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市六中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诊断生物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甘肃省武威市六中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诊断生物试题

武威六中2020届高三第三次诊断考试 理科综合(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 下列有关生物的共同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乳酸菌、硝化细菌都是原核生物,体内均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分子 B. 变形虫、草履虫、蛔虫都是消费者,细胞呼吸方式均为有氧呼吸 C. 黑藻、念珠藻、颤藻都是生产者,均能进行有丝分裂,遗传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D. 霉菌、乳酸菌、硝化细菌用电镜观察,视野中均可观察到核糖体附着内质网上 ‎【答案】A ‎【解析】‎ 乳酸菌、硝化细菌都是原核生物,体内均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分子,A正确;变形虫、草履虫、蛔虫都是消费者,蛔虫的细胞呼吸方式为无氧呼吸,B错误;黑藻、念珠藻、颤藻都是生产者,其中念珠藻、颤藻都是原核生物,均能进行二分裂,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C错误;霉菌属于真核生物,乳酸菌、硝化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细胞内没有内质网,D错误。‎ ‎【考点定位】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名师点睛】‎ ‎1.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 项目 ‎ 原核细胞 ‎ 真核细胞 ‎ 模式图解 ‎ ‎ ‎ ‎ ‎ 大小 ‎ 较小 ‎ 较大 ‎ 本质区别 ‎ 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 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真正的细胞核 ‎ 细胞壁 ‎ 主要成分为肽聚糖 ‎ 植物细胞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 细胞质 ‎ 有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 ‎ 有核糖体和其他细胞器 ‎ 细胞核 ‎ 拟核,无核膜和核仁 ‎ 有核膜和核仁 ‎ DNA存在形式 ‎ 拟核:大型环状; 质粒:小型环状 ‎ 细胞核中:和蛋白质形成染色体(质); 细胞质中:线粒体、叶绿体中裸露存在 ‎ 统一性 ‎ 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 ‎2.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细胞分裂方式及遗传变异比较:‎ ‎2.对下列四幅图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图1中b阶段X射线处理可诱发突变,c阶段用秋水仙素处理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B. 图2中的温度在a时酶分子结构改变、活性较低 C. 图3中b~c段和d~e段的变化都会引起C3化合物含量的下降 D. 图4中造成c~d段的原因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是相同的 ‎【答案】D ‎【解析】‎ ‎【分析】‎ 图1若表示有丝分裂,则c+d为一个细胞周期;图2中温度在a、b两点时酶活性都很低,但在a点时酶的结构并未发生变化,b点时变性失活;图3中de段的变化是光照强度过低引起的,会引起C3化合物含量的上升;图4可表示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过程,则造成cd段下降的原因均为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详解】图1中a和c表示分裂间期,b和d表示分裂期,DNA复制发生在分裂间期,因此a阶段X射线照射可诱发突变,纺锤体形成在分裂期的前期,因此b阶段用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故A错误;图2是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曲线,在a点时由于温度低,导致酶活性降低,但酶空间结构没破坏,在适宜温度酶活性可以恢复,故B错误;图3中b~c段由于气温高,气孔大部分关闭,导致二氧化碳供应下降,合成的C3化合物含量下降;d~e段由于光强下降导致光反应提供的[H]和ATP下降,C3化合物还原下降,又在不断固定二氧化碳生成C3化合物,因此C3化合物含量上升,故C错误;图4既可以表示减数分裂也可以表示有丝分裂,c~d段下降的原因均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故D正确;综上所述,选D项。‎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周期、酶、光合作用和细胞分裂中DNA含量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识图能力、信息的提取与应用能力,注意图4既可以表示减数分裂,又可以表示有丝分裂。‎ ‎3.洋葱是生物学中常用的实验材料,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洋葱的管状叶可用于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 B. 选用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中的基因突变 C. 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可用来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D. 