧化碳除去,可以先通过氢氧化钠溶液,检验二氧化碳使用的是澄清的石灰水,气体通过装置的顺序是A→C→D→B;‎ ‎③从环保角度考虑,需要对一氧化碳进行尾气处理.‎ 故答案为:①Fe2O3+3CO2Fe+3CO2;‎ ‎②C→D→B;‎ ‎③在B装置后增加尾气处理装置.‎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 ‎ ‎21.氯化钠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在海水中储量很丰富.‎ ‎(1)海水晒盐是海水在常温下蒸发得到氯化钠的过程,实验室用氯化钠溶液模拟该过程:‎ 已知B溶液恰好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与B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的溶液是 A (填编号);与B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溶液是 CD (填编号).‎ ‎(2)氯化钠、硝酸钾、硒酸镉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据图回答:‎ 溶解度变化受温度影响最大的是 硝酸钾 .t℃时,将25g硒酸镉加入 50 g水中,完全溶解后,恰好得到饱和溶液.要进一步提高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进行的操作是 降低温度并加入硒酸镉 .‎ ‎(3)硝酸钾溶液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杂质,提纯的方法是 降温结晶 .‎ ‎【考点】海水晒盐的原理和过程;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 ‎【分析】(1)根据A溶液变化为B溶液,没有晶体析出,BCD都是常温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进行解答;‎ ‎(2)根据三种物质溶解度曲线进行解答;‎ ‎(3)根据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大进行解答.‎ ‎【解答】解:(1)根据A溶液变化为B溶液,没有晶体析出,所以与B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的溶液是A;BCD都是常温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所以与B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溶液是CD;故填:A;CD;‎ ‎(2)根据三种物质溶解度曲线可知,溶解度变化受温度影响最大的是硝酸钾;t℃时,溶解度最小的是氯化钠;t℃时,硒酸镉的溶解度为50g,所以t℃时,将25g硒酸镉加入50g水中,完全溶解后,恰好得到饱和溶液.要进一步提高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进行的操作是降低温度并加入硒酸镉;故填:硝酸钾;50;降低温度并加入硒酸镉;‎ ‎(3)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大,所以硝酸钾溶液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杂质,提纯的方法是降温结晶.故填:降温结晶.‎ ‎【点评】本题难度比较大,涉及海水晒盐的原理、溶解度曲线应用等理论内容,要通过该题认真总结.‎ ‎ ‎ 四、实验题(共2小题,满分16分)‎ ‎22.生物浸出技术在金属冶炼中应用广泛,嗜热细菌在65﹣80℃酸性水溶液及氧气存在下,能氧化黄铜矿(主要成分CuFeS2)产生硫酸盐,进而生产铜和绿矾,主要流程如图:‎ ‎(1)分离出矿渣的操作是 过滤 .‎ ‎(2)若试剂b为Fe粉,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Fe+CuSO4═FeSO4+Cu .‎ ‎(3)氢氧化铁与试剂a发生中和反应,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2Fe(OH)3+3H2SO4=Fe2(SO4)3+6H2O .‎ ‎【考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金属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1)过滤可以把不溶于水的物质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2)铁能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 ‎(3)氢氧化铁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 ‎【解答】解:(1)矿渣不溶于水,通过过滤可以把矿渣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故填:过滤.‎ ‎(2)若试剂b为Fe粉,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 故填:Fe+CuSO4═FeSO4+Cu.‎ ‎(3)因为黄铜矿粉在试剂a、氧气、嗜热细菌和65~80℃环境中能够反应生成含有硫酸铜、硫酸铁的溶液,说明试剂a是硫酸,氢氧化铁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2Fe(OH)3+3H2SO4=Fe2(SO4)3+6H2O.‎ 故填:2Fe(OH)3+3H2SO4=Fe2(SO4)3+6H2O.‎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 ‎ ‎23.(11分)(2016•广东模拟)某化学兴趣小组在探究稀盐酸的化学性质时,做了如图所示的三个实验.‎ ‎(1)写出A试管中的反应现象 铁片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浅绿色 ‎ ‎(2)写出B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OH)2+2HCl═CaCl2+2H2O ‎ ‎(3)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将B、C两支试管中的废液同时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观察到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生成.