紫色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是用来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的最适材料之一 ‎【答案】A ‎【解析】‎ 绿色的洋葱管状叶细胞中有叶绿体,可以作为“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的实验材料,A 项正确;基因突变属于分子水平的变异,不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B项错误;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细胞有颜色,不能用于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应选用洋葱鳞片叶的白色内表皮细胞,故C项错误;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是无色的,一般选取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其细胞液为紫色,在显微镜下容易观察到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故D项错误。‎ ‎【点睛】‎ 本题考查用洋葱作为实验材料的相关实验,都是课本上的重要的常见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条件及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4.下列关于细胞内遗传物质或遗传信息的传递的描述,错误的是 A. 染色体上的DNA分子中游离的磷酸基团位于DNA分子的两端 B. 基因都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直接或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C. 在真核细胞内DNA的复制过程不一定要伴随染色体的复制 D. 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过程,与模板链配对的碱基有A、U、C和G ‎【答案】B ‎【解析】‎ A、DNA分子是反向平行双螺旋结构,故其中游离的磷酸基团位于DNA分子的两端,A正确;‎ B、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也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而酶绝大多数是蛋白质,有少数是RNA,故B错误;‎ C、在真核细胞内DNA的复制过程不一定要伴随染色体的复制,如线粒体中的DNA的复制,C正确;‎ D、基因的转录中模板链为DNA,合成RNA,而转录过程中模板链mRNA中的密码子与tRNA上的反密码子配对,故两个过程与模板链配对的都是RNA,其含有的碱基有A、U、C和G,D正确。‎ 考点:遗传信息的复制、转录和翻译 ‎5.下图为人体内体温与水平衡调节的示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 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 B. c 激素分泌增多,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 C. 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渴觉中枢和渗透压感受器 D. 在调节水平衡过程中,下丘脑能合成 d 激素,但不具有释放d 激素的作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人体内体温与水平衡调节的示意图,其中a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是促甲状腺激素,c是甲状腺激素,d是抗利尿激素。下丘脑具有渗透压感受器,同时能合成、分泌抗利尿激素。‎ ‎【详解】A、a、b、c分别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受到寒冷刺激时,a、b、c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A正确; B、c为甲状腺激素,其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B正确; C、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和渗透压感受器,但渴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C错误; D、水平衡调节过程中,d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和分泌,但由垂体释放,D正确。 故选C。‎ ‎6.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强调不能用环境破坏作为代价来换一时的发展。下列关于人与自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大量引进外来物种必然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B. 大力植树造林是缓解温室效应的根本措施 C. 生态农业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 D. 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生态能量流动和群落演替的方向 ‎【答案】D ‎【解析】‎ ‎【分析】‎ ‎1、抵抗力稳定性: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2、恢复力稳定性:指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影响。‎ 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构就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相反的其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 ‎3、生态农业是指运用生态学原理,在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思想指导下,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起来的多层次、多功能的综合农业生产体系,人是主要成员和中心环节。人们建立生态农业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利用农作物所固定的太阳能(包括身体代谢的利用和生活上的利用),同时又要降低生产成本和避免环境污染,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4、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详解】A、大量引进外来物种可能会造成生物入侵,使原有物种消失,所以不一定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A错误;‎ B、缓解温室效应的根本措施是减少CO2的排放,B错误;‎ C、生态农业可提高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率,但不能提高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C错误;‎ D、人类活动可以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方向,并且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D正确。‎ 故选D。‎ ‎7.为了研究在适宜的光照下,CO2浓度及施氮量对植物总光合速率的影响,研究人员选取生理状态相同的某种植物若干,分为四组,分别设置不同的CO2浓度和施氮量,测算了净光合速率(Pn),平均结果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每一组种植多盆植物并进行多次测定,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 ‎(3)氮元素被该植物吸收后运送到叶肉细胞内可用于合成多种化合物,如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两种)‎ ‎(4)要达到本实验目的,还需补充的实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实验思路)。‎ ‎【答案】 (1). CO2浓度、施氮量 (2). 减少实验误差对结果的影响 (3). ATP,NADPH (4). 在黑暗条件下重复上述实验,测出各组实验条件组合下植物的呼吸速率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可知,该实验是研究CO2浓度及施氮量对植物净光合速率的影响,实验的自变量是CO2浓度及施氮量,因变量是净光合速率。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在不施氮和施氮量为200时,高CO2浓度下植物净光合速率明显提高,在相同CO2浓度下,施氮比不施氮时植物中光合速率更高。‎ ‎【详解】(1)结合前面分析的实验目的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CO2浓度和施氮量。‎ ‎(2)实验中进行多次测定的目的是减少实验误差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氮元素被该植物吸收后运送到叶肉细胞内可用于合成多种含氮的化合物,如NADPH、DANH;其中的NADPH是还原型辅酶Ⅱ,在光合作用的暗反应中对C3进行还原;NADH是还原型辅酶Ⅰ,在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中可以与O2结合形成水。  (4)完成实验需要算出总光合速率(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所以除需要在光照条件下测出净光合速率,还需要在黑暗条件下进行实验来测出呼吸速率,故还需要补充的实验的思路是在黑暗条件下重复上述实验,测出各组实验条件组合下植物的呼吸速率。‎ ‎【点睛】解答本题要特别注意题干信息中有关实验目的描述“研究CO2浓度及施氮量对植物总光合速率的影响”,一是体现出实验涉及两个自变量,二是要测定总光合速率,不是净光合速率,所以还需在黑暗环境中测定呼吸速率。‎ ‎8.图一表示某自花传粉植物的花色遗传情况,图二为基因控制该植物花色性状方式的图解。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该植物进行杂交实验,应在花未成熟时对_______(填“母本”或“父本”)进行去雄,在去雄和人工授粉后均需要套袋,目的是_____________。‎ ‎(2)该植物花色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基因控制该植物花色性状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有一纯合白花植株,为了确定其基因型的具体类型,请设计杂交实验加以证明,并预测实验结果(假设除了待测的纯合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未知外,其他可供杂交实验的各种花色植株的基因型都是已知的)。‎ ‎①设计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结果预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母本 (2). 避免外来的花粉的干扰 (3). 图一中F2的性状分离比为9:3:4,说明F1紫花植株能产生四种数量相等的配子,从而说明控制该植物花色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4). 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性状 (5). 选择纯合蓝花植株与待测纯合白花植株杂交,观察后代的表现型。 (6). 如果杂交后代全开蓝花,说明待测纯合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如果杂交后代全开紫花,说明待测纯合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 ‎【解析】‎ ‎【分析】‎ 由题文描述和图一中呈现的“F2的性状分离比”、图二中呈现的“基因A、B分别控制合成酶1、酶‎2”‎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人工授粉的操作技能、基因控制性状的途径、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等相关知识的理解能力和掌握情况。‎ ‎【详解】(1)该植物为自花传粉植物,利用其进行杂交实验,应在花未成熟时对母本进行去雄。为了避免外来的花粉的干扰,在去雄和人工授粉后均需要套袋处理。 ‎ ‎(2)图一显示:F2的性状分离比为9:3:4,说明F1紫花植株能产生四种数量相等的配子,从而说明控制该植物花色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该植物花色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图二显示:基因A控制酶1的合成,基因B控制酶2的合成,由此说明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3)‎ 分析图二可知:纯合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纯合蓝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而纯合紫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可见,为了确定一纯合白花植株的基因型的具体类型,可选择纯合蓝花植株与待测纯合白花植株杂交,观察子代的表现型。