同学们将烧杯内的物质进行过滤,对所得滤液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 甲同学猜想:NaCl; 乙同学猜想:NaCl、CaCl2;丙同学猜想:NaCl、CaCl2、HCl;‎ 你的猜想: NaCl、Na2CO3 .‎ ‎【交流讨论】你认为 丙 同学的猜想一定不正确,理由是 白色沉淀是CaCO3,能与盐酸反应,二者不能共存 .‎ ‎【设计实验】请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正确.‎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 无色酚酞试液 ‎ ‎ 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 猜想成立 ‎【考点】探究酸碱的主要性质;酸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1)根据铁与稀盐酸的反应分析A试管中的反应现象;‎ ‎(2)根据氢氧化钙与稀盐酸的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根据反应的现象分析可能混合的试管.‎ ‎【提出猜想】根据反应的量分析滤液的溶质成分;‎ ‎【交流讨论】根据根据碳酸钠、氯化钙和盐酸的性质分析反应分析错误的猜想;‎ ‎【设计实验】根据碳酸钠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设计实验.‎ ‎【解答】解:(1)由于铁与稀盐酸的反应生成了氯化亚铁和氢气,所以A试管中的反应现象铁片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浅绿色.‎ ‎(2)在B试管中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OH)2+2HCl═CaCl2+2H2O.‎ ‎(3)由实验的现象可知,混合后的溶液先产生气泡,说明在C中有剩余的碳酸钠,另一支试管中有剩余的盐酸,后有白色沉淀生成,沉淀应为碳酸钙,说明溶液含有氯化钙,由此可知,应是B、C试管的混合.‎ ‎【提出猜想】由上述分析可知,当碳酸钠与盐酸、氯化钙恰好反应时,滤液中只含有氯化钠;当氯化钙有剩余时,滤液中含有氯化钠和氯化钙,当碳酸钠剩余时,滤液中含有氯化钠和碳酸钠.所以我的猜想是:NaCl、Na2CO3.‎ ‎【交流讨论】白色沉淀是CaCO3,能与盐酸反应,二者不能共存,所以丙同学猜想不成立.‎ ‎【设计实验】由于碳酸钠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所以,设计实验如下:‎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 无色酚酞试液 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猜想成立 故答案为:(1)铁片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浅绿色;(2)Ca(OH)2+2HCl═CaCl2+2H2O;(3)【提出猜想】NaCl、Na2CO3;‎ ‎【交流讨论】①丙;白色沉淀是CaCO3,能与盐酸反应,二者不能共存.‎ ‎【设计实验】:‎ ‎ 无色酚酞试液 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 ‎【点评】本题通过实验探究了稀盐酸的性质,难度不大,掌握盐酸与金属、碱、盐反应的性质、现象等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 ‎ 五、计算题(共2小题,满分14分)‎ ‎24.如图是一瓶药品标签上的部分内容.‎ ‎(1)硝酸铵中所含阳离子的符号是 NH4+ .‎ ‎(2)硝酸铵属于化肥中的 氮 肥.‎ ‎(3)硝酸铵中氮、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7:1:12 .‎ ‎【考点】标签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及其含量;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分析】(1)硝酸铵中所含阳离子是铵根离子,写出其离子符号即可.‎ ‎(2)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3)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硝酸铵中所含阳离子是铵根离子,其离子符号为:NH4+.‎ ‎(2)硝酸铵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 ‎(3)硝酸铵中氮、氢、氧元素的质量之比是(14×2):(1×4):(16×3)=7:1:12.‎ 故答案为:(1)NH4+;(2)氮;(3)7:1:12.‎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离子符号的书写方法、化肥的分类方法、化学式的有关计算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 ‎ ‎25.为了分析生铁中铁的含量,某学习小组进行了实验研究,取6g生铁与10%的盐酸反应,并绘制了加入盐酸质量与放出气体质量的关系图(如图).(说明:生铁中杂质不溶于水,不与盐酸、硫酸铜溶液反应.)‎ ‎(1)铁完全反应用去盐酸的质量为 73 g.‎ ‎(2)生铁中铁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3)某同学列出了如下计算式:生铁与盐酸刚好反应完全时所得溶液质量=(73+6﹣a)g小明对该计算式提出了质疑,请指出其中的错误 列式计算溶液质量时,未减掉不溶于水的杂质的质量 .‎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1)从图示可得盐酸的质量,‎ ‎(2)根据铁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已知所用盐酸的质量和质量分数,能够计算出生铁中铁的质量分数.‎ ‎(3)所得溶液质量应该是物质的总质量减去不溶性杂质和生成的气体的质量.‎ ‎【解答】解:(1)铁完全反应用去盐酸的质量从图示中可以看出是73g,故答案为:73;‎ ‎(2)解:设与盐酸反应的铁的质量为x.‎ Fe+2HCl=FeCl2+H2↑‎ ‎56 73‎ x (73×10%)g x=5.6g 生铁中铁的质量分数为=×100%=93.3%‎ 答:生铁中铁的质量分数为93.3%.‎ ‎(3)生铁与盐酸刚好反应完全时所得溶液质量应是物质的总质量减去不溶性杂质和生成的气体的质量.‎ 溶液质量不包括氢气质量和剩余杂质的质量,所以还要减去杂质的质量;故答案为:列式计算溶液质量时,未减掉不溶于水的杂质的质量.‎ ‎【点评】学会看曲线图是需要同学们掌握的一种技能,抓住起点,转折点和曲线的走势是关键.‎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