如果待测纯合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则杂交后代的基因型为Aabb,全开蓝花;如果待测纯合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则杂交后代的基因型为AaBb,全开紫花。‎ ‎【点睛】本题易错点在于不会判断“某自花传粉植物的花色与基因组成”的关系:分析图二所示的基因对花色的控制途径示意图可知,紫花为A_B _,蓝花为A_bb,白花为aaB _或aabb,据此可将各种花色的基因型分析清楚,进而围绕“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等知识进行分析。‎ ‎9.下图是某人的体验化验单和人体的血糖调节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X X医院化验单 姓名: XXX 项目 测定值 单位 参考范围 丙氨酸氨基转氨酶 ALT ‎7‎ TU/L ‎0-45‎ 肌.酐 CRE ‎1.9‎ mg/dl ‎0.5-1.5‎ 尿素氮 BUN ‎146‎ mg/dl ‎6.0-23.0‎ 血清葡萄糖 GLU ‎223‎ mg/dl ‎60-110‎ 甘油三酯 TG ‎217‎ mg/dl ‎50- 200‎ 总胆固醇 TCH ‎179‎ mg/dl ‎150- 220‎ ‎(1)从图中的化验单可以看出其生理指标测定值异常的项目有_____。‎ ‎(2)据人体血糖调节示意图可知,正常人的血糖平衡是由_______共同调节的结果。图中的激素 a 是_____,它与激素b 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填拮抗作用/协同作用)。‎ ‎(3‎ ‎)如果不吃早餐或早餐吃的很少,则不利于身体健康.此时机体会处于饥饿状态,但一般情况下, 体内的血糖仍能维持相对稳定,请从体液调节的角度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胰岛 A 细胞和胰岛 B 细胞在生理功能上存在稳定性差异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肌酐、血清葡萄糖、甘油三酯 (2). 神经-体液 (3). 胰高血糖素 (4). 拮抗作用 (5). 血糖浓度降低时,胰岛A 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加,使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增加,葡萄糖进入血液使血糖维持相对稳定 (6).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解析】‎ 分析】‎ ‎1、与血糖调节相关的激素主要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其中胰岛素的作用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能促进全身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能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2、分析图:A能降低血糖浓度,为胰岛素,B能升高血糖浓度,为胰高血糖素。‎ ‎【详解】(1)从图1中的化验单可以看出其生理指标测定值异常的项目有肌酐、血清葡萄糖、甘油三酯。‎ ‎(2)由图2可知,血糖平衡是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的结果。激素a是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和激素b(胰岛素)是拮抗作用。‎ ‎(3)在饥饿状态下,血糖浓度降低时,胰岛A 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加,使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增加,葡萄糖进入血液使血糖维持相对稳定。胰岛 A 细胞和胰岛 B 细胞在生理功能上存在稳定性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参与血糖调节的激素及其功能,掌握血糖调节的具体过程,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 ‎10.济宁太白湖所进行的“莲藕生态养鱼”,是一种“种养复合生态型”的新模式。回答下列问题:‎ ‎(1)荷叶有的挺水有的浮水,错落有致,这种现象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群落的分层现象。‎ ‎(2)在相同环境及养殖条件下,若将池塘中主要鱼种由草食性鱼更换为肉食性鱼,则鱼类产量将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调査发现,在建设“种养复合生态型新模式”前莲藕种群中DD和dd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和60%,现该种群中DD和dd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5%和70%,该莲藕种群______(填发生或未发生)进化,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不属于 (2). 降低 (3). 能量流动逐级递减,肉食性鱼所处营养级高,获得能量少 (4). 未发生 (5). 该种群基因频率未发生变化 ‎【解析】‎ ‎【分析】‎ ‎1、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2、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3、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详解】(1)荷叶有的挺水,有的浮水,错落有致,这是种群的空间分布,不属于群落的分层现象。‎ ‎(2)由于能量流动逐级递减,肉食性鱼所处营养级高,获得能量少,因此在相同环境及养殖条件下,若将池塘中主要鱼种由草食性鱼更换为肉食性鱼,则鱼类产量将降低。‎ ‎(3)前莲藕种群中DD和dd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和60%,则Dd基因型频率为35%,D的基因频率为5%+1/2×35%=22.5%,现该种群中DD和dd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5%和70%,则Dd基因型频率为15%,D的基因频率为15%+1/2×15%=22.5%,由此可见,该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改变,因此该莲藕种群未发生进化。‎ ‎【点睛】本题易错点是垂直结构水平结构是群落的特征,而不是种群的特征。‎ ‎11.微生物培养技术在医疗、农业生产等方面均有应用。烧伤病人容易感染绿脓杆菌,临床使用抗生素前,有时需要做细菌耐药实验。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适于绿脓杆菌生长的培养基中的营养成分一般含有_______、_______、水和无机盐,除了提供以上几种主要营养物质外,培养基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________、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 ‎(2)可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对绿脓杆菌进行分离计数,原理是_____________,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即可推测出样品活菌数;计数结果往往比实际活菌数低,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后,待培养基冷却至‎50℃‎时,需要在_____________附近倒平板。接种时所用的接种环在接种前后都需要通过________法灭菌。‎ ‎(4)将分别含等剂量不同抗生素的相同大小的小滤纸圆片均匀置于该平板上的不同位置,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结果滤纸片周围均出现透明圈,这说明绿脓杆菌对实验所用抗生素表现为__________填(“敏感”或“不敏感”)。‎ ‎【答案】 (1). 碳源 (2). 氮源 (3). pH (4). ‎ 样品稀释度足够高时,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可在平板上长出一个单菌落,稀释液体积和稀释倍数已知 (5). (涂布稀释液时)如有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经过培养)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 (6). 酒精灯火焰 (7). 灼烧 (8). 敏感 ‎【解析】‎ 试题分析:熟记并理解培养基、无菌技术、纯化微生物的方法等与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和分离相关的基础知识、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在此基础上结合题意作答。‎ ‎(1)绿脓杆菌属于细菌,其培养基中的营养成分一般含有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除了提供以上几种主要营养物质外,培养基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 ‎ ‎(2)若对绿脓杆菌进行分离计数,需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含有绿脓杆菌的菌液接种于固体培养基表面进行培养,其好处在于可得到单个的菌落(或可将菌群分散成单个的细菌)。‎ ‎(3)对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法灭菌后,待培养基冷却至‎50℃‎时,需要在酒精灯火焰附近倒平板。在接种前后所用的接种环都需要通过灼烧灭菌。‎ ‎(4)含等剂量不同抗生素相同大小的滤纸片周围均出现透明圈,这说明绿脓杆菌对实验所用抗生素表现为敏感,已经被抗生素杀死。‎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在于对(2)的解答。解答的关键是明确纯化微生物时的两种接种方法(平板划线法和涂布平板法)的异同:①两种接种方法作用不完全相同:平板划线法和涂布平板法都能使细菌纯化,但平板划线法不易分离出单个菌落,不能计数;涂布平板法能使单菌落分离,便于计数。②涂布平板法的缺点:涂布平板法统计样品中菌落的数目往往比实际数目低。这是因为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 ‎12.Rag2基因缺失小鼠不能产生成熟的淋巴细胞。科研人员利用胚胎干细胞(ES细胞)对Rag2基因缺失小鼠进行基因治疗。其技术流程如图:‎ ‎(1)步骤①中,在核移植前应去除卵母细胞的_______。‎ ‎(2)步骤②中,重组胚胎培养到 ____期时,可从_______分离出ES细胞。‎ ‎(3)步骤③中,需要构建含有基因Rag2的表达载体。可以利用_______扩增Rag2基因片段。用Hind III和PstI限制酶分别在片段两侧进行酶切获得Rag2基因片段。为将该片段直接连接到表达载体,所选择的表达载体上应具有______和_______的酶切位点。‎ ‎(4)为检测Rag2基因的表达情况,可提取治疗后小鼠骨髓细胞的_________________,用_______进行杂交实验。‎ ‎【答案】 (1). 细胞核 (2). 囊胚 (3). 内细胞团 (4). PCR技术 (5). HindⅢ (6). PstI (7). 蛋白质 (8). 抗Rag2蛋白的抗体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结合图解,综合考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胚胎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操作步骤,掌握各操作步骤中需要注意的细节问题;识记核移植的具体过程;识记体外受精的具体过程及早期胚胎发育的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分析题图:图示是利用胚胎干细胞(ES细胞)对Rag2基因缺失小鼠进行基因治疗的过程图解,其中①表示核移植过程,②表示早期胚胎培养过程,③表示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1)核移植是将体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卵母细胞中,所以实验前要去除卵母细胞的细胞核。‎ ‎(2)步骤②中,重组胚胎培养到囊胚期,可从其内细胞团分离出ES细胞。‎ ‎(3)步骤③是将目的基因导入ES细胞,该过程之前需要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可以根据基因Rag2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引物,利用PCR技术扩增Rag2基因片段。用HindⅢ和PstI限制酶分别在片段两侧进行酶切获得Rag2基因片段。为将该片段直接连接到表达载体,所选择的表达载体上应具有HindIII和PstI酶的酶切位点。‎ ‎(4)为检测Rag2基因是否表达,可提取治疗后小鼠骨髓细胞的蛋白质,用抗Rag2蛋白的抗体进行杂交实验。‎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